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由来与传说实用13篇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1

中秋传说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2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3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将月饼中间挖出一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该习俗源于古老的传说。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嘉定区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黎川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县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安徽省绩溪县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其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糍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市云州区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等。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的6大传说故事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4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要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中秋节,也就是夏历八五月十五。

三、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中秋节最快乐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方案二】

方案一: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个活动更多的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幸福。

3.通过显示,演讲和其他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活动:四(2)班

活动时间:三月到五月

过程:

开放班有活动确定研究主题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谈

老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为中秋节的传说是多方面的,你想知道什么?

生:(大声说道:想要到)课件中秋节的照片。

师:看这些图画,刚才大家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对,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从今天开始,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中秋节文化,关于中秋节的事。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言论自由。

老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方案三】

策划组成员:

工作人员安排:

1) 策划员:

2) 采购员:

3) 场景布置:

4) 后勤员:

月是民族和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庭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中秋节已经成为了团圆的标志了,看到圆圆的月亮,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远处的家人。现在在学校,不可能回家的,与其一个人过,不如全班同学一起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共同庆祝这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为此,我班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

内容如下:

1、 活动主题:浓情中秋,温情全班

2、 活动目的:让全班同学都感受节日的快乐和家庭的温暖,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增强班级自豪感。

3、 活动时间:一四年 农历 八月十五 晚上 (7:00-9:30)

4、 活动地点:传媒学院203 13栋前草坪

5、 主承办单位:传媒学院 13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6、 参与对象:13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同学

活动整体构思:

活动形式:聚会

环境布置:

场地布置主要是在学院的203教室里,大致布置如下:

聚会地点选在学院教室203和13栋前的草坪,分时间段来进行。

场地布置饰品有:横幅、气球、丝带、板报

宣传形式:

1、 班级群通告

2、 班上通告

3、 各寝室相互转告

采购食品样式:

1) 水果类:苹果、橘子、西瓜、香蕉

2) 饮品类:可乐、雪碧、冰红茶、矿泉水

3) 小吃类:瓜子、花生、薯片、饼干、开心果、饼干

节目内容:

1) 说出你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些快乐或者伤心的事,藏在心里,不如趁这个机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管是快乐的或者难过的,我们都一起陪着你。这个世界并不孤单。

2) 真心话大冒险:同学们自由组合,怎么玩随意,但输了人必须接受惩罚,说出真心话或者按赢的人说的做。

3) 赏月亮吃月饼:月亮高挂于夜空,最圆最亮的时候,大家挨着坐着,边赏月边聊边吃月饼,多好。

4) 轮流来唱支歌:如此夜晚,如此情景,怎么能不高歌一曲呢?对吧。大家来唱唱歌,秀秀各自的歌喉。

活动议程安排(详细议程安排表,包括时间、地点、节目、参与人员)

聚会开始之前,准备好一切,包括横幅、气球、丝带、板报。一切准备完毕后,聚会开始。

1) 班长或文娱委员开白并宣布晚会开始 7:00

2) 说出你的故事 7:05-7:35

3) 真心话大冒险 7:40-8:20 {7:00-8:20这段时间在学院的203教室,除了月饼外拿出一部分吃的喝的出来。}

4) 赏月亮吃月饼 8:30-8:50

5) 轮流来唱支歌 8:50-9:30 {8:30-9:30这段时间在13栋的草坪,拿出所以吃的喝的,当然走的时候要把所以垃圾都带走。}

经费预算:(采购的水果、小吃、饮料、横幅、气球、丝带)

总金额:450元

经费筹措:班费 同学补贴

应急措施:(停电、防火、急病、其他突发事件)

如果遇到停电--点蜡烛;如果遇到火灾--附近有消防栓可灭火;如果遇到有人发生急病--我们会立刻将她或他送往校医室;一旦遇到暴雨等紧急情况--大家帮忙散场。

其他要求:

1)对场景布置:简单突出气氛就行

2)对活动安排:紧凑有序

3)对活动内容:尽兴就好

4)对环境卫生:不要污染学校卫生,尽最大努力保持卫生

其他情况说明:随机应变

【方案四】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我校德领组、少先总队决定在中秋节前后,开展月圆人圆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5日-9月25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读月主题阅读

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队会。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主题班会时间:9月15日班队会,少先总队将进行检查。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中,少先总队将进行检查评比。

2.各班可以在班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2.开展快乐体验志愿者活动,少先总队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月饼,送温暖。

3.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四阶段:佳节思月交流汇报

1.回顾自己读、忆、赏月的历程,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2.一至六年级各班上交绘画2幅;三至六年级各班上交征文2篇。9月28日前上交少先总队,届时将进行评奖并在国庆期间展出。

主题教育活动时间:9月2325日交流汇报。

【方案五】

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学校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 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 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六、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5

由于主张上述二说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均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由此而来,后人或持毛传之说,或步班固、郑玄后尘,两派学者千百年来始终争论不休。当然,也有与二者意见不同的,如《管子·幼官》在列四时之事时,就说在春秋两季都可以有“合男女”的情况;而晋束皙则提出上古嫁娶无春秋为期的规定,而是四时皆宜。唐代杜佑亦赞成束氏之说,云:“婚姻之义,在于贤淑,四时通用,协于情礼。安可以秋冬之节方为合好之期?先贤以时月为限,恐非至当。束氏之说,畅于礼矣。”(3)[59]

对此问题,当代著名学者李炳海先生则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论断。他根据不同部族、地域文化的特点,参照《春秋》、《左传》所记载的某些嫁娶事实,提出先秦时代的嫁娶季节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一是晋地系统,迎娶时间在春季;一是周、齐、鲁系统,迎娶季节在秋、冬至初春。前者是按夏历计算,后者是按周历行事。杨伯峻先生指出:‘以《传》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事实的确如此。至于周、齐、鲁,基本是按周历行事,有时也兼用夏历、殷历为参照。尽管如此,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4)[337]提出先秦嫁娶季节存在两大系统并行之说。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中关于嫁娶季节的这种时月差异是不同地域产生的夏文化与商、周文化差异的体现。同时还强调指出束皙与杜佑所说先秦嫁娶不限时月,四季通常的说法是“用后代的婚俗习惯去推逆先秦的嫁娶时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5)[27]从不同部族、地域文化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各自在嫁娶时月上的不同习俗,其独特的视角确实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以至于其后再无人对此问题提出异议。

