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实用13篇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

护理诊断是医院护士为了让某种病患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选择的护理措施,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为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最佳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而服务的。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护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所以,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也是整个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这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种类的内科患者中各占1/2,即对照组的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观察组的内科患者数据同对照组。

2.2 病症观察 在作对照护理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症、临床表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对比。

2.3 治疗方法 护理前将各位患者的病患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分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116例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诊断,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护理诊断的排序工作,选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

2.3.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1.1 疼痛 对患者的头痛情况进行评估,是否伴有头晕、耳鸣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头痛时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

2.3.1.2 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等情况时立即平卧,并垫高脚部以增加脑血流量。活动缓慢,外出时需有人陪,避免剧烈运动。

2.3.1.3 知识缺乏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等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告诉病人有关降压药的知识,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定时量血压,定期复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2.1 体液过多 卧床休息时尽量平卧或半平卧,并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限制水和钠离子的摄入,并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等等护理诊断措施。

2.3.2.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预防压疮;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2.4 治疗过程 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16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对其额外进行了2.3所述的护理诊断并按照护理诊断的措施进行再护理。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并将病人的反应及病人家属的反应记录好,最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及进行必要的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痊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2.93%;观察组的患者复发率为11.21%,低于对照组的19.83%;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5.69%,高于对照组的56.03%。

从数据显示来看,高血压和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护理诊断之后的痊愈率并未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对高血压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这个结果已经要好很多了。虽然护理诊断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基于护理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时,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等与真正做好护理诊断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时出现错误论断和错误的认知,最终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4 讨论

在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熟练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诊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护理诊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认识、掌握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护理诊断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但是要想使护理诊断真正达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需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总结、合理分析问题,做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充分地体现护理的价值。

在内科临床的护理诊断中,护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护理,正确诊断,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在做护理诊断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的医疗问题,这需要护理人员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多请教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死搬硬套”。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为(42.2±1.6)岁。其中,急性胆囊炎患者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42例,急性胃炎患者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急腹症临床特征;②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不具有疾病史。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 当护士接到对照组患者后,及时询问患者的各项资料,填写住院病历,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存在大汗淋漓和面色苍白的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置。当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X线片和三大常规等。护士需要根据上述步骤来实现对患者的病情判断,继而将患者送到相应的诊室。

1.2.2研究组患者护理方式 在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需要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和血压等各项生理资料,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护士应该对患者的呕吐物进行观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保持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护士要将患者送到病房,并且详细的向患者解说病情的发展情况、注意措施已经用药事项,以便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感;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存在意识,则会对自身的病情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针对这种现象,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且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以便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情绪,同时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可以在缓解患者不良反应情绪的基础上,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疗效判定 运用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①满意:患者对分诊措施及护理措施感到满意;②较满意:患者对分诊及护理措施感到较为满意;③不满意:患者对分诊及护理措施感到不满意。总满意率=(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分诊失误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失误率为2例,占据总比例4.00%,对照组分诊失误率为4例,其占据总比例的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对分诊及护理措施的满意率为52.00%,较满意率为44.00%,不满意率为4.00%,总满意率为96.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腹症是急诊科室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会涉及到内科、外科和妇科等多个科室,同时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和迅猛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护士缺乏分诊常识,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士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分诊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接收患者的过程中,护士要简明的询问患者的基本状况,并且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以便可以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从而可以提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2-4]。

在对患者的分诊中,护士需要根据常识和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且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此护士的专业素质显得至关重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的汲取经验,同时要通过学习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便在急腹症的分诊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分诊失误率[5]。

急腹症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护士难以对患者进行精确及时的分诊,将会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同时如果护士对患者的分诊失误,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护士的分诊准确性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急腹症会对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绪,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和满意度,进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在对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分诊和护理过程中,相比与常规的分诊方式,护士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有利于提升分诊的准确率,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值得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分诊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艳莉.105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5,01(06):159-160.

[2]梁秋.急腹症的预检分诊及护理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01(30):52-53.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3

优质护理目标措施;急诊内科;护理纠纷;效果

0引言

急诊内科在医院众多科室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比较特殊的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大部分患者需积极抢救。而因为很多病人为突然发病,没有思想准备,面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措手不及,情绪状况很差,并可能存在抵触性,影响抢救的开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非常重要[1]。本文旨在分析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效果,特选取我院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0名急诊内科患者分为优质护理组(500例)和常规护理组(500例),优质护理组中男314例,女186例,患者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39.97±13.26)岁;常规护理组中男306例,女194例,患者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40.86±13.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则应用一般性护理模式,包括及时分诊、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等;给予优质护理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2.1接诊时的优质护理;对于急诊内科比较突出的部分则设置分诊台,避免患者高峰期时的长时间等待,分诊台的负责人必须为经验丰富者,避免在回复患者问题或者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经验缺乏而处理不当;接诊台护士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工作,接到急诊患者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完成吸氧等处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尤其是负责接诊台的护理人员在接诊到患者的时候能够迅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生命危险等,并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挂号就诊,如果患者需要抢救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挂号等中间环节延后,立即联系专科医师,护送患者到抢救室[2];

