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实用13篇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1

中学地理课上,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热带地区大多数都是穷国呢?”

戴维・S・兰德斯给出了三个答案:

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的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进一步减少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地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

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会感到四肢乏力,需要休息很长时间。而温带,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活力,很少休息。”

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受到影响。

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时速25毫米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4的降水时速为60毫米。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

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2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3

3从内容上,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诠释注重于外表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4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变换位置,其意义不变;而做诠释对说明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二者的区别可用图表表示。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做诠释:甲是乙≠乙是甲。如:

A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做诠释)

C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做诠释)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4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手段,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功用、原理等进行说明和解构,具有知识性、客观性和说明性等特点。因此,要写好说明文,就必须做到:

1、抓住特征,科学说明。因说明文以介绍和说明事物性质、特征为主要内容,故作文时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用语严谨,不能出现知识性和科学性的错误。否则,就失去了说明的价值,甚至给读者形成误导。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就抓住了荔枝的外形、壳、膜、肉、核及其花期等与众不同的本质特征有序地说明,使读者读后顿有亲临其境、恍若眼前的感觉。

2、依条据理,层层说明。要写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必须先理清事物本身的条理、层次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按照观察、认识事物的顺序逐一说明。一般地,各类说明文均有自身的定位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如动物、植物的生长或产品的制作过程,可以时间为序说明:说明物体、建筑、场景等,其说明顺序一般是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从远至近或从近至远等;说明事理的,要注意逻辑关系,可以由表及里、由主及次、由因及果等。但大多数说明都是多种说明顺序的综合与交叉使用。

3、讲究方法,巧妙说明。说明文的文法多样,为使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总体印象,可采用下定义之法;为说清事物或事理,可采取举例子、列数据之法;为准确形象说明事物或事理,可采用描述之法;要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事物说明白,可用比较之法,引入熟悉的事物作比,引导人们由此及彼地认识新事物。作比较时,可同类相比,也可是异类相比,可对事物"横比",也可"纵比"。当然还可用引资料、分类别等其他说明方法。作文时,究竟以何法说明,要依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及作者对其的认识,不可乱用。

二、疑点解析

说明文中可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这些表达方式,那么运用这些表达方式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恰当运用?

1、说明文中的记叙和描写。说明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是为了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清楚,它不能脱离被说明事物的本身,只是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必要的叙述和描绘。如: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卉次弟开放。再过两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篇文章开头不是用简洁的文字给"物候"和"物候学"下定义,而是将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描绘得千姿百态,让同学们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比较抽象的概念。

2、说明文中的抒情。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常被散文、记叙文宠爱,但偶尔也会出现在说明文中,只不过抒情的主要目的是突出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原理。如:

春天,大地苏醒,万木吐绿。这时候,蚕也破卵而出,开始了新的生活。蚕吃的是桑叶,睡的是竹匾,献出的却是晶莹闪光的丝。它的一生虽是短暂的,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也不停地朝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直到吐完最后一段丝,才停止自己的奋斗。

这段文字不仅准确、概括地说明了蚕的一生,而是笔调含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扬了春蚕短暂而闪光的一生,使读者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被蚕的精神所感染。文段结尾,更是直接以抒情的方式,赞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献身精神,增强了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5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命题形式

上面这段话,如果从命题形式来看,可以作如下方面命题:

1.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特点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一句中的“次第”能否删去,为什么?

2.找出一个含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本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答题思路

1.根据句意仔细揣摩。例如上面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各种花次第开放”是说春天来了,各种花会根据不同的温度等条件先后开放,而不是同时开放,所以只有用表示先后顺序的“次递”才能更准确。

2.根据语境仔细比较辨析。例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段话是说自然界的物候与农事的关系,三句话中的“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语本来是写人的,而在本句中作者用这三个词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他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拟人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答题格式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

这个方面的试题可按如下格式作答:先判断“能”或“不能”+词语的语境义(表估计、推测、范围、程度等)+词语去掉后的后果(删掉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或这与客观事实不符等)+总评(如“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语言)。

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方面。

这个方面的试题一般按如下格式答题: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6

1.说明文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科技作品,注意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写作指导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要做到明白清楚。各地中考对阅读说明文都各有要求,笔者查阅了最近几年的中考说明文试题,归纳出说明文阅读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考查:(1)试题要求学生能够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说明方法,更要能够理解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让学生能够体味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更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由此可见,说明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

2.说明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发现初中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不够重视,具体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说明文本身的特点,是对事物的性质、状态、事情的进程以及事物之间关系进行介绍,因此,为了准确无误地介绍,说明文语言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老师和学生一般对于这样一类的文体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基本功比赛以及上课比赛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公开课和比赛课是不选择说明文的,因此,老师对于说明文的研究就比较少,课堂教学就没有能够精打细磨,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流程的实践比较粗糙。但是,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不能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就忽视说明文教学,因为说到底我们还要围绕中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来认真对待说明文教学。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例如《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等,也有些将说明对象放在文章的开头一段,还有极少数说明对象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提取,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有的在文章开头几段揭示什么对象的特征;有的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说明方法有哪些

