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图书
人气:19

学校心理学·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前 由教育教学优化尝试引出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阐述,力求呈现科学、、系统的理论架构和实操方案,期待能使读者有所借鉴。同时,抛砖引玉,以引出更多人对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的探索。 本书共分两...

内容简介

学校心理学——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以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为切入点,对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书中提出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等理念,对学校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学校、建设和谐校园也将是很好的借鉴。本书中的大量体验式团体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学校心理老师们可供借鉴和激发灵感的窗口。

本书适用于各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方式参考,以及班主任借鉴作为班会家长会的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本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专业图书,更是学校心理学本土具体实践的结果。本书是由一线老师、教育改革实践者、学校心理学家公共完成的专业著作。透过该书可以让读者对心理学在学校中的研究和应用达到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校长、德育教师、心理教师、班主任、教育教学研究者必备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韦志中,安徽临泉人,民盟盟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督导师。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学研究工作15年。全国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论坛主席、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理事、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负责人、广州市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广州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会长。

著有《谁在掌控你的人生》、《向取育儿经》、《幸福干预一一一生受用的26堂幸福课》、《学校心理学工具箱指导手册》等作品。

目录

及时部分 基础理论及技术阐释

及时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及时节 什么是学校心理学

一、学校心理学的概念

二、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构成

第二节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一、学校心理学的源起

二、世界各国的学校心理学

三、学校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从业

一、学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各研究方法在学校心理学中的应用

三、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第二章 教育教学过程化与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及时节 教育教学过程化理论

一、教育教学过程化的概念

二、巴班斯基理论的内容

第二节 国内教育教学过程化进程

一、国外教改思想的影响

二、新课改引发的化实践

第三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及时节 教育教学化

一、教育化与教学化的关系

二、教育化与教学化的顺序

三、教育教学化中的人、场和技术

三、"三维"课标与教育教学化

第二节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概述

一、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主要观点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理论基

三、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理论架构

四、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特点

五、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评估

第四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三位一体"思想

及时节 教师优化方面的"三位一体"思想

一、教育工作者的"三位一体"观念

二、教学过程的"三位一体"策略

三、"三位一体"技术

四、教师品格优化的"三位一体"

五、教育工作者历史观中的"三位一体"

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三位一体"

一、校园文化

二、班级文化

三、课堂文化

第三节 学生优化的"三位一体"

一、学生优化的三个方向

二、学生成长的三条主线

三、学习的三个心理过程

第四节 团体动力场优化的

"三位一体"

一、团体动力场优化的三个方向

二、课堂教学(角色)动力策略

三、教育教学三点动力运动

四、课堂中的三种动力模型

第五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操作技术

及时节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中的技术

一、传统体验式教育

二、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第二节 体验式团体教育暖身阶段操作技术

一、团体技术制作与转换

二、团体暖身阶段技术

三、团体暖身阶段技术示例

第三节 团体转换阶段操作技术

一、案例类活动素材示例

二、表演类活动素材示例

三、音像类活动素材示例

四、游戏类活动素材示例

第四节 团体工作阶段及结束阶段操作技术

一、团体工作阶段技术

二、团体结束阶段技术

三、教室的布置及设计内容和原则

第二部分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具体实施

第六章 教师心理资本优化实践

及时节 必要性及理论基

一、必要性

二、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缓解教师压力

三、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方向、形式和内容

四、教师心理资本优化的评估与实施

第二节 教师心理资本优化操作方案

第七章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

及时节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一、基本概念

二、建设生态校园

三、构建校园人文文化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要求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

六、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展望

第三节 各年龄段心理健康教育课大纲

一、小学阶段

二、中学阶段

三、高职大学篇

第三节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分类

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处理

四、学校心理危机发生时师生的心理反应

五、学校心理危机发生时班级教师的干预技巧

第八章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班级建设

及时节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家长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体验式家长会

三、体验式家长会所需的能力和条件

四、体验式家长会的具体实施方案

五、体验式家长会设计实例与点评

第二节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班会

一、传统班会

二、体验式班会

三、体验式班会的意义和价值

四、体验式班会的特点和优势

五、体验式班会所需的能力和条件

六、班会优化的"三位一体"

