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拆装实训总结实用13篇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1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2

一、引言

从全国来看,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汽车类专业都安排有汽车拆装实习,而实习目的、实习组织、实习要求几乎并无差别,都是结合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对整车或者总成进行拆解、装配(有的学校增加运转调试),使学生了解汽车构造、了解汽车拆装的工艺过程,掌握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为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这种专科、本科的无差别化组织,其实背离了本专科培养的定位,这是因为:

(一)培养目的不同

专科、本科的差别除了具体知识之外,主要差别在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层面,简单说,专科注重技术,本科还要关注科学,或者可以概括为“专科注重‘术’,本科注重‘法’”。专科层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定位在培养汽车维修、操作人才,所以,拆装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学会汽车拆装,为将来的汽车维修做准备。而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进行汽车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汽车拆装实习,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了解汽车构造和拆装工艺,更主要的是还要通过拆装,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增进对机械类课程的综合理解,培养工程意识。

(二)学生心态不同

专科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毕业之后就是从事汽车维修、操作,所以,对于拆装,也就觉得很自然。但是,本科生则不同,如果说汽车拆装实习是为了将来从事汽车维修打基础,学生会很反感甚至抵触,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到实习效果。

可见,本科层面的任何教学环节都只是一个载体,都应该让学生跳出教学环节本身,从思维方式、方法论层面受益。本科层次的汽车拆装实习,应该是“定位于拆装,但不局限于拆装”,将汽车拆装实习从“术”的层面提升到“法”的层面,进一步丰富汽车拆装实习的内容,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技能和机械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兴趣,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对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的认识

有鉴于此,根据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工程意识为重点,把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符合本科培养要求的开放型综合实训平台。进而,明确了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汽车拆装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汽车拆装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拆装实习,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车辆知识,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建立相关课程的联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汽车整车以及主要总成的结构拆装,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拆装的基本方法,深化对汽车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汽车拆装工艺以及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拆装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其它车型结构特点的能力。

在拆装过程中融入零部件现场测绘、测试、检测,使学生综合掌握机械零件测绘、测试、检测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素养,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三、汽车拆装实习的组织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汽车总成的拆装操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汽车拆装所用工具、拆装工艺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拆装之前就对拆装有所了解,增加拆装的针对性,也可以减少拆装过程中对整车、发动机、底盘等的损坏,提高拆装质量。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虚拟技术;

2.将基本技能和先进技术相结合

现在工科学生普遍缺乏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等基本技能,这些可在实训中进行训练。另外,也结合现代的CAD技术、三维建模、虚拟装配等,让学生了解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专业软件。在原来汽车拆装实习的基础上,融入零部件现场测绘、整车、部件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内容,将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符合本科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

(二)具体包括

1.通过整车、总成的拆解,深化对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汽车拆解工艺,掌握常用拆解工具的使用。

2.利用测绘仪器和工具,对拆解下来的零件(或者部件)进行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同时进行零部件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标注零部件尺寸、配合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机械制图的要求完成零部件图纸的手工绘制,完整标注零部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材料等。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绘制机械图纸等基本能力,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利用计算机完成三视图、三维建模、虚拟装配,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软件。

3.测绘完成后,进行整车、总成的组装,使学生了解装配工艺,掌握装配工具的使用。

4.对装配好的整车、总成进行试运转,通过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测试仪表,检测装配后的性能。如果装配后性能达不到规定的性能要求,则利用检测、诊断仪表进行分析诊断,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个过程,把测试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融会贯通。

5.对性能不达标的整车、总成进行评价,通过调整,改进技术性能。这样,又把汽车性能评估、汽车维修的内容融合进来。

通过上述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所有机械类、汽车类课程建立起联系,并且付诸实践,极大地丰富实习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改进实习效果。

具体环节包括:如表1所示。

四、意义

(一)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普遍问题,根源就在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训练。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另一方面,到企业的实践环节几乎全部流于参观,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就成为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汽车拆装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全面的思维方式

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在现有的培养计划中,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一系列课程,由于各门课程分别讲授,学生难以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综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的、联系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需要建立一个机械类课程、汽车类课程的综合应用平台;从具体课程来看,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锻炼。比如,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训只是针对CAD上机画图,而没有真正的测绘画图,机械制图基本上停留在“照图画图”层面,这样,造成学生学完之后,只会描图,不会画图。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组织方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理解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机械基础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3

一、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组织内容,保持教材的实用性

经过对现有相近教材的深入调研,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选择具体车型作为描述的载体。而现有大多数高职教材仍然沿用大学本科教育的教材编写模式,以汽车各部分结构为主线展开全书内容,比如介绍离合器时,首先讲到各种形式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是各种形式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因为离合器和操纵机构各种形式的都有,容易导致读者形成误区。本教材则吸取其经验,选择以具体车型为载体,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产生上述误区,以桑塔纳2000GSi车型为例,介绍了搭载膜片弹簧式离合器和液压操纵系统,一目了然。

