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论文实用13篇

春节消费论文
春节消费论文篇1

本文作者:丁瑶工作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物资供应丰富的今天,农村消费支出的总量和结构都在改变。外出旅游、买车买房标志着一种新的消费观的产生,而这类消费群体大多为年轻人。此外,年长的村民更看重价格。而年轻群体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消费现象,比如追求名牌、攀比等。这与不同人群的消费观念密切相关,老年人节俭甚至过度节俭、青年人常盲目消费,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引导他们合理消费。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结构合理化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扩大农村消费最根本的还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政府要切实做好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加大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力度,在提高效益的同时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对富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使得他们能够胜任较高要求的工作,从而促进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完善信贷体系,减少流动性约束从调研结果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储蓄率明显偏高,从而抑制其发展与享受资料的消费,不利于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要加快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提高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减少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市场,减少农户所受到的流动性约束,增加跨时预算能力,提高即期消费水平。)树立新消费观,优化消费结构农村地区隔代之间消费观差异明显。年轻人常过度消费而入不敷出;中老年群体常过于节俭而抑制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可以借助媒体宣传,倡导健康合理适度的消费,培育面向中老年消费者的消费热点,引导他们进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促进农村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供给相对不足,而农村居民手头资金又相对充足,需求旺盛,加之部分商贩借机抬价,导致春节期间价格有较大上涨;同时,春节期间农民对价格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对商品的质量又不能很好的鉴别,使得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这些都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物价与质检部门应在春节期间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使农民们放心消费,购到物有所值的商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调研中发现农村地区文化娱乐消费缺失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人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表现为娱乐形式单一,层次较低,且带有一定色彩。

为优化农村春节消费,笔者认为当地政府首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送戏下乡等,鼓励农民从麻将桌和电视机旁走出来;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严厉打击和变相,特别是设置机的行为,让农民过上健康丰富的文化大年。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制约农村消费的又一瓶颈是农村消费环境的相对落后,如交通不便,商品质次价高,品种不够齐全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其最终方向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既能改善农村人多地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状况;又能扩宽农产品消费市场,支撑农业附加值;最后,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既有利于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又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

春节消费论文篇2

一、价格火

市场存在一天,价格就会作为调节市场的一只有效的“手”,陪伴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左右。去年那场杀毒软件价格大战,可谓是精彩背后更精彩,消费者尝到了甜头,商赚足了money,主控价格大战的各大厂家也是春光满面、颇有成就感。11月份发生在广州市场的数码相机四大品牌全线降价,同样是沸沸扬扬,疯狂背后的疯狂。

圣诞节促销,是否要烧价格火?其答案只能是:依产品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而不同,因企业在市场中所具备的优势大小而差异。

圣诞节是个大节日,十几亿的国人无不喜气洋洋乐开怀,谁还在乎价格的多多少少?原则上讲,降价并不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笔记本、数码产品以及各类it新品等面向中高端消费群的产品市场来说,价格并非厂商之间唯一的较量。但是,对于市场中的挑战者品牌,价格却是一把利器;对于整个市场疲软、消费者低调的产品,企业间不约而同通过降价刺激消费者对整类产品的关注和购买欲望,也不失为一种良策。除此之外,围绕人们过年图吉利的消费心理,推出适当的抽奖、返券、赠品,甚至是采取“888”“9666”等吉利的数字定价技巧,说不准都会带动自己产品的销售。

二、文化火

“智慧经营,人文关怀”是当今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高级境界,文化促销同样是为各大企业认可的优秀促销形式。

无论是回归传统,把it产品促销和上千年的春节文化民俗相结合,演绎一场春节民族文化大餐;还是立足现有的高科技定位,以科技改变生活、跟踪时尚节拍、数码普及风暴等促销由头,来抓住老百姓在春节期间的购买欲望,都是一种文化促销的表现。

说起文化促销,路演活动可以说是其中的重头戏了。无论是民间演出还是名人出演,无论是现场数码展览还是电脑上网演示,产品有不同,文化促销的底蕴却是脉脉相通的。围绕企业不同的it产品,策划一些环环相扣、消费者喜好、商家成本不多且容易操控的文化促销活动,不仅可以在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同时,吊足顾客的购买欲望,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礼品火

从“送礼送烟酒”、“送礼送红包”到近几年的“送礼送健康”、“送礼送文化”,礼品风无疑是圣诞节消费市场中,最为国人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感情沟通方式了。经过了“call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pda礼品概念之后,像数码相机、电脑辞典、电子书包、移动存储,乃至pc、笔记本,都可能亮出送礼的“招牌”,争夺圣诞节节送礼市场的份额。笔者认为,瞄准“学生”“政经高层”和“新一代”这三类群体的礼品诉求,应该比较容易进入。

四、新品火

几乎每周每月都会有各类it新品热腾腾的出炉,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更说明了it应用的潜力。在春节促销中,it新品会不会成为消费者期待的又一个亮点?