1.2.2抢救时的优质护理;首先是护理人员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在抢救期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医师,比如熟练了解患者抢救的流程、所需的急救药品及抢救设备等物品、医师的习惯等,配合医师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及时为医师递送工具,同时,急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的心态,严谨有序,确保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防止差错事件影响抢救效果[3];

1.2.3病例文书抢救的时候如果医师需要下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需立即详细记录,并在执行的时候与医师核对,没有差错后再执行,待完成各项急救操作后提醒责任医师补录医嘱,并按照规范对病例文书进行规范[4];

1.2.4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发作比较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很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需要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患者家属更容易恐慌,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安抚,讲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情况,告诉患者家属积极听从临床人员的安排是对患者更有效的方式,并积极调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鼓励,耐心开导患者,帮助患者战胜恐惧、焦虑等心理,消除抵触心理,配合临床人员开展工作。护理人员应充分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理解其焦虑的心理,尊重和同情患者,避免正面冲突,最大限度的预防护理纠纷发生[5]。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调查通过医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6]。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3讨论

急诊内科是所有科室中最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科室之一,主要是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的病情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因此对临床人员非常敏感,尤其是当今医患关系更加紧张的状态下,一旦护理人员出现言语、态度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首先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熟练操作流程,在护理文书书写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规范,避免护理差错引起患者不满,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以专业的技术水平赢得患者的信任,以良好的救治结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充分理解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病情的刺激,一般都会存在恐惧心理,加上对病情的担心,情绪状态本身不太稳定,一旦护理人员出现言语冲撞更容易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从而引发护理纠纷。优质护理则是充分考虑了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态度、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等各个方面,对护理操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尤其是在患者的接诊、抢救、病例文书书写等方面,以避免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操作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积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0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了优质护理目标措施能有效降低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白银风 宋芳 单位: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 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31-2633.

[2]邹传仁.优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13(22):112-112,113.

[3]钟楚燕.优质护理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医,2015,29(2):137-138.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4

门诊部门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对老百姓直接服务的主要渠道,是老百姓直接接触的部门。门诊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的态度等对于医院的总体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门诊部门的护理服务质量。对于老年患者在门诊进行输液的话,护理人员尤其应该给予老年患者优质的服务,并且老年患者在输液时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中在门诊输液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两组。这100例老年患者有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是(67.5±6.8)岁。在这100例老年患者中有50例老年患者有高血压,65例老年患者有冠心病,40例老年患者有糖尿病。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我院收治的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的老年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间上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1.2.2评价方法

设计一份专门针对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回访调查,调查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对于我院门诊输液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很满意:90-100分;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40-59分;很不满意:0-39分。

1.3.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的研究笔者需要处理的信息采用了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采用x2和t检验方法分别对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检t检验,以 P < 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评价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门诊部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经过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缩短了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1]。

2.2老年患者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对比分析

对照组的老年患者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是:(6.37±1.12)天,研究组的老年患者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是:(3.21±0.85)天,研究组的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短语对照组的治疗与输液平均时间。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了8例不良药物反应,以 P < 0.01 为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文主要探析的是对于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随机抽取我院的100例接受门诊治疗并输液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主要是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再进行优质的服务干预措施,其优质服务主要包括:对于老年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以及焦虑等心理负担。对于老年患者的呼吸、咳痰、并发症等做好良好的护理措施[2]。在门诊部提高较为优良的输液环境,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时的舒适度,比如老年人输液时容易身体发凉可以提供毛毯保暖。随机检测与观察老年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优质服务细节方面的护理主要体现在:不断改善输液室的硬件环境,如配备空调、饮水机以及液晶电视,在输液室的桌子上可以放一些鲜花或者杂志,改善患者的心情;将输液室与治疗室区分开来,输液室与药物室也要区分开来,保障环境卫生,消毒除菌;护理人员要注意礼貌用语,说话和气,平易近人,对于老年人的困惑及时耐心解答,待人诚恳;由于老年人比较多会是慢性病症,老年人的血管比较缺乏弹性,血流速度较慢,因此在输液时扎针要仔细轻柔,输液的速度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调节;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关注与了解,进而更好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紧张与焦虑等状态,促使老年患者配合治疗,缩短治疗时间;老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并发症或者其他的突况发生,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对于门诊部的输液设施,尤其是输液的针头以及输液管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护理人员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吸收与消毒,防治细菌感染[3]。护理工作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集中注意力,富有高度的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研究组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与输液时间短语对照组的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较快,在输液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不良药物反应,总体上输液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回访调查发现很多的老年患者对于门诊部的优质服务干预措施非常的满意,优质服务干预措施值得推广,进而在门诊部较大程度推广输液优质服务,也可以缓解医院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

参考文献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5

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及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优化服务措施

1、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为方便患者就医,要求护理人员提前十五分钟上岗,方便了患者就医,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2、认真做好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护士及时协调和妥善处理特发情况。

3、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对有需要帮助的病人,想方设法提供方便,坚决做到零投诉。

