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

建筑物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包含了材料采购、材料验收、材料盘点、工程合约、法务管理等众多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建筑物资的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成本。

(一)建筑物资采购流程不规范、信息沟通不顺畅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通常涉及到业主、承包商、材料供应商以及分包商,由于涉及的主体众多,在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顺畅,信息处理不及时,从而影响了企业实际施工运作。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采购流程也相当不规范,致使出现购买材料的计划与施工进度不相符的现象。当物资采购计划先于施工进度,就会造成材料积压,占用公司成本;当物资采购计划滞后于施工进度,就会造成供料不足,从而延长施工工期,增加建筑企业风险。

(二)成本管理中缺少责任机制

建筑工程公司在物资管理中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在工程项目中缺少责任约束机制,当工程完工出现亏损时找不出病灶。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责任意识淡薄,加上建筑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在项目进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三)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企业中许多材料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养不高。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信息化、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和推广,这对公司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中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材料员人数有限,这些制约了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建筑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建筑物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拓展物资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进行物资采购等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损耗,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物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建筑企业要做好物资调配,制定科学的物资采购计划

建筑物资采购的基本环节就是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物资需求部门要进行物资采购计划的申请和上报,物资管理部门则根据物资采购计划对采购的具体信息进行核查,重点审查采购材料的种类、采购数量、采购成本和到货时间,在进行采购计划审查的过程中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年度预算进行,并且对不合理采购计划进行修正。通过对采购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可以调整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的避免物资积压,从而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建筑企业制定采购招标制度,低企业采购成本

有些建筑企业在材料采购环节存在不合理、不透明的地方,这不利于控制企业的采购费用。实施招标采购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已经被很多建筑企业所采用。在建筑物资采购环节引入招标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的行为发生,对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进行有效监督。物资采购环节采用招投标制度,对于建筑施工预算中的重点材料由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其它材料可交由项目部自行负责,实施“总量招标,分批采购”的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物资积压现象。物资采购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三)建筑企业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实现物资管理精细化

现代建筑物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在建筑项目施工前以生产计划为基础,各部门针对生产需求提交物资采购计划,物资管理部门依据数据信息对生产物资的使用情况与使用计划进行比对,分析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物资管理部门在预算计划的实施时,要根据物资采购的具体情况、到货时间等预留出提前量,减少因采购时间过程对工程造成影响。经过科学的进行物资采购的计划和安排,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四)建筑企业加强对材料人员培养力度,提升物资精细化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的材料人员在物资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加大对材料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的考核与培训提升材料人员的综合素养,并通过效能监察、例行审查以及内控审计等多种形式,及时纠正材料人员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不断完善其业务技能。企业可以制定材料人员的岗位流动机制和管理考核制度,对于缺少责任心,知识技能欠缺的人员进行岗位调整,提高材料人员的整体水平。此外,可以引入奖惩机制,奖能罚劣,提升材料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在目前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中就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做好物资精细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发挥物资精细化管理在项目施工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相关制度,使降本增效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伟.加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采取的途径和方法[J].城市建设:下旬,2010,(3):51

[2]王萧雅,尚飞.加强建筑企业物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经贸,2010,(12):47-48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2

一、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意义

物资管理重点在于对建筑生产过程中应用物资数量进行计划、采购、运输和保存等科学控制,对物资供需价格、数量、类型、时间等问题进行协调,从而确保建设工作有效进行。由于我国当前建筑材料市场不完善,物资方面时常会出现生产、管理等问题,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例如:采购之前缺少对物质市场实际情况的调查,对物质状况了解不全面,无法实现对物质质量的科学管理[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大物资管理力度,从各环节入手进行物资管理,保证企业自身利益,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管理理念问题准时提供建设施工所需的物资是物质部门的主要职责,更是企业管理层对物质部门管理的基本要求。如果延误建设施工,物质部门需要承担相应职责。但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建设中,尽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给予物质供应高度重视,但是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物资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起到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没有形成和物流企业合作的意识,认为把物资管理中部分内容交由其他企业负责,将会损坏企业自身利益,所以对第三方物流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导致企业不能在外力的配合下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物资管理水平,这也是物资管理理念问题的具体表现。

2.管理体系问题物资管理体系不完善,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资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全面,现有的管理体系不专业,制度执行不深入;二是物资采购行为缺少规范性,招标及比价采购过于形式化,在物资采购中,时常会发生徇私舞弊等行为,让企业面临一定经济损失;三是在对外协单位分包合同中,物资管理权限设定不清晰,并且缺少有效的处理对策;四是没有按照定额标准进行物资领取和发放,导致物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五是对外协单位消耗和大宗材料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物资核查管理,缺少相应的管理体系;六是上下级管理不深入,上级管理部门对作业部门交流不通畅,对项目监管引导不强;七是建筑项目点多面广,管理跨度大,物资管理专业人员数量少,整体素养有待提升,管理方式落后,影响物资管理效果[2]。

3.管理信息化问题信息化水平提升需要在建设物资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手工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由相关人员制定物资管理对策,仓库网络化覆盖不全面,材料库存信息传递不及时,物资管理效率偏低,没有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物资采购、保存、应用过程监管,导致物资管理水平较低。

三、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问题的内控对策

1.提升管理认识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状况和管理要求,科学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让物资管理人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水平。并且,为了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每个人员工作情况和专业水平,定期开展专业教育工作,加强管理指导,升级培训理念,强化相关人员思想意识,规范其工作行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均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其次,要结合教育培训要求,深入探究物资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物资管理理念,提高人员管理认知,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在物资管理理念影响下进行,提高物资管理质量[3]。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参考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管理要求,制定可行的物资管理方案,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物资采购、管理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资源消耗,保障企业整体利益。

2.制定物资管理计划首先,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之前,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组织技术部门、施工部门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需的各个材料、设备进行总体计划,经过项目负责人审批以后,把材料报表交由物资部门。物资部门在收到材料计划方案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应用途径进行物资分类,结合物资应用流程和采购程度,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制定完成后,根据市场材料价格变化,对物质采购费用进行预测,把采购预测费用数额上报给预算部门审核,到财务部门报备。物资采购计划是否规范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成本。其次,物资需求计划应该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内容的完善性。对计划内容中涉及到的物资数量、物资类型、物资要求、生产信息等,在物资采购计划设定过程中,应该对各个材料实际情况有深入认识,把物质采购根据应用途径进行划分,在物资采购中采取搭配采购方式,减少采购时间和成本,实现物资成本的把控。最后,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如施工设计方案变更、生产计划更改、价格变化等,物资计划需要结合这些因素进行适当修改,按照月计划、季计划进行调整。如果设计变更,应该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如果市场价格变化,需要提前进行备料采购。在开展采购工作前,应该合理设定采购计划,从而促进物资管理时效性的提高。