俗话说:“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在处处弥漫着it味道的新经济时代,“买新品”、“用新品”也一定会趁着消费者的it激情,成为国人春节的一盘“海鲜餐”。

五、教育火

教育消费者是一种比用价格来勾引消费者,更高深的一种招数。从电脑还是稀罕东西的时候,很多pc厂商就在不断地教育他们的目标消费者,“买电脑,免费培训三个月”,这种曾经耳熟的促销声音,似乎在这电脑成了必备工具的年月里,反而比电脑还稀罕了。

其实,像数码相机这些在消费者中还比较稀罕的it产品,不妨借着春节假期,改善一下消费者吃鱼吃肉的“胃口”。在我们忙着做新闻会、搞年终大酬宾的空当里,如果谁打出“买某某相机,享受三天免费培训”,说不定就成了消费者的“红人”,成了市场中的丰收者。

在电脑市场、数码超市、广场这些云集了众多目标人群的终端场所,开展一两个小时的“现场摄影讲座”“专家教您用数码”之类的短程教育活动。此外,面向中小学生、大学生,推出“买pc,送免费培训”、“买**电脑,获***学习软件”之类的促销活动,同样是解了家长难题、应了学生需要、借了圣诞节时机的一种“旧貌换新颜”的销售策略。

六、个性火

所谓个性,就是厂商制定的促销计划和采用的营销方式能够体现自家的个性和特色。如今,各类it产品在实际促销中的花样更新与变化越来越快,销售商必须及时摸清消费者的口味和竞品的促销思路,抢先一步推出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促销组合。

没有个性的促销是可怕的,差异永远是激烈竞争中的救命稻草。尽管各类it产品、各家it厂商在实际的促销中,都不会脱离价格、赠品、抽奖、路演这些看起来陈旧的东西,然而,所谓的创新就是把一系列旧元素中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个中关键在于,哪家企业的创新组合能更贴近消费者口味、更容易调动消费者的参与性,并最终促成消费者以自愿的形式,发生真正的购买行为。

其实,除了上述的“六把火”以外,圣诞节市场中的促销招数还有很多,而且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针对终端经销商的渠道促销,同样是帮助厂家打火圣诞节市场的重要手段。

春节消费论文篇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零售业发展迅猛而且在产业链中担当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零售业的多样性。同样,零售业在推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季节性商品是零售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季节性商品是指在生产、收购和销售上有显著季节性特点的商品,季节性商品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不同季节的服装、蔬菜、水果、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春联、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这类商品有的季节生产、季节收购、常年销售;有的常年生产、常年收购、季节销售;还有的季节生产、季节收购、季节销售。为了保证市场应季商品的正常供应,企业对季节性商品一般是根据生产和销售特点,提前收购,提前储备,做好商品上市前货源准备工作。在中国,季节性商品的收购和储存的任务主要由一、二级批发企业负担。

季节性商品的特点决定了其价格形成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季节性商品的价格、销售量的不确定性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比如,春联只在春节期间使用,属于季节生产、季节收购、季节销售的季节性产品。为了探讨季节性商品的市场交易行为,我们在2012年的春节之前参与了春联的市场零售,亲历了春联市场交易的全过程,因此本文将以春联交易为例,从价格形成、价格歧视、行为经济学、博弈论等不同的经济学视角来探讨季节性商品的市场交易行为。

二、价格形成

按传统的价格形成机制,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并且可以随供需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价格。但是季节性商品不能完全依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加成进行统一定价。其原因在于季节性商品的需求具有规律性的巨大波动;但是有些季节性商品又具有不可储存性,不能依据存货进行供求调节,而只能即产即销。因此,如果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统一定价,那么可能在高峰时期,商品可能是供不应求;反之,在低谷时期可能是供过于求。所以,季节性商品的定价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规律性波动制定相应的多重价格。同时,相距不远的零售商的价格必然趋于一个近似相同的价格,原因如下:假设一个零售商的价格高于附近的另一个零售商,而他们的商品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不另加成本的前提下必然会选择较为便宜的商品,这样定价较高的零售商因缺少客源,不足以弥补他的成本,那么他就会自然的降低价格,直到相似商品的价格一致。

具体考察价格时,我以春联为例,对附近进行春联交易的零售商的价格进行了调查。虽然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暴利行业,但是调查的结果还是令我大吃一惊。通常,批发成本之上的平均五倍左右是销售价格,不同类别有不同的利润倍数,其中,一般情况下小对联利润可达到十倍而福字、窗花等只有两倍左右。商贩从批发商处进货,产生商品成本同时运费、摊位费等都包括在成本之内。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一点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存在矛盾。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春联交易中商贩占有绝对的优势,谋取暴利;另一方面,商贩要承担季节性商品压货的风险和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他们的机会成本很高。所以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季节性商品较其他商品的高利润率是合理的。

三、价格歧视

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价格出售,叫做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样,它可以应用于春联的交易过程中。一个摊位通常要有二、三个人卖春联,以防顾客过多而损失交易量,要想在同时同地以不同的价格将春联出售,一个摊位的商贩要独立作战,尽量将顾客分开,同时要是每位顾客相信自己所付的是“特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时“羊群效应”发挥作用,获取更多的利润。[1]

