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勤转正总结实用13篇

内勤转正总结
内勤转正总结篇1

在沁园,我的主要职责是营销中心内勤,负责统计各区业务人员的工作汇报、每月费用报销的初步审核。同时,负责与各区经销商核对每月的帐务,资料和信息的传递。

三个月来,我更是体会到,工作时,用心、专心、细心、耐心四者同时具备是多么的重要。就拿每月和经销商对帐来说吧,我要用心的做出近百家经销商的帐务,专心的做好每一家经销商的帐,细心的做好各经销商的每一笔帐,耐心的与各经销商对好每一项帐目。

内勤转正总结篇2

内勤这个岗位,总而言之。一个熔炉,也是一个舞台,既能锻炼自己也能展示自己,只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修养,切实履行好内勤工作岗位职责,持之以恒地做到五勤”不断开拓创新,就能做好公安消防部队的内勤工作。

具有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纽带作用,内勤工作是一项综合协调、综合服务的工作。内勤位轻责重,既要完成事务管理、文书处理、综合情况、填写报表、起草文件等日常程序化的工作,又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还要为领导出谋划策,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领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个合格的内勤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熟悉业务和内勤工作,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严谨干练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献身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结合四年的内勤工作经历,想谈几点认识。

一、要增强五种意识。

要培养敏锐、独特的政治意识。要加强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一是政治意识。内勤要做好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广播员。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自己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对待事物要擅于捕捉本质,迅速地抓住重点,为领导找出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上级下发指示精神,二是全局意识。内勤是上下级信息交流的中转站。下级上报工作情况,都要经过内勤之手传承。因此,内勤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善于围绕当前时期各项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积极调研,主动参谋,尽可能地把具体问题研究得透彻,把建议提得准确,把工作做得细致,使自己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得力助手。

不让办理的事项在自己手里积压,三是服务意识。要做到不让领导安排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申办业务群众在自己这里受冷落。要培养服务意识,时刻摆正位置,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坚决服从领导和服务群众。

相当部分的单位只有一名内勤,四是奉献意识。目前。日常事务、文书管理、消防业务全是一人承担,有时内勤还要监管外勤工作,加之近年来消防保卫工作日益繁重,各种专项整治任务接连不断,加班加点,已成家常便饭。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体上的考验,更是精神意志的磨练。这就要求内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要把自己对消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融入到工作中,以苦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真正培养自己的奉献意识。

决定内勤比比其他监督员接触的事情更多。行动方案、决策措施、机密文件等信息都会在内勤处形成一个聚合点,五是保密意识。内勤岗位的特殊性。使内勤岗位成为一个“机要中心”如果稍有不慎,泄漏出去将会给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作为一名内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紧绷保密这根弦,做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讲的坚决不讲。

二、要坚持做到五勤。

翻看档案,一是眼勤。内勤每天阅读文件。查阅材料。看文件、材料不能像过眼云烟,毫无印象。要认真看,对上级的文件要反复看,领会精神,吃透方针、政策,记住术语,明确任务;对下面的工作报告要细阅全文,掌握工作进展,熟悉情况,看出问题,以利指导;对有关部门的文件、材料着重学习经验和做法,取彼之长,补已之短。对各类业务报表要认真阅读填表说明,掌握填报方法和填报时间、要求。

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和资料的积累,二是手勤。工作上积极主动。对看到情况、问题、数据、工作进展,都要根据需要分别摘录。

要多动口向业务部门和其他同事请教,三是嘴勤。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对不清楚的情况、细节、一件事的着落,要勤问、勤打听、勤催办,超越职权范围的要及时向领导请示,不能随自己的意志去办,随时向同事和群众多动口了解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实事求是及时全面地向领导和上级汇报。

总的来说,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求领导给我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后勤实习生转正申请书3尊敬的领导:

我是酒店后勤部的一个员工,不知不觉20_年即将过去,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回首年前的工作计划和这一年中的忙碌种种,后勤部员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奋斗,在完成计划的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个的惊喜,但也有不足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弥补。

一、加强厨房内部培训。

根据前一年的工作总结,厨房员工工作能力差和工作意识不强现象,严抓新员工的工作服务意识,强化岗位技能,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前后台沟通和协调,提升对客服务。

定期拓开厨房、前台协调会议,增强香榭里人员的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前后台相互协助,共同努力,提升了餐厅的品牌。

三、合理安排人员,劳动力综合运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人员紧张,根据厨房现有人员对其进行合理安排,综合运用,及时调整员工的工作内容,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厨房奖励考核制度。

为提升厨房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总体水平和素质,培养员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对员工的奖励及考核方案作了进一步的明细规定。

五、一如既往做好厨房“五常法”和卫生工作。

厨房的卫生和“五常法”工作一直是厨房工作的重点之一,厨房员工持之以恒进行落实。在饭店复评自查中,受饭店领导好评,还被评为西餐部“五常法”示范厨房。

六、体现餐厅品牌,突出个性化服务。

在平日服务中,前后台共同配合,不缺乏个性服务,对特殊客人特殊对待,这其中有为孕妇制定制作为期两个多月的营养餐,有为喜好美食的常客长期制作个性菜肴等等。

七、坚持做好各厨房的协调配合工作。

严把出品质量关,保证从本厨房出去的任何成品或半成品符合标准,提升部门的服务与品质。

八、圆满完成月饼销售任务。

一年一度的月饼销售工作厨?a href='//www.haoword.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逼胄男Γ压ぷ髦氐惴旁谙凵希涑咳嗽钡南勰芰Ρ∪酰礁龆嘣碌呐Γ猜瓿扇挝瘛?/p>九、各节日美食活动丰富多彩。

从中西混合套餐到经典自助吧台,从母亲节温馨套餐到圣诞大餐,给客人带来的不光是美食,更多的是惊喜和满足。

十、创造具有南苑特色的优秀西餐菜肴。

厨房内部创新开拓,研制了许多深受客人喜爱的西餐零点菜肴;在参加全省烹饪技能大赛中屡获金奖、特金奖,为饭店争夺荣誉。

以上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更加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及配合,这一些中,后勤部虽然取得了一些个小小的成绩,但是我们并不骄傲,更多的是在思考我们有那个方面存在着不足,我们如何在明天创造更多的业绩,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会共同面对困难,共同挑战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总的来说,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求领导给我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后勤实习生转正申请书3尊敬的领导:

下面就我的试用期工作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1、狠抓观念转变,增强服务意识。

河南煤化成立已两年有余,在大集团的正确领导和焦煤公司抓观念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的精心指导下,新东公司后勤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意识,热爱大集团,服务三产项目,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我们把职责定位为“服务”,以服务为宗旨,谋划和开展好各项工作。我们抓住管理根本,明确创新方向,坚持务实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2、餐厅努力克服困难,提高员工就餐满意度。

餐厅工作一直是后勤中难点之一,尤其是_餐厅努力克服困难,提高员工就餐满意度。

物价上涨迅猛,给餐厅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员工餐厅针对物价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采取挖潜降耗,统一采购等措施,保证了饭菜在份量和质量的稳定,克服了物价上涨带来的.诸多困难。餐厅还多渠道收集员工对于就餐满意度的信息,根据员工满意情况适时调整菜品,尽可能确保餐品符合大多数员工的口味。同时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加强内部管理,办理上岗证、健康证,完善卫生制度、操作制度,加强餐具的消毒和食堂的卫生,确保员工饮食卫生安全。“安全是员工公寓的重中之重”,员工公寓在工作中始终

3、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检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天在公寓楼内巡视,严查员工使用大功率电器、出门不关停用电器等行为;同时加强出入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每晚11时查房,对留宿人员进行登记,保证了公寓的运行安全。

对内完成完善管理运行,对外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抓转变、促服务,抓管理、促效益,推进后勤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的来说,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求领导给我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后勤实习生转正申请书4尊敬的领导:

试用期已经结束,下面就我的试用期工作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宿舍方面

1、宿舍管理员的调整:

20_年_月聘用新宿舍管理员,从以前的管理员和清员调整为一名,每月节资_元月左右。

2、宿舍管理:

房屋租凭方面:公司现有租房_套,我能及时了解掌租房时间,房屋租凭方面针对每个季度的出租价做出合理的价格签合同。

维修、维护方面:维修、维护方面:宿舍房间、娱乐等场地时常有物品及设备的损环,我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定期对一些设备进行维护,保证每个宿舍员工的正常生活。

卫生检查方面:每天安排清洁人员进行打扫(上午、下午、晚饭后)各一次,宿舍管理员能坚持不定时对每个房间进行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大的卫生检查,每月及时通报好的宿舍及较差的宿舍。

水电方面:每天对公司出租的水电数据进行登记、核对,每周上报一次,能做到有较大变动时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即时查找原因。

