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育论文实用13篇

老师教育论文
老师教育论文篇1

不知不觉中,思绪已回到了一年前……

当时,由于该班班主任的儿子不幸在车祸中丧生,这位老师精神受到打击后有些失常,不到一年时间该班就成为全校出名的乱班。有相当一部分男生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抽烟、玩电子游戏,打群架成风。有几位男生竟自称黑社会老大,每人领着一帮兄弟,整日无法无天。跟老师顶嘴、吵架已是家常便饭。课堂上打得头破血流的事也时有发生。更为过分的是,老师批评两句,有的甚至拿饮料瓶、文具盒往老师身上摔。不但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还威胁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连续换了几位班主任都不见起色。并且这种坏的班风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有时,他们课堂上打架被叫到办公室后,同年级的老师只要上前询问情况,他们就眼露凶光,拒绝回答。孩子在这样的班级里学习,家长也常常提心吊胆,怨声载道。当时,作为年级组长的我,每天更是如履薄冰。除了上好自己的课,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外,还得随时准备着处理来自该班的突发事件,一种大祸临头的预感时时笼罩在心头。当我亲眼看到他们在老师面前那种气焰嚣张的模样,真的是又急又气。急的是:都已经四年级了,还不知道操心学习,小学根基打不好,将来无法完成学业,,必将贻误前程。气的是:小小年纪性格竟然扭曲成这样,如果不及时扭转,即使文化课学得再好将来还不照样会成为社会祸害!

与其说是一种使命感还不如说是眼前的处境迫使着我于2003年6月向学校提出了担任该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的申请。

对此,人们看法不一。有人长出一口气说:“这下四二班可有救了!”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来咱学校十几年了,经常接差班,身体都搞垮了,这次还是慎重考虑考虑再说吧!”而有人则认为我是在处心积虑地为自己捞什么政治资本。

真诚的劝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同志间的关爱。但恶意的讥讽,还是重重地刺伤了我,我在欲哭无泪中体验着一种感觉——羞辱。

几天后,我毅然做出选择:走自己的路!

刚接班的那段日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度日如年!一节课下来,就如同上了一次战场,身心俱惫。你说这,他扯那,净扯那些跟学习无关的话题,有的男生再不分是非地跟着瞎起哄,课堂纪律异常混乱。几个自称“黑老大”的人,谁也不服谁,课堂上也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阵势,动不动就想冲下座位去拼个你高我低,教室里整天是乌烟瘴气。几个新转来的学生被这种情形吓呆了,开学刚三天就有两位转学生因不堪忍受课堂上的纪律当堂哭着离开教室,闹着要家长给他们转班。我的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但作为班主任的我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急躁、抱怨的情绪都非但无济于事,还会带来更大的副作用,因此,我积极调整心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为了深入了解班级情况,大约半个月左右的光景,我竟然把华佗的“望、闻、问、切”全用上了,这是我后来才悟出来的。原本指望依靠家长的力量来救我于为难之时,但掌握了大量信息的我并不乐观。全班60人,家长有正式工作的只有9人,以卖羊肉串、卖煤、开电子游戏厅、摆地摊为生的就有30多人。有6位同学已经上到五年级了,家中还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不知道郑州还有个购书中心。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位家长竟将“人善被人欺”写到学生的语文书封面上,以此告诫孩子到学校不要太老实,遇事要先下手为强。一时间,我忽然理解了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是与家庭教育的空白和学校教育的薄弱分不开的。

但值得欣喜的是经过短时间的接触,我已经了解到孩子们的心底是纯真的、善良的。他们不是朽木,而是一棵棵未经修剪的小树,等待着我用全身心的爱去浇灌、去护理。

一、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刚开学的一段日子,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打架骂人的事还时有发生。每当这时,我从不训斥,而是耐心地帮他们查找原因。处理的“案子”渐渐多了,是非根源也渐渐明朗化了。无非就是你去年骂我一句,今天我跺你一脚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说白了,还是不注意细节修养的缘故。自己出口骂人,抬脚踢人,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就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引导他们加强品德修养。我曾把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送给学生,要求他们时时处处牢记这句话,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坚信我的学生也一定会被它而感动,而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于是,我精选一些篇章念给学生们听,刚开始学生心绪非常不稳定,一副躁动不安的样子。我不管那么多,只管念,想听的就听,不想听的就让他们出去玩。由于故事感情细腻,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念着念着,全班学生都静静地听了起来。因为这些故事是我结合班级实际精心挑选的,所以针对性极强。每讲完一个故事,我就让他们结合班级的实际找一找差距,有时真的会使某些同学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改正起缺点来也特别及时、彻底。到了最后,他们竟然对这本书着了迷似的喜爱。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念故事。”有时候,我会故意几天不给他们念,他们急了,有的甚至也买一本《爱的教育》看了起来。直到今天,孩子们还对《吵架》、《小石匠》、《卖碳者与绅士》等故事记忆犹新。每当有人不尊重他人,同学们都会拿书中的故事来教育他。

当打架大王娄源在日记中写到,他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被南一的学生看到后也争着给人让座受到乘客表扬一事时,我在日记后面给他写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感谢你,不但能自己让座,还带动南一的同学让座,多好啊!我坚信这种美好的品质会像鲜花一样美化我们的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当我把娄源的日记连同我的评语念给同学们听后,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们用一双双羡慕的目光看着娄源。一向在斥责声中“宁死不屈”的娄源此时却红着脸低下了头。不久,以黑社会老大自居的陈东,竟然会帮一位上学途中手部擦伤的小弟弟包扎伤口。

听学生讲甜甜同学一次过马路时,见到一位老奶奶手中拿着两元钱对一位叔叔说:“我给你两元钱,你扶我过马路吧。”正当那位叔叔伸手去接钱时,甜甜跑过去说:“奶奶,我扶你过马路吧,我不要钱。”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孩子们的故事感动着。

我知道,受《爱的教育》滋润的他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人。

二、鼓励学生写成长日记,把握思想动向,及时耐心疏导。

十二三岁,正是孩子生理、心理突变的时期,许多的困惑、烦恼也随之而来,老师除了从情绪、态度、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因此我鼓励孩子经常写成长日记,并答应为其保密。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可以成功地采取疏导策略。实践证明,抓住“兴趣点”加以疏导,有利于消除、淡化不良兴趣,诱发积极兴趣;抓住“需求点”加以疏导,尽力创设条件满足少年儿童正当合理地要求。例如:复习期间,各门功课都很紧,学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非常向往班级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知道后就提议开一个演奏会,同学们兴奋异常,学习热情更高。抓住“情感点”加以疏导,以情生情,以情动情,可以避免情感障碍,培养孩子健康情感,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最近,于智阳在日记中用了整整两页的篇幅写到他学英语的烦恼:毫无兴趣可言,在家长的强压之下学习,厌恶、痛恨之极。当我向他了解情况时,他哭得泣不成声。我就给他讲了东晋画家顾凯之和他的“渐入佳境”的故事。告诉于智阳学英语也和吃甘蔗一样,有一个过程,只有坚持下来,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尝到甜头之后才能越来越想学,越学越好学,这也叫渐入佳境。于智阳听后会心地笑了,一脸愁云转眼间烟消云散。抓住“荣辱点”进行加以疏导,以赞扬、奖励来促进孩子向良性轨道发展;以适当的批评,小小的惩罚来鞭策学生前进。

写成长日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还使学生找到了抒感的芳草地,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对症下药,把班会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每到班会课,我都会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歌颂母子之爱,或赞扬朋友之谊,或抒发爱国之情,或感悟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成长处处凝聚着父母、师长的关爱。从而使他们和老师、家长的教育保持一致,消除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但有时及时引导他们自我反省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部分学生浮躁不安,影响班级纪律。五月十二日母亲节这天,我组织学生召开“感受母爱”主题班会。不少学生都讲出了自己母亲育儿的辛苦。当淘气大王周知强讲到自己母亲为了供自己上学,整夜守在摊前卖羊肉串,熬坏了双眼时,情不自禁地哭了,全班都跟着哭了起来。