就零售商来说,一般情况下,越是接近除夕,春联的价格越贵。然而,消费者会想时间越接近除夕,商贩的竞争会越大、压货的压力越大,自然价格就会下降,但是他们忽略了商贩之间的共同抬价行为,等到消费者不得不买的时候就是商贩获得最大利润的时候。同时,不同消费者会面临不同的售价,一般来说,对男性的售价要高于女性,对年轻人的售价高于老年人的售价,对开车联的消费者售价高于其他方式的消费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他们的依据为是否存在潜在的高消费能力。经济学中,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偏好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就不同——同样数量的商品出现了不同的保留价格,如此厂商才能差别定价。第二,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2]。而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在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显然是错了。价格的信息费用相当高,而这信息卖者要比买者知道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格够便宜,他就不会再费时费力的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3]

四、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行为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在于:经济现象来自当事人的行为;当事人进行理性决策,但理性是有限的;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当事人的决策不仅体现在目的上,而且体现在过程上;在决策过程当中,决策程序、决策情景都可以和当事人的心理产生互动,从而影响到决策的结果;个体决策结果的变化导致总量结果的变化,对经济总量的理解来自对个体行为的理解;有限理性和学习过程会导致决策的偏差以及结果演变路径的随机性,从而产生异常行为,这种异常行为增添了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同时加剧了有限理性的约束。简单来说,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对发生的行为的影响。

这些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完全的应用到消费者身上。最明显的是消费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并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有一种攀比心理作祟,效仿性强。Sigue建立模型测试促销对销售渠道、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影响,发现零售商应该对零售环节进行促销,而生产商的策略应该不对最终消费者进行促销[4]。营销策略可以在消费者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在春联买卖中,一些消费者感觉价格合适就会向亲友询问是否需要帮其买回去,以此增加购买量来获得更大的折扣价。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摊位红红火火,而相距很近的一些摊位却冷冷清清,这也是消费者主观心理影响行为的一种表现,他们会认为人多的摊位物美价廉,产生从众行为,体现出消费者的理性是有限的。

五、消费者和零售商间的博弈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

博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也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通俗的理解:类游戏等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属于动态博弈。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在春联交易中,消费者与零售商的讨价还价就是一种博弈,并且属于非合作的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春联交易中,消费者根据商贩提供的价格和所需商品的质量来决定是否购买,并且会提出一个他满意的价格方案供商贩参考,这时商贩会强调他的商品较其他的物美价廉,稍微抬高点价格,看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交谈的最后结果以下四种,如图所示:一是双方有一个共同满意的方案,商贩以高价卖出,消费者以高价买入,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认为价格合适,双方的效用达到最大化,效用值分别为10和5;二是由于一方对价格不满意而没有完成交易,双方的效用均为零;三是商贩已经提出低价而消费者认为是高价而选择不买,此时商贩的效用值为-10,消费者的效用为零;四是商贩已经提出低价且消费者选择购买,商贩的效用值为5,消费者的效用值为1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和第四种可以完成交易,双方达到效用最大化。这两种策略组合是纳什均衡,即在该策略组合上,消费者和商贩单独改变策略选择都不会得到好处。

六、结语

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无时无刻的发生在我们真实生活中,季节性商品零售业如此繁荣必然存在一定的道理,作为消费者无需抱怨它的高额利润,因为它存在不确定的风险成本;作为销售者无需抱怨消费者的讨价还价,因为他们追求低成本带来的高效用。凡事多加思考便会有不同的角度,运用经济学思维更好的理解生活中处处的现象,来发现生活的奇妙。

参考文献:

[1]张五常.卖桔者言[M].中信出版社.

春节消费论文篇4

我们发现,在国家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在寻找营销主题的时候,都希望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赢得消费者。无时无处不十足地体现“年味”。是春节营销的关注点。

同样是过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味道”,商家要根据各地的情况打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年味牌”,才能取胜春节市场。都是“满就送”、“现金直降”、“惊爆价”等常规的促销手段,都是老酒,然而昆百大家电的新春送福,写春联活动;江西腾达电器的送牛肉鲫鱼等年货;文峰电器、东鸽电器的送年夜饭等,却成了一个个透着春节气息的新颖酒瓶。这些活动策划的思路,赠品的选择,都充分地体现了年的味道,也可以说是别出心思的。这些活动策划的背后。是策划人员洞悉消费者最希望过什么样的年,过年时消费者最需要的味道。这也说明我们的区域家电零售商的营销水平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

沈阳的兴隆大家庭和江西腾达电器在组织资源的同时,也在跟竞争对手打时间差,选择了节前提前促销;文峰电器的异业合作,则突出了集团内部不同业务之间协同作战的优势。这说明,除了活动的策划以外,促销时段的选择,方案执行的保障,这些也都是春节促销大战的决胜因素。

春节消费论文篇5

区别于单向的广告宣传,新媒体中趣味性、互动性更强的娱乐模块更吸引消费者,并产生了更好的商业附加值。颐堤港购物中心在微信号上推出了“桃花春”测试,用户通过摇一摇便可测试新年的“桃花运”。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抽签活动消费者参与度很高,他们通过朋友圈分享出去,无形中为商场做了广告。

为了让公众号保持用户黏性,包含首创奥特莱斯在内的多个商家纷纷针对微信用户了很多诱人的折扣活动,将免费停车、免费打车券等夹杂在商品宣传中。消费者张女士表示,她逛商场前都会在微信上查阅商品折扣、餐厅菜系和优惠信息,省去了网上搜索的麻烦。商场地图也在微信中,无论是逛街还是找人都很方便。

