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顶岗实习计划实用13篇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1

(二)技术支持系统

教育部门要积极完善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将顶岗实习作为一个具体的学科,包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课程,促进学生正确职业观、就业观的培养,为酒店业输送一批思想品质高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且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个别辅导教学、合作教学、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以及实习计划,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有目的进行顶岗实习,并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顶岗实习专业指导教师,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能从专业技能、社交能力、服务意识、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指导,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资金支持系统

资金支持系统包括国家资金支持、社会资金支持、高职院校资金支持及酒店资金支持。其中国家资金是指政府应成立相应资金由学校和酒店共同申请资金,开展丰富的顶岗实习;社会资金支持是获取企业、知名人士、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更多资金;高职院校资金支持则是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设立专项顶岗实习资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酒店资金支持是指酒店出资并配合高校制定的实习计划,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岗位,制定轮岗制度,促使学生能在不同岗位上学习不同的专业技能,鼓励大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业工作。

(四)监控支持系统

监控支持系统是顶岗实习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首先成立监控委员会,派遣专业人员监督高校,监控委员会应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成员承担,酒店、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向监控委员会报告。监督委员会还要定期监督高校、酒店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其次建立信息系统全面监控高校和酒店的顶岗实习工作情况,定期进行顶岗实习工作调查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公开在信息平台上,促使企业和高校积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

(五)评估支持系统

评估支持系统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个部分组成,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顶岗实习工作计划,优化资源配置,为政策资源调配提供事实依据和价值依据。评估主体是酒店、专家、教师和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提出高校、酒店和学生这三者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评估对象是学生的实习状况、酒店工作内容、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学校理论课程开展情况等;评估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评估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结果评估结合,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结合。

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

(一)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准备阶段

从政府政策支持系统角度而言,第一,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学生、酒店的合法权益;通过搭建信息平台为学生和酒店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并免费提供相关技能的培训等措施,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稳定和良好的实习氛围,因此学生会加强对顶岗实习的心理认同感。第二,政府鼓励酒店使用实习生会使酒店更重视顶岗实习生的培养和管理,在实习准备阶段,酒店在选人之初会制定相应的实习期发展规划,结合企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为学生设计实习期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做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岗位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激发学生为目标而奋斗的动力。从技术支持系统角度而言,第一,学校出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约束学生行为,如《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顶岗实习安全应急预案》、《学生顶岗实习须知》、《实习带队教师管理规定》、《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等;企业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规范实习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双方利益。第二,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计划。计划包括:实习日程安排、实习内容、实习方式与地点、实习培训内容及时间等。从资金支持系统角度而言,资金的支持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更好地培育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让教师能在岗位上更充分的发挥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的作用,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资金的支持可以增强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稳定性。

(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施阶段

从技术支持系统角度而言,企业和学校应对顶岗实习内容的落实和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酒店行业在员工培训的时候主要是以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形式开展岗位的培训。有许多指导师傅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仅仅只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等深层次的服务精神他们是无法传递给学生的。甚至部分年轻师傅文化层次不高,很多时候还起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在为实习生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应该要加入管理层人员,将知识和经验言传身教到实习生中。此外,企业指导人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学生自己的解决意见,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监控支持系统角度而言,学校和企业应该从两个层面去完成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第一层面是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进入企业之后身份难以转换,他们会发现企业要求太严、很难适应,中期学生会因为实习生报酬和正式员工的报酬不同产生心理失衡;后期随着对工作的适应,学生又会觉得工作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会觉得学不到新的东西,也会产生心理波动,学校在整个顶岗实习期内都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第二层面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指导,学校和酒店都可以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建议,一方面通过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补充,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产生的矛盾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外一方面是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共同探讨,尝试让学生以日志的方式来记录一些在实习中遇到的案例、自己当时心理感受以及怎么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参与到日志案例的讨论中,从企业管理层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吸收管理的精粹,体会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增强自己的专业见识。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2

一、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制订的方案不够详尽周密

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有相应的实习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但制定工作多流于形式而缺乏细节推敲,内容也大多泛泛而谈,适用于所有岗位。由于计划与方案没有对不同工作岗位进行细致的设计,比较粗略,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更是缺乏指导性意见,这就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

(二)顶岗实习前的培训不够深入细致

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培训工作仅限于召开说明会,宣布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待遇、实习时间、相关规定、需要提交的实习作业等常规问题,而对学生的思想动员、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尽管也提及但做得不到位。这直接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对顶岗实习有畏难情绪,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影响了本次实践教学质量。

(三)企业的配合差强人意

学生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方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他们往往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把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当做解决其用工难问题的良策,因此,学生在进入酒店之后,绝大多数被安排在用工量大、工作强度大、员工流动频繁的餐饮部,很少能够调换到其他岗位。由于在餐饮部的日工作时间长,学生很难再挤出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酒店方对此也经常不予配合,这样一来,学校安排的轮岗、岗位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等实习内容就形同虚设。

(四)考核方案没有真正得到实施

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进行得井然有序,而在后期乃至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环节,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往往比较草率。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没有及时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导致其在实习结束后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自评。另一方面,校外指导教师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仅仅在实习结束给予一个总评成绩,这也导致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够公正、合理。

(五)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和校内的专任指导教师处于不同的工作空间。尽管每周均安排一名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要求老师每周三次去酒店进行教学指导,其余时间要任意选择几名学生进行电话沟通,同时还借助微信群、QQ等网络工具进行教学指导。但是当学生处于一个比较陌生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客人的沟通等问题就会蜂拥而至,需要老师在心理上加以安抚,专业上加以指导,而这些问题指导教师都无法第一时间知晓。

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优化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计划与实施方案

顶岗实习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习过程安排表,应该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对实习全过程做出切合实际的安排,应包括培养目标、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方案等方面。制定计划既要符合实习酒店的实际情况,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达到的专业水平。实施方案是对计划的具体执行,内容应该更为详尽,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以实习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应该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二)做好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在他们刚一入学就进行,利用班会、专业课的学习等机会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积极性。在学生赴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再一次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缩短入职适应期;二是实习动员与心理指导,强调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准备;三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处理,掌握正确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第四,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其实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专业学习期间的始终。职业道德培训重点是要让学生清楚良好职业道德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不遵守职业道德会带来的可能危害,使学生自觉培养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意识。

(三)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实习酒店的配合是学校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此,应该在学生入职前召开校企座谈会,就本次合作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包括学生实习岗位的确定、企业指导教师的落实、实习岗位轮换、顶岗实习期间的理论学习、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并形成书面文件,双方签字生效后要求酒店务必严格按照约定的内容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还应该成立由校企双方负责人共同担任领导的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双方指导教师组成,共同协商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严格执行成绩考核评价方案

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定内容的全面设置;二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考核方案是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岗位的具体要求设计的,考核内容比较全面,定性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前文述及的原因,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为此,首先应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让她们认识到该项考核方案对于客观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性,其次,为了体现过程评价,每周结束,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本周的实习表现给予一个成绩,双方共同完成实习过程的动态考核评定。

(五)安排校内指导教师驻店指导

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指导的问题,学院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到酒店挂职锻炼,教师到酒店全程跟踪指导,这样安排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及时配合酒店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类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学院在向酒店选派指导老师时,应该注意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并要求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注重对学生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从事服务行业,与人沟通的能力其实比专业实践能力还要重要;其次,要做好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企业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各类矛盾,指导教师要充分起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桥梁作用,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第三,要结合具体实习情况,完善原有实习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会发现原有制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及时归纳整理,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使之更好地为实习管理服务。

三、结语

顶岗实习对学生而言是难得的专业实践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学校来讲,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可以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同时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了力量。作为有着管理责任的校方和企业,应重视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实习质量,才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实习过程的管理[J].才智.2012(20):142-143.

