蒙氏数学意义实用13篇

蒙氏数学意义
蒙氏数学意义篇1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开创的推广了百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书籍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及各类培训机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新爱婴早教中心、华夏爱婴早教中心等都引进了蒙氏教育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2010年8月以来,徐州幼师进行课程改革,增添了选修课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理论教学;并投入大量资金开辟蒙氏实训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蒙氏教具的价值及特点,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掌握指导幼儿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因在求学期间接触和系统学习过蒙氏教育相关内容,并获得了亲子教育资格证,有幸担任了蒙氏公选课教学任务,借此机会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2.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蒙氏教育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将蒙氏教育中强烈的逻辑性、灵活地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来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其二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形成一种蕴含爱与责任,拥有独特与创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适应现今亲子教育中对于蒙氏理论的应用。

(2)通过9张教学讲义的设计,平日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实训操作的课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和反思、改进的循环方式,强化蒙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称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她是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并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创设了一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她的教育理念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限定

本研究主要将蒙氏教育公选课本身和每个参加蒙氏公选课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技能,又通过这种教学反馈形式解除理论教学的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仅以幼师课堂为例,因此有区域限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简述如下:

(一)文献法

我系统地阅读过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又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蒙台梭利育儿全书》、《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等;查阅中外有关文献资料37个,梳理结果为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为主,少数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向蒙氏数学教育的幼儿园实践探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观察法

每周在两次课堂活动中进行系统的事件取样观察,完整记录学生的蒙氏教具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案例及课例分析,将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的弊端,强化教学效果。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了解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知识的情况。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适合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点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选课的特征。研究环境适用于课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讲义的设计与分析

1.蒙氏公选课的宣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每个学期未能够直接、简洁地了解下学期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快速做出选择。讲义内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蒙氏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前景、蒙氏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此讲义每学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可见所列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点,无须做大的修改。

2.蒙氏实训室管理条例,此内容适用于平日的教学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修改如下:分为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及借还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内容,并新增了借还要求,比原本的条例更规范和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3.教学讲义,即一个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讲义分为六大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发现,在讲义的设计中,因我的教学特长所限,前四部分讲义内容充实丰富,结合教具实操练习,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相对薄弱的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内容冗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思路,进行课程的动静搭配,并对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内容做了修改,让其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关,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变课堂为游戏化教学。如语言教育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蒙氏语言教具——泥偶娃娃,创编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训室实操案例分析

1.学生实操分析

除课堂的正常教学外,每周二、四还分批对学生进行蒙氏实训操作练习。因学校条件便利,设有专门的蒙氏实训室,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观察记录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应手,对数学教具的操作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为衣饰架、两只捏、三只捏、倒铃铛、拧螺丝、清扫豆子、穿线板等,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延伸设计。(2)感官教具,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教具变化组合性较丰富,学生兴趣点浓厚。如在操作粉红塔时,既可以学小等差概念,又可以进行造型组合,学生练习时创新不断。(3)数学教具类型多样,对于幼儿学习早期数学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启蒙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学生的基础数学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

2.学生指导幼儿实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实施幼儿园教学。在平日的实训操作中,我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蒙氏教案,利用幼儿实训室操作时间,模拟教学,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可是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成人化、教学控制力度大、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恰恰与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学习相违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拟教学实践时间安排较少、教学辅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违背等。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练习是首要要求,而后尽量多提供模拟机会,这样才能实践出真知。

(三)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选择题结果与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问卷的第1题,即了解学生在选择该门课题时,是否已经听过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关蒙氏教育的知识。其中95.7%的学生听说过蒙氏教育,可见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问卷中的第2题(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获知蒙氏教育的途径,统计数据见表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了解蒙氏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幼儿园实践、书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崇、就业市场前景好;再次宣传、培训,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2)蒙氏教育学知

问卷中的第3题,旨在了解通过学习蒙氏教育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了解一点的选项35个,占52.2%,非常了解的选项32个,占47.8%。问卷中的第4题,考量学生对蒙氏教育是否是创新性的认同感,其中(是)选项67个,占95.7%,(不是)选项1个,占1.4%,(不知道)选项2个,占2.9%。由以上两个题目可知,大多数学生通过选修课还是很认同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论及实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学效果分析

问卷中的第五题,(满意)选项55个,占78.6%,(一般)选项15个,占21.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少数学生认为一般,个别访谈了解得知,课程中基本理论太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实践太少,无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数据都为以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下学期的备课提供了改进方向。

2.问答题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唯一的问答题是:“你认为蒙氏教育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旨在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时总反复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语言提示,生怕幼儿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学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胆实施,怕幼儿接受不了,低估幼儿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失去了更多操作、发现、探索和思考空间及机会,同时失去了通过交流、尝试、体验,自己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高的学习愿望,孩子们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体会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无法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蒙氏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学材料的特点,而且教具具有组合性、延伸性。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适度;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①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4)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通过教师守则对蒙氏教师进行规范,针对现代蒙氏教学,是否有“蒙氏教师初级资格证”应该是合格的蒙氏教师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结合新《纲要》中的要求,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参与者,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再次,运用蒙氏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开拓新的教育天地。

综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学相长,通过这三年的教学,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希望更符合学生兴趣、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

注释:

①李淑英.《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读,2005(3).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

[2]吴金岭.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丽,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蒙氏数学意义篇2

汪氏一族在元明时具有显赫的地位。《元史》为汪世显父子四人作传。20世纪70年代对汪氏元明墓群进行了科学发掘,对出土文物进行了系统整理;加上同时期对漳县汪氏族谱的校勘,使得对汪氏家族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实证资料。一些学者将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相互印证、补充,使得研究更深一步。目前对汪氏家族的研究多涉及军功、族属、官职、文化、民族关系、政治地位、家族兴衰等,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论文、专著和地方资料汇编等。笔者意图通过汪氏家族军功起家的历史过程,从三个方面把握该家族的特征,进一步探讨汪氏家族的文化贡献。

一、军功起家

陇右汪氏崛起于金元乱世,所在之地民风尚武。他们以军功起家,有“三王十国公”的家族勋德史,其家族势力之大、延续时间之久,陇右罕见。

汪世显本是金朝旧臣,1235年,汪世显降蒙是家族发迹的关键一步。时值宋、金、蒙对峙时期,当时的形势是,宋自南渡后开始一系列的恢复措施;金灭辽之后实力大为削弱。1234年蒙元灭金,蒙元实力大增。在蒙元灭金前,它的战略是通使与南宋议“假道”(大致在陇右一带),联宋灭金,继而从陕西转向四川,入蜀而灭宋,统一全国。因此“假道”的战略意义重大:其一,蒙灭金可直抵金之腹地;其二,从长远来看,灭金以后南下是当务之急,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蒙元攻宋的战略方针决定了陇右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它成为联系陕西、四川的拐点;其三,此地是金、宋、蒙政权边缘地带的交织点,形势复杂,但各方力量在此地相对都不是很强。汪世显在此经营多年,有一定的根基,所以汪的动向,尤其在宋蒙对峙时期显得格外重要。面对金“宗祀已矣”、大势已去的局面,汪世显开始自谋出路。他数次通过制置使赵彦呐向南宋传达归降之意,怎奈南宋无视北方形势的变化,仍采用闭关政策,对这种归降者一概拒绝。世显坚守巩昌日久,权宜之下最终投降蒙元。史书记载:“(阔端)皇子大悦,承制锡世显章服,官从其旧。”①汪世显归降蒙古,甘当蒙古收复天下的“马前卒”,而汪氏家族亦自此兴盛。

汪氏一族军功卓著。汪世显起家之时便坐镇巩昌,元初设巩昌统帅府,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秦、宁等十五州。巩昌是他们的根据地,也是其政治活动中心。汪氏族人有六代十二人均坐镇大本营,有效控制区遍及“秦巩二十四州”。四川是蒙古攻宋的主战场,蒙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汪氏族人凭借其勇猛与智慧,在兴、沔、利、阆、绵、剑、潼、遂、彭、汉、成都、嘉、眉等地作战屡立奇功。钓鱼城作战、运山作战更显得有勇有谋,同时深入河西走廊,稳固了大后方。汪氏累累战绩让蒙元统治者大为欣慰,不断对其加官进爵。在1259年蒙哥汗驾崩、拔都与忽必烈之间展开的皇位争夺战中,汪良臣大战六盘山,汪惟正运筹帷幄掌管军需,平定了关中阿里不哥叛乱,血战山丹,使得忽必烈夺位取得绝对优势。忽必烈大加称赞,汪德臣、汪惟正更是被委以重任。汪氏一门以巩昌为中心兼秦陇、四川、陕西及河西地带的势力范围由此确定,政治地位更加提升。汪氏几代人呕心沥血在疆场建功立业,后代用心经营家业,使汪家军威名远扬于世。

