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教育调查论文

摘要:通过对受访者对孩子初中毕业后的就业预期的调查,笔者提出的假设:农业或者涉农专业在农村父母对孩子初中毕业后的择业意愿中呈弱势表现得以证实。同时笔者亦发现,在受访者对子女初中毕业后教育分流的意愿中,高中大学的升学常作为首要选择,职业技术学校为受访者的次要考虑。
教育调查论文

教育调查论文:高校教育质量调查分析论文

一、调查问卷说明

(一)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面向企业、机关、医院、学校等用人单位,通过向人力资源部门或企业主要负责

人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所处区域包括浙江、山东、上海、福建、江苏、江西、吉林、河南、天津、河北、湖南、湖北、云南、四川、重庆、辽宁、山西等17个省(市)区。

(二)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查目标,在前期对部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笔者编写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内容上,问卷从五个方面设计了9个封闭式问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还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并作了多次调整和修改。

1.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所需的教育质量信息类型:设计“专业素养”、“学习成绩”、“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协作能力”、“责任感”及“其他”等7个选项,让用人单位自由选择(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下同),根据回收有效问卷的选择频率,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信息类型及其重要性程度。

2.用人单位当前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来源:设计“笔试”、“面试”、“求职材料”、“向校方了解”、“实习考察”、“试用期考察”和“其他”等7个选项,让用人单位自由选择,根据回收有效问卷的选择频率,了解被调查对象当前信息的主要来源及其重要性程度。

3.用人单位的教育质量信息需求障碍:设计“信息渠道少”、“信息隐藏”、“信息失真”、“信息获取成本高”、“招聘人员能力限制”、“单位精力有限”和“其他”等7个选项,让被调查对象自由选择,以了解考生家庭的信息需求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4.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供给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类型:设计“课程成绩”、“学习绩点排名”、“评优评奖”、“综合素质考评”、“专业素养”、“实习成绩”、“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责任心”、“协作能力”等10个选项,让被调查对象自由选择,以了解在用人单位看来,当前高校供给信息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对程度。

5.用人单位对当前高校教育质量信息供给的评价:从“需求针对性”、“信息可理解性”、“校际可比性”、“决策助益性”和“供给意识”5个方面分别设置5个子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选项,供用人单位自由选择,以了解其对当前高校供给信息状况的总体评价,发现高校信息供给存在的不足。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确定之后,在合理控制用人单位的类型和区域分布基础上,发邮件样本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结果回收问卷328份,除去无效问卷和部分重复问卷,有效问卷共计315份。从区域分布看,来自东部省区有效问卷(即有效调查单位)203份,占全部有效问卷数的64.4%,中部省区的有效问卷75份,占23.8%,西部省区有效问卷37份,占11.8%,因而,样本单位具有良好的区域广泛性、代表性。同时,从类型上看,样本用人单位中,企业有281家,其中大型企业31家,中等规模企业118家,小型企业102家,事业单位54家,政府机关12家,医院、学校等其他事业单位42家,这说明样本具有良好的类型分布性质。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用人单位招聘决策的信息需求特征

1.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所需的信息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时关注度较高的教育质量信息有三项,按选择频率高低依次是“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专业素养”,其选择频率分别达到88.3%、85.4%、82.5%,都超过了80%,而“责任感”、“协作能力”的选择频率也达到了75.2%和71.1%,“学习成绩”以及“其他”信息的选择频率分别只有46.3%和32.4%。这说明,被调查的用人单位招聘时更看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专业素养”等信息,而不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

2.用人单位当前所获教育质量信息的来源。从调查数据看,当前用人单位的教育质量信息主要有四个来源,分别是“面试”、“试用期考察”、“笔试”和“实习考察”(选择频率分别为99.4%、99%、87%和81.6%)。说明这四项是当前用人单位获得大学生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只有62.6%的用人单位认为“求职材料”是其招聘决策所需信息的来源,而“向校方了解”则只为少数用人单位(16.8%)所运用。

3.用人单位的教育质量信息需求障碍。从调查结果看,信息隐藏、信息失真、信息渠道少和信息获取成本高四个因素的选择频率分别为86.6%、85.7%、83.5%和81.3%,都超过了80%。这说明,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时的信息需求存在三种主要障碍,一是源于应聘方或人才培养方的信息隐藏或失真障碍,二是主要源自人才培养方的信息渠道障碍,三是源自招聘方的信息成本障碍。同时,“单位精力有限”的选择频率达到了76.2%,说明精力限制也是用人单位信息获取时所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阻碍因素。而“招聘人员能力限制”和“其他”并不构成需求障碍(选择率仅32.4%和18.7%)。

(二)用人单位对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评价

1.用人单位认为的当前高校供给信息类型。调查数据显示,“课程成绩”、“学习绩点排名”、“评优评奖”、“综合素质考评”、“实习成绩”五项的选择率分别为98.4%、98.1%、97.8%、94.6%和93.7%,都超过了90%,这说明,在被调查的用人单位看来,当前高校供给的教育质量信息主要集中在与成绩相关的“硬实力”方面。而用人单位较关注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责任心”,“协作能力”等选项的频率均很低,平均选择率只有28.8%,这说明当前高校对成绩之外的大学生个体“软实力”信息供给严重不足。

2.用人单位对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评价。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教育质量信息供给存在明显不足:有92%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需求针对性“差”,有83.2%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意识“薄弱”,有82.5%的单位认为当前供给信息对招聘决策的助益性“差”,有80.6%的单位认为当前供给信息的校际可比性“差”。同时,有超过半数(63.2%)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供给信息的可理解性程度是“弱”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本文调查分析的主要结论是:

(1)被调查用人单位招聘更看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教育质量信息,而不太看重“学习成绩”。

(2)“面试”、“试用期考察”、“笔试”和“实习考察”是当前用人单位获得大学生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渠道。

(3)用人单位招聘决策的信息需求存在信息隐藏或失真障碍、信息渠道障碍和信息成本障碍等三种主要障碍。

(4)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供给的教育质量信息主要是与成绩相关的“硬实力”信息,而成绩之外的大学生个体“软实力”信息供给严重不足。

(5)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普遍存在需求针对性“弱”、供给意识“薄弱”、决策助益性“差”、校际可比性“差”和可理解性程度“弱”等不足。为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激励高校教育质量竞争,促进大学生就业,应当加强和优化高校教育质量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增强高校的质量信息供给意识。为此要探索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政策(尹晓敏,2010;马海群,2011),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修订并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第二,应探索有效形式,增强大学生个体层面的非成绩“软实力”信息供给,特别是用人单位较为关注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责任心”和“协作能力”等高价值信息。第三,根据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特征,切实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信息的供给质量,即从质量信息的需求针对性、校际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决策助益性四个方面,提升信息收集和披露质量,促进用人单位招聘和大学生就业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刚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教育调查论文:教学调查论文:康复专业外语教育调研分析

本文作者:晁敏王尊王磊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结果

1学生的概况

学生六级通过率低,有13%的学生四六级均未过。93%的同学认为平时课业紧张(见表1)。

2双语教学后满意程度

33%的学生对双语教材不满意,11.1%的学生认为其一般。80%的学生对教师口语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73%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水平及整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有难度,且4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内容大部分或全部有难度(见表2)。

3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及投入

70%以上的学生在理疗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查找学习专业外语学习资料和积累专业英语单词及表达有一定的兴趣或非常有兴趣。65%以上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或每周学习英语、查找学习专业外语学习资料和积累专业英语单词及表达(见表3)。

4学生意向

63%的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基本或同意。仅2%的学生不希望专业课双语教学。44.4%的学生希望大二开始开设康复治疗专业课双语教学。86.7%的学生希望开设专业英语课,66.7%的学生希望大一开始开设康复治疗专业英语课(见表4)。

讨论

1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可行性

针对全体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是满意的,75%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口语及讲课水平基本或非常满意,70%以上的学生在理疗学双语教学后,对专业英语学习有兴趣,65%以上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或每周学习专业英语,70%以上的学生对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基本或同意。同时考虑目前,中国已开展了多层次的康复医学教育计划,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对康复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培养(包括出国进修)[1],目前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逐渐增多,康复专业师资丰厚,且80%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希望康复治疗专业双语教学。因此康复治疗专业对专业课双语教学具备可行性。

2问题

在此次针对康复治疗专业课理疗学双语教学后,全体同学的调查中显示出影响双语教学的两大问题。

1)教材难度大,缺乏合适教材

针对影响因素调查中显示,44.4%的学生对教材不满意或认为其一般。同时有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大部分或全部有难度,因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对康复治疗专业大三学生的理疗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的是中文教材结合英文教材,其中中文教材是《理疗学》(华夏出版社,乔志恒主编,2005),英文教材是《Physicalagentsinrehabilitation》(saundersElsevier,2009)。虽然是中英文结合,但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授课方式为以全英文PPT幻灯进行讲课,讲课表达半英半汉,重要内容中英文同时讲解,但PPT幻灯的内容对康复治疗学本科生显得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认为缺乏合适的教材影响了学生对理疗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投入。

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调查中显示,4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大部分有难度,尽管70%或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双语教学后仍有20%~30%的学生不能保障每周都学习,这反映学生在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考虑学生英语水平限制对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投入,结合学生英语六级通过率不高,仍有13%的学生英语四级尚未通过,说明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自身英语水平限制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双语学习。

3)合适教材缺乏

本次康复治疗专业理疗学双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为原版英文教材,保障知识的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但忽略了本科生的英语水平,该书对于康复治疗本科生显得难度偏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内容不能全部接受。因此,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对学生双语教学的学习尤为重要。国家教育部推荐大学本科双语教学工作以来,全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反映出双语教学教材缺乏阻碍双语教学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3]。

教育调查论文:学习障碍调查继续教育论文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1年8月至11月便利抽取成都市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3所,三乙医院1所,共648名临床护士。其中女性623人(96.1%),男性25人(3.9%);年龄18~53(28.62±6.62)岁;工作年限1~37(8.06±7.34)年。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目前学历、工作年限等。

(2)学习障碍选择Darkenwald&Valentine研制,王泽娟翻译的“参与障碍的普适量表”(DPS—G)中文版测量,共34个条目。包括缺乏自信、课程缺乏相关性、时间限制、缺乏兴趣、教育费用和个人自身问题6个维度。按Likert5级评分,从不同意、有点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到很同意,分别计1~5分,分值越高,说明障碍越大。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量表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772~0.888之间。

1.2.2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科室进行分层抽样,问卷由被调查医院护理部统一发放,护士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695分,其中有效问卷648份,问卷有效率为93.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

