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的概念上,而且提高了对于人才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信息化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信息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论文摘要:课程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借鉴先进的学习理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通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深化,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为了使毕业生特别是师范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同时,深化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的信息化显得非常重要.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让学生了解一般的教育信息知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教育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综合信息素质.

1借鉴先进的学习理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大胆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论来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起符合信息化课堂要求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课改革深化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改革实践,可以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构建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目前,比较成熟的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有三种: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由于学习者的社会背景、认知需求、情绪强度、知识准备、智力智商、构建过程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概念的理解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能简单判定好与坏,只要这种差异不被人为肆意放大就可存在.因此,建构主义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营造真实的学习情景,展示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引导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来把握事物和概念内涵的复杂性,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概念的理解.建构主义还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完成意义建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到意义建构的方法和策略.

将建构主义的思想应用到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和课件开发的具体实践中,通过探索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封闭的课堂环境.根据课程目标任务的要求,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础,设计活动项目,让学生自主地到现实世界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基于传统媒体、基于多媒体和基于网络的不同应用环境中来解决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多角度思维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当今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教学设计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信息教育媒体的近期成果,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而通过见习、实习与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与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基于发展中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实际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现其对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原则.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信息化的优势,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园网操作技能、计算机基本知识、多媒体CAI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远程教育教学技能等,开发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演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

课程信息化要求把表现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经过重组替代固定化的课程内容,形成学科课程信息资源;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整合多媒体、超文本信息资源及适应知识探究的计算机软件构建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帮助师生获得各种体验;通过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锤炼运用信息方法的能力,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问题解决和探究过程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教育信息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因此,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正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具.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建立可以让学生自主体验课程知识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提高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这种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环境与协作学习环境两部分,自主性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考虑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性学习空间,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发生.既能体现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也能够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示例和帮助.因此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超文本方式组建的知识内容、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及自测题库等.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对话与协作可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通过网络环境的设计,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创设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让不同时空的学习者在该环境中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设计应包括:搭建学习社区,在该社区中,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对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指导教师或课程专家进行咨询以获得帮助;提供协作工具,如专题论坛、即时聊天工具等.以构建一个基于资源的开放性、交互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策略的设计,促进新的知识与学生所在专业的学科知识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的教育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经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立,协助学生构建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框架,特别是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来达到开放式的数字化教学目的.在同一个教学知识点上,可以建立多个与其整合的不同学科和问题的作业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作业.

开发课件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数字化学习环境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让学生创作一些计算机软件作品譬如开发cAI课件,一方面培养研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学习课件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选择开发内容到脚本撰写、设计开发,都需要开发者进行反复审视、反复探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使其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的脑海,这既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学生达到自主地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和传递相关信息,实现教育课题有效解决能力的目标则水到渠成.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深化教学改革

信息化社会出现的信息大爆炸现象,直接导致了人们筛选信息的难度增大.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有效的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往往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赋予那些杂乱无序的信息以结构和意义,这是需要教师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面临着掌握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等的复杂性和技巧性,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教师必须以较高的信息素养为基础,学会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协助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在传统媒体和多媒体网络的不同应用环境中多角度思考、多方式解决问题和自我更新的创造能力的任务.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教育信息能力,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学生的自我参与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指导学生创作一些计算机软件作品,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

从教学过程上看,现代教育逐渐由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进一步向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获取知识的模式转变.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这种模式主要是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资源传授变为在教师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途径立体化的获取知识和主动性的建构知识.教学开始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开拓了新的方向和实践领域.作为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开发课题,亟须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信息素养.

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信息能力,才能将传统的平面化的单一结构的教材与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开发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研究启发性的教学策略,是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教学时,教师往往只注重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到底能给学生多少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也就是说通过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结构性意义的建构,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改革探索,既要注重从形式上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又要注重从内容上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另外,减少计算机网络等物理环境的限制,通过上机操作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检索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学会使用与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相关的应用软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选用、修改和拼装教学软件,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开发等,都是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总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利用多媒体、网络化创造数字化环境,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个性化高效学习为主,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教育信息能力,这一切都需要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信息素质.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信息素质,才能更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设计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奠定下坚实的基础.超级秘书网: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化教学教育技术论文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中的普遍运用起始于上世纪末,在本世纪伴随我国科技和经济时代的飞速进步和世界各国对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发展和重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并逐步成为一门专业的教育学科体系。它尤其给我们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教育方式的转变创新,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加便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贯彻与执行,更加利于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因需学习的实现。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作用下,已实现了信息化教育技术与新课程之间的科学紧密结合,为新型教育和学习模式、方法的建立与推动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保障,走上了师生间互动、合作、探索、创新的特色化素质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发展道路。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方式转变的促进

1.完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

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前以单一的书本和知识为媒介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为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教师课前备课、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资源,如更加详尽的课本知识文字信息,声情并茂、直观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对于课本中的同一个知识点,我们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讲授,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氛围,实现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新知识教授和讲解,也照顾到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而声音、模拟演示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也更能使整个课堂教学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更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和空间,这种信息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以及课程教学效果。

2.充分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资源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与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双提高

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备课提供更多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及资源和素材,使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更加丰富有趣,但教师在资源和素材的选取上还应加以甄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符合初中生心理、兴趣和学习思维特点的,利于不同学习能力和程度的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一面,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化、较大化,实现两者效率的双提高,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3.多媒体电教等技术的应用,更便于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施行针对性辅导。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以及备课资源的统筹总结,可以从中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从教学中有所学,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信心。对于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情况,有效控制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中的试题、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转变

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一的“书本加黑板”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书本加课堂笔记”的被动学习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也不符合和体现我国一直要求的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往往难以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因此,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和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和知识获取的多样化、多元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2.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相关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和学生间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多渠道和动态性特征,给学生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配合,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的富有成效,学生间更加学会合作。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之应用于探究式学习,其选题广,实用性强启发性大。网络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在浩瀚的“资源海”中探究、发现。

3.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为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竞争、协同等模式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做商务实训的服装买卖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负责产品介绍、机场接机、酒店入住及合同的签订,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环环相扣,完成实训题目,这种相互协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为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师生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作者:折彩娟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王岭初级中学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素质教育技术管理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国策。素质教育是一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趋势,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是关系到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的战略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稳步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能力;工具;创新;教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向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陈至立同志说过,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的教育手段,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这里的“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素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及其基本特征

1.1素质教育

素质是以人的身体、心理的实际为基础,在社会生活形成发展起来的、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的综合适应能力。实际上,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与其价值取向有着密切关系,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体现。

素质教育就是在承认个体间存在素质差异的基础上,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素质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结果。素质教育的内涵,应用李岚清同志的话来概括,即“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是一个口号、一个方向性的期望,而应该是一个行动计划,是可操作、可检测的具体的改革教育的实践活动。重视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表现。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包括两个要点: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2)素质教育的性

性主要包括: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和谐的发展,具体到教学活动而言,既要重“认知过程”的教育,又要重“情感过程”的熏陶和冶炼;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人生打基础或做准备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必须受到特别重视。

3)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运作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的要点有三方面: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发展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的发展潜力、弹性和可塑性都很大,不要用偏狭僵硬的标准看待学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5)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包括两方面要点:由于素质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内容要宽,应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要求教育突破校内、课堂内和书本内的局限,要求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内容、教育空间、教育渠道具有开放性,以适应学生素质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刻分析其特征,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

当前教育变革的大方向,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重在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机制、教育方向、教育发展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使用情况,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看法。

2.1工具作用

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工具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是课堂中反馈测评的工具,而且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工具。

1)演示工具

就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来看,大多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以计算机为支撑的多媒体技术,不仅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发送信息,与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手段主要是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课件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以来,教师制作课件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制作出符合学生特征的课件。就拿小学生来说,年龄小,见识少,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课件中动画、色彩、声音的运用将会多一些,充分调动学生各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变为学生可以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得到、体味得到的具体形象内容。例如:小学自然课中,在给学生讲日食、月食、地震、火山喷发、食物的消化、血液循环等时,只凭教师口述、板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那么,教师将具体的天文学科资料照片通过幻灯投影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或者,还可以用媒体软件工具制作成相关动画,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另一方面,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实现的实验操作,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来实现,实验过程既直观又安全。

2)个别辅导工具

在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在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同样有此要求,这样,信息技术就被用作个别辅导的工具。目前,软件公司开发的用于学生学习的软件很好,操作简单,易掌握。例如:《轻松背英语单词》学习软件,它提供了边玩边记、分类记忆、复习、自主设置等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选择的学习,自定步调,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还有,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在网上多套难易不同的测试题,由学生来选做,并及时地给予反馈。有时为了强化学习过程,还可以设置关口(学生若答对了,继续做下一道题,若答错了,将返回原题目重复做,还可以给出相应的提示,直到答对为止。)或给予奖励(玩游戏、欣赏动画、表扬的话语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恒定性,且提高了学习质量。

3)资源获取工具

人类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直接资源,信息已作为极其重要的竞争要素。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是人类充分开发、结合和利用各种有益的学习资源的有利工具,极大地托展了教育学习的时空界限,突破了传统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较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和资源是按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些电子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版报刊、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直接登陆教育网站,来获取学习资源。例如:通常使用“雅虎”、“搜狐”等门户网站来搜索所需资源的网站、网页来找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直接登陆“中国教育网”、“中小学电化教育网”、“中国教育技术网”等网站来获取信息。使教育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海洋里,拥有一片自由邀游的学习空间,弥补课本、课堂教学的不足。

