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而生: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DNA解密图书
人气:15

为创新而生: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DNA解密

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推荐 解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成长,讲述新型科研平台的发展.传递科技创新正能量
  • 所属分类:图书 >管理>创业企业与企业家>成功秘诀  
  • 作者:[杨柳纯]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717893
  •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印刷时间:2016-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他们放弃丰厚的薪酬,放弃美国绿卡,放弃在海外的豪宅和荣誉,跨过群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与人海,回到祖国怀抱,执着于科研理想,这是怎样的心路历程?

从机器人、大数据到脑科学,新一轮科技浪潮冲击着中国大地,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这片创新热土上,中国新生代科学家的智慧怎样实现“裂变式生长”?

本书首次系统解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成长基因,讲述这个新型科研平台如何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迅速崛起为国际科研人才高地,以及有“人才伯乐”美誉的院长樊建平如何识人、用人,又如何凝聚高端人才,积极探索科研体制创新。随着作者的笔触,读者还将了解该院下一步进军源头创新的路径以及制度改革对科研创新的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历时九个月深入采访,让人物讲自己的故事,带领读者认识一个真实有趣的新型科研机构:

解密成长基因:“混血”式创新

展示先进范儿:科学家也能“名利双收”

提供 “另类”科研样本:高科技也能接地气

还原海归精英真实心路:从此不再是局外人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任创作顾问并倾情做序,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敏联袂诚挚推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杨柳纯(zkjhwh2016@163.com)

出生于湖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从事财经与科技新闻报道十余年,2001年荣获深圳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二等奖,2003年获首届深圳市女记者金笔奖,2004年、2006年连续两届获得广东省科技好新闻二等奖。已出版作品《创业心经》《吴立民传奇人生》。

创作顾问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

目录

楔 子 创业 为了创新科研生态

及时章 怀赤子之心 辟人生新路

追寻,只为无悔的青春

为人才配备设备

先进院是实现价值的地方

我不想成为祖国发展的局外人

回国是来当铺路石的

重拾年轻时的激情与梦想

站在先进院的肩膀上前行

第二章 时代在召唤 创新出硕果

机器人联盟的新领军者

新能源 新材料 新革命

全民的“医保箱”

打破洋品牌垄断

深圳的大脑:超级计算机

大数据与智慧之城

不再谈“癌”色变

第三章 人才是创新之源

创新的基本因子

“周游列国”的伯乐

选前沿人才 布先进学科

不拘一格用人才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

事业留人 更要待遇留人

汇聚人才的殿堂

第四章 制度是创新之魂

科研与教育是“亲兄弟”

科研与产业化并重

左手产业 右手资本

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以服务的心态实现管理的目标

科研机构的边界在哪里?

先进院先进在哪里?

第五章 先进院的创新范儿

深圳有了“国家队”

中枢神经:“理事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新型的工业研究院

育成中心:让企业裂变生长

溢出机构:异地的自我拷贝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第六章 科技引领未来

深圳进军科技创新 2.0 版

触摸前沿科技

先进院人的“中国梦”

附 录 光荣与梦想

费璟昊:感恩我的恩师樊建平先生

刘忠朴: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薛敏:用企业家精神管理经营先进院

陈宝权:先进院的经历对我做科研管理有巨大启发

先进院大事记

人才成长录

后 记

在线预览

楔 子

创业 为了创新科研生态

2006年3月25日,傍晚,黄澍驾驶一辆银灰色帕萨特轿车到深圳机场,接到从北京来的先进院筹建组组长樊建平,副组长白建原,以及张凯宁和王冬。这一行人把整辆轿车塞得满满的,其中最年轻的小伙子王冬紧紧抱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那里面是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借给他们的10万元现金,这可是他们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经费。

夜幕下的深圳,华灯初上,而潮湿闷热的空气让这几位北方来客略有几分不适应。黄澍把他们带到南山区沙河街上的雅高商务会馆入住,他告诉樊建平,那里距离科技园很近,可以先在那里落脚。

放下行李后,樊建平一行人随黄澍先到附近饭馆吃晚饭。在那条熙熙攘攘的沙河街上,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几位北方口音的外地人,因为到深圳来的人,都是天南地北的口音,都是行色匆匆。樊建平步出宾馆大门,看见夜色中行人络绎不绝,不由得说了一句“这里的人气很旺啊!招人应该容易”。他的额头渗出密密的汗珠,眼眸里难掩心头的焦虑。年龄稍长几岁的白建原,是中科院党组配给先进院的党委书记,她理解樊建平心头所急,因为她自己也急。他们自从一个月前从中科院领导那里接受了到深圳筹建先进院的任务后,找人、找钱、找场地,就成了最紧要的任务,而作为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的科研机构,先进院筹建进度肯定也是共建三方领导都密切关注的。在这个团队里,只有他俩年龄相仿,似乎已经过了创业的年纪, 却从北京一下被派到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来创办一所部级研究院, 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心里难免忐忑和焦灼。

