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实用13篇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县市级三级医院,编制床位800张。综合ICU独立单元,编制床位8张。医生8人,护士2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管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15人。均具有执业资格。

1.2方法

1.2.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医疗组长和护理组长为成员的绩效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标准。其中个人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或参加公益活动则纳入单项奖励,根据技术风险程度及公益活动时长确定奖励数额或分值。

1.2.2医疗考核内容为 值班工作量(40%)、管床工作量(30%)、医疗质量(30%)、个人岗位系数以及医院综合考核。

1.2.2.1医生值班工作量=值班工作时间×值班期间分管患者数量(转出、新收治的患者据实计时),每例新入科患者增加10工时。凡休息、节假日无工时。每天记录,月底总结。

1.2.2.2管床工作量是每位医生所分管患者的总时长。即个人分管床位上收治的患者,从开始接管到出科的总时长。每天登记,月底汇总。

1.2.2.3医疗质量考核,包括病历质量、合理用药、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疗安全等方面,由科室质控小组随机检查考核。

1.2.2.4医疗综合质量考核 包括医疗质量、药事质量、医保、农合质量、出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劳动纪律等。由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月考核,考核结果以各项内容所占绩效比例核算到科室绩效工资中,科室核算到个人。

1.2.2.5岗位系数 按职称、工龄、科研教学、工作业绩评定岗位,设A岗系数1.2;B岗系数1.1;C岗系数1.0。

1.3 护理百分考核内容 护理工作量(50%)、护理综合质量(40%)、患者满意度(10%)和个人层级系数。

1.3.1护理工作量=值班工作时间×值班期间护理患者数量(转出、新收治的患者据实计时),每例新入科患者增加10工时。凡休息、节假日无工时。每天记录,月底总结。

1.3.2综合质量按层级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具体包括着装仪表、组织纪律、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工作能力、业务培训、继续教育、书写能力、出勤率、执业资格11个方面。由科室质控小组每周检查小结,每月总结。

1.3.3护理工作满意度由护士长每月对医生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95%为合格,合格者根据满意率所占系数进行计算,低于95%,每下降1%倒扣0.1分。

1.3.4层级系数 根据护士在医院、ICU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确定个人层级系数。

1.4具体计算方法

1.4.1医疗个人所得绩效工资=医疗人员绩效工资×(个人所得医疗分值/科室医疗人员总医疗分值)+岗位系数工资+单项奖励±医院综合考核金额。个人所得医疗分值=值班工作量×40%+管床工作量×30%+医疗质量×30%。

1.4.2护士个人绩效工资=(护理工作量×50%+护理综合质量×40%+满意度×10%)×护士层级系数+单项奖励±三级考核金额。

2 结果

按以上方法进行二级分配以来,患者满意度、科室综合质量考核分数由2012年的的92%、90.25分上升到2013年的98.8%、96.75分;综合目标全院排名由2012年度的第6名,上升到2013年度的第1名;人均绩效收入增长35%。

3 讨论

3.1在二级分配过程中,考核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各岗位职责、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的风险程度以及各项操作流程和衡量标准,使各项工作的考核主体明确,医务人员职责清晰,做有标准,行有方向,工作质量得以持续提高。

3.2工作量细化统计,除协作情况外,如果责任人要求增加人员支援,支援期间的工作量与支援人员平均分配。此举体现了多劳多得,促使大家积极收治患者,主动加班加点完善工作,杜绝了拒收患者现象。同时充分发挥了个人潜能,杜绝了出工不出力,或在能力范围内,却仍然要求科室派人支援,浪费人力现象。医疗管床工作量的纳入,促使医生统筹管理个人分管病床的使用率、周转次数、工作日以及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科室管理能力。

3.3质量考核包括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院综合质量。根据考核指标,由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周不定时的督导、巡查;结合医务科、o理部的综合质量检查,每月汇总核算。此举,进一步强化了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死亡率、院内感染率、并发症的管理,以及各项操作的规范执行。避免了为增加工作量而忽视质量的弊端,体现了优劳优得。不断提高了科室质量,使科室能够持续地发展。

3.4岗位系数与单项奖励的考核,将责任要素、技术要素纳入了分配,合理拉开了分配档次,使绩效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做了倾斜。责、权、利的一致性,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大家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

3.5奖金分配时统筹工作数量和质量是科学合理、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方法。通过工作量核算、质量考核、患者满意度考核、结合个人岗位系数和单项奖励组成的二级分配模式,体现了个人自身价值,提升了工作自豪感,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室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绩效明显增加。而此种模式没有将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值得在县级医院推广。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2

会议结合新公司的生产实际和进一步深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对公司领导分工进行了调整:由何鹭同志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财务科、三包服务站、中心库、综合办人力资源、后勤保障、行政文秘档案、基建维修、三产物业管理;由董鲁榕同志主持党务全面工作,分管综合办公室党群工团、保卫消防;黄滔同志分管白湖亭车间生产工作(原南厂),南站检验室;陈霞同志分管工业路车间开发工作(含轿车中心)、旅汽车间,西站检验室,并负责协调统筹中心事故车定损工作;林云光同志分管北站一、二车间生产工作,北站检验室;林修忠同志分管闽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闽运机动车性能检测中心生产工作。

根据总公司闽运人[20__]52号文件精神,结合新公司两科一室的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会议按照“条件公开、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最佳配置”的原则,结合新修理公司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研究并初步圈定了各职能科室领导人选,下一步将正式行文请示总公司。为保证日常的生产工作正常进行,在各科室领导没有正式到位前,会议决定从圈定的职能科室领导人选中指定临时科室负责人,暂时主持各科室日常工作。暂由李瑛同志主持财务科工作;暂由肖少平同志主持生产科工作;暂由许鹏雄同志主持综合办公室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总公司“小科室、大车间”的精神,将原北厂修理一、二、三车间整合为修理一、二车间,抽调部分原生产科骨干充实到车间进一步加强车间的技术和管理力量,为进一步加强车间管理、工艺规范,进一步提高维修质量,将车间行政管理与过程检验员职责进行分离,设立车间主任和过程检验员岗位,各司其责,明确责任。自8月1日车间整合后,通过2天的运行,效果较好,两个车间在管理、工艺、质量各方面较整合前都有了明显提高。

进一步落实总公室走动式管理的精神,公司将各职能办公室向生产一线前移,要求全体后勤人员改变机关作风,公司分管领导带头将办公室设在生产现场,强化一切工作服务生产一线的意识。首先整顿了综合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公务车管理,严格公务派车审批制度,按照综合办职能底边定编定岗,对综合办人员作了具体分工并对口接收了整合小组的相关档卡、资料。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3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原则;

(二)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坚持人岗相宜、活力高效原则。

三、竞争职位

(一)统计局中层职位

1.综合统计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

2.服务业统计科科长1人;

3.工交统计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能源统计科科长1人;

4.法制科副科长1人;

5.办公室主任岗位已参加县开放式竞岗,人选已确定,此次不再竞岗。

(二)调查局中层职位

1.农村调查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

2.专项监测调查科科长1人,副科长1人。

(三)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职位

综调队队长1人,副队长1人。

四、对象和资格条件

(一)人员身份条件

1.参加竞争统计局中层职位的对象为统计局机关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2.参加竞争调查局中层职位的对象为调查局编制的人员。

3.参加竞争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职位的对象为综合经济抽样调查队编制人员。

4.由县组织、人社部门2008、2009、2010年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不受身份性质和任职经历及时间的限制,可竞争统计局、调查队岗位,竞争上岗后实行聘任制,其人员身份,性质不变。

(二)通用条件

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拟任职务所需要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

2.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3.身体健康;

4.近3年年度考核等次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5.年龄不超过53周岁(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五、程序和方法

1.制定方案。根据统计局、调查局、综调队“三定”方案规定的职位,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方案报县竞岗办审核确认后实施。