阅读说明文,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必须让学生能够找出对所学习的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在学生初学说明文时,要明确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作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中考试卷中,让学生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这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中考试题中往往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只知道说明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选择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来规范化地答题以及了解答题的一些技巧。

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题规范的格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本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打比方”答题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中“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运用打比方的什么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征,使说明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特征,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答题的规范与技巧。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7

一、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考说明文要考查的不是说明文的概念,一般亦不会考查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对于说明对象考查也比较少。因为说明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一般就是说明为主,除非在说明文中它的某段表达方式很特别。对说明对象考查也很少,因为一般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题目,或者在文章的开头语段中,但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考查就比较多。例如,在2014年湖北咸宁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板块《细菌发电前进广阔》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考题:“细菌发电具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其中两点优势。效率高、无污染、成本低。这个题目考查的就是细菌发电的显著特征,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搜集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这一考点,在说明文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学生在浏览全文后,从文章第一自然段就找出了纪念碑特征的词语,巍峨、雄伟、庄严。《凡尔赛宫》《松鼠》也是这一类;与此同时,再让学生对我们学习的《巍巍中山陵》这篇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筛选,学生会发现文章的标题巍巍作为中山陵的定语,起到修饰中山陵的作用,那么中山陵的特点就和巍巍有关,《国宝――大熊猫》也是这一类。此刻,正是为学生指导说明文考点的绝佳时期,让学生思考,一般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下手?因为学生有了老师的指引,大多数学生能够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就是在文章的题目或是在文章的开头语段中。但这是一般的情况,老师这时再由浅入深,结合有些比较难找的说明对象特征的文章,这就需要学生从文中筛选,务必使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展现的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说明清楚,或是把事理阐明清楚。所以,理解和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制图表等,这类考题找说明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一般在中考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只要写出说明方法,更要能够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归类,和学生一起找出内在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说明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归纳出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例如,我在教学《凡尔赛宫》时,老师找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说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在今天的主要地位和价值,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他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凡尔赛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特征;再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强调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使说明更具说服力。通过这样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比较容易发现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规律,运用怎样的格式。这样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准确率。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8

1. 教材有什么?从内容看,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表达了作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人类奇迹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赞叹。

从说明顺序看,全文紧扣“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句组织材料,先概括介绍金字塔的地点、外观、修造的时间和名称来历等,再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具体介绍金

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最后介绍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是科学的。从说明方法看,本文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金字塔的特点。从语言看,本文语言质朴平实,却又科学准确。

从文章结构看,全文首尾呼应,并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这一过渡句承接上下文,条理清晰。

2. 学生适合学什么?教材具有并不等于适合在课堂上教与学,这些内容,哪些可教学?哪些需要重点教学呢?需要结合“课标”目标和学生特点来作选择确定。

本文课后习题第2题,让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第3题,则是让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本单元的另两篇说明性课文,课后习题也都有这样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由此,我觉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够抓住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应该成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从本文的结构特点出发,通过抓过渡句把握本文要点,即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和“建造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是本课又一重要教学内容,这一目标又该落实到何种程度?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本学期第三单元也学过一组说明文,学生对基本的说明方法有所了解,那么,根据学情,本课教学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并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站在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的角度,教学内容中还必须加入学习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等元素:将本文学习放在单元背景及本学期说明文学习背景中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勾连比照的方法阅读,即获取这一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也应该是本课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概言之,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能够通过过渡句提取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凭借具体语言文字,体会说明性文章简洁准确和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借助勾连和比较阅读,相机渗透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策略。上述这些基于“课标”、学段目标和教材文体特征的思考便成了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 怎么教的问题

1. 说明顺序。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对知识内容的说明是按序列层层展开的。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是要学生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致力于从整体与局部上揣摩、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表达顺序,这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是大有裨益的,也可相机渗透说明性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因此,本课教学初始,我通过复习回顾,抓住总起、过渡及总结句,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结构,并与《秦兵马俑》一文勾连,发现其结构的相似,然后指导学生明白阅读说明性文章首先要学会梳理说明顺序。具体如下:

(1) 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 迁移学法。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

2. 说明方法。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性文章,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不陌生,所以说明方法的学习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揣摩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学中我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近金字塔,了解其宏伟精巧的特点,并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准确而形象地表现金字塔的宏伟,同时,再次引导学生勾连《秦兵马俑》,深化对说明方法作用的体会。具体如下:

(1)品味数字。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从不同角度感受金字塔建筑之

地方专线

宏伟,工程之浩大,相机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2) 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所以说,恰当地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 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①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②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比较,具体形象,更为真切);③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也最具说服力的)。

(4) 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3. 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因此,让高年级的学生在初步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之后,尝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感受不同的说明语言风格,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教学中,我运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析“几千年”“锋利”“据说”等语言的作用,并勾连本学期学过的说明文中“估计”“可能”等词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为丰富对说明文语言特点认识,我继续运用勾连的方法,再次与《秦兵马俑》语言比照,让学生发现说明文语言可以是准确科学的,根据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是形象生动的。具体如下:

(1) 出示第3自然段相关语句。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锋利”让你读出了什么?“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 出示《秦兵马俑》第4~5自然段。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去掉?