宿舍物资管理方面:积极完善宿舍物资台帐,并不定期进行核对,保管宿舍物资管理方面:物资管理方面证宿舍物资的正常供应。

员工住宿方面:我能及时安排好员工的住宿,特别是新到员工能让新住宿方面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保证让每个新员工用上新的干净的床上用品。

二、食堂方面

日常管理方面:保障食堂卫生清洁,能让每位员工吃上放心和比较满意的饭菜,每周正餐保证有五个菜品,第天更换菜样,每月不定期给食堂人员讲解一些食品卫生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每个食堂人员时刻注意安全操作,北区食堂在有限的条件下能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能把可口的饭做给北区每个员工,特别是在下半年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南北区食堂人员克服困难做好每顿饭菜。

账目方面:从我接手后能把食堂进出费用和第月盈亏情况做成账目,能更好的了解和调情成本,员工充饭卡的现金我能按时记账按时上交,做到账目清楚。

三、门卫方面

针对我们公司的特殊情况我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门卫职责有所不同,我们公司值班人员不但要看好门管好治安还要对公司外来人员及外来车辆和物资进行清点等工作。

进厂要求:外来车辆、人员进厂前有检查,有填写,能给司机讲解厂区注意事项。

出厂要求:外来车辆、人员出厂有检查,能严格按检查手续,核对货单,对手续不全或货物不符的能及时向单位保卫人报告,对夜间出入单位车辆、人员能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本厂物资要求:进出物资能按制度办理,不符合要求的能及时电话汇报请示,每批物资门卫都能做好记录,随时都能拿出核对。治安方面:门卫值班人员能开动脑筋对外来车辆出厂携带物资出厂进检查,今年上半年北区门卫多次查到外来人员及外来车辆携带物资出厂事例。

四、民兵建设

我能和上级领导共同讨论针对企业需要做出方案(民兵条例),选拔基层民兵,突发事情能做好计划通知到每个民兵。

五、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宿舍员工的活动和管理上还有待改进。

2、食堂管理及员工剩饭的浪费现象有待解决。

3、电的浪费现象有待采取措施。

4、民兵管理及活动需进行改革。

总的来说,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求领导给我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后勤实习生转正申请书5尊敬的领导:

新凯纺织生产用料为棉花,是易燃品,特别是今年以来,加强了对除尘设备的管理和要求,针对存在的危险性,消防工作一直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为公司安全管理员,我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落实管理责任与具体措实相结合,一年来,在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结合公司实际,从年初开始,重审和制定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等10余种消防安全制度,并按相关规定,重新制定了消防应急预案、并于上半年进行消防应急演练、日常工作坚持每天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同时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消防安全领导组,义务消防队。消防安全定期每日组织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在检查中不断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消除各种火险隐患。具统计,今年以来我进行的消防安全联合大检查多达20次、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一次、消防应急灭火演练一次、自纠自查活动__多次,召开消防安全会议每周保证一次。

一、重视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年初,公司就成立了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与公司各部门签定了消防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完善了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召开消防安全形势分析会,及时传达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精神,坚持每天对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对检查工作做到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总结;每月对各部门消防安全教育一次,对消防设备及消防器材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

二、落实到岗位,宣传教育到员工。

进入二0_年以来,由于市场不景气,受到市场的冲击,公司产品积压,被迫限产,员工一度放假,上班人员极不稳定,思想受到波动,给正常的安全工作带来不利,为了保证消防安全工作不受影响,做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坚持把本责工作放在第一位,只要机器运转,就得保证安全,只要有人上岗,安全不得放松,越是生产不正常,越要体显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抓好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就尤为重要,在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坚持做好员工的转岗、上岗的消防知识培训,虽然频繁但却充实,每月保证运转一线进行一次月度消防安全月度教育培训,每有一人进行调整岗位,都要检点岗中消防安全应知应会操作和预防教育培训,保证了公司安全运行,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时期和要求,悬挂适应于时事要求的宣传标语5条,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三十多,组织消防演练一次。

三、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消除消防隐患。

加强对消防器具的管理和保养,保证随时可以应急使用。在消防器材的管理上,做到每日检查灭火器是否合格有效,消防管道阀门是否灵敏,四月份,按照配置灭火器期限,公司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拨出专用资金,更换了300个灭火器,并邀请消防器材有资质的公司,对公司所有消防管线进行了检查维护,保证了各管道阀门的正常,在生产运行方面,认真做好电器设备的用电管理也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做到“人离开,即断电”。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燃气、电器使用安全大检查,尤其是节假日期间,领导亲自带队对重点环节进行检查防患未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每月将巡查情况通报,从而在源头上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在公司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制度,真正用制度规范消防安全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强培训教育,按照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制度和年度计划,做好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3、继续抓紧抓好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

4、加强消防基础设施的管理,加大消防经费投入,保证消防器材齐全在位有效,做到真正管用。

5、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利用消防户籍化管理有利条件,定期、按时向消防安全会对各部门、部位消防安全情况进行汇报。

五、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工作的圆满完成关键在于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和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消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部分缺一不可,只有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每一名员工真正主动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避免各种意外事故发生,才能促进项目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二)、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我们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如果说工作靠自觉,那么领导的关心就是我们自觉工作的源泉。在今年的各项工作中,无论是在消防隐患排查,还是在日常学习、培训、资金投入上,均得到了大力的帮助与支持,使我们的消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我们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动力。

(三)、各部门的配合和员工的支持和凉解,为我们消防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助力。安全工作制度多,要求高,程序繁。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往往影响其他部门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经济效率。其他部门讲大局、高姿态、重安全、以人为本,积极配合我们抓好安全工作,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助力。

总的来说,我已经达到了转正要求,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求领导给我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此致

敬礼!

内勤转正总结篇3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646毫米,是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至2007年,荒漠化面积已经占据全县土地面积的94.5%。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因此,总理11次牵挂民勤治沙问题,多次说“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1.民勤县生态移民路经创新的原因

1.1 人口规模与绿洲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加剧

自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兵西征,中原人口随之迁入河西屯垦戍边开始,民勤曾经历了三次人口迁入高峰,到清道光年间人口猛增至18.5万人。此后,由于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民勤绿洲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大大减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境内人口开始大量外迁。至同治年间,全县人口减少2万人;民国5至10年,民勤境内连遭大旱,全县人口减少6万人,到1948年降至10.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外迁人口陆续返乡,1956年达到24.15万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备受天灾与贫困煎熬的民勤人民再次举家外迁,1963年全县人口减少至17.6万人。20世纪90年代,曾被称为“柳林粮仓”的民勤湖区生态急剧恶化,人口大量外迁,约3万人沦为“生态难民”。

2007年,民勤县总人口达31.3万,而全县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绿洲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1.59万km2的5.5%。县内绿洲地区人口密度达358人/ k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7倍,是联合国同类地区人口密度临界指标的51.1倍①;即使按全县平均人口密度19.7人/ km2计算,也高出联合国的临界指标1.81倍。从水资源承载力看,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20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6%。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到1 700m3时,即可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当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1 000 m3时,就会引致供需失衡,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②。民勤县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国际极限标准的52%,水资源实际承载人口规模较极限承载能力17.5万人高出78.86%;即使到2010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提出的水资源目标落实后,水资源极限承载力也仅为27.4万人,现有人口仍超出3.9万人。庞大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沉重的人口压力让脆弱的荒漠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1.2 传统生态移民模式面临诸多难题

一般来讲,生态移民有本地迁移和异地迁移、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等各种类型。早期,民勤主要是群众自发投亲靠友移民、教育移民等分散型移民,后来政府实施有组织的县内外整体型移民。2003年,组织湖区377户、1 037人向县外移民至新疆军户、芳草湖农场;从2004年开始,依托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先后在本县内的昌宁、夹河、蔡旗、大滩等乡镇建立4个移民点,整村整社推进县内移民385户、1 804人。这些传统的移民模式虽然对缓解民勤绿洲局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它们都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影响生态移民的实质性效果。

1.2.1 移民成本高。无论是县内移民还是县外移民,政府都要在迁入地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就民勤县内而言,以2007年实施的西渠镇煌辉村为例,搬迁一户需在迁入地新建84m2住宅一套,造价4.2万元,发放搬迁费0.1万元,加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户均1.4万元,学校、卫生所、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户均1.1万元,搬迁一户共需要投入6.8万元。由于涨价因素,2008年的户均搬迁成本达到8万元以上。甘肃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人均补助标准为5 000元,每户平均为2~3万元,与实际搬迁投入相差4~5万元。就县外而言,以2003年新疆移民为例,除上述基本建设费用外,每户还需搬迁运输费0.4万元,再加上承包耕地费用和涨价因素,户均搬迁费则高达9万元;而规划中的移民补助标准仅为人均6 000元,每户大约2.4~3.6万元。