2.公布方案。单位公布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竞争。

3.报名确认。一般由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自愿报名,也可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竞争上岗资格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查合格名单进行公布。

4.竞岗演说(权重40%)。资格审查合格者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竞岗演说,介绍自己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和竞争上岗后的工作设想。竞岗演说和工作设想分值各占50%,由考核组根据演说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其中:竞岗演说,考评时按100分计算,分值由德15分,能15分,勤15分,绩40分,廉15分构成。工作设想,考评时按100分计算,分值由设想定位40分,可行性30分,合理性30分构成。本项最终得分=竞岗演说平均分数*20%+工作设想平均分数*20%。竞岗演说平均分数和工作设想平均分数的计算由考核组人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数。

5.民主测评(权重40%)。对资格审查合格者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得不到多数人拥护的,不得列入任用候选人。测评时由机关全体人员按100分进行打分,其中,德15分,能15分,勤15分,绩40分,廉15分。本项最终得分=(民主测评总分/参加测评人数)*40%。

6.组织考察(权重20分%)。根据竞争人员竞岗演说和民主测评等情况,结合平时工作表现,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本项满分为20分,本项最终得分为考核组人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的平均分数。

7.任前公示。将拟任(聘)用人选在统计内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8.决定任(聘)用。根据考察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任(聘)用人选,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按有关规定办理任(聘)用手续。

六、时间部署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份,建立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小组,调研、制定方案,并将方案报县级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上旬,召开全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动员会议。

(三)实施阶段。2011年3月中旬。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4

二、基本原则

着眼于项目审批(核准)、资金安排、项目建设和干部成长安全,坚持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相结合、事前防范与预警处置相结合、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协调与委机关科室具体实施相结合,按照分级管理、责权明确的要求,在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个阶段实施过程防控,依托预警、防控、考核、修正四个环节实施循环管理,初步形成内控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三、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促进岗位工作职责、廉政责任进一步细化,廉政风险点进一步明确,风险防控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监督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

(一)风险意识增强。机关防范廉政风险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防范廉政风险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二)廉政风险查找准确。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得到全面排查,做到廉政风险查得准、查得全、查得深。

(三)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预防腐败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岗位为点、以工作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主动预防、超前防范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四、实施范围

委领导,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可参照本意见组织实施。

五、方法步骤

(一)加强教育,广泛宣传发动(8月6-31日)

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使广大干部不断增强岗位风险排查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抵触情绪。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多种途径,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六次、市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市发展改革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预防腐败的警惕性。召开动员会议,全面部署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推行工作,强调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既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加快惩防体系建设重要举措,也是最大限度教育保护干部,促进发改中心工作与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同发展、共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深入排查,找准和合理评定廉政风险(9月1-30日)

1.梳理岗位及职责。根据承担的行政管理事项梳理处内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根据市发展改革委职能配置和履责实际,风险岗位包括:委、科室领导岗位;项目受理、审批(核准、备案)岗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岗位;人事机构干部管理岗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综合管理岗位等。具体岗位名称可由各科室根据职能和日常工作情况自行确定。

2.制定工作流程。机关各科室按照“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能,梳理工作事权,制定岗位工作流程,明确具体运行环节和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责。编制主要职能工作流程图标,明确各岗位或环节工作要求。

3.个人查找具体风险。以岗位为基础,工作人员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和行使权力过程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情形,以及由腐败行为易引发的行政风险情形。

4.集体评查风险,确定风险点。各科室内部组织互查,对工作人员自查风险情况进行评查,分析产生风险的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原因。存在风险的岗位或工作环节为廉政风险点。各科室应归纳综合风险评查情况,确定本科室廉政风险点、风险表现情形、涉险岗位人员等。

5.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岗位风险等级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和后果危害程度评估确定,划分为三级:发生可能性大、后果严重的为一级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后果较严重的为二级风险;发生可能性较低,后果较轻微的为三级风险。各科室要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进行平衡比较评定等级,不需考虑与委内及其他科室的衔接平衡。

6.组织审定,进行公示。各科室风险排查结果经委分管领导审阅后报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办公内网统一公示。公示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再反馈相关科室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归纳综合机关风险排查情况,对风险点及风险等级进行初审,并制定市发展改革委廉政风险点及等级目录,报委党组审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三)完善机制,有效实施监控(10月1日-10月20日)

1.工作人员针对岗位风险,按照自我防控要求,提出个人风险防控具体措施。

2.各科室针对机构职能和岗位风险,从加强对涉险岗位人员教育管理、配置制衡权力、完善流程设计、规范和监督职权运行制度等方面制定本机构风险防控措施和计划。防控措施既要有适合一般情况的对策,又要有针对每个风险岗位的具体办法。要梳理有关工作制度,需要修改、制定的制度办法应列明具体名称和完成时间。对需要综合评定的防控措施,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

各科室应将主要工作职能、工作事项、职权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点、风险情形、风险等级、涉险岗位人员、防控措施和制度修订完善等方面的资料编制成册,经委分管领导审阅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3.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综合防控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求,在组织审核各科室制定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市发展改革委廉政风险重点防控措施和计划,报委党组审定。

(四)分类管理,明确防控责任(10月21-11月10日)

1.实现分类防控。以岗位工作人员自我防控为基础,各科室负责防控职能范围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主要负责人承担风险防控的主要责任。各科室组织工作人员签订廉政风险提示书。

2.实行分级监督。委党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纪检组长对一级风险负责防控,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对二级风险负责防控,三级风险防控,由各科室负责组织开展。

3.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因监督不力发生腐败问题的,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问责领导干部。

(五)过程管理,全面推行风险防控(11月10-30日)

1.提示风险。编制委廉政风险点及登记目录,采取签订风险提示书、职权流程图表等方式向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提示风险。开展党纪国法、党风党纪教育、廉政主题教育、正反典型警示教育。按照分级防控要求,委党组领导、科室主要负责人定期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谈话。实行廉政风险预警,收集研判风险信息,向相关科室和个人提醒。

2.监控风险。各科室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制度,加强风险岗位监督。运用和发挥政务公开、审计、检查考核、举报、政风评议、效能考核等监督功能,从风险防控角度分析研判情况,发现职权运行和工作人员履职中出现的廉政风险迹象和问题,加强风险监控。

3.处置风险。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处理和消除风险。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风险隐患,根据风险等级,视情况采取警示提醒、诫勉谈话、责令整改、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等措施处理,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对违纪违法行为,予以纪律追究。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权力制约、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规范,消除风险隐患,防范问题再次发生。

(六)强化考核,修正检验防控管理工作(12月1-20日)

1.检查考核。对各科室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由各科室作出自查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核查。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作为科室和干部评先评优及任用的重要依据。

2.修正完善。评估风险防控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根据形势变化、职能调整、预防腐败任务要求,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对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等适时作出修整和完善,进入下一个防控管理运行周期。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1.统一领导。成立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承担日常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

2.领导带头。委领导,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任务、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履行风险防范的领导、指导、组织、推进和监督检查职责,带头查找分管工作领域的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综合风险防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明确责任。各科室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标准,细化行政责任和廉政责任内容,落实具体岗位责任人,实现工作任务、廉政目标与岗位责任相统一。

(二)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实效

要注重贴近委中心工作和自身职能,从具体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入手,重点查找制度机制缺陷,防控措施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人员,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确保风险查找准确到位,防控措施切实可行,防控作用明显有效。

(三)鼓励改革创新,有效规避风险

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科学借鉴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在完善制度、风险预警、及时纠错、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责任追究、轮岗交流等方面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形成适应各科室自身特点防范风险的工作套路。

