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图书
人气:9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 “我们能好好相处吗?”黑人罗德尼 ? 金(Rodney King)于 1992年 5 月 1 日发出了这一句家喻户晓的呼吁。一年前,他遭到 4 名洛杉矶警官的殴打, 险些丧命。全美国人民通过电视看到...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百科  
  • 作者:[美] [乔纳森] [海特]([Jonathan] [Haidt]) 著,[舒明月],[胡晓旭]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13060403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5
  • 印刷时间:2014-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力作。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里程碑似的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一次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湛庐文化出品。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

作者简介

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心理学的革命者乔纳森海特(JonathanHaidt)

2012年被《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

目录

赞誉I

中文版序当我们谈论道德时我们说些什么VII

序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XI

及时部分道德心理学及时原则直觉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后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就是服务大象。骑象人是有意识的论证、推理,而大象就是自发的精神过程,它发生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却实际操控着我们的大部分行为。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试图寻找人生的意义和关联时,两者往往意见相左。

第1章天生与后天习得道德的起源

生而正义

别设定框框,让道德自由发展

图列尔的"yes"或"no"测试

超越理性主义的道德

文化不同,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恶心"和"不敬"关乎道德吗

道德推理源于情感因素

小结道德并非推理得来

第2章直觉之狗和理性之尾道德的两种认知过程

道德直觉来源于进化

情感是道德的基

在线预览

第1章

天生与后天习得

道德的起源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读完之后请停下来思考,判断故事里的人是否做了不道德的事。

有一户人家的狗在家门口被撞死了。他们听说狗肉很香,所以就切碎了狗的尸体,煮了当晚饭。没人看到他们做这一切。

如果你和我的大多数研究对象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那么你会先感到一阵恶心,不过,在判定这家人的所作所为是不道德的之前,你会迟疑。毕竟,狗已经死了,他们并没有伤害它,是吧?而且这是他们自家的狗,他们有权按自己的意愿处理狗的尸体,不是吗?如果我催着要你下结论,很可能你会给我一个暧昧的回答,比如“呃,我觉得这很恶心,我觉得他们应该就把狗埋了,但我不会说这不道德。”

下面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故事:

有个男人每周去超市买一只鸡。但在烹调之前,他先和这只鸡交媾,然后再煮了吃掉。

这一次同样没有谁受到伤害,也没有别人知道,而且,我的一些研究对象还指出,和吃狗肉那家人的做法一样,这算是一种循环利用,即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但是,这一次的恶心感要强烈得多,这种举动实在是......下流。所以,这件事是否就是不道德的?如果你是个受过教育,信仰政治自由主义的西方人,很可能你仍会给出一个暧昧的回答,承认这男人有权做他想做的事,只要他不伤害任何人。

但是,如果不是信仰自由主义或自由意志主义的西方人,你很可能会认为人和鸡的尸体交媾后再把鸡吃掉的行为是错的,是不道德的。你和地球上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道德是宽泛的。即便一些举动没有伤害任何人,它也是错的。道德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同一社会中都是有差异的,明白这一简单的事实,是理解你自己的正义之心的及时步。第二步,则需要明白这么多道德是从哪里来的。

生而正义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哲学,那时,我想要找出人生的意义。在看了太多伍迪?艾伦的电影后,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哲学应该有点用。但我也选了一些心理学课程,我喜欢这些课,所以就继续修了下去。1987年,我被录取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我大概的计划是做有关幽默心理学的试验,我觉得整天徜徉在喜剧海洋里搞研究应该很有趣。