然而,针对上述观点在先秦嫁娶季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通过《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并结合《春秋》、《左传》等史书进行了认真地考查,得出了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证明束皙与杜佑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认为《诗经》“二南”是西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诗歌(6)[20-27],其对周人嫁娶时月上的记载也必然会反映出周代婚礼的嫁娶时间礼俗。所以对此作了考察。而研究结果表明,“二南”中所反映的周人嫁娶时期,既有春季,也有秋、冬。从而证明单纯说春季或者单纯强调秋、冬为周人的婚礼之期,都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一)春季嫁女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在春季举行婚礼的习俗。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作为判断的根据,如说:“这一方面用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一方面比喻其出嫁的时间。诗中虽没有言及春天姑娘出嫁,但我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桃树才能枝叶繁茂,开出鲜艳的花朵,说明这位女子是在春天出嫁。‘桃之夭夭'为嫁娶之时。”(7)[236]我认为这样的联想是不实际的,因为《桃夭》共有三章,第一章言“灼灼其花”,第二章言“有蕡其实”,第三章言“其叶蓁蓁”,有花有实,而且叶子茂盛,显然只是以桃树比喻新娘既美貌如花,又会子孙满堂,是对新婚女子的祝愿之词,婚期在何时,均可适用。故与女子春天出嫁无关,不能以此作为判断嫁娶季节的根据。

然而,在“二南”中也确实反映了周人有在春季嫁女的内容。《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鸠,鸤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郑玄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鹊作成巢而鸠来居是在春季,用以兴“之子于归”的季节,显然这嫁娶之时亦在春季。

《何彼襛矣》云“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说“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这是描述王姬出嫁的场面,正直唐棣之花艳丽盛开的季节,王姬乘着雍容华贵的车子出嫁了。唐棣之花既如桃花,又似李花,桃、李之花均在春季开放,所以说明这是春光明媚的季节。

以上二诗均属《召南》,在陕之西,非为晋地,而是宗周所在,以丰、镐(即今西安、咸阳)为中心。表明周人嫁娶本即可以在春季进行。并不是只有晋地,即李炳海先生所谓的夏文化才有的习俗。

(二)秋冬娶女

在“二南”中,同样记载了秋、冬娶女的习俗。表明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亦是周人的基本习俗。

《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又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以刈楚、刈蒌为薪起兴“之子于归”,说明婚礼之期是在秋、冬季节。

《逸周书·文传》说:“山林非时不登斤斧,以成草木之长。”《荀子·王制》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又说:“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管子·八观》:“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礼记·王制》:“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草木以时伐焉。”《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记载。七十年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槨)者,是不用时”的条文,这是说,除了因不幸死亡需要木材做棺材的以外,一律禁止在春天砍伐山林。《管子·轻重己》云:春尽而夏始,天子令毋斩大木,毋斩大山,毋戮大渊,“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至短,则伐木,取竹箭”。《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也就是说,当时对伐薪的季节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只有在深秋以后才允许砍伐林木。而在春、夏两季,由于草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所以不可以随便砍伐。

这说明,在《诗经》中每以嫁娶之时出现伐薪事象,一方面因为婚礼时要点燃火把,而火把是束薪而成的;另一方面就因为正当入山伐薪的季节是嫁娶之时,因此在诗人心中也自然地把伐薪与娶女联系在了一起。说明周人的嫁娶季节也可以是秋、冬二季。

《汉广》属《周南》,在陕之东,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成周所在。成周为殷商遗民的集中地区。如金景芳先生所言:“周公克殷后,对于殷民的处理,一大部分殷余民分给了新建的宋,《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微子故能仁贤,乃代五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左传》定公四年则记载了在封鲁、封卫时,也都分给了一部分殷民。剩下的多半就是所谓‘多士'了,他们在原来的殷政权下应是有深厚基础的权门、势族,这些人则被迁于成周。《尚书·多士》就是为处理这部分所谓‘殷顽民'而的软硬兼施的文告。”(8)[121]从周公对“殷民”的处理,可以看出他们都集中在宋、鲁、卫三国与西周东都即“周南”一带。因此,《周南》地区人们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的习俗,是克殷后的商、周文化融合的产物,说明商人与周人在嫁娶季节方面都有秋、冬娶女的习俗。不存在周文化与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问题。

“二南”所载的这两种情况表明,古人关于先秦嫁娶季节或只在春季或只在秋、冬的说法都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属于周族活动的核心区域“召南”亦有春季举行婚礼的记载,从而也可以证明李炳海先生关于“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把《春秋》、《左传》中关于嫁娶内容的记载作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代嫁娶季节统计表:

鲁公世系编年 嫁娶季节与事件 所载之书 鲁公 在位之年 季节 事件 隐公 二年 春 莒子娶于向。 《左传》 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 《春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左传》 七年 春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春秋》 八年 夏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 《左传》 桓公 三年 秋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翚如齐逆女。 《春秋》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冬 冬十月……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 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左传》 九年 春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春秋》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传》 庄公 元年 夏 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王姬归于齐。 《春秋》 十一年 冬 冬,王姬归于齐。 《春秋》 冬,齐侯来逆共姬。 《左传》 十八年 春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 《左传》 十九年 秋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春秋》 二十四年 夏 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春秋》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六月辛未朔,……伯姬归于杞。秋,大水…… 《春秋》 二十七年 冬 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 《春秋》 僖公 五年 夏 夏,公孙兹如牟。 《春秋》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左传》 十五年 秋 九月……季姬归于鄫。 《春秋》 十七年 夏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 《春秋》 文公 四年 夏 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 《左传》 六年 夏 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左传》 宣公 元年 春 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春秋》 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左传》 五年 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春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 “逆叔姬。”即自逆也。 《左传》 六年 冬 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成公 五年 夏 夏,晋荀首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春 声伯如莒,逆也。 《左传》 九年 春 二月伯姬归于宋。 《春秋》 二月伯姬归于宋。 《左传》 十四年 秋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春秋》 秋,宣伯如齐逆女。 《左传》 襄公 十二年 冬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左传》 十五年 春 春,……刘夏逆王后于齐。 《春秋》 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二十二年 冬 十二月,郑游贩将归晋,未出竟,遭逆妻者,夺之,以馆于邑。 《左传》 二十六年 冬 卫人归卫姬于晋。 《左传》 昭公 元年 春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正月乙未,入,逆而出。 《左传》 二年 夏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 《左传》 三年 夏 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 《左传》 五年 春 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 《左传》 九年 夏 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 《左传》 哀公 八年 秋 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且逆季姬以归。 《左传》

