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育实用13篇

主要教育
主要教育篇1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和隐。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题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主要教育篇2

基本原则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必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3.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坚定不移、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5.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主要内容

6.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7.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8.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9.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要特别注意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进行教育,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0.要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国情教育要放在整个世界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要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国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县情的教育结合进行。

11.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民主和法制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增强国家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同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12.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重视现代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教育全体人民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13.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大力宣传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4.要进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要全面、正确地宣传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方针政策,使人们了解祖国统一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重点。要注意宣传港澳台同胞为祖国统一所做的贡献,宣传国外侨胞和海外归来人员爱国、爱乡的事迹。

教育的重点

15.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部队、乡村、街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尤其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6.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学思想政治、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各类大专院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大、中、小学校都要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中学高年级和大专院校,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17.机关、企事业、乡村等基层单位直接负有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责任,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青年干部、职工、农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把这项工作列为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岗位,立足本职,为国家多做贡献。

18.城镇的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重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把热爱祖国作为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活动和文明市(村)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19.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广播影视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并将这些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企事业单位、乡村、部队也要利用优秀影视片,对青年职工、农民、战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基地建设

20.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遵照当地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的要求,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文化、文物、民政、园林等部门确定一批教育基地。城乡基层单位和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利用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应将这类教育活动列入德育工作计划。

21.各级民政、文化、文物部门和各类专业博物馆、纪念馆,要继续贯彻落实一九九一年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组织接待好青少年参观、瞻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定为收费参观的教育基地,对学校组织在校师生参观要免收费用。各个展出单位都应建立和培养一支有较高素质的讲解队伍。

22.被确定为教育基地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要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本单位应尽的光荣义务,主动、热情地配合有关单位,组织接待好青少年参观学习活动。

23.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能够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要注意发挥这方面优势,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各旅游景点、自然保护区的导游讲解、文字说明、宣传材料都应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各级旅游部门要特别注意树立导游人员的爱国主义宣传意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导游人员和旅游景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24.在建设“万里边境文化长廊”中,要注意把文化工程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25.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和教育基地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活动计划。要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力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祭扫活动;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党、团组织生活和少先队活动;开展美化基地环境和维护设施的义务劳动;结合参观、瞻仰、考察,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各类学校可在寒暑假利用基地举办“冬令营”、“夏令营”,还可以把有关的历史事件、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和职工轮训教材、学校的乡土教材,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

社会氛围

26.要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各级新闻出版和影视部门的神圣职责。报纸、刊物、广播、电视除开设专栏、专题刊登和播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外,还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闻和文艺形式,宣传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和经验,宣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光荣传统和灿烂文化。要注意抓住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形成爱国主义宣传的高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应以播放反映主旋律的节目为主。调频立体声电台音乐节目,应以介绍优秀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为主。各地方电视台必须保证有一个频道完整转播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要防止在商品广告和其他节目中出现有损国家尊严、贬抑本国产品的言辞和画面。

27.各级文化、影视主管部门要积极提倡和扶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在评奖、宣传等方面加强引导。各级出版主管部门对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出版要制订规划,针对不同读者群的年龄特点、文化层次和阅读需求有计划地组织出版教育读物。要特别注意组织出版反映爱国主义主题的政治理论类、文艺类、知识类、历史类、文化类读物。

28.各地党委和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要注意利用重要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组织节庆、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元旦、春节和“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内容。组织节庆活动一定要坚持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原则。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如重要节日的群众游园活动,各民族重要传统节日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要继续提倡并使之不断丰富、完善。各地要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创造一些有助于形成爱国主义氛围的新的节庆活动形式。还可以挖掘和选择一些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符合当今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情趣的民族节日。总之,节庆活动既要让群众娱乐身心,又要使群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提倡礼仪

29.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特别要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0.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任何组织和公民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凡属《国旗法》规定应当升挂国旗的单位和场所,必须依法严格执行升旗制度。凡属《国旗法》规定可以升挂国旗的单位和场所,要积极创造条件,升挂国旗。

31.应当大力提倡在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重要会议室、重要会场,严肃、认真、规范地插挂国旗。全日制中小学,应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坚持升降国旗的制度。学校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等大型集体活动中提倡举行庄严、隆重升旗仪式。提倡各地组织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可以在城市中心广场举行隆重升旗仪式。

