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大学物理论文

摘要:对于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学生遇到的及时门实践类课程就是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也是后续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随着学校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不断投入,物理学院的教师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也得到了提升。
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论文

摘要: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实验课程,而作为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是课程顺利开设的关键,本文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例,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室设备管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设性的提出解决对策,为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而相应的技术人才非常匮乏,这使得培养这类人才成为高校的重中之重[1]。培养技术性人才不但需要的老师,还需要对应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设备。对于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学生遇到的及时门实践类课程就是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实验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也是后续实践课程开设的基础。随着学校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不断投入,物理学院的教师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也得到了提升,目前物理学院每学期面向学校1800名理工科学生进行基础实践课程教学,实验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5部分。但是相比较内地的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我们各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实验室的建设和提高就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实验课进行的关键,而在建设过程中就存在许多设备管理的诸多问题[2],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2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资金投入的加大,大学物理实验设备不断增加,实验各方面的都有了提升,实验仪器的种类不断增加,实验的数目也有了增加,但伴随这些变化的同时,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问题也同时出现,主要概括以下几点:(1)资金的不断投入,仪器的购买数量和种类也随之增加,但是对应的实验室的面积却没有变化,目前大学物理实验室一共有10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有80m2,承担学校公共物理实验,本专业物理实验,开放物理实验,演示物理实验。所以造成实验室仪器摆放很不规范,堆积现象严重。(2)摆放实验仪器的桌柜也不够数量,而且桌柜不适用部分仪器的摆放。(3)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制定了一些规定,但具体实施起来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明确,造成任务布置下来,不能及时完成,工作拖延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不高。(4)实验设备报废制度不健全,实验室废旧仪器无法及时报废,仪器数量增多,但是不能报废,有些仪器仓库无法堆积,只能存放在实验室里,管理更加不方便。(5)实验员人数较少,而且研究生的比例较少,使得管理工作中沿用老传统,创新性不够。部分老师对计算机办公软件不熟悉,也阻碍了实验室信息化的进度[3]。

3大学物理实验设备管理解决方法

结合物理学院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当前遇到的突出问题。(1)通过合理调配,增加大学物理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其次通过对物理学院现有仪器进行检查和统计。对于实验室仪器摆放进行合理整合和摆放,例如,该学院公共大学物理实验是两个学期,及时学期主要做电学和光学,第二学期主要做力学和热学。为提高房间的使用率,实验室可以根据空间摆放3种不同的实验,把不常用的实验仪器分类摆放在仪器柜内,把有故障,不能使用的仪器分类摆放在实验室的仓库里,并进行登记。(2)对于部分仪器不好摆放和管理的问题,进行专门定制桌柜(如气垫导轨装置,光具座),由学院和厂家共同设计,使得部分较难摆放的仪器也容易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使得实验室变得井井有条。(3)对实验室规章制度再进一步的进行调整和细化[4],进一步规范实验老师,实验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对应的考核制度,与绩效挂钩。同时监督体制也要健全,上级主管进行随机监督上课和实验室相关的问题。通过以上举措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4)学校的报废制度不断健全,学院和学校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调高效率,使得报废仪器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这样使得大学物理的实验室及仓库的使用空间又得到了补充,管理更加便捷。(5)分阶段的对实验员进行系统培训,选派部分实验员进行进修,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招聘研究生,不断充实实验员整体管理水平和实验水平[5]。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技术人才比较欠缺,培养理论型、技术型人才已经是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培养技能的实践型课程,也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建立适合我校校情的大学物理实验是开设实践基础课程的基础,而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转和正常运行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为例,提出了目前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进而促进大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为技术型人才的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陆树伟 王振 王兆军 单位: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高职机械专业大学物理论文

一、高职层次机械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的课程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

不同的学历层次设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应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等教育,也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升级版。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定位与目标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有一点已成为共识:搞好高职教育,纪要构筑理论基础,又要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注重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眼前的学生就业问题,以专业课程为中心,忽视了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其后果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素养,不利于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决定教学。由于大量专业课、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和实践课程的加强,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被极大的压缩。现在的大学物理课程还十分强调构建“大而全”的课程理论体系,力求严谨、完整,整个课程还是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分类,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这门基础课的需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忽视基础与专业间的有机联系,且与日趋减少的课程学时相冲突。高职物理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很难把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教学中往往只能简单的通过削减知识点,简化定理定律公式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过程来降低教学难度,牺牲了对很多问题深入探析研究,缺少扩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少,内容枯燥空洞;知识体系偏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成就脱节,没有反应物理学的近期发展和新成果,与中学物理有很多的雷同之处,很难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意义。

(二)教情与学情不匹配

目前高职物理教学模式往往还沿用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在教学观念上,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僵化地掌握知识,很少积极参与学习,不能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时远达不到课程要求,甚至很多院校在教学中取消了实验课程。虽然目前课堂教学基本都引入多媒体教学,如PPT与动画演示,但多媒体主要限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文字描述展示和公式的推导演示,而不能展示物理过程,学生缺少直观的认知,很多物理现象只能依靠老师的费力讲解和学生的“心领神会”,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来源日趋复杂,我校近年通过提前招生、对口单招的生源已接近新生人数的一半,且由于文理兼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物理功底薄弱。相对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以复杂一般运动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矢量代数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由于高数、大学物理往往由于教学计划同步开课,学生对高数还在消化理解时接触大学物理,缺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模型用高数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课程的评价方法单一。考试是为教学服务,反应教学情况的,而不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实际情况是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且考结果轻过程,考核内容格式化,习题题“理想化”。这样的考核方式缺乏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考验的是学生的“背功”,使学生养成了对前人成果的依赖性,习惯照搬照抄他人成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问题

目前高职大学物理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通常选用本科或成人自考教材,使用时仅作简单的压缩和删减,内容抽象,与实际生产脱离,不能体现高职教育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特点,学生惧怕厌倦物理学习。

(四)对大学物理的人文精神的影响重视不够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院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是永远的矛盾,仅凭在校的几年所学不可能受用终生,需要不断充实、提高。高职学生未来处于生产及时线,应该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目标。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还停留在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个低层面上,对其在帮助学生获取、吸收、运用知识方面的巨大作用没有涉及,忽视了物理学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职业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学生常常迷茫“为什么要学物理?”“学物理对我的专业有什么帮助”,疲于应付作业、考试,急功近利,考完就忘。

二、对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建议

(一)改变观念,重视大学物理的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这一目标认识大学物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物理不仅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文化,闪耀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物理学在创立和发展的漫长坎坷过程中,物理学家总结和发展了许多及其精彩研究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等。这些研究方法有其独有的特点,注重严密的推理逻辑,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也为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学生学习物理学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领会物理思想,树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注重团结协作,踏实求实,勇于创新,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思想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

(二)课程内容与专业对接,采用模块化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高职大学物理不应固守向普通高等教育完整严密课程体系看齐的陈旧观念,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灵活,致力服务于专业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在课时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学生打下专业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积极采用模块化教学,注重知识结构。大学物理的章节如力学、振动与波、热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内容浩繁,要在三四十课时中完成是不现实的,但这些不同领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根据不同专业所需删去若干章节不会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的整体认识,以机械专业为例,细分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块组合:①机制专业:力学、振动和波②机电专业:力学、电磁学③模具专业:力学、热力学④化工设备、船舶、飞机维修专业:力学、振动和波、流体在教学中,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广度。大学物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科技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课是这些物理基础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延伸。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不能简单的通过删减内容、回避难点来满足教学合格率,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对于不是必需、理论性强的内容应直接删除,对于必需但掌握难度较大的定律定理则可以淡化推导,重在讲解其在生产中实际应用。通过物理课程,学生可以有序的将其中的物理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对接,掌握完整的专业知识链。

(三)理论结合实验开展教学,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物理实验在课程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培养学生实践物理知识的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务实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限制,可将教学场所整体由教室转移至实验室,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验课程或实验演示,更好的体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地位。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只做必要的点评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者:孙尧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专业课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针对专业性不强

大学物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人们更多地强调它的基础性、系统性,重视概念、原理、定律推导和数学公式的表达,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从而导致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同一个授课计划。大部分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内容以经典物理为主,近现代物理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有的院校甚至不讲近代物理。而实际上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支柱的近现代物理是现代科技的先导。大部分大学生以后将在高新技术领域工作,肩负着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任,他们不能不学习近现代物理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选择、组织传统物理教学内容,导致物理教学与时展、科技进步脱节。这种对各专业和学科不加区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密切联系,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教学内容宽泛

大多数院校的培养计划不断增加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时,压缩大学物理的学时。而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不变,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并且不同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课时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了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教师往往挑拣考试的内容讲,只重视物理结论定律,很难对知识点的应用进行详细地展开和深入地剖析。因此,如何利用最少的课时,讲解更多的对学生专业有帮助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处理好本学科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知识衔接等问题,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考评方式单一

绝大部分普通院校对大学物理学的考核手段非常单一,就是简单地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80%),出勤率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为辅的考核方式。大多数院校都是进行统考统评,老师上课时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但又不考试的内容不敢深入讲,学生也是处于考试压力之下被动学习。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并不能真正地反应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大多数期末考试题一般都是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其中计算题占分较重,这种考核方式最终把学生导向用记概念公式、背定理定律的学习方式来学学物理课程。另外,有的院校甚至还规定了期末考试及格率的底线,如果及格率低于所规定的低线,学校将问责任课教师,所以教师为了提高及格率尽可能的降低考试要求,甚至于出现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学生背试卷考试的不良现象。