小结: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3) 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4) 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表面找到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小结: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前后勾连着去学习思考,你的收获就会更丰富。

(5) 比较阅读:《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9

掌握技法,培养能力 ————说明文阅读专题研究 语文组 陈赞 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例如《中国石拱桥》,它以赵州桥和芦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物征,这类说明文还有《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如《死海不死》,文章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咸度很高”。这类说明文还有《万紫千红的花》《向沙漠进军》等。 阅读说明文,要想事半功倍,就必须掌握它的阅读技法。 (一)理清说明顺序 一要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二要看说明的内容。作者确定说明顺序,一般受三个要素制约:被说明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和特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说明的目的,读者对象。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空间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的时间顺序说明,以说明某一事理为主的说明文,常按逻辑顺序说明。 三要能概括文章各段说明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的联系,从中找到全文的说明顺序。 四要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二)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部分(引说部分),详细说明对象部分(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部分(收尾部分)。其结构顺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横式结构,二是纵式结构,三是纵横结合式。 说明文主体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有:并列式,即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承接式即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递进式。即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如《向沙漠进军》总分式有的先总后分,如苏州园林有的先分后总如《什么是生态系统》有的先总再分再总如《看云识天气》。 (三)分析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一些: 第一,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定义说明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而诠释说明,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 第二,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举例说明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方法,而引用说明,则是引出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的方法。 第三,分类说明与图表说明。分类说明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方法,而图表说明,则是借用画图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第四,比较说明与比喻说明。比较说明是在同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而比喻说明,则是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的说明方法。 第五,数字说明与描写说明。数字说明是通过列举数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描写说明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四)把握说明对象特征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等,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因此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是阅读说明文的关关键。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而事物的特征又有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之分:一般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标志,而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依据。怎样才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 首先,要抓住说明的要点,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要点因说明对象的不同而有别,如人物简介,其要点,一般包括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等,书籍简介其要点一般包括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社会价值等,生物说明,其要点一般包括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等,制品说明其要点一般包括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生产程序,规格型号,功能用途,注意事项等,建筑物的说明,其要点一般包括位置,修建时间,规模,结构,用途等。上述各项的要点,在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我们阅读时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说明要点中突出的特征。 其次,应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五)分析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和简明。准确是第一位的,因此,分析说明文的语言,首先要抓住这一点。准确就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正确解释和运用概念,修饰语恰如其分,句子表意准确严密。其次要抓住简明这一点。简明就简洁明白,把事物、事理说清楚,做到深入浅出、朴素平实,同时力求简练,做到要言不烦。 除了准确、简明外,科学小品的语言还具生动活泼的特点,分析这类说明文的语言,不可忽视这一点。 总之,会阅读说明文就必须熟悉以上技巧、方法。但技法还只给我们提供的是理念上的知识,要想具备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必须多练习阅读范文,在阅读中运用技法,形成习惯,变成能力。 阳店二中语文组 陈赞 2002.3.20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10

初中阶段说明文在课文中占的比重不大,既不及记叙文生动、有吸收力,又不象议论文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相对来说较为易学、好懂,所以往往为教师和学生所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注意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复习要点,并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得较佳效果。说明文的具体考试目标是:阅读一般说明文,能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 理解说明的顺序;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性语言具有的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明确具体考试目标以后,采用什么方法组织复习呢?可以采取“归类分析、读写结合”的方法,将所学的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异同分别归类,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都是说明建筑物的;《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松鼠》都是说明生物的,如此类推。复习时以类为单位,抓住重点课文,举一反三,并辅之以写作练习,这样做,比起逐篇复习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分别谈谈具体做法:

一、 帮助学生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这是读写说明文的基本要点,也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难点。一般来说,学生读写说明文时,对不同类事物的特征比较容易抓住,而对同类事物的不同特征则往往难于把握。教师在归类分析时,应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辨同类事物的不同特征上。如同是建筑物,除了它们本身在形体、规模、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外,人民大会堂恢宏、雄伟,具有现代风格,故宫博物院则古朴、典雅,体现出古典风貌;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了我国人民前仆后继的光荣斗争历史,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则是俄国人民开展地下斗争的战斗堡垒。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说明文的能力。

