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实用13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数学 学习

一、教师需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学生入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举足地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初高中数学学法的本质区别,引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然后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初高中课标,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从而规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诸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高一学生穿插讲解,达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旧知识,加强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反复思考相似内容的区别,长期坚持查漏补缺和纠错,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意识到适当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三点: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需备4本(知识归纳本,典型题采集本,纠错本,作业本),做到每时都纠错,每天有训练,每周有小结。上课做到“两前一后”即课前两分钟整理当堂上课所需资料文具等,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一分钟反思当堂所学内容;二是合理搭配成绩、性格差异的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默化其他学生自主学习,外向性与内向性学生相互牵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抽象理论直观化生活化

新课程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的事实、论证猜想、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规律和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如函数学习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总结函数性质,分析函数问题。鉴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教师加强直观教学,并引用生活实例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如学习面面垂直判定时借助门与地面的关系等。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2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Www.133229.COM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4.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5.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3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4.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5.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4

一、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景物引入,激发学生的新奇感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我校的“龙门”风景照,借用“鲤鱼跳龙门”的美好寓意,祝愿学生们在高三一年的艰苦拼搏后都能收获一个美好的前程,然后让大家猜猜龙门的形状与什么圆锥曲线有关,以这种看似闲聊的方式,进入课题。这张龙门照有三个作用:一是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看到美好的未来,给予一种积极情感的激发;二是让学生学会留意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的问题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怎么从没有想过每天都见的龙门与数学有什么联系?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三是缓和气氛。我校的公开课是在专门的报告厅里进行,在学生座位的后面坐着很多听课老师,学生心理一般会感觉比较紧张。我用欣赏图片和闲聊的方式让学生心理放松,帮助学生做好上课前心理的调适。

二、放手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展示精彩纷呈

在本节课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一般是采用“老师做,学生听”的方式,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热情地展示自己的提炼总结能力,而学生被动参与,昏昏欲睡,觉得乏味枯燥。多数学生认为梳理知识不如做题有效,不愿意听,听讲知识梳理与实际解题经常割裂,不能有机联系。总体而言,此环节的学生学习效率较低,教师费力不讨好。因此,我想尝试一下,把这一块内容下放给学生的效果会如何呢?课前预习时,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梳理知识可以采取画表格的方式,可以采取看书口述的方式,也可以对基本知识进行个性化分解和表述。然后在上课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因为从来没有这样大胆地尝试,何况这是一节公开课,课前我心里非常忐忑,不知学生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示,展示的效率又会如何。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这节课上,对知识的梳理环节成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课堂上的这个环节让我感受颇多。老师们一直放心不下的牢攥在自己手里的“知识梳理”这一个教学环节,当大胆放手给学生后,得到的竟然是精彩纷呈。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重新建构的能力毫不逊于老师。因此,课堂上老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更要相信自己只有大胆放手才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实施生本教学,首先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突破。不要让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想法与学生的精彩展现失之交臂。

三、学生的解题展示和激情辩论,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节课上,学生无论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还是在登台讲题、质疑互动的展示中都表现不错。平常成绩一般的周同学大胆登台展示,由于自身讲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讲明白,所在组的其他同学迅速出手相助;于同学属于数学成绩稍微落后的,这节课中他勇敢地站起来展示了两次,其中一次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错,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他的积极性;在一道抛物线应用题目的展示上,由于对某位同学的理解存有疑问,有同学表示了异议,跟着另一位同学也表达了不同角度的疑问,围绕这些疑问,在课堂上出现“百家争鸣”般的热烈讨论。

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梦想和追求。而生本课堂上,学生的潜力和能力的迸发和绽放,常常让我们惊叹。我再一次感到:学生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缺乏的也不是教学能力,而是大胆放手的理念。生本教育,就是“让教育实现天纵其才”。“天纵之才不需要别处去找,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是天纵之才”。打造生本课堂,让师生都能尽情享受课堂生成的无限精彩和激情幸福。

四、缺憾和不足

本节课的遗憾是:下课铃响时,刚刚把主要内容进行完,没有当堂检测,没有进行充分的小结。黑板上的板书,还是学生在展示知识梳理时留下的。我课前的板书预设,在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活动中,竟然没有合适的时机来完整实现。在学生的展示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活动的调控上,在小组间的科学竞争机制上,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之处。

总之,如何将生本理念与我校的推行的“导展练测馈”模式更好地结合,如何打造高效的生本课堂,如何打造适合我们自己的个性化生本课堂,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反思。这个过程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品尝幸福和惊喜的过程。我思故我研,我研故我乐!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无疑是通往高效教学的康庄大道。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课堂教学境界,我愿意在生本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5

