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摘要:网络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信息化表现形式,也是会计发展的趋势。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网络会计信息的研究,了解常见的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并采取有效地应对举措,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下的企业会计论文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1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与财政收入当前,我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为了推动经济的健康运行,国家需要进行宏观调控,影响经济运行的微观个体有很多,而企业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微观个体,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了进行宏观调控的时机和调控的方向。而企业、家庭等作为宏观调控中的主题,其相关信息正是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的具体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性至关重要,一旦信息失真,就会导致国家相关部门收到错误信息,根据错误的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必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还存在着企业为了逃税漏税,刻意篡改会计信息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1.2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会计部门是企业众多的部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真实与否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会计信息是企业运行状况的真实反映,如果出现了偏差,就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状况,企业管理者基于错误的信息而作出的判断和决策,必定和实际情况相背离,进而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企业的会计信息还反映了企业的诚信,如果企业的相关者发现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然对企业的诚信产生质疑,对于企业的筹资以及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1.3对企业的债权人、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同样也是企业的债权人、股东等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的参考依据。他们需要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进而作出判断,失真的企业会计信息往往导致失误的投资决策。

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企业追求利益较大化为了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较大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会计数据上弄虚作假,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对于企业的危害是极大的。虽然可以获得短期收益,却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助长了弄虚作假,不公平竞争的歪风邪气。因此,从企业管理层到会计人员都要认识到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企业的声誉和诚信度遭到破坏,甚至造成不可避免的巨大损失。

2.2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依然不健全,执法不严,惩罚对象不明确我国的会计立法工作发展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更加迫切地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表现在会计法规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会计法规制度不配套、不规范。其次,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不明确,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性的作用,企业往往为了追求高的收益而不惜接受较轻的惩罚,违法违规修改企业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2.3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由此而导致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时代在进步,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断推出,会计人员对这些新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势必会影响到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执行。此外,企业的经理拥有企业内部的较高决策权,同样决定了会计人员的雇佣问题,会计人员往往迫于形势,听从经理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会计信息进而失真。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还不具备相应职务的抗风险的能力。

2.4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通过审计部门的监督,可以对于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然而,归根结底,审计部门也是隶属于整个企业的一个部门,其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另外,审计部门和被审计部门同样存在着诸多利益关系,如果审计部门依照会计制度和规范进行监督,势必会导致被审计部门的抵触,直接影响审计部门的收益。此外,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很多审计人员并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无法完成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造成审计部门整体的监督力度不足。第三方认证的注册会计师认定的引入,为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新希望,注册会计师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然而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监督力度的降低。

3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实行会计委派制通过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能够对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使企业会计工作的微观环境得以改善,避免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会计信息工作的违规干涉,进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得以减少。此外,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也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有效措施。

3.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使我国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是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和不同主体的责任人要必须加以的界定。此外,还要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进行明确。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会计人员违法的成本,避免惩罚力度过小带来的无视法律法规和营私舞弊。制定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执行,健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注重贯彻执行力度,防止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谈。

3.3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发展会计失业,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和职业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只有会计人员真正意识到会计失真的危害,牢固树立诚信守法的思想,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遵纪守法,不违规操作。其次,要紧跟时代步伐,用新知识、新准则、新规范丰富会计从业人员的头脑,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在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公正透明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威慑违法违规行为。

3.4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与内部监督进一步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的建设,实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社会中介组织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政府、银行等经济监督有机结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提高监督水平。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对于违规的人员进行惩罚,以维护会计监督工作的性。对于出现问题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要进行教育与惩罚,以维护良好的秩序,防止事务所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监督质量。另外,企业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适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内部监督。

作者:刘岩单位: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经济学角度下会计信息失真分析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及界定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核算获得的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它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又是相关使用者进行预测、分析、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和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会计信息失真按其产生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业务活动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是一种主观上的造假。如银广厦在核算天津分公司出口业务时就采用这种作假方式。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这类情况既有故意所为,也有疏忽大意的无意之举。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可分为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经济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是危害较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的失真行为。无意失真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和谋取非法利益。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可以分为制度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很大,国有企业存在双重委托关系。我国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从最终意义上讲是全体人民,人民将财产委托给国家,国家再将受托的财产委托给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营管理。委托关系产生信息不对称,而我国这种双重委托关系使得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①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人民,不能确定他所拥有的财产的总额和比例,更难以确定他在某一特定国有企业中所拥有的数额和比例;②作为第二层委托关系中的委托者,其主体(即国家)是虚拟的,即所有者主体空置。这些不确定性,必然减弱委托者对受托者的监督和约束。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在公司的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股票市场交易中,资金雄厚的大机构和众多散户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能够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无不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兴风作浪,愚弄百姓。

(二)会计信息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易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有正负之分。正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外部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外部成本。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在证券市场上更为突出。因此,会计信息行为人(企业负责人、报表编制者、信息人等)无不想利用外部性为自己谋利益。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原因。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会主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留学论文网原则和方法,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方法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适应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效用函数问题。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较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受托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较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较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较大化。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较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较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较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委托与受托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五)供需问题。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也符合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即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起的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牺牲直接影响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比如,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维持成本,而此项培训支出的牺牲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外,信息的披露越是充分、详细、,就越有可能导致竞争劣势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而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取舍评价时特别关心的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降低竞争劣势成本的途径,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超级秘书网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健立与完善会计法规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维护《会计法》的,加强《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领导人、财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重蹈覆辙。

(二)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声誉损失,还必须承担物质损失。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这要求加强会计社会监督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抓好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尤其近年来会计制度增加的新内容较多,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由原来的12个变更为7个,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所有会计要素概念重新定义,新增了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改变了收入的确认条件,取消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增加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将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升格为正表,修改了会计目标。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完善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手续,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财政、税收、审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和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热点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从《会计法》中规定的单位负责人是保障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人入手,分析并解答了单位负责人造假原因、单位负责人的造假便利条件、单位负责人需会计人员造假内容的问题,从会计信息生产者(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的角度回答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社会讨论的热点,它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都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