2结果

2.1护士学习障碍得分情况及得分排名

护士学习障碍得分为(1.98±0.58),各维度得分情况及得分前5位的条目。

2.2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学习障碍的差异

3讨论

3.1继续教育学习障碍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中学习障碍总均分为(1.98±0.58),与量表原作者在设计量表之初得出的总体均数(=1.8)相比偏高。说明我国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障碍较大,这与我国护理继续教育发展不成熟,内容、时间、形式不能满足护士的需要,以及护士工作忙、倒班勤等有关。其中排名前三的障碍因素分别是时间限制、课程缺乏相关性和教育经费。说明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障碍比较集中,以外源性学习障碍为主,需要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

3.1.1时间限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

原因可能有:目前继续教育的形式仍以讲座、短期学习班等为主,学习的时间、地点较固定。而护士工作强度大,倒班频繁,利用上班时间来学习的机会较少,而绝大多数护士为女性,家庭负担重,工作之余可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没有时间学习,或学习占有太多休息时间,使得大部分护士在参加继续教育时感觉有压力。

3.1.2第二和第三大障碍因素分别是经费问题和课程缺乏相关性

经费问题成为第二大障碍可能与目前的护理继续教育体系尚未建立成熟,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重视不够有关。部分医院医生培训经费远远高于护士,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护士参加学术会议、参观交流等活动的机会。而课程缺乏相关性成为第三大障碍,再一次证实了继续教育内容不能满足护士的学习需求是目前继续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成人学习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特点,表现为成人学习者将学习与职业和个人发展密切联系,希望尽快从学习中获得切实利益,如能在就业、转岗等方面增强个人优势。如果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其需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

3.1.3在本研究中,兴趣和信心缺乏等内源性因素不是影响

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主要障碍

说明护士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定信心,并不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关调查显示护士对于继续教育有正性的态度,普遍都愿意参与继续教育,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对护士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动机的调查显示,除了应有关政策要求为获得学分,大部分护士是为了职业发展和获得知识而参加继续教育的,并不缺乏学习兴趣,但其学习行为受到了时间、经费等外部因素的阻碍。

3.2不同特征护士学习障碍有一定差异

在“课程缺乏相关性”及“自身问题”维度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得分明显高于工作不足5年的护士。分析原因,可能是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压力较大,且多为已婚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学习精力有限。而工作时间长的护理人员与新入职护士相比,接受过更多的培训课程,故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认为课程缺少相关性。本科护士在“课程缺乏相关性”维度的学习障碍高于中专和大专护士,可能与本科护士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对教育内容要求较高有关。

4建议

4.1开展需求分析,科学制定继续教育内容

需求分析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及时步。为保障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各医院应充分开展需求分析,将护士个人学习需求与组织需求相结合,使培训内容有针对性,既提高护士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学以致用。

4.2开展分层次继续教育,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

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其继续教育的学习需求不同,面临的障碍也有差异。建议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针对不同护士的培训计划,采取分层次、分批次、分时段的授课方式。分层级进行培训,既有助于护理继续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也能为临床护士提供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道路,保障临床护理继续教育的连续性及有效性。

4.3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借助远程教育达到资源共享,鼓励护士借助网络资源和护理期刊自主学习。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时间限制”问题。

4.4加大继续教育保障力度

医院要大力提倡并鼓励护士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时间保障,为促进护士职业技能提升,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张璐姣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教育调查论文:受贿调查论文:小议教育司受贿案的调查启示

作者:金晓辉 宫浩 单位:中共海淀区委党校科研部 烟台南山学院

王某接受A经理的160余万元汇款就是典型的收受贿赂的行为,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无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还是正当利益,也不论为他人所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本案中,A经理承认通过王某的帮助,实现了教材的顺利出版,并获得相关经济利益。虽然王某答应给B经理办理的申请高中教材的事情并没有成功,但是这并不影响王某受贿的定罪和累计数额。通过对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与思想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受贿犯罪表现出新的形式:1.生活差距的不平衡心态成为诱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社会中的不稳定阶层一部分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这部分人鱼龙混杂,其财富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综合素质提高的速度。案例中的A、B经理就是在当前的经济体制转轨中,利用政策空挡先富起来的典型代表,他们没有高学历、高素养,但是却身穿品质名牌、出入高级场所、畅谈着项目、资金。身为政府公务员的王某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水平、身处国家部委的重要部门,但是同这些人相比收入相形见绌,两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导致王某心理失衡。但是,王某也是普通人,也要娶妻生子和养家糊口,也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强烈的社会比较作用下,他心中的不满会加剧,会不甘心以自已的高素质获取低报酬,道德防线崩溃了,希望得到补偿的心态十分迫切,会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去换取个人的不当收益,一方面可以在那些商人(A、B经理)面前显示自己的权力范围、展示自己的权力平台来弥补自己的不平衡心理,另一方面可以补偿自己现有及退休后的生活差距。由此可见,在新的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平衡心理导致了他即使一朝败露也要得到补偿、也要缩短差距的心态,从而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挺而走险,陷人腐败的泥潭不能自拔。2.退休面临权力消失,引发恐慌心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人、重要工作岗位的负责人,在职期间掌管着相关单位或机构的重要权力。这些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者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给他们本人或者家庭、朋友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优越,甚至是某种“特权”。退休之后可能这些很可能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要好好地“利用”一下这些“便利”。

本案中王某,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工作多年,不仅对于自己工作范围的程序、政策了如指掌,更积攒了很多的个人关系和人脉,这些关系和人脉可以给他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如果退休了这些潜在利益就会消失。带着这种权力即将消失的恐慌心理,带着对未来的正确预知,王某丧失了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有良知,多次非法使用着自己的“权力条件”。由于王某的帮助,A经理的公司获得了丰硕的商业利益,这也让王某看到了权力的巨大诱惑,认识到权力即将到期的危险。这种“优惠券即将到期,不使用即是浪费的心理”,促使王某走向更大的深渊。于是,他又开始利用权力“帮助”B经理,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很容易的达到预期的结果。利用多种形式做掩护收受贿赂。近年来,随着查处力度的加大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受贿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出现了诸如以提供入股、合作办公司、委托理财、职后收受财物等形式,这种由“直接”变为“间接”、由“现货”变为“期权”的新型受贿方式掩盖了权钱交易的本质,模糊了法律的性质,使得该罪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被发现和查处。本案中,王某与A经理之间利用委托合同做掩护,想给自己的受贿行为穿上合法的外衣,但终究是难逃法律的制裁。应加强对“位小权微”人员的监督。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一般认为,小官小吏搞不起腐败大案。很多人甚至认为:能够利用职务之便,给他人谋取利益的人,一定是掌握着某种权力、身处重要工作岗位的“重要人物”,是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官员搞腐败的“本钱”,靠的不一定都是权力。就如本案中,王某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手中也没有所谓的“权力和地位”。当然,要更加警惕的是位小无“监督”。现实中,监督的重点往往放在“一把手”和手握重权的高官身上,但对一些小官,监管有时难免疏漏,这为他们腐败创造了条件。一些党性不强、经不起诱惑的小官,难保不“出轨”。频频出现的小官大贪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就要求必须扩大监管范围,确保监管无空白点。而那些身处“低位”的官员们也当引以为戒,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做到警钟长鸣,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腐拒腐能力,勿以“恶小”而为之。

教育调查论文:中小学调查学校教育论文

一、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此套问卷总共设计31道题,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课程设置和发展方面的情况,具体指思想品德课和音、体、美课的课程设置情况,以及体育设施及利用情况;学校的校风和同伴间的影响情况;教师的师德状况;补课状况等等。统计方法:采取信息技术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发展方面从调查统计上来的数据看,思想品德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都有被学校或语、数、外等课占用,时上时不上或课程内容有删减的情况,小学的情况要比初中严重;在初中音乐课、美术课相对来说要比体育课和思想品德课严重。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提出个性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包括每个人的特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社会的不同领域需要具有不同才能、特长的人才,同时也尊重每个人存在的独特性。因此,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强调全体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同时,激励每个人才能、特长的积极发展,寓一般于特殊之中。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就要实施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1.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人们也知道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特别是对他们的发展、实现教育目的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中,高(中)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方式,升学考试考的内容被学校、老师、家长重视,而不考的内容则往往被人们忽略。音、体、美这样的学科在升学考试中是不在其列的,在非艺术类和体育专业的考试中是不考的,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往往被人们称为副科,不受人们重视。尽管实施课改以来,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发展,课程标准当中对艺体课和思想品德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材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课程表上明确安排了,并规定了每学期的具体课时量,但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往往出现偏差。一旦学校有大型活动、比赛或其它主科任务完不成,缺少课时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副科就要给它们让路、被排挤。即使按课表上课,教学内容也往往由于授课人思想上的不重视,而导致被删减,同时教师上课的质量也大打折扣。有些未成年人想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而学校教育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这时,他们只能自己去寻找门路,于是课外特长班便应运而生。根据调查,在学校各种文艺演出的人才中初中占33.56%,小学有60%来自校外特长班的培养。2.初中体育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情况和落实情况好于音乐、美术。这与中考考试科目的设定有密切的关系。过去,中考体育每年也都考,但只是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对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情况曾经出现过不按照课程表授课的情况,体育活动也存在有时上有时不上的情况。近年来,锦州市中考不但加试体育,而且占总分的分值逐年增高,由最初的30分升至60分。分值的提高引起了校方的重视,同时也使得学校体育课的设置和落实逐渐走向正轨。初中和小学相比,体育课被占用或改上其它课的比例没有小学高,而是逐渐像其它学科那样受到同样的对待。另外,由于中考考试科目当中思想品德课是必考的科目,在孩子们平时的学习中也一直计入总成绩来反映孩子在校的总体学习状况,普遍受到校方的重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被随意占用的情况总体上好于音美。这更加充分说明了考试指挥棒的巨大威力。3.学校体育设施的设置及利用情况,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体育设施的设置是学校从事正常体育教学的工具,要搞好体育教学离不开必要的体育设施,否则体育课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学校体育设施的设置反映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从下表我们不难看出,锦州市中小学体育设施的设置及利用情况很不尽如人意,小学的情况要比初中稍差,有些设施虽然有,但利用率很低。这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的财力投入问题,二是领导者以及体育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问题。从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利用情况来看,我市中小学“有时利用,有时不利用或从不用”的比率也不低。由此看出,锦州市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体育教学形式化的问题仍然不可低估,这与当今社会人们的浮躁心理有密切关系,需要不断地研究。调查表二:体育设施的设置及利用情况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锦州市仍然存在着和我国教育目的不相吻合的现象,仍然存在着把发展教育与未成年人个性特长发展割裂开来的因素,问题不少,应当引起重视。

