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建筑技术实用13篇

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篇1

主办单位:北京市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4726

国内刊号:11-2253/TU

邮发代号:2-75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高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建筑技术篇2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能推动工程的生产效率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的辅助作用下,能够降低不必要的人工费用管理成本,以及机械费用,使工程施工技术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渗入到各个施工环节中去,提高建筑工程的生产效率。

2、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能推动我国建筑施工的自动化进程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关键环节,施工技术的创新,捉进了建筑工程的飞跃,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传统的建筑施工并不能满足当前建设工程的发展需要,因此,启动化便成了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比如互换性和流水线的活动,工厂化和标准化的成套技术等都为我国的建筑自动化提供了必要可行的途径。

3、建筑工程的施工创新技术是促进生态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度加强,社会生态化的需求日益重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生态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施工技术的发展创新和改进应时顺势。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得用节能环保材料,运用自动化技术,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利因素的发生,力求做到节能减排捉进生态平衡。

二、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1、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施工技术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安全、保证基坑周围环境安全而采取的对周边环境加固、支档的措施。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的增多,深基坑施工技术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目前有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

1.1桩一桩一锚支档体系。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创新之一就是桩锚支档体系的应用,对于深掘深度较深的土建施工,如果土质情况差、开挖深度大、坑壁岩石涌透性大时,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灌注桩加预知应力锚杆体系。采用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但是,这种施工体系由于难度较大,一般施工效率低下。

1.2支档与承重结构一体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用于临时支挡的桩、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柱以及地下室墙一体化后,实现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档系统既能够满足支档的需要和承重要求,又能够提高施工速度,节约资源、能源,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社会效益,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我国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是随着高层建筑数量增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目前较为成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技术已经能够在完善的图纸中显示标注而各单位也会通过自我需求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对施工设备、材料、工艺进行选择和应用因此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这样的需求下更显得明确和规范并且正趋于更完善与成熟。另外旋挖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运用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并且能够减少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新型预应力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中还有一项新的创新技术,即体外预应力的创新与发展。体外预应力的应用范围一般有三个,包括大跨度建筑工程和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以及特种的结构施工。体外预应力中有一种十分重要的体系,即粘接体外预应力,它是预应力中的典范,因为其产生的摩擦损失小,这样就有利于后期的处理及其维护便于控制。除了粘接体外预应力之外还有一种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体系,它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体外预应力。关于其优点有很多,比如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较为简单摩擦损失小特别是单根无粘接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不难看出体外预应力的创新对于施工过程的重大作用节省了更多资源的同时也同样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它的创新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3、逆作法的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属于现在建筑施工的新技术,它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施工之前,将使用一个封闭建筑的混凝土墙与楼板。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逆作法施工模板以及钢筋绑扎等。墙体结构组成部分的楼板与柱能够起到很好的临时支撑作用。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建设的各个环节需要加强监控,控制基坑变形以及沉降。在工程建设中,逆作法施工不仅能够作为连续墙,还能够将其用于钻孔桩挡土结构的设计。一般而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连续墙施工,之后才会实施钻孔灌注桩施工,该部分施工主要是用于地下连续墙以及中间的支撑。而在地下一层的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支撑工作,尤其是支持顶部的圈梁与腰梁。当完成了梁、楼板以及柱结构的建设后,可以进行地下二层的土方工程施工。开挖土方工程完成,就能够实施楼板的养护工作,然后采取下一环节的施工。逆作法施工能够进行地面与地下施工同时进行,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还采用立体交叉设计结构,设计成为为封闭的地下维护结构,最大程度的减少基坑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且能够将变形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周围的建筑不存在任何影响。挡土墙建设过程中的挡土防渗效果非常明显,同时,由于其良好的承载作用,也能够将其作为地下室的外墙。此外,地下室的墙壁、板、和柱均能够实施地坑水平支撑系统,大大减少了基坑的变形。