3.加强施工过程物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物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在物资进入到施工现场以后,需要相关部门对物质质量进行检查,如果材料质量不满足工程要求,应该及时退货处理,如果材料数量、规格不正确,需要供应商及时更换。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物资采购定额发放及回收管理体系,领用人员需要在发放及回收报表中签字,保证物资材料应用的规范性。对于施工中剩余的材料,需要按照退库制度要求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资源的消耗。其次,在材料发放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单次领料数量进行控制,结合工程建设要求领取相关材料,避免法僧超工序领料状况,真正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管理。同时,在物资材料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追踪管理工作,根据施工计划方案进行材料消耗量计算,把预测消耗量和实际消耗量比较分析,查看消耗是否合理,如果超出正常标准,需要找出产生原因,避免发生材料超额应用的状况。物资管理人员需要和施工人员一同制定物资材料日消耗报表,结合报表内容进行人员考核,针对节约材料的人员,提供适当激励,对于随意消耗材料的人员,予以一定处罚[4]。最后,在施工现场物资存放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原则要求进行摆放,规避材料倒运现象,在施工安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装卸设备,便于物资材料的搬运。在材料库房确定以后,通常不能随意更改,要避免材料库房随意迁移地址,以减少资源消耗。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3

2. 技术含量高的主要产品直接从韩国生产商采购,保障质量和价格优势。

3. 和供应商之间签订高级的采购协议,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4. 通过综合SCM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5. 实行精益建造管理体系。

三星工程建筑公司的精益管理体系中,首先对价值流进行分析:哪些活动是增值的,哪些是浪费,并且针对浪费的活动实施改善项目,三星公司认为人工的浪费占总人工费的10%~12%,材料的浪费占项目总成本的10%,施工设计造成的浪费占项目总成本的6~10%,所以,找出增值和浪费环节,确定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以此优化价值链,同时提高采购管理效率。

三星公司最成功的管理措施之一是制定了“末位计划体系LPS”,相当于“计划拉动体系”,将建筑生产看作是一个负责动态的过程,强调权利下放,计划是基于现场条件制定并且计划周期以短为宜。计划自下而上汇总,运用计划任务完成率指标PPC(Per Plan Completed)对每周期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这样使得工作流更可靠,而可靠的工作流又能促进其他流的有序流动。在这一套计划体系中,还包括了成本企划管理子体系、综合拉动计划管理子体系、阶段计划管理子体系、未来计划管理子体系、周工作计划子体系、当日工作PPC管理子体系。三星公司的计划体系,由最后一个工作者来制定计划,每道工序根据下一道工序的需求情况来制定计划,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控制体系。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4

建筑企业的材料成本占工程实际成本,大约有60%--70%。严格管理建筑材料的采购,对保证工程施工得以正常开展,降低工程耗费成本,保证工程得以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本文笔者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来对建筑材料采购管理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 、优化建筑材料采购过程

传统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是“采购管理公司——项目部”两极的责任制。这一种传统的采购模式,在传统的建筑材料模式中,存在着采购透明度过低,为采购员渎职腐败行动滋生温床,难以对材料的供应商开展事前控制以及信息化管理程度弱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建筑企业必需建立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的监控制度、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对建筑材料采购的管理,是对采购计划、采购价格谈判、采购合同签订、采购材料到达施工现场的过程管理。

采购计划,是完善采购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完善采购计划上,应根据施工部门和项目部门的需要来编制采购的数量和可操作性强的采购计划。同时由项目的技术人员更具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示量等具体要求,来编制材料的需用计划,为物资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和确定经济采购量做好准备。同时,物资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确定订货点和后期的存货管理。

就一个建筑企业来说,施工所耗费的材料费用占据整个工程造价的60%之上。所以,材料费用是否节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工程的盈亏。为此,建筑企业应做好采购询价的工作,从作为卖方的几家供应商中选择最有资格,并且能用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中的供应任务的商家。选择供应商的参考条件,是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还有历史信誉、供应能力等。如在考虑购买商品混凝土的时候,应从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连续性作业等方面来考虑选择那一家供应商,而且选择的时候不应该少于2家,避免供应不时停工的现象发生。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建筑网站、、行业刊物等媒体的招标公告来获得供应商的信息,寻找能有实力完成需求任务的供应商。为了做好采购询价的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浏览和获取供应商的信息,实现采购询价结果的准确和高效率。

在确定供应商之后,为了确保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履行的权利和承担义务,接下就是签订采购合同的事项。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考虑到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买家和卖家所承担的风险;因此,建筑企业应理智地选择合同的类型。在合同一旦签订之后,就会发生法律效率,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自觉履行合同,避免不必要损失发生。

二 、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监督机制

对建筑材料采购的管理监督,是材料需要量的预测,选择和联系相应的供应商,签订合同、督促供应商按期交货、组织相关的物资运输、材料验收入库等这些活动的监督。为了监督材料的采购,材料采购应实施三级管理体制。为此,建筑企业应根据国家的《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内部审核程序》等这些管理规章制度,把材料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监督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采购物资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职业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影响着三个因素,把采购对象分为A、B、C这三类。A类材料是钢筋材料、施工电梯、塔吊等;B类材料是周转材料、装饰材料、砂石、消防器材、检测工具、劳保用品等;C类材料是各种小型工具、五金等零星材料。建筑企业的物资设备部门专门负责A类材料的采购,B、C类材料由各个项目根据工程特点来决定,并要求集中采购,这样有利于对采购材料的监督

为了坚强监督,建筑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采购决策审批制度,对各种开展进行严格控制。如企业规定,在A类每一批采购低于20万以下的,应由项目物资部来进行审批。对于20玩以上的,经过物资部审批后报送给企业的采购领导小组,经小组集体研究讨论后,交给分管领导审批,等到批准同意之后才能实施。对于B、C类材料的采购,也应有对应的审批制度。至于采购决策者,应该对审批的材料采购承担监督、审查和领导的责任。