(二)校风和同伴间的影响情况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是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个人直接接触到的周围的具体环境。其中包括与同学、朋友的社会交往。未成年人正是模仿性、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同伴之间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成人社会中的许多不良因素影响着未成年人,比如金钱交易、享乐主义和腐败之风等等。过去被人们称之为净土的校园现在也受到了极大的侵袭,使得学校的同龄伙伴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用金钱让同学作业或代罚作业、请客、攀比、贿赂别人现象等等,从我们调查上来的数据可以窥见一般。表四的统计数据表明:学校乱收费、乱订资料、摊派教辅材料、考前露题、考中抄袭不管、成绩评定不真实等问题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都有市场,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的“你班设立的图书角里的书不让学生看,只供检查使用或偶尔让看”一题有个别人选择,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还存在着弄虚作假、浮躁、不务实、形式主义的歪风。《教育学》告诉我们:校风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它是影响学校师生一个极其重要因素。校风是在长期工作、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出现,则将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领导的作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学校领导的作风是息息相关的,一所学校的校风无不打上学校领导者思想的烙印。常言说得好,“一位好校长带一所好学校”,学校的教风、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一把手校长苦心经营,精心打造,否则将成为一盘散沙。学校领导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道德修养、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不可能游离于社会大环境,校长要在复杂的社会中把学校办好,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需要上级领导部门进行仔细深入地研究。

(三)师德状况1.从“备、上、批、辅、考”教学工作五大环节来看,存在一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上课时“在教室内或外接听手机”的现象或多或少都有,小学占31%、初中占16.78%;老师上课时,对“成绩好的同学提问多,成绩差的同学很少提问”或“只提问成绩好的同学,从来不提问成绩差的同学”,小学占6.6%,初中占7.78%;“教师上课时,有时讲课,有时让学生自习”一项,小学、初中分别有13人、有1人选,分别占28.89%和0.67%;选择“教师批改作业不及时或很少批改”的小学生只有1人,初中生分别为6人和5人;教师对学生成绩考核当中,“考前露题、考中抄袭不管、成绩评定不真实”等现象在小学与初中都有;个别教师“向学生索要礼物”的现象也大有人在。从这一系列问题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出现上述问题不是偶然的,与教师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思想和道德素养、对教育事业的态度都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师德中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爱、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教师的功利思想、浮躁心理以及教育教学的态度等等。2.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看,违反教育原则和教育法律的问题仍大量存在。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或辱骂的现象和讽刺、挖苦学生现象在中小学都存在,而且后者要比前者的比例高出很多。从我们的抽样调查看,前者即体罚,小学有5人,占11.11%,初中有28人,占调查总数的18.8%;后者即心罚,小学14人,占31%,初中有46人,占30.87%。究其原因,体罚是国家有法律约束的,像《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当中都有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而关于心罚问题,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老师们遇到具体问题时,心罚比体罚使用的频率高一些,也许是个原因。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教师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没有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缺少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意识,认为教师具有的,一句话:缺少现代教育观念,严重违背了教育原则,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四)补课状况眼下,校外补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此次调查我们对补课的原因、内容、时间、费用、态度和补课的对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解,情况如下:1.从原因上看。未成年人因为想“提高自己和发展特长”,参加课外补课学习的比例相对于“课内没学好,课外补”和“提前学习,怕跟不上”的比例要高出一筹,说明中小学生参加补课,一部分是真正的补课,一部分是培训、学习,并非意义上的补课。带有想“提高自己和发展特长”参加课外补课学习,其目的主要表现:一方面可能是家长们存在着拔苗助长的心理、攀比心理和怕落在别人后面的心理在作怪;另一方面可能是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些特长,成人后有一些兴趣爱好。就孩子而言,如果孩子对某些特长学习感兴趣,本人又具备相应的天赋,今后可以向专业方面发展,这样的所谓补课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或孩子参加补课的出发点是多种多样的,导致未成年人在补习内容上主要是“兴趣特长和文化课知识学习”两方面,而且在小学生当中参加这两方面内容补习的比例相差无几,在初中生中,“文化课知识学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兴趣特长”的比例。具体分析,一方面主要是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轻,有更充足的时间发展孩子的特长,而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又无法满足家长及孩子的需求和愿望,因此,未成年人到校外参加培训学习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进入初中阶段,校内的学习任务较紧,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特长培训,转而对文化课的学习要求较重、内容也较深、较难,有些在课内吃不消或者想减轻课内学习压力的学生,就要参加文化课的补习。2.从补课时间和费用上看。下表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寒暑假、双休日、放学后孩子参加补课的情况,以及每月家庭为孩子补课的消费状况,费用从100~400元以上各不相等,所占比例也是有多有少。3.从未成年人对补课的态度和对象来看。未成年人“不愿意参加或者说不清”的比例都在30%以下,说明目前大多数未成年人对补课还是赞同和认可的。究其原因,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国的法定假日比90年代初期高出一倍,未成年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如何让未成年人把闲暇时间利用起来,不至于因为闲而出现一些问题,成为家长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参加各种培训,发展特长,学习文化课知识成为意愿。从“你觉得有偿补课对你产生的影响”一项调查中,无论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选择“丰富了业余生活”的比例是较高的,分别为48.88%和47.65%,这充分证明了以上的分析。从教师在补课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学校的老师有无下列行为的:推荐、暗示、要求未成年人必须参加补课的”,小学占有“下列行为”的91.3%、4.3%。初中占有“下列行为”的74.5%、9.8%、4.9%。而且补课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于校外。由此看来,未成年人对补课班的选择,教师从中起了很大作用。中小学存在差异,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未成年人受老师等外界因素影响的作用在降低,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提高。这与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三、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中高考考试内容,发挥考试指挥棒威力勿庸置疑,当今社会,中、高考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途径,尽管今年锦州市的中考首次实行推荐上高中1%的政策,但作为大多数未成年人来说,考试仍然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考试考什么学科,每科考什么内容仍然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导向、指挥的作用。这是现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只有在中考中考音、体、美等课程,并计入总分,课表中所设置的这类科目才有被重视的可能,才不会出现所谓的小三门“有时上、有时不上,有时改上语、数、外”等本文前面调查所出现的种种现象,发展教育才有真正落实的可能,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训练才有可能在校内实现,逐渐减少孩子在校外参加特长班的比例。对于有特长天赋的孩子,学校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把这类孩子集中在一起加以培养,为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演出及文艺汇演提供人才。当然,这需要学校给课外活动小组集中训练的指导老师提供必要的物质待遇。同时,上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学校要加强对薄弱学科的资金倾斜。

(二)科学选拔学校领导,加强学校领导素质建设学校领导的选拔,涉及到学校全局的发展,尤其是校风的形成。在选拔领导时,一定要注重对领导本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考核。上级人事部门在考核干部时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要选拔那些政治素养好、思想水平高、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选拔那些懂教育、懂管理,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协调能力的科学管理人才担任学校的一把手。好车需要车头带,好学校需要好校长带。领导者的作风会带动一所学校好的学风和教风。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在对学校一把手的使用上一定要谨慎从事,把好关、站好岗,这是决定一所学校兴衰的大事,是学校形成良好校风的关键。

(三)加强师德建设,严肃师德考核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作出表率,掌握教育机智。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严肃师德考核显得尤为重要。1.国家要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资力度。从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的毕业生到师范院校,国家要给予费用上的优待。2.国家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德、才兼备的师范毕业生到教育及时线任教,要把《教育法》落到实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改进,但是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远比不上饭店服务员,极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向心力。因此,只有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师德建设问题才有保障,以下建议才有实现的可能。3.加强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监督,实行无记名的电话举报制度。教育局专门设立相应部门加以管理,增加透明度。4.严把入门关。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如果确实不适合做教师工作的,要清除教师队伍。5.严把考核关。对那些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的、道德素养低下的教师,要通过学校的相关制度处理。6.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师德问题,要量化考核细则,加强监督检查。7.要净化社会风气。当前,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尽管面临的挑战很大,但毕竟国家已经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我们期待着社会风气有较大的变化。

(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体验教育现在的在校未成年人大多数是90后00后出生的,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对金钱的使用总体上比较自由,很多孩子对家长上班挣钱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学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体验教育,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参观家长的一日工作,体验和感受家长劳动报酬获得的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是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从而让孩子珍惜对金钱的使用,让未成年人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五)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未成年人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要减少未成年人到校外参加补课的机率,必须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随机听课制度、学生选教师制度等等。学校成立考核、评估领导小组,努力使教师们的每节课都成为高质量的评优课,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目前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每所学校都树立几位名师,让名师带动一般;在全市树立几位名师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让他们扎根在校园这块沃土中,为全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出品牌,创出业绩。

作者:张丽颖单位: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教育调查论文:发展调查的特殊教育论文

一、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特殊教育发展官方报告根据贵州省教育厅2014年3月19日的《贵州年鉴(教育部分)——二〇一二年》及贵州省统计局2014年6月9日的“2013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第二十部分:各类学校”的报告,由表1数据可知,2013年特殊教育学校招生人数为270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12700人。由表2可知,2012年贵州省有特殊教育学校56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听障儿童学校13所,培智儿童学校7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3657人(包括随班就读9319人),专任教师996人。根据2013年贵阳市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招生213人,在校生1108人,毕业生148人。安顺市2013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39人,在校学生169人。六盘水市2013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3所。根据铜仁市2012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生378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92人。毕节市2011年教育年鉴报告,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收学生774人,在校学生3532人。2008年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308人。

(二)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情况调查根据笔者2014年8月的调查统计数据,由表3可知,贵州省内已修建或正在筹建的特殊教育学校共计74所。贵州省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除少量县市没有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外,大部分县市已建立或正在筹建特殊教育学校。其中,铜仁市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贵阳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0所、遵义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4所、安顺市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六盘水市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毕节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黔东南州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黔西南州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黔南州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调查统计数据比官方统计的建成的特殊教育学校数56所多出了18所,表明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正处于大踏步后发追赶的趋势,同时各县市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也比较明显。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障碍类型情况调查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特殊儿童的出现率有所下降,在医学与科技的帮助之下,一部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与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得以回归主流。特殊学校里视力与听力障碍学生的比例下降,中重度培智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将成为特殊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笔者随机在全省56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选择了10所进行抽样调查,基本能反映全省的情况。由表4的调查结果可知,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对象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智力障碍学生其次,自闭症学生与其他障碍学生比重较低,贵州省内的特殊教育学校也以聋哑学校为主。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一方面源于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欠账太多,大量的听力障碍学生之前没有得到及时的特殊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与省内医疗卫生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有关,由于早期筛查不及时、耳毒性用药的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听障学生的数量较多。此外,由于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学校较少,导致大量的智力障碍儿童无法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类型的不合理,亟待进一步改善,让广大的特殊儿童得到合适的教育。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及生师比情况调查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性别构成中都存在着女教师多于男教师的情况。由表5的数据可知,贵州省内特殊教育教师的性别构成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男教师与女教师的比例为0.6:1。在生师比方面,各所学校的差异比较明显,较高的生师比为6.14:1,低的生师比为2.84:1,两者的较大差距为3.3。这表明各所学校的生师比不协调,部分学校存在着严重缺乏教师的情况,有待于合理配置教师的数量。

