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实用13篇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1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可以带普通的计算器。

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来源:文章屋网 )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2

以上仅仅给考生举例介绍了一些重点内容或是难点内容,但是,每一章都有一些应当重点把握的或者是一些难点问题;因此,建议考生通过参加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网(www.esnai.net)的考前辅导,在自学的基础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会对教材当中一些重点问题更加明确,难点问题能够更深一步地理解,还会帮助考生解答教材当中一些疑难问题。

另外,《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两门课程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还有一个较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等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不同决策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考生在学习时除了要多思考、灵活掌握外,还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我建议采用“齐头并进,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6章、第7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l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1章等。

(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1)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2)第二轮(2、3月份)做习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看根据做题进度看第二遍教材;(3)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最近三年真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开始总结专题,教材过第三遍;(4)第四轮(5月,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教材过第四遍,对于重点重新过一遍。

(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来说非常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 《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学员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正确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员可以在平时注意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多动手亲自计算。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3

会计职称考试网免费各地2018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更多各地2018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会计职称考试网。 【导语】各地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公布,准备参加2018初级职称考试的考生,需尽快安排学习,做好备考规划,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各地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 河 北 海 南 山 东 北 京 天 津 上 海 山 西 陕 西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河 南 辽 宁 吉 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湖 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西 藏 黑龙江 内蒙古 -

地 区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 查看详情 甘肃 即日起 打印入口 江西 4月27日-5月19日 打印入口 福建 4月25-5月16日 打印入口 河南 2018年4月25日-5月8日 打印入口 青海 4月18日至5月20日 打印入口 广西 4月18日至5月6日 打印入口 辽宁 2018年4月23日0:00至5月10日23:59 打印入口 安徽 2018年4月23日至5月18日 打印入口 西藏 4月20日00:00至5月8日 打印入口 内蒙古 2018年5月1日至5月6日 查看详情 上海 2018年5月4日10:00至5月8日24:00 查看详情 广东 5月1日至11日 查看详情 云南 前10天内 查看详情 四川 5月1日至11日 查看详情 江苏 2018年5月4日-11日 查看详情 湖北 4月30日至5月9日 查看详情 北京 2018年5月4日8:00起 查看详情 浙江 前10天开始 查看详情 陕西 5月1日至10日 查看详情 河北 4月29日至5月11日 查看详情 山东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海南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重庆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山西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黑龙江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贵州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吉林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天津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湖南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宁夏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新疆 暂未公布 暂未公布 不断更新中...【Ctrl+D收藏】 *说明:因各方面不断调整变化,此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出入,请大家予以指正!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4

注意: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如遇到期初问题一定转化为期末,如年金从第5期期初开始发生,即意味着从第4期期末开始,所以,递延期为3期(即前3期期末没有年金发生),s=3;另假设截至第10期期初,即第9期期末,所以,总期数为9期,n=9。另外,利用内插法进行利率或期限的计算也比较重要。内插法的口诀可以概括为:求利率时,利率差之比等于系数差之比;求年限时,年限差之比等于系数差之比。

例1: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房主提出两种付款方案:

方案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8年,共120万元;

方案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8万元,连续支付8年,共144万元。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即最低报酬率)为12%,你认为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答案】

(1)P0=15×[(P/A,12%,7)+1]

=15×(4.563 8+1)

=15×5.563 8

=83.457(万元)

(2)P2=18×(P/A,12%,8)

=18×4.967 6

=89.416 8(万元)

P0=89.416 8×(P/F,12%,2)

=89.416 8×0.797 2

=71.283 1(万元)

或P0=18×[(P/A,12%,10)-(P/A,12%,2)]

=18×(5.650 2-1.690 1)

=71.281 8(万元)

该公司应选择方案2。

【解析】使用递延年金时,需将期初问题转化成期末问题来考虑,因为递延年金是在普通年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期末发生的。本题中递延期为2。

五、股票价值及其收益率

(一)股票收益率

1.本期收益率=■

2.持有期收益率=■

3.持有期年均收益率=■

持有年限=■

4.长期持有期收益率。在长期有限期持有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率是指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每期预期现金股利和出售时得到的价格收入折成的现值)等于现金流出的现值(即股票价格)时的折现率,即股票投资的内含报酬率。需要借助逐步测试的方式,然后根据内插法计算。

P=■■+■

式中:i为股票的持有期年均收益率;P为股票的购买价格;F为股票的售出价格;Dt为各年分得的股利;n为投资期限。

(二)股票价值

1.长期持有、未来准备出售的股票价值:

在长期有限期持有的情况下,股票的价值是指未来现金股利流入和出售时得到的价格收入按照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折成的现值之和。