二、汪氏家族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多元,汉蒙一家

汪氏族属自明代起就有争议,其复杂性也能说明他们的文化多元特征。关于族属问题,说法大致有三:第一种说法是“汪古说”。《元史》载“(汪氏)系出汪古”,据考证元代汪古族是指金元时期的阴山以北族,其基本成分是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结合而成,又译为旺古、汪骨等。《新元史》、《蒙兀儿史记》及杨奂为汪世显所作碑文中亦取此说。第二种为汉人说。最早是明初杨荣所作《汪氏族谱序》中提及,汪世显是唐越公汪华第三子汪达的后裔。其后,汪钊墓志却有“其先徽州府歙县人”,有不少学者倾向这一观点,如有学者认为汪氏是有蕃化特征的汉人;也有专家分析汪氏族谱形成指出汪氏族谱与徽州族谱通谱之事,并说明族谱有改篡讹缺之嫌疑。第三种说法以藏族学者为代表,认为汪世显系出吐蕃戍边大师韦·嘉年恐洛的后裔,这也是当前较新的一种说法。由于元代汉人(与蒙古贵族征服者亲密接触的降蒙军政官员、宿卫士和被掳私属等)改姓蒙古名者不在少数,加之自古陇右区是民族成分众多、政权更替频繁的边疆之地,甄别汪氏的族属困难很多。

汪氏元墓群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范例。汪家坟茔坐落在今甘肃省漳县城南5里处的徐家坪,历经14代370余年。茔区内分布有数百座汪氏家族墓葬。汪氏元墓群的墓葬形制与蒙古人的殡葬方式不同,方形墓室,圆形穹窿顶,既像汉族传统的砖木结构殿堂,又像一个蒙古包。

(二)文武兼备,尤重文教

蒙氏数学意义篇3

去伪存真,还原蒙氏教育平民化面目

若幼儿园仅因教具的使用而收取如此高额的费用,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有名无实的高收费现象是蒙氏教育实施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各幼儿园立足自身情况和地方特点创新设计和自由选择课程。因为大多数幼儿园国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有限,所以多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幼儿课程模式。于是,蒙氏教育的很多特点迎合了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如,尊重儿童,给儿童以自由的教育理念,因而推广速度会很快。然而,很多幼儿园开办蒙氏教育,并不以儿童的发展、教学的质量为出发点,而是把高额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将蒙氏教育作为其赚钱的手段和工具。同时,我国学前教育市场化又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这样一来,幼儿园为了稳定生存、谋取利益,纷纷以蒙氏教育的特色招牌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如此,蒙氏教育的高收费问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可以说,起源于贫民区“儿童之家”的蒙氏教育,主要为处境不优的儿童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蒙氏教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逐渐演变成为面向富人之家的高收费教育,这与蒙氏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我们且拿蒙氏教育在德国实践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否为蒙台梭利教育协会成员,德国学校从不冠名“蒙台梭利”的字样,甚至在学校宣传资料上也找不到这种表述,收费与一般学校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多收取一些教具费而已。蒙氏教育的实践需要有与其相应的一系列教具,较之常规课程,需要更多的保教人员,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每班需多配备1—2个保教人员,因此进入蒙氏班的孩子,除保教费之外,生均每月多收300元左右的费用,属合理收费。但我国幼儿园的蒙氏班,往往生均每月多收500—1 500元,[5]这样就人为改变了蒙氏教育的初衷,将原本产生于平民生活的蒙氏教育贵族化。这样会对蒙氏教育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呼吁社会有关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坚决摒弃蒙氏教育贵族化的包装,还其平民化的本来面目,让中国老百姓的孩子都能接受到蒙氏教育。良好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而良好的教育应从孩子抓起,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中国的孩子们都能够从中受益。这也应该是我们引进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

蒙氏数学意义篇4

那么,在蒙氏教室里为幼儿提供与学习数学内容相关的教具与材料是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学习数学必备的物质环境所不可获缺的。为此蒙特梭利根据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设计了许多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蒙氏数学经典教具,为幼儿感知复杂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提供了及为有意的帮助。但做为一名蒙氏教师,在几年的带班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仅仅凭借这些经典教具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和求知欲的。因此,延伸教具的投放和运用在整个蒙氏数学教育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便是在带班过程中对于数学教育中延伸教具的制作、投放和运用中的一些具体的感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很多教师,特别是初次带蒙班的幼儿教师都深有感受,孩子们"玩来玩去"就是这几样经典教具。教具的数量也不能满足幼儿同时操作的需要。有心想要给孩子们添一些操作材料,却不知从何入手。那么我们首先就来谈一谈延伸教具的制作:

1.延伸教具的制作应遵循以下几点:

1.1 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及幼儿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制作; 在蒙氏数学领域中进行10以内数的教学中要使用到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等经典教具。综合以上经典教具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幼儿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数词、数字、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这部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那么,我们就以此为目标制作了一些的延伸教具。如下:

图一为教具插牙签:准备10个小瓶,瓶身分别标上1--10的数字;另用一小盘装55根牙签。 操作时请幼儿按数字数出相应数量的牙签插到标有相应数字的小瓶里。

图二为教具数字小衣夹:带有1--10数字的小衣夹和带有1--10数量不等的小苹果的小衣服。操作时请幼儿将标有数字的衣夹夹在与其数量相对应的小衣服上;

以上两种教具都是帮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熟悉10以内数字、数词、数量之间的关系的。

1.2 制作延伸教具时遵循蒙氏教具特有的"错误订正"功能。蒙氏教具的一大特色就是具有"错误订正"这一功能。蒙特梭利本人也认为"错误订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作趋于完美的科学原则之一。那么,在制作数学的延伸教具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还是以图一"插牙签"为例。它的"错误订正"就是教师为幼儿只准备了"55"根牙签,这55根牙签则刚好是1--10的数字相加的总和。如果幼儿在操作时发现牙签多出来或是不够时,就说明他的操作有误,需要重新来一次。这也是幼儿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蒙氏教师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订正错误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幼儿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的自我纠正。

1.3 延伸教具要具有可操作性;"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了解蒙氏教育的人所耳熟能详一句蒙特梭利的名言。它也很直观的阐述了蒙氏教育的基本原理。

活动是幼儿的天性。作为具有多年带班经验的老教师更应该知道孩子在"玩中学"的重要意义。在制作延伸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教具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教具没有可操作性,既使制作的再精质,美丽,也不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将失去它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具时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延伸教具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操作中手、眼、脑等感官并用。这才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延伸教具。

1.4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具";作为蒙氏教师,每天的工作量是相当的大。如果一味的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制作教具中去,是必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作为一名蒙氏教师在生活中更应具有"独具慧眼"、"就地取材"的能力。充分的利用现成的资源来辅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进行数学前三种能力的训练时,我们便使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充值卡、布贴画等做为配对的教具、使用彩色纽扣等做为排序的教具。 另外,一些自然界中常见的小石子和一些植物的种子、果实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延伸教具:

2.我们来谈谈延伸教具的投放和使用。

2.1 适时投放,充分发挥延伸教具帮助幼儿自我学习的作用。幼儿在自选工作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并针对性的提供延伸教具,帮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我学习。

在孩子们学习砂数字板后的自选工作活动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描触砂数字板时的笔顺不正确。于是我们就投放了标有笔顺指引线的数卡。只需教幼儿识别上面的标志,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照标有指引线的数卡来描触砂数字板了。如图:

2.2 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指导幼儿使有不同层次的延伸教具。蒙特梭利幼儿数学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求知需要。幼儿数学学习的敏感期大约出现在4岁左右,但由于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做为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不同难易的教具外,更应注意引导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教具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发展较快的幼儿的需要,也同地兼顾到了发展较慢的幼儿。

在进行同圆圆板、圆圆珠的排序教学活动中,我们就针对不同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易程度的"排序提示卡"如图:

从图七中的排序提示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一横排的形式,幼儿很容易找出它的规律进行排序;而图八中的提示卡变成的曲线形的,增加了对幼儿视觉上的干扰,同时也就增加了难度。

