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图书
人气:21

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

一个美国人用相机记录下的中国百姓劳作史!我们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的年代的古老故事……若把书中宝贵的实物图片一张张排列起来,基本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一幅中国物质文化史的长...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料典籍  
  • 作者:(美) [鲁道夫.P.霍梅尔]([Hommel],[R.P].) 著,[戴吾三] 等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4046125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
  • 印刷时间:2012-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编辑推荐

一个美国人用相机记录下的中国百姓劳作史!我们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的年代的古老故事……若把书中宝贵的实物图片一张张排列起来,基本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一幅中国物质文化史的长卷。

作者简介

鲁道夫 P 霍梅尔,1885年生于德国慕尼黑,其父为慕尼黑大学东方语言学教授弗里茨 霍梅尔(Fritz Hommel,1854—1936)。鲁道夫 P 霍梅尔在慕尼黑接受早期教育,21岁时移居美国,辗转纽黑文和克利夫兰等地,之后到了新英格兰,在哈佛大学学习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其他古代典籍,后到伯利恒(Bethlehem)的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学化学,并在该校任副教授。后来,他认识了宾夕法尼亚州多伊尔斯敦的亨利 查普曼 莫瑟,被莫瑟博士所吸引,终于双方在充满魅力的人类工具研究方面产生共鸣,为协助莫瑟博士进行工具调查,毅然舍弃了从前的地位。莫瑟博士主要收集美国土著工具,并决心进行中国民间手工艺调查,委托鲁道夫 P 霍梅尔担当此任。霍梅尔先后在中国住了8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调查工作。

本书1937年的版本由约翰 戴公司出版,由于其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本书,此汉译本即依该版本翻译。

由于作者一直对莫瑟博士深怀敬意,所以,本书英文版的扉页上专门以当时已经辞世的莫瑟的名义将其献给莫瑟的舅舅。

在线预览

英国是欧洲大陆及时个大量使用煤的国家。1833年,在豪斯泰德(Housesteads)的一处罗马地窖发现堆满了石煤。几年前在本外尔(Benwell)修建水库时,施工者发现了一个罗马时代的煤坑。②早在公元825年,盎格鲁一撒克逊(Anglo—Saxon)时期,一些地区的家庭就已在用煤。煤的使用恐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一些古老的英国煤矿中都曾发现过石制工具,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煤先于铁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③

我们有理由认为,石制工具的发现可以被当作使用者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初步证据。然而对于中国的情况,做这样的推测时必须谨慎。陶器是我们行的专门调查之一,在浙江省的一个山区,我们看到当地的陶匠做陶器时不用陶车。当然,如果由此轻易推断中国人不了解陶车,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仅仅是事例之一,表明由于封闭和缺乏与外界交流造成的严重保守情况。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我们最近调查所见中国人原始榨油机中的震锤是石头的,要知道,如今距石器时代已3 000年之久。

从以下对中国采煤业的介绍可以发现,中国人采煤的方法原始而落后。他们居然能找到深度达100—150英尺的地下煤,实在令人惊讶。不过,由于煤矿开竖井的方式与挖水井的方式非常相似,因此在寻找水源时,中国人会掘开松软的沙石表土偶然发现煤。实际上,此前他们已从地面的煤层露头中知道煤。

采煤

当我在江西赣江的丰城调查时,听说距该城西北大约20里(]里约为1/3英里)一个叫坑塘的村子有人采煤,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方法,我们步行了两个小时去那里考察。外来矿工在那里租地,先定好契约,权益明确后开始打井。竖井的直径约5英尺,四周用竹编席围挡。煤层距地面深有100—150英尺。竖井上支着井架,装有绞车,其样子很像图172水井用的辘轳。井架和旁边搭有茅草屋,用于看井或有时方便矿工居住。