(四)建立工作档案,适当进行公开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5

第一、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我第一学历是中专毕业,这是我的弱项,也是我的优势。由于年龄小,素质高,我被选拔到市##做通信员工作。在##领导们身边做通信员的5年时间里,我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各位领导高超的领导水平和组织协调艺术,而且也使我我学会了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学会了时时处处用综合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3年多的办公室秘书科工作经历,无论是办文、办会、办事,还是上传下达、内外沟通,我的统筹考虑、综合协调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担任综合科副科长后,既要写材料、编报《社情民意》,承办领导交办的工作,又要抓内部管理,由于科长职位空缺,我感到身上担子很重。好在有调研室两位主任及其它领导的具体领导,我同综合科及机关其他同志们一道相继承办了全国##第二批信息联系点会议、三次理论研讨活动、两次全会会议材料统筹、接待了全国##理论局到我市调研活动。较为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促进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第二,有一定的政策理论基础,政治素质较为扎实。我绝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特殊的环境,长期的熏陶,使自己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中,在对领导们身上体现的宝贵的政治知识、政治经验和决策水平的感悟中,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一些必要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时时处处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对照##机关党员先进性标准,注重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勤奋学习,无私奉献,遵纪守法,维护团结,顾全大局,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立场坚定,努力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机关干部的形象。

第三,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回顾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不管在哪个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我都能正确对待组织安排,做到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干好一行。办公室既是上传下达的“枢纽”,又是##机关的“窗口”,工作繁琐而责任重大;调研室不仅要起草大量文稿,还要处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既辛苦又默默无闻。在担任机关通信员工作的5年中,我坚持白天和晚上均在值班室做好值班工作和各种会议服务工作。在秘书科工作期间,我自觉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注意从繁杂的工作中提高服务规范化水平,对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从不拈轻怕重,从不敷衍塞责,总是以愉快的心情去接受,以真诚的服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综合科工作这两年多,在人手少的情况下,我总是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事以工作为重,以拼搏的精神去履行职责,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虽然受了很多苦和累,但我无怨无悔。2004年底我新婚期间和今年4月底爱人生孩子的时候,由于综合科分别承担着委员培训班、理论研讨会领导讲话、会议筹备工作和全国##第二批信息联系点工作会议接待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我放弃了早已准备好的婚假、产假计划,共请了5天假,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第四,有谦虚好学的习惯,业务水平比较高。##工作犹如“万花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我学习的是经济管理专业,这同做好人民##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我想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的韧劲,劣势总会变优势,不利总会变有利。工作和生活中,我注意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请教,干中学,学中干,学习统战##理论和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鉴别能力、公文处理能力、文稿起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会计、行政管理专科文凭和法律本科文凭。长期办公室工作的磨练,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使我较好地掌握了文字材料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积累了一些文字材料写作的经验。仅2004年以来,我草拟的领导讲话、总结报告、规章制度文件、述职报告、调研视察报告、理论文章、汇报材料、经验材料、社情民意信息等就有89篇。此外还积极撰写##信息、理论调研文章、社情民意等新闻稿件,其中58篇发表在市以上报刊、杂志、网站上。总之,通过苦炼内功,不断磨练,我具备了科长职务的业务素质,能够保证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深深感谢党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在工作上有时有顾此失彼的现象,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字材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同志们,如果这次竞聘上岗成功,我将团结科室同志一道,从四个方面努力,做一名符合岗位要求的称职干部,不辜负党组织、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一是加强学习,当好“服务员”。我将以正在开展的“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为契机,从营造学习型科室入手,组织科室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明辩是非的能力,增强谋事意识、效率意识、大局意识,提高文字材料写作水平。同时,甘当一名“服务员”,努力服务好##领导、服务好##委员、服务好##机关工作、服务好基层。

二是摆正位置,当好助手。综合科科长的职责是协助调研室主任、副主任抓好科里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要争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分担工作任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各个时期领导关注的重点,及时掌握、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信息,为领导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本科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把上为领导分忧,下为委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主动性,力争不让领导布置的事情在本部门延误。

三要率先垂范,勤奋实干。科长岗位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职位,更是一分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我要发扬以往好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又要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认真履行科长的职责,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勇挑重担中练就过硬本领,在奉献中实践对事业的追求。要与科室同事们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发挥整体优势。要以身作则,不仅想的要比别人多,而且干的要比别人多。在具体工作中,注重落实,强化执行。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要求,严于律己,勤政廉政。

四要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机关是一个大家庭。工作中,我要始终坚持以诚待人,多交心通气,营造团结和谐的科室氛围,努力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热情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各专委会服务,加强与其它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根据领导的意图,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新路子,努力拓宽社情民意信息来源。抓好科室管理,力争使科室管理规范,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6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公立医院为了增强的整体效能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相继建立起新型的绩效工资运行机制,把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服务质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岗位工作量挂钩,基本实行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综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加强综合绩效考核,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何通过薪酬绩效体系的变革改变已习惯盈利模式的医院,使之回归公益,以取得良好的发展绩效,已成为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本院绩效工资改革的实际,提出对策建议加以探讨。

1 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绩效工资考核机制

影响绩效管理的原因,包括医院文化、价值观、高层的态度与决心、绩效管理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各级人员的执行力,管理技术水平等[1]。目前,医院以绩效工资替代奖金、津贴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现阶段,由于医院实行的仍然是职称等级工资制,管理层认为绩效工资管理只是对员工个人的绩效问题,缺乏对科室绩效的计划、考评、分析与改进和绩效管理制度,将绩效管理等同于单纯的奖励、奖金分配。二是基础薪酬比重过大,绩效薪酬部分过小,没有充分体现按劳、按贡献、按技术、按责任、按风险、按管理要素分配的原则,起不到工资应有的激励作用,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从而使绩效管理失去了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医院目标的效用。

1.2 综合管理指标量化困难,无法体现公正性

如何进行岗位考核,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医院在绩效指标层层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量化的关键绩效领域。一是医院作为特殊行业,绩效工资必须考虑社会公益性,但是其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社会效益指标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每项服务指标难以确定合适的价值,很难用简单的成本收入进行衡量。二是在绩效工资标准制订上存在不均衡性,因为岗位工资制要求以岗位为基础,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但是,由于医院内部岗位构成复杂,缺乏全国统一的岗位工作规范,加之不同类别的岗位人员工作性质、业务开展范围等原因,如行政科室、临床科室、辅助检查科室、后勤保障等,其工作性质、收入渠道差别较大,因此,如何统计很难,考核的工作量也很大,在很大程度上挫伤部分职工的工作热情。

1.3 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从医院管理实践看,由于政府对医院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合理,医疗服务的价值被低估,造成医疗服务价格在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偏低。因此,医院在绩效管理中缺少人力成本和决策成本核算,过多关注消耗成本、收支结余等财务指标和医疗质量等结果指标的核算和考核,因而忽略社会效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的控制还相当困难,目前,因为“趋利”行为比较明显,硬性给临床科室规定经济指标,导致医生“开大方、重复检查”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到公立医院的社会形象。

1.4 科室间公平性难以把握

目前,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基本上分为基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奖金作为医院内部分配的薪酬,考核分配方案由医院自定,虽然提倡拉开档次多劳多得,临床科室由于效益差异,科与科之间奖金差别较大,能赚钱的科室风光无限,不能赚钱的忍气吞声。同时,在同一科室基本上又是按人头平均分配,实际上还是“大锅饭”,对关键岗位和突出贡献的虽然有所倾斜,但力度不够,缺乏激励作用。在绩效工资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的探索中,主要以绩效考核为核心,把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劳动成果挂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是与时俱进的。

2 对策

2.1 建立绩效考核管理运行机制

医院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是医院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是一个单位选人、用人、留人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效能的最大化,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2]。因此,公立医院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才能够引导医院各部门及员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2.1.1 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绩效管理体系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是医院绩效管理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是要逐步树立劳动、资本、技术及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念,建立完善绩效管理组织,明确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的实质和相关部门职责权利。二是坚持提升两个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原则(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成本核算、科室管理、医院宏观调控、比例调整的原则;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的增收节支原则)和质量控制的综合管理模式,使绩效工资分配成为现实。

