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图书
人气:9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一起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立于世界之巅的朝代。 跟着诗人们,从边塞到南国,从山水到城邦…… 成长路上,有诗,有远方。 走吧,宝贝,这是一场触摸灵魂的亲子之旅 [人文情怀+自然风光]...

内容简介

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一起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立于世界之巅的朝代。

跟着诗人们,从边塞到南国,从山水到城邦……

成长路上,有诗,有远方。

走吧,宝贝,这是一场触摸灵魂的亲子之旅

[人文情怀+自然风光]:送给孩子的超值精神套餐

带着孩子穿越千年!一起领略最富生命力的大宋气象

每一首宋词,都向我们娓娓倾诉了一个属于大宋的故事。

每一位词人,都是最博学的旅行家,记录着千年前的胜景。

让我们领着孩子,带上一本宋词,一起上路。

编辑推荐

这是一场穿越千年历史的亲子之路。

这是一次提升亲子关系的行走,这是一场感受人文历史的旅程。

宝贝,爱你的好方式,就是让你打开眼界,在行走中认识自我,在行走中体验世界。

把整个大宋印在纸上,拥入怀中。

现在就带着这本书去旅行吧!

让孩子跟随宋词的轨迹,

行走在那千百年前的繁华美景里、人文情怀中。

作者简介

任乐乐,一个喜欢旅行、喜欢文字的人。有了孩子以后,就喜欢带着孩子跟自己四处游荡。曾出版过作品《仓央嘉措》。

目录

序言 亲爱的,欢迎来到宋词的写意世界

及时辑 论两京内外

——千年繁华尽在此地

开封 永远的"清明上河图"

洛阳 跨越千年,我是中华"神都"

伊川 你有牡丹花海,我有艺术天堂

安阳 一只大鸟诞下的传奇帝国

沁阳 "沁园春"的前世今生

第二辑 忆三国旧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黄州赤壁 千年英魂今犹在,此地何须论文武

襄阳 我是三国典故"集散地"

隆中 这里的"茅庐"名冠天下

荆州 三国群雄和我的不解之缘

宜昌 夷陵旧地,"三分天下"由我决定

第三辑 看多情潇湘

——蓦然抬首,今朝已是灯火阑珊地

武陵 风景选秀,我是"世外桃源地"

衡阳 这里的"风水"真奇妙

耒阳 蔡伦的故乡就是我

郴州 隐匿人间的洞天福地

永州 柳永笔下的诗意世界

第四辑 叹婉约江南

——人间天堂纵安逸,无忘故国零星地

临安 我的坚强你不懂

灵岩 夫差赠我"世间及时"

溧阳 送给妈妈的礼物

湖州 苕溪,苕溪,芦花飘洒之地

金华 你的美色在山间,在水边

第五辑 望齐鲁大地

——"膏壤千里"的文化胜地

青州 海岱之间,惟吾青州

密州 雪漫隆冬,却是"出猎"好时节

济南 这里是舜帝的花园农场

莱州 此情莫谈久长时,我只愿与你共享朝暮

蓬莱 神仙世界,我誓与昆仑较高下

第六辑 行太行之西

——无法忘却的千年沧桑地

太原 千古并州,这里风光凝翠如画

大同 驻守是我的职责,艺术是我的追求

雁门关 千年孤寂谁人知,风云变幻我独醒

临汾 平阳尧都,汾水岸边低调的奢华

贺兰山 望苍茫云海,神秘西夏我较大

第七辑 念燕赵故土

——马蹄之下,你的柔情如歌如泣

幽州 狼烟四起,你仍是我依依不舍的地方

渔阳 燕山脚下,我是"千年战场"

沧州 渤海湾旁,"抗洪冠军"落我家

邯郸 我是华夏"成语之都"

高阳 行事低调的"颛顼故都"

第八辑 观雄江两岸

——在那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

江州 若问夏日何处去,此地名山最清爽

彭泽 青山好处唯彭泽

赣州 郁孤台不得不说的故事

滁州 琅琊山下的西吴胜地

徐州 你不可不知的"彭城"旧事

第九辑 赏岭南风光

——群岭之侧,此景非画美如画

桂林 桂花丛中,你的"流连"理所应当

柳州 柳江河畔,壮歌瑶舞伴君行

连州 鬼斧神工的"岭南画廊"