(五)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情况调查品质高效的特教师资队伍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从年龄结构上看,由表6的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10所学校以31—40岁的教师居多,20—30岁的教师次之、41—50岁的教师再次、50岁以上的教师最少。数据分析表明,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以中年教师为骨干,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和谐发展的局面。但部分学校也存在着20—30岁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情况,此类学校大多为新建学校,缺乏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教学与管理的成熟度不够。从职称结构上看,由表7的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10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中级职称最多,初级职称其次,高级职称最少。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教师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的情况,中高级职称在办学历史悠久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比较合理,但大多数学校存在着中级职称不足,高级职称为零的情况。合理的职称结构有利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因此,应当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职称晋升制度,合理设置教师的职称比例。从学历结构上看,由表8的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这10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以专科学历为主,本科学历次之,研究生层次学历几乎为零。这反映了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构成的不合理,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影响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资源的极度匮乏,部分学校在师资来源方面存在饥不择食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

二、2007年—2012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比较

通过以往特殊教育发展情况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的大体趋势和走向,可以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作出合理的决策。笔者将贵州省教育厅与贵州省统计局2007年—2012年的特殊教育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总体而言,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速度较快。由表9数据可知,2007—2012年,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多,2012年比2007年增加了16所,此外新建或在建的特殊教育学校将进一步充实贵州省特殊教育的规模与力量。特殊学校类型,专门的听障儿童学校增加了4所,智障儿童学校增加了1所,综合性的特殊学校增加了11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的数量也大幅度地增加,2012年比2007年增加了369人,新增教师相当于2007年全部特教教师总数的58.85%。新增的特教教师数量也充实了特殊教育发展的力量。由表10数据可知,2007年—2012年,贵州省特殊教育的辐射面扩大,特殊学校招生人数、毕业学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由表11的数据可知,2012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中生师比为4.36:1,2011年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中生师比为4.38:1,2012年比2011年略有进步。日本2003年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养护)三类残疾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14:1;1.37:1;1.62:1。同日本2003年的数据相比依然差距显著。

三、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建议

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历史欠账多,但发展劲头足,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在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良好背景之下,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1.提高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虽然贵州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全国大部分省份比较依然存在着认识与重视不够的情况,对特殊教育的政策支持与经济支持有限。需要提高全省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与重视。2.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笔者的调查,几乎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都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经费紧缺,部分县市甚至没有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租借校舍的情况。教师待遇低,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应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3.加大对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单位的支持力度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学历层次偏低,交通和经济的短板不利于外省人才的引进,应当加大对本省4所特殊教育人才培养高校的支持,建立人才培养机构的长效交流机制,消除特殊教育本科学生就业的政策屏障,培养出更多的本科层次人才,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结构。4.扩大特殊教育交流范围,更新教育观念贵州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相对较低,通过笔者的访谈发现,贵州省内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少参加国内的学术及教学研讨活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需要借助特殊教育的国培、省培项目,通过引进外省先进教学方法、走出去观摩外省的办学模式等途径,开阔省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视野,以利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作者:任登峰明兰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教育调查论文:分流意愿调查的社区教育论文

一、研究结果呈现

在实际调查中,笔者以“您打算让孩子毕业后做什么?及时选择?第二选择?”作为问题,以“务农、打工、当兵、技校、高中(大学)、其他”作为问题的选项。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农业或者涉农专业在家长对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业意愿中占弱势地位的假设被证实。以普高作为首要选择。受访者对孩子毕业后就业意愿的及时选择的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打工、技校、高中(大学)、其他的各有1人、3人、28人、1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3%、6.8%、63.6%、27.3%,受访者中无人考虑让孩子在家务农或者外出当兵。经过访问可知,选择“其他”一项的受访者多抱有等等看的心态,“孩子成绩不怎么好,先让他参加中考,看成绩,能考上好,哪怕自费、择校。考不上读个技校啥的,总不能让他在家种地吧”。由此可以看出,普高成为受访者的首要选择,即使孩子成绩不好,在家务农也未纳入受访者的参考范围。

以职业技术学习作为次要选择。在孩子普高的首要期望不能实现时,职业技术学习成为受访者的次要选择。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打工、读技校、当兵以及其他的各有7人、23人、1人、1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5.9%、52.3%、2.3%、29.5%。笔者了解到:选择读技校一项的受访者中,孩子为男孩的受访者预让孩子就读汽修、电焊、电脑技术、理发等技能操作的技校,孩子为女孩的受访者预让孩子选择幼师方面的技校;据了解,选择其他一项的受访者预让孩子读高中,没有具体设想过孩子不读高中或者考不上高中之后的出路,他们的说法是“怎么也要让孩子出去,不能留在农村,这么小就留在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可见,即使将职业技术作为普高后的次要选择,农业或者涉农专业也并未占据优势。

对比受访者对孩子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及时选择与第二选择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及时选择中选择读高中大学一项的人数较多、所占比例较大,直接选择读技校、打工的人数较少,只有4人,所占比例不到10%,经访问了解到,选择此两项的原因是“孩子成绩实在不好,他又不爱学习”,选择其他一项的原因多对孩子的中考成绩抱有期望;在受访者的第二选择中,由统计数据来看,高中大学一项已被剔除在考虑范围外,在受访者的选择中,技校所占比例较大,选择其他一项的部分受访者是因为还没具体想过孩子不上高中之后的事情。据访问可知,当前农村中学升入县级重点高中或者普通高级中学的升学率相对几年前有所提升,有受访者谈到:县里初中班主任的目标就是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全部送入高中,现在F县地域范围内的所有初级中学均已合并到县内的同一初级中学,该中学的每一次月考均会排列出成绩榜单,在榜单上标示出每一名学生的成绩、与上个月相比的上升或下降名次,同时将每一名学生成绩与学生之前所在学校成绩、与当前所在学校成绩作对比。有受访者说:“这样排出成绩,用不着这些家长看,孩子自己都上火,县里是不知道,就咱们村这,这假期家长都让孩子去参加补课班,24小时五六节的补、三四个地方跑,这些补课的学生肯定是要上高中的,一般家长还都想让孩子上重点,那些不补课的,这家长也没打算让孩子在家种地,但凡觉得孩子有希望上高中的都会让孩子跟着念,实在考不上再让孩子读个技校、到城里打工啥的,没有说孩子成绩不好,不念了,回家种地,没有......读技校一般也就是读电焊、汽修什么的,之前有读的,女孩子读个幼师、学学理发什么的,挣钱、发展不错,能养活自己。”

对比受访者对孩子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及时选择与第二选择之间结果虽然呈现较大差异,但是都呈现出农业或者涉农专业的弱势表现这一共同点。即使对孩子未来没有具体打算的受访者,“怎么也要让孩子出去,不能留在农村,这么小就留在这,什么时候是个头”的说法折射出农业或者涉农专业弱势的必然性。

二、结论

综上,通过对受访者对孩子初中毕业后的就业预期的调查,笔者提出的假设:农业或者涉农专业在农村父母对孩子初中毕业后的择业意愿中呈弱势表现得以证实。同时笔者亦发现,在受访者对子女初中毕业后教育分流的意愿中,高中大学的升学常作为首要选择,职业技术学校为受访者的次要考虑。笔者以S市W乡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为抽样范围,以一个班级的学生家长为半结构式访谈的对象,得出农业或者涉农专业在家长对孩子初三毕业后未来择业意愿中占有弱势地位的结论,由于样本量较小,所能代表的总体范围有限,对于中国整体农村社区来说,农业或者涉农专业的发展如何,以及新一代的青少年的未来职业选择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娜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教育调查论文:学生满意度调查继续教育论文

1.继续教育现状

本院于2009年开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的内容有专升本、专接本、网络教育、函授大专等,合作的院校有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和扬州大学等国内知名本科院校,合作的专业有建筑工程、化学工程、机电一体化、工商管理、工业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遍布本院各个院系,同时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的工作。学院在继续教育工作方面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2.满意度调查的对象

本次研究以本院继续教育在读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的学生类型包括专升本学生、专接本学生、网络教育学生以及函授的学生,因此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根据各个类型学生人数的不同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取得的继续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数据。

3.调查问卷的内容

3.1继续教育学生信息的收集

学生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继续教育的类型等信息,通过这些基本信息的收集有助于了解不同的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继续教育的不同要求,更能客观的分析学生对继续教育的满意度。

3.2继续教育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指标

本文从继续教育服务和学生的特点、继续教育服务过程中教学、培训和管理时所具备的相关的必备条件和服务态度等各个要素出发,构建了从数据的性、调查时学生的响应程度、继续教育完成的保障性、学生可得到的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后勤保障的人文关怀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下面又列出一些子项目进行分析调查,保障调查内容的性,调查结果的性。

4.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研究采取发放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电子邮件等各种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试卷500份,收回482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3.6%,回收率较高。回收试卷后对回收的试卷进行了整理分析。

4.1数据性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本校学生,在这方面每个学生配合良好,对于调查问卷几乎全部进行了认真填写,数据。

4.2个性特征对满意度评价的影响

4.2.1性别对于满意度的影响

调查结束后,对468份试卷进行了性别统计及满意度的分析,发现女生的满意度略高于男生,但总体差别不大。

4.2.2年龄、学费对于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年龄越大,学费越贵满意度越高,年龄越小满意度越低,经过分析发现年龄越大越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越认真学习;学费越高越珍惜自己的钱,学习越认真。

4.2.3学生类型对满意度的影响

为了调查学生类型对满意度的影响,在抽样时专门从不同的学生类型中抽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技能培训的满意度较高,其次是专接本,满意度低的是网络教育。通过分析原因发现,技能培训满意度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上课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时间较多,交流较多,并且参与技能培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效果较好。网络教育满意度差的原因在于学生自己网络学习,学习时间较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或者几乎没有交流,而且网络教育学生不是在校学习,对学校没有任何的感觉,感觉不到相关的关怀,也几乎没有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造成的,所以满意度较低。

4.3学习资源对满意度的影响

学习资源包括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的教学资料、教师的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这方面比较满意,总的认为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比较完整、教学计划安排得当、教师备课比较充分、教师均比较认真负责,总体满意度较好。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学生对继续教育基本满意

在对本院继续教育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过程中,本院继续教育学生对本院的继续教育基本满意。但是在进行调查时,由于不同的学历、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对教育的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别。

(2)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资源齐全

通过调查发现本院继续教育方面的学习资源,不管是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还是相应的教案、课件、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均比较齐全。

5.2建议

(1)问卷调查设计方面

由于个人本人能力有限,在问卷调查设计方面考虑不是很完善,在个别方面考虑的不是很周全,以后会继续改善。

(2)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性方面

继续教育的学生希望能够享受到与全日制学生相同的待遇,也希望能够利用和全日制学生相同的学习资源,希望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可以进入到图书馆去借书、去下载相应的电子资源,也希望利用学校的试验室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试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人文关怀方面