我轻轻地问:“家长这么辛苦,你们来到学校不好好学习,对吗?”学生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次班会课没有说教,没有斥责,有的只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我想它的教育力量远远胜过千句说教,万句斥责。

去年刚接班的时候,针对相当一部分男生迷恋电子游戏(全班32位男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就有14人,经常逃学、旷课,偷偷从家拿钱)不能自拔的状况,我组织学生开展“电子游戏危害知多少”系列班队活动。引导他们收集有关电子游戏危害健康及生命的资料,在教室里传阅、翻看。老师选出典型事例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分析。个别典型事例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时时警示大家。并让深受电子游戏危害的田鸿飞、张中华、湖海洋等同学上台发言,说出真实感受,告诫大家远离电子游戏。

一年下来,全班已无一人迷恋电子游戏,只有两人承认偶尔还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一次。

四、重视家校互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个优秀人物背后必有一位好长辈给过他终生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也往往有一位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难以摆脱的误导。”这些都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特别重视家校互动,力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定期召开全班家长会,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

2003年9月28日,刚刚接班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召开一次全班性的家长会。主要介绍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到孩子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在家中养成的,父母一定以自己良好的品质、人格、性格去影响孩子,熏陶孩子。告诫他们一个遇事急躁、经常暴跳如雷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做事有耐心的孩子。一个悲观失望,成天唉声叹气的家长,很难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一个家庭成天吵吵闹闹,孩子难免会沮丧、颓废、精神压抑。并给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2、一个能自律的人;3、一个随遇而安的人;4、一个随和的人;5、一个遇事看得开的人;6、一个情绪平和的人;7、一个爱说爱笑的人;8、一个做事有标准的人;9、一个善于合作的人;10、一个懂得爱和被爱的人。

鼓励家长多看家教方面的资料,丰富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二)、中小型家长会和个别座谈相结合。

根据部分和个别家庭状况,采取中小型家长会和个别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这样做针对性强,所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月份以来,我发现齐思迪、杨露霞两位女生情绪极为低落,尤其是杨露霞竟几次在日记中流露出厌世情绪。通过了解发现他们的父母脾气暴躁,非打即骂,家里整天乌云密布,战火不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连夜家访,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有责任、有义务去营造这种氛围。

张乘、邵天凯、陈东、魏东东等人有明显的攻击,当我了解到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关时,召开了一次小型家长会,向家长陈述利害,让家长认识到健康的人格远比分数重要得多。

我们班的戚垒同学是父母结婚前偷生的孩子,从小跟着爷奶在农村长大,三年级时转入我校。他爸在事业单位上班,因为担心受处分,(他还有一弟弟从小跟父母一起住。)不让他跟爸爸一姓,对爸妈的称呼是大伯、大娘。不让他在家里住,9岁的孩子自己一人租房住在小杜庄。种种遭遇形成了他怪僻的性格,经常旷课、迟到。仇恨爸爸妈妈,敌视同学老师,厌倦城市生活,经常偷偷逃回乡下老家。当我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我马上通知其父母来到学校。没想到他爸爸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好,是朽木不可雕。我对他说:孩子很聪明,本质也不坏,但是他太小,父母不应该逃避现实,推卸责任,让一个幼小的孩子去独自一人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种种压力。他现在的表现不令人满意,这责任不全在他,只要你们敢于承认他、接纳他、教育他,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孩子。”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一次又一次的家访,直到他父母亲口答应接他回家。今年,戚垒学习、性格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五、言传身教,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作为班主任,我时刻牢记“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古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说来也怪,接了这个班以后,我很少训斥过学生。但以前爱打架的不打了,爱耍横的不耍了。别的老师都很奇怪,问我用了什么魔法,问得连我自己也开始觉着奇怪了。班会课上,我半开玩笑似地问他们为什么不打架了?是怕我批评吗?他们摇了摇头,半天答不上来。忽然,魏冬冬站起来说:“老师,平时你和蔼可亲,讲课生动有趣,我们都喜欢亲近你。但犯了错误以后就怕你,因为……因为你身上有一股正气,压住了我们的邪气。”其他男生赶紧点头表示认可。我心头一震:也许这就叫人格魅力?

闲暇时,我最喜欢钻到学生堆里去,听他们读日记,背古诗,讲新闻……不知不觉中,班里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天都有一组同学背古诗,读日记。今天轮到谁,明天轮到谁,他们记得可清了,一次也不会放过。不少学生说突然感觉到学习原来是这么有趣!张山的爸爸告诉我,原来张山经常回家抱怨一节课40分钟太长了,再也熬不完。而现在觉得40分钟实在太短了,让人回味无穷。记得张中华在摘抄本上写了这么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看见了忙帮他纠正应该是“苦”作舟,不料他微微一笑说:“我认为学习很快乐,所以就改成了乐作舟。”宋诗怡同学自写的名言“听日记是一种享受,读日记是一种快乐。”道出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声。

以学为乐的他们还有什么高峰不能攀登?还有什么海洋不能横渡?

如今的五二班以健全的班级组织、良好的道德风貌、团结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出色的学习成绩,赢得了全班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明年的他们会不会表现得更出色?

一阵热烈的掌声把我从回忆中惊醒,原来是娄源在用口风琴演奏“太阳当空照……”

娄源?我诧异了,……接着便是一阵欣慰。

老师教育论文篇2

很多小学体育老师可能认为,体育课就是要运动。其实不是这样“,快乐体育”的推广就是告诉广大小学体育老师,生动的教学语言也是小学体育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训练时,体育老师给予分享和鼓励,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给予安慰和支持,当学生感到无助时,老师给予帮助,当学生厌学时,用生动的语言魅力吸引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小学体育课中语言的魅力。举个例子,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进行劝解时,可以说:古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男子汉大丈夫要有气度。同学们一起看看,今天谁要是再打架,那就是小气鬼。这么一说,两名生气的学生都不想当小气鬼,就能够破涕为笑。再比如,某位学生跑步很有天赋,总是跑得很快。老师可以说,某某同学真是“身轻如燕”,跑步快得都快要飞起来了,老师都赶不上你啦。这位被夸奖的学生受到鼓励和赞扬会觉得备受鼓舞,从而更加投入练习。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小学体育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用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赞扬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无论出于哪一种情绪下,都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3利用运动器材和场地吸引学生

适当的体育器材能够激发学生一定的好奇心。在很多小学体育课中,很多老师仅仅只会组织学生进行跑步以及跳远之类的常见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体育老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新颖的体育器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如说,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老师可以带来一根长绳,让两名学生负责摇绳,其他学生从左往右一次跳,到谁那里跳掉了,就要受到惩罚。再者,老师可以适当变换学习的环境,比如说扔铅球时候需要沙场等。这些体育课程地点和器材上的微小变化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教学中去,让小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且在课堂中找到快乐。

老师教育论文篇3

(一)要明确符合教育技术培养的目标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实际应用能力,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中自觉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培训的主要目的。(二)要规范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要从青年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加强时效性和针对性,把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与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能够解决青年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组织教育技术示范公开课,教育技术成果展示会,教育技术等级培训,专家专题讲座,本校青年教师到外校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校本培训。传统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主要以现场面对面集中授课为主,这种培训模式能够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系统的知识,技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更新,但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的教学上却往往并没有明显和持久的改进[4]。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平台、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等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作为集中授课学习模式的补充。在培训过程中,要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远程教学等。(四)要建立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合作共同体以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建立一个基于教育技术的合作共同体———“专家在线平台”,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交流处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分享合作的心得体会,促进共同提高。(五)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参加协会培训和交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各省、市教育技术(电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行业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与交流,可拓宽视野并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技术行业发展信息,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老师教育论文篇4

斯霞是我国小学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以“母爱童心”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小学教育而言意义非凡,对其教育理念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分析,既可以丰富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又可以指导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文献综述