图1是我们考察的一个煤矿的外景,左边是一个半结构的大房子,墙上抹有灰泥,在竖井和旁边建有一些草房。图2的井口上支着一个井架。两名工人同时在绞车的两端转动曲柄,绞车轴上的绳子缠绕的方向相反:一个空筐子徐徐落下,同时提上一个装煤筐。矿工下井也要站在筐子里,卜次下一个人,要紧紧地握住绳子。图中绞车上的曲柄显示不太清楚,它们只能说是近似“曲柄”(或说原始曲柄),靠近绞车轴的端头斜插一根木头,利用弯曲的粗树枝做成。从图3的草图可以看清楚“曲柄”的样子。

……

P6

媒体评论

霍梅尔关于当代传统的中国实践的书,是独特和有价值的。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技史家,李约瑟

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和过去遗留下来的制作物表征了人类的进步和成就。

——本书原版研究项目策划及资助者,亨利?查普曼?莫瑟

本书的目的在于展示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全貌,就像今天千百万人的生活——一种几千年来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生活。

——本书作者,鲁道夫 P 霍梅尔

本书是翔实而细致地著录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及其器具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其中还包含着作者的平民意识、人文精神和对中国人与中华文化的尊重。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所记录和拍摄的某些技艺和用具,如今不是早就失传也是极罕见了。这本书不但引导我们该如何做田野调查,而且教导我们要关切底层手艺人的疾苦,将抢救保护传统工艺这一民族科技宝库引为己任。

——中国技术史家,华觉明

宋应星在17世纪写成中国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200年后,霍梅尔以工具和器物为调点,再次调查中国人在制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技艺,完成“洋人版”的“天工开物”——《手艺中国》(China at Work)。随着传统技艺、工具与器物的日渐消逝,人们才更加珍惜《天工开物》与《手艺中国》为实录和抢救文化遗产所做的宝贵贡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

要想面对未来就不能忘记过去。本书为我们记录了西方科技大举涌入之前,中华先人延续了数千年的生产生活细节和场景。难能可贵!

——易中天

手艺是古代中国人的命根子。今人能通过此书了解祖先的手艺,实乃一大幸事。

——马未都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上详实,外国人早前写的,记录了那个年代存在的手工艺者和手工艺工序,这种科学的态度、认真的精神是现在很多急功近利的书不能表现的

2013-01-18 13:33:34
来自点绛红**的评论:

此书是看了马先生的推荐才买的,没想到一拿到书就被朋友收藏走了。得,我还得再去买一把,谁知区域缺货了??!!!郁闷。

2012-05-05 22:02:00
来自tomysun**的评论:

一直很喜欢这类书,看的同时也在怀念那个时代,内容里的老手艺好像就在昨天,只是现在很少见到了,希望很多年轻人也看这本书,对中国有更好的了解

2012-12-01 10:57:19
来自njzmc04**的评论:

看看此书,感受一个外国人的认真,吾辈汗颜。感谢作者,感谢译者,此书能出版,体现了出版社的眼光。留下了许多现在已不见的中国传统手艺。

2014-04-16 16:42: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要好好看,这是一本很难得的书,有些已经消失,有的在我的童年还看到过,向作者致敬!

2015-06-22 19:50:28
来自北纬负**的评论:

很多传统的技艺到现在都已经丢失了,希望可以此书里找回传统手艺和少时的记忆。

2015-09-06 16:31:41
来自pumpkin**的评论:

看其他地方的推荐购买的,这样的手艺估计以后都看不到了。

2016-02-22 15:45: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本中的传统手艺还有一些让我们熟悉,以后呢?

2015-11-10 09:15:40
来自可爱暴**的评论:

看这本书来了解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手工业,我觉得中国的应试教育实在存在弊端,为何不开设一些手工艺课程呢?将手艺的传播播散到教育中,不仅能让手艺传承下去,而且中国那上亿的孩子中,怎么就知道不能培养出许多手工艺大师?将来不用为生活糟心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钻研一门手工艺,所以现在开始慢慢了解

2013-01-01 13:29:02
来自Momoko_**的评论:

书还好,罗列手艺工具,没有详细做的手艺技术操作。

2015-04-05 13:16:44
来自青岛朝**的评论:

美国学者写的一部中国手工业技艺的图书,很详细,很全面,很有收藏价值。

2015-11-03 20:16: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介绍的是民间手艺,有很多真实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一些实际生活面貌,没有那么美好 ,但是非常真实。一个真实的手艺中国。

2012-08-22 17:15: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质量好,字迹清晰。这本书可以看到以前中国社会劳动者使用的工具,资料珍贵

2015-11-01 20:50:03
来自我与摄**的评论:

想不到一个外国人,能出这本有关中国手工技艺(工具)的书。 图很多,介绍也很全面详细。一一翻开,大开眼界,不得不服。 要对过去的手工艺了解,不可不看。 做铝线和其它手工的,可把里面的图做个素材,再没有更好的了。 还原历史,可见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 书后有人名及名词术语中英文对译表。

2013-09-16 15:32:08
来自haori90**的评论:

一直想找一本关于中国手工业记录的书籍,找到这本时很开心,因为这里面再现了许多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民间手工工艺,过去的工匠手工制作的工具,设备连着过去的人一起,消失了,令人感动的是这本记录着微不足道的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农耕时代的工具的记录者居然是一位有心的外国人,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一本图录书籍,绝对值得收藏。

2014-04-13 15:00:40
来自w***u(**的评论:

看了报纸的评论买的,因为自己对传统手工的东西也很喜欢,当作收藏了!

2016-12-21 11:20:51
来自兜兜爸**的评论: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尤其是城市里,很难看到这些手工劳作工具,尽管现在看来很古老、落后,但依然闪烁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

2015-07-01 14:13:54
来自albert2**的评论:

翻译的太晚了,相见恨晚。但这本书的确很难翻译,因为一些术语很多,而且讲的有许多是使用技巧,如果没有亲身体会,很难准确翻译。还好,译者基本把握了霍梅尔的原原意。值得国内技术史、民俗学者好好欣赏。

2012-02-17 01:10: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如果这本书是国人写的,通常是很消遣休闲的。可这个老外的作品让我不由得坐直了身子,拿出看技术报告的精神来看,不是随便一眼就能看懂步骤的。一家之言,但真的很感动,写的人认真,看的人也不得不认真了

2013-01-15 23:30:23
来自石中玉**的评论:

我被这样一个花花世界吸引着,它是如此多姿多彩,绚烂无比。我是一个新时代的市民,勤劳人民的双手造就的无限智慧令我不禁赞叹!对我来说,认知是快乐的,所以购买这样文化书籍充实着自己的人生。

2014-08-09 16:57:41
来自大***五**的评论:

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1921-1930)

2017-03-07 12:43:25
来自书蠹书**的评论:

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很多行业被淘汰,有的是应该淘汰的,但也有是被淘汰的,尽管根本就不希望淘汰。一个外国人用自己的眼,相机保存了一些即将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手艺,留给后人一个印记,曾经对我们生活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活生生的行业。值得纪念,感怀!!!!!!!

2012-06-07 12:21:41
来自的的部**的评论:

书我还没读,但在网上看到这个本我就兴奋不已,中华文明五千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只是中国的文明传承,而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一个记录的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类不应该只记录,更重要的是传承.....

2012-12-16 09:34:34
来自义同妈**的评论:

手工业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只可惜在中国现代,很多手工业者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看本书非常的感动,虽然那个时候中国很贫穷,但是手工的东西却能让人联想那个时候的人们的心情很平静,平静的心才能带来经典的手工艺品吧~

2014-03-28 16:22: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正在逐渐的消亡,外国人的这本书却忠实的记录了中国很多传统工艺,因为它的独特,让它具有了收藏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历史遗产呢?

2015-03-19 19:52:49
来自bao123m**的评论:

曾经是代代相传的民间手工艺,现在有些正随着一个有一个鲜活的面孔的辞世而面临无人传承的境地,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悲哀,我们不应光是慨叹,而是每一个人都投入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也许才可以挽救民间手艺的窘境,要做的很多,路很漫长。

2016-03-03 14:32:1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