本教材以上海大众-桑塔纳车型为例,系统地介绍了汽车整车(发动机和底盘)各部分的拆装步骤、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注重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对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步骤实行任务驱动,在了解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汽车拆装工具和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分析,进一步巩固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知识,从而掌握对整车进行拆解、调整、装配的操作技能。该车型的市场保有率非常高,选择它为载体的目的就是让教材内容更加贴近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满足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从而方便学生就业,达到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搭建结构,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本教材分7章,各章相对独立,自成一项实训任务,如:第二章发动机总成的就车拆装,第三章发动机的分解组装,第四章传动系统的拆装与调整等。各章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实训任务均为汽车维修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操作项目,充分体现了汽车拆装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汽车拆装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实操技能。

为突出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每一项实操任务之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考核标准、教学建议,任务之后还有拓展阅读和复习思考。

三、考虑汽车行业特点开发资源,保障教材的先进性

汽车维修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资信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快速地将资信迅速地传到全球。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企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和技术培训网络化已相当普及。

而本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加强与网络教学环境的结合,在每章的拓展阅读中都提到一些优秀的部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以备读者自行查阅更多相关知识,加深内容的学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不断丰富的相关课程教学网站上的内容,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7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辆,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保有国。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轿车也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如ABS、ESP、发动机自动启停、自动泊车技术等等。这也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地向高门槛、高标准、大规模方向发展。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和素质高等优点。并将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企业需求的岗位进行详细分析,进而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汽车拆装与调整》作为一门汽车领域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持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从日常的教学中获取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提高。

1 高职院校《汽车拆装与调整》课程特点[1]

在高职类院校中,《汽车拆装与调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最基础的环节。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后续课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与时俱进的特点

现代汽车的维修不同于以往的“手艺修车”,从业人员将面对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汽车集合体,汽车种类繁多,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在此背景下,现代汽车维修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动手水平。而汽车拆装与调整这门课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汽车的发展方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避免与实际脱节。作为该课程的教师,要实时搜集最新汽车产品的结构特点,将新内容植入教学任务活动中,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毕业后就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场能力。

(二)较强实践性的特点

汽车拆装与调整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课程,整个教学环节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是是1:1,先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践操作。即使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与实践相结合。如在讲解发动机组成时,不要照本宣科,只讲理论。而要对发动机所有的零件进行详细说明,并配上实物图,并解释每个零件的作用。并对每个车型所用的发动机的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列出不同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要注意所选用发动机是属于普通型的,还是前沿技术。实际拆装操作时,尽量选择普通的发动机,结构简单,方便学生理解。待学生掌握之后,再要求学生拆装最新技术的发动机。先易后难,逐步掌握。

(三)中心地位的特点

在汽车技术类专业中,汽车拆装与调整这门课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囊过了汽车的各个部分,处于中心的地位。该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接课程主要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电工技术、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后续课程主要有: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的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汽车检测技术、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该课程需要讲解的内容多,知识连贯性较强,各个环节丝丝相扣。对学生来讲,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教师而言,任务重,但是教师的授课时间是一定的,如何在规定的时应该间内完成该课程的讲解,并且能让学生接受,成为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把握教学方法和进度,不可能将该课程所有的内容都进行讲解,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汽车拆装原则,把握拆装规律。教师必须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掌握汽车拆装的基础知识。由于有些专业课与汽车拆装与调整同时开课,在进行该课程授课时,要与这些同时开设的专业课程协调进行,使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性。

2 《汽车拆装与调整》授课方法[2,3]

作者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对该课程的授课方法有以下建议。

(一)将汽车的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目前,该课程的实训课程都是在实训室完成,车型基本上属于传统车型,很多结构是已经淘汰的技术(如风冷式发动机)。虽然这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没有影响的,但与飞速发展的汽车运用技术相比,这些设备显得有些老旧。学生对这些设备兴趣不足,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汽车技术和结构,学生的兴趣会立即被吸引过来,学生会对该项新技术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自己主动进行该技术的信息搜集。这样更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查看现有汽车设备的结构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

比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讲到变速器的拆装,实验室有两种类型:有级式和无级式。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无级式变速器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总结,并与有级式变速器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掌握最新的技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做好该课程的知识衔接

由于该课程在整个汽车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因此做好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对于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是汽车拆装与调整的基础,而汽车拆装与调整又是汽车底盘检修的关健环节。比如,在讲到汽车底盘的拆装时,首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待教师讲解完成后,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独自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达到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发现,个别课程实行先实习后理论学习的效果比较好。如发动机的拆装,当学生完成一次拆装后,对发动机的所有零件均有一个感性认识,虽然不能完全认识到每个零件的功能,但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理论课中。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疑惑慢慢解开,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实习场地和设施的要求