1.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斯霞老师的研究

(1)斯霞老师教育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斯霞老师教育观的研究,斯霞老师最令人敬重的便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学生的精神,具体有:《一片爱心,献给孩子》、《育苗人》、《记斯霞老师》、《斯霞和孩子》、《斯霞的爱》、《斯霞谈爱生》、《斯霞对孩子的爱》、《由斯霞和学生一起跳橡皮筋想到的》等诸多论文,以生动具体的事例让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斯霞老师的伟大的爱。有学者以斯霞的“童心母爱”为依据研究她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为“斯霞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接近儿童、观察儿童、关心儿童’的观点是现实的、客观的,同时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有人评价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精神:“童心母爱是儿童最需要的纯朴自然情感,它是儿童发展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斯霞的童心母爱是教育爱的专业品质,它是小学教师职业最重要的专业特质;斯霞的童心母爱,是爱的哲学,是精神性的大爱,是当前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教育文化。”[2]还有人评价说:“每一个人都有过学习的感受,而引导着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启蒙老师,常常和亲爱的母亲一样,永远铭刻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斯霞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引导幼小心灵天天向上的灵魂工程师。”[3]②关于斯霞老师教师观的研究,有人对斯霞教师观的发展历程和内涵进行分析,认为“斯霞将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教师、人才、国家发展三者关系中形成了对教师作用的认识”[4]。③关于斯霞老师师德观的研究,杨林国在《追寻教师美德:斯霞教师德行解读》中说:“斯霞的爱表现为斯霞的尊重、平等、宽容和关怀。”[5]他认为斯霞的教师爱具有本体性的特征,在斯霞身上,爱就是一种自足的存在,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斯霞的爱更是一种给予性质的爱,这种给予是对教师内在利益的给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回报;斯霞的爱是坚定性的爱,不论是在人生中最困顿、最窘迫的时期,还是在人生中最激越、最辉煌的时期,她从未改变自己的爱,此为一种延续和放大的师德大爱。有人认为“信念之坚钿、探索之执着、关爱之拳拳”就可归纳出斯霞的师德人生[6]。也有人对斯霞老师和霍懋征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解读两位名师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挖掘其背后不同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斯霞与霍懋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认识和理解[7]。

(2)关于斯霞的语文教学的研究。这部分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关于斯霞老师语文教学经验的研究,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介绍斯霞语文教育事迹和教学经验的《斯霞文集》[8],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及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联合选编的关于斯霞三十年间教育心得体会的书籍《斯霞教育经验选编》[9],是最早对斯霞教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著作,分为“斯霞积累的教育工作经验”、“有关斯霞教育工作经验的介绍”和“有关斯霞同志小学五年制试验工作总结”三个部分,总体上关于斯霞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经验。崔峦和陈先云合著的《斯霞、霍懋征、袁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10]中对斯霞教育教学思想做了细致的研究和介绍,书中对于斯霞主要介绍了她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回顾,还有袁微子、高惠莹、崔恋、田本娜等专家对其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做的精彩评析。一类是关于斯霞老师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如《“随课文识字”的实践和认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心理探讨》、《回答一个问题》、《分散识字很快进入阅读写作的原因》,等等。还有一类是关于斯霞老师教学艺术的研究,如《于质朴中见真功夫》、《成如容易却艰辛》、《让学生勤动脑多思考》、《斯霞的教学实践给予的启示》、《根据课文讲深讲透》、《教师的镜子》、《生动的一课》、《斯霞教学经验的启示》,等等。可以看出,理论工作者对斯霞的研究文献数量很多,但大多数只是对斯霞老师进行直观描述或情感上的表达,只是在表层上讨论斯霞老师,而没有将之上升到理论、理念的高度,对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2.一线小学教师对斯霞老师的研究

老师教育论文篇5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教育管理论文,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龙源期刊。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教育管理论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论文,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龙源期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是这样认识的。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龙源期刊。无论是从教育系统内部,还是从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管理论文,乃至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和保障义务教

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论文,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教育管理论文,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龙源期刊。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性。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教育管理论文,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龙源期刊。当前教育管理论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措施

1、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教育管理论文,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龙源期刊。2、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教育管理论文,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教育管理论文,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3、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教育管理论文,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龙源期刊。4、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四、努力缩小、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龙源期刊。

1、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教育部部长周济说:经过60年的努力教育管理论文,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有1600万人的教师队伍龙源期刊。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硬件差距也有教育管理论文,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2、这几年来教育管理论文,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龙源期刊。我们正在继续努力教育管理论文,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周济还说:在很多措施当中,最根本的一条教育管理论文, 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龙源期刊。第一,要求义务教育的老师教育管理论文,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老师的工资收入要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当然,绩效工资制度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教育管理论文,同时也是一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进行绩效考核教育管理论文,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龙源期刊。这项措施是根本性的,当然还有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当老师教育管理论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到基层长期从教教育管理论文,终身从教龙源期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去从教教育管理论文,同时我们还动员了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援,还有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支教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我们就组织了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教学工作。下一步要把它制度化,要让老师都能够到农村接受锻炼,同时为农村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老师。

3、大力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农村现在有几百万老师,我们要大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使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大大改进我们自身的质量,能够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老师教育论文篇6

1、心理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思想的先导

职校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自卑感强,一部分职校学生来自离异的家庭,几乎没有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疑心重,感情脆弱,行为偏激。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是班里差生,有受到老师、同学歧视的经历,自我效能感差。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心理科学理论与职校语文教学实践的关系更密切些。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备课时应特别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做法相对要好一些,汶川地震之后,一职专拟成立心理咨询室,许多教师也意识到在职校教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师队伍中掀起了一股考心理咨询师的热潮,他们积极参加心理学辅导,佟小晶等老师通过考试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些老师在做班主任或组织课堂教学方面显得更游刃有余一些,这是很值得其他职校老师借鉴的地方。

2、教育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理念的本源

职校语文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相比,有自身特点,它必须为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尽管如此,教育学、语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依然是职校语文教育理念形成的源泉。在本地,教师进修学院几年前曾经邀请部级教育名家到各职校学校做演讲,那次活动对许多老师触动很大,老师们普遍觉得参加工作以后疏忽了教育理论的学习,固步自封,几乎不了解其他国家、地区先进的职教理念,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其实,以讲座的方式定期对语文老师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或邀请当地著名企业家到各职业院校现身说法,讲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企业得失的案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语文教师的备课、上课产生有益影响。

3、社会学研究成果是职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参照

职校语文课有特殊的服务功能,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社会与企业的需要间接地影响着语文教师备课的方向。笔者亲历过一次企业招聘会,学生(计算机专业)要经过五关初试,才有资格到企业去接受面试和实习锻炼。在即兴问答环节,许多学生败下阵来,他们的社会经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都受到严峻考验。

活生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职校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关注有关社会学知识,并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面对新世纪、新的教育使命,职校语文教师更需要以前瞻的眼光,涵容历史与现实的博怀,去重新审视的教育观念,开拓新的理论研究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梳理整合,进而促进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完成。

那么如何汲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顶岗实习,把备课的地点转移到企业当中去,通过实践加深理论认识。以葫芦岛一职专为例,它的校办幼儿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也给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幼教专业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平台。

二、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职校语文教师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不论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上的需求或实际表现,均呈现阶段性变化和发展,而这个发展过程是教师备课的过程。其中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之一。加强职校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优化进行。

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四项。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目前,本地各职业学校对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要求主要是以下这几项:

1、说课说课可以改变教师抄教案、照本宣科的状况,强化教师备课意识,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学生、教法,提高备课质量。

2、教研教师能随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从中梳理、整合出教研课题,这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3、辩论与演讲辩论和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机智,时常还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4、即兴作文教师的语言美有时能影响几代学生,即兴作文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语言修养,同时也展现了教师的思想魅力。

5、课件制作能够制作教学课件是当前职校语文教师应掌握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

6、写作能够教写作的老师未必自己写的出好文章,所以教师有必要平时加强写作强化训练。

7、三笔字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离传统越来越远,但写一手流利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依然是教师的独门功夫。

8、教学反思真正会备课的老师都会把撰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基本功勤加训练,不断写教学随笔的过程,就是教师备课能力提升的过程。