4)进行信息加工、交流工具

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取得的信息都是别人处理的结果或是未加工的数据,学习者要对它们加以利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处理,化为己用。面对大量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应用工具软件(如wps、word等)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以恰当的形式进行排序,以备当时或以后学习时使用,这便是信息的加工。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作用”。这是余胜泉博士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除以上交流方式之外,还可用于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专家学者之间的探讨与交流。实现交流的途径很多,其中互联网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环境,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通过BBS、聊天室等来进行交流,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人的言论都会被所有的人关注,这样其他人就可以对某人的言论进行讨论,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大家的协作学习的能力。此外,网上非面对面的交流讨论,避免了一些人因害羞而不敢发言或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尴尬局面,使学生大胆地、放松地谈论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这时候教师只要组织和指导活动就可以了。

5)发现探究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搜集与传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和科学分析,培养探索精神。例如:在中学化学稀释浓硫酸的实验中,最迷惑学生的就是,将浓硫酸倒进相应得水里还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呢?若老师只是大声的强调次序的重要性,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记不住,因而导致实验失败。而学生在电脑上做就不同了,即便是做错了,至多是出现模拟的爆炸现象,而学生本人并不会受到伤害,又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习惯。

2.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信息技术用于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既强调学习活动和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强调学生智力、思想品德、技能技巧均衡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并不在于他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其道德品质的高低。可见,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素质是多么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有着主导的决定作用。

以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学生展示内容生动、、具体的事例情景,有效地提高德育效率。例如:在深入开展反“”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练习者自虐的电视节目,通过宣传板宣传“”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其反科学、反道德的言论,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了:①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②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③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④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信息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组织及处理并做出决策等诸多内容。由此可见,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层面)、信息层面(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必备素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来收集信息,比传统的翻阅书籍资料、报纸、杂志等要高效、快捷的多。

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word、wps等软件工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分类,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整理、存储,并能传递给别人(通过Emaii、BBS、聊天室等方式传递信息),以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例如: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协作。

信息创新的能力: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形式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重号或者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得出创新的信息。

3)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最基本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而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自主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能跨越时空,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知识的支持,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信息技术将单一的表现手法转变为多种表现手法。传统的教育手段的单一性(口授、板书)大大限制了它的表现力,而信息技术手段则不然,它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大小、色彩等外部特征,而且可以使它们的内部特征被揭示出来,更能有效地展示事物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改善了人们认知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其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带动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开发了人类的右脑潜能,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利用这一技术,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

4)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提高其劳动技术素质,以便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

5)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利用音乐的声音和图片剌激学生的感官,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或人类创造的美及人们内心世界的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产生理想的艺术教育效果,其的造型,科学生动的动画画面及悦耳的声音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感受和启迪,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及陶冶学生审美观的同时,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6)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今天的教育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的强弱,关键看教育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竞争力的多种人才。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进取心、特长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在中小学教育中,可以将某些学生的作文、小小制作(网页、Flash动画等)、科技小发明,到网上,供其他学生欣赏,使学生受到鼓舞。也可以举行计算机绘画、打字、排版等竞赛,通过竞赛培养,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7)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产生于各种能力之上的,是各种能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信息技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可无限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宫、拓宽感受的时空领域,从而向他们提供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促进其丰富的想象力,形成自觉启动多种器官协同工作的好习惯,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其实施过程关键在教师,因为素质教育的所有内容和目标,都必须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来实施,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也是由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来决定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工作,而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的技术、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除了传统教育中的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熟练的业务能力外,教师还应有创新精神、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和高尚的信息素养。

教师将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垄断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汲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养分,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电子教课书、教育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等途径获取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懂得信息技术,具有创造精神,才能创造性的教书育人,才能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开展。

3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前面已论述了有关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但只是促进作用和进取性价值,而没有提及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负面影响,接下来,针对其弊端我们来讨论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对策。

就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而言,在只有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呢?可能刚开始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不满足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了,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再集中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一味的追求使用多媒体工具,而忽视了教学效果。例如:中小学劳技课中,教师在讲到果树的修剪时,如果放一段技术人员修剪果树的电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电视来掌握技术要领,恐怕就不如带学生到果园里,亲眼看着教师或技术人员剪树,这样,学生的印象也会深刻一些,而且学生还可以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其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分析学生的特征,在制做课件时使用一些不相关的声音(如Powemoint中使用的铃声、玻璃打碎的声音等与讲课内容不相配的声音),不但没有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产生了厌恶情绪,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对于在计算机房上课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可能监视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以来,学生用于玩游戏或干其他事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自然就被忽略了。对于家里有计算机、因特网的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正确的导向,当孩子在电脑或网络面前时,孩子的及时反应是娱乐而不是学习,学校不能寄希望与家长来系统地提供这种导向,在信息环境日益大众化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是具备信息知识、技能、素养方面的优势的,从而难以具备正确的意识与干预的性。

除这些外,还有一些不良的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干扰,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能力不强,自律抗诱能力较弱,受其危害也就在所难免了。还有,网吧不规范的管理、聊天室甚至于BBS上无聊的话题、电子邮箱里时而出现的色情、反科学的垃圾邮件等,都让老师和家长防不胜防。

鉴于上述的各种弊端,使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有所异化,产生了“负效应”——在各种条件影响下全部或部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育结果和教育者预定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即产生了负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呢?

1)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度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只图虚名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在上课时象征性地使用多媒体,而不考虑教学效果,是与我国教育方针政策不符合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与之相反的是,教师在课堂中过多、过乱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结合大纲和课本内容,只凭着自己的想象来使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但不能使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得到发挥,而且会产生“负效应”,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态度。

因此,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定时定量,不应该过量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更不能过分夸大其效能,而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应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使用手段及使用的“量”,且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来决定使用的方式,力求恰到好处,且莫过犹不及,力争实现讲授、发现与多媒体的自然融合的教学过程优化。

2)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即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是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学习因素来支持学习。信息技术最终需要与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其较大的效力,教师在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学科的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自己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intergration)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要用信息技术系统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体的系统,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这个系统。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变和利用的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这里应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明确“人是技术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度控制技术的应用,趋利避害;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其中的教育契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激发、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进行合理的教学管理。

3)注重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要使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生的危害,就必须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举行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技术知识竞赛,促使学生更加地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巩固深化,并在比赛中感觉到成功的愉悦;利用校园网建立BBS,由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交流: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防止学生对信息技术沉溺和依赖,防止不健康地、甚至违法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形成对信息技术辩证、理性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提高信息道德素养;学校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防御性工作,面对信息大众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加强防御功能,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更重要并且更有效的是,布置学习性的、探究性的和其他“正经”任务,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中(包括家庭信息环境)去完成,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更正面和更积极的使用,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除了娱乐以外,它还能使自己自主地学习、终身的学习,甚至改善人生的境遇。

4)加快教师角色转变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将他们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咨询者、督促者、辅导者。为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但要在思想上、观念上转变,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任,时刻明白自己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为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而努力。

4展望

信息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种先进的(不会过时)教学手段,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并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实施个别化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了较理想的技术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教学方法,拓展了人才素质教育的空间,为人才素质的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教育条件,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素质教育手段。

网络教学为素质教育开拓了更为宽广的环境,现阶段网络教学己稳步地渗透,辅助并支持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是指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下,运用一定的网络技术,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实施的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它以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教学过程的超时距性,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个别化学习和探索式学习为基本特点。网络教学的实施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发展的要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模式,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方面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田。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的多方位的社会性教育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能为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素质和促进学生发展和个性发展为较高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电子商务教学要求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教学理论来开展教学,实现对整个教学流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及设计的化。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教学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电子商务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代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信息化技术逐渐走进电子商务教学课堂,不断推广与应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因此,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既是现代化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环节。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性

1.彰显专业特点,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形式,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其实践操作的具体场所,网络教学平台是师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环境日渐成熟、校园网络建设趋于良好以及商务实训设备的完善都成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硬件基础。倘若缺少通畅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教学就无法有序地开展。此外,网络数据通讯也为电子商务实践提供硬件条件。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特点不仅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而且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体验网络神奇,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对网络信息化概念并不陌生,并且他们对网络也充满了各种期待和向往。在学生所熟知的网络下,只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网络、了解网络化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育优势,调动学生对电子商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网络世界中搜索有效的商务信息,体验网络神奇,真正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巨大魅力,进而构建系统的电子商务知识体系。

3.加深整体印象,实现专项教学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加深了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整体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分模块”教学,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理论部分实行分模块学习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如管中窥豹,只是认识到各个部分,却很难形成整体印象。而电子商务教学网站能将电子商务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学生可以系统地认识到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分割,从而实现专项教学。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过程之后,自然其学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加强软硬件建设

