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城建档案论文实用13篇

城建档案论文
城建档案论文篇1

(二)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长期和永久保存的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维护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为城市拆迁、修建、扩建工程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合理地利用城建档案,能促进城市建设顺利有序的健康发展。

(三)城建档案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凭证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如今的城市地上高楼林立,铁路、道桥纵横交错;地下给排水、煤气、通讯、人防等工程管线密集如织。要对这些城市基本设施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就必须有完整、准确、系统的城建档案做依据。如在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和工程事故中,城建档案资料提供的可靠依据和凭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城建档案是编研工作的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档案的编研资料只有依赖于大量完整、系统、准确的原始城建档案,将相关信息逐一列出登记、汇总,编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解决征用土地、地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时,城建档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城建和规划部门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料。

二、城建档案的特征与特点

(一)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城建档案从归档范围上看,有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如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内容;有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如施工技术资料、监理资料;有在工程竣工后形成的材料,如各个专项验收资料以及有关的照片、录像等内容。显而易见,城建档案的内容和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二)归档周期长,连贯性强

建设工程从立项、规划、决策等先期准备工作经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基本上要经历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每一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既类别分明,又环环相扣,形成各自独立且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真实、连贯、系统地反映出工程各阶段的建设进程。

(三)涉及部门多,资料来源广

城建档案工作不只是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到城市规划、电力系统、给水排水、通信、环卫等诸多部门,其来源广泛,管理起来难度较大。除了上述城建档案自身具备的特点,作为科技档案的一部分,它还具有动态性、精确性等其他特点。

三、依法科学管理,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一)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城建档案管理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及发展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整个社会构筑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固基石。所以,必须强化法制观念,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使城建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抓好组织落实,建立有效档案管理网络

抓好组织落实是所有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经常会发生变动,为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具有组织性、连贯性,应建立一个与工程相对应的完整的档案资料管理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成立综合档案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派驻专人监督指导档案工作。

(三)全程跟踪和严格控制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发生设计变更、项目增减交替进行等情况,为此,对工程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变化必须全程跟踪严格控制,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检查,确保变更、修改或补充的工程资料有序、完整,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

(四)按阶段有序归档

在工程开工前,就应把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在工程施工阶段,注意变更修改、技师事故记录、施工记录等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程竣工后,将完整的竣工图纸、各专项验收报告及上述阶段的档案资料统一立卷、归档。这样收集整理的城建档案就可真实、完整地反映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为施工服务,也为工程竣工后各个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工作提供了系统可靠的依据。

四、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促进其又好又快的发展

城建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为了开发利用城建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利用城建档案资料汇编

城建档案资料汇编是以年度或专业类别为单位,依据城建档案资料内容进行的分类汇编,是现行城市基本建设管理的法规、规范标准的文集,是编制城建档案的联合目录,是揭示全市城建档案馆和各个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档案室全部馆藏的大型检索工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只有主动提供汇编,提供利用服务,才能真正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二)主动提供城建档案信息利用服务

现代的档案利用服务,必须实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方式转变,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城建档案中存储的设计理念、工艺技术等信息,以供参考。如在拆迁、改建工程中,可将已存档的地质勘察报告资料提供给施工单位,帮助其了解地质情况,这样可以节省重新勘测的费用,保证工程顺利有序地开工。

(三)积极改变城建档案利用服务方式

城建档案论文篇2

在此次城墙坍塌档案查询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套底图由于接收进馆之前存放不善,出现纸张破损、脆化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立即把底图另晒制一套蓝图,折叠装盒存放。并在备考表中注明:图纸的来历、复制过程、日期。另外第一时间到现场拍摄城墙坍塌照片;收集有关报刊关于城墙坍塌事件及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报道,利用各种载体如实记录历史事件。

1.2进一步提高对修复、加固工程档案收集的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城建档案相关法律、法规

西门城楼、城墙是兰溪老城标志性建筑;兰溪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又是防洪工程,每年的6~7月汛期,城墙下的兰江路都被洪水淹没,水位没过2/3城墙的高度。它的修复既是还原城墙风貌,维护城市真实记忆的文化传承、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复的需要,又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的“五水共治”项目,是百年大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档案没有收集就没有利用;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项目档案的完整收集对项目竣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充分吸取1995年西门城楼重建、1999年城墙修复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竣工资料未及时移交、收集进馆给这次抢险救灾造成一定的不便的教训。提升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程度,共同做好修复加固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217号令《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7、城市防洪、抗震工程;……”;以及第十四条:“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等对工程档案也制定了有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应分别到建设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进行有关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档案法律意识,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

1.3加强部门协调,分清职责,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方案,由市建设部门负责对西门城楼两旁的太阳宫、九福楼进行动迁、拆除,改建为观景平台;由市水务部门对近200m范围的城墙进行加固修复。两个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工程的修复、重建工作。施工场地有交集,工程有衔接,施工人员繁杂,各主管部门要厘清各自施工单位的工作职责,把修复工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加强对修复工程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在项目开工之前成立由有关领导分管的工程档案管理领导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的具有一定档案管理业务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制定符合修复工程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程序,保障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1.4加强城建档案资料收集业务指导工作,注重建设工程资料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工程开工时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就要启动城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把业务指导和服务延伸到施工现场。首先,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和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修复、加固工程信息,专业指导人员要到施工现场,实地查看详细了解两个分项工程的建设情况,然后对工程档案归档分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工程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做到有档可查、有据可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5建设单位要及时整理、移交档案,档案机构要把好档案进口关

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整理好一套自工程开工的前期资料、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及竣工图资料,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建设工程竣工照片,然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在接收工程竣工资料时要严格审核、查验,资料材质应符合保存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要求其整改。移交的图纸要求是与工程现状相符的竣工图,严把资料进口关。

城建档案论文篇3

(一)城建档案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建档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严格来说,城建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他的作用是记录人类活动的原始情况,进而为历史提供依据。城建档案的出现是基于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积累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且具有强烈的证据性特征,通过翻阅档案,可以将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直观展现出来,给后人提供历史的发展的依据。可以试着想象,如果社会少了城建档案,那么将会造成人类社会文明的缺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不到城建档案的见证,便会变成为口头传颂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推移会造成历史事件失真的现象,不再具有保存的价值,进而会极大地阻碍历史的发展。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二)城建档案工作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建档案工作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建档案的主要工作是记录人类活动的原始情况,因而具有储存历史文化和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是一项可以推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事业。

二、城建档案馆的作用

(一)城建档案馆可以妥善保存历史文化遗产。

城建档案记载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记录了详细的人类活动信息、思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人类发展所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建档案馆可以传播历史文化。