老师教育论文篇7

霍懋征生前曾无限深情地说过:“我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在这六个字之中饱含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悟和奉献。因此,对她最好的纪念就是领会和弘扬她的教育思想,奋力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霍懋征教育思想是教育界的宝贵资源

谈到霍懋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相关的著述和文章非常丰富。曾有人做过相关的梳理,认为霍懋征的教育教学思想包含了人类最科学、最美好的教育理念和理想:

爱心论:以爱育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教育过程)。

学生论:给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教育学生的八字方针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教师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德育论:寓德于教,文道统一。

课堂论:手执“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

实践论:师生共同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

方法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素质论: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对学生十点整体相关的素质要求: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苦乐论:在奉献中获得幸福。

事业论:教师工作既是职业,更是可以寄托理想的事业。

当有人问及她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秘诀时,霍懋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即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第二,教师要忠于党的事业,把教育看成是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要有献身于这个事业的决心,要热爱学生,这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最根本的一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三,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生受益。

第四,当一名教师必须时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今天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长流水,只有渊源不断而来,才能滔滔不绝而去。

第五,要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对象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要进入角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要用自己的语言、丰富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依据的教育,个性发展的教育能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爱学喜学,自愿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研究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

在这些通俗和凝练的表述中,我们既可看到对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的阐释,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积淀。对于一位思想和阅历均十分丰富的教育家而言,霍懋征在诸多审视教育问题的角度中,牢牢抓住了其中最基本的矛盾问题,即学生与教师、学与教,以及由此而延伸的爱与教、文与道、苦与乐、引导和期待、知识与方法、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等,而这些正是当前教育问题最重要的症结所在。

中国的教育好像众多问题缠身,但均是有这些基本的问题和矛盾关系衍生出来的。不论是家长、教师、校长、教育研究者,还是管理教育的官员,一旦在这些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则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就不会有大的偏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也会明确。

和学院派及研究者提出的教育思想不同,霍懋征的教育思想是根植于长期深入、反复实验的教育改革沃土之中的,是鲜活、务实、易于验证和推广的“经验型理论”。不仅如此,其表述方式也通俗明了,生动形象,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看,这不仅是水平问题,也是学风问题,其重要的意x和价值值得教育界深思和借鉴。

纵观霍懋征的整体教育思想,是有其清晰的内在逻辑的,既包括精神和审美感受层面的理论价值,也包括探索和实验层面的创新价值,还包括方法和评价管理层面的技术价值,以及教学和指导学生全面层面的操作价值。致使她的教育思想不空洞、不僵化、能够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便于在思想和实践之间实现贯通。这是目前许多教育研究者、实践着和管理者最为缺乏和忽略的,因而也是霍懋征留给我们的进一步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遗产。

二、传承霍老精神,做好新时代的教育

(一)教育是爱的事业

“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更是霍老师实践的总结。她深深地爱着所教的每一班学生,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乖巧的调皮的,无论是上进的贪玩的,无论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只要你和霍老师一接触,只要你一听她谈起自己的学生,就会被她对学生真诚而执著的爱所感动。她爱学生甚至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原实验二小领导褚连山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件事:1962年6月,医院通知学校转告霍老师,正在住院的女儿病危。当时霍老师正在上课,听到女儿病危的消息,仍坚持把课上完。待霍老师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经病故。大家安慰霍老师,她悲痛地说:“我爱我的女儿,我也爱我的学生,我不能因为女儿一人,而耽误40多个孩子的学习。”

霍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小学教育的爱。她大学毕业,坚决要求到小学工作。霍老师说:“因为我喜欢小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做打基础的工作。”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霍老师有高深的学养,而坚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为改进小学教学做出了成绩。我不仅对她表示敬佩,并且认为她用事实来证明了我的愿望:在小学阶段打基础的工作十分重要,必须下大工夫用大力量把它做好。”对小学教育极端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使霍老师对学生的爱,升华为对小学教育的爱,升华为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敬业的精神。

霍老师这种高尚的教育爱,又源于她对祖国、对人民永恒的爱。霍老师对祖国、对人民,始终怀着赤子之心。这充分体现了“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我们向霍老师学习,首先要学习她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育执著的爱,对祖国、人民赤诚的爱!

(二)教育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从事小学教育的60年的霍懋征老师,是倾情投入、矢志不渝的60年,是勤奋学习、努力实践的60年,是不断求索、永不满足的60年,是坚持改革、与时俱进的60年。她总是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运用创新思维,前瞻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无论是在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还是到了耄耋之年,她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鼓吹者、实践者,不断创造新经验,不断取得新成绩。

霍老师刚一加入教师队伍,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新中国的好教师”,做一个有作为的教师。五十年代初,她就积极进行学制改革实验,探索语文教学规律,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阅读教学“讲读法”。由于工作成绩优异,1956年就被授予特级教师的称号。

粉碎“”以后,霍老师焕发了青春,开始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新征程。她针对当时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端,进行语文教改实验,提出“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16字改革方针,把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上,从课程到教材到教法,进行了全面改革,其时间是刚刚经过十年浩劫的1978年!霍老师改编和充实教材,尝试着精讲、多练,使学生学一知十、举一反三,一个学期竟学了95篇课文,达到了时间省、效率高、能力强的目的。这项实验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看到了教学改革的巨大潜力和丰硕成果,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信心和热情。

到了八九十年代,霍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不满足于功成名就,不囿于已有经验,又开始进行素质教育的探索。她响亮地提出“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总结出“十个学会”,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十个学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霍老师不愧为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这面旗帜上赫然写着“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写着“教育思想永远年轻”!

(三)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的学生观。霍老师基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来自老师的爱;在教学中霍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由爱老师,到爱语文这门学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盎然地投身于学习之中;霍老师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使人人有机会进行实践,获得愉悦,(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体验成功,培植自信。学生有了自信,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主人的地位就得以确立。霍老师一贯主张对学生“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即激励每个学生好学上进,发现并赏识每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爱心、信心和耐心期待着每个学生的成功。这就是霍老师赏识人人、人人成功的学生观。

二是坚持文道统一、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观。霍老师始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是教书之本。即使是在刚刚粉碎“”,亟待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情况下,也没有动摇“教书育人”的信念。霍老师针对“淡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否则语言文字教学和思想教育两败俱伤”的说法,不仅发表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而且用示范课形象地说明了:不仅课文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因素,是文道统一的,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将培养能力、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培养美感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达到语言文字教学和思想教育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霍老师在教学中一贯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她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讨甚至争论。霍老师认为,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是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实践。进入新时期,顺应时代的要求,霍老师不断扩大“学会学习”的内涵,在教学中鼓励探索,发展想象,引导发现,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革新、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霍老师一直认为,课堂教学容量是有限的,课外则是无限广阔的天地。在她教的学生中,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霍老师长期坚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断开发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老师教育论文篇8

教师教育者,是指“教师的教师”(“Teacher Educator”),其主要职责,是为准教师提供教学,或对其进行引导与支援,同时给予准教师以实质性的重要帮助以使其不断发展并最终能够胜任教师(转引自汲传波、刘芳芳2009)。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是指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师,在本文中,具体是指负责培养、指导国际汉语职前教师的教师,其主要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指导职前教师。

学界目下相关研究,主要从总体、宏观角度考察教师教育者在应然状态下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等,多为关注“教师教育者应该如何”的应然思辨性研究(邓惠明,2011;张飞、刘秀芳,2014);或对已有研究介绍与整理(杨秀玉、孙启林,2007;康晓伟,2012;黄敏,2012;颜奕、罗少茜,2015)。而聚焦于教师教育者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工作的研究,即他们如何使用教学原则、如何示范等的实然性研究,相对较少。颜奕(2014)以拓展学习理论为切入视角,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对由高校外语教师教育者、区教研员及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参与并合作的教师学习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探究,描述并阐释了高校外语教师教育者教育专长的拓展过程及表现。而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研究,相对而言更加匮乏。汲传波、刘芳芳(2009)认为目前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学术型偏多、应用型偏少,缺乏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经验;教师教育者应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一些学者(吴中伟,2012;易娜伊,2014)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开展工作的主要具体情境――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开展了初步的实证研究,但主要聚焦于探讨课程的有效性问题,对于课程教学实施主体――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如何教教学、如何彰显示范作用缺乏关注。因此,本研究运用质性方法,对教师教育课程中“实然”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全面、深度考察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过程及其通过教学彰显的示范作用,以及示范作用是如何促进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

