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安全的政策和立法保障图书
人气:10

中国水安全的政策和立法保障

由于持续的水短缺和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已从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演变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包含了水量安全、水质安全甚至水体安全的水安全问题及其法治保障问题,既是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法律问题,更是关...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经济法>自然资源和环境法  
  • 作者:[何艳梅]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1849878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由于持续的水短缺和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已从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演变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包含了水量安全、水质安全甚至水体安全的水安全问题及其法治保障问题,既是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法律问题,更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本书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何艳梅,女,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本科,199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1997年)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07年)。国务院官方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独立写作并出版专著四部,合著一部,在CSSCI、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独立多篇,两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主持完成上海政法学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横向合作课题一项。

目录

及时章水安全的内涵与战略地位

及时节国家安全与水安全

一、国家安全的内涵与要素

二、水安全的内涵与要素

三、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组成部分

第二节水安全的战略地位

一、水安全决定经济安全

二、水安全决定能源安全

三、水安全决定粮食安全

四、水安全关乎生态安全

五、水安全关乎国民安全

第二章中国的水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及时节中国的水安全挑战

一、中国水供给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水污染的严峻形势

三、中国水安临的进一步挑战

第二节中国应对水安全挑战的策略和制度试点

一、中国应对水安全挑战的战略和政策

二、中国应对水安全挑战的制度试点

第三章“依法治水”——中国水安全的法治保障

及时节“依法治水”的必要性

第二节“依法治水”的路径

一、重整和建立水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二、变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三、“主抓两手”

第四章中国水安全的基本法律体系和制度

及时节现行水法的内部结构和制度及其重整方案

一、现行水法的内部结构和制度

二、水法内部结构和制度的重整方案

第二节淡水法的体系和制度

一、《水法》的修订

二、《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

三、《防洪法》的修订

四、《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

第三节海水法的体系和制度

一、《海域使用管理法》的修订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

第五章中国经济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

及时节中国工业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

一、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水风险

二、工业发展水风险的政策和法律规制

第二节中国农业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水风险

二、中国农业发展水风险的政策和法律规制

第六章中国能源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

及时节中国能源发展及其面临的水风险

一、中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扩张带来的水风险

第二节中国能源发展水风险的政策和法律规制

一、中国能源发展水风险的政策规制

二、中国能源发展水风险的法律规制

第七章涉煤产业链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

及时节中国涉煤产业链面临的水风险

一、中国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

二、中国涉煤产业链面临的水风险

第二节煤链水风险的政策和法律规制

一、煤链水风险的政策规制

二、煤链水风险的法律规制

第八章可再生能源扩张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

及时节中国可再生能源扩张及其带来的水风险

一、水电的水风险

二、风能和太阳能扩张的水风险

三、其他可再生能源开发隐藏的水风险和环境风险

第二节可再生能源水风险的政策与法律规制

一、可再生能源水风险的政策规制

二、可再生能源水风险的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预览

由于持续的水短缺和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已从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演变成为稀缺的战略资源。包含了水量安全、水质安全甚至水体安全的水安全问题及其法治保障问题,既是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法律问题,更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设立了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第七十三章("建立国家安全体系")第三节(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风险)指出,"坚持底线思维、预防为主,维护战略性资源……领域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本书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三化"的实现要求确保国家安全,既包括传统的军事安全,也包括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安全。中国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以确保水安全,因为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之一,而且因为只有水安全,才能充分地实现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安全。

首先,水安全决定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经济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基础。工业、农业、市政、航运、交通等经济发展依赖于对水资源的利用,中国的农业安全和工业安全都有赖于水安全,水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安全的决定因素。目前农业是中国较大的用水户,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3;农业不仅是中国水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工业用水是中国继农业之后的第二大用水户,利用量占国家用水总量的1/4,同时也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渣。能源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能源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确保能源安全是中国的基本战略。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安全的保障,因为工农业发展需要稳定的电力、燃料等能源供应,而水与能源存在高度的联结,各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能源,因此中国的水安全决定其能源安全。

其次,水安全影响甚至决定粮食安全。中国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也是中国的基本战略,实现粮食自给是中国先的政策目标。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或保障是水安全,因为粮食自给需要稳定的灌溉用水供应。事实上,灌溉用水量占中国农业用水总量的90%,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

,水安全关乎生态安全和国民安全。水资源是维持水生态系统所必需的要素,也是世界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可以说,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水质、水量和水体状况关乎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国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占中国用水总量的12%左右。充足的、清洁的饮用水是每个公民健康生存的根本条件之一,是国民安全的条件。