2.1.2 科学地制订绩效考核综合指标,建立以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新型分配制度,取消等级工资制,实行绩效工资等级制。根据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规定,医院应结合实际,按照整体发展战略与目标来设定员工的激励目标和激励侧重点,并将激励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绩效评定项目和评定指标,从而选择核心绩效指标,然后再对每个评定项目和指标确定权重和分值,由绩效考核组的每位成员对每位员工进行评价,将各个指标分值汇总比较,得出每位员工相应的评定等级,再将绩效等级变为相应的绩效工资等级[3]。

2.1.3 制订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的基础,是医院人力资源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成本核算,使考核的各项指标来源真实可靠。二是应根据科室特点,制订符合有利于科室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要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包括职工的岗位系数、分配方式等各项具体指标。三是应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制订方案的积极性,确保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公平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坚持绩效导向,绩效工资总额核定的基本依据是医院的综合绩效水平,因此,应充分考虑不同科室的收入差距和社会影响面,进一步规范科室绩效工资分配,以激发各科室创造活力,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2.2 强化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

薪酬是医院员工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催化剂,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和价值体现,是满足他们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5]。一个医院有了良好的业绩评价系统,倘若不能和薪酬有效地结合是不会取得成效的,也不会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薪酬可以从深层次上影响员工的行为,进而影响员工的业绩,影响医院战略的实现[6]。

2.2.1 建立符合国家制订的财经纪律和规章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行职称任职资格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档案工资核定与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相结合,合理制订各类岗位的纵向分配阶梯和同类岗位的横向分配等差标准,做到按岗定酬,岗新一致,新随岗变[7],充分发挥现代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

2.2.2 建立新型的科室收入分配体系和管理办法,应根据岗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责任大小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等级,做到绩效工资分配与质量、岗位、技术、管理等要素挂钩,充分发挥业务创收科室的主导拉动作用,按增收节支、效益增长、比例核算的制度进行分配。

2.2.3 建立院科两级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坚持分类管理,按照科室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分配模式,实行医院对科室首次分配(注重宏观综合目标和工作效益指标、成本核算、考核评分制)、科室对员工再次分配(注重微观业绩与公平、公正、公开)的两级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与能力强、贡献大、多受益的原则,切实做到绩效与业绩挂钩,以达到实现业务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项目拓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3 讨论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核心,绩效工资分配是医院管理的关键环节。公立医院运用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能为医院长期发展培养人才梯队。本文结合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科学地制订绩效考核综合指标和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做到绩效工资分配与质量、岗位、技术、管理等要素挂钩,通过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体制,实现员工与医院绩效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霞,尹爱田,任绪功,等.构建综合医院绩效评价关键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41-344.

[2] 李萍.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161-162.

[3] 段建丽.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1, (1):30-31.

[4] 王萍.黄石市公立医院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构建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52-55.

[5] 苗志敏,田立启,修海清,等.现代医院管理的有效选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9):591-593.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7

第三条考评的主要依据:

1.任务书、任务委托协议书;

2.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3.工作日志;

4.其他。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评分年度考评和综合考评。年度考评在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2月之间(可与体系年度会议结合)进行;综合考评在每5年一个实施周期的第5年年初进行,综合考评当年不再安排年度考评。

第五条首席科学家的考评,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的考评,由各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组织实施。

第三章考评内容

第七条首席科学家

1.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况;

3.对本产业技术研发的全国统筹情况;

4.对本体系的组织管理和各机构、人员的工作协调情况;

5.对本体系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学风建设情况;

6.经费使用情况。

第八条研究室主任

1.对本研究领域的全国统筹情况;

2.对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情况;

3.与其他研究室的交流协作情况和与综合试验站的结合情况;

第九条岗位专家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对本岗位领域的国际前沿跟踪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及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综合试验站站长

1.任务委托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及完成情况;

2.对本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情况;

3.团队人员参加体系工作和团队建设情况;

4.工作日志填报情况;

5.经费使用情况。

(关于考评内容的说明见附件1)

第四章考评程序

第十一条首席科学家

1.本人依据考评内容撰写述职报告,考评前发给本体系全体人员。

2.在本体系的考评会议上述职。

3.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或委托有关行业司局及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本体系全体人员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表见附件2),并根据投票结果确定考评等级,形成考评意见。

4.考评意见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存档,同时将本人述职报告和考评意见抄送本人所在单位。

第十二条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

1.本人依据考评内容撰写个人述职报告,考评会议前发给本体系全体人员。

2.在本体系的考评会议上述职。

3.体系人员对被考评人打分(打分表见附件4、5),被考评人不对本人打分。

4.由执行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组织对打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按照执行专家组成员评分占权重的60%,体系人员评分占权重的40%,计算出本人的平均得分。

5.根据得分结果确定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80分以上为优秀;60~79分为称职,60分以下为不称职。根据考评等级,形成考评意见。

6.原始打分表和考评意见由体系首席科学家管理办公室存档,同时将本人述职报告和考评意见抄送本人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研究室主任

考评办法同第十二条(打分表见附件3)。

第五章考评结果处理

第十四条考评结束后一周内,首席科学家将本体系人员总体考评情况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所有人员的考评结果均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在体系管理平台上公布。

第十五条年度考评优秀的首席科学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优先推荐其参加各种荣誉评选活动。

第十六条年度考评结果为不称职的首席科学家,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征求体系部分专家的具体意见后,向首席科学家提出整改意见;连续两年考评结果为不称职的,取消聘任资格。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8

第一,办公室设置6个岗位。主任岗1人、副主任岗1人、行政会计岗1人、综合岗1人、纪检监察秘书1人、专职驾驶员1人。岗位职责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进行分配。

第二,综合业务科设置6个岗位。金融稳定岗、金融研究岗1人;征信管理岗、科技岗1人;金融统计岗1人;货币信贷岗1人。

第三,基础业务科根据昆银发〔2008〕150号文件要求设置8个岗位:业务主管、记账、复核、业务管理、综合管理、事后监督、辅助岗位、行政出纳。具体岗位分配:国库、财务、反假、账户、国库统计分析主管岗位1人;网点主管岗、国库综合岗、对账系统业务岗1人;结算账户、反假、反洗钱、联网核查业务岗1人;国库资金记账岗、明细复核岗、ABS复核岗1人;国库明细记账、资金复核、ABS记账1人;国库交换1人;国库事后岗、重空管理岗、支票影像1人;行政出纳、国库统计分析1人。

二、岗位整合的成效

经过岗位整合,支行预期的三个基本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一)通过岗位整合实现合理的内部风险控制,确保机构内部安全价值目标的实现

通过岗位整合,区分岗位的重要程度和在内控管理中的扮演的角色,有效的估算各岗位的风险基数,明确各岗位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风险防范。尤其是对各种业务岗位,合理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各岗位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提供必要的后续督促手段,将为确保央行系统高效、安全运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通过岗位整合,适当减低管理成本

从管理的基础出发点来看,岗位整合的理论思想实际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良性竞争机制的合理引入,另一个就是央行管理文化对优质企业管理经验的融合与借鉴。通过岗位整合,对组织和人事资源进行再分配,重新塑造央行内部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成本和效益的公式对管理运作进行新的演算和估量,以更合理的人力资源资源运用,更安全的岗位设置,来降低机构内部和上级部门对其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对央行今后的发展百利无一害。

(三)通过岗位整合,加强职能型服务,促进金融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岗位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岗位轮换,其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对需要合理设置的岗位以及其承载的工作量进行重新的评估,从而提高每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提升,能过有效地促进基层央行的职能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过渡,使每个岗位能够在完成实际工作的同时,有效地兼顾其他的工作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个机构在县域的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够提高单个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人才的综合发展提供机会。