七、班会设计和操作的原则

八、体验式班会的评估与实施

九、体验式班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

第三节 体验式班会方案

第九章 体验式教育模式下的课堂

及时节 课堂的生命状态及影响因素

一、课堂的生命状态

二、影响课堂"三维目标"教学效果化的因素

第二节 课堂中的教育心理技术

一、场的建设、控制和把握

三、课堂中的教育心理技术

第三节 课例展示及分析

一、语文

二、数学

三、英语

四、政治

五、历史

六、地理

七、物理

八、化学

九、生物

附录一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在学校中的探索与实践

及时节 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缘起:因为这样一些人

二、发现:在旅途中寻觅知音——两种思想碰撞

三、转变:南京之行 思想转变

四、提升:成都之行 理论和研究能力提升

五、实践:实验班开设践行及时步

六、推进:培训、研讨、研究

七、突破:"三位一体"思想的提出、实验班的扩大

八、希望:书写理想教育新篇章

第二节 大杨树二中试点实例

一、改革动因

二、改革进程

三、改革成果

四、机制保障

五、制度保障

六、经费投入和物质精神激励

附录二 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 心理资本问卷(职能部门

后记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及时部分 基础理论及技术阐释

及时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学校心理学是20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医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及时节 什么是学校心理学

一、学校心理学的概念

学校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的人格、身心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同时也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询。

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学科。

心理辅导指的是心理辅导者对某个特定对象——心理求助者的自我成长、人格、适应等问题予以心理援助,使其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获得更好发展的一种心理学应用性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归属于学校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适应、人格成长作为中心问题予以心理援助(被援助者有时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教师)。

本书中的学校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理论与方法,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完善学生人格及学习环境,同时根据学校教学需要研究班级家长会、班会及课堂动力的发展规律,促进校园和谐。它是一门关于如何完善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科。

二、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构成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一门新学科体系。这一学科体系牵涉多种理论概念、教育模式,以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基础理论支柱,如图1-1所示。

(1)关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障碍等问题的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生理(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此外,学校心理学还应对学生中各年龄群(从幼儿到青年期)的发展问题,如"应该制订怎样的发展课题"、"怎样的发展状况才是属于正常范围的","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如何解决"等提出心理学的解释和研究依据。

图1-1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支柱

(2)关于学校教育的基础理论。学校心理学是一门对学校教育进行援助、咨询的学科体系,当然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实际,而且,在学校中担任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教师本身也是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员,因此,掌握和熟悉学校教育的各种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特殊教育学、各科教材教法、思想品德教育及教育行政制度、组织、班主任工作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

(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基础理论。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心理测量和统计技术、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技术、心理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案例研讨技术等都是学校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情绪和自我理解的发展,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适应问题。因此,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集体和个别的心理辅导,还要向学校中的教师、家庭教育中的家长提供教育咨询和建议。每一个从事学校心理学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掌握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由此可见,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指导方向应当包含学生成长发展、学校教育援助支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上文中介绍的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研究领域还主要集中于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并且更多地集中于问题学生的应对和研究,这明显是有悖于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初衷的。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一、学校心理学的源起

(一)西方:社会问题

犯罪、、家庭破裂困扰着社会,成为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

在美国,每17秒钟有一起持枪抢劫案;每18秒钟有一辆汽车被盗;每1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每4分钟发生一起扒窃案;每17分钟发生一起袭击事件;每21分钟有一人受害而死。(1994年7月16日法国《观点》周刊)

60%的美国人因感到不安全而考虑限制自己的活动区域;13%的美国妇女曾是强奸案的受害者;受害而死的黑人比白人多6倍;13%的中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受到武器威胁的经历;有10万名学生携带武器上学;16万名学生因害怕暴力而不去上课。(1994年7月16日法国《观点》周刊)

暴力犯罪一年可达200万起;杀人事件达24000起,离婚率高达40%。18岁以下的孩子中,27%只有一个尚未结过婚的亲人,而对于黑人的孩子,此比例为57%;青少年犯罪率达4.58%,每年递增39%。(1994年8月31日日本《朝日新闻》)

(二)中国社会问题

1.应试教育

2010年2月26日凌晨4点,湖南祁阳二中高二347班的一名叫黄玉萍的女生,因为不堪学习压力,从宿舍四楼的阳台上跳下……令人震惊的是,黄玉萍跳楼自杀3天以后,相同的惨剧在相隔不到20公里的祁阳县四中重演。2010年3月1日下午2时,祁阳县四中高三330班学生何超男,在近百名师生的眼前,从学校五层高的教学楼上跳下……(2010年3月17日《三湘都市报》)