城建档案记载着人类文明各个阶段的文化产物,其中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这些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珍贵的宝藏。后人通过对档案馆中城建档案记载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从前辈的身上吸取经验,并且总结分析用于今后的实践指导,实现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后人可以从前辈的实践中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使后人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导今后的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三)城建档案馆有助于发展科学文化。

城建档案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原始活动,但档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这么简单,还具有记录某一项成就实现过程的意义。城建档案中所记录的成就实现过程是后人进行科学探究的理论依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城建档案记录对所记录的规律展开研究,进而分析出更多的信息,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

(四)城建档案馆可以培养专业领域人才。

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必需要对城建档案信息研究十分透彻,才可以胜任管理工作。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与档案长期的接触中,通过对城建档案知识的累计,绝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城建档案馆不仅可以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还可以为科学文化事业输送专业人才,进而有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城建档案馆有助于社会文化教育。

城建档案馆所存储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里面记载着很多可以警示后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城建档案馆可以通过档案知识将历史故事用来进行对后人的爱国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

三、对城建档案文化的解读

城建档案文化是基于城建档案而开展的文化类型,但绝不是简单的将文化和城建档案放在一起,而是一种用文化的眼光去研究城建档案的方式。当人们对城建档案的研究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就能为人类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而负责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则是档案文化的传播者。

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中对档案文化的解读

(一)城建档案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城建档案文化记录的人类文明知识,可以给后人的思想、行为等提供重要的指导,进而使后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档案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实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城建档案文化的发展经过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档案文化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档案文化,而每一个时期的城建档案文化都记录着每一特定时期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三)城建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结构。

城建档案文化是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产物,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城建档案文化可以帮助社会文化顺利发展。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结构。

五、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目前也很重视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建设。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单位并没有重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甚至于还有一部分领导对城建档案建设文化认识存在很大偏见。在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上只是口头行为,实则对其关注度不够,也没有用行动支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进而造成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经费匮乏,在软硬件设施上比较落后,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活动没有经费和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六、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措施

(一)经费投入。

由于部分单位没有重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档案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活动没有经费和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开展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资金投入,档案建设相关领导要从思想、行动上支持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建设研究工作。比如:更新软硬件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活动等。

(二)体制改革。

受传统思想制约,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存在思想陈旧的现象,没有真正理解城建档案文化的内涵,一味认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其实就是仓库管理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陈旧的思想意识直接造成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后。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状,相关城建档案管理领导人员要重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力度,提升城建档案文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之明白城建档案文化管理工作的真正内涵,进而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机制运行。

由于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员其实就是仓库管理员。但其实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一份工作。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特别细致,并且要将专业的技术技能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比如: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开发,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否则便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城建档案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保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稳定运行,不断向前推进。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够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推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关注,并且得到行动上的支持、加强城建档案文化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建立完善的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稳定发展,并不断向前推进,更好地发挥城建档案文化积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3,02:9-12.

[2]金元平.高校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高校档案文化传承职能的分析[J].四川档案,2013,04:59-60.

[3]曾波.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学园,2013,23:179-180.

[4]余启伟.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19:263.

城建档案论文篇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先是经历了17年的恢复和发展,城市建设尽管有所发展,但规模都不大。10年时期,城市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当时对城建档案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非常有限,既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更没有提出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图纸、文件等资料,有的保管在个人手中,有的由生成单位的档案室管理,管理办法由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综合档案的基本理论来指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国家的精力都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城市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建设使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凸现出来了: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破坏地下管线(供水、煤气、广播、军事通讯等)的事件经常发生,有的产生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二是拆迁征地过程中经常发生权属纠纷,严重影响安定团结和工程进度;三是重点工程论证因缺乏参考资料,需要大量经费进行测绘;四是历年的城建资料分散在各种机构、甚至在民间,有的资料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引起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五是因缺乏工程竣工资料,给工程维护保养和质量事故认定带来不便;六是城市建设中形成的资料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累积,亟需妥善管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于1978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各地市政工程资料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城建资料的保管和利用。但当时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认识还不一致,对“城建档案”也还没有一个完整明确并得到公认的定义。1980年初,档案届的老同志曾三、裴桐等联名给党中央写信。信中例举了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人及时把莫斯科、列宁格勒的工厂、道路、桥梁及设备档案转移到东部安全地带,使他们战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很快。还例举了城建档案资料在唐山地震救灾和重建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作用。信中提出应从国家全局利益高度重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这封信引起了很大反响。万里和胡启立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1980年8月,第二次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胜利召开,经过广大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和各界学者、领导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资料。这一认识多年来得到了城建档案工作实践的印证和认同。这次会议下发了由国务院批转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这是第一个指导包括城建档案工作在内的科技档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条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城市为单位建立基本建设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本市基本建设档案的工作目标。

长沙市在1980年12月由市革委会以长革组(1980)128号文件通知,正式成立“长沙市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行使城市建设中各种城建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和城建档案工作业务指导职能,这是全国第四个挂牌成立的城建档案馆。此后,全国各市城建档案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成全国范围的工作网络。

由此可见,尽管城建档案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是应城市建设需要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更多地依照着城市建设的节奏,也更多地围绕着城市建设中心工作的服务。它并不是综合档案工作中一个直接的分支,更不是综合档案工作中一个简单的、均衡的单元。它是档案工作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建设事业结出的富于中国特色的一个创新成果。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学者提出城建档案工作是计划经济对档案工作的条块分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把握城建档案工作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未免偏颇。

2城建档案信息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源性资源

目前,城建档案主要是依据国家档案局1997年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和国家建设部1998年、2001年修正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和管理。按照建设部分类大纲,分为18个大类、102个属类、300多个小类。从档案编制形式、体系结构、保存载体和信息内容来看与综合档案有很大差别。它突破了机构和个人的全宗局限,而是以工程项目为单位组卷,按专业类别布局存放。它重点是包括了大量工程图纸和建设施工现场声像资料。因此,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不同于侧重于文书的综合档案,是城市建设活动中专业技术和行业管理信息的积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也必须从初级形态向更高层次迈进。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体现在街道、立交桥、摩天大楼上,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国建设事业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规划纲要》指出,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信息化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各有关环节和各种信息资源体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城建档案是包容城市建设信息最完整、最丰富、最真实可靠、最持久系统、最集中精炼的领域。其它信息体,如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勘察测量、工程交易、房地产、建设法规及建设文书等,都不具备城建档案的优势。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共有档案20多万卷、底图2万多张、照片2万3千多张,录像、录音资料1000多盒,图书资料6000多册[3]。这么全面、巨量而又管理有序的建设信息资源是长沙市建设口其它任何单位和部门无法比拟的。因此,从建立城市建设基础性数据库的角度出发,最有优势、最有现实意义的莫过于建立城市建设档案电子信息库,实现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的电子化,从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广泛共享,极大地提高城建档案服务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效率。以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库的建立和运作来带动其它基础性数据库的建立,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建设信息服务网络,这就是我国城市建设信息化的网络基础。从上面分析可知,城建档案信息不仅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优势资源,是战略资源。