V=■■+■

2.长期持有、股利稳定不变(即零增长)的股票价值: V=■

3.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价值:

V0=■ 或:V0=■

注意:区分D0和D1。D0是当前的股利,它与V0在同一期。D1是未来第1期的股利。如要计算2007年12月31日的股票价值,则2007年12月31日的股利即为D0,2008年12月31日的股利即为D1。

4.三阶段模型的股票价值

三阶段模型下的股票价值=股利高速增长阶段现值+股利固定增长阶段现值+股利固定阶段现值

重点掌握两阶段模型:

(1)非固定成长后的零增长:高速增长阶段股利的现值与股利固定阶段现值的和。

(2)非固定成长后的固定增长:高速增长阶段股利的现值与股利固定增长阶段现值的和。

例2:某上市公司本年度每股支付现金股利2元。预计该公司净利润第1年增长8%,第2年增长10%,第3年及以后年度其净利润可能为:

(1)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水平;

(2)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水平。

该公司一直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并打算今后继续实行该政策。该公司没有增发普通股和发行优先股的计划。

要求:假设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20%,计算上述两种情形该股票的价值。

由于该公司一直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并打算今后继续实行该政策,即意味着股利支付率不变,由此可知净利润的增长率等于股利的增长率。

(1)目前每股股利2元,即可知道未来第1年、第2年的股利额。又根据题中“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水平”,可知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股利水平,即从第2年开始成为固定股利股票(站在第1年年末,即第2年年初),股利转化为永续年金。

股票的价值=D1(P/F,20%,1)+(D2÷20%)×(P/F,20%,1)

=2(1+8%)×0.833 3+2(1+8%)(1+10%)/20%×0.833 3

=1.8+9.9=11.7(元)。

(2)根据题中“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水平”,可知第3年及以后年度将保持第2年的股利增长率水平,即从第2年开始成为固定成长股票(站在第1年年末,即第2年年初)。

股票的价值=D1(P/F,20%,1)+D2÷(20%-10%)×(P/F,20%,1)

=2(1+8%)×0.833 3+2(1+8%)(1+10%)/(20%-10%)×0.833 3

=1.8+19.8=21.6(元)。

六、债券价值及其收益率

(一)持有期收益率

1.短期分期付息债券:

(1)持有期收益率=■

(2)持有期年均收益率=■

持有年限=■

2.持有较长期限、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债券: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1

式中:P为债券买入价;M为债券到期得到的本金和利息或者提前出售时的卖出价;t为债券实际持有年限。

3.持有较长期限、分期付息债券:

持有较长期限、分期付息债券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是指债券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求下列式中的y:

P=■+■+∧+■+■

式中:P为债券买入价;y为债券持有期年均收益率;I为持有期间每期收到的利息额;M为债券到期收回的本金或者提前出售的卖出价;t为债券实际持有年限。

(二)债券价值的计算

1.分期付息债券:

P=■■+■=M×i(P/A,K,n)+M(P/F,K,n)

式中:P为债券价格;i为债券票面利息率;M为债券面值;K为市场利率或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n为付息年数。

2.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债券:

P=■ =M(1+i×n)×(P/F,K,n)

3. 零票面利率的债券:P=■=M(P/F,K,n)

例3:某公司2000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1 000元,票面利率为10%的5年期债券。假设:

(1)2002年1月1日投资者准备购买,市场利率12%,价格为1 180元,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

(2)其他条件同上,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

针对以上(1)、(2)两种付息方式,分别考虑如何计算2002年1月1日该债券的价值。

(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债券的价值=1 000×(1+5×10%)×(P/F,12%,3)

=1 500×0.711 8

=1 067.7(元),低于价格1 180元,所以,不应该购买。

(2)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

债券的价值=1 000×10%×(P/A,12%,3)+

1 000×(P/F,12%,3)

=100×2.401 8+1 000×0.711 8

=951.98(元)低于价格1 180元,所以,不应该购买。

(3)2003年1月1日以1 010元价格购买,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持有到期年均收益率。

(4)其他条件同(3),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计算持有到期年均收益率。

针对以上(3)、(4)两种情形,分别考虑如何计算2003年1月1日该债券的持有到期年均收益率。

(3)一次还本付息:

根据1 010=1 000(1+5×10%)×(P/F,i,2)=1 500×(P/F,i,2)

(P/F,i,2)=1 010/1 500=0.673 3

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

当i=20%时,(P/F,20%,2)=0.694 4

当i=24%时,(P/F,24%,2)=0.650 4

i=20%(P/F,20%,2)=0.694 4

i=? (P/F,i,2)=0.673 3

i=24%(P/F,24%,2)=0.650 4

即:■=■

求得:i=21.92%

(4)分期付息,每年年末付一次利息:

根据NPV=1 000×10%×(P/A,i,2)+1 000×(P/F,i,2)-1 010

=100×(P/A,i,2)+1 000×(P/F,i,2)-1010

当i=10%时,NPV=100×(P/A,10%,2)+

1 000×(P/F,10%,2)-1 010

=100×1.735 5+1 000×0.826 4-1 010

=-10.05(元)

由于NPV小于零,需进一步降低测试比率。

当i=8%时,NPV=100×(P/A,8%,2)+1 000×(P/F,8%,2)-1 010

=100×1.783 3+1 000×0.857 3-1 010

=25.63(元)

i=8% NPV=25.63

i=? NPV=0

i=10%NPV=-10.05

即:■=■

求得:i=9.44%

七、项目计算期和资金构成

(一)计算期的构成

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整个过程的全部时间。

项目计算期=建设期+运营期

其中:建设期的第1年初称为建设起点,建设期的最后一年末称为投产日;项目计算期的最后一年末称为终结点,从投产日到终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运营期。

(二)原始总投资和投资总额

1.原始总投资:反映项目所需现实资金的价值指标。是指为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

2.投资总额:是反映项目投资总体规模的价值指标,它等于原始总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

3.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始投资+建设期资本化利息

(三)流动资金投资

1.投资该项目之前的流动资金=该年末流动资产-该年末流动负债

2.投资该项目之后的流动资金=该年末流动资产-该年末流动负债

3.投资该项目需要垫付的流动资金=增加的流动资产-增加的流动负债

八、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考虑现金流量的增量;

(二)尽量利用现有的会计利润数据;

(三)不能考虑沉没成本因素;

(四)充分关注机会成本;

(五)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

例4:某公司下属两个分厂,一分厂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现在二分厂准备投资一项目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预计该项目投产后每年为二分厂带来销售收入2 000万元,但由于和一分厂形成竞争,每年使得一分厂销售收入减少400万元,那么从该公司的角度出发,二分厂投资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流入为()万元。

A.5 000 B.2 000 C.4 600 D.1 600

【答案】D

【解析】估算现金流量时应当注意:必须是项目的增量现金流量;考虑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二分厂投资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流入=2 000-400=1 600(万元)。一分厂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为无关现金流量。

九、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见表1)

附注:(1)经营成本=营业成本-非付现的营业成本费用

=营业成本-(折旧+摊销)

=营业成本-折旧-摊销

(2)如果为固定资产购建有专门借款利息,则项目完工投产后(即正常经营阶段)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但该项利息属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不属于经营活动阶段的现金流量,即属于无关现金流量,既不作为流出,也不考虑抵减所得税。此时的运营期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即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摊销)-所得税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摊销-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

=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

(3)更新改造项目NCF计算的关键是旧设备净损失抵税额应作为哪个时点上的流入;

(4)更新改造项目旧设备的折旧额以变现价值为计提基础(原因是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例5:甲企业打算在2005年末购置一套不需要安装的新设备,以替换一套尚可使用5年、折余价值为91 000元、变价净收入为80 000元的旧设备。取得新设备的投资额为285 000元。到2010年末,新设备的预计净残值超过继续使用旧设备的预计净残值5 000元。使用新设备可使企业在5年内每年增加营业利润10 000元。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设全部资金来源均为自有资金,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均与税法的规定相同。

要求:

(1)计算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

(2)计算运营期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

(3)计算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导致的所得税变动额。

(4)计算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增加的息前税后利润。

(5)计算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6)计算运营期第1年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

(7)计算建设期起点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0。

(8)计算运营期第1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1。

(9)计算运营期第2~4年每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2~4。

(10)计算运营期第5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NCF5。

【答案】

(1)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285 000-80 000=205 000(万元)

(2)因更新设备而每年增加的折旧=(205 000-

5 000)/5=40 000 (元)

(3)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导致的所得税变动额=10 000×33%=3 300(元)

(4)运营期每年因息税前营业利润增加而增加的息前税后利润=10 000×(1-33%)=6 700(元)

(5)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的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91 000-80 000=11 000(元)

(6)因旧设备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11 000×33%=3 630(元)

(7)ΔNCF0=-205 000(元)

(8)ΔNCF1=6 700+40 000+3 630=50 330(元)

(9)ΔNCF2-4=6 700+40 000=46 700(元)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5

二、不征税收入

(一)不征税收入企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不征税收入主要包括:(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二)税前扣除额一是一般扣除项目。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需要关注的问题有:(1)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发生额的60%,不能全额在税前扣除,且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2)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3)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4)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5)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不在扣除之列。(6)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a)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b)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7)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无论盈亏,都作为实际弥补期限计算。