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以及会计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引起的“失真”,会计主体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没有采取非法手段,更无恶意造假,对这种“失真”的分析和治理带有“革命性”的意味,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渐进的过程,笔者在此无意讨论这个问题。非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己私利,违背客观事实,采取非法手段,恶意造假,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从当前情况来看,对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和治理既必要又可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学习《会计法》,结合实际情况,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思考意见。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提到的“会计信息失真”均指“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下文中提到的“单位”均指“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的根本大法,是拟订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依据。它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规定了会计工作必须或应达到的要求,以及有关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会计法》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作了许多规定,其中最重要的规定是: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保障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人。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障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必须保障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突出抓住单位负责人可能成为单位会计造假这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是非常正确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单位负责人热衷于会计造假,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单位负责人为什么要造假?单位负责人凭什么可以造假?单位负责人凭什么可以要会计人员造假?本文拟作以下探讨。

一、单位负责人为什么要造假委托

理论认为,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会遭遇两种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在选择某位要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时,他对选择对象并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可能使一些禀赋不高、能力不强的人成为人,这样所有者就会承担因选人不当而造成经营管理失败的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人存在品德暇疵,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自己在企业中的管理权势,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满足自身需求,使所有者承受权益被损害的风险。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及时种风险,而第二种风险实际上是确实存在的。“道德风险”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具有与委托人不一致的价值和利益取向。单位负责人与单位会计信息之间存在深厚的利益关系,是单位负责人要造假的内在动因。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单位负责人的个人利益,也包括单位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单位利益。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优惠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的行政首长,他们有条件对所属会计人员施加影响,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薪金增加、股票升值、个人升迁等方面的利益。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单位负责人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获得好处,如通过虚计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单位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下面,让我们透视一下单位和单位领导人的利益所在。

(一)单位负责人身份异化,追求“升官”。目前,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企业领导不仅是一个企业家,有时候可能更像是一个行政官员,他们一般习惯对上级负责,某些企业的领导往往操心的不是企业的发展,而是怎样当“官”,怎样由“小官”当成“大官。“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当会计信息的产生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是服从某些人“升官”的需要的时侯,其失真也就成为必然了。

(二)为了取得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信任,获得相关的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比如,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考核连续三年盈利、净资产收益率情况及配股限定等,企业运转过程中股票上市、配股资格认定、增发股票、免被特别处理(ST处理、暂停交易、摘牌等)等,为了达到政府考核要求,同时谋取到随之而来的个人利益(如完成指标任务后的奖金、提升),单位负责人就有造假的思想前提。

(三)单位负责人收入与付出不匹配,不惜采取违法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对生产起反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会使生产经营者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来弥补收入的不足。

二、单位负责人凭什么可以造假

(一)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内部性,方便会计造假。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应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人员,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即生产会计信息并报告。现实生活中除了部分小企业采用记帐外,多数企业都设置了自己的会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会计人员。这样,企业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均在企业内部,与会计信息生产相关的人都是企业内部的人。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的较高首长,在企业内部具有的,他想在自己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轻而易举的事。

(二)产权主体缺位,导致“内部人控制”,为单位负责人造假创造条件。我国实行的现有产权制度的较大弊病是只有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没有事实上所有者。几乎所有的国有股占比重的股份公司董事会本身均不具备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他们对国有资产支配权利的获得,不是以自身资产责任能力为前提,国家作为所有者将资产支配权委托出去,则最终风险仍由国家(所有者)承担。此时,若国家作为所有者直接内在于企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则企业难以实现政企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能减少干预甚至外在于企业,则人(单位负责人)拥有过大的权力,导致“内部人控制”,从而为单位负责人造假创造了条件。

(三)政府不适当的行政控制与干预为单位负责人造假推波助澜。改革至今,政府的行为规范还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绩,主要来自于地方企业的业绩,上市公司的数量曾一度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象征,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地方政府为增强本地区的经济“实力”以追求政绩,则强制、暗示或默许企业提供预定的或虚假的会计数据,甚至直接向企业下达“利税指标”,加上单位负责人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对政府的意图心领神会,两方面互相配合,坚定了单位负责人造假的“决心”和“信心”。

(四)外部监督乏力,对单位负责人造假缺乏约束。目前,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监督,政府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政府部门的监督,尽管这种监督体系已经形成,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须审计外,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范围。对这部分不在审计范围的企业,其外部监督力度很弱;二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三是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上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较差,为自身利益考虑,出现了既不敢监督也不会监督的现象。监督力度不够便可想而知了。四是政府监督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对会计造假不能构成强有力的制约力。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单位负责人心存侥幸,会计造假有隙可钻。虽然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步成型,但仍显粗略,原则性的“东西”多,体现原则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比较少,可操作性不强,不便于执法部门“打假”。比如,会计法规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在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等。这种模棱两可、操作性不强的会计法规不仅约束力大打折扣,而且使得单位负责人心存侥幸,从而助长会计造假的不正之风。

(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假成本”小于“造假收益”,使单位负责人造假“有恃无恐”。会计造假的潜在利益是可预期的,好处是大大的,这在上文中已有讨论。而潜在的风险却较低。一旦发现造假,在具体执法时,一些执法机构往往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随意性大。在执法手段上,往往采取“以罚代法”,监管部门主要依靠的仍是行政和经济处罚手段来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极少追究刑事责任(比如,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即使进行经济处罚,其处罚数额也较低,更没有惩罚性赔偿,特别是对中小股东因会计信息失真而产生的损失的赔偿。由于中国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造假之风。超级秘书网

由此看来,这样的惩罚机制和惩罚力度不仅不能约束单位负责人的造假行为,而且长此以往,会使单位负责人对法律孰视无睹,会计造假“有恃无恐”,其它没有造假的企业也群起效仿之。(七)考核单位负责人的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对单位负责人的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如职业道德、领导管理能力、其它业绩)的综合考察。由于只考核一项或几项主要指标,有些单位负责人便只“关注”这几项指标而忽略其它的指标,只要在会计报告中把这几项指标“做”好就可以了,这也为他们造假提供了方便。