2分专业进行大学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理工本科院校,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所有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专业都严格按照大学物理的框架体系,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物理学的内容需求差异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各个专业不加区分地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对大学物理与自身专业的联系体会不深,无法激起学习兴趣。因此,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加大专业的针对性,使大学物理更好地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实行按专业分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大学物理分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将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结合不同专业特色修改完善教学大纲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也不尽相 同。他们对大学物理的需求肯定不一样。而且不同的院校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服务定位,也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色。比如洛阳理工学院服务面向定位就是“立足洛阳,面向河南,服务地方,服务行业”。该校的特色专业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等。根据这些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可以将这些专业根据对大学物理需求的高低分成三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归为一类,这一类对大学物理要求比较高,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且物理学所培养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各部分内容讲解比较详细,教学学时应不少于128学时。为这些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提高他们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分为一类,教学学时可以控制在96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特点,可以减少相应的内容,对与学生专业结合紧密、学生需要的物理学内容要有所侧重,并加强近代物理及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有了侧重点,可以使他们体会大学物理课程与自身专业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对于大学物理要求不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可以开设64学时。在教学中加强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侧重物理规律内在的联系性、物理体系的严密性,侧重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而弱化具体解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2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

任课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应与所教专业学科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所教学科专业后续课程及学生在以后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为各专业订制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大学物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扩展到学生求学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将一些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学物理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学学物理的兴趣。现实中大学物理课时开设不足,可以在在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时根据不同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土木工程和机械类等专业,他们对力学要求比较高,对热学、光学和电磁学要求就相对低一些。任课老师在讲授时就应该侧重力学部分,尤其是刚体力学,对光学、电磁学的知识可以少讲。而对于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他们对电磁学、光学要求比较高。任课老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就应该侧重电磁学、光学部分,还要将近代物理知识,尤其是半导体物理贯穿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专业需求比较低的力学和热学部分可以少讲。对于材料类专业,这部分专业的学生对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要求比较高,对质点运动和动力学要求就相对低一些。老师在讲授时就应该侧重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部分。此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压缩经典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近代物理的知识传授,精简与中学物理相同的内容并加深与现代科技、现代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3.3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大学物理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所以对于大学物理的考核,可以改变以往的重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甚至可以把大学物理课改成考查课来进行考核,而不是全校统一进行考试。考核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但平时成绩不能只看学生出勤情况,还要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分析解决工程应用中的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考虑在内,使平时成绩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起到督促作用。根据以上制定的三类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授课计划分专业进行考核:对大学物理要求比较高,后继专业课的学习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的材料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可以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而对于大学物理要求不高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可以采用考查的考核方式。虽然是考查课,但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可以考虑让学生设计跟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论文,或者利用所学大学物理知识解释与本专业紧密相关一些物理现象。这样既可以把大学物理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也会从内心觉得学学物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4结束语

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将大学物理与专业相结合、如何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大学物理课堂中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分专业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考核方式。综上,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实行分专业分类别进行教学,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性,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实现大学物理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作者:王昶清 李海生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数学与物理教学部 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学生学习兴趣下大学物理论文

1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学学物理的现状

1.1我国高校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较低

笔者通过大量的询问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较低,这是我国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各个专业队大学物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同,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较为忽视,从而导致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降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高校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所以导致部分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降低。

1.2部分大学生中学物理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大部分的大学生再考入学校后学习成绩较好,但是还有一些学生的中学物理基础较为薄弱或是学习物理的意愿不高,所以导致即使有心学学物理,但还是有心无力,从而使得大学物理教学效率降低。

2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策略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实地的考察发现我国大学生学学物理兴趣低是造成我国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学学物理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不断地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学物理效率,我们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笔者提出的建议如下。

2.1将大学物理知识带入日常生活

在我们的认识中,物理一直都是一门较为难学的学科,尤其是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我们又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大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理论与一些公式、原理都十分的难懂。其实,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所以,我们要将大学物理知识打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谈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时,可以提出问题:下雨打雷时躲在小轿车里是否安全,是什么原理?在介绍物理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时,可以以学生每天都要使用的校园IC卡为例介绍存储技术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大学物理知识轻而易举的带入日常生活中,这样,物理知识就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2在课堂上多应用多媒体

在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大学物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一些较为简单的物理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就可以讲清楚,但是,有一些较难的物理知识点,例如,伯努利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有些学生对其还不是很理解,这是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立体图形、动画等形式,将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大学物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多食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可以解释一些物理原理的动画片或是图片,或是一些网络上较为流行的物理教学教程,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其他的事上转移过来,转移到物理学习上,这样就会引起大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兴趣,学生就可以一边看视屏一边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大学生就会感到原来大学物理课可以这样有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3将物理实验带入物理教学的课堂

笔者认为物理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操作性十分强的学科,所以,笔者认为将物理实验带入物理教学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有些原理较难理解,同时无法用话语说清楚,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物理实验来说明某一原理,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在教授简谐振动和机械波部分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简谐振动是物体的位置按照正弦或者余弦规律随时间变化而得到的。同时,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的事上转移过来,转移到物理学习上,这样就会引起大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兴趣,学生就可以一边看物理实验一边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大学生就会感到原来大学物理课可以这样有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4将相关物理历史穿插在物理学习中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有关物理内容的历史故事带入物理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讲述X射线这一课上,教师就可以将伦琴无意中发现X线的过程讲述给同学们听。教师可以较为生动有趣的将一些物理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并大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兴趣,学生就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学学物理的现状以及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的研究,我们发现学习兴趣是学学物理最重要的因素,兴趣是学习之源,通过笔者提出的策略,笔者希望这些策略可以使得我国大学生学学物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进而使得大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大学物理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其他有关物理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作者:程冬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研究性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初衷与目标

1.1通过师生访谈与调查问卷,获取当前我校大学物理教学情况的及时手资料

结果显示,要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然后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才能改变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2依托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积极开展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研究

如果一个教师不做研究,教学方法就不会改进,这样的教师是无法长期取得学生欢迎的。在明确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目标与取得大学物理教学情况的及时手资料之后,依托教学研究立项,《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成功获批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立项。

1.3积极参与学校“计划”试点班教学改革,为试点班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

2010年9月,我校首先在机械工程系20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了“计划”试点,课题负责人围绕其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及特色,在试点班做出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实践,期望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①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②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亲身体验;③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和探索。

2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有了教学目标与前期准备,根据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教材、学生专业与其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水平和认知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两个学期对2010级“计划”试点班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

2.1及时学期大学物理主要教学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并指导学生对模型进行研究,引导其找出模型的特点、需要用哪些物理量来进行描述,然后从各方面讨论其性质与物理规律,该阶段主要采用了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每一次课的重点内容,新的一章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用一张纸对全章的知识结构作出总结,并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及展示。

2.2第二学期大学物理主要教学目标与要求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一些玩具小车,让其课后进行拆装、研究与设计;以教师申请的教科研项目为例,向学生展示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与方法,鼓励大家积极了解并参与研究。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要求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物理创新研究课题,并且拿出特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该活动我们称之为物理创新展示。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积极与教师交流、勇于向教师质疑等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随后,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在机械系、材工系、汽车系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的“计划”试点班将研究成果顺利进行了三个学年的推广,通过跟踪调查学生学习动态,结合教学反馈,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值得一提的是,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92%;毕业生就业率达94%;各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为91%;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学生占91%。衡量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四项主要指标均为90%以上,名列各个毕业班之首的奇迹正是2014届毕业班2010级首届“计划”试点班创造的。

3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成果

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1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各类全国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中多次获奖

通过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010级试点班学生均有在校期间参与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经历,20人次先后在各类全国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奖。2011级、2012级学生也均有多人次先后在各类全国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奖。

3.2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有效提高了大学物理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物理教学质量,还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课题负责人在学校第六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取得第2名的好成绩,课题研究报告于2013年荣获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且课题组主要成员获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1项,申请省规划课题2项,获批2014年度校级质量工程立项2项。到目前为止,课题组成员已在国内公开发表课题相关论文11篇。

3.3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工程为载体、体验

为中心、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新模式在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工程为载体、体验为中心、能力为目标”,重视学习过程,积极推行“三个转变”,提高教学质量:以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授课,实现灌输向互动传授的转变;以学习小组和物理创新团队实现个体学习向团队合作学习的转变;以物理创新展示为抓手实现被动向主动学习转变。以“教”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终目标。

3.4改革课程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通过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实现了从单一课程考试定成绩向学习全过程考核的转变,即实现了“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大学物理课程考核成绩比例分别为作业20%,平时表现10%,物理创新展示20%,期末考试50%。物理创新展示要求学生自拟题目,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宣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结语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如果牢牢把握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与创意,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平时的教学过程自然就体现了教学研究,其实教学科研也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难,笔者与高校青年教师共勉。

作者:张琴 李文胜 黄海铭 张传坤 杨俊涛 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多元化考核方式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1.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置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我院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在大二的上学期结课。根据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用实验方法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物理实验技术在军事和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能够围绕相关定理定律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灵活运用相关方法和设备验证定理定律的正确性;能合理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实验误差;针对较复杂物理问题能够提出完整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课程标准是课程考核的依据,因此课程结束时不仅要有相关的实验基础理论知识考核,还要有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要更加注重理论和仪器设备的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也是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的独特之处。