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在教学设备、软硬件等诸多教学基础设施上存在不足之处,校园网络也未能广泛地普及,仅仅依赖于单一化的电子商务教学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软硬件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从而为实践教学创造舒适的环境,使学生能充分掌握近期的电子商务知识,积极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此外,还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子商务知识、主动加入各种教学实践讨论之中。专业实习也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销售及管理活动中,而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口碑较好的企业,从事不同的实践活动,深入具体的工作岗位,增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3.落实电子商务教学师资培训工作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认知手段,只有不断应用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教育信息化,设备是教学基础,但真正发挥作用还是要依赖于教师。因此,师资力量是确保电子商务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应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加强既有师资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各种信息化教育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从而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制定相关兼职教师队伍的规划,使电子商务教学朝着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选用一些经验老练的在岗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教授学生必要的实践技能,或者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从而不断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要求。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信息化教育技术对电子商务教学的优化作用也是越来越明显。总而言之,信息化教育技术在当前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推动信息化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国家、社会、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更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丰富教育手段,改革中学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学教学现代化程度的有效方法。探究信息化技术在中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式,是推进中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育技术 信息化 中学 课堂 应用

引言

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给中学教学活动注入活动,才能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辅助中学教学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中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小学教学内容相比,中学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讲到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用多媒体播放录音与视频,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使用投影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感性认知,能够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让信息化教育技术成为中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性工具,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给学生传递动态的教学内容,往往更重视课本中静态教学内容的传递,使得教学过于模糊。中学的各个学科都有概念知识,像数学概念的讲解以及物理概念的讲解,都可以因为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辅助而变得形象起来,促使学生快速理解学科内容。

二、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提高中学质量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支持,让构建高效课堂变得更加简单。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复杂的知识与抽象的现象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模拟功能得以解决。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去讲,反复去讲,学生就能够学会知识点。反复的讲解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更会让课堂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去改变教学行为,能够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习得更多新的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去改变自己的板书习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黑板与粉笔去写板书,写板书占据了很多课堂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目前,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去写板书,方便标志,更能提高板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前制作好板书,在课堂中将重点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中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顺畅,思维更加科学。教师更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展示知识点的本质,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去改变教学方法。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组织学科复习

复习课,是中学课堂类型之一。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组织学生高效复习,创新复习的方法,能够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促进中学教学进步。计算机具有储存功能,教师可以将日常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重难点问题总结到计算机设备中,在复习课时,利用计算机中的“题库”、“难点库”帮助学生弥补薄弱环节。

在利用计算机储存学生的学习问题时,教师要掌握一些技巧。将课堂学生分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储存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难点,建立一个学习问题电子档案。在复习时,教师可以针对储存的内容去发现各个层次学生需求提高的地方以及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优化革新中学教学活动,才能促进中学教育进步。

四、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改革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在范围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培养人才,需要教师积极去拓展课外学习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本知识或者背景资料,有利于中学生思维的开放。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改变教学内容的形式。一句话百样说,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展示方式。教师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与爱好,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变成为视频、图片与动画,有利于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支持下,中学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结合教学内容以及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转变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其在教育领域发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体方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教育模式及理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育技术培训是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动,如何对教育工作这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中将具体阐述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并且探讨了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内容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推行,但是从实际应用反馈来看,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多媒体设备并没有得以有效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并不是很完善,虽然大部分学校开展相应的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但是效果甚微,本文中详细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前提下如何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谨以此给予理论参考依据。

一、教育信息化概念阐述

就教育信息化来说,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IT教育应用正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育信息化,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化实现教育新起点,属于基本构成要素,并且于教育领域得以落实,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而且达到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继而形成教育现代化局面。针对信息化教学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组成,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设计,还有学习资源利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区别,属于探究型学习,还有资源与合作型学习。从长远角度分析,教育信息化已经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二、教育技术培训基本要素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教育领域受到极大的影响,逐步向教育信息化迈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给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信息几乎是以每3-5年增加一倍,增加教育负担,并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高素质人才,从传统课堂教学层面来说,课堂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学生负担难以真正减轻,因而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需要对教育实施改革。现代教育要从全新的视角解读教学,运用新模式及新方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同时效率也越来越高,这预示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

(二)信息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需对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应用,对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引导学生能够从信息技术应用中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改善以往落后的教育观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够发展。

(三)教育技术培训基本特点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也逐步被提上日程,而培训内容除了具备如下特点:形式差异性、对象差异性等,还兼具如下特点:及时,先进性。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非常明确,即为了优化教育过程。第二,实用性。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教育学科的不同,所需的教育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筛选培训内容。

三、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一)教育技术培训类型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由于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培训类型,首先,针对普及型来说,明确培训对象,在职教师、管理人员、见习教师,而培训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为了提高他们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其次,提高型,培养对象是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教师。伴随教育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多媒体教学正在不断优化,相应的功能得到完善,而教师对这部知识掌握并不是很,继而制定新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技术理念,扩充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教育技术理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探索能力。

从培训内容上分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并且具有极高的使用率,已经超过61%,其余分别是课件制作,还有电教媒体使用,网络应用,还涉及到教育技术应用,这足以说明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给予了极高的关。由于教育岗位的差异性,对于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很多教师针对教育技术培训投入了极大的耐心与时间,他们对于电教媒体教学,还有电教教材制作有着极大的兴趣,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培训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得以有效实现。

(二)培训内容模块

1.基本理论模块

从现代技术教育来说,教育信息化属于全新的综合学科,主要是通过优化教学手段逐步演变而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兼具相应的方法体系。而这种技术实现工具相对比较固定,是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展开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教师需要不断掌握近期的教育信息技术,继而能够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除此之外,还需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涵盖以下方面:教育技术特点、作用、教育媒体原理等等。

2.日常教学媒体开发及应用

所谓日常教学媒体,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媒体,是除了算机及网络之外的,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训内容包括:录音、幻灯、电视、录像等等,将其与多媒体进行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3.教学设计模块

教学过程相对而言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多项因素相互作用,同时又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要想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系统设计教学内容。而对设计理论与方法来说,这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具体包含以下方面:教学媒体功能使用、教学适应性、教学模式评价、教学媒体优化等等。

4.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计算机于教学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逐步引用至教学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不单单是发挥教学手段作用,而且还可以替代教师,对知识进行传授。而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来说,其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比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等,这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又可以便于学生学习。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多媒体操作、计算机应用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软件应用、教学模式等等。

5.计算机网络模块

多媒体技术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可谓是日新月异,并且其网络已经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网络化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主体方向,是计算机教育的重点方向,同时属于教育热点问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应用理念,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知识的下载,共享信息资源。而计算机网络模块培训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应用、网上信息下载、网页设计、网上教育信息研发、网络教学模式等等,需要从上述培训内容着手对教师进行多方位的培训,促使教师能够从培训中汲取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这对于之后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能够真正得以落实。

四、结语

总体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而对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与手段发生极大的改变,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化教育是目前教学的主体模式。教育技术培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教育技术不断累积,而对于教育技术培训来说,培训内容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具体传授,继而促使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教育技术,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荆州市实验中学: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基本情况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师资雄厚、校风优良、教育特色突出、教学成绩优异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校坐落在荆州古城,建校已有七十多年。校内保存有文庙大成殿、棂星门等省级历史文物,曾是明清时代的县学宫,过去的祭孔子、办乡试、迎状元等活动给这里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在校教职工有192名,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2人,35人获得省、市级以上“明星教师”“骨干教师”称号,40多人次获得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授予的“名师”“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十佳班主任”等称号。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硬件投入,稳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在2005年成立了信息中心,建设多个计算机教室,自主开发和建设了校园网站,并发挥校园网在管理、科研、教学、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本着“总体规划,分步落实,逐步到位,不断完善”的原则,多次进行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改造,所有教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目前,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百兆网的接入为全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近百台监控摄像头有力保障了全校师生的安全。

2.不断引进各类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提升

学校在保障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引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平台,把信息技术的服务落在实处。校园网建设中的内网是各个部门及各教研组管理和沟通的有效平台,先进的学籍管理系统、自动排课系统、自动化的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此外,拥有近期技术的未来教室录播系统、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校园广播系统等正在服务于全校师生,学校逐步实现了管理高效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生活信息化。

3.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管理,切实打造一支过硬的信息化队伍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关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是学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为保障拥有一批高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队伍,学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不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学校获得的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学校,学校连续五届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十年被评为荆州市初中教学先进单位、荆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同时,学校先后获得省贯彻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第六届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健康学校等荣誉称号。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的概念上,而且提高了对于人才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好地辅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本文围绕信息化教育应用于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利弊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技术 中学政治教学 应用探究

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也遭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教师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所包含的音乐、图片、录像等功能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政治教学的作用

(一)扩大信息量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先进的信息化教育能够有效地、大量地储存信息,并且能够将原本枯燥、复杂的知识点以生动、清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政治教学当中,能够扩大信息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接收信息的渠道,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够对复杂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课堂知识朝着系统化的趋势发展。

(二)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内容还原教学场景、创设教学情境,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主要依靠教材和普通教具,无法再现教学内容。而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增添学习的趣味性,突出教学的疑难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政治教学的弊端

(一)教师板书的质量下降

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部分教师已经将计算机和网络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对学生进行教学。虽然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虽然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课件通常是提前制作完成的,没有板书的即时性和表现性。教师的板书可以跟随教学的进程保持同步,还能因为课堂的延伸而进行随意的增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教学程度过于单一

