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

摘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下的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有思想情感、思想认识、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质有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及政治观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以及运用所学所能将个人目标或任务付诸实践的能力。法律素质是其所具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道德素质是其做人及行为实践过程中对其自身起规范作用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这个价值观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和相关课程内容差异大,施教者难以有效输入新的思想政治认知。

2.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化,现行人文素质教育只达到人文知识教授层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无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原动力,普遍只想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工作,缺乏高层次追求。4.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评价失准、道德价值取向混乱问题。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们,我们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解决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一,用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建构认知结构的方式的理论来指导思政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强和丰富原有的结构,只是这一同化过程学生会过滤和改造施教者给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结构不一致,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思政教育在同化过程中受挫,但是我们可以在顺应过程中找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因为受教者的认知无法适应客体要求时,就会创造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节奏、时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可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建构起大学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

其二,高校若能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那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实现由现目前学生仅仅是机械接受人文知识的层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层次转变。认知驱力是奥苏贝尔三大成就动机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一项,此外还有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动机就是对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无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对实利的追求。而奥苏贝尔对认知驱力的重视本质是对认知和理解的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驱力,就能转变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法。

其三,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介绍给大学生,并引导学生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意识的原动力。文献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可尽力引导大学生追求马斯洛理论的高层次需求,鼓励他们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终身人生目标。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引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唤起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对责任感的考虑。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六个阶段,而我们要重点引荐给学生的是第六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确立起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他们懂得德性的本质、以尊重人为目的而非手段为前提。执此道德观的人是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力量。具体可选用科尔伯格的“海因茨难题”这一经典道德两难问题作为课堂开放式讨论话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后,为其讲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基本法律知识以激发和普及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内,其实也是一个内心变化引起外在行为表现变化的外化过程,是需要施教者带着潜移默化的意识耐心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因此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是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当然,本文的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作者:邓丽萍王昊灿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科技创新论文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1.做好导师和项目的遴选工作为保障STITP能切实有效地开展,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且有在研项目,学院则在科研资源的利用分配、评优、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倾斜,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项目选题主要是以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组织选题。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教师在研项目的子课题,保障了STITP项目来源的稳定性,促进师生科研学术工作良性发展。

2.确立导师负责制项目和指导教师确立后,学生要和导师签订协议,导师向学院负责,同时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与完成。如引导学生选题,撰写项目申请书、立项书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综合能力。5.建设合理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为保障学生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搭建金字塔型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尤其重要。一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可以通过开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二年级及时学期,要在广泛参与一年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挑选部分学生开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学期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项目,并开始项目申报;三年级开始科研试验与结题,并将可继续深入的项目发展成毕业论文。

二、科技创新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现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索、研究、创新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精力充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富有进取和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能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对其以后的研究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服务校外,将社会提供的服务和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加服务的活动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其项目从论证、立项、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进行多方位的权衡比较,得出化的决策,需要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交流协作,单靠一人力量很难完成。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精神品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大学塑造成创新者的精神乐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

5.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作者:陈国梁 白占涛 刘冲 孙志宏 贺晓龙 单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下人文精神论文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一)理想信念与责任心的缺失

受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当前许多大学生的功利意识浓厚而理想信念不明确。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有效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抱有过好每24小时、享受每24小时这样的思想。此外,当前许多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努力的核心与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略了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据调查与了解,近年来,我国“啃老族”的数量不断扩大,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正常就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隐患。

(二)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与强制性,自学能力非常差。到了大学阶段,学校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自由,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下,那些自制力较差且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很容易变得消极懈怠,长此以往,他们的文化素养就会降低。此外,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当前许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从小被溺爱,以至于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容易产生迷茫、失落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较为严重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问题,这与其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的过分关心,导致其过分注重自身感受与荣辱得失而忽略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与社会活动中缺乏集体意识,我行我素,无法顾及到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据了解,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自身的精神生活的现象。例如,许多大一的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求父母为其配备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手机等设备,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许多学生去名牌店高价购买服装或者名牌包包,不依据自身的实际支付能力来进行购买,不符合理性消费的理念;部分学生拿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吃喝玩乐等。

二、音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大学教育不仅应当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其懂礼仪,知廉耻。音乐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它是求真与想象的结合,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以及世界的有效途径。音乐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大学生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心灵得到升华,人格更加健全。