4、认真做好门诊的室内、外环境卫生,积极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5、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病人,要尽力满足特殊需求;对于因不可抗拒力原因错过预约时间的病人,提供绿色通道,务求让每一名病人都能感受到骨科门诊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加强护理管理建设

(一)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加强对休假、轮休人员管理,试行轮休备班模式,即轮休人员肩负勤务备班职责,可作为补充医护力量应付突发情况。

2、落实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评,鼓励在岗人员进修,保障在职进修人员学习时间,不断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

3、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二)护理质量管理

1、依据院部体系文件与《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规范护理行为,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高。护理人员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掌握率达到100%。

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3、执行查对制度,能遵照医嘱正确提供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反应。

4、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护理人员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

(三)护理安全管理

1、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患者姓名、病人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诊疗、操作。

2、对于顾客临床护理常见突发情况及并发症,要制定护理操作及处理规范,以制度保障安全,杜绝医疗事故。

3、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掌握率达到100%。

(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加强专科建设,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定期组织专科理论、操作考核,提高护士处理问题能力。

2、鼓励及带领护士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掌握医护领域前沿信息,学习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不同年资、

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自我增值,从而整体提高骨科整体业务水平。

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设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6

医疗纠纷一般泛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对诊断、治疗、护理过程、治疗结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患方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甚至司法机关控告或提讼,要求追究责任、赔偿损失所发生的纠纷。

医疗纠纷根据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无过失而分为两大类,即医疗过失性纠纷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医疗过失性纠纷,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过错,处理起来比较简单、直接。而非医疗过失性纠纷构成原因比较复杂,解释、处理工作极为困难,严重干扰科室、院领导的正常工作,处理不好甚至有可能激化矛盾,扩散影响而成为不稳定的因素[1]。

2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2.1医方原因:医疗纠纷中的医方原因包括医疗技术、医护人员素质、医院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诊疗或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执行医疗规章制度不到位,违反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因工作中出现差错酿成纠纷;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水平不过关,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认识不足,出现漏诊、误诊等诊疗失误,甚至因严重不良后果,引起纠纷;病历文书书写不及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方常对补记的病历书写部分不予承认,认为院方篡改病历。在医疗活动中有些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不详细,病历书写不实事求是,凭空臆造病历,或受患者所托对其病史进行隐瞒或涂改,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语言技巧,服务过程中存在生、冷、硬、顶的不良现象,个别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缺乏同情心,与病人谈话语言生硬,解释病情过于简单,对病人主诉和家属反映表现出不重视、不耐烦,使病人或家属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在医疗纠纷发生早期由于解释工作不到位、态度粗暴,造成医疗矛盾进一步爆发;部分医护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知情权重视不足,未向患者将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情况告知,未尽到告知职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诊疗过程有疑惑,最后酿成医疗纠纷[3]。

2.2患方(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的原因: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普法教育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且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但医院实际提供的医疗服务结果差于预期,病人就产生不满情绪,极易导致医疗投诉。有些患者或家属出于经济补偿心理,想借助医疗纠纷带来经济效益[3]。甚至一些病人或家属把对社会不满的情绪用极端方式转发到医院或医务人员身上,如以棍棒相加,冲击医院、扰乱医疗工作秩序,欧打、辱骂医务人员,由此引发群体性恶性事件和暴力案件,使医护人员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4];此外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医学知识,出于对患者的同情,偏听了患方的一面之辞,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出现片面报道,使医疗服务市场导向失衡。

3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3.1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与医院的各项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医院的一切医护行为严格按照正规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运作,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找出医疗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限期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新分配毕业生的岗前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3.2强化业务技术培训,狠抓医疗质量。加强“三基训练”,举办医疗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科室坚持全科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误诊病例举行讨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讲座,切实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避免在诊疗活动中出现因医疗水平不过关造成的医疗纠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防范医疗缺陷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避免医疗缺陷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建立建全了接诊、三级检诊、大查房、会诊、病案讨论等规章制度,降低误诊、漏诊率的发生率。提高病案质量,减少因病案书写质量不佳引发的医疗纠纷。新分配来的医师和进修医师等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和熟练应用病案书写的规范,要认真及时记录医疗过程中的各项资料,重点要突出,条理清晰,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病案资料。同时还要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如主要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合理用药,病程记录能反映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危重患者抢救、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坚决杜绝对病例进行涂改、捏造[5]。

3.3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医患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同时,应将患者的病情、诊疗措施、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解释病情时,医疗人员应站在患方立场思考,用能够理解的措辞与用语。医护人员还应当在服务质量、态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讲究沟通的艺术性,仔细诊治患者,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文明行医,廉洁行医。

3.4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掌握各种纠纷、治安案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或者发现医疗隐患或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的不断扩大。对于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损坏公物、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保卫部门要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同不法份子斗争到底,坚决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总之,医疗纠纷原因较为复杂,预防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是医院不可回避的责任。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监督落实,真正建立起医院治医疗纠纷处理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瑞菊.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82-183

