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精装)图书
人气:27

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精装)

观众心理学》中国首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

内容简介

观众心理学》中国首本从观众心理入手,系统地研究戏剧家如何了解观众、适应观众、征服观众、提高观众等问题的专著。余秋雨认真钻研了以德国为基础的接受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融会贯通后,由此编成一部教材,并把长期被滥捧或狂贬所歪曲的中国艺术,作为与接受美学碰撞的重要素材。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举了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实践来证明。作为学科,它们是新的,但作为学科所传达的审美心理范畴,却从人类拥有艺术以来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因此,它们与艺术实践的遇合,将会两相滋养:既让艺术获得全新的思维高度,又让学术获得悠久的感性支援。

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中逐一证明,所有的艺术措施其实都来自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元素。这样的书,本来应该由心理学家来写,我却为心理学家们提供了另一个方位,那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立场。“审美”,其实已经属于心理学范畴。因此,在《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看来,“美学”的更合适的内涵,应该是“审美学”。

编辑推荐

观众心理学》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当代美学的起点是"接受美学",也就是审美心理美学。本书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

余秋雨编写这部教材的主旨在于:为艺术表现寻找观众的心理依据。

这个主旨的衍生成果,必然是为艺术表现找到美学自觉。

余秋雨戏剧学著作全新修订版,中国审美心理美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重要教材,获“全国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建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大陆很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摹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很重要的文化遗迹,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佳书奖”“金石堂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目录

总序 引论 心理美学 一 什么是心理美学 二 心理美学的立足点 三 对“观众”的误解 四 “正常观众” 五 心理美学的首要范畴 六 心理美学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 七 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 八 喜剧美为何不适合情感投入 九 这一对范畴融合了 十 又从心理学通达了哲学 十一 审美心理机制 十二 以“注意”为例 十三 随意注意 十四 屏风之争 十五 心理空间 本论 观众审美心理 及时章 学理基础 一 心理研究是一种思维升级 二 接受美学与心理学相遇 三 接受美学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视域 第二章 综合的心理需要 一 心理需要的及时度对象化 二 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对象化 三 心理定式 第三章 反馈流程 一 反馈的意义 二 集体心理体验 三 剧场内的多角反馈 四 剧场内外的反馈 第四章 观众的感知 一 特殊的强度 二 变异 三 感知真实 四 感知力度 第五章 观众的注意力 一 注意力的引起 二 注意力的持续 三 注意力的分配 四 注意力与故事结构 第六章 观众情感的卷入 一 戏剧情感的特点 二 观众情感的卷入过程 三 负面情感和复杂情感 四 共鸣 第七章 观众的理解和想象 一 观众渴求理解 二 理解的层次 三 想象 第八章 心理厌倦 一 适应与厌倦 二 对比性心理程序 三 保留剧目

在线预览

一什么是心理美学

心理美学,Psychological Aesthetics,是一门从审美心理上研究美的学问。这是对传统美学的一种根本性突破。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是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他庞大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基本上与心理学关系不大。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派生物;或者说,“美是理念的感性形式”。因此他研究美,以“理念”为起点。不管他是不是把“理念”解释清楚了,也不管后人是不是理解了他的“理念”,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所建立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美学。

自黑格尔以后,绝大多数美学都继承了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即使并不赞成“理念”,也会首先寻找一个抽象概念,再层层具体化。几乎一切美学著作,包括大学里的美学教材,总是当头提出一个问题:“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一个定义,定义可长可短,但都因艰辛概括、拼凑概念,似乎什么都包罗了,结果却毫无价值。直到今天,这种“美的定义”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但没有一个能被人们记得。更严重的是,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论程序,把人世间大量丰富多彩的美,全都变成了同一源头的概念衍生物,其实是严重脱离了美的存在状态。

试想,要把狂风暴雨中的惊魂夜海、古代美女的秋波一闪、百岁夫妻的临终握手、大漠莽原的孤狼长嚎、宋词格律的平仄调整、歌剧女腔的故意停顿、现代画家的实物引入、万众聚集的默然悼念,等等,将这些美全都概括成同一个定义、揭示出同一种理念,有可能吗?有必要吗?有意义吗?

如果硬要概括,那么美学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不美。

当然,也可以用一种聪明的方法来定义:不丑即美。但问题仍然来了:丑是什么?丑和美之间往往只有一点点最微妙的界线,这个界线怎么划定?世上有辽阔的“不丑不美”的灰色地带,这个地带与美和丑的界线又怎么划定?……

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美学,一开步就会撞墙。

在学术上,可以容忍少数哲学家通过形而上的途径继续研究人世间一些终极命题的内涵和外延,但是这并不是普遍社会对美学的要求。普遍社会时时、处处都在发现美、接受美、享用美、创造美,人们希望获得这方面的理论指引。

正是在这样的渴求和这样的困境中,人们发现,如果把问题的重心从“什么是美”转移到“为什么让人感到美”,整个学术框架立即就出现了生机。

“为什么让人感到美”,这个问题,把美的接受者当作了主体。随之而来,“美”也就转化为“美感”。产生“美感”的过程,称作“审美”,因此,这种美学也可以称为“审美学”。

一个人如何产生美感,这是心理学课题。由此,美学也就从哲学的门庭转向了心理学的门庭。所不同的是,在哲学的门庭中,美学的地位不高,分量不重;而到了心理学的门庭,便取得了特殊地位。心理美学的归结点是美学,而不是心理学。当然,这种美学与传统美学有着根本的差异。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11-01 17:44: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美价廉质量好没的说好评喜欢

2014-12-10 09:52: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子女如此,做父母的也一样!

2015-02-03 16:45: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余老师的书值得拜读。

2015-03-24 18:38: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余老师的作品相当不错,一直喜欢他的书

2015-04-25 15:09:29
来自师傅的**的评论:

非常棒的学术研究,已经买了一整套。觉得有收藏的必要。喜欢秋雨老师。是他带自己来到了文学的大门前。现在自己推开了折扇金光流溢的大门……

2015-05-09 21:07:25
来自乐乐小b**的评论:

包装很精美。

2016-01-16 21:27: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评!

2016-03-28 14:46: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06-04 12:54: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07-11 21:16: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以前从来不用去评价,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自从知道评论之后积分可以抵现金了,才知道评论的重要性,积分的价值,后来我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里,复制到哪里,既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既健康快乐又么么哒,哈哈哈

2016-11-17 13:16:25
来自一临**的评论:

很棒的书,谢谢。

2016-12-11 22:27:3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很喜欢。

2017-02-14 15:35: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质量很好

2017-03-17 09:13:37
来自才***(**的评论:

余秋雨学术新作

2017-03-25 00:45:56
来自s***r(**的评论:

东西很好,物流慢了点哦,请加油建设物流!

2017-05-22 20:43: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至今未被超越的学术著作

2017-05-30 09:44:18
来自zq与你**的评论:

余秋雨学术六卷:观众心理学(精装) 特别好 服务热情

2017-06-21 23:39:5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精装本不错,就是这书好像是旧的,时间长了。

2017-07-14 09:39:39
来自伊玛莱**的评论:

余先生学术著作应具相当份量

2017-07-14 13:00:49
来自t***i(**的评论:

略学术,但可从另一个角度读秋雨

2017-07-20 17:12: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秋雨老师的名作,版式也很好

2017-07-29 18:35:15
来自还***啊**的评论:

很好的书,获益匪浅

2017-08-05 15:59: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9-07 19:52: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本很学术的著作!包装精美,非常严实!快递小哥保护的也很好!

2015-11-30 12:11:2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