蒙氏数学意义篇5

    在对“帝”、“皇”本义作文字学考察的基础上,蒙氏指出:“撮周、秦书之不涉疑伪者而论之,孟子而上,皆惟言三王,自荀卿以来,始言五帝,《庄子》、《吕氏春秋》乃言三皇……则战国之初惟说三王,及于中叶乃言五帝,及于秦世乃言三皇”。②蒙氏在揭发三皇五帝之说发生次第的同时,依五帝、三皇说分别始见于《孙子》、《庄子》推测:“三五皆南方之说,驺子取之而别为之释,乃渐遍于东方北方”。③蒙氏在考察三皇说渐次发展演变之迹及三皇五帝古史系统形成过程的同时,对九皇及盘古的传说进一步提出质疑:“上古部落而治之时,各长其长,各民其民,乌有所谓三皇、九皇、盘古之说哉!”在《历年世系》一章,蒙氏发现,早在司马迁着作《三代世表》时,古代文献有关黄帝以来的年数,已无可考。班固《世经》及以下《帝王世纪》所记唐、虞、夏年数“固一家之言,未可据为征信也”。④征诸相关文献,蒙氏发现司马迁以五帝以来皆为黄帝子孙的说法,“自抵牾者”,⑤并由此得出结论:“三代世系之不足据,事甚明凿”。⑥所以,蒙氏评说“郑玄、谯周皆信《生民》、《玄鸟》之诗,共言五帝三皇传世之远,……则于《世本》众家所说之纷纭缴绕,如斩乱丝,廓清摧陷而无遗也”。⑦综上所述,蒙氏以古代文献记载的三皇五帝体系皆晚期之说,不足信据为证,彻底打破了流传已久的三皇五帝说,蒙默先生以此即蒙氏之“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⑧

    然蒙氏“并非娲燧牺农两皞祝共诸传说而摒弃之,故与疑古者流迥异其趣”。⑨由此可见,蒙氏中国传说时代古史研究既与“疑古派”学分两途,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瑏瑠此外,《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三章,蒙氏在打破传统的三皇五帝体系的基础上,力求进一步探究上古时期的部分历史真相。蒙氏尝试性地提出了“太古民族三系说”。他将我国上古居民划分为三个民族部落集团,谓其分别分布于江汉、河洛、海岱三个地区,其姓氏、部落、经济、文化各具特点。有的学者指出,蒙先生划分中国上古民族为三系的创说,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尤其蒙氏应用区系类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讨中国古史、古文化,强调上古部族、地域、文化三位一体的分布格局,对这一研究形式的建立有创始之功。瑏瑡由此可见,蒙氏“太古民族三系说”的建立,对日臻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的建立是有开创之功的。长期以来,从事古史研究的学者,一方面慨叹上古文献的相对贫乏,同时又注意到上古史料自身的复杂性。先秦史料“真赝错出,非经谨严之抉择,不能甄别适当”,瑏瑢对史料的考据辨疑为中国考据学的传统。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在据守经籍,宗法汉儒学风的主导下,中国古代学者对上古史料的的辨疑长期只能停留在问题表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蒙氏《古史甄微》发表前夕,顾颉刚先生仍较为客观地批评被誉为“新史学开山”①的王国维先生受“传统学说的包围”,其“《殷周制度论》根据了《帝系姓》的话而说‘尧、舜之禅天下以舜、禹之功,然舜、禹皆颛顼后,本可以有天下,汤、武之代夏、商固以其功与德,然汤、武皆帝喾后,亦本可以有天下’,这是全本于秦、汉间的伪史”。②

    由此可知,蒙氏突破传统经学的藩篱,彻底打破流传数千年的三五体系,首次提出“太古民族三系说”,其学术价值和此前不久顾颉刚先生“古史层累地造成”说③及“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④的四条法则一样,“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⑤被学术界盛赞为是继崔述之后中国古史学上的“第二次革命”。⑥综上所述,蒙氏《古史甄微》“运用大量经典以外的材料去揭开早已被儒家经典一元古史观所淹没的古史”,“打破了古来一系相承的旧说”,学术界誉其“是革命性的论述”。⑦正因为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蒙氏有关传说时代及三代时期民族文化问题的探究,既不同于旧史学派,亦有别于新史学派和古史辨派,而是更多地在旧史学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科学方法,融入新的观念,开辟了一条旧中有新的学术路径。对此,时人曾对蒙氏学术理路有较为公允的评价:蒙文通先生“自树赤帜,发明古史三系之说,以推阐往事,不偏于新,不党于故,祛门户之成见,治今古学于一炉,博稽众籍,惟信是征,错综比较,以验厥情;其诚不缪乎近世科学精神,而深合乎培根之归纳法矣。”⑧沿着新的学术路径,蒙氏在打破流传数千年的三五体系说的基础上,“备言太古民族显有三系之分,其分布之地域不同,其生活与文化亦异”,⑨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了对中国上古民族、文化理论的建构。随着中国考古学的蓬勃发展与古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蒙氏以“太古民族三系说”为骨干的上古民族、文化理论不断迎接着学术界的是非褒贬,但历经八十个春秋,该理论的学术地位却在学术界的臧否中不断得到彰显。在新的学术背景下,对蒙氏上古民族、文化理论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助于系统考察民国时期中国古史的学术倾向和中国古典学的路径,因而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蒙氏数学意义篇6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各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证蓬勃发展,每县除县属机关幼儿园外,基本上乡镇都有中心幼儿园,大部分村落都有一村一幼,另外,还有数量不稳定的民办幼儿园。县属幼儿园校舍、硬件设施比较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依附于中心小学,活动器械、教具设施、住宿条件都差强人意;一村一幼因财力、交通等条件限制,活动场地狭小,教具设施匮乏;民办幼儿园多为民宅改建,部分民办幼儿园卫生、消防、管理都难以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1.2 蒙氏教育在民族地区推广现状。 

蒙氏教育从沿海传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但在民族地区推广应用十分有限,仅民族地区中较大市的私立幼儿园以引进蒙氏教育理念为嘘头,起到招生的作用。一村一幼教师因条件限制,许多教师不是幼教专业,缺乏系统、完整的教育理念,许多县属幼儿园、乡镇、村属幼儿园的许多幼儿教师甚至不知蒙氏教育为何物。 

2.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引入蒙氏教育理念 

2.1 引入蒙氏教育理念的好处。 

2.1.1 有利于民汉和谐统一。 

由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兼容性,在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对促进种族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蒙台梭利磁石学校在城市的贫民区开设,承担了大部分陈仕贫民的教育责任,并以其独特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吸引周边富人区的白人子弟,承担了学区大多贫民、黑人子弟教育的蒙台梭利磁石学校迎来了大批的白人学生,白人同黑人一同受教育,再加上蒙氏教育尊重每一名儿童的核心教育思想,天然地促进了种族融合、阶层融合。如果合理的将蒙台梭利教育法应用在民族幼儿教育中,不仅能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又兼顾了民汉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2.1.2 有利于有限师资力量的最大效益发挥。 

有限的师资力量是制约民族教育的最大瓶颈。受收入条件、交通条件、社会风气等条件影响,大多一村一幼只有1-2名教师,教师与学生数量明显不成比例,想要按照传统教育法进行年龄分班很难实现,蒙氏教育中的“垂直式”混龄班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儿童在与不同年龄的同伴接触中逐渐完善自我。 

2.1.3 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蒙氏教育的高质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高度认可。在中国,由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教授和刘文教授领衔研究的《蒙台梭利幼儿教学法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分别对蒙氏班和非蒙氏班共取197名小、中、大年龄幼儿的个性加以评定,结果显示蒙氏幼儿园幼儿的问卷总分高于非蒙园的幼儿,并且在创造性、合群性、独立性和活跃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地区充分发掘推广高质的蒙氏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将会开辟捷径。 

2.2 引入蒙氏教育具体存在的困难 

2.2.1 观念存在差异。 

蒙氏教育与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同,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死记硬背式教育,主张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具,让儿童在“工作”中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一些家长会对教学成果持怀疑、催促的态度,逼迫教师回到“填鸭式”教育的轨道上。另外,混龄班的推广也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年长儿童的家长会担心自己孩子和低龄儿童一同学习进度缓慢,低龄儿童的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对混龄班持怀疑态度。 

2.2.2 高品质教师不能大量满足。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教师应该经常对儿童的困境进行反思。儿童并不能用他的理性来理解不公正,但他会感知到某件事错了,并变得抑郁和心理畸形。”[1]教师必须能够具备相当敏锐的观察力,教师面对的不在是同龄班上水平相对齐整的孩子,而是有着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差异很大的孩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面对班上水平相当的孩子来讲授和管理,她需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2]教师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必须整洁、沉静而高贵,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儿童的信任与尊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蒙氏教育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品格优秀教师的问题。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时常进行反思,与儿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整洁、沉静而高贵,民族地区幼师流动性大、待遇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很难同时兼顾数与量。 

