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图书
人气:21

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

一起突发的强奸杀人案使得一位从无劣迹的男子被定罪入狱。坚信丈夫清白的妻子四处奔走,为其洗刷冤情,却一再受挫。在一个致力于为无辜者洗冤的公益组织帮助下,他们终于获得了一份关键的DNA样本,证明真凶另有其...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法律实务>司法实务  
  • 作者:(美)[吉姆·佩特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1213841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0
  • 印刷时间:2012-11-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一起突发的强奸杀人案使得一位从无劣迹的男子被定罪入狱。坚信丈夫清白的妻子四处奔走,为其洗刷冤情,却一再受挫。在一个致力于为无辜者洗冤的公益组织帮助下,他们终于获得了一份关键的DNA样本,证明真凶另有其人。经过该州检察总长的亲自推动和努力,7年之后,冤案终于得以澄清,而真正的凶手,竟是与蒙冤者同处一狱的牢友……

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这是美国俄亥俄州前检察总长吉姆?佩特罗经历的真实故事。在这一经历中,他发现,即使身为检察总长,要纠正一起冤案也如此不易。这促使他在任期届满后放弃政途,转而与夫人南希?佩特罗一起投身于通过DNA技术为无辜者雪冤的"洗冤工程"。

职业的经历和独特的视角,促使他系统反思刑事司法体制中的弊端,并最终揭示出导致刑事冤案发生的八大司法迷信:

1. 监狱里的每个囚犯都会声称自己无罪。

2. 我们的司法体制很少冤枉好人。

3. 有罪的人才会认罪。

4. 发生冤案是由于合理的人为过失。

5. 目击证人是好的证据。

6. 错误的有罪判决会在上诉程序中得到纠正。

7. 质疑一个有罪判决将会伤害受害者。

8. 如果司法体制存在问题,体制内的职业人士将会改善它们。

诚然,DNA检测等高科技手段正在日益提高我们发现真相的能力,但本书告诉我们:

迷信而又错误的司法观念,才是导致冤案发生的致命因素。

编辑推荐

终生从政的经历告诉我,作为一个国家,在错误观念没有得到改变之前就来修正我们的制度是非常艰难的。然而,改变了相关的错误观念后,我们能够大幅减少冤案,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国家。

——吉姆·佩特罗

俄亥俄州检察总长(2003—2007)

作者简介

吉姆·佩特罗

美国俄亥俄州前检察总长,共和党人。在他长达35年的人生涯中,有28年是作为公众选举出的公职人员从事法律工作。在他任职检察总长期间,俄亥俄州带头建立了包含重罪犯和轻罪犯在内的基因库,为联邦DNA联合索引系统贡献了210 000例DNA基因图。这一努力不仅使被尘封的疑难案件得到解决,更使监狱中的无辜之人得以释放。

目录

及时编 错误的司法

及时章 真凶逃脱了审判

第二章 萦绕心头的疑惑

第三章 百折不挠地诉求

第四章 政治基因

第五章 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第六章 晋升带来的机会

第七章 DNA标记

第八章 证明无罪

第九章 洗冤之后的生活

第十章 证明有罪

第十一章 发生刑事冤案的几率

第十二章 看似令人信服的证人

第十三章 有瑕疵的法庭辩论

第十四章 的陈述

第十五章 持续存在的不公正

第十六章 真相与救赎

第十七章 解析错误

第二编 追寻真相

第十八章 监狱与执行

第十九章 死刑的揭露

第二十章 经典的误解

第二十一章 谎言与其他耻辱

第二十二章 神秘的专家

第二十三章 当好人不再行善

第二十四章 为什么不能相信我们的眼——目击证人的错误证词

第二十五章 对目击证人的观察分析

第三编 践行公正

第二十六章 没有DNA的时候

第二十七章 弃政从辩

第二十八章 辨别有罪还是无罪

第二十九章 寻求确定性

第三十章 对方的争辩理由

第三十一章 上级法院

第三十二章 为15分钟等待18年

第四编 破除八大司法迷信

结语

后记

致谢

资料来源

在线预览

自从2003年我当选为俄亥俄州检察总长,便致力于运用DNA技术来判断和确认犯罪。然而,我没有预料到,DNA技术同样可以发现我们刑事司法体系中那些没有犯罪却依然无辜入狱的重罪犯;更没有想到,我和妻子南希以此为主题写的书,有24小时会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

