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形势下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论述

摘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设爱情心理学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与时代进步的需要。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研究和探讨,提出新形势下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新形势下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论述

爱情是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也是当代大学生热衷和关注的校园主题之一。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大学生的爱情观呈现不成熟和多元化的特点。许多高校陆续开设“爱情心理学”相关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心理教育,但因该课程在国内高校教育中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发展出成熟、统一的教学模式,加上各高校教师的章节选题、教学设计及教材使用的不同,对学生的爱情心理教育有所侧重,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探索当前爱情心理学课堂教学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提升爱情心理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与不足

1.课程定位不清,开课流于形式

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应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基本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涉及“恋爱心理”相关内容的学习,因此,许多高校认为没有必要再单独开设一门爱情心理学课程,加上部分高校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使得爱情心理学课程处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大部分高校选修课能否成功开设,取决于选课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开课要求,这就使得个别教师在开设爱情心理学选修课前,偏重于考虑爱情选题更受学生欢迎,能够确保选课人数达标而成功开课,开课初衷并非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考虑,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欠缺或教学内容随意,让爱情心理教育趋于形式化。

2.偏重理论教学,情感流动受限

大学生正处在情感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对爱情有着强烈的向往和需求。学生带着对爱情的憧憬或困惑选修爱情心理学,意味着从一开始他们就对这门课投入了比其他课程更多的期待,而这部分期待的情感常常会被授课教师所忽略。个别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理性知识的学习,偏重于对爱情的概念、研究及相关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实际情感困惑,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又或者,教师因考虑话题敏感而对学生感兴趣的性心理问题避而不谈等,这无疑是在师生间树立起情感交流的屏障,限制了课堂上真实的情感流动,学生自然很难维持最初的学习期待和热情,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大班教学模式,师生互动不足

爱情心理学选修课程通常采用合班教学方式,授课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且往往人数较多,有的学校上课班级甚至多达150人,学生相互之间较为陌生,加上自身有无恋爱经验的差异,学习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教师确实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上课教室通常座位固定,不利于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师生间互动有限,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很少机会交流。教师为了控制大班课堂秩序,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偶尔结合视频或音乐辅助教学,但因缺乏体验式活动设计,使得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如何突破大班教学模式限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效实现教与学的螺旋推进,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为了有效加强大学生爱情心理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针对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1.明确课程性质,保障课程合理规范

尽管现阶段爱情心理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尚未得到普及,但因该课程迎合了大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能有效帮助学生发展爱的知识、爱的能力和爱的情感,逐渐受到众多高校和教师的重视。授课教师要明确该课程的性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保障课程合理规范,为避免授课内容的随意性、片面性,对课程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注重理性逻辑内容的学习,也注重情感体验部分的交流。同时,授课教师还要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评估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尤其在考核方面,好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促使学生审视自己、提升自己和发展自己。

2.引入案例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

案例讨论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引入相关案例,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爱情困惑、经典的爱情故事、近期的时事热点等都可作为案例素材。比如针对近期媒体曝光的“PUA(泡学)情感操控”事件,笔者将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就“恋爱动机偏差”“恋爱套路误区”“爱情道德伦理”等相关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就其中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观点阐述,由笔者作总结提升。通过案例探讨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问题,拓宽问题解决的思路,加深对爱情本质的理解。

3.运用自我表露,增进课堂情感流动

爱情心理学作为一门情意类课程,除了基本理论知识讲解,要更多强调师生间的情感流动。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表露,即向学生传达自身对爱情的一些态度、观点和体会,比如跟学生分享自己的恋爱经历、家庭情况和择偶价值观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人情味”的一面。教师的自我表露无论是学识和经历等认知性表露,还是真情和爱心等情感性表露,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自我表露,既可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参考。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露,以便新形势下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分析更好地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并及时给予反馈。师生间的自我表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课堂情感流动,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4.注重课程应用,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大学生对爱情心理教育内容的期望是丰富多样的,大部分人期待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爱情中遇到的困惑,因此爱情心理学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教师在设计“恋爱交往技巧”“失恋心理调适”“如何拒绝和表达爱”等相关专题内容时,要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讲解,课堂上可安排学生两两组合,进行适当练习,有时还可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参与实践并有所反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教师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5.设立朋辈小组,突破大班教学限制

教师可将班上学生分为多个朋辈小组,组内各选出一名朋辈联络员。朋辈小组,是班上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实践以及情感体验的组织单元。教师可鼓励各小组在课下加强联系,自主开展一些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朋辈联络员定期收集组内成员有关爱情的困惑、想法和心得体会,教师每次上课可预留5分钟给学生分享。临近期末,各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与爱情心理学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课件制作,并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组与组之间进行考核打分。整个活动全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作前期主持和把关。设立朋辈小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大班教学限制,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且互动不局限于课堂。朋辈小组成员通过长期的互助成长,能够更好地融入课程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爱情心理学是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促进大学生发展健康心理、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目前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尚未发展成熟,高校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升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