二、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

(一)研究问题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全程考察一门语言教学类教师教育硕士课程:“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过程。研究问题是:教师教育者教教学的过程是什么?教师教育者通过该课程彰显的示范作用是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汉语职前教师”,是指在入职就业前、没有或者只有少量教学经验、正在进行专业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在下文中,“教师”是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即本课程的教师;“学生”是指汉语职前教师,即学习本课程的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是指在汉语职前教师授课的语言课堂中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

(二)抽样原则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原则。目的性抽样是质性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抽样方式,也被称为理论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设计的理论指导,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由于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一般比较小(陈向明,2000:103)。本研究中的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连续两年的课程评估成绩均名列前茅。任课教师为语言教学、汉语教师教育经验都十分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教授职称)。从课程内容、评估反馈到任课教师等方面看,该课程在语言教学类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中,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可以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信息量,因此符合质性研究的目的性抽样原则。

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时间进度,由以下环节依次组成: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观课(二者同步进行。“学生观课”环节是指:学生进入其他真实的语言教学课堂观摩教学)、学生授课、授课反思(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

本研究对各环节进行逐一考察与分析。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课程教师齐老师(化名)是拥有30年汉语教学丰富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多年教授汉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上课学生为2014级全体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共9人(在下文中,使用S1、S2、S3、S4、S5、S6、S7、S8、S9,来指代学生)。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方法的伦理原则,对所有参与者的姓名与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研究数据的收集阶段为2015年3月到2015年6月,收集方式为课堂观察、访谈、文字资料采集、非正式交谈(表1),整理后共约21万5千字。本文对收集数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连续比较法,遵循扎根理论的路径,对数据进行类属分析,归纳分析课程教学各环节中教师教育者彰显的示范作用。

三、分析与讨论

(一)课堂教学示范

观摩教学示范录像与自我模拟课堂教学,是目前学生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方式。学生普遍认为这两种方式不真实,没有临场感,收获有限。只有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积累教学经验,初步形成关于教师个体对于课堂教学合理性的认识。

齐老师充分认识到教学实践对于职前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程的学生授课环节,专门招募正在学院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作为志愿者,为学生授课创造真实的语言课堂环境。这些职前教师在学期之中,不能直接进入真实语言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机制不允许,也会打乱留学生的学习计划。用招募留学生志愿者进行教学实践的做法,最为接近真实语言课堂。留学生的出现,提供了真实的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机会,使职前教师的教学具有真实性与临场感,也为教师教育者现场教学示范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的真实教学与教师的教学示范难得地处于同一场域。S3认为:“老师自己上去讲的那个环节是我们高度集中的一个环节,因为我觉得老师的示范很难得,从来没有给我们示范过。包括之前上学期你也没听过老师完全这样的示范。所以我觉得她讲,我们就在想,她到底要怎么补救,她是不是会出一个好的策略,到底比我们好在哪儿?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所以真的抓住了我们的注意。”

学生一致认为,在自己的教学与教师的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对比中学习,印象深刻,效果明显。S5认为:“(齐老师的现场课堂教学示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老师的风采。其实在对比中学习,也许会印象最深刻。印象很深,而且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之前大家都是学生讲,你说好像都差不多,大家都这么讲生词语法什么,结果老师一来就不一样了,而且她一讲我们就能听得明白,她想表达什么,她之前说一定要少讲多练,那我们就想,少讲那就少讲,但是练还是要弄很多,就很多填空,读啊什么练习,结果老师说的不是那个意思,她的多练是指交际,站起来对话,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这才是她所想要我们多练的。所以她的那个给我们的示范,也对我们理解她的那个课堂想法和她对我们的指导很有意义。”

通过观察教师的现场示范教学,学生看到教师如何进行语言技能与交际教学示范。例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抽象的教学理论原则(复述原则在基于课文的情境练习中的体现;精讲多练原则应当体现为交际性地练等)。S2谈到:“(别的)老师平时只是在跟我们说,你要让学生说,你要让学生练,你要给她道具让她去模仿课本的对话,但是我其实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做的,而且我自己的意识里会认为这种复述的练习非常无聊,非常枯燥学生不愿意做,但实际上老师在那天,因为S5的错误给了我们一个示范以后,我才知道她可以把一个复述练习做得这么有意思,这么让学生觉得有趣。”

通过观察教师的现场示范教学,学生看到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程序教学示范,例如,如何掌控课堂节奏与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与复习知识);如何合理补充教材没有但已是生活常态的知识(如微信)。S4谈到:“(上次课)老师带着她们一起做情景模拟,然后那个我就立马用到今天的课堂了,但是今天的话有了上节课的示范,我就会让学生上台来表演,而且我发现真的是让她们上台来表演,她们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估计我以后教学中也会用到。”

通过观察教师的现场示范教学,学生看到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应变教学示范,例如,如何展现临场应变能力(应对课堂突发事件)。S8谈到:“第一节实践课堂,我记得当时是因为有学生参加汉语大赛,来晚了。然后我们的小老师站在讲台上不知所措,下面只有三个学生,然后齐老师就上去,就跟她们说你们先来介绍一下自己。那天我们都挺感谢她给我们补了台,那是第一次看见老师是怎么去应付一个突发状况的,她永远都不会让学生冷在那里冷着场。……(S5讲完以后,)我觉得老师这个时候关注度不在S5的(教学处理)错误上,而是关注点在学生身上,就首先体现出她自己的这种作为老师的个人素养,作为汉语老师,她首先想到的是我需要对这群学生负责任。然后就是她的救场太完美了。同时也给我们上了半堂示范课。” S1也对教师的课堂应变示范印象深刻:“S5他提前下课,然后老师上去救场。……然后老师就给学生做那个请角色扮演,就是那个过海关要检查的那个,然后我们一下就觉得和S5的整个的教学风格就不一样了,课堂就活起来了,就没想到还能这么讲。……就觉得老师果然是有经验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访谈及课堂观察资料的分析整合,结合库玛教授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理论模型中关于“知”的理论阐释(库玛,2014:20),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者的课堂教学示范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职前教师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分别是:语言技能与交际教学示范、课堂程序教学示范、课堂应变教学示范,具体如图2所示:

(二)品行示范

在课堂教学与言传身教中向学生传达“好的教师是什么样子”即教学愿景,是教师教育者品行示范的主要内容。教学愿景,是指学生心目中期望的好的教师与好的教学形象。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教师工作有一种可能性的勾画,这种勾画蕴含着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指导着教师以后的学习与教学(吕立杰,2010)。在本课程中,齐老师通过理论讲解环节的教学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富有临场感的语言课堂模仿,以及在学生授课环节的现场教学示范,生动具象地为学生进行品行示范,帮助学生建构教学愿景。学生认为:“我很喜欢齐老师,她对待教学和留学生的热情特别打动我”(S5);“齐老师的‘救场’教学让我印象太深了,我明白了什么是教师的责任心”(S9);S1谈到:“你说教师的责任心,可能也得通过你自己去实践你才能意识到什么样是责任心。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提前下课”,然后老师给一些评论和补救这种实际的演练,或者说这种剧情的发展,才会让我们实际体会到什么样才是教师心理。比如说上学期我们上某老师的课,天天说教师心灵,教师素质,这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这是什么啊,你像我们今天这个,通过这个提前下课,搞这么一下,老师再批评,老师再指出错误,老师再给我们补救这个过程,我觉得实实在在明白了什么样是教师心灵,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齐老师的品行示范,对教师责任心给予了生动而具象的诠释。由此可见,教师教育者本人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记忆片段”,加深了学生对于教育的理解,比书本理论更容易成为学生今后教学的“灵感”与“示范”(濮实,2014)。因此,教师教育者在课程中高度融合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整合与再现自己关于语言教学的信念、知识、经历,通过品行示范,影响学生形成教学愿景。

