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的比较经济研究图书
人气:41

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的比较经济研究

人们通常认为政府执法机构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必须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执行。在本书中,作者凭借其深厚的经济学背景,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契约论及稳健比较静态理论在20世纪八几十年代...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法律与综合学科  
  • 作者:[李波]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元照法学文库
  • 国际刊号:9787301132463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1
  • 印刷时间:2008-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人们通常认为政府执法机构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必须由政府(公共)部门来执行。在本书中,作者凭借其深厚的经济学背景,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契约论及稳健比较静态理论在20世纪八几十年代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法律的公共执行和私人执行进行了有创见性的比较研究。在是否引入私人执法、对私人告发者奖励强度的掌握,以及公共机构对私人执法的审查是否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等领域,作者观察到一些此前未见诸文献的现象,得出了一些颇具创新性的结论。此外,作者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方面所做的努力对国内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有着相当的理论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私人执法模式与我们所熟悉的政府(公共)执法模式在经济学上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评价不同执法模式的成本和效果?在执法制度的设计上,立法者应该如何权衡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之间的利弊?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探索,以期引起对此类问题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这本研究著作的特点和贡献在于,作者不但在充分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共执法和私人执法二者的利弊得失作了细致分析,而且进一步对私人执法和公共执法的互动关系作了深入考察,由此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建议。特别是其中运用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政治支持理论和中间选民理论等对私人执法和公共执法各自的社会的经济成本收益和政府的政治成本收益作了对比分析。他所得出的结论,即应当允许各个行业、各种社会群体广泛地、有组织地参与到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的讨论过程中来,也是极富启发性的。

——吴敬琏

作者简介

李波,1989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92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波士顿大学经济学硕士(M.A.in Economics)、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Ph.D.in Economics)和哈佛大学职业法律博士(J.D.)学位。1999年至2004年任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专职律师。现

目录

及时章 文献回顾及概述

一、文献回顾

二、一个实例:奎太法则

三、方法论和术语

四、概述

(一)政治经济学视角

(二)多项任务委托视角

(三)监督与激励视角

(四)本书的启示

第二章 法律执行的经济分析

一、引

在线预览

及时章文献回顾及概述

三、方法论和术语

本书所包括的研究是比较性的。我们的目标是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比较公共执法机制和私人执法机制。为此,将两种执法机制与社会安排进行比较是非常有用的。在本书中,社会目标通常是指:通过选择执法强度和其他执法手段使经济和执法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净福利较大化。

本书第二章将对法律执行的经济分析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一个执法体系的评价取决于该执法体系是否给潜在的违法分子以"社会的"威慑。在本书中,威慑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及时,违法者被绳之以法的概率(也叫执法强度);第二,被绳之以法的违法者受到的处罚水平(在本书中指罚款额)。如果潜在的违法者属于风险中性型,那么执法强度(概率)与罚款额的乘积就是违法的预期成本,即潜在违法者面临的"威慑"。如果潜在的违法者属于风险规避型,那么执法强度(概率)与罚款额的乘积(即预期罚款额),再加上风险承担成本(风险贴水),就是违法的预期成本,即潜在违法者面临的"威慑"。在本书中,我们通常将罚款水平固定在制度因素决定的较高水平上。因此,当我们说一个执法体系比另一个执法体系更"有效"时,我们是指前者所产生的威慑水平更接近于"社会"威慑水平(即带来更高的社会净福利)。

为与现有的文献保持一致,我们将频繁使用一些术语,比如"执法不力"和"执法过度"。使用这些术语时,参照点通常是社会威慑水平。比如,在第三章中,"执法不力"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其他条件(包括罚款额)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takeari**的评论:

做活动非常优惠,正好入手收藏,当当购书方便!

2016-01-30 22:23: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正版,字迹清晰,挺好的,喜欢!

2017-06-13 00:26: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中采用大量的公式,经济学原理的加入使得本书的层次飙升,但是对于大多数文科出生的法学学生实为一根难啃的骨头!

2013-10-21 16:57: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是有关经济学的。本来当成法学的了。建议对法经济学感兴趣的人阅读。里面图表和公式很多

2013-10-24 22:26:37
来自骥骜**的评论:

行政执法的新趋势,如何协调公共执法与私人执法的关系,则是我国政府以后努力的重要方向。本书给了我们改革的重要启示。

2014-08-15 20:14:3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