三、单位负责人凭什么可以要会计人员造假

从客观上看,会计人员是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的直接制造者,假账必然出于他们之手。应该说,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说实在话,他们并不具备会计造假的直接动机,除了少数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而迎合了“造假”之外,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是在单位负责人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首先,从人事管理制度来看。在企业内部,企业的会计人员是由单位负责人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报酬等切身利益是由单位负责人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单位负责人服务,随着单位负责人的意志而改变。在企业外部,人才市场还不发达,会计人员的流动有相当的难度,很难做到“惹不起,躲得起”。在内外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基本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听命于单位负责人。

其次,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会计活动的规律来看。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可能不一样,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当会计人员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面对眼花缭乱的会计事项,如何坚持原则,如何在适当的时点以适当的方法来处理会计事项,可能有多种选择,不存在标准答案,许多情况下需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职业判断。单位负责人正是抓住这种“不确定性”,指示那些职业道德较差的会计人员钻制度缺陷的空子,做出违规的判断和处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这些会计人员考虑问题的“天平”也会倾向于私欲和个人利益。更有甚者,少数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置财会法规于不顾,主动迎合单位负责人的造假需要或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受理假凭证、做假帐、编假报表,为自己谋取利益。

综上所述,在诸多原因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单位负责人从心里想造假到行动上敢造假并且屡屡得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现有条件下,《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保障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人,是抓到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对近期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并最终消除这种现象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会计信息失真涵义及界定分析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及界定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核算获得的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它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又是相关使用者进行预测、分析、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和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会计信息失真按其产生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业务活动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是一种主观上的造假。如银广厦在核算天津分公司出口业务时就采用这种作假方式。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这类情况既有故意所为,也有疏忽大意的无意之举。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可分为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经济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是危害较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的失真行为。无意失真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和谋取非法利益。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可以分为制度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很大,国有企业存在双重委托关系。我国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从最终意义上讲是全体人民,人民将财产委托给国家,国家再将受托的财产委托给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营管理。委托关系产生信息不对称,而我国这种双重委托关系使得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①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人民,不能确定他所拥有的财产的总额和比例,更难以确定他在某一特定国有企业中所拥有的数额和比例;②作为第二层委托关系中的委托者,其主体(即国家)是虚拟的,即所有者主体空置。这些不确定性,必然减弱委托者对受托者的监督和约束。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在公司的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股票市场交易中,资金雄厚的大机构和众多散户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能够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无不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兴风作浪,愚弄百姓。

(二)会计信息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易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有正负之分。正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外部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外部成本。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在证券市场上更为突出。因此,会计信息行为人(企业负责人、报表编制者、信息人等)无不想利用外部性为自己谋利益。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原因。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会主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留学论文网原则和方法,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方法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适应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效用函数问题。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较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受托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较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较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较大化。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较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较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较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委托与受托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五)供需问题。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也符合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即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起的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牺牲直接影响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比如,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维持成本,而此项培训支出的牺牲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外,信息的披露越是充分、详细、,就越有可能导致竞争劣势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而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取舍评价时特别关心的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降低竞争劣势成本的途径,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超级秘书网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健立与完善会计法规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维护《会计法》的,加强《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领导人、财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重蹈覆辙。

(二)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声誉损失,还必须承担物质损失。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这要求加强会计社会监督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抓好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尤其近年来会计制度增加的新内容较多,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由原来的12个变更为7个,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所有会计要素概念重新定义,新增了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改变了收入的确认条件,取消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增加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将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升格为正表,修改了会计目标。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完善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手续,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财政、税收、审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和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会计信息失真涵义分析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及界定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核算获得的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它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又是相关使用者进行预测、分析、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和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账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会计信息失真按其产生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业务活动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是一种主观上的造假。如银广厦在核算天津分公司出口业务时就采用这种作假方式。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这类情况既有故意所为,也有疏忽大意的无意之举。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可分为故意失真和无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经济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这是危害较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的失真行为。无意失真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和谋取非法利益。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可以分为制度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原因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很大,国有企业存在双重委托关系。我国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从最终意义上讲是全体人民,人民将财产委托给国家,国家再将受托的财产委托给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营管理。委托关系产生信息不对称,而我国这种双重委托关系使得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①作为财产所有者的人民,不能确定他所拥有的财产的总额和比例,更难以确定他在某一特定国有企业中所拥有的数额和比例;②作为第二层委托关系中的委托者,其主体(即国家)是虚拟的,即所有者主体空置。这些不确定性,必然减弱委托者对受托者的监督和约束。会计信息生成于企业内部,企业经营者是会计信息的持有者,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在公司的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股票市场交易中,资金雄厚的大机构和众多散户之间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能够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无不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兴风作浪,愚弄百姓。

(二)会计信息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易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有正负之分。正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外部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外部成本。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在证券市场上更为突出。因此,会计信息行为人(企业负责人、报表编制者、信息人等)无不想利用外部性为自己谋利益。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原因。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与“机会主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留学论文网原则和方法,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方法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适应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效用函数问题。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较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受托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较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而委托人追求效用较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较大化。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较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较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较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而,委托与受托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五)供需问题。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也符合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即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起的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牺牲直接影响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比如,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维持成本,而此项培训支出的牺牲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外,信息的披露越是充分、详细、,就越有可能导致竞争劣势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而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取舍评价时特别关心的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降低竞争劣势成本的途径,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健立与完善会计法规及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维护《会计法》的,加强《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领导人、财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重蹈覆辙。

(二)改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承担声誉损失,还必须承担物质损失。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这要求加强会计社会监督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增加经营者造假受罚的风险。超级秘书网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抓好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尤其近年来会计制度增加的新内容较多,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由原来的12个变更为7个,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所有会计要素概念重新定义,新增了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改变了收入的确认条件,取消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增加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将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升格为正表,修改了会计目标。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完善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手续,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财政、税收、审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和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网络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及其应对论文

一、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分析

网络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大概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一)技术风险

网络会计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征,构成网络会计的核心要件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也存在风险,一旦出现技术风险,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总的来看,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软硬件自身问题。计算机是由软硬件构成的,当其中任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就会对信息的完整性产生威胁。其二,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用户最为头疼的,其不但具有隐蔽性,而且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病毒的攻击轻则会让用户难以打开网络资源,重则会破坏、篡改计算内的数据。其三,数字加密风险。数字加密技术本身是为了确保计算机安全的,在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加密协议,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是安全本身也是威胁,一旦加密协议被人破解,安全性恰好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二)管理风险