[2]许芳.加强病案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4-225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401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于上升期,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急诊是医疗纠纷易发地。认真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了急诊的防范措施。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施护;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纠纷;强化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改变服务模式。通过对急诊护士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教育,改变服务模式,近年来无1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产生,护理质量得以提高。通过加强急诊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了急诊纠纷的产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于上升期,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急诊是医疗纠纷易发地。认真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了急诊的防范措施。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施护;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纠纷;强化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改变服务模式。通过对急诊护士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教育,改变服务模式,近年来无1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产生,护理质量得以提高。通过加强急诊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了急诊纠纷的产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首先,教育护士视患者为整体的人,给患者全面的身心护理,尊重其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坦诚地与患者沟通,并时刻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良好的护理作用,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年轻的急诊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同时选派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使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抢救危急患者的能力。

首先,教育护士视患者为整体的人,给患者全面的身心护理,尊重其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坦诚地与患者沟通,并时刻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良好的护理作用,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年轻的急诊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同时选派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使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抢救危急患者的能力。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力求做到规范化、程序化。而管理上要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力求做到规范化、程序化。而管理上要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护理文书记录到位,强化规范管理

护理文书记录到位,强化规范管理

针对护理文书具有法律依据的重要性,规范了各种文书记录制度,对急诊观察室危重患者都要写交班报告,急诊绿色通道所有抢救患者必须详细记录抢救过程、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等,急诊预检登记要认真、详细,同时要求所有护理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楚、整洁。记录详细、无漏记,护士长做到每天检查落实情况。

针对护理文书具有法律依据的重要性,规范了各种文书记录制度,对急诊观察室危重患者都要写交班报告,急诊绿色通道所有抢救患者必须详细记录抢救过程、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等,急诊预检登记要认真、详细,同时要求所有护理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楚、整洁。记录详细、无漏记,护士长做到每天检查落实情况。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施护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施护

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对每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遵守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以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在日常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对每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遵守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以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纠纷

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纠纷

一旦发生纠纷,无论护理责任大小,管理者都应积极调查事情的真相,给纠纷的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主动掌握第一线索,以免处于被动状态。

一旦发生纠纷,无论护理责任大小,管理者都应积极调查事情的真相,给纠纷的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主动掌握第一线索,以免处于被动状态。

强化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改变服务模式

强化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改变服务模式

组织护士学习交流的艺术和沟通的技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护士的工作和处事能力。并不断强化护士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自觉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一位患者。

组织护士学习交流的艺术和沟通的技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护士的工作和处事能力。并不断强化护士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自觉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一位患者。

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功能完好

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保证功能完好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常规及保养使用档案、仪器使用情况记录,每天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仪器用完后,各班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备用。做到急救药品每日清点,急救器械功能完好,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及时。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常规及保养使用档案、仪器使用情况记录,每天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仪器用完后,各班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备用。做到急救药品每日清点,急救器械功能完好,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及时。

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

培养护士的主动沟通意识:针对急诊就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进入急诊室,接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应诊,将其安置在诊室的床上或椅子上,以关切温和的语气做适当的安慰,以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同时及时呼唤值班医生前来接诊患者。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避免某些纠纷的发生,而且还能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培养护士的主动沟通意识:针对急诊就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进入急诊室,接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应诊,将其安置在诊室的床上或椅子上,以关切温和的语气做适当的安慰,以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同时及时呼唤值班医生前来接诊患者。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避免某些纠纷的发生,而且还能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掌握并熟练应用护理各项操作技术:患者在医生未到之前应看情况及时处理,如外伤应用敷料加压包扎,测量血压、体温、心率。及时汇报给值班医生,医生在检查的同时应备好氧气吸入,静脉通路的建立,留置尿管,负压吸引器等各项用物。医生下医嘱后尽快用到患者身上。不延误一刻一秒。

掌握并熟练应用护理各项操作技术:患者在医生未到之前应看情况及时处理,如外伤应用敷料加压包扎,测量血压、体温、心率。及时汇报给值班医生,医生在检查的同时应备好氧气吸入,静脉通路的建立,留置尿管,负压吸引器等各项用物。医生下医嘱后尽快用到患者身上。不延误一刻一秒。

加强服务理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为减少夜间检查、划价、配药时间,急诊护士事先与相关科室电话联系等候患者,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开设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加强服务理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为减少夜间检查、划价、配药时间,急诊护士事先与相关科室电话联系等候患者,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开设急救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用心沟通,促进理解:对于晚上来诊的慢性病或非急性病患者,应在接诊前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并讲解急诊的工作特点,使患者能予以谅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用心沟通,促进理解:对于晚上来诊的慢性病或非急性病患者,应在接诊前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并讲解急诊的工作特点,使患者能予以谅解,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8

分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患者住院时,采取不同级别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就诊流程上,体现为患者入院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下达护理级别的医嘱后,护士按医嘱执行。由于医护对护理分级判断标准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性,使之对护理质量保障带来一定影响,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核心制度执行效果[1]。对于急诊留观病人,周转率高,工作任务繁重的特点增加了护理风险,医护人员往往缺乏沟通,医疗与护理出现脱节。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急诊科于2013年5月针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即护士和医生共同协商确定护理分级及双方需承担的责任义务。经过运行,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2013年1月至5月某三级医院东、西两院急诊科收治的159名急诊留观患者为研究对象,至其中男87例,女72例,年龄31~87 (59.7±15.8)岁。东院区88名留观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西院区71名留观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护理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1.2 方法