河源 "远行客人"的家

番禺 番山之隅,南越名都就是我

第十辑 眺闽越美景

——轻纱掩面,你仿若自梦中走近

福州 此有三山鼎立,此是"佛国"福地

武夷山 万年古越,我是丹霞及时山

邵武 千年"铁城"今犹在,兰花香溢满鼻芳

湄洲 湄洲,湄洲,妈祖的故土

长汀 高楼大厦霓灯醉,不及客家围屋深

在线预览

及时辑

论两京内外——

开封 永远的"清明上河图"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虞美人》

故事 STORY

虞美人

农历十一月,秦淮河上天气微凉,冷风四起,苏轼与挚友秦观在秦淮河上摆下了一桌离别宴。席散人去之后,苏轼归卧船中,久久不能入睡。他听见秦淮河上涛声阵阵,有如隔船拍打在他的枕畔一般,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天亮前,从船篷缝隙中可隐约窥见一弯残月。苏轼静静地躺在船上,思绪繁复。很快,他的船就要从秦淮河到达泗州,然后沿着汴水向西,进入应天府。

无情的汴水自开封流出,就和友人离去的方向一样,自己却载着满满一船的离愁别恨,独自向西,逆流而上。想起当年与秦观同游的情形,苏轼更加辗转反侧。那一年,他与秦观一起在竹席花浦中通行同醉,互相切磋学问,而今却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相见。对于十分赏识秦观的苏轼来说,这次别离真是一场逃不开、解不去的烦恼。

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说到汴水,就不得不提到开封。开封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古时也曾叫作大梁、汴京、东京、汴梁,而其名正是源自汴水。看见今天的开封,我们的孩子也许无法想象,在北宋时期,它曾是世界上面积较大、人口最多、城市建设最为繁华的都城,也是现如今世界上一座中轴线从未变动过的都城。

要追溯"开封"这个名字,还得从春秋时期说起。那时,郑庄公在此选择了一块地方,修筑粮仓,建造城池,并将它取名"启封",意思是"启拓封疆"。但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这个地方被正式更名为"开封"。

可能大部分的孩子及时次听闻"开封"的大名,是在各种演绎"包青天"的电视里,但"开封城"闻名于世,却不仅仅只是始于宋朝。历史上,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都曾定都于此。甚至连夏朝也曾在开封一带建立都城,史称老丘。

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及时次建都,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并将黄河水引入圃田泽,又开凿鸿沟,将圃田水引入淮河。水利的兴盛,使得魏国逐渐强大,而首都大梁的繁盛也逐渐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最发达的都城之一。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城北的陈桥驿发动了兵变,北宋建立,开封城开始逐渐取代洛阳,成为有着"东京梦华"之称的世界级中心城市。

那个时候的开封,人口超过百万,经济繁荣,富甲天下,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万国舟车会,中天象魏雄"来描述当时的景象。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清晰地描绘了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

如果没有《清明上河图》,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如此直观地了解,开封竟然有这般辉煌的过往。在张择端的笔下,汴梁的集市之貌,随着长卷的慢慢展开,一一出现在我们眼前。

清明上河,是当时北宋的一种民间风俗,人们在这个日子里纷纷出来赶集,参加各种商贸活动。而《清明上河图》就像一张巨型的宽幅照片,真实记录了这一场景。图中,路上的马帮,河中的舢板,朱漆未落的小桥,农家小院树上的鸦雀窝,人流攒动的集市,都彰显着当时世界较大都市的大气与包容。

开封的大都市气息,不仅被画家记录在案,更是被当时的词人们精心"描绘"了下来。北宋的周邦彦,就用他的词,记录了汴梁城的灯箫盛景。他的《解语花 上元》如是写道:

"风销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千年之前的开封,仿佛就这样被画家和词人们定格在了时间的缝隙中,向我们讲述着大宋的繁盛,开封的辉煌。那时的开封,就如今天的纽约一样,或许有一千个人会说出它的瑕疵之处,却仍然有无数人将它作为梦想之地、希望之地。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开封铁塔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开封城的一座山上,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泉眼。这汪泉眼整日整夜地向外淌着污水,污水流到了山下,污染了城里的水源,使开封城的老百姓都生病了。

老这么生活在污水和疾病之中可不行,大家一致决定,要堵死这汪害人的泉眼。但说来也怪,无论人们用了什么办法,也无法堵住这汪泉眼,扔进泉中的石头和磨盘瞬间就不见了踪影,用来堵死泉眼的沙袋刚放在里面,就被激流冲得千疮百孔,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正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开封城中忽然来了位白发老人。他拿着一件用楠木雕成的小塔,当街叫卖起来。而在此之前,开封城中便早有传言,只有在泉眼上造个铁塔,才能镇住妖邪,祛除疫病。但开封城里的人们根本就没有见过铁塔,更不知要从何建起。这白发老人一出现,人们顿时争相围观起来。只见老人手中托着的那件木塔一头粗,一头细,层层叠叠,玲珑剔透。听闻开封城里的百姓需要造塔镇妖,为民除害,白发老人当即放下木塔,乐呵呵地飘然而去。

老人走后,大家将木塔拆开仔细研究起来,终于搞明白了塔的结构。但光掌握理论还不够,实际施工起来,问题全来了。刚造的一层、两层还没问题,但层数高起来之后,材料却运不上去了,这着实令工匠们大伤脑筋。

就在大家伤神不已的时候,白发老人又出现了,他看着进展缓慢的工程,有些生气。工匠们看见老人生气了,正想辩解一番,但老人二话没说,一把夺过木塔,往地上一踩,便转身而去。

工匠们看见他的这种行为,一时间都愣住了,直到一个小工匠指着木塔说:"我们是不是把塔挖出来先看看?"人们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把塔挖了出来。他们小心翼翼,一层层地把木塔从土里扒出来。扒着扒着,大伙不禁豁然开朗起来,如果造塔的时候,在塔身外用土垒成一级级土堆,那运送材料不是就方便多了吗?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工匠们的热情立刻高涨了起来。大家先在泉眼上盖了及时层,然后用土把它给埋了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及时个坡道,方便运料。接着盖第二层、第三层,一直盖了十三层,封顶后,又从最上面那一层将封好的土堆一层层剥开运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开封的夷山上了。

自从夷山造塔以后,开封再也不冒污水了。而这座塔便是闻名中外的"铁塔",又被誉为天下及时塔。

据说,人类的及时座塔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盖起来的。后来,人们塔越盖越多,越盖越聪明,才由堆土堆演变成为搭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风景 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的中东部,曾是北宋时期的国都,威名世界远扬,一幅《清明上河图》也只能将它描述一二,而不能窥得全貌。现在,时过千年,当我们带着孩子踏上开封的土地,向他娓娓讲述包拯惩恶扬善的故事时,不知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北宋的有识之士们,对开封城的无限向往和钟情。

包公祠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说起"开封府",最有名的还是黑脸包公。包公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其事迹不但被当时的百姓广为传颂,更被文人墨客写成了各种剧本,活跃在舞台之上。因此,包公祠成了许多游客抵达开封的及时站。

包公祠位于城西南的包公湖畔,是为纪念包公而建的祠堂。它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整个祠堂古朴庄严,祠内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和一些记录着包公生前诸事的文物史料。

开封府

看罢了包公祠,怎能不顺道游览一下"开封府"?"开封府"就是当年包公办案的地方,它位于开封市包公湖的北岸,正与包公祠隔湖遥相呼应,形成了"东府西祠"的壮丽景观。此"府"虽为现代修建,但依照的是北宋时期的营造法式,其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迎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完整再现了当年"开封府"的盛景。

清明上河园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但光看展览馆中的复制图,并不能使孩子真正体会宋时开封城的繁华。不过没关系,因为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清明上河园",让他们亲自体验下"穿越"到宋朝究竟是什么感觉。

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市龙亭湖的西岸,这是一个以宋代文化为主题,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并按照宋朝的营造法式建造而成的民俗风情游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宋代民间文化。