全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目前,全国有200多家城建档案馆加挂了“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牌子,城建档案网站信息量突破了1000G,“城建档案”的GOOGLE搜索条目已达559000条[4]。他们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承担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建立网站、提供档案信息远程检索利用、编发《建设信息》、承担建设领域电子政务网开发、探索工程档案远程归档、电子组卷和档案数字化等方式不断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中,珠海市城建档案馆的数字化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课题验收,天津市广泛开展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接收和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完成财政投资1100多万元,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正在朝数字档案馆的目标迈进。从全国来讲,各市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普遍快于综合档案馆,在建设口也是独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差距还非常之大。一些起步比较早的城市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曲折,走了许多弯路,被一些有信息化建设后发优势的城市所赶超。我们在高度重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该对开发利用的途径、技术实现方案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科学论证,特别是要加强档案与建设部门的联合论证,加强各地的学习交流,避免在技术上出现问题,浪费投资。

3城建档案工作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

“品位”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属审美范畴,对“城市品位”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城市品位”一词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市民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个城市的品位首先体现在它的规划水平上,而城建档案则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山水城市”之一。澳国家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一套特殊档案:1911年澳决定建都堪培拉时,堪培拉只是一个河边小镇。次年澳议会组织了一场国际性规划设计大赛,向全世界征集首都规划设计蓝图。征集到的137份方案被整理成册,其中美国设计师格里芬的设计最受议员们好评,以格氏的设计为核心,再辅以其它方案,议会形成了堪培拉的总体规划方案。即将小河改造成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不足1公里的人工湖(今天的格里芬湖),湖中建一喷水高度达137米的巨大喷泉,以纪念库克船长首登澳洲大陆。湖的南边是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区,北边是中心商业区,西边是文化区,有大学、医院及科研机构,东边是别墅区。横跨格里芬湖的联邦桥和国王桥如两道彩虹将南北两边紧紧连在一起。在堪市近一百年的建设发展中,这套规划方案都得到了严格遵守,成为世界城市规划的一个典范。为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汲取各种成功经验,充分发掘城市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优势。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保存了长沙第一张城区规划图(1928年),以及其后的历次规划图,保存了上至明、清时期的各种地形地理图,还有极其丰富的文字、数据、图表等城市沿革资料,在长沙市历次规划修编和调整中,它们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离开了城建档案工作,规划设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规划工作根本就无从开展,更不用说规划水准和品位了。

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有序开展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长沙市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修建湘江第二座大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及时提供利用了长沙段湘江横段面图、湘江滩浅图、五十年代长沙地质图、1971年湘江中桥地质钻探图、长沙1910年至1954年的水位情况和1960年猴子石铁路桥的全部文件和图纸。这些档案资料的利用,有效地节省了方案论证和工程施工的时间,为国家节约投资64万元。2000年长沙市对五一路进行拓宽改造时,因地下管线资料无档可查,导致施工中挖断自来水管190多次,挖断通信电缆30多次,挖断国防电缆6次,既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又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搞好城建档案工作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个城市对其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彰显是其城市品位的重要表现,而搞好城建档案工作还是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城市建设文明的积淀。可谓千年沧桑、百年兴废尽在卷中。众所周知,岳阳楼是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标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千古传颂。但因为年久失修,至20世纪80年代,纯木结构的主楼及楼板、镌刻、油漆等已是斑驳陆离、腐朽不堪,整个楼体几近倾圮。1983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大修岳阳楼后,组织专家对岳阳楼主体及各部件进行了摄像、拍照、测量和描摹,建立起一套完整、详实的档案资料。其工作精细到每个榫头、榫眼都有照片、有图纸、有数据。正是依照这套档案资料,大修后的岳阳楼做到了建新如旧,重新焕发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历史雄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是中国园林文化集大成者。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就是苏州城市品位的最主要体现。正是基于此,苏州市于1998年开展了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活动。在申报过程中,世评委部份成员到苏州进行了实地考察,无不为苏州园林的精致秀美与其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但评委们也提出,在文字、图表、历史文献、声像等宣传材料方面,苏州市的申报工作还很不够,因为绝大多数评委是不可能亲临其境考察的。苏州市城建档案馆给予了申报工作人员十分有效的帮助。他们制作了一个约10分钟的专题片,成为申报材料中的精品和重头戏。此外,他们还提供利用了早在1995年由城建档案馆与园林局联合测绘制作的一整套园林档案。正是他们的努力,确保了申报工作的圆满成功。衡阳市城建档案馆在南岳衡山大庙的修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在天心古阁的修复中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大量事实证明,城建档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

4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全局性工作。城建档案工作参与并贯穿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每一领域、每一环节进行记录的同时,也行使着促成每一领域、每一环科学、规范、真实性操作的职责。这是它与建设发展中的其它环节如:规划、拆迁、勘察、设计、施工、质监、安全、竣工验收、权属管理等最大不同之处。城建档案包括了城市基础、规划审批、征地拆迁、建设管理、市政设施、水文地质、建设科研、风景园林、历史名胜……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两方面来看,城建档案都涵盖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也能洞察到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优势,许多城市的建设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城建档案馆的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他们的编研成果、研究报告中的建设性意见都积极采纳,并由此形成决策或政策性文件。

城建档案论文篇5

1.促进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发展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下,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建档案的所有资源和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一,能够涉及城建档案资源管理的总的全部的范畴。更为关键的是,使用先进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实现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两者的有机联系,在系统集成作用下确保了资源数据的统一。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地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发展。

2.提高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计算机信试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实施要点文/吕艳萍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主要的工作形式是按照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进行的。因此,它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把档案资源按照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类保存。

3.扩大了城建档案的资源开发范围

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主要范畴是在已有的图文资料和比较容易获得的小范围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资源的存储以及传输技术上存在不足。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可以构建出一套强大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城建档案管理都会有较大的突破,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建档案的服务质量以及其所发挥的效用。

三、城建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条件

1.设备的配置方面

实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相关设备的配置。在整个系统中,最基础的配置设施就是软件、硬件系统,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失的基本构成要素。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编制排版、检索查询、实体管理、安全保密以及系统的维护等功能,而且一定要能够涵盖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鉴定以及统计等部分;软件系统要有一定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硬件方面主要有计算机和必要的网络周边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部分。这样可以充分地满足网络化和数字化模式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的日常需要。