伴随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会计流程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企业数据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信息庞杂,需要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在网络会计条件下,会计信息由以往的金字塔形结构,逐渐转变为矩阵式结构。企业的很多部门,诸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都可以从体系中获取相应的数据,当然也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存储在系统中。会计信息的调用和管理需要经过系统的授权,使得以往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满足众多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过渡性管理阶段,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管理风险。

(三)业务风险

网络会计信息的来源更为多样,其中不但包括传统企业会计信息,也有一些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网络条件下,获取和披露信息的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就隐藏着信息失真的风险。具体来说,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其一,信誉判断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在收集会计信息的时候难以确凿地认定信息的真假,只能通过对方的信息来进行判定。而信息判定本身也存在风险,这种风险也会导致信息失真。其二,职业技能风险。网络会计的施行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即要懂得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过关、职业道德不强也会成为导致信息失真。

二、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及其应对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规避会计信息失真,就应该完善网络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务和网上交易的发展。对网络赊销、支付、核算等问题要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参考国外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网络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具体来说,法律法规不但应该明确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准则、明确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还应该明确网上信息披露的权利义务、加强对网络会计的监督等。

(二)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针对网络会计存在的技术风险,企业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加强软硬件的定期维护,保持计算机软硬件的性能。其二,购买专业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补丁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其三,运用数字加密、密钥组合的方式,提高安全传输水平。

(三)加大网络安全防护

若是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会计的安全必然难以保障。为此,企业就需要加大网络安全防护,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系统软件安全控制。在软件安装、修改的过程中,要确保软件的安全。为此,可以将工作站文件设置成隐含、只读,或设置共享区的访问权限。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使其具备破坏警报、强制备份等功能。其二,系统入侵防范控制。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很可能受到来自病毒的攻击等,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端口技术。其三,数据资源控制。为了避免信息失真,企业一般会采取数据加密的控制方式。除了选择加密法、密钥之外,企业还可以在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是密钥的管理分配,另一个方面是实现加密的网络协议。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会计环境下,以往的企业内部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为此,企业需要结合网络会计信息管理的实际,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组织控制制度,实现有效地内部分工,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和监督;其二,开发和维护控制制度,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先进性,企业要及时对其进行开发与维护。其三,应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等方面的控制,能够及时发现会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四,权限控制制度,为了避免信息的泄露和篡改,应该执行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制度,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其五,日常管理制度,其中不但包括安全锁定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还包括并发控制制度等。

三、总结

网络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信息化表现形式,也是会计发展的趋势。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网络会计信息的研究,了解常见的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并采取有效地应对举措,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作者:谭杰 单位: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医院失真会计信息论文

一、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讲,医院的会计信息是做出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开展宏观调控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会计信息失真对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医改政策等宏观政策制定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误导,从而弱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给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防范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完善医院自身的治理结构

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的治理结构的完善,建立起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真正的做到权责分明,这样才能够为医院会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要适当的对医院内部结构开展调整,适当的分散财务管理权利,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财会人员之间的相互约束,较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此外,还要健全医院自身的考核制度,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和医院经营情况相吻合的财务指标,不给医院的发展添加过重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会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为医院自身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二)提升财会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关键在于提升医院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高素质的财会管理人员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医院会计人员道德素养的途径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1)要在医院内部开展诚信教育,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与不诚信的危害性,让医院的会计人员了解到不做假账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同时也是法律问题。医院的会计人员要严格的遵守《会计法》的相关规定,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另外还要引导会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以会计职业发展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2)要对医院的会计人员实施必要的继续教育,让他们能够紧随时展的步伐。在工作中,为了保障会计人员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目前近期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开展必要的继续教育很有必要。会计岗位和别的岗位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会计准则不断的在进行更新,如果会计人员不进行学习,很有可能就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医院应当经常性的组织财会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引导他们加强继续教育,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交流,将工作中比较好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推广,让每一名会计人员都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以提升医院会计部门团队的综合素质。

(4)对会计人员要开展必要的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为会计人员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使会计人员愿意通过“提升技能,减少误差”来获得医院的认可、来提升自身的待遇。

(三)完善医院自身的监督体系

首先,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不仅仅需要医院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充分的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职能。同时还要强化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医院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会计岗位职责,以便真正的做到权责分明,为医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其次,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在医院内部形成比较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相互牵制的岗位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充分的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及时的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给予解决,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进而保障医院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再次,国家的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都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监督者,各个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履行自身的职能,强化对医院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审查,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总之,只有医院自身的不断的优化财务管理机制,社会、国税部门等多方面不断的加强监督与管理,才能尽可能的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医院财务预算提供的依据。

作者:马玮 单位: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上市公司失真会计信息论文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以及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由于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载体,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容易造成债权人的巨大损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失误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利益,由于会计信息对于证券市场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就会造成股价的大量波动,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会计信息的失误会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使市场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会计信息的失误会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失误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国民收入以及税收收入的真实性,因此会使国家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根据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经营环境相对特殊,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因此证券市场中的流通股份较低,国有企业股利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就会利用其股份的优势,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操控,从而严重影响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还形成了不合理的产权结构以及治理结构,这就使占有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东不能获得高质量的会计需求信息,另一方面造成中小股东信心较低,容易出现股市价格波动现象。

2.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

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相分离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即在公司管理层之上,建立一个主要由董事会组成的公司审计结构,从而较大程度上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性。降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操控,从而有效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有效权益。然而这一制度在我国确没有有效的进行引进,即使一些企业建立了统计制度,也存在着很多不健全的地方,独立董事并不独立,相应的监督职能没有有效的进行发挥,从而助涨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3.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发现、预防以及纠正,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业务的顺利完成,能够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确数额以及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因此,一般的会计失真的行为都可以被发现,但是目前上市公司大都不注重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没有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大环境建设,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经常发生,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不正常,才给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主要监管部门是财政部门,财政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以及实施相应的监管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但是目前由于财政部门的监管不力,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完善,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涉及到财政、审计以及税务等多个部门,因此在审计上就很难以进行协调。许多上市公司利用母亲外部监督较为松散的现状,虚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从而造成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而掩盖了人公司经营效益偏低,难以发展的现状,这就严重的影响了了投资者的权益,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

