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论文实用13篇

家长论文
家长论文篇1

(二)幼儿家长对有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普遍运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输式、教育目标也不是子女的实际想法,教育的内容也重智轻德,对于这些来说,现代的教育观将教育非万能论作为基础,对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作用更加的重视,在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教育目标进行设立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理念。出了幼儿在教育观形成的时期所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之外,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观,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全面性认识不深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互为基础。儿童观必须要在对儿童的本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遵循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为原则作为基础来形成的。儿童发展观要将儿童观作为基础,还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对儿童的发展主体性尊重并且承认;第二,对儿童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第三,对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尊重并承认。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儿童发展观就容易变为以家长的愿望为基础,以家长的意愿为主体。

二、对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善

当前,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的主要力量并不是专业的机构,而是图书出版商以及电视传媒。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图书以及电视节目对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培养只依靠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对图书的选择上以及收看电视节目上存在非常明显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无法为家长提供系统、稳定的指导;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图书市场中出版商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导产品质量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不科学、观点较为偏激的读物,这些读物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所以说,相关的机构必须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构建部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结构主要以妇联组织以及部分专业的学会为中心,对各种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对学术资源、行政力量以及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进行协同同坐,构建一个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性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国的亲子教育方案进行推行、研发、指导以及评估,以此来对亲子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行引导。

(二)对图书和电视等传媒子单元进行规范和引导

当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仍然还是要通过报纸、图书以及电视。所以,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对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对网络等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使亲子教育的受众面和覆盖面都得到提升。

(三)鼓励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课程

幼儿园是对家长培训活动进行开展的另一个渠道。当前,幼儿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外部的资源过度的依赖,也就是对校外的专家依赖过大。幼儿园由于对一些专家教授进行邀请过于的重视,而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所讲的主体也是由这些专家和教育随意决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全部家长的教育内容随意性较强,没有自主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为了使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将幼儿园中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将外部专家作为顾问进行指导,让外部专家能够给予主讲教师一定帮助,让教师能够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进行完善,建设出亲子教育的体系。

家长论文篇2

2.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学者阐述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对此给予了分析。有学者认为没有发挥家长的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家长对学生的个性了解更甚于班主任,也更希望子女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需求,家长的参与是解决管理目标单一或目标不明确以及学生个性被束缚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班主任没有发挥家长分担日常管理任务的作用,家长参与有利于降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其走出班级管理苦与累的困境。还有学者则认为,班主任的“一言堂”、人本法治意识的缺失以及评价的片面性是由于未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家长从不同于班主任的角度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设计、班级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更全面地评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总之,在班级管理中与家长进行合作,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3.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研究文献并不丰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不同工作,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负责畅通家庭和班级的沟通渠道,协调班级管理工作。其余研究多为工作的实践描述或者经验总结,如家访、利用家校通平台、制作班级网页、开展“家长日”活动、开展家长沙龙活动等建议与措施。有学者探讨了家长通过参与教学与课程来参与班级管理。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学校层面的文献较多,而研究班级层面的文献较少

在家长参与这一研究领域内,更多地关注于“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很少有学者提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这一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学校层面研究家长参与有其适用性,以美国为例,其以放权为特征的学校管理改革后,逐步放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家长参与力度不断增强的根基,美国联邦政府在家长参与方面的各种法律和法规以及教育计划都保障了家长逐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在不断的深化中,相应保障家长参与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完全按照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而无法达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目的。同时,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班级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最基础的单位,班主任是一线具体实施管理的人员,从“班级”以及“班主任”入手研究家长参与我国教育管理,通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功,自下而上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甚至家长参与政策的制定,也许是另一种研究思路。

2.阐述现象的较多,而具体研究策略的文献较少

梁红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关于家长参与的研究仍集中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描述以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的探讨。对班级管理的研究较多是对现状和问题的阐述。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仅指出了家长应当参与班级管理这一观点,如何参与并未提及;研究指出需要通过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却并未说明从哪些方面如何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个别学者提出深化家长参与管理的层次,例如建立监督机制,但如何建立有效的完善的监督机制,并没有学者进行阐述,人员配置、培养机制以及机构的建立,目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操作性上仍然欠缺。具体的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做法只在少量一线班主任对于自己工作实践的零散总结中提及。

家长论文篇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有好的家庭教育,就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对孩子要有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家长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趣事和学习经验与孩子交流,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困惑,相互鼓励,得到孩子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让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社会生活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立自强的意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又得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如有的家长热情好客,兴趣广泛,经常请朋友在家中小聚,但为了孩子,应适量为孩子着想,安排次数不应太密或换一个场所,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有的家长经常和朋友聚在家中打牌、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影响特别大,此类家长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再有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不和,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论文篇4

长期以来,园长一直扮演着监督,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过多的条条框框在某种意识上面束缚了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的思考能力,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因此,管理者要从一个检查者,评价者的角色中调整出来,成为教师开展课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及时向教师传递信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现代化管理思想,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帮助教师学会反思。使教师从枯燥无味传统授课的是经验中走向理性,引导老师讲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一言一行,寻找适合孩子的一种教育。幼儿园和谐、规范的发展,取决于园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园长。将幼儿园的人、财、物等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合理的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幼儿园保教工作任务,是对园长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的根本要求,要达到这一点园长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两个角色:一、领导者的角色:(一)把握方向,总揽全局;(二)树立威信,增强园本凝聚力;(二)树立威信,增强园本凝聚力;二、朋友的角色:(一)情感因素在园本管理中的作用;(二)发挥园长的非权力影响;当“和”文化与幼儿园联系起来,其内涵和外延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园对于“和”文化的理解,则是从幼儿园这个具体的发生单位出发,将“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具化到幼儿园实践的各个层面,即以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将“和谐与共赢”的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结合开展系列“和”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氛围;无论是外在的园所形象、园风园貌、服务态度、园服园歌,还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等,均能体现出我们对于“和”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幼儿园“和”文化的内涵有着明显的系统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它是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房舍建筑、园所环境、人文景观、文化背景、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环境中体现无形的“和”;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在幼儿园的规章、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体现出制度上的“和”;三是深层的观念文化,它以人脑和文字为载体,在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园所精神、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和风俗习惯等精神环境中得以体现。

三个层次的文化由外及内的分布形成了幼儿园“和”文化的系统结构。其中,观念文化层决定了制度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中介,物质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体现,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幼儿园“和”文化的完整体系。在这一系列的“和”文化特色活动中,我们努力在幼儿园中构建快乐的精神家园,让教师们体验到精神上的舒适、愉悦与满足,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感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的工作透明度,推进幼儿园民主管理建设,促进幼儿园办园,幼儿园民主管理保教质量的提高,1、坚持在幼儿园中实行实事求是的原则;2、坚持在幼儿园民主营利性的原则。3、兼职在幼儿园中规范性的原则;4、兼职在幼儿园中持效性的原则。通过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确定了在幼儿园民主管理的内容及途径,成立以幼儿园民主管理实施的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所以说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中心角色,负有最重的责任。园长要通过管理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又要通过管理来提高保教质量。在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开拓创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方面面还要在统筹兼顾,力求取得综合效果。那么作为一个园长,怎样起好关键作用呢?根据我自身的实践体会,认为必须做到一个热,确立二个性,树立三个精神,练好四个基本功。一是做到一个热二是确立二个性(心)三是树立三种精神四是练好四个基本功。

园长必须要有宣传意识,具备策划能力,树立开放办园观,建立多元信息流通的立体办园模式,使幼儿园、社会、家庭成为一个统一体,加强宣传策划,带领幼儿园和教职工投身社会,参与竞争,以优良的保教质量建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声誉,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园长们,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园长,必须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开创新路,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作为一名园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好角色的变换,有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辛勤和汗水来营造幼儿的和谐氛围,让教职工感受和谐音符,为孩子们创造身心发展的大好空间。

家长论文篇5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因为家长间的互相联系,在他们的内心,也有一种因为子女读书成绩差这个问题而感到自卑的因素。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一年级时所有接送的家长在门口窝成一团,互相间议论学校发生的事。而到了三四年级,有部分学困生的家长渐渐淡出了这个圈子,整天听着别人的家长议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当问到自己的孩子时,他说不出口,所以避而远之。而往往这样的家长,他很不愿意和学校老师做沟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长会因此而觉得老师对他们也有偏见。像这样的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多主动去表扬他们的孩子。切忌见面就告状。

我们班里有这么一个小姑娘,学习成绩一直比较落后的,一年级时,家长是门口圈子里最爱唧唧喳喳的妈妈,自从上了三年级后,她的妈妈因为自己女儿的成绩问题,老是站在门口最远处。有一次,我将学生带出门口后,想找这个家长谈一谈,等了好久这个妈妈才缓缓的走过来,一脸的不情愿,开口就是一句:“李老师啊,我们家园园最近是不是很不好啊。”说完,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女儿一眼。我急忙说:“其实也不是的,只是因为最近你的孩子经常迟到,今天想提醒你一下。每天让她早些出门。”“哦,好的好的,我知道了,不好意思啊,李老师。”说完,妈妈带着孩子便走了。远远地,你还听的到他们的对话声:“你啦,害的我都不好意思到学校来接你的类,真是把妈妈的面子都丢光了你!”听着孩子家长这话,我心里忽然也觉得不好受,让这个妈妈这样没面子的其实不止是她的孩子,还有我啊。试问,哪个家长不愿意听到自己孩子的表扬啊,又有几个家长能一次又一次的承受的住老师批评的打击啊。孩子们学习上的差异性,难道就要让家长抬不起头做人吗?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经常主动上去和她妈妈说她的女儿有几天没迟到了,学习小有进步了,作业拖欠的少了,或者是毽子踢的好了,逮到鸡毛蒜皮的事就表扬她的妈妈会教育孩子,后来,她的妈妈会主动上来找我了,也乐于接受小小的提醒了,不再见我就躲了,连带着,她的孩子也慢慢的进步了,以前背诵上的老大难,居然能一口气把“木兰诗”和“桃花源记”背完。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1、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当然,家访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除每个月月末的两户人家的定时访问外,平时也可以采用电话沟通,联系本沟通,约谈等形式,甚至可以是网上聊天的方式。

