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图书
人气:54

杰弗里·巴瓦作品全集

由于被定性为一位浪漫的乡土主义者(vernacularist),作为人的巴瓦在某种程度上始终是个谜,作为建筑师的巴瓦,其真实身份也变得模糊了。这本书将着力揭示巴瓦的复杂性格,拨开那些误读其作品的标签,去探寻背后的...
  • 所属分类:图书 >建筑>建筑外观设计>大师作品与思想  
  • 作者:[大卫·罗布森]([David],[Robson]) 著,[悦洁] 译,[张洁] [校]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0861425
  •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
  • 印刷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纯质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杰弗里 巴瓦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其建筑特点在于巧妙地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将本土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融合起来。

本书旨在综合记录和鉴赏这位建筑师和他的作品。第Ⅰ部分的章节介绍了巴瓦的早期生活和影响。全书的核心(第Ⅱ和第Ⅲ部分)完整呈现了他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些鲜少发表的项目,从他早期职业生涯,到重要的建筑案例,再到两个持续多年的自宅项目(科伦坡33街自宅和卢努甘卡庄园)。附录部分包含了完整的巴瓦作品年表。

编辑推荐

少有建筑师能够像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 巴瓦那样,将现代形式及感受和谐舒适地融入本土建筑传统。他和他设计的建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的传奇,并影响到世界各地。 然而,对于这位堪称亚洲现代建筑奠基人之一的建筑大师,国内建筑界却知之甚少。虽然这种情形在近年来有所改观,但所涉范围仍然极小,可资研读的出版物仍然寥寥。这本《杰弗里 巴瓦作品全集》原版由英国Thames & Hudson出版社出版,出自作者之手,不仅完整呈现了巴瓦重要的作品,而且结合他的生活背景、所处时代以及斯里兰卡国内形势的变化加以分析。

作者简介

大卫 罗布森(David Robson),全球知名的杰弗里 巴瓦建筑、季风带建筑风格研究专家,1984年至2004年间在英国布莱顿大学建筑系执教,此后三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他与巴瓦初识于1969年,当时他在科伦坡大学的建筑学院执教。1979年到1983年间,他担任斯里兰卡政府房屋和住区规划顾问,参与了广受好评的“万房千屋”国家住宅计划。

罗布森与巴瓦相知多年,结为至交。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对巴瓦建筑、亚洲季风带建筑风格的研究,撰写过许多关于巴瓦作品的文章,在2001年于阿勒颇举办的阿迦汗建筑奖颁奖典礼上,他代表巴瓦发表了获奖致辞。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巴瓦:斯里兰卡园林》(Thames & Hudson,2009),《超越巴瓦:亚洲季风带现代主义建筑杰作》(Thames & Hudson,2007),《Anjalendran:斯里兰卡建筑师》(Tuttle Publishing,2009),《杰弗里 巴瓦建筑全集》(Thames & Hudson,2002)等。

目录

I

序言 地方的神明

及时章 意外发现:杰弗里 middot;巴瓦的早年生活1919—1958

第二章 锡兰:岛国的建筑

第三章 帝国建造者:爱德华兹、里德和贝格事务所的设计

II

第四章 开端1957—1969

第五章 中期1970—1977

第六章 大设计1978—1988

第七章 独奏1988—2003

III

第八章 庭院与花园1948—1998 I

序言 地方的神明

及时章 意外发现:杰弗里 巴瓦的早年生活1919—1958

第二章 锡兰:岛国的建筑

第三章 帝国建造者:爱德华兹、里德和贝格事务所的设计

II

第四章 开端1957—1969

第五章 中期1970—1977

第六章 大设计1978—1988

第七章 独奏1988—2003

III

第八章 庭院与花园1948—1998

第九章 亚洲的大师

附录I 同事和朋友

附录II 建筑和工程项目

附录III 参考文献

附录IV 术语表

资料来源

地图

索引

在线预览

33街

(见本书pp.238-243)

1959年,巴瓦从伦敦回来两年后,在科伦坡巴加泰勒路尽头的尽端路33街上租下了并排的四个小平房中的第三个,将其改建成包含一间客厅、一个小厨房、一间卧室、他的男仆米格尔的房间的临时住处。搬进去之后不久,巴瓦就劝说他的房东哈罗德 皮里斯,当四个房子都空置下来的时候,就将整排房子都卖给自己。这排房子中的第四个住着一位名为苏提 班达(Sooti Banda)的新闻工作者,他在那里召开共产主义者的斯里兰卡萨马公民党的内部私密会议。1961年,巴瓦想方设法把班达先生赶了出去,并将第四个住宅变成了第三个的附属用房,改成一间餐厅、展览空间和车库。他在1968年买下了另外两个房子,着手将这一组房子进行整体改造。第三个房子和第二个打通了,扩大了主卧室并形成了一个客房部分。拆除了及时个房子,建了一个四层的建筑:一层是车库,二层是书房,三层是凉廊,四层是屋顶平台。原来侧面的小路现在已显得多余,被改造成一个通过一系列小庭院来采光的长长的入口过道。