观课环节同样对学生形成教学愿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该环节,学生结合自己正在学习的教学理论,进入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课,齐老师精心准备“观课要求”,在其中详细列举观课长度(完整的一课)、被观课老师水平(熟手以上)、课堂教学各环节观察的角度与注意事项,通过“观课要求”进行品行示范。在“观课要求”的帮助下,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好的教师与好的教学:发现好的教学方法,自己讲课时可以直接借鉴(4位学生);发现课堂管理与组织问题,引起自己的注意与重视(5位学生);激发对教学愿景的渴望。一位学生在观课后,坚定地选择该课老师作为自己未来的导师,她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好老师,我希望将来可以像她一样”(S1)。

(三)科研示范

齐老师认为,教学工作与研究教学应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职前教师作为今天的研究生与未来的语言教师,培养其科研能力,是教师教育者的重要职责与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理论知识的储备,是研究教学的基础。在本课程中,学科专业知识与程序知识是促进学生理解与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几乎没有任何课堂教学经验的职前教师来说,系统的理解与学习尤为必要,因为这些知识是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在齐老师看来,师生互动、教师话语、教师课堂管理等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亟待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论讲授,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科研意识。在访谈中,齐老师多次提到“学习力”一词,认为学习和理解的不仅是知识,也包括学习研究的能力与热情。因此,在理论讲解环节,齐老师结合自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大量案例,以语言教学和程序知识为主,结合语言知识和语言学习知识,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讲解;以业内主要与前沿的课堂教学研究问题为例,向学生具体介绍应当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为学生进行科研示范。

学生的反馈与初步科研尝试,充分体现出齐老师科研示范的作用与影响:学生认为,通过齐老师的科研示范,可以学习新的知识(S3);为自己提供研究课堂教学的理论角度(S1);用理论去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S2,S7);学生可以“通过老师讲的理论去分析别人的问题”(S4),提升了自己研究教学的眼光与意识。在期末课程论文中,学生以“汉语教学中的非预设事件”“教师如何营造课堂气氛”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理论研究。

(四)反思示范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反思自己教学与观摩他人教学中探究分析问题,进而成长为反思型实践者,是教师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本课程中,齐老师通过学生授课与授课反思环节进行反思示范,激发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他人的教学进行反思。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是反思教学的应有之意。通过学生授课与授课反思环节,学生发现自身以及同学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提升了反思教学、发现问题的能力。汉语职前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讲解、练习生词与语言点,是职前教师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7位学生):不熟悉留学生的词汇量(S1,S6);认为例句自己编,语感不地道(S3,S4,S7);感觉找到切中词意的图片特别难(S2,S9);对于抽象名词怎么教(S3)、生词的语境怎么给以及给得合不合适,有“不知所措的感觉”(S8)。

第二,掌控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差:教学环节平铺直叙,固定呆板(6位学生);突发意外事件不会处理(S5);针对教学设计的即时调整反应滞后(S7);备课时的课件设计过于死板,没有预留课堂上随机应变的空间(S8),等等。

在观察与反思教学中探究分析问题,是反思教学的升华。评课反思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在观察中反思与研究问题的能力。该环节由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两部分组成,学生与教师对刚刚发生的授课环节进行即时评论与反思。在学生互评环节,大家普遍认为合作学习弥补了自己教学反思的局限性,同学的评论对自己帮助很大(9位同学):通过别人的问题反观自己,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性(S9);关注细节问题,提高观察教学、观察教师的能力(S3,S6);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S2)。接下来的教师点评,集中体现出教师教育者反思示范的作用,对此,有5位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用成语做出精当总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画龙点睛。与学生关注细节教学问题相比,教师从专业理论、教学理论的高度出发,指出宏观与核心的问题。教师结合刚刚发生的教学情境与具体问题,针对性提出可切实改进的建议(如小组活动怎么分组、怎么指导留学生复述课文)与进一步研究的理论角度。有8位同学认为,教师点评是课程中收获最大之处,因为全是“击中要害的精华”(S3),不但可以改进具体教学行为,推动学生在反思中理解与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程序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利用专业理论继续深入研究教学问题的视角。

对于学生授课与授课点评环节紧密结合、前后呼应的教学设计,全体学生都予以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样的课程环节设置,对于自己学习如何发现、反思、分析教学问题,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与收获。由此可见,教师教育者通过课程环节的精心设置与现场总结时的反思点评,充分发挥出反思示范对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研究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教育者应向汉语职前教师展示出可成为规范的如何教学、怎么做教师等的不同方面,职前教师通过模仿、体会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学习教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应从以下方面体现示范作用:“教学示范”“品行示范”“科研示范”“反思示范”。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对汉语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研究教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教育者自身也应合理考虑、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与言传身教中,更充分地彰显示范作用。

注释:

[1]本论文初稿曾在台湾师范大学国语教学中心举办的“当代华语教与学:传承与创新”国际研讨会(2016年5月,台北)宣读。衷心感谢齐老师以及9位研究生同学为本研究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刘元满教授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本文如有问题均由本人负责。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邓惠明.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实践示范探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1,(02): 26-29.

[3]黄敏.国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12,(12):72-80.

[4]汲传波,刘芳芳.教师的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2009,(03):18-24.

[5]康晓伟.教师教育者:内涵、身份认同及其角色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 ,2012,(01):13-17.

[6]赵杨,付玲毓译,库玛.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知”“析”“识”“行”和“察”的模块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吕立杰.教师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59-63.

[8]濮实.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师职业信念的发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4).

[9]吴中伟.汉语教师培训中本体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互动――以“语法教学”培训课程为例[Z].Paper presented at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中国陕西西安,2012.

[10]颜奕.拓展学习理论视角下高校外语教师教育者教育专长案例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11]颜奕,罗少茜.外语教师教育者:概念意涵、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外语教育,2015,(03):36-44.

[12]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教师:西方的教师教育者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6-11.

老师教育论文篇9

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于1985年10月任命李旭初教授为函授教育处处长。1998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后,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并兼任机关第五总支书记。在函授教育处和成人教育学院工作期间,他于1987年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于1994年12月晋升为教授。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兼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扫盲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1996年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岗位上退休后,李教授仍然继续从事继续教育和学校老年工作的管理与研究工作,曾担任继续教育学院老协分会会长、校老年协会副会长。现为校老年协会会长、校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李旭初教授自1960年毕业留校工作直到1996年退休,工作岗位和身份变化较多,但他对待一切工作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干什么,都认真的干下去。各种调任,都服从组织的安排,适应环境的需要。他十分重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并以此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论以什么身份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他总是强调两点:一是坚持信仰,二是认真做事。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信仰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李旭初教授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关键选择,由此也决定了他一生必须“认真做事”的行为准则。

作为一名教师,李旭初教授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耕耘在多个领域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第一线。先后从事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教法、写作以及成人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留校当助教后,李教授便一边主动到课堂听课,向老教师请教;一边认真备课,在通读《鲁迅全集》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写出教案。试讲鲁迅作品时,得到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评价。随后,他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参加王庆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三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教材的编写工作。1981年担任中文系副系主任,先是分管行政工作,后因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出国做访问学者,他又兼管教学工作。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现当代文学界的教学、研究工作者普遍认识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缺少台湾与香港文学是不完整的。当时系里还没有老师研究台港文学,李旭初教授便主动出来承担这一任务。1985年调离中文系担任学校函授业余教育处处长后,他又首先在夜大学开设了“台港文学”课程,并出版了《台港文学作品选评》(香港大学出版印务公司1993年版),作为教材使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教学需要,他又策划并与王常新、江少川两位老师合作编写了《台港文学教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教材。不久,他又与江少川、赵国泰老师合作编选了《台港文学精品赏读》(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填补了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建设中的空白。教材出版后,中文系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台港文学”课程由江少川和王常新两位老师承担,李旭初教授则在夜大学与函授本科生中讲授“台港文学”课程。