该课程的实践课时比较多,实习场地和设施的条件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一边讲一边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上课期间注意力集中,教师现场操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自完成拆装。需要准备的硬件设备有:汽车拆装实训常用工具、整车2部(能够将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转向器等设备从汽车上拆下来)、发动机总成2-3台、汽车底盘相关总成(能够满足对变速器、驱动桥、主减速器、转向器、轮胎等进行拆装)等。

(四)严格制定并落实考核规范

对本课程而言,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落实到位,仍然不会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严格制定并落实考核规范这项措施是确保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关,这是检验教学方法的最有效途径。因为有部分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事先就已知道该课程考核制度,实践过程中会认真听讲,并积极操作设备,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笔试部分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回答汽车结构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占总成绩60%,三人一个团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讲设备的拆装;重点从操作规范进行打分,如工具是否正确使用,拆装顺序是否装反,提问的问题能否答对等。最后给每个学生总成绩,并公布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 总结

总之,汽车拆装与调整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5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和在“实践中学”的任务单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从教学的主体地位转变成主导地位,学生成为了教学主体,中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任务单导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任务单导学”应用方法

如何有效运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法,笔者认为:总体上要以“结合实际,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方法得当;有效参与,总结提高”的思路进行。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完成 “任务单”中的相关任务。

1.根据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确定任务目标。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在对汽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对汽车构造进行任务设定,任务与企业里的真实维修工作任务相一致。这样,学生在实训区,就置身于近似的企业工作岗位场景,进行实际操作。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太高,应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几个任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学校与劳动局长期合作,学生经过训练,通过理论应知考,并通过实践应会考,便可获得《汽修中级工证书》。

2.任务要可操作,难度要控制。教师在设定任务时,注意使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保证任务的独立性。汽车构造这门课可以设定气门组的拆装、汽缸盖的拆装、活塞连杆的拆装、曲轴飞轮组的拆装等任务。任务的难易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对任务做出调整,任务较为复杂时,可以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学习时难度会大大降低,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3.注重学习方法。汽车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强,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专业技能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纪律,不但要教会学生汽车构造的有关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自主练习和练好这些技能。汽车构造主要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发动机不启动,很多故障不能显示出来。因此,汽车构造要注重学生操作过程的考核,对学生的拆装顺序、力矩等进行评价。

4.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根据专业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工位的限制,可以采取学生自由组合再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几个相互合作的技能学习小组,小组中的学生要好、中、差搭配,每组有6~8名学生,由一名学习能力强并善于组织的学生当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技能活动。课堂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讨论或实践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形成了积极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且个人综合能力也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反馈、评价、总结。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实训学习之后,便接受规范客观的考核评价, 评价的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工具、操作规范和操作过程上。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小组互评,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自己操作时要注意的方面;最后是任课教师的总评,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技能实训考核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在期末考核中占较大的比例,也是学校推荐学生优先进入合作企业上岗实习的依据。

二、课堂教学实例

以汽缸盖的拆装为例,进一步来谈任务单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中的有效运用。针对中职汽修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感性-经历-实践-评价”四阶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汽修厂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新知识。

1.任务前。

任务一:创设情境。一辆桑塔纳轿车气缸垫损坏,出现冷却水渗漏,客户要求修理,那我们如何更换气缸垫呢?

任务二:提出本次教学目的。通过本次任务的内容学习,学生熟悉机体组的构成,能正确选择并使用工具,对气缸盖进行规范拆装,更换气缸垫。

2.任务阶段。

任务一:发放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要求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正确选用工具,判断汽缸盖螺栓的拆装顺序以及缸盖螺栓的拧紧力矩和次数。

任务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并使用工具,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拆装汽缸盖。

任务三: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时,分为四个大组,每七人为一实训组,七人合作学习,四名组长先做,教师指导,其他同学观看并纠错。培养四名组长成为小老师,负责本组其他学生的实训,充分发挥四名组长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由于工位有限,在教学中引入了“四位法”教学模式。具体为四人构成一个实训单元,主拆:听从发口令的同学的指令,负责具体的拆装;口令:按照任务书中的气缸盖拆装步骤,发出相应的指令;协作:协助主拆的同学完成拆装;记录: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四名学生之间既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又建立了互相监督的机制,进而有序地完成气缸盖的拆装任务。依照主拆、协助、记录、口令的顺序进行循环,保证实训岗位有序轮换。

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各组。最后教师对分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在考评时要特别注意。

3.实现任务目标。

步骤一:考核评价。学生自主练习结束后,要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由教师、小组、个人三方构成。评分比例分别为50%、30%、20%。考核过程中要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考评中来,评分标准要根据气缸盖评分表来定。