32.唱国歌是公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在升国旗仪式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中,要奏国歌,而且要提倡齐唱国歌。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在国际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时,运动员要面向国旗肃立,唱国歌。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会议厅,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及其审判庭,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出入境口岸适当场所,应当悬挂国徽。乡镇人民政府也应悬挂国徽。

34.成年公民和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应当会唱国歌,并能理解国歌的内容和国旗、国徽的涵义。

宣传典型

3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加强典型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各种新闻传播媒介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宣传介绍。要配合革命领袖、革命先烈、著名爱国者的纪念活动及时组织发表和播出纪念文章和歌颂、宣传他们事迹的文艺作品、文艺节目。提倡在大中小学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企事业单位和街道、乡村的文化站、俱乐部等公共活动场所也可以贴挂一些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著名劳动模范的画像、照片。

36.各级党政领导和宣传部门,要特别注意培养、发现和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使各类先进模范人物成为全社会的典范,成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崇敬、学习的榜样。

加强领导

37.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要把这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抓好落实。要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各地要依据本《纲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规划,并认真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加强检查指导,把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情况,作为考核两个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38.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宣传、教育、文化、民政、旅游、园林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直接担负着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要依据本《纲要》,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制定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切实抓好落实。人民解放军按本《纲要》总的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制定规划。

39.外事、侨务、对外宣传和主管港、澳、台事务工作的部门,要为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其他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有关祖国建设成就、国家方针政策、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优秀文艺作品等文字、图片资料和录音、录像资料,鼓励和引导他们关心祖国、热爱祖国。

40.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协调、指导的责任。要帮助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明确任务,抓好落实。要协同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要注意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多做实事,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不断总结和推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经验,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纲要审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要教育篇3

从孩子和成人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地区都有订立投票年龄,设置投票年龄的原因是在某个年龄以下的人未具有足够能力去独立决定投票意向,因为只有当投票者拥有足够的理智时,他才能正确地选择,投上神圣的一票。想起曾经看过的纪录片《请投我一票》(又名《请为我投票》),该片记录了一个小学班级民主选举班长的过程,为了争取选票,三名小候选人使出了在成人世界里常见的拉票手段,家长们也纷纷出谋划策,其过程让人难以接受,结果是民主选举的初衷完全走向了反面。片头,有一个画外音的询问: “什么是民主?” “什么叫投票?”画面中是小学生疑惑不解的表情和回答: “不知道,什么意思呀?”在小孩子不懂民主、不懂投票的情况下,就不能什么也不做地简单、草率进行投票选举。案例中“大哥”的贿选成功与此不无关系。教师应该站出来引导,使学生知道民主意味着什么,怎么进行投票。同样,当我们要组织和实践用}义事方式处理班级事务时,首先要学生知道什么是议事,如何议事,缺乏了这样的基础,也就失去了推进民主和议事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从学校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的角度看, “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成为完善的人、成为善好的人。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 “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因而也在这个环境中思考和感觉。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教育是寄托人类理想的事业,学校毕竟是为理想社会培养人的所在,培养理想的人需要提供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和组织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育活动。教育需要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实践方式过滤。

用议事方式处理班级事务,我想提出这样一些建议:

首先,要认清班级议事的根本目的,并对推进班级议事等措施采取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态度。1919年,陶行知先生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说:“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通过引导学生自治,“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更轻松地进行班级管理是推进议事方式的副产品;班级议事的真正目的(或者说更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了解和理解议事规则,学习参与议事、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素养,使他们具有参与民主生活的基础。

主要教育篇4

英语教育主要学习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现代汉语,英汉和汉英翻译基础理论,英美文学欣赏,报刊英语文章选读,心理学,教育学,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及教育实习等。

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可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国内院校中的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等学院都将英语精读作为主干课程,该必修科目注重对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有别于普通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主要教育篇5

我国从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开始,就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如何评价当前基础教育的变化,是在改善之中还是继续恶化?我认为不能说完全没有改变,变化是有的。由于强调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消奥数竞争,改革小升初考试,小学的教育生态有所改善,择校、奥数、学科竞赛等正在隐蔽化。但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现实,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