(二)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两个方面。将音乐人文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可以有效缓解高科技对于人性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在价值观方面,高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价值观的扭曲,音乐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降低大学生对高科技的依赖,改变其价值观。

(三)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必不可少的部分,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其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向,促使其治学态度更为严谨。学习方向反映了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学习方法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治学态度则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音乐人文精神从这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四)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分化与学科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问普遍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人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低,领地越来越窄。教育体制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隔绝,许多科学家都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音乐人文精神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完善其人格,帮助大学生找到其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提高其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要求,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对策,音乐人文精神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注意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文艺汇演、专题讲座以及板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鲁芳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论文

一、对工作经验的限制

目前,为了降低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多数企业都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因招聘大学生而带来的附加培训成本、风险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但由于大学生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工作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就业时碰壁现象比较严重。

二、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想要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制度保护;此外,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就业环节中的重点要素,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保障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公平就业。

(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决定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就是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首要因素。首先,学生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保障其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由于经过了高考,大部分学生将大学视为是一个享乐的场所,心态的适度调整是该阶段的一个难题。由于我国大学秉承着严进宽出的理念,多数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对于就业的意识还不够深刻,为此,大学生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将就业的客观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其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大学生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干部也要意识到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把握机会锻炼自己。,大学生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由于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异,如何做到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

(二)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意愿在双向选择体制下,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风险,只有打破传统的被动就业模式,树立灵活的就业观,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对就业的预期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就业范围,从而增加就业难度,“高也成、低也就”的就业意愿,能够帮助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此外,大学生还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意识,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短期就业率的思想,致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慎重,担心求职人员跳槽从而增加企业成本,为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就业观,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行业行为也不够规范,为此对就业机会选择的主动性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简历的设计、投递以及对面试环节的充分准备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选择就业机会的主动性。要知道,作为求职者的及时印象资料,简历的设计一定要简练、别致,此外要把握好投递简历的数量,并根据个人偏好对面试单位进行适当舍取,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公司。

三、小结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几年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呈上升趋势增长。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话题。就业似乎成了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想要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要知道,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呈正相关的。此外,想要把握好就业机会,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对大城市的就业预期以及对高薪行业的觊觎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也为营造一个和谐、公正的就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陈晨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探索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论文

摘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性转变为既重视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较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功效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长期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而大学英语教师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坚力量。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具有爱心,具有激情等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功效。大学英语教育的主导者是大学英语教师,最终受益的将是一代又一代能够真正掌握好英语知识的大学生。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剖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论文

摘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动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实现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效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是英语语言的传授者,而且也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性转变为既重视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较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公务员之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功效来。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长期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而大学英语教师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坚力量。掌握了扎实的业务知识,同时又具有爱心,具有激情等综合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功效。大学英语教育的主导者是大学英语教师,最终受益的将是一代又一代能够真正掌握好英语知识的大学生。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加强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结合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在培养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为支撑的新型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文科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够理性以及专业技术的切入点较低等原因导致文科大学生就业面相对理工科大学生较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结合文科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应该如何加大对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文科大学生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各个高校针对专业特点、学科设置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从多个角度多方位全过程地对文科类大学生加以教育与引导。从目前各个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文科类毕业生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文科类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大家共同关注与思考如何切实有效地去解决。

1、某些文科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一代由于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缺乏文科生理应具有的较高的人文素养,其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感恩之心。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和学校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买卖关系”。对于学校的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很多问题的理解未能从全局、大局考虑而是从利己、狭隘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很多的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和肤浅的流行文化抚育下成长,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由于文科生长期受到感性教育居多,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对于一些事情比较敏感。在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上,通常是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缺乏必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教师的言语行为喜欢从细节上去揣摩,很多教师“不以为然”的话语可能对文科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高等教育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问题上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处理压力的技巧可供参考。要特别关注专业满意度低、家庭成员关系异常、性格抑郁内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成长。

3、对于课程的学习,由于受到外部就业形势的影响往往偏好于与“考证考级”相关科目的学习。有的文科生对于中外名著知之甚少、对于中华文化的鉴赏品味低、对于优美的古汉语诗词的学习更是提不起精神认为没有多大实际用处。这些现象的出现令人担忧也促使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专业教育。