一、在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思考,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二、明确数学思想,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和普遍,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能“做”,而且要教会学生去“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每位初教高一的教师,都会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觉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是一次大的飞跃。学生有会学习的,有不会学习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下降,随着在思想上产生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能否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

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我们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6

一、上课时直接进去就上课,不喊“上课。起立”

反思:很多老师认为高中生都已经接近成年人,感觉没有必要向教小学生一样去强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其实就我自己的体会,上课之前行上课礼最大的作用倒不是提升学生尊敬师长的意识,尊敬师长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慢慢地渗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我觉得它的最大作用在于给学生一种震撼,让学生转变下课休息时那种散漫的状态,让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不用课本上出现的数学符号

反思:就数学学科来说,符号作为一种代号,用哪个符号对处理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莱布尼茨说过:“我们利用符号的目标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需要阐述的含义,而不至于产生逻辑上的混乱。”所以用什么样的符号只在于如何表达简单。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对课本进行了简单的预习,最先进入他们脑海的是课本中的符号,如果在上课时用一个其他符号来阐述问题,就会让学生浪费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课本中的符号一般都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在长期的学习和练习中使用最多的还是课本中的符号,这也为以后的学习省了很多事。

三、对于在上课时出现的预期之外的难题轻描淡写地带过

反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又不能立刻解决,一般的常见做法是:这个涉及我们以后学习到的知识,今天不讨论。其实,我觉得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求知的动力。既然这个问题在课堂中被提出来,说明它的产生是合理的。如果确实要用到以后的知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指出用到以后的哪方面知识,可以查询哪方面的资料等等。另外,如果老师压根对这个难题没有足够的了解,那完全可以向学生指明:备课不充分,以后再解释等等,这样做并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

四、不按课本布置作业

反思: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反馈其接受知识的程度。一般来说,课本上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内容,仅仅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和练习课本上的作业是完全不够的,但是学生要同时掌握多门功课,并不是只学习数学,其中分配在练习数学习题上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应该在课堂结束时出题练习,巩固知识。而课本中的习题融众多教师的经验,应该属于效率最高的一类习题,所以以课本为纲的练习是效率最高的,老师让学生多学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一定不对学生都有利。

五、讲课时对内容太多的展开

反思:现在教材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一些数学思想、基本运算都包含在内,如果老师展开得太多,虽然会让学生练习时比较轻松,短时间内可能会提高分数,但从长远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从课本到练习,实际上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使刚开始不太适应,但从长远看,应该对学生帮助更大。

六、写解答过程时太草率

反思:高中内容相对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跳跃,同样学习写解题过程也应该从头开始。解题过程反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老师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自然觉得很轻松,但是学生初学时很生疏的,老师应该有耐心,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在新课程的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因此教师更多的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尤其是刚入职的数学教师,对教学的把握力还不够完善,有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7

这个月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中间历经了期中考、校运会等。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的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的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辩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对学生的要求是得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的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的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的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导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8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明确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增强合理性;反思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意志.

由此可见,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与教学反思结合在一起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反思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进而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反思不是数学教师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简单的复习,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反思、探寻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立地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后,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

因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很多数学教师提倡反思,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常常只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去读题、审题、分析题、解题,却忽略了反思这个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无疑是一种损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

第一,数学教师对学生反思能力的不重视.有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没有认识到反思能力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对事物的反思能力.

第二,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几年前,知识尚未得到更新,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此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不能只是数学教师的臆断行为,需要先进的教学理论加以指导,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实施针对性教学.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的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自身能够形成积极的反思意识,将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反思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就难以自我改错纠偏,明确反思能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并进而形成对学习的警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数学家和伟人的例子来使学生知道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学生的反思习惯,当学生对反思形成一种习惯后,就会在很多场合自觉地运用反思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的意识.只有学生自己具备了反思的能力,形成了积极反思的意识,才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9

杜威曾提出:反思是对所得到的结果,根据其结论和推理依据而进行的周密的再思考活动。在此基础上,以后的很多学者也对反思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今,反思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现今要想建立好完善的教育制度,就必须要切实建立适合教师自我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制定教学模式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此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反思过程,教学反思会加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目的等方面不断反思自我对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最终达到建立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活动过程。另外,数学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以教师的回顾、判断和调整为前提,来实现对不良教学行为的完善和改正,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学改革方式的要求。

三、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数学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也有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2.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的转型。当代教师专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且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并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得教学和反思得到有机地结合,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

