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试论公众人物道德失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主要受到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人物作为与大众传媒紧密相关的社会群体,其积极正面的社会行为能够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榜样,激励青年一代健康成长。但是,近年来,有关公众人物的一些负面消息被频频曝出,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消极影响。如何制约公众人物的道德失范行为而让其发挥积极效应,
试论公众人物道德失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一、青少年社会化

青少年时期是指青年期和少年期相重合的阶段,介于儿童期后、成人期前。这一时期是人的特殊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化过程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个人、集体和组织。在这些因素中,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的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在传统社会,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人际交往、学习模式和思考方式。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人数以10—39岁这一年龄段为主,其中10—19岁这一年龄段占整体上网人数的19.6%。大众传媒方式带给青少年的影响有别于其他方式。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人生阅历,进一步扩展了交际圈,给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化过程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相对明确、稳定、持续和一致的生活方式、参考标准和行为规范。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社会化过程,蕴含着诸多不确定性。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以大众传媒为途径的社会化过程不能给青少年提供相对明确的学习榜样,而青少年本身的不成熟性使得其无法自主判断网络媒体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严重偏差。公众人物作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青少年通过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偶像的各方面动态,并学习和模仿。公众人物积极正面的社会行为,可以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增加其学习动力,增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感。但是,公众人物消极负面的社会行为却会使青少年陷人迷茫,对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危害。

二、公众人物道德失范现象

公众人物又称社会名人,指的是因其独特的才能、成就、经历等而为公众广泛熟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社会人物,包括党政高级官员,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劳动模范及其他公众人物。简言之,公众人物是在特殊时间、特殊领域、特殊场合有巨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人。作为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公众人物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广泛的影响力等一系列特性。鲜明的公共性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广泛的影响力使他们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导向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公众人物的公共性、影响力和导向性表现得更为突出。正是公众人物的这些特性,要求他们具有髙尚的道德品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榜样示范。当今社会,大部分公众人物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崇高的道德理想、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能够自觉地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公众人物慷慨解澳,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用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粉丝献爱心、做贡献,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少数公众人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风盛行,不仅忽视社会责任、漠视公序良俗,更有甚者触碰道德底线、违法犯罪,严重误导了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娱乐界公众人物出现了诸如酒驾、吸毒等恶性事件;政界公众人物道德滑坡现象不容忽视,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包养情妇、纵情享乐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术界道德失范现象不容乐观,少数专家学者出现了编造、作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商业界公众人物出现了自私自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等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当今社会,公众人物的道德失范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变成大众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长此以往,很可能会误导青少年,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三、公众人物道德失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特别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并且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加强公众人物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髙。

1.公众人物对青少年群体最直接的影响是偶像崇拜

理性的崇拜偶像可以引导青少年群体奋发向上,增加学习动力,增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感。但是,过度的崇拜偶像会使年少无知的他们陷人危机,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杨丽娟追星事件就是好的例证,16岁的杨丽娟因为梦到刘德华而疯狂地迷恋上了他,并因此理智尽失、綴学追星。为见偶像,卖掉房子参加见面会,杨父甚至卖肾为女儿筹集资金。事后,杨父跳海自杀,导致家破人亡。杨丽娟过度追星事件令人惋惜。

2.公众人物道德失范会引发严重错误示范效应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曾说,社会化过程最主要的内容是学习如何正确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即学会期待角色与现实角色的统一。公众人物作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是他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但是,由于青少年缺乏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公众人物的一些道德失范行为也成为青少年学习、模仿的内容。歌手李代沫、导演张元、作家宁财神、艺人房祖名和柯震东等人,他们曾经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但却因吸毒被捕,从而给青少年群体带来非常严重的错误示范效应。据国家禁毒办近期的《2017年中国形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吸毒人员涵盖每个年龄段、覆盖所有文化程度、涉及不同职业人群。其中,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滥用各种合成性问题非常明显,吸毒人群表现出明显的低龄趋向。全国目前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345000名,不足18周岁的将近有43000名,占总人数的1.8%;18周岁到35周岁的有1422000名,占总人数的60.6%。公众人物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引发青少年群体的盲目效仿,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3.公众人物过度物质消费直接消解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观