建筑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材料采购质量控制制度,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加强对材料质量管理工作。根据材料采购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和可追溯性制度,提高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此外,建筑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加强对采购价格监控和价格论证工作。在内控机制的建立上,建筑企业应专门组织相关的价格论证小组,专门调查材料的市场价格。同时作为采购部门,应该以效益为目标,通过货物和价格之间的比较,选择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的渠道和途径。并且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采购审核监督制度,设置计划员、领导、监察员、合同管理员综合一体的监督机制,推行“五权分离”的组织管理体制,也就是采购、执行、验收、资金结算、使用监督这五个权力的相互分离,这样对材料监控将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 、建立信息化的采购系统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的数据技术分析,可以堵塞管理漏洞的现象发生,杜绝采购员渎职腐败的现象发生。为此,建筑企业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如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各种零散的信息,存储各种文档和信息,实现信息海量存储、信息共享和传递。

在材料采购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采购管理数据库,实现企业和供应商透明教育,推动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实现。在建立采购管理数据库上,企业需求的建筑材料可以通过有关计量软件的数据分析来获取。建筑企业总部还可以根据采购部和供应商询价和报价的数据,来了解采购人员的购买情况,防止抬高进价、以少报多的现象发生。通过数据分析,建筑企业也可以及时了解供应商的情况,并作出科学的评价,寻找到合理的建筑材料供应资源。对于企业的各个项目部门来说,通过采购管理数据库,可以找到相应的项目供应商资源,并直接开展询价工作,对采购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扩大询价的交际面。对于建筑企业的采购人员,可以通过传真、系统批量询价、取代电话、邮箱询价等途径来向供应商询价,不仅可以货比三家,也能在数据库系统中自动积累询价报价的历史数据,方便以后工作人员开展追溯和查询工作,提供了采购人员的询价工作效率。

四 、不断优化采购方式

建筑企业也可以选择合适的采购管理模式,促进对采购材料费用、工程进度、质量和合同方面的系统管理。如对前面所论述的A、B类物资,可以使用招标采购的方式。

为了推动采购规模效益的实现,建筑企业可以推行集中采购、分散配送的采购模式。在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上,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开展采购管理,对材料的采购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分析,对成本效益和成本控制进行及时评价。如企业对那些能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带来效益创收的采购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一些个人违法违纪的行为,应严格批评处理,并对采购人员推行采购绩效考核,从而有利于加强对采购的控制管理。

总的来说,建筑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科学的采购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经营生产成本、确保采购标的质量,促进企业走上规范经营管理之路。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5

二、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物资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部分建筑企业往往重视工程任务承揽、技术、质量、安全及进度,对物资成本控制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物资管理不严,把控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物资效益流失比较严重。企业管理层对物资管理和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对物资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紧密联系认识不深。

(二)采购流程管理不当

采购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对于物流采购管理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在制定流程的过程中,采购计划和审核存在问题,必然会导致最终的管理效果难以满足管理的需要。建筑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包含计划的制定、审核、市场调研、供应商评价、物流、进场验收以及保存等。在整个采购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工作环节存在问题,对于整体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对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成本直线上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随之下降。

(三)管理人员素质低

当前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是由会计人员、核算人员来负责,成本控制的监督工作是由财务人员开展,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的质量以及技术,工程组织人员只注重施工生产以及工程进度,物资人员只负责采购,虽然看似分工明确,但是成本控制的责任却容易被忽视。建筑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多是技术出身,对成本管理的理念和认识不足,没有整体考虑,缺乏全局意,无法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基层抓起,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效果并不好。

三、建筑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一)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计划环节

第一,供应部门要全面掌握生产进度,对于生产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书面说明。

第二,供应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管理部门和科室,全面了解物资需求,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

第三,制定物资采购计划时应该做好仓库的整理和?y计,然后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采购,有效防止物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四,对于入场的物资进行编码管理,防止两种物资混乱存放,做到及时准确的分层存放。

(二)采用先进的采购模式

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传统的管理方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先进的采购方式,确保采购工作正常进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管理,避免信息的延误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运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上和线下的信息结合在一起,防止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导致成本考核和管理存在问题。

(三)做好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科学分析物资成本

要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实现集中招标采购物资,就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的物资成本;需要明确工程的生产计划,设计施工图纸,确定物资采购计划,科学地储存物资,防止对建筑工程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需要对仓储设备进行科学的使用,科学地对物资进行保养,避免损耗,保证库存物资的数量、质量,能够及时地进行物资的收发工作,实现物资的周转,满足各项目工程建设的生产需要。

(四)加强仓储管理

第一,建筑工程企业的材料种类非常多,为了尽量减少保管费用,需要全面控制材料的储存。在仓库内,需要将所有的物资进行标注,悬挂指示牌,上面需要标明名称、数量、规格型号、购买日期、生产厂家等,方便管理,避免收发错误。

第二,为了确保材料供应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全面地控制物资的库存量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减小库存量,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五)实现物资消耗管理控制,促进成本控制开展

在实践过程中,成本控制与整个建筑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作中做好工程物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作为基层管理机构,材料管理部门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同时在控制过程中严格的对物质消耗进行调整。另外,成本控制另一个作用在于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材料在应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与数量等问题就会给工程建设造成损失。所以,材料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耗材的台账整理,对材料的价格、质量、数量进行监督,确保物质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防止供应商与分包队或是内部人员在物资上做手脚,同时有效地对材料消耗进行控制,保证数据真实性,从而保证成本控制工作有序开展。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6

(一)税负增加风险

营改增前,建筑企业成本尽量降低就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营改增后,建筑企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建筑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增加,进而导致增值税为基准的附加税的增加,使企业税负的上升。营改增后,公司进行采购时供应商的类型对企业的税负有很大的影响,不能只关注材料价格,而应该有一定的纳税筹划机制,保证企业的税负在合理合法范围内降低。

(二)资金筹集风险

建筑企业大多工程都是跨区经营,需要预缴增值税。国家政策规定建安业取得的预收款及异地(非同一行政区划)提供建筑服务取得收入时需要预缴税款。例如公司工程合同签订的含税金额为450万元,那么当该项目采用一般计税方法时,那么需要以百分之二的点在工程所在地预缴8.11万元的税款;如果采用简易计税方法,那么需以百分之三的点预缴13.11万元。同时,还要按照规定缴纳以增值税为基准的附加税等。项目金额越大,风险越高,企业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并且要准备一定的资金流。

(三)合同签订风险

建筑企业在和业主签订单一EPC合同时,如果没有按照设计、施工、采购分别拆分签订核算,那么就需要从高适用税率,引起企业的税负上升。若合同签订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税改后的相关政策,没有把握好相关增值税的不同税率,那么将会给企业造成盈利水平降低,因此一定要给相关人员普及相关的税法知识,避免此类风险的产生,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二、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一)依据供应商身份的不同进行筹划