4、很多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不高,对于诸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普通物理”等理工科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由于文科学生的理工科学习基础较弱加上自身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对高校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文理交融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由于理工科专业的工作其技术切入点较高、技术壁垒较厚,加上理科生在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很多理科生在毕业后从事文科类的工作反而更有优势。但很少有文科生具备以后从事理工类工作的能力,这也使得很多文科类工作被理科生“侵占”更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压力。由于文科生很多从事记者、教师、行政机关等工作,所以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文科生对于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文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路探寻

文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与价值、塑造时代精神、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提供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的素质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希望,其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研究的态度去拓宽思路换位思考帮助我们的文科大学生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以笔者之见,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一实际问题1、在理工类高校中文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学校的主流发展方向融合的并不是十分紧密,这也造成文科专业在这类学校的发展空间狭窄,学院间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到这类学校文科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公平这一基本教育原则要求我们要防止出现专业教育上的马太效应,要做到专业发展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

结合各高校的发展特色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要将其他非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融入到特色专业的发展中。要将包括文科专业的建设采用一种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的办学思路真正贯彻下去,在特色专业和非特色专业中找到结合点使得学科间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促进学生“T型”综合能力体系的培育,增强文科生综合素质使得其在与特色专业相关的行业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扩大就业渠道。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的多元化也引起了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取向和标准上呈现出多样化,部分带有消极的堕落思潮。处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线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开拓有效途径,做好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文科学生以女生居多,其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对于外界支持的依赖性也较大。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能够良性循环下去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是十分有利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人文情感的渗透。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要与时俱进,应该改变昔日的教条式说教和空洞式灌输,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承与发展、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学生注入教师新鲜的情感血液。

3、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迫在眉睫。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的科学素养状况经相关的调查发现是不容乐观的。这其中有学生个体的原因当然也有我国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这里就不在赘述。高校对文科生进行科学教育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一件大事也是增加文科生就业“砝码”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学体系和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体系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调研、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文科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文科生的科研能力使之自发地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有助于文科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融会贯通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是终生受用。另外在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对于文科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尤为重要。高校要注重建设适合文科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体系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应用性,能够激发文科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所从事的工作零距离对接。各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资金投入、智力支持,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的激励机制。

4、加强文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真、善、美各个方面的追求起到精神上的助推作用。人文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品格修养、精神面貌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人文教育要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态度与做事的创新源泉,要做到知、情、意并重。高校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各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人文知识的传播中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整体性地考虑和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提供条件。作为人文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公关能力等。在群体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做事。

5、我国的文科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对待文科生综合素质提高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以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系统地制定出更加有利于文科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当然育人的过程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也呼吁我们的社会对于我们的文科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文科生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应有的角色。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试析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学校体育活动重要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有了显著变化,所以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中必须及时地把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各素质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学校应正确处理好它与各素质之间的关系,摆正体育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 综合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发展愈加迅速,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了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本。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纵观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待业学生人数也相应上升,2008、2009两年学生就业率甚至不足七成,尤其是在剔除了读研和单位试用人数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社会的知识储备迅速增长,新的学科不断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与交叉综合并存,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各职业所涵盖的知识技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每一种职业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这所有变化都要求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能在社会生活中对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等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上进行良好适应。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缺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提高人才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强健学生身体,还能多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的教育拥有四根支柱,即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know)、学会生存(earning to be)、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与人相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体育教育正是以其特有的功能和手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活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

(一)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人的品德是在持续特定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自我约束作用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这其中,既有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这种主要由外因影响的准则,又有思想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等自身影响占主导的规范。在积极的情感支配下进行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形成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高尚的责任感,形成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良好道德观。同时,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平静的心态。保障学生在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下学习生活。

(二)积极的活动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才智

培养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个人的才智是其智能和才华的综合体现,包含智力素质、科学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总量不断增加,社会科技水平迅速发展,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参与体育活动就是一种个性的展示,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谁能想到一个没有积极体育活动情感的人却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强化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全的评定有了新的标准,健全的身体素质需包括运动机能素质、抵抗疾病素质和心理适应素质。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近30%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人格适应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通过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备的健康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活动情感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

二、体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上的作用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体育竞技活动当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活动,如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调节,以及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直接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活动在促进个体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主动解决情境中面临的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一)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交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因为体育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远远比其他科目多,它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运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中,由于人员之间交往频繁,这不仅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往,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接触社会。体育活动不但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帮助师生更好地沟通,促进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角色

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游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生在游戏中个体角色的不同扮演,参与者同时体验了各种角色的义务、责任、技能与心理。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此种经历对于个体体验社会角色,促进个体融入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活动,很多时候正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规则、环境,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得以继续发展。