对我们班的一位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我没少费过心,包括在与其家长的联系上,更是频繁。目前我每天要和他妈妈发一通手机短消息,汇报整天他在学校的情况,每周至少两次进行电话联络,还不定时的用QQ聊天的形式交流。我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这孩子的家长开始接受不了我提出的种种问题,以为我是对他的孩子存在偏见,想把他的孩子“赶”出学校,于是特别在开学的那个教师节时,送了超级大的一个花篮给我。经过四年多的接触,在这四年里,不管是进步或者退步,不管是做了坏事还是受了表扬,不管是欺负了同学还是受了闷亏,我都会和他妈妈进行每日一联。前不久,他的妈妈在QQ上给我留了这样一段话:小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家里的晴雨表,他在学校好,我们全家都开心,他一不好,大家都沉着个脸,讲话都变得小心翼翼,怕踩地雷,我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我们当然是第一个希望他好的,所以对于您,我们一直都很感谢,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们也一直为他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庆幸,也希望他有一天能真正感受到您的一番苦心载培,把心用到学习上,真有那一天,我真是要谢天谢地谢老师了,其实我有时候跟您谈起他,事后我都觉得您似乎正在和我谈我们的孩子,这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感觉。所以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内心的感动,感觉说再多都没办法表达,真希望他能马上变好,能以好的成绩来回报您,能有一天明白到自己有多么的幸运。

学校里不是有很多老师叫我做小星他妈么,现在连小星的妈妈都觉得我也像她孩子的妈妈了,其实,和这样特殊的学生的家长间的沟通,绝对不是一朝一夕间的事。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家长论文篇6

在中国当下诗歌中,我读到的大都是黑暗艺术的诗歌,或者是反光艺术的诗歌。这种黑暗或反光是没有温暖和光源的,是令人恐怖和乏味的。那些没有人性和普遍人类价值观的诗歌成为了生活的敌人,它是机械的、模仿的、消解的、移植的,没有生命体征的。诗歌应该像舞台一样布满场景、声音、颜色、表情,而不只是诵读,它是令人享受的艺术,不是在哪里都可以随便的。那些满嘴尼采、杜尚、汉学家、波罗的海、巴黎、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只剩下一些伪装了。

第广龙有自己的诗歌野心,他对诗歌的判断是要建立自己的理想的秩序,即使遭遇现实的反击和摧毁,但他依旧像是带着幻想上路的孩子,他的诗歌是生活的悲喜剧和晴雨表,他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操守,他要表达的不是拷问,他是用心灵在感受,用身体去感受,美是美的,美也是小的;丑是丑的,丑也是小的。诗歌的终极意义不是批判,而是发现,发现意味着可能的一切。他的诗有朴素之情,透明之心,宁静之身,宽厚之爱。这就是对生活的历练和发现。我喜欢他写《日头》的诗,诗歌之小节,内心之大情,拘谨而充满张力:

日头睁眼

亮晃晃瞧着陇东村庄

窑窗上,鸡叫了,猪滚圈,鱼儿溅水

它们,全部团结在福字的光芒里

日头,日头

我挖你两镢头

日头,日头

我邀你上炕头

开着一孔窑窗

贴满窗花,贴满

日头的热

它的粗砺,不经打磨的情景,随意地散落。他的诗歌深得民歌形式的养分,使得他的写作有向下的重力――是有根的写作。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什么,你就写什么,这是我从第广龙诗歌读到的最朴素的道理。他写身边的小事,怀一颗敬畏之心。人有了敬畏,心就会踏实下来,美好起来。

表达朴素,朴素表达,为什么还是朴素?他诗歌的朴素让我心无杂念,他少有诗歌的修辞和形式,这是中国艺术的大传统――清瘦――露出骨骼和硬度――这姿态像挺拔的一样有刚劲之美,它通往伟大的子宫和天穹,垂下来也指向大地。

这也是他诗歌让人敬重之处。

第广龙的诗歌大地是平凉的故乡,这半夜游走的呼吸,是他故乡泥土的味道,多少年来,这种反差的思考,是他通向还乡之旅的过程。灵魂为什么需要救赎,我们必须对事物存在敬畏,救赎才是精神皈依的结果。还,不是返,还是回到有根的地方,返只是回到曾经的过去。第广龙是要把诗歌回到有盐的部分,盐是诗歌身体的钙质,是最日常的大众味道,不是沙拉、咖啡、巧克力、糖、味精等调料。它和五谷杂粮、菜市场、杂七杂八的小人物一起构成了生活的诗,不是诗的生活。中国传统普遍崇尚的诗意,在复杂而快捷的社会将不复存在。社会的巨大变革让无所适从的诗人内心看到幻想的光,他们对生活无能为力的把握,只停留在技艺的表面,所谓永无止境的心灵之旅,是根本无法抵达的。

因为故乡在异乡中沉沦:

重回故乡,我的记忆

失去了参照物,得不到印证

连一个熟悉的影子

也没有,如果不是方言提醒

我还以为,这里不曾有过我的童年

这里是异乡

他现场的落差感有如唐诗《回乡偶书》一般的况遇。

空落落的心思和空寂的故乡,让他欲言又止,是他内心的凝重的诘问――以至疑惑它是异乡,巨大的反差阻止他记忆的回溯过程。

第广龙诗歌深得民歌形式传统元素滋养,原生语言在他诗歌中有着恰到好处的运用和借鉴,陌生化了诗歌,使得他的诗歌有了新的气息、新鲜的绿,我觉得这也许是诗歌从内向外扩张的方式。民间养分――或许是诗歌需要回头的路径。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那些诗歌节解决不了这些诗歌内部的问题。那些诗人站在欧洲的边缘无法理解我们站在暗处随便大小便的。听说国内有诗人在巴黎凯旋门的墙角撒尿,据说法国警察抓了他,罚款若干欧元。某诗人却把它描述是伟大的后现代主义行为艺术作品,这是在洋毛子的土地上。这比向黄河撒尿牛皮和夸张多了。向黄河撒尿说是生理尿急,而不是解构意义。意义是诗歌之外的东西。大诗是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多旷古的感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生活意趣盎然。这不是美,是生活的粗砺,多年来,我们对它一直误读。

我想诗歌总得低头向着泥土,向身边的万物学习,向生活低头吧,要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和总结。第广龙就是这样一个谦卑的人。他的诗歌对生活充满悲悯、反思、谨慎和难得的热爱,他从未迷失自己的诗歌的标准。诗者,仁者,诗人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已在诗歌之外。

你不能代言万物,那么你就写出自己。那么就请诗人做自己的布道者:热爱吧,你就尽情地唱;厌恶吧,你也要歌唱它。要不,我们就把它彻底唾弃!诗人要做立场坚定者,要对生活进行必要的判断,诗歌只有是和非的问题,没有大和小的区分。

诗歌说的是人话,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道理,也是第广龙的诗歌教给我的道理。

用文学铸魂

曲广学

岁末时节,长庆油田员工文学创作丛书(之二)面市。共收入长庆13位作家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杂文言论等400余篇(首),计158万字。这是继2007年长庆油田员工文学创作丛书(之一)后的又一次集中呈现,是长庆文学创作一项重要成果,备受全国石油文学界关注,深受广大基层员工喜爱。通过共同回顾和总结长庆文学的发展历程,我认为,长庆文学的实践印证了油田养育文学、文学又反哺油田。这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进入新世纪,长庆油田驶入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2009年又要站上3000万吨的历史高点。2008年10月7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批准了长庆油田到2015年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规划方案,明确要求把长庆油田建设成为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天然气中心枢纽和致密性油气田技术创新基地,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新贡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庆油田的建设和发展。2008年11月初,国家领导人就长庆油田建设年产5000万吨发展规划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把长庆油田建设成为年产5000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大事,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基础工作,把储量搞清楚,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长庆油田进入到实现5000万吨宏伟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未来8年,长庆油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大场面奋战、高速度增长、多领域创新将成为长庆油田未来一个时期的主旋律。时事造英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期,必定有无数撼人心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需要油田作家去反映和记录,去深入挖掘和艺术表现,并以此去团结和鼓舞广大员工为实现5000万吨宏伟目标做贡献。

