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试点实用13篇

智慧教育试点
智慧教育试点篇1

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新息技术的崛起,以Ipad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终端的风行,传统教育被现代教育取代,那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特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在内有不少学校都已经在开展智慧教育的试点。杭州胜利小学,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了电子移动教学的试点,通过应用先进的终端和定制教学软件,最大程度的解放了小学生的书包,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开展了智慧教育云项目区试点,通过云技术智能教室使设在甘泉中学与江宁学校的主分场两处班级实现了共享教育资源,开创了异地同步互动教学的新型模式。

有了智慧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巨大改变。走进试点校园,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一摞摞厚厚的教课书和参考资料已经被一个轻便的电子终端所替代。这个重量不足1千克的电子终端,既是课本也是辅导书,既是笔记本也是作业本,学生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进行学习。身处校内时,他们可从学校的数字教育管理平台自主下载电子教材、课件、辅导材料和家庭作业;置身校外时,他们能够随时查询相关课程信息,完成复习、做作业并提交作业等内容,还可与老师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且当他们一踏入校园,校内的信息门户平台就覆盖了他们从入校、在校到离校的全过程。家长们则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到离校信息,并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相关活动信息。

同时,通过建立的智慧教育平台,为很多山区的贫困学生创造了与大城市孩子共享教育资源的可能。他们足不出户,就可点播、在线观看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授课录影,了解前沿的教育信息,在学到知识之余,还能够直观地看到外面的世界。

智慧教育试点篇2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生命感知,给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启迪。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人,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课堂要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然而,智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很难说清楚什么教育是智慧的。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具有流变、灵动的特性,人们给它罩上了神秘的外衣,使智慧变得虚无缥缈。因此,很难对智慧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智慧是教育的理想,乃至一种境界。但如此“虚”而难于把握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有无规律可循?怎样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呢?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国家督学成尚荣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

我们认为,智慧课堂是基于生命发展、基于唤醒智慧、基于培养合格公民的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注重知识发展的课堂教学形态,由从学生知识的增长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师生交往,创设自主的课堂、活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和趣味的课堂;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智慧教师富有智慧的教学,培育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个性、开启学生智慧。智慧课堂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智慧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方式和策略、教学设计等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目的,是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根本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中体现“转识成智”,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教学过程。

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和理念

智慧课堂中教师是智慧的教师,课堂是智慧的课堂,管理是智慧的管理。宗旨在于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

智慧课堂中的每一组材料、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理性思考的结果。理性的设计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促进学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局限于怎样把本课知识讲清楚,而是包含了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大量课程信息引入课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合理猜想、寻求证据、作出证明、举出反例、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在课上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法,从而也就有了创新的可能和成功的体验。

与“智慧课堂”对立的是“知识课堂”、“应试课堂”。所谓“知识课堂”、“应试课堂”,主要特质在于其教学的最高目的是以对“课本知识”的单向习得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垄断者,课本是毋庸置疑的“权威”,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是以知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考试为主。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沟通、合作和交往、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让他们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识成智”。

归纳一下,智慧课堂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课堂是一个“生活场”,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二是课堂是一个“思维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它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以陶冶与美化,成为合格公民。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一是教学目的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二是教学过程以强调师生情智交流为本体。三是教学评价以关注学生智慧发展过程为重点。

三、构建互动教学系统对智慧课堂的作用

(一)课前―发挥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磨课的优势

一堂好课必须“赢在起跑线上”,课前的认真备课非常重要,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一堂好课也要讲究技巧和效率,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反复磨课,才经得起推敲和学生检验。如果能发挥学校的引领主导作用,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磨课,将原来课前同行间的局部交流扩大到全校甚至校外,或者进行其它学科及社会资源的渗透,将为教师合作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设计出一堂更好的课。

所以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构建不能光局限于课内,还要包括课前备课的模块,教师可以在这里方便地上传、搜索、共享教学案(包括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各类教学资源,可以自动进行格式转换,并且有不同的工具可以使用,例如查字典。

发挥网络的优势与集体的力量,突破传统纸上备课的限制和时空限制,任课教师在平台上备好课并共享,其他教师登录后即可查看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大家的交流建议,互通有无,最终反复修改形成磨课共识,再交还给任课教师充实自己原有的教学案等教学资源。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都融入集体的智慧结晶,同时每一节课的资源还可以反复使用和不断提高,大大提高每节课的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二)课内―全方位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讲练结合的模式,课堂效率低,教师很难实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往往是凭经验猜测重点、难点,导致已经掌握的学生也要跟没掌握的人一起反复炒冷饭,没有掌握的学生有问题却得不到点拨。长此以往,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进度受阻,思维走向凝固。

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学生的人性品质、信息素养、创新精神日益受到重视,如果能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将极大地打破传统课堂的樊篱,全方位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为了推进数字化教学,构筑智慧课堂,在2013年举行的由杭州市人民政府等部门承办的“第二届移动教育高峰论坛暨移动智慧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研讨会”上,来自香港和台湾的专家介绍了“未来教室”及“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经验。所谓“未来教室”,就是通过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利用云端服务器建立资源和学习平台,让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教与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效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智能终端和学习内容的整合、师生间工具透明化的互动至关重要。“智慧教室”的贡献,在于让老师的课堂时间分配更有效率,腾出更多时间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上课兴趣。“智慧教室”中的智能终端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或习题等城即时呈现在电子白板上。实物展台则可以将作品或文稿等传输到电子白板,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材料呈现、教学情境创设及数据分析整理等工作。

专家讲的“未来教室”及“智慧教室”,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智慧课堂。目前智慧课堂项目已经在杭州不少学校开展,包括杭州再灵科技和施强国际等公司都在杭州各区县学校进行试点,比如上城区有13所学校与再灵科技合作试点两年,试点学科已经覆盖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美术绘画、阅读理解等全部基础教育学科。下城区也与施强国际旗下的施强网校合作,在春蕾中学等三所学校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点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装备及模式也得到了更新。

考虑到听众的接受程度,香港和台湾的专家讲得都比较浅显,主要介绍了硬件终端的情况,较少涉及软件平台,其实,要全方位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学校,硬件配置可能差不多,主要的差距是在软件平台建设上。

以下城区的施强网校项目为例:他们的智慧教育平台界面,打通了电脑、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等三大终端,可以线上进行数百人的名师课堂教学。平台界面是一块网络黑板,在三大终端中都可以调用,左上角展示摄像头中教师教态,包含录制的声音。左下角是在线学生的状态,对学生可以在线点名及锁定学生机或平板电脑屏幕防止学生开小差,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网上举手。教师上课时网络黑板界面中可以随时调入已经上传到服务器并自动转换格式的课件等资源,也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板书并体现到网络黑板上并进行多页保存,还可以调用画笔等工具或通过搜索得到各类图形、试题库、字典等资源。教师还可以把网络黑板上展示的课堂重点部分操作过程及教师的教态和声音录制成微课,还可以调用黑板上的试题集并自动或手动进行作业批改、统计和点评。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可以将上课时老师的板书、课件展示及标注拍照或截屏存笔记,方便课后复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