步骤二:拓展提高。学习了桑塔纳发动机气缸盖的拆装方法后,对于其它型式的发动机气缸盖,又如何拆装呢?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合作小组,上网或查阅相关汽车维修的专业书籍,列举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拆装方法,要求有相关的图片说明。

总之,运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法可以增强汽车构造课堂的互动性与协作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汽车维修技能。但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适当调整任务,进行及时适当的引导,使得任务单导学更符合中职汽修班的教学特点。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6

建设实训基地是基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01年我校的1700万元的日本无偿援助汽修设备到位,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1552解码器、镗缸机、磨缸机、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奔驰四缸柴油发动机、菲亚特汽油发动机、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2)校外实习基地。与轻型汽修厂、储运公司汽修厂、松花江专修汽修厂、江苏钣金喷漆汽修厂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当学生毕业时,由厂方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招工与就业双赢。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7

所谓的现场教学就是利用实物上课,通过现场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广泛。在农机培训中,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据我校最近几年培训班统计,现场教学(包括驾驶实习)课时占培训总课时的75%,同时现场教学,学生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到校人数比上理论课的人数齐。例如在办机动车驾驶员、农业机械操作手学习班时,我们用现场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卸机动车,然后用拆下来的部件进行讲解,了解机动车和各种机具的构造、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分析故障,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教会学生在车上调整各部分间隙。通过现场教学有90%的学生都能达到“三懂”,即:懂机车构造,懂工作原理,懂农业机械的基础知识。“四会”即:会操作使用、会保养、会维修、会排除一般故障。

2、现场教学的方法

现场教学的方法目前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用整车解剖,零件实物现场讲解,使学生了解机动车的基本构造,通过摇车转动可以看到部分机件的工作原理和动力传递过程;另一种让学员自己动手拆装机车,在拆装之前,老师先讲解拆卸的基本知识和拆卸的基本要求,作到到边教学边拆卸,拆卸完进行清洗,鉴别零件的磨损程度、使用极限,然后更换必要的零件,进行安装,掌握安装程序,后拆的先装,先装的后拆。特别要注意各部分的安装间隙和正确的调整各部分的间隙,最后检查安装是否正确;再进行试车,调试,这样熟悉机车拆装的全过程;第三种现场教学方法是操作驾驶,有教练员在机车上进行现场教学,这种方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原来不会开车好奇,符合学生的心愿,驾驶员和机具操作手培训班的目的就是如何驾驶好机动车,当好一名驾驶员。教练员要正确的指导学生操作、使用各种设备、观察仪表,在驾驶时能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达到熟练操作,具有随机应变能力。

3、现场教学的条件

现场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教学方法。即要有正确的理论依据,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能讲解通顺,在实际操作时能运用自如,处理各种复杂情况,随时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练要作出示范,熟练地操作机车。其次,现场教学要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备和训练场地,要有技术性能较好的教练车、整体解剖车、各类实物零件,以及各种拆装工具(专用工具,量具,检查设备),还应有专供的教学用的教具。

4、现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8

一、汽车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面试中,学生对企业岗位能力的认知是学生能否面试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上岗前进行的实训项目对他们职业生涯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们目前的实训教学却很难达到上岗前的培养目标。

首先,现在的实训课堂是三四个老师带领四十几个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其组织分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全靠老师来实现。一名实训教师往往管理十几名学生,这样,学生实训经常是爱学习的学生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休息的现象。老师也经常是顾东顾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学生操作没有目的,缺乏实训目标,实训时要么一起动手,要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对实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实训过程或实训设备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就导致出现了典型的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坐不住,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车制造生产现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利用几辆汽车进行拆装实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缺乏生产现场氛围,难以进入实训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动手练习了。

二、汽车制造类中职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校内实训的尝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

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装。

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

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9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装。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实训车间的企业化管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融入了企业元素。如:领料、回料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这样学生在学校就知道以后工作时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领料时填写领料单,返料时填写回料单,这样就保证了出入库管理的数据化和环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训车间的数字化管理。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化氛围,养成职业习惯,熟悉岗位要求。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10

随着职业教育步伐的加快,企业用人要求的提高,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单一培养技能型员工的教学宗旨,重在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等综合素质的应用性、技能性人才。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软硬件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理论、实习课分开由老师授课,分时段听课的教学安排不仅让授课老师感到讲课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更是让从未接触过机械类设备的学生无所适从,使教学陷入困境。

因此,改变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结合理论教学,开展双向式、互补型的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以能力教育为主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优点:1、减少学科重叠,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践时间;2、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求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3、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4、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拓宽知识结构。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1、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构成一体;2、教材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3、教学场地一体化: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

二、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

1、师资培训:作为一体化授课主体的教师必须能完整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具备把理论教学有效融入实践教学的综合授课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钻研业务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提高素质的平台,加强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先进的教学培训,掌握前沿授课知识。使“双师型”师资力量成为教学的主流。