长庆油田拥有一批有实力、爱油田、石油生活基础扎实、创作欲望强烈的创作群体。这是我们能出成果、担当重任、陶情铸魂的保证。目前,在长庆油田,常年坚持创作的文学作者达300余人,为数不少的人出版了个人专著,现拥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名,中国石油作协会员33名,获得铁人文学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学奖等全国性的文学奖项达200多个次。也产生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如新中国建国50周年首次石油文学最高奖“中华铁人文学奖”、2006年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学奖获得者第广龙,甘肃小说“八骏”之一和军校,贝塔斯曼文学大奖得主程莫深等。有一大批壮心不已、笔耕不辍、起着表率作用的老作家,如方仲祥、王跃龙、张敬群、姚义、朱亚年、杨虎林等;有一大批成绩显著,正在发力冲击全国文坛的中青年作家,如张怀帆、李建华、杨冰泉、尤岚、高金刚、李兆权、柴君旺、李建学、程晓东等;还有一大批酷爱文学、崭露头角的创作骨干,如张芳、张晓莉、杨平、李莉、李惠萍、于军、付冰、郝朋朋、韩旭霞、苟飞燕、殷铭粒等……他们共同组成了长庆文学创作的基本力量,在石油系统,在陕、甘两省,甚至在全国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他们以丰厚的石油体验,多角度、全方位的视野,崭新的文学笔触,叙说一个新型现代化大油气田诞生的历程。

希望长庆油田文学创作者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大油田建设为我们提供的巨大创作资源,认识我们的笔对员工文化形成、精神激励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牢记使命,潜心创作,用文学作品为油田大发展鼓劲出力,为企业队伍塑形添彩。写出他们的苦与乐,写出他们的精气神。要加强修炼、丰富心智,博采众长,培养特色。要通过文学作品引领员工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上,在解析和重组石油人的精神情操上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推出优秀的石油文学作品。

(作者系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政治批判与文化剖析:和军校乡土小说论

张懿红

和军校的乡土小说表现出鲜明的道德感、正义感,以及对家乡父老的深沉情感,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褒贬有力。他的小说是关中硬汉性格的写照。这位从农村走出的作家,和“文摊作家”赵树理颇多相似。

在他的小说集里,揭露乡村政治腐败、呼唤民主制度的小说数量不少,包括:短篇《入党》(1995)、《南望》(2002)、《半个城》(2002)、《是谁吃了豹子胆》(2005)、《一不小心》(2005)、中篇《你想干啥》(2000)等。对村长、村支书的权威统治,和军校通过官与民两面来揭示,自我暴露与侧面烘托配合,展现个别阴暗角落的乡村政治图景。小说往往设置反抗者与被反抗者之间尖锐的矛盾,一般村民则是敢怒不敢言、战战兢兢的顺从派、观望派。

《是谁吃了豹子胆》《南望》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村支书范养明在泔河村的权威究竟如何?小说开头即揭开矛盾:有人在书记家的大青石上倒满了大粪!这事吓得那些早起的村民关门闭户,躲在门缝里盯着静悄悄的街道。小说正面描写范养明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系列处置措施,尽显其雷厉风行、运筹帷幄、不怒自威的铁腕手段。一个不知何人所为的“大粪事件”,给了支书范养明彰显权力的绝佳契机,而村民们纷纷提着礼物上门表忠心,则再次印证了他在村里的绝对威权。如果到此为止,乡村政治前景可谓暗无天日,这自然不是和军校的风格。他擅长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地情节安排,因此在小说结尾,范养明的绝对控制急转直下,遭到来自瘫子老伴的拼死反抗。这一声棒喝似乎很有效,范养明亲自到每一户人家门前磕头报丧,一副真心悔改的样子。可是,“范养明在磕头的时候,脑海里却盘算着另一步棋,这个支书他还是要当下去的,只是要换一种当法。换成啥样的,他还没有盘算好。”

和军校还有一些小说正面塑造一心为公、造福村民的乡村改革者形象,包括短篇《大西北王升》(1996)、中篇《老那》(1997)、《挣个牌牌村口挂》(1997)、《村长太太》(1998)等。小说人物王升、老那、罗大虎、马月亮等,都是真心实意想为村民办实事而担任村支书、村长的。无论是计划生育,还是创“文明村”、修路,他们认准目标就做,处事公正无私、坚持原则、坚忍不拔,勇于担当和奉献,体现了久违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但是,这些小说故事结构大致雷同,有模式化倾向,人物性格略显单薄,有主观拔高之嫌。

对农民文化的深刻反思,是和军校乡土小说的另一切入点。农民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关系,与中国现代都市文化也血脉相连,因为中国的传统都市就是从农耕文明土壤上孕育、生长起来的,而现代型都市又由传统都市蜕变而来。农民文化塑成中国人的民族特色,又造成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内在心理障碍。对农民文化进行冷峻审视、细心辨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促进农民――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修正、转型与整合,这是现代化进程中所有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基于此,和军校对农民文化采取辩证分析的理性态度,一方面深情赞美诚实善良、守信持义、知恩图报等传统道德,为现代精神输入健康的血液;一方面则剖析乡村文化的负面影响,揭示人情、面子组成的人际关系怪圈,封闭环境中激化的攀比和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性格偏执、心灵畸变和人生悲剧。

《一个陕西人和一个甘肃人的故事》讲述一个简短而波折的传奇故事,两个农民用一生兑现“还十个馍”的诺言,为“诚信”作一形象的注解。“人前一句话,木板上一颗钉”。庄满子和老胡信守的道德准则,在下一代身上已经荡然无存,小说对照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对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困境予以反思。《披着羊皮的人》为诚实善良、推己及人、不负苍天的父亲留下一帧意味深长的艺术照片。本来是一场无人见证、无人知晓的交通事故,可父亲为了把羊还给人家,冒雨守候在路边并因而生病去世。道德是内化在父亲心里的绝对律令,他用朴实的生命哲学教育了离开农村的儿子,也感动着都市生活中自私自利的现代人。另外,和军校还有《欣逢佳节》(1993)、《家门前的一条路》(2005),透过亲缘关系,审视城市与农村之间人情淡薄的残酷现实。农村人善良忍让,扶危济困,勇于奉献;城里人则忘恩负义,嫌贫爱富,踩着亲人往上爬。二者的对照渗透作者的褒贬,对城市人的势利自私给予无言的谴责。

和军校小说非常注意大众化、通俗性。和赵树理一样,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家乡父老毫无阻碍地接受。因此,他的小说情节紧张,有头有尾,跌宕起伏。人物爱憎分明,个性突出。描写细腻周到,细节缜密而生动。语言讲究对偶押韵,常用关中方言俗语。句子简短有力,声情并茂,朗朗上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些艺术追求使他的小说颇具评书体特点,在当代文坛别具一格。不过,有时候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效果,和军校在安排情节方面有些主观随意,显得不够自然,某些转折过于突然。尤其是《想做好事》《关照明同志》等讽刺小说,为制造喜剧效果,在情节与性格的配合方面不够融洽,夸张过头而显生硬。另外,鲜明的倾向性也造成小说意蕴过于直白,少含蓄之美。

微 笑――论程莫深幽默讽刺小说

千里鸟

幽默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智慧。作家程莫深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将幽默笔法广泛地娴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给人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美的享受,以至于要谈程莫深的创作,就不能不谈他的幽默艺术。

程莫深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20岁分配到油田工作,当过最艰苦的修井工,做过办公室秘书、报社记者和编辑。先后发表了大量作品,他的幽默讽刺小说,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对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构成了程莫深创作的重要内容。

就其创作题材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富有悲剧性的中、短篇小说,反映社会底层人的不幸生活,思想深刻,具有“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如《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戒尿》《鸟儿》《掩护》《玫瑰心事》等;

二是讽刺和揭露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如《外宾即将来访》《变条米虫》《时间》《守护小组》《一朵粉红色的小花》等;

三是深刻揭示办公室普通人尴尬和不幸生活的秘书系列小说,如《无语》《阑尾》《语塞》《谁是好事者》等。

程莫深的幽默讽刺小说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 尤其注重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注入现实的主体意识,揭示一种病态的时代和变形的人性,获奖小说《20世纪末世界战事缩写》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正如著名作家李国文所说,“作者以平和甚至幽默的笔墨,写出了这幕沉重的乡村悲剧,视角独特,内涵丰富。他以现实主义的描法,将猪的践踏、人的蹂躏构成相互映衬的强烈对比。作者的批判锋芒把握适度,艺术感觉也相当准确”。评论家、教授徐肖楠说,“这部小说风格上接近于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那样的主题方向,而其叙事风格却又具有欧美描写人与动物关系的作品的象征意味。小说中变物象为意象,赋形象以象征,用机智幽默、无情调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现实与艺术的双重意味场景,全文让人感到悲凉,乡村中的普通人物和命运似乎总是无奈而悲剧性的”。

夸张手法的运用在程莫深幽默小说中不乏其例。作者深谙夸张与幽默,将客观事物内的矛盾性,通过显微镜将它的状态放大,给读者以更鲜明的形象和情趣。《外宾即将来访》中,写到“猫耳洞胡同居委会,将所辖一百二十户居民中七十二名一岁以下的婴儿,硬性组织起来,由其父母或爷爷奶奶们抱在怀,编号列队,聘请了三名有经验的礼仪小姐、保育员、心理学专家,轮番示范培训,先后采取启发式、诱导式、游戏式、滚动式等方法,使七十二名婴儿经过短短十五天的培训,均可按口令做出绝对一致的呼吸和张嘴动作,并能按要求摆出绝对满意的颔首姿态。”将为了迎接外宾到来所作的表面功夫刻画得入木三分,突出了事物的矛盾性,增强了幽默效果。

