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增订再版本)图书
人气:8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增订再版本)

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 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定本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较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我不是书生。我不是学问家。我是一个要拼命干...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人文/社会学家  
  • 作者:[梁漱溟]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8113046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7
  • 印刷时间:2013-07-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

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定本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较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我不是书生。我不是学问家。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

为往圣继绝,为万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

我是一个佛教徒。我的前生是一个和尚。"

——梁漱溟

编辑推荐

迄今完整和的梁漱溟自传,历经27年,先后增删5次的终定本

隆重纪念国学宗师、20世纪中国知识人的楷模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 与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 ""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梁漱溟作品相关推荐:

※《梁漱溟文稿手迹选》(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国学宗师梁漱溟先生文稿手迹规模的集结出版)

※《中国文化要义》(理解中国文化、中国之为中国的文本!新订梁漱溟作品文本;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人心与人生》(梁漱溟撰写50年的托命之作!新订梁漱溟作品文本;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乡村建设理论》(宪政新中国必自乡村建设始,梁漱溟的政治新主张!新订梁漱溟作品文本;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印度哲学概论》(梁漱溟北大讲义,印度哲学研究典范之作;纪念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及时辑我的生平

我的自学小史

自述

我的家世与生平行事

第二辑我的人生态度

我是怎样一个人?

我的过去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第三辑我的主要经历

值得感念的岁月

我从事乡村工作的简略回顾

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战以来自述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抗战胜利后我奔走国共和谈的经过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

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我的努力与反省

再忆初访延安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的谈话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述略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第四辑我的主要著作

在线预览

值得感念的岁月[1]

我入北大,时北大建校将近二十年,我年仅二十五岁。今值北大校庆九十周年,谨追述七十年前在北大时一些往事,以表达我这年逾九旬老校友的一片感念之情。

我入北大任教,始于1917年底。是年初蔡元培先生方自欧洲归来,应教育总长范源廉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我请范公代为先容,往谒蔡先生于其南菜园上街寓所。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1912年蔡先生参加首届内阁为及时任教育总长,而我此时于同盟会《民国报》工作,以一青年记者身份,出入于国会、总统府、国务院及各政党总部,因此于采访中多次接近蔡先生,但未得深谈。而此次不同,是以自己所著《究元决疑论》特向蔡先生求教的。此文评论古今中外诸子百家,而独推崇印度佛家思想。当我说明来意后,先生回答说:"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先生说:"我是喜爱哲学的。我此次来北大重点要办好文科。文科中又以哲学系为重点,你就来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好了。"我忙回答说:"先生之喜爱哲学我知道,早在中学时即读过先生翻译的《哲学要领》一书,至于我,实在不懂印度哲学。印度宗派是如此之多,而我只不过为解决自己在人生问题上的烦闷,钻研了一些佛典,领会一点佛家思想而已。"先生说:"你说你不懂,但又有谁懂呢?我寻不着人,就是你来吧!"我总不敢承当。先生于是申说道:"我看你也是喜欢哲学的。我们把一些喜爱哲学的朋友聚拢在一起,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么可以不来呢!来北大,你不要以为是来教别人的,你把到北大当做来共同学习好了。"蔡先生这几句话打动了我。抱这种态度再好不过,而我又怎会不愿来学习呢。来北大的事就如此确定下来。

叙说至此,不由联想到近年有关我入北大的一些失实的传闻。1942年在《纪念蔡先生逝世两周年》一文里我即有所申述,不料四十多年后又再度传播开来,且更加离奇、广泛;大小报刊且不说,虽《北京大学学报》亦不能免。事实是我因中学毕业后投身同盟会活动,无法顾及升学事,及至在北大任教,昔日中学同窗如汤用彤(在文科)、张申府(在理科)、雷国能(在法科)诸兄尚求学于北大,况且蔡先生以讲师聘我,又何曾有投考不被录取,反被聘为教授之事。

1916年我虽应聘,却因尚在司法部任秘书,一时不得脱身,1917年下半年才到北大。入校后先开"印度哲学"一课,此课自非哲学系重点,但听课者似仍不少。后来讲授"儒家哲学",听课者更多,注册部原安排一院红楼教室容纳不下,于是不得不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此课听讲者约二百人,期末考卷有九十多份,此数即为注册之学生,如冯友兰、朱自清、顾颉刚、孙本文诸位均是如此得与我相聚于课堂的。至于其余半数即为自由听讲者:有的来自其他高校,有的来自社会。盖当时北大对外开放,任人来听课。以我所知,如军界前辈广东伍庸伯先生(与李济深同学),江苏江问渔先生(后随黄炎培先生工作,是时任工商部主事),皆年近四旬,而天天来听课。湖北张难先先生(湖北三怪之一,辛亥革命中颇有影响的人物),来听课时更是年近五旬了。年轻后辈如我者,听课人尚且不少,如名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之、等先生,听课者之踊跃,更可想而知了。于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且影响及于社会。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