1.2.1医护合作小组的组建与责任分配 实行医护同步排班,根据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组建固定的医护急救单元,保证医疗资源分配的最优化。每个合作小组由内科诊室医生、导诊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成。

1.2.2分级护理 按照卫生部颁发标准,在常规护理分级的基础上,引入Barthel指数量表作为护理分级的依据。Barthel指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导诊护士接诊评估病人后初步判定护理级别,0-23分者为特级护理,24-49分者为一级护理,50-69分者为二级护理,70-100分者为三级护理。接诊医师、导诊护士、护理组长共同协商确定护理级别,相关的医疗护理措施及医疗护理各自承担的责任,协商完毕后护理组长安排责任护士并做相关的护理交接。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由护理部检查组对护理措施的落实进行定期专项检查督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分析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计划实施,医嘱理解执行三个方面,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0-50分,护理计划实施及医嘱理解执行得分各为0-25分,每项检查均由护理部制定统一的标准。

1.3.2 评价护理分级与病情匹配 抽查评价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前后两组病人护理分级与病情的匹配情况,每组抽查56名病人,评价项目包括一般护理常规、级别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制定,护理措施实施遗漏或掌握不足均视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比较(见表3)

2.2两组患者分级护理与病情匹配的比较(见表4)

3 讨论

急诊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复杂多变、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是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3]。卫生部印发实施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指出: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1 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

由于医生从医疗角度提出护理级别,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护理级别和患者的实际分级的护理效果之间有较大差别[4],鉴于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缺乏了解,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进行分级。在临床工作体现为医护脱节,护士对医嘱的理解执行不到位,医生下达的医嘱与预期达到的护理要求不一致。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医护共同协商护理分级,明确医护的责任及双方要达到的要求。护士能够从医疗、护理两个角度针对患者病情的主要特点,药物应用和注意事项,主要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实施辩证化的个性护理。护士不再机械的执行医嘱,而是主动、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由表3可见,护士对医嘱的理解执行力增强,基础护理和护理计划实施较前提高。

3.2 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模式提高分级护理与病情的匹配率

实施医护合作分级模式后,主管医生提供治疗方案,护士提供护理方案,医护共同协商,通过互相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同一个任务,使治疗与护理方案得到有机的整合,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常规护理和级别护理区分不清并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对护理内容不熟悉甚至了解不全面是出现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5]。通过医护合作分级护理,护士明确自身的职责,改变以往护士每天输液、打针、测量生命体征等,对其他的医嘱基本忽视的现象,从本质上解决了导致常规护理和级别护理执行率较低的一个原因[6]。护士由被动执行医嘱变为主动参与医嘱的制定与实施,护士对医嘱的理解更透彻,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护理工作过程中能高标准,严要求,使各项护理工作与病情相匹配。由表4可见,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护理分级与病情不匹配度较前降低(P

总之,随着整体国民保健知识水平的提高,患者自身权利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及护理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护理行为及护理操作过程的规范化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给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趋于完善仍然是护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全面、准确的观察病情,避免了主观因素造成的遗漏和疏忽,尽可能的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在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面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和改进措施,促进护理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尽管医护共同决策分级护理模式还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处,但无疑这种探索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推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淑霞.医护人员对分级护理决策主体的态度调查.护理管理杂志,2012,10(5):338~339.

[2] 袁文清,时咏梅,位兰玲等.医护合作型分级护理决策模式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98.

[3] 郭静.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疗,2009(5):122.

[4] 胡成文,我国及护理的决策主体的研究状况,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9~1141

[5] 刘萍,试述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医学信息,2011(8):3702.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9

1.1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体系的管理精髓[2],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全过程的管理和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为保证急诊护理质量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有效控制,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将科内护士按管理内容分成由主管护师为组长的若干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内容包括:①出诊、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急诊、就诊患者接待、检查、转送;②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③急救物品、药品,抢救器械保管、使用、检查、补充;④急诊护理文件书写记录规范、检查;⑤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⑥护患纠纷、矛盾、投诉的处理;⑦输液安全管理。各小组成员除日常的急救护理工作外,还应对自己管理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每日进行自评;质量管理小组每周进行1次评价、总结、改进;护士长每天进行重点检查、专项检查,每月开展1次护理质量总结,查找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1.2健全护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护理服务技术标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体现“服务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运用全面的质量管理观点,建立质量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全员、全项监控,使护理工作始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3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根据我院急诊工作特点、实际要求、临床需要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及标准》,科内分治疗、抢救、留观3个区域,设出诊班和病区班2个排班方式,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为服务宗旨,制定各个班次的工作程序、质量考核标准及量化考核细则,突出“安全、质量、服务、改进、绩效”的护理管理主题,同时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2提高护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及安全护理的认识