应试教育不仅强度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高,对熟练程度、解题速度的要求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刷题”已经成为学习、复习的代名词,高三花整整一年,初三花半年以上的时间,进行记忆力、解题技巧和速度的应试训练。事实上,很多大学导师、高中教师都很难通过高考,即便通过高考的大一、大二学生,再次考试时也很难胜出。评价的扭曲使得“北清率”(北大、清华录取率)已经成为一种正式评价,而在十年前这一说法刚出现时,大家只是作为一个笑谈。应试教育“做大做强”的趋势,突出表现为“超级中学”的崛起,曾经显赫一时的“县一中”现象已经消失,一些学校的极端模式正在走向全国。

应试教育的另一新形态,是借助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以教育创新的名义。“互联网+” 教育的最显著表现是资本强势进入教育市场,教育培训成为资本逐利的火爆战场,将更多的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儿童裹挟进来,使用电子白板、大数据使应试训练更为精细化、精确化,营造全天候的学习环境,使应试训练变得更为便捷和有趣。问题是,它并未脱离某种窠臼:将教育窄化为教学,将教学窄化为应试训练,其实际的关注还是分数和知识点,显示的是在关键教育制度(考试评价制度、重点学校制度)和教育环境、教育文化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单纯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的整体改善作用是有限的。

应试教育为什么“有效”

一些“超级中学”对自己的教学成绩很自豪,向批评它们的学校和同行叫板:不服来比一比,谁的学习成绩更好,升学率更高?然而,教育真正需要比较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性、创造力和生活幸福感。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杂技团经过严格训练的猴子、小狗能够走钢丝、钻火圈,有多少人愿意选择这种成功?

对“中国式教学”,包括“超级中学”在应试上的显著成效,我们需要认真辨析。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应试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实行的是一种“直接性教学”。其指导理论主要不是来自儿童发展理论,而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依据行为研究和如何达成有效训练的研究,控制学习者可以被测量和观察的行为,把教学内容分解为细小并分离的部分(知识点),进行反复强化训练。它的重要概念是塑造、模仿、练习、回馈和强化。

与之相反的是具有建构性的生成性教学,是师生依据已有经验与现场互动的新信息逐渐生成、共同建构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国外教学实验结果显示,直接性教学对达成目标的实效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但并未被追捧,而是被有限地使用在语言教学等领域。相反,通过讨论、阅读、交流获得经验的学习过程,这种平淡无奇的“低效课堂”才是主流。这是因为两者的教学目标完全不同。后者关注的不是“短平快”的教学效果,不是知识点和“提分”,而是学会学习和合作、阅读习惯的养成、知识系统的构建、反思和批判的能力等。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中国“学霸”在更重视研究能力的研究生阶段和职场中便相形见绌。

应试教育不仅是一种以重复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还因有材、标准答案和唯分数的评价制度,形成一种大一统、强控制、高竞争的制度。在全国统一的高考、省级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之外,还有区县一级的统考统测。学校内部则有日测、周考、月考的制度,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全市、全区、全年级的排名,升学率和分数标准与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工资直接挂钩。这种强控制、高竞争、高评价的制度模式,通过升学率对学校、教师、学生实行捆绑,让师生在这种高压下超负荷地高速运转,完全没有来自家长、教师、学术和任何方面的制约和制衡的

力量。

今天的问题是,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民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试教育为什么仍然强劲,难以改变?多年来,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原因解释,主要是高考指挥棒、文化传统、独生子女政策、就业竞争等。后者其实主要是一种社会背景,并不会直接传递到义务教育。对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似乎也夸大了,这是因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瓶颈比现在狭窄得多,小学教育大致还是正常的。可见,影响小学的主要是小升初,影响初中的主要是中考。在教育供求关系极大改善的背景下,基础教育环境继续恶化,教育界将责任主要推向了家长,认为是家长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功利主义,导致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然而,这可能只是结果而非原因。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城市家长,对以考试和分数压迫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的教育深恶痛绝,但投诉无门、反抗乏力,有一点能力的就会选择出国。可见,家长的理性是大致健全的,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

如同中国社会的各类问题,理解这一病态的P键是政府行为。在教育领域,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GDP”(升学率、北清率)的攀比和竞争,是应试教育最主要、最根本的推动力。 “北清率”“宁要鲜桃一口,不要烂桃一筐”,基础教育乱象丛生,这就容易导致超级中学“异军突起”“大行其道”。