在编写“台港文学”教材的过程中,李旭初教授还先后发表了《论现代台湾小说创作的特点和成就》、《一架“被用过了头的机器”——论赵淑侠的短篇小说》等十余篇台湾与海外华人文学的论文。

此外,李旭初教授在担任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期间,还直接参与了“成人教育学”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在直接承担本单位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之外,还被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聘请为成人教育学硕士班的兼职教授,讲授“成人教育管理学”课程;同时被国家教育部成人教育司聘请为由其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我国普通高校函授站站长培训班的授课教师,多次到上述学校进行教学与培训工作,为我国成人教育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师教育论文篇10

在课上,作为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作为一名有着腰间盘突出病史的病人,面对一进校一上课就是一天的工作特点,**老师从来都是站着讲课,从来都是高音教学,从来都是准时准点。有的老师心疼他,让他坐着讲,他却说:“我是一名老师,一名党员,就应该严格遵守教师的岗位职责,不应以任何借口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老师把他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员,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进了课堂。他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了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消除了老师心中存在的困惑,为老师们充满自信的走进课堂、驾御课堂指明了方向。

“两肩担教育,笑眼看学员”,这是压在**老师玻璃板下面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无论是在高校的讲坛上,还是在一进校这块教师培训的沃土中,**老师总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学员。他想学员所想,急学员所急。当学员没有菜票时,他就请学员吃饭;当学员有疑难问题时,他就耐心给予讲解;当学员请他去指导时,他就义不容辞的走进了学员的课堂;……有些老师已经快退休了,按规定,不参加继续教育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老师的课讲得精彩,能够消除老师们心中的一些疑云,所以,他们不远几十里的路程,坚持听**老师的课;有的学校专程请**老师去讲课,甚至有是省也慕名请**老师去讲学。大凡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都是万分高兴。他说:“课堂就是我的战场,讲台就是我的阵地。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就要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今天,**的名字已经不再只为一进校的老师所知,而是为通州区所有的老师所知,为其他省市的老师所知。

**老师之所以成为老师的榜样、党员的模范,不仅是因为他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在于他时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无微不至的帮助他们。我是经过三年的函授,于1998年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2001年,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把首都师范大学2000级中文专科当代文学的教学任务教给了我。虽然我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也看过不少书,但没有做过专门研究,对有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比较模糊;对有些作品的创作过程知之甚少;对有些作品的主题的开掘缺乏深度……面对这些困难,我有些胆怯,想推掉这项工作。可就在这时,**老师来到了我的办公桌前,认真地说:“别害怕,这一周我就卖给你了,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我终于接受了这项任务。在这以后的时间里,**老师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了晚上,白天就和我一起来到教室,讨论有关当代文学的一些问题:山药蛋派的作家、作品、创作风格,后现代派的产生,今后文学的发展方向等。**老师把自己整整出卖了一周,可又何止一周呀!寒假里,**老师和我一起听课;业余时间,**老师和我一起备课,甚至连教案也要看看。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信心,最后终于较好地完成了当代文学的教学任务。

老师教育论文篇11

一 当今普遍推崇的教育教学理论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近年来,教育界较推崇的一种教育理论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赫尔巴特传统的教育理论截然相反,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推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催化剂”,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要选取满足学生好奇心或能提高自尊感的教材,学生才乐于学习;要在压力较小的教育环境下,主动自发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自评学习结果,从做中学,养成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育界先后提出“以题目讨论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

2.最近发展区域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在此之前,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充当发展的尾巴,发展总是走到教学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比如已经掌握了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儿童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说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到达的水平,还应认识到儿童仍然处于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因而,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现有的认知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让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这个区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中,总结五个基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其中,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存在。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还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发现个体间的差异体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4.“遗忘曲线”理论

“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取节省法(又叫重学法)来检验记忆效果。每次学习8组无意义音节的字表,并诵读到能连续两次无误背诵为止。并记录所需时间和诵读次数。然后间隔不同时间去进行重复学习,记录达到同样背诵程度所需要的时间和诵读次数。研究发现,人脑记忆的遗忘速度是由快到慢,呈负增长模式。也就是说,遗忘从记忆产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进行,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速度最快,随后越来越慢,直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会遗忘。学习新知识后,遗忘便立即发生,若是长时间不加以复习巩固,下次再学习同样的知识时相当于没学过,需要花费与之前同等的学习时间,但是如果在学习新知识后,间隔性重复学习,达到相同熟练水平所需时间会越来越短,直到不会遗忘,重复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二 有效运用教育理论于实际教学中的原因

中国的教育总是褒贬不一,批判方不仅有家长,还有教育工作者本身。

一方面,一些教育专业修养不高、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相对缺乏的教师投身一线工作后,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组织日常教学,没有及时地运用教学教育理论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时间一长,效果欠佳,不仅打击了师生积极性,更严重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影响班级管理。

另一方面,一些教育专业的教师投身一线教学,专业修养及理念思维层次都居上,在实践之前,都是带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来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基层工作的琐碎以及中国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弊端,使得大多数专业教育工作者在现实中颇感无奈。

教学是一份枯燥琐碎与不断自我摸索相结合的创造性工作。它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趣味。教师首先应摆正心态,运用教育理论,用心去热爱这份育人工作,热爱学生、热爱讲台;其次要提高自我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广泛阅读教育名作,吸取好的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观点。

三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理论

1.精细加工策略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十分头疼。平时课堂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无法消化,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家长在无比痛斥中国教育的同时依然选择把孩子送去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然而记忆是需要自我内化和吸收的,辅导班把知识点再灌输一遍,小孩还是记不住,收效甚微。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重方法的教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一位受欢迎的老师,永远是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的老师,所以有效地运用精细加工的策略非常重要。不仅要自我创造诸如记忆术、方位记忆法、语音联想等高效趣味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怎么自我主动采取精细加工策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记忆英语单词gas时,根据谐音我们可以想象成“该死”,这样就很容易记住这单词了。又例如我们在记忆3.1415……时,我们可以编成一句顺口溜:山间一寺一庙。这样的例子很多,方法各不相同,但最关键是我们要把这种策略教授给学生,使他们学习起来更轻松。

2.学生主导教学

在新课改热潮下,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教材还是老师的上课风格,甚至试卷的题型设计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很多时候还是会有老“三个中心”的教学痕迹,但是灵活性已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欣慰地发现,如今很多年轻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采用“完型模式”的教育手段,以格式塔心理流派的“完形—顿悟”为教学理论基础,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来完成问题填空,并最终串联起来,组成全文脉络,总体把握文章主题,将课堂中心逐渐转移给学生。我个人在平时教学中,在听写英语单词上,采用学生轮流上讲台做“小老师”的方式,而我则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写每周的单词。听写本也交给“小老师”批改。这个方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益,尤其是对基础不好、平时听写不及格的学生非常有益。

3.最近发展区域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域,也是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广泛运用的。在最近发展区里,教师和学生同时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难度使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有人指导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通过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已有经验相整合,进而构建自己的思想。这个理论实践起来其实是非常困难,教育人数多,教育内容复杂,一般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没有时间和条件来组织支架式教学,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专业要求也非常严格。

4.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进行的教育教学,所谓“材”,主要指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其依据是,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智力结构都不一样,所以适合发展的行业方向也不同。但只要伯乐善于发现其个人特点和有优势的方面,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很出色。某培训学校有个教学措施,我觉得又惊奇又倍感欣喜。他们那的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不一样的作业,分基础练习和提高训练。这是对“因材施教”理论的很出色的实践运用。其实,现在很多私立的培训学校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出的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比公立学校要好得多。几乎正规的培训机构都会在招生前询问孩子现在的水平,并做统一的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分配班级,看可以学习哪个层次的教材。不同的班级的师资课时也不同。当然现在很多公立学校也会在分班时做一个配置性测试。这都是教育实践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也证明了这个理论确实是十分重要的。