40年中,这个房子经过了不断的改造,原来房子的特征几乎消失了。虽然每个阶段的总平面形式看起来像是随意拆除或加建的结果,但任何偶然或如画的品质全都是出自一种强烈的秩序和构图感的调和。就是在这里巴瓦开始对建筑旧物的拼贴产生了兴趣:从斯里兰卡和南印度的老建筑抢救出的一些元素被不断巧妙地融合进这个演化的整体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内向的迷宫一样的房间和花园庭院,在一块事实上很小的城郊基地上创造出一个空间无穷无尽的幻象。诸如“室内”和“室外”这样的词语失去了所有意义:这里有没有屋顶的房间和没有墙壁的屋顶,由一个轴线和内部景观的复杂矩阵联系着。

从街道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很暗的简易车库,那里永远有光亮精美的两辆车停在它们的轴承座上,就像两个汽车雕塑。一条长长的白色走廊引领着你,通过一系列由唐纳德 弗里德装饰过的门,向着远处一个由古老的切提纳德柱子镶框的光井走去,那里的一个马头将你推向一条交叉轴线,而另一个庭院则将你吸引至迷宫的中心,轴线的中心在那里交汇,从主要卧室指向远处的花园庭院。

这个住宅的主要部分来自于很多传统装置和抢救下来的人工制品的丰富收藏,如果说这些唤起了对已逝去的游廊和庭院世界的回忆,那么巴瓦在停车库上面设计的塔楼则是勒 柯布西耶的雪铁龙住宅(Maison Citrohan)的翻版——一排巧妙控制的连续的体积组合在一起,有着平滑抽象的表面,而且由一个通向屋顶平台的旋转楼梯相连。塔楼形成了一个潜望镜,从一个凉爽、背阴的世界中升起至可以穿过树梢和邻居的屋顶看向大海。将古老的和现代的、亚洲的和欧洲的各类建筑,作为互补的部分共同构建成一个整体:锚固在土地上的迷宫般昏暗的建筑,被立体主义楼阁带来的无限冷酷感巧妙地提升了。

33街不断发展的过程与巴瓦为其他客户所做的住宅设计的关键发展阶段相对应。他及时个阶段的尝试具有加勒的A.S.H.德 席尔瓦住宅(1959年)的特征,希望将传统的殖民风格住宅打碎,再以明显不规则的方式将楼阁和花园庭院重组,以重现那些组成部分,去除了界线的限制。随着科伦坡越来越拥挤,巴瓦接着设计了将组成元素限制在划定界限内的房子。因此埃纳 德 席尔瓦住宅(1960年)就是一个内向的房子,以国际象棋棋盘格的形式排列连在一起的楼阁和小庭院,它们全都包裹在一个围墙之内。这又孵化出了一系列变体,比如德 萨勒姆联排住宅(de Saram Row Houses)(1970年),这些全都是他在33街所做实验的副产品。随着基地面积继续缩小,巴瓦发展了像树一样伸向天空的塔楼住宅。33街的塔楼和彼得 丘纳曼的塔楼住宅(1967年)建于同一时期,并且衍生出了马提斯丁、德 索伊萨、贾亚寇迪和斯宾塞住宅。

1988年后,33街一层车库旁边的客人房被改成了工作室,由于巴瓦行走不便,就加建了一个可以将他运到屋顶平台的电梯。1998年他第二次中风后,他的卧室被改成了一个护理单元。

媒体评论

Monumental. Reads like a juicy biography of a man, his times, and a unique cultural and physical landscape. -- Architecture Magazine, Alan G. Brake, January 2003

Robson...is to be commended for this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literature of the modern building art at its most humane. --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8 December 2002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蛮好

2016-11-21 09:07:31
来自aq1ng**的评论:

一位重要的建筑师呀

2016-12-04 08:50: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不错,印刷精美

2017-03-21 09:01:49
来自l***e(**的评论:

非常喜欢!

2017-06-17 08:20: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张很好!

2017-07-07 23:20: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应该还不错, 是儿子喜欢的生物,因为暑假书太多了,还没来得及看。

2017-07-13 17:58:16
来自sizhuo2**的评论:

好书,正版,真不错。

2017-09-05 09:16: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巴瓦立足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设计出杰出的本土建筑,小国同样能产生大建筑师,很多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17-11-09 21:31:1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