(三)课后―方便多方协作助推教育

学生智慧的生成要经历知识经验的准备、积累、酝酿、顿悟的过程,所以课后的复习和交流也很重要。需要构建一个互动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调用课件、微课视频、拍照和截屏的笔记等进行复习并完成作业,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用下一课老师的教学案或备课笔记来进行课前预习。

同时,学生课后的回家作业,无论是读、写、听、说,老师和家长既能远程“监控”,又能对孩子进行实时辅导。甚至老师明天的授课内容,家长今天就能提前知晓,方便多方协作助推教育。

四、数字化智慧课堂构建的功能需求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智慧课堂的特征和理念出发,我们可以认识到培育智慧课堂的重点是“转识成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智慧课堂的物理架构设计是在无线网络环境支持下,由多屏交互系统、无线反馈系统、平板电脑、远程教学系统、课堂实录系统等部分构成。数字化智慧课堂在功能需求上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调动课堂各要素的作用,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其大致有以下功能需求:一是配有电子白板,能将教师或学生端的平板电脑内容通过投影机投影到电子白板上。配置网络统计和分析软件,能对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二是具备智能化交互的功能,配备高清交互设备,能实现远程控制、远程音视频交互、远程视频会议和网络直播点评等功能。三是能够全程智能录播,教师走动或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场景能智能跟踪录像。支持电子白板中演示界面内容的录制,电子白板及平板电脑中书写、演示的内容均能记录下来,可录制多画面授课场景最终自动生成一个视频文件。四是拥有网络或本校提供的泛在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包、有声课本、错题云等。

以上功能并不要求全部都有,有些学校仅仅只是搭建了一个数字化的平台,通过多屏交互系统,也能很好地实现数字化智慧课堂的构建,只需要有以下基本功能:一是电子白板与平板电脑的智能交互与分析系统,支持随时随地任意组成虚拟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二是智能课堂实录系统(具备微课视频录播、复习点评等功能)。

以上数字化智慧课堂的构建中,硬件主要是电脑、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三样,软件主要是支持这三大终端的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建设。相比之下,软件的功能需求要远大于硬件,可以有许多个性化的设计,例如:动画有声课本的设计,既可满足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又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交互性,极大提升教学效果。普通话、英语评测功能,能有效解决学校长期以来难以开展口语教学和测试的难题,能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手写板书实时朗读功能可以使教师写板书时“即写即读”,减轻教师工作量。语音搜索功能可以免除教师使用软件和课件时的繁琐操作,只需一句语音指令,软件便自动为教师调用相应功能和资源,大大提高使用终端的效率,节省课堂宝贵的时间。

五、如何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

构建数字化智慧课堂,需要构建互动教学系统,才能实现“转识成智”。下面就以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为例,介绍一下学校是如何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是广义的数字化教学案,包括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各类资源)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

(一)总体思路

通过实践研究,参考MOOC(幕课,即互联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成功的经验,建立起一个适合九年一贯学校本土化的“类幕课平台”,为学校的智慧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和技术保障,为教师的数字化成长提供极大的空间,并力争让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明显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基础的孩子,跨越数字鸿沟,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预期目标

一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数字化,实现课堂教学实时互动反馈。二是实现学生评价体系数字化,形成完整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三是打造多维立体的家校沟通新模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的积累,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向性的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能。五是逐步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家长、社会的数字化意识。

(三)具体内容

开发建设“一中心、四平台”,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

“一中心”即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可以将现有的教学案分年级、学科、章节、课时进行存储、并方便地在平台中进行编辑、导出、打印和管理。建设教学资源库,提供包含中小学主要学科的全部课件、试题、微课视频,并实现教学资源按年级、学科、章节、课时等方式的管理、检索、上传和存储。开发管理平台软件,建立用户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一中心”是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基础。

“四平台”包括课堂教学、教师应用、学生应用、家长助力四个平台。

课堂教学平台,是构建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核心,它包含“学情调查、目标问题、交流展示、学能监测、拓展提高、反思评价”六个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对前期学生错题云和当前学情调查情况的智能处理并给出教学建议;能够随时调用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中的教学案(包括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资源,帮助教师备课磨课,同时能够检索题库自动或手动组卷,根据作业情况建立错题云,实现对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数据分析;能够利用开发的专用电子白板软件,实现随意书写、随意作图和微课的自动录制;能够让师生通过平台进行主、客观问题和学生综合素质评语的交互反馈,并通过直观统计图表显现。

教师应用平台主要包括PC端教师备课和平板电脑端教师授课(网页版和安卓版)两大功能。网页版能实现基于学情调查等六个模块的备课,能实现文档的格式转换并打印,能对权限下教学资源按年级、学科、章节、课时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能完成班级管理和学生分组管理;能完成题库的检索、组卷和上传以及对错题云的教师端查看和处理等功能。安卓版能让老师在授课时对试题进行手写批改和交互反馈,并查看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数据分析。

学生应用平台的网页版可以查看每门学科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答题情况并订正;可以查看学生个人错题云;也可以观看微课视频多次学习。安卓版除以上功能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实现问题的接收、查看、手写答题、提交和即时反馈等功能。

家长助力平台也包括网页版和安卓版两部分。主要用来查看自己孩子每门学科每次作业及每道题的答题情况,并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学校管理层、社区实时沟通反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数字化教学不再“遥不可及”,智慧课堂也“不再是梦”。目前,大成实验学校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正在招标建设过程中,其中课件、试题、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已经比较完善,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案”备课、上课的热情也很高,已有一定的基础。等2014年暑假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调动师生家长的应用积极性。下城区教育技术中心将根据学校使用的情况,适时将该校的经验向全区、全市推广。

今后,大成实验学校将在完善平台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的功能,比如课前的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磨课、课中的错题云数据库、课后的学生电子书包等模块。进一步完善云平台和云资源,运用电子书包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创新,开展个性化教学,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新挑战,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新变革。

参考文献:

[1]沈俊卿.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智慧课堂[J].教学创新・理科园地,2012(54)

[2]崔婧.智慧教学新模式.智慧城市专题,2013:86.

智慧教育试点篇3

智慧城市是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通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信息智能处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家庭和居民智能化,确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确保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极大地推进高度文明和谐的智能化社会的进程。建设智慧城市有以下几种路径。

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设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主客观条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制定近三年的规划和行动计划,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设计。根据全国、全省一盘棋来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因地制宜地明确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选定恰当的建设途径和切入点。

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基础性工作,建立一把手为首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指挥机构,组织各级领导及干部学习培训,统一思想,提高领导创新能力,依照中央大部制及南方城市改革经验,大力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地营造智慧城市建设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根据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分步实施计划,量力而行,慎重确定试点工程项目。

加强智慧城市软硬环境建设。首先要建设宽带、泛在、光纤网络的基础设施,抓紧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SOA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城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积极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认真开展为企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

大部分城市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为今后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积极开展智慧政务,推动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政府要用智慧政务带动城市信息化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

建设智能工厂、智慧企业。中央国有企业要带头建设智能工厂、智慧企业,市政府应该组织本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智慧企业试点工程,实现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智慧制造,企业的人财物资源智能调度管理、经营智能决策、开展智慧商务,供应链智慧管理,对客户进行智慧服务。