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治理,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有效解决的前提是能够及时的发现目前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部门的反应能力较慢,因此当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通常已经无法解决。为此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由公司相关利益着对公司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市场为主要机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解决目前国有股份占有过大比例,大股东影响公司决策的现象。因此应当不断促进股东的多元化,加强股权的分散化以及集中化,运用市场机制增加股权的流动性,有效的解决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缺乏独立的董事会制度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公司财务状况的公开性以及公平性,较大程度上的提高企业的决策的合理性,从而保障企业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制定独立的董事会独立制度,能够有效的对经营管理层面进行业绩的考核,从而实现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再加上独立董事大都为公司的财务以及管理人员,拥有适用于企业决策的专业知识,从而能有有效的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有效的促进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企业的财务审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据哟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并不断组织好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1)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移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尽快完成,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从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及时规范应当完整,涉及到公司内部控制的各个领域,第二应当对共性的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对复杂的内容进行原则性的规定;第三应当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制定明确的标准,对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惩处。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相应的监察部门不断加加强监察的力度,促进企业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当利用会计事务所的力量,利用会计事务所的专业能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4.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不断完善相应的行政法规,增强行政处罚的力度。药性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加强对会计法的完善工工作,并加大相应的惩处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要不断强化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纰漏以及公开透明化,减少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信息差异,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损失。

(2)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财产所有权以及经营权相互分离的产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注册会计师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再加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处于新兴行业,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还没有得以有效的实施。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年龄结构不合理,注册会计师职业技能素质偏低,由于追求收入因此忽视执业质量,造成虚假的企业财务报告。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证券行业应当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其真实性,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作者:周媛媛 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治理边防部队失真会计信息论文

1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账簿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记账、算账、转账、结账过程中,违背国家法律和边防部队会计制度规定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提前结账、违规挂账、收不入账等问题,从而导致账实不符、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提前结账是指在生成报表前,对账簿财务数据指标进行所谓的技术处理使之符合规定,产生报表后重新恢复,以掩盖原始财务信息,回避上级检查监督;违规挂账是利用特殊账户将个别经济业务长期挂账,或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账上,以达到“缓冲”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收不入账就是未通过法定的会计账簿核算,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隐匿收入、方便支取、谋取私利。

2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2.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会计基础工作入手,通过规范会计行为,统一业务操作,从制度上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重点掌控三个环节。一是掌控原始凭证收集整理环节。会计人员要依据会计制度要求,就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填制或取得合法原始凭证。对于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入账;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坚决不予接受,防止虚假票据入账、报销。二是掌控经济事项确认计量环节。要按照财经制度、会计法规明确的程序开展会计工作,落实经费审批权限,履行经费报销手续,科学组织会计核算,定期核对账目数据,做到账证、账账相符,账实一致,保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三是掌控财务数据报告分析环节。为使会计信息更为真实、更加有效、更有价值,要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经常性的会计分析,及时、主动地向单位党委、首长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并针对预算执行偏差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整改措施,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明晰快捷、更具透明度。

2.2健全部队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人员要围绕会计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职能、拓展空间,在完善制度中提升管理水平,在培养素质中提高管理质量,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如明确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岗位轮换制度;坚持内部牵制制度与检查稽核制度,明确业务流程,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是做好内部监督的前提,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搞好会计信息的跟踪监督,通过抽审、评审等方式,对会计凭证、会计账务、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实时进行监控,检查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检查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保障监督效力的发挥和检查结果的落实。三是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应当根据部队编制和管理要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内控制度和管理办法,如会计业务会审制度、账目结转报审制度、党委理财考评制度和印签分存、账簿档案分管制度等。定期进行预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查财务收支、资金存储情况,摸清单位家底,核实管理底数,规范理财行为,对单位财务状况真实与否做出审计结论,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形成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内外共管的防范体系。

2.3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理财意识,教育会计人员忠实履职、坚持原则、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对会计人员履职情况,要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提职晋级、评先评优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强化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和职业操守,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发生。

3结语

在边防部队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失真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要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结合边防部队财务管理的实际,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健全部队会计监督体系,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素质,有效解决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边防部队内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为各级党委做出正确财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华玉波 单位:辽宁省公安边防总队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信息失真对策下的会计信息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不仅是企业微观经营决策所必须的资料,而且是国家对宏观经济实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主要危害: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使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的账册来骗税或免税,制造假账册使国有资产贬值流失,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三是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供之机,为经济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一)人为因素一是会计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在基层会计工作岗位上,无《会计证》的人员很多,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造成工作质量低下,如果要求一些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的人去遵纪守法、去依法办事,这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二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单位领导、董事、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滥用职权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误导性陈述、虚假记录,导致会计信息虚假。

(二)监督因素及时在内部会计监督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势必导致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第二在政府监督方面,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管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第三在社会监督方面,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办,但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颇多人员水平和职业素质不高。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和会计报表审验 ,但其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支持,也无法形成对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再监督机制。(三)会计准则选择因素由于会计核算中有估计,同样的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就会对同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估计方法,或多或少的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另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得这些经济不能核算和披露,或者不能充分的核算和披露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障。

三、会计信息失真应对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二)强化监督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证实会计资料真实、完善的重要措施。及时,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降低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事控制的可能性;第二,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第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这一独特作用。政府监督中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实现综合监督治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新会计法赋予其会计工作的监督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等等。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的特点,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依法建账,更新完善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法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包括对违法单位以及单位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处理通报、罚款等行政制裁措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随着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会计信息已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同时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积极推进会计诚信建设,结合加强惩治腐败,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维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开创具有良好秩序和较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新局面。

作者:钟文琼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财政局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影响失真原因会计信息论文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将带来如下危害。一是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结果都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二是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如实提供会计信息,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三是减弱了投资者的信任度。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包括依据原始凭证所做的进一步处理)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会计凭证不真实、会计账簿失真、设置账外账。