北商商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公众号推广背后是商场对消费者的详尽大数据分析。商家通过定位、关键词等记录方式让消费者为自己贴上微标签,并有效地对海量信息进行梳理、分类,为今后的个性化推送奠定基础。不过,商家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面仍存在不足。北京商报记者在体验中发现,多个商家的公众号自动回复功能有待完善,按要求回复时并没有提供相关信息。活动信息较陈旧,个别链接无法打开。

儿童与体验两把剑

据颐堤港购物中心高级市场策划主任陈朝旭介绍,春节期间,商场一层2400平方米的冬季花园里布置了大型桃花林,场景购物对于消费者极具吸引力。世茂广场·工三总经理王文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体验性,让购物变得有趣、有意义、值得回忆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在新年期间,世茂广场新增了许多品牌,潮牌店适合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人。X先生密室逃脱和咖啡陪你24小时对外开放,满足了年轻客群的夜间消费需求。

金源新燕莎MALL总经理王丽华认为,消费者更希望在购物中心得到体验性的互动与交流。“去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购物中心从铺设WiFi、建立可定位App开始,把重点放在多渠道建立与品牌商、消费者的互动中。”

陈朝旭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冬季寒冷,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室内玩耍。颐堤港购物中心推出的冬季花园和桃花林吸引了不少儿童来玩耍。春节期间,儿童带来的商业价值还在继续被放大,几乎成为商家必争之地。金源新燕莎MALL、朝阳大悦城等多个商场都推出了与家庭相关的活动,儿童商品也有较大折扣。

虽然儿童业态蕴育了很大商机,但也面临人手不足的尴尬。一位购物中心负责人坦言,自己曾遇到过品牌因人手不足春节期间没有工作人员留守的情况,这一点在儿童业态中更为明显。出于安全考虑,儿童业态的员工在培训前不能上岗。为了保证商场的正常运营,商场只能让品牌商通过额外补助的方式挽留员工。

传统文化渗透

如今,传统文化被社会各界重视,传统节日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某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近两年的节日消费分析,传统节日热度比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有很大差距。

调查显示,79%的消费者喜爱传统节日的理由是“传统节日可以放假”,75%钟情西方节日的消费理由为“西方洋节新奇有趣”。在西方节日中,社区会自发组织聚会、游行等各类节庆活动。社区董事会主要进行组织工作,非政府组织和商业机构会提供资金赞助,有时也会在居民中开展筹款活动,社区志愿者会积极筹备和参与活动,给予物质和行动上的支持。西方节庆活动常常热闹非凡,成为社区成员沟通往来、增强归属感的重要平台。

春节消费论文篇6

现在我们整天过情人节,圣诞节,等等等等的西方节日。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的确有很大的“文化自我殖民”的嫌疑。一个黄皮肤讲汉语的中国人在没有任何宗教原由的情况下热衷于过圣诞节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对于大多数漠视本土节日而推崇洋节的年轻人来说,圣诞节也和诸如好莱坞大片、LV和NBA等一样,只是一件来自西方的时髦的消费品。西方文化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意义,也已经被消费主义吞噬。

我们变得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节了。我们知道并期待的可能只是一次睡懒觉的机会或让人放松的假期,只是一次疯狂购物或消费的好理由,只是一次唱k或去酒吧装疯的机会或者甚至只是一种用来表明自己时尚态度的符号。当然不用说,节日更是一次商业促销的良机或一个拉动内需的杠杆。。。。。。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节日的文化气息变得非常稀薄。

春节消费论文篇7

二、统筹兼顾,打好系统战役

春季营销不是临时促销,而是一场系统营销战役。很多企业意识不到春季营销的战略意义,仅仅把它理解为一次重要的促销活动,甚至因为春节长假导致工作涣散、纪律松懈,营销策略贯彻不彻底。等到醒悟之时,已进入营销淡季,且年度时间过半。由于业绩惨淡、后续乏力,全年营销任务已难以完成。

春季营销,应当从品牌、产品、促销、广告、服务、渠道、展会、团购、消费者等方面制订与实施营销策略,其中心就是消费者(见春季营销攻略系统图)。

三、春季营销攻略

1.品牌攻略

很多季节性或者节日性很强的产品,譬如礼品、保健食品、烟酒等行业,均会借“春节”这一特殊时期之势,加大推广力度,增强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购买忠诚度。化妆品行业同样可以借春节之势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推广活动,强化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培养忠实顾客,为品牌的战略发展赢得竞争机会,并有效带动产品、促销、渠道、广告、服务等一系列策略运作,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2.产品攻略

产品是营销的基础,只有好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带来好的销售业绩。所以,产品攻略是化妆品企业春季营销攻略的重中之重。

产品攻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障春季现有主力产品的供应。譬如因春季空气干躁导致护肤类保湿产品销量大增,企业应保证热销产品不脱销。二是要及时规划新产品的生产与渠道补给。换季之时,企业必须未雨绸缪,譬如防晒产品应提前进入渠道。三是适时出台创新产品。用新产品的新功能、新买点为企业带来竞争活力,以有效打击竞争对手。

3.促销攻略

整个春季伴随着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这些节日都与化妆品销售息息相关,并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销售业绩。如何围绕重大节日适时开展促销活动,既不显繁琐又别出新意,需要相当高明的营销艺术。

