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生·冯纪忠自述图书
人气:27

建筑人生·冯纪忠自述

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冯先生的著作和设计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

内容简介

冯纪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冯先生的著作和设计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不可低估。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冯纪忠先生接受学生们的数次访问,以自己人生不同时期的轨迹为线索而进行的谈话的忠实记录,它记录了冯先生晚年的学术思想。其间,冯纪忠先生的女儿冯叶女士也数次参与,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赵冰先生组织并整理了每一次的访谈。

本书是"冯纪忠讲谈录"之《建筑人生——冯纪忠自述》。

目录

总序:传承与超越——冯纪忠的现代之路

及时章 家世与童年

祖父母

父母

叔叔

手足

表妹

童年

画画

书法

第二章 早年求学

移居上海

基础教育

文气

画谱

拳和戏

老师

话剧

京剧

土木

测量

建筑

德文

第三章 留学奥地利

出国

去德国

维也纳工科大学(T.H.)与德国洪堡基金会

建筑现代主义发源地之一:维也纳工科大学

接受现代思想

生活

渲染作业

伊万

印象

博士论文选题

毕业试和开业执照

在维也纳的中国留学生

冯·罗斯托恩

演讲

工作

虫与面包

轰炸与子弹

成立奥中(中奥)文化协会

归国心切

乘船回国

第四章 回国创业

在南京

兼职同济与交大

上海都市计划

有机疏散

筹建同济大学建筑系

结婚

创办事务所

上海土产展览交流大会

个大跨薄壳

青年楼与和平楼

东湖客舍

同济医院

南京水利学院工程馆及华东师大化学馆

声学实验室

访苏

第五章 推动现代建筑教育

担任系主任

"八国联军"

美术教师

包豪斯

"同济的特点"

现代规划起源

创办城市规划专业

55届规划毕业班

花瓶式教学

脱离规划教研室

华沙英雄纪念碑竞赛

交流

人民大会堂方案

反向薄壳

莫斯科西南区规划

"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代表大会"

建筑空间组合原理

全国建筑专业教学会议及历史讲座

空间原理与批判

花港茶室

施工报告

"茶壶"原理

"设计革命化"

第六章 遭遇

"资产阶级头号反动学术"

亲友""遭遇

"解放"

"干校"

医伤

国宾馆设计

北京图书馆方案

林风眠

第七章 开放岁月

热忱

上海旧区改建

学术研究

贝聿铭

李承宽

庐山规划设计

科大选址

九华山规划

上海虹桥机场扩建国际竞赛

创办风景园林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

方塔园

何陋轩与"精神污染"

第八章 旅美讲学

旅美

在洛杉矶

园林史初探

《二十四品解析》

第九章 坚守与超越

博物馆设计

银湖规划

方塔园街区

古城公园

北京仓库改建

烹雪斋

缜思畅想

恍然有悟

执教六十年

深圳展览及研讨会

所有的建筑都是公民建筑

附录一:冯纪忠年谱

附录二:爸爸冯纪忠

后记

在线预览

祖父母

冯家是个很大的家族。我的祖父讳汝骥,字星巖,河南祥符人(开封)。历任陕西布政使、浙江巡抚、江西巡抚,封宫保,官一品,谥"忠愍公",在《清史稿》上有传的。他兄弟俩同榜中举,他是弟弟,第二年一起上北京会考。光绪九年中的进士,前十名,皇帝当面考,我祖父第七名。考了以后,就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只有进士才能选进翰林院研习,是荣誉。祖父先在各个部门任职,升任三品会典和方略馆纂修官兼总校官,有《汉字档册纂辑》等著述。然后就外放了,中国十八省,他不知道到过多少省。山东也到过,碰到义和拳,祖父是反对的。这都是大人给我讲的。祖父在光绪变法改革时,支持新政,为此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记载:"冯汝骥,新放知府,被人劾喜言维新,今革职。"后来才复出的。祖父与好友端方、增韫等人都对中国的教育和法律的现代化有贡献。

我祖母娘家姓朱,宝应人。宝应朱家的先祖原为苏州洞庭山望族。朱元璋战胜张士诚以后,为霸占朱家财产,逼迁他们去江苏宝应落户。自明朝初年起,朱家定居宝应后,有二十一代都是读书人。我祖母的曾祖父朱士达与兄弟朱士彦、朱士廉"一门三进士"的故事一直流传。前几年中华书局还重印了他们的父亲朱彬著的《礼记训纂》。我曾外祖父朱寿镛,在当太学生时就受张之洞之弟张之万的邀请,赴河南合垅了黄河堤上多年的决口,治理有功,被荐当官,做过安徽按察使、河南藩台等职。撰有《创建豫南书院考略》,还捐款、捐地、捐屋办学校。