1.会计凭证不真实

会计凭证不真实分为原始凭证的不真实和记账凭证的不真实。原始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一是不如实填写或伪造、篡改原始凭证;二是使用虚假发票,即“真票假开”或“假票真开”。记账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一是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情况下编制虚假记账凭证;二是记账凭证要素有一项或几项与原始凭证不符;三是根据计划随意调整财务数据。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最终形成的会计信息,而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2.会计账簿过程失真

在财务管理中,原始凭证是形成会计账簿的重要基础文件。由于原始凭证是账簿的基础,原始凭证一旦失真,将会导致整个账簿出现失真。基于这一认识,会计账簿失真成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

3.设置账外账

为了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设置账外账,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比如设置两套或者是多套账薄,编制出多套报表,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会计账薄和报表,这使得一些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很难了解真实财务情况,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进而很难做出的经济决策。

三、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贯彻持续难度较大。同时由于造假行为较为普遍,使得政府及相关部分执法者难以惩罚所有的违法者,因而导致执法不严与监管力度较小,造假行为所需成本较小。

2.内部监督机制方面的原因。审计人员是直接受领导管理,在大多情况下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不具独立的决策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较多的限制,对涉及上级益处的时候往往不敢声张,使审计部门的设立作用发挥不到位。

3.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低下。一旦会计人员没有了职业道德,不管多么完善的会计准则,总会有机可乘。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和政治环境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

四、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1.建立、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以法制化的手段建立、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当前首要的工作是加大打击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执法力度,应该关注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及时地对会计法规进行调整,以提高会计法规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制定各项法规的实施细则,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深入贯彻会计法规。其次,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决不姑息,在经济制裁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2.确保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在一些企业中,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限制,他们做出的职业判断也往往缺乏独立性,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位晋升机会、福利以及工资都由领导掌管,由于坚持职业原则而受到报复的情况也客观存在,所以这种情况对会计人员独立性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提高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独立性对于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会计人员在职业范围内做出的职业判断都是独立的,那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就只能是技术差错。而如果要强化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独立性,一是要从法律层面来明确会计人员所具有的合法权益,如果会计人员在做出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受到企业领导不当指示的影响甚至遭受侵害时,应当对相关领导人做出严厉处罚;二是有必要分地区或者分行业来完善会计工作人员工会,并以非盈利结构的形式进行构建,在促进会计人员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上给予会计工作人员帮助与支持,从而保护会计人员合法利益。

3.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加强会计监督

一是单位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对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是单位领导的职责所在,单位领导要依据法津法规制定各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严格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各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要打破以往离任审计的陈旧模式,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审计的方法进行不断地监督检查。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在经济活动上给予严格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教育是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增强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1)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尚属空白,“先天不足”造成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因此,在会计教育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会计教师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责任感。(2)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主管部门及单位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开展教育活动,可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职业道德案例,观看警世教育录像等,开展诚信教育、警世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会计人员深刻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五、结语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往往采用一些非法的手段改变会计信息,使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国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不够、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关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外部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的依据。

作者:杨晓静 单位:隆化县国土资源局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防控应对措施分析论文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真实性、性及相关性是保障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目前会计信息质量低劣实在令人堪忧,前国家总理**曾给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会计失真问题之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很多研究将这个问题视为我国特有的一个问题,但回顾会计发展史,西方国家历史上也存在过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如18世纪英国发生的著名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而最近美国“安然”(EnronCorp)事件的发生,进一步说明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历史性和国际性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当前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学者则主要运用传统理论分析工具研究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则主要运用信息经济学等工具探讨经济决策中的会计信息质量。鉴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本文试图将国外学者先进的分析范式与我国特殊国情相互结合,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制度分析

(一)企业的委托–关系:会计失真的内在动机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科斯(Coarse)的“契约理论”,企业并非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的函数,而是一个一系列契约安排,形成了一个由相互合作的大量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组合。在该组合中,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人成为了企业的“内部人”;而股东则与那些已成为公司资产的东西发生实质性联系而成为了“外部人”。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企业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委托-关系,这种委托–关系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层次渐低的委托–关系组成,由此形成了一个环环相联、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委托–关系体系:

1、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

2、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

3、企业经理人与会计部门会计主管之间的委托–关系;

4、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一关系。

而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关系更加复杂,因为我国的公有财产的所有者从最终意义上讲是全体人民,人民将财产委托给国家,国家再将受托的财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形成了层级更多的委托–关系。

每一层级的委托人和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较大化,即各方的目标函数都不相同。例如,作为1级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股东,其效用函数是股东财富的较大化;作为2级委托–关系中的人的经理人除了追求薪酬较大化外,还追求闲暇时间和在职消费等。再如,作为3级委托–关系中的经理人与会计主管之间也可能有着不同经济利益,会计主管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尽快完成报表和获得更多报酬)较大化未必会提供经理人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又如,作为4级委托–关系中的人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如为了贪污、挪用公款等),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真实情况,从而逃避惩罚。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较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较大化,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状态,因而,委托人与人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二)信息不对称:会计失真的直接动因

企业的委托人和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不对称既有时间上的,也有内容上的。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经济关系中的一方知情(私有信息)、另一方不知情,而知情的一方有着利用信息优势去不正当获利的动机。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前者通常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接收合约的人一般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面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后者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了较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

逆向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供给市场的逆向选择会降低企业聘用经理人员的会计人员的素质,而经理人员和会计的低素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道德风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经理人具有信息优势,就有可能利用信息的优势来扭曲会计信息追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也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挪用公款、贪污,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失真的成本收益:一个例证

当前,我国已发生了不少重大的会计案例,如深圳原野、红光实业、琼民源、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假设A上市公司2000年末总股本为10000万股,其中4000万股为流通股,2000年度虚假净收益为2000万元,所在行业平均市盈率为60倍,则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会计造假收益为4.8亿元。在本例,虚假净收益虽然只有2000万元,但通过市盈率这一“财富放大器”的作用,却对流通股股价造成巨大的影响。可见,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偏小,市盈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下,会计失真的财富效应是超乎寻常的。

