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故事集图书
人气:7

青鸟故事集

青鸟故事集》是散文、评论,是考据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说。李敬泽如考古学家般穿行于博杂的历史文本,收集起蛛丝马迹、断简残章,编织出逝去年代错综复杂的图景。他尝试去寻找那些隐没在历史的背面和角落的...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文集  
  • 作者:[李敬泽]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4766005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纯质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青鸟故事集》是散文、评论,是考据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说。李敬泽如考古学家般穿行于博杂的历史文本,收集起蛛丝马迹、断简残章,编织出逝去年代错综复杂的图景。他尝试去寻找那些隐没在历史的背面和角落的人,那些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传递文明的使者,在重重阴影中辨认他们的踪迹,倾听他们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声音:他让我们的目光再次驻足那些久远的往事,我们会沉醉于“沉水、龙涎与玫瑰”;可能会想象“布谢的银树”;或者怀揣心中的“八声甘州”远行;更有可能,我们会把目光放在基督传教士利玛窦的身影之上。在想象中,逝去的事物重新生动展现,一个个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衔递交流的人,如一只只青鸟,倏然划过天空,它们飞翔的路径和姿势被想象、被铭刻。

编辑推荐

在《青鸟故事集》中,李敬泽如一位考古学家对大量的历史文本、断烂朝报、稗官野史进行了丰富的考据,考据的事物贯穿自然历史与人文历史。上千条引用、考据、想象、思考穿插于《青鸟故事集》,其碎片拼接之术天衣无缝。比方说,对玫瑰与蔷薇的考据,引人深思……东方人之于蔷薇,西方人之于玫瑰,各自的文化围绕花朵之杯倾注了不同的酒。《青鸟故事集》还有对利玛窦,万历皇帝,清少纳言,穷波斯,布谢的银树,抹香鲸,沉水香等人物和事物的重新考据,加入了作者自己对当时场景的想象。李敬泽在真实和虚拟的历史真相中间制造出了一个设谜和解谜的局。整本书对于历史故事的解读非常烧脑,充满了考古学和博物学式的智力趣味。

作者简介

李敬泽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

著有《为文学申辩》《反游记》《小春秋》《平心》《致理想读者》等。

目录

枕草子》、穷波斯,还有珍珠

沉水、龙涎与玫瑰

抹香

布谢的银树

雷利亚、雷利亚

静看鱼忙?

利玛窦之钟

八声甘州

飞鸟的谱系

乔治 钦纳里之奔逃

及时眼—三寸金莲

印在水上、灰上、石头上

行动:三故事

修道院中的“魔鬼”

巨大的鸟和鱼

在线预览

利玛窦之钟

时间是日光下移动的阴影,是一滴一滴的水珠,是细沙长流。

后来人们才听到时间的声音。

阳光浩浩荡荡地泼洒在紫禁城金色的屋顶、血色的宫墙和空旷的广场,冬日的阳光坚脆,能听见阳光落下时发出瓷器开片般的细响。此外,再无别的声音。

乾清宫外的廊檐下,宫女和太监们垂手侍立。他们的眼睛像绵羊,似乎在等待着那致命的一刀。“时辰快到了吧?”每个人都在心中自问,南天上,太阳似乎停止了移动,一棵枝丫清疏的老树把阴影投在窗上。

等着,直到“当—”的一声从殿内传来,所有的人颤抖了一下,然后又是一声,一声接一声,清亮的铜音儿每一声都敲在心上。

到底响了,人们似乎活转过来,靴声、衣带声、低语声,所有的声音嘈切如灰尘般浮动起来。每个人都惊喜地看了一眼太阳,此时,日正当午。

有些日子不为人知,但重要。它们是小日子,人们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哪一年哪24小时。那是风起于青萍之末的一刻,人们感受着莽荡的风,但谁知道这风最初的游丝般、鼻息般的律动起于何时?