1. 2.2 移民选址难。

就县内而言,由于民勤绿洲整体严重缺水,因此,从长远来看,实施县内易地移民是“剜肉补疮”之举,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固有矛盾。况且,目前已收回的机关农林场大部分面积狭小,布局分散,地力条件差,无法满足移民必需的基本条件;大型国营农林场移民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市、县政府无法与之协调沟通,移民设想始终无法付诸实施。就县外而言,过去比较理想的迁入地选择为内蒙古和新疆,前者属分散移民,规模较小,近年当地政府出台了许多限制迁入政策,基本关闭了移民大门;后者经济规模大,对劳动力需求强烈,但其半军事化管理体制与民勤县农村自主经营方式差异很大,群众移民意愿不强烈,2003年组织移民最终办理户籍迁移手续的只有35户。省内适宜移民的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目前也面临生态问题,不允许再进行移民。因此,县外移民基本失去了现实基础。

1. 2.3 收入反差大。

实施生态移民,提高群众收入是首要任务。从民勤已经实施的几次县内外生态移民情况看,迁入地的共同特点是耕地较少,地力条件较差,移民后土地开发整理的周期长、投入大,前期回报率低,影响农民的近期收入水平,从而挫伤了群众移民搬迁的积极性。2007年,民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869元,实施生态移民后群众在迁入地达到这个收入水平十分困难。

1. 2.4 遗留问题多。

对群众而言,实施生态移民是伤筋动骨的大事。由于民勤县生态移民迁出区主要分布在湖区等沿边沿沙地区,当地群众在脱贫解困过程中形成的集体和个人历史债务都比较多。实施生态移民,必然涉及债权债务、二轮土地延包及退耕还林地处置、集体和个人财产处置、子女上学、老人养老等许多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引发许多新矛盾,成为移民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生态移民的成效。

2.生态公益型移民模式及其效益

2.1 实施生态公益型移民的依据

从民勤县的实际来看,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固有矛盾不仅表现为人口总量对环境的巨大压力,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就业结构削弱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全县93%的劳动力从事种植业,种植业消耗了全县82%的水资源,却仅创造了42%的产值,劳动和资源的产出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民勤绿洲既要走出传统移民模式面临的困境,又要科学破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固有矛盾,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寻找更加符合民勤实际的移民新路径。

有鉴于民勤的县情,若通过结构调整,在减少经济活动对水资源需求量、减小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同时,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岗位,那么,这样的做法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而言,如果在生态移民中能将传统的“空间迁移”转变为“产业转移”,不进行人口异地搬迁,而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相应的政策保障,使水、沙、地等生产要素实现功能转换,使劳动者实现身份置转,使沿边沿沙区各类生产要素退出生产领域,进入生态建设领域,从而大力缓解人口压力,提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生态移民”的效果。

2.2 生态公益型移民模式的实践

生态公益型移民,就是政府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群众投入生态治理建设,将农民、土地、水资源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进入生态建设事业,实现土地耕作林草化、水效利用最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群众收入公益化,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基于上述理念,民勤县于2008年在东湖镇正新村建立了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区,按照“政府引导、公益支持、项目依托、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农民自建”和“分沙到户、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原则,制订实施方案。一是创新户籍制度,将沿边沿沙区农户的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户口,人口仍在原地居住,耕地全部退出农业耕种,转为生态用地,按照人均2.5亩的标准核定并整体规划,全部种植紫花苜蓿、甘草等饲草作物和中药材,政府对试验区确定的生态农户每年发放一定金额的生态专项补助,以促进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种植业转变为节水和生态效益明显的草畜业,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以增加群众收入;三是进行生态建设,将试验区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防沙治沙协会”,组建专业防沙治沙队伍,按照试验区内确定的人口数量,在青土湖防沙治沙示范区内就近居住地每年人均划分4亩沙地,统一进行工程压沙造林,逐步实现农民向治沙工人转移,促进试验区内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按照这一方案,由县扶贫办牵头,发改委、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东湖镇政府具体实施,全面开展试验区建设。县扶贫办和东湖镇政府与试验区66户、331人签订了事业转移合同书,并办理了享受生态专项补助手续;成立了“东湖镇正新村风沙治理协会”,以正新村至青土湖段农区沿线流沙治理为重点,组织群众在青土湖以东、正新村以北完成了长6km、宽0.2km、面积1 800亩的压沙工程,同时按照每亩83株的标准完成了梭梭栽植工程;并对退出的耕地按标准重新核定、整体规划,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515亩,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312亩,同时以社为单位新建规模养殖小区5个,完成了试验区内5.3km农村二级公路新建工程。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试验区内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的成效初步显现。

2.3 生态公益型移民模式的效益

2.3.1 生态效益。一是用水量和用水定额下降。沿边沿沙区耕地总面积为12.65万亩,配套使用机井1 207眼,亩均耗水560m3,耗水总量7 082万m3。根据实验区的实施结果,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项目实施后,沿边沿沙区可压减耕地2.6万亩,保留耕地全部转为药草用地,亩均耗水下降到370 m3,耗水总量下降到3 717万m3。二是用水结构更趋优化。沿边沿沙区的种植业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比例为 94∶0.7∶5.3,项目实施后种植业退出生产,生态用水、生活用水比例调整为94∶6,生态用水比例大幅提高。三是用水效益稳步提高。沿边沿沙区农民每百元收入的水资源消耗量一般为50m3,项目实施后降为22m3。四是 “虚拟水”的节水效应充分显现。2008年国家已将民勤列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按规划每年应向民勤调水5亿m3。在绿洲西线全面实施生态公益型移民模式后,每年节约用水3 365m3;在绿洲内部按重点治理规划实现各项节水目标后,用水总量可由目前的5.8亿m3下降到3.4亿m3,又能节水2.4亿m3,两项合计可实现节水2.7亿m3,相当于以“虚拟水”方式完成西线调水任务的54%。五是植树造林力度加大。目前沿边沿沙区共完成压沙造林面积3.89万亩,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完成压沙造林面积16万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绿洲西线的60万亩流沙4年内就可得到有效治理,并在沿线梯次构建起压沙造林、沿线退耕封育、内部种草养畜相配套的绿洲保护体系,形成功能相对完备的生态缓冲区。

2.3.2 经济效益。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项目实施后,沿边沿沙区投入下降,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点转移,结构更趋优化,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必然承受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降低,比较效益提高。一是收入稳定增加、保障程度提高。2008年,试验区内群众的人均收入将从2007年的3 800元达到4 500元,其中,生态专项补助2 200元,低保180元,压沙造林补助1 600元,种草养畜等收入520元。可见,农民收入的主体部分为政策性收入,只要专项补助增长机制得到落实,转移区群众收入可与全县农民平均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二是农民收入差距缩小。根据调查,沿边沿沙区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相差达2 375元,而项目实施后,农民收入来源趋于一致,政策保障更趋公平和均衡,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和谐因素不断增加。三是收入空间拓展。目前沿边沿沙区共有劳动力1.67万人,其中97.3%从事第一产业。项目实施后,压沙造林和草畜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超过1万人,其余劳动力可全部转移从事第二、三产业,从而为转移区增加转移性收入。

2.3.3 社会效益。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区的建设,首先是一种发展观念的转变,是经营主体、生产方式和农民身份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使群众在治理生态的同时节约了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抑制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减轻了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通过治理沙漠增加了收入。其次,通过治沙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不仅能拓展增收渠道,而且能够实现农民向治沙工人的职业转换,实现大地增绿、产业增效、经济增速与农民增收的共赢,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第三,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区建成后,政府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可以逐步实现沿边沿沙区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得到更快发展,群众社会保障能力将明显增强。

2.3.4 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与搬迁移民的成本、收益比较

从安置成本来看,若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项目5年内实现将全县风沙西线

40 157人纳入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计划,政府为转移区群众人均年补助生态专项2 400元,5年共计1.2万元,每户按4口人计算,户均4.8万元;如果将40 157人5年内全部移民搬迁到县外,户均需搬迁费用达9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实施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较向县外移民的安置成本户均低4.2万元。从生产总成本来看,生态公益性事业转移项目人均投入为2万元,其中:年补助生态专项2 400元,5年共计1.2万元,基础设施和暖棚建设一次性投入0.8万元(在项目成本核算中,未计入政府投入的压沙造林补助1 000元/亩,因为,即使不实施该项目,政府也要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生态治理)。从收益来看,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为人均2.608万元,主要源于:①草畜产业发展增加纯收入4 500元/人以上,5年共计2.25万元/人;②项目区年节约水资源3 365万m3(相当于民调输水的斗口水量),按民调水价0.21元/m3计,每年可节省水费706.6万元,5年人均节省水费0.088万元;③节省的水量全部用于绿洲内部发展高效农业,可灌面积达6万亩,按净产值600元/亩计,产值为3 600万元,水效益按60%分滩,节水效益达2 160万元,5年人均节水效益达0.27万元。综合以上的成本和收益分析,项目实施中政府投入资金2万元/人,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为2.608万元/人,项目益本比为1.304,项目可行。