供应商主要类别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经营者。当供应商含税报价相同时,那么采购的时候应该去一般纳税人那去进行采购,因为这样能够得到税率较高的专用的增值税发票,而且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扣款。当供应商含税报价不同时,那么采购应当综合考虑最终的净现金流量值,以选择最佳的供应商,使企业获利最大。以某建筑企业与某高校于2017年3月承建一项图书馆建筑工程为例。合同中注明该工程的含税工程款是300万元,建筑企业打算购买一批建材,其他相关成本不计。现有A、B、C三家供应商,一般纳税人的A供应商,可以提供税率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含增值税报价是93.6万元;B供应商是小规模纳税人,税务机关可以为其开征税率为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增值税报价是74.16万元;C供应商也是小规模纳税人,但是只能开出增值税普通发票,含增税税报价为73万元。以下可依据供应商身份的不同,采用净现金流量法来进行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筹划思想主要是建筑公司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当含税报价相同时,应选择增值税率较高的一般纳税人类型的供应商,有利于增加可抵扣税额,减少企业税负。当含税报价不同时,需要用现金净流量法计算出税后的实际利益,从而选择最利于建筑公司的供应商。当建筑公司从A供应商购买建材:应纳增值税=3000000/1.11*0.11-936000/1.17*0.07=161297(元),应纳城建,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税=161297*12%=19356(元),应纳企业所得税=(3000000/1.11-936000/1.17-19356)*25%=470837(元),现金净流量=3000000-936000-161297-19356-470837=1412510(元);当建筑公司从B供应商购买建材时:应纳增值税=3000000/1.11*0.11-741600/1.03*0.03=275697(元)应纳城建,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税=275697*12%=33084(元),应纳企业所得税=(3000000/1.11-741600/1.03-33084)*25%=487405(元),现金净流量=3000000-741600-275697-33084-487405=1462214(元);当建筑公司从C供应商购买建材:应纳增值税=3000000/1.11*0.11=297297(元),应纳城建,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税=297297*12%=35676(元),应纳企业所得税=(3000000/1.11-730000-35676)*25%=484257(元),现金净流量=3000000-730000-297297-35676-484257=1452770(元)。因此建筑公司分别从上述三家供应商中购买建材现金净流量依次是A供应商1412510元,B供应商1462214元,C供应商1452770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标准,建筑公司应该从B供应商处购买建材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可以节约49704元。因此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并不能以报价和进项税额的高低来判断,除了比较价税分离后的价格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的因素,选择最适宜的供应商。

(二)EPC合同的纳税筹划

在签订单一EPC合同时,建筑公司可以将合同进行拆分,与业主分别签订设计合同,采购合同和施工合同。其中设计合同的税率为6%,采购合同的税率为17%,施工合同的税率为11%。以某建筑公司于2017年1月承包EPC的合同的含税总价款为240万元为例。合同中分别包括设计价款40万元、工程价款90万元、设备价款110万元。可对该项目进行筹划方案的设计。筹划前未拆分EPC合同时,建筑公司与某集团签订的是EPC总承包合同,未拆分EPC合同,税率从高征收,应缴纳增值税销项税额=2400000/1.17*17%=348718元,应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348718*12%=41846元,共计纳税=348718+41846=390564元。筹划后拆分EPC合同,该公司与某集团进行协商,分别签订设计、采购、施工三项合同,按提供建筑施工服务的增值税税率11%、提供设计服务的增值税税率6%、设备与材料费用的增值税税率17%分别核算,应缴纳增值税销项税额=900000/1.11*11%+400000/1.06*6%+1100000/1.17*17%=271660元,应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271660*12%=32599元,共计纳税=271660+32599=304259元。筹划的结果是方案二拆分EPC合同比方案一不拆分EPC合同节约税款=390564-304259=86305元。因此建议建筑公司在签订EPC合同时,将合同进行拆分,拆分为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由建筑公司与业主分别签订,以此降低税负,达到很好的纳税筹划效果。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7

一、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职能分析

从物资采购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包括询价采购、零星市场采购、招标采购等多种方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从物资验收入库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物资的验收入库主要涉及物资质量与数量的验收,需要依靠专业检验部门及工作人员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并依据进料单对所采购物资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清点,保证物资质量达标,物资的实际采购数量与设计数量一致。从物资的保管储存来看,在完成对所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后,建筑施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物资进行保管和储存,避免物资因保管储存不当而造成物资损耗,并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查账、竣工验收极为有利。从物资的使用来看,在建筑施工实际建设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对物资进行使用,避免物资浪费,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的利用率,以便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物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员的物资管理理念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因素。从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的实际管理来看,由于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缺乏重视,物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缺乏完善、适宜的管理制度予以支持,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上较常遇到的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尽管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物资管理制度,但管理人员的物资管理理念并未得到改善,建筑施工企业改革不够深入,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极易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2.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时代,系统化、信息化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资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因受施工企业成本投入、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开看,由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策略不够完善,信息传递方式较为传统,用以储存物资的仓库并未全面实施网络化覆盖,导致物资管理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较少,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进行信息化、系统化管控。

三、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强化措施

1.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要求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进行准确定位,明确物资管理目标,依靠科学、适宜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加大物资管理力度,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以便达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升物资利用率的目的。同时,基于物资管理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构建适宜的材料责任成本管控机制,建立健全的物资管理制度,依据物资管理的专业性与微观性特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制定详细且适宜的物资管理计划,积极在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践行物流管理、战略采购等现代化管理理念,对物资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便为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靠完善、适宜的规章制度,对物资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以便为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提供保障。2.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科技的创新越来越受重视。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需求,为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大物资管理力度,为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提供广阔空间,以便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在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按照功能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如质量跟踪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价格分析系统、计划采购系统等,加强物资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物资的发放、使用,以便提升物资的利用率。基于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可借助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对物资管理所涉及的繁琐事务进行及时处理,减轻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便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为建筑工程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计划。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需求,为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计划,并在得到项目负责人审批同意后,为物资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大量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并依靠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结合物资采购预算及物资需求量,合理控制物资采购价格及数量,以便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保证物资管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需对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物资的类型、规格材质、需求时间、数量等予以明确,合理区分不同用途的物资材料,按照规范要求对物资材料进行采购、保管和储存,以便确保物资材料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标准,并实现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建筑施工企业需对物资材料管理计划的执行进行动态监管,根据工程设计的变更、材料价格的变动、施工组织计划的改变等各方面,合理调整物资管理计划,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物资材料的采购、储存、使用等实际情况,以便为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物资管理对工程项目实际建设造成的影响,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物资材料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科学、适宜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计划,辅助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积极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以便及时、有效的解决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物资管理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雷.建筑企业物资采购特征分类及其库存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8).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8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不可分,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行业。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建筑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企业供应链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围绕总承包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直至工程竣工交付,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设备租赁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施工材料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直接成本由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费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材料费用占到总成本的 50%~70%,显而易见,采购成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企业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降低工程总成本,以较低的工程造价完成项目,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采购在有效的供应链运作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为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并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建筑采购管理。