条块结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智慧城市典型应用工程攻关,树立样板,并逐步进行推广。中央部委与试点城市条块结合,卫生部、交通部、工信部、住房建设部、科技部、教育部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组织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安防、智能社区等关键技术及产品联合攻关,积极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及向一批试点城市推广。

发展智慧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及职工的智商、智力和智能。建立和完善智慧教育培训体系, 通过多种渠道强化教育培训,把继续教育形成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地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商及智能,通过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及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智能化技术展示体验中心,全面展示智能技术、产品、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站,加强智能技术及应用的科普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全民的智商和科学文化素质,智慧的人力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保证。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措施

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指导,建立部市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关部委颁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文件,组织部市有关单位专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及总体方案参考文本。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与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合力。结合我国城镇化的实际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国家智慧城镇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全国集中组织智慧城市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国产化软硬件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有计划地加大国家对智慧城市发展资金的投入,建立智慧城市发展专项基金,各地区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智慧城市发展所急需的关键技术研究、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类智能化软硬件产品的集中开发与商品化、应用示范及推广等工作,力求减少重复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条块结合,资源整合,研究解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试点中的难点以及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交流,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及资源浪费。

产学研用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可推广的慧城市各类智能化应用典型:如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医疗、智慧企业及智慧社区等示范典型,树立智慧企业、智慧医院、智慧社区及智慧城镇的标杆,总结典型的建设方案,并积极组织推广。

智慧教育试点篇4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石人小学这所山区学校作为突破口,智慧校园如“涟漪”般在全县迅速蔓延开去。

齐心打造数字航母

给现代教育一双“翅膀”

上饶县的教育,从来不乏创新。从县委、县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提出,到“打造教育名县”品牌的唱响,再到“六化教育”战略的实施,每一步都注入着民生情怀、闪亮着发展眼光、活跃着创新因子。

近年来,上饶县在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全面实施薄改计划,新建各类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近千间,添置各种教学器材600余套,新增图片百万余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电脑办公“人人通”,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上饶县的教育事业正在站上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舞台中间,但是绝对不会就此止步。

当下,信息化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新常态”。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今年7月,国家信息中心和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互联网+教育”为结合点,共同推出“腾讯智慧校园”项目,并将上饶县作为试点县。

国家信息化教育的顶层设计,“腾讯智慧校园”的进驻,给上饶县的“教育之梦”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上饶县教育部门精心组织、分类分步实施,各中小学校抢抓“智慧校园”项目实施机遇,各展所能丰富内涵,“智慧校园”已渐成上饶县智慧教育的“数字航母”。

一机在手、轻松治校

给学校管理一根“指挥棒”

根据上饶县的规划,到2016年年底,“智慧校园”将实现全县390所县城和乡村中小学的高密度全覆盖,“智慧之花”将盛开在上饶县的各个角落。

10月的一天早上6点多,上饶县中学校长张仁淼走进校园,看到值周的潘老师在垃圾池边弯着腰清理垃圾。他立即拿起手机,拍下这动人的一幕,随后取名《校园的早晨》发在校园官网上,引来一片掌声。走到教学楼时,他看到一处门窗坏了,现场拍照发到“智慧校园”行政助手上,分管后勤的副校L,接到指令后,立马安排。

张校长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控”。他的手机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移动办公平台,让工作变得从未如此便捷和轻松。他说,我们刚开始做,构想还没有这么宏大,想不到这个平台真帮他省了不少事。驻足回望,张校长颇为得意。

上饶县中学是所百年名校,学校现有98个教学班,学生多时超7000人,教师职工330余人。管理这样一所学校,没有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手段可不行。

特别是面对当今信息技术以“井喷”的方式覆盖我们的生活时,如果中学课堂依然在“传统模式”下低效运转,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依然被拒之于学校藩篱之外,多维学习时空与传统课堂之间还隔着一堵“墙”,那我们的教育就落后了。

如何打通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学校在借鉴以往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谨慎推出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融合学校以往自主开发建立的教学管理手段于其中的“腾讯智慧校园”。

新生事物总会遭到传统的阻碍。面对质疑和观望,学校最初设想是在高一拿出两个班搞“试点”。但随着效果的慢慢显现,结果,高一年级三十几个班全上了,就连高二的班级也跃跃欲试。

据介绍,上饶县一小通过建立智慧校园管理制度以及智慧校园考核机制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从管理组织机构、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网络资源建设、责任与处罚等几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确定了各自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将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纳入学校科学规范管理轨道。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处室和各班级慧校园平台应用工作进行考核。

选择智慧校园

不是为了作秀

为了让县二小的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这个学校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不是投入最多的,但能够用得很好。县二小“智慧校园”建设,并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办大事?他们靠的是智慧。

作为智慧教育的“探路者”,上饶县教育人用生动的实践证明着自己的选择。从微机室,到多媒体,再到电子白板,当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已一步步进入“深水区”。而在“互联网+”的新型业态下,课堂教学如何借势破题?上饶县二小扛旗先行。

“根据我校管理的实际需求,我们还对‘智慧校园’的教务系统这一应用进行了版块的二次开发,增设了‘教研活动’、‘德育阵地’等七个版块,并与我校网站直接链接,使我校智慧校园用户能更加便捷地了解我校教育动态与活动开展情况。”上饶县二小教师葛斌向记者娓娓道来,在“国学之窗”,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可随时翻阅这学期各个年级的国学课内容。

这是上饶县二小教师根据平时教学的实际,为“教务系统”配置的“电子书包”。针对“教务系统”的建设,上饶县二小坚持走“校本化”的路子。学校积极引导学科教师开发基于教材知识框架的学习资源,有步骤地构建以教学设计、微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库。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购买校外优质学科资源,经过改良加工后,供本校教师使用。学校教师表示:“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教务系统‘校本化’,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教师可在手机端根据需要选择类别,进行家校沟通,可以对全班或部分学生家长发“作业”和“班级通知”,也可一对一进行“会话”。家长随时随地在手机接收,实现与老师的“零时差”会话。

上饶县二小的教师这样评价道,智慧校园”让我们的教学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许多教学的瓶颈得以突破,课堂的内涵之美得到更好呈现。

汪丽老师表示,现在不倡导给小学生搞成绩排名,学生成绩没法全贴出来,以前一个一个通知家长,特别耽误时间。这个学期期中测试后,我先把成绩单导入“智慧校园”平台,登录平台就能把每个孩子的成绩,一对一地给家长了,很方便。

智慧教育试点篇5

“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盐城市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盐城将有20%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创建市级智慧校园学校,力争创建10所省级示范学校。在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试点基础上开展“智慧课堂”示范工程,建设10个省级智慧课堂示范校,开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兴教学模式和新兴载体的试点示范工程。

盐城市教育部门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智慧校园”,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

“打个比方,暑假作业是让学生对知识保持一个‘热度’,所以提倡每天写一点。但有人几天就写完了,也有人等到最后几天才突击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说,“智慧校园”工程实施到位后,系统会按时给学生发一些作业,既能保证学生假期休息,也能保证学生不因为假期而生疏了知识。

“现在的教学模式,老师一道题讲完,到底有多少同学真正懂了,这很难判断。将来判断学生懂不懂,现场准备一道客观题,发到每个学生的操作设备上,现场测试一下,系统立刻就能回馈信息给老师。如果大多数学生答错了,老师就需要再讲一遍。”相关负责人又打了个比方。至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问题,现在老师难以获得准确信息,但在将来完全可以解决。