三、面临的困难

(一)岗位整合流于形式

由于岗位整合的起始原因和时间的关系,岗位整合的实际意义以及目标并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认识。岗位整合被理解成了单纯的股室合并,其中具体岗位的合理、有效、科学配置就更是无从谈起。于是,在过度突出“合”而忽略“整”的普遍认识下,岗位整合变成了一次岗位轮换与股室合并的协同作战: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撤留了货币金银股、保卫股,提前开展了一次岗位轮换等等,结果自然皆大欢喜。就实际情况看,其实整合前后基本没有差别:实际工作积极地契合了“稳定”的大前提,但“创新”就没有了。

(二)岗位整合没有触及组织设置的根本

岗位整合的:“整”要先“散”、“合”要先“分”。首先,岗位整合在立足基本组织框架结构的前提下,应该视作是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同一部门的人员首先应该散开,合理地分布在人力资源的可用点上,而不是作为一个个别的小团体在其中移动;其次,岗位整合以提高工作效率、精简机构、节约成本为最终目的,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分工不是分配人手,是以效益最大化为前提,分配岗位,在这个分配中无需考虑部门差异或是传统的组织结合模式,而是以岗位之间促进、互动以及互补的效果为出发点,结合个人工作能力特点和学识所长来确定;第三,在岗位整和中,不应该以满足个别人的职位需求或是满足个别领导的喜好为出发点,而是一视同仁,将所有人按能力而不是资历差异进行划分,针对岗位特点来“因岗设人”,而不应该是为保证职位来“因人设岗”,具体的职位配置可以在整合后另行民主选举。遗憾的是,这样的思路并没有在整合中得到实现,因此,这项工作也就似乎更趋向于走到“换汤不换药”的一面去了。

(三)工作效率依旧低下

岗位整合前“1+1+1+[1]+[1]”(办公室+国库会计股+综合业务股+[保卫股]+[货币金银股])的模式是主流,工作效率如何就不做评论了。整合后“2+1”模式(办公室、综合业务股+基础业务股)、“1+1”(大综合股+基础业务股)的模式成为主流,本身设计的思路是很先进也比较具有操作性,但在实际中表现出的却是“原班人马换个牌子,一切照旧”。结合前面的分析,同一股室内,岗位设置没有变化、人员有微小变化、职责没有变化、工作方式没有变化,相加后应该也是约等于没有变化。首先,在近似岗位轮换的整合中,以能力为特征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其次,社会主义大锅饭依旧喷喷香,部分不适应现行职能变化的人员没有得到科学的安置和调整。

(四)管理成本依旧高昂

由于我们对“能”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很肤浅的阶段,岗位整合就出现了明显的误差。岗位整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节约管理成本,实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但“最大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往一个人或一部分人身上压担子、加责任,将其工作效力极度压榨,而是要在经过配置后,实现的一种整体的效益分配集合的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适度协作。而在整合后,实际的情况是:首先,分工不清。部分所谓的综合岗承担了单位股室工作量的1/2或更多,过多的非领导管理岗,卸置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弱化了分工效应,导致单一岗位工作的叠加和累积;其次,“代劳”成为一种工作主流。打着团结协作的旗号,让一些工作的惰性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的工作问题:人到心不到、在岗不干活、能推一定推、能等一定等,这些问题逐步恶化就变成了现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长此以往,必定造成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工作态度的歪曲,致使单位内部运作走向死角,管理的成本或是运作的成本就会成倍的增加。

(五)工作积极性依旧低落

工作积极性是决定内部管理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岗位整合的目标也就是要提升工作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任何工作都是苍白无力的失败品。工作积极性不外乎一个人工作的激情和对工作的奉献精神,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在积极性背后,正向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央行的职工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在如今的环境下,面对工作和竞争的压力,积极性本身就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逐渐下降,如果不及时地帮助干部职工恢复积极性,很快一个优秀的职工就会变成大家熟悉的“混日子的老油条”。在岗位整合后,逐渐暴露出当前县支行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难点:由于职工表现的良莠不齐,“混日子”、“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如同病毒一般在内部蔓延、感染,致使内部工作积极性呈几何级数下降。

(六)在一些重要的业务岗位上已经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了,而现有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度又较低,出现在要害岗位管理上“无人可轮、无人可替”的情况

以晋宁县支行为例,自2005年新进过人员后,已经近8年没有新进人员,在此期间,有2名同志退休,2名同志考虑到年龄因素,重新调整了岗位,不再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同时,根据《要害岗位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同一要害岗位工作满5年的,原则上应安排轮岗。”。目前,支行要害岗位人员13人。其中2名同志从事同一岗位工作接近10年;2名同志已经超过5年未进行轮岗。鉴于支行目前总人数21人,且近几年未有新进人员,而45岁以上的职工,退休时段都较为集中,再过四、五年后,支行可能会有4-5名职工步入退休年龄。以目前支行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已经是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

四、县支行岗位整合及内控管理意见和建议

(一)岗位的效益与程序之争

如果,按照总行对相关岗位设置的要求,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的相关条款,一个县支行,除去3个固定的领导职位后,实际所需的工作人员应该在13人至18人左右(办公室3至5人、综合业务科3人至4人、基础业务科根据实际情况设7至9人,具体岗位计算请参照上述文件,恕不累述)。我们取一个中间数15人,那么一个县支行实际需求工作人员应该是18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在实际工作中,人手与岗位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工作效率与工作程序的矛盾。一方面,要保证效率,就需要简化程序、简便手续,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要保证程序,就必须由始至终履行手续,按照岗位要求开展工作,时间就牺牲。针对人民银行工作的特点,在程序和效益间,应该更趋向于程序,严格的程序是织就内部管理严密控制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此,整合实际上是要在效益和程序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但略偏于程序。

(二)分工与工作积极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工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手段。分工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的极大进步,成几何级数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工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工作积极性地极度散失。分工首先就是岗位的科学划分,划分以后,分配人员操作岗位,岗位的固化在很大的程度降低了人员的流动性,使岗位人员的工作趋于僵化,模式化的运作,重复劳动最终导致了人员对工作积极性的散失。目前,适用的是干部交流以及轮岗的方式,来加强人员的流动性,强化单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工作程序以及人员能力的限制,轮岗和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在整合中,适度分工设岗,强化岗位人员的周期流动性,保证工作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

(三)职权分散与团队合作

在基层央行内部,岗位最大的特点就是职权的分散,形成了一种内部彼此间的制约与监督。同时,以科室为单位组成的小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职工的本位意识,提高了单一工作在同一个部门内部的认知度。但这些设计同样带来了问题:一方面,职权分散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职权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单一的岗位,过多的岗位设置也带来了人员不足、分工不具体,难于操作等问题;另一方面,团队的分工合作适用于短期目标工程的开展,作为基层央行内部而言,团队合作在长期的工作任务下,由于时间的延长,导致团队内部管理和主导意识的缺失,逐步衍生出自由放任的工作态度。而且由于在团队内过于强调人员的自由性和创新性,会导致组织纪律的严重散失,致使单一科室与整个支行工作上的不协调。因此,在权力的分解上,还要有制衡的考虑;在合作的基础上,还要提倡一种独立、创新的工作能力。

(四)对人员与岗位长远的循环更替思路

鉴于当前县支行履职的需要,在人员的更新与培养上应采用一种循环更替的思路来替代当前“缺眼补眼”的人员配备思路,而在人员培训与风险防控上,对“人为因素”与“制度因素”应进行同样的重视。

1.人员的循环更替。调研小组建议,在人员的配备上,要采用循环更替的思路。一是在对县支行人员的配备上首要考虑的不是总体的人数,而是平均年龄与是否存在较为集中的退休年龄段,之后再考虑人员数量。对于一些人员老化较为严重的县支行,应进行适当的倾斜。二是对新进行的人员,不论何种学历层次,都应该提供其必要的基层工作经历,以熟悉人民银行的职能运作。三是在县支行的人员配备上之初,可以进行适当的调研和情况核实,了解各个县支行的实际人员压力和工作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的协调,而不是无的放矢地进行配备。