由于继续教育学生很多都是已经工作的人,平时要工作,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让他们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又能够利用休息时间多学一点知识。

作者:张仕立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调查论文:儿童消费论文:小议当代儿童教育消费调查

本文作者:刘焱宋妍萍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结构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是指3-6岁儿童家庭为满足幼儿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教育需求而支付的各种费用。有学者根据教育支出所涵盖的范围,将家庭的教育消费支出分为基本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教育支出①。本研究显示,城市3-6岁儿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结构主要由园内消费和园外消费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园内消费包括基本教育支出(含保教费、学习用品费和伙食费)和选择性教育支出(含捐资助学费和幼儿参加园内兴趣班等“其他费用”)。园外消费为“扩展性教育支出”,主要包括为孩子购买玩具、图书、音像制品以及在园外上兴趣班、请家教的费用。园内消费与园外扩展性教育消费之和构成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家庭支付的幼儿园费用平均为993.73元/月,园外扩展性教育消费均值为461.19元/月,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为1454.92元/月。园内消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为68.3%,园外消费占31.7%,表明幼儿园费用支出是家庭学前教育消费的主要方面。在园内费用支出中,保教费所占比例较大,以“幼儿园费用”进行计算,保教费所占比例为54.3%。本次调查中有41.2%的家庭园内消费包含选择性教育支出,支出均值之和为476.37元/月,费用超过基本教育支出的一半。有园外消费的家庭比例高达73.8%,其中71.4%的家庭每月平均消费127.34元用于购买玩具、图书和音像制品,41.9%的家庭每月平均支出园外兴趣班、家教费用333.85元。由表1中的标准差得知,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保教费”和“捐资助学费”方面。进一步分析家庭的保教费支出发现,69%的家庭费用支出均值在455元/月以下,10%的高费用支出家庭保教费达到900-5700元/月,但仅有2%的家庭保教费在1500元/月以上。具体分析高保教费支出家庭子女所在的幼儿园类型显示,48.4%的家庭子女就读于民办园,24.7%的家庭子女在教办园,22.4%的家庭子女在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在捐资助学费方面,73.1%的家庭此项支出为280元/月以下,10%高捐资助学费支出家庭的此项费用达到650-8000元/月,但仅有1%的家庭其捐资助学费在1000元/月以上。在这10%的高捐资助学费支出家庭中,有58.4%的家庭子女就读于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家庭占31.5%。方差分析显示,民办园家庭的保教费用和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家庭的捐资助学费支出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可以说,“入园贵”主要贵在民办园的保教费用和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园的捐资助学费用。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

中国国家统计局通过住户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以本次调查中样本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情况来看,一年中10个月的园内消费支出约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12个月的园外扩展教育消费支出约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总体而言,城市3-6岁儿童家庭的学前教育总消费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1%。家庭的收入情况不同,其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也存在差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至8500元之间,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62万元和3.73万元之间。②以此为依据,本研究将样本家庭按收入阶层划分为,贫困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低收入家庭:月收入3000-5000元,中等收入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高收入家庭:月收入10000元以上。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情况如下表从表2明显可以明显看出,家庭的园内消费和园外消费支出均随着收入阶层的提升而增大,但是家庭的支出负担却随着收入阶层的提升而减小,即家庭收入越低,其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越重。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平均为888.41元/月,高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平均为2583.7元/月,后者约是前者的3倍。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约为34.67%,即家庭将1/3的收入用于子女的学前教育;而高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约占家庭收入的18.17%。面对当前的园内消费支出情况,分别有66.4%和49.6%的贫困、低收入家庭认为是在勉强承担,9.1%的贫困家庭和3%的低收入家庭认为承受不了、难以应付。而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中认为能承担的比例达到60.5%、75.2%,勉强承担的家庭分别占36.3%和20.1%。

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关于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家庭,没有针对幼儿园阶段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专题研究。有学者于1992年对广州市391名幼儿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对子女的文化消费投资具有差异性:干部、知识分子的家长文化程度较高,比较侧重于子女的“发展型”文化消费;工人、个体户家庭比较侧重对子女的娱乐性文化消费。③另有学者对上海市280名幼儿园家长的调查显示,选择私立幼儿园的家庭在收入水平、家长的文化程度方面要高于在一般公立园就读的儿童家庭。④及时项研究是关于家庭背景对园外扩展性教育支出影响的分析,第二项研究是从幼儿园类型的角度对公立、私立幼儿园中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讨论。如前文所述,城市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包括基本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可能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还涉及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处城市的发展水平。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的结构不同,其影响因素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呢?本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探索来自家庭内、外环境的可能因素对基本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三方面的影响程度和预测作用(见表3)。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将可能影响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的变量分为五类,分别是:(1)与幼儿相关的解释变量:性别(虚拟变量)、年龄(有序变量)、户籍(虚拟变量);(2)与家长个人背景、教育期望相关的解释变量:年龄(有序变量)、学历(有序变量)、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有序变量);(3)与家庭相关的解释变量:家庭收入(有序变量)、家庭人口规模(连续变量)、家庭子女数(连续变量);(4)与幼儿园相关的解释变量:幼儿园类型(虚拟变量);(5)地区方面:城市发展程度(有序变量)。本研究根据一、二线城市的划分,将样本城市的发展程度分为:较低(呼和浩特、贵阳、唐山)、中等(武汉、郑州、石家庄、南昌)、较高(天津、重庆)、高(北京)四类。统计结果显示,城市发展程度、家庭收入、幼儿园类型和幼儿年龄这四个因素对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较大。进入家庭“基本教育支出”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城市发展程度、民办园、家庭收入、幼儿户籍、幼儿年龄、家长的教育期望、母亲年龄,这七个因素共解释了家庭基本教育支出34.1%的变异量。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城市发展程度、幼儿园类型和家庭收入对其影响作用较大,即城市发展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家庭的基本教育支出就越多;与教办园家庭相比,民办幼儿园家庭多支付基本教育费用558.702元/月。子女是农村户口的家庭基本教育支出低于城镇户口家庭130.252元/月。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家庭基本教育支出有减少的趋势,即小班年龄层幼儿家庭的基本教育支出最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母亲的年龄越大,家庭基本教育支出越多。进入学前儿童家庭“选择性教育支出”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发展程度、家庭收入、幼儿年龄、企业办园、街道办园和父亲年龄,这些因素可以解释选择性教育支出19.4%的变异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样本数据是横截面数据,各观测值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R2的值不是很大,但是回归方程仍然在0.00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方程模型对于预测家庭选择性教育支出是有帮助的。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城市发展程度、家庭收入、幼儿年龄、父亲年龄对选择性教育支出有正向影响。在幼儿园类型方面,相对于子女就读教办园的家庭,子女就读企业办园的家庭少支出选择性教育费用117.852元/月,子女就读街道办园的家庭少支出90.51元/月,表明教办园家庭的选择性教育支出更多。在家庭“扩展性教育支出”的回归分析中,家庭收入、城市发展程度、幼儿年龄、母亲学历、家长的教育期望、父亲年龄、幼儿性别、民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园这九个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均对学前儿童家庭的扩展性教育支出有正向影响作用。与对家庭基本教育支出和选择性教育支出的影响相比,家庭收入对扩展性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大。家庭的基本教育支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而减少,而选择性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基本教育支出与扩展性教育支出呈现互补的趋势。子女就读于民办园的家庭不仅在基本教育支出方面消费最多,而且重视扩展性教育消费;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家庭的扩展性教育消费需求也很强烈。另外,母亲学历的提高、父亲年龄的增大、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增强,均会提升家庭的扩展性教育支出水平。幼儿性别也对扩展性教育支出有一定影响,女生家庭的园外教育消费更多。

1.幼儿园费用支出是家庭学前教育消费的主要方面,家庭的消费支出差异主要体现在保教费用和捐资助学费方面本研究表明,园内消费约占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总支出的68.3%,其中保教费所占比例较大。幼儿园存在收费名目较多的现象,不仅有“捐资助学费”,还有园内兴趣班等“其他费用”。支付选择性教育费用的家庭比例达到41.2%,支出均值超过基本教育支出的一半。民办园的保教费用和教办园、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园的捐资助学费是部分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较高的原因所在。针对幼儿园收费方面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已于2011年12月31日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依法规范幼儿园的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此《办法》的出台,必将减轻家庭的选择性教育支出负担,杜绝家长“被自愿”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对于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的制定,仍然是由幼儿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根据保育教育成本合理确定,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的价格备案制度,并对其定价过程进行指导。总体而言,《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只是对收费项目、核定成本的基本原则和收费管理程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合理确定还需要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因此,各地市展开对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实际办园成本、家庭有关幼儿园教育消费承受能力的调查就显得至关重要。幼儿园收费标准既要能够保障幼儿园经费的正常运转,还要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2.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最少,但是支出负担最重调研数据显示,贫困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将1/3的收入用于子女的学前教育消费,其中园内消费约占家庭收入的27.09%,9.1%的家庭认为已经承受不了、难以应付;低收入家庭的园内消费约占家庭收入的18.44%,3%的家庭认为难以应付。学前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家庭是其重要的成本分担主体。但是过重的经济负担无疑会抑制贫困、低收入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进而影响学前教育普及的进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中指出,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幼儿园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比例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也指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应酌情减免收取保教费。”各地应根据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确定“经济困难家庭”的标准,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的资助方式。世界各国针对处境不利的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的支持政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公共财政转移和税收等再分配政策降低儿童贫困率,通过育儿津贴、教育券、税收减免等措施提高贫困家庭支付保育费用的能力;二是通过国家特殊计划的方式直接保障处境不利儿童获得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机会。⑤目前我国一些省市也先后出台了当地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例如,浙江省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凡在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包括低保家庭幼儿、福利机构监护的幼儿、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幼儿以及残疾幼儿)均可申请保育费资助,资助标准为三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的50%。⑥深圳市《关于实施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烈士子女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在我市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幼儿园就读,具有深圳市户籍并享受我市民政部门低收入居民社会救助家庭(含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低保边缘、临时救济家庭)的儿童、残疾儿童、孤儿和烈士子女,资助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残疾儿童每生每月350元,孤儿以及烈士子女每生每月700元”。南京市更是将资助政策惠及到全市的幼儿园适龄儿童,增强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南京市幼儿助学券发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凡是“具有南京市常住户口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当年8月31日前年满3-6周岁、在具备兑现幼儿助学券资格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托班除外),每人每年可以减免2000元的保育教育费”;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照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幼儿法定监护人在南京生活两年以上”,这些家庭的子女也能够获得幼儿助学券。3.影响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发展程度、家庭收入、幼儿园类型和幼儿年龄等统计结果表明,城市发展程度、家庭收入对家庭学前教育消费的三类支出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幼儿园类型和幼儿年龄的影响各异。民办园家庭的基本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较多,教办园家庭的选择性教育支出显著高于企业办园和街道办园中的家庭,机关及事业单位幼儿园中的家庭很重视扩展性教育消费。幼儿年龄对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于幼儿园提供的基本教育服务,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扩展性教育需求。城市发展程度作为一个外部客观条件,对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有着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多,此研究结果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论具有一致性。⑦幼儿园类型对家庭基本教育支出、选择性教育支出的影响是与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式相关的。有研究者分析了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政府财政投入的差异情况,发现大约三分之二(66.2%)的公办幼儿园能够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只有3.7%的民办幼儿园获得了政府的财政拨款。⑧教办园长期以来一直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在办学规模和质量上都具有其他类型幼儿园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家长愿意支付更多的选择性教育费用来满足其对品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企业单位办园和街道幼儿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而被最终推向了社会,这些具有“公办性质”的幼儿园由于得不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也必须依靠家长的缴费来维持运行。民办幼儿园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由举办者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盈利是其不争的目的。民办园的办园成本几乎全部由幼儿家庭来负担,家庭基本教育支出必然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政府这种具有“马太效应”式的倾斜性投入方式加大了不同类型幼儿园之间的质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前教育起点的不公平,从而形成了“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如何通过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政策来打破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今后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家庭的园外扩展性教育消费是家长对多元化学前教育需求的反映。在我国的家庭文化中,子女一直承载着浓烈的家庭希冀,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更是加深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纷纷在园外为孩子报有兴趣班。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具体分析幼儿上兴趣班的真实意愿,引导家长选择真正适合和有利于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形式。同时可以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所选择的兴趣班类型入手,分析学前教育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家庭的教育消费偏好,促使我国的学前教育市场走向有序化和多样化。