3.推广生态公益型移民模式的政策建议

民勤县绿洲沿边沿沙区风沙线长达408km,其中西线达274km,亟待治理流沙面积60万亩,沿线有薛百、大坝、三雷、苏武、大滩、泉山、红沙梁、西渠、东湖等9个乡(镇),涉及沿沙村55个、沿沙社254个,总户数9 689户、40 157人。根据东湖镇正新村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区取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启示,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落实,民勤县政府计划从2009年起到2013年,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总结、完善、提升现行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在上述区域内全面推行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的新模式,将风沙西线的人口全部纳入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范围,通过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转移,逐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绿洲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两条政策建议。

3.1 将民勤沿边沿沙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区申报为部级项目试验区

项目试验区每年为转移群众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落实生态专项补助,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分级负担,并随着民勤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进行动态调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形成转移区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机制,确保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08年,东湖镇正新村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区为群众落实政策性补助2 380元,相当于试验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以此推算,参照正新试点的标准,将风沙西线的40 157人全部纳入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范围后,以2007年民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869元为基数,人均每年落实生态专项补助2 400元,每年共需补助9 638万元;按国家补贴80%、地方配套20%的分级负担比例,每年国家需补贴7 710万元,并按民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的平均增幅8%相应增加。

3.2 将民勤县沿边沿沙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区群众全部转为城镇户籍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针对民勤生态治理的特殊性,直接将民勤县沿边沿沙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区群众全部转为城镇户籍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政府统一安排剩余劳动力到城镇集中定居,并提供必要的创业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促进受益区群众向城镇聚集,向二、三产业转移,以此加快民勤县城镇化步伐。参照目前民勤县实际执行的平均每人212元/月(低保152元、物价补贴60元)的城市低保标准,将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区群众全部转为城镇户籍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后,每年共需落实低保金1.02亿元;按中央负担80%、地方配套20%的分级负担比例,每年需中央补贴8 160万元,并按国家有关政策逐年调高补助标准。

注 释:

① 联合国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的沙漠化会议上制定的干旱地区土地对人口的承载极限是7人/km2。

② 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包锐等.民勤的“绿色之战”[J].中国经济周刊,2007,(14).

[2]李并成.人口因素在沙漠化历史过程中作用的考察――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5,(5).

[3]民勤县志编纂委员会.民勤县志[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4]刘小强,王立群.国内生态移民研究文献评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1).

内勤转正总结篇4

二、正确处理“四大关系”,提高后勤管理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处理好企业中心工作与后勤工作的关系

后勤保障工作应该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同时作为后勤保障部门又有自己的工作,如日常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中心工作。要在工作安排和人员使用上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集中力量抓好后勤工作,又要适当分工,加强和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做到企业中心工作与后勤工作两不误。

(二)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后勤保障部门是企业的综合性职能部门,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比如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它关系到企业日常工作的运转和相关决策的实施,决不能忽视。但是,它的内涵决不是纯粹的管理,这种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是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为领导、为基层、为业主服务才是后勤管理部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处理好创收和保障的关系

树立服务意识,处理好创收和保障的关系。创收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不能以创收影响干扰服务工作。要根据后勤工作总体定位,分析哪些工作需要最大化地追求社会效益,哪些工作需要追求经济效益。

(四)处理好抓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企业后勤服务工作大大小小事务繁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两大类。这两大类工作每类都有大有小,后勤保障部门只有坚持抓住每类中的大事,为领导出谋划策,后勤工作才算抓住了主要矛盾。只有正确把握抓好大事和小事的关系,处理起事务来才不会乱,才会井然有序,才会促进整个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加快“四个转变”,推动企业后勤管理全面升级

(一)加快后勤服务向社会化转变

社会化是一个基本趋势,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地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后勤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发展、萎缩、稳定”的基本战略。同时,这项工作牵涉到每一位职工的利益,必须量力而行,既适应后勤管理改革的需要,也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力。

(二)加快后勤管理向企业化转变

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破除长期形成的“铁饭碗”意识,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质量观念,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各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核算,真正把服务变成商品,从过去的“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发展。要在企业后勤服务领域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适当引入一些社会优势企业参与内部市场竞争,实现交易价格随行就市,结算模式遵循市场交易规律,服务质量与外部市场接轨。

(三)加快后勤保障向规范化转变

服务也好,管理也好,都要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制度保证。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原有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此来保证后勤保障的高效和到位。后勤企业应积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使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与社会相同步,做到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人本化,为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保障服务。

内勤转正总结篇5

一、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历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进行了二十多年。1985年5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央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个文件在谈到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时用了一句话:“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1999年11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200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一号文件的编号,转发了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向国务院联合报呈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一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进入到全面推进、发展深化的阶段。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模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校按照国家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的指导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因校制宜,对高校后勤社会化进行了创新型的深入实践与探索,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创造了符合各自情况的多种后勤管理模式。

这些模式总的来说,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遵循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实现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开,建立有利于明晰产权、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法制约束、相互制衡的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具体说,管理上,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通过合同契约及法制约束的管理。以契约化的形式明晰乙方占有、支配、使用的学校资源或资金,及其承担的后勤服务任务,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依法、依规管理;费用核算上,以全成本核算为基础,由靠行政拨款驱动的运行机制改变为外部(市场)驱动的服务收费制或项目委托制;监督评价体系上,建立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被服务单位和师生等所形成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科学的后勤监督评价及反馈机制,以保证后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的后勤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学校及师生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后勤保障与服务;同时,建立优胜劣汰的外部竞争机制。总之,通过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实现高校后勤发展的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资源得以更充分利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最大效用。这也是后勤工作的最终目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发展与深化,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小机关,多实体(小甲方、多乙方)”模式,即学校设总务处或后勤处,内设几个职能管理科室,作为小机关行使后勤的规划、管理、协调、监督、考核等职能。一般高校在小机关还同时设有后勤党委,后勤党委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后勤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发展、干部管理、廉政建设、群团组织等工作;后勤服务由多个后勤服务中心或实体进行,并实行独立核算。

二是“小机关,大实体”模式,即学校设总务处或后勤处,后勤服务通过成立后勤集团来进行,后勤集团同级设有后勤党委。后勤集团作为乙方,主要做好服务与经营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

三是“小机关、大实体、董事会”的后勤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设总务处或后勤处作为甲方行使宏观管理职能,后勤集团为乙方行使经营服务职能,同时乙方在实体的管理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四是“无甲方(机关),大实体”模式,即学校不设总务处或后勤处,只设后勤集团。就是将原总务处直接转制为后勤集团,通过发展后勤集团注册或通过嫁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有限公司。这种模式从它的转制形式和学校所对的后勤主体来说,也可以归属为第一种模式。

五是“主体乙方模式或多(无)甲方,单乙方”的后勤管理模式。它基本类似过去的后勤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实行了契约管理。

六是“小机关,无实体”模式,即学校设总务处或后勤办,后勤服务全部交由社会力量去办的模式。

三、高校后勤发展的动态

通过二十多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实践,全国各地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新了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以上几种只是对一些管理模式的概述,不一而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几年各高校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后勤改革的发展出现新的动向和趋势,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1.高校通过后勤的运行实践及探索总结,对后勤体制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后勤管理模式有向上述第一种模式即“小机关,多实体”发展的趋向

2.后勤实体大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这也是比较成功的高校后勤改革的经验之一

3.注重求真务实,从学校实际出发

4.多数高校后勤经费基本实行的是拨改收方式,即由行政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或项目委托制

5.一些高校后勤在人财物等各方面改革力度大,市场化程度高,机制灵活,保障能力强

6.各高校后勤普遍引进社会优质资源为学校服务,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强了实体的竞争和发展能力

7.在机构设置上,本着精干、高效、科学、合理的组织原则,结合实际,按照不同工作性质特点,进行设置

8.后勤改革要与学校财务改革、人事改革配套,需要政策扶持和支持

四、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正确认识我国高校后勤的特殊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模式的选择,是与本国的国情、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密切相关的。还受到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所在省、市、地区社会化程度和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及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与各个高校的发展背景、规模、人文传统等也密切相连。究竟选择何种后勤管理模式,必须正确认识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特殊性,符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与社会一般服务市场既有其共性的一面,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服务的群体及对象主要是师生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区域相对封闭,高校后勤服务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2.学校后勤市场的功能与作用具有特殊性。一是要满足师生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消费需求与服务保障需求等经济功能,同时又具有引导人们行为的教育功能,既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3.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所实现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通过服务、管理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保证学校政治稳定,服从社会稳定高校稳定这个大局。

(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探讨

高校后勤管理究竟采用那种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经验,结合高校后勤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对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创新与实践,提出如下两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第一种模式:小机关、大实体、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模式。

1.与目前一样,后勤管理处(甲方)作为学校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后勤宏观管理的职能,按照其工作任务下设几个职能管理科室。