整个清明上河园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和宋时一模一样的酒楼、茶肆、当铺,还有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而到了晚上,还有大型晚会《东京梦华魂》可以观看。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换上宋装,手持宋币,尽情感受宋代人的生活。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是开封的另一著名景点,位于开封市的中心,始建于公元555年,原名建国寺,唐睿宗时期改名,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寺院。北宋的时候,大相国寺因深得皇家崇敬,曾多次扩建,僧人多达千余人,是当时全国的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此地。如今,大相国寺经过数次重修,尚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及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诗词延伸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好事近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洛阳 跨越千年,我是中华"神都"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柳永《曲玉管 陇首云飞》

宋词故事 STORY

陇首云飞

柳永的这首《曲玉管 陇首云飞》被选入《宋词三百首》,它生动地描述了游子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陇地的山岭之上,日暮渐临,黄昏的云彩如飞。到了晚上,江边暮霭一片,游子的眼中,只有那烟波万里。他站在江亭之上,凭栏而立,久久望去,只见山河萧条,清秋凄凉,心中不禁一阵难受。

在遥不可及的神京里,有一位心中爱恋的盈盈仙子,如今却不知身在何处,自从与她分别,游子就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了。他抬头望着向南飞去的大雁,想要借此传达心中的思念,却只能让愁思变得更加悠长。

此时此刻,游子暗暗回想当初,那时,有多少与佳人相见的美好时光啊,只可惜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当初的无限欢乐,都变成了今天的无限哀愁与思念,以至于每每看见山水美景,都会想起曾与佳人相聚的日子,他不禁黯然神伤,只能默默无语,独自走下江亭归去。

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许多人读罢此词,都以为"神京"指的是当时的首都开封,但在我国历史上,其实只有洛阳才是被官方正式命名为"神京"或"神都"的城市。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不少典故。

女皇武则天建立大周王朝时,定都洛阳,并将洛阳称为"神都"。因此,有不少人都以为,"神都"的名称是武则天首创的,其实不然。追溯渊源,早在东晋、北魏时期,洛阳便被称为"神京"或"神都",《晋书 王导传》就曾记载:"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京。"

不过,洛阳在历史上的威名并不仅限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而伏羲、女娲、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也均是自河洛地区发源,而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

千年以来,无论是帝王贵胄,还是文人墨客,都对洛阳城有着非常高的评价。汉高祖曾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北魏孝文帝也说"崤函帝宅,河洛王里",而宋太祖更是直表心声"吾欲迁洛,以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洛阳不仅在神州大地上威名鼎鼎,就连当时的日本也对它崇敬不已,他们甚至专门按照洛阳和长安的格局,建立了京都。古时候,日本其他地区的人去京都,都叫作上洛或是入洛。

除此之外,洛阳这座中华及时神都,更是直接见证了历史上罗马帝国和泱泱中华的及时次碰撞。东汉时期,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打通,连接了当时的罗马帝国。而这条"黄金之旅"的东方起点,正是在今天的洛阳。大汉皇帝也正是在京师洛阳接见了当时的罗马使臣。东汉之后,无论是魏晋,还是隋唐时期,洛阳都一直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季羡林就曾肯定地说:"丝绸之路应以洛阳为起点,这是个不刊之论。"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武则天隆冬醉贬牡丹花

从唐朝开始,洛阳就有着"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据有关史料记载,到了宋代的时候,洛阳牡丹居然有一百多个品种,其中不乏珍惜名品。但洛阳牡丹为何如此繁盛有名?传说还和女皇武则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年腊月,天气十分严寒,鹅毛大雪漫天飞舞。24小时,武则天和女儿太平公主身着皮裘,手捧暖炉,来到暖阁准备饮酒赏花,却发现,除了腊梅、水仙之外,花圃里其他的花全都是枯枝一片,景象残败无比。

武则天此时已经喝得醉眼蒙眬,见此枯败一片的情景,勃然大怒,当即要人呈上纸笔,写下一首绝句:"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然后拂袖而去。百花深知女皇脾性,生怕惹恼了这位脾气变幻莫测的女主,从而遭受无妄之灾,只得冒着严寒,连夜绽放。