三、会计失真的治理:制度变迁

基于委托人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人不可能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个体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从现代的观点来看,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其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是理性的”,即个体在行为中考虑的是自身效用的较大化,个体理性之间的冲突,最终可能导致集体非理性。解决这种矛盾的方式,不是简单地否认个体理性,而是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制度以促进个体之间权衡合作和冲突的成本收益,规范其行为。由此,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路径在于进行制度变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明晰产权制度

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它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较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既可以允许和鼓励会计主体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自由地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实现会计规范的有效配置,又可以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为整个社会的财产规则、利益规则以及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创造最基本的条件,这一些又都有利于充分保障会计规范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有效率、有质量的生成。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并不清晰,必须考虑一下改革措施:明确国有产权的明确的人,使其担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在明确国有产权人的同时,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

(二)规范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涉及公司内部各利益主体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配,包括内部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均不规范、不健全:我国国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即“老三会”(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和“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存,相互之间界限不清,运作中难以彼此协调和牵制。

(三)健全审计制度

当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其中,政府审计已转为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而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以成效;社会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就承担着企业监督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

(四)完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公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于他们作出决策,它同时也是一把度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尺。我国已从1993年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目前也在不断地推出。从当前情况来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等具体准则与制度的出台,有效地抑制了以前年度普遍存在得到利润操纵行为、利用跨年度时间差异提前确认收入进而虚增利润的行为、房地产行业将预收收入确认为营业收入的行为等,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进一步研究并尽快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对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显得具有非常重要。

(五)强化政府监管

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是指政府利用强制手段直接命令市场交易方必须披露某些重要的会计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之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监管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规定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防止出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强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制定会计法规,对违法者予以惩罚,在我国现行法规中,缺少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规定。例如,对于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和处罚等,在法律上都十分模糊。建议在《会计法》修订时,明确此类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失真现象的会计信息论文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在财会以及审计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法律体系,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财务制度甚至自相矛盾,对法律执行造成了困难。另外,当前的会计制度不完善,导致无法对会计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不能够适用于企业多变的环境及情况,这样在新的事物和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法,客观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2.监督体系的有效性不强。从当前情况看,三位一体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会计监督以及内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种形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为了自身利益,导致监督效果不好,另外,内审监督存在问题,不能将其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外部监督来说,注册会计师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和性,但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常常有不良行为发生。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素质也是影响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业务素质比较差,且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施工企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生活环境的艰苦,再加上人员配备不足等因素,可能给不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以可乘之机。从当前情况看,很多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知识结构,无法对施工成本特点以及核算方式进行系统掌握,同时也不能对会计核算方面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掌握,总之,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等方面看,都会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

二、有效解决措施

1.做好企业信息化工作。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能够使企业更好进行经营和对企业进行制度流程监督。企业加强信息化工作,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能够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及协调,及时、地做到单据传递及信息共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企业信息的真实披露。

2.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对我国的会计法、税法、审计法及各项经济法律法规的宣贯及落实。会计法对会计凭证编制以及账簿等级还有报表编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依据;税法对税收的征收管理及程序流程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审计法要求我国的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要逐步将内审制度建立起来,监督以及评价与服务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障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以及性。

3.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财务信息是进行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确保决策正确性的重要条件,所以,企业的决策层应该就财务信息披露高度重视,在对本企业业务深度调研的基础上,财务反映与业务需要挂钩,提升应变能力,对监管手段进行创新,更好地为业务服务,利用各项措施确保信息的性以及真实性。

4.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的相关教育工作。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要对全体员工做好专业知识的更新培训及职业道德方面宣贯工作,使得财务人员熟悉我国财政制度和规定以及财经法律法规,遵纪守法,不弄虚作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还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这样会计人员就能及时对法规以及会计制度进行熟悉,对行业背景以及专业技能进行掌握,减少技术失误。另外,还要对会计法、税法等财经法规进行宣传,使企业领导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对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进行干扰,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要尽好责任,依据事实,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这样会计报表才能将企业具体的经营状况反映出来,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工作而服务。

5.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于企业来说,为了提高效益水平,就必须要确保会计数据具有正确性以及性,并使管理政策得到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是保障的有效手段,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对内控制度进行监控并完善,这样事前审核以及事中复核与事后监督等工作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要实行部门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其次,在对材料和机具等进行采购的时候,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办法;再次,对成本核算制度进行建设;,将相关管理政策以及控制措施制定出来,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管理科学性。

6.在企业中实行分子公司及项目部财务人员委派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也与会计人员工作无法实现独立性,不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相关,因此,要实行会计委派制,这样会计人员就能进行独立经营,也能够对相关人员做好监管工作,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队伍素质,使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

7.做好外部监督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大多数企业中,外部监督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还需要进行强化。对于会计监督来说,政府会计管理和监督工作具有主导性的作用。政府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针对企业中的财务状况,比如,会计账簿的设置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好检查以及监督工作,从而使企业的外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业务报告,政府需要分阶段对其进行抽查,并对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了人员任用状况以及会计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来说,为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一定要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为职责,另外,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找出信息失真现象发生的各种原因,利用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具有性和真实性。

作者:张莉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经济失真会计信息论文

1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体现

1.1利用企业自有资产作假通常情况下,会计审核都将会按照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审查,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审核方式。在大多数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应付各方面检查的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利用银行贷款来增加自身的自由资产以及提升整体利润空间,为其审查制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不仅如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以及政府优惠将实际利润作假,降低整体收益利润,以便减少税收金额,增加企业自身的负债数额,压缩利润空间,以便获得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1.2根据实际考察擅自变动自己的负债和利润负债作为企业外借资金的主要形式,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实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都不会将其自己的负债值进行公开,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以及应付公众监督审核,将自身空间获得利润大大提升,减少库存数量。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很容易将负债值数量进行伪造,从而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1.3故意压缩或者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利润计算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企业具体销售数量与收入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根据检查机构的差异性来断定其自身销售数量以及成本收入的多少;二是将具体记账收入的利润从记入时间开始进行计算,常以收入时间来确定其企业利润,为了减少应交税费,从而人为改变原有的记入时间,对于未提前或是当季的本息利润进行拖延来缩短企业所获得的最终利润,以上两方面都将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1.4产品成本和其他费用之间的界限模糊,影响信息的性产品成本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情况下,会计记账方式主要是参照狭义标准进行,针对产品原材料价格、中间价格以及成品价格等三大部门进行成本计算,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往往会把人员的各种费用、产品进出场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混淆,各种界限模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会计账本的混乱,同一账本上体现了不同的记账内容,进而导致信息不。