[例1]某企业2003~2009年度的盈亏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该企业亏损弥补的正确方法。

解析:该企业2003年度亏损12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申请用2004~2008年5年的盈利弥补。虽然该企业在2004年度也发生了亏损,但仍应作为计算2003年度亏损弥补的第一年。因此,2003年度的亏损实际上是用2005-2008年度的盈利110万元来弥补。当2008年度终了后,2003年度的亏损弥补期限已经结束,剩余的10万元亏损不能再用以后年度的盈利弥补。2004年度的亏损额5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申请用2005~2009年5年的盈利弥补。由于2005~2008年度的盈利已用于弥补2003年度的亏损,因此,2004年度的亏损只能用2009年度的盈利弥补。2009年度该企业盈利70万元,其中可用50万元来弥补2004年度发生的亏损,剩余20万元应按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是禁止扣除的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年度利润总额12%以外的公益性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三是特殊扣除项目。(1)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企业发生的合理的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3)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4)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例2]居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电冰箱,2008年度销售电冰箱取得不含税收入4300万元,与电冰箱配比的销售成本2830万元;出租设备取得租金收入100万元;实现的会计利润422,38万元。与销售有关的费用支出如下:(1)销售费用825万元,其中广告费700万元;(2)管理费用425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45万元;(3)财务费用40万元,其中含向非金融企业借款250万元所支付的年利息20万元(当年金融企业贷款的年利率为5,8%);(4)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27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7,5万元、职工福利费41万元、职工教育经费9万元;(5)营业外支出150万元,其中包括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的捐款75万元。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的广告费用,业务招待费,财务费用,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公益性捐赠等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解答与解析:(1)广告费用:限额=(4300+100)×15%=660(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700-660=40(万元);(2)业务招待费:45×60%=27(万元)>(4300+100)×5‰=22(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45-22=23(万元);(3)财务费用: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20-250×5.8%=5.5(万元);(4)职工福利费限额=270×14%=37.8(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41-37.8=3.2(万元),工会经费限额=270×2%=54(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7.5-5.4=2.1(万元),职工教育经费限额=270×2.5%=635(万元),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6.75=2.25(万元);(5)公益性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75-422.38×12%=75-50.6856=24.3144(万元)。

三、企业资产的税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lO年;(2)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三)无形资产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1)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2)自创商誉;(3)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4)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四)长期待摊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2)租人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五)投资资产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六)存货

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七)资产损失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下列资产损失,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1)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2)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3)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5)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6)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减免税额一抵免税额。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抵免限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该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二)例题解析例题:某居民企业2009年从中国境外取得的税前所得为40万元。境外的所得税税率为20%,那么其境外的所得应补交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为:(1)抵免限额=40×25%=10(万元);(2)境外所得已纳税额=40×20%=8(万元);(3)境外所得应补交所得税=10-8=2(万元)。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在抵免限额内抵免。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6

1.明确哪些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哪些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特别是注意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严格加以区分,这一判断并不一定仅限于作为客观题,这也可能成为主观题的一个基础,因为,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整法,而会计估计变更则是采用未来适用法。

2.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如果法规有相关规定,应按规定执行。例如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应按第38号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考生明确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要求。

3.一般情况下,会计政策变更的考核通常以追溯调整法,考生必须特别予以注意。在追溯调整法处理步骤中第一步计算累积影响数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明确计算税前的差异的方法,即根据旧政策对损益影响与新政策对损益影响,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应与所得税内容密切联系,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计算对所得税的影响,最终计算出各期税后的差异,加总确定累积影响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处理;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收入、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出现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

重要考点2:前期差错更正

这一内容考生务必特别注意,在考试中非常容易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它可以与前面几乎所有章节及其下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内容结合。对于前期差错更正题目,考生不必急于处理,首先应考虑题目所给内容错误所在,如果仍难以确定,甚至于可以先考虑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题目所给的处理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即为差错,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追溯重述,即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考生可以按下列4个步骤进行处理:首先将该差错事项按照当期事项进行处理。然后将涉及损益类账户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替代,特别注意是否对所得税有影响,书上例题对所得税没有影响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处理,考试中并不一定如此;在此基础上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归集的金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并补提或冲销盈余公积。但考生要注意,在多项前期差错更正的情况下,一般难以保证每一项更正的正确性,因此,后面的结转及盈余公积的调整不应耽搁过多时间,一般难以得分。