二、材料采购现状

1.施工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

当前施工管理采购的主要流程为,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随时核对材料库存水平;当发现库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物资采购部门就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磋商和交易,最后供应商将材料送至施工现场。

采购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贸易的活动上,特别是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间的价格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质量、交货期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因此,双方经常需要经过报价、询价、还价等谈判,采购成本偏高,采购应变能力不强。

2.主要存在问题

现行的采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采购过程信息不对称

选择供应商在传统采购活动中是一个首要的任务,现行的材料采购过程是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非对称信息博弈过程。建筑材料具有用量大、种类多的特点,相对利润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在其采购的过程中,材料需求方为了能够从多家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筹码,供应商也在和其他供应商竞争的过程中保留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多于合作,结果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带来了交易风险,又增加了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使采购过程中各种冲突和矛盾时有出现,并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采购质量难以控制

采购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供货质量和交货期。在现行的材料采购模式下,由于供需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合作的短期和不稳定性,使得质量验收检查是采购环节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能对采购材料的质量和供货期进行事后把关,质量控制难度大。部分供应商为竞争到供应权,谎报企业资质和供应能力,使得供货质量得不到保障,在具体实施中采供双方极易发生纠纷,常常出现供货质量不达标、不能按时供货等现象,对材料需求方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

(3)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

材料安全库存水平偏高,是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建筑生产的按期顺利进行,所需施工材料往往在施工前就很早已经进入现场,这些原材料(如:钢材、砖瓦、砂石)大都体积大、质量大、占地广。无论何时走进施工现场,都可以看到大面积堆放的建筑材料,一方面增加了保管费用,有丢失材料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占用大量资金,影响周转。

(4)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的采购模式下,很多施工现场仍旧采用传统的上传下达,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生产一线与采购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低,对材料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信息的传递存在延时。施工现场的特点是材料吞吐速度快,材料品种多、数量大,传统的信息系统很难适应现代的高效生产进程,这个问题在大规模的施工项目中尤为突出。二是供应和采购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材料供应商缺乏响应工程需求变化的能力。

(5)采购人员履责不够

现行的采购模式下,采购人员只履行了其部分职责,仅对各工组上报的材料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完成最后的采购工作,而忽略了从施工的角度主动对材料的需求进行预测,对供应商信息的更新工作较慢,最市场上新材料、新产品的调查工作不够及时。

三、新的模式程序/建议

1.建筑材料采购原则

施工物资具有其他物资所不具有的特点:第一,物资品种较为繁多,涉及面广,用量大;第二,采购随机性大。即便经过非常精细地预测,也不能够排除图纸变动和设计变更,以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造成采购计划的变更;第三,资料的要求较高,可追溯性强,每一种物资都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第四,市场性特征,部分主要建材的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如钢材等;第五,时间特征。包括选购时间和施工用料的时间,这些时间受设计和施工中资金、工期、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影响。建筑物资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物资采购相对复杂,并且难以控制。

建筑物料采购和其他采购存在明显差异和不可替代性,其采购必须在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满足工程工期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建筑材料采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适时适量原则

建筑制造是一典型的产品固定式的生产,各种原材料由供应商送至建筑商品制造地,为保证工程建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材料的供应必须及时到位,否则造成窝工和停工,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还要保证适量采购,采购量不足,易造成工程窝工,采购量过剩可能造成浪费、增加额外的仓储和保管费用。因此建材的采购要适时适量,既保证供应,又成本最小。

(2)质量原则

建筑材料是建造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因为建材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成本高,而且耗时、延误工期,因此,在建材采购的过程中,要首先保证其质量,但同时,也要做到适量原则,质量太低当然不行;质量过高也没必要,还增加了采购费用。所以要求建筑材料采购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格低廉的物品。

(3)费用原则

费用最省,是物资采购要始终贯穿于方方面面的准绳。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长,建材种类繁多,部分主要建材需求量大,如:钢筋、水泥等,采购活动次数多,因此,在建筑材料采购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巧妙选用采购策略,使得总采购费用最小,降低工程成本。

2.建议

(1)转变建筑供应链思想

在整体供应链的角度下,建筑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尽可能多的从占工程成本60%左右的材料费中获取价值,重视材料采购管理,想法设法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的采购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涉及企业技术、供应、施工、质量、生产、财务等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建立一种适应施工企业生产特点的采购组织机构非常重要,采购组织内的成员齐心协力做好采购工作,以满足项目要求为目标,以尽量节约成本为准则,对项目负责,对整个企业负责。

(2)重视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计划的编制是整个采购活动的准绳。于施工材料的种类繁多,对采购材料的准时性要求高,因此,应该格外重视对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计划由技术人员进行材料需用计划的编制,其主要依据是图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具体要求。采购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的分类,不同材料应具有相应的采购目标侧重。通过供应细分法对所有材料进行分类,供应细分法主要综合考虑财务成本和供应风险两个变量,将采购产品分成四类:策略型、杠杆型、关键型和战略型。

图 材料供应细分法

策略型材料,成本低,风险低,采购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关键型材料,成本较低,但风险较高,对公司的有效经营是非常重要,采购目标是尽量减少任何供应中断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杠杆型材料,成本与价值较高,但供应风险不大,参与该领域竞争的供应商数量适中,采购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

战略型材料,成本高,供应风险较大,其本身具有长期计划性质和合作意义,采购管理目标应侧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对公司产品和市场份额的影响。

第二,确定经济采购量。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的订货成本、储存成本、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由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对较小,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第三,确定合理采购时间。充分考虑部分材料的市场行情,如:钢筋、铜等,它们在工程中的用量大,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因此,在采购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应考虑价格波动,确定合适的采购时间,控制采购成本。

3.严格供应商管理

建筑供应链管理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合作双方双赢(win-win),强调在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享用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

供应商管理是采购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成本结构、市场反应能力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供应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现代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供应商管理主要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和考核两部分。