1.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现状分析

为了体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在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上一直进行着探索和改革,从简单的各个实验成绩平均改为目前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分为实操考核和基础理论考核,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现行的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验课程自身的特点,突出了实验课程中“实践”这个关键特征,但仍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将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尽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情况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对实验操作情况当场打分,规定了多项措施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并对每个实验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评判实验报告时实验操作占到实验成绩的50%,但还是会出现会做的不如会写的成绩高的现象。期末考试中的实操考试是从学生已做过的实验中选取一个来考,并且考前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提供非常充裕的复习时间。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我们在2012级学生期末考试时搞了个问卷调查,其中一题是问学期结束,在没有书本与教师指导下,你能重复这学期所做过的实验吗?设了3个选项,A.都不能做;B.有几个能做;C.基本上每个实验都能做。学生回答中,A占12.2%;B占54.5%;C占33.2%。从学生的选择来看,大约有半数的学生是不能独立完成已做的实验的,期末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突击复习一下就能过关,考完了就忘了,没有什么效果。这种平时实验能力不强、靠期末突击就能过关的情况,对学生能力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失去了考试的应有作用,不能满足课程设置的要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在个体性格和能力需求等方面逐渐展现出一种异化趋势,这种异化趋势既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展现,也是适应未来任职形式的需要,应该加以鼓励和引导。未来现代化作战需要学生在具有普适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指挥官自身的独特性格。这种个性和能力需求的异化必然要求课程施训方式和课程教学教法要更有针对性。一种考核方式对应着一种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往往对课程施训方式和课程教学教法具有回馈力,所以要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需求的异化趋势,就必然要进行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学生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学习,很少自己独立做项目,完成任务。我们的考试也是这样,永远都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机械地给出标准的答案。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和在战场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当一个不确定、需要思考的工作交给学生时,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无所适从。为了满足对学生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时,要逐步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在对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价时也应注意不要仅仅局限于是否有个理想的结果,可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体现上。现行的考核过于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着眼点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而忽视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难以摆脱高分低能和眼高手低,更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多元化改革内容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诉求的不同,以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作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同考核方式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对相关考核方式进行实验比对,最终给出行之有效的大学物理实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引领作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中心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验成绩的评定不是只以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来总评,更不是以死记硬背的答卷方式来进行,而应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特别侧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考核,对其实际能力进行的评价。

2.1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因此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满足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现有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别,以公平的名义将课程考核简单地定义为针对全部学生的一次考试,一锤定音。以此来衡量学生水平过于机械,考试的导向将学生拉回到单纯追求分数应试教育的老道。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整齐划一、缺乏个性,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更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颁发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物理的考核要求是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模式。”实验课作为一种过程教学,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此要改革用同一方式、同一标准对学生评价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背景及专业特点,拓宽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方位的评价,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的态度、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别人合作的情况、创新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表现都纳入评价体系,实现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使学生不再为应付考试而学,而能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也摆脱了用相同方法教授同样内容的状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2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多个学生,对其实验能力的评价常常是课堂提问及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的一致性,而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有难以预计的情况出现。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出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是直接请教教师,有的是询问同学,也有的是自己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因此只凭教师个人的评价是片面的,应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评价信息来源更丰富、渠道更广泛,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学生自评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己,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了学生自我反省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将学生从只注重考核结果引导到注重平时的学习与提高,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仅有助于相互学习,也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2.3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对大学物理实验来说,考核不仅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体现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物理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将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列入评价体系中,实行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为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和全军的大学生物理创新大赛。通常竞赛项目要求物理规律要清晰、设计要新颖,并且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学生的选题过程会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也会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完成项目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像一个小的科研课题,从查找资料选题、立项申报、制定研制方案、可行性分析、按计划研制、完成项目、结题汇报、参加评比,整个过程学生从头到尾都是独立完成,教师虽是全程参与,但只是起到督促辅导作用。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做几个实验就能达到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学有所用、活学活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但由于学生的竞赛成绩和课程考核不挂钩,造成参赛学生获奖比例大,但参加活动的学生却不多的状况。如果在完成平常实验项目的情况下将参加竞赛活动代替期末考试,相信会引起更多学生参与的兴趣,这会有益于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大学物理实验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多元化评价能够创造宽松新型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部队和实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作者:张春平 初建崇 胡慧 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训练部

大学物理论文:实验教学改革下大学物理论文

1从思想上提高师生对物理实验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物理实验被部分师生看着是专业理论课的附属,学好学坏一个样,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物理实验课在很多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很多教学问题,如教师不认真备课、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学生课前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马虎大意、编造数据等等。因此,从思想上提高师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的认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出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实验中心特别安排了一节绪论课来着重和同学们介绍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中的观测与记录、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相关知识。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会讲一些实验物理学家的趣事,例如奥托•冯•格里克的马德保半球实验,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以及泊松光斑发现的过程中理论和实验的结合等等。除此之外,就业是当今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从一些毕业生的反馈来说明物理实验对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的所起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近年来的教学情况来看,课程开始阶段正确有趣地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课程对后期的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间成就了丰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精妙的仪器设备。如何选取相关知识作为实验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为此,本实验中心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精选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保障基础物理实验对学生基本实验素养培养的前提的下,一方面淘汰了或更新了一些存在重复和过时的内容,如电桥法和电位差计,其基本原理类似,只需保留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对一些传统的物理实验内容在也做了一些改进和调整,如加入一些实验背景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集中制作了相关的电子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更多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仪器的选取

现代的物理实验仪器具有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但同时由于高度集成化,很多功能就汇集成一个按钮,这不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中心刻意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实验仪器,像电桥法,万用表等都需要学生一根导线一根导线的去接,扭摆法需要自己动手用天平,游标卡尺等去测量重量和长度等。在购置新仪器的时候,都综合考虑操作难易程度的平衡性,让学生能真正从实验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3)加大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选择的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例约为2:3。像电桥、杨氏模拟的测定、扭摆法等基础实验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功,而像全息照相、赫兹共振以及自主设计简单充电器等综合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与前沿科技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这些实验能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探索科学兴趣的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多样化的实验形式相互补充

实验中心始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必修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因此在保障学生完成必修的实验内容之外,我们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批开发性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自主预习和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形式完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组装收音机,利用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塑料瓶等)演示像虹吸原理、共振现象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演示性实验,如哈哈镜、无根之水和弯曲的光线等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与一体,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科学,从而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传授一些内在的物理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据了解,有很多学校的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基本上是依据实验报告或者是的笔试。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实验操作和打击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认为只要做好题、考好试就行了,这就背离了物理实验的初衷。因此,实验中心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1)将课前预习纳入评定体系

正如物理实验课的绪论部分介绍的,粗大误差必须要避免,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虽然很多高校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是流于形式,执行的不是很好。为此,中心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写好预习报告,同时要求教师课前抽查提问,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性和预习报告完成的情况,按等级对课前预习加以区分,并按比例将其计入该实验的成绩。在这个模式下,学生预习报告写的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达到了很好的预习效果。

(2)将课堂实验操作为重点,纳入考核体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物理实验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尽量少些教科书式的灌输讲解,多留点时间给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实时检查每位同学的操作情况,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和指导。为了激励学生,同时对操作情况按照优、良、中、差进行评定,并纳入的实验成绩。

(3)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实验中心采用“2+4+4”模式评定单个实验的成绩,即预习报告(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操作、实验报告分别占成绩的20%、40%、40%。这种评价模式突出了前期的预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导向下,学生会更加重视实验操作过程,而不是仅仅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同时,这样评定的方式,从预习、操作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较为客观的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情况。物理实验的期末考核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笔试、小论文和考核已做过的实验等,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中心采取的方式是,将学期末的一个实验作为考核实验,要求授课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其余由学生自己参照课本独立完成,在这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每一步的完成情况评分,同时要求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并将其考核成绩按照30%的比例计入的总成绩。

4结论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以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的。实验中心始终紧紧围绕“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实验的及时要务”这个主体思想,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教学内容的选取、实验课程的授课方式以及的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层层把关,有力高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同类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章其林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大学物理论文:分层次分专业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1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高考的不断扩招,独立学院的学生素质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就江苏省而言,高考物理为选测科目,考核结果为等级制,而一般独立学院在招生时,都没有像一本院校那样,对物理学科单独提出等级要求,而是笼统的以“BC”,“CC”作为选测科目要求,导致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学生的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同时,生源来之不同的省份,使得物理基础差异进一步拉大.

1.2学时过少,教学困难多

经过两次调整,大学物理课程学时由最初的112学时调整为96学时,2008年又下调为64学时.为了适应少学时的教学,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整,进行分专业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学物理内容庞杂、学时过少,使得分专业教学思想举步维艰.

1.3基础与专业难以兼顾

对于大学物理,许多人认为专业用得到就讲,用不到就不讲.这种观点忽视了物理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相对系统地阐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各专业学生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对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有一个较的认识和理解,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分析和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只能采用大专院校教材,降低教学难度,简化推理过程.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简化,缺乏系统性,缺少对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典型问题的深刻论证,因而使学生难以从中获得对物理学基本思想的深刻理解及掌握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也难以发挥物理学在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作用.