中国的学者们对刑事错判这一主题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当中国政法大学的顾永忠教授提出要将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时,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他深信这本书将会为这一话题在中国的讨论提供一些引导。另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是,他组织翻译的作品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对冤假错案的研究从克拉伦斯·埃尔金斯案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随着本书在中国的出版,更多新的课题浮出水面。刑事错判存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司法体系之中。尽管世界各国在文化和刑事司法程序上有诸多不同,但导致刑事错判的大部分原因是共通的。时任州检察总长的我,当接到俄亥俄州洗冤工程[俄亥俄州洗冤工程:俄亥俄州免费法律诊所,以纽约洗冤工程为模型建立,后者率先采用DNA技术来发现错误判决中的无辜者。——作者注。]主任马克·戈德森的来电时,便已种下了寻找错误判决真相的种子。戈德森描述了克拉伦斯·埃尔金斯,一名没有任何犯罪纪录的居家男人,却被指控犯有谋杀和强奸罪而被判处终身监禁。戈德森坚信埃尔金斯是无辜的,并且,他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点。事实上,我和南希耗费了数年去研究克拉伦斯·埃尔金斯案中让人不能释怀的问题:错误判决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它是如何发生的?致使错误发生的人是否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们可以从DNA证明错误判决中学到什么?我们的刑事司法体系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发现这些疑问大多已经被终生致力于此项工作的人解决,然而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却并未广为人知。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阐释错判原因,更应当提出减少刑事审判程序纰漏的改革建议。

本书旨在分享我们的唤醒与学习之旅,带着推动刑事司法政策改进的大胆设想。全书通过三个俄亥俄州的错判案例展现这一设想,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深深触动了我。

克拉伦斯·埃尔金斯案使我身为一名检察官的同时兼任洗冤工程无辜者的人,这一决定将我置身于非比寻常的矛盾境地:一名经由选举而握有司法权、应对罪犯提起控诉的检察官,同时要纠正错误的有罪判决。

在迈克尔·格林案中,检察长办公室有责任为一名被错误监禁13年的无辜者争取一份合理的补偿。

卸下公职以后,我成为俄亥俄州"洗冤工程"的无偿援助律师,并了迪安·吉利斯皮案。他因强奸罪在监狱中已经呆了20年,"洗冤工程"的律师们坚信他并没有实施这一犯罪。这个案例的挑战性在于,犯罪现场的生物学证据没有保存,因此即便有DNA技术也无法证明迪安的无辜。此案再次强调了保存犯罪现场证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已定罪案件中,可供DNA检测的证据具有保存价值。

我们的探索之旅还包括公共政策更改后面临的执行挑战。马克·戈德森和我甚至参与到俄亥俄州刑事司法改革的具体改善与执行当中。等待通过的综合性刑事司法改革法案同样需要的执行方案,现在全美国的立法机关都在仔细探讨这一法案,因为它们是普适的,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

比如说,证人的错误证言和嫌疑人的虚假供述是导致错误判决的两大主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司法创制者们要寻求对证人实行列队辨认,连续性的让证人进行照片或真人辨认,并对羁押下的讯问录音录像。本书中展示的其他一些做法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书名所示,本书揭示了人们对于犯罪、罪犯、证据形式和刑事审判程序普遍具有的八个司法迷信,它们正是导致错误判决的关键。同时,这些错误理念,并不因国家与司法体系的不同而相异。

在过去的十年,我们亲眼看见人们对错误判决的观念转变:由最初将冤假错案描述为"不可避免的人为过失",到认为对无辜者定罪是对世界上所有人人权的戕害。谢天谢地,DNA技术告诉我们,更多人的觉醒和更好的刑事司法政策和程序,可以减少正义的流离失所。

南希和我非常高兴看到这本书被介绍到中国。书中提及的内容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和法律界讨论的重要课题,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我们期待与中国学者、法律工作者以及对此感兴趣的人士进行交流并得到反馈;我们也期待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与为完善中国刑事司法体系而努力的有识之士们交流,而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吉姆·佩特罗和南希·佩特罗

俄亥俄州,美国

2012年10月7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内容还不错。但是总是感觉写的比较随意,比较没有章法。书用久了,脱胶了=_=

2014-07-20 16:25:04
来自Darren_**的评论:

写得不错,在中国,司法不独立受政法委牵制的情形下,是对驴弹琴!

