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钢筋实训总结实用13篇

扎钢筋实训总结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2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人工挖孔灌注桩,地下2层,地上30层,包括群楼5层,建筑面积16353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特别是转换层施工,梁截面达1200mm×850mm,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非常密集,而且结构也比较复杂。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1 原因分析:①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驰,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挤歪而偏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小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2 预防措施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或定位水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入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困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1 原因分析: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2 预防措施: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 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模梁,侧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③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 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入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1 原因分析: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2 防治措施: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②记住轴心受拉的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这通常是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1 原因分析: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2 防治措施: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2.5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配有四肢箍筋作为复合箍筋的梁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安装入模时,发现宽度不合适模板要求,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或过小,严重的导致骨架无法放入模内。

2.5.1 原因分析:①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将箍筋总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②已考虑到将箍筋总宽度定位,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二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2.5.2 防治措施:①绑扎骨架时,先绑扎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②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箍筋定位;③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宽度的准确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 结束语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意识淡薄,对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以上问题的发生是可以克服和避免,只要我们能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不平,做到精心施工,管理到位,这些质量问题就会自然消除。

参考文献: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3

0 引言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灌注桩,地下二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 ①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 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 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③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2.3.1 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2 原因分析 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3 防治措施 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2.4.1 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2 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3 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3 结束语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意识淡薄,对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以上问题的发生是可以克服和避免,只要我们能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精心施工,管理到位,这些质量问题就会自然消除。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4

对新开工项目、新入场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钢筋工,必须建立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机制,从思想上让钢筋工作业人员产生安全意识、施工中加强安全技能教育,做到钢筋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1、新项目的进场安全培训:钢筋工人员进场后,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相应管理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操作技能要点及安全教育,教育要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播放相关事故资料作警示。培训结束,要及时做好登记表,建立工人培训教育的相关档案,方可允许钢筋工等人员进入现场施工。

2、施工处、班组安全教育:严格按照项目上制定的相关规定,由施工处在施工现场结合施工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工序(隐蔽基础施工、桥梁下部施工、桥梁上部及主体高空施工),结合当日施工作业内容等情况进行。由现场安全员根据项目制定的制度,监督所属劳务队伍的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并认真填写施工日志作为现场安全施工资料,做到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把工人的安全存心中。

3、钢筋工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入施工现场后,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停止施工作业,予以上报现场管理人员,以利及时处置。

二、做好规范操作,确保作业安全

1、钢筋加工场地的安全措施:①钢筋工的下料、配料、弯料等工作应在地面进行,上空严禁保持空旷严禁在桥梁下作业,相应的电器应配好安全防护装置。②现场钢筋工下料,所用设备必须牢固,截断小于30cm的钢筋时,应用钳子等工具夹牢,禁止用手拿,并在外侧设置防护栏、笼罩或朝向无人区。③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钢筋下脚料,半成品要分类垫放整齐,工作台要牢固,钢筋加工场地的照明灯必须加网罩。下班时,应清理场地,切断电源,锁好电器设备的开关箱,不用时严禁让设备带电放置。

2、钢筋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①搬运钢筋要注意附近有无障碍物、架空电线和其他临时电气设备,防止钢筋在回转时碰撞电线,发生触电事故。②起吊钢筋时,吊机大臂及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降到距离1m以下才准靠近,就位支撑加固好,方可摘钩。起吊钢筋时,吊运的材料规格必须统一,不准长、短参差不一,细、长钢筋参杂,严禁一点吊运。吊运短钢筋应使用吊笼或是加工好的存储箱,吊运超长钢筋应加横担,捆绑钢筋应使用钢丝绳应在每次使用前做细致检查,严禁使用有断丝的钢丝绳。

3、做好钢筋绑扎中的安全:①钢筋工在绑扎钢筋时,应按施工设计规定摆放钢筋支架或马凳不得任意减少支架或马凳。现场绑扎悬臂施工的大梁钢筋时,不得站在模板上操作,必须站在脚手板上操作;绑扎3m以上立柱、墩身钢筋时,必须在构件周围搭设操作平台。不允许站在钢箍上绑扎,且严禁将木料、管子、钢模板穿在钢箍内作为平台,高空作业时,不得将钢筋集中堆在模板和脚手板上,也不要把工具、钢箍、短钢筋随意放在脚手板上,以免滑下伤人。②钢筋笼在4m以内,重量不大,可在地面上绑扎,整体竖起;钢筋笼在4m以上的柱、墩骨架应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绑扎立柱、墩身钢筋,钢筋工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其柱、墩周围应搭设外架或安全网,钢筋工绑扎时系、挂好安全带。③在雷电的雨中必须停止露天操作,预防雷电击钢筋伤人。夜间施工区域内灯光要充足,严禁把灯具挂在竖起的钢筋上或其他金属构件上,采用绝缘材料把导线架空。

4、钢筋调直机具的安全施工管理:①喂料架、槽应安装牢固、平直,对准引导管、调直管和调直孔的中心线。先用手动转动飞轮,检查传动机具的整体性和工作平台的牢固与吻合程度。确认正常后,启动调直机具放空运转,检查设备有无异响,待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实际调直钢筋作业。②依据待调直的钢筋型号,选用适当的机具及传动速度。需经调试合格后,方可喂料开始调直工作。严禁调直作业中打开机具各部的防护罩来调整。③当钢筋送入后,手与调直机具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近。送料前应将不直的料头切去,导向管前应装一根1m长的钢管,钢筋必须先穿过钢管再送入调直前端的导孔内。作业结束后,应使调直机具回复到初始状态,断开电源离开作业区域。