2.2.3 教师对蒙氏教育认识和理解有误。 

我国目前并无专门的蒙氏教师培训机构和专门的蒙氏教师资格证书,部分教师参加几次讲座和学习之后就开始应用蒙氏教育法,对其认识有误、把握不准。蒙氏教育的实施在许多幼儿园已经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可以说,教具成为了蒙氏教育的中心,儿童仅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具的奴隶。[3]部分教师对“有准备的环境”理解也不恰当,一成不变的按照“儿童之家”的要求进行摆设,忽略了儿童真正的喜好需要。 

2.3 如何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引入蒙氏教育理念。 

2.3.1加强教师培训。 

优秀的教师是所有幼儿教育事业的基础保障。逐渐建立健全有利于幼教专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以蒙氏教育理念、应用以及双语教学为重点,将职前与之后、短期与长期、专业与综合等培训相结合,不断更新民族幼儿教师观念、不断提高民族幼儿教师专业技能。 

2.3.2 丰富民族幼儿教育内容。 

充分引导儿童尊重不同族别儿童特有的风俗习惯、引导儿童尝试用不同的语言阐述自己的“工作成果”、创造一个互相尊重、规范有序的双语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将民族的诗史、传说、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等整编成适合幼儿的简短歌谣,让儿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受民族文化教育。还可以在蒙氏教育上绘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饰纹、在儿童之家内摆放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小摆饰等,将蒙氏教育理念与民族区域特色结合,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传承民族地区的文化,丰富民族幼儿教育的内容。 

2.3.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幼教师生比例失调,现有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对儿童发展特点忽视,“小学化”倾向严重。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反对以“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为典型的超前化教育,把握儿童时期的特点,依据儿童特有的“敏感期”对儿童进行引导和教育,给予良好的学习环境,量力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学、轻松去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完善性格,迎来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蒙氏数学意义篇7

一、蒙氏教育适合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可使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起点高、发展快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学前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促进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学前时期是儿童神经系统、智力、语言、认知心理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存在诸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住学龄前阶段,对儿童实施科学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形成强健的体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兴趣和形成合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的健康、学习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产生终身可持续的影响。而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 Maria Montessori )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即蒙氏教育。蒙氏教育正是抓住了儿童发展的各种关键期,不失时机地对儿童实施日常生活、感官、数学等各种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蒙氏教育是一种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学者称“蒙氏教育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实践证明,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科学的,它逐渐成为幼儿园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在民族地区幼儿园推行蒙氏教育,主要因为蒙氏教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蒙氏教育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完全和充分的自由,以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为基础,教师是观察者、指导者,要为儿童创建和提供适应儿童自主学习的适宜环境。而民族地区教育观念落后,不少人认为,学前教师管好幼儿就行,只不过是“娃娃王”而已。蒙氏教育思想是对儿童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正确地诠释和说明,这种教育思想正是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育理念。有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可使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少走弯路,在较高的起点上起步、发展。

2、蒙氏教育可操作性强。蒙氏教育的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等不同教育领域,均有相应的教具,蒙氏教具被称为“物化的教材”。蒙氏认为,儿童的不同感官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不同的,她认为儿童的状态是“我听了,然后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因此,蒙氏将不同领域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儿童亲自操作各种教具,儿童是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认识周围世界,使其自身得到发展。这种教育思想与儿童记忆、思维等的形象性恰好是相吻合的,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

3、蒙氏教育跨国界、跨文化,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冲突。从国内来看,据研究机构的统计,2002年底,我国就有20个省的1000多所幼儿园全部或部分采用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或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素质。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均已采用蒙氏教育。可见,蒙氏教育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各国、各地都可学习、借鉴蒙氏教育,促进本地学前教育高效发展。

4、蒙氏教育具有经济性。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最初是城市贫民家庭的学校,学生多来自于劳动阶层家庭。蒙氏教育中使用的教具无需较高的经济投入。例如,蒙氏日常生活教育中的家务劳动、蒙氏科学教育中的植物栽培与动物饲养等教育活动在民族地区均容易开展,尤其是乡村少数民族地区,本地蒙氏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二、民族文化融入蒙氏教育,传承和感知民族文化,促进蒙氏教育本土化和发展的多样化

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四川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多种民族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民族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四川阿坝地区藏羌民族文化极具特色,通过学前教育,不仅可以让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儿童感知本民族的文化,而且也能很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蒙氏教育的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等不同教育领域,都可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在日常生活教育方面,可以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融入教育中,如:蒙氏走线音乐的选择,可用藏族或羌族民族音乐;羌 族的羌绣、羌族的黄泥碉楼都可作为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学绣羌绣,学做羌碉模型。儿童在接受蒙氏教育的过程中,听到的是本民族音乐、操作的是熟悉的生活材料,儿童倍感亲切,更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此外,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尤其是乡镇、自然村,幼儿人数较少,缺乏师资和园舍,适合采用蒙氏混龄编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个班学习,年长者可以帮助年幼者,让儿童学会分工,让儿童有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可以满足儿童社交的愿望,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民族文化融入蒙氏教育,是对蒙氏教育法的创造性运用,是对蒙氏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可见,蒙氏教育不仅可以在民族地区推广,而且可以促进蒙氏教育本土化和发展的多样化。

蒙氏数学意义篇8

蒙古族最早信奉的是萨满教。主要表现在祭天、祭地、祭敖包、祭火等方面。萨满是古代蒙古人的原始宗教,它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教是原始性宗教、广义上的萨满教是世界的,萨满文化是世界的文化现象,其流行地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南美和非洲。狭义上的萨满教是为阿尔泰语系、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萨满教在狩猎采集社会最为常见的,它是一种通过巫术控制超自然的力量或通过与精灵世界的直接接触。对它加以控制来达到目地的宗教实践。是一种流传广泛的地方性知识形式,存在于所有社会中的萨满教观念。蒙古人相信万物有灵,通过对祖先、自然等的崇拜来表达对祖先和自然的敬佩和信仰。在蒙古族萨满也分为白萨满和黑萨满。

萨满教的本质和其它宗教一样,是关于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因此不应该把它排除在宗教之外。萨满教在宗教意识中确立了各种具体的信仰和崇拜对象,并建立了通这些对象之间沟通、利用、祈祷,崇拜或防备、驱赶、争斗等宗教行为模式。萨满服务其中的社会组织约束并规范了其社会的共同信仰和各种宗教行为,决定了萨满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作用,并利用他们服务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秩序和社会组织体系。因此,萨满教应看作是以信仰观念和崇拜对象为核心,以萨满和一般信众的习俗性的宗教体验,以规范化的信仰和崇拜为行为,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活动形式,这三方面表现相统一的社会文化体系。蒙古族关于萨满教的理解有很多。萨满教最高神明是长生天,长生天蒙古语称为“孟和腾格里”,萨满教认为长生天具有主宰时间万物的神秘力量,故予崇拜和敬仰。在蒙古族民族的历史上,萨满教对长生天的理念产生过重大影响。早期蒙古人已经初步意识到自身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并认为这是不可抗拒的和超自然的力量。为了和这种神奇的力量取得联系,交流感情,表达对它的敬畏,萨满就应运而产生了。起初,萨满是由氏族首领兼任。由于氏族长安排氏族内部生产,处理氏族内部纠纷以及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婚姻缔结、友好往来、纠纷等,任务日益繁重,再由他亲自过问宗教活动已力不从心。于是,祭祀等宗教活动便逐步由氏族长兼任演化为专职化。

萨满是人和神灵之间的中介,是神灵的化身和代言人,因此,跳神是由萨满承担的,只有萨满才能给人消灾求福。萨满的跳神活动一般在三中情况下进行的;其一,为人治病;其二,教新萨满;其三;举行祭神仪式。萨满为人治病是这样的:傍晚,在患者居住的“仙人柱”中,人们围坐在周围,在跳神前点燃一种木本植物,发出香气,净化污浊空气,以便神灵能够到来②。届时,萨满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盘腿坐在西北角的专门位置上,病人坐在东南位置上。鼓是萨满获得灵感和力量并得以神灵沟通的媒介。萨满通过鼓语实现与神的对话。这种被常人视为虚拟的语境,不仅成为罩在萨满头上的神秘光环,而且为萨满信仰者创造了一个独特、神秘的话语系统,成为他们举行复杂萨满跳神仪式所必需并且能够使受众通晓的思维表达方式③。

直到公元16世纪70年代,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之后,萨满教才开始衰落。随着藏传佛教的影响在蒙古地区的日益加深,蒙古族上层完全接受了佛教的理念。1587年,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正式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宣布蒙古萨满教为非法的,受缴蒙古萨满教各类法器、翁贡、进行焚毁处理。至此结束了萨满教在蒙古族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之变成了一个非法的宗教组织。在历史上,萨满教作为蒙古族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蒙古人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以口传心授、灵活多变为特征的蒙古族萨满教,又具有分散的独立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尽管最终被佛教战胜了,但在辽阔的草原上至今仍有它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圣敏《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苑利《中国民俗学经典―信仰民俗卷》社会科学出版社。

[3]赛因塔娜《中国民俗大系―内蒙古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

[4]哈・丹碧扎拉桑《蒙古民俗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蒙氏数学意义篇9

蒙台梭利教育为什么那么有名?