2005年6月20日,年仅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从天津一家宾馆的13楼跳楼自杀。他在自杀前不久参加了高考,并写了一篇题为"留给明天"的批判应试教育体制的作文。这篇作文不仅获得了满分,还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蔡小飞1987年12月生于上海,10岁就加入上海当地少年杂志社。1999年他凭借《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红遍上海文学圈,后组建"c17"少年诗歌文学联盟和天津方圆文学社。

蔡小飞在其代表作品《留给明天》一文中这样写道:"出卷子的老师,如果我骂你,也请你理解我,是你,断送了我……是你,留给了我一个并不美好的明天!我的明天是什么?是一张没考好的卷子!上面有老师的红和批判!是的,这张卷子就是我的明天。对于您来说它不算什么,对于一个考生来说,它就是我的未来!……明天?我的未来?我的梦想?"

2003—2005年北京高校及部分省市大学生自杀案例不统计如下。

2003年7月15日上午,北大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女学生因感到学习压力大,生活没有意义,从女生宿舍楼9楼跳楼自杀。

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一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楼跳楼身亡。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北京大学一中文系本科女生从理科2号楼9层跳楼身亡。

2005年5月3日,紫竹院南路4号院内一名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女学生从5楼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5月7日,北京大学数学系一02级男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5月1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自杀。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楼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从学生公寓4楼跳楼身亡。

2005年6月下旬,北京有一名大学生从教学楼上跳下自杀身亡。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楼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5年7月3日,鞍山师范学院一美术系大二学生从及时学生宿舍楼上跃下身亡。

2005年7月12日,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女生因考试时递答案给同学被老师当场"揪"出而悬梁自尽。

2005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上跳楼身亡。

2005年9月19日下午3点左右,北京交通大学一名男研究生从田园学生公寓C座高层楼道坠地身亡。

……

近几年来,学生自杀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自杀学生的年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全有。

有报道说,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2005年,北京大学对全国13个省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4%的中学生有过自杀意念,比前两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调查还发现,分别有64.6%的男生和72.6%的女生,经常因学习压力或是因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

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自杀原因的排列显示,学习压力过重居及时位(45.5%),其次是早恋(22.7%)和父母离异(13.6%)。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及时位(40.3%),其次为14岁(22.7%),再接下去是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前者占72.7%,后者占26.7%。在自杀方式上,选择口服药物的占绝大多数,达95.5%。

应试教育是目前所有教育模式中的必然选择,却也是造成学生巨大压力和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一列列触目惊心的数字都在提醒着我们化解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也就进一步催生了学校心理学的产生。

2.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学家就离婚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父母离婚对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父母离婚时,不同年龄的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

(1)2岁半~3岁3个月的儿童表现出倒退行为。

(2)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以及自我责备和迷惑。

(3)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

(4)7~8岁的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5)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

(6)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据我国精神病学专家黄悦勤(1999)的报道,在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调查中,父母不和睦家庭子女的患病率为5.56%,是和睦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1.76%,是双亲家庭的5.9倍。

国内外的心理学及精神病学者都认为夫妻关系紧张、不和睦、长期的敌意、分居、离婚等对双方及子女的行为影响很大。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影响,夫妻双方在孩子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他们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考虑孩子的需要,这就更容易造成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

3.网络媒体问题

目前中国的青少年网民数已经达到3.14亿人,占青少年网民的70%。

中国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是被美籍华人陶宏开教授首先揭露出来的。2004—2005年,全国媒体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中国媒体始终把陶宏开教授称为"戒除网瘾专家",而陶教授本人却很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号,他经常说自己是素质教育专家。他认为,中国出现大量"网瘾孩子"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其本质上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消极对抗,是他们在毫无退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叛逆行为。

4.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学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展学校心理咨询,而正是学校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才促进了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在中小学里,有"问题"儿童或青少年,也有"学校处境不利"儿童或青少年。如何通过学校创造条件,教师与家长的关心以及本人的努力,改变这种"问题"和"处境不利"的地位,使这部分儿童或青少年能够在中小学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必然成为主要的途径,而学校心理学家正是这种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5.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期(crisisperiod)出自危机论(crisistheory)。它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危机论表现在各学派心理学家的思想上。例如,"第二次诞生"——斯普兰格(E.Spranger);"疾风怒涛"(strumanddrung)——霍尔(S.Hall);"边缘人"(marginalman)——勒温(K.Lewin);"心理断乳期"——荷林渥斯(L.S.Hollingworth);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埃里克森(E.H.Erikson)。

