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与设计(第2版)图书
人气:24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2版)

前言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取向发生了变化,使得纺织产品种类不断变化,也对纺织院校和纺织...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织物组织的分类、各组织的绘图方法及其织物上机图的绘作方法;介绍了机织物的种类、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阐述了棉型、毛型、丝、麻等机织物的结构参数设计、规格设计及上机计算方法,并分别列举了设计实例;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出发,介绍了设计开发产品的要求、内容和评价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本书可作为纺织、服装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相应课程的教材,也可作各类纺织企业产品设计人员、从事纺织加工的技术人员、纺织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贯彻落实《纲要》,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协同中国纺织出版社,认真组织制订"十二五"部委级教材规划,组织专家对各院校上报的"十二五"规划教材选题进行认真评选,力求使教材出版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发展相适应,并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配套教材进行了探索,充分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上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内容,使教材内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围绕一个核心——育人目标。根据教育规律和课程设置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职业技能入手,教材内容围绕生产实际和教学需要展开,形式上力求突出重点,强调实践。附有课程设置指导,并于章首介绍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及专业技能,章后附形式多样的思考题等,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2)突出一个环节——实践环节。教材出版突出高职教育和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注重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设置教材内容,增加实践、实验内容,并通过多媒体等形式,直观反映生产实践的成果。 (3)实现一个立体——开发立体化教材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开发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素材库、试题库等多种立体化的配套教材,以直观的形式和丰富的表达充分展现教学内容。 教材出版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出版社严格甄选作者,组织专家评审,并对出版全过程进行跟踪,及时了解教材编写进度、编写质量,力求做到作者、编辑专业、审读严格、精品出版。我们愿与院校一起,共同探讨、完善教材出版,不断推出精品教材,以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作者简介

沈兰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学院,教授。

目录

模块一织物及织物组织的认知

项目一织物与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

及时节织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织物组织的概念

项目二织物分析

模块二织物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项目一上机图的绘制方法

项目二三原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平纹组织及其应用

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应用

第四节三原组织的特征比较

项目三变化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平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及其应用

项目四联合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条格组织及其应用

第二节绉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节透孔组织及其应用

第四节蜂巢组织及其应用

第五节凸条组织及其应用

第六节网目组织及其应用

第七节小提花组织及其应用

第八节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项目五重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重经组织及其应用

第二节重纬组织及其应用

项目六双层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双层组织及其应用

第二节管状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节双幅、多幅组织及其应用

第四节表里换层组织及其应用

第五节接结双层组织及其应用

项目七起绒、起毛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纬起绒组织及其应用

第二节经起绒组织及其应用

第三节毛巾组织及其应用

项目八纱罗组织的设计、应用与试织

及时节纱罗组织的形成

第二节纱罗组织的设计要点

模块三织物设计

项目一织物设计的基础知识

及时节 织物设计概述

第二节织物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项目二织物设计应用

及时节棉织物设计

第二节色织物设计

第三节毛织物设计

第四节丝织物设计

第五节麻织物设计

项目三织物设计与上机试织综合训练

及时节织物设计与上机试织综合实验(或训练)