小说《阑尾》尽管篇幅短小,但也堪称程莫深幽默讽刺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年底,某院开领导碰头会,商议向上面汇报等事宜。结果几位领导各执一词,互相否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却要求秘书男小毛连夜整理纪要,次日由院长亲赴主管部门汇报。男小毛左右为难,通宵未眠。次日,男小毛谎称阑尾痛,等甲院长一行赶至医院拿其是问时,男小毛阑尾已被切除。这篇作品构思新颖,结局更是出人意外,秘书男小毛的尴尬处境和不幸命运就在人们的叹息声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在小说《鸟儿》中,主人公为办公室小秘书,为了给出差外地的厂长登记一双鞋子,煞费心机,最后不得不在烈日下每人戴着一个口罩,在垃圾堆里寻找可能丢失的破鞋垫儿,“那副目不转睛的可爱模样,远远望去,与其说像一群美国西部的淘金者,莫如说像一群寻食的鸟儿”,读之令人怦然心动,一股悲凉之气彻骨透心。

寓庄于谐的程莫深幽默讽刺小说,充满着黑色的幽默,追求思辨的色彩,赋予哲学的理性,刻画了形形病态的灵魂和畸形的人生,将无情的现实生活和狡诈的人际关系描写得淋滴尽致,给人们带来了笑声,更多是笑声过后的思考。

小女子大情怀――张晓莉印象

冯敬兰

张晓莉从陕北打电话来,问我记不记得她?一个娇小、质朴、健康的女孩子跃出记忆。我说:“怎么不记得?你的书法很好啊。”我是先浏览过张晓莉的书法作品,后认识她本人的。如今的年轻人不重视写字,很多名校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纵使身怀绝技,也免不了写一手烂字,所以,陕北女孩张晓莉一手漂亮的字给我印象至深。

几年前,我出席在长庆油田(延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的戏剧曲艺比赛颁奖活动期间,张晓莉背着沉重的摄影包,陪着我们参观杨家岭、抗大、鲁艺和几个领袖故居,给我们拍了好多照片,我一直珍藏着。由此我知道张晓莉不仅是为数不多的石油界女书法家,还是个摄影发烧友。

如今,看到晓莉的文学作品,才知道原来她更喜欢的是文学写作。我捧着这些文字一路轻松读下去,心里不断涌现的是感动、赞叹和快乐。有时,我甚至被自己下意识发出的笑声所感染。放下书稿,晓莉仿佛站在眼前。这个女孩,有着多么宽广的心怀,让她对生活、对生命、对亲人、对朋友、对山水草木充满了热爱、赞美和感恩。这个女孩,是怎样培养和训练出自己准确的理解力、感悟力和表达力?是怎样修炼得如此从容淡定和敏感多情?读着这些文字,我与晓莉一起经历、一起感受。生活中当然会有不快乐、不如意、不情愿,会有挫折、苦难和不幸,可是宽容、理解和热爱会给我们带来阳光、雨露和空气,有了这些,不仅花红柳绿、河山壮美,连人的心境都不一样,那是何等的明净和畅快啊。张晓莉就是这样,她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爱漂泊中的一惊一乍,爱生活舞台的一悲一喜,她更加崇尚真、善、美。她的健康和阳光,她的有趣和不做作,本色地体现在她朴素、准确、凝练的文字中。

在繁华的大都市,文学的动人之美和感人力量被嘈杂的市声湮没,却在遥远僻静的陕北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感谢张晓莉,让我优先读到她的书。我喜欢这本小书,相信这个多才多艺的陕北女孩会有更加丰厚的收获在后头。

超越苦难的――记油田作家冰泉

李法家

杨冰泉的小说在全国石油系统和西北具有广泛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以中篇小说《悲剧发生之后》《麒麟沟》亮相《小说家》《清明》《飞天》等有影响的文学刊物,由此奠定了他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已有12部中、短篇小说、散文获省部级文学奖。中篇小说《我想有个家》(《飞天》2004年第11期头条),被评论家称为“鲜有深刻的厚重之作”。小说一经推出即获一片好评。该刊在卷首语中对其给予了特别推荐和评介。评论家、《飞天》主编陈德宏指出,《我想有个家》通过个体的记忆,唤起群体的普通的记忆,这就是文学的成功。他说,“国有企业界的转制,职工的分流下岗,给社会带来了强烈的阵痛。此类事例已屡见不鲜,文学作品总是纷至沓来。冷静深思,不得不承认,此类作品,固然贴近生活,但却得之迅疾、失之肤浅,鲜有深刻厚重之作。冰泉的中篇《我想有个家》则不然,他不仅仅书写了刻骨铭心的苦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书写对苦难的超越――楚天明‘二次创业’的成功,来了一个‘凤凰涅’式的重生。于是许多人的命运也随之转变。社会变幻,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在作品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示”。

他的小说,总是以独特的平民视角,书写着刻骨铭心的苦难和对苦难的超越。第广龙说,冰泉是在用他对文学的虔诚,书写着对人生的理解和把握,他的小说在表现凝重的同时,总给人以一种“现代暨后现代叙述语调”的美感。

读冰泉的小说,没有一点阅读障碍。他使用的是流行的“自说自话”式的叙述。在人们厌了拿腔捏调的文学姿态,希望文学走近“真实”的今天,这种语调的优点显而易见,它真诚、切近,有现场感,容易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可信的,是真实发生过的。把握好分寸,要有能让作品显示出“现代暨后现代叙述语调”所应有的特质与要素,诸如某种玩世不恭、幽默感、放肆调侃、嘲弄等等可说应有尽有,但一切都不过分,很是收放由心,恰好使你读出会心和愉悦却不致闹到腻歪起作者那份泛滥的机灵。同时,他用讲故事的方式大量地讲述着扎实的命运故事,也许用“故事”一词不那么合适,准确说,“故事”并不严密、严谨,有时,还并不怎么精彩,更多的,是扎实地去展示特定人物的生存、精神现实,而这正得以区别于“传统的故事”,构成今天吸引我们的“故事性”。从《麒麟沟》《电视台的A版本》到《我想有个家》等多部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中,足可得到印证。

现实的关注者――读李建华的诗歌

歌 的

我想通过解读李建华诗歌的一些写作特点,走进他为读者开辟的审美空间。

他善用动词。他的《小汽车》从“我不愿/坐小汽车”起句,以表明态度。接下来:“若需要/我就屁股对着车/倒退着/坐进去”。这一句,作者有意断开让读者重视,使“我”与“有的人”形成对照;作者没说“有的人”,这正是高明所在。“我要让不好的路/揍我/在左推右搡中/我才能保持痛感和清醒”。动词的运用巧妙地说出了“城市背面”路途的现状。

细腻丰富的情愫,成为他忧郁哀伤的源泉。“你一定很冷,你的坟茔/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我孤单的思念/早已根植于你的坟前了/……一轮圆月 / 把一个声音的旋纽/在夜空中,缓缓地关闭/一片巨大的寂静啊/而我的喃喃细语,一滴滴/渗入了你的墓碑/ 和你墓碑上的名字”。《思念》写得凄美而深情,散发着地道的乡土风味;震撼的是“死亡”这个令人联想到黑暗和恐怖的词在这里不是黑色的,它以雪地和月光为时装,使死的意象也如此美丽。从语言上看,“思念”可以“根植”,“喃喃细语”可以“一滴滴渗入”;从艺术上看,诗的情感凭借浅明平淡的语言和单纯的韵律表现出来,“不事雕琢”而情真意切。如《矿难之后》:“我从没有感觉到一双手/像今天这么黑/旋紧的茶杯滴水不漏/又用力,拧了拧”;而“炉子被燃烧冻得通红/火焰被讲述冻得哆嗦”,更是感情真挚的佳句。文学说到底是关于人的命运的思索,人类命运的演进难道要使人陷入更大的深渊?“我苦难的弟兄啊/气温回升了/你们是回到了人间/还是升上了天堂”?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人以自我和诗作互相观照表现了鲜明的社会主题,同时表白了自己鲜明的美学追求:即“我的诗”永远与苦难的现实同在。

在讲究韵律感的同时,他也注意作品的节奏感和整体感。“那一年,我演阿炳/拉《二泉映月》那首曲子/……那一年,两根琴弦/是一对夫妻/是相依为命的悲凉和辛酸/那一年,阿炳看见了/什么也看不见的黑夜/……那一年,导演说,你要清楚/你现在就是阿炳/……”这首《那一年的阿炳》,不是一种随意的描绘,而是诗人准确的感觉和自然的联想。“那一年”的反复咏唱,既是韵律的反复,也是情感的深化,使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其中交织的辛酸、悲苦和沉重。

他的想像力是丰富的。“从前,螃蟹是昆虫/不仅跑得快,而且善翔/自从有了一顶帽子……便退缩为带壳的动物/放弃了天空和大地/不再做从前的自己”。(《螃蟹》)用想像之笔描述了一个蜕化过程。而《西夏王陵》中“一个没有血肉的指关节/缓缓移动,要抓住宝剑、玉玺、金冠?”既是疑问,也是形象化的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善用比喻。“水波是皱纹/水草是胡须/水鸟是飞走的病危通知”(《死去的河》)。“夕阳拍下几张彩照,旅程停泊在鞋子里”(《鸣沙山》)。“在辽阔的海面上,美国航母/酷似一只白骨森森的巨爪/向这边/伸了过来”(《美国航母驶进波斯湾》)。而《在圆明园遗址说邓世昌》中写:“炮台上摆满了倾斜的酒瓶/浮起的舰艇是强盗/醉醺醺的大脚”。成功运用比喻增大了诗意,产生了诗味。