4、屋面防水

防水新技术在铺设道路、房屋建筑方面的使用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防水主要是降低建筑物和水接触的界面发生漏渗现象,减少影响建筑质量裂缝的出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防水新施工技术引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桥梁、隧道等类型建筑物的寿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依据施工原则,对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合理的选择。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经常被用于屋面防水施工中,在使用该技术时首先要对节点、板缝、基层做好处理。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主要由无机粉料和有机液体两种材料符合而成的。在建筑上完成涂抹后可以形成具有高弹性的一层保护膜。该材料无毒无污染,且操作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有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水层收头等特殊部位要进行多次涂刷,确保不会出现堆积和流淌状况,否则将会导致墙面反层。

5、工具式模板脚手架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物结构的改变,传统的木模板脚手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施工工艺了,为了适应现在工艺的要求,工具式模板脚手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取代了传统的脚手架技术,这不但使建筑物的质量得了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在对工具式模板脚手架技术应用中,企业更青睐于对浇模板进行应用以及进一步开发,想要使工具式模板脚手架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施工人员就必须做好配板以及浇灌方案的设计。

三、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策略的研究

1、健全施工技术创新的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只有具备健全的管理体制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因为,只有具备健全管理体制,才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拥有创新的基础,才能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完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一定要依靠科学的施工方法,通过对现有的技术知识充分掌握的前提下,致力于发掘工程的深基坑技术。例如,就深基坑的支挡方面分析,可以逐步建立起桩与锚、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结构体系,传统的施工技术无法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尽善尽美,以至于在传统技术下施工的项目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另外,传统施工技术工作效率也很低,但是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投人,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

2、提供相关技术创新的平台

要不断创新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紧随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与持续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管理方面的创新要从组织机构、观念和技术等方面来着手进行。其中不断创新观念需要依据施工管理体系内在的要求及施工单位具体情况来确定与实际相符合的管理模式。所以,要与市场的发展规律及运行体系向适应。出于这个原因,建筑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建设需要一个合适的技术平台,为企业和产业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和建筑公司在建筑行业应该为设计师、技术员和工程师创造创新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创新的平台,提供建筑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后续行动,以帮助长期支持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合,推动其创新。

3、拓宽创新层次,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应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机制,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以为建筑行业发展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新的增长点,以促进各种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及推广。施工企业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努力做好施工技术的创新机制体系,以便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提供更好的指导,以促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同时,通过构建施工技术创新平台,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机制,并对核心施工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创新,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另外,还要不断健全激励机制,以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培养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技术人才,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及创新。同时在激励机制下,能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拓宽施工技术的创新层次及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技术创新水平。

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因此要重视每一项施工环节,并实现各环节之间紧密的配合,才能发挥总体施工效果。新型施工技术从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施工效能的实现,增强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

建筑技术篇3

2008年《建筑技术及设计》将更加关注建筑,关注建筑技术.关注建筑师,将加强对国内外新锐建筑和先进建筑技术的报道,重点为读者展示国外的新建筑、新设计,并充实产品速递、展览巡礼、建筑评论、建筑书评等栏目的内容,以求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依靠编委会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团队的支持,将杂志办出新的特色和亮点。

建筑技术及设计征稿启事

来稿须知

1 工程档案栏目来稿文字介绍字数限定在5000字内,包括建筑师、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其代表作品说明。

2 来稿案例请附效果图、平面剖面图、重要节点构造图、竣工摄影图,请附图注说明等内容。

3 来稿插图请寄原件,照片尽可能采用反转片(正片)或8寸照片,数码照片、效果图、平立剖面图请提供光盘(TIFF格式,分辨率350线以上),CAD线图请转成JPG或T1FF格式。

4 本刊有权对所有来稿进行加工修改,如不愿修改的作者,请来稿附函声明,本刊拥有版权码。

5 资源有限,恕不退稿:三个月内未获录用通知,稿件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

投稿类型

1 工程档案

请注明工程名称(中,英文),设计单位、设计师、摄影,撰文、业主,工程概况等。

2 案例文字介绍

清楚描绘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工程(或方案)的细节设计。

3 设计图

工程(或方案)设计的效果图,平立剖面以及重要节点结构图等。

4 竣工摄影图

工程竣工的专业摄影图(能够反映工程全貌的专业摄影作品约20张左右)。

投稿地址:

100044

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

电话:(010)~68325480

传真:(010)~68302884

投稿邮箱:

《建筑技术及设计》2007年征订

广大读者可在所在地邮局订阅

《建筑技术及设计》每月1期,全年12期

汇款方式:邮汇 银行

付款日期:__年__月__日

订阅由:__年__月__至__年__月止,共__期

金额:__元(元×期数)

订阅人/单位名称:__

地址:__

开户单位:亚太建筑科技信息研究院

开户单位:中行北京新世纪饭店支行

账号:804312859408091001

本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044

建筑技术篇4

主办单位: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6864

国内刊号:23-1170/TU

邮发代号:14-12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建筑技术篇5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改变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且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太阳能被用在供热、空调、制冷及发电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具有安全可靠、清洁卫生、无噪声、无污染、建设周期短、维护简单等特点, 正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被广泛应用。其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这项技术为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动力,也开辟了新的光伏应用领域。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综述

1.1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

(1)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技术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上的技术, 它不但具有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是“建筑物产生能源”新概念的建筑,是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建筑。

(2)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等于太阳能光伏加建筑。所谓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根据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和经济实用的总体要求,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建筑的一种体系进入建筑领域,纳入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设工程同时投入使用,同步后期管理, 使其成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理念、 一种设计、一种工程的总称。

(3)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核心建筑是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制造、一体化安装,而其辅助技术则包括了低能耗、低成本、优质、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是光伏建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光伏建筑一体化赋予了建筑物以新的属性,首先它使建筑物具有了能源的功能,建筑物不仅能够供人居住,还提供能源。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房产的升值将会逐步地转变到更多地依靠科技价值的含量和提升,以及采用更加科学和严格的价格评价体系上来。BIPV极大的丰富了建筑物的科技内涵,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1.2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光伏建筑方面,德国、日本走在了前面,代表了人类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德国、日本光伏推广模式都非常成功,值得借鉴。这两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主导产品,并采用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的基本形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政府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如德国政府带头利用太阳能,像柏林的议会大厦、柏林火车站等许多公共设施与场所,都大量采用光伏发电设备[2]。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发展观念和经济实力分析来看,在太阳能光伏示范推广方面,上海、江苏和广东有望像发展经济和高技术产业一样走在国内的前沿。我国政府拉动光伏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日臻完善,各方利益逐步协调,将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同时,还会推动我国太阳能科技快速跨入国际前列。

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

2.1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安装类型如下。

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构件型, 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

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2)屋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做成屋面板或瓦的形式覆盖平屋顶或坡屋顶整个屋面,后者与建筑的整体结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为在旧房改造中使用PV板提供了可能。PV板与屋顶整合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且可兼做屋顶的遮阳板或者做成通风隔热屋面,减少屋顶夏季热负荷。PV板与屋顶的构造做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兼为屋顶防水构造层次的部分,要求PV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另一种是单独作为构造层次位于防水层之上,对屋顶防水具有保护功能,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墙面一体化方式是指PV板与墙面材料一起进行集成。现代建筑支撑系统和维护系统的分离,可使PV板能如同木材、金属、石材、混凝土等预制板一样成为建筑护系统的贴面材料。 PV板墙面一体化主要有PV板外墙装饰板和PV板玻璃幕墙两种方式。PV板玻璃幕墙是指透光型PV板和玻璃集成制成的光电幕墙。 该组件由太阳电池芯片和双层玻璃板构成, 芯片夹在玻璃板之间, 芯片之间和芯片与玻璃板边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透光,芯片面积占总面积的70%,也即透光率为30%,可有效解决幕墙的遮阳,降低建筑的热负荷,同时可为室内提供特殊的光照气氛;更因其特殊的颜色和质感,拓展了建筑的表现空间。目前PV板价格和某些天然石材己没有差别,今后随着PV板的发展,成本只会越来越低,这就为PV板在建筑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光电屋顶与光电幕墙的出现,为建筑师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4)建筑构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与建筑的雨篷、遮阳板、阳台、天窗等构件有机整合,在提供电力的同时可为建筑增加美观的细部。 PV板和遮阳板的结合不仅可为建筑在夏季提供遮阳, 还可使入射光线变得柔和, 改善室内的光环境, 且使窗户保持清洁。但应注意,高效率的PV系统并不一定是高效率的一体化系统。一体化建筑除要求美观外,还要求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设计,满足建筑构件所要求的强度、防雨、热工、防雷、防火等技术条件。