2、整和教材:将理论教材与实习教材整和。根据教学需要,将实习授课中用到的理论知识揉和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

3、教学设施: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它包括教室空间的大小、教学模型、教学必备挂图等。积极创造条件配备电教设施,使用计算机制作的课件协助教学,让教学更直观、生动,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三、对CA6140车床主轴拆装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与五步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带动理论的交互式教学必须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思路:

第一、演示:演示的目的是完整的对主轴进行拆装试

验,在演示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教师在拆装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拆装的顺序。教师在演示时简要讲解主轴结构、各部件作用及传动原理,常用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零部件拆装操作方法。

演示过程需讲解的问题:

1、解释CA6140机床主轴的结构。

2、要合理地选用并熟练规范地使用拆装工具。

3、拆卸零部件要顺序排列,细小件安放要求。

4、轴类配合件要按原顺序装回轴上,细长轴要悬挂放置。

5、熟练地对CA6140机床主轴进行拆装与检测。

6、认真分析、解决拆装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第二、理论讲解: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务之急,必须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教学,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例如,在介绍轴的有关知识时,先组织学生观看主轴箱里的轴的功能、联接方式等,然后再讲解轴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拆装了解、加深轴类零件的功能、联接方式及相配套的一些零件知识,如:轴承、键、滑动齿轮、箱体等,同时一边拆装,一边讲解这些零件的特点,安装要求,轴的结构设计等知识,最后由学生先归纳所学的知识,教师再进行总结。改变以往学生对这部分掌握不透的现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分项导入,整体讲解:在对装配图进行讲解时,同学们对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组合在一起的零件感到无所适从。笔者首先利用电教课件,详细讲解了螺纹及螺纹紧固件、键联接与销联接、滚动轴承、弹簧、齿轮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零部件联接图的画法。电教课件生动活泼的演示,把立体图和三视图相结合进行对比绘制,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把平时视为畏途的联接件画法当成了一种兴趣,激发了学生看图的信心和绘图的热情。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拆装下来的部分零部件联接实物测绘后画出装配图,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图能力,通过检验,85%的同学都能完全掌握。

2、实践操作,理论渗透。重点介绍车床主轴箱的结构及传动系统;在授课时结合拆卸、维修、重装整个过程给学生授课。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其结构特点,拆开主轴变速箱的箱盖,变速箱的结构一目了然,扳动操纵手柄,滑移齿轮啮合变速也都看得一清二楚,至此,车床主运动传动链也就全部弄清楚了。然后又拆开进给箱,讲授进给传动链,通过实地操纵,弄清各种进给量的变换、传动路线。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车床的传动系统。

最后总装时,结合装配工作给学生讲授车床主轴的总装配工艺,在整个总装过程中,主轴的精度、双向式摩擦片的间隙及开口螺母的调整是难点,这几个部件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安装检验难度也大。在课堂上用挂图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然而通过一边讲解一边拆装的实地操作,学生像参观似地接受知识,使难点迎刃而解。

3、提问质疑,步步紧逼:思考源于疑问,疑问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主动寻求答案。可见,提问设疑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例如:主轴上有几个轴承?各叫什么?主轴与轴承是什么配合关系?主轴和轴承座是什么配合关系?应怎样从主轴箱取出主轴?主轴上前、后轴承名称各是什么?都承受怎样的力?拆卸后的零件应该如何清理、清洗和放置?轴承用什么油?轴承与轴装配时用什么油?为什么?轴承与轴装配时用什么工具?如何操作?轴承与轴承座装配时用什么工具等等,通过提出各种具有实践性的问题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愉快思维德目的,能运用专业术语描述CA6140车床主轴工作现象,以推动教学。

第三、实践: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对机械拆装原理的系统讲解和完整演示,同学们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了基础知识,并通过观察在脑海里建立了有关机械拆装的结构体系。那么,实践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又是达到熟练掌握得教学目的的过程。

笔者把同学们分成几组进行主轴拆装,要求同学们能与本组人员沟通,确定拆卸、装配的工艺过程。能在沟通的基础上,做拆卸、装配前的准备。如下:

1、确定工具和量具。

2.画出轴承检测的示意图,并简述测量过程。

3.记录轴承游隙、径向跳动的误差值并判断是否合格。

4.画出主轴检测的示意图,并简述测量过程。

5.轴颈损坏如何修复?请写出工艺步骤。

第四:评析:实践结束后,笔者要求每组同学进行讨论,能简单写出本次工作总结的提纲、组成要素及格式要求,通过争论达到解决问题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然后每组由组长进行总结性发言,总结本组拆装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认为本次学习任务中做得最好的一项或几项内容。最后由笔者对普遍性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五:再实践:修正第一次实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操作方法,学生各组自评检验过程参与程度,小组互评学员参与表现并打分。各组代表做课题总结汇报,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11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我校《汽车构造》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知识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如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电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现代汽车与以往的汽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它从简单的机械、电气控制的机械产品,发展为融机械、电子、液力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结构从基本的机械、电气装置发展为机电液一体化装置。“汽车构造”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名称繁杂,且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车上各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各异,现代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脑控制点火系统、ABS、自动变速器、车身高度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等。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能否学好该课程对于学习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和汽车检测等课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我校汽车构造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滞后于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没有真正展开;实验室面积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二、加强教材建设,注重内容更新