事实上,“智慧校园”的建立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老师上课时直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生动授课;学生也可以借助电子移动设备,查阅学习信息、完成指定作业等。

近年来,盐城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智慧校园”创建为抓手,通过举办全市中小学创客教育项目辅导员培训班及创客教育论坛,加强物联网、3D打印、开源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不断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打造盐城市创客教育品牌。

盐城市第三中学是首批拥有录播教室的学校之一。2015年年初,该校根据《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投资50万元,在各个教室安装了互动电子白板,并新装修自动录播教室、专用音乐教室、专用美术教室、史地教室各一间。

“录播教室打破传统教育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现代化与信息化叠加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方式,推动其自觉提升教学水平。”该校负责人说,除了录播教室,该校还成立了信息中心,自建学校新闻系统和教学资源下载站,建有可管理的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教学、办公等场所。

截至目前,盐城市通过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施智慧教育资源服务提升工程,整合名师、名校资源,开展名师课堂、名校课堂优质资源库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分别达85%和50%。

据了解,“智慧校园”创建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要抓认识到位,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思想认识;要抓教师培训,首先要重抓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信息化工作团队,以典型引路,带动整体;要抓资金落实,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要抓创新应用,强化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设施设备在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要抓资源整合,整合现有资源和平台,打造升级版,打破数字鸿沟,实现互联互通;要抓督查指导,要加强行政推动和业务指导,近期将启动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

近日,在盐城市“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相关专家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与解读,进一步明晰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的方向与思路。各学校分管负责人就创建工作落实与推进情况进行了交流。还对今后一阶段创建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校强力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为提升市直学校教育品质,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盐城市教育部门正在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成后的“智慧校园”,将有效地改变传统学校管理和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

打造“智慧亭湖”

“智慧校园”的核心是信息化,希望教育局要进一步重视信息化装备的建设和常态化使用,将信息化融入课堂,融入日常教学,融入教育,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器。教育局将以亭湖中学等三所学校的成功创建为契机,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地开展“智慧校园”创建活动,逐步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使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从去年开始,江苏盐城亭湖区就已经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落实好江苏省、盐城市关于创建“智慧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策应盐城“智慧城市”建设,亭湖区教育局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落实好江苏省、盐城市关于创建“智慧校园”相关文件精神,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策应盐城“智慧城市”建设,亭湖区教育局强势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立足高远,强化领导。亭湖区教育局通过创建“智慧校园”,进一步提升亭湖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智慧校园”助力“智慧亭湖”建设。为快速有效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亭湖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智慧教育试点篇6

用智慧重构课堂

“智慧”和“云”已成为时展的重要标签,智慧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很多新一代技术装备却渐渐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一些看似“高大上、功能全”的产品,却因配置繁琐、故障频繁、管理困难、脱离教育主体的功能设计,并不好用。

针对以上问题,锐捷网络带着十余年来对教育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用户诉求的精准挖掘,推出智慧云课堂,重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锐捷智慧云课堂方案包括由智慧学习终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写组件RG-RainPen、智慧一体化桌椅RG-RainDesk组成的硬件环境,以及教学互动软件RG-ClassManager Air(包含教室教师端、学生端和办公室Web端)组成。

在硬件架构上,智慧学习终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写组件RG-RainPen完全嵌入一体化桌椅中,实现了与硬件的完美融合。整套设备采用一键升降设计,教师可以统一控制,5 秒即可开启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智慧终端观看教师展示,还可通过智慧手写组件在普通纸张上实现真实书写,并在0.2毫秒内传输到智慧学习终端中,做到不改变学生书写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锐捷智慧云课堂方案采用PoE供电,低于人体安全电压,利用桌腿底部过线,彻底解决终端网络连接不稳和反复充电的问题,实现极简管理。此外,锐捷智慧云课堂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净蓝”护眼专利技术,有效过滤蓝光,保护学生视力。

创新的教学体验

智慧教育试点篇7

目前,杭州湾新区完成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实施方案,宁波杭州湾新区“智慧新城”规划也已制定完毕,并开展了相关子规划的制定。记者通过宁波经信委了解,新区正在推进一批已引进的智慧家电、智慧交通设备、智慧网络配套设备、智能健康医疗等智慧产业项目落地。其中物联网传感器项目推进顺利,嘉莱光子已开始生产工业低频激光器,其相关配套与应用项目相继引进后,将形成激光感知产业园;上海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盛光集团合作投资年产1500万只物联网磁性传感器项目,投资总额达10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产业的发展壮大,2012年宁波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按照“推广应用一批、续建完善一批、新建试点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充分发挥智慧应用体系试点示范带动效应。

根据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实践,一批模式成熟的项目,目前已在全市各部门、各地市推广应用,提高整体效益。并通过2012年智博会现场会的展示推介,向更多地区推广成熟的宁波模式。重点推广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智慧城管、社区警务E超市等模式创新,推进成熟、获得过上级部门肯定的成熟项目。据了解,智慧城管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将进一步形成一市六区智慧城管运行大平台。

宁波还把智慧产业应用在民生工程上作为突破口。重点续建完善智慧健康、宁波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宁波市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二期、宁波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一批试点项目。进一步推进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完成智慧健康数据中心、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和电子认证平台、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卫生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相关平台建设,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012年,宁波市将加快全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9个行业的流通节点新建100个以上的节点企业,并力争更多建设完成追溯节点,实现肉菜流通的全面可追溯。加快宁波市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到2012年年底宁波市将成为全国首个把所有渔船都纳入救助信息系统监管的城市。宁波还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24小时对企业的治污设施和排口进行实时在线监控、报警,2012年宁波市将完成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点位350个的设置工作,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新建试点一批的应用项目也在如火如茶的展开中。推进一批智慧教育、智慧电网、智慧交通等新建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智慧教育试点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开展数字化教学和电子书包试点,搭建“宁波学习网”网络教育服务平台,为市民多层次多形式学习创造条件。以及加快推进智慧交通试点,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工程,以及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和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建设。目前,宁波的智慧产业正走进智慧城市建设落实到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每一个角落。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斥资407亿元建设,共建30工程87个项目。目标是到2015年,宁波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富有宁波特色的智慧城市,开创智慧探索先河的“宁波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差异化打造智慧产业新城

在另一个试点城市常州,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智慧化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发展为主线,以用促产、以产带用、产用结合,实现社会应用智慧化、产业升级智能化,谋求智慧产业区别周边城市差异化发展的模式,规避区域同质化竞争,成为引发关注的另一个亮点。

常州市市长姚晓东表示,常州市结合常州产业基础和省政府对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智慧产业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基础装备和智能机器人”等特色产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名城”。

当前,常州走差异化之路推进智慧产业方向十分明确。一是培育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引进具有功能带动作用的部级和省级物联网核心机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等落户常州。重点发展微机电传感器MEMS、RFID射频识别装置等传感器;大力发展物联网无线通信系统、高智能化音视频传感网、实时在线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等。二是发展信息制造业。优化集成电路、光电子产业、网络和通信设备新型制造业发展,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在国内的核心产业优势。三是壮大软件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形成创意产业基地、常州信息产业园南北呼应的发展格局。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专业管理软件、网络游戏软件、大型数字动画软件、动画引擎、游戏开发工具软件等。