重建教育的人文主义价值

实质性的教育改革牵涉政府、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和市场等各个方面,不是学校和教师可以单独完成的,也不是政府发文开会可以解决的。它需要地方政府改变应试评价,规范学校行为;需要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新的变革机制,给学校松绑,恢复学校活力。这一变革的前提是教育理念、教育价值的更新。制度和文化是一种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的存在,应试教育体制本质上是传统教育文化、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产物。今天谈改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不能不重视观念的革命。呼唤人文主义的价值,这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教育2030行动纲领》和最新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报告,它强烈而鲜明地提出了人文主义的命题,认为面对世界新的挑战,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1]。而且,它还指出在教育中重申人文主义的方法,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下人类发展的极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开启未来的钥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社会发展,受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规划理论的支配,教育的发展目标逐渐异化,发展本身变成了目的,人则成为发展的工具,这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性问题频发的根源。

因此,要向工具理性的教育价值提出挑战,“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2]。

美国教育政策的宏观转变,是教育文化转向的最新佐证。2015年12月,奥巴马总统签署的《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是对2002年小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重大改变,从严格强调学业成就、绩效评价重新回到低控制、低竞争的模式。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所熟悉的:在年度测评、达标评价的惩罚压力下,学校越来越重视统考科目的教学;社会学习、美术、音乐、职教、体育和外语等不考的科目被削弱甚至被放弃;不少中小学延长学校上课时间,并且在放学后补课,缩减学生休息时间,甚至取消高年级学生午餐后的15分钟休息时间。可见应试评价的效果,在美国和中国是一样的。

教育目标的冲突也发生在美国校园。2015年岁末,新泽西州格罗夫尔中学举行董事会,讨论是否要降低四、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标准。这是因为来自亚洲的学霸让美国学生不堪压力,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美国家长主张“找回童年”,支持旨在培养“完整孩子”的教育。尽管亚裔和中国家长强烈反对,认为减压是一种反智,但校董会最终投票支持简化教学大纲。改革评价的行为也出现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提出了改革入学评价的动议:不再让ACT/SAT分数或拿几门AP课程成为高中生的生活重心,要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弗吉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决定加入这一改革,降低标准化考试比重,提高课外活动比重,在申请文书中加入“Caring”的内容。

当代教育变革的另一重大背景,是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创新。无论从事大规模在线教育的MOOCs、可汗学院、新型大学MINERVA、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微型学校Altschool,以及越来越多的Homeschooling(在家上学),都是以促进个性发展、个性化学习、创造力、核心能力素养等为主要追求,创建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它指向了对19世纪“教育工厂”模式的颠覆,而不是用21世o的技术去强化19世纪的教学。这显示出美国教育创新不是完全由技术主义驱动的,而是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基础。

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教育探索正在打破“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实践教学贯通教学与教育,从课改走向了教改。在个性化、定制式服务的“高技术、高成本”的改革之外,以阅读推广、合作学习、改善师生关系、社区参与等为特点的“低技术、低成本”的教育改革也大有用武之地。众多的“在家上学”、小微学校、华德福学校等,正实践着全人教育、自由教育的理念。这些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昭示着中国教育的希望。

主要教育篇6

中国共产党人自“五四”以来反帝、反封建运动到八年抗日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平定了达赖叛国集团,赢得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又一重大胜利。在上我们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只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突出重点,是能够通过历史长河五彩缤纷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但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家长“小太阳”教育的影响,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性、心胸狭窄性,缺乏集体责任感等弱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对此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鼓励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崇高的气节。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是非常好的选择。通过对中华古诗词、戏曲文艺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行。

三、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主要教育篇7

1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内涵

从研究主体上看,当前从事职业教育德育研究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职业教育教师和德育科研机构(含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职业教育教师又可以分为班主任和没有担任班主任的一般教师两部分。普通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科研和专家学者的德育科研相比较,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但专家学者侧重于揭示普遍性的德育规律,形成系统的德育理论,以此来指导学校德育实践;而普通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多是源于自身工作中的困惑,意欲通过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获得可供以后借鉴的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德育实践。因此,专家学者的德育研究理论性更强,学术性更强,而普通教师德育科研的实践性更强,学术性相对较低。