我校汽车专业主要为汽车维修企业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他们只有熟悉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才可能准确地诊断汽车故障并进行维修。而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不断有新的车型问世。因此,“汽车构造”课程在内容上应该既体现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又要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有扎实的基础、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为此,必须把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的结构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由于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要选择好适合于目前教学要求教材比较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完全按照某部教材的内容全盘讲授,而是按照汽车的整体构造、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进行讲授。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要掌握汽车结构的工作原理,更要掌握汽车拆装与调整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训练等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人数、教师操作规范程度、教学设备与教学仪器等),学生不可能通过一次训练完全掌握操作要领和技巧。应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光视盘的示范,让学生先弄清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以免在实际操作中失误;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之后,再观看操作示范的光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汽车构造》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学生在“汽车构造”课程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为学生讲授所有车型的组成、构造和原理,只能为他们讲授汽车的基本组成、基本构造、基本原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课结束时布置1~2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在下一次上课时花5~10分钟让学生回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如果思考题较大则考虑上讨论课(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或是以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如在讲解独立悬架结构的轿车,比较采用相同形式悬架结构异同点时,学生可通过自己手中资料、比较、分析、讨论,对轿车独立悬架结构就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五、改进实验教学环节,提高授课质量

汽车构造教学体系中实验操作与理论授课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环节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实验项目的模块化及视频录像辅助化方面。

1. 实验项目模块化。实验包括发动机(汽油机和柴油机)认识实验、电喷汽油机拆装实验、传动系拆装和转向系、制动系认识试验4个模块。

发动机认识实验只做局部拆装,学生分组拆装汽油机(或柴油机)的进排气管、气缸盖及油底壳之后,再拆装一组活塞连杆,然后参观剖解的汽油机(柴油机)实体。

电喷汽油机拆装实验为整机拆装,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控式汽油燃料供给系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了解其取代化油器式汽油燃料供给系的原因。

转向系和制动系认识实验只拆装关键部件(转向器及制动阀),其它部件只在系统工作过程中参观实物。

试验项目模块化既解决了实验学时少的矛盾,又较全面地完成了对整车各机构的系统拆装。

2. 视频录像辅助化。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观看视频录像资料,使学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做电喷汽油机拆装实验时,通过录像及动画等视频资料将整个电喷系统的工作过程、各传感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信号反馈及执行切开等形象地展示出来,易于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试验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拆装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掌握了各种汽车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了使用相关工具和量具,培养了拆装、检验及测量的能力,学生对汽车在行使过程中的换挡变速、转向制动等工作状态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对汽车各机构和系统的作用有了亲身体验。

六、加强实践教学,拓宽教学思路

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供给实验室的资金是有限的,而且汽车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汽车实物的购买总是跟不上车型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上把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学生在汽车维修企业见到的车型多,直接面对主要问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与丰田4s店、上海大众4s店、一汽大众4s店、本田4s店、新光集团汽车维修厂等汽车维修企业签订协议,把它们作为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的训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就业率也高。

2. 运用虚拟技术教学

对汽车总成、零部件的拆卸、装配、调整并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实物上操作,而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操作,只有当学生对拆装过程、要求都掌握后,才让学生在实物上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实物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资金原因,实验室不可能备有所有车型的实物,通过虚拟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几乎可以拆装所有的车型,而且也可以避免学生初次使用时因不熟悉而对设备、仪器造成损害。我校使用的教学软件已经实现了汽车总成、零部件的虚拟拆装,而且该软件也能实现汽车故障的虚拟检测与诊断。虚拟技术运用于“汽车构造”的实践性环节使得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变得灵活、有效。

参考文献: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12

现代“理论-实践一体化”汽车维修类专业教学的关键就是将实训室变成教室,而能真实模拟汽车维修企业的实训室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场地,其次是场地装修。对于有些汽车总成或部件,需要对其进行切割改装,这类教学用部件由于额外的改装费用比购买这些总成部件的费用更为昂贵。另外还需要为展示这些教学设备购置如支架,电子操作平台等。除了上述设备外,还需要购置用于检测、拆装和维修的配套工具。主要的检测工具是与车型相匹配的车用检测仪,主要的维修、拆装工具是原厂工具和通用工具。一套完整的检测、维修专用工具价格都在数十万元左右。

2)教学材料成本(日常使用)

