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

这次小学语文老师的国培即将结束,我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培训里,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培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识字写字教学和作文写作。

现在很多同事都说学生识字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大多数的老师都把课堂时间都用在如何教会学生识字,忽略了在课堂上练习生字这一环节。而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写会用,并且还要求掌握。其实现在有很多老师都有一个误区,他们在教识字写字的时候,往往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字都必须掌握,所以需要很多的时间来识字写字,这样的话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其实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的那一部分字,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要求学生掌握,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并且会读就可以了。另外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字,就多花点时间来教学生掌握。我觉得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从听说读写这几方面来强化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并通过课堂提问,游戏,讲故事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这样不仅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也会乐意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现在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让我最头痛的就是上作文课,因为班上的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他们觉得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每次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大同小异的,每什么新意,因此他们慢慢的就变得不喜欢写作文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非常的苦恼。但是在这次培训中有一个用童心写童言的内容,学习了以后让我明白了,要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胡编乱造,这样就不会没有内容写了,因为学生对自己经历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就容易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深刻领悟到,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我们所教的每个学生,才能配得上“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2

一、培植学生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培养不是为理论而理论, 而是为了使小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使其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告诉我们的孩子,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曾经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古代史篇章。如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四大发明,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 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这样的民族多么的可爱,我们能不对我们的祖国充满感情吗!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中,令其懂得什么是爱国,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世纪建设者和保卫者。所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爱的情感培养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让爱国主义情感的深植于学生的思想中。爱国主义情感是学生头脑中的对于祖国的一种自然情感,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由我逐渐向外扩充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所指向的是十分具体生动的事物,亲人、故土以及所受到的文化熏陶无不给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打上祖国的烙印,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包含着多种内容,学生对于自己作为某国人身份的主观突显性,学生对于所属祖国和人群的依恋程度,学生对于自己乡土或国土的情感眷恋和保护意识,对自己是中国人自豪与认同,这些都在语文课本定的情境体现,使学生人在主观上突显并强化民族自尊感,从而奠定了他热爱祖国的基础要真正形成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须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当爱的情感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切知识的灌输都是徒劳的,只有把爱国主义与情感需要联系起来,爱国主义才得以深植与学生心中这片沃土,要把这种爱深植学生心中,从而在小学生心中来说,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爱祖国可以表现为许多方面,爱自己、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他人、爱班级 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小学生在欣赏课文所特定意境中,情感与思想会受到冲击,情感会得到激发,如课文《枫桥夜泊》《望庐山瀑布》等能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优秀文化是我们古老的历史文明,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文《雾淞》、 《桂林山水》等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秀丽的山河,以此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我们把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田播种。

二、引导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教材中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把学生带到再造的情境之中,去领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巧设向题,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描绘的意境,激发思维,陶冶情感。每篇课文都充满作者的真情,表达出作者的爱和憎。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情挖掘出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丰富的想象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 ,使他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文章来引发学生对祖国爱的情感。例如语文课文记叙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 ,有些记叙了我国人民反侵犯、反压迫剥削的事迹 ;有些记叙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有些记叙了劳动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的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等等 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关键性字、词、句、段,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领悟其内涵 ,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成千上万的英雄前赴后继 ,用生命和鲜血才赢得的。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努力发奋学习 ,更加热爱党 ,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3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习惯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在获得新知识时缺少独立思考,而是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一些学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作业,需要教师的带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得不到任何锻炼,而且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在思维和智力水平快速发展的年龄段,学生没有及时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到高年级后,在接受大量新知识时,思维水平不能达到所需的水平,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学生长期处于老师填鸭式的教育环境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老师的灌输,而自己却不能真正学到语文知识的精髓,更无法通过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也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下降。

2.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堂仍以板书和教材为主,老师上课时受到教学用具的限制,教学方法很难创新。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的年纪,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些新鲜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很多语文课堂中,教学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新鲜感,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过于关注书本内容,缺乏实践锻炼。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时间不断增加,课业负担不断加重,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赢在起跑线上,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周末家长也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为孩子报奥数、书法、音乐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课间运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小学生在娱乐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等方面都远远低于国外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不仅身体素质不达标,而且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信和地位,老师居高临下的态度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许多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却不敢大胆地说出来。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只有处于自由轻松的环境,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积极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学生在课堂上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慢慢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创新型社会,这一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从小学教育抓起,不重视创新性教育的小学教育是落后于时代步伐的。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答案的统一标准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想象力无法发挥,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老师应该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学生的新奇想法,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