到费城一周后,我和乔纳森?拜伦(JonathanBaron),一位研究人类如何思考以及做决策的教授坐下来谈了一次。我以(仅有的)一点哲学背景和他探讨伦理学,两人相谈甚欢。拜伦直截了当地问我:“道德思考与其他类型的思考有什么区别吗?”我说,之所以有关道德问题的思考(比如“为什么堕胎是错的”)似乎和对其他问题的思考不一样(比如“晚上去哪儿吃晚饭”),是因为前者需要提供理由来向他人证明你的道德判断是正当的,这一需求比后者强烈得多。拜伦对我的看法很感兴趣,我们在实验室里谈到了一些将道德思考和其他类型的思考进行比较的方式。这次谈话给了我一些鼓励,第二天我就请他做我的导师,开始研究道德心理学。

在1987年,道德心理学属于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者们关注儿童如何发展出对规则的认识,尤其是对公平原则的认识这一类问题。这个研究背后的大问题是:“儿童起初是如何知道对错的?道德起源于何处?”

对此有两个明显的答案:先天具备或后天养成。如果你选择先天,那么你就是个先天论者(nativist)。你认为道德知识先天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它是预载的,预载在人类由神所塑造的心灵中(如《圣经》所言),或者在我们进化出来的道德情感中(如达尔文所言)。

但是,如果你认为道德知识是后天养成的,那么你就是个经验主义者(empiricist)。你认为“孩子生下来几乎是一块白板”,如约翰?洛克(John

Locke)所言。既然道德随地域和时代而变化,那它怎么会是天生的呢?无论成年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都是在童年时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到的,其中包括大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经验主义的意思是“从观察或从经验中得来”。

然而,这道选择题本身就是错的。1987年,道德心理学几乎全部聚焦于第三种答案,即理性主义(rationalism),它认为是孩子们自己认识到了道德。史上最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最初是一名动物学家,在老家瑞士研究软体动物和昆虫起家。他痴迷于动物蜕变所经历的阶段,比如由毛毛虫变成蝴蝶。后来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儿童身上,他把对发展阶段的兴趣带了过去。皮亚杰想知道能力有限的儿童(不起眼的毛毛虫)是怎样生发出极其复杂精微的成年人思维的(意识的斑斓彩蝶)。

皮亚杰聚焦于孩子所犯的各类错误上。比如,他会将水倒入两个一模一样的玻璃杯里,让孩子们告诉他杯子里是否装了一样多的水。接着他会将其中的一杯水倒入一个高而细的杯子里,让孩子们比较这杯水和另一杯没动过的水。不满6岁或7岁的孩子通常会说高而细的杯子装了更多的水,因为水面更高。他们不知道水被倒来倒去的时候总体积不变。他也发现,大人向孩子解释体积守恒是徒劳无功的。孩子没到一定年龄(一定的认知阶段)、头脑还没准备好时,是不可能懂这些道理的。而一旦他们准备好了,只需要玩一玩装水的杯子,他们就能够自己明白了。

换句话说,对体积守恒的理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向大人学来的。这是孩子自己明白的,条件是要他们的头脑准备好了,并且有了适当的体验。

皮亚杰将这一认知发展方式也应用到了对儿童道德思考的研究上。他趴下来和儿童们玩弹球,有时候故意装傻不守规则。儿童对他的错误作出反应,于是就展现出了他们不断发展着的尊重规则、改变规则,以及轮流玩耍和解决纷争的能力。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这一套不断丰富着的知识也层层推进。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道德的理解和他们对水杯的理解一样:我们不能说这是天生的,也不能说孩子们是直接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倒不如说这是他们和别的孩子玩耍时自我建构(self-constructed)的。游戏中轮流玩耍就像把水在杯子里倒来倒去。无论你和3岁的小孩玩多少次,他们也没法理解公平的概念,就像他们无法理解体积守恒一样。然而,一旦长到五六岁,玩游戏、争论以及合作共事将会帮助他们理解公平,这远比大人的说教有效。

这是心理理性主义(psychologicalrationalism)的本质:我们如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一般地发展出了理性。如果毛毛虫吃了足够的叶子,它(最终)会长出翅膀。如果儿童获得了足够多的关于轮流玩耍、分享和公平游戏的体验,他(最终)会成为一个道德生物,能够运用他的理性能力解决更棘手的问题。理性是我们的天性,良好的道德推理则是发展的终点。