不论营销方式如何,春季化妆品促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其一是整体性原则。要将春季促销纳入全年促销框架进行思考,以利全年营销的有节奏开展。其二是创新性原则。要将传统民族特色与化妆品的时尚特性结合起来开展促销,创造适合自身产品特点的创新元素。其三是针对性原则。要明确目的,明确目标,明确方向,根据企业的品牌运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其四是科学性原则。化妆品是时尚的科技产品,其促销策略必须建立在科学运作的基础之上。

总之,春季化妆品促销攻略,既要利用节日氛围,又要坚持合理布局,只有谨慎运用,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4.渠道攻略

渠道攻略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稳定。可利用答谢会、庆功会等形式的公关活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增进企业与渠道成员间的感情,加强渠道成员的向心力。

二是优化。可将一些不理想的渠道成员(如业绩不佳、窜货、与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等)予以撤换,保证新营销年度里的渠道布局进一步合理。但优化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全年渠道优化的比例不宜超过15%,春季则不能超过10%,在刺激渠道成员活动力的同时保障既有渠道对企业的忠诚,避免因产生“唇亡齿寒”现象为渠道优化埋下隐患。

5.广告攻略

春季是广告的旺季,也是让品牌与消费者紧密接触的良机。但春季也是广告竞争最激烈的时机,信息量庞大,品牌竞争激烈,少量的广告投入有可能淹没于众多的信息之中。因此,化妆品企业春季广告攻略应有的放矢,推陈出新,将所需传达的信息与理念有效送达到目标消费者心中。

首先,广告应结合节日的特点制作与投放。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品牌都要在春节抢着向消费者喊拜年,而是要注意“拜年”的方式方法应与品牌特性有机结合。譬如“旺旺”食品,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大喊“旺旺”,虽然简单,却让中国消费者记忆深刻,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其次,广告要采用立体式投入策略,尽可能选择符合目标消费者习惯的媒介。春节期间,消费者对电视的关注度很高,但是电视广告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选择的,因此,选择电视之外的报纸、杂志、短信、网络等媒介形式与消费者达成交流,并不是一件难事。

6.服务攻略

服务,在于为消费者提品之外的一种体验、感受或价值,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产品优势,弥补产品不足,加深消费者的品牌印象,形成良好的品牌向心力。无论是日化线企业还是专业线企业,都应该在春季营销攻势中注重服务的力量,使企业从低级层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竞争制高点。

服务的对象还应包括本企业员工和渠道成员,因为他们是企业最直接的顾客,企业的服务理念必须通过他们才能最终传达到目标消费者。特别是那些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中小企业,更应注重对渠道的服务,要保证以服务为纽带维护好渠道链条的第一个环节。

7.展会攻略

春季化妆品展会比较集中,这是企业展示形象、交流信息、招商纳贤的大好时机。企业应把展会攻略纳入春季营销策略当中,从整体营销计划出发,适时参加一些展会,为企业春季营销创造佳绩。

化妆品企业参展,一方面要考量自身的参展目的、人力资源、渠道状况与时间安排,避免出现“为参展而参展”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展览业的发展,考量展览会的影响力,评估参展对企业的作用。

8.团购攻略

前文说过,春季拥有“元旦、春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四个对化妆品销售非常重要的节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往往会在这段时间考虑发放员工福利,化妆品商品具有时尚、高档、体面等特性,是团体采购的选择之一。因此,化妆品企业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用团购销售提高业绩,其优势在于:

⑴团购企业的消费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能与之形成团购,将有效吸纳新的消费者;

春节消费论文篇8

假日经济的契机

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名副其实的“消费黄金月”,在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内消费额大约能占全年消费额的30%。2005年春节期间,通过对北京各大零售商进行的“2005年春节年货市场”即主要对大型百货商场、专卖店、超市、餐馆、药品商店等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北京2005年春节黄金周消费市场总体消费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其中连锁超市、便利店销售增长9%;百货商场销售增长9%品牌专卖店同比上升8%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7%可见,对商家特别是零售业来说春节黄金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而且由于原来充当采购员角色的政府部门纷纷从台前走向幕后,不具体参与微观的产销只是从宏观上监控调节市场。目前我国多种商业经济成分并存,各种新型商业业态涌现,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成熟,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商业格局。因此,能否率先掌握这一假日营销的契机,并有效运用现代营错理念指导创新战略的实施,成为决定零售业商家能否占领假日市场制高点的重要因素。

尽管入世后我国的零售业在与外商竞争相比缺乏先进的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缺少现代的营销方式和策略,但是我国零售业具有许多外资零售商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面临一些外国零售商无法享有的机遇。在引入外资零售业的同时,我国零售业可以学习他们带来的上百年几代人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结晶,并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加快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假日文化营销战略

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功夫:一串串红灯笼,各式的金鸡造型饰品,形形色色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一方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帮助商家巧妙地把握好商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新经营方式为重点,将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差异化商品,注重消费者需求,整合文化促销手段,从而在假日经济中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体现。

文化营销,即充分运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是经营者体现在营销活动中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经营艺术和作风的总称。它指零售商在市场调研、环境预测、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渠道选择、促销策略、销售服务等营销活动中均主动地进行文化渗透,提高文化含量,以文化作媒介与顾客和社会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向社会广泛传播商业文化,并沟通社会各类文化的交流,是一种讲科学、用策略、重信誉的行为文化。