在讲授"印度哲学"(其中包括佛学)之后,我又开有"唯识学"。但在因爱好哲学而爱好佛学的蔡先生,犹以为未足,先后又请来张尔田先生讲"俱舍论"(代表小乘)、张克诚先生讲"观所缘缘论"(代表相宗)、邓高镜先生讲"百论"(代表性宗),虽时间不长,也未列为哲学系正式课程,却仍可见蔡先生锐意繁荣学术和好学之精神。佛学不属旧学之列,却亦不合于新思潮,因此难免遭非议。此时,于学生纷纷建立之种种社团中,更有"反宗教大同盟"之成立。顾名思义其宗旨自是反宗教。该"同盟"曾组织讲演会,邀请对宗教问题持不同观点者发表意见。我研究佛学、讲佛学,自是被邀对象。我应邀作了题为"宗教问题"的讲演,地点在三院南河沿室内操场,可容千人左右。记得当时以我到得早些,便由我先讲。从早八点多开始,讲了一上午,意犹未尽,下午又继续讲,待结束时竟日落西山。原安排在同一日的另一讲演人李石曾先生(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当时倡导无政府主义),在台下自早听到晚,竟无时间供他发言。听讲者众多,且有耐心,可见对讲演内容感到有兴味。但须知对主讲人观点持反对态度者亦大有人在,如我讲"儒家哲学"时,有学生对旁人说:"我倒要听听他荒谬到什么程度!"采取此种态度,实未可厚非。学问学问,学而不问怎能求得真学问。彼此质疑,互相问难,是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当时北大此种风尚是极可珍贵亦应加以发扬的。

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贬抑东方文化,于是"东西文化"常成为谈论的问题。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友人张申府、屠孝实等尝加劝阻,或说问题范围太大,难于着手,或说问题尚远,可俟诸来日。我均不以为然。那时以陈独秀、胡适之等为代表的新派,多主张全盘西化。陈独秀头脑明晰,笔锋锐利,批判旧派观点,如摧枯拉朽。《新青年》杂志诘问旧派:孔子真精神是什么?价值何在?旧派张口结舌。可是许多旧派先生竟不感苦恼,仍埋头于旧学之中,仿佛彼此并不相碍。学生一如教师,也分新旧。新派刊物名《新潮》,宣传科学精神与民主思想,内容充实而有生气。倾向于旧派的学生办有刊物名《国故》,却只是示人以一堆陈旧古董,根本无力与新派对垒。虽然我对新思潮莫逆于心,而且我既非新派,又不属旧派,面对新旧之争,似尽可仍埋首于佛学研究,可是我却感到压迫之严重,以为此问题不可忽略而且急切。盖自鸦片战争以来,随帝国主义势力之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怀疑,似中国之有今日全由于我们的文化。这明明是逼着中国人讨一个解决。试想,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果真不能与西方文化并存,而要根本绝弃,我们应赶快自觉改革,不要与它同归于尽;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压迫,并不足虑,而中国文化终有翻身之日,那也应积极去做,不要再做梦发呆;又如果确如一些人所说,东西文化可以融通调和,那也应弄清调和之必要及调和之道,绝不应消极等待。谁说问题不严重而且急切!

我原是个很笨很呆的人,从我十几岁会用思想之日起,就爱寻个准道理,最怕听无可无不可的话。凡是我心中成为问题的,便不肯忽略过去,而对此问题如果我说不出它的道理,就表明我没有道理。中国文化问题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存亡,怎可轻轻放过,漠不关心?同时北大以及整个社会当时爱国主义精神高涨,人们关心国事,文化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而我又怎能置身事外?就在这种主观要求和客观环境推动下,1919年我首次将个人对此问题研究结果,在课外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作连续多次讲演,介绍给北大同事、同学。1920年又于济南向社会公开报告。及时次由陈政同学(哲学系)记录。第二次由罗常培同学(中文系,解放后曾任语言研究所所长,1958年病故)记录。后将两次记录稿加以整理,以讲题为书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成为我生平第二本专著。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注意,引来评论不少。可以说这是我向北大、向蔡先生交上的一张考卷,记录了我在校期间学习与研究成绩的高下优劣。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我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加以比较,各给予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以适当位置,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决心去作孔家生活。1924年为实行自己的办学理想,我向蔡先生辞去教职,从此离开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仍留在我心上。我这个根本未曾入过大学之门的人,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就我个人说,只不过因为我钻研了一个冷门——佛学,而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主张,是由于蔡先生对后学的关心与爱护。而在进入北大之后,我从蔡先生和诸同事、同学所获益处,直接间接,有形无形,说之不尽,于是得以经过自学钻研,在学识上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开始走向成熟。

我尝说过,陈独秀、胡适之、等,是因蔡先生包容于北大而得到抒发的人,而我则不是;我是为蔡先生引入北大而得到培养的一个人。而今我已九十有五,追忆往事,真可谓培育之恩没齿难忘!