幻化手法的运用。“小女孩大约也很饿/又坐在地上/写几个熟字充饥……一株苦苦菜/里面有声音喊我:/叔叔,我不愿在这里面活……”(《挖苦苦菜的小女孩》)。诗给人的力感不仅在于指出理想和现实的不和谐造成人的心灵世界经常出现虚脱般的无力感,重要的是诗人在诗的深层隐秘之所透露了诗的本质含义;而现实的描摹和渲染使作品有了不可替代的批判价值。再如《一只蜡烛》:“你会看到时间的流淌/以及时间的凝固/而在蜡烛的顶部/在一朵小小的火焰里/你会看到我黑色的/小小的身影”。对现实的疏隔和陌生化处理,表现了人的精神情调和生存状态。读“蜡烛”时,我们并不觉得“味同嚼蜡”;作者的意图或许正是要表现一种像“烛光”一样神秘而朦胧的象征境界。

他的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简练,转换到位,运笔巧妙,理性而不艰涩。“时间,可以挤出来//可是,我每天都看到/有许多人/把鞋油,挤在牙刷上/把牙膏,挤在鞋刷上”。“谁还能比羊更凶残?/在小草的眼里……我听见一株小草在喊/羊来了//我看见小草在奔逃/我看见一支小草的队伍/追随在一匹/狼的后面”。从表面看简淡;但从整体看,就感觉到了它的妙处。

当今,写诗能给诗人带来什么?他执著地写作,似乎又说明了什么。

让诗歌贴着地面低低地飞――我读张怀帆

游 人

张怀帆在诗集《一个人的小镇》后记中说:“让诗歌贴着地面低低地飞……”我以为这句话可以概括他诗歌的风格和写作方向。在《低处的灯盏》一辑中,全是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充满了温情和关怀。我惊异于他诗歌中的小人物,总是坚韧而乐观地活着,没有半点怨天尤人,对命运和社会没有丝毫的憎恨。《卖土鸡蛋的大嫂》写得精妙传神,大嫂卖完鸡蛋,“她提着空篮子/走在回家的土路上/像一个下了蛋的母鸡,迎来了/一个呱呱叫的日子”。诗歌没有描写大嫂的卑微与辛苦,而是洋溢着生活的情趣和希望。《卖红薯的老人》,“滚烫的炉膛/一肚子火/每天,都有作品/新鲜出炉”,“老人,肯定不是/当官不为民做主/来卖红薯的/不为民做主的官/卖不出他这样的/好红薯”。联想为诗歌增加了阅读趣味,又隐隐传递出温和的批判。他写一个跪在大街,“像磕头机一样/重复一个动作”的老乞丐,“我无法知道他跪着背后的故事/就像我无法知道是什么夺走了他的/劳动力/为了活着/他出卖尊严//但更多的人绝望地活着/更多的人为了活着/在暗地里出卖了灵魂”,让人警醒并沉思。“乡下的好妹妹/这样称呼你时/我知道,自己是多么/恶心虚伪”(《足浴店的女技师》),自我的批判,带着我们共同审视人性的缺陷。

他倾情书写为生活劳碌的小人物的命运,这里的现实却不是达官贵人、上流社会的生活现实。不知谁说过:“一个脑满肠肥的上流社会的人物,决不比一个清洁工更高尚。”在今天这个时代,小人物的身上或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闪光点,他们的痛苦和欢乐更值得我们关注。在看张怀帆这些数量多、质量优异的作品时,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一个诗人的良心?在传统价值观念分崩离析、金钱主宰一切的今天,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所剩几何?张怀帆为普通人如此深切的关怀,折射出他的生活态度,更是一个真正诗人道德情操的反映。

在《内心的萤光》一辑中,我读到小镇的安静,他徘徊在河岸或是白杨林里,独自享受着内心的宁静和沉思的幽芬。组诗《火葬场》则把人们拉向对死亡的感悟和追问:“一个人,是谁的一段/旅程?/那把钥匙/藏在谁的手上?//关上一扇门/再怎么打开黑暗中的/另一种/亮?”“烟囱,为什么总高高地/孤单/墙,为什么总黑qq地/沉默//一朵花/突然开得热烈”,“死”与“生”强烈对比!为什么一朵花突然开得热烈?强烈的刺激触目惊心,令人深思。洞彻了死亡,生命就会大放异彩。“整整一个下午/蹴在我家门前矮墙上/一言不发”的那只乌鸦,就像命运或死神的预言,神秘惊悚,又无法回避。对于死亡给予充分的体会和认知,就会更加懂得生活并珍惜生命。这种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使张怀帆的诗歌有了更深邃的理性空间和更高远的视野。

在整部诗集中,有两组我最是偏爱。《信天游打湿的陕北》,是一组具有民歌风味的现代诗,尽情展示黄土地上特有的人文风情,含蓄蕴藉、曲味余包,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诗中的情爱男女,心思热烈而又矜持、甜蜜而又忧伤,欲说还休,在乡土的背景下曲折动人地展开。“地畔,两只鞋看守着/饭罐还热气腾腾/满山找不见/人影”(《荞麦地畔的饭罐》),“谁的手轻轻覆在/一只捡地软的/手上”(《背洼洼的地软》),内有中国传统诗画一脉相承的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和审美空间。另一组《雪国》《白》《轻》《静》《净》《光》,莹澈的灵光照彻肺腑,把人带入唯美的冥想世界,“仿佛一次彻悟/一次洗礼/心变得辽阔 明亮”。两组诗在艺术上几近完美,俊俏多姿,摇曳生情。

他的亲情文字则体现出另一种魅力。组诗《妈妈,求求你别走》写得凄楚哀婉,令人动容;写给妻子的“想一想/靠着的两座坟/也很温暖”,言浅意丰;写儿子“他脐下/竖起一节五号电池/像新发的芽”,比喻奇绝。

张怀帆对生活这艺术的源泉,有着深刻通透的洞悉和理解,他的诗歌经过十余年的磨砺,已经具有了相当深厚的功力。他有鲜明的诗歌主张和非常明确的写作方向:“我永远不打算拍掉身上的土尘,心朝下、脊背朝下,让诗歌在场、及物、带泥、充血……”我想,他今后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不懈地追求中得到更高的提升和更大的突破。在风起云涌的陕西70后诗歌创作中,他有充分的理由值得期待。

阅读,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感谢怀帆充满生活感悟和悲悯情怀的作品,为我深入解读他的心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契机,让我有机会矫正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写作的狭隘。

李建学小说人“性”特色

姚 义

家长论文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权主义的解放,女性成为领导者的现象越来越多。因为一些传统的观念或者一些偏见,女性领导者往往会遇到一些“闲言碎语”。这和我国的文化传统观念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证明目前是那女平等的迅速发展时期。女校长,作为女性领导者这一群体的一份女子同样可能面临着上述问题。这既是对新上任女校长的考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女性领导者如何提高领导艺术,以及女性领导者心理素质的思考。

1、“闲言碎语”的来源

女校长初上任,容易招来一些“闲言碎语”。一是初来乍到。这不仅仅是女校长面临的问题,男校长初次上任业可能面临这样的质疑。这是同事们对领导不熟悉、不了解从而引起的对领导能力的质疑。作为下属怀有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这需要领导者以后慢慢的用行动、用实践来树立威信,来证明能力。二是女性的性格特征。大多数女性给人们的印象是温柔、热情、富有情感。缺乏男性的阳刚、果断干练。三是传统思想的制约。从传统上来看,女性参政意识不强,参政空间狭窄,而且我国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根深蒂固。女性往往以家庭为主,家庭很有可能成为其成为领导者的羁绊。四是女性的生理特征也对人们的判断产生一定影响。

2、女校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之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大趋势。面对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作为一名学校女干部,应该是学习型、知识型的新时代女性并有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品质。作为女性干部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学会学习”将是女性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并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要注重塑造美好的个人形象。这也是树立领导威信,逐渐破除流言蜚语的必要条件。

2.1当学习型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女性干部要学会学习,既要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中不断地调试和优化自己的心理环境,使自己成为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湛,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的新女性。

2.2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则是提高个人自我修养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让自己进入知识的世界,让自己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宽阔,更多地感悟人生,感受生活。

2.3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在事业上有成就。首先,要有宽广的胸襟。邓小平同志讲过,当好领导干部要眼界、心胸开阔。作为学校校长,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要能够容事、交言、交人,要学会交人之长、交人之谏、交人之过、交人之短,不要太苛求于人,计较于人,要有给人以宽松的环境,使同事们体会到既有轻松愉快地工作环境,又有严密的纪律。这样你的工作才能有人支持,你的事业才能成功。其二,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关心体贴,面对困难要敢于勇挑重担。其三,外在美和内在美兼修。美是多种素质的一种综合体现,具有丰富内涵。女人的风韵、才情要靠姿态、神情、谈吐、举止乃至更多的东西来展示。有了这些,女人才耐看,美丽才长久。美丽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与美丽,新时代的女性不再满足于花瓶的角色,她们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涵养。作为女校长更应该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4对事业执着的追求

如果一个女性对事业执着追求,这个人肯定引起下属的追随、组织的关注、领导的关注,在事业上就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比较容易成功。女性领导,要把下属对自己的关注定位在领导上,女校长,要把下属对自己的关注定位在校长上。当达到这一境界的时候,女校长的领导个人形象就竖立起来来了。

3、女校长要不断提高心理负重能力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女校长,更需要具备不同于一般工作人员的心里负重能力。