围绕"危机期",将问题提出来了,这仅仅是发展心理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的阐述。如何开展进一步的讨论,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克服这种危机性,使青少年顺利地度过"过渡期",那就要依靠学校心理学家来解决问题了。

综合以上五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种种问题的出现,校园呼唤着心理学的介入,学校心理咨询的初步发展为学校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学校心理学也在这样巨大的社会背景中逐渐产生并发展成熟。

二、世界各国的学校心理学

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奥地利、瑞典、丹麦,亚洲的印度、日本,非洲的南非,南美的巴西等国家都是学校心理学比较发达的国家。

(一)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中心一直在美国,所以在谈及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时,主要以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状况为依据。

在美国,学校心理学已成为四大咨询职业心理学之一。到20世纪末,学校心理学已形成了比较繁荣的局面。

1.萌芽期(1890—1920)

萌芽期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两方面。

1)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出现

1896年,心理学家魏特默创立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他被誉为"学校心理学之父";1907年,戴维斯在密歇根一所中学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课;1911年,斯特恩(Stern)首次提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一词,1915年,格赛尔(A.Gesel)正式在杂志上确定"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称谓——"学校心理学家"及时人。

2)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对美国心理测试运动进行了标准化,并改名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2.产生期(1920—1940)

1)主要标准

(1)培训。

1925年,美国及时个学校心理学培训项目在纽约大学成立,包括本科和硕士项目。

1930年,美国出现了及时个学校心理学的博士项目,并且首次在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批准了学校心理学家证书。

(2)证书颁发。

20世纪20年代中期,纽约市学校开展了学校心理测验员的聘用考试。聘用条件为:①有心理学硕士学位;②有心理测验工作经验。

到1940年,美国至少有两个州通过州教育局给学校心理学工作者颁发了资格证书。1921—1927年,开发了美国心理学会(APA)成员短期的全国证书颁发项目,但当时没有推广成功。

3.发展期(1940—196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生育高峰"促使教育迅速发展,学校规模扩大,急需心理学服务。

1)从业

特殊教育服务儿童:1940年31万——1958年83.7万——1968年200万(1987);学校心理学家的人数:1940年500人——1970年5000人;正规培训的大学:1940年有2所——1970年100所——现在400多所;学校心理学工作者证书颁发:1946年13个州——1955年23个州——1970年40个州;从业者与在校儿童的比例:1950年1∶36000——1966年的1∶10500(1988)。

2)职业的发展

在学校工作的心理学家开始向非学校业务的相关领域转移。临床心理学家从医学监督中解脱出来,有的州可以得到执照服务——开私人心理诊所。在学校工作的心理学家对传统的测验作用不满意,更愿意进行咨询和干预。学校心理学家开始着手现实与理想职业的研究。

3)组织的发展

1945年,美国心理学会的第十六分会——学校的理学分会(APA-16)正式成立。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协会(NASP)召开的塞耶大会对学校心理学专业训练的规范化影响很大。1969年,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正式成立。1969年,美国职业心理学评估董事会同意颁发学校心理学文凭。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了全国性承认,并从此打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4.繁荣期(1970—现在)

1)主要标准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统一,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区分。

(2)专业培训项目的增多,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数目的不断增长。

(3)规章制度和专业结构的完善化。

(4)学术和研究方面的扩展和深入等。

所有这些为学校心理学专业体系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2)职业发展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障碍儿童普及教育法或称公共94-142(P.L.94-142),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必须为所有儿童、青少年(3~21岁),包括有各种障碍的儿童提供义务的、适当的公共教育。其包括的障碍范围很大,如身体残疾,智力低下,语言、听力和视力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他学习障碍症状等。这一法律的通过引起了学校心理学的热潮,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人数大幅度增长,专业组织和机构的数目也同时增多。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质量嗷嗷的好

2016-11-05 21:25: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11-24 16:32:53
来自伊豆的**的评论:

包装结实,讲解细致,值得推荐。

2016-12-02 11:42:18
来自瑜伽mw**的评论:

2016-12-08 15:03: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不错,不错!