2.后勤集团(乙方)为一大实体,作为学校后勤服务的主体,行使后勤服务与管理的职能。其下设的主要是根据后勤需要提供后勤服务保障与经营的多个实体或中心;同时,在集团同一层级设置后勤党委,作为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组织,负责后勤集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发展、干部管理、廉政建设、群团组织等工作。

3.与现有后勤组织构架不一样的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独立于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外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强化后勤实体的管理责任,提高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益。

这种设置的主要原因:一是维持了目前不少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大的框架格局,变革的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校后勤及学校的稳定。二是后勤集团大实体便于其内部的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协调,专业化管理,壮大后勤集团的实力。更重要的上述的独立于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外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后勤实体体制,目前虽然一些高校有类似的设置,但这种设置是后勤集团(乙方)主要依靠由学校委托其经营的资产模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而本文所讲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学校层面,不仅是从外在表现看的层面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它更有超脱性,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更有利于“政企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董事会的组成由管理学校资源的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董事长由主管校领导或后勤甲方负责人担任。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对独立经营的后勤实体的重要制度、重大事项、重要发展战略或方向进行审定或决策,是最高决策机构;监事会由学校不同部门包括职工代表在内的人员组成,以保证对后勤工作监督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及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后勤实体的自身利益。主要行使对董事会及其后勤公司的监督权。后勤实体或中心的经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统揽下进行工作,全面负责公司经营、日常的工作组织和指挥管理职能,公司总经理或主任是本公司执行系统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第二种模式:小机关、多实体(乙方)、董事会(监事会)的管理模式机构设置见图二。

这个方案的主要特点如下:

1.“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体制,与第一种管理模式相比,精简了管理机构,减少了管理层次(由过去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实体或中心改变为后勤管理处-实体),便于统一指挥,避免了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所带来的矛盾及摩擦,使组织最高管理部门的决策得以贯彻执行,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学校一个后勤管理主体,有利于学校各单位及师生员工与后勤部门工作上的直接交流、沟通与工作办理,提高办事效率。第三,有利于监管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与后勤管理处同级次的后勤党委(总支)的建立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优势,有利于学校的稳定。而且为后勤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

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由学校多部门人员及其他人员组成的董事会(监事会),改变了过去主要由后勤管理处进行宏观决策及监管的机制,加强了后勤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后勤监管的客观性、有效性,有利于正确处理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及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相互制衡的机制。

4.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的后勤多实体(中心)运转,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即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了产权、事权、责权和利益,形成了责权利的统一,实体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真正的显示,真正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营机制,可以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同时,结合后勤不同工作性质特点设置的多实体,由于机制转变,有利于强化其内部后勤成本核算与精细化管理。

总之,上述模式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总结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更好地使高校后勤遵循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使学校后勤步入管理规范、运转有序、服务到位、效益提高、保障有力的良性循环地发展轨道。

内勤转正总结篇6

所有的改革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在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后勤职工的传统观念即后勤福利思想根深蒂固,一旦让他们失去长期依赖“吃皇粮”的铁饭碗,必定会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要通过减员分流来降低后勤人员费用的设想,在短期内难以实现[3]。加之配套制度建设总是滞后于现实需要,因而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

第一,后勤服务企业化的模糊性问题。任何改革过程都是非零成本的,都需要打破既有的利益关系,重塑新的利益协调结构。从时间性角度来看,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也是如此,其中组织结构调整、主体关系理顺都需要一个过程。以企业化名义运营的后勤集团或服务公司基本上都是脱胎于高校这个母体,即使人、财、物方面的关系在规章上可以明确界定,人事网络、业务流程等方面仍不可避免地与高校保持着千丝万缕的从属关系。许多后勤集团只是在名义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真正的管理过程都没有实体化,“一个系统”的观念仍广泛存在。此外,后勤服务机构与高校母体的产权划分仍不十分清晰,这是导致改革目标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第二,后勤管理主体监督乏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后果,实际意味着高校作为服务购买者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契约机制对后勤服务生产者进行管制,从而取代传统的由高校直接生产和管理的模式。但是由于受体制关系不顺和整个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对后勤服务的监控约束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加强,反而随着后勤机构独立性的增强而不断减弱,集中表现为面临着体制退出风险与体制建构风险交织的局面。一方面,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约束机制的条件下,高校为保证后勤服务质量,特别是餐饮服务安全,不敢轻易放弃传统行政监管这一有效的监督约束手段,原因就在于后勤服务涉及人员众多,社会影响面较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承担相当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后勤服务的专业化特征要求必须有专业化的监督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但现实是,现有体制中除了高校是直接责任人以外,其他主体的介入渠道都不是十分顺畅,高校必须独立承担监管职责,这无疑需要高校继续保留专门机构对该项事务进行专业化管理,而这事实上不利于服务职能从高校职能中剥离出来。

(二)财务管理方面

第一,高校后勤管理理念错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了高校后勤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后勤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都有很大提升,有效地保障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组织、程序等体制迟滞因素的制约,后勤服务的管理者把财务管理定位为事业会计核算。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后勤集团的财务管理只重视现金管理,没有成本管理意识,更没有绩效管理的理念。后勤机构中其他部门人员对财务人员产生防范心理,使其失去对经营活动的反映、监督职能,从而影响了后勤财务管理实际运行的质量和效果[4]。总之,财务管理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具有战略意义,它能够促进后勤管理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前高校在后勤管理中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财务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使得财务管理无法发挥监督和控制后勤集团管理活动的功能,进而降低了后勤管理的绩效。第二,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尚不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本身要求高校后勤引入一定的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高校后勤服务总是处于营利性和公益性的悖论关系之间。一方面,没有以营利性为目的的市场参与,高校就难以从繁重的服务生产中解放出来,无法为充实高校后勤服务资源找寻更多的途径,事实也就不利于保证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供给。另一方面,高校后勤服务必须保证一定的均等化,使绝大多数师生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否则就会影响高校群体的社会稳定。高校后勤服务中一些服务内容是不能以营利为驱动来供给的,甚至需要服务机构亏本来提供。对待这些亏本的事项,后勤服务机构要么通过其他拓展服务来弥补,或者通过政府补贴等公共财政支出来给付,这都要求财务管理制度在目标维度上有合理的定位。但是,当前高校后勤服务没有较好地对后勤服务的目标进行定位。第三,后勤产权归属模糊。产权问题是制约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单位办社会、学校办后勤的传统体制使高校后勤服务的相关资产几乎全部归属于学校。在后勤机构脱离高校母体的过程中,关于产权归属的划分问题始终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大问题,一时难以有效解决。后勤机构人、财、物的脱离如果根据市场原则进行股权转让,就会面临市场竞价主体不足的现象,如果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划分,则难以平衡心理和实际收益上的巨大落差。总之,如果后勤集团的产权归属不明确,后勤集团的企业化运作就会受到限制,后勤集团就是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企业。这种属性会导致后勤集团财务管理的核算机制不完善,后勤集团的利益相关者模糊,最终影响后勤管理中财务绩效的提升问题。

(三)人事管理层面

第一,队伍建设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管理队伍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个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整个后勤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也就是说,要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首先就要实现管理的专业化。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后勤服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职化。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不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二是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对于高校的后勤服务和管理而言,它们既需要懂战略、会协调的高级管理人才,也需要能服务、专心一线的操作人员。这种人员结构上的复杂性就决定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管理手段上要成体系、高效率,在管理理念上要有科学规划思想,在工作程序上要有经验支撑,在实际操作上能够达到人员效率的最大化。而从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后勤服务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和团队都无法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第二,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不完善。标准化是以科学的方法为依据的,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标准化既能够保障后勤服务的质量水平,也能够为后勤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提供依据。这种后勤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要明确服务质量标准、资源配置标准,使高校后勤监管有据可依。高校后勤服务不同于社会上的服务,它有着特殊的服务对象和社会使命。这种象牙塔式的特征意味着高校后勤服务要建立独特的质量标准化体系。高校后勤服务要以和谐为导向,以师生满意为标准,以保障有力为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统一的高校后勤标准和评价体系。由于缺乏评估标准,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如监管不到位、食品不安全,这不仅引发了师生的不满意,往往也会危及高校的稳定。在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的基础上,统一后勤服务质量标准,营造和谐的高校后勤服务,成为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以提高财务绩效为导向,优化高校后勤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基于财务绩效的视角,改革实践中要突出以财务绩效衡量后勤服务水平、用财务绩效指导管理措施的创新、把财务绩效作为调动人员服务意识的基本手段。