……

媒体评论

梁先生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段,而常反对这时代;总是站在时代的更前段。最初主张立宪,旋即参加革命。民国成立,却信佛要出世。民国13年不肯再教大学,要办新教育。民国18年后,实践其乡治之主张。民国35年后,一心办文化研究机构。时代并跟不上梁先生,人家却说梁先生跟不上时代。

——唐君毅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梁漱溟先生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他不同于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从不"坐而论道";他总是思考着社会问题,一有所悟便去力行。此外,他自己还强调过,也无人可以否认,他是表里如一的人,其思想和道德是一致的。

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字,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美]艾恺

有悲天悯人之怀,一也。忠于理想,碰钉子不退,二也。直,有一句说一句,心口如一,三也。受大而众之力压,不低头,为士林保存一点点元气,四也。不作歌颂八股,阿谀奉承,以换取絜驾的享受,五也。

——张中行

思想与行动,在他的生活里,打成一片。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在思想上却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成就;他也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只是本诸社会良心,为国内的和平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而奋斗不懈。

——韦政通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推荐给大家,收获不同的感受

2017-11-26 17:34:56
来自m***e(**的评论:

书还可以,被磨损了,应该不是快递原因,发货时就不好,这点差劲

2017-11-01 11:35:56
来自九月菊**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装帧设计很好,包装运输完美,值得学习和收藏!

2017-08-31 15:24: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很好,无论是纸质还是包装,还没读,内容值得期待。梁漱暝也是老师推崇备至的大家,大师的自述值得细细品味。

2017-09-04 21:02:23
来自ladysnz**的评论:

很好看的不错啊挺棒的

2017-09-06 12:03: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有感悟,一部值得看的书

2017-09-06 17:32:38
来自shi2007**的评论:

很好,很喜欢,梁漱溟乃国学大师,著名的民粹主义者,久慕其名!

2017-09-07 17:30: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增订再版本) 趁促销买一批书,慢慢看

2017-09-08 12:51:05
来自灰色原**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次购物体验!

2017-09-16 22:15:52
来自天涯一**的评论:

收藏大师的作品

2017-09-20 17:43:30
来自独行者0**的评论:

很不错的书,慢慢看

2017-09-24 08:17: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的书,值得

2017-10-20 17:39: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大家作品,值得好好看看,推荐购买

2017-10-23 16:10: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不错 很好

2017-10-30 08:52: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都是大家之作,买纸质版就是为了方便取阅

2017-11-01 11:06: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了解梁先生,还得看看他自己的书,大历史小人物,就是这样的

2013-11-04 21:08:23
来自willywi**的评论:

當代重要的中國哲學家,能夠看他的一生,可以作為做人借鏡

2014-02-15 21:50: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东西不错,我买书就是为了看书,当然不介意藏书,所以这书可看可藏。

2014-03-09 16:44: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梁先生一生传奇,生有涯愿无尽,是真君子,不是假好人。

2014-12-14 22:11: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很好,无论是纸质还是包装,还没读,内容值得期待。梁漱暝也是老师推崇备至的大家。南京晟邦物流很给力,果然是发货后隔天到达。只是当当的发货速度太慢了,等发货等了两天。同一天拍的另一个北京的包裹现在还没发货呢…还有啊,开学在当当买书的另一个缺点就是,被校门口买资料的百来个考研党挤歪QAQ…

2014-03-03 13:38: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一单买了几十本书,物流耗尽四天,等得很不耐烦,不过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接下来会慢慢看

2016-12-25 08:53: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是梁漱溟先生的代表作,值得好好去读,最完整的。

2014-01-30 15:14: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增订再版本) 因《教育与人生》喜欢、敬佩梁漱溟先生,由此便买来他的系列书籍作为收藏。

2017-11-06 22:44:57
来自普罗旺**的评论:

原以为对待大学问家的书 要正襟危坐于桌前 洗净手方能打开 实际是当掀开扉页 就走进一代大师的世界 好像跟一位智慧的长者交谈 感受字字珠玑 连叹如此人生果真成就大师风范

2014-02-27 09:41:28
来自水流云**的评论:

上大学期间,读过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与哲学》,半懂不懂的,后来读过《忆往谈旧录》等,对先生的政治热情和智慧稍有些不敢苟同,但是先生“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膜拜。

2013-09-17 20:42:07
来自忠实小**的评论:

梁漱溟先生为为现代与古代之集合,他的个人生活的自述描述了中国绅士的风范与气魄,他的书值得读。

2016-03-21 19:53: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2016-11-02 18:35:23
来自1375976**的评论:

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2017-08-29 15:54:4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