因此,水安全在水-经济-能源-粮食-生态-气候的联结中处于首要地位。我国需要从保障水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平衡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这种平衡需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粮食生产和社会运行从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模式向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集约和环保模式转型,"依法治水"是确保这种转型成功的基本路径。因为法律对任何经济和社会转型都具有直接和深刻的决定作用,或者决定转型的方向,或者决定转型的速度。法律作为经济和社会转型工具的优势在于其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性、制度化,一般不具有破坏性并且有一套机制保障实施。"依法治水"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的水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所要求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需要。因为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的成熟度与法治建设水平成正比。但是法律有良法、恶法之分,只有良法才能对经济和社会转型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法律设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书就是从保障国家安全和水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探讨中国依法治水的具体路径,以便为中央水安全战略决策,以及立法和实务部门的涉水立法和执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以水安全的战略地位为基础、依法治水的路径为目的,从中国水安全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通过跨部门、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数据统计研究和实证研究,构建中国水安全法治保障的基本体系和制度,一是重建水法的内部体系和制度,二是建立水法与经济法、能源法、资源环境法、农业法等相互联结的外部体系和制度。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书的写作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实证研究方法,对每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都注意同时从公开的数据资料、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法院判决和学者观点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二是跨部门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将水安全与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涉水公共管理政策与法律,水法与经济法、能源法、环境法等结合起来进行多元、交叉和综合研究;

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水安全、依法治水的有关理论问题与水供给、水污染、水事执法的实践问题相结合;

四是宏观视野与微观探究的结合,既有水安全与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的宏观战略研究,也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流域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可再生能源法》《矿产资源法》《电力法》等具体法律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微观探究。

本书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共八章:

及时章到第三章,分别论述中国水安全的战略地位、法治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及时章是水安全的内涵与战略地位,包括水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水安全在保障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安全方面的战略和核心地位等;第二章是中国的水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着重分析中国水安全目前面临的水供给压力和水污染威胁,介评应对水安全挑战的现行中央战略、政策和制度试点;第三章是"依法治水"--中国水安全的法治保障,首先分析依法治水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依法治水的三个路径--重建水法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变革水资源管理体制、"主抓两手"。

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讨论中国水法内部结构的重整,以及水法与经济法、能源法、资源环境法等联结的外部体系和制度。第四章是中国水安全的基本法律体系和制度,在分析现行水法内部结构缺陷的基础上,指出水法内部结构重整的三种方案,并分别详尽讨论了重整淡水法和海水法的体系和制度的路径和方法;第五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在通过翔实数据和实证,讨论中国工业和农业发展面临的水风险的基础上,分别提出规制这些风险的若干法律措施建议;第六章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首先讨论中国各种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水风险,然后提出规制这些风险的普适性法律措施建议;第七章是中国涉煤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在讨论中国煤炭、煤电、焦化、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水风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制这些风险的法律措施建议;第八章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水风险及其政策和法律规制,首先详尽讨论中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发展面临的水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制这些风险的法律措施建议。

本书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其中主要有:

1.水安全决定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关乎生态安全和国民安全,水安全在我国"水-经济-能源-粮食-生态-气候"的联结中处于首要或核心的地位。

2.中国能源和电力扩张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否有能力实现扩张目标,而是中国是否有足够的水资源支撑这种扩张,同时实现碳减排保障。

3.不同发电类型的水足迹、碳足迹、土地足迹、生态足迹并不相同,往往是此消彼长而非双消或双长,在发电能力、作用、能源来源的成本和可得性方面也各不相同。

4.我国的涉水法律体系、制度和管理体制需要从保障水安全的战略高度进行变革。首先是重整和建立水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其次是建立起水、粮食、能源、生态等相联结的整体和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主抓两手",一是总量控制的约束机制,二是市场交易的激励机制。

5.为了保障水安全,我国需要对水资源和水体进行综合管理,为此应当将《水法》由资源开发利用法、水量管理法变革为水体综合管理法,或者退而求其次,变革为水量和水质综合管理法,或者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并重的综合立法。

6.淡水与海水分而治之的立法体制需要突破,《水法》的修订需要将沿海水体纳入其适用范围。因为沿海水体与陆地相接近,主要受到从陆地水体排放的污染物影响,因此有必要纳入陆地水体或水资源的范围统一保护和管理。

7.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主因是陆源污染,因此应当以海陆统筹为指导思想,设计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

8.中国和全球风能和太阳能的扩张将增加中国和全球对稀土、钢铁、铜、铝、焦化煤等的依赖,从而隐藏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水供给和水污染风险,以及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危险。

9.在保障水安全的视野下,我国需要综合分析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水足迹、碳足迹、土地足迹、生态足迹等,并且相应地进行区别对待,实行或鼓励或限制等不同的政策。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