智慧教育试点篇8

尔后不久,教育实践当中出现稍稍偏重智能的倾向。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指出: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这也无异于对正在潜滋暗长、日后愈演愈烈的所谓“应试教育”作了理论布防。如今,上海基础教育的可喜成绩正是倡导“素质教育”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抗御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取得的。事物都有两重性。如果在发展智力过度的情况下提出来纠正偏向是需要的。事实上,那个时候“发展智力”的探索刚刚起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教育教学当中“发展智力”的方向。随后“情商”之说从社会上铺天盖地而来,而“科学性”与“人文化”之争祸起萧墙,似乎“发展智力”的举措有所谓“科学主义”之嫌。曾几何时,应试教育之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抟扶摇直上。最严重的情况可以表现为,不顾一切追求升学率,在教学内容上,只开设考试的规定课程,只教授必考的部分。在教学方法上,不作启发,全力灌输,以练习、测验为主要教学形式。将系统的知识破碎化、一轮练,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不被关注,更不谈适当呈现知识的创造者———科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这样教育与教学离开“发展智力”的目标越来越远,更遑论探究发展“思维———智慧”了。这就是世纪之交而迄今的上海基础教育现状,上海又是全国的缩影。由此可见现实情况错综复杂,正面的作用、积极的因素与负面的作用、消极的因素彼此缠绕。由于理论取向囿于教育学、心理学,与钱学森倡导的正在成长中的“思维科学”失之交臂,加之“应试教育”错误倾向的严重干扰,终于未能形成更清醒的认识。指导“发展智力”的理论取向不明,不够深刻,不能完全排除种种干扰。就这样,上海曾经抵近发展“思维与智慧”的教育深层次目标的态势渐行渐远。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迄今也只能说“知识传授已不再成为问题”,在“提高能力”特别是“发展智力”方面也未能尽如人意。PISA测试中阅读素养一项充分反映出上海基础教育的不足之处。“

PISA将学生阅读素养分为7个精熟度等级,最高级为6级,OECD认为达到6级的学生将来在知识社会可胜任领袖级任务,达到5级的学生被看作明日潜在的世界级知识工人。上海总体水平占有优势,17%的学生达到5级,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水平,但是达到6级水平的学生仅占2.4%,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具有创新和决策水平的阅读素养高段竞争力上并没有很大优势。”[2]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在教育教学的理念上面。本来“发展智力”的正向延伸很自然的就是“训练思维”与“涵育智慧”,因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综合是智慧。而“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尤其是“素质”的概念,只是对“三层次”目标的“横向”拓展与补充。在教育教学科学化的口号下,上海也有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某些学校与教师进行了可以统称为“思维教学”一类的各种大胆尝试,然而迄今未能进入主流,也难免存在内容芜杂良莠不齐的情况。教育教学“科学化”遇到困难后,逡巡不前,甚至被误解成所谓“科学主义”,放弃了努力,转而推崇“人文化”。而实际上对科学化、人文化、“科学主义”都未能作深入的理解。理论思维因为自相纠缠而发生停滞与偏执现象。总体上,上海的教育工作者们错过了思维科学的研习。3.战略性的决策:“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训练思维、涵育智慧”五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现在,认定思维科学理论取向,沿着“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三层次目标作“正向”深入,将“训练思维”与“涵育智慧”纳入序列,成为“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训练思维、涵育智慧”五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这件具有战略性的大事应当顺理成章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母系统的目标与各个子系统的目标,构成一个不同层级与层次的目标的体系,各项目标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的总目标代替不同层级层次的所有的目标,或者把具体学科的特殊目标不恰当地提升到整个智育的目标的地位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理想决定了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主动的全面发展。教育首先分为教育与教学两大子系统。笔者认为,确认思维科学的理论取向之后,教学这个子系统的目标就可以明确为“加强基础、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训练思维、涵育智慧”。人类个体思维能力汇合圆融、辩证统一而能生发智慧。一般认为,思维可以训练,智慧不能,必须依靠涵育的过程才能在学生头脑里潜滋暗长,收获“转识成智”的效果。理想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关注着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传授知识是智能的依托更是智慧的载体。此前,之所以不能明确这个目标,除了缺乏辩证的思维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缺乏思维科学的理论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崇数学与逻辑作为基础课程,欧美许多国家的中等教育阶段都开设形式逻辑课程,美国把批判性思维当作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法国将哲学思维视为中学毕业学生的重要修养,并规定为高等院校入学的考查标准,凡此种种举措,就显示出教育教学的思维———逻辑科学的理论取向。所谓应试教育的偏差其实也是国际现象。美国《两党专家小组研究报告提出美国教育体制需全面改革》指出:“美国公共教育体制所满足的是100年前那种车间绕着生产线的需求”,“大幅增加教育经费但情况没有明显改观,还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教育计划但效果也不大”,“这说明这个体制已经到了极限”。报告深刻剖析了旧体制的弊端,我们要特别关注他们改革措施之四:“制定的课程要能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知识。”

这种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同样显示出教育的思维———逻辑科学的理论取向。今天,中国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可以较之国外同行获得思维科学的理论取向,而不仅是思维———逻辑科学的理论取向。然而这在基础教育界仍鲜为人所知,故笔者一再倡导。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维科学倡导者、战略思维家钱学森就预见到思维科学与教育事业之间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一方面,他指出:“人才培养”、“启发智力”,“还有待于思维科学的研究与成果”;另一方面,他又尊重实际,要我们“把已知的培养人才的方法用起来”。这一辩证的观点正是体现在他对徐章英教授的智力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大力肯定的信件里。教育界的思维科学研习者、爱好者就此揭开了自觉地全面地深入地将思维科学基础知识运用于教育活动的新篇章。钱学森倡导思维科学之后,才有了对思维的整体的综合的多侧面的研究,思维科学才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广大思维科学学工作者,特别是基础教育界的思维科学专家型教师,翕然从风———从钱学森思维科学、大智慧之风,已经作出重要的成果,据笔者所知,就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爱容教授的大学生思维训练选修课、资深教师陈振宣的“尽享发现的快乐”的中学数学教学、南洋模范中学刘永明的思维训练式化学教学、普陀区教育学院肖建民的中学思维科学专家型的语文教师培训、光明中学黄华献以及洋泾中学王以理的语文与思维智慧同步双修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都是既卓见实效又有理论总结的相当成熟的成果。例如:陈振宣的《数学思维与教学》、肖建民的《语文教学过程思维训练解读》、黄华献和王以理的《思维训练教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们创建的思维———智慧型教学模式多以各学科内容为载体,紧密结合着教学进程开展。然而,大多在一所学校内,甚至只在该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内实施,推广的范围还是很有限。因此,只有整个上海教育界、上海教育行政领导、各校校长共同确认思维科学的理论取向,实施涵育思维———智慧的教育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素质的事业才能全面开展。在岗的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未来的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思维科学理论,鉴别、评价、提高、推广先知先行的主动探索“思维教学”的教师的研究成果,乃是当务之急。