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因创立蒙台梭利教育法而享誉全球,成为世界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发现早期教育在人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招收3~6岁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使那些普通、贫寒的儿童在几年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一孩子们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蒙台梭利的教育魅力轰动了整个欧洲,“儿童之家”开始遍地生花。蒙台梭利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被翻译成37国文字;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

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蒙氏教育的知名度非常大。对于家长来说,蒙氏教育很有吸引力,一些蒙氏教育名词也增加了它的神秘感,例如“敏感期”、“吸收性心智”、“工作”、“有准备的环境”、“自由”、“纪律”等。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蒙氏教育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环境与设施是否现代与齐全,而是大家对蒙氏教育观念一知半解,甚至出现把蒙氏教育简单化为教具操作。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上了蒙氏班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想和期望,于是产生许多疑问甚至误解,特别需要专业的解释与援助。

蒙氏教育的教具有那么神奇吗?

蒙台梭利最初关注残障儿童时,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他们与精神病人一起关在疯人院,没有玩具,也没有任何适合他们抓握和操作的东西,她认为这样只会加速残障儿童智力下降,必须为他们设计能够促进心智发育的玩教具。经过不断完善,这些玩教具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感觉、体能、生活、语文、数学、艺术等方面。至于蒙氏教具到底有多少?哪些属于蒙台梭利创造的,哪些是后人创造的?已经无法做出精确的统计。

事实上,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没有必要操作全套蒙氏教具,因为很多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普通家庭中通过日常生活得到学习与锻炼。蒙氏教具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操作过程中的专注与有序。例如孩子在操作粉红塔的时候,一定要先轻轻地取下工作毯,平整地铺在地面;再从架子上将10块粉红塔由小到大,一块块地取下来,整齐地摆在地毯上;然后坐下来,找出最大的一块放在第一层,接着找出次大块,放在最大块的上方,一直做到最小的一块摆放在最顶端;最后再一块块地放回架子上,地毯也收好。整个过程不左顾右看,也不被人打扰,自己专注地进行操作,也尊重别人操作玩具时的专注。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过蒙氏教育的孩子应该很有规矩。

蒙氏教具为孩子创造了独立学习、有序活动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与规则意识;但是现代社会也很提倡合作学习与创新意识,有的教师与家长奉行所谓的“纯正蒙氏教育”,那么孩子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将得不到充分锻炼,所以“原汁原味”地实施蒙氏教育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蒙台梭利本人也不希望人们原封不动地实施蒙氏教育法,她在演讲中曾经形象地说:“请大家要看我手指的方向,而不要只盯着我的手指。”一成不变地沿袭一种教育模式,只会走向死胡同,适应时代要求而变通思想,才能科学地幼儿。问题在于“变通”要遵循“手指的方向”,如果连蒙氏教育“手指的方向”都没有看清,就无法真正实施科学的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独特性是什么?

如果是盲目追随蒙氏教育,而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不与之一致,必然达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独特性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以儿帝为中心

蒙台梭利热爱儿童,具有强烈的儿童崇拜情结,以儿童为中心是她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起点与终点,反对一切以成人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一种职业信念,需以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为基础。普通家长一般情况下达不到这一境界,结果把以儿童为中心简单化为一切顺从孩子,对孩子娇惯溺爱。即使是幼儿教师,也需要经过专业成长才能完全把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不教”的教育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进入蒙氏班之后,老师不管孩子,孩子愿意工作就工作,不愿意工作就不工作,而且也不正经上课,每天就是随便玩,这样能行吗?从表面上看,这就是蒙氏教育在形式上的特点。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等待孩子自发、主动学习的时机,教师不能诱导、强迫孩子学习。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孩子学习的“导师”,而是孩子的“助手”,主要任务是对孩子的发展了如指掌,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协助和支持孩子学习。所以,蒙氏教育要求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对师资的要求也更高,因为“不教的教育”比“教的教育”更难,如果教育的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使“不教的教育”变成任性、随便的教育。

敏感州教育

蒙氏教育具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进程设计课程。蒙氏教育认为0~6岁的儿童在一定时期内会对某些事物、在某些能力的发展上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此时顺应孩子的敏感性,给予孩子适宜的环境,孩子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例如感觉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数学敏感期、书写敏感期等等。所以,科学的蒙氏教育是非常及时的教育,成人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随时给孩子提供符合他敏感期成长需要的教育,这要求教

师具有较好的心理学功底,而且因为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到来并非在同一时间,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具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

混龄教育

大部分幼儿园都实行分龄教育制度,也就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安排在不同年级学习,蒙台梭利创建“儿童之家”则是把60名3~6岁儿童安排在同一年级,实行混龄教育。蒙氏教育注重品德的养成,希望小孩子跟着大孩子学习,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孩子之间和平相处。而一般情况下,孩子更愿意跟大孩子在一起,不愿意跟小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带领孩子一起接受混龄教育模式。

奖罚无用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奖罚是使用最频繁的教育手段,但蒙氏教育认为奖罚侵犯了孩子的尊严,不利于孩子自主精神的成长,造成孩子“不奖不行、不罚不听”的坏习惯。孩子的行为动机不是听从内心的需要,而是受外在因素的胁迫,为了获得奖励才守则,或者为了避免惩罚才遵守,一旦失去成人的奖罚就任意妄为,妨碍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成长。蒙台梭利提倡成人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材料与环境,使孩子能从自己的行为中及时得到反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我发现、自我矫正。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多为孩子创造正面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内在需求和内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自我完善。

白山与规则都不可少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蒙氏教育的自由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

“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在蒙氏教室里,孩子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能自由地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可见,蒙氏教育提倡的是有规则的自由。成人尊重孩子自由的方法是:“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于是,自由与规则高度统一的难题就归结到“工作”氛围的营造之中,教师要在幼儿园尽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家长则要在家庭中尽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当然,这不是说家长要把“工作材料”(蒙氏教具)买回家才有“工作环境”,而是创造有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的健康活动以及滋养孩子身心协调发展的家庭生活氛围。

蒙氏数学意义篇10

蒙台梭利从小就自信、乐观、关怀弱势群体,且善于和勇于改革,并认为:“我们不是生来纯粹为了自己的快乐”。她在1896-1938年间,从探索与发现,到实验与提取,再到接纳和阻碍,终于形成了一套影响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并对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幼儿教育观和教育法。她是全人类的工作者,是一个世界公民。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涵

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中中,一直强调要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创建一个适合于儿童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教学体系,她提出儿童生来就具有使自己适应环境的“潜在生命力”;此外,儿童除了有“生理胚胎”外,还具有人类难以发现的“精神胚胎”等;更重要的是,也是蒙氏比较强调的一点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敏感期,也正因为如此,才提出教师、家长及社会需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概括来说,蒙氏教育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有准备的环境。无论是吸收性心智、精神胚胎,还是道成肉身等儿童与生俱来的特征。蒙台梭利都强调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尤其是在儿童敏感期的时候,家长、教师以及学校更应该为儿童提供“精神养料”,教师要根据“敏感期”安排教学。蒙台梭利指明,有准备的环境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必须能够适应儿童发展的节奏和步调;二,必须是儿童能够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环境,第三,必须是对活动材料有所限制的环境。如果儿童在敏感期的这些特征没有得到满足,儿童将会出现一系列紊乱的心理。

2、作为“导师”的教师。教师应尊重、热爱、观察和了解儿童,在此基础上,“导师”有三个任务:第一,应该为儿童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活动环境;第二,应该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第三,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并进一步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3、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要通过“工作”来建构自己的内心,她反对在课堂上采用福禄培尔的“游戏”,认为其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她认为,儿童的“工作”不同于成人的“工作”,成人是为生活而工作,而儿童则是为工作而工作。也就是说,儿童有主动建构自己内心的愿望。蒙氏认为,既然儿童有工作的愿望,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为儿童设计“工作材料”,即教具。其设计要遵循四个原则,即困难度孤立,自动控制错误,操作顺序以及内在奖惩。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优缺点