3.对学生进行及时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他们需要获得必要的成就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表扬和肯定。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表扬,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表扬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肯定和评价,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发散性思维予以一定的保护。老师的肯定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可以温暖学生的内心,无形中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积极的教学环境,不仅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提高课堂活跃程度。

4.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要以此为目的,过去机械式的重复练习只能满足应式教育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读物,书读多了,学生的见识也多了,视野也开阔了,对于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掌握,而且好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此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广播站、宣传团等带有较多语文性质的团体,这样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创造条件,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效率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这都点出了读的重要性,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式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停顿、节奏、重音、格调、揣摩语气的不同与变化,体会思想感情,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景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真切的感受。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我在范读课文时,声情并茂,并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应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揣摩词句,对比中训练语感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有些词句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这些具体有感染意义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学生的语感就会不断地增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在指导理解时,我抓住一个“堆”字问学生:“堆”是什么意思?追问:能否把它换成“摆”?学生思考后说不行,并体会到“摆”是一个挨一个地放,而“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是一层撂在另一层上面,说明数量的多。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培养了语感。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5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审美素质的培养

审美素质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生活趣味,使其在思想上得到健康成长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其培养贯穿于各门功课、各个教学环节。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审美因素,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融合了学生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机制的特殊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可见,审美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教师首先是要吃透教材,从宏观把握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和审美教育要点的分布,再对每篇课文和每一课时的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做微观上的处理,以情感为核心,以形象为手段,以娱乐为形式来强化审美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在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小学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五、减轻课内外作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举办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演示报告会[J].小学语文教学.1997(11).

[2]陈巍.语文素质教育应着眼于课堂[J].青海教育.1999(06).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6

二、揣摩词句,对比中训练语感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有些词句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这些具体有感染意义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学生的语感就会不断地增强。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在指导理解时,我抓住一个“堆”字问学生:“堆”是什么意思?追问:能否把它换成“摆”?学生思考后说不行,并体会到“摆”是一个挨一个地放,而“堆”不仅有摆的意思,而且是一层撂在另一层上面,说明数量的多。这么多的花圈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鲁迅先生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体会到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感情,培养了语感。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7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继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承担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等重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这是由中学语文教材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的。

1、冲国的教材编写基本是自上而下的行为。

在中国,语文教材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特点,体现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往往代表了国家的某些意志,甚至有人认为,政府对教材的宽容度,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政府对一些社会思潮的认可度。因此,中学使用的教材基本是教育主管机构邀请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很少有哪一个民间机构或者个人独立编写教材,被正式采用。1996年出台的高中语文大纲(试验版)认为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是教学的范例,训练的凭借,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2000年颁布的也是迄今为止最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虽略有调整,但这一基本的指导思想并未改变。

2、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语文教材的选本成为改革风向标。

中学基础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任何一次关于教育的改革,都会被人们热烈讨论,并寄于过多的期待。语文教育从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并不等于语文教育就没有问题,恰恰是成绩与积弊同在。2007年,围绕着恢复高考30年引发的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讨论,再一次印证了基础教育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如果说,过去人们还一直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难中争论不休,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话,那么到今天,关于基础教育的讨论已经超越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是直接面向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应该怎样培养人才等人们更加关心的话题。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

按照首都师范大学陶东风教授的理解,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即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另一个是价值性的,即培养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相应地,中学语文课本选择课文的宗旨和标准也应该是两个:一是文章的审美性、文学性,也就是说入选的范文必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足以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和语言能力;二是文章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体现的道德立场必须合乎人类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诚信、宽恕、感恩,等等。从这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笔者认为,一部好的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标准:

1、冲学语文教材必须是审美价值与文学价值完美结合的范本。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范文应该是优美的名篇,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审美认知能力。通过阅读这些历史上的文学名作,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大漠孤烟、云雾江南等大自然美景的体悟,对生离死别、人性善恶的洞察,使他们成为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受过这种审美熏陶的学生不仅能哀民生之多艰,亦能惊叹自然之美好;不仅能知道“国破山河在”是一种悲怆之美,亦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种凄艳之美;不仅知道茅盾的白杨树、杨朔的荔枝蜜代表了一种精神,亦知道林语堂的秋天、戴望舒的雨巷更有一种别样的况味。总之,中学语文教材的价值绝对不能体现在语法分析、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等方面,而应该是文学性和审美性的。

2、冲学语文教材必须是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完美结合的范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作为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的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中学语文教材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因此,中学语文教材应该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北京版新教材保留作为无产阶级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的《包身工》,是有其道理的。

中学语文教材还应该体现人类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诚信、宽恕、感恩,等等。中学语文教材,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应该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由、平等精神的有道德操守的现代人。我们的教材不需要培养骄傲自大、滥用权力的“人上人”,而应该培养自主而不放纵、自尊而不自大、自决而不专断、自省而不自卑的“人中人”,培养懂得悲悯、懂得尊重、懂得思索的思想者。《百年孤独》、《变形记》、《西西弗神话》、《许三观卖血记》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是对人类现实困境的正视,是对人类的普世价值的肯定。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8

1.语文素养的意义

语文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语文能力作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是由人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等因素组成的。它的内涵相当丰富,因此在对语文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其语文积累、口语交际、思想品质、学习的习惯与方法、习作、阅读等方面进行培养,而且它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接纳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打好基础,而且它还是学生进行终身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基础。

2.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培养构建

2.1因升学带来的测试效果。在我国的小学中,学生步入高年级时普遍先体会到的就是升学的压力。同时升学的压力也促使教师为了得到好的绩效评价,将高年级语文中的知识点作为授课目标,把让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作为自身的任务。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文教材中人文特征的内容,把应试当做了关键点。现在普遍的教学都是这样的流程,使得语文素养的培育有了相对较大的阻碍。

2.2固定的教材内容设计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了限制的效果。小学的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很少推陈出新,基本维持不变,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这让教师逐渐拥有较多的经验,在固有的课程内容上,也可以教学顺畅;可是另一方面,在教学顺畅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不会去发散思维拓展其他的内容,创新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在稳固的情况下,内容和形式一成不变,这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来说是没有作用的。

3.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存在意义

3.1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传递人类的文化是我国教育的本质,同时文化还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人,并且教学人。语文素养密切关注全方位的发展,追求的是获得价值和知识的能力。可想而知,语文素养在人的生活和进程中散发着重要的光环,在小学时期就贯彻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最基础的举动。在我们成长的进程中,语文的素养有着核心的作用,它可以使得小学生从基础出发,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让终身的教育能够落实。

3.2语文的人文价值是语文素养重点强调的。当今时代,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技能,已经不足以表现语文对于人们带来的好处了。语文的素养在我们一生中都是产生正能量的,在人类生命中是始终存在着的。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高科技与多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语文的素养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幸福和归属的感觉。小学语文教学中添加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给小学生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3.3学生的生命历程和语文素养息息相关。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语文素质,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了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成长历程,让经典的语文作品灌输到学生心灵,展开与智者、与生命的对话。

4.学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教师要深刻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是教育界观念的突出改变,也是为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完善的必要措施。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以他们为中心的,从而促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主动性。

4.2要把学生的全体素养培养上去。语文是我们刚踏进校园首先接触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是特别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全体的学生的素养,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在全体的学生中进行教学,将学生内在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出来。

4.3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语文最先要掌握的就是课本中的文章。在学习文章时,最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则是结合生活,将学生带入情景。所以,教师在语文的授课中要将文章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文章的局限性拓宽,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广,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良好的把握、创造、认识和了解生活的基础。

5.怎样的途径可以培养出语文的素养

5.1改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最为基本的是学会语言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促进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在于:(1)在语言知识中附加值的传授产生。(2)让文章能够顺畅地解读出来。(3)实践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4)让语文的交际能力展现在现代的生活中。