2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职业教育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职业教育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虽然班主任需要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但考虑到学生管理的教育性,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为德育。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科研也是学校德育科研的主体部分。当前,“我国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分离,德育工作部门化,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相互‘割裂’的现象”。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独特作用:第一,班主任既承担学科教学,又负责德育工作,可以很自然地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研究如何协调各位教师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整合来自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政策制订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可以研究和制订学校德育发展的方案和规划以及贯通学校上下德育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措施,从而提升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3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内容

3.1诚信教育。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首先应讲诚信,进而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在班级里,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说一不二,说到做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都应该因材施教,但是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让学生愿意服从管理的关键,还在老师的为人。我常常教他们要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有情感的交流,才能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会成为诚信的人。

3.2信任教育

信任,用日常用语说就是放心。信任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教育者,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信任会成为感化学生、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我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批评一个学习基础薄弱、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有一天,她实在太委屈了,对我说:“老师,我没有时间学习,我回家要做家务,还要给弟弟妹妹做饭。”什么?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12岁的孩子,在她正值无忧无虑学习和玩耍的时候,却要承受如此重负。我开始有些自责,但更多的是伤感和心痛。从此以后,我λ不再是批评,而更多的是聆听、鼓励和帮助。慢慢地,我们之间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她愿意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努力。即使是绞尽脑汁,死记硬背,她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两年过去了,她从一个除了语文能及格的学生到了现在门门及格,英语还能上优。在她进步的道路上,她学会了信任!

3.3担当精神。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辞海》里,关于“责任”的解释是“一种职责或任务”。责任不是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正如学生犯错后,应该让他们知道犯错的后果,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懂得什么是责任。我告诉学生,在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勇于担当,也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将来,当我们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担当也会受到尊重;也许就因为担当,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也同样告诉学生,遇事要坚强,有责任要学会担当,而不是一味地推卸,哭喊不能解决问题。

3.4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我告诉学生,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谢所有对你有恩之人!学生也许没有丰富的阅历,也许他们不能做到学识渊博,但他们却拥有着最淳朴的心。只要我们用真诚施以教育,他们一定可以带着感恩之心和终身受用的人生道理,踏上走向未来的征程。

4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它既有规律可循,又需灵活变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融责任、爱心和追求于一体,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

参考文献:

主要教育篇8

二、班主任应该做好德育的行为教学工作

1.做好引导工作,开展德育教育主题活动

班主任在中职生德育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教师首要重视推行的就是关于中职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太行山上》《闪闪的红星》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班主任可以利用国庆节和建军节,开展主题性的教育班会,让学生能够得到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理念的升华。

班主任是学生行为品德养成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承担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进行礼貌待人的行为养成训练,主动讲文明、守纪律。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主动遵守班级的各项规则,用各项班级守则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应该主动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要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生应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在节假日对同学、家人的祝福。对于十月一号国庆节,在这天,学生可以自己创作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并且在班会上进行表演。中职生应该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学,应该尊敬国旗、国徽。随着学习地深入,通过历史课、政治课的学习,更加充分地了解国史、国情,在学习阶段培养自身的爱国观念和爱国情感。

2.强调示范,运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操守

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去参加各项活动,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应该与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面对同学犯下的错误,同学们应该积极地去帮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去耻笑别人。同学之间多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一类的文明礼貌用语,中职生应该将友爱和互爱作为自己与人交往的一种良好表达习惯,创造出一种“恰同学少年”的和谐氛围。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爱谦让的良好品格,看到同学生活和学习中出现困难,应该积极地给予其帮助,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应该主动去做的事情。班主任教师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和性格,分得清好与坏、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在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给予重要指导。教师应该让德育教育回归经典和传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读儒学经典,以取代杂七杂八的网络小说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习和背诵国学经典诗词的过程中,接受人格和内心的洗礼,使得自己的个人心境得到历练和沉淀。

3.强化班主任辅导作用,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与学生的沟通

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工业、农业、建筑业的相关劳动工种,尊重其他人的劳动,并且能够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对中职生进行遵守班级常规文明行为的教育,时刻用《全国普通中学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长辈,并且应该将自己对长辈的尊敬落实到行动中去。学生应该更加爱戴父母,敬爱自己的长辈,并且去听他们的说服教育。