二、从思维科学的维度,学习国外理论指向“思维与智慧”发展

1.把美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作参照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主要以美国作为参照系。对于美国的教育理论,有人曾分为3个阶段作精要的评介,亦即“行为主义理论的内涵、发展和影响;认知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建构主义理论的崛起、发展和影响”。[3]如果添加了思维科学的维度、采取了思维科学的理论取向,那当代教育已然渐次聚焦“思维与智慧”发展。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美国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一文的作者处于自我遮蔽的状态之中,不能自觉到这种规律性的趋势。发生这种自我遮蔽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仍然采取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取向,不经意间淡化了或模糊了或忽略了甚至埋没了某些理论观点的思维科学的实际属性。

2.杜威的“思维教学”内含创造性思维过程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步骤,通称“思维五步”: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的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5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5个步骤:(1)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2)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3)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4)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5)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当下人们研究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有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与验证期的四阶段说,还有五阶段、三阶段说,杜威的中国学生胡适先生还压缩成一句名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此为二阶段说,都是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描述。中国思维科学工作者已经以自己对思维的创造性特征的深入研究引领着国人思维方式的变革。关于思维“创新性”的代表性著作有:胡珍生的《创新思维学》、卢明森的《创新思维学引论》、王跃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学》、刘伟平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学研究》、贺善侃的《创新思维概论》。我们要将这些成果应用到基础教育当中去。

3.从皮亚杰到布卢姆的“思维与智慧”发展阶段描述如果说杜威的目光还专注于学生的一个个具体的思维过程与学习过程(与此相应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那么皮亚杰、布卢姆二位则关注人类个体从婴幼儿、儿童、少年到青年的整个认知发展的大过程。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人从出生到青年的认知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是分为几个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认知能力表明,个体发展出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皮亚杰把人类个体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婴幼儿靠感觉获取经验,在1岁左右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儿童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即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3.具体运算阶段又称预备操作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7~11岁):儿童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质操作来协助思考;4.形式运算阶段又称正式操作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少年开始会类推,逻辑思维达到较高水平,开始具有抽象思维。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及其弟子还做过一个重要的补充,那就是每个阶段都有辩证的因素,直到在形式运算阶段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把人类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3个时期:1.(动作性)表演模式再现表象期,指通过适当的动作再现过去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具有高度操作性特点;2.映像式再现表象期。在这一时期,开始具有一种表象系统。它依靠视觉或其他感觉组织和各种概括化映像的作用;3.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在这一时期,认知带有符号的性质,即具有符号系统的一些特征。布鲁纳的认知发展模式和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说可谓相辅相成,布鲁纳的动作性模式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中的“感知运动阶段”。两人都认为儿童初级的认知方式或智能是通过动作获得的,即通过感知动作去认识和再现外部事物的。按照布鲁纳的描述,映象性模式是指用图示、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把时间、空间和定向结构的知觉转化为表象,从而进行概括。映象性模式在6~7岁的儿童认知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布鲁纳的映象性模块的认知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具体操作阶段”,即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或知识掌握的第二级水平。两人都认为儿童这一阶段的发展在人一生的认知活动中作用重大。布鲁纳的象征性模式,等同于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达到了用抽象思维推理,用人为的设计特征或符号分析、再现知识结构的水平。必须说明,传统的观念中的思维仅指抽象思维,所以二人只在认知的较后阶段出现抽象思维这个“思维”的概念。但是如今“思维”已拓展到直觉、形象等形态,动作思维、意象思维、类思维、象思维等也成为思维科学关注的对象,可以认为二人描述的认知发展阶段与过程就是人类个体“思维—智慧”发展的轨迹。从皮亚杰到布卢姆的人类个体思维———智慧发展也就可以窥见人类作为族群的思维———智慧发展的大致过程。只不过皮亚杰描述的是偏重于这种思维———智慧发展中的运算过程,而布鲁纳描述的是这种思维———智慧发展偏重于结果表现。

三、从思维科学的维度,实施“思维与智慧”目标

1.依照“转识成智”过程建构或大或小的学习过程当代教育要求培养“知识人+智能人+智慧人”,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呢?答曰:“转识成智”。华东师范大学冯契教授的“智慧哲学”认为,智慧者,我国传统所谓性与天道也。冯契在其《智慧说三篇•导论》中指出:单纯讲知识,是无所谓民族特色的,“智慧学说,即关于性和天道的认识,是最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是民族根深蒂固的东西。”[5]在文中,他更集中地来探求民族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概括成“转识成智”。我们理解,“识”是感性的认识、事实的经验的知识。“智”是思维的结果、智慧的结晶、精神的产品、理论的观点与体系。“转”而“成”,指过程与方法。从“转成”的方法上讲其主要内容就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方法。迄今为止的思维方法不能局限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形式”这样的狭义理解,而是作为“智慧”这个事物如同一切事物一样,具有与内容相对的“形式”。这样,辩证法、辩证思维也是“形式”;形象的想象与联缀、直觉的把握、灵感的孕育、创造的步骤,也是“形式”。再就其整体而言,智慧乃人的真善美的全部修养所聚集,人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所结晶、人的情感与理性所圆融。这些正是思维训练与智慧涵育的教育活动的依据与用武之地。那么,又如何具体实施“转识成智”呢?张盛斌教授的《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6]从理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适应了当代教育目标,上海的基础教育将可能会得天独厚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尝试培育“知识人+智能人+智慧人”的当代社会公民的教育创新。《认识逻辑学》是以形式逻辑作为工具对于人类认识过程作刻画,呈现出“思维—智慧”从感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的具体运动过程,甚至可以描述出一条推理的链条,就是“类比,归纳和演绎的推理链”。张盛彬解释:“人类认识基于实践,感知的表象是感性认识,认识、意识萌生于类比猜想(悟性认识),再发展是归纳猜想(知性认识),认识中的演绎实是归纳的猜想结论的试运用,也就是接受实践的检验。三段论第一格是证实,第二格才是发现格,新的发现推动归纳结论的丰富、发展,直到完善,一步步发展到辩证观点(理性认识)。”[6]学生们学习前人的知识,最佳途径就是体验当年的那些知识创造者们的“转识成智”的过程,而在获得具体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奥秘。他日,自己也成为这样的“转识成智”为人类提供新知识的创造性人才。近年来,“探究学习”渐次见诸基础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反映了向“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深层次进入的趋势。美中不足者,其指导理论取向为创造心理学,往往停留在“创造过程、创造阶段”的模拟。如能借助《认识逻辑学》的研究成果,更进一步对“创造过程、创造阶段”实行“思维—逻辑”的描摹、刻画,定能达到向“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深层次进入的更佳境地。如其不然,“探究学习”的概念又将模糊化而变得极不准确,这个本来用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已经看到提前在幼儿园尝试为之了,这是一个负面的例证。闻者足戒。皮亚杰观察青少年心智发展,采取心理学视角,偏于心理运算、心理逻辑刻画,我们按照思维科学更广阔的视角,就会认识到高中的思维———智慧涵育任务:对高中生,必须进一步提高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的形象思维水平,以与正将迅猛发展的逻辑思维相结合;首先消除学生之间形式运算能力的参差不齐,并适时引导向辩证思维方向提高;尔后,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汇、理性与感性的圆融,开出智慧之花。