2.人员的后续培训。此次调研中,调研小组也了解到,大部分职工有很强的学习意愿,但鉴于目前的县支行的硬件条件,还多职工甚至不能进入总行的远程培训网进行学习。内审小组建议,可以在视频系统的基础上,为每家县支行设立一个远程培训点,配备一套可供多人同时进行学习的设备,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学习,进行统一考试,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以满足干部职工学习的需要。对于一些有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职工,应给予适当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而一些集中到上级行的为期很短的运动式培训,部分干部职工也表示此类培训既无效果,也没有学习的质量,除了总行的视频培训外,实质意义并不大。所以,建议在培训的方式上,尽可能避免一些有名无实的培训活动,既节约了费用,也避免培训变成单纯的“吃喝会”。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9

二、方法步骤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行循环运行、动态管理,从5月下旬开始全面实行,以年度为一个循环周期,周期内工作分为五个实施阶段。

(一)第一阶段:排查确定风险(5月19日-5月31日)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建档工作。

2、做好宣传发动。召开动员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自觉防范廉政风险。

3、排查风险点。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岗位、科室、单位三个层面,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入手,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经局党组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在局公开栏公示。

(1)岗位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岗位职责,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和遵守《廉政准则》等情况,通过自己找、相互查、群众帮、领导提、集体评等多种方式,查准找全个人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报局党组审核。

(2)科室风险。针对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要环节,组织科室对照职能定位等情况,分别查找出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认真细化、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报局党组审核。

(3)单位风险。结合部门特点,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内容及表现形式,报纪委监察局审核。

(4)确定风险等级。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损失程度,将风险点从高到低依次划分1级(高)、2级(高)和3级(一般)三个等级,经领导班子审核把关后登记汇总。

(5)审核备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填写《岗位(个人)廉政风险自查表》,《单位(集体)廉政风险自查表》,《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报县纪委党风室和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备案。

(二)第二阶段:制定防控措施(6月1日-6月30日)

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有效管用的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l、针对岗位风险,由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报局党组审核。

2、针对科室风险,由科室全体人员围绕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报局党组审核,以表格或流程图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3、针对单位风险,由局领导班子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报纪委监察局审核,以表格或流程图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三)第三阶段:加强监督管理(7月1日-8月31日)

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层面和不同风险等级,实行分层管理、分级防控。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分别是单位、科室、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层面范围内的风险管理负总责,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实行分级防控。

1、分层管理。岗位风险由科室负责人直接管理和负责;科室风险在科室负责人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负责;单位风险在分管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主要领导负责。

2、分级防控。对风险系数较高的1级、2级风险点,实行重点管理,实时掌控;对风险系数一般的3级风险点,实行强化管理,定期调度、检查。

3、要逐步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的阳光运行,做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处罚公开透明,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实现对廉政风险动态实时防控。

(四)第四阶段:考核防范效果(9月1日-9月30日)

按照单位定期自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阶段性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检查考核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单位自查。在每阶段采取座谈、集中访谈、现场工作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一次自查小结的基础上,按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每循环周期进行一次自查总结,并形成自查总结报告。

2、上级检查。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迎接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阶段性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相关工作;年终,县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将组织进行综合考核评估,考核结果计入县委综合考核成绩,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3、建立考核评估档案库。每半年对定期自查、群众测评和动态考核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并按照单位、科室和个人分别建档。

4、实施奖惩。年终,根据检查考核情况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科室、个人予以表彰,对失察失管失教或违规违纪者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五)第五阶段:完善防控机制(10月1日-10月31日)

根据县纪委考核结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行政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的新要求,及时调整风险内容,完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总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责任追究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出现问题能修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三、工作要求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10

第三,为人真诚:抱定一个“诚”字,会得到同事和员工的信认和拥护,这是我竞争这个岗位的人格基础。

第四,身体健康:本人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中去。

假若我能够竞争上岗,我将全力做好综管部的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本部门的综合管理水平:

1、科学规范地做好日常事务工作。综合管理部承担着文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宣传、接待、车辆管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工作,是信息传递、政策落实、上下内外沟通的窗口,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起辅助作用的综合部门,既要承担琐碎的事务,又要参与政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合理调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综合管理部事务性工作井然有序。

2、搞好综合协调,确保企业政令畅通。及时传达贯彻总经理室的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总经理室各项决策的落实。认真、科学地搞好领导与领导、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互相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确保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完成年企业的目标任务。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11

1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思路

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思路主要包括两点:①岗位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评价的方法采取因素计点法,以此形成层次不同的岗位等级序列;②考核内容需由工作效率、服务对象满意度、岗位风险度、工作质量、工作数量、技术含量等内容组成,考核机制可将"岗位、职责、编制、绩效、薪酬对应管理"和"日常的KPI综合目标考核"两者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为岗位人才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实践过程

2.1岗位分析与设置 在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中,岗位分析与设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院需要分析原有岗位的合理性、具体职责:调查岗位的工作内容,梳理并界定行政后勤各科室的职责,再依据调查结果明确岗位内容和职责,最后结合医院实际和岗位的工作量,了解各岗位所需的编制人数;另一方面为合理设置现有岗位:结合近几年医院的行政后勤岗位绩效工资的分配现状,对中层岗位、一般岗位等实施详细划分。

2.2岗位价值评定 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中的岗位价值评定的过程为:①在岗位分析的前提下,采取因素计点法,提取工作压力、工作范围、工作经验、时间特征等相关的评价因素,制定一个行政后勤岗位的评价因素分级表,从而将无法量化考核的技术含量、岗位风险程度等内容体现出来;②在熟悉各岗位的基础上,由医院的领导、行政后勤的中层干部及部分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岗位评价组,对行政后勤的各岗位进行价值评价;③按照综合评分的高低对岗位排名,并给出具体的岗位规划 。

2.3人岗匹配 在岗位价值确定之后,可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使医院行政后勤各岗位达到人岗匹配,其具体内容为:医院全部的行政后勤岗位人员需对应相应的岗位职责,并自动评估自身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岗位的资质要求和上岗条件,自主竞聘适合的岗位。若出现竞岗的人数≤竞聘岗位的人员定额时,则需申请适合岗位的人才到空缺岗位,以实现有岗有人;若竞岗人数>竞聘岗位的人员定额时,需重点考核竞岗者的综合能力,考核中采取末位淘汰制。在岗位的考核中,可设置笔试、面试及现场答辩等三种考核方式,从众多人员中选聘出优秀的岗位人才,并硬性规定人岗匹配的周期为3年。

2.4绩效考核和分配 绩效考核和分配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制定科室二级考核标准:依据医院行政后勤科室的相关要求,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总结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和效率、工作数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是与医院行政后勤科室的工作密切相关的一级指标7个(包括一级共性指标6个,差异性指标1个)和二级共性指标;另一方面是对于奖励性的绩效工资,需实施二次分配:奖励性的绩效工资,一般采取院科两级的分配管理制度。科室一级分配主要基于医院全成本核算,结合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系数、具体工作目标的考核结果等内容确定的。科室内部在了解各员工的KPI关键性绩效指标的量化考核成绩、工作目标考核等内容后,再将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二次分配。详细的发放方式如下:

个人二次考核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金额(行政后勤岗位的奖金基础值×本科室的岗位系数之和÷科室各成员本月KPI考核的得分之和×各成员的本月KPI考核得分),同时给予科主任绩效分配额10%的考核权限。最后结果就为个人实发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金额 。

3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实践的效果

3.1建立有效考核机制 在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实施后,医院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并完全改变过去因人设岗的老旧模式,拉开了以岗定人的新岗位设置序幕,充分体现出岗位管理的合理性。

3.2明确岗位职责 采取绩效考核后,能明确行政后勤各岗位的职责,加强了各科室干部的管理意识,使医院的后勤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同时能增强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3.3发现和纠正问题 经过绩效考核,能及时发现岗位人员工作中的问题,并增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以提高工作业绩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3.4拉开分配差距 采取绩效考核以后,医院行政后勤岗位中的中层干部之间、一般人员之间、中层干部与一般人员之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差额,均出现扩大趋势,最终拉开岗位分配差距。以此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目的,进而鼓励优秀的岗位人才,还能提醒工作业绩一般、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 。

4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实践的反思

在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中,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考核周期一般设定为月度或季度,因此,部分非日常性而属于个人能力体现的指标;②各科室主任既是考核者,又是被考核者,因此,其对自身的考核,缺乏监督和公信力;③岗位不同的科室,其考核的主体会存在差异,导致考核的标准无法准确把握,最终得出的考核结果会不同。另外 ,想要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最佳效果,就必需建立与医院管理的特性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模式、竞争上岗的岗位竞聘,以此规避考核的个人主义,使其更加客观和公正。

综上所述,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关系到医院的合理、有效运行,因此,将绩效考核制度应用于实际,并掌握其实践效果,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注重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实践过程的同时,还需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对不足或者遗漏之处进行修订,使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体系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志深,田立川,马海红.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1):66-67.