吃饭的时候,樊建平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对大家说:“建原和王冬先去落实办公场地,凯宁负责招聘人才,黄澍与我先去企业调研,摸清产业需求,寻找学术方向。”白建原感受到这位搭档说话颇有激情,做事雷厉风行,而她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默默地想,以后要多支持和配合这位有想法、有实干精神的搭档。白建原先放下碗筷,细心的她发现饭馆对面就是中国移动营业厅,她建议大家饭后就去办本地手机卡,方便开展工作。

次日,黄澍按每个人新办的深圳手机卡号码印制名片,名片上除了手机号, 连办公地址也没有。就这样,大家开始分头工作了。张凯宁立马在“前程无忧” 网上放招聘人才的广告,每天傍晚把当天收到的求职简历打印出来,铺在床上逐一筛选。而面试的地点就在商务宾馆的大堂,樊建平就坐在大堂那张深咖啡色的皮沙发上面试求职者。先进院及时名深圳本地员工覃善萍就是在这期间招聘来的,她立即着手负责宣传与行政事务。白建原和王冬在南山区寻找临时办公场地。24小时下午,火热的南国太阳似乎要把人晒化了,白建原在蛇口一工业区附近突然中暑,满头虚汗的她只能坐在马路牙子上歇脚。王冬赶紧递给她一瓶脉动饮料解暑。白建原不知道对深圳的天气适应还需要多长时间。他们如此紧张地忙碌了三天三夜后,负责全国新所建设的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告诉樊建平,他会尽快到深圳来指导工作。

四天后,施尔畏深夜飞抵深圳,检查并指导先进院的筹建工作。当天晚上, 樊建平和白建原在酒店大堂修改汇报材料直至凌晨,黄澍与王冬通宵忙着打印汇报材料。次日一早,樊建平和全体同事赶到五洲宾馆参加第二次筹建领导小组会议,给共建单位的领导汇报工作,其中有深圳市常务副市长等重要领导。

从及时个星期的情况看,这群人的工作节奏快得有点超乎寻常。可樊建平

还是觉得不够快,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恨不得白天黑夜连轴转。就在最初的半个月之内,他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航盛、迈瑞、安科等10多家单位进行调研之后,果断而明智地确定先进院“工业研究院”的定位,并且与白建原一同确立了先进院的文化理念。

樊建平白天处理着各种杂事,夜深人静的时候则独自思索着未来的方向:借来的10万元经费花光了怎么办?在商务酒店大堂面试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下一步搬到哪里办公?樊建平本想招一名北京大学教授到先进院工作,没想到被告状到当时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那里。此路行不通,下一步该去哪里招聘人才?要办的工业研究院,必须吸引的人才,因为的人才才能做出的科研成果,人才是最重要的。他心里清楚,虽然在那年的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三方代表签署了共建先进院的协议,中科院出资1亿元,深圳市出资2亿元,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募捐出部分启动资金,可要把三方提供的资金落实下来,还要走很长一段路,而最初没钱、没人、没场地的时候,肯定也是最难、最累、最苦恼的时候。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派出参与筹建工作的人员很快也将到位,他们或许能带来更多的便利—樊建平一边这么期许,一边用口头禅“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给筹建团队的同仁打气。

就在当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派出了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徐扬生教授担任筹建组副组长。徐扬生开始每周在香港、深圳两地奔忙,他把香港中文大学的许多管理制度带给筹建中的先进院,提供制度规范的参照体系。他还带来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五位教授,后来他们在先进院牵头组建了最早的5个研究中心。这些教授为先进院的筹备做了很大的贡献,包括把握学术方向和吸引国际人才。当时先进院在国际上没有名气,而香港中文大学是国际品牌,这些国际知名教授为先进院吸引来很多的科技人才,也为后来樊建平赴海外给先进院招聘国际人才打开了局面。

2006 年4 月24 日,深圳市科信局局长刘忠朴正式找深圳市科信局项目监督管理和重大项目处处长徐晓东谈话,并且通知他市里批准他为先进院筹建组副组长。

当天下午,徐晓东来到蛇口新时代广场二十七楼CD 单元,那是不过两百余平方米的写字间,隔成几个卡座,而徐晓东和徐扬生的位置安排在临窗面海的地方,白建原的座位却是卡座,与大家挤在一起。徐晓东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徐晓东了解到,这个位于蛇口新时代广场的办公室,是先进院在深圳的及时个临时办公场地,刚搬来不久,大家在这里开始了对未来的种种筹划,气氛相当紧张而充实。当时他们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从北京来参与筹建工作的执行团队一共才五人,却要兵分几路。即使是这样紧张的工作,他们也没有丝毫怨言,有时还互相调侃,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很高兴能在蛇口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地方来创业。当年,袁庚说的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从深圳蛇口传遍整个中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口号,而眼下创办先进院, 不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拼搏精神吗?