教学材料成本主要由油耗和易耗品组成。在油价日益上涨的情况下,成本上升也逐步显现。带有紧固部件的相关配件,如:汽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在日常教学中因反复拆装,而导致的损耗也是非常大的。

3)师资成本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名教师可以完成一个班级的理论讲授。而在进入到实训环节后,往往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同时授课,师资成本则相应提高。

1.2传统实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现阶段传统汽车实训教学手段下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实训设备损耗大,投入成本大

从实训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掌握汽车维修某一项技能,都要经历“初步认知—基本完成—熟练操作—灵活运用”四个阶段。其中,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岗位上经过一定时间的维修经验积累才能达到第四阶段,本文对此暂不做讨论。从上述的成本分析来看,由于维修工艺不熟悉、工具使用不恰当、误操作等原因,使学生在第一、二阶段中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实际操作才能达到第三阶段水平,因此一、二阶段中所投入的成本是最高的。

2)实训教学安全性不足

由于汽车大多部件为金属材料,且可进行高速的机械运动,加上学生对知识探求而产生的好奇心理,容易导致盲目操作而发生教学事故。另外,由于实训设备有限、学生人数众多,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面管理而产生疏忽导致事故发生。

1.3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关职业院校近年来已经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院校大多具备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但是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仅能在教学中起到演示作用,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功能,仅能理解为对传统板书的影像演示。利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制作类似于3D游戏的系统操作界面,使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将汽车,如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拆卸,检修,装配,调整等实验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操作。学生通过该平台可模拟汽车发动机拆装检修、整车排故等操作,同时可配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在拆装过程中随时查阅,从而更好的掌握实际操作的要领及操作步骤。由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的模拟系统,可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如根据车型更新、等级工考核、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从而为解决教育投入不足,而引起的学生人数与实训设备台套数不匹配等问题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途径。

2可行性分析

2.1计算机仿真实训系统涉众及用户类型分析

1)涉众分析:

该平台的涉众主要包括对应部门管理者,使用的教师及学生。

2)用户分析:

该平台用户类型主要包括学生及教师,用户说明及职责等见表2简述。

2.2系统开发简述

利用AS3作为开发工具,以SWF动画文件的呈现系统界面,稳定性较高。在系统中涉及的零件及工具模型可使用3DMAX三维建模完成,导入flash库中作为元件,立体感强,外形逼真。在开发过程中,类文件独立,分别与源文件绑定,完成相应功能。源代码及源文件建档清晰易查。在系统升级时,类文件以及部分源文件可以继续使用(场景、元件等),进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在硬件方面,用户单机版对用户机要求不高,普通的计算机都能够满足需求。

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篇13

一、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衔接中的划分界定与递进关系。

中职和高职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各自采用类似的语句描述该课程的职业核心技能,两者之间缺少明确的划分界定,如果中职的学生通过“3+3模式”进入高职后,在差不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下学习,就连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走访多所中专、中技与中职学校发现,他们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的各大总成先进行理论学习,学完后再进行为期几周的结构原理认识与主要总成的拆装实训,不涉及故障维修的内容。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由教学部门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而实训教学由实训部门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对于刚刚从初中上来的学生来说,该种教学内容与模式与原来学科式的教育模式相似,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比较适应。根据笔者在高职教学一线多年的观察发现,在这种教学内容与模式下的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结构与原理,具备简单的拆装能力,但对拆装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诊断维修缺乏了解。故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将中职学生界定为:掌握了汽车各大总成的结构与原理同时具备一定的拆装能力。考虑到中高职衔接递进的关系,对高职学生的界定应回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养型人才的主线上,故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对高职学生的界定为:(1)能够运用常用维修工具对汽车进行日常维护,对常见故障能进行正确的诊断、排除与维修;(2)能够独立查询资料、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3)能够制订工作计划、熟悉工作流程、生产质量的控制及工作评价;(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笔者所在学校汽车专业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将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传统的各大总成的教学内容变成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汽车故障相对应,将原来的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技能模块。所有教学内容按照各核心模块从理论学习与考核核心模块总成的虚拟及实际拆装学生团队制定技能模块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流程表学生团队的任务分工单及注意事项技能模块常见故障的虚拟及实际排除与维修操作学生团队小结教师评价这七个步骤进行。在这七个步骤中,学生是整个流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导学、协调监督与工作评价的作用。故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完成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任务,只有借用信息化的手段保证整个过程的有序进行。在汽车一体化教室中配备多媒体、拆装维修工具、各大零部件总成及解剖结构。通过多媒体动画及网络视频展示构造原理;通过拆装维修工具、各大零部件总成及解剖结构让教师示范并讲解拆装维修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为了将教师的示范拆装动作更清晰地展示给全班同学,学院配备MVBS数据同步传输示教设备,该设备通过多个摄像头及传输设备将教师的具体操作清晰地传输至多媒体投影屏幕,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只能让最前面的学生看清,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教师具体操作的难题。