现在,我们知道一个日子:1601年 1月 25日,在这24小时,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将两座自鸣钟呈献给万历皇帝。像一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皇上惊喜地听到其中一座钟准时发出鸣响,这其实也是现代计时器在中国大地上最初的、决定性的鸣响。它发自大地的中心、庄严的御座背后,声波一圈一圈无边无际地扩散出去,直到两三百年之后,钟表的滴滴答答声将响彻人们的生活。

时间能够被听到,与此同时,时间也被看到。它不再是日晷的针影,不再是滴漏之水和沙漏之沙,影子仅仅是影子,水和沙仅仅是水和沙,它们不再表达和喻示时间的流动。时间就是纯粹的“时间”,是标记在表盘上的刻度,抽象而普遍,无论阴晴雨雪、无论昼短夜长,时间将放之四海而皆准。

人终于捕捉住了时间。

1601年是万历二十九年,距著名的“万历十五年”已有十四年。紫禁城正殿的御座依然空着,每逢庆典,朝臣们对着空空的御座三跪九叩,行礼如仪。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皇上了,有时某个朝臣会拼命地想:皇上长得什么样儿?但想不起来,皇上的相貌是记忆中一团模糊的影子。

万历皇帝就这样以缺席统治着他的帝国,除了宫女太监,没人知道他在哪儿,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在”。他行使着一种最终的权力:不行使权力的权力。

后世的史家困惑地注视着这个怪物,他们眼看着大明王朝在他漫长、坚定的消极怠工中逐渐崩解。此人甚至算不上一个暴君,他的问题是他被“皇帝”这顶无比沉重的冠冕压垮了。如果这个名叫朱翊钧的人生在现在,他可以爱他的女人,他将把家业传给心爱的女人所生的儿子。但是不行,他是皇帝,于是大臣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来干涉他的家务事:那个女人是个妖精,太子应该由大儿子来当,小儿子不能当。—烦不烦呢?的确很烦。

明朝是个奇怪的朝代,那时的人很奇怪。读书人读了一脑子圣贤书,然后就正气凛然,决心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为的大多是诸如此类的烂事儿:如果大儿子英明神武,争得也算值得,实际上那也是个糊涂虫,很可能还有点弱智。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万历二十九年,一位隐士隐于紫禁城。

那天,万历皇帝忽然问:“不是说有几个洋人要进贡什么自鸣钟吗?怎么还没有送来?”

早在上年 7月间,皇上就接到了驻山东临清向来往大运河的商旅征税的太监马堂的奏报,说有几个洋人要晋京朝贡。 10月,马堂遵旨呈上所贡物品的清单,计有:

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自鸣报时钟二座、《万国图志》一册、西琴一张。

单子呈上来皇上却未作批答,既不说让他们来也没说不让来,一压就是两个月,似乎皇上把这件事给忘了。这很平常,万历皇帝处理国事的主要方法就是把它忘掉。所以皇上越来越胖了,据说他已经像一座移动的肉山,过多的脂肪淤积在声带上,使他的声音细若游丝,紫禁城里的当值太监们必定都长着兔子一般灵敏的耳朵。

现在,他们听见了,皇上问起了自鸣钟!赶快让那几个洋人进京,把那自己会响的钟送来。

漫卷诗书喜欲狂,利玛窦后来肯定读过中国诗圣的诗,他将会想起 1601年 1月那个寒冷的日子,在那天,终于接到了皇帝的诏旨,命令他们即刻启程赴京。

他们已经在天津羁留五个多月了,漫长且似乎没有尽头的等待。有时利玛窦觉得也许会永远等待下去,他们将悬置在这里,被遗忘。实际上这不是不可能,利玛窦等人到京后见过一个突厥人,这个可怜的家伙从阿拉伯万里迢迢进贡一头狮子,然后他就开始等待朝廷批准他回去,他已经等了整整四十年,还得继续等下去。

但就在绝望中,北京发出了召唤,“这出乎意料,仿佛是回答了很多人在各个地方请求上天保佑这次远征成功的祈祷。……他们相信是手里掌握着皇帝们的心灵的上帝以他自己

的神秘的方式造成了这场突然的变化,以便拯救这些灵魂”

皇上想的是自鸣钟,利玛窦却惦记着皇上的灵魂。这位传教士 1552年生于意大利小城玛切拉塔,早在青年时就发愿到“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撒下宗教的种子,以便来日大丰收”。正值西方的地理发现和殖民扩张,传教士们远渡重洋,踏上一片又一片陌生的土地。1582年,利玛窦抵达澳门,次年9月,他和一位同伴来到广东肇庆,开始了在中国毕其一生的传教事业。

此时,北京高大的城墙已遥遥在望,利玛窦抑制住剧烈的心跳,他一步一步,走向他的梦想:中国的皇帝将皈依天主,然后……

1583年,也就是利玛窦来到肇庆的那年,在他的故国意大利,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注视着从教堂顶部悬吊下来的祭坛灯,那盏灯在摆动,摆过来摆过去,无论幅度大小,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手按着自己的脉搏,他感到那盏灯就在心脏中摆动。