4 月28 日,先进院召开“五一”长假前的院务会,徐晓东问:“当前我们面临较大的困难是什么?”樊建平急迫地说:“是房子。我们很快就有从全国各地和海外来的员工和学生,但没有地方住,必须尽快解决房子问题。”徐晓东听了也暗暗着急起来,默默思忖着能做点什么。

“五一”长假期间,徐晓东从市中心福田区连续两天骑自行车来到先进院临时办公地点蛇口,逐个小区询问有无整栋房子出租。徐晓东利用黄澍提供的前期资讯,经过实地调查后,对比分析,将目标缩小到海滨花园、四海小区、槟榔园、南光村物业四处。徐晓东将几处有整栋楼出租的地方拍照发给在北京的樊建平和白建原,并很快得到回复,海滨花园是最理想的地方,因为这里有2 栋共48 套公寓,业主是日本三洋公司,原为日本技术高管住地,因工厂搬迁至宝安而空出,安有空调,环境优雅,毗邻蛇口的海上世界,距离先进院临时办公地点新时代广场步行不到五分钟。由于还在长假期间,徐晓东通过海滨花园管理处向三洋公司表达了租用意向,可对方坚持没有押金就不保留,谈了一小时仍不松口。无奈之下,徐晓东把随身带的建设银行大额信用卡押给他们,海滨花园后来成了先进院在蛇口最早租用的公寓楼之一。

“五一”刚过,樊建平他们从北京带来的10万元花光了,从深圳市科技交流中心借来的20万元、从中科院广州分院借的10万元也已一分不剩,然而租用的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需要装修,租用的员工公寓也急需钱付款,海外回来的学者马上就会陆续报到,但由于机构没有正式批下来,连银行账户也没有,资金更是没有着落。徐晓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找刘忠朴反映情况。刘忠朴马上放下案头工作,随徐晓东前往先进院临时办公场地和已经停工的装修现场,当下决定要先进院起草文件申请紧急拨付500万元经费,第二天去“闯”市长的门。

当时深圳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正在召开。樊建平与徐晓东在市民中心五楼会议室外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后,刘忠朴从会议室走出来,从樊建平手中拿了紧急报告,深圳市领导立即批示同意。就这样,先进院筹建组得到了深圳市政府提供的及时笔真正意义上的开办费。这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三楼的办公区装修工程复工了,公寓楼也顺利租下来,海归人才陆续报到,入住海滨花园。同年4月,先进院筹建组提交的《关于申请设立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申请得到深圳市政府批复,这为此后先进院在各发展阶段获得深圳市各级部门的支持提供了依据。

2006年7月中旬,先进院搬到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里办公,这是先进院第二个临时办公地。8月初,南山区区长刘庆生到先进院拜访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说:“我们能给你们提供什么帮助呢?”施尔畏当时就说:“先进院现在最缺资金,马上要交房租啊。”刘庆生提出先给300万元扶持经费,南山区再提供蛇口电业小区首批36套人才公租房给先进院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居住。从那以后,

南山区政府一直对先进院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南山区政府为先进院迁址西丽新园区特别赠送了一座象征多学科交叉的雕塑,如今是先进院“IBT” (IT(信息技术)与BT(生物技术)融合)未来产业的标志,成为园区一景,这又是一段佳话。

根据共建三方早前签署的共建协议,到2009 年年末筹建期结束,先进院要以自建的方式完成园区的建设。深圳市划拨的土地在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东校区,土地总面积5.1 万平方米。当时的地理位置算是特区内的西北角,只有两路公交线路,现场还是正在生产的简易铁皮厂房,北面小山坡是成片的果园, 大沙河的故道从北到南穿过地块(现已裁弯取直,河道变成由东向西),市政路的连接靠的是村民自建的土路。王冬咨询了国土局和深圳当地的一些朋友,听到他们说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三五年搞不定“三通一平”时,他心都凉了。