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属于全书的重点和难点,考试易于出计算题和综合题,一般所占分数比较多。本章内容容易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收入、所得税等有关章节内容密切结合,对考生综合运用各章内容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因此,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尤其是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重要考点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内容及调整时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即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确认预计负债,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结果与原预计不相吻合,应将其差额,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报告年度的营业外支出和其他应付款,并将预计负债转入其他应付款,考生应特别注意,此时是否转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尚未确认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报告年度的营业外支出,确认其他应付款。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主要内容考生要注意与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减值问题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税法是不认可的,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也应注意题目中是否对应收账款允许抵扣比例进行了特殊规定。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以资产负债表日后退货为代表,考生要注意区分退货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还是之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考生要注意区分这一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还是非日后时期发现的,一般考试中容易涉及前者,这种舞弊或差错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虽然与第十六章会计差错处理表面一样,但考生要注意两者调整会计报表不同。

重要考点2: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别哪些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因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如果事项重大应在附注中加以披露。

第十八章外币折算

本章内容相对简单,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但外币交易的日常处理与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的账务处理应引起考生注意。

重要考点1: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不论业务内容如何,关键问题均是按外币交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但考生要注意下列两个问题:第一,外币的买卖业务,除了按即期汇率将外币折算成记账本位币,还应理解买入外币时,支付记账本位币应按银行卖出价,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相反卖出外币时,收到记账本位币应按银行买入价。 第二,接受外币资本的投资,将接受的外币投资资产与实收资本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所使用的汇率均为交易日的即期汇率,借贷双方不产生差额,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外币折算。考生要注意将外币账户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分别把握。对于货币性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外币现金等,在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应以当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货币性项目,该项目因当日即期汇率不同于初始入账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而产生的汇率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对于非货币性项目,如外币计价的股票投资、存货等,不再区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变化,还是汇率的变化,对于以外币计价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外币计价的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时,不需再区分各自变化的影响,统一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可。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本章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生应做好出现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的充分准备。但本章各节内容也不是同样都重要。一般重要程度可按下列顺序排列:合并财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关联方、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部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和利润表比较容易出现主观题,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出现客观题。

重要考点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的调整与抵销。

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对各子公司进行分类,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两类,考生尤其要注意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在对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时,应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

2.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工作底稿中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这一步骤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而且还应找出两者的差异进行调整。

3.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最重要的就是编制合并抵销分录。考生不必按教材中不同财务报表项目思路学习抵销分录,可以按下列五个方面学习,其中既要考虑本期情况,而且还应考虑以前期对本期影响问题,做连续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母公司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接受投资,形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这些都是内部交易产生的,母公司没有对集团公司以外进行投资,子公司没有接受集团公司以外的投资,所以,应做下列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但是,这个借贷方经常不相等,是由于合并成本与占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可能不相等所导致的,那么就形成了商誉。

(2)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净利润的抵销 其实质即为借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少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即少数股东损益;贷记子公司的净利润,按我们熟悉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的公式,可以调整反映为“净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抵销分录可以反映为: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

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债权与债务的抵销

简单地说就是借记“债务”,贷记“债权”;只不过债务、债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是考生要注意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销,与此相联系也须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尤其是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处理,由于是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本年抵销时应利用利润分配替代。

(4)收入、成本与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考生要注意区分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否受以前期的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只考虑本期抵销,就考虑下列3种情况即可:

如果有以前期未售出对本期的影响时,应按下列3个方面分析抵销:

①假设上期未售出的存货本期全部售出,抵销原未实现的毛利部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②假设本期从集团公司内部购入存货全部对外销售了,抵销毛利部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③期末未售出部分的未实现毛利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5)收入、成本与固定资产的抵销。本部分内容虽然也比较重要,但考生没有必要一一学习,将上述(3)、(4)的原理加以运用即可。

重要考点2:掌握利润表的结构与填列方法。由于新会计准则利润表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考生要注意营业利润的计算过程,并将其与资产减值、收入确认、会计差错更正、所得税等问题密切联系,以应对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另外考生还应熟练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会调整计算出稀释每股收益。

重要考点3:掌握现金流量表重要项目计算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实质上是收付实现制,考生应能理解如何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调节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尤其是能熟练计算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项目金额。理解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等项目都包括哪些内容,不包括哪些内容。理解如何将企业净利润调整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该部分内容更易于出现客观题。

重要考点4: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及其披露。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7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教材第六章金融资产)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教材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教材第五章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8

十六、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计算

(一)普通股筹资成本

1.在固定股利增长率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第一年预期股利

普通股成本= +股利固定增长率

普通股金额×(1-普通股筹资费率)

2.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KO=Rf+β(Rm-Rf)。

(二)长期借款筹资的成本

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

银行借款成本=×100%

1-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三)债券筹资的成本

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所得税税率)

债券成本= ×100%

债券价格×(1-债券筹资费率)