(略……)

文化不同,道德的范围也不同

人类学家写到道德时,使用的语言似乎和我读到的那些心理学家们用的不一样。帮助我沟通了这两个领域的先启之作是菲斯克的前任导师,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施韦德(RichardShweder)所发表的一篇论文。施韦德是一名心理人类学家,在印度东海岸的奥里萨邦(Orissa)居住和工作。他发现,奥里萨人和美国人在看待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在道德思考上的相应差别。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Geertz)认为,西方人将人类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这是十分不同寻常的,施韦德引用了他的论述:

将人看成一个有限的、的、或紧密或松散联结起来的动机和认知的宇宙,一个动态的中心,由意识、情感、判断和行动构成的与众不同的整体,与其他整体相对,与其社会和自然背景相对。这一观念尽管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不可撼动的,但在世界其他各种文化中,它其实是十分罕见的。

对于为何不同文化中自我观念的差异如此之大,施韦德为此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所有社会都必须解决组织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怎样平衡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只有两大路径:大多数社会选择了社会中心主义的答案,将群体和组织的需求摆在及时位,将个人需求放在第二位。相比之下,个人主义的回答将个人放在中心,而社会是为个人服务的。社会中心主义的答案支配了多数的古代社会,但在启蒙运动时期,个人主义的答案逐渐成为其强劲对手。20世纪,随着个人权利的迅速拓展,消费文化的传播,以及西方世界对极端社会中心主义的法西斯所犯罪行的恐惧(在这个意义上,拥有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网络的欧洲国家并不属于社会中心主义。它们只是在个体遭遇社会动荡时做了很好的庇护工作),个人主义的答案极大地战胜了群体主义的答案。

施韦德认为,科尔伯格和图列尔的理论是由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制造的,也是为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准备的。他怀疑这些理论能否适用于奥里萨。在奥里萨,道德以社会为中心,个人之间相互依赖,道德准则(用以禁止伤害)和社会惯例(用以规范行为,与伤害不直接相关)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他和两名同伴准备好39个很短的故事,故事里讲到有人做了某件无论在美国或是奥里萨都算违背规则的事情。接着,研究者就这些故事采访了居住在海德公园(芝加哥大学附近的社区)的180名儿童(5~13岁)和60名成年人。他们也在布巴内斯瓦尔(奥里萨的一处古老的朝圣地)的婆罗门儿童及成年人中抽取相应人数的样本进行了采访,另外还采访了120名来自低种姓的人(贱民)。总计起来,这是个繁重的任务——在两个大不相同的城市中做600个长时间的采访。

施韦德的采访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图列尔的方法,但他所设计的故事情节中包含了很多图列尔没有涉及的行为。正如你将在表1—1上部看到的,在一些故事中,有人很明显地伤害了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了别人,两个国家的受访者都谴责了这些行为,指出他们错了,这些行为不容置疑地错了,这些行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算是错的。但在其他一些情况中,某些行为(对美国人来说)一样是明显地涉及了伤害和不公(见表中部),但印度人却不会去谴责。

媒体评论

"正义"是人类在生存环境的各种力量冲突中相互妥协而达成的共容、共存的规则共识。追求正义之心生而有之;辨别正义之能后而育之;求得正义之解则需理性的反复论证;激情则是避免中途而废和过度自信的动力。道德革命让正义在善与恶之间摇摆。海特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

任志强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里程碑似的著作......海特寻求的不仅仅是成功,还有智慧。正因为此,《正义之心》颇值一读。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j***m(**的评论:

u语言天赋图个

2017-10-30 13:38:29
来自刘先森**的评论:

很不错,受益匪浅,而且表达中肯

2017-11-12 18:33:55
来自_何必当**的评论: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2015-08-06 15:06: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流速度没得说,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优惠活动开展。

2014-08-18 09:44:54
来自咪米咪**的评论:

很好。读了本书,就会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释然,了却不必要的烦恼。

2014-12-04 13:15:59
来自李昊阳1**的评论:

最喜欢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这个藁城的印刷厂很不错…!