(一)妥善处理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基本关系

高校后勤服务既有产业化的一面,也同时存在公益性的一面。因此,高校后勤管理总是处于多种冲突的价值体系之中。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确保后勤服务社会化战略的有效推进,首先要从观念上改进,着力调整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处理好后勤人员与学校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校后勤职工的人事关系都是直接隶属于学校,如果后勤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学校不再承担后勤职工的工资、奖金,打破铁饭碗,让职工通过工作服务来取得工资,这对后勤职工来说,他们的顾虑较大。因此,在现行的后勤管理体制下,后勤服务人员与学校的关系没有理顺,后勤机构缺乏用人自,尤其是后勤管理人员一般由学校任免,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勤服务的竞争力。其结果是后勤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意识淡薄[6]。因此,尽管后勤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在用人机制层面改革的滞后,高校后勤服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限制了其经营的活力。从后勤服务实体自身来看,要正确处理后勤人员与学校的关系,就应该积极推动高校后勤向法人主体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对于高校而言,它们也可以通过后勤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降低高校运行的社会成本,使其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第二,处理好后勤服务价格机制的营利性与公益性的关系。鉴于目前除了后勤服务外包的高校外,大部分高校后勤实行的是双轨制的管理模式,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学校与后勤实体之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契约关系,而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关系。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没有真正改变高校自身办后勤、管后勤的局面。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后勤服务的价格收费方面。如果后勤服务实现企业化运营,后勤机构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后勤服务就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自由定价。但是,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是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这种特定的服务关系又不同于市场上的服务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征。因此,政府物价部门对于高校后勤服务收费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如何确定服务的收费价格,关系到学校与后勤双方的利益,关系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否成功[7]。因此,如何处理后勤服务价格机制的营利性和公益性的悖论,在后勤服务保障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推动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定价,成为高校后勤服务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第三,处理好成本核算中的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关系。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后勤服务企业推进全成本核算,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事企相对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应该让高校后勤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但由于后勤服务改革不彻底,后勤企业往往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际上也就不享有独立的财产权,不能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更难以实现自我发展。产权不明,造成事权不分,企业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参与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企业的特点和遵照企业内在的发展规律运营,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负盈亏[8]。后勤企业要逐步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这种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作为高校内部系统的组成部分,除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外,还要服务于高校的战略目标。高校后勤服务要处理好市场化与行政化之间的关系,这固然意味着高校不能利用权力干预后勤服务过程,但也意味着后勤也不能完全脱离学校的管理与监督。

(二)建立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第一,全面推行用人机制改革。推进后勤服务中的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与工人的界限,所有人员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上岗;强化后勤培训,着力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改善员工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绩效考核,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第二,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方向是成为企业化管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经济实体。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实践中,后勤拥有的国有资产划分为服务型、经营服务型和经营型资产三大类,不同类型资产在运行过程的成本表现和收费依据不一,这给全成本核算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要为三类资产的运行提供指导性意见和补贴依据,分类进行成本核算。第三,加强内部管理,致力于打造现代后勤。打造现代后勤,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后勤,就是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管理制度。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不断完善协调顺畅的工作运转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制度,三是要全面建立绩效考评制度。

内勤转正总结篇7

发展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文化的对策建议

创建一流的高校离不开一流的后勤做保障,就高校后勤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是基础,精神、文化、道德的纽带是保证。高校后勤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后勤企业的全面发展,更关乎学校事业的发展,在高校这个大系统中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发展高校后勤文化,不仅要从其构成层次上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管理建设、服务建设,还应从现实出发,寻求发展的合理路径[5]。1.引入有效资本,扩大后勤服务总量在讨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问题时,我们提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矛盾,即学校的办学需求与后勤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但是这种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导致的供求关系失衡并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双方的均衡发展。当高校后勤一方的力量比较薄弱,提供的服务总量有限时,就必须通过改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扩大资源总量,进而实现扩大后勤服务总量的目的。也只有当后勤服务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后勤文化的发展才能得到相应的基础,从而实现文化建设质的飞跃。2.以管理促转变,提供优质服务资源以管理促转变,才有可能实现优质后勤服务资源的供给。观念的转变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用现代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科学技术武装后勤人员队伍,使高校后勤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逐步提高到现代化水平,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除了制度层面之外,队伍建设也必须跟进。一方面,可以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管理人员,从领导层转变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普通职工的培训,深化知识型、情感性、教育型的服务理念,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最终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资源。3.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教育属性之间的矛盾,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经济利益与教育属性的碰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后勤资源的配置形式,优化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成本管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以外补内”策略,充实后勤实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处理好经济利益与教育属性之间的矛盾,实现后勤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反哺后勤文化建设。

内勤转正总结篇8

总务处承担着学校吃、行、水、电、暖、通讯、安全保卫等后勤服务工作,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是学校的“门面”和“窗口”。实践证明,没有有效的后勤工作做保障,其他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开展,甚至无法完成。因为后勤服务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与师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后勤服务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工的工作情绪、单位的形象与和谐,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但是,后勤服务又不像其他业务工作那样有规有矩,易于遵循,它是一项伸缩性、随机性较大,没有固定模式的工作。它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必须以大局为先,以服务为重。那么如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呢?

一要态度端正。坚持一切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观点,牢固树立学校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增强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工作是单位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必须消除后勤服务工作“低人一等”的想法,不要认为后勤也就是一个打杂的,没什么好做的。要认识到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否则就会影响到工作质量。从事后勤工作两年多,我才发现这里的学问很多,尤其是综合服务来说,内容广,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能让人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学到更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们后勤服务人员始终有着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思想,再烦心,再难做,再琐碎的事情做起来都将不是问题。雨果先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其实后勤服务工作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

二要归档建制。归档建制就是把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来,形成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后期规范。成文的是指后勤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不成文的是指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上的行为准则。归档建制是后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结果;是后勤制定规章、规程、制度的科学依据,具有准确性、可信性和可操作性;是培养员工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途径;是后勤内部最有效的管理机制。

内勤转正总结篇9

随着新馆的全面对外开放,我馆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文化服务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对员工素质、服务理念、思想观念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后勤保障工作适应南京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干部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好地为各项中心工作服务,是后勤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与挑战。通过近一阶段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个人认为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满足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做到三个转变,即: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从学识型向应用型转变。

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坏与否,关键在于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对我们工作是否满意,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我们对全馆的工作有一定了解,不仅要准确地掌握当前的需要,还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即能够预料到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图书馆工作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后勤保障工作将会提出哪些新的需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所有从事后勤工作的员工就需要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积累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落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不断地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我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与时代变化的要求同步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南京图书馆搬迁到新馆后,无论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与服务工作,还是设备的采购与使用管理,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一切都使得后勤工作所涉及到的知识和专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从经验型向科技型的转变;

掌握知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运用并得到检验,只有那些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与手段,才能对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水平有所帮助。因此,我们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抓好学识向应用的转变,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工作能力。

因此,我们后勤保障部门今后应该做到:

1理清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文化服务工作为中心,以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为宗旨,以构建与南图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管理特征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目标,为我馆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和优质的后勤服务。

2确定工作目标

在管理上实现岗位有职责,服务有标准,过程有控制,效果有监督。在运行上建立企业式经营、高效、标准化运行。在队伍建设上培养职业化、专业化员工队伍。在服务上为全馆各部门提供及时便捷的热情服务。

内勤转正总结篇10

(一)、盘活土地资源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

我校土地存量较大,为减轻财政投入压力,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学校多年来提交的吸纳外来资金,校商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的项目建设方案在区教育局和大屈校长的指导下,我们对项目建设可行性进行了多次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完成了前期市场调研文字论述、项目建设的文字方案,并聘请设计院制作了两套平面图效果设计图,这一整套文图资料已形成正式定论作为日后招商引资重要依据。

(三)、校园文化正式进入设计阶段。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一项重要工作,本学期学校后勤牺牲五一假期休息,专门从外地购运了两车价廉物美的观赏石。经过学校积极争取,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牵头下,学校与全国著名的成都三顾茅庐校园文化策划公司签订了校园文化设计合同,我校校园文化设计正式启动,目前校徽及其相关元素设计进展迅速。我校多年未实现的打造中南校园文化的梦想如今就要实现,至此我校也成为伍家区为数不多的加固、改造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学校之一。

二、后勤管理务实高效。

(二、)公物管理、绿化维护效果显著。 受场地限制,每个月书法月赛及其他大型活动时,学生需将课桌椅搬进搬出,十分不便且课桌椅损坏也严重,为方便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公物良好习惯,学校决定人人使用课桌套,购买塑料小方凳。经过周密准备和细致工作,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契机宣传了此项工作,赢得了全体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最终1个月时间全校1-5年级订做桌布套400套,购买塑料方凳400个。为跟进桌椅管理,大队部将课桌套使用纳入班级常规考核和班主任绩效考核中,一天一检查,一天一反馈,一周一评比,如今我校教室里张张桌子有座套,时时桌子用座套,不仅课桌椅得到了有效维护,整齐统一的蓝色桌布套成为学校一道风景。

我校花坛树木多,绿地面积大,随着天气转暖,为抑制杂草疯长、白蚁横行,本学期进一步实现了校内苗木草坪规范化管理,专门购买了白蚁灵及高效能灭杀草坪杂草的除草剂金百秀、甘草磷,定期杀白蚁,清除操场、花坛、校道周边杂草,这学期来整个校园看不见一丝杂草,整个操场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受到外校教师一致好评。