城建档案论文篇6

目前,关于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争议比较大,从上到下议论纷纷,人心不稳,直接影响到了城建档案日常工作开展和长远发展规划。而且个别省市还从争议发展到了行政操作层面,暴露出一系列现实问题。档案行政部门提出城建档案工作应该整体划归档案行政部门管理,其理由为:目前城建档案工作体制是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产物,不利于市场经济管理和依法行政,城建档案工作始终属于档案工作,只能有一个行政执法主体,那就是档案行政部门,不能将执法主体分割,从而使城建档案工作的执法主体为建设行政部门,而且将城建档案工作整体划归档案行政部门管理有利于整合档案资源,实行大部门的管理体制。

应该承认,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且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党的十七大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问题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个转型的过程是相当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由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渊源,不能说存在就合理,但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和道理,变革则需要变革的准备和环境。无数历史事实和教训告诫我们,条件不成熟,变革不仅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三个角度对城建档案工作进行研究和论述,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有助于我们判断和决策。

2历史: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证明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持续发展的

2.1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是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正确领导和大力倡导、积极推进的结果,是在总结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共识。

1990年3月,国家档案局经请示总书记同意,印发了同志视察上海市档案局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同志指出:“我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是从市政建设工程中的管道问题开始的。从去年以来,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屡次把管道挖破了,因此我就想到这个问题。……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竣工图以及地形图的完整,包括煤气管、自来水管这些管道档案的完整,还是应该由建委领导。但是我认为,档案局应该加以督促。”

1980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你们提的科技档案工作要以专业主管机关领导为主(曾三①同志插话:科技档案专业性强,与生产、建设、科学研究联系密切),我看可以这样提吧,好不好!科技档案以专业机关领导为主(曾三同志:档案部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你们同意这个方针了吧(曾三同志:这回讨论了)?定下来可以吧?这个工作不依靠各个专业机关加强不行,应当以他们为主。比如建设方面的档案非以建委系统为主不行(曾三同志:城建档案不是建委就搞不好),城建档案归城市建设委员会或规划局嘛!”

1981年3月,曾三同志在国务院工业、交通等专业主管机关科技档案工作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去年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上又一次肯定了科技档案工作按专业统一管理的方针,后来国务院批准的三委一局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冯子直同志指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在六十年代是在曾三同志的提议下,得到了、李富春、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设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81年12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凤楼同志在城建档案工作长沙座谈会上指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建档案工作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城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是“在建委、城建局,有的是规划局的领导下,对向它移交城建档案的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和检查”,城建档案馆“对外是市的城建档案馆,对内则是市建委或城建、规划部门的一个处(科)”。“确定这么一个工作体制,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把城建档案工作开展起来,这并不是降低了对档案业务管理机关的要求或者减轻了档案业务管理机关的责任。相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档案业务管理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档案业务管理机关,今后要把城建档案工作和城建档案馆的工作看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建委、规划部门、城建部门作好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档案业务管理部门还应当协助和配合建委和规划部门、城建部门抓好城建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把培训工作搞好,工作要开展起来是有许多实际困难的。”②

由此可见,对城建档案按专业统一管理,各城市建立城建档案馆,由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全国由建设部统一管理是历史发展和积累的结果,创业之初和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不仅没有管理体制之争,而且正是因为国家档案工作主要领导和档案行政部门的促进,才逐步建立起各地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开展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并不断发展壮大。

2.2多年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设部、国家档案局出台了一系列与城建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第六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五十九条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七十条,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工程档案资料,并赋予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未按规定移交档案的单位进行处罚的职权。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第二十八条规定:“大中城市应当建立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的精神,结合本系统、本地区科技档案工作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应根据本专业的管理体制,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精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1987年1月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87)城办字第585号),建设部制定颁发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01号)、《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等部门规章,并设立了“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各地区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3在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之下,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规划局)都建立了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建委、规划局设立了城建档案馆,1200多个县建设局设立了城建档案室(或馆),共有从业人员9万多人,馆藏档案1.8亿余卷,城建档案利用已累计产生80多亿元可测算社会效益。这些城建档案馆(室)或是各城市建委(建设局)、规划委(规划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或是县(市)建设局(规划局)的内设机构,其业务均归口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它们在服务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各地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体制从实体规模上已经超过了现有综合档案管理体制。在建设部是一个工作办公室,但在全国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对我国建设事业而言,堪称“牵一发而动全局”。

3现实: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在建设事业现实土壤中的“三大创新”注定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管理体制无法剥离

3.1业务工作创新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是档案实体管理与业务工作管理并举,而以业务工作管理为重,已与建设行政程序融合在一起,创新形成了诸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报送“一书两证”制度、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融合的工程档案备案制度、工程档案编制现场业务检查和监督制度等工作制度,通过抓建设工程档案的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保证了“高水平、可操作”的建设行政管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促进了建设工程规范管理,促进了建设领域反腐败工作。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报送“一书两证”制度就完全改变了综合档案事后管理的工作模式,突出的是“服务前移,职能前置”:在建设工程报建之初,建设单位要签订《报送建设工程档案责任书》后才可以办理规划报建和施工报建手续,明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主要技术负责人、专职档案资料人员对建设工程档案负终身责任,不仅要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和业务标准规范如实编制工程档案,还要经常性接受检查督促,按时报送移交,工程竣工移交使用后,发现档案有问题,还要追究责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一定要将工程档案报城建档案馆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取得《初验认可证》后才可以召开竣工验收会;验收备案后,要向城建档案馆完整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取得《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合格证》后才可以办理物业产权产籍手续。“一书两证”制度把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程序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程序性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创新,管住了档案的源头,从真实、系统、完整编制工程档案的角度出发,促进建设工程管理,实际上行使的是一种建设行政职能。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最近几年通过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创新,做到了建设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率、档案收集率和档案合格率都达到100%,每年接收档案30000多卷,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也显著提升。如果由档案行政部门来管理城建档案工作,不仅无法融入建设行政程序,而且根本无法收到建设工程档案。