由于《春秋》、《左传》记事,均以鲁公世系编年,年分四季,季以系月,一年四季分明,时间顺序非常清楚。故据上表统计,春秋时代人们进行嫁娶的季节已一目了然。说明当时人们在一年四季之中皆可以举行婚礼,并没有春季或秋冬的规定。也没有两个系统并行之说。如上表所记春秋时代的嫁娶事件共有37次,其中在春季举行的有10次,夏季13次,秋季7次,冬季7次。事实是不但一年四季皆可举行婚礼,而且在夏季举行的次数又最多。

对于这种情况,李炳海先生认为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是指周历的夏季,如果按夏历计算则仍然是春季,而对鲁国夏季逆女的情况则解释为“可能有特殊原因,属于例外”(9)[336-337]。显然这种解释亦难以成立。理由如下:

其一,《春秋》、《左传》记录史实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的,如《春秋》隐公元年《经》云:“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传》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记载了春正月、三月与夏四月,秋七月、八月,冬十月、十二月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他各年均是如此,季节、月份的时间先后顺序非常清晰,所以根据其中所记春、夏、秋、冬四季的嫁娶事实,完全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四季皆可嫁娶的,与实行周历还是实行夏历无关。

其二,对于《春秋》、《左传》的历法,前人早有研究。清人陈泗源云:“唐一行谓《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国各自有历,亦是。今考之周、鲁历,朔率先一日。晋、郑、齐、楚之《传》所述多夏政。”又云:“《传》言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而《经》书秋七月辛卯。杜氏云‘从,赴也。'今依历推之,则五月晦乃癸巳而非壬辰。六月甲午朔而非癸巳。癸巳朔在八月,相去两月,若曲变其法以从壬辰晦,则与襄二十年之十月丙辰朔又不合矣。窃疑春秋时有用周正者,亦有用夏正者,其各国所书日月不尽合于鲁,故《经》、《传》多不合。月每差两月,日每差一日,齐之夏五月即鲁之秋七月,辛卯与壬辰亦差一日也。”(10)[47,52]其说至确。如《左传·僖公九年》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而《春秋》记载里克杀公子卓于朝,则在僖公十年,云:“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记载同一事件,而年月不同。即因《春秋》从鲁历,行周正。而《左传》从晋国所记,行夏正。周正正月正是夏历上一年的十一月,故《左传》僖公九年冬十一月发生的事情,在《春秋》中就为僖公十年春正月发生的事了。因此杨伯峻注曰:“《经》在今年者,《传》仍晋史用夏正。”(11)

正由于《春秋》经、传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即“《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所以《左传》所记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事实,应该是按照晋国本国的历法记载的,晋国实行夏历,如成公五年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昭公二年夏四月晋韩须如齐逆女,昭公三年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昭公九年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四次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夏历的四、五月间,并不是如李炳海先生所说为“周历的四、五月间,周历建子,它的四、五月正值夏历的二、三月。”即使真如李先生所说,这四次事件所说的夏季是周历的春季,也并不影响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因为夏季的时间改变,其它各季的时间同样随之改变,四季依然是分明的。因此李先生关于先秦嫁娶时月分为春季与秋冬两个系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周人一年四季皆可嫁娶。一般说来,由于周人仲春有会男女之礼俗,青年男女往往在这时自主或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成婚姻,名曰成婚,而秋冬至初春正是农闲时节,所以结婚就以在这时为多,亦有在夏季的。如《左传》记载,桓公三年春与齐侯会于嬴,并约定成婚,秋季即由公子翚如齐逆女。昭公三年春齐侯使晏婴请少姜之继室于晋,春季成婚则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也有夏季成婚,冬季迎娶的,如《左传·宣公六年》载,夏,周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冬即命卿士召桓公逆王后于齐。而据《春秋》记载,杞伯姬则在僖公三十一年冬季来鲁国为儿子成婚。可见,春秋时期不但结婚四季皆宜,成婚亦四季皆宜的。因此,我们认为周人的嫁娶并没有季节规定的制约,但是,虽然四季皆可结婚,由于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往往喜欢在农闲时节举行婚礼,所以也就有了“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或“秋以为期”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这些秋冬结婚内容的记载。然而荀子所说“霜降逆女”,并没有说其它季节就不可以结婚。“冰泮杀内”,杀者,减也。是说春季来临前,内御要减,故荀子下文云“十日一御”。所以李炳海先生说:“杀内即停止纳入。内,同纳。”(12)[335]解释亦误。因此,人们根据生产的需要喜欢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这应该属于农业社会的民俗内容,与礼制的规定无关。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377页

(2)吴晓峰.《〈诗经〉“二南”礼俗研究》[M].武汉出版社,2006年4月版.53—59页

(3)杜佑.《通典》[M].卷五十九

(4)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7页

(5)李炳海.《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多品的物类事象》[J].《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7页

(6)同(2)20—27页

(7)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36页

(8)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21页

(9)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6-337页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孩子欢聚一堂,说着中秋节的故事、唱着中秋节的儿歌,老师们也纷纷给孩子们讲起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在优美的故事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熏陶。

小班开展的“庆中秋”活动,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让幼儿体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幼儿乐意上幼儿园的美好情感。中班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所以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主要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并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来组织集中活动。

我们进行主题庆祝活动,利用本学期增添的电脑与触膜电视,老师做了PPT,让家长与孩子知道中秋节的来源、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各地如何庆祝中秋等,各班还用不一样的活动形式来进行庆祝,小班组的亲子作画《水果宝宝》;中班组亲子制作《水果娃娃》;大班组亲子制作《水果拼盘》;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与家长都非常积极投入到每个环节里。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开展得很顺利,在这里非常谢谢各位家长朋友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因为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你们充分的准备、积极的参与,你们别出心裁的创意也令孩子们格外开心和快乐,也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技能,提升了浓浓的亲子情。

参与是一种快乐,创造是一种享受,合作是一种幸福。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同时也进一步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亲子感情,有效促进了家园联系。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二】