2015-06-16 16:38: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刷新我的世界观的一本书,一年能看到一本这样的书已很幸福

2015-04-23 14:09:36
来自我是初**的评论:

这书本的内容真心觉得不怎么适合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我,随便看看吧

2015-06-18 09:43:10
来自飞子笑**的评论:

一本非常值得细读的好书,可能各人的感受不同,但对于心理知识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2015-02-26 15:39:43
来自tarotlu**的评论:

可能是翻译的缘故,可读性不太高,一些句子比较晦涩,需要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一天只能看几页,呵呵。

2015-05-15 13:12:10
来自liutang**的评论:

第一次在当当买书,才知道付了款,发不发货还需审核,感觉像政审的样子。到货还是很快的(4天到手)。包装最外层破了,里面还是很好。书内排版整齐,印刷字体清晰,纸质好,不错

2014-12-20 14:47: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很好,很不错,物流页很快,书本精心挑选的,内容也很好。

2016-04-22 16:42:16
来自dy21ga**的评论:

学任教年获得由州长颁发的弗吉尼亚州杰出教授奖、洛克菲勒客座教授杰I出教学奖。  

2015-12-18 23:43:15
来自阿茶花**的评论:

不知道为什么会定价这么高,太离谱了,但是因为想看,趁着活动买的

2016-04-25 23:34:27
来自dy21ga**的评论:

略性推理在D后  我们的心是头放任的大象我们的智是具备掌控能力的骑象人。骑象人的工作

2015-12-18 23:23:28
来自DODO611**的评论:

读完之后对大脑得冲击很大,平常自诩正义,到头来不过是直觉。看完后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2015-01-13 09:55:20
来自笨猪琳**的评论:

这是一本讲述道德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告诉你什么是道德的书。什么是道德呢?中文资源贫乏的我,只好摘取百度上的定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但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觉得一个快要饿死的孩子在马路中间哭求而致使交通瘫痪,这是对是错?你觉得一个人吃了死人肉,这是对是错?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作者找出了很多很难抉择的道德问题,询问路人。很多人做出了判断,却给不出理由。如果一家人的宠物狗在街上被过往的车辆撞死了,这家人从没吃过狗肉,于是…

2014-12-19 09:15:31
来自h***e(**的评论:

看看这些书,让自己沉淀下来,降低浮躁降低焦虑感

2017-05-22 14:16: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虽然这本书名气上是很大,不过,我还是不喜欢这种偏理论上方面的书籍

2017-04-26 10:00: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难以想象的超快,整个流程日夜兼程地送书,让我十分感动。当当图书网是最可信赖的网上书店。发票和图书一应俱全,点赞!点赞!点赞!

2016-06-30 21:23: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希望自己能认真的看完,当然看完不是目的,还是要认真思考,记住了,学会了才是自己的,不然就只是走个过程

2016-12-13 10:43: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想要幸福吗?从正义之心开始吧

2014-12-03 13:26:55
来自lead_zh**的评论:

好书!本书把直觉、正义、动物性、进化论融为一体,阐述道德的心里学基础。观点新颖又集百家之精华,可读性很强。

2014-12-31 22:19:04
来自一把芥**的评论:

是一本好书,让人有想要更理智、客观的看待事物,这种品质对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更是当务之急…很好的书~看完送给哥哥了,虽然很舍不得,不过希望哥哥也能喜欢哈哈~

2015-03-02 00:32:47
来自keke111**的评论:

工作中的蜂巢组织  政治性蜂巢  群体归属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快乐 第章善之力还H是恶之源对宗教的

2015-12-19 20:57:49
来自mlx827**的评论: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全球百大思想家、道德...

2016-04-23 22:51:4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