5.2让学生的语文视野能够拓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贯彻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包含:(1)让学生一起观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新闻。(2)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去了解课堂上不能学习的知识。(3)以科技工业园和人文的景观为基础,带领学生去参观。(4)在假期带领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体验。(5)让学生注重观察,把父母和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总结,并区分利与弊。

参考文献:

[1]黄海艳.充分发挥读写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73:54

[2]国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182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代的呼唤,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是适应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必须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建立"大语文"观念,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读、说、写结合,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配合,多股劲拧成一股绳;必须发动家庭、社会与学校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媒现代化的进步,使得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广告、多媒体软件、信息高速公路等传媒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的扩充辅射,几乎把整个世界的古往今来都呈现在人们面前,所有这些构成了"大语文"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就是从"大语文"环境出发,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实施多方位、多起点、多层次、多联系的立体化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旧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新的经济体系之上.因此,旧经济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而新经济的教育是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应以创造一个学习的社会为目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天赋,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学习."(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世界步人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语文教学改革则更是迫在眉睫.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倡导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乐学、爱学、会学、自学,"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选捉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现在用人制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地改革,但是,引人公平、公正的竞争制度势在必然.例如,招考公务员要考试;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英语等级证、各类计算机证的取得都要通过考试.这些考试,都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旧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新的经济体系之上。因此,旧经济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而新经济的教育是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应以创造一个学习的社会为目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运用他们的天赋,从幼年到成年不断地学习,随着世界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学习。”(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世界步人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语文教学改革则更是迫在眉睫。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倡导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乐学、爱学、会学、自学,“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学会生存))

(三)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选捉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现在用人制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地改革,但是,引人公平、公正的竞争制度势在必然。例如,招考公务员要考试;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英语等级证、各类计算机证的取得都要通过考试。这些考试,都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升学考试制度、考试形式也在不断改革,改革的趋势就是对学生读写综合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升学考试中,就是读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适应升学考试改革的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实施办法

(一)转变语丈教学观念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不仅在于要使学生识多少字、读什么程度的文章、写多少字的作文,更要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授之以渔”,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发展,以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建立“大语文观”,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扩大视野,多渠道学习语文,多渠道获得信息,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要实施师与生、生与生多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提倡主动自学、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甚至辩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变评价学生单看考试分数为看全面发展、是否学有个性。要实施语文教学立体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要落实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上。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适应了教改形势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大纲精神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都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建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观念、主动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主动式”教学、“自学辅导法”、“导探教学法”等,体现了新教育思想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主旨。

(三)读、说、写结合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在讲读课文时,必须重视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不能像过去一样,泛泛地分析课文,机械地背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因素,创造学生说、写的条件,使他们得到更多的说、写锻炼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踏上“自得”之路;同时,要结合课文的讲读传授写作知识,结合课文的讲读创造学生说与写的情境,得到相应的锻炼。例如教学(荷花》,让学生模仿(荷花》的写作特点说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再写下来;教学《凡卡》一课,让学生想象凡卡把给爷爷的信寄出后的情形会怎样,续写凡卡的命运;学习《穷人》一课,想象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的艰辛,续写桑娜以后的生活等。这样,就把课文讲读孤立地进行转变为阅读说、写融为一体的有机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梁道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渠道、多途径,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开展每周二诗、三诗活动。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开展每周二诗、三诗活动,或者每日一诗活动,通过背诵古代名诗词,丰富语言积累,丰富文学积累,为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古代诗词只有背下来,才有可能转变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才能学以致用。

2.积累名人名言、成语、警句、优美句段。要求学生背诵些名人名言、成语、警句、优美句段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这方面,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3.召开新闻会。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这需要从小培养。关心国家大事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办法。为此,可以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看看当地新闻,采访本村、本乡镇、本地区、本学校的新人新事,定期召开新闻会,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新闻。通过召开新闻会,使学生采访、会话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还可以就某个学生感兴趣的新闻或话题开展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受到思想教育。

4.举办故事会。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喜欢模仿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鼓励儿童多读书,多听故事,并且让他们把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这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定期召开故事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是欢迎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