第二节综合实验(或训练)的要求

第三节综合实验(或训练)的内容

第四节综合实验(或训练)结果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模块一织物及织物组织的认知 项目一织物与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 1.能够分辨和描述织物; 2.能够说出组织的构成和表现形式。 [知识目标] 1.了解织物的概念、形成与分类; 2.熟悉织物组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项目情景]在纺织品贸易中,国内外的客户通常会快件寄来许多信息有限的织物样品,公司或企业需要对这批样品进行相关的处理。现提供一批各类织物样品,要求学生分组观察织物的外观,认识织物的特征,对这些织物样品进行分类处理。[项目实施] 1.鉴别、区分织物的类型; 2.按照构成织物原料的不同进行分类; 3.按照构成织物所用纱线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 4.按照构成织物织造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5.按照构成织物染整加工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6.按照构成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 7.归纳、总结。[相关知识]及时节织物的基本知识一、织物的形成 织物是由纱(线)或纤维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三大类。由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的浮沉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woven fabrics),简称织物。如常见的平纹布、斜纹布、华达呢、锦缎等织物。由单独一组纱线制成线圈,再将线圈相互连接起来或编织而成的织物称为针织物,有经编织物与纬编织物之分。将松散的纤维用粘合法、水刺法或针刺法等方法予以粘合或缝结而成的织物称为非织造织物。当变换纱线的原料、粗细、颜色、组织结构等因素时,就可获得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用途的织物。本教材主要介绍机织物的相关知识。 图1-1-1是机织物形成示意图。经纱1从梭织机后的织轴2上引出,绕过后梁3,经过分纱绞棒4,逐根按一定规律分别穿过综框5和5′上的综丝眼6和6′,再穿过钢筘7的筘齿,在织口处与纬纱交织形成织物。所形成的织物在织机卷取机构的作用下,绕过胸梁8、刺毛辊9和导布辊10,卷绕在卷布辊11上。图1-1-1机织物形成示意图 1—经纱2—织轴3—后梁4—分纱绞棒5、5′—综框6、6′—综丝眼7—钢筘 8—胸梁9—刺毛辊10—导布辊11—卷布辊12—引纬器13—纬纱织机运转时,综框5和5′分别做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把经纱分成上下两片,形成梭口。引纬器12夹持纬纱13穿过梭口,将一根纬纱留在梭口中,当综框做相反方向运动时,上下两片经纱交换位置,从而把纬纱夹住。与此同时,钢筘7向织机前方摆动,把纬纱推向织口,经纱和纬纱在织口处交织形成织物。织机主轴每转一转,便形成一个新的梭口,引入一根新的纬纱,完成一次打纬动作。这样不断地反复循环,就构成了连续生产的织造过程。二、织物的概念 织物大致可分为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三种。 机织物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交织而成的。在织物内,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经纱(warp, warp yarn),沿织物宽度方向排列的纱线称为纬纱(weft ,filling yarn)。织物应具有下列特性。 (一)织物具有量度 织物具有长、宽、厚、重四个方面的量度指标。 1.织物的长度(匹长)织物长度以米(或码)为单位。生产中往往将机织物按规定长度分匹,各种织物的匹长应根据织物的用途来制定,同时还要考虑织物的原料、单位长度的重量、织物的厚度、织机的卷装容量以及印染后整理等因素。中等厚度的织物多数采用40m左右为一匹。 2.织物的幅宽织物的幅宽以厘米(或英寸)为单位。织物的幅宽应根据使用用途而定。通常织物有91cm、110cm、145cm、149cm等幅宽。 3.织物的厚度织物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厚度,以毫米为单位。织物的厚度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及技术要求来定。厚度对织物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有很大影响,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的耐磨性和保暖性将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织物的厚度与纱线的线密度、织物的经纬向密度以及织物的组织结构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4.织物的质量织物的质量是指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的克数。以克/米2(g/m2)表示。毛织物以每米的克数(g/m)或每米的盎司数表示。织物按质量可以分为轻型、中型、厚重型三种类型。对于服装用织物而言,厚重型织物一般用于冬季外衣,轻型织物一般用于内衣和夏季服装。 (二)织物具有一定的外观效应 织物的外观取决于织物组织、纱线原料、纱线线密度、纱线捻度、纱线捻向、织物经纬向密度、色纱配合、染色、印花及其他化学及机械加工方式等因素。如由于组织不同,平纹布和斜纹布的外观效应是不同的;由于织物的经纬向密度不同,同样是斜纹组织,哔叽、华达呢和卡其的外观效应是不同的;由于纱线的捻度和捻向不同,同样是平纹组织,双绉和乔其纱的外观效应也是不同的;由于印染及各种后整理方法不同,同样是平纹组织,细平布与平纹轧印泡泡纱的外观不同。织物的组织相同,坯布、染色布和印花布的外观效应也不同,未经烂花处理的织物与经过烂花处理的织物外观还不同。因此,可以看出织物的外观效应与许多因素有关。 (三)织物具有一定的结构 织物结构是指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即织物内经纬纱的配合关系。影响织物结构的因素有织物组织、纱线原料、线密度、捻度、织物密度等。 (四)织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 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力、伸长、断裂功、透气性、吸湿性、导热性、透水性、折皱性、耐磨性、悬垂性等性能。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会影响织物的使用性能。三、织物的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织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从不同的角度织物有不同的分类分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按加工方法分 1.机织物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的经纱和纬纱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如原组织织物、小花纹组织织物等。在服用、装饰和产业用织物中均有广泛应用。 2.针织物由针织机加工而成的织物。可分为经编织物和纬编织物,如羊毛衫、棉毛衫、运动衣、窗纱帘等。 3.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一种由纤维层构成的纺织品。按加工方法又可分为粘合法非织造布、针刺法非织造布、水刺法非织造布等品种。常见的产品有服装粘合衬、包装材料、土工布、过渡材料等品种。 4.簇绒织物以某一织物为底布,将纱线穿入簇绒针中,经簇绒机在底布上簇绒,再经起毛后整理即得簇绒织物,如簇绒毛毯。 5.三向织物由三个系统的纱线互成一定的角度而织成的织物。其机械性能稳定,各向同性。通常用于需要疏空且要求机械性能稳定的场合。 6.三维织物由相互垂直的三个系统的纱线用三维编织技术加工而成的织物,织物呈各种立体状态,可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主要用于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船舶、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领域。 7.机针织联合织物由一条机织物与一条针织物连在一起而形成的织物。 (二)按构成织物的原料分 1.纯纺织物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均由同一种纤维纺成,用这样的纱线织成的织物称为纯纺织物。常见的纯纺织物有: (1)纯棉织物:如纯棉细布、纯棉府绸、纯棉卡其、纯棉华达呢。 (2)纯毛织物:如纯毛麦尔登、纯毛凡立丁、纯毛马裤呢、纯毛女式呢。 (3)纯麻织物:如夏布、麻布。 (4)丝织物:由桑蚕丝、柞蚕丝、化学纤维等长丝织成的织物均可称为丝织物,如各种绫、罗、绸、缎、纱、绨。 (5)纯化纤织物:由各种化学短纤维纺纱织造而成的织物均可称为纯化纤织物,如纯涤纶织物。 (6)矿物性纤维织物:如玻璃纤维织物、石棉防火织物。 (7)金属性原料织物:如金属筛网。 2.混纺织物织物中的经纱和纬纱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而成,用这种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称之为混纺织物。常见的混纺织物有棉混纺织物,如涤/棉混纺细布、涤/棉混纺卡其;毛混纺织物,如毛/涤混纺凡立丁、毛/腈混纺花呢、毛/涤/粘混纺花呢;麻混纺织物,如涤/麻混纺细布、涤/麻混纺夏布;此外还有涤/粘混纺、粘/锦混纺等混纺织物。 3.交织物织物中,经纱与纬纱所用的纤维原料不同,用这样的经纱与纬纱织成的织物称为交织物。交织物中的经纱与纬纱可以是纯纺纱,也可以是混纺纱。常见的交织物有棉经、毛纬的棉毛交织物,毛经、丝纬的毛丝交织物,丝经、棉纬的线绨织物等品种。 (三)按织物用途分 1.服用织物用于制作各种款式服装及其辅料的织物。如制作西服、裙装、职业装、休闲装、礼服、内衣、外衣、裤子、服装衬里的织物。 2.装饰用织物用于装饰、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织物。如沙、台布等各种家具用织物,巾被类织物、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织物,窗帘布、壁挂等挂帷类织物,贴墙布、地毯等室内装饰织物以及遮阳伞等室外装饰材料等的织物。 3.产业用织物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土建、航空航天、交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各种织物。如输送带、过滤布、土工布、水龙带、绝缘布、轮胎帘子布、篷盖布、渔网、寒冷纱、防雹网、绷带、人造血管、人工器官、用即弃手术布、防弹布、原子能防护服、宇航服、降落伞等的织物。 (四)按织物组织分 1.原组织织物即基本组织织物。它是所有织物中最简单的一类组织,也是最基本的一类。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之分。 2.小花纹组织织物此类织物组织是由原组织加以变化或组合而成。这类织物又可分为变化组织织物和联合组织织物。如方平组织、加强斜纹组织、山形斜纹组织、绉组织及条格组织等组织的织物。 3.复杂组织织物此类织物的组织由若干系统的经纱和(或)若干系统的纬纱构成,这类组织能使织物具有特殊的外观效应和性能,如灯芯绒、平绒、毛巾以及多层织物等。 4.大提花组织织物此类织物的外观具有较大的织纹图案,这些图案由各种组织和纱线构成。如提花毛巾被、提花毛毯等。 (五)按染整加工方法分 1.本色布即坯布,由纺织厂织制后,不经任何印染加工的织物。 2.漂白布坯布经退浆、煮练等工艺后,再经漂白的织物。 3.色布坯布经退浆、煮练等工艺后,再经染色的织物。 4.印花布坯布经退浆、煮练、漂白及染色后,再经印花加工而成的织物。 5.色织布用色纺纱、染色纱或花式线直接织成的织物。 6.整理布除上述各种印染加工工序以外,为使织物具有特定的外观和性能,需要再经特殊后处理的织物。如树脂整理、轧花整理、烂花整理等。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