(三)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受各种挫折,耐受挫折也是一个个体对自身心理调适的过程,个人只有具备了抵抗挫折的能力后才可能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比赛具有其鲜明的竞争特征,有竞争就会有胜利和失败,对于失败的一方来说,这种体验就是一种挫折体验锻炼过程。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种情景引发的挫折感,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个体承受挫折并通过自我调整重建信心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调适的过程,这种自我调节、重建信心的过程就是个体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四)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控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课堂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起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种种教学要求和规范对学生也有具体的掌控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既要通过自我控制服从于教师的组织,还要服从课堂纪律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控制与自控是同时存在的,教学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服从,学生的自控是对这种要求正面的回应。无论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对课堂纪律、行为规范的限制,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控能力,就是学生逐步实现自我调整,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与此同时,体育活动中的竞争行为也在不断发生,随着竞争目的、参与者群体大小、参与者年龄性别特点的改变,竞争行为也会有相应改变。学生如果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学会遵守规则并与同伴相互配合,通过协调合作来解决问题,养成团队合作的能力。

由此可知,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性所决定的。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体育活动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需重视体育教育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地位,这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急需重视的问题。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关于发挥影视育人功能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

[摘要]影视剧和影视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当代大学生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可以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影视 大学生 教育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对大学生来说,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面对新形势,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利用发挥影视和网络传媒的作用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电影节。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影视片本身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而对影视创作人员的关注很少,尤其是将影视明星与影视作品结合起来。其实,让影视明星、影视作品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通过引导大学生对影视明星与影视作品的正确认识,更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影视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有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是主要影视观众,在校与毕业的大学生又是其中主要部分,网上免费下载成为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观影方式,60.05%的大学生选择上网观看影视节目,96.8%的被调查者承认有喜欢的明星。的影视明星和影视剧应该说可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而事实上,仅有8.5%的被调查者重在喜欢明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90%的大学生认为喜欢的理由是明星的才艺,可见。大学生对影视明星的认识缺乏深度。长此以往,是达不到教育作用的。若能够让影视明星与大学生面对面地互动,促进大学生对影视明星和影视剧的正确认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产生深远影响,毕竟影视剧是影视明星辛勤劳动的成果。

二、当代大学生更易陷入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之中,造成不良后果

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生命本身,特别是属于“80后”的一代人,被认为是“速食一代”、“e时代”的群体,是非观念淡薄。价值观念不清,生命观模糊。易受压力影响,产生心理问题。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还有数据显示,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或偏移,大学生自杀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全国大学生自杀案件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为130起。2006年的华南农业大学曾发生一周内就有4名学生自杀。2007年5月就有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跳楼自杀:200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大四学生在英语考试结束后跳楼自杀;2009年2月14日、15日连续两日,广东工业大学连续出现两起学生跳楼死亡事件。除此,还有很多未经媒体披露的大学生问题事件。众多事件说明,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校学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屡屡受到重创时,由于抗挫折能力不高,极易丧失自信,从而选择轻生作为解脱的方式。

大学生抵御不良影响的意志力还较弱。当代社会,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经典都可以被戏说、歪曲、篡改和简化。面对金钱、美女、权力、名声等等太多的诱惑,现代人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惟利是图: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因素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近年,多次出现大学生对同学、恋人。甚至老师进行行凶的事件,校园内发生行骗、小偷小摸的事件就经常发生了。

顺应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发挥影视育人功能,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失为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自2002年举办了影视博览节以来,顺应时展和创新的思路,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走出去”、“引进来”和“名人效应”三大运行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和表演才能的平台。这种打破常规的校园活动,不仅营造了健康向上、宽松活跃的校园文化,而且使同学们变被动为主动,化疏远为亲密,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2006年和2008年先后被湖北省大学生电影节授予活动组织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学校红旗分团委称号。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取得荣誉都与影视活动分不开。