猜灯谜、做灯笼、讲故事、吃月饼……中秋节来临之际,城区凤台幼儿园开展了“迎中秋,知民俗”中秋主题活动,为孩子们奉上了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餐”。

_月__日上午,小朋友和家长们准备好了制作月饼的各种材料,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制作月饼的步骤和方法。孩子们洗净了自己的小手,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前,自己协商分工:揉面、擀皮、团馅、包月饼……虽然忙中不免会出错,但是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积极投入到每个环节中,享受着节日带来的快乐。

做灯笼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主题活动之一。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变废为宝”,运用画、折、贴等多种方式,共同制作美丽的创意宫灯,培养幼儿注重环保、热爱传统风俗文化的情感。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一首久唱不衰的儿歌唤起了众多家长们的儿时记忆。教室里,家长和孩子欢聚一堂,一同说着中秋节的故事、唱着中秋节的儿歌,老师们给孩子们讲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传说和《八月十五的由来》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在优美的故事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熏陶。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三】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围绕主题《中秋节》开展的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之浓令我至今难忘,在___月饼的过程中热情之高、氛围之浓,活动效果之好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尤其是在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时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记得那次在学唱歌曲前,我讲述了一位红军老爷爷的故事,老爷爷为了保护一群革命者的后代,本该退伍的他毅然留了下来照顾这些可爱的孩子。为了能让孩子们在中秋节那天吃上月饼,亲自到山里去担水,不料被敌机击中,身负重伤,但仍然支撑着受伤的身体与孩子们一起做月饼,直到月饼煮熟孩子们才发现他们的爷爷再也站不起来,永远地离开了他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再观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个个显得及其沉重,有的孩子眼里竟噙满了泪花。

看着这一幕我的心情也无比激动,紧接着,我便声情并茂地将《爷爷为我打月饼》演唱了一遍,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歌词的意思,学唱两遍就已基本掌握,看得出,他们演唱歌曲的时候充满着对老爷爷的无限的深情,歌声是那么的动听,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我,我也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唱了起来。

接下来是学习月饼,等一切准备就绪,就见__小朋友将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有话想对老爷爷说。”我看到她迫不及待的样子,微笑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我要对爷爷说,爷爷没能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月饼,我要做出最好的月饼送给爷爷吃,还想说声谢谢,他那么爱护我们小朋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不会忘记他,他活在我们心里。”“老师,我也有话想说,要是爷爷能在我们中间,我要为他捶捶背,对他说您辛苦了,快歇歇吧。”“老师,我也想对爷爷说,老师……”

多好的孩子啊!这次主题活动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四】

中秋节是我们传统的民俗节日,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___中心幼儿园为了让孩子通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进行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7

由于主张上述二说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均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由此而来,后人或持毛传之说,或步班固、郑玄后尘,两派学者千百年来始终争论不休。当然,也有与二者意见不同的,如《管子·幼官》在列四时之事时,就说在春秋两季都可以有“合男女”的情况;而晋束皙则提出上古嫁娶无春秋为期的规定,而是四时皆宜。唐代杜佑亦赞成束氏之说,云:“婚姻之义,在于贤淑,四时通用,协于情礼。安可以秋冬之节方为合好之期?先贤以时月为限,恐非至当。束氏之说,畅于礼矣。”(3)[59]

对此问题,当代著名学者李炳海先生则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论断。他根据不同部族、地域文化的特点,参照《春秋》、《左传》所记载的某些嫁娶事实,提出先秦时代的嫁娶季节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一是晋地系统,迎娶时间在春季;一是周、齐、鲁系统,迎娶季节在秋、冬至初春。前者是按夏历计算,后者是按周历行事。杨伯峻先生指出:‘以《传》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事实的确如此。至于周、齐、鲁,基本是按周历行事,有时也兼用夏历、殷历为参照。尽管如此,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4)[337]提出先秦嫁娶季节存在两大系统并行之说。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中关于嫁娶季节的这种时月差异是不同地域产生的夏文化与商、周文化差异的体现。同时还强调指出束皙与杜佑所说先秦嫁娶不限时月,四季通常的说法是“用后代的婚俗习惯去推逆先秦的嫁娶时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5)[27]从不同部族、地域文化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各自在嫁娶时月上的不同习俗,其独特的视角确实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以至于其后再无人对此问题提出异议。

然而,针对上述观点在先秦嫁娶季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通过《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并结合《春秋》、《左传》等史书进行了认真地考查,得出了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证明束皙与杜佑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认为《诗经》“二南”是西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诗歌(6)[20-27],其对周人嫁娶时月上的记载也必然会反映出周代婚礼的嫁娶时间礼俗。所以对此作了考察。而研究结果表明,“二南”中所反映的周人嫁娶时期,既有春季,也有秋、冬。从而证明单纯说春季或者单纯强调秋、冬为周人的婚礼之期,都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一)春季嫁女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在春季举行婚礼的习俗。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作为判断的根据,如说:“这一方面用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一方面比喻其出嫁的时间。诗中虽没有言及春天姑娘出嫁,但我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桃树才能枝叶繁茂,开出鲜艳的花朵,说明这位女子是在春天出嫁。‘桃之夭夭'为嫁娶之时。”(7)[236]我认为这样的联想是不实际的,因为《桃夭》共有三章,第一章言“灼灼其花”,第二章言“有?其实”,第三章言“其叶蓁蓁”,有花有实,而且叶子茂盛,显然只是以桃树比喻新娘既美貌如花,又会子孙满堂,是对新婚女子的祝愿之词,婚期在何时,均可适用。故与女子春天出嫁无关,不能以此作为判断嫁娶季节的根据。

然而,在“二南”中也确实反映了周人有在春季嫁女的内容。《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鸠,?鸠。……?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郑玄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鹊作成巢而鸠来居是在春季,用以兴“之子于归”的季节,显然这嫁娶之时亦在春季。

《何彼?矣》云“何彼?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说“何彼?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这是描述王姬出嫁的场面,正直唐棣之花艳丽盛开的季节,王姬乘着雍容华贵的车子出嫁了。唐棣之花既如桃花,又似李花,桃、李之花均在春季开放,所以说明这是春光明媚的季节。