2.1提高急诊护士对急诊岗位职责的认识急诊科具有病人多,病情急、危、重,病情复杂、种类繁多,医生口头医嘱多,用药范围、种类多,涉及科室广,输液治疗病人多,多发因素、社会因素多,以及时间性强、应激性强、随机性强等特点,护士工作忙闲无预见性、工作压力重、精神压力大,与病房护士比较无工作成就感,护士易出现工作疲劳感、厌倦感。因此,应加强急诊护士对岗位职责的进一步认识: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亦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急诊护士是患者入院时首先接触到的医务人员,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品德素质都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急诊护士亦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护士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位患者体现出高尚医德、准确诊断、亲切和蔼的态度、及时有效的急救抢救措施、过硬的操作技术等,以免因语言或行为上的不慎或不周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耽误抢救时机造成死亡。

2.2提高急诊护士安全护理的意识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它始终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并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由于患者在急诊科呆的时间短,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弥补,安全护理尤为重要。对此,对急诊科护士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树立和增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持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位病患和每一项操作,以避免急诊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急诊救治中的护理安全。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观念,在保护病患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

3强调急诊护理工作的连贯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急诊病人由于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常需多科共同协作进行诊治,因此,应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和持续维护,加强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处理好与相关科室的衔接,加快急诊病人的检查和转接过程,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0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年增多,传染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综合医院是传染病发现和诊治的首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防控任务[1]。《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2]。本文就如何做好医院内传染病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探讨。

1.加强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是一个重要的防控环节,可将传染病人及时的与普通患者分流隔离,从而防止传染源在医院内的播散。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及日常的疫情监测报告确定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针对性的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和疫情监测工作。我院通过加强门急诊的预检分诊工作,完善流程,规范疫情监测报告制度等措施,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明显减少。

2.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

卫生部要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规范的感染性疾病科,调查结果显示[3],目前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卫生部标准有一定差距,虽然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但普遍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人员配置及培训不到位,标准防护措施差等问题。有些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日常不能投入使用,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我院通过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筑布局和服务流程,增加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消毒防护设施等措施,加强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提高了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建立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预防控制体系,实现日常收治普通传染病患者的常态管理和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了综合医院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4]。

3.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是接触传染病患者最早也最密切的人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内传染病识别诊断能力和及时报告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院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2次以上的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对新上岗、实习、进修的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流程及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

4.控制重点感染环节

4.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给予隔离与治疗,直到不再排出病原体时解除隔离;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检疫和医学观察。对动物源性和作为传染源的公共设备设施或场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离、消毒、治疗、杀灭等措施。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应严格管理,一切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需要探视的,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4.2切断传播途径

①标准预防: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能含有传染因子的物质,接触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医疗用品设备或物品的消毒灭菌处理,空气、物体表面、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患者排泄物、呕吐物的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及污水的处理等。②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医院内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同时某些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条件有限,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3保护易感染人群

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单间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控制人员进入,进入隔离病房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须彻底消毒灭菌;可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理。②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卡介苗等,增强免疫力。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及有关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发生暴露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增强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制度,根据不同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随访。③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传染病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及排泄物等的人员。处理原则是:单独隔离观察或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做好综合医院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的管理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预警、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其次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对重点科室、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最后督导医务人员制度落实及消毒隔离防护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制度、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雪松,袁晓宁,张文丽等.综合医院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63-65.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1

1 原因分析

经实践认识到,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避免正面冲突及口角,对护理纠纷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3]。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5~2009年5年来急诊护患纠纷发生事例原因归纳整理如表1所示。

现在具体地对我院急诊科护患纠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1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和患者需求间的差异[4] 如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于医学科学具有局限性、风险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经常发生矛盾。急诊患者大多需要医生护士立即做出诊断,实施抢救,抢救无效也避免不了,但是由于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很高,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认为诊断不足就是失误,发生并发症就急诊科护患纠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樊晓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护患纠纷现存及潜在因素的分析,以减少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5年来发生的护患纠纷记录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患者对医院期望过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不足,护士本身工作压力过大,法律意识不强是急诊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在。医院应通过加强护士道德、技术和法律素质,促进护患沟通,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科;护患纠纷;预防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FAN Xiao-g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81,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analize the extant and latant factors of nurse-paitent disputr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duce its occurrence. Method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chengdu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studies nurse-paitent disputrs records for five years.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of the hospital to expect too much to the hospital, insufficient of the skill level and quality of services, nurses working pressure in itself is too large, short of a strong awareness of the law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spute lies. Hospital nurses should be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technical, legal quality, the promotion of nurse-patient groove,so as to reducetheincidence of disputes

Key words:Emergency;Nurse-patient disputes;Prevention急诊科护患纠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樊晓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护患纠纷现存及潜在因素的分析,以减少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5年来发生的护患纠纷记录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患者对医院期望过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不足,护士本身工作压力过大,法律意识不强是急诊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在。医院应通过加强护士道德、技术和法律素质,促进护患沟通,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科;护患纠纷;预防