1.4习题练习少,教学质量差

由于学时紧张,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管如此,也只能勉强保障讲授经典物理中的基本内容.课堂上缺乏足够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加之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导致部分学生课程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无法通过课程考查,同时基础不扎实,也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2分层次分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2.1简单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能否学好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目前,理工类专业主要分为4大类:机械类、土木类、化工类以及电子信息类.根据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的要求,分别制定了教学大纲,同一类专业使用同一教学大纲,以同一标准授课.对于少学时的大学物理,实行分专业教学有助于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的不同需求,使“基础”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但是,同一类专业由于学生人数众多(360人左右),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这样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分专业教学难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2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内涵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好的发展和提高.简而言之,分层次教学的内涵主要基于“因材施教”及“成功效应”原理.“因材施教”主要从学生现有水平角度出发,进行差异化教学,这里的差异主要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进程及评估标准等.“成功效应”主要从学生心里层面出发,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取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之间缩小差距,获得共同进步.

2.3分层次分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分专业教学初步解决了大学物理内容多、难度大与学时少之间的矛盾,但其只考虑了教师的教学进程,只照顾到了成绩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反而使“吃不饱”和“消化不良”这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愈加糟糕.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它可以充分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践行“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的育人理念,有必要将分层次和分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3分层次分专业教学方案设计

3.1实行“培优班”和“普通班”模式

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对2014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具体到大学物理课程,按照专业大类将学生分成“培优班”和“普通班”两个层次进行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其中“培优班”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5%,分别在机械类、土木类、化工类以及电子信息类中选拨出一个50~60人的“培优班”.“培优班”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扎实、勤于思考、学习刻苦,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勇于进取、敢于竟争.“培优班”选拔的依据主要有:高考和物理学科成绩,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及及时学期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考量,按一定比例确定.不同专业大类根据具体情况比例系数会有所不同.

3.2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大纲制定

举办“培优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践行“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的育人理念;另一方面促进更多的学生夯实物理基础,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身专业学习乃至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例如:部分学生想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这样在后续考研和学习过程中对物理要求就会比较高.同时,也对大学物理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并没有采取部分高校“模块化教学”形式,而是力主将大学物理的完整体系呈现给所有学生,只是在具体要求上有所不同.经过对江苏省内部分同类高校的调研,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提出了“培优班”和“普通班”采取不同学时的分层教学模式,“普通班”仍然保持现有的64学时,而“培优班”学时则增加为96学时.根据四大类专业的具体要求,分别制定了A,B两种教学大纲,即共有8份教学大纲.

3.3分层次分专业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着力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3.1教师选派

“培优班”选派理论水平高、授课质量好,在内容拓宽和加深等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普通班”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耐心细致、要求严格,探究式教学运用较好,且乐于教书育人的教师.

3.3.2教材选用

“培优班”和“普通班”选用不同的教材.“培优班”选用马文蔚的《物理学》第5版,“普通班”选用祝之光的《物理学》第3版.

3.3.3日常教学管理

“培优班”可不拘泥于课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普通班”弱化具体的数学推导过程,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讲解,注重启发、探究式教学.

3.3.4考核方式

“培优班”和“普通班”选用不同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试.所有“培优班”和所有“普通班”的试卷一致,依据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综合给出课程总成绩.多年来,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行“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的育人理念,希望教学改革更有助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将自身潜能发挥到.

作者:曹青松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双语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一、选择双语教学模式的原则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的发展,双语教育已逐渐成为一个教学改革的热点,而针对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双语教学的独特教学目标,与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双语教学仅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并没有必须达到的硬性教学指标,而对于中俄学院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教学目标则非常明确,必须在入学后的两个学年左右的时间内达到运用俄语在全俄语教学环境下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双语教学要求,应该说在国内双语教学领域还是新课题,如何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只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去解决,先从已有的双语教学理论和经验中确定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制定出可行的、创新性的教学实施方案,然后再从实践过程发现问题,逐步改进,最终得到的教学方案。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利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在学校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可分为三种模式:全部利用非母语的沉浸式双语教学;先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过渡到部分使用外语的保持性双语教学;开始使用母语教学,逐渐过渡到使用第二语言的过渡性双语教学。其中,及时种模式只适用于初级阶段教育,也就是儿童或青少年教育,而对于成人学生,尤其是没有俄语基础的学生,只能采用保持性或过渡性双语教学。其次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外语的比例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显示,双语教学大学外语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而香港推广双语教学的经验也表明,虽然政府在英语教学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因为教师无法达到讲课所需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师的语音不够标准,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这些实践的例子表明,外语双语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讲课时使用外语的比例,如果不能把外语作为主要的演讲媒介,教学效果一定无法保障。

二、双语教学的实践体会

自2013年春季以来,笔者尝试开展中俄学院“大学物理”课的双语教学,至今已有一些初步的尝试,小范围的试讲,主要积累了以下经验:

(一)选用合适的教材

针对学生专业俄语词汇量较少、俄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绪论中增加了物理专业词汇的学习,笔者专门为学生编制了物理专业高频词表,通过对高频词汇的教学,使学生在最初的课程阶段便可以掌握常用的专业名词、术语,从而为以后各章节的顺利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预备,增强了学生对双语学习的信心。双语教学急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选用一本合适的俄文版教材,须要联系国外的大学,引进与之同步的教材,这个须要在后面的工作中解决。

(二)多样教学方法的尝试

试讲过程中,笔者采用俄文板书、中文讲授为主的方法,较为浅显的内容用俄文讲,重点和难点用中文讲解。随着学生俄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逐步适应后,再提高俄语讲授的比重,过渡到俄文教学为主。同时,鼓励学生用俄文发言、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才用中文进行表述。总之,一切方法都围绕着尽量向全外语授课过渡的目标进行。

(三)重视课外学习的管理

接受双语教学对于语言基础不高的学生是很大的挑战,尤其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是俄语零基础的,在课堂教学学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必须要在课后多下功夫,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我们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要求是:限期背诵所要求的单词,复习、理解本次所学内容,掌握固定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预习下节课内容,列出疑难问题;课后阅读老师指定的俄文参考资料。重要的是要制订合理的检查制度,确保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应该继续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

首先,学校应加快俄文版教材的引进工作,使学生能使用与国外同步的教材。其次,尽量创造条件,构建良好的语言氛围,如办俄语报纸、俄语广播等,对于增加学生实践外语的机会很有帮助。另外,应该增加双语教学的学时数,引进激励机制,在教师的收入、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二)双语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

主要应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比如选派教师到俄语学院进修,或者专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教教授口语,提高教师的俄语授课水平,并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到国外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制订特殊政策吸引国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或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承担部分双语教学课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提高师资水平。

(三)把扩大双语学生的词汇量作为语言训练的教学中心

根据笔者多年外语学习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在科技外语领域的文献研读、口语翻译和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的实践的经验,总结出了外语学习,尤其是科技外语学习的核心关键就是词汇量的提高。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如何快速提高词汇量是能否学习成功的关键,但是词汇量的提升具有相当的难度,往往成为外语学习的最主要的障碍,很多人由于无法克服这个困难在外语学习上最终失败。词汇量提高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单词记忆方法的不科学,另一个是背单词须要有规律恒常的坚持进行,如果常常中断而不规律,基本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两个方面的训练往往靠学习者个人都难以完成,初学者没有经验的积累,往往不知道哪一种记忆方法是好的,更困难的是没有长期坚持的毅力,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建议针对学生词汇量提高问题专门制订一套教学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抓住外语学习的中心环节,迅速提高俄语水平,达成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双语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训练方法主要针对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和保障学生背单词计划的执行两个方面。关于记忆法,可以采用笔者总结出的符合记忆遗忘规律的单词记忆法,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5~10人,指导老师把记忆法先传授给各个小组长,再由组长传达给每个学生,保障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此方法。至于背单词的实行方面,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统一的学习进度计划,由小组长每天督促组员完成当天的任务,并且每隔一个时期(比如三个星期或一个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阶段考核,考察成绩可以计入期末成绩,并且将单词记忆计划列为必修课程,并将这科成绩设为评奖、毕业以及出国选拔的必备条件,以增加这个训练的重要程度,保障全体学生外语水平的快速提升。如果这个计划实施得当,笔者预计只须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能使学生们达到运用俄语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出国继续深造的基本水平。如果这个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对于双语教学工作将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尤其是对我国缺少语言环境条件下外语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

作者:栾伯晗 柴志军 王强 刘春霞 单位: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五维一体教学改革下大学物理论文

1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知识理解与验证,轻实验实践能力培养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将重心放在大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取与验证,忽视大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1.2实验教材偏理论性,实验思想和方法不足

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工具,直接影响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大多理论性偏强,物理实验思想和物理实验方法不能很好的体现.大学物理实验更应注重物理实验思想和物理实验方法的教育.

1.3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辅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相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类型的实验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氛围会比较呆板沉闷,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测出所需的实验数据,完成格式化的实验报告.

1.4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验较为被动

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形式相对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各学科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补性.由于教学形式的固定,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大学生做大学物理实验时比较被动消极.

1.5强调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忽视灵活性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适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应不断求思、求变和求新,要给大学生营造和创设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比较强调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灵活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五维一体改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五维一体综合改革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维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维度和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改革维度这五个维度构建形成一个综合改革体.