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参加学校教育,需要学生会配合教导处开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的工作。班主任在中职生的品德教育中,应该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并且积极做好学校各级教育组织与中职生之间具体活动开展的对接辅助。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探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教育途径,在家长会的教育活动中去影响学生和家长,最终打造出一个更加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三、结束语

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中职生参加社会教育,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积极面对到社区教育的相关引导。班主任应该做好日常的协调工作,让学生家长参与到教育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去,配合一些校外教育结构让学生前往敬老院、中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等场所去接受教育,既能够拓宽学生的受教育面,还能够对学生的个人潜力和意志力水平进行开发。另外,高中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瑞杰.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2.刘琰.浅谈技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J].现代职业教学,2009(26).

3.刘艳萍.关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7(04).

4.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主要教育篇9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急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道德教育,因为初中阶段正是他们成长和获得知识的关键阶段,可想而知德育教育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无可代替的。众所周知,不管是从古到现在,还是从现在到未来,无疑品德是一个人安生立命的根本所在。例如,以往有很多为国奉献,为老板姓造福的人,现如今仍然有很多乐于助人的人,他们的道德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那些道德败坏、祸国殃民、背信弃义的人,他们严重违反了道德。实际上,从一个小方面就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而道德素质则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所以让初中生充分的了解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凝聚于一体、相互合作

现如今,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跟着自己的父母四处求学,随着父母工作场所的转移,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居住场所都在随之变化。这就导致了这一部分学生难以融入班级集体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懂得如何与人交际。此外,在每个班上都会存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当然也会有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不够自信,心灵也较为脆弱,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与此同时,初中生又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自尊心也较浓烈,此时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们团结一心,让初中生们明白班级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的作用。

三、综合教育、重视家庭教育

每当大家谈到教育工作时,大多数人都只会想到这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而事实上。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子不教父之过”,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但是学生往往在学校里接受的五天教育会被在家休息的两天的不良影响所抵消。例如,在学校里忙碌的学习了五天,周末则在家则在上网、看电视、玩游戏,这就形成了“5+2=0”的效应,而之所以会导致这种效应的形成无非就是家庭教育的忽视。很多家长平时只会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即使让他们上了兴趣班也并不是按照他们的喜好去选择,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家庭教育观念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知家庭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四、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

要知道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毕竟教材内容有限,也有很多地方有纰漏,不能很好地诠释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此,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生活实际去解释德育教育。有意识的加强初中生对德育教育的了解,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初中生对品德情感的一些感悟。例如,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开展相互合作学习的活动,增加学生们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相互扶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友谊,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乐于助人的乐趣,以及可以帮助初中生们养成良好的高尚品德。所以,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教会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影响着学生本身,还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益处。

五、正视德育教育

现如今,德育教育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这给学生接受教育带来了诸多不便,周围环境的功利化、金钱化将德育教育带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这完全扭曲了德育教育的实际意义。而德育教育则是陶冶学生的情感,让初中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吸收这些知识。在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这就需要老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为学生会以此为学习的榜样,更需老师要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教材,从教材中渗透品德教育,初中的品德教材内容十分的丰富,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贯穿于其中,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六、结语

本文就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与分析,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改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对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班主任和学校老师都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地制宜的开展学校的各种工作,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在德育教育的践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改革创新,让学生对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理想以及道德情感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主要教育篇10