5、钢筋切断机的安全管理①接送料工作台面应和切刀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料长度决定。②启动前,必须检查切刀应无裂纹、刀架螺栓紧固、防护罩牢靠。然后用手转动皮带轮,检查切片啮合间隙,调整切刀间隙。启动后,先放空运转,检查各传动部分运转时有无异响,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③机械未达到正常转速时不得开始切料工作。切料时必须使用切刀的中下部位,紧握钢筋对准刃口迅速送入。不得剪切直径及强度超过机械铭牌规定的钢筋和烧红的钢筋。一次切断多根钢筋时,总截面积应在规定范围内。

6、钢筋弯曲机的安全管理:①工作台和弯曲机台面要保持水平牢固,并备好各种芯轴及工具。按加工钢筋的直径和弯曲半径的要求装好芯轴、成型轴、挡铁轴或可变挡架,芯轴直径应为钢筋直径的2.5倍。②检查芯轴、挡块、转盘应无损坏和裂纹,防护罩紧固可靠,经空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作业时,将钢筋需弯的一头插在转盘固定销的间隙内,另一端紧靠机身固定销,并用手压紧,检查机身固定销子确实安在挡住钢筋的一侧,方可开动。作业中,严禁更换芯轴、销子和变换角度以及调速等作业,亦不得加油或清扫。③弯曲钢筋时,严禁超过本机规定的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弯曲高强度或低合金钢筋时,应按机械铭牌规定换算最大限制直径并调换相应的芯轴。④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站人。弯曲好的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弯钩不得朝上。转盘换向时,必须在停稳后进行。

三、结语:

我所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吉茶高速建设,属于重丘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施工以高墩大跨为主,加强钢筋工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提前做好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安全促生产。

参考文献:

[1]崔正斌,武凤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5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人工挖孔灌注桩,地下二层,地上32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 ①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 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 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③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度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向插入,钩住四角柱筋,或采用两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转贴于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2.3.1 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2 原因分析 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3 防治措施 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2.4.1 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2 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3 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2.5 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2.5.1 现象 配有四肢箍筋作为复合箍筋的梁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安装入模时,发现宽度不合适模板要求,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或过小,严重的导致骨架无法放入模内。

2.5.2 原因分析 ①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将箍筋总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②已考虑到将箍筋总宽度定位,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二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2.5.3 防治措施 ①绑扎骨架时,先绑扎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②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箍筋定位;③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宽度的准确性,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 结束语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意识淡薄,对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总结分析,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以上问题的发生是可以克服和避免,只要我们能切实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精心施工,管理到位,这些质量问题就会自然消除。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6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循环往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渗透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弱计算,重构造

本课程按照“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企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必须、够用” 为度。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半经验半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长期科学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这些构造措施可防止因计算中没有考虑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和破坏。同时,有些构造措施也是为了使用和施工上的可能和需要而采用的。

我们学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企业,他们可以不会进行结构设计,但一定要能照图根据规范要求正确指导施工,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外,必须重点讲解构造要求,最好以图文并存的方式来讲解构造要求,让学生懂得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规定放置必须的钢筋以外,钢筋的切断、连接、锚固,跟混凝土的相对位置等还必须要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

3、应用PPT、三维立体图和施工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结构》课程反映实践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PPT画面、三维立体示图、施工录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项目实施过程以施工录像形式“搬进”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三维立体配筋图和钢筋绑扎、焊接实例,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多媒体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

四、《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课程实践

1、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时,采用分角色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钢筋骨架结扎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施工员,进行钢筋的下料、绑扎、模拟钢筋在模板内的放置工作;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质检员,进行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检查钢筋骨架中每一根钢筋的放置位置、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是否倒置等;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监理员,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严格验收。将实训教室设为“工程部”、“质检部”、“监理站”,让学生进入了实训教室,就有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争前恐后地去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角色锻炼,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2、导入规范,鼓励参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

专业课程教材大部分内容是从规范上摘取的,但具有不全面、滞后于新规范等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导入,讲解规范的来历,规范的更新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规范、应用规范等职业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种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制图能力、结构骨架加工能力,为识读结构图垫定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查阅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7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钢筋可以承受拉力,增加机械强度。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按直径的大小可分为钢丝(直径 3~5mm)、细钢筋(直径 6~10mm)、中粗钢筋(直径12~20ram)和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捣实和养护等施工过程,这些过程都是有前后关系的,一个环节是否完好和恰当会引起其他环节的质量改变,最终,整个工程的质量被影响,这些年,为了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使用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使用时的混凝土的功能和效果有所提升,对于机械化的应用于创新时的混凝土的操作质量大幅度提升,现在的施工建筑往往选择商品用混凝土,这也是现代施工的特征之一。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1.1 材料因素。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a.对进场的水泥不复试,尤其是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b.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放。不同水泥品种混用,也同样影响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控制。c.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不严,骨料表面附着的粘土,灰尘和有机杂质,会影响水泥的粘结。凡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必须认真冲洗洁净,将含泥量控制在 2%以内。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稳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1.2 施工中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振捣不当:a.由于混凝土没有振捣密实,构件的麻面、露面、露筋、鼠洞等缺陷屡见不鲜。b.为了确保浇筑质量,必须控制混凝土每层的下料厚度,一般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大于 400mm,振动头移动的间距不宜大于 300mm。必须控制不漏振,不少振,不过振,要掌握“快插慢拔”的方法,振捣密实是提高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主要条件。

1.3 不重视混凝土构件养护。混凝土构件浇筑后需要及时湿养护,使水泥继续水化,因不及时养护或不养护,常造成表面失水而干裂,水泥不能继续硬化,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有风天气失水更快,混凝土强度一般比养护的要降低 30%左右。