[2]郑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9.

[3]张峰.王超,魏晓旭.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22-24.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3

此次调查研究中,学生样本数为73人,女生为65人,男生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89.04%与1.96%(n=73)。其次,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各个维度上的满意情况,按均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表1所示:最为满意的是实习酒店知名度;其次是人际关系、学校管理等;最低的是职业发展。从调研结果分析可以得出:酒店的知名度是顶岗实习的学生最满意的要素。实践调研结果也表明:酒店星级越高,对实习生管理及要求也越严格。目前,样本所选取的实习酒店都是四五星级酒店,实习生对酒店星级有着比较高的期望,酒店星级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系。排在第二的是人际关系,实习生对于实习工作人际关系处理较为满意。最后,薪资待遇及职业发展是实习生最不满意的因素。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极易造成学生内心不平衡。对于职业发展满意度较低。实习时间满意度分析上,顶岗实习前期满意度要高于后期。前期实习,学生适应调节能力较强,在3到6个月期间的满意度最低。实习期间满意度的结论有利于学校及酒店针对不同实习期间采取措施,进行实习生管理。

1.2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调研

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调研,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接受访谈者包含专业负责人、校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等共30人。访谈过程中,笔者能感知到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于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及培养目标的清晰认知。在对该模式的优势进行调研时,结果表明:有利于学生发展、加强课程专业建设、解决学生实训问题是学校进行顶岗实习非常看重的因素。其中,有教师提到“顶岗实习让学生接受实践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这些是课堂学不到的。对于今后择业也有帮助”。在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学校倾向于6个月的实习安排。调研结果表明:实习期的安排应符合实习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安排适宜的实习期,以及不同的实习时间长短对实习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其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6个月的实习有利于本专业课程设置及合理安排。

1.3酒店实习管理现状分析

本次参与调研的酒店共有3家,53位酒店主管及经理参与此次调研。首先,访谈中,酒店管理人员对于实习生的定位,认为其既是酒店的员工,又是参与锻炼实践的学生。其次,酒店管理者最看重实习生的重要因素是利用里克特量表进行测量,依次排序为:缓解用工压力(mean=4.51),储备人才(mean=4.24),降低人力成本(mean=3.74),创新企业文化(mean=3.52),提升酒店知名度(mean=2.95)。最后,实习管理过程中,酒店与实习生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实习工资、实习培训、工作强度等。

2酒店顶岗实习管理改革的对策

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力求建立一套学校、酒店、学生联动机制,顶岗实习的效能优化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及协作,既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完善,也能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基石,为酒店储备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1学校强化顶岗实习管理措施

学校作为链接酒店及学生的桥梁,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顶岗实习效能优化完善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改进教学计划,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课时设置建议分成认知实习、校内实训、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四大部分,并分派到不同学期。通过教学计划的改进,使得学生今后在顶岗实习中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其次,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调研显示: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后期容易出现工作倦怠、消极情绪,实习指导老师应对顶岗实习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切实做好实习指导及职业心理引导工作,保证实习效果及实习质量。最后,完善顶岗实习机制能为实习管理提供保障,包括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合同等。

2.2酒店完善实习生管理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措施:第一,实施人性化管理。实习生具有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本行业的热情,是酒店行业不可多得的后备人才。对于实习的管理,酒店要实施制定完善的项目计划、任务和工作方法、流程。第二,合适的调休制度。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完成酒店工作时,对其工作内容还不熟悉,容易造成高度工作恐惧,降低实习满意度。应结合不同实习生特点制定实习阶段合理的调休制度,使其感受到酒店关怀,让实习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让更多的实习生选择留在本行业工作。第三,加强实习生培训,提升储备人才素质,完善过程培训,并提升其实践技能。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经济型连锁酒店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MZ220121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41-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大型餐饮企业等旅游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实习企业承担岗位职责的准员工。在实习期间,如何使学校、企业、家长等各方都能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全阶段起到积极有效的管理作用,成为各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校层面

1.时间安排不合理。根据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随机抽取的20所公办高职院校所作的调研,有80%以上的院校把顶岗实习放在大三全年安排,也就是把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放在一起,这样的优势是便于管理,减少了安排实习的环节,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不能把顶岗实习中积累的经验和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升华,以及指导后续学习。学生在校的实际时间是前两年,会产生错觉,认为两年就毕业了。

2.企业选择过于集中。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目前主要集中在高星级酒店、快捷连锁酒店、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等几类企业。部分院校为了实习管理的方便,统一将一个班级放到一个企业里,这样会导致有些学生由于去的企业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带着抵触情绪上岗。同时,在一个企业,学生学到的技能和管理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学生之间也很难实现实习经验的共享和交流。

3.师资配备简单。顶岗实习是正常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虽然在企业实习,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但身份还是学校的在籍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企业环境。大多数院校让班级辅导员配合顶岗实习企业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专职辅导员精力有限,而且有些专职辅导员并不了解专业技能,这就使得很多院校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几乎完全依赖实习单位的管理,精神疏导不及时,尤其在实习期间与企业发生矛盾时,容易出现脱岗等极端行为。

4.与家长沟通欠缺。顶岗实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酒店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有些家长还存在旧时的观念,对现代酒店也缺乏理解,认为孩子去酒店实习是不体面的事情。在顶岗实习的各种问题中,不乏家长听到孩子诉说酒店实习辛苦而坚持要孩子回家的案例。因此,在参加顶岗实习前,一定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顶岗实习的作用和意义与家长进行全面的沟通。

(二)企业层面

1.岗位安排单一。出于经营成本和旺季人手紧缺等原因,酒店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酒店往往从自身管理、培训成本和工作效率等角度考虑,希望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能够从事相对固定的基层岗位,而这些岗位的技术含量不高,工作量相对较大且多为重复性劳动,学生难以学到全面的专业技能,极大打击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还有些实习单位没有制订学生的实习培养计划,哪个岗位缺人就把学生调到哪个岗位,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无法学到专业核心操作技能。