2.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从传统的学生接受性学习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大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贯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理念,使大学生能够将大学物理实验中学习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技能等运用于其专业领域,并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低,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少,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学习、反思与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报告撰写及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帮助,减少实验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束缚,以提高大学生做大学物理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2.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改变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局面,过多的验证性实验会束缚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开发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质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及其兴趣特长选择实验,切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方式向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调研,以更好的设计并确定适合本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开设了尊重学生求知欲和兴趣的“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实验,设计研究实验”课程体系.开设的压力传感器实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验、电表的设计和改装等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改变了学生实验热情不高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还将大学物理实验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结合,深入研究探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设计性实验相关的研究论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效果显著.

2.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多的采用教师讲解→教师演示示范→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固定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特别不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更多的采用实验探究法、提问解问法、小组研讨法、课题引领法、课内课外融合法、师生团队法和设计创新法等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具有创新因子,有效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针对教学方法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建立了信息平台,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及实验内容;其次,教师实现了网上评定成绩、网上教学质量分析;另外,针对创新意识及能力较强,且对科研具有较高热情的学生选择性地开设与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相关的研究性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学科前沿实验内容,展示物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并为学生将来走上其专业相关的研究领域及研发岗位培养浓厚的兴趣,奠定良好的科研基础.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切实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4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也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实验报告书写格式相对固定,都是格式化的模板,大学生依次填入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误差分析与讨论以及对实验的体会就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有特色、有创新的实验报告很难见到,很难体现出学生的探究与创新,面对雷同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师也很难给出科学恰当的评定成绩.要结合本校的条件和特色,对具体形式不做过多固定要求,不采用格式化的实验报告模板,采用形式多样化的开放式实验报告形式,增加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实验提问、实验扩展、实验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和实验创新等板块,还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按照科技小论文写作格式与写作方法来完成实验报告.目前对于少部分设计性实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采用开放式实验报告.以硅光电池特性研究实验及核磁共振实验为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最终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这和传统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相比,能够更多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目前,这种实验报告完成方式有必要进一步推广扩大,但这必须建立在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和数量的扩充上.

2.5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改革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考核参考出勤、预习报告等情况给出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则根据实验操作、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撰写等给出.这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忽视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成绩的评定要增加以下内容:(1)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中写出自己对于本实验的理解,并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2)实验中可以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每位学生都有一套完整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每位学生都要完成整个实验),针对不同实验,学生轮流进行实验讲解,并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的情况判断学生对于实验的预习程度及学习积极性,据此给出相应成绩;(3)实验完成后,激励学生把实验改进、实验与自己专业的联系、实际应用链接、实验设计及实验创新等写入实验报告,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已进行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相适应的成绩评定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评定成绩.基础实验仍根据预习、操作和报告三个模块评定成绩;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则通过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和简短答辩方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打好基础,又能够进一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小论文和答辩方式成绩评定的进一步大范围推广也有赖于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数量的扩充.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成绩评定方式方面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并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进行改革——实践——再改革的循环,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推广,对其他专业课实验课教学改革起到辐射和推动作用.

3结论

大学物理实验五维一体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报告改革和实验成绩评定改革的五维一体教学改革,充分挖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实验的教学状态,激发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做实验的发挥度和创新空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提问能力、实验解问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多人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物理知识竞赛奖,并在学术期刊多篇,五维一体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李明雪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大学物理论文

一、采取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大学物理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式教学,经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学生听着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思考,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为何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呢!我院多年来在物理课堂上一直开设讨论课,讨论课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由教师提出特定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做好PPT,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各小组派代表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方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实践表明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基础和趣味性;另外要针对学生的物理基础,问题难度要合适,不能过于简单失去讨论价值,或者太复杂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加感性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一般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如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纯知识灌输模式,过于重视严密的理论推导,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难学、甚至厌学的抵制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严密的逻辑推导占据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舍弃一些教学内容而没办法将一幅完整的物理图像呈现给学生。物理学的根源的是现象,而现象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习惯和方式,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多一些感性的认识,对物理产生认同感。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小视频进行现象展示,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淡化数学推导过程,重视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不仅能使物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物理图像和知识框架。

三、分阶段考核评价,重进步而非结果

目前,各个高校对学生物理成绩的考核,一般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我院期末成绩占比重为70%,以试卷形式呈现。这种考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一部分同学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平时根本不学习,到考试之前抱一抱佛脚,也照样能够通过考试,这有悖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的方式,增加考核次数,丰富考核内容。总而言之,考核方式要注意阶段性和多样性。我院近两年也在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选取部分专业进行阶段性考核试点,实践证明分阶段考核的专业对学习的投入度更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当前,高校的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且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忽视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因此,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发展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一方面教师应该采取发展性评价,能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其他本科院校相对薄弱,教师应该包容、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过分关注学生某一次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某次考核的成绩,而应该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现在教学与科研已成为大学的两大职能,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相结合,把物理科研的内容、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了解物理的前沿发展,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物理科研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魅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笔者在讲到光的干涉这一章中的减反膜时,会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减反膜”这一科研课题,指出将减反膜镀在太阳能热水器光接收板上,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增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接着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个减反膜的厚度理论上要达到多少,而在实验上又应该如何控制?实践证明这些问题跟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

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深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实验事实是检验物理模型和确立物理规律的终审裁判。物理理论则是对实验观测结果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去解释新的实验结果和预测新的实验现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1.将演示实验带入理论课堂:由于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呈现方式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对“大学物理”教学尤其显得重要。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上演示实验的普及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德国大学的物理讲授无演示不成课,每次课都会安排2~3个演示实验,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有实验的配合,整个大学物理课程演示实验的配置次数达到120~150之多。我院近年来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尝试,建立了演示实验室,一些小仪器如:弦驻波、陀螺回转仪、音叉等都带入了理论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组织实验竞赛,理论教学为实验服务: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形式呆板,步骤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的形成。

目前,一些高校提出了一些新的实验模式,例如:探索型实验、研究型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我院也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由物理教研室提出实验的主题和基本要求,每三个学生一组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论证方案的可行性;接着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实验总结,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分析、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实验的改进分析等。在此过程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非凭空捏造,一定是以物理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的,实验过程中,理论教学时刻为实验提供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注意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切忌纯理论或者纯实验式的教学。

六、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在物理学中,大到物理理论的建立,小到求解一个物理习题,都有一个建模的过程。物理模型方法是物理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定律、原理和公式记得较熟,但是却不会将这些定律公式运用到实际的物理问题上。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简化物理问题,不会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和建模。物理学中的概念、原理、定律等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物理模型抽象和推导出来的。因此,加强物理模型教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例如牛奶皇冠问题,面对看似复杂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抽取出最基本的自由落体碰撞模型进行估算。同时供选择的近似条件。这一开放性的物理模型的解决方案并不,可以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课后完成,是学生在该过程中学会把复杂现象的模型简单化、简单模型的条件复杂化,从而学会思考,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七、小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所教授的对象特点和需求,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和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导入、问题导入、小组讨论、课堂实验等多种方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陶薇 谢柏林 万士保 单位:文华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实验开放教学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放教学面临的困难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室2008年获评自治区级物理实验示范中心,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300万余元,实验项目总数由最初的16个增加到目前的40个,同时投入近50万元对已淘汰的实验仪器进行改造。实验室每学期承担着学校约4000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每名学生需修完16个实验项目(春学期8个+秋学期8个)。针对这样庞大的教学工作量,如何为学生合理地安排实验项目?为避免与学生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冲突,一直以来都采取传统的手工排课方式。每学期及时周,教师为每名学生手工安排一学期每个实验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并制作成绩记录卡片。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和可开设实验项目的增加,手工排课的弊病也不断暴露:(1)很难针对学生专业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人兴趣安排实验项目;(2)部分学生周一至周五没有合适的上课时间,只能将实验时间延长到周六或周日;(3)教师排课任务繁重;(4)学期末手工计算实验成绩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的开放式管理已是必然趋势。2012年开始着手建设物理实验网络化教学与管理平台。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大学物理实验选课和成绩管理系统的平台已基本搭建成功。然而,在运行期间也暴露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学生实现了实验项目的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选择,每次上课的学生专业背景互不相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由于同班级的学生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实验室上课,不能相互提醒,经常出现迟到、记错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的现象。(2)出现扎堆儿选课现象,例如,临近节假日和期末考试的时间选课的学生较少;少部分选课晚的学生由于可选择的上课时间较少且与其他课程冲突,不能成功选课,上述种种现象造成实验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实验报告单的管理比较混乱,由于部分实验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数据处理,课后学生不能及时将纸质报告提交到任课教师处,造成学生实验成绩不及格等现象。(4)学生替做实验的现象增加。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实验教学的开放式管理是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丰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性;实现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开放性服务,为分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任何客观事物都应具有两面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开放并不适应我校的校情。因为:(1)我校学生多数毕业于县级、盟市级高中,且大多来自农村,区内外生源比例接近1∶1,整体生源质量处中等偏下水平。2013年的招录分数情况显示,内蒙古本科一批次及时志愿平均录取分数:488.6;内蒙古本科二批次及时志愿平均录取分数:442.3。学生的整体层次较一、二线城市的985、211院校低很多,在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缺乏自主性。(2)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仅停留在“看”的阶段,且没有形成好的实验习惯。(3)尽管现在可开设的实验项目已逾40个,但由于实验室摆放仪器面积的限制,每学期可摆放的仪器种类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校学生并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全开放式管理。鉴于上述考虑,我们提出适合我校校情的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对策。

