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广东农村公路发展状况与对策探讨

摘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性、基础性条件,是破解广东省公路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广东省在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和主要经验,分析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广东农村公路发展状况与对策探讨

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强化了“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定位。农村公路作为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公益性、先导性、基础性公共设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要素。近年来,广东省公路建设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国省道普通公路的通达率、密度和等级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相较于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明显滞后,成为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任务。

1.广东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1.1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交通扶贫脱贫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8.3万km,农村公路的等级公路比例、路面铺装率在全国分别列第13、19位,各乡镇的公路汽车客运站覆盖率达,行政村的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2%,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实现通班车,近四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在农村公路的建设投入累计达550亿元,通村公路路面硬化里程完成约2.3万km。整体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加快了城乡融合,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二是切实改变了农村的交通条件,让群众切实地体会到了便捷和实惠,提升了出行质量;三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公路通车后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工业、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资源得以开发,增加了农民收入。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部分发展指标还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仍有较大发展提升空间。

1.2主要做法

多年来,广东省一直坚持以系统化发展思路推动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年连续将“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二是加强资金保障,稳步提高普通公路建设省补助标准,县乡公路建设补助标准相比“十二五”期间总体提高10%左右,在新增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中继续按照相应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三是重视考核推动,广东省财政厅和交通运输厅分别印发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办法》、《关于广东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考核办法》,将农村公路工作完成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对市、县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四是强化建设管理,形成了“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五是注重示范引领,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引领农村公路的发展方向,对省级示范县在地方成品油消费税增长性返还分配、省级交通专项资金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鼓励支持;六是强调项目监管,公路管理部门大力推进信息化资源融合共享,通过“广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平台”,及时跟踪掌握农村公路建设动态,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2.广东省农村公路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2.1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绝大部分县、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对农村公路的分级管理体制认识不足,职责不明确,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县级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建、管、养的主体责任尚未落实到位,农村公路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乡镇政府的公路建管养力量薄弱,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与需求不匹配。

2.2建设养护资金缺口大

广东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主要来源仍是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新增收入补助资金,虽然部分市、县级政府从公共财政列支了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但总体上资金供给与建设养护需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投入额度和比例与责任主体应处的地位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大多数市、县普通公路(含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运行经费和人员的基本支出没有纳入地方一般财政预算,往往只能挤占公路养护专项经费,养护资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地方养护力量常年缺位。

2.3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任务重

广东省农村公路的等级公路比例、路面铺装率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剩下的“硬骨头”难度大、成本高,主要集中在粤东西北地区。同时,由于广东省早在2009年就基本完成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的任务,早期建成的农村公路陆续进入大中修高峰期,养护任务十分繁重。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万多公里通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畅返不畅”路段急需整治,超过6000km的窄路基路面需要拓宽改造,农村公路安全隐患里程3.8万km整治工作尚未完成,600多座四、五类危桥需要加固和修整。

2.4部分地区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部分地区农村客运站亭布局不合理,群众出行便利性不足,建成后使用率偏低,建设存在征地难、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已建成的农村客运站亭管养维护长期缺位,破坏、损毁较为严重,不能正常发挥集疏功能;部分偏远山区的建制村“空心化”现象非常突出,农村客运班线日常客源严重不足,企业经营冷僻线路、日常维护等费用较高,缺乏开行积极性,存在“开得了、留不住”的问题,“运营好”的目标不易实现。2.5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广东省较早解决了建制村通公路问题,但向“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轻管”、“以建代养”问题,地方政府的积极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行业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整体发展的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3.广东省农村公路发展对策

3.1加强规划设计,理顺工作机制

一是综合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公路发展的内在关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划计划管理,明确各阶段具体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目标提出系统的工作指标评价体系,以此作为推动农村公路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指导和准则;二是要明确和加强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级政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县、乡、村道分级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和装备力量建设;三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完善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3.2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一是继续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路网密度,重点优化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及高速公路的衔接,推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路网通达率,查漏补缺打通“断头路”、整修“瓶颈路”;二是提升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地形条件、文化旅游资源、群众出行比例结构特征等因素,有条件的地方要对照高等级公路标准适度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应用技术含量较高的公路工程技术,并在建设时充分考虑为今后的拓展和延伸预留空间;三是加强后评价工作,对公路建设使用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出行特征变化、交通安全等进行跟踪评价和总结,并为后续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3.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是拓展资金来源,继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推动明确省、市、县三级财政按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确保资金充裕、使用高效;二是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低标准,提高省级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标准;三是加强机制约束,推动参照省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标准,确定市、县配套养护资金的配套比例,并建立与县级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机制;四是争取国家保持中央车购税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加大我省成品油消费税新增收入返还基数,缓解管养资金缺口压力。

3.4加快推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一是调整农村客运站亭定位,统筹将其作为农村公路工程的附属设施,在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推进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形成合理的农村客运站亭布局网络;二是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快推进行政村客运通达工作,引导采取规模化经营方式,提高企业投资运营和抗风险能力;对达不到定常化、高频次开行班线的地区,灵活运用定制班车、圩日班车等形式满足农村群众的出行需求。同时,要特别注重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农村客运经营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客运服务质量水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提高农村群众对公共出行交通方式的认可程度,促进农村客运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

4.结语

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之一,广东省在农村公路发展政策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完善、资金投入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公路发展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广东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相关建设和运营主体仍须在加强规划设计、提升建设质量、强化优化财政投入、推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