中学政治教学中的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上,教师通过课件的制作来控制和把握整个课堂的走向以及程序,这充分说明,一旦课件制作完成,课堂上的教学程序也就得以固定,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就会变成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压缩了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从而削弱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掩盖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明辨是否、判断正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束缚与规范。然而,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导,教师和学生过分地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忽略了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阻碍了教师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完善、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锻炼学习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传统的小组讨论模式,我们可以把它细化为小组竞赛或者小组辩论的方式,赋予传统的教学活动更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活动当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分组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创建教学情境

创建教学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文时,在保持教室卫生整洁这一方面,很多学生为了图一己之便,常常把纸屑等垃圾丢在座位旁边,丝毫没有考虑过是否给值日的同学带来不便或困扰。因此,教师可以让平时不讲究个人卫生的学生体会一下值日生的工作,让其他学生故意乱扔纸屑杂物,这样大家就能感受到,平时乱扔杂物会给值日的学生增添许多麻烦,如果人人都讲究个人卫生,自觉将垃圾投放入篓,要保持教室的干净和整洁其实非常容易。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我国街道垃圾乱扔、脏乱不堪的图片,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学情境中换位思考,比传统的理论传授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普遍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学习《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的网络交往,什么是非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播放功能,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些青少年因不健康的网络交往而上当受骗的新闻案例,帮助学生提高网络交往的安全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教育技术有利有弊,在全新的教学发展形势要求下,教师必须合理地利用信息化的教育技术,发挥信息化教育技术自身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时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摘 要:信息时代条件下,教育技术教学不仅强调知识学习,同时也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应该针对课程教学采取改革与创新对策,完善课程体系设置、重视理论和应用科学教学、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育技术教学;改进创新;多媒体技术

信息时代条件下,要想促进教育技术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和发展要求,明确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能力结构,如何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怎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促进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一、信息时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技术学科也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教学和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还强调综合技能的提高。

1.知识要求

当前,信息技术取得不断发展和进步,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有强劲的需求。而要想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首先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并有针对性地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为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能要求

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通过落实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满足将来的工作需要。主要技能要求为能熟练操作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整个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为指导方针,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时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策

教育技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但一些学校和老师未能很好地顺应这种趋势,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有待创新和提高。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和趋势,笔者认为今后可以采取以下改革创新对策。

1.健全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使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增强自身综合实力,首先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以后工作做好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基本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转变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都有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2.重视理论和应用科学教学

理论教学包括教学设计理论、远程教学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等,还涉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与方法,并有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撑。应用科学指的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所需要的方法、策略,主要内容为资源库建设、网站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检索与存储等。这些都是满足教育技术教学所必须开设的课程,也是任课老师有效开展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必须具备的技术支撑,教学中对此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3.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发挥其形象直观的作用,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更为深切和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还可以播放视频、展示表演、列举典型案例等,为教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又如,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多媒体课件具有三维动画、交互性课件、实验仿真课件等,以丰富的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让他们自主探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能直观形象地解释说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4.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图像、声音、文字并茂,通过丰富资料的列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用于辅助情境教学、参与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推动课程教学创新。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具有共享性、开放性、互助性等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时代条件下,教育技术教学面临新的机遇,教学中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人才质量提高。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依托于学校信息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了依托于学校信息中心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在实训基地中,学生围绕职业能力模块学习,在对应岗位进行实践;在考核机制的管理下,以项目式的方式开展学习和工作;与导师及团队成员充分沟通与配合;参与到校企合作中。通过这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为实训基地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中心;实训基地;现代教育技术;职业能力;网络技术

为了顺应社会对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率,高职高专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中,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进行专业课程的设计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本文将对其中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依托于学校信息中心过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实训基地是学生参与实践工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训练,锻炼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与基地,相对于传统的普通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特点是系统化、项目化、任务目标实际化、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任务的指导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强调校企合作等。这些实训基地的功能要求提高了基地建设的难度,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由于其学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经费购置硬件设备,比如计算机和服务器、网络设备、音视频处理工具等这些学生必须掌握的设备。此外,有些高端的设备,虽不作为学生的必备能力,也需要学生有所了解。这些设备如果购买,而且仅仅是作为实验设备的话,对于学校的经费预算带来很大的压力。

2)实训基地所完成的实训项目过于理论化

学生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师需要给出项目目标供学生达成,但这些目标往往只是实际工作的理论抽象,项目的完成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答案,这与实际工作当中问题多变,解决方法多样的情形是相悖的,过于理论化的项目不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锻炼。

3)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不够综合

在制度上,由于各个实训基地相对独立,使得项目实训只能囿于某个实训基地当中。一些较大较综合的实训项目,如“局域网的搭建”,需要跨越网络工程、交换机与路由、网络安全等若干个实训基地。像这样的综合性项目往往缺乏统一协调,无法充分调动各种资源。

校企合作缺乏驱动力:

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能力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训基地的必备要素,但要使企业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训当中,需要能够给企业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教师缺乏实际的工程能力:

在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当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或者是具备一定的职业资质,这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并不能轻易具备。

2 依托于学校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我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进行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当时,在学校机构改革中,由多名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的专业教师兼任了信息中心的工作。以此为契机,将信息中心的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特点间有机的联系起,进行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研究。

1)构建职业能力模块,围绕核心课程学习,在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践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调研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合广西经济的特点及我校的特色,将网络技术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分为三块,并依据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在信息中心的岗位进行实际工作,职业能力模块划分及岗位工作内容见表1。

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能力模块划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期望,有重点的进行专业学习,具备基本的能力之后,进入信息中心的对应岗位从事实际的工作,在实践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自身,完善职业能力。同时,在各岗位之间可以进行人员的适当流动,使学生在有特长的同时也能兼顾基本的专业能力,而较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各个岗位的实践工作,成长成为能力较的人才。

2)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以项目式的方式工作,有效激励学生

信息中心的工作分为长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及短期的目标达成性工作,为了能有效的激励学生,我们仿效企业的绩效考核及项目管理方法,对这两类工作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在实践岗位上的日常表现及在项目实施当中起到的作用与相应的成绩评定相挂钩,加强了实训效果的管理。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当中,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工作与学习,迅速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成果,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通过项目的完成也系统化的让学生学习到了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这一完整的项目实施工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导师制与小组制相结合,培养团队精神

进入实训基地的学生,都会根据其职业方向分配一个导师,一般是信息中心对应岗位的负责老师,这名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形成一个小组,小组中的同学之间通过团队协作与互帮互助,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小组的指导教师有着丰富的岗位职业经验,能够从宏观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技术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帮助学生攻克技术难题。同时,导师还负责该小组相关项目的项目承接与任务分配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

小组中的同学形成传帮带机制,由高年纪,技术较丰富的同学以“结对子”的方式指导刚进入实训基地的新同学,帮助其快速地度过新手的迷茫期。在面对工作任务的时候,同学们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协作,运用团队合作精神达成目标。

4)通过校企合作,激励企业的参与,激发学生的热情

信息中心经常会与一些信息化产业方面的公司合作,如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外包等,而这些类型的公司往往就是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通过学校信息中心这座桥梁,将企业与学生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职业的需求,掌握职业技能。

在企业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中心出面与企业进行协商,让企业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使学生成为企业在校内所建设的信息化项目的校内管理员,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管理与维护。我校学生宿舍网的维护,部门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都采用了这种合作模式。企业的一些小型外包项目,由信息中心进行承接,并选择能力较的学生完成这些项目,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样的一些方式对企业而言,产生了效益,激励了他们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也让学生切实的学到了职业技能,并通过报酬的获得激发学习热情。

3 依托于学校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特点

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具有一般的基地建设的方法,同时通过与信息中心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其资源,解决了在基地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充分利用经费,提高投入产出比,促进经费投入

学校在决定设备的购置,项目经费的预算时,需要考虑经费使用所达到的效果。从这个考虑出发,我们将实训基地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机的联系起来。对于实验室的设备,在当做实验设备的同时也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验平台,以及培训信息化管理员的培训场所。而高端的网络设备,除了架设在信息中心起到其作用,还能让学生见习及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使学生了解到先进技术,增广见识。这种充分发挥设备效益的方式,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了经费的投入。

2)实训的项目来源于实际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信息中心的工作任务就是实际的工作需求,将这些工作任务以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不再具有的标准答案,而是根据工作需求的变化,通过考虑,灵活机动的完成,这样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更完善的能力,更好的应变。同时,不同的项目,如硬件维护、网站建设、课件制作等,则从耐性、细致、技术技巧、集中精力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锻炼。

3)综合各种资源,使实训项目更立体

由于信息中心能够综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软硬件相关资源,就使得项目的设计能够进行跨越式的综合,我们设计了两个综合实训项目,一是局域网的搭建,综合了网络工程、路由与交换配置、网络安全设置等。二是网站建设,综合了虚拟服务器架设、网页设计、建站系统等。这些项目更立体、更的综合增加了各种资源的有机联系,使学生更全局性把握项目的实施,更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4)通过信息中心这座桥梁,促进校企的双赢

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能够激励企业参与学生的实训,又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的运作与人才需求,有多家企业参与到这种模式中,并有部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毕业后直接就进入了这些企业进行工作。