5.建立小记者站。建立小记者站,办好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广播站、校刊、校报、班级手抄报等,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办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要深人各班采访,编缉要对各班来稿进行筛选、编辑,广播员要朗读,要会使用广播设备等,其工作性质与政府办的广播电台相似,这些工作都要求学生去完成,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锻炼!这些活动的开展,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其他能力的提高。

6.召开读书汇报会。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人们学会读课外书,对学生的成长和读写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在布置和指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通过交流读书的经验和体会,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使他们更爱读书,更会读书。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及时记好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与评比,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

励,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读写能力。

7.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面很宽,有文学性的,也有非文学性的。例如要求学生从老人那里了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并记载下来,这就是文学积累,在文学积累中锻炼语文能力。我国古今许多名人就走了这条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致力于西部民歌的采集、改编和传播,使我国西部民歌以其独具的魅力,风靡全国,风靡世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德育工作的需要,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等,并形成调查报告,尽管不是文学积累,但毕竟使学生学会了调查,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了写作能力。

8.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应用,增加了信息的来源,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上网,学习使用学习软件,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练习。也可以访问相关网站,下载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9.多学科渗透语文能力培养。为了齐心协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除语文学科外,其余学科在考虑本学科教学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渗透语文,恰到好处地培养语文能力,为语文教学做些辅助性的工作。例如数学教学重视指导学生读书自学,说理辨析,把数学课、数学活动等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使文理水乳交融,相互结合。再例如自然教学重视指导学生读书、观察、实验、总结规律、进行汇报等,在完成自然教学任务的同时,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如果真正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着眼于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必将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善于交际、善于表达、能说会写、有创新头脑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0

1.提高语文教师对责任教育的认识,自觉加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参加好每一次活动,培养学生做到“专心规范,认真仔细,善始善终”,就是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而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使责任感培养在潜移默化地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地思想品德,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2.运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责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陶冶

语文课文历来注重“文质兼美”,不仅是典范、精炼、优美的语言范本,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语文阅读学习强调情感体验,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人手,注重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上的认同。利用教材中的责任教育素材,使责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境界,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1)课文中表现了对他人的责任感,充满了人性的真善美。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在对待他人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如《亲人》描写了一个汉族家庭的母女对邻居一位苗族老奶奶的尽心照顾的事迹,真情无暇;《雨中》一群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冒雨帮助一位运苹果的姑娘捡着撤了满地的苹果,让人回味无穷。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

(2)课文中表现了对国家的责任感,让人感受到国家兴亡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大量课文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富饶的西沙群岛》使学生感受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的思想情感;《圆明园的毁灭》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的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一段受屈辱历史的见证,提高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责任感;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表现了对强盛中国的渴望;《曹刿论战》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难忘的一课》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激发学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的志向和责任感。

(3)课文中表现了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感,让人胸怀更博大。如《“我是你的儿子”》集中表现了焦裕禄同志愿做劳动人民的忠实儿子,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的高尚情操,体现了焦裕禄同志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破坏的严重性,人类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树立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放眼未来,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负责意识,让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行为,增强责任的体验,转化为责任行动

责任感的养成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而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增强责任的体验,转化为责任行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1)“让孩子做主,自己选择作决定,对结果负责”,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参与讨论等具体的学习活动环节中,都面临“做”与“不做”、“认真”与“敷衍”的抉择,从细节指导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制定学习语文的计划。在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初,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计划,在字、词、句,段,朗读,写作等方面有个书面打算,让学生自己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事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一种好方法。

(3)在合作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集体责任心的有效途径,要想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讨论活动时,每个学生又是小组中的一个成员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这个小集体获得荣誉,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份责任的重要。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1

xxx老师,这位全国小学语文协会理事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对语文教育有着执着的情怀、对语文教育规律有着娴熟的把握;吴忠豪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主编,谈起国内外教育如数家珍;唐懋龙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虽年近花甲,但作为我们的班主任,精神是那么矍铄,言语总那么风趣,真是个可亲又可敬的老顽童;吴立岗研究员,作为全国小学语文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培养了那么多的著名教师,谈起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他是头头是道;吴念阳教授,是语言学博士,作为上师大发展心理学专业的领军人物,曾出访过多个国家和地区讲授儿童心理学,他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丁炜教授,这位教育学博士,对于微格教学研究独到而深入。徐家良老师,这位74岁的老特级教师,仍活跃于教育教学的战线上,现在还是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执行主编,听他讲话那么干净、逻辑、清晰,言语造诣很深,真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楷模;徐鹄老师,也是一位老特级,现为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理事长,他的作文教学研究已自成体系。