蒙氏教育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蒙台梭利对于儿童的深沉的爱,她的教育法代表着智慧、希望与和平。蒙氏希望通过对儿童的探索,发现真正的儿童,将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从而进一步促进世界和平。她的“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混龄教育”、“教具”、“内在奖励与惩罚”等主张,对当时及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她幼儿教育思想也为后来的幼儿教育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蒙氏的教育思想,也应注意其中不足之处,如她过分的强调教具的使用,否定游戏在课堂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且她认为,不应该在课堂上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这将不利于儿童专心致志的“工作”等观点,我们在借鉴时要持批判的观点。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大陆运用的误区及其建议

1、误区。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研究时没有深入的去把握其精髓,导致他们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借鉴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蒙氏仅仅意味着蒙台梭利学校,缺乏对其思想精髓的掌握。一方面,我国幼儿家长倾其一生精力、经济来培养幼儿。因此,我国某些蒙氏幼儿园,紧紧地抓住了家长的心理,更多地是把幼儿园作为一个推销“卖点”极力向家长推荐、宣传,他们往往打出蒙台梭利教育的旗帜来吸引家长吸引生源,提高自己幼儿园的入园率,目的全是为了能够收取高额学费。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蒙氏幼儿教育法并没有真正的运用,且其聘用的教师,购买的教具,也没有掌握蒙氏教育法的精髓。

(2)幼儿园在实践中无法准确把握蒙氏教育法的实质。我国幼儿园误认为只要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布置好静态的教室各个区角设计,教室内摆放不同的花草树木等,就是名副其实的“儿童之家”了。其实不然,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是可以让儿童独立、自由的环境,是能够极大地丰富幼儿生活情趣的环境,这样做不仅经济节约,而且照顾到了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真止参看到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发挥出了蒙氏教具应有的各种作用,让幼儿生活的一切都变得可爱、有趣味。

2、建议。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以他为用”的思路。要加强教育工作者对蒙氏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以便促进我国儿童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1)政府要加强对蒙氏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我国目前大多数蒙氏幼儿园为民办机构,多数以营利性为目的,开办幼儿园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在实质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蒙氏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对蒙氏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必须严格遵守培训的三阶段。

(3)蒙氏幼儿教育的本土化。要为儿童创造一个真正的蒙氏幼儿园的环境,教学内容要根据本国实际而定,不能全部照抄照搬

参考文献:

蒙氏数学意义篇11

南宋乌江流域基本地处夔州路,主要流经涪州(今重庆涪陵)、黔州(今重庆彭水)及其所领羁縻州。含有思州(今贵州务川)、珍州(今贵州正安东北)、播州(今贵州遵义)等地。本文所论少数民族地方武力主要围绕上述诸地而言。

一、乌江少数民族武力分布

南宋对乌江流域的军事指挥实行三级制,因夔州路隶属四川,其指挥系统地方上主要由四川管辖。自上而下分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司、夔州路安抚使司和诸州节制屯戍军马司。四川安抚制置使司作为川峡四路最高军事机构,统领西南战区军队,对下属诸路进行总体指挥和大军事行动的调动。乌江地方军事主要由夔州路安抚使司和诸州节制屯戍军马司具体负责。度宗咸淳三年(1267)曾诏令:“戎司及屯军大垒,则总之制司,或无制司,则并各郡总管、钤辖并总于帅司”。诸州节制屯戍军马司做为州级最高军事机构,其长官由各州知州兼任,总领本州所属军队。乌江所属少数民族武力由各州长官自行统领,并由夔州路安抚司予以指挥、调动,其军种主要有御前屯驻大军和乡兵两大类。

(一)御前屯驻大军

御前屯驻大军是南宋中央直属正规军,原为宋室南渡后诸大将之部曲兵,因在诸军中兵量最优、战斗力最强,已替代禁军成为正规军之主力,“分屯要害,专以充调遣”。乌江流域屯驻大军主要有两支,完全由少数民族组成。

播州御前雄威军:驻播州。淳祜十一年(1251)升为御前屯驻大军,拥有五个军的编制,分由各军统制统领,总兵力一万余人。

思州驻扎御前忠胜军:驻思州,以守臣带副都统制衔。

思、播两支少数民族屯驻大军与其它正规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中央派驻地方驻守,而是在抗蒙战争中因战功荣升正规军,地位与夔路其他屯驻大军并列,这在全国少数民族武力中是绝无仅有的。思、播屯驻大军以陆军为主,同时还拥有为数不多的骑兵。南宋因陕西地的丧失,只能与西南少数民族进行马匹贸易,曾在黔、珍等地专置市马场。但所购战马质量低劣,“良者不过三五,余皆下等,不可服乘”,难以进行骑兵建设。播州拥有一定量的马匹,嘉定十二年(1220)曾向四川制司“输马三百匹”(《杨文神道碑》),受到嘉奖。

(二)少数民族乡军

宋朝为配合正规军镇守地方,另设有乡兵,其兵员“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夔州路以“夔环万山,民勇过于正军”,亦全路设乡兵,统称义军。义军具体名号则有土丁、壮丁、土豪、义兵、民兵、把截将等,诸州名数不等,少数民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县令为军正,“听州县令节制”,“诸县逐乡置较场,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乌江流域义军兵员以“州县籍税户充,或自溪洞归投”,军中“其校长之名,随州县补置,所在不一”,军俸主要以实物替代,“职级已上,冬赐绵袍,月给食盐、米麦、铁钱;其次紫绫绵袍,月给盐米;其次月给米盐而已,有功者以次迁”。

黔州义军:兵员皆称壮丁,隶属于黔州都巡检司。黔州为“古蛮蛋聚落”,地接蕃蛮,境内“蛮僚杂混”,有义军二千九百人;除由县令统领外,还专门设置少数民族将领“自将其众者五百七十”。黔州根据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在各县设砦,有义军正副指挥使、兵马使、都头、砦将、把截将;洪杜寨、彭水县另有义军指挥使、巡检将、砦将、科理、旁头、把截、部辖将。此外,黔州还有勇敢军、忠胜义军,所用武器有“木弩、药箭等”,兵量不详。

思州义军:思州义军设置与黔州洪杜寨、彭水县同,与二地共有壮丁一千四百二十二人。思州原为古夜郎国属地,境内“蛮僚杂居,所服习椎髻之俗”,其土人性格多“劲悍之性”。南宋以务川城为思州,以当地夷族土著大姓田祜恭为守臣,统领当地少数民族义军。思州义军另有“小舟凡数百艘”,所用武器为“蛮牌、偏刀、手弩、药箭”等。

涪州义军:南宋涪州虽以汉族为主体,但境内亦颇多少数民族,“俗有夏巴蛮夷俗”,“夏则中夏之人,巴则廪君之后,蛮则槃瓠之种,夷则白虎之裔,巴、夏居城郭,蛮、夷居山谷”。因此,嘉祜年问朝廷在涪州设置少数民族义军,补涪州宾化县夷人为义军正都头、副都头、把截将、十将、小节级。其军费“月给盐”,晋职及奖励标准为“有功以次迁,及三年无夷贼警扰,即给正、副都头紫小绫绵旋裥一”。涪陵、武龙二县另设有巡遏将、砦将各一人,由富裕户充,免其徭役,其义军土丁“岁以籍上枢密院”。涪州义军兵额约有数千。

珍、播州义军:二州皆为古夜郎国属地,为少数民族经制州,“其俗以射猎、山伐为业”,所居“无城池之固”,防御“架木为阁,联竹为壁,开口出箭以备不虞,出入配刀弩自卫”。珍州义军由夷族土著大姓田氏掌管,称田家义军;播州义军则由夷族土著大姓杨氏掌管,称杨家义军,其兵员皆称家丁,武器“所恃偏架、木弩及药矢之类”。珍州义军另外还较多使用“毡刀、弩矢”。

上述少数民族义军虽非正规军,但因系守土保乡而建,乡里意识强烈,军纪常过正规军,故而战斗力较强。如黔州义军“子弟精悍,战斗矫捷”;思、珍、播州义军“皆骁健可用,出入于上下溪谷林木之间,非正兵之比也”,成为南宋后期倚重的兵种。