1.4柱子、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箍筋弯钩进行调校,务必保证弯钩是135°弯钩,墙体筋、箍筋的拉钩必须同时钩住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

1.5竖向钢筋的偏位是钢筋工程中一个常常遇到的通病,其解决办法是在每楼层的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校准竖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在竖向钢筋底部加装一个箍筋,用电焊点焊在梁筋上,同时在竖向钢筋的上部另行绑扎几个箍筋,将竖向筋的间距调整均匀,绑扎牢靠,以防止竖向钢筋的移位。

2 钢筋混凝土施工措施

2.1框架结构

应注意加强构造措施,预防外框架柱可能成为短柱,设置连续的窗过梁,这是在对框架结构外立面为带形窗时要注意的施工问题。框架结构对于大跨度柱网的,应对柱箍筋全长加密。这一点,在设计中容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在楼梯间处的框架柱由于楼梯平台梁与其相连,使得楼梯间处的柱可能成为短柱。

2.2钢筋混凝土施工合理应用模板工程

2.2.1.模板工程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有着非常的重要作用,21世纪的今天建筑业在研究上不断改进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模板工程的发展将不断向快速、节省方向迈进。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由于构造复杂,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密集,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

2.2.2.模板构件的计算需计算弯矩、剪力和挠度,并用容许抗弯强度设计值、抗剪强度设计值和挠度值来验算确定支承(座)的最大安全距离(跨距),往往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也较为繁琐,实际上这三个条件必然有一项起控制作用,若能预先知道某一荷载类型,这三个条件中哪一个条件起控制作用,就只需按这一个条件进行分析计算,便可有效地简化计算工作量。根据经验,可用计算支座之间的临界长度(跨距)这一方法来判断弯矩与剪力、弯矩与挠度、剪力与挠度由哪一项起控制作用。

2.2.3.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尽量使用钢模板,成功的工程总结出,钢模可比木模提高工效2~4倍(工效包括安装、拆模、电焊、凿毛、搭设平台等的综合用工),而且木模的成本费(达到标准周转率)是钢模的两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的以钢模代替木模是降低建筑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

3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安全管理

3.1 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和约束力,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落实。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得到健全,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致使各项安全检查缺乏实用性,安全检查人员敷衍了事,很多安全措施未能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未能进行,劳工安全保障体系未能建立健全。

3.1.2 安全教育不落实。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特别是农民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多数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项目部新工人上岗教育只是走过场或根本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只是叫工人在三级教育卡上签个名了事。

3.2 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2.1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安全,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始末,若是忽视了安全问题,将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导致经济上受损,更严重者的则是影响公司和企业的形象,因此,建设主管机构和建筑单位应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应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最主要的工作来抓。

3.2.2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教育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一定要防止个别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要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为此要做到:抓好骨干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特别注意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防范常见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加强规范管理,才能做出更好的,质量更高的工程,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8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桥梁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混凝土保护层是指钢筋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在外的那一部分混凝土层,其层厚为钢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形象的说混凝土保护层就是钢筋的衣服,起着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和固定钢筋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面就几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如何控制谈谈我的看法。

1、混凝土灌注桩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1)在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5 cm,由于灌注桩一般在原地面以下,钢筋保护层控制一般采用定位钢筋来控制(如下图所示),定位钢筋的制作宽度与保护层的厚度一致,并焊在钢筋笼骨架上,一般每2-4m沿圆周等距离焊4根,上下层错开布置。

(2)在钢筋骨架上端采用加强筋加定位钢筋来固定,定位钢筋支撑在钢护筒或护壁上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如下图所示)。

2 、墩、柱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1)在浇筑系梁前,先对主筋进行调整对中,在支好系梁模板后对桩基础主筋与墩柱主筋对接,对主筋的保护层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墩柱的钢筋应事先制做成型再与桩筋焊接,为了能达到柱筋的保护层厚度,在制做墩柱钢筋笼时,柱筋的内支撑钢筋圈的外径必须正确,图纸中所示的钢筋之间的尺寸都是钢筋中心之间的距离,如直径120 cm 的柱,主筋直径为25 mm,箍筋直径为10 mm,用直径22 mm 的钢筋做内支撑圆圈时,其支撑圈的外径应做成103 cm,这样才能保证箍筋外皮到混凝土外皮的厚度是5cm。当然,内支撑圈外径的大小应综合考虑墩柱设计所采用的主筋直径、箍筋直径及内支撑圈本身的直径。

对于将支撑圈做小一点以保证保护层的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保护层厚度超过设计的5mm也是不合格的。因此,保证成型的墩柱钢筋笼的直径尺寸是确保该部位钢筋保护层合格率的关键。

(3)安装垫块时,应事先预制与墩,柱混凝土同等级标号的混凝土圆柱形垫块,如图1。

图1 圆柱形垫块断面图(单位:cm)

(4)墩柱钢筋混凝土垫块的制做与绑扎。墩柱钢筋混凝土垫块断面为梯形,下口宽为4 cm,上口宽为2 cm,并做成圆孤形,长4 cm,下口留一个10 mm 的深槽,中间留一小孔用于穿绑丝。该形状的垫块可以委托混凝土制品工厂预制。

在垫块的绑扎顺序上必须按要求先安装好墩柱模板,然后再进入墩柱钢筋笼内进行垫块的绑扎并逐一检查,确保保护层厚度。绑扎时必须将垫块绑扎在箍筋与主筋交叉处,防止垫块滑动或旋转。操作人员上下所登踏的箍筋必须点焊,以保证登踏后箍筋不变形。