3.2专业领域创新

作为建设事业内在机构,随着各地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市城建档案工作内涵不断发掘、外延不断拓展,城建档案馆的专业领域已大大超越静态纸质档案库房管理和查阅利用,已涵盖地下管线GIS、建设信息中心、声像多媒体管理、数字城建档案馆、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信息和建设成就宣传展示等,这其中许多都是投资上百万元、甚至是数千万元的信息化工程,不仅成功解决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问题,而且把城建档案的现势利用信息充分发掘和提取,极大地服务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使城建档案工作具有了异地备份、防灾救灾减灾和反恐应急等战略性作用和地位,远远地超越了一般意义综合档案的查考研究、修史编志的作用。如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由财政投资3370多万元,全面开展了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已完成了地下管线GIS的建设,成为了全市建设信息中心和全市城市应急管理决策平台,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根本离不开这一机构和队伍。

3.3法制建设创新

除国家法律、法规外,全国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规,从机构、职能、执法主体、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对城建档案工作作为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规范。其中,不仅有城建档案工作管理立法,还有城建档案专门工作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管理立法,还有大量政府规范。如西安市通过市人大出台了《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长沙市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怀化市通过市政府令出台了《怀化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益阳市通过市政府令出台了《益阳市城镇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立法是现实需要的产物,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庞大公共资源和智慧的积累,更是对行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规范和指引。法不变,体制亦不可能变,变则势必引起执法和行政的混乱。而要变体制,势必变法,更弦易辙,人为切断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管理体制的经脉血肉。生剥硬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未来:

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自身发展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

4.1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处于起飞阶段,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相当长时期仍将保持大规模高速发展,这种发展规模和速度将比城建档案工作创业初期和发展早期还要显著。城建档案产生量、建设工作对城建档案利用的需求依赖都只会是有增无减。从湖南省来讲,以长株潭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为龙头,湖南“3+5”城市群正在崛起,今后5年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改革开放30年的总和。单单从长沙来讲,2008年起就全面启动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将在河西1200km2的区域再造“4个长沙”。在城建档案工作异常繁重之际,体制争议实在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事。超级秘书网

4.2离开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工作跨行业协调的行政成本将显著增加,工作效能将显著下降,建设工作将打乱仗。特别是基层建设管理工作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区县建设管理等工作将无法落实,出了质量和安全问题将无据可查。长沙市对建设工程的管理,包括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包括对区县(市)建设局的目标管理考核,都必须有城建档案馆参加,离开了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目标管理也无从落实。

城建档案论文篇7

1、普遍采用扫描形式文档归档城建各管理部门、各建设参与单位形成的工程电子文件,基本是扫描件形式归档,主要原因,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形成的工程电子文档,几乎没有认证的签章,从档案依据性的角度是没法律效力,只能通过文件实体纸质档案签章再扫描,在档案利用中才能体现签章的依据性(扫描件与纸质一致)。但扫描件谈不上真正的电子文档,经扫描的文件在计算机中只能是位图或者矢量图等图片格式,不能提取元数据,不支持在档案文本内容搜查。在信息利用、信息共享方面是最大的缺憾。且扫描的图片文档存储体积大,占大量存储空间,导致存储成本非常高。只有通过电子签章结合的电子文档,才能更好解决接收原始的电子文档,而不是扫描件。

2、收集电子竣工图难度大电子竣工图与纸质竣工图有部分不一致是普遍性,加上无电子签章,只能接收扫描的电子竣工图。每项工程从施工图到竣工图阶段,基本都有修改的现象,但设计单位大部分只出设计变更通知,也没在原施工图上作完整的修改,而施工单位通常没技术力量在电子施工图上修改为电子竣工图。建设部应如电力工程般规定,竣工图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原设计单位编制工程竣工图,那么电子竣工图结合电子签章是最规范、最准确、最实用的电子竣工图。况且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设计单位负责电子竣工图的编制,以使归档的电子竣工图与实物相符。

三、电子签章技术

不同于4G、物联网等近几年炒得火热的概念,电子签章在日新月异的IT技术浪潮中,并不是一个新面孔。早在2005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其中,第三章第十四条的内容是: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正是这一法律,使得电子签章技术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经过多年发展,电子签章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依然普及。许多地区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各级政府和下属职能机构在平台上进行办公办文的工作。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可电子签章的法律地位。笔者认为,电子签章是解决前文中城建单位各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技术和实践。

四、城建档案电子签章的建设思路

电子签章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对签章的加密与验证。因此,应该有一个部级的权威的建设电子行业认证平台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单位、工程档案制作单位统一发放和验证电子签章,确保各个单位之间盖电子签章的文书资料在电子交换过程中,受到法律保护。

1、城建档案云计算平台建设

(1)为了城建档案相关行政管理、企事业单位能快速地、不受地点限制地进行城建档案相关业务工作,电子签章服务机构应当建立一个云服务平台,为各用户快速实时地提供签章制作、盖章和验证服务。

(2)为城建档案电子签章工作顺利运行,城建档案云平台应整合城建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流程,在平台上建立文档生成、编辑、导出、打印等功能机制。用户使用云平台提供的电子化文档模板,填写后即是符合格式的城建档案电子版。在此基础上,用户对文档进行签章,并能对文档进行批量签章,节省工作量。对于平台上的已签章文档,打印或者导出时,既可以包含签章,也可以不包含。由于文档是在云平台创建的,云平台中一定有一份该资料的电子版,确保资料收集完整、持久保存。

(3)这一套云平台的用户主要包括政府城建档案管理职能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包括分包和转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测绘等各企事业单位的所有职能人员。云平台系统中能建立多个管理、企事业单位。个人账号根据实际情况,可挂在某个单位下,也可不属于任何单位。系统支持用印的权限管理,谁在什么条件下能对什么文件用印。实际运行中,由企业自行进行权限管理。

(4)关于在线电子盖章的业务流程,应使系统支持“同一份文档,多人异步盖章”。在计算机技术中,“异步”是指若个不同动作的进行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相互之间不需要等待对方完成或者确认后才能进行。比如说一份A文档上传到云平台后,多个相关单位可以各自安排时间登陆云平台进行盖章。

(5)为真正完全实现城建档案电子签章的普及无死角,应落实到每一位工人都能在电子资料签名。但由于工地的客观工作条件,不可能每个现场工作人员都配备电脑。因此,应当考虑在移动设备上实现电子签章功能。主要形式是开发一个手机客户端软件,与城建档案云平台对接。其主要功能应包括在线的收发电子城建档案,电子盖章和签章,签章的认证等。

(6)通过用户加密权限使用,再加上经电子签章后的电子文档是不能修改的,可达到档案保密、控制档案造假问题。如果单位或者个人需要调取某个文档或对其进行签电子章,须文档制造者在云平台进行授权。为了提高办理效率,应该能批量授权。

2、软环境建设

(1)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并不如制造业、物流行业那样高。业内部分人员不理解信息化对提高生产力的意义,或者抗拒信息化带来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变革。因此,需要通过大量宣传,花大力气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测绘勘察、建设管理部门等单位身上进行电子签章的普及。