三、挖掘影视剧和明星的闪光点,使其成为可用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影视是创造感人的瞬间,影视是展现激情的艺术,的影视作品具有较高的精神品位。的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使人受到教育,引人思考,给人智慧,催人奋进。可以从精神上给人以深入骨髓的震撼,使人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洗礼。影视作品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美丽人生》通过小人物也能做到的事情来教育人们,它那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吸引人心和打动人心,使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电影之一:第七十一届奥斯卡男主角、外语片、原创音乐奖:一九九八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九九九年法国恺撒奖外语片奖:一九九九年英国电影学院外语片、原创剧本奖,这些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奖接踵而至。通过影视作品和明星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性主义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场景的设计。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如电视剧《暖春》,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的影视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影视明星及剧作人员辛勤的付出。大学生不能只看到明星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无论哪种性质的工作要想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高考不如意、学业遇阻,并沉溺于自惭形秽之中,其实大可不必。影视巨星巩俐、姜文和著名导演李安、贾樟柯等均高考多次,其中贾樟柯先后考了四次。还是以旁听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因此,大学生要正视挫折,锻炼自己的耐挫力,乐观面对人生,只要自己敢于拼搏,依旧可以前程似锦。

充满幻想、眼高手低、浮躁、急功近利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点。影视明星敬业的工作态度,可以启发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更多一些踏实与刻苦,尤其在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困难的形势下。体操明星李小双在武汉科技学院与大学生面对面时,其“不要小看一个月800元、1000元的工资,它将成为你未来的机会,同时也是你创造的过程”的观点使现场学生深受启发。国际巨星成龙从跑龙套到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偶像,有评论说他成名的根源就是敬业拼命:艺坛常青树刘德华的勤奋在香港乃至华语娱乐圈都是有口皆碑的,成了“香港精神”的一个象征。周杰伦尽管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靠勤奋。成为当今人气天王。“天道酬勤”,是大学生必须谨记在心的。同时,这些明星也是忠诚的爱国者,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们的行为深受国人敬佩,其爱国言行对大学生也有深刻影响。

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在影视博览节期间曾请来影片《太行山上》的国家一级导演沈东、《一地花香》剧组及感动中国人物刘芳艳与同学面对面交流、举办明星叶蓓歌友会。通过影视剧创作人员和明星亲自讲述创作的艰难过程,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最为生动的品德教育、敬业精神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电信学院自动化062班学生万森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校把这种励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迷见面会形式展开很受欢迎,大家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又能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学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受鼓舞。”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偏重知识传授的教育体制使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教育,使其拥有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任重道远。我们可以通过鉴赏的影视作品、通过明星面对面,使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感受各种各样的情感,并从中获取多种多样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理性认知,去弊兴利,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论《影视音乐欣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摘要]《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对增强大学生对影视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优势等方面对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影视音乐欣赏》教学目的 教学优势

艺术欣赏类课程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少高校针对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何为影视音乐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如:《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要表现了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剧,音乐表达的是一种厚实凝重的风格。再加上独唱演员浑厚的嗓音,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感觉《好汉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音乐是作者创作音调与民间曲调《锯大缸》动机的融会创造。可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同时运用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地塑造了梁山108将的形象。

《影视音乐欣赏》是一门年轻的艺术类课程,正因为“新”,所以,《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二、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音乐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依剧情的发展创作出来的,它的特殊本质体现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中。我们更可以用音乐去感受电影、电视,体验到纯音乐所不能够达到的想象领域,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诸多特性,充分发挥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魅力。

电影、电视在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带来音乐,影视歌曲就是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以传媒为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从早些年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黑三角》主题曲)、《牧羊曲》(电影《少林寺》主题曲)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地热播,致使万人空巷,其主题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来的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插等等,直到现在影视音乐几乎已经侵占了普通百姓的整个视听领域了。这些的影视歌曲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这些的影视音乐也使影视剧本身大放异彩,但反过来,的影视作品成就了影视音乐的传播。近年来,有几部电视连续剧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认为此剧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剧本好,演员以外,电视配乐真是为其添色不少。此剧曲作者作曲家关峡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片头、片尾主题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响乐为电视配乐,以“主导动机”的专业创作手法,把影视音乐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这非但没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现象,还得到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恰恰是这种直指人心美好音乐让观众在观看剧情时燃烧激情,亦在欣赏音乐时得到审美享受。

三、《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影视音乐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音乐的制作过程、制作技术等等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特性与音画关系以及音乐与影视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喜欢音乐及影视艺术:学会鉴赏影视音乐,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中欣赏美,评价美的素质:因此,《影视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的电影、电视主题歌和插曲,往往是画面的补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刻划人物的内心情感,因而要结合影视的情节、人物性格来欣赏影视音乐。影视音乐大多具有地方色彩与时代特点,这也是欣赏时应当细细品味的。