一、切实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思想教育

一般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适时给予“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要加入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强烈的热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很紧张,于是我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爱好学习的习惯。提醒他们日常习惯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比如,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课本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和心到;只要学生写作业,我就及时纠正不良的握笔姿势,提醒学生一定要坚持好;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要求他们养成口齿清楚、站姿端正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要求他们要注意听课,认真听取教学内容的分析,只有考虑到这些,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自己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在自己的教学班级里进行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班级时,对学生的表扬要恰当合理,让他们的积极表现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的良好反应。例如,在上课铃响过后,有的学生在喧闹,不愿意做上课准备,如果粗暴地批评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点名批评,其他同学会幸灾乐祸。不如找个已经准备好上课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其他吵闹的学生便会安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表现是不对的。另外,表扬有时具有“批评”的作用,这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另一种批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常看到学生身上表现出的一些积极因素,然后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影响一些学生的消极不良因素,把“批评”融入表扬之中。如在学习上树立一些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劳动上树立一些爱好劳动的学生为榜样;行为习惯上树立一些同学为榜样;守纪律方面也树立某些同学为榜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各个方面互相学习,进一步达到管理班级和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给学生讲做人要懂礼貌,挖苦讥讽行为不能出现在班级以及校园里;和学生一起打扫校园环境卫生和教室里的卫生,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凡是脏活和难活都是我去带头去做。有一次,一个一年级学生胃不舒服,忍不住呕吐了一地,值日的学生都不愿意去清理,我就毫不犹豫地上前清理干净。在学习上,为了让学生工整地书写每一个字词,我在讲课时特别注意自己的板书。渐渐地,自己的言传身教就对学生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推进新课标教学的当下,班主任更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把自身的职业道德充分展现出来,用很高的道德标准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做学生正确的引路人。

三、班主任在树立良好的班风时,要注意自身的表现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要认识到这种评价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对班级每一位学生都有约束与激励的作用。因为在批评表扬的具体过程中,正确的评价制度具有一般思想教育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所以,小学班主任要在班内制定完善的评定评价制度,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提醒,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一次集体总结评价,形成“好人好事要表扬,不良现象定批评”的风气。比如,有的学生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一些小事情不屑于顾,懒惰思想比较突出,常常出现放学后不关紧窗户,晚自习下课后不去关灯;随手丢弃垃圾,在楼梯上打闹,在寝室里在上下铺打闹,在教室里互相追赶等。作为班主任,看到这些现象,应该及时给学生开生活会,有目的地组织开展《爱护校园、爱护公物》《反对浪费、珍惜粮食》《安全教育》等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对小事该不该认真去做,环境究竟怎么去爱护,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隐患,多方面、多角度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校园就是家园应该维护”“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浪费可耻,勤俭光荣”。事实证明,良好的评价制度很好地激励了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并逐渐地影响到了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行为,这是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主要教育篇11
主要教育篇12

二是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更加注重健康与养生。随着医学的发展,西方医学模式也在转变,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中医药学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等则适应了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要求,其理念与转变了的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因此,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会更加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河南中医学院正在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而不断努力。从2010年开始,河南中医学院承担了河南省干部自主选学《医学与健康》专题培训,挑选出学校知名专家教授为河南省省直机关、郑州市市直机关干部开展健康专题讲座,受到好评。也是从2010年春季开始,学校与张仲景大药房联合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开办“仲景大讲堂”,选派知名专家教授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健康养生保健常识,深受欢迎。学校一些知名专家教授还做客河南电视台《天天养生》栏目,进行养生保健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不仅普及了健康保健常识,而且传播了中医药文化,发挥了中医药文化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适应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作为中医院校,我们将积极适应这一改革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引导学生向基层发展、向社区发展,通过掌握的中医药技能为基层群众服务,奉献青春,实现人生价值。要把强化中医传承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培养出真正的中医药人才,以适应我国基层、社区群众的需要。在教学改革中,2009年学校率先开办了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师班,首批招生700人;2010年学校又在2009年招生的基础上与省卫生厅实施了委托培养的教育模式。此外,在开设全科医师专业的同时,近年来,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全校涌现出了以全国道德模范王一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基层服务先进典型和以杨玉华为代表的一大批基层创业先进典型。

四是适应当前世界中医中药热的需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中医中药热日益高涨。随着传统的西方医学模式弊端不断显现,很多国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都在寻找新的方法解决这一医疗问题,中医药在解决这一医疗问题上的优势不断凸显,日益受到西方医学界的重视。目前,已有不少国家立法承认中医药,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医药人才缺口增大。学校为积极适应这一发展形势,不仅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还加大了对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办了针灸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医学专业知识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国内外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临床以及专业英语翻译、学术交流及国际医疗合作等工作。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将学校发展成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扩大中医药的世界影响。

五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中原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助力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想,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发挥我国原创科学的优势,推动自主创新;繁荣我国医学科学,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河南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而且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医药在药材种植、药材加工、药材销售和劳动者健康保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最具有知识产权的产业,对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中医药尤其是大力发展中药农业,对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而言,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必定会对实现中原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增添新的力量。