第二天,武则天听说百花齐放,当即大喜,下令摆驾暖阁,观赏百花。然而,她看着看着,发现不对劲了,为何百花都在绽放,唯独少了自己平时最喜爱的牡丹?武则天平时最疼牡丹,每每叫人精心呵护,现在牡丹抗旨不开,明显是不给自己面子。一怒之下,她将4000株牡丹都贬去了洛阳。

然而,倔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她下令将牡丹连根拔起,立刻烧毁。但牡丹的枝干虽被烧焦,可到了第二年春天,枝上的花朵却开得更加繁盛。自此,天下的牡丹虽多,但唯独洛阳最盛,而那种在烈火中仍矢志不移的牡丹,被人们赞为"焦骨牡丹",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红牡丹"。

风景 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洛阳位于河南省,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古时也称雒阳、雒邑。这里地处中原,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几乎四面环山,加之又有黄河之险,因此也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说法。

洛阳,是一个承载了太多历史奇迹的地方,正如朱敦儒在《蓦山溪》中所写"满帽洛阳尘",历史的尘埃将它满满覆没。若是孩子们问起,洛阳究竟是座怎样的城市?我们不妨借用司马光的一句话告诉他们:"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牡丹园

提到洛阳,还有什么比洛阳牡丹更出名?而洛阳牡丹,则以国家牡丹园中的品种为最多、最盛。洛阳国家牡丹园,原是隋朝西苑及唐代神都园的旧址,也是我国最早的牡丹种植区。

明朝崇祯年间,洛阳名士李献廷在此建了李氏花园,使得这里成了清朝和民国时期洛阳较大的牡丹园。而园中最著名的千年凤单林,其中有一株"千年牡丹王",为隋朝西苑时期的遗物,更是洛阳牡丹中的"活化石"。

去往洛阳观赏牡丹花的好时间是每年的4月到5月,此时天气晴好,牡丹最盛,花期长达月余。

白马寺

白马寺在洛阳城东边,古时候又叫金刚崖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及时所官办寺院,它建于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古刹"。

据说,白马寺的来历十分有趣,史料记载,有24小时晚上,汉明帝刘庄梦见了一位神仙,他浑身散发出金色的光芒,并自西方飞来。第二天一早,刘庄将自己的梦境告诉了大臣们,并询问大臣们,此仙为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告诉刘庄,这梦中的神仙,也许就是西方佛祖。

于是,刘庄一边派使者去往西域访求佛道,一边在洛阳建造了座佛教寺院,用来安置从印度到来的名僧以及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佛经及礼佛之物。而白马寺也因当时驮载佛经的白马得名。

现存的白马寺,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在大门之外有近年新建的石牌坊、放生池及石拱桥,绿地两侧有左右相对的两匹宋代石雕骏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十分温和驯良。

关林

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传说这里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它于明代万历年间建庙,清代乾隆时期扩建,总面积在百亩左右。

这里古柏苍郁,殿宇堂皇,前面是祠庙,后面为墓冢,是洛阳市极其著名的古建筑和游览胜地,也是带孩子学习古代祠庙文化的好地方。

重渡沟

带着孩子四处旅行,无非也就是想让他们开阔眼界,用轻松的方式增长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那伊水河畔的"重渡沟",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这个需求。

重渡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洛阳栾川县潭头镇西南10公里处的熊耳山。据说,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杀之时,两次逃至伏牛山的伊河处,正待渡河之时,忽然看见一个无名沟口,便说,我们两次渡过伊河来到这里,那这条沟就叫作重渡沟吧。光武帝刘秀金口玉言,这条沟的名字也沿用了上千年。

现如今,重渡沟内野生动植物繁多,竹茂林密,甚至可与蜀南竹海相媲美。当我们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时,他们可以享受到四季喷涌的泉水、看见常年成群的飞瀑,还能学习竹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实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户外科教基地。

诗词延伸

洛阳正值芳菲节。

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欧阳修《玉楼春》

伊川 你有牡丹花海,我有艺术天堂

忆昔西都欢纵。

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

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

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谁相送。

——欧阳修《夜行船》

宋词故事 STORY

夜行船

月色皎洁,微风拂过,一白发白衣老翁站在船上,凝望着老友,细细回忆着当年与他一起在西京的快乐时光。别离总是令人伤感,与挚友的相别尤其如此。他抬首望天感叹,人生难得一知己,相别之后,还有谁能如你一样深知我心?