2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对策

2.1合理地选排课

合理的选排课环节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验项目的前提,我们提出将手工排课和选课系统自主选课结合的办法去克服目前出现的问题。学期初,教师首先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组,尽量保障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段上课。接着,要求学生按照分组情况进入网络选课系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这样的选课方法既统筹安排了实验的教学过程,又体现了开放教学的自主性,其优点有:(1)学生上课时,可相互提醒,避免了因记错上课时间而延误实验;(2)可指派班长或学习委员核查学生身份信息,有效遏制了学生替做实验现象;(3)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4)选课系统已包括了成绩管理的功能,学期末可直接导出学生的实验平均成绩,克服了手工计算实验成绩的冗繁过程。

2.2物理仿真实验与考试系统

我校地处国家中西部,尽管随着地区经济和学校的发展,实验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实验项目亦在陆续增加,但与清华、北京大学等院校相比较,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项目毕竟有限。仿真实验是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我校已于去年购买了中科大奥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和考试系统,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实验指导信息丰富,灵活选择实验仪器,实验针对性强等优点。目前包含30个实验项目: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交流谐振电路及介电常数的测量、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研究实验、用凯特摆测重力加速度、不良导体热导率的测量、半导体温度计的设计、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动态磁滞回线的测量、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测试与研究、示波器实验、分光计实验、设计万用表实验、声速的测量、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锑化铟片的磁阻特性、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干涉法测微小量(牛顿环和尖劈)、椭偏仪测折射率和薄膜厚度、迈克耳孙干涉仪、检流计的特性研究、塞曼效应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直流电桥测量电阻(自组式和箱式)、拉曼光谱实验、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测定、交流电桥、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测量、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霍尔效应实验、光强调制法测光速。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购买了物理实验考试评判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上述仿真实验项目和试题库,命题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自主命题。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修完必做实验项目后,有选择地完成仿真实验。学期末,将根据仿真实验的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给予加分鼓励。针对重修的学生,可要求其完成仿真实验并进入考试系统进行测试。仿真实验和考试系统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灵活性。

2.3实验报告的评阅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室对所有的学生实验报告仍采取手工评阅方式。这种评阅方式造成报告评阅后不能及时、甚至无法返回到学生手中,以便学生查证自己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我们正在尝试学生的部分实验报告采用网络自动评阅的方式进行,学生既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实验成绩,也可以发现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已购买了中科大奥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报告自动评阅系统,但实验项目与我们开设的项目并不吻合,需进一步合作完善。

2.4开设实验选修课和创新性实验

为进一步实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开放,可以在每学期开设大学物理实验选修课和创新性实验。实验选修课的仪器台套数可以少一些,但实验项目数要尽量多,有助于开拓有兴趣学学物理实验学生的学术视野、加强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创新性实验主要基于现有废旧仪器,鼓励学生去改造发掘新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对“物理实验的开放教学”的理解不能教条化,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源、不同校情调整对实验开放教学内涵的理解。只有制定出适合本校校情的实验开放教学实施方案,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资源,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作者:邢永强 李国峰 武娥 杨友松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分级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论文

1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原因探究

(1)课堂组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目前各高校大学物理课堂的主要形式还是大班集体上课,一个课堂由同一专业的几个班级或者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组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处境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一课堂学生理科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经管类、外语类和高水平运动员类学生,一个班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重各占一半,物理基础差异十分明显.就连“拔尖人才培养班”和“工程培养计划班”这样的小课堂,由于选拔仅限于同一专业内,考虑到人数要求,自然会降低进入的门槛,基础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保障所讲授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对于跟不上教师节奏的学生,一旦让他们参与课堂,只能影响教学任务的执行,所以“互动性教学”的有效性被大打折扣.虽然有些教师出于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采用了“隐性分层次教学”法,也只适用于30多人的小课堂.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职业倾向各异,对物理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课堂上真正参与讨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学生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研究型教学”对同一课堂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意义并不大.同时由于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综合能力的把握很难保障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依赖于考卷分数.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测评的有效性同样被大打折扣.

(2)大纲编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当前高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虽然分成130学时、120学时、80学时以及文科类等等,但都是针对某一或者某些专业而言的,并没有考虑本专业内学生个体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是否对物理感兴趣,无论学生的专业特长如何,无论学生将来的职业倾向怎样,都必须学习为本专业学生选定的相应学时的大学物理.而且不同学时的大学物理学分也不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因个人发展的需要而跨专业学习的自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3)“专业化”教学改革存在负面影响.

目前多数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学的理念仍然停留在“有用”的层面:显然有用的,就认真学习;作用不明显的,就抱着“只图混及格,拿个学分”的心理.他们意识不到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对自己素质培养有着长期的、隐性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突出物理知识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目前物理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修订、课堂内容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与专业知识挂钩,而且还要依据后续专业课程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公共基础课“专业化”的倾向,不但不能消除学生对基础课作用理解的偏差,反而深化了他们“用什么,学什么”的功利的为学思想.综上可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要想卓有成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潜能和将来的志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包括培养目标、施教内容和施教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所指出的: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低级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寻求高一级需求的满足.所以,只有满足了学生最基本的需求———能够听懂、能够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起稳定的个体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大学物理分级教学思路

分级教学主要是针对扩招后生源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以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为指导,通过选课指导,根据摸底测试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志愿,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组织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1)教学大纲级别化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编写打破以往的专业差异,不再针对某一或者某些专业,而是面向全体学学物理的学生.根据全体学生的基础、兴趣、职业倾向,将教学大纲分成学术类、应用类、通识类和文科类4种.学术类教学大纲面向理科基础好、热爱科学研究、希望将来从事学术性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偏重于研究方法、学术问题讨论和前沿知识点拨等;应用类教学大纲面向理科基础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将来成为技术性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偏重于实验演示和操作;通识类教学大纲面向理科基础一般、希望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重在物理的基本思想和知识的传授;文科类教学大纲则面向理科基础薄弱、希望将来成为公关类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重在物理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大纲的编写消除传统的学分差异,制定统一学分的教学大纲,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2)课堂组班跨院系、人性化

大纲制定好后,下发到各个院系,各院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申请,选择需要的培养类型.院系领导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加上必要的考核,最终决定学生选修的大纲类别,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各院系的结果,将全体学学物理的学生进行编班,这种编班打破院系和专业差别,而是将选择同类教学大纲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并结合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编排教学课堂.最终形成和大纲培养目标一致的学术类、应用类、通识类和文科类4种类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觉得自己的选择不合适,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需先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参与到其他类型的课堂中学习.

(3)合理选择授课模式对于4种类型的课堂,由于培养目标、学生基础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授课的主要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具体到某一课堂,学生的基础、个人兴趣、专业特长及发展取向基本相同,因此,即使是大课堂任课教师组织教学也会很轻松.具体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建议学术类好小班上课,便于进行研究性、互动性教学.应用类同样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而且好将课堂设在实验室.通识类和文科类可以大班集体上课,通识类建议好采取传统板书、演示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4)考核级别化、化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理念和“求其然舍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教师形成了“重应用轻理解”的考核理念和“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大学物理分级教学要求考核结果既给出横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更要给出纵向的学生自己学习该课程前后的差别,也就是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总评结果以百分计).理论知识测评:期末统考与平时考查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受到物理学文化的熏陶,还要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因此,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测评可以采取期末统一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统考采用闭卷形式,重在评定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的理解及其简单应用.平时考查采用提交论文的形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就某个物理热点问题,或者有争议的假说,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调研,并总结成文于统考前提交.提交的论文形式和篇数不限(交多篇者以得分较高的一篇为准),不苛求创新,但一定要体现出学生自己的工作或者思考的过程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两种方法考评的结果各占总评的20%.实验技能测评:操作与制作相结合.通过课前预习实验和课后反思,学生们已经养成了由现象提出问题,遇到问题到实验室进行解决的良好思维,所以,大学物理教学也要包括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评.考评分两种,一是利用实验室中的仪器,被考核学生随机抽取演示实验题目,边操作边介绍其中的原理,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二是自制实验仪器,学生自由组队、选题,组内自行分工,自己设计、制作和调试,完成后提交答辩申请报告.答辩小组教师根据申请报告撰写情况及现场答辩纪录为学生打分.整个过程贯穿学期始末,答辩申请每月初集中受理一次.两种方法考评的结果各占总评的20%.人文素养测评:自评、师评与互评相结合.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思维和人文知识等多个方面,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人文素养测评每月进行一次,就本月和前一个月内学生在学习、实践和身心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三种评价取低分.两月相比,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加分,退步的给以警告但不减分,期末分数由每月累加求平均的方法给出.评价结果占总评的20%.

3结语

整个考核方案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包括了学生的科学知识、科研潜力、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也包括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思维和人文知识;既考虑了学生的基础,也考虑了学生的潜质;测评结果既反映了学生在班级的位置,也突出了学生自身的变化.