2017-01-09 11:16:3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喜欢杂志之家的书

2017-02-06 00:23: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正规书店不错不错!

2017-03-17 17:39: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很好,非常好。在杂志之家买的放心。

2017-03-22 10:04: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学校心理学·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感觉当当的书以及快递一直很好,这次发货慢也可理解,这次这本书大,箱子小,造成褶皱太多了,对于爱书的来讲有点难以接受

2017-09-19 11:39: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教材

2017-11-19 11:21: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适用于各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方式参考,以及班主任借鉴作为班会家长会的参考。

2014-08-15 10:15: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学校心理学——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1] 以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为切入点,对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书中提出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等理念,对学校管理者如何更好地管理学校、建设和谐校园也将是很好的借鉴。本书中的大量体验式团体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学校心理老师们可供借鉴和激发灵感的窗口。

2014-08-10 15:13:27
来自liaoyua**的评论:

听同事介绍的,内容还没看,不过最近学校也兴起了一股高效课堂的风.....

2014-09-26 21:31: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学校心理学》这本书的装帧活泼耐看,印刷也很有质感。是正版!推荐购买!

2014-08-15 10:11: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喜欢韦志中老师的体检式团体辅导,今天收到这书如获至宝,很感谢如此实用的实践指导书。

2015-04-18 15:05: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为如何管理好班级而头疼。现在教学改革风头正劲,《学校心理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实质性的帮助。谢谢韦老师。

2014-08-15 10:07: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毫无疑问,学校心理学会对学校、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庭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障碍,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很多学校心理学家和机构不幸用狭窄的视角看待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对其前景不够乐观。我们并非无视学校心理学家在通向成功之路上所面对的挑战和障碍。相反,我们相信通过大家长期的奋斗和互相的协作,学校心理学家们能在各个方面促进此领域的发展,使学校心理学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

2014-08-13 11:11: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全面阐述了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地位、作用、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以及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和常见问题,并在对学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把握了学校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前景,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可读性相结合。

2014-08-13 11:21: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是一名小学校长,以前总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感觉收效不高。幸运的是,我终于等到了韦老师所著的这本《学校心理学》,它给我工作上的帮助实在是不容小觑。

2014-08-15 10:03: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在学校做了很多年的驻校社工,平时经常在校园开设各种学习类或者兴趣类团体小组,就想到能不能把团体的模式运用到教师的课堂上。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原来真的有这样的课堂,叫做体验式团体教育,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结合各种心理学技术跟学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我向学校很多老师推荐了这本书。美中不足的是,希望能有更多具体的技术,更多的实践内容。

2014-08-14 10:21: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种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是基于学生为出发点,在传统的课堂里面加入一些体验的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把孩子的成长摆在第一位。这种教学方式或许真的是中国教育的新未来。

2014-08-14 10:23: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里的方法与技术都非常实用,对于我们老师开展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很有启发与帮助,对于从事学校管理与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指导手册。读完后才知道在教学与管理中还有这么深奥的原理,是作者在大量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心理教育与教育心理的高度总结与概括,受益良多!

2014-08-13 09:42: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放暑假参加我们县的中学教师心理资本培训,培训老师推荐了这本书,迟疑了一阵子还是买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这本学校心理学没有长篇的枯燥理论,它有很多具体的实践操作例子,易懂容易操作。现在开始期待开学,把体验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2014-08-14 10:20: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很喜欢书中如此详细的阐述了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对我的德育工作很有启发。

2014-08-10 14:58: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心理老师,以前我总是以传统的方式上心理健康课,看了此书才知道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魅力,而且书里的方法也很详细,感谢此书的编委韦志中教授。

2014-08-10 15:00: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除了注重学校教育,还有注意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这边学校心理学有关于家长会的心理学技术,提醒老师除了要关爱孩子,也要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鼓励教师跟家长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双方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2014-08-14 10:25: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此书是国内第一本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图书,更是韦志中教授学校心理学本土具体实践的结果。在阅读中,我对心理学在学校中的研究和应用达到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方法。

2014-08-10 14:52: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分别从教师心理资本优化实践、校园生态文化及心理健康课、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班级建设、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技巧,非常实用。

2014-08-10 14:47:2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