主要教育篇13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各层次各科类的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按必修课要求学生和安排教学”。在高校思想理论课程系列中,既有邓小平理论概论等政治理论课,又有思想品德课,形势教育课是否还有开设的必要,对这一问题目前还有一些争论。笔者认为形势教育课不仅要开,还有加强的必要。

第一,从当今时代变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当代社会正面临两大层次的转型:一是中国正经历着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转变的特征之一是由封闭到开放,反映在学生思想上便是由单纯守旧转为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二是当代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正经历着能力转型,即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从追求书面考核的高分数转向提高综合能力当今的形势昭示人们,历史的车轮己跨入新的世纪,其特征是呈现政治一一经济一一社会一一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形势变化很快,每天都有重要事情发生身处改革开放大潮的青年学生,要跟上形势,就必须认清形势,研究形势,因而就离不开形势教育。

第二,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理论和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人、环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这就必然要触及形势。大学生不仅需要各种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熟悉和了解时事,锻炼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教育课的作用就在于向大学生及时提供和宣传国事和天下事,帮助他们初步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阐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明形势,懂政策。

第三,从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体功能来看,形势教育课不可或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以基本原理构筑起逻辑架构,进而形成授课系统的,它们都属于以理论为轴心的课程,而形势教育课则不同,它是以实际为轴心的课程,即围绕客观实际,以专题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授课系统尽管形势教育课还没有定型,相对而言,尚未形成规范较强的体系,但它们仍自成一体富有成效的形势教育课一定能同理论课相互配合,各施所长,从而使思想理论教育的整体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2.影响形势教育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响形势教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效果同教学资料是否丰富有关形势教育课的特点之一是时效性强,因为客观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以此为反映对象的形势教育课必须讲究时效性。譬如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及时列入专题讲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资料积累,一时难以形成背景材料和线条轮廓;又如一些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在形成之前很难准确预料,而一但错过时机将失去讲授的价值。形势教育课的另一个特点是综合性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无不涉及如果教师平时不加强学习,不注意原始资料的积累,讲课时只能是空洞无物,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效果同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关。有种偏见,认为形势教育课无理论可言。其实,形势教育课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形势教育课以实际问题为轴心,表面上看是种种事实和现象的罗列与展开,但究其深层则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形势教育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寓理于事,以事论理。实际问题五花八门,社会现象形形色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个筛选问题它要求选题正确,观点鲜明,论证富有逻辑,这就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形势教育课要由表及里,由现象而达到本质,如果只触及现象,显然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效果同课程管理是否规范有关。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是一个科学的体系,然而形势教育课将有被排除在这一体系之外的危险表现在:(1)时间上,形势教育课是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个学期都要开的,但据笔者了解,不少学校都未将它列入统一的课程表,而是开学后数周由教务部门见缝插针安排的,上课时间难以保证。有的只好将课安排在周六或周日的晚上,引起学生的反感,上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2)内容上,有的学校未作规定,没有统一的讲稿,不安排集体备课,教师自己安排内容,质量不能保证。(3)考核方式上,有的学校放任自流,不作统一考核,有的教师出几题让学生做,有的教师让学生围绕一个题目写学习心得,五花八门。凡此种种,无形中降低了形势教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份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努力改进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

形势教育课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头脑中,收到实际效果,就要经常调查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教育融入到形势教育课程中去。笔者认为,形势教育课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应主题突出、基调鲜明、导向正确、求实创新当前,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在国内,我们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要善于运用这些生动有力的教材,开展形势教育。

第二,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开展教育。世界形势变化很快,每天都有重要事情发生。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与生动活泼的、变化的形势相结合,善于抓住机遇,主动开展教育,掌握不好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要处理好动态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在正确认识不断变动的形势中,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三,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把握大局和看待当前形势,是形势教育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学习形势,目的在于掌握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一些重大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时事不仅能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且能评述一些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的本质和利弊要做到这一点,学习中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一基本途径和方法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这是形势教育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我们知道,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阐释政治经济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也是理论问题,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真正把握大局,认清形势。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有效地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教师应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努力丰富教学环节,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重要原着和文件,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明辨是非,寻求问题的答案,増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配合教学组织必要的参观考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接触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和品德等方面的表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