Related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FAN Xiao-g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81,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analize the extant and latant factors of nurse-paitent disputr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duce its occurrence. Method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chengdu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studies nurse-paitent disputrs records for five years.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of the hospital to expect too much to the hospital, insufficient of the skill level and quality of services, nurses working pressure in itself is too large, short of a strong awareness of the law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e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spute lies. Hospital nurses should be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technical, legal quality, the promotion of nurse-patient groove,so as to reducetheincidence of disputes

Key words:Emergency;Nurse-patient disputes;Prevention是误诊造成的后果[5],也是产生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1.2需求与医护人员配置冲突 急诊科工作量大,我院急诊科年新低的护士较多,护患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等工作经验相对较差,紧急情况下无法迅速判断出患者病情的轻重,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给患者带来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1.3急诊科护士易产生工作疲惫感 急诊护士的工作繁重,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由于繁重的工作和身心压力,急诊护士不能及时解决或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用药、治疗费用等事项,使患者产生不满,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1.4护理行为不够规范,缺乏有效沟通 资料显示,缺乏沟通是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急诊护理护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均相对较大,常因车祸、中毒、火灾等突发性事件短时间内出现群体就诊,由于患者较多,护理力量不能及时调配,在班护士体力、精力透支,易出现简化护理现象。解释不到位、巡病、查房等对患者的提问回答不及时,交接班等出现的失误引起患者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1.5医疗费用纠纷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诊断手段日益先进,各种新技术、新仪器补断引进临床,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患者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加上护理人员有时因为工作疏忽导致错误收费,使患者产生误解,引发护患纠纷。

1.6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及法律常识 如今,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用法律保护自我权益的意识不够。在护理过程中,当患者对护理文书的记录及护士不规范的护理行为提出质疑时,护理人员不能提供有效证据;个别患者或亲属为了从医院获得经济补偿有意歪曲事实或制造假象导致护患纠纷,甚至牵涉到护理人员法律权益。

2 预防措施

2.1增强服务意识、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最有效措施 护患沟通是护士实践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6]。医院要求急诊护士增强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主动关心患者,进行换位思考,多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来杜绝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平常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急诊治疗及操作前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其可能的后果及操作的目的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7]。重视做好患者入院时、治疗时,出院时的服务[8],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 应根据急诊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①急诊科人员保持24h通讯畅通。②护理管理者应定时举行座谈会,减轻急诊护士工作的疲惫感。急诊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科室同事间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科室管理者及高年资护士应关心年轻护士,建立科室护士压力缓冲体系。

2.3加强急诊护士业务素质和高尚的情感 提高护理质量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和仁爱之心,而且还要有娴熟的技能、扎实的业务知识。急诊护士要不断的学习自身的业务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层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快速操作、准确执行的急救措施,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成功率。特殊的执业要求护士上岗后克服个人心理、生理的好恶,视患者为亲人,全身心投入到急救工作中,取得患者的信任。

2.4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约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出现医疗差错的前提,如急诊患者留观制度,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特殊检查及处置的签字制度、收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部及护士长定期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断改进及完善。

2.5保证合理收费,维护一环双方利益 在普遍反应看病贵、看病难的今天,医疗费用的收取是患者除治疗效果外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引发纠纷的常见原因,因此收费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多多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告知其费用情况。如患者有疑问,要及时提供查询帮助,并耐心细致的解释,使患者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明白费用的支出情况。

2.6加强法律意识学习,重视护理文书书写 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在医疗民事争议中,病历资料是最有力的证据[9]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能够相关法律文件,做到知法、懂法尊重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2.7化解护患纠纷 及早发现矛隐患,防止矛盾激化[10],对患者做到热情服务,诚恳对待,认真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旦发生纠纷,患者及家属的迁怒情绪或者悲愤情绪容易感染其他远亲或周围人群,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防止在特定条件下的人群种形成情绪上的相互影响,即"交叉感染"。一旦出现或发现激化苗头,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细致的做好说服工作,运用说理的方法,本着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护士长或年长的医护人员进行劝说,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必要时与安全保卫部门联系,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和发展。

2.8建立护患纠纷"品管圈",对日常工作中可能或已经诱发患者不满的因素加以总结,改正,使防范护患纠纷的工作在科室中长期的开展下去,保证科室护理安全,我科从2014年1月建立品管圈至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总结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生命的人,珍惜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利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急诊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知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避免或者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炳莲,甘宜芹.急诊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0-11.

[2]张立群.急诊护士与患者亲友关系处理的几点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7):580.

[3]刘晓玲,董荣芝.新形势下儿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5(5):479.

[4]叶珊芬.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杂志,2007,10:21.

[5]李旭清.浅谈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医学杂志,2004,10(25):1151-1152.

[6]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2-81.