公众人物因其知名度而赚取了大量的金钱,部分1^*IE-mail:xzzk666@163.com公众人物能够用之于公益慈善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如歌星韩红、演员杨颖、运动员姚明等。但是,少数公众人物的消费方式过度追求“体面”,崇尚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中指出,消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过分追逐被生产出来、被激发出来的私欲的体验和满足。青少年群体在享乐主义的娱乐文化中游走,从偶像崇拜到过度模仿,具体到发型、妆容、服饰、饮食、休闲等,举手投足间都映射出偶像的影子。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不仅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重担,扭曲了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观,更有可能将其引向歧途。模仿公众人物消费而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近期,某女星在小红书APP上推荐用价值十几万的爱马仕包包来买菜,引发网友热议。16岁的林某,由于疯狂迷恋某位歌星,在得知该歌星要在山东举办演唱会时,下定决心要去现场见一见自己的偶像。但是,演唱会门票髙达2000元之多,由于父母反对林某追星,林某不敢直接跟父母索要,而最终选择了偷窃。最初,她选择偷盗同班同学的财产,但由于金额差距过大,她铤而走险,乘某超市营业员不备,偷取3000元人民币,被警方抓获。某些公众人物过度消费已经影响和扭曲了青少年群体的消费观,他们在纵欲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做出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四、规范公众人物道德失范行为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众人物能做到内省修身、服务社会,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但也有部分公众人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德甚至违法行为,阻碍了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危害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切实有效地规范公众人物的不道德行为,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成为当务之急。

1.制定与公众人物特性相匹配的法律体系

我们应该把公众人物应承担的道德责任纳人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中来,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制约公众人物行为,使不明确、不具体的道德责任转化为具体、可实施的法律规则。法律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特征,法律体系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道德原则的实现。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公众人物应承担的责任。法学界已充分认识到公众人物承担道德责任的重要性,如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虚假广告宣传对他人造成危害的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有关规定,有利于限制公众人物在广告宣传方面谨言慎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广大消费者负责。

2.加强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大众运用各种手段如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对公共权力的实施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监督的一种权利。这种监督方式具有普遍性、灵活性、透明性、迅速性等优点而成为监督公众人物道德失范行为的有效手段。目前曝出的大部分相关案件,多来自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由此可见,舆论监督对约束公众人物道德失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现阶段的舆论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社会制度的完善,我们起码可以做到规范化的舆论监督。

3.健全行业准入机制,强化公众人物道德责任感

每个行业皆有相关的行业准入机制和职业道德体系。成为政府官员要经过一系列严格考核,学界公众人物要遵守师德,但对于影视公众人物,行业准入机制和职业道德相对缺乏。所以,应组织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本行业的准人机制,维护好本行业社会形象,加强并引导公众人物知行合一,让公众人物真正承担起自己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

4.公众人物加强道德修养,做到真善美相统一

外在的制度规范要内化为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公众人物对社会、他人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更要严于律己、内省修身,带头发挥模范作用,主动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用髙标准约束自己,将外在的道德原则内化为自身优良品质,担负起历史和民众赋予公众人物的使命,做到真、善、美相统一,为社会传播正能量。规范公众人物道德失范行为需要靠外部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更需要公众人物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将社会要求承担的道德责任转化为积极主动承担的髙尚品质,严于律己,内省修身,为青少年群体做出积极正面的榜样示范,传播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浩溪?对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17).[2]刘冬娴,伍玉功?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承担以吸毒事件为例[J]?人民论坛,2015[3][4][5][6](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金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黄英?消费主义的传播对青年文化的影响和引导机制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6(2).刘艳.公众人物道德失范现象分析及其治理[J]?理论月刊,2015(09).任茂东.建立电影行业准入制强化从业人员社会责任[J].中国人大,2015(22).

作者:赵婉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