二、 帮助学生把握说明顺序

这是使学生能真正读懂和写好说明文的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在读说明文时,对说明顺序往往不够重视,而在写说明文时,则又往往缺乏通盘考虑,精心构思,而是想到那儿写到哪儿,缺少条理,可以通过课文的复习,分析和归纳各种类型说明文的顺序安排,一方面是同类事物在说明顺序上首先具有共同性,如说明建筑物,一般可以按照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空间顺序依次说明,说明某一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则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说明它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而说明某一产品、物件,则又可以按照先特征,后功能,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来说明。另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由于其各自的特征不同,或者说明的侧重点不同等,在说明顺序上又具有差异性,有的在总的说明顺序上可能相同、相近,而在局部的说明中,顺序又可能有所不同。在对各种说明顺序进行分析、归纳的同时,要做一些书面作文或口头作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掌握各种不同说明顺序的能力,特别是通过不同的顺序说明同一事物的能力,可布置学生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顺序进行说明,并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三、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中常用的说明方法,然后进行口头作文练习。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下面就《苏州园林》的说明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举例子、作比较)不对称,得自然之原生态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分类别、举例子)不雷同,置身自然山水间之感。

(3)花草树木的映衬――(举例子、作比较)不寂寞,着眼于诗情画意的营造。

(4)远景近景的层次――(举例子)花墙廊子,界而未界,隔而不隔。体现隐约朦胧之模糊美。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11

二、感悟语言特点,品析词语表达的效果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词上,如文中常出现“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词语。一般考题常常考查这些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修饰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重点突出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该类考题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的答题方式为:“××”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其答题方式为: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如2011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卷的第18题:“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体会,只要能根据提示从说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就行。答案示例: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三、理清文章脉络,补写语意连贯的词句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12

诠释说明。亦称定义说明,即用简洁明确的语言,科学揭示概念、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包括内涵和属性。如国务院《办法》对“公文”涵义的诠释。

分类说明。是对文中有关事项按同质性原则分类进行说明。如国务院《办法》中对文种适用范围和公文格式的分类说明。

对比说明。又称比较说明。是对具有可比性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照的说明方式。这种方式在统计分析报告中广泛应用。

举例说明。就是用典型的事例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明确化。公文中反映工作成绩的内容经常应用这种说明方式。

数字说明。就是运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事物和道理,给读者十分具体的印象。这种方式在统计公文中也广泛应用。

(二)叙述

叙述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情况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叙述通常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主线清楚。“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交待明白,详略得当,起伏有变。按语言详略分,叙述方式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按结构形式分,叙述有纵叙、横叙。

概括叙述。也叫“简叙”、“略叙”,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的基本物征和情况等作概括的介绍。

具体叙述。也叫“详叙”、“细述”。是用详实的文字对人或事物的全貌和事件的具体过程作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多用具体叙述,公文中则很少使用。

纵叙。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或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来叙述。纵叙按时间顺序,又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横叙。即按事物的空间位置来叙述。横叙中又包括平叙,即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先叙述一件再叙述另一件。

公文的叙述形式多用概括叙述和顺叙、平叙。

(三)议论

议论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观点、辩明是非,借以说服人的表达方式。使用议论时,要做到立论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符合逻辑。公文中较少使用议论,只在说理和论述观点或在说明、叙述中插入评论时,使用议论表达方式,且公文中的议论要少而精。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篇13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一般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把事物说明白清楚,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读写结合。结合教材中范文的阅读教学,多进行单项训练。如学习了《春蚕到死丝方尽》及《蜘蛛》之后,便指导学生作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单项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哪些地方需要用平实说明,哪些地方需要用生动说明。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在说明文中,使用平实说明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对比较抽象且不易说清楚的事物才采用生动说明的方法。教师可结合这个阅读训练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两件事物作平实和生动说明的练习。

二、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和实物,让学生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性状和用途,要对事物作理性说明,就必须对被说明事物有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这正是八年级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例如说明文《猫》,不仅需要提供关于猫的插图,而且对猫的生理构造、生活习性还要作简单准确的描述,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作具体生动的说明。再如说明文《我校的教学楼》,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有关教学楼的数据、资料:建筑面积、整体结构、建筑过程、效益等等,供学生写作时选用。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对被说明事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 指导学生认真区分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文体在表达中心、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由于学生从小学到七年级基本上都是写记叙文,八年级才开始写说明文,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是较难区分这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体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猫》那篇习作,如按记叙文写,表达的中心可通过其形状、生活习性的描写,突出其顽皮可爱。如按说明文来写,则应该把重点放在猫的形态、生理构造、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的关系上,并对此作准确、生动、具体的说明。在表现手法上,记叙文应对猫的形态、动作、习性多做生动描写。而说明文则应对猫的特性多作具体、准确的说明。这些都应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加以区别。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