2013-03-26 15:11:55
来自蠢蠢的**的评论:

提出了一个从来都古老但每次都超前的问题,并且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很不错的一本书。

2013-02-14 13:41:53
来自小强de**的评论:

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但是书的纸张貌似不是很好。

2013-04-21 18:30:08
来自frankjt**的评论:

帮导师买的,书的质量还好,内容能符合课题要求&;hellip;&;hellip;

2013-12-04 22:25:41
来自sywsd12**的评论:

外国人写作方式和我们不同,读起来就费力。但内容不错,可以了解美国法治情况

2015-06-03 23:12:29
来自京山客**的评论:

冤案背后的总结分析,很好,很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2013-11-16 12:32: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应该不错,我实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的,看了一下决定购入一本

2014-03-14 20:34: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体现了英美法系的一点,信任机制的作用

2014-07-04 12:04: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培训时法官学院的老师推荐的,据说他们也是他们院长推荐的。。

2014-08-08 22:22:25
来自xjisnkn**的评论:

抗菌素发红色抵抗力警方哈萨克六句话锋大后方萨拉恢复

2014-08-26 08:08: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刚收到,应该挺好看的吧,明天就开始读,不过书角有点坏,望注意

2014-11-05 17:23: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介绍了,导致裁判者或者司法实践中会产生的错误,也表现了制度的完善需要业内每一个职业人员的努力。

2014-07-07 20:18:57
来自shuaika**的评论:

最近浙江叔侄冤案关注了下,偶然看到有这本书,就买来看下!

2013-04-03 13:07:52
来自庄子一**的评论:

书不错,就是买得比较多,分了好几次拍。下次最好库存能显示清楚。

2015-06-13 14:47:15
来自064122c**的评论:

冤案的发生是一种失职,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更多的是一种利益捆绑

2013-04-16 11:12: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通过朋友的介绍买的,很不错的设计,有时书面的设计也能影响人对书的阅读的兴趣,起码对本人就是这样。还没来得及看,但相信会好看,不错的设计!满分!

2013-11-29 08:45:58
来自edwardk**的评论: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缺一不可,主观定罪或者纯粹的口供证据也要有合理怀疑,证据链的完整不可或缺,严肃的对待每一起刑事案件。

2014-01-02 08:52:04
来自pippo19**的评论:

关注这本书很久了,非常不错,了解美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本好书!

2014-09-21 14:03:46
来自旺仔老**的评论:

远没有书名给人的感觉那么好。第一部分案例有特殊性,与检官罔顾证据的态度有关,第二部分有自传性质,与法意义不大,第三部分最让人期待,却篇幅有限,语焉不详。

2013-10-16 23:26:41
来自乘风的**的评论:

只要有法院就会有冤案。谁来守护公正,谁来保护你我?要考司法技术的进步,要考公正理念的深化,要考你我自己的自觉行动。不要试图把一切责任和希望都交给法院。

2014-05-06 16:11:20
来自qingywx**的评论:

这是美国的理念和体制下的冤案。对我们也是惊醒,更多的是鞭策。翻译过来的书籍很是难得,这样的书非常值得一看。首先,作者把案例与理论相穿插,体例新颖,通俗易懂,趣味生动;其次,书中提到了八种错误的司法迷信,或者说是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并且一一进行剖析;最后,美国先进的体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本书的翻译有点生硬,读起来有点吃力,算是遗憾之处。

2013-11-16 23:27: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图大,字多,思想深刻。好读,不难,趣味盎然。买一本,居家旅行,交友聊天都能用的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好书好好书。

2017-10-19 23:14:41
来自五级检**的评论:

作为一名检察官,首要任务是公正,而非定罪 或许日复一日的忙碌,不由自主的让我们习惯于“流水线”式的审查、起诉、开庭 但有时,真的该停一停,想一想,看一看 然后,扪心自问,自己办的每一个案子,都能经的起时间的检阅么? 由于本书的作者也曾是一位检察官,读起来确有高山流水之音,愿共分享

2013-05-04 11:47:19
来自恋京**的评论:

《冤案何以发生:导致冤假错案的八大司法迷信》首先讲述了作者在担任俄亥俄州检察总长时亲自经历的一起冤案平反,这起冤案经过了7年的艰辛历程才得以澄清,这让作者发现平反一起冤案如此不易。这促使他在任期届满后,放弃了政途,转而加入到一个名叫“洗冤工程”的公益组织中,全心投入对冤案的系统研究。本书大部分内容都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刑事司法体系中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总结出司法体制中存在八个错误的司法迷信,它们是导致冤假错案发生的关键因素。作者并认为冤假错案的产生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都是共通的。

2012-11-11 13:37:10
来自苍恒天**的评论: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错误总是难免的,但如何对单错误后的态度则尤为重要。本书引用了很多经典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在司法活动中导致存案发生的原因,警醒我们在司法活动中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值得一读。

2013-09-03 11:04:3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