2.薪酬制度不合理。很多酒店给予实习生的薪酬是固定的,薪酬待遇普遍低于正式员工实习期的待遇。此外,因学生在酒店实习只有半年至一年,因此,酒店对实习生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工作热情减少,对顶岗实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会降低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感。

(三)学生层面

1.服务意识缺乏。对于酒店管理等服务性行业来说,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就是服务意识,这也是当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的一项品质。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 后”和独生子女,一直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习惯索取、不善付出,不适应酒店基层岗位的客户服务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工作环境。

2.看重薪酬待遇。不同的实习企业给予实习生的薪酬待遇是不一样的。例如隶属于国际酒店集团的酒店企业,给予实习生的薪酬往往低于一些单体的酒店,但由于它们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国际化的氛围,学生能从中接触和学习较多的专业技能。实习生在选择实习企业的时候,往往更看重企业能给予的薪酬,不太看重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对流失的实习学生所作的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房屋销售等与专业无关的临时工种,一个月的收入远远超过在实习酒店的收入,这种短视行为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稳定性。

3.难以吃苦耐劳。“90后”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大学宿舍楼的各项生活配套服务,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学生越来越不习惯于劳动。酒店服务恰恰需要的就是为客户的各项生活服务,特别是客房部和餐饮部的工作岗位,劳动强度较大。有的实习学生尽管克服了对客服务的心理障碍,但在最初实习期,觉得体能上难以承受。在实习的前三个月,很多学生就是因为难以忍受劳动强度而要求更换实习岗位或索性离开实习单位。

二、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完整的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要放在整个培养阶段的实习实训体系中进行考虑。目前学院实施的是“课程实践―专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实践放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由专业老师根据课程标准来实施,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二学期,由系部进行安排。顶岗实习结合旅游企业的旺季安排在第三学期的3月底至第四学期的9月底,有半年时间。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返校继续上课至学期末,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和专业知识的升华。第6学期安排为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对接。把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分开安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化工学结合。

(二)建立全过程沟通管理机制

顶岗实习时间从半年到一年不等,学院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1.实习前管理――有效沟通。学院在顶岗实习前,需要与企业、家长、学生三方面沟通。要与酒店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包括居住条件、工作时间、工资和奖金、培训时长、工种安排、工作保险等细节都要在合作协议中有所体现。企业有相关人员直接负责实习生的培训、工作、生活问题。要建立实习企业的信息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以及实习单位的用人要求,提供顶岗实习推介平台,让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学院负责总体协调。尤为重要的是,要求实习企业建立实习生的轮岗制,让实习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院要与家长有电话或书面的沟通,告知家长顶岗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计划,以及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请家人配合学校做好顶岗实习的动员和管理工作,同时请家长签署同意孩子实习的书面材料。在学生参加实习前,要召开动员会,让学生了解到顶岗实习能培养和提高自身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和开拓知识面,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于酒店实习的辛苦和劳累,以及可能受到的委屈,也要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选取一些励志案例以及已毕业学生的成功案例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顶岗实习。

2.实习中管理――双导师制。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特点,学院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基础导师和发展导师,实行双导师制。由学院专职任课教师担任基础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导、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设计大学阶段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达到个性化培养教育的目的。由实习单位的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发展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及心理疏导,在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岗位要求,找出重点发展方向,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的困惑,指导学生选择和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每名学生都应该有学校和企业的两名导师指导顶岗实习。考虑到指导效果,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以不超过10人为宜。学院要建立对导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规范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行为,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并提供经费支持,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

3.实习后管理――考核和评价。对学生要进行考核与评价。导师要记录学生的表现,学生也要记录自己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和心得。在顶岗实习结束返校后,学院要召开顶岗实结大会,表彰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导师的考核与评价。要让学生对导师的表现进行满意度评价,评选出优秀的基础导师和发展导师,并进行表彰,将优秀导师的成功经验与全体教师进行共享。二是对实习企业的考核与评价。要对照企业在实习协议中和实习前的承诺,根据企业的诚信度建立实习企业信息库和排行榜,优先安排实习生到优秀实习企业,在毕业生就业上也可重点推介。对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的实习企业,要果断解除合作关系。

(三)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化

要更多地发挥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顶岗实习环节、校内课堂教育以及课程实践中,可以通过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方式,加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和制订的全过程,企业才能在顶岗实习环节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从而肩负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才能够在顶岗实习中掌握核心实践技能,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多重途径来服务企业,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企业的价值观相融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锻炼队伍,创造核心价值。

三、结语

高职院校只有全面分析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在顶岗实习的各个阶段做好管理工作,建立高职院校与实习企业的常态化联系,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不断变化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学用结合”的培养目标,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存,林淑玲.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管理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8).

[2]逯铮,张海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为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6).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5

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考核模式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毕业考核模式:一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二是以实习报告取代毕业论文的方式;三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式。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这种考核模式都存在突出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宗旨。由于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缺失,高职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大多无法完成有质量的毕业论文,上网下载、相互抄袭、“东拼西凑”现象严重,根本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对毕业生质量控制的作用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考核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取消了毕业论文,以写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考核。实习报告是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以实习报告作为考核手段过于简单化,使毕业考核流于形式,对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起到促进作用。有少数高职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采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方式业进行毕业考核,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取餐饮、前厅、客房、调酒等方面至少一项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不是行业准入证书,对学生进入酒店就职并无影响,考证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单一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创新能力的考核,不能对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核模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迫切要改革和创新毕业考核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改革的全面化、系统化。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思考

(一)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熟练掌握酒店各项服务技能,能从事现代酒店实际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考核目标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既要能从事酒店实际服务工作,又要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从以往毕业生的经历看,学生在酒店的初始岗位都是一线服务员,经过一两年的锻炼,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经过三五年的积累,还会有部分学生会上升到中层管理的岗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目标应包括服务技能考核和职业发展能力考核两方面,实践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酒店基层岗位综合服务技能的掌握情况,职业发展能力考核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可加大服务技能考核的比重。

(二)创新毕业考核方式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考核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采取“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的方式进行毕业考核,具体思考如下。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实施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设计中,引入酒店操作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从酒店一线部门工作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强化毕业考核对学生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选择在实习酒店进行考核,在酒店真实的经营环境中进行考核对学校的教学效果,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毕业生的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中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创新设计酒店产品、写酒店行业调查报告、根据实习经历写案例分析以及写创业方案等形式,毕业生只要任选一项完成即可。在毕业考核成绩中设等级化成绩,学生在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达标后,并完成职业创新考核中的任一项,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对于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可引导完成多项职业创新能力考核,给予高等级成绩,并以此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成绩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考核主体,引入企业参与毕业考核