3.1面对流言蜚语坦然处之

由于种种原因,杰出女性往往在事业的初始阶段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会遭受各种闲言碎语。越是这个时候,女性领导者越要坦然处之,绝对不能因此而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要把它作为工作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来使流言不攻自破。

3.2不要怕困难

作为女性领导者,女校长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能临阵退缩,要把它看作加强能力、树立威信的大好时机,切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要勇于面对困难,分析困难、解决困难。

3.3面对突发事件要临乱不乱

很多女性面对突发事件往往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如果作为一名女校长也是这种表现,那么肯定会降低在下属心目中的威信,将会面临着更多的质疑和闲言碎语。所以女校长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关键时候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4、发挥女性优势,以实际行动树立威信

女校长要以实际行动树立威信,破除闲言碎语,这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

4.1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

和男校长相比,女校长更具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情感细腻、亲和力强的女性优势。这就使得女校长在行政管理中根据人情味。女校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从事管理中注重细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和下属的沟通和亲和力,这样就容易形成女校长特有的优势,对于形成高效、和谐、团结的团队很有帮助,同时,随着感情的加深和关系的融洽,一些闲言碎语自然会不攻自破,以致无人提及。

4.2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能体现一个人特有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那个说工作作风更是一种资源、一种环境、一种动力。女性领导者具有更加有韧性、更加宽容、更加充满人性的特征。作为女校长,如果把这些特有优势和本职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格魅力。

4.3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般看来,男性领导者往往比女性领导者更具有果断、及时、周全的决策,男性领导者具有刚强、干练、意志坚定的特点。作为女校长,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情细腻、处世耐心的优势,也要学习男性领导者的特征,走刚柔并济的领导路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中国的杰出领导人吴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是以其刚强、果断、干练,同时感情细腻、关心同僚的领导能力获得社会各界的尊重。一是要树立信心,敢于决策。女校长要敢于克服思路较为狭窄、决策犹豫的性格,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善于事前调研、组织协调,在进行决策时就自然多几分果断,少几分犹豫,多几分勇气,少几分胆怯。二是善于学习,能够决策。任何高效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多调研、多学习的基础上。闭门造车是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决策的。女校长要善于多方面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领导艺术等方面不断提升,这样在复杂的工作面前才能够有新思路、新突破,决策更具创造性。三是掌握规律,善于决策。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其规律。作为女校长,要善于总结工作规律,从而利于高效决策。

5、结语

作为女校长,面对闲言碎语要坦然处之。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怕流言,不怕困难。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胜任,一高效的工作业绩、融洽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来不断树立自己的威信。闲言碎语自然会越来越少,迎来的将是鲜花和掌声。

参考文献:

家长论文篇8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家长论文篇9

一、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与艺术

校长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尽力为教师办实事。作为校长要尽力为教师办实事,形成一人有难,众人帮的好风气,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校长应为困难教师解决福利问题,关心每一位教师。不仅如此,校长还应关心教师的住房,子女就业,入党等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2、灵活的批评艺术。我们常听见校长感叹,做人的工作,表场起来容易,批评起来就难。也常听到老师与校长发重争执,弄得校长下不了台,究其原因,还是方法问题,校长应对老师要多加赞赏,谨慎批评。校长的一点点表扬,一点点鼓励将会使一名普通的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看护公物,讲究卫生,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校长都应给予表扬。它意味着领导对教师的一种认可。拿到了奖牌,校长应大加赞赏,给予肯定,甚至可以给予奖励,奖金发得让人羡慕,以此激励,校长不仅要在社会上,还应在人多的场合进行夸奖,而且在背后,在个别教师面前,在无教师参与的场合,都对进取的教师进行赞赏,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才是有效激励教师的秘决。有时用“我知道你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一句话,就能树立教师的自尊,增添教师的自信,给予教师无穷的力量。校长对教师的批评千万谨慎,点到即止,以不伤和气为宜,切莫大做文章;当然,遇到原则上的问题,就必须找其教师进行深入交谈,使之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校长还要注重沟通接受批评,校长也有“过错”,无论是语言过错,决策过错,还是行政过错,只要教师提出批评,都要诚恳接受,切不可对提意见的教师大加责难,更不要发生争执。因为,敢于给校长提意见的教师,一般说来都是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主人翁意识的教师,他们的意见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一己之私。校长对教师的批评不能采取逃避的办法,要勇敢地为自己错误负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校长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校长要经常性保持与教师的沟通,就是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多与教师接触,多与教师沟通。

3、工作应细致入微。校长工作不仅要做到教师的心坎上,还应深入到教学当中去,校长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作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先关心人,了解人,然后才能教育人。尤其是工作,校长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要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亲自任课,提倡担任主课,密切接触广大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掌握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取得领导和指挥教学的发言权,才能继续提高专业水平,避免由内行变为外行,而外行是无法领导好内行的。校长不是一种装饰,也不是一种摆设,不能过于形式,要真正把课教好,要做到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在教学中起表率示范作用,不能马虎对待,校长不仅要教好课,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评讲,只有这样才能抓好课堂教学。

4、重视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学习制度,对教师的思想政治问题,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报告会,专题研讨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从教师的现实心理水平出发,一步步把教师的思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形成合力,有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校长的制定学校工作目标时,首要的是切实可行,让教师能实现,不要太遥远而不可及,制定目标应当实在,校长本人也应该实现或做到的范围。这些目标包括质量目标,不要只盯着一两件事,不要在一天内完成所有的事。总之,校长在制定目标时,要让教师有希望能够实现。

二、正确决策能力及艺术

主席曾指出:“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这说明校长要对整个学校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先后主次,只有找准中心,工作才有重点,才能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目标,才能推动全局性的工作,这就叫抓住中心,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在日常工作中,校长不仅要抓准、抓紧中心,还要兼顾非中心工作,正确处理中心工作和一般性、经常性工作的关系。没有一般就没有中心,只抓中心而丢掉一般,或者两者对立起来,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彼此割裂和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沉着、冷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保证。校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对校内校外的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做好及时的判断和相应的反应。但有的校长在工作中往往容易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给工作带来被动。学校管理实践要求校长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要防止感情冲动,乱发脾气。在工作中,应讲究策略和艺术,刚柔相济,校长只有保持平衡的心情,才有审时度势,把握工作契机。

校长还要用新颖理念来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质量。所谓的新颖,就是校长的思想理念必须要新,必须与众不同,必须具有前瞻性。校长的眼光要看得远一些,有些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得轻松点,慢慢来。有时需要冷静的思索,这样做是否正确,或告诫自己退一步看看再说。因为,求新求异的管理方法会有曲折性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这是一个现代校长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校长快乐人生和学业有成的秘诀。

三、沟通和协调管理能力与艺术

学校领导工作面广、事多、性质复杂,仅靠校长一人是不能担负起全面的领导责任的。因此,建好、管好、用好领导班子是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校长管理能力与艺术的具体体现:

第一、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在校务管理中往往会遇到大量的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处理不好便会形成对学校工作的障碍和危害。对于这些矛盾和冲突,学校领导如果能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正视矛盾双方的冲突及其潜在的利害关系,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疏通关系,并且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提倡顾全大局,发扬风格。将矛盾双方的分歧逐步统一到学校的共同目标上来,从而增进全校工作人员的团结,保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就可以增强学校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事业的发展。

第二、疏通心理,加深理解,有效开展工作。一般情况下,领导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的认识由于各自所处的角度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的一些制度、规定和安排,也可能与某些个人的认识产生一定的抵触。校长要多与教师、职工交换思想、勾通感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认识不一致而产生的一些抱怨和不满情绪,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使大多数人达到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在教学中便容易形成必要的统一意志,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绩效。

第三、大量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经常进行。校长对于一些管理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应该讲究领导艺术,在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前提下,按原则办事,一是要平等公正。一般说来,多数人希望领导能够主持公道,化解一些他们本人不能解决或暂时不好解决的矛盾,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寻求到某种心理平衡。平等公正的原则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对待自己工作对象,要有一个科学态度,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其次,工作中不掺杂个人的好恶,不徇私情,坚持尊重事实,以理服人,秉公执法,不偏不倚对待所有的部门和当事人。

第四、诚实守信,领导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渠道是人际间的信息交流,真实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需要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学校管理者的人格品质,尤其是他们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真诚和信誉的口碑,是管理过程中实现成功沟通与协调的基础。校长令人信服的口碑,也必须是牢固地建立在自身诚实守信的工作准则之上,由此才足以影响沟通与协调的对象,获得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五、主动及时,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矛盾和问题限制在适当的可以控制的程度和范围之内,避免矛盾加深或者激化,造成更大的难度。这对领导工作的安排、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和学校的整体利益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应该看到,沟通与协调不仅仅是学校领导之间的事情,多数情况下它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部门与相应的人员。只有领导主动及时地进行沟通与协调,方可避免学校各方面工作出现消极被动状态,建立起部门之间、人员之间良好的协作状态。

第六、求同存异。学校工作中的矛盾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具有多样性。学校人员虽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但许多的微妙的利害关系,的确也难以一时协调好。这就要区分轻重缓急,做到适可而止,求大同,存小异。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和当事各方必须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掌握比较灵活的策略,做到存异求同,彼此都留有余地。要自觉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进一步引导大家:承认并尊重其它部门与他人或别的部门暂时存在的利益;为达成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即使本人或本部门与他人或别的部门暂时存在的一些分歧,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也总是值得的。校长只有沟通和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才能使学校形成一个积极向上,高效的指挥网络。它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处理问题能力与艺术