为了保证柱模的正确位置,在主筋下端四周焊接水平支撑筋,这等同于使用钢筋垫块。同时可以在系梁顶混凝土上钻孔插入4根12 mm 的钢筋来固定墩柱模板的位置,以保证立柱位置的准确性和保证保护层的位置准确。

3、盖梁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实际工程中钢筋保护层偏大的情况很多,主要体现在盖梁骨架成型焊接上的问题,骨架的高度不够高,骨架水平总宽度不够宽,按图纸尺寸,侧面外骨架钢筋中心到砼外边为5 cm,如果减去水平筋1.2 cm、套子筋1.2 cm 和直径22 mm 主筋的一半1.1 cm,实际砼的外边到水平筋的外边就达不到1.5 cm,有点偏小,按要求上下净混凝土厚度为2.5 cm是合理的。工程中大部分单位采取在侧面垫2 cm的垫块来解决。

盖梁保护层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骨架下面垫块少,而且容易压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钢筋骨架就位后,必须进行钢筋检查,质检人员要认真检查下面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被压坏的垫块,是否有个别钢筋不够保护层厚度,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垫起来。骨架两侧的垫块是否绑扎正确,骨架总宽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窄了,保护层变大就不合格,必须进行调整。然而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必须在立上侧模板后再总体检查,对不合格之处进行调整,对压力大的区域增加垫块的布置,同时要考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钢筋保护层的影响。

4、预制板梁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1)小箱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各部位都是2cm 的净保护层比较好控制,但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地方。

① 底板钢筋。上下层钢筋要多设支撑筋以保证上下层的位置,在支撑筋下必须垫好垫块,不能将支撑筋直接支在底板上,数量要足够,否则有压碎的可能。小箱梁的垫块要求强度为5O号,必须购买专门混凝土垫块生产厂家的产品,不能自己制作,以确保垫块的强度。

② 腹板的垫块。内外同在一个高度绑扎混凝土垫块,中间焊上支撑筋,保证腹板厚度为设计厚度。外侧的垫块绑扎时要交叉十字绑扎,一定要在水平筋和竖筋交叉处绑垫块,拧结的绑丝扣要在垫块的侧面,不能在外侧面,如果在外侧面拧结扣,将会导致梁的侧面都是锈蚀点,造成表面的破坏。

③ 焊接支立筋。顶板的钢筋上下层要多焊接一些支立筋,下面要多垫一些垫块,尤其是负弯矩齿板处,因为工作人员经常在钢筋上行走,上层筋易被踩下去,保证不了正确尺寸。

(2)先张板和小空心板。主要是底板和边板的外侧,注意事项和方法同小箱梁一样。如某高速公路上16 m 的空心板因底板检测钢筋保护层都不够,造成2O多片梁作废。问题主要是检查人员没有认真检查,另外是钢筋绑扎好后不检查,立好模板和内膜之后才进行检查,很多地方都被模板挡住了根本看不见,所以出了问题。因此必须将“未检查钢筋就不能立侧模”做为一项严格的程序去执行,才能有效地保证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要求。

5、现浇箱梁钢筋保护层

现浇箱梁钢筋保护层的关键是腹板下和中横隔梁下的保护层垫块容易压坏,预应力的箱梁还要好一点,非预应力的箱梁因骨架筋太多太重,导致很多垫块压碎,只有多绑扎一些高强度的垫块才能保证不压碎。至于腹板外侧的保护层,随时都可以检查到,不合格的地方也比较容易调整过来,问题是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认真负责地去改正,才能达到理想的合格产品。

6、结语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9

1公路箱涵概述

箱涵(box culvert)指的是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十箱形管节修律的涵洞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十或污工制成,但钢筋混凝十应用较广,当跨径小干4m时,采用箱涵,对干管涵,钢筋混凝十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墩台,上下板都全部一致浇筑。

2钢筋工程前期准备

2. 1钢筋的储存

进场后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要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m间即2m的垄上,以僻负污垢或泥十的污染钢筋集中码放,场地必须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码放的钢筋应及时作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2. 2钢筋的接长

钢筋的接长是钢筋工程的关键,我们将在不同部位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墙、板筋及梁筋墙筋分别采用等强度单面焊接、绑扎链接等不同的施工方法。单面焊接头,中弧焊是扎用弧焊机使焊条与焊件之间产生中弧,熔化焊条与焊件的金属,凝固后形成焊接接头本工艾操作简单,技术易干掌握,可用干各种形状钢筋和工作场所焊接,质量可靠,施工费用较低等伏点本工程钢筋采用单面搭接中弧焊连接接头。

2. 3施工操作工艺

a、钢筋无老锈和油污,焊接前要检查钢筋的级别、直径符合设计要求。

b、焊接前应杳看焊条牌号是否符合要求;焊条药皮应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象焊头的焊缝长度b应不小干0.3d,焊缝宽度d不小干0. 7d搭接焊时,钢筋的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搭接焊时,钢筋必须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轴线上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宗,宗位焊缝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焊接时,引弧在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在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添满第一层焊缝要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宗位焊缝,特别是在宗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必须熔合良好。

2. 4施工注意事项

a、根据钢筋级别、直径和焊接位置,洗择活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中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b、焊接过程中若发现接头有弧坑、未垣满、气孔及咬功、焊瘤等质量缺陷时,立即修整补焊。

c、作业场地要有安个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的诵风措施,防止E发生烧伤、触中、中毒及火灾等事故。

d、焊接地线必须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弧而烧伤钢筋,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焊接3个模拟试件作拉力试验。