十七、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

(一) 经营杠杆系数

EBIT/EBIT

1.定义公式:DOL=

X/X

MEBIT+a

2.简化计算公式: DOL= =

M-a EBIT

式中:a为固定经营成本。

3.杠杆效应: (1)如果I=0,则DFL=1,表示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但依然存在经营风险;

(2)如果a不等于0,则DOL大于1,表示存在经营杠杆的放大效应。

(二)财务杠杆系数

1.定义公式:EPS/EPS

DFL=

EBIT/EBIT

2. 简化计算公式: EPS

EPS EBIT

DEL==

EBITEBIT-1

EBIT 式中:I为债务利息。

(2)如果I不等于0,则DFL大于1,表示存在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

(三)复合杠杆系数

1.定义公式:EPS/EPS

DCL=

X/X

2.简化计算公式:M

DCL=

M-a-I

3.杠杆效应:(1)如果a=0,同时I=0,则DCL=1,表示不存在复合杠杆效应。

(2)如果a和I不同时等于0,则DCL大于1,表示存在复合杠杆的放大效应。

注意:杠杆系数计算公式中的有关数据为基期数,但计算结果表示预测期的杠杆系数。

十八、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

(一)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EBIT-I1)(1-T) (EBIT-I2)(1-T)

N1=N2

在分析时,当预计追加筹资后的EBIT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EBIT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反之,当预计追加筹资后的EBIT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EBIT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

(二) 比较资金成本法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通过计算比较各方案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三) 公司价值分析法

公司价值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本结构下公司的市场总价值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最优资本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十九、4种股利政策的评价与选择

(一)剩余股利政策

1.含义: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首先应较多地考虑满足公司投资项目的需要,即增加资本或公积金,只有当增加的资本额达到预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才能派发股利。

2.优点: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3.缺点:使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也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4.适用范围:剩余股利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初创阶段和衰退阶段。其理论依据是MM股利无关论。

(二)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1.含义: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不论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财务状况如何,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派发的股利额均保持不变。只有在未来利润增长不会逆转,才会增加股利。

2.优点:(1)有利于稳定公司股票价格,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2)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3.缺点:(1)公司股利支付与公司盈利相脱离,造成投资的风险与投资的收益不对称;(2)它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甚至可能侵蚀公司留存利润和公司资本。

4.适用范围: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稳定增长阶段。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1.含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确定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并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2.优点:(1)使股利与企业盈余紧密结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2)保持股利与利润间的一定比例关系,体现了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的对称性。

3.缺点:(1)公司财务压力较大;(2)缺乏财务弹性;(3)确定合理的固定股利支付率难度很大。

4.适用范围: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成熟阶段。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含义: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经常性股利额,一般情况下,公司每期都按此金额支付正常股利,只有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

2.优点: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既可以维持股利的一定稳定性,又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使灵活性与稳定性较好地相结合。

3.缺点:(1)股利派发仍然缺乏稳定性;(2)如果公司较长时期一直发放额外股利,股东就会误认为这是“正常股利”,一旦取消,容易给投资者造成公司“财务状况”逆转的负面印象,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4.适用范围: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一般适用于公司的高速发展阶段。

二十、预算编制方法的比较

(一)弹性预算

1.优点:(1)预算范围宽;(2)可比性强。

2.弹性利润预算的编制方法包括:(1)因素法。该法适用于单一品种经营或采用分算法处理固定成本的多品种经营的企业。(2)百分比法。该法试用于多品种经营的企业。

3.弹性成本费用预算的前提是将全部成本费用按成本性态进行分类。

(二)零基预算

1.优缺点

优点:(1)不受现有费用开支水平限制;(2)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3)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

缺点:(1)工作量大;(2)重点不突出;(3)编制时间较长。

2.编制零基预算时,要划分不可避免项目和可避免项目,划分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

3.零基预算法特别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

二十一、各类责任中心的定义、类型和考核指标

(一)成本中心

1.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1)技术性成本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解决;(2)酌量性成本的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2.成本中心的特点:(1)只考评成本费用而不考评收益;(2)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3)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控制。

可控成本需要具备4个条件:(1)可以预计;(2)可以计量;(3)可以控制;(4)可以落实责任。

(二)利润中心

1.利润中心的成本计算:(1)在无法实现合理分摊共同成本或无须进行共同成本分摊的情况下,人为利润中心通常只计算可控成本,而不分担不可控成本;(2)在共同成本能够合理分摊的情况下,自然利润中心不仅计算可控成本,也应计算不可控成本。

2.当利润中心计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并采取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其考核指标包括:(1)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2)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3)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4)公司利润总额。

(三)投资中心

1.投资中心的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利润÷投资额×100%;(2)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2.指标的优缺点:投资利润率指标会造成投资中心与整个企业利益的不一致;剩余收益能避免本位主义,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