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管理毕业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于企业。企业最需要的是合格的酒店人才还是综合素质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因此在毕业考核体系中不能只有校方为考核主体,还应引入企业参与到毕业考核中。在设计毕业考核方案时引入酒店操作标准,邀请酒店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在考核具体实施阶段,可邀请学生的酒店实习“师傅”、酒店基层管理者担任指导老师和校内老师共同完成毕业考核。企业参与毕业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质量。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实践

从2012年开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就尝试在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毕业考核改革。通过对数届毕业生毕业考核改革实践的摸索,探索出毕业考核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引入企业方(酒店)共同参与完成的毕业考核模式。现已和酒店共同完成13级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考核改革,并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系列管理文件。

(一)考核方式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酒店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要在酒店完成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安徽广播影视学院管理系尝试毕业考核采取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对接的形式开展,重点考核学生阶段性职业技能实践运用的能力与水平,包括专业岗位实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报告撰写和实习报告答辩三部分。在学生顶岗实习的6个月期间,分三次进行毕业考核,三次考核均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在实习酒店进行。第一次考核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一个月后进行,学生已经在酒店接受过岗前培训,对实习岗位有初步的了解,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岗位认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本次考核采取学生座谈和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三个半月后,此时学生已经正式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本次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所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在酒店实习岗位上进行,要求学生现场完成岗位实操。本次考核结束后,校方要求酒店给实习生至少调换一次实习岗位,以使学生能接触并掌握多个岗位的实操技能。第三次考核安排在顶岗实习结束前,重点考核学生对实习岗位技能的实际运用情况、毕业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实习报告答辩。本次考核采取在酒店进行答辩的方式。

(二)考核成绩计算

学生最终的毕业考核成绩依据以下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综合评定。第一次考核结果(20%);第二次考核结果(20%);第三次考核结果(40%),其中实习报告占比20%;实习报告答辩情况(10%);职业创新能力考核(10%)。毕业生只要通过三次考核并按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就可通过毕业考核,职业创新能力考核只针对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如果学生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获得职业创新能力考核成绩,如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实习期间被酒店评为“优秀实习生”、收到客人表扬信、创新设计出酒店产品、写出酒店行业调查报告以及根据实习经历写优秀案例分析等。

(三)考核人员和组织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6

(二)酒店员工流失率较大,影响学生实习单位选择

由于各种原因,酒店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许多人力资源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不能期望如今的年轻人在一家酒店工作多于5年,很多都是干2~3年就离职了,有的甚至短短几个月,特别是餐饮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率在15%以上的酒店占45%,流失率在10%~15%之间的酒店占21%,流失率在5%~10%之间的占33%。而旅游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应在8%左右。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学期间会有短期的酒店岗位实习,在此期间,他们目睹了酒店业居高不下的流失率,曾有学生在西餐厅实习,得知该餐厅三分之二的员工仅仅只有3个月的入职时间。学生表示,这种流动性会给他们带来人心涣散、职业认同感降低的不良影响,直接导致他们毕业实习拒绝入行酒店。

(三)学生不愿从基层做起,清酒店职业发展路径不明

学生毕业实习一般都去酒店一线部门,如前厅、餐饮等,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位提升一般都要遵循这样的路径:一线岗位从基层员工—初级基层管理者、各部门领班类—中级基层管理者、各部门主管类—高级基层管理者、各部门经理类。但从基层员工到领班的路径普遍需要3~5年的从业经验,更高的升迁少则也需要10年左右。很多学生认为这个发展路径太漫长了,酒店未能给予其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发展空间受限,不愿从基层做起。一些酒店的用人制度,使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质量要求高的一线员工积极性受挫,因此往往选择跳槽,以流动来谋求晋升机会。超过70%的酒店感觉到招聘客房服务员遇到困难,68.3%的酒店难以招到合适的餐饮服务员,迎宾员和接待员等基层岗位应聘者寥寥。许多员工认为酒店在人才管理上短视,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割裂开来,没有帮助员工制订长短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在这种形势下,酒店员工自身发展不受企业重视或受到限制,最终酒店业难以留住他们,因此酒店行业除了适当提高员工薪酬福利外,也要充分考虑基层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四)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行业选择范围较多,降低入行酒店的概率

笔者所任职的教学部门以外语教学为特色著称。所学课程以外语与专业课程并行为主,学生大学英语4级过级率一般保持在80~90%,许多同学都有应聘当交易会翻译的机会,相当部分同学应聘成功,直接为外宾做贸易翻译。学生有许多外语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接触到非酒店业的实习机会与工作视野。相对比酒店业,外贸行业接触面广、工资靠业务提成,月薪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因此许多部分学生毕业实习直接选择外贸行业,拒酒店于千里之外。

(五)实习单位质量不高,企业参与意识不强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缺一不可,企业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由于企业承担院校学生实习没有建立制度性保障体系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企业对接收实习生的动力不强,虽然很多企业与校方进行初期沟通时承诺给予学生大量培训和锻炼的机会,进行轮岗,但不少企业并未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沟通,对学生实习敷衍、不负责任,或者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这种现状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后期未能坚持到最后就提出离职。

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策略

(一)探索公平合理的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针对岗位(群)要求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目前,酒店方非常积极与学校协商探索符合其企业利益的订单培养模式,企业既可降低人力成本,又能有效地选择优秀员工。但我们在与企业沟通过程中,发现企业的逐利心态还是占主导地位,酒店对前期投入持谨慎态度,只是期望学校负责招生,并在后期提供课程资源,然后到了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直接把学生安排进酒店岗位,给实习待遇。企业所期望的订单培养模式已经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因此现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进入一个尴尬的局面。酒店不愿在前期对学生进行学业上的资助培养,因此订单培养模式没有给学生设置职业选择的限制,到了顶岗实习,学生面对众多行业的选择,必定选择自己更加心仪的岗位实习。作为专业教育者,为了使订单培养模式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一直在积极与企业方进行沟通,希望企业能对困难学生进行前期的学业经济资助,和学生签订协议,让受助的学生直接到资助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若违约,学生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违约金。这种限制条件,才能使学生如约如愿地到酒店实习。实习结束,酒店与学生双向选择进行深一步的用人计划。这样,酒店管理专业的订单模式培养才能逐渐搞活。

(二)注重与高层次实习基地长期合作

对酒店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持续有效地开发利用实习生资源并在实习过程中物色选择合适的人才,争夺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已成为酒店企业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酒店企业非常愿意作为实习基地,与院校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院校方,我们应该谨慎选择适合学生的长期稳定合作的酒店作为实习基地。选择具有一定声誉,管理水平较高,服务较规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又能充分认识学生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的酒店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酒店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评估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意见。根据之前学者曾对酒店实习基地选择的评价研究,得出地理位置、治安状况、与学校合作意愿、个人未来发展是影响学生选择实习基地的重要因素。对于涉外类酒店管理专业,他们更倾向于去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位于经济商务比较繁华地区、外商较多的五星级酒店。