处理问题,勿感情用事。校长勿单用感情处理人和事。比如:执行制度,不能与自己贴近的一个样,与自己疏远的一个样,解决问题不能与自己亲近的都为是,于自己疏远的都为非。又如:发奖、评先、晋级不能与自己密切的都圈之于内,与自己“难贴”的排之于外。如果这样,学校很容易形成派别斗争,校长会骑虎难下,很快。所以,校长应该“民主式”,切勿“家长式”;要公正,勿偏见;要正面,勿明暗;要尊重每位教师,勿轻看部下小卒;要全力支持教师所做一切工作,并要教师知道你永远会帮助他们,为教师开辟成功的阳光大道。

五、业务管理能力及艺术

面临二十一世纪,社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当好一名出色的领导,校长不仅要自身素质过硬,处处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业务能力素质是校长职位所要求的实际治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可持续本领。能力是实际的本领,校长的业务能力是具有综合性的学校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校长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以及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反映。校长应用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善于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做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进行品德教育,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听课、评课、主持会议及指导教学、教研、课外活动等工作能力和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及改进教学能力;善于发挥群团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搞好学生工作的积极作用;能以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文字能力,能起草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以及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校长应干在今天,着眼明天。要站在世纪的高度、站在振兴民族的高度去看待目前所做的工作。因此,校长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可盲目攀比、又要知难而上、自力更生、扎实苦干、一意一心谋发展,在求实中前进,敢于求新、求异、敢为人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如果没有这种眼光,而对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就会缺乏勇气,只会机械地听命于上级,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上级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那么导致工作被动、成绩平庸,误人子弟,贻误事业。

综上所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懂得管理艺术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学校长。

参考文献

家长论文篇10

家族制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传统家族宗法制度的核心,因此作为家族长子身份的特殊群体必然要比非长子受到更多的封建大家庭礼制方面的束缚。这就决定了作为封建大家庭中的长子必然要承载更多的家族意志,使他们的命运不能为自己所主宰,从而形成复杂的矛盾性格,随之而来的则是悲剧命运的降临。

由于封建等级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的长期渗入,封建大家庭中的长子长孙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矛盾的文化性格:

一、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

由于长子的特殊地位,加之家庭教育在礼制观念方面的灌输,导致长子往往形成一种长子必须承担家庭意志的观念,因此长子也往往表现出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的性格特征,但这种文化性格不是主动的或者说是消极的,是被扭曲了的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

二、人格的双重性

一方面他们不自觉地充当维护旧家庭旧礼制的工具,因此他的思想必然呈现出落后、陈旧甚至腐朽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他又受到新的外界思想的冲击,因此也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这就使得他们这个特殊群体往往具有双重人格”。

三、精神孱弱、依赖性强、委曲求全、缺乏自我意识

作为长子,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维护封建礼制,顺从家长的意志。另一方面又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与封建礼制之间的矛盾,因此在这种困境中,长子们只好委曲求全,尽可能地采取“中庸”之道,徘徊于二者之间。久而久之就变得懦弱苟且,缺乏自我意识。

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冲击着陈旧落后的家族宗法制度。尽管封建家长极力维护着原有的家族秩序,但也逐渐趋于崩溃的边缘。作为年轻一代的长子就不自觉地成了这种矛盾下的牺牲品,被迫充当封建家长维护旧家族秩序的工具,成为时代的悲剧。

作为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巴金、老舍等作家必然对这种矛盾困境中的长子形象有着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巴金,“自小生活在封建官僚家庭,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层的传统文化心理必然会与外来文化发生强烈的碰撞,从而产生非常深刻的心理冲突。”这种强烈而深刻的心理冲突就必然会激发他们关于此的文学创作的冲动,来揭露成长在新旧文化矛盾中的长子们的悲剧命运。

因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在描写和反映封建旧家庭生活时也更多地摄入“长子形象”,塑造长子们矛盾的文化性格,描写他们的悲剧命运,以表达他们对于长子们的爱、恨和更多的同情。

巴金的《家》,老舍的《四世同堂》就产生于此种文化背景下,其中摄入的长子形象分别是高觉新和祁瑞宣。因此,徘徊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觉新和瑞宣就成了巴金和老舍对于以“长子”为中心的封建旧家庭的文化思索的艺术载体。通过塑造觉新、瑞宣这些长子形象来揭示出封建旧家庭里的长子的复杂性格和悲剧命运。并对觉新、瑞宣这一长子群体给予更多的爱与同情,例如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毫不隐晦的说“觉新就是我的大哥。他是我一生爱得最多的人”。

高觉新是作为高公馆这个封建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这一身份出现在《家》里面的。他是《家》这部作品里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巴金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丰满真实感人。

生活在“五四”运动前后的觉新,作为觉字辈的“老大”,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了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灌输,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礼制维护者不断地向他实行“危压”,目的是希望觉新能成长为高老太爷式的人物,成为封建大家庭意志的执行者。因此这种长子身份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不能为自己所主宰:他深爱着梅表姐,却因为双方家长在牌桌上的一次吵闹而使得有情人成不了眷属,甚至在高老太爷死后他都无法保全自己的妻子瑞珏;他知道夺去他幸福的正是腐朽的封建家族制度,接触新思想后的他也想像他的弟弟觉慧一样去“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然而作为长房长孙的他不但没有勇气这样做,在成为封建礼制牺牲品的同时,还不自觉地充当着维护封建礼制的工具,何其悲哀!

作为长子长孙的觉新,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懦弱苟且、缺乏自我意识的悲剧性格。也决定了他既想学习新思想,投身革命,同时又不敢像觉慧一样与高公馆决裂。他的悲剧实质上是一种身份悲剧。作为封建制度继承者的长子长孙,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无独有偶,在老舍的《四世同堂》里,同样也摄入了瑞宣这样一个长子长孙形象。虽然长子形象相比较觉新而言无论是性格还是家庭背景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与两部作品所创作的时代背景差异和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阅历方面的差异是有关的,但作为长子的瑞宣同样暗含了作家老舍对于“长子形象”这文化现象的深度思考。并且作为长子形象的瑞宣同样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同样具有双重人格。

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旧家庭的长子长孙,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遵从封建伦理道德,承担旧的伦理义务。而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新式教育,渴望承担救国救民的责任。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将两者实现统一。因此他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虽然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身上,“人格的两面既分明对立又昏黄暧昧”,始终无法摆脱人格的双重困境。

觉新和瑞宣都是旧社会封建大家庭里长子形象的代表,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两难的境地:落后与先进,过去与未来,陈旧与革新,顺从与反抗的矛盾不断地困扰着他们,这种长子长孙的身份从

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双重人格和悲剧命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又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家族宗法制度这种文化传统下的牺牲品。

作为善于揭示和批判社会现实并着力描写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人物性格的作家,巴金和老舍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必然会对“长子形象”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真实关怀。对于以觉新和瑞宣为代表的“长子们”,则既爱又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家》、《四世同堂》都对“长子形象”进行了人性化的描写,力图给读者呈现个丰富而真实的“长子形象”。并给予戕害长子一以长子们的“牺牲”为代价的旧式家族制度以无情的批判。

参考文献:

[1]巴金,和读者谈谈《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巴金专集1[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384-390。

[2]老舍,大地龙蛇・序[A],老舍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87-201。

家长论文篇11

2.调查方法

第一,开放式问卷调查。给家长下发关于“家长教育行为自测”的问卷,问卷共涉及家庭教育中14个教育特性(沟通性、自由性、和蔼性、独立性、放手性、平等性、爱护性、关怀性、鼓励性、亲密性、责任性、期待性、管理性、照顾性)共56个问题,请家长如实填写。第二,家访访谈法。随机走访若干名学生家庭,请家长谈谈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举办三次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这一特性共涉及家庭教育中的4个问题,调查显示,只有27%的家长与孩子有较好的沟通。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和心里话。

2.家庭教育中缺乏民主气氛从家庭教育中的平等性来看,调查显示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家长只有20%,有28%的家长做得很差。

3.家长教育管理不严调查涉及家庭教育中管理性方面的4个问题,调查显示,只有21%的家长对孩子管理较严,有14%的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

三、原因分析

1.父母教育观念和孩子生存观的矛盾

被调查家长多数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而他们的孩子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孩子的生活观与父母的教育观存在很大的代沟,父母这一代人吃过许多苦,对来之不易的好生活倍加珍惜,而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就生活在安逸幸福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就养尊处优,没受过任何挫折。因此,对父母的以身说教置之不理,对父母的艰辛创业不感兴趣,因而许多父母对待家庭教育束手无策。这种情况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占多数,许多家长并不是自身素质差,而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不同,使家庭教育一波三折。再加上许多家长缺乏耐心,使家庭教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懂一些家庭教育的常识,但观念陈旧,不适应孩子这一代人的实际情况。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总是设法满足,当要求不能达到时,家长便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教育,使孩子心灵受到扭曲。

3.家长缺乏表率作用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许多家长不从自身找原因,使家庭教育苍白无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家长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可见,家长的表率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有的家长只知做统帅,不知做表率,他们的不良习惯被孩子从小模仿。孩子说谎、自私、不守信用、不尊重他人等不良习惯,大多是家长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欲明人者,先自明。”家长若想成为子女的表率,应不断提高自己,多学习、勤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4.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每个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是,许多家长关心的焦点通常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健康上,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心理现象,许多家长却很少关注。这些家长对健康的理解只是片面的,他们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不知心理健康对孩子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四、应对措施