2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危害

2.1原始凭证失真会计原始凭证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原始凭证信息的失真主要是指它所记录的原始凭证会计信息与实际经济发展现状不符,或是填写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正确的填写,又或是对其进行造假。从而使原始凭证信息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实际发展现状。原始凭证的失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会计人员因为某种利益驱使所致。凭证失真从长远角度来讲极其不利于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严重时将影响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

2.2会计报表虚假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这是危害较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3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以及不合理性将对国家及企业造成极其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经济资产的大量流失,导致经济政策的执行以及宏观调控等举措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2)企业因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以及不,难以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经济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3)会计信息虚假程度的扩大,极其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人员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进一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4)会计信息长期的不确定性,不真实性,将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的发展进步。

3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健全法制,严厉的查处会计信息失真。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发展的基础,所以,会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2)制定确实可行的处罚机制,针对会计人员虚假做账以及任意篡改信息行为要给予一定的惩处,以便更好的加强管理。(3)针对会计人员中,职业道德素质比较差的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3.2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法律观念和业务水平。要加强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观念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遵守财经法规的自觉性,从根本上保障成本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会计实行监督,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相互制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4结束语

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保障会计信息的性和正确性,相关外部监督机制也要有效完善,保障整个会计行业的廉洁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周艳玲单位:大庆市红岗区地方税务局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失真表现的企业会计信息论文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根据财政部会计信息监督检查来看(如表1所示),2010年抽查企业114户,失真企业有24户,占比21%;2011年抽查企业85户,失真企业有9户,占比10.59%;2012年抽查企业106户,失真企业有11户,占比10.4%;2013年抽查企业95户,失真企业有20户,占比21.05%。对于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都存在10%以上会计失真行为,对那些未被抽查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会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尤甚。另外,证监会对沪深两市2537家上市公司2013年报表披露,有2534家依法进行披露,有3家未披露。在已披露的2534家上市公司中,有84家被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占比3.31%。同时,在已披露会计年报中仍存在错漏、业绩预告违规,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担保事项、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涉嫌虚假陈述,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行为。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成为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以多样化表现形式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广泛存在。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操作手段,通过虚构经济交易、会计核算行为和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从最终目的来看,主要表现为: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1.操纵利润:企业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来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2.调节资产:上市公司通过对虚拟资产作虚假评估来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资产等。3.偷逃税金:公司为了少交或延后交纳税金,故意将部分应视同销售直接以成本价转入不作纳税认定,或延期确认营业收入等。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利益,造成市场信用危机企业经营者为获得投资者和债权人投资,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虚夸企业经营业绩,侵犯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危及市场经济信用机制,削弱和扭曲了资本市场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2.影响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遏制战略经济决策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企业对自身判断做出错误分析,影响制定经济战略,在市场中寻求定位,从而造成企业决策失误、形象受损,散失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3.引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造成社会两级分化会计信息失真与贪污腐败息息相关,经营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会计造假,私设“小金库”谋取自身利益,为贪污行贿大开方便之门,滋生和助长了贪污腐败风气。4.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决策,虚增利润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账实不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收支不实导致国家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降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首先,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会计信息不是真实状况的反映,而是以大股东的意志为导向,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政策选择受制于经理层,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其次,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欠缺经理人业绩评价机制,较少采取竞争性市场选择,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通过虚假财务报告上市圈钱时有存在。

(二)会计准则制度不健全首先,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滞后。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往往滞后于经济业务的发展,会计核算中估计和判断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其次,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可选择性。企业历史成本往往高估资产价值,造成潜亏而使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方法的可选择,使得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有利的方法,而不论该方法是否能客观公允。

(三)会计人员业务道德不高首先,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跟不上时代进步,传统会计处理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部分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职业道德不高,按照领导意见办事。其次,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在经济交易中,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自身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然而会计人员不能抵制利益诱惑,职业判断失去客观和公正,发生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难以避免。

(四)企业监督体系不健全首先,社会监督资源分散审计质量不高。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监督重点不同、标准不一,缺乏横向沟通,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有偿社会审计,由于事务所之间存在竞争,导致了审计工作避重就轻审计质量不高。其次,执法不严违规成本低。《会计法》、《公司法》等存在着执法不严,没有起到惩戒作用,行政处罚手段单一,会计信息造假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泛滥。

三、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首先,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形成监督制衡机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切实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经理人薪酬激励与外部约束机制,培养企业内在动力。其次,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市场的治理,提高公司外部治理效率,促使企业的决策有利于资产所有者,完善产品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构建科学指标甄别经理人,提高企业经理人素质。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会计准则修订完善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实现制度设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减少和杜绝政府行政干预,强化企业自律意识。其次,修订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减少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消除对同一事项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差异性,强调会计信息的性和透明度,出具普遍认同的会计准则,确保会计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会计工作健康化。

(三)加强政府社会监督,构建“三位一体”体系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防范违法行为发生。其次,强化政府外部监督。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监督职能,加强财政、审计、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协调配合,互相联动信息共享,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的作用,按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法律规范”的思路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监管体系。

(四)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首先,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加大会计监管空白立法工作,加强财会法规在司法方面的性,提高民法在会计违法惩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提高违法处罚成本。各级法院、检察院应设置会计法庭、会计检察科,专门从事会计司法,加强对会计信息违纪违规问题的深入查处,提高责任主体的违法成本。同时,公安、检察院和法院部门要对打击报复会计人员事件严肃处理,为敢于秉公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五)提升会计人员技能,建立科学管理体制首先,提高会计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责任心和道德感,约束职业行为,建立主动的职业判断思维模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其次,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体制。推广会计人员委派制管理体制,实现会计电算化,用科技手段固化会计处理方法,降低会计数据篡改的随意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赵晶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