在《影视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视作品,通过听、看、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作力,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视音乐欣赏》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师在新课开始时,首先选一段学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员表演而无对白的电影片段,如卓别林的喜剧或《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先去掉背景音乐给学生欣赏,再欣赏带背景音乐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探究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使他们自己发现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优势

(一)影视音乐审美的普遍性、通俗性与教育性

作为“声画合一”的艺术,影视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样式对受众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带给观众无法拒绝的视觉奇观和听觉享受。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使观众能更加容易的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画面和表现手法上获得愉悦享受。另一方面,影视艺术在听觉上也能给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悠扬的音乐旋律,精彩的人物语言都能给人以娱乐享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影视作品传播媒介逐渐普及开始,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宏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在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以深刻的 内涵唤起观众深入地进行对社会现实问题和自身处境问题的思考,并予以启发,深受观众的好评。它们的主题音乐或优美抒情、婉转缠绵、意境悠远或粗犷浑厚、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歌词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而被观众广为传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与生俱来地具备了丰富深刻具有教育启发性的内涵,其主题音乐更是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心灵被感动,情感被调动,情绪被感染,使影视作品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战火纷飞的上甘岭:一曲《英雄赞歌》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的王成《让我们荡起双浆》使人们想起祖国的花朵,《人说山西好风光》使人们记起了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因此,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不依靠理性的说教,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的情感自觉的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得到统一。许多的影视音乐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众传媒的基础,更能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此看来,不管是影视艺术的创作者,还是作为欣赏者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审美心理,无形之中把教育性看作为影视美的重要因素。

(二)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培养发展的学生个性

在新世纪中,知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个的教育递送媒介,教育信息贮存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进行《影视音乐欣赏》课程中,通过网络提供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首先可以就某一感兴趣的音乐或影片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其次,学生可在网上与同学、教师相互探讨,着手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创新观念、想法,为《影视音乐欣赏》课程增添有利的新资源。这样,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并使之具有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和自信,从而使个性得以的发展。

影视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影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视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更加喜爱中外影视音乐,积累更多的音乐、文学、历史等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大学体育模式研究

1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大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劳动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缺陷或者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良好状态"可见,关于健康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标淮,不仅仅包括生理技能,更包括心理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健康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竟争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2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为直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师以其完善的个人品格和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的人格"实际上,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方式不够完善,往往停留在道德说教层面,而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和启发学生将个人的品德修养贯彻到大学体育学习的全过程"在团体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养成团队协作精神,而且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而在个体运动项目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对抗性比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敢于拼搏的竟争意识"不仅如此,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重他人以及爱护公物等良好品质"。

1.3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

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开展体育教学。

2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深人"但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比较滞后,尤其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与中学的体育课程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尽管也有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试行专项体育教学与选项体育教学"但是,由于收到很多条件和因素的限制,许多与人们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身健体等学科知识,还没有真正进人大学体育课堂中"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一些体育课程,但是却没有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就受到严重的影响,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明显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已经成为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提高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创新问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然而在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有部分体育教师却人认为,体育教学没有必要创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创新"在很多大学体育教师看来,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在教学中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就可以了"至于教学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新意,他们并没有深入思考"因此大学体育教师的观念要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体育教学设施巫待完善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但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却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学设备陈旧以及教学经费缺乏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训练场地缺乏、教学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由于缺乏教学设施和防护措施,教师的很多技术动作不能示范,战术分析也难以深入开展"。

3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积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对干高等教育来说,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学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大学体育教育要把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健康及时0的体育教学观念,把体育与身心健康、知识技能等融为一体,推动大学体育教育从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逐步转向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中心.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切实把/健康及时0教学思想融人到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学生需要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每一项教学计划和课堂中"。

3.2进一步优化课程设t.促进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

在教育学家看来,课程设置反映出学校对于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注重体育课程设置,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因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要实现大学生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把大学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融合起来"大学体育教育要为社会体育打下坚实基础,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对于知识、技能的要求,发挥体育的社会交际功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要求。

3.3努力探索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

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主要是是独生子女,由干长期学习,他们普遍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人际关系比较冷漠,很多时候自我评价较低,甚至孤独压抑,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多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偏重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及相关技能"。

4结语

体育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述.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大学体育教育,积极探索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改革,把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本文作者:李佳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学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分析