(三)积极盘活课程体系,开发酒店业流失率较低岗位对应的课程

目前酒店管理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比较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愿意从事一线部分的服务工作,特别是客房、餐饮等体力劳动支出较大、三班轮岗的岗位。但纵观近年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的岗位安排,被安排至人力资源、财务和办公室等后勤职能部门的,流失率较低,这些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愿意留在该酒店继续工作。因此,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可适当加大此类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营销员等资格证书,加强酒店人力资源、财务知识、计算机应用与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教学,这样酒店在接收实习生的时候,可以安排至对应的岗位,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广泛的职业与岗位选择。

(四)开发国外酒店实习项目,提高学生酒店实习的兴趣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院校有国外酒店实习项目,学生都非常踊跃报名。开发国外酒店实习项目可以为酒店管理领域优秀学生奠定职业生涯的成功基础,同时为酒店业国际集团培养本土化的管理人才。我院的国外酒店实习项目为培养涉外酒店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221-02

前言

对于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来说,这一实习所取得的效果直接体现着相关院校的教学质量及其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而在Kano模型的支持下,我们就能够通过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由此真正了解相关院校教学、实习等环节存在的不足,这对于相关院校的更好发展自然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一、Kano模型概述

为了较高质量完成本文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Kano模型,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认知,本文将kano模型视作一种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模型,这一模型能够将产品、服务质量划分为当然质量、期望质量与迷人质量,这里的当然质量指的是产品和服务本应具备的质量,而期望质量则是消费者期望中的质量特性,迷人质量则是超出消费者想象的质量特性。Kano模型本身属于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其能够对顾客需求或者说绩效指标进行较为直观展示,这也是Kano模型能够对绩效指标进行分类、明晰服务业不同层次顾客需求的原因所在。在本文研究中,Kano模型之所以能够得以应用,主要是由于实习教学本质上属于一种教学服务,这种服务特性就使得Kano模型得以发挥自身效用。

在Kano模型的具体应用中,“从顾客角度认识产品和服务需求设计问卷调查实施有效问卷调查建立质量原型提出针对性较强改进措施”属于Kano模型应用的具体流程,本文研究也是基于这一流程展开的。

二、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

1.测评指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实际教学情况,笔者确定了实习动员、实习教材、实习场地、师资队伍等13个实习满意度指标,测评对象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60名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出。

2.问卷设计。问卷设计直接关系着本文基于Kano模型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研究准确性,而考虑到Kano模型的应用需要考虑服务的质量特性重要程度、顾客对于服务质量特性的满意程度,本文选择了态度量化方法与直接等级标度法用于本文研究,而由此确定的态度赋值为A(100)、B(80)、C(60)、D(30)、E(0),这里的A、B、C、D、E分别是指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表1为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设计局部展示。

3.调查数据的收录与汇总。完成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的回收后,我们就需要对调查问卷所揭示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Excel功能进行图示表达,表2为60名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问卷调查回收统计后的数据统计局部展示。

4.满意度计算。在完成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结果统计后,我们就可以开展满意度的计算,而结合模型Kano的特性,笔者确定了Kano模型的满意度/重要度计算公式,即顾客满意度/重要度得分=[份数(很不满意/很不重要)×0+份数(不满意/不重要)×30+数(一般/一般)×60+份数(满意/重要)×80+份数(很满意/很重要)×100]/总份数,而由此笔者得出了如表3所示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重要度、满意度得分情况。

三、Kano模型运行结果

在求得如表3所示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问卷重要度、满意度得分情况后,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一得分情况与Excel所具备的直线图绘制功能,进行Kano模型运行结果的展示,图1对这一Kano模型运行结果进行了直观展示,而结合该图我们就能够较为直观了解本文研究60名学生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

四、测评结果分析

结合上文Kano模型运行结果,笔者最终求得了如下三方面测评结果。

1.实习场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结果。结合上文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实习场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满意度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别,而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中真正实现自身的成长,而结合这一结果相关院校就需要就这几方面指标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实习基地的选择、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能够解决这一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所显示的问题。

2.师资队伍、实习指导、教师教风、实习报告结果。在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研究中,学生在师资队伍、实习指导、教师教风、实习报告结果等方面的满意度超过了自身预期,这其中的师资队伍、实习指导、教师教风达到了迷人质量的要求,而实习报告则属于当然质量,这说明相关院校在酒店顶岗实习开展中存在着一定可取之处。

3.学生的反馈、实习单位的反馈、实习教材、实习动员结果。在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结果中,我们能够较为直观发现学生的反馈、实习单位的反馈等部分的满意度较低,这就说明相关院校在教材准备等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也反映出学生自身对于实习的不重视。

五、提高实习满意度的策略

结合上文中基于Kano模型求得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结果,笔者将在下文中提出针对性较高的提高实习满意度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围绕学校、酒店、学校与酒店协作三方面展开。

1.学校方面。虽然上文中开展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相关院校在酒店顶岗实习开展中存在着一定可取之处,但为了实现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学校方面就必须采用一些具体策略,强化教师的酒店工作经验、加强学生酒店意识培养、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建设均属于酒店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在教师酒店工作经验的强化中,这一策略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学生反映“在学校学习几年不如在酒店实习一个月的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直言不讳的说道:“学校教学中所涉及的通电话方式与酒店实际不相符,这就说明教师本身缺乏酒店工作经验”。为了解决教师酒店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相关院校就应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安排教师业余时间到酒店工作、从社会中聘请优秀的酒店工作人员到校兼职均属于这一策略的具体手段,学生由此能够得以实现更深入了解酒店工作、掌握更多方面的实践技能,各方面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的提升自然能够获得有力支持。

在加强学生酒店意识培养中,这里的酒店意识指的是酒店专业知识意识、酒店服务意识、酒店服从意识,这三方面意识的树立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乐于为客人提供服务、能否为客人提供高质量服务,表4对酒店意识的组成进行了直观展示,结合该表就能够更为深入了解加强学生酒店意识培养这一措施。

2.酒店方面。为了提升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酒店方面也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全面的工作内容安排、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规划的提供均属于酒店方面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中,酒店需要为学生提供能够自由沟通、平等交流的工作氛围,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酒店管理层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情况、工作心理,酒店的老员工也必须给予学生生活与工作的必要帮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融入到酒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被老员工排挤、边缘化问题也才能够实现根本性解决,由此实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自然将提升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

3.学校与酒店协作方面。为了真正实现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的提升,学校与酒店还必须实现深入协作,这里的深入协作不单单指學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协作,这一协作可以上升到如何进行社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近年来我国酒店领域发展速度日渐提升,酒店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基于这一现状酒店就可以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合作,酒店的企业文化、制度、服务内容得以渗入学生日常学习,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就将实现大幅提升,学生由此也将更加得心应手的参与到顶岗实习中,酒店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满意度也将大大提升,由此实现的校企合作无缝衔接,就能够大大提升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