(2)在电子签章对城建档案管理开始发挥积极效力前,城建档案管理本身的制度需要对电子签章进行支持。最主要的原则就是,逐渐施行城建档案资料电子签章的强制性。而同时需要施行的,是城建档案文档电子化的强制性。两次相互依存,缺一者,另外一者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城建档案文档电子化是其电子签章的基础,而后者确保前者的法律有效性,为前者的价值保驾护航。

(3)工程建设的合同内容,可以对电子签章的地位进行明确。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招标及勘察、设计、测绘、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时,对工程电子文件的签章、质量、套数提出要求。

五、意义

如果能够基本完成城建档案电子签章应用的普及,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避免大量扫描形式的电子文档归档。现行的工程资料形成本身都是电子文档的形式,当电子签章普及化,真正的电子文档归档就能完全解决法律依据性的问题,也能减少纸质档案扫描的一大笔费用。

2、避免大量纸质文档带来的办事复杂性、管理复杂性。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多,管理层次多,要求形成的档案套数加倍增多,笔者在工作中常见工程纸质档案套数要求2~6套,既浪费资源,又难于保存,标准档案库房保管条件要求高,其费用是昂贵的。当完善的电子文档形成,只要城建档案馆保存一套原件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其它单位均保存电子文档就足够利用。

3、电子文档利用方便快捷。盖电子签章的电子文档具有法律效力,在诉讼案件、房地产确权、工程项目评审省级、市级优秀工程、建筑鲁班奖、各行政职能部门利用城建档案办理业务等事项中,电子文档可在云平台经授权后,在调取利用,方便快捷。

4、解决各种资料“代签”的问题。电子签章系统有加密验证机制,仿制的“签章”无法通过系统验证。而用户又不可能把自己的电子签章账号或者USB签章器等设备外借。从而有效减少各类“代签”现象。

5、上文提及的“同一份文档,多人异步盖章”,使得多个单位能各自在自己的办公室电脑、自选的时间进行签章,解决了纸质档案需先后送到多个地方进行盖章的问题。

6、促进房地产行业信息化的一次机遇。在推广城建档案的电子签章过程中,必然需要对房地产从业人员进行计算机文档、网络应用技术、手机应用的知识普及,由此提高整体从业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为国家信息高速路事业做出贡献。

城建档案论文篇8

论文摘要: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各行各业显得尤为重要。我馆结合实际情况,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相应机制,使人力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建档案工作,促进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建档案馆; 人力资源; 管理 1前言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也自然成了现代管理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轨道上。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不仅是当前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长期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更是一个现代人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措施。最近几年,太原市城建档案馆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完善相应机制,使人力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建档案工作,促进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单位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3太原市城建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 3.1 用制度科学管理人才 科学管理,主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制度管人,有章可循,人人平等,缓解矛盾,方便操作。 3.1.1 行政管理制度 2002年以来我馆先后出台了汽车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办公用品出入库管理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目的就是为人才建立公平合理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我馆2003年出台了考勤制度,为使考勤制度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我们通过指纹打卡机来抓考勤。这样就可以确保人才增强时间观念,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了公平的良好的工作风气。 3.1.2 业务管理制度 严格业务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业务检查、督办,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如我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内部业务工作检查制度,表面看是检查工作质量,其核心就是建立了一套利用业务工作制度规范人才管理的科学管理机制。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岗位互检。通过各个岗位互相检查,不但提高了各个岗位人才的业务技能,而且还促进了人才之间的互相学习,并且能够为对方发现问题,避免出现差错,确保工作质量。二是质检岗位。我馆在档案科设立了两个质检岗位,全面检查和记录档案科各岗位工作情况,并将质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三是科室自检。就是科室内部每周检查工作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差错超过允许范围,要将差错率进行记录,此记录将作为本年度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之一。四是抽检。就是通过馆检查小组对各个科室工作进行抽检。此项工作目的是掌握各科室工作动态,了解科室工作实际,帮助科室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科室人才协调发展;检查各科室人才的准确率,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3.1.3 奖惩制度 通过用奖惩制度,激发人才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保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奖惩制度一定要奖惩分明,坚决制

城建档案论文篇9

1.国家档案馆是文化信息的汇集地

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共收藏一亿多卷件的各类档案,其年代,有公元8世纪以后各个朝代的零星档案,公元14世纪以后西藏地区连贯的档案, 17世纪以后中央政府和少数地方政府有系统年份的档案,以及20世纪以后较为完整的档案。其载体,除了纸张以外,贝叶、竹木片、铁券、布帛等少数古老的材料及磁介质、化学介质等新型载体并存;档案中的文字除汉字外,兼有满、藏、蒙、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壮等少数民族文字以及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阿拉伯、俄等外国文字。这些档案所包涵的信息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史,对内对外交往史,内容涉及古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种知识信息,为今天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基础。

2.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档案馆馆藏档案具有文化遗产的特性。

1996年由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成立了“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2000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自2002年3月,国家档案局先后三次组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评审,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等113件组档案文献分两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除了入选部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之外,在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还有数量庞大的珍贵档案,均是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

其次,各级国家档案馆注重了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的收集与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保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妥善保管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防止损毁、流散、丢失”。近年来,各级国家档案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发掘和收集工作。

北京市崇文区档案馆(局)与承担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区文化馆及时联系,就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过程中形成档案的管理工作交换意见,并查看了档案保管条件及前一阶段普查、申报工作中形成文件的收集整理情况,明确专人,进一步加强文字、照片、录像等各种文件材料的管理,确保了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3.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为文化创意提供基础参考

国家档案馆是支撑城市文化的软力量之一,为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信息资源是档案馆今后的一项新功能。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将成品定位在精神层面的文化渗透,因此档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突出表现在:

首先,档案信息可以启发文化创意灵感。

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先生在国家创意城市论坛的主报告中提到,历史文化因为过去的成就而启发灵感,在创意中深沉的思考,贡献能量,节省时间,并激起我们想要学习模仿的欲望,在经过时间的考验后,产生出洞察力与自尊,历久弥新。历史文化的最佳表现,要靠我们扮演创新传承的角色。

黄宗汉先生利用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湖广会馆志》,原样恢复了湖广会馆。北京的湖广会馆是世界上最早的戏院之一,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曾在这里登台献艺。如今,这里不仅重新回荡起京剧的优美唱腔,而且在这里建立开放了北京市第100家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

其次,档案信息能够促进历史文化传播。

国家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着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功能。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的承载物,具有可传播的特性,同时,社会对档案信息存在巨大的需求。档案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它记载了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