零售商要想积极推出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营销新策略、新方式,关键在于根据市场文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把握好四个重要环钱

定位文化特色。零售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按照自己的优势条件,针对市场的客观实际来确定自身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特色,不随波逐流。正确的市场经营定位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并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消费市场。

春节消费论文篇9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长沙410012

2012年1月,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下文简称春晚)落下了华丽的帷幕。这一年的春晚继上一年度之后进一步发生着变化。比如,作为央视第三十届春晚重归茶座形式,它是完全取消了植入广告的晚会,它甚至还是自1990年以来第一次没有赵本山的晚会……当前,春晚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话题。对90年代末的春晚研究深刻地洞察到它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导向,对近年春晚的批判则聚焦于它对市场的垄断以及由此获得的丰厚利润。其实,在这台晚会三十年的历史中,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间、行政控制和市场诱导之间从未停止过交锋。春晚就是一个最佳的媒体范本,它浓缩了中国传播领域中两大控制力量在不同时代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本文没有选择文化学者、社会学者惯常的话语分析,而是从媒介经营这一中观层面来剖析春晚舞台内外这两大力量的博弈,从而在一个更开阔的空间展现中国传媒领域当前的变化与未来走向。

一、权力与市场的局部冲突与应对

20世纪,消费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大行其道引发了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而大众媒介对消费主义的践行,进一步使对物欲和的弘扬效力被数倍放大。对此,鲍德里亚感慨道,“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来界定的,也不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意义实体来界定的。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消费是个神话。也就是说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

在中国,同样的情形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姗姗来迟。2000年以后,央视的正式启动了部级媒体向着媒体品牌化和栏目品牌化经营方向的重大变革。2001年,时任台长的赵化勇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经营战略。2003年,除了保留新闻频道,央视其他频道逐步向商业经营的专业频道转型,采取市场核算。同年,《同一首歌》等10档栏目被交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这场变革使“市场”、“经营”的观念成为媒体实践的指导,广告收入和收视率成为衡量节目去留的主要指标。然而,在中国广电媒介业务结构单一的局面中,这种过度强调广告收入,甚至以广告经营代替整个媒介经营的做法误导了包括央视在内的所有广播电视媒体,为之后的重重矛盾埋下了伏笔。

在整个媒体职能转型的背景之下,2005年至2010年,央视借春晚疯狂逐利的行为膨胀到了最高点。2010虎年春晚创造了历史上最可观的收入,广告收入达6.5亿,其中仅植入广告一项就达1亿元。当年晚会总导演金越的态度颇能代表央视对此举的认可:“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正常的经济活动,是春晚精彩演出的有力支持”。高昂利润背后是并不相称的节目质量,“式”的植入引起大部分观众的不满,央视深陷“广告门”的信誉危机。面对质疑,总导演金越给出了强硬的辩解,“春晚里,网友会比较细心地观察会不会植入一些广告,如果要这么看的话,实际就忽略了节目内容州。”同时,他强调当年春晚的植入广告并不多,在此之前他已经拒绝了很多不适合春晚的广告。在如潮水般涌来的批评面前,这样的回应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随后进行的收视调查(不论是央视索福瑞还是新浪等网媒)显示,危机已经从口碑层面转移到了收视行为当中。

春节消费论文篇10

观滴水可知沧海。本期我刊特别联合现代国际(mimr)针对春节应节食品消费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联合调研机构:《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

执笔/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

本次调研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中展开,调研数据截至2013年1月底,被访者为家庭应节性年货食品的主要采购者。其中女性受访者占60.6%,年龄主要集中在25~54岁,近80%的被访家庭平均月可支配生活支出不低于2500元。

以下的分析与发现,均基于这次调查及数据挖掘。 [论文网]

趋势一:年货超支莫奈何

消费者普遍认为:由食品价格上涨引发支出增加,是一种持续性的、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国内gdp、rsi(相对强弱指标)的增长率趋缓,cpi(消费物价指数)稳中有落。受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的回暖,cci(顺势指标)持续稳中有升。特别是二线城市、四线城市及农村,消费信心明显回暖。春节期间是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的旺季。在今年的年货消费支出上,有52.1%的被访者家庭预计与往年持平,另有37.4%的被访者家庭预计比往年增加,增幅集中在10%到20%;其中,以北京的增长预期最为明显(见图1)。在预算增加的刺激因素中,最主要来自物价上涨(58.6%),其次是家庭人数增多(35.7%),送礼和增购年货种类的推力有限(分别为12.9%和11.4%)(见图2)。

趋势二:线上、线下竞妖娆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新春应节食品供应充足,货品的丰富度得到消费者的首肯;63.5%的家庭提前半个月开始购置年货。商家的贺年食品也刚好这个时间在各大超市渠道上线。

消费者购买年货食品的渠道分为线上渠道(电商)和线下渠道(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百货商店、便利店、批发市场、杂货店等)两种。去年春节在线上渠道购买新春应节食品的消费者有21.3%,今年预计会提升至33.7%。