结论

在本文基于Kano模型的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Kano模型的概念、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Kano模型运行结果、测评结果分析、提高实习满意度的策略等内容,而结合这一系列内容我们就能够较为直观发现Kano模型在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本文研究相关院校酒店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也较好对其酒店顶岗实习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指出,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 吴荣.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5,15:75-78.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8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1.3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2.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2.5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9

工学交替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可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努力成为用人单位所需求和欢迎的专门技术人才。

2.编制“2+0.5+0.5”模式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运行计划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交替为途径,培养满足现代酒店业发展的需要,掌握现代化酒店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从而能够胜任酒店所需要的一线服务员、领班和部门主管等各个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为保证准确的培养目标、有效的目标、应用型的课程设置、实践型的培养过程以及具体可操作性的培养计划,高职学院在修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广泛调研、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相继组织有关教师到苏州、无锡和盐城等地酒店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了解宾馆酒店行业各个岗位用人需求,并广泛听取酒店一线服务人员、领班和部门主管对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出适应企业需要、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2.1采取“2+0.5+0.5”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2+0.5+0.5”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在酒店进行集中实训,最后半年在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训。 两年在校理论学习为学生打下了理论基础,半年在酒店毕业顶岗实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础,从而保证企业用人的连续性,既可安排在第二学期,也可安排在第三、第四进行,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产学结合。

2.2采取理论课程、酒店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三位一体

酒店实训应当与相应的理论课教学同轨,首先进行教师演示、学生再进行演练并现场操作,分别在课堂、校内酒店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实习集中半年时间,在校企合作的酒店进行,学生实行各个岗位的轮岗操作并集中管理,最终成绩实行校企统一考核;毕业顶岗实习半年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最终的成绩由校企统一对学生进行毕业鉴定。

2.3校内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应突显实践性且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岗位性

行业与职业教育的特性都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酒店专业教学的系统性与实践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应更加重视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训与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子系统来研究,使其具有系统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需要,设置一系列实践课程,进行不断线教学,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训练。总的说来,在强调理论课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使校内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达到4:6,以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课程建设策略

3.1夯实基础,强化动手能力,切实加强专业校内实训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实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第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老师通过基本理论讲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物品摆放与使用技巧展示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接着利用学校酒店实训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操作演练,使学生对前厅、客房、餐饮等项目的服务与接待技能有基本的掌握。第四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时的不足,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在第五学期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即就业。

3.2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切实加强集中教学实训

应当看到,我国现代酒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表现出强劲的社会需求,同时相应地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两年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训,并不能适应当今酒店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半年的教学和实训是十分必要的。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说,集中教学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3.3工学结合加强最终的毕业顶岗实训

毕业顶岗实训是整个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衔接,学生可以通过工学交替能够展示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自己的职业素质,不仅能够保证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而且还能使学生顺利就业,从而保证了学生顺利实训,巩固了院校外的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与酒店的无缝对接。对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更高目标而离开合作企业的同学,除企业推荐外,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的充分就业。(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10-12.

[2]范智军.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18-20.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10

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酒店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对酒店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目的的酒店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作为国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要选择。

尽管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但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与就业需求不直接相关、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获得而非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等现象。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而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顶岗实习环节在教学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开展的效果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全国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覆盖范围尚无全面的统计数据,只能根据已有抽样调查进行估算。常规的研究方法是将专业对口率和简单流水线实习岗位比例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估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本文运用抽样调查法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访谈,能够了解到实习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实习和教育见习,掌握了扎实的酒店管理学术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为他们的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顶岗实习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

1.实习效果不显著。由于缺乏具体的酒店管理与酒店工作技能操作经验,学生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酒店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成绩和实习效果。除此之外,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习效果。

2.主观能动性不高。在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接收教育的方式多半是被动的,学习课程均为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实习岗位也以酒店安排为准,缺乏轮岗换岗与接触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方面不能全面学习各个岗位的知识要领,另一方面也不能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此外,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岗位安排、工资待遇等问题均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身的主动协调、沟通机会也很少。

3.协调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相应接收单位、学校和学生的相应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的说明与规定,对接收实习生的酒店来说也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因此,常常出现合作协议缺乏规范文件以及履行协议缺乏监督协调、合作成效缺乏评估、评估结果也缺乏改进措施等现象,这使得实习生权益与实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对策

顶岗实习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顶岗实习的质量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促进顶岗实习的水平与效果,促进酒店管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1.深化教学改革,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工作。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应充分发挥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酒店建立良好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实习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足够的实习时间及全方面有效的指导。首先,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的时间要求(半年),与合作酒店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其次,积极调整专业发展的方向,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和企业的互动、协作,创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积极争取专业教师、企业技术能手、行业专家顾问的指导,以弥补本校本专业在师资、教学条件上的不足;最后,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和企业在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效果、训练水平和实习安全。

2.积极转变态度,为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环境。一方面,接收企业要提高认识。明确校企合作对企业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意义,明确以实习生的角度审视和观察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潜存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成长与发展;要把接收实习生看做一项生产性投资,针对不同专业有效安排实习岗位,将企业发展与对人才真实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实习生对技能培养与就业需求关系的认识。只有当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才能够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接触最新技术,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一是要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二是企业要努力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校企合作的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要依托高等职业院校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双方的合作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政策支持,为顶岗实习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发展,政府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顶岗实习提出政策性意见,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加强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并通过立法、政府补贴等形式积极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事业的合作做出努力。另一方面,为了使顶岗实习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效的开展,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制定的方针与政策,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形成促进顶岗实习发展、保障发展并逐步制度化的机制。

三、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加强顶岗实习的教育与管理,全面做实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与实习单位紧密合作,结成互助合作的关系,推动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高等职业院校与实习单位都能从中获得益处,实现互利共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如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缩短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距离,使顶岗实习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更贴近实际,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也是有待于笔者日后进一步研究和改善的。

参考文献:

[1]哈卫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解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4):63-65.

[2]徐卫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安排学生实习的利弊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58-61.

[3]殷开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酒店的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16-117.

[4]许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之我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268-269.

[5]马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79-81.

[6]林红梅.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6-49.