教育调查论文:职业教育发展调查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中职教育资源状况和对2005届陕西省初中毕业生报考意愿的抽样调查分析,认为根据教育部要求,陕西省中职扩招任务是可以完成的,但仍需克服相当大的困难。

关键词:陕西中等职业教育;调查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达到650万。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为落实这一目标,陕西省职业教育近年的工作目标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2005年,中职招生要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4万人,达到27万人,2006、2007两年的招生增长幅度都要达到20%以上。能否达到这个目标,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委托《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对陕西省部分中学、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的方法是:以点带面,抽样调查,点的选取尽量照顾全省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生源(城镇、农村),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获得及时手资料。

一、陕西省中职教育资源状况分析

2004年,陕西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48所(含民办87所),在校生40万人,课题组对中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抽取学校20所,分别为陕北地区6所,关中地区10所,陕南地区4所。

(1)调查的20所中职学校,平均占地241.2亩,其中农林学校占地较大,较大达1018亩,而最小的榆林工业学校占地只有27亩。根据学校占地及拥有的资源,政府给这20所学校核准的学生规模是平均每校1490人,现在这些学校在校生总数为32149人,已超出核定规模。但根据调查数据,各学校目前仍有潜力,扩招的余地仍然很大。

(2)2004年,被调查学校共有招生计划14315名,最终报到学生12122名,报到率为85%。在调研的过程中得知:这一数据并非一次招生所完成,而是各学校在不断补招的情况下才得到的,有的学校发出录取通知书的数量是最终报到学生的四五倍,如果按照一次招生报到率来看,很少有学校能达到50%,说明招生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调查学校之中,最终报到率低为43.6%,较高达、139%,各校报到率的巨大差异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上的不平衡。

(3)学校目前的生师比为1:8.9,如果加上各学校的外聘教师,生师比还要小。各校普遍聘请了兼职教师,如靖边职教中心2004年外聘教师34人,2005年外聘教师30人,占学校教职员工的15.7%。

二、2005年初中毕业生状况分析

初中毕业生的去向可以直接反映出职中的生源状况。课题组对全省不同地区的12所中学进行了调查了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对初中学校的教师、校领导及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对以上12所中学发放了调查表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84%。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普通中学初中应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其中,男生175人,占49.9%,女生,176人,占50.1%,平均年龄15.25岁。结果如下:

1.初中毕业生去向分析

(1)从整体看,大部分学生选择上高中(占86.6%),其中,男生选择上高中和辍学的比例大于女生,女生选择上中职的比例大于男生(见表1)。

(2)从不同地区看,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选择上高中的比例大于陕南地区;陕北、陕南和关中东部上中职的比例大于关中西部;陕南地区辍学的比例远大于其他地区(见表2)。

(3)从家庭子女数看: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选择高中的比例较高,多子女家庭学生辍学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学生;在中职的选择上显示多子女家庭比例较高(见表3)。

(4)从父母文化程度来看,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选择高中的比例越高,选择辍学的比例越低。在中职的选择上,初中文化程度父母亲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母亲文化程度越低,选择高中的比例趋低,选择辍学的比例趋高;初、高中文化程度母亲的学生选择中职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见表4)。

2.学生选择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生选择去向的因素排行为:①个人学习原因(66.60%),②个人兴趣(26.40%),③就业原因(24.7%),④家庭经济因素(21.6%),⑤其他原因(14.8%)。其中:选择高中的原因:①个人学习原因(70%),②就业原因(28.6%),③个人兴趣(25%),④家庭经济(20%),⑤其他(16.4%)。

选择中职的原因:①个人学习原因(61.7%),②就业原因(38.2%),③个人兴趣(32.5%),④家庭经济(23.5%),⑤其他(2.9%)。

选择辍学的原因:①家庭经济(53.8%),②个人兴趣(46.1%),③个人学习(7.6%),④其他(7.4%)。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毕业生升学普通高中,占86.6%,选择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仅占9.7%,还有3.7%的学生选择辍学,这与中职教育资源分析相吻合。学生普通高中的原因是学习因素,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因也是学习因素,这说明职业学校面向就业的优势尚未显现。

(2)陕南地区辍学的比例远大于其他地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近两年我省推出的五大职教品牌之一“秦巴茶艺”远不能吸引辍学学生接受职教,说明陕南地区的职业教育尚待提高。

(3)在中职的选择上显示多子女家庭比例较高,子女多必然导致经济困难,从另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仍是学生以及家庭无奈的选择而非主动的选择,家长让子女学习一技之长以便走上社会,似乎是客观因素所迫。初中文化程度父母亲选择中职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既反映家长期望值的差异,也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对择校的影响。

(4)仅初中毕业生选择的比例来看,完成扩招的目标很难,但从我省实际上普职招生的比例可达到6:4来看,学生及家长的选择中隐含这样一个信息,即先选择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若上不了再考虑中职学校,这是能保障扩招任务的原因。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陕西省中职教育资源潜力很大,如果满负荷利用现有中职资源,在校生可增加48%。同时,生源充足,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的比率虽然不大,但潜在的入学率仍然很大,即考不上高中后,为避免辍学还得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有近40万名初中毕业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所以,27万的招生任务不难完成。

通过调查也看出了陕西省职业教育要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解决的三个问题。

(1)大力提高中职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目前,我省中职生的就业难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各中职学校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培育名牌学校、名牌专业。目前,我省推行的“国家重点学校”计划和“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渭北技工、秦巴茶艺”等名牌专业工程,为中职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提升中职教育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3)通过政府行为,扶助初中毕业生接收职业教育。从问卷看,只有9.7%的初中毕业生选择报考中职,在86.6%的报考高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最终辍学,如再加上直接选择辍学的学生,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转变这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其次是帮助他们解决上学的实际困难,辍学的原因大多是经济问题,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帮困机制。如果能解决学费这一实际问题,初中毕业即辍学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教育调查论文:职业教育发展调查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中职教育资源状况和对2005届陕西省初中毕业生报考意愿的抽样调查分析,认为根据教育部要求,陕西省中职扩招任务是可以完成的,但仍需克服相当大的困难。

关键词:陕西中等职业教育;调查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达到650万。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为落实这一目标,陕西省职业教育近年的工作目标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2005年,中职招生要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4万人,达到27万人,2006、2007两年的招生增长幅度都要达到20%以上。能否达到这个目标,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委托《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对陕西省部分中学、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的方法是:以点带面,抽样调查,点的选取尽量照顾全省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生源(城镇、农村),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获得及时手资料。

一、陕西省中职教育资源状况分析

2004年,陕西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48所(含民办87所),在校生40万人,课题组对中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抽取学校20所,分别为陕北地区6所,关中地区10所,陕南地区4所。

(1)调查的20所中职学校,平均占地241.2亩,其中农林学校占地较大,较大达1018亩,而最小的榆林工业学校占地只有27亩。根据学校占地及拥有的资源,政府给这20所学校核准的学生规模是平均每校1490人,现在这些学校在校生总数为32149人,已超出核定规模。但根据调查数据,各学校目前仍有潜力,扩招的余地仍然很大。

(2)2004年,被调查学校共有招生计划14315名,最终报到学生12122名,报到率为85%。在调研的过程中得知:这一数据并非一次招生所完成,而是各学校在不断补招的情况下才得到的,有的学校发出录取通知书的数量是最终报到学生的四五倍,如果按照一次招生报到率来看,很少有学校能达到50%,说明招生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调查学校之中,最终报到率低为43.6%,较高达、139%,各校报到率的巨大差异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上的不平衡。

(3)学校目前的生师比为1:8.9,如果加上各学校的外聘教师,生师比还要小。各校普遍聘请了兼职教师,如靖边职教中心2004年外聘教师34人,2005年外聘教师30人,占学校教职员工的15.7%。

二、2005年初中毕业生状况分析

初中毕业生的去向可以直接反映出职中的生源状况。课题组对全省不同地区的12所中学进行了调查了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对初中学校的教师、校领导及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对以上12所中学发放了调查表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84%。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省内普通中学初中应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其中,男生175人,占49.9%,女生,176人,占50.1%,平均年龄15.25岁。结果如下:

1.初中毕业生去向分析

(1)从整体看,大部分学生选择上高中(占86.6%),其中,男生选择上高中和辍学的比例大于女生,女生选择上中职的比例大于男生(见表1)。

(4)从父母文化程度来看,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选择高中的比例越高,选择辍学的比例越低。在中职的选择上,初中文化程度父母亲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母亲文化程度越低,选择高中的比例趋低,选择辍学的比例趋高;初、高中文化程度母亲的学生选择中职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见表4)。

2.学生选择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生选择去向的因素排行为:①个人学习原因(66.60%),②个人兴趣(26.40%),③就业原因(24.7%),④家庭经济因素(21.6%),⑤其他原因(14.8%)。其中:选择高中的原因:①个人学习原因(70%),②就业原因(28.6%),③个人兴趣(25%),④家庭经济(20%),⑤其他(16.4%)。

选择中职的原因:①个人学习原因(61.7%),②就业原因(38.2%),③个人兴趣(32.5%),④家庭经济(23.5%),⑤其他(2.9%)。

选择辍学的原因:①家庭经济(53.8%),②个人兴趣(46.1%),③个人学习(7.6%),④其他(7.4%)。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毕业生升学普通高中,占86.6%,选择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仅占9.7%,还有3.7%的学生选择辍学,这与中职教育资源分析相吻合。学生普通高中的原因是学习因素,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因也是学习因素,这说明职业学校面向就业的优势尚未显现。