5)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职业资质

信息中心的教师在中心的实际工作及指导学生实践的双重激励下,有动力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质证书,而这些证书的获得又可以使得他们对考证的过程有切身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资质考试的通过率。

4 结束语

通过对依托于信息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了专业建设,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工作间如何平衡,考核机制如何避免流于形式,课程如何进行更深入学习等,都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与研究。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党员干部信息素养的方法研究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显得非常的重要和迫切,提高党员的信息素质素养是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所以,加快党员的信息素质培养能够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快速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是体现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方式和环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党员干部;信息素养

1引言

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可以说,一个国家要想在这个信息时代获得优势、占有充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该国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政治上的和平稳定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学习方式,一个国家要想在信息时代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建设,建设一批信息素养好、政治思想观念强的党员队伍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因此,国家提出了要提高党员信息素养的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党员的信息素质素养,是维护好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2信息素养的内涵解析

信息素养最早的概念是由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早在1974年,美国就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同时信息素养内涵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其内容主要由当前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受教育者的综合学识水平和终生学习的水平、对使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源的能力、检索和处理信息源的能力4部分组成。随着对信息素质研究的不断的深入,当前对信息素质理解最到位的理解包括3方面:(1)是使用不同信息工具的能力以及辨识不同媒介的能力,如能够区分报纸、电台、杂志、网络的不同媒体特点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这些媒介带来的信息源进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操作,如何通过互联网络获取自身知识的能力。(2)利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理性的分析信息,从而获得自身想要获取的信息的能力。(3)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如能够运用推理和判断,摒弃有害信息的能力,如各种暴力、恐怖、非法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属于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必须同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被认为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生存技能。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党员信息素养

实施教育技术离不开软件、硬件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如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培训就无法离开相关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员的眼、耳、手等感觉器官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对党员进行培训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3.1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对党员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老师事先通过计算机制作出和提高学员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学课件,结合PPT、Authoware、3DMAX等软件制作成动画,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呈现在学员面前。

3.2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进行对学院的培训必须要建立最为基础的局域网,通过专业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的教学。当前单位的多媒体教学培训能够实现投影教学、交互教学、电子阅览等功能。―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院利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能力。

3.3远程教育

顾名思义,远程教育就是通过网络来达到培训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远程教学管理软件可以实现集中授课、集中学习、集中考试的功能。当前的这种模式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喜爱和接受。

可以看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是党员培训的课程显的生动、活波。培训教师通过生动的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还可以使学员正确的看待自身信息素养上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使学员能够更加自觉、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

4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构成

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仅仅只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活动。它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理论,它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一门综合学科。因此,教师现代教育素质在内涵方面至少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的,其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就是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其次,对教学环境、教学古城呢过、教学测评是其最为基本的内容。,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起点。

根据以上的观点,本文认为对党员培训机构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也是由3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及时,这些教师必须要有职业精神和时代特性。其中,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必须要具备的品质。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素质,党员培训教师应该具备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特质、优势、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的认识。同时’自身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第三,还必须具有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同其他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它主要包含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同时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作在其中,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具有运行先进的信息工具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评价教学资源合理性和性的能力。

5党员干部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信息素养和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素质密不可分

当前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常用的发展规划,个人的信息素养是整个^类社会整体信息素养的重要部分。党员干部也不例外,所以只有将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素质密和党员的信息素养培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判断,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5.2年龄方面

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党员来讲,他们的记忆的能力、信息工具的运用能力相对较低,对于互联网的操作能力也较弱,但是其理解事物和把握问题的能力非常的好。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综合培训。

5.3认识方面

当前党员干部对党员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不加强个人信息素养的培训,就无法完成党交代的各项任务,更无法组织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等。

5.4当前党员干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员干部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双肩挑干部,由于受到年龄、学历、岗位要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党员干部之间的综合信息素养是不同的。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功能,尽量使所有的学院在党员信息素养的培训过程中,较大程度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5.5提高党员干部信息素养的对策

(1)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保障提升党员信息素养的关键。

现代教育技术为广大的党员培训教师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但是也对党员培训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向前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和相关的教学技能。要能够熟练理解、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培养出创新能强和信息素养好的领导人才,从根本上才能保障党员干部培训的质量。

(2)完善党员培训工作中的软、硬件设施,是信息化干部教育的保障。

最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党的教育培训工作,许多的党员干部培训学校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其沟通、教育、宣传的功能。可以看出,只有软、硬件设施齐备后,才能进行各种信息化的培训、教育活动。

6结语

为了更好的完成党员综合信息素养的培训,本文认为在本单位的党员信息素养培训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6.1领导重视

领导要带头加强对自身信息素质提高到意识,要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开看待党员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党员进行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到重要性。

6.2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

要进行党员信息化素养的培训,离开信息化的环境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部实施。

6.3加强软件建设

建设、改进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远程教学课件库、文献库,使得广大的党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这些软件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充实进各类学校,如电子白板、录播教室、数字实验室等,但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明显滞后,无论从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配置、进修与培养等方面,与现代化的教育不相适应,改进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已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作者结合自己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实际,对区内30多所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用“智慧”的管理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管理

为了能更地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际情况,笔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区内30多所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学校的选择上兼顾考虑了学校所属地域、教育教学水平等因素,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的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情况;调研形式采取填报调查表、听学校汇报、实地查看、抽查资料等形式。

根据调研情况和2014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结果,笔者发现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育技术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方面

(1)实验仪器浪费严重

由于厂家发货出错,学校验收不到位等原因,到货的仪器与预定的不一致,很多新仪器就被搁置在仓库。学校对仪器管理不到位,导致仪器缺少维护和保养,缩短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已有仪器重复订购,订购教学实际用不到的仪器等,这些都是实验仪器浪费的主要原因。

(2)实验教学退步严重

目前情况是学校实验开出率很低,做或者不做、做什么实验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决定,并且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视频演示来代替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教学上的规范。

(3)实验室的管理不到位

仪器没有账目或不全、缺少维护保养,对仪器的配备无目的、无计划,虽然每年做一次教育技术装备统计,但是往往流于形式,性不高,并且因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没有规范的交接手续,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2.图书馆方面

(1)全区近半数学校图书馆处于手工管理阶段,使得图书馆工作杂乱繁多,图书管理员工作负担重,同时由于流程的复杂,图书流通效率低。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人员流动性大,缺少专职图书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经常出现轮岗现象。所以,管理人员就如何登录、分类、编目、开展读书活动等工作无从下手。

(2)图书馆管理不规范、不标准、不科学。学校图书管理上侧重于数量上的增加,在适合学生方面和图书结构方面考虑不够。对学生开放的有效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缺少时间来选择书。部分学校由于管理的不到位和场地等问题导致图书上架不合理,或者没上架,甚至成捆成包地堆在图书馆。

(3)图书配备仍需继续加强。按照教育现代化指标中要求,部分学校图书数量严重不足。

3.信息化建设方面

(1)我区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规划, 示范特色建设方面不足,每年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够明显。区域层面的应用只有OA办公平台和邮件系统。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电子书包、录播教室等新型教学工具配备较少,新型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培训指导不够。

(2)计算机配备各校之间不平衡,有的学校教师计算机数超出实际使用人数,有的学校还是几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部分学校学生机房配备时间长、配置低,生机比低。

(3)网络中心机房和网络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学校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无人管理,以致中心机房灰尘很厚,无防火、防潮设施,网络布线乱。另一方面存在设备陈旧或是缺少设备等问题。

(4)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业务系统跟不上我区的应用发展模式,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现有的评价机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力度不够,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考评中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面不足。如在实验方面,教师的考评中很难对其使用教学仪器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另外,从学生考试的大环境来看,目前的中、高考中,实验的考查主要还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进行实验操作考查,这也是导致教师讲实验的重要原因。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阻碍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使我区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适应时展的需要,使教育技术装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并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使教育技术装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必须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因此,实施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管理在教育技术装备中的实践

1.明确发展目标,提高管理的信息化

教育技术中心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区域整体发展目标。从顶层设计上看,出台了《余杭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固化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三年发展格局,让信息化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方面,用信息化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方式,让仪器装备和图书的使用效益较大化。从管理机制上看,制定了《余杭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了对实施效果的过程性监督检查。从队伍建设上看,我们成立了余杭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了人员职责分工。从经费保障上看,每年的教育经费预算中会安排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并确保经费标准逐年提高。

学校加强统筹规划。校长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校长要充分认识到功能室、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运用信息化来提高管理的重要性,要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

各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业务工作,去思考、谋划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创新工作,把信息化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此,各校成立了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成员有信息技化负责人、实验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各成员按职责落实好分管任务,每个教室、每个装备都有专人负责管理、保养、维护。

2.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水平

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采用手工做账的手段,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不能保障管理的水平与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要求,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因此,教育技术装备要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装备的现代化管理,形成一个操作简便、高效运行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对于提高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系统地掌握区内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情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是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措施。

为此我们搭建了图书管理平台,将所有学校的图书馆统一到平台中,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询学校的图书册数、藏书结构、图书流通率等情况。学校通过平台可以上报每年的图书采购计划。区域内中小学校图书资源可以共享查询,即每一个学校的学生、老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本学校的图书目录及个人借阅情况。借助区域平台,下一步将计划实现各校图书馆之间、学校与区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