以上二诗均属《召南》,在陕之西,非为晋地,而是宗周所在,以丰、镐(即今西安、咸阳)为中心。表明周人嫁娶本即可以在春季进行。并不是只有晋地,即李炳海先生所谓的夏文化才有的习俗。

(二)秋冬娶女

在“二南”中,同样记载了秋、冬娶女的习俗。表明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亦是周人的基本习俗。

《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又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以刈楚、刈蒌为薪起兴“之子于归”,说明婚礼之期是在秋、冬季节。

《逸周书·文传》说:“山林非时不登斤斧,以成草木之长。”《荀子·王制》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又说:“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管子·八观》:“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礼记·王制》:“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草木以时伐焉。”《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记载。七十年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撸?遣挥檬薄钡奶跷模?馐撬担??艘虿恍宜劳鲂枰?静淖龉撞牡囊酝猓?宦山?乖诖禾炜撤ド搅帧!豆茏印で嶂丶骸吩疲捍壕《?氖迹?熳恿钗阏洞竽荆?阏洞笊剑?懵敬笤ǎ?懊鹑?蠖??泻σ玻?熳又?慕?病!薄独窦恰ぴ铝睢芳厩镏?拢?安菽净坡洌?朔バ轿?俊保恢俣??拢?叭罩炼蹋?蚍ツ荆?≈窦?薄!独窦恰ね踔啤罚骸安菽玖懵洌?缓笕肷搅帧!币簿褪撬担?笔倍苑バ降募窘谟忻魅返墓娑ǎ?话闼道矗?挥性谏钋镆院蟛旁市砜撤チ帜尽6?诖骸⑾牧郊荆?捎诓菽菊?τ谏?し⒂?冢??圆豢梢运姹憧撤ァ?/p>

这说明,在《诗经》中每以嫁娶之时出现伐薪事象,一方面因为婚礼时要点燃火把,而火把是束薪而成的;另一方面就因为正当入山伐薪的季节是嫁娶之时,因此在诗人心中也自然地把伐薪与娶女联系在了一起。说明周人的嫁娶季节也可以是秋、冬二季。

《汉广》属《周南》,在陕之东,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成周所在。成周为殷商遗民的集中地区。如金景芳先生所言:“周公克殷后,对于殷民的处理,一大部分殷余民分给了新建的宋,《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微子故能仁贤,乃代五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左传》定公四年则记载了在封鲁、封卫时,也都分给了一部分殷民。剩下的多半就是所谓‘多士'了,他们在原来的殷政权下应是有深厚基础的权门、势族,这些人则被迁于成周。《尚书·多士》就是为处理这部分所谓‘殷顽民'而的软硬兼施的文告。”(8)[121]从周公对“殷民”的处理,可以看出他们都集中在宋、鲁、卫三国与西周东都即“周南”一带。因此,《周南》地区人们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的习俗,是克殷后的商、周文化融合的产物,说明商人与周人在嫁娶季节方面都有秋、冬娶女的习俗。不存在周文化与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问题。

“二南”所载的这两种情况表明,古人关于先秦嫁娶季节或只在春季或只在秋、冬的说法都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属于周族活动的核心区域“召南”亦有春季举行婚礼的记载,从而也可以证明李炳海先生关于“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把《春秋》、《左传》中关于嫁娶内容的记载作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代嫁娶季节统计表:

鲁公世系编年 嫁娶季节与事件 所载之书 鲁公 在位之年 季节 事件 隐公 二年 春 莒子娶于向。 《左传》 秋 九月,纪裂?来逆女 。 《春秋》 九月,纪裂?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左传》 七年 春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春秋》 八年 夏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 《左传》 桓公 三年 秋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如齐逆女。 《春秋》 秋,公子?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冬 冬十月……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 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左传》 九年 春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春秋》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传》 庄公 元年 夏 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王姬归于齐。 《春秋》 十一年 冬 冬,王姬归于齐。 《春秋》 冬,齐侯来逆共姬。 《左传》 十八年 春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 《左传》 十九年 秋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春秋》 二十四年 夏 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春秋》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六月辛未朔,……伯姬归于杞。秋,大水…… 《春秋》 二十七年 冬 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 《春秋》 僖公 五年 夏 夏,公孙兹如牟。 《春秋》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左传》 十五年 秋 九月……季姬归于?。 《春秋》 十七年 夏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 《春秋》 文公 四年 夏 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 《左传》 六年 夏 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左传》 宣公 元年 春 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春秋》 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左传》 五年 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春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 “逆叔姬。”即自逆也。 《左传》 六年 冬 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成公 五年 夏 夏,晋荀首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春 声伯如莒,逆也。 《左传》 九年 春 二月伯姬归于宋。 《春秋》 二月伯姬归于宋。 《左传》 十四年 秋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春秋》 秋,宣伯如齐逆女。 《左传》 襄公 十二年 冬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左传》 十五年 春 春,……刘夏逆王后于齐。 《春秋》 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二十二年 冬 十二月,郑游贩将归晋,未出竟,遭逆妻者,夺之,以馆于邑。 《左传》 二十六年 冬 卫人归卫姬于晋。 《左传》 昭公 元年 春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正月乙未,入,逆而出。 《左传》 二年 夏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 《左传》 三年 夏 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 《左传》 五年 春 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 《左传》 九年 夏 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 《左传》 哀公 八年 秋 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且逆季姬以归。 《左传》

由于《春秋》、《左传》记事,均以鲁公世系编年,年分四季,季以系月,一年四季分明,时间顺序非常清楚。故据上表统计,春秋时代人们进行嫁娶的季节已一目了然。说明当时人们在一年四季之中皆可以举行婚礼,并没有春季或秋冬的规定。也没有两个系统并行之说。如上表所记春秋时代的嫁娶事件共有37次,其中在春季举行的有10次,夏季13次,秋季7次,冬季7次。事实是不但一年四季皆可举行婚礼,而且在夏季举行的次数又最多。

对于这种情况,李炳海先生认为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是指周历的夏季,如果按夏历计算则仍然是春季,而对鲁国夏季逆女的情况则解释为“可能有特殊原因,属于例外”(9)[336-337]。显然这种解释亦难以成立。理由如下:

其一,《春秋》、《左传》记录史实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的,如《春秋》隐公元年《经》云:“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I来归惠公、仲子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传》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记载了春正月、三月与夏四月,秋七月、八月,冬十月、十二月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他各年均是如此,季节、月份的时间先后顺序非常清晰,所以根据其中所记春、夏、秋、冬四季的嫁娶事实,完全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四季皆可嫁娶的,与实行周历还是实行夏历无关。

其二,对于《春秋》、《左传》的历法,前人早有研究。清人陈泗源云:“唐一行谓《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国各自有历,亦是。今考之周、鲁历,朔率先一日。晋、郑、齐、楚之《传》所述多夏政。”又云:“《传》言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而《经》书秋七月辛卯。杜氏云‘从,赴也。'今依历推之,则五月晦乃癸巳而非壬辰。六月甲午朔而非癸巳。癸巳朔在八月,相去两月,若曲变其法以从壬辰晦,则与襄二十年之十月丙辰朔又不合矣。窃疑春秋时有用周正者,亦有用夏正者,其各国所书日月不尽合于鲁,故《经》、《传》多不合。月每差两月,日每差一日,齐之夏五月即鲁之秋七月,辛卯与壬辰亦差一日也。”(10)[47,52]其说至确。如《左传·僖公九年》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而《春秋》记载里克杀公子卓于朝,则在僖公十年,云:“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记载同一事件,而年月不同。即因《春秋》从鲁历,行周正。而《左传》从晋国所记,行夏正。周正正月正是夏历上一年的十一月,故《左传》僖公九年冬十一月发生的事情,在《春秋》中就为僖公十年春正月发生的事了。因此杨伯峻注曰:“《经》在今年者,《传》仍晋史用夏正。”(11)

正由于《春秋》经、传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即“《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所以《左传》所记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事实,应该是按照晋国本国的历法记载的,晋国实行夏历,如成公五年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昭公二年夏四月晋韩须如齐逆女,昭公三年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昭公九年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四次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夏历的四、五月间,并不是如李炳海先生所说为“周历的四、五月间,周历建子,它的四、五月正值夏历的二、三月。”即使真如李先生所说,这四次事件所说的夏季是周历的春季,也并不影响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因为夏季的时间改变,其它各季的时间同样随之改变,四季依然是分明的。因此李先生关于先秦嫁娶时月分为春季与秋冬两个系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周人一年四季皆可嫁娶。一般说来,由于周人仲春有会男女之礼俗,青年男女往往在这时自主或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成婚姻,名曰成婚,而秋冬至初春正是农闲时节,所以结婚就以在这时为多,亦有在夏季的。如《左传》记载,桓公三年春与齐侯会于嬴,并约定成婚,秋季即由公子?如齐逆女。昭公三年春齐侯使晏婴请少姜之继室于晋,春季成婚则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也有夏季成婚,冬季迎娶的,如《左传·宣公六年》载,夏,周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冬即命卿士召桓公逆王后于齐。而据《春秋》记载,杞伯姬则在僖公三十一年冬季来鲁国为儿子成婚。可见,春秋时期不但结婚四季皆宜,成婚亦四季皆宜的。因此,我们认为周人的嫁娶并没有季节规定的制约,但是,虽然四季皆可结婚,由于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往往喜欢在农闲时节举行婚礼,所以也就有了“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或“秋以为期”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这些秋冬结婚内容的记载。然而荀子所说“霜降逆女”,并没有说其它季节就不可以结婚。“冰泮杀内”,杀者,减也。是说春季来临前,内御要减,故荀子下文云“十日一御”。所以李炳海先生说:“杀内即停止纳入。内,同纳。”(12)[335]解释亦误。因此,人们根据生产的需要喜欢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这应该属于农业社会的民俗内容,与礼制的规定无关。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377页

(2)吴晓峰.《〈诗经〉“二南”礼俗研究》[m].武汉出版社,2006年4月版.53—59页

(3)杜佑.《通典》[m].卷五十九

(4)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7页

(5)李炳海.《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多品的物类事象》[j].《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7页

(6)同(2)20—27页

(7)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36页

(8)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21页

(9)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6-337页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8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2大家好!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3大家好!

中秋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许多,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吃月饼的传说吧!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今年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想:“月饼里头到底有没有信息呢?”我真希望月饼里头有信息,我还希望月饼里头有一份大礼包!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4大家好!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5大家好!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比如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等等,但是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传说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寻友访道,看见西王母路过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药。回到家后,后羿就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但是却被弟弟逄蒙看见了,逄蒙立马起了坏心眼。

有一次后羿带着徒弟去打猎,逄蒙假装肚子疼,留了下来。后羿一走,逄蒙就拿着剑闯进了房间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被逼的连连后退。退到床边时,嫦娥灵机一动,把枕头下的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刚吃完,嫦娥就觉得自己变得身体轻飘飘的,渐渐飘向了空中。嫦娥心里牵挂着丈夫,所以就飞到了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在天上的月亮对他说:“今天晚上的月亮会变圆,你晚上做一块面团在屋子东北角,等到午夜时我们夫妻二人就团圆了。”后羿照着做后,到了午夜他们二人就团圆了。

从此以后,后羿每年到了八月十五这天都会做好面团,等着嫦娥回来吃。后来这个习俗被大家继承了下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就成为了传统节日的一大习俗。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9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2大家好!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3大家好!

中秋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许多,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吃月饼的传说吧!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今年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想:“月饼里头到底有没有信息呢?”我真希望月饼里头有信息,我还希望月饼里头有一份大礼包!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4大家好!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谢谢大家!