北京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史料,举办胡同文化展,启动《北京胡同档案史料挖掘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结合口述史料及实地调查,将北京现存胡同及消失胡同的信息进行研究整理。远期目标是建立胡同档案数据库,除了记录其建筑特色外,还将每条胡同独特的历史文化表现出来,建成后的“网上胡同”由一个个虚拟院落组成,市民只需输入门牌号就能将这个院落的历史典故“一网打尽”。目前,东城区禄米仓、崇内街道地区近50条胡同的档案资料整理完毕。作为阶段性成果的《西交民巷历史文化展》业已推出,受到社会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二)促进档案文化推广,创造档案馆休闲文化

国家档案馆应凭借档案馆所特有的档案优势开发自身的文化产品,特别强调其服务公众的性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走出纯史学研究的圈子,同时,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今天讲坛类栏目倍受关注,一些以前默默研究的学者也走到台前。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原创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考古中国》、《故宫》、《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等一系列节目受到观众的追捧,反映出大众对一向神秘的档案文化的渴求,也使得国家档案馆在历史的厚重与平民化的通俗易懂间找到了平衡点。

二、国家档案馆为文化创意城市建设发挥服务功能的方式

(一)基本方式——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与归宿,档案信息较高的利用率是提高文化创意城市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激发文化创意的途径之一。如朝阳区档案馆仅2004-2006年就接待利用者18860人,查阅档案40099卷。利用者中个人利用档案的比例较高,人们从档案中获取信息的意识日益增强。为出版杂志、编写轶闻趣事、进行投资分析而到档案馆的利用者也在逐渐增多。利用者利用网络等手段查询历史、文化等有所增加。如久居朝阳的一些老居民,通过参观区档案馆举办的《朝阳区城市建设成就展》,引发其对个人文化寻踪的兴趣。很多人看到自己原来居住的朝外地区的变迁,来到区档案馆查询老照片、当地古籍资料、传闻轶事,见证今昔变化,感受历史文化的积淀。

(二)重要方式——档案展览

特色展览是国家档案馆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高档次、高品位的档案展览不断推出,提高了全民对档案馆的关注程度,提高了公众的历史文化素质,更激发出文化创新思维。目前,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正向更广的范畴扩展,向主动的、规范化的社会教育机制转化,在各级各类档案馆举办的不同类型展览中,不乏文化精品。

1.基本陈列是国家档案馆标志性工程之一

上海市档案馆的基本陈列《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通过600多件独一无二的珍贵档案文献和历史照片,展示了近200年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轨迹。这一展览设计的匠心独具、展陈的巧妙结合、展品的弥足珍贵以及现代化声光电手段的有效补充,都使得该展览成为全国档案馆中基本陈列的精品。凡是走进上海市外滩档案馆的观众,无论是档案界同行,还是普通公众,甚至是国外观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总能有一些触动,使之记忆深刻。该展览也成为上海市档案馆的标志之一。

2.专题展览是激发观众兴趣的热点

北京市档案馆1998年举办的“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在展览举办近10年里,多次到京城各大庙会以及区县乡镇、社区展出,备受青睐,数十万计的观众参观了该展览。报刊等媒体给予持续不断的关注,直至今日,媒体还经常会从多个角度予以大篇幅报道,如鉴宝收藏、百姓故事、历史变迁等。一个普通的专题展览成为开辟媒体文化创意的灵感源泉。

3.展览交流是扩大文化影响的方式

当前,跨地区、跨境档案展览越来越频繁,如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创办的世纪阅报馆不仅在北京地区获得较大反响,还应邀赴厦门展出。展览交流扩大了档案的影响范围,使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被更多人所了解。

(三)主动方式——档案编研成果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的再生产,是档案馆主动展示馆藏文化的重要方式。编研出版物是创意产品的集中体现,而档案信息是这种创意产品的信息基础。近年来,由于各级档案馆加强对馆藏档案的挖掘和研究,一批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出版面世,使档案编研成果在社会上备受欢迎。如由《北京档案史料》编辑部点校、整理、编辑的《那桐日记》在参评的400余种书籍中胜出,被评为2006年度新华出版社优秀图书。朝阳区档案馆编辑的《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会议回眸》,对历届区委常委会议议题、内容、议定事项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各历史时期朝阳区重大决策的背景、过程、特点,力求找出规律,为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强化执政意识、提高决策能力、提升执政文化水平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该书受到了各单位的广泛欢迎,区领导做出批示,要求区委和区委部门有关领导阅读、研究,强调“研此对安排好、记录好常委会有帮助,对强化意识有益处”。

(四)新兴方式——网上馆藏信息共享

数字档案馆有着更丰富、更便捷、更安全、更久远的优势。当档案馆的馆藏信息转化为便于网络共享的数字化多媒体形式后,永久保存在全球网络电脑的储存媒体中,信息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最大价值,将实现知识无国界的梦想。区档案馆链接在区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内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达到80.02万次。

三、国家档案馆在创意城市建设中功能发挥的保障

国家档案馆在创意城市中功能的发挥,需要物质、智力等各方面的充分保障。

在物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馆藏建设,丰富馆藏信息资源,同时,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从社会公众的视角来看,开放的档案才是可供使用的有效信息,档案馆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满足日益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对档案馆馆藏信息的需求。如朝阳区档案馆先后八批向社会开放档案,同时首次对馆藏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实施提前向社会开放。其中包括第九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材料;区文化文物局形成的各种文化信息、简报,经验交流等方面的材料;原区园林局形成的区古树名木档案;原区农林局有关蔬菜、粮食种植,植物保护、土壤化肥、林业果木等内容的农业科技等文化类档案的提前开放,有效促进了档案馆在文化创意城市中的功能发挥。

在智力方面,要树立人才是文化创意的发掘者这一理念,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适应创意城市要求的研究人员、策划人员、宣传人员和展览人员;同时要积极扩大与会展业、网络业、媒体、文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总之,对于打造一个创意城市而言,档案馆的缺席将是一种遗憾,档案馆以其馆藏档案特有的真实性、记录性和历史还原性,对历史的存留和再现是对创意城市的最大价值之一,没有历史感的民族没有未来,同样没有档案馆的城市将会是一个贫穷的城市。

参考文献

城建档案论文篇10

(一)引入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即基于既定目标,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成果视为标准,令组织内部与个人获取到优秀业绩的方式方法。城建档案管理阶段中,引入目标管理思想,推行目标责任制,可进一步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城建档案馆应以目标管理为根本,夯实内在基础,令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应加强真实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数据信息的系统性,使档案报送更加快速高效,流程更加科学,实践管理更为完整。