实验室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各校建立了统一的区域管理平台,功能包括:仪器设备的预算、采购、日常管理等。实验管理员要做的就是将仪器设备的数量输入系统。每年的设备更新、采购以及实验教学的开设、预约都通过平台来操作,既解决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实效,又提高了实验员的日常管理效率。

3.注重督导评估,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督导评估,定期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将其列入到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估考核中,成立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室、图书馆、教育信息化管理和使用的各项细则。指导思想是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实施“多用多配,少用少配,不用不配”的策略,逐步实现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益化。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将在每年上半年,组成考核组对各中小学校年度工作完成情况,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访师生等方式组织考核和评选先进。实践中,我们开发了余杭区考核评估系统,学校的自评、检查的复评、扣分点的拍照全都通过评估系统网上填报,结果经审核后及时反馈给学校。使用中既减少了学校和考核人员的工作量,又能及时将需要整改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督导评估以此激励学校、老师更好地使用教育技术装备教学,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的提高。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对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技术设备更加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也要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首先,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负责设备的配置、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构建具有较高素质的、稳定的装备管理队伍。为此我区由教育技术中心牵头成立技术小组,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其次,学校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技术装备队伍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促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完善与管理人员相关的制度,保障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利益,保障管理队伍的稳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落实基本待遇,为装备管理人员提供与教师相同的聘任、评优、升职以及职称评定的机会,充分激发装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研究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不仅要投入经费、配备设备、建设资源,关键是在教与学主战场的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让信息化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这是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我区智慧校园的创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各校在应用上下功夫,在深入课堂、服务教改、搞好教学、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实验仪器、图书、多媒体、计算机、录播教室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装备对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实践中,为提高录播教室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搭建了区域视频应用平台,将区域内分布在各校的24间录播教室接入到视频平台中,让每间录播教室的课堂通过网络可以实时地展现在平台中,不但提高了录播教室的实用性,更把品质的课堂资源分享给所有家长和师生,充分发挥了设施设备的作用。

今后我们还将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鼓励原创性、开拓性的研究,推进区域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让教育技术装备物尽其用。

三、实践后的反思与收获

通过信息化管理改变了过去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操作转移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上。信息化管理的使用精简了管理流程,节约了管理成本,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效率。

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一方面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管理漏洞与疏失,另一方面将管理者从繁重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发挥人在管理中的创造力,提升了管理水平。但在实施中由于实验室、图书馆管理人员变化较快,年龄结构偏大等原因,思想上还是有所抵触,在接受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上还需要不断地培训,以此来提高思想认识和使用技能。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用智慧管理的理念,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教育技术装备资源的共享,保障装备良好的运行效益,并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简易“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到“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一、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既是时代赋予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要求,也是改变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1.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品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等都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序言中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为此,《规划》针对基础教育提出了“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三大发展任务。提出了“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品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及“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发展要求。

由此可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贯彻落实《规划》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

2.改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要求

在目前,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各种教学质量检测、升学考试等几乎不存在任何关联,加之任教“考试类课程”的老师以及家长对学生“上网成瘾”的担忧等原因,普遍反对或者限制学生学习、使用电脑。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机会偏少,一般只能在每周一课时的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而在每周一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机会不多,“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较差,因此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他们听了教师的讲解,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学习,有的跟不上老师的演示,有的虽然跟得上老师,但真正到了自己独立进行操作练习时,又忘了该怎么操作,依然不知所措。这些学生必须靠老师或者比较的同学逐个、一次次地帮助,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直接影响学生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获取。

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教育部对基础教育的教育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是改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必然要求。

二、可行性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规划》的逐步实施,为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成为可能。

1.网络学习平台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支撑

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众多的网络学习平台,可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例如:笔者目前使用的浙江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就是一个由浙江省教育厅专门为全省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开设的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

2.“微课”等教育技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微课”等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研究提供了可能。例如: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不懂,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反复研究学习,直至弄懂为止。

3.“学习资源包”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源支撑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为学生编制了与教材相配套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包,学习资源包中的内容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三、教学实践

为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笔者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主要措施如下:

1.利用平台有效组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及时,开展有效备课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可进入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分享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校教师的“学习主题”设计,从中汲取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用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资源等,完成自己的教案编写,并按知识点做好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的“学习主题”设计:

①“任务描述”确定:提出完成本知识点学习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任务;

②“任务指南”设计:为学生提供完成知识、技能学习任务的引导性学习指南(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步骤等);

③“下载资源”准备:为学生提供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原始素材、图文结合的操作要领类文字材料、教师演示“操作过程”的“微课”视频等。

“学习主题”设计编制完成后,及时到浙江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并按学生的实际能力设定该“学习主题”的完成时间。

第二,有效组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按以下步骤了解、熟悉需要完成的“学习主题”,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① 根据“任务指南”明确学习目标;② 根据“任务指南”掌握学习方法;③下载教师在“资源下载”里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的自主学习、训练活动。

学生在完成“学习主题”的学习后,按所学的知识技能完成老师在平台里布置的“作业”,提交到平台内该“学习主题”的“近期成果”栏,结束该“学习主题”的学习。

先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去帮助、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反复学习、参考“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上的导学材料及“微课”,直至学懂为止。通过上述方法学习还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先完成的同学或者老师。课内完成“作业”任务有困难的少数同学,允许其课外继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三,有效组织信息技术学习成果评价交流活动。

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提交后,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在“近期成果”里浏览、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达到相互交流、欣赏学习成果的目的。,任课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肯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利用“微课”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层次学习活动

“微课”的概念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在2011年正式提出。“微课”是近年来开始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是为了突出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而拍摄的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简易“微课”,分层次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①利用“录屏”技术开展简易“微课”的录制工作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操作要点”等学习内容的熟悉、掌握与巩固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造成学生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分水岭”。

在备课环节,任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将一些估计学生较难掌握的“操作要点”之类的学习内容,用“录屏”技术,把整个“演示操作”的过程制作成简易的“微课”视频,形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②利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独立破解学习难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将事先录制好的简易“微课”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观看“微课”一次或若干次,独立破解学习难题,直至学懂为止。这样,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能通过反复学习“微课”,顺利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

③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实际应用练习

在学生看懂了“微课”,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后,教师可利用“作业”的形式,组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之中,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

3.利用“学习资源包”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包”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以“电子课本”为基础,辅之以大量的“学习资料”、“学习视频”链接,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学习资源包”中还蕴含了大量的趣味性基础知识练习,使学生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巩固练习。

为了学习方便,在学期初,任课教师可将“学习资源包”存储到学生计算机中。每次信息技术课,学生只要打开相应的“学习资源包”,就可以开展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学习等自主学习活动。

除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利用“学习资源包”开展学习活动外,任课教师还可与家长取得联系,组织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利用学校发放的“学习资源包”光盘继续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成效与启示

经过一年多时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实践,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现了由以前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向组织学生“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转变。

在学生层面,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和交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教师层面,通过浙江省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相关信息的共享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实用型简易“微课”的录制、使用,教师的实用型“微课”制作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学习资源包”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教师实现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工作的成功,使我们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性启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微课资源、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同样可以支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提高这些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基于教育技术领域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ZigBee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融合信息技术领域的“金麒麟” 准实验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 基于.NET 3.5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基于.NET技术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基于网络的机车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 智能交通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农田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GPS定位技术的PDA采集运维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领域应用分析 基于PCE3200的图像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JSON的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机制设计 例谈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领域的有效指导 计算机专业英语在邮政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特点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 新型片式元器件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3D打印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电子技术领域中操作能力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charset值的一行代码,从这一行代码里可以获取编码信息,再与系统默认编码作对比判断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将再次从数据流里重新获得网页源码。

2.正则表达式过滤信息

正则表达式是指用来表征或匹配一系列契合某个指定规则的字符串的单个字符串。[5]我们通常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利用通配符(*和?)进行文件搜寻,例如使用*.Doc来查找某个指定目录下的所有的Word文档。在这里,*会被解释为任意的字符串。与通配符的作用类似,正则表达式也是实现文本匹配的一种有效工具,只不过与通配符的作用相比,它能更地描述和表征使用者的需求。在网络信息采集系统中,正则表达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

(1)对URL网址链接进行深层过滤,只提取与特定格式相契合的URL链接;

(2)提取网页内容,如新闻标题、正文等。

三、教育技术新闻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现

1.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流程

教育技术新闻大都是在网站的首页或者子版块的首页的,这些页面叫做导航型页面或者索引型页面。新闻采集系统的动态调度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导航型网页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网页变化规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网页下次变化的时间,在网页变化后尽可能快地发现新的新闻并进行采集。[6]教育技术新闻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详细设计流程如下:[7]

及时步:确定信息采集对象,即由用户自主选取目标网站;

第二步:获取特定信息,即按照目标网站的特定网页格式,获取目标数据,这里的目标数据就是一些教育技术新闻的URL地址、标题、正文等内容;