[7]张亚红.急诊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2008,6(8A):2044.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2

1 急诊护理常见纠纷

1.1 接诊时的纠纷:急诊患者及家属都认为自己或亲人的病情重,希望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注,获得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因急诊工作有轻重缓急之分,在同时接诊多个急诊病人时,难以满足部分轻症患者的立刻救治要求。[1]其次,急诊患者及家属往往因心情不好、脾气暴躁,如果护士在接诊时服务态度简单、粗暴,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往往一言不合就可能引起纠纷。

1.2 救治时的纠纷

1.2.1 综合素质偏低:我院急诊护理队伍中,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下的护士占60%左右。由于年轻护士普遍存在处理问题综合能力不强,临床经验欠缺,遇到危急、重患者较紧张、不知道先干什么,不能默契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致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

1.2.2操作技能不熟练、不规范:急诊病人由于病情危机,往往需要就地立即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当患者抢救无效时,病人家属不理解,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发生纠纷。

1.2.3急救药品及器材准备不充分: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对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检查补充不及时,导致药品数量不足、失效、欠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外出抢救病人时,对患者病情估计不足,少带或漏带药品、仪器及器材),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急救工作。

1.3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单是严肃的法律文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门诊病历、护理记录单……”,明确了护理记录是法律证据。但由于急救护理工作的紧张、繁忙及对护理记录的书写疏忽和遗漏,导致记录时间和治疗时间存在一些差异。患者一旦出现意外,常常引起家属误解而出现护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增强急诊护士的法律观念:随着我国医疗法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保护,急诊护理人员必须依法执业,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本科护士在每月的护理质量分析会中,针对本科近期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使全科护理人员学会如何避免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2.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急诊病人和家属情绪都非常紧张、焦虑、易怒,有时不能控制情绪,甚至做出不太理智的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或家属的某些过激言行和无理要求应体谅他们、包容他们,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耐心进行解释、安慰、劝导,用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2.3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护士自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学历和文化修养,加强三基训练,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快。急诊护士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有数,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谈话,做到抢救工作忙而不乱,配合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应变能力。医院护理部也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2.4保证急救物品及设备齐全:急救物品及设备要做到专人检查、专人管理,用后要及时整理、清洁、消毒、及时补充,设备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有利于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5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急诊护士必须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同时具有丰富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如:科室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抢救中须分秒必争,迅速准确的实施抢救措施,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

2.6规范护理记录单书写:急诊护理记录及各种抢救记录是检验和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发生纠纷时的法律依据。急诊护士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要及时、准确、客观、完整、据实记录。抢救时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必须复诵,事后及时提醒医生补记医嘱并签字。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按照执行时间记录,不得随意延长或减少观察次数和记录。[2]对病情观察,用药,采取的措施,效果等进行详细记录,时间要准确。一些重大抢救结束后,应根据抢救记录的内容,及时总结护理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 小结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所面对的病人及家属不可避免的存在经济、意识、心理、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作为急诊护士应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尊重患者,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常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3

1.1一般资料9例病例来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经确诊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入院前已确诊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经临床检验科确诊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龄19~32岁,平均24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例。

1.2诊断标准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诊断标准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②孕妇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产、早产、死产、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儿;③具有各期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

1.2.2实验室诊断方法诊断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两项均为阳性者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疗孕妇终止妊娠前的治疗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疗原则为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3]。首选苄星青霉素,具体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内的潜伏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片500mg,每天4次连续15d。

2护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绪梅毒患者多数缺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当患者被确诊为梅毒且得知梅毒对下一代的危害,同时在强烈的自责自卑情绪的趋势下,情绪会突然变得极为忧郁压抑或躁动不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耐心听取患者坦露内心中的担忧、痛苦和不安。适时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同时进行适当的疾病教育,让患者能选择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的困境。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和解释,尤其是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方染上性病而产生争吵和相互不信任。我们医护人员这时应该耐心劝说病人家属为患者及胎儿的健康着想,放下种种猜测和怪责,让患者家属能主动关心和鼓励患者,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保证妊娠期孕妇能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中[5]。

2.2加强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及时、及早和规范足量治疗原则。由于梅毒属于性传染性疾病,故应加强孕妇住院期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应单独入住隔离病房,严格消毒政策,保证其他孕产妇的安全。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应统一打包由专门的部分进行统一焚烧。患者与身体密切接触的物品应专人专用,由专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进行患者房间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强分娩期的管理,预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母婴传播对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对胎儿损伤大的手术方式,必要时行阴道侧切,术者动作不可粗暴,避免伤害胎儿头部及皮肤粘附,特别应注意及时保护好胎儿眼口鼻,尽量减少该些部位与孕妇产道的直接接触。对于新生儿,应进行必要的清洁沐浴工作,安置于隔离病房进行一定时期的病情观察,常规进行梅毒的准确检验检测。

2.4加强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护理,保证母婴健康安全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存在产后感染和出血,及时检查宫底及恶露情况,加强会阴护理,细心观察乳汁分泌,做好乳房护理。由于梅毒病原体也可通过母乳传播给新生儿,故对于母亲血清学检查阳性者,不可实施母乳喂养。为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护理及治疗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出生后的新生儿应进行梅毒的实验检测,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儿常规用青霉素2.5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10日。加强产妇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质、高纤维含量、高热量和富含矿物质的饮食。提高产妇的免疫力,避免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