[2]叶林.论我国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模式及标准的优化设计[J].中国市场,2014(29):208.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12

Key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mo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1.效管理体系及目标设定

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模式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需要适应企业环境的改变,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在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在系统上,能体现出机构绩效(即该分、子公司责任人的绩效)和岗位绩效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在工具运用上,根据岗位性质不同,分别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行为规范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在方法上,强调全程沟通,建立全程性的绩效管理;在结果上,强调与设定的绩效目标相比,而不是进行岗位间的横向比较,更加注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企业绩效目标的设定通过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分、子公司/部门和岗位,从而把岗位目标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各分、子公司责任人对机构的整体绩效负责。股份部门主管及以上,基层科室主管及以上的岗位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由分、子公司责任人与他们签订绩效合同。其余岗位均采用行为规范考核方式。

2.绩效目标设定的步骤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的绩效目标设定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股份公司董事长的任期考核要求,来确定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由股份公司领导层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如何落实年度经营目标,明确制定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并落实到分管副总、机构负责人及各相关负责部门。依据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股份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制定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将目标层层分解到科室、班组。

股份公司各部门及分、子公司分解的年度工作计划,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由股份公司经理与各部门、各分、子公司签订绩效合同。绩效合同必须明确以下内容:一是年度工作重点、相关部门间的配合指标;二是本次绩效考核期内负责人的主要考核指标(指标权重、目标值、评分标准);三是责任人签订绩效合同的时间进度安排。

3.绩效合同签订的双方隶属关系

按照“统一部署,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岗位直属上级是该岗位考核人。股份公司董事会是股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考核机构,股份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是各分、子公司负责人的考核人(一般由分管副总经理代为履行考核人职责),最终考评意见经董事长及总经理决定考核结果的总体平衡。股份公司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的考核由其分管副总经理担任考核人,最终考评意见经董事长及总经理决定考核结果的总体平衡。分、子公司职能科室,其绩效目标的设定由其分管领导与其签订绩效合同。

4.绩效过程控制与分析

绩效监控体系由机构绩效监控和管理岗位绩效监控、普通岗位绩效监控组成,考核双方按照绩效目标定期检查阶段性工作计划和实际有无偏差,并分析偏差原因、及时制定改善方案,从而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总经理工作部和计划运营部是机构绩效监控的组织机构,负责起草、汇总公司的月度、季度、年度经营业绩分析报告,报公司领导审阅;负责与各专业部室平衡各专业的改善建议,确保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协助公司领导安排机构绩效监控流程中的行政事务。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等各专业部门对基层的经营业绩进行过程监督并定期提交专业分析报告;寻求公司发展中的创新、成长类目标。

管理岗位绩效监控主要针对股份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分、子公司各科室负责人。结合责任人的绩效合同、月度工作表现,每月分管领导与责任人进行沟通,对责任人上月绩效表现进行总结。

普通岗位绩效监控是对普通岗位行为规范进行监控。对于专业管理、技术岗位、生产运行岗位,行为规范是衡量岗位任职者工作绩效好坏的一种标准。

5.绩效考评及结果应用

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及综合表现,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同时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增进团队合作精神,驱动员工积极创造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股份公司高层管理岗位的绩效考评由董事长、总经理考核。能力考核由同级、下级、上级综合评价得出考核成绩;每半年度进行业绩测评,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评。考评内容主要依据每年一签的绩效合同为主体内容,同时兼顾合同以外的其他工作内容。在一年的考核期中,每季度由上级领导对被考核人季度工作业绩进行沟通,在半年度时,由总经理对被考核者通过书面形式从德、能、技、勤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由董事长进行最终平衡。绩效考评内容与被考核者年薪考核部分直接相关。

股份公司各部门责任人的绩效考评由直接上级领导考核;能力考核由同级、下级、上级综合评价得出考核成绩。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测评,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综合考评。考评内容主要依据每年一签的绩效合同为主体内容,同时兼顾平时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内容。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职务升降、工资等级升降、年度董事会嘉奖发放、培训等工作的依据。

股份公司各部门科员岗位的绩效考评主要依据岗位行为标准为依据,由直接上级领导考核。考评内容与被考核者绩效薪酬直接相关。

分、子公司经理的绩效考评由股份公司分管副总担任。股份公司分管副总每月听取下属基层分、子公司经理经营业绩汇报;每季度由分管副总进行一次绩效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综合考评。考核指标主要是股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绩效合同,及董事长、总经理、主管领导安排的工作内容。绩效考评结果与被考核者绩效薪酬直接相关。

6.绩效管理体系维护

科室综合岗工作总结篇13

医院管理模式的改变、竞争方式的转变以及病人对医疗卫生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决定了我国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发展趋势,管理培训也由此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是医院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兼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于一身,在学科建设、科室及医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我国医院管理人员培训体系与机制建设滞后,导致大部分科室主任缺失系统的管理培训,较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知识匮乏管理技能欠缺等现象为了制定基于需求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培训,有效提升科室主任的管理水平,本研究对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现任职的136名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科室主任110名,医技科室主任26名。

    12研究方法

1.2.1 需求分析 应用goldstein分析模型从组织、任务及人员三个方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通过文件与资料分析(主要包括:《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文件纲要[2-5],该院“十一五”规划与总结、“十二五”规划、医院年度工作要点分解、工作计划与总结汇编、规章制度汇编、岗位职责汇编、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医院工作分科报表等档案资料)和医院现状调研,从医院内外部环境、战略目标与资源方面进行组织层面需求分析;在问卷调查和岗位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培训需求=理想状态-现实状态)[1],完成任务层面的岗位胜任力培训需求分析;统计并分析调查问卷,从个人层面了解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培训现状及其对培训内容、时间与方式的需求。

    1.2.2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基本情况、培训需求调查和岗位胜任力评价三部分组成。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问卷129份,剔除填写不全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87.5%。所有问卷统一编码,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2.3 结果评定 将岗位胜任力依据likert 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优(5分)、良(4分)、中(3分)、低(2分)、差(1分)[6]。4分以上界定为较理想状态,3~4分界定为一般状态,3分以下界定为不理想状态。本研究的理想状态值取自较理想状态的中间值,即4.5分;现实状态值取自调查问卷自我评价(50%)与他评(50%)的均值。差距值=理想状态值-现实状态值。根据差距值将培训需求分为3个等级:轻度需求(差距值<0.5)、中度需求(差距值为0.5~1.0)和重度需求(差距值>1.0)。

    2 结

2.1 基本情况本次有效调查119人,其中临床科室主任102人,医技科室主任17人;年龄32~56岁,平均45.7岁;任现职0.5~17.0年,平均4.6年;正高级职称45例(37.8%),副高级职称63例(53.0%),中级职称11例(9.2%);博士41例(34.5%),硕士58例(48.7%),本科18例(15.1%),大专2例(1.7%)。