第三步:网络信息获取,即利用工具自动的把页面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或硬盘。为了降低信息采集系统的复杂性,需要把将URL 动态调度和普通 URL 调度这两个模块集成封装为一个模块,称为Frontier。根据信息采集系统的一般设计步骤,结合教育技术新闻网站页面的典型特点,本文设计了符合教育技术新闻网站规律的信息采集系统,下面是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2.模拟浏览器和保存功能的实现

为了使用户方便、可视化浏览将要抓取的网页,这里可以利用C#中的WebBrowser控件简易制作一个内嵌的网页浏览器效果,具体操作及实现过程如下:

及时步:添加WebBrowser控件到窗口设计页面中;

第二步:添加浏览器启动按钮的单击事件,前往列表框中的url指定的网页;

第三步:添加NewWindow事件,使得用户点击打开新网页时不是从IE窗口弹出;

第四步:添加浏览器后退按钮的的单击事件,实现返回上一个浏览过的网页;

第五步:添加Navigated事件,使combox_url中的文本在用户浏览网页之后能够显示当前网页的url。

此外,利用C#语言中的SaveFileDialog类和Stream-Writer类以字符串格式实现对提取的帖子信息和正文信息的个性化保存,信息可以保存为txt或doc格式。点击正文信息保存按钮会弹出保存对话框,用户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信息保存在数据库或电脑硬盘中,节省了用户的网络学习时间。

3.测试结果

经过对一些教育技术网站的测试,发现本系统已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中国教育技术网、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等网站均能测试成功运行,这里以中国教育技术网为例展示最终的运行效果。输入正确的URL地址并点击贴子信息提取按钮,系统运行界面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得出:左边提取的结果与右边网页浏览显示的标题、时间一致,因此,索引页面的提取是正确的。点击帖子信息保存实现本地硬盘存储,经对比,存储保存的结果与左侧解析结果一致,说明运行正确。随意选中一个左侧新闻索引列表中的URL地址,并点击正文信息提取,可以实现对正文的提取,这里以“视频云计算在教育资源平衡化中应用的探讨”这则新闻为例进行效果展示,效果如图3所示。

为了检测正文提取的效果,这里给出该则新闻的网页浏览效果,如图4所示。

经过对比,新闻与网页中的格式、内容均保持一致,说明程序运行良好。点击正文信息保存可以实现对正文以txt或者doc的格式进行保存。

四、教育技术新闻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前景

教育技术新闻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广泛地用于以下方面。[8]

1.教育技术数字图书馆建设

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网络教育技术资源的采集和保存问题。教育技术领域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自动从相关门户网站地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并将其按照所属类别地存入相应的资源数据库,从而可以为构建教育技术专业门户网站打下基础。

2.企业绩效技术运用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跟绩效技术挂钩。一个企业若要在高强度的竞争中立足并在行业发展中占据经验丰富地位,离不开对绩效技术的追踪与调查。基于教育技术领域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能够依据企业特定的业务需求,实现企业相关新闻或情报的自动化收集,并能够有针对性地作出预测分析等。如此,企业就可以对近期的绩效技术情报进行收集,运用绩效技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3.信息资源的积累

对于任何提供电化教育信息服务的部门而言,如何获取大量的、实用性的信息都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有针对地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理,并对信息进行按需分类和数据库保存,最终形成知识信息的个性化积聚。

4.“人本化”信息采集

某些专业用户(如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等)对信息的需求是非常特殊和专业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人研究兴趣而进行特定专题的自动化、个性化收集,为他们提供其所在领域的近期信息或研究资讯。

五、总结与展望

网页信息采集工作,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模式获取的问题,尽管本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和完善。文章中所设计系统的设计部分识别机制主要是由程序员总结提供的,并不能实现程序的自动识别获取,此外,部分网站由于URL为相对地址并且格式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提取错误,无法有效实现对正文的提取。因此,如何实现用户定制或程序自动获取各种模式,使程序能够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获取,以适用于不同的教育技术网站,将是未来教育技术新闻网络信息采集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伦理课教学质量

摘 要: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包含多媒体、网路等教学手段,以其直观、形象、互动、快捷、跨区域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深受广大教师和同学的喜爱。

关键词:现代信息 教育技术 医学 伦理 教学质量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医学生伦理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三方面:媒体设备操作能力、媒体软件的编制技能和媒体组合教学的设计能力。为此我们摸索、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医学生伦理课得教学质量。为了搞好伦理学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电视录像教学优势,搞好伦理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电视录像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电教中心与护理伦理教研室的授课教师密切协作,用电视录像、VCD等形式进行教学,除了用现有教学录像片、VCD影碟外,我们还利用工作关系,到其他院校去租借相关资料,并经常注意收集电视媒体上有关伦理正反两方面的报道,给同学们播放。配合传统的理论授课,使传统授课中的说教,变成了有血有肉,历历在目的生动画面,让同学们在电视录像教学中,通过电视或投影画面的表现形式,激发同学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加深了同学们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上好电视录像教学课,课前准备、课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1.1 课前准备 上电视录像课前,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制定上课方案,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和课时安排,合理选出电视教材,并给同学们留出重点和讨论题,使他们在观看伦理教学片时,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集中精力,边看边思考,在教学片中找答案,从教学片中受到启发。

1.2 课后总结 观看后,对老师课前所讲的重点拿出一定时间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同学们在电视录像这种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电视录像教学,内容详实,人物形象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优化了教学效果,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 手机、整合声像资料,以适应伦理学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的医学学生,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他们今后服务的对象是人,直接对人的健康及生命负责。医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体现了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社会主义医德。为了使学生向这个方向发展,电教中心与伦理学教研室密切配合,经常收集、整理适合教学、并且具有一定思想性、代表性的正反方两方面的声像资料。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法制在线》及地方台《社会关注》、《真情》等其他专题栏目中,录制了与伦理课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教学需要,共同与伦理课教师,精心编辑制作了一些教学系列短片,给同学们播放。由于这些发生在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身上的反面事例中得到警示。与当前形势非常切近,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现有的伦理教学片,或新购进的教学片,虽然内容很好,但由于教学片的时间长度与授课课时有一定的矛盾,即片长大于授课时间很多教学片同学们都看不完,下课时间就到了。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对有些时间长、内容乏味、重说教的教学片,我们利用非线编系统进行剪辑,剪掉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非实质性的片段。对于多集系列片,我们选出几集具有针对性,适合教学内容及当前形式的,对其进行整理,使得每部片都保持在教学时间内。

对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定期的让同学们谈一谈观后感,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通过交谈、讨论使同学们深刻的感到,医德应该具有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体、更严格、更完备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

3.从我们身边找素材,制作伦理教学片

我们的教学医院,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非常感人。我们经常深入到教学医院,对模范护士进行采访、摄像,挖掘他们的事迹。许多医护人员工作兢兢业业,在手术台上经常一站解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有时24小时只能吃上一餐。对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我们不但热心照料,有时还解囊相助。为了工作,他们不能细心照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虽然他们愧对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却不愧于这个神圣的职业。这些感人事迹是我们护理伦理课的好的教材,我们从他们中间选出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制作成医德教育片。片中所表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就在我们身边。

4.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强化护理医德教育

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文字、图片以及多媒体素材等。一个好的网站,就是我们教学的资源库。如:中国职业道德在线网,中华生命伦理学网,及各省市的有关道德的网站等等,为我们上好伦理课提供很多很好很新的实例。

为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复杂关系调理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接受,课件中适当的、适度的运用多媒体表征知识,创设情景提供学习者参与,不仅非常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获得,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1]。

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效率和主动性,已经成为开发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使我们摆脱了过去单一授课或不重视教学效果的做法。将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媒体引入到伦理课得教学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环节,增强了教学艺术感染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研究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职能

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3年6月16日,由原信息中心、传播中心、电教馆合并而成。目前有教职工22人(男13人,女9人),其中党员10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1人。中心主要承担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服务与推动工作:指导、规范和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负责全区教育城域网的运行、监控和维护;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平台搭建的技术支持;教育技术的研究;教育资源库群的建设与维护;教育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教委OA办公系统维护;网管教师队伍的培训与管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中小学学籍和学生卡的数据管理等。

下设4个部门:教研培训部、信息资源部、设备网络部、办公室。

1.教研培训部职责

负责现代教育技术的教研、科研工作;负责本区教育系统课例音像材料的收集整理、信息技术科研课题;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区级信息化先进学校的评审工作;负责市级信息化先进学校的推荐、申报、指导工作;负责教育信息技术、网络知识培训及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培训、测试工作;负责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工作;负责计算机作品比赛和机器人活动的开展工作;为全区中小学的软件开发和教育教学的研究引进教育教学软件;负责软件、课件制作工作;负责建立全区信息化队伍的技术档案,了解各校人员的配置情况,为各校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学校信息化的督导评价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信息资源部职责

负责网站及应用平台建设、维护、安全和管理工作;负责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负责中小学IC卡(学生卡)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负责资源库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各校的网站和资源建设工作;负责教育信息网的资源录制工作,做好视频新闻、专题的拍摄、编辑工作;做好邮箱、教育资源卡、VOD资源等工作;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好各学校的技术支持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设备网络部职责