3钢筋的下料绑扎

认真熟悉图纸,准确放样并垣写料单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先绑扎主要钢筋,然后绑扎次要钢筋及板筋。

3. 1底板钢筋

工艺流程:清理垫层、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板下层筋、放置马凳、绑扎上层横向筋、绑扎上层纵向筋、焊接支撑筋。

a、绑筋前应先把垫层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然后弹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同时弹好墙墙位置线,并摆放下层钢筋。

b、钢筋分段连接,分段绑扎,绑扎钢筋时,纵横两个方向所有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不得跳扣绑扎。

c、马凳筋摆放固宗好后,在马凳筋上用粉禁划出上层横向筋位置线并绑扎好,然后开始绑扎上层纵向筋,待纵横向筋绑扎好后,立即点焊上下层钢筋支撑筋,支撑筋用直接X25钢筋棍与下层钢筋相同.层钢筋不得跳扣,分段连接,分段绑扎。

d、底板钢筋上、下层接头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错开,钢筋配料时尽量僻开在放大脚处存在接头。

3. 2墙筋

工艺流程:套墙箍筋、向钢筋接长、划箍筋间距线、绑箍筋(拉筋)、布第二道卡位钢筋、(绑梁板筋)、布第一道卡位钢筋。

a,为保证墙截面尺寸、墙筋间即及保护层厚度准确,在每施工层板结构标高以上100mm布设一猫卡位钢筋,以防钢筋尺寸发生变化,影响工程质量在浇筑板混凝十之前套上卡位钢筋,待绑扎墙筋之前取下卡位筋周转使用。

b,套墙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墙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上,然后立竖向钢筋。

c、竖向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接头,位置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连接时设专人负责,由专业操作人员连接墙筋均在施工层的上一层留1000mm和2000mm长的墙子纵向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1000 mm。

d、划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墙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禁划箍筋间距线。

e、绑箍筋:箍筋的接头要交错排列垂直接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要扎牢(箍筋平直接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钢丝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f,墙筋保护层按设计要求30mm,采用塑料卡作为保护层,根据不bl钢筋直径与厂家直接接宗做,可以保证尺寸完个统一且控制在保护层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把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间距1000mm。

g、为避免竖向钢筋在前一施工层混凝十浇筑时被污染,在凝十浇筑前用塑料薄膜讲行包扎保护每次板筋绑扎完毕后,在墙筋上除套上卡位筋外,把墙筋与板筋点焊,防止墙主筋偏位。

3. 3板筋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杂物、在模板上划主筋、分布筋间距线、先放主筋后分布筋、下层筋绑扎、上层筋绑扎、放置马凳筋及垫块。

a绑扎钢筋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扫干净,在平台底板上用半线弹出控制线,并用红油漆或粉禁在模板上标出每根钢筋的位置。

b按划好的钢筋间即,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中线管、预留孔等}r止}时配合安装并固宗待底排钢筋、预埋管件及预埋件就位后交质检员复杳,合格后方可下部施工。c钢筋采用绑扎搭接,下层筋不得在跨中搭接,上层筋不得在支座处搭接,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绑牢,T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1800弯钩。

4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保质保期,增效益的原则,建立责任制,实际按职按责与资金挂钩,进行岗前培训交底责任到位,重点环节为混凝土配制浇灌顺序振捣养护。实行班次交接,特别是对振捣工进行严格培训和挂牌记录,形成统一指挥各把关,忙而不乱管理到位,确保一次浇灌成功。

5工程监理

由于该工程为重点监理项目,所以从施工方法确定到施工中质量预控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监理检测,原则为施工单位工序自检、专检、到监理抽检和确认,为了该基础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加大了,服务与检测,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从细小着眼有问题不放过的原则进行监理。

(1)首先认真对定位放线进行复测,确保平面位置及标高正确。

(2)对所用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确保材料符合标准。

(3)检查钢筋制做安装是否按图纸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4)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平整度,及加固安全情况。

(5)抽检混凝土配制是否符合要求及浇灌混凝土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6)对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其几何尺寸、表面平整情况及混凝土振捣的密实程度,通过试块抗压强度确定的混凝土标号。

结语

通过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严格监理及办理转序手续,结合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最后的验收评定,认为该工程采取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和管理措施是合理的,是切实可行的,经检验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0

1、加工的箍筋不规范

在钢筋进行施工和加工的过程中,主要要对钢筋进行加工和箍筋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古今边长的成型尺寸与设计的要求偏差过大,使得其在弯曲角度进行控制的时候控制不够完善和精确。这就造成在加工中加工箍筋的不规范。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先通过试压弯的后进行检查,检验合格之后在进行批量的弯制。一次弯曲多跟钢筋的时候需要逐根对其,对已经超过偏差的箍筋,I级钢筋可以重新调直之后再进行校正和弯曲手段,其他品种的钢筋,不得重新弯曲。

2、弯曲成型后的钢筋变形

在钢筋弯曲的过程中,由于成型钢筋往地面上摔得过重和对方地区的不平整熬成对方过高而造成的弯压,搬运过于频繁使得钢筋变形问题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其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搬运堆放的时候轻抬轻放,堆放场地及时的整平处理,应按施工顺序进行先后的堆放,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重复的翻剁,已经变形的钢筋可以放到矫正台上进行矫正,变形过大的应试碰上或者局部裂缝的轻重进行处理。