趋势三:网购年货有保留

尽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线上渠道认可,但面对如此多的网购陷阱和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仍对线上渠道表示信心不足。据四地的数据反映,66.3%的消费者对网购应节食品不放心,特别是“50后”、“60后”,45~55岁人群中85.5%的人从未考虑过网购年货食品。而在18~34岁年龄段中这个比例为49%。

同时,调查还发现:在愿意网购年货的消费者当中,不同年龄段的原因有所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8~34岁的人群,生活节凑快且工作压力大,大部分属于未建立家庭或初建新家庭,他们更在意网购能够为他们节省排队结账的时间,其次是网购能够提供更多产品选择;35~44岁的人群,事业和家庭相对稳定,也懂得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选择在线采购年货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价格。

趋势四:品类需求小微调

与往年相比,今年年货食品各品类的喜好度和需求度,总体上无明显变化。最受欢迎的年货食品仍然是坚果、炒货以及糖果;各式糕点、饼干、巧克力也是每个家庭采购单上的常客;南北干货、油炸食品、蜜饯果脯位列采购单第三位。从各城市差异看,相比各式糕点年糕,广州人更喜欢巧克力、饼干和凉果。

春节消费论文篇11

节日之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各国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仪式。我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奋进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所谓“生活中不可无节日,节日里不可无活动。”同时,传统节日有着定位清晰、指向鲜明、含蕴隽永的节日文化内涵,其传达的是较直观、质朴、浓郁的人文和情感信息。而节日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蕴涵着大量历史人文的内容,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底蕴。它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显现了我们的民族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惯和美好愿望。它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节日逐渐被切断了它与人们实际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慢慢丧失了其内在的宝贵的价值。以往一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实际上的准备工作,家里会开始备年货、给小孩子添置新衣、家庭成员悉数到齐以便团圆。这是一种对团圆的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反映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的时候,“节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人过春节的时候就在外面的餐馆吃一餐来代表团圆饭。并且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传统节日受到了外来节日的严重威胁,圣诞节、情人节的火爆情景一年更胜于一年。这主要也是由于这些外来节日外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物质承载较多,消费效果比较明显。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侧重于内敛,没有过多的物质承载,这就使得传统节日在现在这个消费社会中面临着困境。因而,传统节日想要进一步发展下去,可以尝试顺势接收一些消费主义的理念,借助于消费的力量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商业性推广,吸引大众眼球,提升节日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二、电视媒体对于大众节日体验转变的引导作用

1、消费行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节日体验

鲍德里亚曾在其《消费社会》中提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这种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带来了一个盲区,使人们认为似乎已经走过了需求阶段,正迈向满足阶段,这其中就伴随着消费社会的理念传播。鲍德里亚又曾指出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因而,消费行为应该被看成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实践,这种消费行为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满足需求的“被动”程序,而是一种“主动”的关系模式,这不仅仅是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集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和全面性的回应。正是在这一消费之上,文化体系的整体才得以建立。由此可见,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外在的表现形式已经在逐步改变,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生活体验也已经在自己的消费行为中逐渐被改变。节日文化不单是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研究对象,而要放在整个消费社会中去研究,与商业行为、消费行为都有着万千联系。

处于消费社会中的我们,很容易被商家所引导,节日文化又为他们推行消费理念提供了新的领域。商家借助大众传媒手段,利用“现代”、“时尚”等概念,将节日植入了现实生活,经过海量的不间断宣传,我们无奈地接受着情人节的高价玫瑰、平安夜的狂欢等等。此外,众多的商家还利用节日的文化内涵做文章,例如中秋的团圆、冬至的长寿、春节的喜庆都可以成为宣传的内容,以至于每逢年节,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应接不暇。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消费社会理念的传播正在单一化乃至改变着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得节日的传统日常体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消费体验,节日的内涵发生巨大变化。因而节假日的消费活动已经成为人们过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因为这时商家的促销力度最大,可以买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以感恩节的第二天为名展开的全年最大促销活动,使得人们在提及感恩节时最多的话题就是在黑色星期五那天消费了什么。于是,商家便乐此不疲地营造着富足、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从而带来了购物、郊游、聚会的消费狂潮。节日成为消费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经济现象。而在这些商家的宣传中,大众传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电视这种普及率极高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例,分析媒介对于节日的商业性推广提供了哪些便利。

2、电视媒体推动了节日的商业化

在当代中国,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不再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取信息,而是坐在家里让电视把社会生活的画面直接送到眼前,消费社会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媒体社会。没有任何其他一种媒体可以像电视这样充斥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电视的渗透面是如此之广,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同时我们处在消费社会中,节日的日趋商业化可以说是现代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现在世界经济不断的向前而去,人们心里对于形式上一层不变的节日多少存在些创新的欲望。商业化是带有目的性的推荐引导,商业化是节日发展的必然且又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而,在保留节日中不可改变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商业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大众媒体的中坚力量,电视对于节日的商业化进程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每逢过年过节,电视新闻总是会报道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以及民众的疯狂消费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更多的人在看到电视之后加入到疯狂的消费当中,扩大了商家在节假日促销的影响范围。还有每年的春晚,春晚的植入性广告一年多于一年,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吸收着这些广告的内容,使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接收到了这些商业信息,培养着潜在的消费行为。当然,电视媒体不光起到了推动节日商业化的作用,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节日体验方式。