我祖父在辛亥革命初期自杀,情况是这样的:北伐军过来的时候,祖父下面有个叫的,策反我祖父信任的马毓宝,投到北伐军那里。后来成了国民党元老。当时,他们逼我祖父一起响应革命,出任江西都督。但是祖父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坚决不肯,就吞金自杀了。《清史稿》记曰:"……胁汝骥为都督,号独立,峻拒之。赣人故感其贤,导之出。至九江,乃仰药以殉。""仰药"应为吞金。袁世凯是祖父的结拜兄弟,得知后叹道"星巖读书太多了!"。祖父去世后,清帝赠他谥号为"忠愍公"。我为什么叫冯纪忠呢?就是纪念祖父:"忠"字代表我祖父。

我受老年人的影响还是有的,特别是祖父的影响。虽然生得晚,没见过他,可思想上还是受到他的某些影响。1902年,时任青州知府的祖父改"松林书院"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山东及时所官办中学就是他创办的。他还有一些事情我觉得很了不起,例如处理19世纪末期的"民变"(造反)。当时浙江大概是在造铁路,造铁路么,要占用农田,必定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就有很多人反对。,有许多乡民武力占住了路线土地不肯放行,铁路没办法通过去。这事情解决不了啦,就派了我祖父去当新巡抚。那时大家都严阵以待,以为新巡抚肯定是来镇压的。结果我祖父只带了几个兵,亲自骑着马"深入群众"去了。人家愣了,动手也不好动!他让大家冷静下来,这总要有人讲话的嘛——"举出代表跟我来谈好了"。那边也就举出了代表。这事居然就这样了结了。

那个时候他的行辕是杭州西湖刘庄,我母亲小时候也在那儿住过,风景很好。后来他为什么调到江西去了呢,听说是触动了朝里某些人的利益。这个"民变"的事是摆平了,那么朝里某些人的利益肯定受到触动。但是怎么触动就搞不清楚了。调到江西,江西又是个麻烦的地方,当时经济是不行。他去了,也弄得比较有条理。他的这些事迹都有行状记载,可惜我弟弟给我的亲手抄本毁于""之中了。

在那以前,1900年代初,山东博山炉工近千人聚众殴打企图垄断炉行的候补道员赵尔萃,捣毁了他的"琉璃公司"。任职青州知府的祖父仗义释放炉工,炉工感戴,将炉神庙北厅辟为祖父的生祠,四时祭享。生祠的西山墙上嵌入一高大的"颂德碑",记载这一事件始末。这样一来,肯定又得罪了有权势的人了。他任江西巡抚时,又曾为抗捐的百姓上奏,说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蔬菜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江西巡抚冯汝骥奏宜春乡民抗捐仇绅聚众攻城折》),因此他推行"新政"时,体恤民困,量力而行,为此就被人参了一本。虽然他和好友端方等人做了许多推进当时现代化改革的事,但是民初有写《清史稿》的,却不写这些,反而写我祖父被人参了一本,`派了安徽巡抚朱家宝查办,结论是:"没这回事,因此这事得清除。"历史写这些干吗!——就好像是说"生了什么病,查下来没病",这些写它干吗?要事、大事不写,净写鸡毛蒜皮!你说历史为什么这样写呢?而我祖父的这段历史就是被人这样写的。诬告为什么摆在当中?这就是刚才讲到的,触动了朝中某些人的利益,也可能就得罪了写历史人的利益,或者是那人想讨好一些人。我外祖父是知情者,记得他曾说起过:他清楚那个写历史的,正是不怀好意的。从古到今,很多写历史的不也是这样的吗!所以说历史记载内常有渣滓,很难信就是这么回事。

祖父是死在江西九江的船上,是为自己的名节、信念、尊严不容冒犯而吞金自杀的。他本来已经递了辞呈,准备由江西回上海——他不愿意在政治上再折腾,所以辞职去做寓公。但船到九江被劫持,人家非逼着他当江西都督不可,要他签字。他一签字的话,仗也不用打了,整个江西省就拿下了,就这意思。但他那个时候的思想,不是我们现在的思想,"我顶多不做了么,不就清白嘛!"但是你非逼他不可,他一下子气昏了。为什么呢?他信任的人——马毓宝都反了,他当然伤透了心。

他这样一死以后,我祖母怎么办?祖父为官清廉,没有什么积蓄。我外祖父说,别的没什么,好书是有的,因为他研究训诂,有专才,但那时也全部丢失了。我祖母就只能靠她自己的私房积蓄,到河南去,买了点地。

P2-5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