二十二、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1.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2.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3.耗费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1.两差异法

两差异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法

三差异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能力差异三部分。

能力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二十三、财务指标分析

(一)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二)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速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过大,表明企业会因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三) 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长期来看该指标至少应大于1。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五)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六)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零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七)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八)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高。

(九)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十)市盈率: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 ÷ 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十一)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十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十三)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100%

二十四、因素分析法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分析

(一)关系式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即: N=A×B×C

(二)分析过程

基期指标 N0=A0×B0×C0

报告期指标 N1=A1×B1×C1

该指标报告期与基期的差异(N1- N0=D),可能同时受上列三因素ABC变动的影响。在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核心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可顺序计算如下:

基期指标N0=A0×B0×C0(1)

第一项替代N2=A1×B0×C0 (2)

第二项替代N3=A1×B1×C0 (3)

第三项替代N1(即报告期指标)=A1×B1×C1 (4)

据此测定的结果:

(2)-(1)= N2- N0……………是由于A0A1变动的影响

(3)-(2)= N3- N2……………是由于BO B1变动的影响

(4)-(3)= N1- N3……………是由于C0 C1变动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综合起来,则:

(N1-N3)+( N3- N2)+( N2- N0)= N1- N0=D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9

会计初级一年考一次,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

初级会计职称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初级会计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10

1、中级会计考试共有三个考试科目,具体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2、会计职称考试的全称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是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3、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来源:文章屋网 )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11

2009年,财政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进行了系统完善,基本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级次会计人才评价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俗称上岗证考试,通过考试取得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最低要求和前提条件,也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可以说,该证书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也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起点。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进而进行职称考试对会计能力加以强化和认证。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的定位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从业资格是从事某一专业所学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当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

(二)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含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是会计专业职称序列中最低的技术职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掌握运用会计从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上的能力提升。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当于会计人员中级职称,一般具有能够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独立负责并组织开展某一领域会计工作,能够协助会计部门负责人或独立完成相关财务会计的领导工作。因此,要求中级会计资格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较为系统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草拟本单位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职业判断等。具备对一般或常规业务的分析处理和专业判断能力,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显著特征。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现状和特点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现状和特点。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定位,山东省从2007年第四季度试行,08年正式开始网络化考试,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止已经考试1272881人次,其中08年法规基础考试183769人次,电算化考试29987人次;09年法规基础考试253365人次,电算化考试73275人次;10年法规基础考试181074人次,电算化考试146991人次;11年前三个季度252484人次,电算化151936人次。山东省的会计从业资格网络化考试能够做到一年内多次考试当场显示成绩,考点一旦运行可反复使用仅注意定期升级即可,报名点可在网上自行选择,与纸质考试相比节省了组织者的人力、物力,节省了考生的时间,方便了考生。网络化考试通过四年运行显现出几个特点:

1、考试人数逐年提高,考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参考人员水平不高。从每年的考试人次可以明显看出考试人数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但是考试人员素质没有明显提升。从近年来初中级考试通过率来看,2011年初级合格率为22.19%,而10年合格率20.24%;中级合格率11年两年滚动合格为13.59%,10年滚动合格率为17.87%,近年通过率降低。侧面反映了有部分会计人员一直停留在会计最基础水平上,自身基础不太理想自我提升较为困难。另外从2011年财政部要求全国范围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者进行的信息采集工作,通过这一工作反映出部分会计人员不熟悉电脑操作、对于自己的职称认知不准确等问题,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素质不高。

2、考试考点逐渐增多,考试软硬件趋于完善。目前全省16市(不含青岛市)已经拥有39个考点,每个考点都通过了省市两级的审核确认,考试机、监控等软硬件达到了考试标准,各考点运行良好。

3、考试流程已定形。目前从开始的不定时考试逐渐过渡到每一季度第一个月月底报名,第二个月考试前期准备,第三个月考试,每个季度第二个月月底或第三个月月初在山东会计信息网公布成绩这一规定程序。考试时参考人员携带身份证进入考场,使用二代身份证读卡证验证完毕后,按照随机生成的座位号就座参加考试,全程网上答题,提交后直接显示成绩,考生当场可知悉自己成绩。

(二)会计职称考试现状和特点

山东省2011年度会计职称考试初级共报名85580人,比10年79134人增长8.1%,中级资格11年报名人数36222人,比10年39717人,减少9.65%。11年初级合格率为22.19%,10年合格率20.24%;中级合格率11年两年滚动合格率为13.59%,10年滚动合格率为17.87%。初级参考人数呈逐年增加,中级参考人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三、考试存在的问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过4年的运行也突显了几方面的问题:

(一)题相对简单。由于网络化考试使用题库,经过近4年的考试,山东省的试题已被众多培训机构所熟悉,从08年的不到15%的通过率和11年的近60%的通过率比较可明显看出11年通过率提高,当然不排除参考人员素质提高的可能性,但从目前掌握情况可以看出民间培训机构获取了部分试题,通过培训使考试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可以说,任何使用题库的考试都存在这一问题,因为参考人数逐渐增多,题通过参考人员记题、网上讨论等多种方式流出,相关人员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仅需背题就可以通过,这是任何题库考试都存在的问题。

(二)早期确认的考点与新上考点相比,硬件设备上有些老化陈旧,有时考试运行与新考点相比较慢。

(三)考试无法复查。任何考试的复查都只是对考试每道大题的分数进行核对,由于网络化考试当场就出成绩,并不显示每道题的成绩无法对其进行像纸质考试的复核这一程序。对于这一点目前没有任何办法进行解决,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一般不可能出现简单加法的错误。

会计职称考试从目前来看存在的问题:

(一)高科技作弊时有发生。当今作弊手段随着考试人数增多、要求提高也在不停升级。由原始的纸条小抄升级为电子扫描、隐形耳机、橡皮隐形扫描等。每年职称考试都会查处数起高科技作弊。

(二)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职称滚动成绩造成前期考试成绩无效。中级成绩两年有效,如果第一年通过两门而第二年剩下的最后一门没有通过,通过的两门也已失效,此种成绩累计方式无形中对边工作边考试的同志增加了考试难度。

四、相关对策

(一)提高准入门槛。现在考试仅需要高中毕业证即可,在大家只要想上大学就有学上的当前高中毕业证已经普及了,具有高中毕业证并不能代表可以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和会计技能的使用。尤其近几年会计制度、准则陆续,这些作为大多数会计需要熟悉使用的制度法规都需要会计人员自行学习,因此做为会计这一职业极需要专业素养和自学能力。目前很多持有会计证的人员不具备这种能力,不能适应会计职业的发展。上岗证如何定位,何种人员可以参加上岗证的考试是提高人员素质的第一关。由于各省甚至各市的教育水平不一,建议财政部给予省级部门这一权力规定考试所必须的学历水平而不统一规定。

(二)定期更换题库,最起码一年一次。对于考题流失这一问题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但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使考试更加体现出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长期课题,这需要更多专家、更多管理人员的投入。同时仅会计基础、法规、电算化这三门考试是否能够测试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基本素质也有待商榷。

(三)定期软硬件升级。出台相关文件将定期升级作为必须的要求。山东省将每隔2年或3年对考点硬件强制升级,软件每隔2年进行升级。这样可以解决硬件设备的问题。

(四)运用各种防作弊方式。一般出动无线电巡逻车、启用监考大师,随机抽取监考老师等方式。随着作弊水平的提升,防作弊水平也要不断提升。

(五)对于成绩累计方式建议财政部适当降低最后一门合格门槛,比如如果前两门已经通过,第三门59分也算作通过。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12

会计职称考试网权威2016年西藏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时间及入口,更多2016年西藏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时间及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会计职称考试网。 2016年西藏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时间及入口 报名时间 西藏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3月1日 报名入口 2016年西藏中级会计师考试报名入口已开通 报名网站 2016年西藏中级会计职称成绩查询网站: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点击查看更多信息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篇13

二、凡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人员由省人事考试中心发放成绩通知书。其中:对达到全国通用标准分数线的,在申报对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时有效;对达到省定标准分数线的,在两年内申报对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时有效。

三、经考试、考核认定取得全国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受聘职务是否需要具备外语要求,由聘用单位确定。

四、申报中小学教师(含实验、教学管理)、艺术系列和文学创作、群众文化、社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外语不作要求。

五、申报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农业技术、技校实习指导教师、广播电视播音、律师、公证员、图书资料、档案、电影放映专业技术资格,以及长期在野外从事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建筑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上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职称外语成绩不作为必备条件,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依据。

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可免予相应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

(二)年满50周岁。

(三)曾在国外留学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

(四)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

(五)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按新考试标准成绩达到总分的60%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

(六)取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以上合格证书的。

(七)正式出版过译著,译文累计3万汉字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译文累计5万汉字以上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译文包括汉译外和外译汉)。

(八)通过WSK、GRE、GMT、托福等考试,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组织的出国留学人员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或经组织批准,在国外连续进修1年以上。

(九)通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中级者,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BFT考试高级者,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十)转评、兼评专业技术资格。

(十一)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中药,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工艺美术,文物博物,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十二)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援疆、支边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

(十三)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首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

(十四)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十五)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和初次确认专业技术资格的。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