(2)陕南地区辍学的比例远大于其他地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近两年我省推出的五大职教品牌之一“秦巴茶艺”远不能吸引辍学学生接受职教,说明陕南地区的职业教育尚待提高。

(3)在中职的选择上显示多子女家庭比例较高,子女多必然导致经济困难,从另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仍是学生以及家庭无奈的选择而非主动的选择,家长让子女学习一技之长以便走上社会,似乎是客观因素所迫。初中文化程度父母亲选择中职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既反映家长期望值的差异,也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对择校的影响。

(4)仅初中毕业生选择的比例来看,完成扩招的目标很难,但从我省实际上普职招生的比例可达到6:4来看,学生及家长的选择中隐含这样一个信息,即先选择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若上不了再考虑中职学校,这是能保障扩招任务的原因。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陕西省中职教育资源潜力很大,如果满负荷利用现有中职资源,在校生可增加48%。同时,生源充足,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的比率虽然不大,但潜在的入学率仍然很大,即考不上高中后,为避免辍学还得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有近40万名初中毕业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所以,27万的招生任务不难完成。

通过调查也看出了陕西省职业教育要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解决的三个问题。

(1)大力提高中职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目前,我省中职生的就业难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各中职学校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培育名牌学校、名牌专业。目前,我省推行的“国家重点学校”计划和“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渭北技工、秦巴茶艺”等名牌专业工程,为中职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提升中职教育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3)通过政府行为,扶助初中毕业生接收职业教育。从问卷看,只有9.7%的初中毕业生选择报考中职,在86.6%的报考高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最终辍学,如再加上直接选择辍学的学生,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转变这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其次是帮助他们解决上学的实际困难,辍学的原因大多是经济问题,政府有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帮困机制。如果能解决学费这一实际问题,初中毕业即辍学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教育调查论文:小学家庭教育调查论文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兵房镇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交通不那么发达,工业发展也较慢,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兵房镇在如东县属最差之列,兵小隶属于兵房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及时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多方位的有效监控。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及时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教育调查论文:英语家庭教育调查论文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初中英语乃当前家庭教育的一大“盲区”,家长较低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严重匮乏是制约家庭教育有效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提高家长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入手,指出学校在优化家庭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初中英语家庭教育家校联系

“如果说孩子是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健全孩子的人格,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孩子学习。英语是一门特殊学科,尤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然而,因为其特殊性,当前初中英语家庭教育的状况相当不容乐观。

一、学生父母的英语语言背景

前不久,本人对自己所任教班级城区110名学生家长作了一次英语综合素质的调查。调查中发现:①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年龄在42~45岁之间,以高中毕业居多,约占42%。②英语基础薄弱,将近60%的家长不懂初中英语。③不懂如何引导子女在家学习英语,大多数家长只能配合学校完成孩子的听写作业。

附表1:家长的学历状况

(注:如果父母一方是大专,另一方是高中或初中的不作重复统计)

附表2:家长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掌握程度

附表3:家长在家督促子女学习英语的方法

给孩子听写单词95

聆听孩子朗读4

辅导孩子做作业7

向孩子请教英语0

与孩子一起看英语节目3

与孩子用英语对话1(注:偶尔)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可喜的地方。主要体现在:①家长对子女的英语学习普遍比较重视;②家长迫切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好的教学建议和做法。③部分家长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点英语知识辅导孩子做功课.

二、优化家庭教育,促进英语教学

针对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我们该如何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从而推动学校英语教学呢?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当前,由于我们缺乏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了家长一种片面的“学习观”,即盲目追求分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过分看重子女的考试分数,往往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子女的英语学习水平,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进步,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实,我们很多学生的英语天赋是很高的,他们的口说很漂亮,语感也很好,只不过因为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贪玩、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太稳定等等因素,导致了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因此经常受到父母的责骂,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作为学校,首先一定要让家长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意义,鼓励他们去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内动力”,点燃和保护好孩子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尽量不要把考试的分数及班级排名告诉家长,给家长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

2、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英语学习,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听写单词时,要求过高,不准有一个错,而且当天的生词一定要当天过关,这对孩子来说的确很难完成,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就随之丧失了。所以,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家长要懂得“三会”即:学会赏识,学会“拜师”,学会学习。

(1)学会赏识。当孩子单词听写错时,家长不要责骂,而要学会说:“不错,比我读书时厉害多了”。当孩子独自在房间里朗读课文的时候,你要学会表扬,而且要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表扬,并且要注意表扬的艺术,如,你可以这么说“**,你刚才在房间里听英语了”?这时孩子肯定会说“不,我在读英语”,这时候你就说:“真的吗?我还以为是录音机在读呢”。这种对孩子来说无意识的表扬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

(2)学会“拜师”。当一家人在一起休闲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向孩子请教英语,如,“××,我饿了怎么说”?或者“晚饭后我们一起去散步怎么样呀”?等等,尽量在家庭中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孩子还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作为家长,不管自身的英语水平如何,只要能够坚持,肯定能对子女的英语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学会学习。家长要想引导孩子向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就得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学习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多地去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千万要避免因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和,甚至产生冲突。

3、加强家校联系。家校联系的目的就是努力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到共识。家校联系的方式很多。

(1)家长会。目前的家长会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即班主任把前阶段的班级工作和学生整体学习状况向家长作一个总结,然后把后阶段学校和班级要做的工作跟家长汇报一下,家长很难有机会就子女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进行个别交流,显然,这种家长会收不到实质性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家长会模式,要切实避免班主任“一言堂”,变家长会为“交流会”,把更多的发言权给家长,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在家教育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吐”出来,供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

(2)电话交流。电话交流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家校联系手段,它较大的优点就是“短、平、快”,通过电话交流家长能很快地了解到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也能够随时了解到学生在家表现。

(3)家访。家访较大的优点就是给家长一种“亲切感”,尤其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家访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本人所教班里有这么一位学生,在家经常上网玩游戏,家长拿他没办法,本人也多次找他谈心,但效果甚微。后来,本人决定亲自去他家里对他进行疏导,经过半个多月的不不懈努力,终于帮他戒掉了这个“游戏”瘾。

(4)家校互联。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中心小学最近开通了“家校互联”信息平台,老师们可以在家校互联软件平台上编发信息到家长的手机对学生相关情况予以及时通知,家长通过手机回复的信息同样会显示在老师们使用的网络主页上,双方可以即时沟通学生状况。如24小时,该校一名学生家长收到了儿子班主任发来的一条短信息:“标题:表扬,内容:您的孩子在昨天的英语课上表现积极,受到各校听课老师的好评,特此表扬。留言人:田凤艳老师(直接回复给对方留言)。“家校互联”的较大优点就是“省时、便捷”,它还可以“群发”,如学校要向家长汇报近期情况时可以通过群发来完成。

4、组织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英语活动。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英语歌曲比赛,有些学校甚至还举办“英语节”。但据本人了解,这些活动大多局限于学生参与,家长的参与程度不高。设想一下,如果让家长们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现场感受一下英语学习的“魅力”,亲眼目睹一下自己孩子的英语风采,那该有多好啊!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会随之越发高涨。

5.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强有力的后盾,办好家长学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还有就是学科知识,如英语语文化知识。建议“家长学校”每星期授课一次。英语老师可以把学生下星期要上的内容提前让家长熟悉一下,必要时还可以给家长先上一遍,以便于家长更好地配合子女在家学习英语。

总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这方“沃土”,要让家庭这片沃土长出更加鲜艳的“花朵”,学校除了做好内部工作以外,还要为家庭教育指点迷津,惟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发挥出育人作用.

教育调查论文: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调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的发展,教育也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巨变。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突增的学生数量正在逐步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龙头城市,在对祖国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大任务。如何有效的应对和解决上述两个矛盾是当务之急。教育资源共享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一、什么是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资源泛指与教育行为相关的所有人和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使用时间的长短上

教育资源分为可再利用资源和不可再利用资源。可再利用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被拿来循环利用的与教育行为相关的事物和人。师资、教材、图书、电脑等均属于可再利用的资源。不可再利用资源使用时间长,虽然不可重复利用,但在使用期限内可以被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

(二)从资源的性质上

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教师、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是一种软件资源,教学楼、试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音体美设施、交通工具、草场等属于硬件资源。

(三)从资源的共享方向上

教育资源可以分为学校内各学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共享,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和社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一种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实质上是将高度独立的学校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彼此融合,使彼此独立的子系统或更小的系统有机,开放的联系起来,较大限度的,最有效的将系统联系起来,实现:“1+1>2”。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资源共享

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的变革。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打下良好基础的养成教育。而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学校仅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源来实现该目标,对于希望有更多选择的高校学生而言是有限的,这时高校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教育部非常重视资源建设与共享。2000年启动建设基础性、示范性的本、专科网络课程、案例题库和试题库。2003~2007年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内又启动了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以带动和促进各地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并逐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截至2006年年底国家精品课程的数目已突破1100门。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学生大幅扩招,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一)从硬件方面说

教育基础设施供应紧张,目前高校教育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使用,如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的短缺(参与调查的大学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对各高校同学使用校内基础教育、体育设施的频率进行了调查(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对基础教育、体育设施都有很高的使用率,使用的比率占到90%以上,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减小,同学们对设施的使用率在逐渐提高,侧面反映了高校扩招导致的基础设施供应紧张,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加剧教育资源硬件设施紧张与同学们需求增大的矛盾。

(二)从软件方面说

1、教师数量的短缺导致工作量加大,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目前大学本科的教学一般都采取大课堂教学模式,师生间的交流存在很大障碍,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从而得不到高质量的学术指导。同时,高负荷的工作也使高校教师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完成教学课时量和自己的科研发展上,放松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各个学校在积极寻找解决措施,比如建立网上师生交流平台、精品课程库、讲座等课外教学方式,通过对上这些方式的利用程度的调查,发现这些解决方式在利用程度上非常低,经常使用的不足10%,说明学校在建立这些课外学习方式的时候存在着流于形式、跟风的现象。通过同学们对上述方式的满足程度的调查发现约70%的同学认为上述教育方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电脑等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同学中普及率、利用率不高。对同学们正确使用电脑的引导有利于上述矛盾的缓和。

2、文献资源的紧缺与浪费。大学生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导致本校文献资源在品种和数量上供应不足,同时各大高校之间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缺少沟通与交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次调查涉及了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的调查(见表2)。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逐渐降低,说明在图书资源方面,大学前半阶段的利用和积累对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当同学们面临毕业、面临社会的时候,经历就十分有限,用来看书增长知识的时间更是减少,所以各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注意在大一大二多开设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给予充足的个人学习时间,并对大学生的时间分配和利用方法进行合理引导,以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有质的飞跃。