5.异步教学法

语文老师最头痛、最苦的差事是什么?多数老师都会回答是批改作文。现在很多老师开始实施“异步教学法”,就是由学生来批改作业,包括自改和互改两种。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自批作文的目的,以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自批互批作文的实施者,取得学生的支持,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其次要通过反复训练,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标准和符号,使学生有规可循。第三,交给学生批改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实施异步教学法,不仅可为老师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很多能力能得到提高。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感觉,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批改他人的文章时,可以吸收其他同学文章的益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批改的过程中,更能掌握老师打分和扣分的要点,避免日后自己在考试时犯错。在教学中,每次改作文,我都采取全班讨论的方式。最初一段时间,老师先评,学生再评。等他们渐渐熟悉、渐渐敢说敢讲时,就以他们的评价为主,最后老师作总结。学生的作文真的进步很多。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感受,考试写作文的时候,脑子里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要点,提醒自己怎么写不会跑题,怎么写更突出重点,怎么写更能深入主题。这比老师苦苦一个人批改的成效好得多。

6.遗忘曲线

这个理论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指导意义非常大。对新学的知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防止迅速遗忘。以分散复习为主,不能集中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某培训学校,老师在当日上完课后,都会晚上打电话给学生,抽查需要背诵或重点掌握的内容。很多公立学校的老师,由于大班教学压力相对较小,极少有老师能做到。班级授课制下,一个老师要分管50多个学生,工作量很大,有时不是老师不想抓好每个学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老师每个人晚上打电话抽查背诵,也是很难实行的。

参考文献

[1]〔美〕戴尔·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韦小满等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0

老师教育论文篇12

  一.指导谭老师做好班级工作

  教书首先要育人。要想做好班级工作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耐心。谭老师刚从校园毕业,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刚任班主任时遇到问题过于急躁,处理班级事务很不理想,也给他带来为难情绪,整天愁眉不展。我看在眼里,利用课余时间和她交流,调整她的心态,告诉她班主任工作千端万绪,要想一下了做好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头做起。首先要健全班级组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公约,要求全班学生用班级公约来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要冷静,要有耐心,平时多和学生交谈,多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有话敢对你说,把你当成好朋友,要以群众的力量来做好班级工作。平时利用班队会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小型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师生情感,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爱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透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远大理想,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潜力。经过指点和共同探讨,使谭老师解除了心理上的顾虑和工作上的压力,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经过在工作中实践,总结经验,增强了工作潜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二、指导谭老师做好教学工作

  谭老师虽然学历较高,年轻,精力旺盛,但教学实践潜力不足。刚教英语担心教不好,我就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传给她,具体指导她怎样备课,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利用空余时间互相听课,及时探讨,及时向她点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和她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在她的公开课前多次听她上课,指出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导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联系课文资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到课堂教学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会使学生对书本知识学得快,掌握得牢,同时也会使学生增强实践潜力,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我的指点和辅导,谭老师教学水平逐渐提高,教育潜力不断增强。公开课上得很成功,并在教研活动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她所写的教研论文多次获奖。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青年教师谭小云所做的一些点拨和引导,也是我就应做的。我相信谭老师定能成为我校的骨干。目前是教育教学改革盛期,我们每个教师都应用心投身于新的课程改革中去,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实行新课程、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用心鼓励青年教师,使他们成为教育界的栋梁之材,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青年教师总结范文

  透过二年多的师徒合作,张老师、刘老师俩位青年教师进步很快。2006年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刘老师的语文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并且被评为校园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年度考核为优秀。在教学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张老师的论文《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在山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刘老师的论文《阅读品味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本次活动中也获得了一等奖,我的论文《教师如何照顾到班里的“差等生”》也获得了三等奖,今年三月我的论文《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在少年素质教育报——语文专刊(教研版)上发表。这些成绩和收获,我感到十分欣慰,仿佛看到了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正在成长,看到了我们二中的期望,我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在这一年中,除了在常规的备课、讲课等环节上交流和探索外,我重点指导她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从学生管理入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从学生的心理着眼,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主动性。

  三、从学习理论着手,不断反思教学实际,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从总结经验出发,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五、从打造精品课开始,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由骨干向名师迈进。

  张老师、刘老师俩位青年教师在我的指导下扬长避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就。我相信,今后我们师徒合作的将更加和谐、有效。

  指导青年教师总结范文

  20xx年9月,校园安排我与青年教师张老师、刘老师建立了师徒关系。当时,我是中学一级教师,县教学能手,20年的教学经历和6年的班主任经验,校园把两个青年教师交给了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况且,我一向乐意与青年人交流,有多年的带徒经历,我相信必须能与她俩共同提高。

  建立师徒关系后,我们三人在同一个办公室、带同一个年级的语文课,几乎朝夕相处,给我们指导、交流、合作带来了方便。一年来,我们从制定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到方法的选取,以及课后反思,简直是全程研讨。她俩经常向我提出有关教情和学情的问题,我总是耐心细致地给她们讲解,并从理论上分析,实际中论证。同时,我也从她们身上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真正实现了互帮互学,师徒相长。

老师教育论文篇13

教育职业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得更加完善,只有教育者积极主动地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加促进受教育者的完善及发展,目前全球教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影响其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是师资力量的薄弱,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大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力度。

一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问题

1.职业教育教师个体专业化问题

首先,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思想观念达不到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其次,年龄、教师职称、自身学历学位、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再次,教师的知识掌握及能力结构达不到合理化要求,“双师”的素质不高。对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包括老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缺失、从教水平不高、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较弱、在职进修局势紧迫、自主专业受到局限、组织能力不高等。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不足方面,有学者认为是:欠缺对专业知识的培养,欠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欠缺对道德、态度的培养等。也有学者认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大部分缺少实践经验、专业技术水平低、缺乏对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的训练。

2.职业教育教师群体专业化问题

有一部分学者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面对的现实情况是,现阶段的职业教师的师资培养方式是一种以学科性原则出发,基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教育论方式。这种方式所学习的内容主要包含普通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及专业科学知识的重合。由此可见,职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培养较倾向于学术化。

二 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对策

1.提供精致化的有效培训

对老师开展的培训要符合老师成长的规律。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对老师的培训大部分在于提高学历方面,培训目标相对单一。高效的老师培训应该是对所有的老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原有的知识水平、施教能力及综合素质等。老师在各个时期中已有的水平同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已成为老师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使老师的需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如新上任的老师的重点任务是熟悉钻研教材及新环境方面的适应问题。已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要同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授课的风格。处在创造期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进行灵活高效的授课。所以,对不同层次的老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要依据老师的自身特点及所处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规划,给予老师合适的援助。

2.利用学习型组织推进职业教育老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是全力发挥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立的一种有机的、高柔性的、扁平化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对于学校来说,分为学校、教研、年级三种学习型组织,其中教研组与年级组属于同一个等级的学习型组织,学校作为上一级组织。学习型组织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要高于个人绩效,以促进组织内部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为老师提供一个有效的互相交流的平台,目的是分享各自的教学方式。教研组和年级组可以定期开展讨论会,使各学科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别人优良的技能。老师处在一个合作型的氛围中,对自身的经验进行讲述,为其他成员提供可以借鉴的因素,这种开放性的讨论可以使每位老师得到一些好的思想,改善自身的缺陷,帮助老师促进自身的、社会的及专业方面的发展。

3.利用批判性教学反思,形成老师自身实践理论

有研究指出,老师自身实践理论是接纳外界信息的筛选器,也是确定老师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授课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及丰富,老师逐渐不再依赖公共知识,转向依赖于自身教学反思所形成的实践理论。专业理论想要被接受,就要通过老师自身实践理论的筛选,同时老师的计划、决议及行为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对教育实践起到直接作用的是老师的自身实践理论。老师要对自身的知识掌握、理念系统和行为系统不断进行反思,逐渐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及知识,改正不合理的行为,进而使老师处在理性的自我掌握下,脱离开各种约束,保持老师的专业发展始终处在动态开放、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