二、宋蒙(元)战争中的少数民族武力

乌江少数民族武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南宋抗蒙(元)战争中。在抵御蒙古入侵、保家卫园的对外战争中,尤其少数民族义军因自身“分隶边砦,习山川道路”的优势,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端平三年(1236)秋,蒙古皇子阔端以塔海为元帅,巩昌便宜都总帅汪世显为先锋,纠集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等族军队,号五十万,自关中越秦岭入侵巴蜀。蒙军先入大散关,攻拔蜀边要隘武休关,后围青野原。播州守臣杨价闻听对部下言:“此主忧臣辱时也,其可后乎?”,乃“移檄蜀阃,请自效”。四川制置使赵彦衲“以闻诏”,杨价遂率播州雄威军北上抗蒙,“功居多,诏授雄威军都统制”。在雄威军撤后,蒙军未因阻而返,而是继续南下。同年十月,蒙军一举攻克南宋西南重镇成都府,四川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丁黼战死。随后,蒙军分兵四出,抄掠它郡。在川东夔州路,蒙军“毒重庆,下涪陵,扫荡忠、万、梁山、开、达,而夔峡之郡,仅存四五”。宋军因防御薄弱,又兼腐化已久,仓促之间未能有效组织抵御,“或望风退走而奔窜巴山,或遇敌奔溃而冲突于内郡,纪律荡然而几不能军”。夔州路安抚司急调播州雄威军驻防夔峡,雄威军都统制杨文又分兵一部戍重庆及泸州,“遣奇兵击东,遂以捷多”,以功迁“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蒙军此次侵袭四川仅为掠夺财富,尚无土地之欲,因此与宋军相持短暂,不久便撤兵北返。

嘉熙元年(1237)冬,蒙古都元帅塔海率郝和尚拔都、梁秉钧等将领,自陕南凤州(今陕西凤县)出兵,再掠夔路。蒙军沿大巴山谷道南下奔袭开、达、万、忠、云安、梁山等地。宋军仍未能有效抵御,致令蒙军“所征无敌,所向无前,如入无人之境”。重庆守臣、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急檄播州雄威军赴援,都统制杨文率雄威军一万人分屯夔路长江南岸,与北岸互通声势。蒙军见宋军南岸势强,无法渡江,转而北返。

嘉熙三年(1239)秋,蒙古都元帅塔海果率汪世显、秃薛、按竺迩等将领,纠集重兵,号八十万,兵分两路进攻夔路。蒙古大将按竺迩沿嘉陵江谷道南下直攻重庆,重庆守臣彭大雅一面率军民坚守,一面再檄播州雄威军赴援。杨文命裨将赵暹率雄威军一万急赴重庆,在石洞峡击败蒙军,以功转“武德郎阁门祗候”。

淳祜三年(1243),宋廷任命余蚧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措置四川军政事宜,特允其“应军行调度,权许便宜施行”。余氏到职后,号召全蜀民众“集众思,广忠益”,为抗蒙大业献计献策;他放手发动民众抗蒙,声言“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传雄威军都统制杨价因“世守南边,连年调戍播州,捍御勤劳”,受到余玠表彰,奏请朝廷奖赏杨价“转武功大夫、文州刺史”。

淳祜八年(1248),余玠探闻蒙军侵扰四川西界,欲经大理“斡腹”入宋,命部将俞兴西征。杨文发播州兵“五千人与俱”,与蒙军遇于岩州马鞍山,“大战者三,皆捷”,在大渡河擒获蒙将秃懑,以功迁“左卫大将军”。(卷十《杨氏家传》)

淳祜十年(1250),余玠在治蜀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决定北上出师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以图收复失地。他在重庆集结制司帐下军队、播州雄威军和诸州都统所率之兵。播州安抚使、雄威军都统制杨文“选锐卒五千”,命部将赵寅率领,到重庆会合。次年春,余玠正式出师,赵寅所率播州贾勇军担当前锋,在金牛堡击败前来迎战的蒙军利路元帅王进,后与蒙军战于罗村、西县等地,三战三捷,并攻陷西县(今陕西勉县西),“俘获颇重”,余蚧亲书“忠勇赵寅之旗”予以褒奖。余玠北伐后因蒙古骑兵增援无功而返,但积极挽救四川免遭蒙古蚕食的意愿还是应当肯定,播州贾勇军的英勇表现也值得称赞。

淳祜十二年(1252),蒙古围攻南宋汉、嘉二州,杨文遣总管田万率播州兵五千“问道赴之”,夜济嘉江,屯万山、必胜二堡,万“以劲弩射之”,“敌不能支,遂却”,成功解除蒙古对川北的威胁。

宝祜二年(1254),蒙古由乌江渡马湖入宣化,四川宣抚使李曾伯来播、思二州征师,杨文遣弟大声“统兵行”,与蒙军“大小九战,又捷”。宋廷以思、播两州“连年捍御”,多有劳效,诏其守臣田应庚、杨文“各官一转”,“余推恩”。

宝祜四年(1256)春,思、播二州守臣向四川制使蒲择之报告大理蒙军“招养蛮人为向导”,意欲“取道西南,将大入寇”。宋廷得知后诏令蒲氏“申严边备”,拨付思、播二州银万两,令其结约“罗氏为援”;令播州“以兵助罗鬼,制司以兵助播州”,相互应援。

宝祐五年(1257)春,思州守臣为防蒙古来袭,“创筑三隘”。十月,蒙古大将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侵袭罗氏鬼国、播州,播州安抚使杨文上表“乞兵”,宋廷令其严密抵御,同时调京湖大将吕文德提师援播,挫败了蒙军的进犯。杨文随后又协同吕文德招降了播州南境未“内属”的蛮部首领勃先,使其与宋军共备云南蒙军。冬十一月,兀良合台又别遣一军进攻播州,宋廷急令播州协同四川制司“提兵征讨”、“追袭进剿”;不久因蒙攻思州,又令思州守臣在黄平、清浪、平溪三处“审度缓急,分置大小屯”,组织兵丁进行抵抗。蒙军在思、播二州接连受挫,最终撤出其境。

宝祜六年(1258),蒙哥汗分兵三路,号十万,再次南侵巴蜀。宋廷为防云南蒙军北上接应,令思州守臣田应已派本州驻扎御前忠胜军前往播州,协同当地军民“修筑关隘,措置备御”;田氏又遣一军“调兵防播州支径”,协助播州进行联防。思、播二州守臣田应庚、杨文因认真负责“守御勤劳”,受到宋廷“各官一转”的奖赏。

景定问,刘雄飞、夏贵守蜀,播州少数民族军又相继参加了收复江安州、运饷礼仪山、激战悬壶平等战役,多有劳效。播州守臣积功进“中亮大夫、和州防御使、播州沿边安抚使爵、播州伯”,并给予节制播、珍、南平军三州兵马的殊荣。

德祐二年(1276)春,元军攻克南宋都城临安。宋廷上传国玉玺降元,以恭帝名义下诏“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现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次年春,元朝同知隆州事赵孟烯率西川行院军前往思、播、南平军三地招谕当地军民归附。播州沿边安抚使杨邦宪有感于宋室降元、复国无望,同意“内附”。杨氏在“捧诏三日哭”后,奉表以“播州、珍州、南平军三州之地降”。赵氏又知会思州安抚使田景贤,“使其来附”,田氏得到照会后,亦以城池归降。至此,思、播、珍诸地少数民族抗元斗争彻底失败。元廷因杨邦宪献地有功,授龙虎卫上将军、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慰使、播州安抚使,继续率所部军镇守播州;思州安抚使田景贤职依旧。

景炎三年(1278)春,元东川副都元帅张德润率军攻打涪州,经过激战,力克州治三台城,涪州守臣王明及其子王忠训、总辖韩文广、张遇春皆战死殉节。涪州沦陷,该地的少数民族武力遭到镇压。同年,元东川都元帅杨文安率元帅王师能进攻绍庆府(黔州)。绍庆守臣鲜龙率军迎战,元军久攻不下,杨氏遂遣敢死队乘夜以梯冲攻破绍庆府北门,引大部队入城。鲜氏见状“大惊”,急率散兵力战,最终于巷战中兵败就擒,旋被杀害,绍庆府陷落。当地少数民族抗元武力也以失败告终。

元军在占领乌江流域后,鉴于诸州虽已归附,但其境内犹有部分抗元势力,遂另行组织了一次合兵联讨。如西川行院万户也罕的斤率所部在思州招降宋军将百余人。在元军优势兵力围剿下,不久流域内“诸山壁水栅皆下”,包括绍庆府所领诸羁縻州。元朝由此最终完成了对乌江流域的平定,南宋少数民族武力在坚持抗蒙(元)长达四十三年后,最终失败。