建设单位应该建立一个供应商档案管理系统,收集各类建筑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整理归档。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供应商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交货期、供货质量、服务水平、价格成本等,通过采购小组的统一评分选择最优的材料采购商,如表。

表 供应商选择、评价标准图

对已经通过认证的供应商考核也可以采购以上评价标准,来了解供应商的表现,促进供应商提升供应水平,并为供应商奖惩提供依据。

4.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建筑施工对材料到货的准时性要求高,因此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十分必要,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了各环节的协调运行。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物资采购计划为主线,将供应商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物资报表管理、现场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联系在一起,保证了物资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与信息共享,以尽量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的采购数量上的浪费和因采购不及时而造成的工程成本增加等现象。在企业外部,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化的提升与供应商共享材料的需求和库存状况,使其也参与到整个材料管理中来,及时应变,提升服务质量。最终达到建筑企业和材料供应商的双赢局面。

5.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建筑供应链下的材料采购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采购,其采购不仅要掌握特有的采购技巧和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工程、预算、合约、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关于产品、市场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它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全局的眼光、敬业的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充分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完成建筑材料的全过程管理。

6.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建筑供应链下,建筑单位与材料供应商之间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这种特征的存在,随着项目地的变迁,供应商不得不依托第三方物”(Third Party Logisties ,简称3PL 或TPL)流进行材料的配送。但目前由于相关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常会出现第三方物流层层转包而延误交货期的难控制局面。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建筑业第三方物流的规范管理,使其满足建筑供应链下采购的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供应链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项目增值的起点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活动管理对建筑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供应链下,材料采购管理需转变思想,重视采购计划编制,强化供应商管理;同时还要着力提高采购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总之,新时期建筑供应链下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薛小龙, 王要武:国外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12:45-49

[2]江伟赵振宇朱营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2003(5):23-25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9

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消耗最大,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在建筑施工中,管理好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质量就有了充分保障,建设成本也会极大降低。如今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有效加强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经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能够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

1、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概述

建筑材料核算与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质优价低的建筑材料满足施工需要,并在过程中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把工程材料成本控制在最低。建筑材料核算就是把所产生的费用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建筑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项的实际费用。其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的核算出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在会计核算中材料的核算是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建筑材料核算,应当准确计算原材料购入成本,促使企业努力降低材料成本;准确掌握材料的使用和保管情况,促进企业降低材料物耗;准确掌握材料资金的占用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2、建筑材料核算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是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对象。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被用来构建成建筑实体。材料每经过一个施工周期,就要被大量消耗掉。同时,其价值也随之转移到建筑工程价值中去,建筑企业的材料,其品名种类多达上千种,其价值要占资产总量的六成以上,材料耗费更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内容。因此,建筑材料核算与管理的好坏,对生产成本的高低,资金周转的快慢,现金流量的盈亏,经济效益的好坏,都有着重要意义[2]。

2.1 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外部环境所需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科技环境和市场环境。当今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对建筑材料做好核算管理,造成材料闲置或者过度消耗,必将会加大企业生产资金的大量占用,会降低企业对不可预计的风险发生时的抵挡力和应变力,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2 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企业发展之要

和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相比,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间较短,大多数建筑企业材料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前期粗放运作模式造成的。现在行业发展已步入成熟期,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由粗放管理转向集约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要经济效益、要企业竞争力。经济界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学者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3]。”而成本核算就是建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则是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2.3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节财降耗保证

正确组织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重要环节。流动资金占用情况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要改进企业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就要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使有限的资金更顺畅高效地流动,以实现最大利润。在建筑企业里,储备资金在全部流动资金中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管好用好流动资金起着更重要作用。加强资金管理的落脚点是建筑材料管理,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实行严格核算,才能压缩库存材料的储备量,从而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节约流动资金的使用。同时,材料费用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建筑材料费用在建筑总成本中能占到六成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节约地使用材料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随着各种科技新建材不断推出,人员工资费用和机械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将会下降,而各种建筑材料物资消耗的费用,占总成本中比重将会提高。因此,加强建筑材料核算管理是建筑企业节财降耗的重要保证。

3、建筑材料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项工作能够顺利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制度,就是要根据国家关于建材采购和使用方面的相关规定,制定材料工作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等办法、程序,用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核算管理工作更快更有效的完成,使建筑材料核算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配备相应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良好道德操守的专职人员,负责材料核算管理各环节工作。要实行严格计量制度,做好材料核算管理工作的最基础工作,统一计量单位和标准。要建立起各环节档案制度,落实定期查档查账,保证核算的真实准确。

3.2 做好建筑材料的环节管理

建筑材料环节管理就是要做好材料计划、采购、保管、使用环节的管理。首先要把好材料计划关,根据施工生产对材料供应的要求及市场情况编制各类计划,及时准确掌握建材市场供求信息,做好建材市场的预测分析,掌握近段时期的供求变化和发展趋势,编制工程材料总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能够避免材料采购中的盲目性,有利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4];其次要把好材料采购关,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采购渠道也越来越广,采购环节就是要合理地确定采购时机,选择质优价低的材料保障工程需要,因此采购前要根据对市场的分析研判,编制供应商名册[5],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按照采购计划和工程进度合理确定采购时间、品种、批次、数量等,要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材料的囤积。第三要把好材料保管关,工程所需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因此更要重视材料保管环节,对接收的材料品种、质量、数量要认真核查,防止劣质材料入场,按照材料保管要求和工程进度保障供应,并对材料收发做好各类登统计。最后是把好材料使用关,根据任务量科学计算出所需建筑材料数量实行限额领料[6],按施工进度合理地发放材料,为增强各个施工班组节约意识,建立节超节余奖励机制,同时要对工程超用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复核。

3.3 加强建筑材料的成本核算

占工程造价六成的建筑材料费用,如何对其进行核算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材料核算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用量管理,应通过控制价差和降低物耗来实现降低建筑材料费用成本。材料成本核算时应采用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和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相结合的算法[7],对有预算价格予以调差的大宗材料采取此案去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对没有预算价格不予调差的零星材料采取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有效地保证了材料核算乃至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8][9]。

4、结束语

建筑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而建筑材料成本管理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对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建筑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联.浅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材料核算管理.山西建筑[J],1999(4):147-148.

[2]马桂萍.浅析建筑材料的项目管理.科技博览[J],2013(14):111.

[3]刘艳杰.论材料核算管理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8(27):133.

[4]李 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计划管理与成本控制.科技信息[J],2012(16):415.

[5]李彦杰.简述施工企业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工作.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3(7):238.