负责网络中心硬件和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负责教委电子政务系统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硬件技术支撑;负责全区各学校设备的指导、管理、统计工作;为各校网络建设与应用提供技术咨询、设计和技术监督等服务;负责全区网管教师队伍的管理;积极探索新技术,为教育信息网的多方位利用做好调研和应用工作;负责教委机关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4.办公室职责

综合协调中心行政及业务部门工作;负责党务日常工作;负责文秘、信息宣传、对外联系、档案管理及保密工作;负责中心各类会务准备及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察;负责中心的人事、劳资、医疗及统计工作;负责中心财务、固定资产和后勤管理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绩

务本求实、循序渐进、谋求高效,使房山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1.思想统领发展的管理理念得到确立

“统一理念 立校之本”,在过去5年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在不同时期都通过认真思考提出一些基本观念,使大家能够共同领悟、坚守、践行,并作为单位发展、行动的指南。具体表述为:

(1)单位核心发展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和谐促发展,以效绩求生存”。

(2)面对混乱的局面提出:“把现有的设备管起来,把现有的人才用起来”。

(3)面对职能的模糊确立四大工作板块要求:确保一条链路畅通、推动两个端点应用、强化技术培训、探寻管理模式。

(4)短期的五年目标:建构一个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环境、形成一个好局面。

(5)新的职能定位:服务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引领是使命。

2.确保一条路径畅通

我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大批量投入在2006年年初已经完成,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网络,离不开信息的流通,离不开教育资源多种方式的呈现,因此为了确保“校校通”工程名副其实,信息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与电信合作改IP网为传输网;房山教委投入200多万元对网络中心实施了二期改造工程,添置了防火墙、良乡两条学校骨干上行链路做策略控制,另一台用于教委、信息中心及房山学校骨干上行链路做策略控制,防止含大量攻击的非法流量充斥骨干线路,攻击核心设备;增加了内容过滤系统、防病毒网关、网络管理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备份系统;2007年5月投入31万元完成了UPS电源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网管员主控室的维护培训;2008年投资500万元对教委核心机房进行整体改造;2010年使互联网出口提升到310兆。以上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我区教育城域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应用。特别是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高考电子巡查系统和校园安放技防监控系统的成功应用,更加说明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3.抓住两个端点不放

对房山教育门户网站―房山教育信息网进行重新改版,打造集宣传、资源、服务、交流、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房山教育信息网的建设为房山教育职能要素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教育信息中心承担着全部的管理、维护、更新工作,要求新闻类天天更新,政务公开、教育教学类周周更新,版面风格季季更新。目前网站日点击率已达到3 000人次,但还有许多功能需要完善、挖掘、开发。推动学校的网站建设也逐步进入中心的管理日程,各学校主控设备及相关硬件的维护和规范化管理、学校内部网站的评比将成为引导基层端点发展的及时步,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围绕一个中心发力

这个中心就是围绕“教师群体”信息素养的提高抓好顺承式的三个点:(1)信息技术的认知培训要常抓不懈。因为新技术不断更新,对电教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缺憾是没有穷尽的,终生学习理念在这个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电教设备的演绎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仅一个操作系统就需要大家不断地熟悉。中心承担着这个责任,为了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在“十五”期间面对全区196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学科教师进行Intel未来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个科目的培训,共计培训教师6 727人;就网络管理、软硬件维护、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等内容与教育学院合作培训专任教师和网管1 070人次。“十一五”期间培训7 219人,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1 270人次,极大地缓解了硬件设施使用带来的压力,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可能。(2)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为了使基层教师将掌握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来,中心不失时机地为教师、学生的实践成果搭建展示应用平台,积极组织参加每年一度的北京市师生电脑软件比赛和小学电化教育委员会的“三优”评选活动、Intel未来教育课例评选活动。在市电教馆专家的指导下,在基层网管及专业教师的努力下,通过几年的积累,中心组织的评选活动已初具规模,而且成效显著。(3)任何一项实践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离开教研科研的系统论证,观点都会显得苍白和没有生命力,因此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整合,必须加大信息化工作的教研科研管理力度,用科研引领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5.瞄准一个机制突破

要通过机制建设把现有的设备管起来、现有的人才用起来。我们通过积极参与督导评价工作进行了解情况、指导检查工作;通过日常工作的量化实施表彰和奖励,根据中心的量化管理办法举行了房山区及时届信息化工作年会,用量化管理集约发展。在实施市教委开展的“中小学网管员任职资格培训”过程中,践行了新的管理机制,为打造一支的基层骨干队伍,为成立网络管理协会做了积极的铺垫。

三、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开展信息化工作时资金严重不足,制约教育的整体发展

目前我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应用水平和层次较低,影响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均衡发展。尤其农村地区学校,由于经济实力和其他因素,信息化工作还刚刚起步,虽然有些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已经赶上,但在教育教学应用、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与城区学校还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学校还处于高投入、低成效的层面。全区信息化资金缺口1亿多元,主要用于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建设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

2.教师的整合应用能力和网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采取了集中培训、下校培训和网上自学等多种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断深化,广大农村地区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能力未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尤其学校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的网管教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学科教师运用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整合的需要。因此,如何结合农村地区学校实际,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1.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

提高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通过宣传,加快各级领导对信息化认识观念的转变,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是网络管理教师的工作,而是学校的整体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加强对学校领导的管理,是因为只有学校的领导认识到位了,才能引领学校集体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2.筹措运维资金,保障网络和设备的可用性

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工作,首先必须保障网络的通畅,这样才能保障信息及时流通,进行有效的传递。其次要保障设备可以随时通用、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使得教师有使用设备的信心,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几年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障网络不中断,业务正常运行,也通过管理和技术支持,为学校教师解决困难。这样,使广大干部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感悟信息化、体验信息化、了解信息化,为加快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硬件资金的计划性投入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五、今后想法

1.优化一个专用网络

针对目前教育城域网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城域网络性能和管理方法,建成功能齐全、管理有序、覆盖全区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城域网和网络运行机制。实现幼小中职成教育板块的整体汇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城域网。

2.建立一个数据中心

以搭建房山教师研修平台和教育管理综合平台为契机,建立全区教育数据中心,为实现全区网络管理中心、网上教育管理中心、教育教学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教育资源中心和师资培训中心,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

3.开发一个应用平台系统

在区教委统一的管理下,建设能实现各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应用平台,建设公共信息化平台以及教育学科信息资源,开发房山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主要包括面向全区的学生学籍管理、师资培训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网站集群等应用软件,为房山各级教育用户提供实用的管理工具和具有本土化的教学资源信息。

4.培养一支人才队伍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通过培训和交流学习,使全区教育管理人员、各校领导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位,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5.建立一套规章制度

根据房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全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根据房山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房山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为基础建设、应用平台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和教育数据中心的建立;应用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发一个集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学生教师管理、教学资源、资产设备管理、网站集群、教育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对策

摘 要: 为了培养新型人才,提升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数学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所创新和改革,无论是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还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措施,都要科学地谋划和深入地探究。本文通过对信息教育技术给数学教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了的未来方向和举措,希望能够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数学教师 专业技能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学校所面临的挑战更艰巨,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教育技术时代的到来,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可以说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数学教学模式必须有所创新。在掌握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制定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与措施,科学谋划与积极探索。本文通过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数学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的影响

进入信息教育技术时代之后,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并产生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的出现,使得数学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教学改革的任务也更艰巨。下面具体分析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带来的影响。

1.正确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关系。

为了能够较大限度节约学校开销,增加学校的办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加大投入,对学校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装备,并对老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培训学习,构建了新型的多媒体教学体系,这样原本繁琐的工作环节有所简化,同时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导致旧事物的消失,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模式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教育技术数学辅助教学工作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体现在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的提高方面;其次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更合理和科学。但是人们也不能够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毕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年来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可总结和提炼我们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对新时期数学老师的新要求。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我们一些部门根据教学实际,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有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使老师具备新型的数学素质,并在专业技能方面做到训练有素,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通过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方法,使自己更适应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使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更好地整合。

3.新时期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培养。

在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逐渐脱离了传统单一化的工作模式,需要掌握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教育技术,满足教学对于数学教师的新要求,在信息教育技术数学管理方面需要更重视。同时在职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能够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的人才。

二、做好信息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工作

针对以上信息教育技术对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的影响,我们要根据信息教育技术的特别和要求,制定更完善、科学的整合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具备和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在新型数学教学模式出现的同时,整合方式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教学需要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相应地要加大信息信息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数学老师更好地顺应教学需求。对于当今的数学教师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所要求的,同时是现代教学所必需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在教学中培养数学老师这方面的素质,才能够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2.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探究性学习。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还是新型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数学老师对教学基础理论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具备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学校首先需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并积极运用到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这个学习工具打好坚实的基础知识。

3.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延伸教学范围,拓展教学深度。

我国信息教育技术发展至今,不同领域的各种信息每天都在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增长。在数学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各种新理论不断出现,旧的理论不断创新。这对于学校来说压力很大,想要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较大限度地吸收这些新知识,首先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就要进行突破与改变,通过这些方面的完善与改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及吸收知识的效率,延伸教学范围,拓展教学深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4.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更需要计算机辅助学习。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更主动地搜集网上的数学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很快体会到当前的信息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总之,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信息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及产生变化,针对信息教育技术的影响和要求,创新更完善、科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完善学习条件,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