作者:李红 杨新建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节能意识教育大学物理论文

1高校节能意识教育的现状

节能被认为是除煤、油、再、核之外的第五种能源。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率还很低,因此节能成为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民重要群体的大学生,有必要进行节能意识教育。通过节能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能源保护意识,更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节能意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自觉爱护自然环境,增强资源保护能力。近年来高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节能教育也被广泛地加入到德育教育的内容中。但遗憾的是,节能意识教育并没有在期间得到应有的重视,学习对节能的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或者通过一些数据的列举和图片的感官教育去指导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日常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和应用。事实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更需要节能的意识,如何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营造节能的氛围和环境,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1节能教育内容的片面化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提及,对于节能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是老生常谈,没有及时吸收能源、生态、环境等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致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能源利用的现状,意识不到节能的重要性,从而对能源保护的责任不明确,更无法从自身的角度去关注能源,使得高校节能意识教育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1.2节能教育脱离现实生活

真正的节能意识教育应该是关心学生的生长环境,从学生身边的点滴认知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建立节能观念,从细节培养节能习惯,使节能意识教育成为生活世界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渗透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节能意识教育是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在内容上,我们只注重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背诵书上既定的内容,缺乏了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方法上,我们只采用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这种枯燥的讲述方式更像是空洞说教,学生没有节能意识的体验,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致节能意识教育的肤浅和伪善,评价上,我们通常采用考试或操行评定的方式,用规定性的方式去限制学生的行为。导致学生将其作为一种成绩的评定方式,而没有真正树立起节能的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些学生的“双重人格”。

1.3节能教育体系的不健全

节能教育本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然而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由于其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长环境促使其认知水平、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学校树立起相应价值观的同时,又轻易地被家庭所否定,被其成长的环境所否定,从而出现价值观混乱、失范的状态,极大制约了学校节能教育的有效性与长效性。因此,节能意识教育的开展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内部,更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社会和家庭都要进行节能知识的教育。

1.4节能意识缺乏

学校、家庭、社会节能意识的缺乏,也是学生节能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的趋利性造成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同时受西方消费观念的冲击,很多学生把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人们地位及品位的标志,对学生的节能意识教育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

2大学物理实验中节能教育的渗透

2.1营造节能意识的德育氛围

物理实验是基础性实验,实验室一般都是固定性的,长期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这一优势,通过粘贴名言警句、悬挂宣传警示牌等方式,营造节能教育的气氛。例如通过在水房、实验室张贴标语,增强学生对水、电资源的节约意识;通过课堂上仪器瓦数及用电度数的计算,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电能消耗的严重性,进而扩展到对我国用电,耗电及缺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节电意识;同时在课间和休息时间,通过宣传或组织娱乐性的小节目,来增加学生的节能意识等等。总之,应坚持节能宣传,努力打造节能的氛围,积极构建节能的绿色实验室。

2.2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物理实验教学其实就是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节能德育观。例如,在做冰的溶解实验时,通过对冰熔解到水,水又加热变为水蒸汽状态的观察,使学生明确很多事物存在的方式是可以变化的,其受到周边的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局部地区来讲,由于受其环境的影响,水不能以液态的方式凝结,使得在局部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活用水出现短缺。进一步引入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将节能意识教育增加至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转变旧的德育教育思维,建立新的节能意识德育理念。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节能德育目标。

2.3构建节能教育网络

节能教育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要想发挥其效果,必需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构建成一个节能教育网络。例如,将物理实验教学与地球日、无烟日、环境日、粮食日等国家、全球重大活动联系起来,通过讲述这些日子的纪念意义,或者积极宣传这些活动,使得学生积极加入到社会的这些活动中去,甚至在其中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促使学校节能教育与家庭日常生活、社会的节能教育相统一;将节能教育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哪些是能源的浪费行为,哪些是节能行为,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节能的具体行动中去,才能达到德育的效果。总之,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我们都应该关心学生的生长环境,从其身边的点滴认知能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建立节能观念,从细节培养节能习惯,使得德育成为生活世界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为节能工作的教育者,其节能的榜样力量也是节能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教师本身也应加强节能意识,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使节能教育的效果达到化。

3结论

本文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节能意识教育。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物理实验中包含着丰富的节能教育内容,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节能意识教育,坚持将节能教育渗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就能在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教育成效,培养出具有节能意识的人才来。

作者:闫淑卿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论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法必须精简化、合理化、形象化、生活化

课堂内容相对于课时来说太多。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适度精简,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让学生能抓住重点基础知识。例如,在狭义相对论的章节中,目前国内多数教材都包含一节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内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总结中发现,这个实验实际上跟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没有多大联系。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实验。根本不需要用该实验来铺垫或作为理论背景。而且讲解这个实验内容,教学者也会本能地把它描述为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其结果反而会误导学生这其中的逻辑关系,增加了本来就难以理解的相对论学习难度。课堂教学形式也应该重新合理化,由传统灌输式应转变为研究式。首先,提前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主题,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讨的预案。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所学知识,而教师仅仅是扮演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这会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思想,并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或专业相关的问题。传授内容尽量形象化。大学物理课程本身的理论逻辑性和严密抽象的数学公式推导,难免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和活力。物理教学者在备课期间要充分思考,尽量化抽象为形象,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例如在讲光电效应这节抽象内容时,笔者就拿学生玩过的抢滩登陆游戏作比方。(电子)敌军士兵获得(光子)能量,从(光电管)牢房的阴极逃出来,想登陆到对岸形成一股势力(电流),我们可以阻碍他们登陆,从而可以改变最终形成的势力(电流)大小。这样讲会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变成一个具体模型,学生不但能很好地理解光电效应,还可以长时间地记住其中的规律。又如,在讲驻波章节内容时,教学初期笔者在黑板上推导分析完驻波方程,讨论驻波规律后,一调查发现学生根本不知道驻波到底是什么,具有什么规律。长时间的理论讲解也只能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几个名词代码。后来笔者意识到这节内容太抽象,所以到实验室搬来简单的仪器,在课堂上简单演示了一下,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并记住驻波的本质。理论需要经常联系实际。由于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常脱节,使得有些学生对物理课的热情渐渐降低,甚至可能出现对物理学习的抵触心理。因此,物理教学者在教授物理学内容时,要精心布置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备好每次课。除了之外,还要尽量多收集多整理与物理教学有关的素材,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可以让干涩乏味的物理公式和物理推导变得更亲切更形象,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升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讲授相对运动章节时,与同学们探讨“如何在雨中如行走时身体淋的雨水最少”这一问题,这不仅使相对速度等理论问题得到灵活运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例如在学习刚体运动一章中关于角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时,可把平时的体育运动如跳水、溜冰等项目的力学规律进行分析,给学生科普直升飞机为什么都是只有两个螺旋桨才能正常飞行等,从物理角度审视生活,让学生明白物理原来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不仅可以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少走弯路,而且理解掌握了训练时应有的理论方法。经常理论联系实际,可让学生对物理学抽象的理论不再畏惧和排斥,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物理理论的热情望,使学习方式被动变变为主动式,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2调整固定的教学内容,内容必须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工科专业学习的不同特点,物理学内容应需要重新调整和仔细划分,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应用主题,以适应具体各专业的学生对象。结合工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物理学自身的教学特点,在工科专业物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适度增加应用物理方面的内容例如工程科技相关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应用可以穿插有关物理学研究前沿的案例。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可以给工科专业的物理学教学带来生机,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原理和方法与自己联系密切,与后续专业课程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使工科物理学课程教学的定位更好地符合工科专业的实际需要。适度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具体不同专业学生需求。虽然物理是整个理工科的基础课,但不同专业的学生,物理的学习基础不同,后续学习的专业需求也不同,因此在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尽量要做到突出具体各专业特色,也就是在保持原有物理教学体系基础不变的前提下,兼顾到学生专业需求的不同。可以尝试将课程内容分成基础和提升两个部分,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基础部分侧重于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课时应占总课时比例的大部分。提升内容依据不同专业划分,侧重于后续课程的有效衔接,课时应占总课时比例的小部分。例如机械专业的物理教学可以在力学方面适当加以拓展,从定轴转动拓展到定点转动,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可以从定轴拓展到成“不定轴”。对于电气电子类专业的物理教学内容,可以在电磁学部分增加提升部分比如电路的常见分析方法和处理。对于生物化学类的专业可以把热力学的内容作为提升部分适当详细地讲解,以方便衔接后学的如物理化学等专业课。这样的内容的适度调整会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的基础性和真实重要性特点。学生足够的重视是物理课教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3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教学手段需要与时俱进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教学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教学手段也在日益更新。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的热情。物理课堂上经常需要运用图像动画等直观演示,而黑板加粉笔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包含许多视频或动画信息,还可利用mathematics等应用软件把一些二维或三维图像表示的物理规律简单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的处理既能节省教师在黑板上临时画图的时间,在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形象地再现物理过程,逼真地展现很多平时难以看到的物理现象图文并茂,使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利用网络资源和远程在线辅助进行补充教学。今天的科技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承载的网络信息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为新世纪的教学增添了一个新思路。网络信息中包含大量的物理教学和科研学术资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对物理知识进行资源扩充和整理对专题可以深入分析讨论,还可以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和学习专业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从而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洞察相关知识体系学术前沿问题,提升科研水平,让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互为一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习资料,通过一些网络移动图书馆或电子期刊等查阅和检索相关的学习资料,可以补充受课堂限制可能覆盖不到的物理内容。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限,但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构建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互通交流,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也能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保障和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辉升 赵炳炎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教学改革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课程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不重视作为本三院校的学生,高中物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许多同学基础概念及定律不清楚,给大学物理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另外,学生的高数基础不扎实,无法在物理模型建立中灵活应用微积分等高数知识.再次,现在的学生学习功利性比较强,学生们主要把精力放在英语、计算机等考证科目,甚至一些校外的考证上,而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

1.2教师教学模式固定化教师上课大部分还是采用老式的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照本宣科,致使学生觉得课上枯燥无味.另外,教师教学中教学大纲统一化,不同专业采用同一教学大纲,没有专业特色,与学生专业课课程结合不够紧密和充实,因此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兴趣不够.