3、电视媒体拓展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电视能够调动人们的一切感官,是人们感到最轻松的媒介接触方式,从而电视的普及率远远大于其他媒介。电视媒体是一种感观上视觉和听觉相协调、声像上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它有声有色、有形有情,以逼真的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信息生动化,从而吸引公众、感染公众、说服公众。不论文化程度,不论年龄大小,公众都可以从电视中接受信息,而且可以重复声像,使其多次出现,反复刺激人们的感观,加深公众的理解,这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特别重要。

以2009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22个清明节特别节目为例,可以看出电视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节日内涵知识,拓展人们的节日体验。从这次电视呈现的清明节文化内容来看,集中在下面四点:一是比较集中地展现中华民族祭祖的文化行为,如祭奠亲人、追思逝者、公祭先祖、缅怀英烈等;二是展现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远足踏青、禁火寒食等;三是展现祭扫文明风,倡导祭扫新风尚和殡葬新形式,如花祭、音乐祭奠、网祭、花葬、树葬等;四是以电视的手段,通过诗歌朗诵、讲故事、民乐演奏、交响乐等艺术形式,传达清明哀思、歌颂青春和生命。电视媒介以自身的优势,营造清明节日文化氛围,传播清明习俗和节日文化内涵,一定程度地推动着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生活。使得很多对于清明节不了解或是了解不深刻的民众都能广泛获知,并且为他们在清明节时提供更多的体验方式,比如提倡殡葬新形式。

2009年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特别节目《中国节·端午》,请来于丹、蔡澜、方文山等在各自领域都造诣非凡的文化学者、专家等,在主持人朱军的引导下,以论坛的演讲和对话形式,与到场的国外留学生一起对话,互动解读中华文化的节日。嘉宾从饮食文化、个人阅历融入节目交流之中,对话平和轻松,语言通俗富有趣味,赋予了节日内涵多样化的内容,将历史和现代通过亲切的交谈融会贯通。使得各种层次的受众都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取深层的内容,在谈笑间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奥内涵,不枯燥、不造作。将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最大化,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受益匪浅。这又在思想领域加深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参考文献

①[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②[英]戴维·莫利 著,史安斌 译:《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5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春节消费论文篇12

3.精神型(feeling ):以情感为出发点,强调消费者的情感、归属感,或强调企业或组织的逼格(bigger)。这个创意的出发点也很明确,“强调对象”即“出发点”。

4.综合型(product + feeling ):既有产品的卖点(或消费者的买点),又有诉求的情感、归属感。创意出发点,可列为4个象限,不是这篇文章重点,就不再一一阐述。

二、广告类型适合的企业或组织

1.不知所云型(unintelligible):古今中外,大中小型企业或组织均有,不建议任何企业或组织使用。

2.产品型(product):中小型企业使用,大型企业酌情、酌量使用。

3.精神型(feeling ):大型企业或组织使用。当然,如果背后有土豪站台或背书,中小型企业也可使用。

4.综合型(product + feeling ):大中小型企业或组织使用。

哪种企业或组织为什么适合相关的广告类型,大家可以细细思量,细忖之后,自有乾坤。

三、各类型广告可以达成的效果

1.不知所云型(unintelligible):需要反复播放、播放反复,不管是否有骂声,效果还是有的。

2.产品型(product):达到“立即促进销售、打击竞争对手”的作用,一般短期效应较强。

3.精神型(feeling ):达到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归属感,也就是使品牌与消费者的身份相匹配,或者使消费者希望成为品牌的拥有者,一般长期效应较好。

4.综合型(product + feeling ):同时达到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这个是重点,接着往下看)

四、可口可乐的尴尬之处

2016年,可口可乐春节广告诉求“团圆,就该这个味”,业内纷纷议论:“可口可乐撞衫康师傅”,事实真的如此吗?投放效果又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广告,“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一方面康师傅的广告主画面以产品为主,夸张的表现方式,使消费者垂涎欲滴。同时强调“这是这个味”,使受众产生两种感受:一是“康师傅的自信,其他企业的红烧牛肉面不是这个味,我的味道最正宗!”,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夺取市场份额的作用,二是通过广告画面的视觉刺激消费者味觉,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缺点是未进行精神诉求,不利于对消费群体的长远培育。

春节消费论文篇13

综合实践活动对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利于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学习的关系、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的过程。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我在寒假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即收集新年的春联。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此次“集春联品春联”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最终定为春节的来历及发展过程(分两个小组进行)、古往今来有关春联的故事(可以在班级挑选两个小组专门负责)、春联的收集与调研(在寒假期间要求每位学生随机抄写30幅春联,在开学后全班一起进行分析)、编写对联(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编写对联,并由擅长书法的同学进行抄录并公开展示),这几个任务都是基于学生的认知需要,希望在研究过程中激发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并希望他们能够在研究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中国的年味,为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感到真切的喜悦。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查找春联的相关资料,得出结论,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调查研究方法,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根据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能力;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交际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此次“集春联品春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很好地处理了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关系,大家在活动中都有收集到不同的春联,经过共同讨论、展示又获得了共同的知识,而且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广大民众的美好心愿,对新的一年新的生活拥有了美好的憧憬,并且在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搜集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