3、成型的尺寸不准

由于钢筋加工的过程中下料的不准确,划线方法的不对或者尺寸偏差过大,用手弯曲的过程中,板锯选择不当,角度控制的不够准确和没有草去保证措施造成的尺寸不准。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和防止方法是加强钢筋下料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预先确定钢筋的瞎聊长度和调整数值,为了确保下料划线的准确,应当制定出切合实际可行的划线程序。操作的时候打板子的位置应当按照规定的位置,对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或者大批量的加工钢筋,应当通过试弯手段进行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作为大批量弯制的示范。

4、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在模板外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中,往模板内安装的时候发生放不进去或者保护层过后等问题,说明钢筋骨架外形尺寸的不准确,造成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各号钢筋外形的不正确,而是安装质量的不符合要求。其原因再有安装质量不合格要求多表现在多根钢筋端部在对其的过程中没有精确的观察,绑扎的时候某型号的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其预防措施是通过绑扎钢筋的时候将多跟钢筋端部对其,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者估价扭曲,对尺寸不准确的估价可将导致尺寸不准确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绑扎,切记用尺子敲击,以免使得其他部位的钢筋发生变形或者松动。

5、保护层厚度不准

钢筋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保护层厚度的不准确和砂浆垫层垫块的厚度不够使得其出现变形和移位,在其进行防治和控制的过程中是利用工程的需要,跟别对类地生产的水泥和各种砂浆进行垫块,其厚度应当严格的控制,使用时候要对号入座,切勿胡乱使用,水泥浆垫块的防止数量和位置应当符合施工的规范要求,并且在绑扎的过程中要绑扎牢固,在混凝土浇筑中,钢筋网片有可能随着混凝土浇筑振捣而沉落,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保护层的尺寸不准确,可以利用铁丝将其绑定在相应的位置,或者使用钢筋架子纸托钢筋,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保护层的厚度。

6、墙、柱主筋移位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钢筋安装合格是其浇筑的前提。钢筋安装和各之后,固定钢筋的措施不可靠而产生位移,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振捣器碰撞到钢筋,而又未能够及时的矫正。这种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钢筋安装合格之后,在其外审部位加一道临时的箍筋,然后使用固定的铁卡或者方木进行固定,确保钢筋的不外移;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当注意观察,发现钢筋移位情况应当及时的修整,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尽量不碰撞钢筋,混凝土浇筑之后应当再检查一遍,发现钢筋位移,应当及时的进行补救。

7、拆模后露筋

水泥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者在拆模的过程中其脱落,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而局部举出模板;振捣器碰撞到钢筋,使得钢筋发生移位、松绑而挤靠在模板上面,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够,造成漏振的部位露筋。其主要的防止措施和方法是每米左右的加绑带钢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者塑料卡,避免钢筋靠模板而露筋,在钢筋骨架按住干的过程中尺寸出现误差,应用钢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用垫块挤牢。

8、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够

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是当前钢筋安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现场操作人员对钢筋搭接长度要求的不够了解或者执行力不够造成的,其防治主要是提高操作人员对钢筋搭接长度的必要性认识和张伟搭接长度的施工标准,操作的时候对每个接头应逐个测量,价差搭接长度是够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9、钢筋接头位置的错误或者接头过多

其出现的原因在于不熟悉有关绑扎和焊接接头的规定造成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在配料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库存钢筋的情况结合当前设计的要求,决定搭配方案;当梁,柱和墙体钢筋的接头较多的时候,配料加工应当根据设计要求预先画出施工图,著名个号钢筋的搭配顺序和受力区,以及受压区的要求,正确的决定接头的位置和接头的数量;现场绑扎钢筋的时候应当事先详细的交底,以免放错位置。若发现接头位置或者接头数目不符合规范要求,但未曾进行绑扎,应当再次置顶方案,在已经绑扎好了之后,一般情况下应当拆除钢筋骨架,重新确定配置钢筋骨架的方案再执行。如果个别的钢筋接头位置有误,可以将其抽出返工重做。

10、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1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 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2

1.施工准备

桥涵施工队就在当地的民房租住,施工期间保证道路不禁停,县乡之间的道路如果出现损坏要及时的维修,施工用水就进行打井取水,生活用水和当地的居民一样,依据现场施工的需要,还可以进行架设电线杆排线,对变压器供电进行设置,生活用电就用当地的居民用电。

2.施工方案和措施

2.1整体框架箱涵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底板钢筋绑扎底板砼浇注底板砼养生边墙钢筋绑扎边墙支模、搭设支架顶板立模顶板钢筋绑扎边墙、顶板砼浇注边墙、顶板砼养生。

2.2箱基开挖及加固

2.2.1基槽土方开挖

基槽位置土层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边坡坡度视土质情况而定。基础基坑开挖尺寸比设计尺寸各边加大50cm。严格控制基坑开挖深度和平面尺寸,机械开挖基槽时,预留20厘米人工进行清底,以免破坏原有基底承载力。

2.2.2桩基工程

桩基采取用方桩加固。方桩复合地基是本工程主要的地基加固形式。方桩尺寸为0.3×0.3m,2.2.3框架、翼墙施工。

(1)底板砼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准确的放出通道底板的尺寸后,进行钢筋绑扎、支模,砼浇注。第一次砼浇注至底板内壁以上20厘米。

(2)框架、翼墙施工:全箱分为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底板内壁以上30厘米,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两次浇筑的接缝处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衔接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浆等。框架施工时采用满堂支架。底模、外模、内模均采用大块竹胶板,竹胶板尺寸2.44*1.22m。底面、内侧面光滑、平整,确保框架内实外美。