(三)、资产管理电脑化,物资采购规范化。 本学期,后勤管理的工作中心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消费品这三大类别财产的电脑化管理。制定了有关校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的设备,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分室保管”、“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各室所有资产及09秋季以来增添的设备设施,以及一直闲散在外无登记的固定物质,均进行了详细摸底统计,并分类录入到电脑中,有效规范了校产管理,做到了条目清楚,有据可查。

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管理程序,凡各部门欲采购的物品先提交采购申请,一律采用物质验收、入库登记、领用或借用签字手续,各部门资产内部转移必须履行部门转移手续,经总务处调整再入帐注明,避免了物质的重复采购、莫名丢失和破损。

三、后勤服务优质细致。

(一)、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办公环境得到改善。 这一年来我校通过政府采购渠道采购了价值5万6千元的电脑等设备,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网线,配备了电脑,教导处配备了新式打印机,改建新微机室,进一步改善了教师们的办公条件。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筹集了2.万元资金改造出一个约90平米的功能厅,为学校师生建立了能开展大型教研活动举办会议的功能场所,从此中南人终于能敞开怀抱举办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了。学校还购买了300元多元较新的二手行政办公桌4张和崭新书法桌20套,添置了价值4700多元的两支高频音响及相关设备。每样设备的添置,我校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不私自购买,杜绝了不良之风的产生。

内勤转正总结篇11

二、认真做好政治业务学习记录,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台帐。

内勤认真做好分局、大队、车管所等部门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记录,做好各项活动开展情况的记录,加强本部门的软件建设,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台帐,一年来共登记各类台帐7本,政治业务学习及各项活动开展情况记录8本,使台帐、档案管理努力做到规范。

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类报表、总结和统计数据等材料的上报工作。

中队内勤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 》和《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类报表、总结和统计数据等材料的上报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准确及时。加强无纸化办公,将各类台帐、报表、总结和统计数据等材料及时上网,便于大队领导了解工作情况,同时每日工作每日清,全年共上报各类统计报表43份,各类总结、计划26篇,上传信息14篇。

四、积极主动地配合中队领导做好部门工作。

内勤积极主动地配合所领导做好部门工作,遇事多请示、多汇报、勤跑腿、勤动脑、勤动笔,努力当好内当家。

五、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内勤转正总结篇12

一、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一是平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用心参加机关组织开展的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坚持认真记笔记。透过这些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了政治头脑,增强了政治敏锐性。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我始终把业务理论学习作为搞好本职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文件,做到在学习中提高,以实际需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增强业务处理潜力。平时工作中经常向单位业务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不懂就问,并坚持记工作笔记,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还透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我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的业务理论知识得到了必须的提高。

三、求真务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进入县移民办之后,我被分配到人事秘书股工作,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我,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人事秘书股工作是完全服务性质的工作,既要对外服务,也对内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脚勤。在接待移民群众来访办事时,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种耐心用心地服务好移民群众,扎扎实实为移民群众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解决移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收文发文时,总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文件送到达各股室,并及时把领导批阅文件收回归档或传阅到其股室,从来没有遗漏掉一份文件;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状况,及时总结、汇总,向领导汇报或让领导备查;在起草文稿时,能及时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同时在组织会务、后勤管理、打字复印等工作上也尽职尽责,不留下任何纰漏。

一年来,我在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忙和支持下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我深知自我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政治理论基础还不扎实,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方式不够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戒骄戒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理论学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我,成为人民满意的公仆。

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一年来,我始终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我,摆正工作位置,时刻持续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在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忙支持下,始终勤奋学习、用心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始终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职责,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潜力都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状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一是平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用心参加机关组织开展的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坚持认真记笔记。透过这些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了政治头脑,增强了政治敏锐性。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我始终把业务理论学习作为搞好本职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文件,做到在学习中提高,以实际需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增强业务处理潜力。平时工作中经常向单位业务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不懂就问,并坚持记工作笔记,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还透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我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的业务理论知识得到了必须的提高。

三、求真务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进入县移民办之后,我被分配到人事秘书股工作,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我,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人事秘书股工作是完全服务性质的工作,既要对外服务,也对内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脚勤。在接待移民群众来访办事时,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种耐心用心地服务好移民群众,扎扎实实为移民群众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解决移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收文发文时,总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文件送到达各股室,并及时把领导批阅文件收回归档或传阅到其股室,从来没有遗漏掉一份文件;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方面工作的开展状况,及时总结、汇总,向领导汇报或让领导备查;在起草文稿时,能及时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同时在组织会务、后勤管理、打字复印等工作上也尽职尽责,不留下任何纰漏。

一年来,我在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忙和支持下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我深知自我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政治理论基础还不扎实,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方式不够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戒骄戒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理论学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我,成为人民满意的公仆。

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觉得,我局每位同事都是我的教师,他们中有业务专家,有科技尖兵,有文字高手。正是不断地虚心向他们求教,我自身的素质和本事才得以不断提高,工作才能基本胜任。在统计局工作的一年来,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本事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业绩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从事的工业品价格调查在全省地方队中名列第一。

二、加强修养,时刻注意自我约束

城调工作与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联系十分广泛,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我始终牢记自我是统计局的一员,是领导身边的一兵,言行举止都注重约束自我。对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对基层对企业对同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社会对外界,做到坦荡处事,自重自爱。一句话,努力做到对上不轻漫,对下不张狂,对外不卑不亢,注意用自已的一言一行,维护局机关和各级领导的威信,维护统计部门的整体形象。

三、认真执行工作制度,保证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工业品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点多且分布广,报表收集难,审核难度较大,加上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基层统计人员不配合。针对这种情景,我就认真执行基层企业上报登记制度、报表审核制度以及规范化工作制度,及时加强跟踪检查

和督促,并逐项落实到实处。

我所从事的专业都设置了上报登记制,上报实行签名制。对企业的上报表种、上报时间、送达情景进行登记,对企业的迟报情景、电话催报情景、催报单的下发情景都一一进行详实登记。每次报完报表后,就认真清查上报情景,对企业下次报表做出合理安排(如提前告知,发催报单或查询书)。这一措施运行效果良好,企业报表进取性提高了,也更认真了,数据质量也明显提高了_这样逐月逐季循序渐进,报表的上报情景逐步好转,上报率大幅提高。异常是工价报表,每月对中类行业企业上报情景逐一比较查实,根据省队反馈的各大、中、小类行业的权数认真查实企业的上报情景,使中类行业的覆盖率、代表性基本坚持稳定_。

上报前认真审核报表,把好第一关。在审查报表时,对一些价格涨跌幅度较大的数据进行查询,要求企业上报人员给出书面说明。报表上报后,无论节假日如无特殊事情都主动留人在岗,以便省队相关专业的同志能及时查询报表数据。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感到十分得充实,我和全局近60名同志共同工作和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不仅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建立了友谊,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工作本事也得到了必须的提高;同时我也感到十分欣慰,我庆幸自我能够在一个团结,充满活力和高效的党组的领导下工作,为一个和谐的,欢乐的,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氛围而高兴。

此外,经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也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之处,也是本人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统计理论知识还十分贫乏,统计工作经验还很欠缺;二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缺乏了解,分析研究水平还不高;三是计算机专业知识还不精,还没有和统计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能够问心无愧地说:自我尽了心,努了力,流了汗。不管这次述职能否经过,我将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同时借此机会,向一贯关心、支持和帮忙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20--年9月,我顺利透过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成为---人民政府的一员。一年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忙下,我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潜力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提升和较大提高。工作中,我透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和探索,逐步构成了勤于思考、严于律己、扎实稳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自我能够很好地融入工作主角,多方面适应岗位的需要。现将试用期间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迅速转变主角,用心融入环境

20--年6月我从------硕士研究生毕业,20--年9月到---报到参加工作。对于我到乡镇参加工作,有些同学和朋友表示很不理解,认为名校的研究生就就应去更高层次的单位。而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所在的单位层级如何,而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当前,我国农村仍然落后,农民生活仍然不算富裕,作为知识青年,我们有必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发挥自我的光和热。对我而言,从学校到工作单位,我需要完成从学生到公职人员的主角转变,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我需要锻炼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我对自我的心态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学会将过去的成绩“归零”,努力从新的起点开始收获喜悦。到---报到后,我被安排在组织员办,主要负责党建、驻村、干部管理等工作,事务林林总总,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我逐渐融入了工作环境中,对办公室业务驾轻就熟,走上正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

参加工作后,我没有放松对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主动认真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等进行了学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和分析问题。参加工作以来,我分别在2013年9月和5月在--市委党校进行了公务员任职培训,对党的政治理论要求和业务素质要求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等,并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还认真学习了习领导的系列讲话,以及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透过这些学习,我对党的政治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政治觉悟上有很大的提升。