[6]秦孝林.论原材料核算.会计之友[J],2006(62):71-72.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0

一、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弊端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二、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三、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1.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

2.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实施的关键

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

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供应渠道的选择。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线性规划模型: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四、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洪良,袁伟良. 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J]. 民营科技,2009,09:144.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1

1.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

建筑工程造价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是涵盖到诸多部门、层面的工作,笔者在下文中将简要地分析一下我国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首先,一些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工程中并未真正按照材料的预算情况进行管理和实施,令工程建设与工程预结算方面与现实不符。另外,项目上有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质量不过关的材料,造成后期维修补缺增加了费用。第二,施工中总会遇见各种的突况或是天气问题导致的施工计划的改变,但没有合理的灵活的储存采购的材料,结果材料预算增多,导致成本增加。

2.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法探究

结合以上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企业的管理人员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形成了不准确的预算方案。笔者将在下文中浅析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要点:

2.1遵循节约原则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应该仔细针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对于材料成本及不可预见成本这几个部分分别讨论研究,面对情况,能及时冷静地做出应对。成本控制工作的第一原则就是在施工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做到节约,要做到施工过程的节约,就应该在实际施工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施工之中花费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原则进行记录,在施工费用的使用过程之中,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和人员开支,限制和监督工程费用的使用。第二,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成本的节约。最后,在施工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真正提升施工过程之中的管理效益。总之,节约原则就是在施工之中灵活控制施工成本和花费,促进工程的健康和高质量进行。

2.2运用集中采购节资增效

材料采购应从计划提交入手,提前收集采购需求计划,根据材料种类、数量、采购时间等合理规划,尽量将所需材料集中采购,形成规模效应,并利用网络采购平台,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吸纳更多优质供应商参与投标,有利于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而且节约了采购成本和时间,利用网络采购平台,还可以规范科学采购流程,利于采购监督,这也是未来建筑施工企业采购方式的发展方向。

2.3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机制

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较缺乏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机制,当下应该从建筑施工企业的供给方面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尤其是供给侧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安排,将每项成本的产生和使用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成本较大的项目进行讨论,分析其合理性,将不合理的成本进行修改,并且将成本预算、管理和控制等任务合理分配,落实责任到个人,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建立起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机制,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使企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保证了施工质量,促进了企业发展。工程项目运作的合理安排、劳动的组织、技术的进步和资源配置与工程的进度加快使得可以节约资金,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体现出施工生产的全过程,施工安排的合理性、劳动资质和技术进步性、资源配置科学性都会决定企业的成本,所以工程开始时,对标书施工组织设计应科学、合理,尽可能地防止无效的工作量,还应该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合理的分配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

2.4创新成本控制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科学合理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机制的基础上,应当寻找行之有效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对施工材料成本进行合理的计算、预测和统计,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一方面,企业应当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这不仅关系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且也关系到工程结束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只有按时按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才能合理利用资金,避免成本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对于人工费的计划成本是根据预算总工日和职工平均实际日进行计算的,还可以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人工费支出计算出计划成本。

2.5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优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了解当时供给的需求,理解供给的问题所在,与此同时,还要具备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专业知识,需要能够对成本控制中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的能力。身为一名专业材料采购人员,应当在各种状况下符合材料采购完成的标准。专业材料采购人员则应当知晓,需把控材料采购的知识与技巧,十分了解并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提升自身在专业方面的知识。专业材料采购人员想要有所建树,需具备良好的预算知识与技能,了解材料属性和市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使用各种采购方法,令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透过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以及工作经验,完成有效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任务。

2.6预防材料量虚报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采购涵盖到诸多部门,在管理时,一定要保障内查与外调一同执行,获取真材实料,才可以令成本控制更具备信服力。应当先通过材料采购人员采集所需材料,将材料的跟踪调查工作做好,深入到现场给予考察,掌握情况。保障材料采购人员能够指定定额,以免产生低级错误,对工程量的反复计算问题,现场人员与技术人员需掌握相应知识,每次变动均需把材料、费用给予说明,从而给予正确核算。签证过程中,必须知晓事情的过程,是通过何原因构成,又是通过哪一方赔付,如若与建设单位无关,则无须签证,对签证单位应当仔细分析并签证。

3.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在进行管理控制工作时需要更严格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进行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如下:

3.1控制重点突出

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都要突出材料采购成本控制这个重点,将高效施工贯穿施工全过程。另外,遵循了目标确定原则。目标确定和管理是在大多数工程的成本管理之中使用的方法,在管理之中,项目管理小组首先要对工程的管理目标进行设计和确定,在管理之中要做到定期对计划目标进行执行情况的确定和修正评价。在评价之中要做到工程合理,将成本管理目标和实际实施情况控制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使得控制目标可以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效果。

3.2完善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是指在施工之中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在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应该将项目的参与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一个项目监管小组。在施工材料成本的管理过程之中,项目监管小组需要对工程之中的花费和成本项目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审核,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的身上,确保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成了实际施工中不可欠缺的主要过程,特别对当下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建筑业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因为建筑工程自身的繁琐性、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等原因,现下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还是存在着欠缺。所以,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各建筑施工企业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各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尔亮.目标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J].财会学习,2016(10):22-23.

[2]孔祥祎.建筑工程竣工阶段工程结算审核内容和造价审核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7(13):259.

[3]尹云阁.目标成本法的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15(08):50.

[4]唐继荣.高效实现工程预算审核与工程结算的措施及工程预算审核方法探讨[J].建筑知识,2016,08(17):144-145.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2

【Key words】Municipal services business enterprise;Building material;Management;Practice

材料成本是构成市政工程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其质量、数量、工艺标准等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市政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项目整体设计寿命来讲,也直接影响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市政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材料使用的控制与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市政建材的使用入手,探讨市政企业建材管理与控制。

1.建筑材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一般以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在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机械成本占到30左右;加上材料的运杂费等间接费用,构成了市政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特殊的工程材料如沥青料等受运输环节温度、湿度与摊铺机性能质量的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首要地位;加强材料管理就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材料的全员管理的重要性。

2.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2.1 大部分材料运输至郊外,运距长且受到道路限制。市政工程多在郊外施工,集中在市中心区的工程施工,往往受到城市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大部分的材料需运输且二次堆放;闹市区的工程送料受限,多为夜间作业,因此材料运输环节的成本较大,运距一般较长,企业灵活性受限。