(3)框架、翼墙钢筋绑扎:钢筋在钢筋场集中加工,根据技术交底资料,分类制作加工成型,对成型钢筋存放在钢筋棚内。Φ12以上钢筋在钢筋场进行加工,尽量不在模板上进行焊、割钢筋操作,确实需要时,采用衬垫做好保护措施,确保不损坏模板。绑扎钢筋时框架钢筋整体绑扎,先进行底板及边墙钢筋的绑扎,待底板砼浇注完毕后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在底板上搭设满堂支架,铺设底模,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

如钢筋之间互有抵触时,可适当挪开非主筋钢筋,确保主筋位置的正确。

(4)框架、翼墙立模:边墙钢筋绑扎完毕后,经检查合格,可以进行立模,立模时先立边墙模板,边墙模板立模完毕后,搭设满堂支架,支架采用碗扣件进行搭设,支架搭设采用3m、1.8m、1.5m、1.2m、0.9m、0.6m立杆搭配使用,具体根据箱通的净高进行搭配,横杆采用0.9m、0.6m,下底采用平底式底托,上托采用可调式顶托,顶托上铺设两层10*10cm方木,方木成纵横向,上铺大块竹胶板,竹胶板尺寸为2.44*1.22m。竹胶板顶的标高应与框架顶板底标高一致。保证顶板厚度及净空符合设计要求。

(5)框架、翼墙砼浇注:经检查钢筋数量与位置、平面尺寸、模板加固等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时,进行浇注框架、翼体砼。浇注砼时,砼标号、砼的坍落度等均应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人员、机具的配备应满足施工要求。

3.钢筋加工工艺

3.1材料的选购

材料的选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不合格材料禁止进场。每批钢筋须有一式三份厂家试验报告。每批钢筋应有识别标签。标签上注明制造商、试验号、批号,或者其他识别该钢筋的证明,以备检验。

提供钢筋时须有厂家质量保证书和检验合格证书,否则,不得使用在该工程中。钢筋须进行机械性能及可焊性性能试验。

进场后的钢筋每批内任选三根钢筋,各截取一组试样,每组3个试件,一个试件用于可焊性试验。

如果有一个试验失败或不符合要求,另取两个试件再做试验。如果两个试件有一个试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钢筋将不得接收,或根据结果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决定降低级别用于非承重的结构。

3.2钢筋的贮存、加工与安装

3.2.1钢筋的保护及贮存

钢筋贮存于地面以上0.5米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垫上,并使其不受机械损伤。

当安装于工程时,钢筋表面不得有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他杂质等,保持钢筋表面的洁净。

3.2.2钢筋调直

盘筋和弯曲的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2%;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大于1%,以防钢筋氧化层脱离。

3.2.3安设、支承及固定钢筋

所有钢筋须准确安设,当浇注混凝土时,用支承将钢筋牢固地固定。钢筋须可靠地系紧在一起。

3.2.4钢筋接头

焊接接头:热轧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焊工应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试焊,且持证上岗。所有焊点需全面检查。钢筋的纵向焊接,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搭接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同一面积中搭接接头不得超过其总面积的50%。钢筋搭接点至钢筋弯曲超始点的距离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凡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参加技术规程培训;操作工人持证上岗。

4.质量保证措施

4.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工区第一负责人要成立,各职能部门都要参加质量管理委员会,整体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开展全过程得质量管理活动和建立保证体系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

4.2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整个施工队伍、施工方案以及管理制度都要围绕创优目标实施,对工程质量严要求、高起点,彻底的将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全过程。每道工序都要从分项工程做起,自始至终把好质量关,使得每个工程质量都处于一种受控的状态,进而可以全面组织优质生产。

4.3建立质量检查制

建立各级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每进行检查。质量检查由主要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外业检测、内业检查分别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各分项工程在开工前要实施质量交底制度,不仅要对分项工艺流程以及质量要求进行技术交底,还要对重点、难点部位建立起质量管理控制点。对于没有进行技术交底的,图纸设计不清楚的或者没有经过复核的以及出现材料不合格的施工都不能施工,如果出现验收不合格或者施工记录不全的不能交接。对所有的入场材料,都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检查,如果出现材料不合格现象,那么就不能用到工程中去。

5.结语

总之,工程在开工前一定要制定工程创优规划,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按ISO9002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保证施工质量。最后就是要根据工程合同工期,科学地组织施工,确保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3

混凝土结构形式十分普及,是工民建工程领域最常见的建造形式,混凝土钢筋工程逐步呈现出规模大、工期紧的特点, 这就难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对结构的建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将钢筋工程施工中问题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就需要我们从混凝土钢筋工程问题发生的源头去分析,只有将其产生的内因弄清楚,方能找的对应有效的施工技术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出现,随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工程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好坏,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使建筑物直接成为危房。下面就钢筋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 梁柱钢筋绑扎技术质量通病

1.1墙柱钢筋偏位。所谓的墙植钢筋偏位,就是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对结构受力及抗震性能构成严重影响。 —般来说,造成墙柱钢筋偏位的原因有制作箍筋内包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钢筋骨架已经绑扎完毕后,工作人员任意地踩踏、动摇;或因施工作业组对混凝土保护层的重视不够,垫块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及数量不足、厚度不一致等。1.2同一连接区段接头过多

在钢筋施工中,由于同—连接区段的受力钢筋接头太多,导致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数值, 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钢筋配料人员巯忽大意,未合理搭配好材料的下料长度,或者为了减少钢筋废料而不按规范开料,对某些不允许采取绑扎接头的构件缺乏技术考虑等。1.3保护层不准 板钢筋的马蹬尺寸有误或变形,致使上部保护层过大;