一、关于创业教育与创业综合素质的内涵

创业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的创业能力,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各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及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业者创业不仅是为满足个人生存和成长需求,更多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感和探索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质,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第二,坚定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前提,对于大学生而言,浓厚的创业兴趣、远大的创业理想是必备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第三,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主宰创业的关键,决定创业结果的成败。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其要素主要包括:责任感、开拓进取、自信自立、善于沟通合作、吃苦耐劳、乐观、诚实守信和毅力等。第四,健康的创业心理。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创业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是创业者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取得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有:坚定的创业信念、不屈不挠的创业意志、能够经受住挫折的勇气、乐观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等。第五,突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者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开拓进取,取得成功。第六,充实的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经营与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综合性知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革命的内容、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企业家成功的经验等都是创业成功的知识保障。

二、大学生在创业中表现出的素质缺陷

从大学生自身分析,创业失败主要在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创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及时,创业兴趣较浓但行动滞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有较浓的兴趣和意愿,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正确描述创业和了解创业,并且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认识基本相同,但现实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不多。部分拥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创业思想和理念还不成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仅仅是因为偶然的因素而非出于强烈的创业需要,甚至是没找到满意工作的无奈之举。第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创业综合素质中最外显的部分,是创业综合素质的核心。大学生有理想、有知识、有激情,这是独特的创业优势,但是,不少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单一,接触社会较少,缺乏社会人际关系和商业信息,创新意识不足,且没有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和能力,难以达到创业的要求。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不能够借鉴成功经验进行创新再利用;有的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成为孤家寡人;有的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第三,创业心理素质有待增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优柔寡断或急于求成,不够理性客观,心理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情绪不够稳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诚信意识、抗挫折能力弱。第四,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不足。创业知识是成功创业的基础。调查发现,很多打算创业的学生只是非常期待和憧憬创业后的成功,却没有储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大多数学校很少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企业对在校生创业行为的支持度也不高,加上部分学校给学生的创业实践形式和内容渠道简单,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需求。第五,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多数高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中,没有配备相应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师资和教材,缺少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未根据大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大多不具备创业的经验,仅限于知识讲授,专门针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不多。

三、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探索与分析

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涉及面广,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形成合力推进,要在继续弘扬大学生创新精神、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拓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创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要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大创业教育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引进力度,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参加各种进修班、学术会议、到相关院校学习、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鼓励推行外引内置的双班导师制,在社会上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并在校内选拔具有丰富理论知识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更高的学位,参加各种创业教学技能竞赛,对外培训服务,举办科研成果、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

(二)完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教材等方面,多角度精心设计创业课程体系,结合创业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业类人才。高校可在大一学生中开设创业学理论必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选修课,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创业品质。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综合素质,就是要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特别是发散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考。交流性教学与主动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教学实践,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践自主性,培养大学生实际运用创业知识的能力,掌握创业方法途径,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营造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氛围

首先,完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建设,可创设大学生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带着创业项目入驻,按照公司的运行方式组织、管理其团队的运营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其次,通过开展SRP大学生实践研究、创业计划大赛、SYB创业培训等课外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姻”,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联动高校科研工作,促进科研创业双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应更多地与大学生科研工作联动。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再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大学生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而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也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加以解决,辅助创业项目顺利开展。当然,良好的创业环境不仅仅包括校园文化的营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高校在学生创业中所进行的科研、专利研发等工作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创业资金难筹集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阻滞。对此,学校可在初期投入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成立创业基金,待学生创业成功后取得一定经济收益对投入加以回收,而回收的资金循环“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大学生创业”养“大学生创业”。

(四)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环境,还需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财务运营、行业选择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校期间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大学生创业需要在充分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严谨和系统地分析研究,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市场需要、对某一行业熟悉程度,理性选择自己的创业之路。

(五)实行创业综合素质教育全程化

首先,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内容,不同专业应设置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扬长避短。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开设SYB创业培养,对于已经创办企业的同学,可以开设EYB培训。再次,在课堂教学中上,要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创业过程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在课下实践中,要积极开展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和创业资助等相关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六)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资源

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政府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引导者,可通过制定行政法律扶持政策、金融财税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平台、开展创业培训等,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品质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和创业基金体系,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技能培训、咨询服务、创业融资及相关法津服务等。

四、结语

总之,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高校要以创新的思维与眼光,开拓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各种教育路径,并将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切实推进创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成果,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强的创业型人才。

作者:郭凯 陆雷娜 况志华 单位:南京理工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