这几年来,老翁早已游遍了伊川的山水,看遍了洛阳的牡丹,细细寻思起来,旧日里也曾与挚友游览过这些地方,那些日子回想起来就像做了一场梦。

现如今,突然与老友重逢,老翁的心情无比激动,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与年轻时的挚友重逢,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但此时此刻,我们都已垂垂老矣,也只能和挚友把盏畅谈,而无法做更多的事情了。

历史 HISTORY

史上那些年

伊川县紧邻洛阳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以及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颢都长眠于此。传说,在神农氏时期,伊川这一代便有一国之称,尧帝时期,这里被叫作伊侯国,而到了舜帝时,才被称为伊川。

不过,在伊川,最著名的地方还是"龙门"。

"龙门"在洛阳市南边的伊水河畔,这个位置两山对峙,伊水从中间流过,地形宛若门阙一般,所以古时也称这里为"伊阙"。而此处又恰恰处在"龙庭"洛阳的正南方向,就像守护都城的门户一般,"龙门"因此而得名。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都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好的风景区。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这里:"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历史上,龙门附近的山体石质坚硬,非常适合精雕细刻,又因临近魏、隋、唐的国都洛阳,因此,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帝王们,非常热衷在此建造石窟,雕铸佛像。

龙门石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它开创于北魏文帝迁都洛阳之时,历经了北魏、北齐、北周、隋、唐及北宋诸朝,整个开凿时间长达400余年。龙门石窟,是整个北魏拓跋王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的经典产物,它从开创以来,就具有世俗化、中原化的趋势,因此与我国西部、北部的石窟艺术大为不同。

在龙门石窟的所有洞窟中,北魏的洞窟约占30%,唐代的占60%,其他朝代的仅占10%。石窟中较大的那尊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而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堪称微雕。

趣味故事 INTERESTING STORY

龙门石窟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洛阳城的南面有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湖。大湖被群山围绕,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芳草一望无际。山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许多勤劳又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湖里捉鱼,在山上放牧,一直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

村里有个孩子叫小宝,他每天一大清早就到山上放羊,从不偷懒。不知从何时起,他放羊的时候,突然听见从地下传来一些奇怪的声音。小宝十分好奇,便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只听有个人用沙哑的嗓音问:"开不开?"这令他感到惊奇又害怕。

回到家中,小宝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想了想,对他说:"下次你再听见这样的问题,就回答`开`。"谁知,妈妈的话还没说完,突然从山上传来一声巨响,村民们往上一看,龙门山居然从中间裂开了,汹涌的湖水从裂口中奔涌而出,咆哮着往洛阳城的方向流去,可到了洛阳城门口,湖水却又忽然绕道而行,向着东海的方向奔去。

接着,无数的清泉从山崖中迸发出来,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飞瀑之景,而两岸的悬崖之上,则出现了无数好似蜂窝一般的石窟,远远望去,石窟内密密麻麻,全部都是石像。待山体平静下来之后,有村民走近一看,原来这些石像全部都是佛的形象。他们形象各异,有的眉清目秀,有的魁梧强壮,每个佛像都有着不同的动作和造型,可谓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从此,山清水秀的龙门便出了名,而雕有佛像的石窟,便被人称为龙门石窟。

风景 SCENERY

带着孩子边走边看

伊川县隶属于古都洛阳,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川的边上。伊川境内有历史文化遗址多达33处,其中还包括著名的香山寺及白园。

开车从河南省的省会郑州上郑少洛高速,只需不到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伊川。但也正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时辰之内,便能令人恍若穿越一般,从现代的繁华世界,走进一个成就近乎跨越千年的"艺术王国"。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国家AAAAA级景区,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及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的伊阙峡谷,峡谷两岸的崖壁上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这里是中国石刻的艺术宝库之一,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因其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其中,"龙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