1.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学校德育,就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才能使德育不仅充满校园,而且延伸到家庭、社会,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社会功能。我校在重点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好家长评选、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教子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周等形式培训家长,并邀请社区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社会的紧密联系与配合。还专门聘请了由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心理健康巡回演讲团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主编范凌云老师,为家长做了“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的心理讲座,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成长均衡各种“营养”,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2.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对家长进行集体工作的方式。我校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召开两次全体家长会议,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因为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在家访中,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如学生的在校表现,反映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等,给家长提出建议,帮助指导家长并和家长共同研究,统一要求,配合学校的教育。在家访中,教师虚心和家长共同商讨有关的教育问题,耐心地给家长讲道理,指导家长正确的处理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50多人次,接待家长校访200多人次以上。

4.家长要勤于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存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怎样待人接物、与人交谈,甚至打电话的语气、做事的方法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较大影响,对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以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家庭里就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用他们的言行来感染和教育孩子。第二,要赏识自己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总是习惯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抱怨孩子,不断找孩子的缺点,抓住缺点不放,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少。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取得成功的人自信心比较强,屡屡遭受失败和挫折的人容易产生自卑感,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有利于增强孩子自信心。懂得科学教育的家长,总是能根据孩子的优势和长处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快乐。第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厌学。

学生厌学既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爱之愈切、责之愈深。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和教师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督促孩子苦学成才,他们把对孩子的爱表现为把读书当成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评价孩子的唯一尺度。因此,过高的期望值,无休止的攀比、唠叨、批评、责罚,使孩子生活变得枯燥无味,逐渐在心理上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只追求“自古华山一条道”,应看到“条条大道通罗马”。面对厌学的孩子,家长要改变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要讲究教育艺术,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过严,要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不正确认识,积极鼓励孩子树立雄心壮志,做到正视现实、情绪乐观、心胸开阔、善于交际、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重大。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要养成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不半途而废、不依赖家长的学习习惯;要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规范化要求行事的学习习惯等。孩子最善于模仿成年人的习惯,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希望在孩子身上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应首先在自己身上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家长论文篇12

在大多数“高期待”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存在“教育过度”的现象。家长和家庭为孩子付出的很多,而孩子的快乐没有增加,反而是亲子冲突在增加。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的同时,还会表现出“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普遍容易出现“无情”、(不知道感恩)、“无能”、“无责任感”的不良后果,这与家长原先期望的结果正好相反。孩子在这些无望实现的目标面前绝望,甚至抵触、逆反。结果不仅家长沮丧、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中“家长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却越让家长失望”的现象,成为很多家庭不可调和的矛盾。

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舍本逐末

家庭教育目标是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家长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家庭教育的要素。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他们不是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把培养孩子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不是基于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兴趣提出教育要求。而是根据社会的“热点”盲目追风,社会上什么专业“吃香”,就让孩子学习什么,教育目标常常是“见异思迁”。“有一些父母根本不重视对子女个性、兴趣发展的培养,单一地崇拜时尚、盲目地跟风追求热潮,甚至有的家长不顾孩子是否承受得了,让孩子同时参加多种特长培训,使孩子每天疲于奔命,结果却扼杀了孩子原本的天性,使孩子原本存有的兴趣也变成了反感和讨厌。”

有的家长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孩子提出教育要求,比如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问题。有的家长求成心切,替孩子做了很多的选择和主张,包括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怎么安排作息时间,甚至能和什么样的孩子交朋友等。有的孩子顺从了这样的安排,养成了服从的习惯,家长会觉得这孩子没主见;有的孩子拒绝了家长的安排,却又被家长认为是“叛逆”,结果也只能是教育失效。

许多家长督促孩子学习的动机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孩子受到非常狭隘的价值观影响,容易形成自私的品质、短视的观念和单向的思维方式,出现较为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过于功利化的家庭教育目标,掩盖了亲情的温馨,亲子之间似乎进行一种交易:我给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你给我满意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伦理道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惜对孩子施压,这些都无异于在舍本逐末。

家庭教育评价的负性导向,削弱了孩子内在发展动机

很多父母都已经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弊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会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对于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很多父母还是做不到位的,对孩子缺乏具体的指导,却常常过多使用批评、指责等负性导向的评价方式来对待孩子的过失。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让孩子不做什么,却不能让孩子学会应该怎么做。如果家长是基于对孩子“高期望”而导致的失望而实施负性导向评价还易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增。

父母没有针对孩子某一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缺乏积极具体的正面指导,孩子就无法在教育过程中真正掌握行为规范,还会出现父母所不愿看见的“屡教不改”。家长家长的负性评价导向会使孩子内在的发展和进步动机减弱,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消极暗示”,导致孩子出现“消极适应”的结果,即最终孩子的行为容易朝向家长暗示的负面发展,真的成为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不爱学习”、“淘气捣蛋”、“经常撒谎”的孩子。

家庭教育问题归因不全面,问题解决的效果不佳

对家庭教育成败进行合理归因,是家长积累家庭教育经验的有效方法。家庭教育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与问题。家长们急于解决问题,却缺乏对家庭教育出现的失误和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就会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平常对他们比较忽略,他们就有可能通过淘气、捣蛋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有的孩子可能对学校生活不太适应等因素的影响,学业成绩不良……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的训斥和怒骂,很可能对孩子改错无益,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阻碍家庭教育的实施。家长如果对家庭教育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合理解释,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家庭教育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即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有可能又出现新的问题。有的家长还习惯于把家庭教育问题归因于家长和家庭以外的原因,归因于无法回溯的过去经验,使得家长出现“无力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调整家长的教育心理,提升家庭教育成效的对策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当前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心态,甚至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爱”,很多孩子感觉到“不幸福”。给孩子一个情感温馨、体验丰富的成长环境,提供安全的心理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一)变革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缘于社会现实之变革。与现实社会相应的家庭教育观念包含有许多现代的、民主的、改革的先进成分,诸如注重子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适应时代潮流的投资子女智力发展观等。家长们要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天下无不是父母”等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的维护,注重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强烈的责任感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减少家庭教育中过于“功利”的成分,努力增强真情、亲情、温情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具有积极情感,增强孩子成长的自觉性。家长学会尊重孩子,学会“蹲下来看孩子”,即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问题,避免“以己之心度孩子之腹”。信任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如此,就有可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度,激发孩子内在的发展动机。

(二)把握家庭中民主平等的内涵

提倡家庭教育中的“民主平等”,要求亲子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彼此要互相尊重。但家长与孩子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主体,家长是相对成熟的主体,而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学习主体。一方面,家长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充分调动孩子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家长也要适当帮助孩子控制欲望,克制情绪,减少破坏性的主体因素。家长在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时,还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看”,而不是当成“小大人”看,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特征,尤其是孩子的不足和过失,要有更多的宽容和帮助。家长尤其不能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附属,更不能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和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三)保持积极的教育心态

家长保持积极的教育心态,对孩子有合理的、积极的期待,能给孩子更多的激励。家长要全面地评价孩子,不仅看到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看到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等社会性特征的发展,重视孩子的心理发育和道德成长。家长要多从孩子的纵向看孩子发展变化情况,而不是总看孩子是否发展得比别的孩子好。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发展速率、优势领域、活动方式各不相同,往往不具可比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一定要“慎比孩子”,尤其不能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反之亦然。孩子成长中出现了问题,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解决,使问题的性质转化为孩子成长的积极经验。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学会理性地看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

家长论文篇13

“我的孩子成绩不错,期末考试的时候,坐在他边上的同学就一直偷看他。孩子回来就和我们提起了这件事,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后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孩子下半年就读初二的学生家长钱进良看到报道后,马上给我们发来了邮件。“其实,后来看到水杉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我也在反省,当初我处理这件事情的做法是否合适呢?”钱进良对此很担忧。

其实,对于孩子的同学考试作弊这件事情,大多数家长都采取了这种听之任之的做法。在随机采访中,70%以上的家长都表示,孩子的同学作弊,又不是自己的孩子作弊,没必要兴师动众。他们一般会告诉孩子:别人作弊不关你的事,只要不是你作弊就行了,管好你自己。19楼网友“家有考生”说:“我儿子小学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回来说他同学考试看他。我说那就给他看吧,他有什么不懂问你,你也告诉他得了。”还有一些跟帖的网友表示,朋友关系很重要,如果因为处理不好作弊事件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但是,水杉对这样听之任之的处理方法明显感到不满意。作弊本来就是不对,如果父母采取不作为的方法,等于是助长了这种作弊之风。但是如果不是听之任之,那又该如何处理才好。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要让孩子的同学意识到作弊是不对的,让他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同时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外一方面,也得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不让别人抄考试答案是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

只管自己鸵鸟政策其实要不得

网友maqing12345看到上期报道之后,登陆19楼教育论坛查看了帖子,并且问孩子,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孩子说,“我的同学也看过我的,不过我回来没说过。自己做事自己负责,我不是故意给他们看的,他们看了是他们的事,到时候考试严的时候考不好,或者被老师抓到了,也是他们自找的。”妈妈听了女儿的想法之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孩子年纪小,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似乎有些太难了,但是作为家长,怎样的处理方法才是最恰当的呢?让孩子告诉老师,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同学关系,告诉同学的家长,也会让孩子今后难以面对同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