他叫伽利略,比萨大学的学生。当他在祈祷会上偶然看到教堂的灯时,自然的谜底、它的内在规律向着一个好奇多思的心灵敞开,那就是物理学中的“等时性”,使摆动时间发生变化的,不是摆幅的大小,而是摆动的物体的长度。

于是,就有了钟摆。对机械计时器来说,这是决定性的进展,从此钟表的度就几乎是分秒必争—在此之前,一座钟24小时慢上一小时也是寻常之事。

仅仅十八年后,一座装置了伽利略式钟摆的大钟已经出现在紫禁城内,不过有个问题:钟不走了。

利玛窦带来了两座自鸣钟,一座大的,一座小的。小的高可盈掌,青铜镀金制成;大的镀金铁质,钟摆露在外面。1601年 1月 25日,发出鸣响的是那座小钟,大钟当然不会响,因为作为“当今世界近期科技成果”,它需要专业人员安装调试。

所以,传教士们可有的忙了,皇上迫不及待地希望听到那个巨大的怪物按着时辰发出响声,传召洋人火速进宫。利玛窦和一个同伴骑着马慌慌张张地赶到,只见那座金碧辉煌的钟正矗立在乾清门外的广场上。它太高了,一时无处安置。

那24小时是快乐的,沉闷单调的宫廷生活忽然波光荡漾,外庭的太监侍卫们奔走相告,去看那个自己会响的钟。不仅是钟,还有两个洋人,洋人的鼻子高,眼珠是蓝的或黄的,像波斯猫。大钟前黑压压挤了一地的人,不得不用大棒子把人群驱散。

利玛窦也是快乐的,他终于来到了这个帝国的中心,进入了这座传说中的神奇宫殿,他甚至来不及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他觉得在晕眩中穿过了巨大的梦境。他一直等待着这一刻,从澳门、肇庆、韶州,到南昌、南京,他一步一步艰难地向这里行进,整整走了十八年。

利玛窦坚定地认为他将传播福音,但是现在,他得当一个钟表匠。

此后直到清代,传教士的一门必修手艺就是修理钟表。

万历皇帝把小自鸣钟摆放在寝宫,精巧的小钟,利玛窦已经把钟面上罗马数字的时间标记改成了中文的时辰。皇上入迷地注视着指针的跳动,有时他就一直这么看着,直到小钟内部一阵躁动后发出“当—当—”的鸣响。

皇上注视和谛听着时间,反正他有的是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很多年以后,另一位皇上—康熙皇帝写道:

昼夜循环胜刻漏,

绸缪宛转报时全。

阴阳不改衷肠性,

万里遥来二百年。

此诗题为《戏题自鸣钟》,康熙另有一诗《咏自鸣钟》: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

轮行随刻转,表按指分移。

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

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

显然,康熙的生活节奏是被钟表时间所支配的,“绛帻休催晓”,天已经亮了,但表上的时辰还没到呢,还可以再睡一会儿,但如果看表到点了,文件就必须准时送来。即使是现在,在中国的偏远农村,一个农民还是会依据日升日落、天黑天亮的自然节律安排他的生活,相比之下,二百多年前的皇上更像一个现代人,他摆脱了自然节律的羁绊,直接皈依于钟表所标示的物理时间。

皇帝是天与人的中介,是天文、历法等事关天意的知识的垄断者,他本身就是时间的尺度,他的登基之年被称为元年,元而复始,直到下一个皇帝、下一个元年,时间完成了一次循环。所以,皇帝掌握了时间的秘密。

媒体评论

他为可贵的一点是,即便身居要位,也不失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自尊。

—— 谢有顺

李敬泽是一个敏锐的人,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他都有足够的前瞻性,非虚构的提出就是这样的。他的阅读量惊人,海量的阅读帮助他建立起了很纯正的美学趣味,我信任他的趣味。

—— 毕飞宇

李敬泽是一个“愿意睁开眼睛发掘新人”的评论家。

—— 冯唐

敬泽把随笔的自由,散文的飘逸,杂文的睿智和幽默,糅合成一种柳暗花明、举重若轻的文风,虽不无‘绕’的感觉,却也在‘绕’之中感受到内在的锋芒。

—— 雷达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宝嘉康**的评论:

还没看,只是看样子还行

2017-10-18 13:49:11
来自迷影分**的评论:

不错的东西,值得一看~

2017-10-20 17:33:25
来自进华中**的评论:

很信赖当当的送货服务 包装完好 送货及时

2017-10-24 18:44:17
来自小崖草**的评论:

收到,很满意

2017-10-31 09:43: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在当当购书,都是正版的,很放心,物流很快,客服和好,一如既往的支持当当

2017-10-31 22:25: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在当当购书,都是正版的,很放心,物流很快,客服和好,一如既往的支持当当

2017-10-31 22:26:00
来自mikac88**的评论:

Satisfied

2017-11-01 13:00:03
来自oaiui**的评论: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

2017-11-06 21:19:20
来自湘西老**的评论:

包装好,纸张好,书还没看。

2017-11-08 09:31: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故事集有一股天然的喜欢,封面也很完美

2017-11-10 18:59:48
来自txadmir**的评论:

朋友推荐的,随便翻了一下,不错

2017-11-11 10:47:16
来自树存于**的评论:

拿到书以后读了其中的几段,李先生的作品一如既往的见针见血,还是喜欢他的评论式的话语!ps:当当是不是换了快递公司,没有以前快了,近来这几单都是很慢!

2017-11-13 22:32:51
来自安粟**的评论:

网上看了片段,觉得很不错,买来还没细看,整体感觉挺好

2017-08-28 14:57: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个博学善思的人穿越历史,自在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超时空

2017-09-07 19:35:54
来自**(匿名**的评论:

李敬泽亦官亦文,两种身份相得益彰,文风独特,值得一读。

2017-05-20 10:28:17
来自***(匿**的评论:

作为一位极为让人信服的批评家,他的这本作品也非常有意思!!值得一读!!

2017-05-05 18:50:13
来自石***(**的评论:

李敬泽先生的作品质量很高,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新颖,引人入胜,个人喜欢。

2017-05-15 18:25:4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没问题 ,但 设计和排版 及字体 还有用纸 略逊 还可以更好,还有就这硬纸板 书皮 严重影响书的整体质量,译林这个硬书皮是硬伤 ,一直都没改过来。

2017-04-28 18:05: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青鸟故事集》不知如何?看了就知道。这次当当书香节上买了好多书,价格实惠,慢慢看。

2017-04-24 11:23: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李敬泽的书非常经典,包罗万象,引人入胜,非常值得购买!

2017-10-18 16:53:48
来自温江文**的评论:

这部书出来的时间有点长了,我是看了报纸的宣传后买的。读这样的书可以长知识。

2017-09-05 19:15:52
来自**(匿名**的评论:

青鸟故事集 布谢没有梦到的是,那颗银树也是一面有着神奇魔力的双面镜子,东方和西方、中国和欧洲,在镜子的两边相互凝望。

2017-05-08 19:29: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李敬泽老师的书,看了几篇文章就突然有种魂飞天际的感觉。这是青鸟带着读者在扶摇直上,可以一人品读,可以和朋友共赏。文人小说。

2017-10-15 11:43:20
来自宝玉情**的评论:

青鸟故事集 李敬泽,光是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这个经历就足够让人有所期待。这本书不光出入文史,更融汇中外,角度力度,均实属难得,看来作家中的考古学家不是浪得虚名!

2017-10-09 22:19:31
来自wren300**的评论:

是散文、评论,是考据和思辨,也是一部幻想性的小说。李敬泽如考古学家般穿行于博杂的历史文本,收集起蛛丝马迹、断简残章,编织出逝去年代错综复杂的图景。

2017-10-13 10:54: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李敬泽如一位考古学家对大量的历史文本、断烂朝报、稗官野史进行了丰富的考据,考据的事物贯穿自然历史与人文历史。上千条引用、考据、想象、思考穿插于《青鸟故事集》,其碎片拼接之术天衣无缝。

2017-04-27 14:08:36
来自1***石(**的评论:

作家圈里有句话:去北京要做三件事----登长城,游故宫,拜访李敬泽。李敬泽的文字是高水准的

2017-05-31 11:12: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近期连续读敬泽的文字,欲罢不能。记得那年在我的城市举办刘焕鲁先生作品研讨会,敬泽来了,他叼着烟斗,围着围巾,轮到他发言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侃侃而谈,既舌粲莲花,又质朴恳切,一众嘉宾听得入耳入心,频频点头,连当时还在本地的吴义勤、施战军也面露欣赏和敬服之色……此后再未见到敬泽,但他始终像一尊神,日日君临我所属望的星空。《青鸟故事集》的好,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不如毕飞宇说得好,还有梁鸿、杨庆祥他们,大家可以原著和评论配合着读,那才妙呐……

2017-07-20 12:32:55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