通过在汽车仿真机房安装多个车型的虚拟拆装仿真软件,让学生按照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中操作的流程进行虚拟拆装演练,熟悉拆装的注意事项及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及评价学生完成的质量。

虚拟故障的排除与维修目前首先在仿真机房的虚拟维修软件上进行,以后将在学院计划配备的虚拟台架中进行,然后在学院现有的台架中进行故障诊断、排除与维修,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的思路与维修的步骤还便于学生领会维修的技巧,而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引导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维修流程熟练程度与对维修质量的控制。

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各模块的难点进行制作微课并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该平台还制作了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添加关注的形式或使用电脑登录该平台反复查看。同时教师通过手机或电脑到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相互进行交流同时对某些厌学的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形成有效的互动与监督机制。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的着力点。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应以“校企合作”为根本着力点。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职教育应面向企业,与企业的需求深度融合。

以企业调研为主要手段,并与相关企业专家进行广泛研讨对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到每门专业核心课程,提出就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

2.打造模块化与企业化虚实结合的综合实训车间。

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配备各模块的教学设备,包括汽车一体化教室,用于构造与原理的讲解及总成拆装的教师演示;包括汽车仿真实训机房,用于虚拟拆装的演练与考核;汽车虚拟台架实训室,用于模拟故障的诊断、排除与维修。专用的网络平台用于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对里面教师的微课进行反复的学习,同时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答疑等多种交流方式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在此基础上,按照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售后服务接待等岗位中对应的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部分,配备各大总成的维修车间与整车维修工位按照维修企业的接待流程让学生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3.采用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制”的方式。

利用学院与文峰集团、太平洋集团等汽车服务企业的合作,采用每周三、周五下午由以上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到我院对该课程中所学模块的难点及综合程度高的故障进行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并制作成微课视频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供学生反复学习操作技巧与诊断思路。接下来由学院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每个团队进行考核。同时对于维修企业中新开展的项目安排到这些企业中由技术骨干进行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制作视频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这样不仅利用企业对最新技术有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操作步骤,而且节省了学院对实训设备的投入。

三、适应学生新的需求变化,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兴趣。

我们面对的主体为“90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与我们相比,发生跳跃式的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喜欢那种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而喜欢接受新事物,对网络终端掌握熟练,自我意识强;他们的学习习惯更喜欢直观、独立性强、短小碎片化的技能型知识。针对这些变化,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各大模块学习中,由于中职学生已经掌握了汽车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理论部分。故在教学中采用改变传统由前至后的学习方式,改为由学生按照投票方式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块,增强随意性与不确定性。

2.在制定技能模块故障的诊断、排除与维修流程中,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同时在不同的模块可以重新按照学生的意愿组建新的团队。

3.在虚拟拆装与虚拟故障诊断、排除与维修过程中借用软件及计算机实现。对于学生而言,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切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极大增强教学效果。

4.通过教师对难点的微课、企业骨干对新技术的讲解与操作视频等一些碎片化的技能型知识片段让学生在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随意的通过手机与电脑在任意时间与任意地点观看学习,同时在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5.在整个模块学习的流程中,教学的形式更多地采用集中讨论与评价的模式,让学生极大的参与并主导整个过程,教师更多的只是引导、监督与评价。

6.每个技能模块与实际的故障对应并模拟维修企业的真实场景,学生每学完一个技能模块最终都会在实车上进行实践操作直至完全掌握该项技能,等整个核心模块学完,学生就能对汽车中该模块的常见故障进行实际的诊断、排除与维修。这对于学生而言,极大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而言,其基本没有职业素养的概念。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规范的操作。

在各大模块教学中,老师在汽车维修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维修与拆装步骤并在向学生演示时进行强调,同时在拍摄的微课中提出各种常见的不规范操作,避免学生犯类似的错误;在企业骨干来学院上课并制作的视频中,添加规范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要领。

2.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养成。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完成对技能模块的诊断分析、排除与维修的整个流程。每个模块完成后,对于每个团队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打分。对于三个以上技能模块完成较好与较差的团队,进行总结汇报一次,由全班一起讨论各团队优劣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完成较好的团队的经验进行推广;让完成较差的团队提出整改方案,由教师跟踪改进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其他团队在后面模块的学习中有参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养成。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从出勤、迟到早退、制定的故障诊断的分析流程表准确完整性、维修质量控制的好坏方面进行加权打分评出敬业优秀团队与不敬业团队。以三个技能模块为界限,让这三个技能模块中敬业优秀团队与不敬业团队的部分人员互换,让敬业的学生带动不敬业的学生,由教师动态跟踪效果。

通过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同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取以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将为其他职教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23-27.

[2]张钱斌.高职汽检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2):129-135.

[3]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J].职教论坛,2012(5):79-8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