[7]逯铮,张海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为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

教育版,2009,(6):48-50.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11

第三,校企共育是“领班”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酒店业应让高职院校更清楚酒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共同研究用怎样的措施和技术培养酒店人才,让学生参与到酒店的基层管理当中,进而形成独特的育人思路和人才成长计划,让学生(准员工)融入到某酒店企业或集团,认同企业文化,在校企共育下快乐成长。

二、基于领班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新模式的构建

(一)实施“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模式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确定领班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人人成长成才、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理念,确立了“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酒店企业特色课程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以企业导师为支撑,以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为纽带,做到多方协商、一生一案、因材施教、量身定做、提升服务,为每位学生明确“领班”岗位的培养方向。新生入学时安排专业始业教育,让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专业“一生一案”、“领班”等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企业导师宣讲会等方式,及时分析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初步选定专业学习的主修岗位、辅修岗位和发展岗位。一个学期后,指导学生重新确定或调整主辅修岗位和发展岗位,并选择相应的专业主辅修课程和“工学交替”的主辅修顶岗实习岗位,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科学、灵活,再通过自主面试获取符合学生个人意愿和能力的实习岗位。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在学校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再次调整或确定个人今后的核心岗位和发展岗位,并规划如何获取第一个领班岗位,拓展自己的潜能。“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把“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领班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并加以不断创新。目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有上海柏悦、温德姆、杭州凯悦、开元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酒店,不断有领班型人才出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推行了“一生一案”校企合作模式,如“远洲班”“、一生一案实习岗”。“远洲班”是远洲集团的“鸿鹄计划”人才培养基地,给每位学生制订进入“远洲班”起6年内完成从管理培训生至部门经理的“领班”型职业生涯规划,即通过酒店的参与共同完成专业“领班”型人才培养。“一生一案实习岗”是与耀达酒店连锁集团签订的业务岗位的合作培养模式,以餐饮岗位为例,学院承包耀达门店的最高级VIP包厢2-3个,酒店选拔面试每批次12个学生,响应“准员工”的要求,每个包厢的服务与管理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轮岗的方式完成《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校与酒店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完成餐饮潜在“领班”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菜单式课程和学分替代制度

学院设置菜单式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辅修岗位选择自己的菜单式课程。课程由通识课(规定必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含顶岗实习)、素质拓展课(含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部分组成,通过选择菜单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学分替代制度方面,每位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专业规定的基础学分,主修岗位的学分应达标,辅修岗位学分至少达到4个学分,选修课至少达到10个学分,艺术教育课程选修课至少取得2个学分,选修课最多只能顶替必修课6个学分;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可抵4个学分,学生自主创业至少可抵4个学分,学生学习期间在知识技能方面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至少可抵1-4个学分。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专业知识,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一生一案”耀达实习岗6周(1.5个月),实习实训总计6个学分,校内实际服务操作5次,可获取1个学分,顶替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实训课、专业选修等课程。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技能顶岗训练获得学分,并以此替论课和选修课学分。通过学分的累积和替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大大提高,“一生一案”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三)开发专业“1+N”课程包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根据学生“领班”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企业和岗位需要的教学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1+N”课程包的开发。“1+N”课程包是领班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核心思想是:“1”即“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指一项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灵魂,对接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接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等“;N”即N种相关技能,是指围绕“一技之长”的N种辅助技能组合,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接经营管理方法,对接人文素养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主要分为前厅、客房、餐饮(含酒吧)、销售、人力资源等5个模块。“1+N”课程包的开发主要建立在领班岗位分析的基础之上,如《餐饮服务与管理》“1+N”课程包开发是根据前期中餐、西餐、宴会等重要领班岗位分析,认为餐饮部领班必须热爱酒店事业,有良好的餐饮理论知识、过硬的餐饮服务技能技巧,有团队管理的潜质和基础,熟悉餐饮的特点、营养知识,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遇事能灵活应变。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1+N”课程包的“1”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餐饮的基础理论知识、餐饮部的组织结构、餐饮部门的岗位职责,熟悉中西餐宴会摆台、对客服务、酒水服务,了解餐饮部门的质量管理、成本核算、菜单设计等基本技能和服务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餐饮部门基层管理岗位的管理能力。而“N”种相关技能是对接餐饮“领班”岗位的处理顾客投诉或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控制能力、利用消费心理和服务心理知识接待VIP的能力、良好的交际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有效地指导与培训员工的能力、提高餐饮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益的能力。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12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亿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酒店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酒店业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培养酒店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与行业相匹配的发展,必须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即重视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而作为实践课程重中之重的顶岗实习,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酒店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以满足酒店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在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人才供需双方存在的矛盾曰益凸显,一方面,企业大量需要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又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人才,同时如果是大学毕业生还希望他们从基层服务做起;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两种情况,第一,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大部分同学希望并以为从管理岗位做起;第二,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毕业时直接转行到别的行业。这样,仅有小部分同学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潜力,还愿意从基层做起。面对酒店企业的大量需求,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更加供不应求。因此,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清楚、客观的分析行业前景,并让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实现这一目标,单凭教师说教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行业,了解行业,切身在行业中实战,才能有真实的体会,对行业才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行业,降低择业的盲目性。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完成这一认识和心理调适的客观真实环境。另外,酒店管理毕业生除了完成心理调适以外,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也尤为重要,而这两种能力的锻炼,在企业的环境中比在课堂上得到的效果更直接一些。因此,高职生的顶岗实习环节尤为重要。

三、学生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实习阶段缺乏教学全过程系统性考虑

学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从某种程度上反应的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同时,实习计划的设计也比较合理,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教育部对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同时,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肯定,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实习计划的不满意不是源自计划本身的设计等,而是由于不了解学校的实习计划,更不了解学校的实习计划与整体教学计划的关系及作用。针对这种现象,学校进行了调整,在学生大一入学教育时,专业负责人就将本专业整体教学计划及实习计划以及二者的关系告知学生,这种及时沟通让学生提前了解、心中有数,所以在级的学生满意度调酥校满意度提高了。

(二)培训教育及时但不够全面

学校会通过开实习说明会,公示实习单位信息、实习进度安排时间表、企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学校制度等现有资源。很少意识到对实习生的思想动员、心理辅导、人际关系处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心理调适和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两个方面的培训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新环境的恐惧和担忧,帮助学生更顺利的度过从学校到企业的过度期。顶岗实习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更包括心理层面的。作为学校顶岗实习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三)校企合作机制有待优化,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校企合作机制目前通常是学校抱有理想化的期望,希望企业能够全方位培训学校完成教学计划,按照学校的实习计划培养学生。但是企业是经营实体,通常将经营指标及盈利放在第一位,企业在使用实习生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看中实习生的使用成本较低。而这两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往往学校的实习计划在实施的时候缩水,甚至之前校企双方巳经达成一致,写在合同里的条款,都不能完成执行。比如对于实习生轮岗问题的争取,通过调朔⑾值木频瓴桓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虽然学校力争,合同里也有规定,但在执行过程成会因为酒店工作忙、用人部门不同意、学生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等各种原因,搁浅轮岗机划。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酒店能够提供学生稳定、安全的实习条件,只考虑酒店的星级、品牌影响度、区域等硬性指标,缺乏对实习酒店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合理科学性的认知评价体系。事实上,对实习基地的选择务必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酒店的星级、声誉度、所在地等硬件指标,还要考虑酒店的管理理念、客源构成、内部管理运行情况等软件指标。但是有些时候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往往基于基地相对集中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学生对合作机制的满意度。频繁的大面积更换实习单位不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与适应。优秀的企业合作时间越长学生的满意度和企业的满意度越高。因为学校可以把握企业对学生的需求特点,提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缩短适应期。