2021中秋佳节由来演讲稿5大家好!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比如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等等,但是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传说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寻友访道,看见西王母路过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药。回到家后,后羿就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但是却被弟弟逄蒙看见了,逄蒙立马起了坏心眼。

有一次后羿带着徒弟去打猎,逄蒙假装肚子疼,留了下来。后羿一走,逄蒙就拿着剑闯进了房间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被逼的连连后退。退到床边时,嫦娥灵机一动,把枕头下的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刚吃完,嫦娥就觉得自己变得身体轻飘飘的,渐渐飘向了空中。嫦娥心里牵挂着丈夫,所以就飞到了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在天上的月亮对他说:“今天晚上的月亮会变圆,你晚上做一块面团在屋子东北角,等到午夜时我们夫妻二人就团圆了。”后羿照着做后,到了午夜他们二人就团圆了。

从此以后,后羿每年到了八月十五这天都会做好面团,等着嫦娥回来吃。后来这个习俗被大家继承了下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就成为了传统节日的一大习俗。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10

月饼传说较流行的观点是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第二传说: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第三传说:吃月饼与“杀鞑子”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第四传说: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中秋节的真正起源中秋节,又称仲秋节、祭月节、月娘节、团圆节、月光诞、月夕、秋节、拜月节、月亮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在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传说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长生不死之药,准备和妻子嫦娥共同分享,但是却不巧被邻居看到了,他趁着后羿不在的时候准备强抢,嫦娥被逼无奈之下一个人吞下了药,飞升到了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失去了爱妻,只能每年在中秋月亮最圆的时候,摆下嫦娥最爱吃的圆饼(月饼)和圆圆的蛋以寄托相思之情,希望嫦娥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团团圆圆。

当然那只是神话传说,而实际上中秋节最初起源于上古时代,是因为对于独特天象的崇拜,古人祭祀月亮而来。古人祭祀月亮,奉上祭祀,以求神灵的庇护,并且以此形成传统。最初是部落祭祀,到后来国家形成后也开始祭祀,到两汉时期,有人专门编撰了《周礼》,对中秋进行文字记载。

然后到了唐朝,开始把中秋节定为全国性节日,成为固定的节日。在唐都长安和洛阳,每到中秋节,皇帝和后妃、大臣们,先到宫门城楼,歌颂太平盛世,然后宣布昼夜不禁与民同乐,而后皇帝和后妃大臣宴饮,百姓们开始在各个大街猜灯谜、赏灯、放孔明灯、宴饮作诗等。唐朝国力强盛四夷来附,而后又把中秋的习俗传播到了四海。

到了宋朝,乃至之后的明清,中秋节正式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并且日期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此后,中秋节随着华人往海外的迁徙逐渐传播出去,成为而今东亚和全球华人的共同节日。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简述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11

推荐理由:西藏 气温适宜、风景独特,已成为许多国内游 客暑期理想的旅游目的地蓝天白云、巍巍雪山、辽阔草原……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西藏的湖泊 : 星罗棋布,五颜六色,充满传奇和神秘。众多旅游产品设计师特别提醒您,是在炎炎夏日,当南中国 置身火炉之中,北部 的沙漠也蒸蒸而上的时候,西藏的这些湖泊 就是最好的避暑之地了,漫步湖边,清风拂来,丝丝凉意,美景相伴,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

推荐理由:桂林 地区属岩溶 地貌, 这些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这时的山, 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而自上而下应有“山水甲天下”的赞 誉。

庐山

推荐理由:几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庐山叠嶂九层、崇岭万仞的赫赫气势,伴生出峰诡不穷、怪石不绝的阳刚之美。由于庐山高耸于江湖之间,雨 量丰富,年降水量可达 20xx毫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到庐山旅游,不可不体味庐山的云雾之美。至此消暑,环境幽静,烦热顿消, 成为全国着名的避暑胜地。

玩法提示:看珍稀地貌、避暑、摄影 、品云雾茶

中秋节的传说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12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嫦娥、蟾蜍和玉兔,三者本是同源,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蟾蜍又在传说中分化为蟾蜍和玉兔二物。然而老百姓毕竟不是学者,不晓得月姑娘嫦娥与玉兔的同源关系,于是就分开祭拜了。

(以上八篇均选编自《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节日节气》,中华书局)

〖中考链接〗

1.(2014湖南长沙中考题)综合运用。(共6分)

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传统习俗(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和“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与中秋节和七夕(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字。

(3)策划节日活动(2分)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举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模仿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强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

②目的:

2.(2013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3.(2007甘肃兰州中考题)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各联分别写什么节日。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篇13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第三主题: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第三阶段: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二一、超市中秋活动方案的目的

超市中秋促销活动是以中秋月饼的消费来提升超市的销售,有利于稳定现有顾客,提升超市在商圈范围内的形象。预计日均销量在促销期间增长10%—20%。

二、超市中秋活动方案的内容

1.买中秋月饼送可口可乐

买1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355ML可口可乐2瓶。(价值3.6元)

买2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1250ML可口可乐2瓶。(价值9.2元)

买3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2000ML可口可乐2瓶。(价值13.6元)

2.礼篮:分别为298元、198元、98元三个档次。

298元礼篮:七星香烟+加州乐事+价值80元中秋月饼+脑白金。

198元礼篮:双喜香烟+丰收干红+价值60元中秋月饼+脑轻松。

98元礼篮:价值40元中秋月饼+20元茶叶+加州西梅。

3.当日单张小票满59元,可任意到活动区进行飞镖选购奖品一次;

满99元,可飞镖选购奖品2次;满129元以上,飞镖选购奖品3次。赠品主打月饼。

三、超市中秋活动方案——超市布置

1.超市外

(1)在免费寄包柜的上方,制作中秋宣传。

(2)在防护架上,对墙柱进行包装,贴一些节日的彩页来造势。

(3)在广场,有可能的可悬挂汽球,拉竖幅。

(4)在入口,挂“__超市,贺中秋”的横幅。

2.超市内

(1)在主通道,斜坡的墙上,用自贴纸等来装饰增强节日的气氛。

(2)整个超市的上空,悬挂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挂旗。

(3)在月饼区,背景与两个柱上布“千禧月,送好礼”的宣传;两边贴上可口可乐的促销宣传。

(4)月饼区的上空挂大红灯笼。

四、超市中秋活动方案——活动费用

中秋活动系列赠品:_万。

场内、场外的布置费:_万。

月饼费用:_万。

共计:_万人民币。

五、超市中秋活动方案——工作安排

1.场内、外布置的具体设计应市场部、美工组负责,公司可以制作的,由美工组负责,无能力制作的,由美工组联系外单位制作,最终的布置由美工组来完成。

行政部做好采购协调工作;预定场内布置在_月_日完成。

2.采购部负责引进月饼厂家,每个厂家收取_元以上的促销费。

同时负责制订月饼价格及市场调查计划,在_月_日前完成相关计划。

3.工程部安排人员负责对现场相关电源安排及灯光的安装,要求于_月_日前完成。

4.防损部负责超市防损及防盗工作。

5.生鲜部负责精美月饼的制作。

中秋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三一、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二、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四、学校中秋节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第一

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______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中秋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四一、超市中秋活动方案的目的