2.补设逻辑学常识课程为根本,特设思维学常识课程为前景人类的思维虽说有多种形态,现实的思维都是这些形态的复合。当代人以抽象思维为主导、以质理性为本,而抽象逻辑思维又为理性素质之核心。抽象思维的充分发展正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故必须适时地在中学阶段开设形式逻辑常识课程。近年来,批判性思维风靡一时,有些高等院校把《普通逻辑》课程变革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但是,“在国外,尤其在北美,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基于不同的理念形成了(对批判性思维)不同的看法,编写出了大量的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材”,而“从逻辑探究的角度发展出一套理解和评估论证技术和方法,这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筋骨”。[7]考虑到学生的心智水平、年龄特征,高中阶段宜学点逻辑常识(发达地区可提前到初二年级以上),以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内在发展的要求,也作为大学里日后继续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而不宜直接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思维的方法技巧,以及对抽象逻辑思维的种种“去蔽法”之类的杂多内容,可以有选择地作为一种课外知识补充正课内容,决不能喧宾夺主。而且必须在抽象逻辑思维教学之后,否则会有淆乱学生思维发展之虞。更理想的当然是在已试行的高中政治思想课的《科学思维》教材基础上编写《思维学通俗读本》,供初二年级以上(发达地区)或高二年级以上(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学习,并单独开设选修课。

3.发挥数理化课程以及学科实验的思维养成作用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没能在近代中国产生?显然存在着系统的原因,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自古以来直到近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局限。提出这个“李约瑟之问”的李约瑟曾引用过爱因斯坦的一封信里的话:“西方科学的发展基于两个重大的成就,即希腊哲学家关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发明,和通过系统实验找到因果关系之可能性的发现(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智者没有迈出这几步并没有什么好惊奇的,值得惊奇的是这些发现终究是出现了。”李约瑟又曾在《大滴定:东方的科学与社会》一书中指出:“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到晚近时期,在本质上都属于达•芬奇式的,而伽利略式的突破只发生在西方。”[8]有迹象表明,中国的文化基因的缺陷造成我国青少年,即使在现代学校教育的环境里,思维方式方面发展仍然显得迟钝不敏。有材料可以说明:《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谷鸣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高考内容后指出:“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9]笔者认为,受过良好中等教育的学生,如果思维智慧水准达到理想状态的话,是不一定要经受批判性思维的专门训练而能在SAT测试有良好的表现的。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情况;要比西方的同行们更重视发挥数理化课程以及学科实验的思维养成作用。

智慧教育试点篇9

针对以上问题,锐捷网络带着十余年来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用户诉求的精准挖掘,推出智慧云课堂,重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锐捷智慧云课堂方案包括由智慧学习终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写组件RG-RainPen、智慧一体化桌椅RG-RainDesk组成的硬件环境,以及教学互动软件RG-ClassManager Air(覆盖教室教师端、学生端和办公室Web端)组成。

一体化智能架构

让课桌与终端合二为一

在硬件架构上,智慧学习终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写组件RG-RainPen完全嵌入一体化桌椅中,实现了硬件的完美融合。整套设备采用了一键升降设计,教师可以统一控制,5 秒即可开启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智慧终端观看教师展示,还可通过智慧手写组件在普通纸张上实现真实书写,并在0.2毫秒内传输到智慧学习终端中,真正做到不改变学生书写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锐捷智慧云课堂方案采用PoE供电,低于人体安全电压,利用桌腿底部过线,彻底解决终端网络连接不稳和反复充电的问题,实现极简管理。此外,锐捷智慧云课堂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净蓝”护眼专利技术,有效过滤蓝光,保护学生视力。

创新教学体验

教学互动软件一看就会用

智慧教育试点篇10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智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过程,一种境界。在智慧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充满教育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智慧的管理,智慧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不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学生生命的智慧。智慧教育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智慧课堂就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最好载体。一张交互式的电子白板,学生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再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网络,就构成了缤纷的“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咋上课?它与传统的课堂有何区别?它的“智慧”到底在哪里?在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泡桐树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陈华和她的学生,就为大家展示了一堂数字化的“智慧课堂”,今后,这样的上课方式将逐步在成都市中小学推广。

同学们变成“小老师”

“今天我们这课的主题是《包装的学问》,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对物品进行包装才会更省材料呢?”课堂上,陈华老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同时她点开电子白板上准备好的内容,同学们的平板电脑便实时呈现了一道题目:要求大家对四个礼盒进行自由组合,最终要使它们堆砌在一起的总面积最小,从而达到节省包装材料的目的。

同学们收到题目以后,便各自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制定方案――堆砌盒子,有的同学将几个盒子重在一起,有的同学将盒子平铺成一层或两层,有的同学则将几个盒子码成接近正方形的形状……完成作业的同学点击“提交”,大家的完成情况便实时呈现在了讲台上的电子白板上。陈华老师收到大家的作业以后,也并不急着进行解答,而是让同学们在电脑上对彼此的方案进行投票,认为谁的方案更节省材料就投给谁,并上台陈述自己的想法。

最后,得票较高的三个方案被陈华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放大,她再次邀请同学们上台进行比较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同学们从直观看到的到精确的计算,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每个同学都像小“老师”一样,自信满满地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公式或画出图形,尽最大可能去说服别的同学。

经过一次次实践和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终于得出了取得共识的结论:盒子堆砌得越接近正方形越节省材料。“那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数学原理呢?”陈华老师再次对同学们的结论加以引导,让大家一次次地去思考。“自主思考”实现了

“我觉得这种上课形式太棒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讲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投票,进行小组讨论等,反正用电脑上课可以完成很多以前都做不了的事情。”五年级6班的赵余阳说,这样的课堂让他更容易投入进去,发言也比以前积极活跃了。

智慧教育试点篇11

在本届智博会上,宁波市借助国内外大企业参展的契机,按照“围绕应用、引进团队、研发产品、培育产业”的思路,推出了一批重点应用合作项目,并与航天科工、中电科技、中兴、东软、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的23个项目集中签约,内容涉及物联网、云计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总金额达90.9亿元。

据介绍,其中不少项目都涉及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用体系。如航天科工将在信息安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领域积极协助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兴、东软参与市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塔塔则参与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等。

民生为重

智慧教育试点篇12

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经过多年改革,依然存在着学用脱节、费时低效的弊端。面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种种问题,不少人认为应试教学是关键,矛头多指向教育部门把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衡量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甚至成为衡量高校领导业绩的标杆。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四、六级考试,也不在于教学设备和师资水平有限,而是没有对英语教育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对大学教育的目的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们重温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对于大学英语教育的认识和改革。

二、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概要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述丰富,探索和研究的题目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怀特海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英美两国的大学讲学,长期的教学教育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并在欧美教育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一书中。关于教育的目的,怀特海谈到:“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他极力主张教育的内容应为“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同时他还强调要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反对传统教育向学生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在怀特海看来,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他强调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出于这个原因,怀特海旗帜鲜明地反对应试教育,他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所有这些能力不是靠一条体现在各科目考试中的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我们讨厌这种考试的理由是十分明确而又具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它扼杀了文化的精髓。”