3、各个高校的文化底蕴不同以及发展侧重点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地域和人文的因素,高校文化迥异,这使得教育资源共享显有契合点。各高校发展侧重点的不同不仅影响着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样影响着资源共享的可行性。调查显示约80%的同学渴望能够到其他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不同大学的同学在被问及到他校选课时,回答不同。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的同学更希望到自己同专业优势学校学习深造。在可行性方面,约60%的同学表示到别的学校听课会有所顾虑。除此之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学校教学模式的差异给资源共享设置了很大障碍。

三、教育资源共享途径探索

(一)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成都各大高校可以建立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结合、兼职与专职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流动编制的功能,吸引企业、科研单位有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课,充实教师队伍。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兼有教师资格和职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跨校联聘、互聘、兼课。目前成都地区推行的义务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就主要通过城乡教师互动来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

(二)学分互认

成都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资源共享手段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成都地区各高校都在向周边地区转移,实行多校区管理。对于位于同一地区彼此靠近的大学,可以采用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满足一所高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另一所学校选择专业学习的需要,既不妨碍获得学分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部表示,将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品质教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其具有巨大优势,对于高校和学生都是一块不容忽视的具有开发价值的领域。现有的一些利用网络资源的形式仅是共享老师授课的课件、视频等等,只是将课堂教学移到网络这个平台上而没有充分的利用,成都各大高校可以结合四川各高校做精品课程的实际,搜集各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做出完整的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精品课程库。满足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广大在校学生的需求。但要避免课程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现象。这就要求个个高校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和协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公共课程(如公共英语、哲学、各专业基础课等)的开发为例,如果每个网院都独立去做,自然会出现许多类似的网络课程,许多类似的网络课程,并且由于缺乏分工,在各网院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自然难以有精品。

(四)学校后勤社会化,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学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学校部分职能分解,由社会来承担,引起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变化,大大降低教育成本,即使教育成果不变,教育效率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学校后勤社会化,从硬件资源上看,是社会向学校提供食堂、校车、宿舍、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和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文化体育设施。从软件方面看,及时,要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实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后勤社会化正是实现办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教育资源共享应该遵循开放性和公益性,社会中有教育资源的部门或主体都应本着这两方面原则,在教育系统或学校使用时给予免费或无盈利模式开放。第三,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高校加强相互联系,在师资资源、实验室等方面互通有无,有效地克服资源闲置与紧张的矛盾,扶持薄弱学校,使薄弱学校共享强校的教育资源,强强学校间的合作与互助也必不可少,它们之间也有共享的资源。

(五)文献资源的共享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实行馆际互借,提高图书网络化程度,建立长效图书捐赠机制等措施真正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馆际互借可以将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作为本馆藏书的延伸,弥补各自馆藏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网络图书的数量,方便学生的查阅,缓解图书资源紧张问题;图书捐赠机制可以收集到各个高校更为更为专业的书籍,使文献资源的共享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益。除以上两点,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项目中,还应注意高宽带、核心设备陈余备份、扩展性好、远程访问高校教育资源、高安全五个方面。

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必要性的认识和共享途径的探索,各高校在综合办学,优势互补方面定会取得长足进步,并适应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

教育调查论文: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如何使毕业论文撰写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手段,让师生真正体会论文撰写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切实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问卷和访谈记录发现,远程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具有选题侧重于某些专业方向、多数学员搜集资料的途径仅限于网络从而造成论文观点相似甚至雷同等特点。因此,研究者提出多设置启发学员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及研究水平的课程,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等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学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

一、引言

实践环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张少刚等(2004)指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不但要注重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要求,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目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现状却是:论文选题陈旧;论文论题偏宏观,与工作实践相脱节;论文内容相似性、重复性明显,缺少对个案问题的调研分析。部分论文抄袭、借鉴成分过大,达不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如何使毕业论文撰写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手段,让师生真正体会论文撰写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电大以会计专业为例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本文为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二、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现状研究分析

(一)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看,毕业论文选题为财务管理方向的最多,有59人,占调查样本的31%。其次是管理会计方向占比18%。选择会计、审计方向分别只有13%、9%。然而从论文最终得分情况来看,选择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方向的学员均分较高,分别达到78.5分、77.8分。

可见,成人在职学员更加注重会计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而不是拘泥于纯粹的会计核算。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及时,会计核算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分析所需的各种数据,最终为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需要;第二,在实务工作中,值得探究的是会计数据的价值。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领域及深度相对于其他方向更具有优势。得分较高也说明了这两种选题的价值。

2.毕业论文选题原因的调查分析。论文选题原因“工作岗位”的学员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0%。居于第二位的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题,占样本总量的29%。处于第三位的是“个人兴趣”选题,占20%。调查统计显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论文得分较高(均分75.5)。

通过调查,约65%左右的学员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他们能够从自身工作岗位出发选择论文研究课题,这符合成人在职学员“接近实际生活,联系实务工作”的选题原则。另外,说明成人学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确定论文选题、寻找论文参考资料。同时,研究表明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调查表明,97%的学员认为选题阶段指导教师的作用很大。这既说明学员普遍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又说明大家普遍感受到选题存在的困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不论是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毕业论文选题上给予较多的投入。

3.选题与工作相关度趋势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呈现上升态势,2006年春占比57%、2006年秋占比64%、2007年春占比68%,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注重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据调查,大多数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点对务实型选题提出要求也是促进学员联系工作选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的问卷调查分析

1.对毕业论文撰写意义的认识。88%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论文撰写是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12%的被调查者认为并非如此。

有85%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要求撰写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10%不确定,5%不认可。据分析,后15%学员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完成论文态度不够端正;二是不从事会计专业相关工作,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也存在欠缺。

约93%被调查学员认为撰写毕业论文能够初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进而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有7%的学员不确定或不认可,据了解,这部分学员的论文与其从事工作无关。

2.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学员搜集参考资料的途径一般为网络搜索引擎(93%)、电子期刊(80%)、教科书或专业书籍(49%)、单位资料(22%)、社会调查(17%)。调查数据表明,网络资料成为学员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源。带来的问题是论文观点的相似性,甚至出现大段相同的文字表述。此外,专业期刊具有时效性、实务性特征,成为网络之后受欢迎的参考资料来源。运用社会调查方式获取论文资料的较少,这与成人学员撰写论文时间有限有着很大关系。

3.关于毕业论文最关键的指导项目。78%的学员关注“论述方法”的指导,有37%的学员关注“选题”的指导。表明了成人在职学员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不清楚中心论点确立及阐述的方法。同时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感到选题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提醒并指导学员慎重选题并更加注重论述方法的指导。

而对于论文答辩,71%的学员关心回答问题的方式,有20%左右的学员关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表明指导教师在指导答辩前准备时,除了要求学员再次熟悉论文内容,最需要的就是关于针对不同答辩问题如何进行回答的指导。

(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指导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所积累的经验。受访教师认为理论研究水平弱(90%)、重视程度低(86%)、时间投入少(78%)是成人在职学员完成论文中较大的三个问题。因而,对成人在职教育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表示担忧。

通过访谈了解到,92%的受访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的选题作为最重要的指导环节,因为这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及答辩的顺利与否紧密相关。82%的受访指导教师认为成人学员初步选题时存在两种较突出的问题:首先,选题“大而空”或过于生僻。如“论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其次,选题的表达不清晰,如“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不太会把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在这方面指导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指导,教学点也应给与更多的时间让学员用于选题。80%左右的受访教师认为毕业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点工作人员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论文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主要经验。在访谈中,所有受访工作人员认为成人在职学员“有工作、有家庭”的特征使得论文撰写成为较“艰难”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电话、短信、QQ等各种方式通知、“催促”、“跟踪”学员论文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点工作人员参与安排毕业论文动员、聘请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归档等一系列工作,并不轻松。

访谈中了解到,受访教学点注重总结前一学期的经验,两个教学点(占比29%)将前一届学员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的经验总结为一份启示录,在论文动员时发放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对于论文指导教师,所有教学点均实施淘汰制,越来越注重选择富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体现在包括选题、查找资料、撰写、修改、论文答辩这个过程相对较长,也因为论文的完成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参与者应该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

三、调查结果带来的启示

(一)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应突出能力培养与提升,注重个性差异化辅导

1.教学计划中考虑增设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设置与成人学员工作、生活紧密的“热点”课程(如,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安排启发学员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及研究水平的“学术”课程(如,文献导读)。可以安排为选修课程并且在考核制度上给与较大的灵活性。这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选题,有利于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

2.前置毕业论文起始时间。建议安排在入学的及时学期,这样做有三个目的:首先,引起各方重视。开学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可以引起学员和教学点的充分重视。其次,学员入学后会注意从所修课程中获取信息及灵感,以确立毕业论文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有条件的学员可以提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尤其是要进行数据分析(甚至需要几年数据对比分析)的学员,可以尽早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于时间相对宝贵的成人在职学员,尽早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利于其拥有较充裕的思考时间。

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适当延长确立论文选题的时间段。论文选题的恰当性关系到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的顺利程度,也体现该论文的价值。据调查,教学点普遍要求学员在1-2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而短时间内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较大困难,尤其对于不从事会计工作或从没接触过专业相关工作的学员。

4.拓展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从调查资料分析,绝大多数学员(有的仅仅)参考网络资源完成论文的选题、撰写,这导致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雷同现象,缺乏新意和独立思考。因此,应指导学员积极拓展论文参考资料来源。选择有新意的研究课题。

5.应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将之视为提升能力的又一重要阶段。指导教师和学员应该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答辩通常是检验写作者对论文主题、观点、论述方法等方面的熟悉程度,作为成人在职学员借助论文答辩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在与答辩组教师的交流中,对所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选题类型确定提问重点。例如因工作原因选题的,应该侧重“微观式”提问,即选择实务工作中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个人兴趣或者查阅资料选题的,则选择“宏观式”提问,即注重理解性、政策性方面的提问等。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实质上又是一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对不同选题针对性的提问,使撰写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课题,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撰写目的。

指导教师指导前应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学员的专业基础、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年龄层次、个人兴趣领域等,分层次或分类进行选题、撰写直至答辩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关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熟悉论文涉及的领域或行业情况,更应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另外,考虑选派具有一定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三)提高对学员的要求,使之注重从资源利用、自我激励意识、写作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培养自己

教学点与指导教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应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另外,更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要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整个撰写过程中受到一次的,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各个方面的锻炼,力求使学生受到一次能受益终身的锻炼。

(四)教学点应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

教学点应注重协调论文指导教师、学员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总结论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调整控制,促使论文撰写工作真正达到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远程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和设计性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应该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论文才能适应成人学员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在调研中,各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工作相当重视,强调各环节的规范,综合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结合调研结果,我们将继续探索出符合成人特点的毕业论文规范,以期真正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整体质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