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发展学生。

四、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一步开展反思性教学

1.提高反思意识,完善反思内容。反思意识是实施反思行为的前提,是改变课堂教学环境的基础,可以使数学教学开展的更顺利。因此,要使数学教师始终保持反思精神,树立反思意识,始终以敬业精神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自己,调整自己,将自己的最优化状态展现在课堂中。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是教师研究方向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保存下来,以供后续反思教学之用。

2.营造良好的反思教学氛围。浓厚的反思性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提高数学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因为反思性教学需要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下,教师不会有约束感,会畅所欲言。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教师间的交流会,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彼此间坦诚交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学习和提高。所以,有必要对此开展研讨活动,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帮助教师解决,也促进教师思维的扩展,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科学研究的过程,这对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其次,要对反思教学进行总结。教师的反思行为有理论性的反思,也有实践性的反思,这些反思行为都是教师思维的展现,对其进行总结有助于促进思维的深化,帮助教师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10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关注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 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讲练结合”和“精讲多练”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力求对知识的理解要一步到位,学生没有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很难做到“学思结合”,造成学生同化和迁移数学知识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反思是提高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学习效益的需要. 高年级学生只有通过反思自身学习过程,才能找出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反思型课堂

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自问意识不强. 因此,教师应适当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或是任务,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个反思型课堂,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他们自觉地进行反思. 一是教师善于用提问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 每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可用一些如“上节课老师讲了什么知识”“上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勾起学生反思自问的行为,同时有利于学生整理内化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让同学起来回答这类问题,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方式,让学生敢思、敢说,让他们在反思中获得体验和理解. 二是教师要留意一些反思任务,让同学们利用充分的反思时间来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举一反三. 例如,对于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解决完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反思此问题、此结论、此方法是否有其规律性,是否能够做一般性地推广或引申. 学生可将反思成果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思成果进行解疑答惑,并给予反思方法上的指导.

2. 多途径塑造学生反思习惯

无数经验证明,人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但小学生包括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反思意识不强,自我改错纠偏的能力更是欠缺. 因此,教师可通过一些合理科学的措施,使他们养成反思习惯,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反思. 如,有的教师让每名同学为建立自身的数学周记,即让学生每周将自身收获最重要的数学学习成果或学习困难等,以日记的形式,每周做一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综合性反思. 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一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而教师通过阅读数学周记,也可以全方位监控班级数学学习过程. 又如,有的教师通过在班级里建立反思小组,定期组织小组就某一数学问题进行交流或讨论. 通过让他们共同探讨某一数学问题,以学生自评、互评或是小组竞赛的方式,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再如,一些教师创新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校讯通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有效结合,通过借助校讯通这一信息平台,教师和家长之间实现沟通,教师通过向家长反馈和交流关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等,让家长协助学生反思和审视自身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乐思、巧思、善思的习惯,将反思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此外,建立错题集或错题档案也是许多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升学考试考察的易错点往往是他们的软助,教师通过让学生建立错题集的形式,让他们对错误进行深刻地反思,对于规避错误、向错误挑战、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应让学生在错题集中重点关注“错的原因在哪”,并让学生以简洁的文字阐述出来,有助于学生再次利用错题集复习时,能快速找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将错题集当成“参考答案集”,那样将难以达到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目的.

3. 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教师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1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05

数学反思性教学是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检验和思考,是对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的总结和概括,能够及时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数学反思性教学要求数学教师要认清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手段,创设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标,即教师学会更好的教学,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习,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数学反思性教学如何引领高效课堂呢?本文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意义,进而提出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意义

数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是素质教育阶段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反思的结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完成。通过反思性教学研究,数学教师可以清晰直观地认识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做出及时解决。当数学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素养以后,会对教学研究和教学深造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反思性教学研究的理论和结果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积极反思、开拓进取的好习惯。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日益增加,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前沿教学思想的学习。

二、 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数学教师备课前进行反思,有效拓展数学知识

备课前进行反思并不是数学教师个人的反思,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类似于通常的集体备课。以前的集体备课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目标,即通过何种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性教学研究在备课前则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以学定教,找准教学切入点,思考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等。数学教师要先对自己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反复比较和选择,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进程合理调整教学方案。教师通过课前反思能够确保教学环节的合理分配,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在反思探究中可以有效拓展数学知识,并且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氛围。