然而,要想打破僵化的应试教育,使教育成为“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怀特海承认:“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你可以肯定,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写出一本具有真正教育价值的教科书,就会有某位评论家说这本教材很难用。这种教材当然不容易教。倘若容易,就应该将它付之一炬,因为它不可能有教育的价值。在教育中就像在其他领域中一样,那条宽广却又危险的路通往一个糟糕的地方。”

总之,怀特海为教育改革指出一条既光明又曲折的道路,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当我们借助于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来审视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可以比较清楚地窥见其中的主要弊端和症结所在,进而看到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大学英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智慧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在于产生活的智慧。而“智慧就是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就是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怀特海所主张的关注对学生智慧的培养这一教育思想可以成为我们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纲领。

目前,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以及测试内容等方面无处不在地体现着重知识输入而轻知识运用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英语知识点的教学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而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却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加之英语四、六级考试造成的应试教学,使我们的教育重心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做题技巧上,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了主要以记忆和背诵为主。这就导致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在大学毕业时依然“听不懂别人,表达不了自己”的“既聋又哑”的学生。可以说,大学英语的应试教育从根本上背离了英语教育的应有目的和性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甚至是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最大失误。

众所周知,“没有谁可以仅仅靠坐在房间里记忆规则就能轻松自如地掌握英语的”,因为“输入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输出的”。怀特海告诫我们:“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因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改变被本末倒置了的培养目标,把大学英语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智慧上。让处在大学时期接受教育的学生“站立起来并环顾四周”,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掌握英语知识。把目前以应考为目的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过程,使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基础英语学习和结合专业的英语学习融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活的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智慧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既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又能出色地做某些事情”的学生,而不是现在只会用英语来做题的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大学英语教育的使命——“大学的目标是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

四、大学英语教材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将来走向职场储备知识,从而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由于他们的学习过程有着专业特点,为了使他们学到更加实用的英语、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未来的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就应朝着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方向去努力。

目前在供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不管哪个年级、学科或专业,“一刀切”地让学生学习那些多以应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来编写的教材,其内容偏重于叙事性、纯语言文学类方面的英语材料,而能提供给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教材就相对少得多。如果大学英语教育能真正秉着“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实现英语教育实用化的目标,我们就不应该只设计与编写那种“共核式”的、所有专业都适用的教科书。我们的教材编写不是为了“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战生活中的各种直接经历”,这种脱离了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英语学习不能不说是对大学教师和学生们的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怀特海深刻指出:“教育若无用,它又何成其为教育?难道教育是一种不加以利用的才智?教育当然应该有用。”因此,如何使学生学到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有用的英语,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深入的改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只有编写出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英语教材,才会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与社会接轨和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们未来的就业竞争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五、大学英语教育应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怀特海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让学生感受到因学习而获得成功所产生的愉悦感。他认为“智力发展离不开兴趣。兴趣是专注和领悟的先决条件”“快乐是刺激生命有机体合适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式。”他劝告教师不要以枯燥的方式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厌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育以灌输知识为教育之要,基本没有摆脱被怀特海批评为“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学生当成记忆知识的机器,甚至于不顾他们个体的差异,也不管他们是否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四、六级考试的标准。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不得不拿出他们70%的大学时光去苦战英语,以通过四、六级考试。这种现状说明了我们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欠缺。

对此,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如吴向东教授谈道:“有关职能部门应取消大学生统一参加四、六级考试的硬性规定,改为自愿参加;同时应增加测试的级别,比如增加一、二、三、五级测试。”又如,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刘润清教授建议把四、六级考试社会化,学生是否参与这一考试完全是个人行为,与所在学校无关,他们只需通过自己学校的毕业考试即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必为应付四、六级考试而影响英语学习。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建议都在不同层面上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打破统一的、缺乏多样性的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尽力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平台。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一个开放、可实行个性化学习的英语教学空间。学生可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开展学习,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取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材料,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的学习模式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目标。

六、大学英语教师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人

智慧教育试点篇13

良师必学者,学者未必是良师。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都包含并强调丰富的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例,在四大基本理念中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维度,又专门陈述了四个领域的要求:“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如师范生要有合理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恰当指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使用各种语言表达、规范书写、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这些要求都离不开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师范生只能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中获得真体验,在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学习中获得真能力,在具体的书写中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在具体的登台、观摩、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练习教育教学能力,在与幼儿、中小学生的沟通中丰富教育故事、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思想动向,在错误与正确的反复矫正中学会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掌握和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概言之,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离开了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实地接触,教师专业能力的真功夫就难以培养。钢铁是炼成的,高超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是实践中培养的。基于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上提出的具体要求,各项都需要实践教学落实。如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深入引导师范生到小学与小学生接触;要求小学教师具有“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的能力,就需要职前教师培养时激发师范生在小学课堂上面对小学生实践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中所讲授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小学教师具有“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就需要职前培养教师时督促师范生深入小学,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将发展心理学课堂讲授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转换成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真体验,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言以蔽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育课程制定者认真严肃地设计实践教学,践行实践教学。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使师范生深入教育教学现场进行多方面的练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

三、生成教师实践智慧

实践生智慧。理论知识往往是纸上谈兵,技能往往是局部应用,智慧是综合的、融会贯通的。师范生在传统的“基于学校”或“基于大学”的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的“理论取向教学”或“理论之应用取向教学”下,往往获得的要么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要么是局部的技能培训,要么是简单的理论之应用。“所培养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学技术员’或是‘半技术工人’。”事实是,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招教考试,越来越重视诸如试讲、说课、面试、答辩等实践应用环节。师范毕业生有没有教学经验,有没有处理不确定性教学情境的教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应聘就业的重要指标,这其实是倒逼着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要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有些师范院校已将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作为职前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教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越来越被重视。智慧既属于认识范畴,也属于情感范畴,更属于实践范畴。所谓智慧,简言之,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做出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人有智慧就能在完整的认知系统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和实施。其实,行动和实施的方法和技术也是智慧的一部分,“实施需要方法和技术,大多数的方法、技术都需要学习,但有时智慧也可以直接产生方法技术,没有方法技术就没有实效。虽然表面看起来智慧与实效较远,但智慧总归是根基。”智慧是怎么来的,一是生活的历练,二是主动的修炼。学者高伟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智慧、教育智慧、实践智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教师的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什么才能够唤醒师范生大脑中的一切“知识储备”并融会贯通?是什么才能够让师范生体会到教育理论知识充满活力?没有教育实践运用,没有教育实践过程中解决难题的卡阻、探究、假设、反思、破题等,就没有理论知识之间的交相云集,也就没有破疑解难后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也就没有教育智慧可言。教育智慧包括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教育智慧主要通过实践生成并在实践中展现。尤其是基于个性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经验的逐步累积和不断改造。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何促进师范生生成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重要因子有哪些?其生成肌理何在?这些是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实践智慧是在个体经验的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不仅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也同时强调培养学生“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包括“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职前培养重视实践智慧的生成,打破惯有的“理论教学取向”或“理论之应用教学取向”的传统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的贯穿,又要将“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真正落在实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纸上谈兵式的理论教学既不利于师范生理论的扎实领悟,更不利于增长其实践智慧,空对空的理论讲授,只能造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久而久之,教师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低效,教师教育质量下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