(二)创新城建档案管理程序城建档案管理程序科学性对整体工作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应积极探讨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城建档案工作程序,严把人口关,优化质量验收以及报送等处理环节。应将签署的竣工档案责任材料、终身责任方表格引入之报建流程之中,而后在项目施工前期针对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技术员工、资料管理人员做好档案技术交底,细致的阐释档案要求。施工阶段中则应积极同监理、质监等机构进行横向合作,体现联动性,定期做好业务指导。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参与竣工验收有关会议,就项目档案编订状况做进一步讲评并细化后续工作要求,保证按时竣工并进行验收备案。完成上述环节后还应督促建设方及时报送竣工档案,快速办理档案移交材料与相关手续,令城建档案管理更为科学有序。

(三)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模式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应解放思想,全面创新,摒弃以往传统工作方式,跟上新时代步伐。应由档案形成的起初源头入手,更新传统工作中在项目竣工收尾后方开始档案管理的陈旧模式。业务上,应从被动接收积极向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方式方法上,应从指导管理主体向着积极主动服务的主体发展,扭转机械式的传统管理,真正开创现代化工作系统。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对象单位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构成上级与下属良好协调的关系,使实践工作更加顺畅,预防城建档案存在互相交叉以及多头管理的问题,进而对管理工作效能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应积极应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可进一步扩充软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由以往的手工作业向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变革,进而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使有价值的城建档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得到应用。应积极引入现代化、设计成熟的工具软件,尽可能的将日常工作均囊括到计算机实践管理流程之中,实现各项流程的紧密衔接与互相配套,降低重复性劳动。

城建档案论文篇11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有待投入。城建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相应的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等设备,因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往往超出通常城建档案部门所能承担的范围,再加上有的地方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档案主管部门的拨款不足或是不能及时到位,使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或是不能有效开展信息化建设。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人。因此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现代化网络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但从目前看,许多地方的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因此,尽管有的档案馆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每年城建档案馆接收入馆的档案数量激增,由于目前的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档案业务指导、查询、利用等工作量已经饱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化软件。在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积极开发适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技术,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软件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要把安全、稳定和保密放在第一位,确保归档的数据和信息不被破坏和损毁。对于档案,要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一律不得与网络连接;对于非文件,即使在网上查询,也要采取身份确认、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既防止别人盗用信息又可以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数据破坏,确保软件系统和和数据的安全。

(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践中,首先要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建立管理、业务、技术三个层面的操作标准与规范,尽快制定《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操作规范》、《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保障细则》等规章制度,为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保护知识产权与保障用户公平使用的办法。再次,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来推动城建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化的落实。

城建档案论文篇12

这在城建系统中来讲是很普遍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益观念已深入人心,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使用城建档案时,要注重档案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档案保密,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对于长久的档案,该解密的要及时解密,以便档案的再利用。二是档案的再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城建档案的价值一般是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档案发挥作用有一个长期过程,档案工作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到见效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讲究效益要有远谋,更要有远虑,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鱼,搞短期行为,如进行档案信息咨询服务见效快,效益明显,对比投入的时间与人力等相对较多,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丝毫不能因为档案整理、保护等基础工作一半时见不到成效,因而不加重视。要辩证地看到,在开发信息、产生效益,既是现在投入劳动的结果,也是与过去围绕这些档案所做的整理与保护分不开的,现在对城建档案整理、保护工作给予的投入,会产生长远效益。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在这方面给予的投入使档案的质量受损,必将给档案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影响档案再利用。在利用城建档案的过程中,要谨防产生负效应。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城建档案在利用上制定使用范围,以防产生负效应,要注意档案保密范围。在城建档案的复制、交换、转让中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档案工作具有机密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强化保密观念,落实保密制度,确定使用范围时,就要严格把关,不能因为有社会需求,就盲目的使用,否则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城建档案论文篇13

管理城建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就是城建档案的价值所在。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要求,以数字化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扩大信息资源的利用为目的,以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宗旨。适应时展的需要,持续、健康地实现城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是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对于目前的城建档案的数字管理水平,只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一种技术升级,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替代人工,将实物转换成了数字信息,从档案的收集到最终的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没有变化。在提供利用方面,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查寻、检索,检索途径多种多样,提高了档案信息检索效率,所查找到的信息,大都与纸质原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信息(电子版本)。有许多城建档案馆在开发利用工作中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利用CAD、GIS和RS等技术进行整合,构建了三维信息平台等等。使城建档案信息在开发利用中有新的进展。但是在面对未来的发展,现有这些技术是不够的。作为城建档案管理者需要从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未来。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参与并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去。不能把城建档案馆(室)作为一个信息的“仓库”。尽管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各种城建档案信息,也不能算是现代化管理。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机构和场所不能只是一个提供利用“仓库”,而应该是提供利用的“基地”,它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经过开发“加工”过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仓库”中源始的信息。从建造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实践的成效来看,BIM是一项较为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它具备的可视化,协调,模拟,优化和可出图特点,可使城建档案管理水平从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城建档案馆原有CAD和GIS数据也属于BIM数据整合的部分。目前已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已经应用BIM技术进行建造,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昆明新机场机电设备安装与运维管理、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工程、广州市北京路沿线环境模拟(日照、气象)、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异型曲面幕墙施工等工程项目。BIM技术能够实现建设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工作,同时,进行工程洽商、技术沟通、工作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管理与监控。在利用BIM管理的工程项目,BIM汇集着大量与工程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工程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使业主、设计单位、顾问咨询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众多参建单位同在一个平台上共享相关数据,为工程建造提供最优方案。这些数据信息都是工程建造中产生的。这些数据信息不当是建造成果的数据,而且还有建造过程的数据,特别是隐蔽工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地基、地下管理线等)。这些数据信息集中收集到城建档案馆中后,利用BIM平台可再现原来建造过程和模拟将来运营、维护过程。例如:模拟一个建筑出现设备故障怎么办?出现危机(灾害、反恐等)怎么办?某个建筑的改建和扩建选用什么方案?隐蔽工程和地下管线也可以通过模拟再现,而不必再进行二次勘察、测绘等等。城建档案管理运用BIM技术后,其管理水平可提升到“智能化”管理。查寻信息不再需要查找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可直接再现建设项目某一阶段的结果。在前后相似的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可以借见,以提高建造的效率。随着建造技术发展和更新,原有的建造工艺需要如何调整和改进。只有这样,城建档案工作水平才会得到更高的提升。如此发展,城建档案机构就不再是档案资源信息的“仓库”,可能就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基地”。过去我们说城建档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将来可能就是提供决策方案了。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