随着筹建组会议力度的提升,徐晓东和王冬将现场的情况向领导小组报告, 深圳市政府马上组织相关的局、委、办一起商议整个工程收尾时间,就是到2009 年完成基建,倒推回来就是2007 年必须动工。中科院为了推动全国新建机构的建设速度,确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2006年9月22日来深圳签约,现场奠基。深圳市政府根据先进院筹建组的报告,先后派出市政府三位副秘书长坐镇指挥,分别召开现场会议,快速处理和解决问题,有效地推进征地、拆迁、平整等多项工作。同时,市、区两级政府多个部门加大协调力度,甄别历史遗留问题,分类进行处理。正是这种上下一心顾全大局的精神、加速度攻坚克难的心态、串并联共同发挥作用的方式,保障了奠基场地的工作保时、保质完成。此后,先进院的园区建设速度和事业发展速度也让深圳市领导竖起大拇指,算是入乡随俗地继承了“深圳速度”。

白建原回忆:“我们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被评为全市质量品质工程。中科院领导来验收我们工程的时候评价:大楼盖起来了,队伍也成长了,这是一支廉洁高效的队伍。”

很长一段时间,樊建平上班及时件事情就是问财务:“账户上还有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单位的现金流非常紧张,几次面临揭不开锅、没有钱发工资的窘境。不难看出,先进院是在危机中长大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在饥饿中长大的。早期的资金紧缺直接导致樊建平对经营效率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他的观念里,企业化运营是追求高效率好的模式,因此他其实是按照企业化运营要求管理先进院的。时至今日,各个研究所负责人只能提当年计划,而不能做超过一年的计划;更早的时候,只做三个月或半年的计划。正是因为这样,先进院日后才爆发出异乎寻常的生命力。

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边产业化是先进院筹建的工作原则,先进院从一开始就演绎着“创新的故事”。2006年5月的24小时,深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经理黄孝明找到樊建平。他说,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港口集装箱消毒机器人”项目正在招标。原来新松公司了解到先进院正好招聘了几位研究机器人的专家,便想拉上先进院一同去盐田港竞标。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投标。8月,由于新松公司和先进院的投标方案技术优势明显,在比对手投标价格高出许多的情况下仍竞标成功。此前,新松公司创新研发了多关节联动机器人,先进院的研究人员对光电识别、超声波探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测试。双方将这些技术集成在一起,不到一个月,一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机器人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头一次面向市场的技术转移就获得巨大成功,先进院平台功能初显成效。

深圳市政府对先进院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第二笔拨款800 万元也按计划到位了,而樊建平带领的先进院建设速度也是非常超前,他对员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先进院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1000 多万元花光了,全部用于买科研设备、招聘全球人才。令人吃惊的是,先进院各大研究中心陆续建起来了:樊建平组建了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徐扬生组建了智能仿生研究中心;于峰崎组建了集成电子研究中心;王平安组建了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孟庆虎组建了智能传感研究中心;徐国卿组建了汽车电子研究中心; 杜如虚组建了精密工程研究中心;张元亭先组建了生物医疗仪器研究中心,后来又牵头组建了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简称“医工所”)。2006 年7 月, 樊建平率领团队拿下及时个“863”项目—华南高性能计算与数据模拟网络结点,这给先进院从世界各地回来发展的年轻研究员们极大的鼓舞。深圳市领导和中科院领导给樊建平起了一个荣耀的绰号—“拼命三郎”。

到2007 年,短短一年多时间,先进院已取得一定成果:共建设了12 个研究中心和4 个独立研究室,举办各类学术讲座44 次,成功举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集成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及时届国际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讨会, 共105 篇(其中75% 是SCI 或EI 论文),申请专利25 项,争取6 项国家“863”项目。

筹建初期的先进院借助香港中文大学,链接全球科技人才,取得先发优势。之后,先进院在樊建平的率领下,依靠一支有理想、有激情、有实干精神的年轻团队,依靠工业研究院的定位和未来美好蓝图,吸引来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科技“大牛”,在祖国南海之滨留下一段段科技创新的佳话。

媒体评论

先进院是将中国优势的科研资源向市场主动对接的一次积极尝试,它能够出现在深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经过短短十年,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态平台,说到底,它本身也是制度创新的成果。

——财经作家 吴晓波

先进院与传统研究所单纯注重发表学术文章不同,这势必给中国科研机构带来清新务实的风气。今天的中国,特别崇尚自主创新,迫切需要更多这样的新型科研机构。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薛敏

先进院十分提倡“混血”式创新:权力“混血”, 理念“混血”, 行动“混血”。

——新华社评论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家创新型科研机构。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