    2.2 组织层面

2.2.1 医院内外部环境 从外环境看,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环境的迅速发展变化,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日趋增加,病人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超前的管理理念、一流的服务流程、不断提升的医疗质量和新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对临床与医技科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纲要和指导性文件[2-5],明确了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全面部署了培训任务,并提出了2015年全国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95%的要求,以上政策纲要为医院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从内环境看,该院“向服务要市场”、“向人才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人本主义的软管理方式、成本管理促效益的经营理念已普及到临床与医技科室,科室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才能迎合医院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需求。

    2.2.2 医院战略目标 该院“十二五”发展目标在学科发展、品牌打造、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硬件、管理、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定位,并确定了“高水平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目标。临床与医技科室管理人员是医院战略的谋划者,更是科室发展目标的设计者与执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直接关系到医院和科室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医院各级领导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为此该院将“完善医院管理组织框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列为2011年12项工作要点之一。可见该院管理培训的开展基于医院战略的需求并为医院战略而服务。

    2.2.3 医院人力资源与财务状况 近年该院管理队伍迅速壮大,现有各类管理人员545人,较3年前增加112人(25.9%),其中临床与医技科室管理人员268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49.2%,较3年前增加52人(24.1%);护理管理人员143人(26.3%),其中新增40人(38.8%);行政管理人员134人(24.5%),其中新增20人(17.6%)。培训情况调查显示,近3年59.7%的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没参加管理培训,比例明显高于行政管理人员(30.9%)和护理管理人员(12.2%)。“十一五”时期医院发展回顾揭示了该院蓬勃发展的势头和良好的效益状况。

    “十一五”末,医院现开放床位为1 995张,较“十五”末增长42.5%;医院年收入达到16.47亿元,是“十五”末的2.38倍;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是“十五”末的2.20倍。医院良好的经营与运行状况确保了持续提升的经济效益,稳定的经济收益保证了医院及各部门计划的实施,也为医院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提供了长期有效的保障。

    2.3 任务层面

2.3.1 岗位任务 在参阅该院岗位职责汇编和相关文献[7-8]的基础上,经高层医院管理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与医技科室管理人员讨论,确定了科室主任岗位任务清单并明确具体要求。任务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工作内容:工作概述、工作职责(管理职责、业务职责、教研职责)、岗位工作关系(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②任职资格:基本要求、知识技能要求、应知法规、素质要求、培训要求;③工作权限;④协调关系;⑤绩效考核要点。

    2.3.2 岗位胜任力需求 在文献回顾[7-11]、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岗位任务清单对科室主任的18项岗位胜任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各项岗位胜任力的自我评价值均高于他评值;不同学历、职称、专业的科室主任岗位胜任力需求差异无显著性;管理年限0.5~3.0年者与3.0年以上者的岗位胜任力需求总体相差不大,部分胜任力需求略有差异,如管理年限0.5~3.0年者对规划与决策能力、科室综合管理能力、带动学科发展能力的培训需求较3.0年以上者略强烈,而其对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训需求较3.0年以上者略弱。见表1。

   2.4 个人层面 2.4.1 培训现状 119例调查对象普遍认为需要进行管理培训,其中43.3%认为非常需要,51.2%认为需要,两者合计94.5%。调查显示,在过去3年中,未参加管理培训者71例(59.7%),参加1~2次培训者27例(22.7%),参加3次以上培训者21例(17.6%)。

    2.4.2 培训内容需求 培训内容中需求人数超过50%的项目依次为沟通技巧(70.6%)、团队建设(58.8%)、医疗质量管理(58.8%)、医院文化与创新意识(52.9%);需求人数低于30%的项目为信息管理(27.7%)、支持与决策(26.9%)、卫生人力资源管理(23.5%)和时间管理(14.3%)。而对卫生政策与法律法规、医院绩效评估管理、医院战略与目标管理、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培训、医院成本管理、细节管理、医院规范化管理概述需求人数百分率分别为42.2%、36.1%、34.4%、34.5%、33.6%、32.7%、31.9%、31.1%。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学历、职称的科室主任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无明显差异;临床科室主任对沟通技巧和医疗质量管理的培训需求较医技科室主任略高;管理年限0.5~3.0年者与3.0年以上者对管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基本相同,随着管理年限的增加,被调查者对团队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的关注程度呈增加趋势。

    2.4.3 培训时间与方式需求分析 被调查者最认同的培训时间为上班与业余时间相结合,占49.6%;普遍认同的培训频率为每3~6个月培训一次,占67.9%;最为认同的培训方式为经验交流(52.1%)和授课(48.7%),其次为案例分析(47.9%)和单位间学习交流(46.2%),而院校合作培训(27.2%)、轮岗(11.8%)、学历教育(6.7%)以及其他培训方式(5.8%)的认同率相对较低。另外,有7人提出其他建议,如出国培训、观摩成功范例、采用短信等方式进行管理知识的日常灌输等。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学历、职称、专业的科室主任对培训时间、频率和方式的需求无显著差异。管理年限0.5~3.0年者对授课和案例分析的倾向性高于3.0年以上管理年限者,而其对经验交流和同行单位学习交流的倾向性略低于3.0年以上管理年限者。

    3 讨

3.1 强化培训意识与理念管理培训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效能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的智能投资,这种理念必须在全院范围内得以普及。

    医院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培训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培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医院中、长期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

    作为受训者的科室主任,更应该认识到管理培训对其自身发展的价值。昨天是人才,今天未必是人才;此处是人才,别处未必是人才;坚持培训和学习是其个人实现自我发展和不断增值的必由之路。因此,科室主任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管理培训,积极主动参加相关培训,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

    3.2 加强管理培训力度

医院内外部环境分析和战略目标分析揭示了该院临床与医技科室管理人员培训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医院人力资源分析显示,该院管理队伍不断壮大,临床与医技科室管理人员是该院管理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科主任负责制的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下,该院科室主任在科室和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培训现状调查表明,该院59.7%的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近3年没接受任何管理培训,比例居各类管理人员之首。同时,岗位胜任力分析显示,在18项岗位胜任力中,培训需求为重度和中度的有8项,这说明该院科室主任岗位胜任力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通过培训予以提升。

    本文调查结果还显示,94.5%的科室主任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希望通过管理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因此,该院应加强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的管理培训力度,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上予以支持,推进和规范科室主任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

    3.3 制定基于培训需求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培训计划制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按需培训的原则,把需求调研和分析作为培训计划生成的必经环节。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培训计划的制定应以组织、任务、人员三层面的系统需求分析为依据,以岗位胜任力建设为基础,将长期的年度培训计划与短期的定向培训计划相结合。培训内容设置应注重综合性,既要关注科室主任培养甄选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医疗安全与细节管理能力、科室综合管理能力、带动学科发展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影响力与亲和力、激励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沟通技巧、医疗质量管理、文化建设等管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以及素质的培养。项目和课程设计应兼顾普及性和针对性,在满足大多数科室主任的普遍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少数和不同管理年限科主任的特别需求。在培训方式方面,低年资的科室主任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授课与案例分析的倾向性较大;而高年资的科室主任多数倾向于经验与学习交流。因此,在以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为主的培训安排中,还应做好预算和规划,有计划地选派部分科室主任到国内外有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医院、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进修。

    培训活动是一项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复杂工作,要使培训工作科学化、程序化开展,必须有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机制建设的跟进。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支持和保障培训相关工作的顺畅运行。在完善体现培训需求的计划生成机制的同时,还需强化组织领导管理机制,构建流程科学的培训运行机制,完善培训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婿诗.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09,11(22):68-69.

[2]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0.

[3]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 2002.

[4]中共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2010.

[5]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 2004.

[6]杨武,苗志敏,杨松凯,等.主管护师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与评价标准的研究[j].齐鲁医学杂志,2008, 23(5):455-459.

[7]苗百超,王冬,陈立明.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主任的岗位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204(6):332-333.

[8]毛春,刘文卫,李晨,等.临床与医技科室主任考核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15(2):28-3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