超市中秋促销活动是以中秋月饼的消费来提升超市的销售,有利于稳定现有顾客,提升超市在商圈范围内的形象。预计日均销量在促销期间增长10%―20%。

二、超市中秋活动方案的内容

1、买中秋月饼送可口可乐

买1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355ML可口可乐2瓶。(价值3、6元)

买2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1250ML可口可乐2瓶。(价值9、2元)

买300元以上中秋月饼送2000ML可口可乐2瓶。(价值13、6元)

2、礼篮:分别为298元、198元、98元三个档次。

298元礼篮:七星香烟+加州乐事+价值80元中秋月饼+脑白金

198元礼篮:双喜香烟+丰收干红+价值60元中秋月饼+脑轻松

98元礼篮:价值40元中秋月饼+20元茶叶+加州西梅

3、当日单张小票满59元,可任意到活动区进行飞镖选购奖品一次;

满99元,可飞镖选购奖品2次;满129元以上,飞镖选购奖品3次。赠品主打月饼。

三、超市中秋活动方案――超市布置

(1)超市外

a、在免费寄包柜的上方,制作中秋宣传;

b、在防护架上,对墙柱进行包装,贴一些节日的彩页来造势;

c、在广场,有可能的可悬挂汽球,拉竖幅;

d、在入口,挂“__超市贺中秋”的横幅。

(2)超市内

a、在主通道,斜坡的墙上,用自贴纸等来装饰增强节日的气氛;

b、整个超市的上空,悬挂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挂旗;

c、在月饼区,背景与两个柱上布“千禧月送好礼”的宣传;两边贴上可口可乐的促销宣传;

d、月饼区的上空挂大红灯笼。

四、超市中秋活动方案――活动费用

中秋活动系列赠品:6万

场内、场外的布置费:0、8万

月饼费用:6万

共计:12、8万人民币

五、超市中秋活动方案――工作安排

1、场内、外布置的具体设计应市场部、美工组负责,公司可以制作的,由美工组负责,无能力制作的,由美工组联系外单位制作,最终的布置由美工组来完成。

行政部做好采购协调工作;预定场内布置在__月__日完成。

2、采购部负责引进月饼厂家,每个厂家收取800元以上的促销费。

同时负责制订月饼价格及市场调查计划,在8月8日前完成相关计划。

3、工程部安排人员负责对现场相关电源安排及灯光的安装,要求于__月__日前完成。

4、防损部负责超市防损及防盗工作。

5、生鲜部负责精美月饼的制作。

中秋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五一、活动主题

__陈酿,乐享中秋

二、活动背景

中秋节和国庆节两节一起,广大消费者在节日期间难免会走亲访友,而白酒则是馈赠亲友不可或缺的必备品。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习惯了去商场、超市、便利店采购节日所需礼品。市场部希望能够以中秋节为契机,在餐饮、商超和流通领域开展促销活动,全方位出击推动市场,拉动市场销量,为市场旺季的到来做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活动目的

推动__陈酿白酒的旺季销售,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四、活动时间

2021年_月_日——2021年_月_日。

五、活动地点

__超市(__店、__店)

六、活动形式及内容

(一)活动形式

初步定为买赠形式,分场内和场外,__超市外进行抽奖活动。

(二)活动内容

凡在活动时间内购买__陈酿精品、珍品、尚品、典藏、君尊系列白酒均有优惠。

注:此优惠政策适用于场内和场外,场外可适当增加买赠力度。

(三)__超市外促销活动

购买__陈酿盒装任意产品一瓶或者一瓶以上者均可参加一次现场抽奖活动,中奖率为100%。

(四)奖项设置和控制原则

本次促销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

一等奖:赠__陈酿典藏1瓶。

二等奖:赠__陈酿精品1瓶。

三等奖:赠__陈酿小红瓶酒1瓶。

参与奖:赠打火机1个。

七、活动执行细则

(一)活动店的选择条件

1.活动店规模比较大,地理位置位于居民小区的聚集地,能起到户外宣传的作用。

2.营业时间的客流量大,能起到店内宣传的作用。

(二)活动店的提报程序

1.参加活动店由商超主管按照平时的销量表现提报,由销售部评定决定是否进行活动。

2.评定完成后结果传报相关店面的促销人员进行准备,准备期不少于两天。

3.批准后三天市场?a

href='//www.haoword.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蓖瓿纱傧梦锪献急福傧咳嗽蓖瓿扇嗽弊急浮?/p>4.活动的前晨会相关人员进行安排:

(1)物料盘点

(2)人员明确岗位要求。

5.进行相关物品领取。

(三)促销活动的广宣安排

1.在各大超市显著位置张贴海报(海报上为活动内容)。

2.在超市的DM刊上刊登优惠活动。

3.超市内申请堆头,配合促销活动。

4.超市展架上的爆炸签。

5.场外摆展台,促销人员穿广告衫进行销售,扩大宣传力度。

八、活动执行时间进程

(一)_月_日前确定各项活动政策,完成报批

(二)_月_日前完成各项所需物品准备工作。

(三)_月_日正式实施阶段

现场要求:

1.促销员必须在早晨8点到位。

9:30完成现场的陈列。

2.现场生动化陈列要求。

每个门店摆台为两组平行陈列,展台外层有关于活动的POP文字说明。

赠出产品必须详细在报表登记。

活动结束详细盘点货物数量,核对无误人员签字。

(四)人员安排

1.负责人:__

商超渠道业务员、临促(负责前期的协调和店面的促销活动)。

2.市场部人员1名(负责前期的广宣品准备和活动期间的监督协调)。

九、广宣文案及所需物料

POP海报。

促销台、空箱子、气球、红色手提袋。

活动礼品:果粒橙、露露、茶礼盒、汇源礼盒、八宝粥。

十、执行报表

十一、活动所需物品及费用

(一)所需奖品申请

一等奖:__陈酿典藏10瓶。

二等奖:__陈酿精品20瓶。

三等奖:__陈酿小红瓶100瓶。

幸运奖:打火机140个。

(二)所需费用

果粒橙:13件_75元/件=975元。

露露:10件_58元/件=580元。

汇源礼盒:40个_38元/个=1520元。

八宝粥:40提_30元/提=1200元。

临促:6个_50元/天=300元。

海报:6张_20元/张=120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