保护层砂浆垫块数量不足,或厚度不准;再者,施工时采用塑料垫块的墙柱,由于塑料垫块质量较差,对保护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1.4箍筋长度不准 一般导致钢筋施工时箍筋长度不准的原因有: 因工作人员操作大意,导致两个箍筋或里或外串动在骨架;绑扎前没有按照规定定位箍筋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确。1.5间距不均匀 由于主筋或者箍筋的间距不一致,钢筋配料数目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导致钢筋间距或小或大; 绑扎人员操作不仔细,没有依照图纸规定绑扎,导致主筋或箍筋间距不均匀。1.6露筋 拆模后,不时会发现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会有钢筋露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钢筋成型尺寸不准,或由于绑扎不当,导致骨架外形尺寸过大,局部接触模板;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等。1.7钢筋遗漏 施工管理不当,未事先研究图纸及钢筋安装顺序,施工质量技术交底不到位; 钢筋配料数量不足;对施工图纸理解不深入,不清楚设计总说明中的钢筋通用条款;或因设计单位—般对框架节点等问题没有做细部设计,导致节点钢筋拥挤,最终造成施工时钢筋的遗漏。

2梁柱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2.1原材科的控制。首先钢筋的进场必须根据工程进度有计划地运进施工现场,由专业工长根据项目计划进度和实际情况,将材制规格、数量上报项目部材料组,由项目部材料组联系供货商将材料运进现场。钢筋的安装应采用现场加工、绑扎、焊接连接方式。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等按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控制。在钢筋和模板之间,用不低于设计图纸设计强度的砂浆垫块隔开,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垫块应设置合理,匀散布置。绑扎钢筋前,校对成品钢筋的规格、形状、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准备好控制保护层厚度的砂浆垫块,在模板上画出柱墙的钢筋布置线,形状和数量,对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应先确定钢筋穿插部位的顺序,并与木工讨论支模与钢筋绑扎的顺序,以免两道工序的影响造成返工。2.2严格规范钢筋锚固长度梁柱节点区受力复杂应力集中,是钢筋交错纵横部位,是抗震优先保护区域。为此,粱柱钢筋的连接要避免在这个区域进行,钢筋的任何连接方式都是对整根钢筋的削弱。所以规范规定,梁柱节点区域不允许存在钢筋接头。另—个粱钢筋弯折问题,粱钢筋在柱子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11G101-1)里面对此讲的非常透彻。基本要掌握几个要点,平直段0.4Lae、弯折15d、加锚头、0.5hc+5d理懈如下。端支座:直锚满足Lae则要求锚长为大于0.5hc+5d;不满足Lae时,要求平直段0.4Lae再弯折长15d;或者平直段0.4Lae再锚头;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长要求Lae以及0.5hc+5d。严格按设汁要求制作箍筋,并保证其与柱纵筋绑扎牢固,不得遗漏任何一个绑点;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绑扎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三种方式进行连接洞身系统支护锚杆—律接长与过流面钢筋网焊接,以增强整体性和锚固性。2.3强柱弱粱、强剪弱弯、强节点抗震概念设计的核心“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思想,在施工里关键是在节点的配筋构造,而节点的配筋大样,几乎在施工图上,—般都没画出,靠图集指导,这就注定了钢筋下料、制作、安装的重要性。关键是在保证锚固长度前提下避免拥挤,达到砼能密实充满;首先,图集要求的不得小于某值时,尽量配料也不大于超过10—30mm;其次,凡标注有可以不进入支座的纵筋坚决不进入支座;第三,支座内不许有钢筋接头(焊接、绑扎接等);第四,能伸过支座的就伸过去,尽量不要锚在支座内;最后,支座内的纵筋或弯锚头,要用尽法子避免线接触,最多只能容忍点接触。2.4保证保护层厚度 在钢筋混疑土结构钢筋绑扎施工中,粱柱交接处,当墙柱变截面时,框架梁的上排主筋是穿柱立筋的外侧而过。

因为从受力方向来说是由梁传力给柱,所以粱筋如果在外,这部分筋的应力将是由柱的保护层来受力,这毫无疑问是不行的。第二,从美观的角度上,粱筋如果在外,如果要保证保护层厚度,会增加粱厚,使梁宽度大于柱宽度,这也毫无疑问是不允许的。所以梁外筋只能从柱外筋内过。如果是柱纵筋与梁主筋如果错开,梁主筋在环绕柱纵筋那部分要弯折1/6的数值,应该注意的是,板筋绑扎完毕后,应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部布设木板,便于施工人员行走,避免板筋因踩踏而导致变形;并根据有关规定放置足够数量的垫块,并使用质量合格的塑料垫块,垫块应相互错开,匀散布置。在钢筋和模板之间,用不低于结构物设计强度的砂浆垫块隔开,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等按施工详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控制。2.5注意与其他部位节点钢筋工程的配合 在钢筋接头焊接前,采用铁刷将施焊范围内的浮锈、漆污等清除干净。 在钢筋架立安装后,应避免发生错动和变形。钢筋绑扎前要认真对照设计图纸确定方向尺寸,钢筋交叉部位,严格按设计图纸钢筋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要求绑扎,注意钢筋间距、位置的准确,绑扎点牢固。板和墙的钢筋网靠近的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

3 结语:

随着我国近几十年国力的增强,钢筋混凝土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其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十分巨大。但是受到我国国情影响,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着许多粗放型因素,这也导致了工程中钢筋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不足,致使钢筋绑扎施工技术质量通病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加强质量控制、加大施工管理力度、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预防措施,将其危害降至最低,从而达到延长建设项目使月寿命的目的。参考文献:

1、刘栋栋.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案例150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