沈大安,这位浙江省的特级教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者,部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学科领衔专家、主讲教师,他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更是系统而深远;于永正老师,我们熟知的特级教师,他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特色永远彰显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徐根荣老师,我们敬仰的特级教师,作为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香港小学中国语文教材的主编,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孜孜以求精神让我们赞叹不已。

篇幅所限,我不能一一列举每位专家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迪,我只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眺望教育远方的窗口,赐予了我们一把把打开小学语文教育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也仿佛看到了小学语文教育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烂漫春景!

二、交流碰撞,百家争鸣------黄沙淘尽始得金

此次国培,内容丰富多彩,专家报告观点鲜明,力证充分,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围绕现代教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这一核心主旨,分别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就课程理论、教材解读、教学策略、信息技术等方面剖新了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情况,我们学习了网络数据库使用、bb平台课程学习导引的方法,听取了如何做智能型教师、如何进行儿童文学欣赏、如何进行微格教学观察、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小学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策略及运用情感心理学原理,更新课堂教学理念等报告,在这种百家争鸣的交流中,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碰撞着,生成者,真的有种黄沙淘尽始得金的感觉。尤其从这几位教育专家身上我获得了不少教育教学的真谛!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外语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外语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提出各级部门要努力“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通过前期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及中小学外语老师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还存在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培养培训模式与手段落后;培养培训制度不完善;培养培训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上述问题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重复,不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众所周知,美国高校所实施的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已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外语教师,对美国经验的学习将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改善,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中美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相似性有以下两点:第一,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都主要包括职前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及职后的专业培训。第二,两国均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两国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在美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所占比例最重,通识类课程被视为基础,学科专业类课程被视为核心,在我国,通识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比例较少。第二,两国在教师培养培训内容及手段上存在差异。美国更重视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国则更强调教师基础理论的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借鉴美国高校在教育类课程设置及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模式上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

 

三、案例研究

 

1.斯坦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是美国著名的全日制一年硕士层次教师教育项目,该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语言和文化、教学法策略、实习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理论模块课程是培养各科准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专门学科理论课程,美国小学实行全科教育,教育更加关注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模块课程有“为公平和民主而教”,“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语言和文化课程模块有“学术语言介绍”、“教学中的文学中心”及“双语教学方法”,教学法策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小学课堂领导与管理”与“学生的特殊需求”。

 

与模块化课程相对应的是实习与教学实践,在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交错进行,彼此衔接。斯坦福大学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要求准教师参与中小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他所有教学环节,参与学校的教改项目,准教师在此过程中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大学导师及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一年的教学实践。大学导师每个季度完成三次对准教师的正式观察,同时,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

 

2.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

 

在洛杉矶专业实践学校,实习师范生与在职老师之间开展课堂活动俱乐部,每位老师每周有一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们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单元进行规划,互相交流,这种俱乐部活动能使在职老师与师范生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同时,该专业发展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师范生通过观察老师的主题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

 

3.韦尔斯专业学习共同体

 

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是由学区或州教育管理机构指派的督导,南缅因州立大学师范生,大学导师与韦尔斯中学教师合作组成,在共同体内,韦尔斯中学教师参加每月一次的研讨会,研讨自身教学问题及实习生问题,研讨内容将出版在学校的新闻报刊中,在职教师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新资格证,也可以通过提交书面的教学反思获得晋级学分。在专业共同体内,大学教师观察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记录,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读书讨论会,与中小学教师及师范生共同实施课例研究及作业批改。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到大学去进修或者担任大学的一些教学法课程,督导则和中小学教师与大学导师保持平等和友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改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

 

四、教学改革实验

 

1.教学改革实验过程

 

在对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我们以许昌学院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为改革试点,对教师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以下几点:

 