1.3考评方式单一本校大学物理的考评方式基本是采用期末成绩为主,平时出勤和作业为辅的的方式.学生学部分还是以应试为向导,学习被动,没有深入领会到物理的奥妙.

2改革方向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针对独立学院特色,大学物理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不同专业区分对待,应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大学物理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等五篇,如果要全部授予学生,学时往往不够,而且只授予学生点滴皮毛知识而已.教师应该深入各系进行调研,了解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授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大学物理有本专业的特色,为他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之后的工作有所准备.比如对于机械类专业,跟物理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等,对于他们大学物理教授时应重点放在力学和热学篇章,如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刚体定轴转动、机械振动、热学等.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多注重力学的分析和计算,并且多举一些跟专业相关的例子,如飞轮、皮带轮、滑轮的转动问题,桥梁结构的承重、钢架的频率和周期等.而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后续的专业课程里“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跟物理关联较大,对于他们大学物理教授时应重点放在电磁学篇章,并多介绍相关的科研新进展,以增强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同时,增设电磁波的知识点并将其作为重点介绍,为后续专业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做好准备.

2.2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都是实验总结得到的.但是很多学校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设置的两门课,由不同的教研室不同的老师教授.这样的教学就有可能使得理论和实验相脱节.应该加强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统一,或者直接由同一部门来授课.有些比较复杂的实验在实验室操作,而有些仪器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直接搬到教室穿插在理论课上进行演示.建议可以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WalterLewin教授在公开课《电和磁》课上的的授课方式,用直观的实验来演示复杂深刻的物理原理,使得课程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比如,静电屏蔽、光的偏振、驻波等都可以穿插在理论课上进行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亲眼看到,甚至亲自参与验证,对定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3将物理理论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物理学并不是一堆枯燥的定理和公式堆砌起来的学科,它反映的是自然界万物的规律,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物理课程改革要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注重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而物理教师就可以起到这个桥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特别注意将物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起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到涡流时,就可以举电磁炉、涡流探伤、探测金属(安检、扫雷)等例子;讲到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就可以举跳水运动员空中翻转、花样滑冰运动员旋转、舞蹈演员旋转等例子;讲到热学循环时,就可以介绍冰箱、空调的工作原理等.把物理理论知识跟生活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

2.4考评多样化,注重素质教育对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考评单纯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形式的话,不能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这种考核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比较而科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创新.教师可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设其他比较开放、灵活的考核方式,比如李元杰推荐的数字物理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在开学初开设一些小课题或者小应用公布给学生选做,学生可以自由组队选题,也可以个人单独选题.让学生自己检索资料、分析原理,并以科技论文或课件的形式在课上跟大家回报分享和讨论,有些模型还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给大家看.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也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还可以让师生很好的互动起来,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课题的成果最终计入本门课程总成绩中,教师评价的话也可以灵活一点,直接让全班学生现场评分.

2.5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很多学生有问题也很难全部在课上反应给老师,师生互动也会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班里或者整个学校内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也可以建立相关的物理网站和论坛,大家可以聚在一起或者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各抒己见.老师可以定期参与到兴趣小组的讨论中,并随时到物理论坛上跟同学交流讨论.同时还可以把课件、题库、演示实验、上课视频、物理学史介绍等资料上传到网上,还可以设置网上辅导、在线提问等模块,以弥补课上教学课时的限制,同时扩充大家的视野,拉近师生距离.只有当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个人的直接联系的情况下———这时学生可以讨论概念、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6承上启下大学物理教学要做到承上启下.所谓的承上,指的是要结合中学物理和高等数学的基础.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大学物理不是中学物理的简单重复,大学物理比中学物理要更加广博,内容也更加深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已经学过的中学物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区别,引导学生应用新的思维,采用新的方法来解决大学物理问题.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高等数学与大学物理的密切联系,在大学物理授课之前,都要先了解学生的高等数学基础,对于高数基础比较薄弱的,还要适当的给他们补习高数的知识,特别是矢量代数和微积分运算.大学物理教学也要做到启下,即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的意义所在.

3结束语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本三院校工科类大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上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保留传统教学的精华,同时也要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物理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奋斗。

作者:黄燕华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设计性实验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态度与习惯、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等。这些评价项目是在学生从事具体的设计性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以将这些内容与具体的实验课题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指标体系。及时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学生在设计性实验开展前对大学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大学物理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操控能力和对大学物理实验常用实验方法的运用能力。第二个维度是实验过程要素,主要涉及行为素质和基本的发展状况。a.实验题目或实验目的的选择和确定情况。要使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或实验目的的有意义。b.实验方案的制定状况。学生制定具体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实验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c.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方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包括:操作的合理性、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参与实验情境的深度、文献资料和具体背景材料的搜集情况等。d.实验结果的总结情况。学生要及时的评价的实验报告、论文、成果或研发产品的质量等。第三个维度是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发展。主要涉及行为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状况;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

2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的实施方案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评价的方案制定包括确立目标,科学选择内容、设计工具、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明确目标和内容是选择实验方法的基础。笼统或琐碎的实验标准将不利于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而没有、有效的数据,就不可能达成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影响实验的反馈以及最终合理改进建议的提出。必须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选取恰当的实验方式方法,并利用反馈意见改进实验设计,促进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活动过程中逐步生成的。必须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选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方法,并利用评价反馈改进实验设计,促进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发展。根据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特点,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多维度评价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个维度。2.1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学会收集信息的各种基本方法,尝试运用调查、考察等方法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基本信息工具;能够对收集的信息或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能够在团队中进行信息交流。2.2问题解决。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验过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开展问题探究,尝试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2.3动手操作。计划和组织一个实验项目的实施;尝试运用已有的仪器设备或通过改造或自制设备完成实验项目;具有基本的信息操控技术和素质。2.4表达与交流。能够自主地与指导教师或专家进行联系,并学会在实验中自我管理;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实验的结果、体会或思想情感;学会结果分享。2.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环保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生活习惯。

3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内容的启示

3.1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实验设计体系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比如指导教师学科分工的问题、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问题、实验过程中资料的规范性问题、指导教师的培训问题等,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落实。3.2实验指导教师在测评过程中得到培训。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部分教师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任务有哪些方面,因此指导方式、指导行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实验指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对指导学生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3学生实验素质得到了发展。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在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增多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机会,实验时,学生分工合作,在团队中学会与人相处,发展协作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密切了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

4结论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是应用型大学本科物理课程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亲身实验,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在精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必然会对培养的物理人才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刘洋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大学物理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论文

1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

1.1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好的规章制度不仅包括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工作职责,还应包括学生在实验室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实验项目等。另外,也要建立对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实验内容的考核审查制度,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调动和安排实验资源开展教学。

1.2制定开放实验的实验项目

根据每学期开展的课内实验,整合实验资源制定开放实验的实验项目。独立学院目前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于学时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也不相同。教研室将未在课内实验中出现过的实验仪器作为开放实验,目前独立学院此类开放实验项目有动态共振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等。同时,针对文科专业同学开设较简单的开放实验,如长度和物体密度测量、示波器原理与使用等以满足学习需要。另外,可将已在课程中使用过的实验仪器开展开放实验,如在课程中利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在开放实验中可利用分光计测量玻璃介质的折射率、光栅光谱等。

1.3学生自主实验与教师指导

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在做好登记或预约后可单独或组成小组进行实验,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阅读实验室提供的资料,借助资料、仪器说明书,调整使用仪器,自主的完成从设计到测量的全过程。为方便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也可以提前与指导教师预约,共同探究问题。

2开放实验与大学物理实验评价体系及第二课堂相结合

2.1开放实验与大学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相结合

实验成绩的评定应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验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学生的实验成绩分别由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期末总成绩由平时课内实验成绩60%,开放实验10%和期末考试30%构成。

2.2开放实验与物理第二课堂相结合

课外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大学生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第二课堂。由于第二课堂时间充裕、形式多样、教师便于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近年来,教研室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实验资源,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物理演示仪器制作等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操作、制作等方面的训练。

3存在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目前没有网络平台做为支撑,造成某些时间实验室学生较多,实验仪器不足,某些时间没有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从而导致实验仪器得不到充分利用。在开放实验进行过程中,由于学生自由地操作仪器,仪器设备的损坏率明显提高,并且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须不断地更新实验项目和仪器。这就要求学校要投入经费购买新仪器,增加实验配件,支付仪器修理费。

4结论

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实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验的有序管理是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方面,事实证明开放实验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从开放实验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困难中我们认识到,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教学应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与创新。

作者:丛红璐成爽刘雪华马俊刚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独立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