2.2 过多关注供应环节,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市政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因此企业对于材料供应环节把关较严,从而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比如一个工程中标后,做出了材料清单的汇总分析,但对于如何灵活的与市场接轨,以及统筹安排计划方面不强,轻管理,看重供应,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一旦延误生产,材料部门要负责任。因此,施工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宁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3 区域性材料容易形成壁垒,导致地材价格偏高。市政工程施工多在城效野外,明明较近的地材价格应偏低,但区域性容易形成壁垒,外部材料基本无法入围市场,因此价格与社会整体价格的下浮关联度不大,导致价格偏高。

2.4 国内大中专院校没有专门的材料专业,专业性人才不足。国内大部分大中专建筑类院校,多以施工管理为主,次以造价,没有专门独立的材料管理与供应专业,因此很多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材料管理岗位,专业人才不足;另外在工地现场中,材料员仅仅担负着收料记帐的工作,薪资待遇明显偏低;在市政企业中,没有针对材料专业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2.5 企业对材料管理人员与管理手段普遍关注度低。由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由于对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野外施工期间,无法接入网络等先天条件限制,现阶段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提升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

3.1 推进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2 建立材料供应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3.3 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3.3.1 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3.3.2 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3.3 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市政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部门要加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3.4 强化内部管理。

3.4.1 科学定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采购成本,节省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3.4.2 科学管理。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市政企业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目标上创新。

3.4.3 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5 构建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监控体系。

3.5.1 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作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3.5.2 全员参与监督。市政企业建筑材料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4.结束语

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实体工程质量,对企业的信誉、产品满意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必须改变材料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必须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建筑企业采购工作计划篇13

1.1材料管理的基本方式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体,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进入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规则,建筑市场和建筑材料市场管理机制以法律、法规来约束,平等竞争、自由交易。

1.1.1集中型

一般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把供应权集中在企业,企业统一对厂家、经销商、外商、承包商等集中计划、采购、供应、管理。

1.1.2直线型

一般是对包工包料、项目承包责任制或项目股份制单位,根基工程需用情况,直接供应到施工现场。对计划、采购、供应、管理、信息传递和反馈处理,现场直接解决。

1.1.3分散型

分散性是指任务比较分散或跨地域施工工程,可因地制宜或“集中领导,分散管理”,扩大基层供应管理权限或对大宗材料由企业集中计划供应,将部分供应管理权放给基层,抓大放小,总体上调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积极性。

1.2材料管理的职责范围

1.2.1材料管理的职责

①遵守国家物资管理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上级和企业内部关于料具供应管理的规章制度。

②参与现场施工平面布置规划,了解和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技术措施和用料要求,作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即合理规划好现场仓库,堆放的场地和运输道路。严格贯彻执行现场施工平面布置管理制度。

③参与调查附近材料资源、运输情况,进行“三比一算”(即比质、比价、比运输、算成本)择优选用最佳货源供应与大宗材料主备点。 按工程合同规定,及时与建设单位和上级供应部门商定供应分工,衔接落实各种料具加工的供应渠道。

④根据两算(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材料分析,按照施工顺序和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编制月、旬材料供应进场计划,掌握施工用料动态,及时反映工程需料信息,力争料具分期、分批、有节奏的进场,切实保证工程需要。

⑤严格把好进场材料验收关,坚持法定计量,做好检尺、量方、点数、过称和规格质量的检测,逐日逐批填写验收检测原始记录,发现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坚决拒收。对符合工程严格防止“三差”损失。主要材料和构件进场,均应检查材质证明或出厂合格证。

⑥按照料具性能和物资技术保管规程的要求,对各种料具实行科学管理,做好仓库和料场的防火、防雨、防洪、防潮、防盗等工作。指挥进场料具一次就位,合理堆码,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为班组领料,盘点核算创造条件。

⑦根据施工预算材料分析,实行定额管理,定额供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有罚,建立周转使用材料的维护保养制度。对造成的材料损失浪费现象,须及时记录,查明原因和责任,按规定给予处理。对重大的浪费问题要报告领导或上级,追究其经济责任。

⑧贯彻节约措施,实施节约指标。做好耗料核算和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工作;配合财会人员正确核算单位工程和经营维修,临时设施等项目的实际耗用材料成本。

⑨负责对班组料具员的业务指导。帮助班组搞好节约用料与耗料核算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与员工管理相结合的作用,促进现场文明施工。

1.2.2材料管理的内容

①材料计划管理。②材料进场验收。③材料的储存和保管。

④材料领发。⑤材料使用监督。

⑥材料回收。⑦周转材料的现场管理。

1.3材料采购供应

1.3.1材料采购的原则

建筑企业材料部门在竞争择优、优中择廉、保证质量、保障生产、降低成本的目标下,完成材料采购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

材料采购供应,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经济合同法、财经制度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②按计划采购的原则。

采购供应计划的依据是施工生产需用。按照生产进度安排采购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以有利生产、便于施工、综合平衡、提高效益的原则,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积压,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③坚持“三比一算”的原则。

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算成本是采购环节加强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条件下,选用价格低、距离近的采购对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1.3.2材料采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①材料名称(牌号、商标)、品种、规格、型号、等级。

②材料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

③材料数量和计量单位。

④材料包装标准和包装物品的供应和使用办法。

⑤材料的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包括专用线、码头)。

⑥接(提)货单位和接(提)货人。

⑦交(提)货期限。

⑧验收方法。

⑨材料单价、总价及其它费用。

⑩结算方式,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结算单位。

{11}违约责任。

{12}供需双方协商同意的其他事项。

1.3.3材料供应的方式

按照供应单位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不同,材料供应方式有甲方供应方式、乙方供应方式和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三种。

①甲方供应方式。

甲方是对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项目业主的代称。 甲方供应方式就是建设项目开发部门和项目业主对建设项目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作法是甲方负责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资源组织,按照建筑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负责材料的采购供应。

②乙方供应方式。

乙方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代名词。乙方供应方式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由本企业负责材料采购供应的方式。乙方供应方式的具体供应部门可以是乙方企业材料部门、分公司料具部或项目经理部分别或联合组织采购供应。乙方供应方式可以按照生产特点和进度要求组织进料,可以在所建项目之间进行材料的集中加工,综合配套供应,可以合理调配劳动力和材料资源,从而保证项目建设速度。

③甲、乙双方联合供应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建设项目开发部门或建设项目业主,根据分工确定的各自材料采购供应范围,实施材料供应的方式。由于是甲乙双方联合完成一个项目的材料供应,因此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就材料供应中具体问题作明确分工,并签订材料供应合同。■

【参考文献】

[1]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

[2]黄家骏.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第二版)[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