(l)借鉴斯坦福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指导原则,对原有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分散型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多元整合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突出师范性。模块化课程包括“课堂中的创造艺术”,该课程整合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模块化课程也包括“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课程,该类课程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类似“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英语语法、作文与对话”,“文学、历史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青少年健康发展”等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以提高学生的通识类知识及专业知识。改变原有考试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毕业档案袋,涵盖其参与模块化课程的所有表现。

 

(2)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模块化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借鉴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的实践项目,形成由高校教师、师范生、中小学教师与当地教育局委派的教学督导组成的联合小组,开展阶段性递进式实习模式,将实践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构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多维一体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

 

(4)借鉴美国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培训的先进模式,在许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创设教师论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培训方法,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教学科研案例为载体,优化培训内容及评价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借鉴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模式,创立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开展在职外语教师与外语师范生之间的课堂观摩与课例研修,成立读书俱乐部,合作批改作业,建立教师专业档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社会团体及中学三维一体的多元互动校本培养培训模式。

 

2.教学改革反馈

 

我们对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在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97%的学生及95%的老师对课程设置感到满意,在对新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类似“课堂中的创造艺术”的实用课程比之前的“教育学”及“心理学”更有趣且更实用。同时,因模块化课程对老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高校老师普遍反映应该增加自身进修机会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对学生毕业档案袋认可度进行调查时,98%的学生认为该评价模式比单纯的期末考试更能全面体现自身的发展水平。在对“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时,96%的老师反映,新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95%的同学反映较之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更喜欢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新模式。在对参与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的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老师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培训时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以前,在与老师们的后续访谈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反思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清晰地认识,职业倦怠感有所降低。在对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进行持续跟踪中,我们发现学习共同体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型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自我的反思性互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心境得到改善,专业精神得到激发。所有上述调查显示,新型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五、新型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构

 

基于上述教学改革实验,我们认为新型的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应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观念更新+政策引领+系统模块化课程+任务反思型课堂教学+多维一体递进式实习+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多元互动专业学习共同体。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篇13

一、小学语文与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态度。爱国主义在我国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我国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滋养了无数爱国者,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应有之义。

小学语文题材多样,精品丰富,很多课文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曙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最好的载体。如《詹天佑》《新闻两则》《亲爱的爸爸妈妈》《蜡烛》《芦花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等课文对爱国主义做了最生动的诠释,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小学生在欣赏课文所特定意境中,情感与思想会受到冲击,情感会得到激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就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词典。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点

爱国主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应该有所侧重。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也是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因为语文研究文字和文学本身就是对祖国文明的传承,学好了语文就是传承祖国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自豪感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讲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要从历史上祖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进行阐述,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要讲述当今时代祖国和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美好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在伟大祖国的光荣和温暖。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1.通过对比法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进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把学生带到再造的情境之中,去领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描绘的意境,激发思维,陶冶情感。每篇课文都充满作者的真情,表达出作者的爱或憎之情。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情挖掘出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丰富的想象,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感。

2.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国主义情感还包含着对民族语言的热爱,让小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历史及特点。民族语言源远流长,在世界语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祖国语言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可质疑的。它有许多优点:声调抑扬、优美动听,造词灵活、词源丰富,词语精确,形象具体等,尤其是成语,更是以其内容丰富、言简意赅而举世闻名。只要在语文课文中,运用汉语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既可触发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又使之与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因素一拍即合,感同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爱国激情会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激起学生心弦的颤动。语文课的爱国情感教育场景呈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

3.利用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在信息时代,面对一群求知欲极强的学生,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善于采用新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简介背景,领略爱国情。有的课文内容距现在较远,应通过介绍背景,使学生在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略爱国之情。如:《詹天佑》一文,内容距小学生的现实较远,教师就要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一开始就领略詹天佑为祖国争光的爱国情。

(2)抓住课文题目的闪光点,领会爱国之情。课题是课文内容或中心的高度概括,课题中的关键词是该文主题的闪光点。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分析出该课题的中心词(西沙群岛)和关键词(富饶)。“富饶”表明西沙群岛是物产丰富的,使学生在新授课刚开始即对西沙群岛有了好感。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要职责,充分利用教材,做到生动、形象、灵活、自然。水滴石穿,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