三、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武力之作用

(一)护境保民,保障南宋西南边陲的安定

南宋乌江流域周边多环被少数民族羁縻州或境外蕃蛮部族,“自黔、恭以西,至涪、泸、嘉、叙……,被边十余郡,绵亘数千里,刚夷恶獠,殆千万计”。宋朝又是历史上以“积贫、积弱”著称的王朝,单纯依靠政治和军事手段并不能有效控制西南各少数民族,便尽可能依靠当地属辖的正州或经制州加强控制。宋廷允许乌江流域少数民族自置地方武力的初衷虽有“以夷制夷”的思想,但因当地武力“分隶边砦,习山川道路”也算因地制宜,“遇蛮入寇,遣使袭讨,官军但据险策应之”,反而能收成效。少数民族武力的存在,既可有效保障地方稳定,预防“不服王化”之蛮夷部族侵扰,对南宋西南国防的安全亦是有力阀门。同时还可有效加强地方封建治安,弹压动乱,减少边患。如杨氏在世代掌管播州期间,讨平了南平夷之乱、水西闽族之乱等,有利于安定当地秩序,维护南宋西南边疆的稳定。

(二)有效提高当地生产力水平,开发边疆

南宋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地受自然条件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瘠民贫,部众“居必栏棚,不喜稼耕”,不利于边疆经济开发。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武力的组建多采用兵农合一的形式,如播州采取“寓兵于农”后,“且耕且战,得富国强兵之策”。各州通过动用行政手段,可更好的组织大批劳动力进行规模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加快了当地开发进程。播州杨氏要求部众“无事则耕,有事则战”,最终“兵民两用,乐为之用”。做为附属措施,各州守臣还在境内注重文化建设,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如播州杨氏“治政宽简”,重视文化教育,在当地“建学造士”,使当地落后风俗大变,“俨然与中土文物同”。可以说,乌江诸州在组建少数民族武力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措施,有力提高了当地生产力水平,促进了边疆开发的纵向进步。

(三)在对外战争中成为南宋国防的重要补充,延长了宋祚

乌江流域境内多蕃蛮夷人部族,宋廷对这些少数民族或设置经制州管辖,如思、珍、播三州,由当地夷人担任知州;或设立羁縻州,“树其酋长,使自镇抚”,如绍庆府(黔州)所领羁縻州。这些夷人部族习性多与汉人迥异,“喜险阻,善战斗”,“子弟精悍,用木弩药箭,战斗矫捷”,成为南宋抗蒙的绝好盟军。另外,这些部族地处边防要冲,位置险峻,在蒙古占领大理后,又是天然屏障。南宋政府通过羁縻或安抚之策,使其归心宋室,在蒙古侵犯时,上述民族皆“站在宋一边,结成反蒙古的联盟,互通消息,合力抵抗”。如播州杨氏在抗蒙中充当了尤其显要的角色,早在端平三年即北上蜀口抗击蒙军侵犯,在余玠北伐兴元府中更担当先锋,此后继续在抗蒙战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思州田氏除直接抗蒙外,还经常调兵协防他郡,曾派“田家义军一千人并屯夔州”。这种蕃汉联合抗蒙的战术也是南宋抗蒙战争的特例之一。此外,上述民族武力还采用紧密有效的州郡联防措施,增强抗蒙力量。如开庆元年(1259),宋廷任命向士璧为六郡镇抚使,驻司绍庆府节制珍州、绍庆等六郡武力。实现了乌江北部诸民族武力的紧密配合。景定后,播州知州一直担任播州沿边安抚使,节制播、珍、南平三郡兵马,标志着乌江中南部武力的联合。乌江诸州通过“大小联防、紧密结合”的战术,在战争中相互应援、互相扶持,有力拓展了自身生存空间,增强了抗蒙持久性,最终有效延缓了南宋灭亡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民国)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M],香港:龙门书店影印本,1971.

[3](明)宋濂,杨氏家传[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4](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陈世松、匡裕彻等,宋元战争史[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6](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宋)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

[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10](元)佚名,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1](元)姚遂,牧庵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12](元)方回,桐江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6.

蒙氏数学意义篇12

而在对待上述这些问题的态度上,蒙牛也不像在牛根生时期那样诚惶诚恐,更多时候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无所谓。背靠中粮集团,蒙牛的底气足了!其实,蒙牛更多的底气是来源于自信及其对乳品行业的了解。蒙牛深知,自己可以代表国内乳业的最高水平。如果说乳品行业进行洗牌,蒙牛将是幸存的企业之一。

2011年6月,人们惊异地发现,新版乳品标准较老版明显降低。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乳品标准倒退25年”的新闻,顿时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烈话题。面对媒体及消费者的质疑,无论是官方管理机构、乳品行业协会还是乳品企业,都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一时间,乳品标准被大企业绑架的消息开始蔓延,矛头直指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然而,强烈的不满终究敌不过活生生的事实。乳品标准降低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在今年8月份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致辞中表示,在行业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中国乳制品行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实际上,近年来以蒙牛为首的乳企发生的各类事件,多是安全问题,如添加非法添加剂、销售过期牛奶、篡改生产日期等。乳品质量中最主要的营养质量却很少被提及,但这在乳品行业内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即巴氏奶和常温奶。

据调查,巴氏奶已在全球的奶品消费市场中风靡多年,至今仍然是全球95%以上的国家牛奶消费的主导产品。而在中国,情况则非常微妙。目前常温奶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巴氏奶市场逐渐萎缩,占有率不到20%。巴氏奶比常温奶更有营养,这本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但在国内却一直难有定论。“专家们”贡献明显,他们为行业巨头服务。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为什么会抵制巴氏奶?这主要源于巴氏奶不利于储存、不利于长途运输,适合小企业就近生产、就近销售。

蒙氏数学意义篇13

(一)蒙氏工作缺乏个性体现;

蒙氏教育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必须按照教师示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工作”的结果只有一种,过分强调规则,忽视幼儿个性发展;

(二)蒙氏工作缺乏社会交往性;

在“工作”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独立,要求幼儿做到“优雅的”、“绅士的”、“淑女的”,忽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等等。

(三)蒙氏工作教育方法模式化、单一化;

在教育方法上,往往是通过介绍材料,然后模式化的教授这个材料该怎么操作,孩子虽然能从操作中体验到它的价值,但是整个蒙氏活动显得单一,在教育方法上都像模子刻出来的。

二、蒙氏的改进

对于先进教学理论的积极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以下是结合课例,谈我园在蒙氏活动中,对蒙氏课程的改变。

(一)蒙氏课程的序列性

在蒙氏培训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蒙氏的序列性。不管在生活上、在感觉上还是在数教育中,都遵循循序渐进、从简到难。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来进行不同的蒙氏工作。这是蒙氏课程的一大亮点。因此,我们在推进蒙氏课程时,遵循了蒙氏课程的序列性,在排列课程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活动内容,系列的进行。

(二)蒙氏课程与主题课程的有机结合

在进行蒙氏序列的课程中,有机与主题课程相结合,创设与主题有联系的活动。如:在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中,设计了与蒙氏课程长方形B盒相结合的制作家具。在《大中国》的主题中,设计了国旗、国家等活动,与蒙氏课程相结合。在大班毕业时刻,结合了主题《我上小学了》中,制作通讯录,让孩子通过蒙氏内容――减法板,来制作自己的通讯录。

(三)蒙氏课程注重了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往

蒙氏活动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单一、死板、一层不变。孩子就是模仿教师对教具的操作。孩子就是一个复读机不停的重复工作。在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交集,情感得不到交流。

本次活动老师结合主题《上小学了》,以破译电话号码为游戏背景,让孩子破译老师的电话、和真实的和老师打电话、创编自己、同伴的电话,从而使孩子与师生、生生产生互动,提升了师生情和同伴情。满足了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四)蒙氏课程立足幼儿角度

以往的蒙氏活动只是蒙氏活动,我们强调的是每次工作必须要照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做下来,要求的是,幼儿的取放方式,幼儿的操作方式等等,一板一眼,毫不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学习方式。而现在的蒙氏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前期经验等,立足幼儿角度出发,来设计活动。

(五)蒙氏教学方式以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为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里强调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幼儿应是自主探索、自我控制、自由支配的活动,是幼儿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幼儿自主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对幼儿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蒙氏活动中,有许多材料都适合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操作,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粉红塔、中国地图、几何体组等等,幼儿能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材料的特性,掌握其规律。而作为老师在活动起到的作用是:如何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让幼儿没有目的的去玩或者一步步的死教。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往往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会索然无味,一步步的死教会抹杀了幼儿探究的欲望。

实例:

(六)蒙氏活动过程注重游戏性、趣味性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作为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好幼儿的天性,把幼儿的这个天性引导到学习上,通过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