(四)师资选派和管理不到位,兼职管理学生的体制有待改进

通过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朔⑾郑学校往往没有安排专职实习教师教师,而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直接导致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培训工作不到位,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及时,这样只能将此工作推到酒店。另外,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单纯依靠个人职业道德,已经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且教师兼职管理实习生的方式,不利于于指导教师对实习酒店的实际情况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及时掌握。最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完善奖励制度,安排教师驻地指导。同时配合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了解实习酒店和实习学生的情况。实习过程中,由于实习生远离校园和家庭,加上工作压力大以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情绪化,这种情况下,专业的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调朔⑾郑能够及时做好这项辅导工作的高职院校少之又少。行政领导在实习过程的调研工作上也有不少欠缺,往往疏于对学生的关心,不能及时了解实习动态,不能及时准确的处理应对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五)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有待完善

顶岗实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例如工作中意外受伤、员工之间打架、财务失窃、严重触犯企业制度等情况,对于这种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扩大负面影响的范围。所以,即时性非常重要,要保重这种即时性就需要有合理和高校的汇报反馈制度。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是一次独立的处理就能够实现的,其处理结果为为下一次的管理过程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标准。因此,理顺突发事件的反馈机制、制定并固定处理程序,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篇13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综合以上两点的分析,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酒店,都需要顶岗实习模式的完善和推广。但在酒店定岗实习模式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酒店将顶岗实习的大学生仅仅当作廉价劳动力,失去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意义;学校将顶岗实习当作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认为只要实施就可以了,缺乏对顶岗实习效果的跟踪及实习信息的反馈;学生定位不准确;有些学生将实习作为个人的事,与学校无关等。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顶岗实习模式的不完善。

2许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定岗实习模式发展现状

2.1许昌学院酒店实习定岗实习模式介绍

许昌学院酒店实习所采用的顶岗实习模式是“学校统筹安排‘,3+1’模式”所谓学校统筹安排,是指学生要在学校指定的酒店完成顶岗实习,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遵守《许昌学院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的有关规定》。学校统筹安排是模仿军人的半军事化管理,便于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管理“。3+1”模式是由传统的“3.5+0.5”模式改进演变而来的,所谓“3+1”模式是指学生需要在校完成3年的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第5或6学期集中到实习酒店顶岗实习,而第8学期分散实习,其中顶岗实习为期7个月,再加上分散实习3个月,共1年。顶岗实习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学校:许昌学院旅游学院作为学校的代表,负责与酒店的沟通联系,其主要职责是对实习酒店的考察、选择,与酒店签订协议合同,组织动员学生到酒店实习,领导、老师不定期到实习酒店查访,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评总结等。(2)学生:服从学校安排到指定的实习酒店实习;实习期间,认真完成实习日志及总结;实习期间,服从酒店、学校的双重管理,但以酒店管理为主;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下一届实习动员交流大会。(3)酒店:截止到2014年8月份,与我校签订学生实习协议的酒店共10家,分布在江浙及广东一带,全都是五星级酒店。综合我校多家酒店实习情况,酒店对学生的管理内容及方式主要有:“一对一师徒式”;在学生岗位确定之前对学生进行为期3天左右的培训;有人事部门或者岗位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及管理;负责安排学生食宿;支付学生实习薪酬;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考评等。

2.2许昌学院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信息交流链不完整该模式的信息交流仅限于酒店与学校的交流,比如学校对酒店的考察,合作协议细节的商议。虽然实习期间院领导也会访查,一方面停留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学生与院领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因此,所谓的访查也只是象征性地去看看,并不能切实地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生活及工作问题。因此,这样的信息交流链是断层的,不完整的。2.2.2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任何人和事是十全十美的。许昌学院顶岗实习模式亦是如此,因此,有效的信息反馈是很有必要的。在许昌学院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要么自己处理,要么学生与酒店沟通处理,虽有领导访查,一是频率太少,二是没有专业老师的介入,不能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一些有用的信息反馈给学校或老师,不利于顶岗实习模式的改进。2.2.3酒店实习管理不合理,失去其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意义许昌学院酒店实习时间长达7个月,在这7个月的时间里,酒店对学生的安排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安排轮岗实习。而对学生来讲,从熟悉当掌握工作技能两个月的时间已绰绰有余,两三个月再无提升空间,而酒店对实习生不仅没有轮岗,职位也没有提升的空间,所以,长时间的实习如果安排不合理的话一方面学生缺乏动力,另一方面也失去了“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意义。2.2.4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参与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更主要的是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得到提升,达到管理者的岗位要求,还有,最重要的是顶岗实习还要辅助于教学,所以,专业老师的参与是必需必要的。虽然星级酒店管理人员素质也较高,但是他们对学生不十分了解,而且对顶岗实习的教学意义也不关注,所以,他们也替代不了专业老师的作用。

3顶岗实习模式优化建议。

许昌学院于2002年开始旅游专业的酒店实习,从最初的餐饮酒店到星级酒店再到今天的五星级酒店,经过十多年的摸索,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也日渐成熟,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局限于许昌学院,这些问题已成为酒店实习的共性问题,因此,以下建议的提出对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的优化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3.1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实习信息链

学校作为酒店、学生沟通的信息桥梁,有义务有责任保证信息链的完整。首先,应该以实习酒店为单位,将学生的个人信息编辑完善,在实习开始前一周发至实习酒店,一方面使酒店熟悉学生,合理安排岗位,并制定实习计划,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与酒店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对实习酒店及实习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安排专业老师或学生干部对交流内容做整理,一方面方便信息的搜集整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和酒店更好地完成实习。最后,有专业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考核评定,并将其作为其重要的教学工作内容。

3.2将课堂搬进酒店,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优势

每个实习酒店都要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跟进,指导老师不仅要同实习酒店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还有同实习酒店保持联系,及时帮助学生做好酒店实习的心理和专业指导。另外,指导老师还有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酒店,为学生做能提升学生的拔高理论课程的讲座,使学生能切实地及时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3强化酒店的教学功能,实习形式多样化

实习生不等于廉价工,学生在酒店实习在给酒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利用自身的硬件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实习酒店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学生的薪酬开支,增加学生的业余学习时间和机会。比如,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酒店的其他培训,如英语培训、礼仪培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允许学生第二岗位的选择,第二岗位可以是兼职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轮岗来实现,为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学生在第二岗位进行第二岗位选择时,需要经过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和岗位职能部门的面试考核。第二岗位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实习动力,也有利于为酒店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