(二) 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开放、创新的态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反思性教学鼓励数学教师加强对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反思和分析,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而且必须成为数学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需要数学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挖掘学生的潜力。课中反思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调整,使数学课堂更加民主、和谐。比如,初中几何的证明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考试的考点,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反向思考和推理方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注重课后反思的作用,对教学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在课程结束以后,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在学习时的表现进行的综合评价。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做出合理的评估,从而找到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案。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反思,可以给学生指出改进的地方,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得整个数学课更加灵活和规范,对于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需要理性地对待教学和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把控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反思活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有利于数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数学课堂的效率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还能够优化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数学教师要通过反思性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深刻了解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12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应试教育下的高中数学课程重视的是数量庞大的题海战术,教师和学生把数学成绩的提高放在大量的练习题和考试上,在这种不健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解题之后的反思过程被阻断,反思能力被压制,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却是与日俱增。高投入、低回报的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理念严重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和成果。事实已经证明,题海战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必须提高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意识。

重视教师的积极引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引导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重视教师在学生反思解题能力培育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的束缚、制约下,很多学生反思能力和反思意识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匮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通常满足于最终答案的获得和考试分数的提高,而不会回过头来进行反思和自省。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解题反思,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以身作则教师树立反思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首先自身应该以身作则,树立反思和自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反思意识传递到每个学生当中去,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积极影响和熏陶、感染,从而主动地养成反思、自省的习惯和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强化解题反思教学体验

第一、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原则下,一方面教师的身份是知识的传递着和信息的授予者,另一方面,教师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注重创设与解题反思相关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励学生参与解题反思的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解题反思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与实际教学计划相结合,制定、选择合适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反思。问题的设置不应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的问题会打消学生反思的积极性;太简单的问题则属于本末倒置,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

第三、教师要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友好联系,为学生建立一个和谐、民主、活泼、有序的课堂,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反思活动,提升反思解题的效率。

加强管理重视对学生反思活动的监督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即使已经培养了良好的解题反思习惯和解题反思能力,在实际解题反思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大小程度不同的问题和误区。所以,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解题反思能力过程中的不足,加以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学生解题反思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制定纠正措施。比如,在高中数学解题反思的能力培养过程中,对错题进行分类整合,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提高学生解题反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双向的,不是单一的。所以,提高学生解题反思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更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解题反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唯有学生自身树立了解题反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解题反思教学的效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本身内容抽象、复杂的数学课程更加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数学学习过程无疑是单调的、枯燥的、机械的、乏味的。所以,学生对数学的解题反思兴趣和积极性非常低,严重制约了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需要转变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的偏见,然后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善于总结学会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进步。反思和总结是学生解题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提高解题反思能力的重要环节,既对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又对提高学生正确解题效率有关键作用。

举一反三拓展知识面

解题反思教学绝对不是单纯的习题数量重复,更不是大搞过去的题海战术,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在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养成举一反三、延伸知识面的能力。高考数学中绝大数的题目都是我们在平常考试、教学中涉及到过的,之所以我们的学生无法在考场上完整的给出答案,就是因为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会学以致用。学生进行解题反思的目标在于越过表面的答案,向问题更深处探寻,通过问题探寻和反思、自省,强化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养成举一反三、一叶知秋的能力,拓展、深化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再面对类似的题目时能够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答案的获得和分数的提升上,应该学会通过一道题目,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答途径,这对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具有关键作用。高中数学反思解题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根海,赵菁蕾.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张平.谈高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J].吕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13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提到: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这表明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民主活动,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有赖于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在《反思性教学》中这样描述“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可知: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数学课程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学会教学的活动过程。它立足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考察、诊断、反馈和调整,强调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或不合适宜行为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发展变化的数学教育要求。

二、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到底有何作用

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和提升一线教师自我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逐步走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科学化的教改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数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应当而且也能够成为激发课堂教学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数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三、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培养过程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的情况,我们研究组调查了全校数学老师,从调查结果上看,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占多数。老教师靠经验不反思,新教师只教学没有反思意识。②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发表的多为解题经验反思方面的论文,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④没有营造反思氛围和形成反思集体。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发展他的反思性教学能力呢?我们研究组根据已有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反思意识,确立反思内容

数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改变其数学教学行为的基础,通过实践性反思可以使其数学教学活动更理性、更自觉。因此,数学教师应树立反思意识,明确自己在个体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一种敬业、开放、发展的心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同时,这就要求一线数学教师在大量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确立反思内容,把自己经历过的或正在进行的关键活动、事件记录下来,以供分享、保存或后续研究之用。有时,发现和聚焦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

(二)营造反思氛围,形成反思集体

美国学者波斯纳与1989年提出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数学教师应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互相交流,积极展示反思成果。

1.数学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的进行需要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经常组织一些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让教师没有拘束感,活动起来畅所欲言。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课后,教师之间坦率地交换意见和提出建议,对课堂中的情景进行热烈而细致的讨论。这种详细描述式的反思常常发现自己平常没有意识到的不足。

2.行动研究,重视各级种类数学研讨活动,为反思寻找机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