三、认真观察领会,提高业务潜力

参加工作以后,我主动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向他们多学多问,观察他们的做事风格和方法,自我收获不少。在到组织员办工作3个月后,办公室主任升职,我需要将办公室的事务肩负起来,办学边干特点突出。当然,对我而言,理顺办公室具体事务无疑是首当其冲的要事,我结合自我在几个月中对办公室事务的了解,进一步对办公室事务进行细化和规范,这样做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总得来说,作为---比较繁忙的几个部门之一,组织员办的工作主要包括党建、驻村帮扶和干部管理等方面。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在党建方面,理顺了党员发展的相关程序和资料,指导好镇党委下属各党支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对入党用心分子进行了培训,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参加了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一批农村党支部班子,根据上级要求,组织信任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认真做好党员的关系转接和登记管理,指导各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定期收缴党费;做好“五好”基层党组织的推荐评选,对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党支部进行整顿提升,着力打造市级党建示范点;组织协调镇党委的民主生活会、党代表年会等工作。在驻村帮扶方面,作为同步小康驻翁井村工作组成员,我和其他队员一齐用心为翁井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制定

了翁井村的发展规划,协同村两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员办还负责全镇的驻村帮扶工作,我对第三批驻村干部和---包村帮扶工作组的工作状况进行统筹协调,定期开展督查,每月对驻村帮扶状况进行汇总上报,确保驻村工作落到实处。在其他方面,我还负责做好---离退休干部、离任村干部等方面的事宜,就退休干部待遇和离任村干部的待遇问题和相关部门对接落实;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也属于我的工作资料之一,我用心指导好了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并按月对其进行考评和发放工资。组织员办的事情是很多的,除了上头所说的外,还有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临时交办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做到了勤勤恳恳办事,认真的观察领会,努力提升自我的业务潜力水平。

四、谨记三严三实,务求廉洁从政

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要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可见,廉洁从政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必备的素养。参加工作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党纪国法的相关规定,对照先进典型人物,端正自我的思想,做到廉洁自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为党委服务,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20--年10月,经过--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我十分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转眼之间,我工作满一年了。在这短暂的一年中,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在各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忙下,帮忙我实现了从一个学校人到社会人的主角转变。圆满地完成了自我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潜力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和提高。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边学边改,不断弥补自身工作上的不足。

由于自我刚迈出校门,年纪轻、工作经验少,生活经历单一,于是在工作中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一是与村干部和村民的沟通中出现了“代沟”。二是对涉及农村的一些基本政策法规一知半解。三是对单位的工作业务不熟悉。四是对信息的写作掌握太浅,没有深刻的报道好处。

不拘形式,处处留心学习。一方面,我利用所里的法律宣传资料诸如《民法通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系列丛书》等法律书籍,把涉及当地农村的常用法律法规摘录下来,充实自我的法律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我透过行政内网的基层所的经典案例学习,积累写作素材,第一时间挖掘各种信息,提高自我的信息写作水平。

不耻下问,时时用心改善。在领导和乡政府同事的提点和帮忙下,深入一线,进村入户,与群众进行了直接接触,把多看一点、多问一句、多想一些当做每次提高的阶梯。油坊店乡地处大别山区、响洪甸库区,民风淳朴。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无论是乡里的同事,村里的干部或是群众,他们都无私地帮忙过我,使我更好适应乡镇司法所工作。

二、渐行渐进,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潜力。

刚到局里时,我在局里实习了两个月,接触到了局里的各个股室、详细了解了司法行政的各项业务。其中一个多月,我都在基层股实习,基层股的业务工作繁杂,确要有条理,关系到司法业务的具体操作和应用。由于我是新手,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基层股的信息录入和查阅。一是认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基层司法所的工作开展状况。二是做到及时有效的上传下达,传达局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业务要求,持续信息的畅通。

元月份开始,我开始在油坊店司法所上班,主要负责行政内网的管理和司法所内业工作。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平凡、枯燥、专业性强。对于我这个不是法律科班出身又有点冒冒失失的人,的确是项大挑战。个性是法律法规的解释,解释错了就会造成群众的误解。我以每次解释都要有依据为标准时时要求自我。在吴所长的教导和帮忙下,我渐渐的对农村的常用法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向群众解释起来也越来越详细准确。现正用心准备参见的司法考试,进一步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

内勤转正总结篇13

1.2训练层次局限于平时保障

卫勤力量的训练层次,与其实际保障水平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其战时完成使命和任务的能力。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的卫勤训练层次,一直处于较低的层面。首先是缺少作战卫勤一体化演练,各训练体系之间的协同得不到磨合,确定训练要素对实际保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不强;其次是训练设施不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训练条件,训练基于平时的保障形式;另外对长距离拉练和残酷环境的训练较少,使参训人员的整体素质、设备的机动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得不到很好的检验。

1.3训练效果满足于常规考核

卫勤训练的考核,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检验,为评估各专业的保障能力提供量化依据。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的卫勤训练考核,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考场设置基本上以平时训练场所为主,缺少实战背景和高科技手段。考核内容多为预定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形成考核内容重点训,其他内容一般训,使训练内容重心向考核内容偏移。

2医学检验卫勤训练存在的问题

2.1工训矛盾突出

训练与日常医疗工作的冲突,是军队卫勤训练的普遍现象,也是必须解决好的“瓶颈”问题。军队基层医院现行的保障体制,实行平战结合,实际上更侧重平时保障。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编制少,仅限于满足平时的保障需要,参训人员大多承担着繁重的平时日常工作。由于训练与工作时间重叠,很难做到训练与工作两不误,不能全员参训的状况较为常见。

2.2设备性能落后

医学检验的卫勤训练,较其他专业对设备的需求数量多、性能要求高。随着作战模式的不断转变,医学检验卫勤训练设备的性能与实际保障需求的匹配程度差距逐渐拉大。如训练配置的血球计数仪(SYsmexpocH-80i),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体积大,需要外接电源,光学元件易破碎,液体试剂不利于携运行;又如急救需要的血液分析仪(i-STAT1),虽然其体积适中,检测项目多,携运行方便,配备内置电源,但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导致其不能工作。由于装备的训练设备存在高科技含量不够、机动性差、对环境的适应性弱等缺点,使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保障训练难以贴近实际保障要求。

2.3实践经验缺乏

长期的和平环境,导致卫勤力量的实际保障经验缺乏,对各专业训什么、怎么训才能更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问题,难以得到较为准确具体的答案。基层医院的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受专业性质的限制,平时参加灾害医学救援的机会都不多,即使被抽组参加救援工作,其专业工作开展也很有限,或是被安排进行其他非专业的任务,获得本专业实际救援经验甚少。平时医学检验卫勤训练贴近实战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要素,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与实际保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2.4训练模式滞后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现代战争模式的改变,战争对卫勤保障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卫勤保障训练模式也必须从作战训练的角度向贴近实战转换。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专业,受思想观念、科技转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其训练模式的转换缓慢,仍然延续较多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训练模式,如人员、设备等的机动训练,还是以地面输送训练为主体,没有陆海空一体化输送的训练模式;专业训练相对独立,缺少上下级卫勤力量、作战部队等体系的联动训练模式。医学检验训练模式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其保障能力的提升。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训练体制

训练体制的完善,必须从根本上做好训练体制与编制体制、保障体制的衔接。编制体制对训练体制要具备针对性,保障体制对训练体制要具备可行性。在军队基层医院各专业的人员编制上,既要满足平时保障的需要,又要保证卫勤训练的需要。在保障体制上,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战结合,使平时的保障力量充足,保障过程顺畅,卫勤训练能把参训人员从日常工作中完全剥离出来,做到全员全装全训。训练机制上,对参训人员的抽组,不能以凑足数量为目的,要按照“平战一体、训战一致”的原则,充分考虑被抽组人员的军事素质、业务水平、完成使命任务的能力。要具备基地化的专业体系训练平台,进行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先进保障设备的操练,与作战部队一体化的演练。

3.2提高设备性能

设备性能是影响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存在于卫勤保障的全过程。针对军队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训练设备落后的状况,一是要提高设备的机动性,减小设备体积,增强设备模块化程度,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目的,使设备适合各种方式的输送和投放;二是要提高设备的实用性,综合实战保障设备需求,对设备复杂环境适应能力、易操作性、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三是要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加快高新技术的转化,保证设备的精密度。通过设备性能的提高,使医学检验设备高度整合,具有机动性好、耐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性,从整体上有效促进基层医院医学检验卫勤保障能力的提高。

3.3总结实践经验

卫勤保障的实践经验,对卫勤训练的各要素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总结实践经验,第一是要吸取医学检验在各场现代化战争中的保障经验,依照对应保障梯级的保障要素,积累实战保障经验,从而更新训练要素。第二是总结医学检验在平时实际救援中的经验,掌握各类型救援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把可行性经验应用于训练中。第三是在训练中总结经验,通过基地化训练、与作战部队的一体化训练,找出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缩小训练要素与实际保障需求的差距,提高医学检验的保障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