(5)光伏LED一体化——光电LED多媒体动态幕墙和天幕。 将光伏LED一体化夹层内的太阳能电池和LED半导体的透明基板放置在幕墙、屋面边框内构成光电单元,可以模块化。常规交流供电系统作为LED供电电源,必须将电源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才能使用。考虑到功率因素的影响和LED供电的特殊性,需要合理设计复杂控制转换电路,这不仅增加了照明系统成本,又降低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LED结合的关键,在于两者同为直流电、电压低且能互相匹配。因此两者的结合不需要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太阳能电池组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通过串、并联的方式任意组合,可得到LED实际需要的直流电,再匹配对应的蓄能电池,便能实现LED照明的供电和控制,无需传统的复杂逆变装置进行供电转换。 因而这种系统可获得很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LED一体化是太阳能电池和LED技术产品的最佳匹配,是集发电、照明、多媒体、建筑节能、动态幕墙和动态天幕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产品。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工作原理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是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伏组件用于建筑屋顶(光电屋顶)、墙面(光电幕墙)、遮阳(光电遮阳板)来获取电能的一种方式。光伏系统工作时,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产生直流电源,通过接线盒与逆变器连接,将直流转换成交流,给建筑物负载供电或给建筑物以外其他负荷供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的供电系统,即所发电能直接用于建筑物内部分负载;另一种是过剩时采取蓄电池储存。

(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系统和混合光伏系统。带蓄电池可独立运行的PV系统是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更有优越性。因此,建筑物光伏市场正在或即将从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混合光伏系统是独立发电加并网发电,又称防灾型系统。

2.3 在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必要性

(1)我国人口多,电力需求很大,大、中城市更为突出,电力负载主要在建筑物内或其四周,BIPV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面积,自产能源,减少电缆线架设及电力输送(就近利用),BIPV使PV系统与建筑、艺术及生活紧密结合。

(2)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如幕墙光伏发电系统,其成本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和光伏电池与建筑装饰材料生产过程的结合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设计院、建材生产商和光伏制造商能够充分协作,建材光伏一体化的发电单元制造成本与单独生产光伏组件的成本类似,甚至比建材加光伏组件的成本还低;而逆变和布线系统则可整体并入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中去,BIPV的成本可能比单独的光伏发电低得多。

三、结语

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示范项目阶段,虽然不断有示范项目建成,但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全部或部分投资建造,光伏建筑技术本身难以在能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份额。这与德国、日本等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问题是光伏技术发电成本高,而我国缺少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的法律和经济激励政策[4]。为此,光伏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适合光伏产品的建筑,并在新建建筑上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通过对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与社会评价,增强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引导生活习惯及居住理念的转变,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太阳能光电板在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J].建筑,2005(2):80-83.

2.陈维,沈辉,褚玉芳,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J].新材料产业,2007(7):36-39

建筑技术篇6

1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概念

1)建筑技术

何为建筑技术?一般来说,建筑技术是指建筑领域各环节,各层面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有使用工艺技术的统称。建筑技术涉及到了非常多个方面的知识,自整体规划到施工工艺,包括建筑设计技术,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给排水技术,建筑暖通技术,建筑电气技术等多个专业,是构成建筑形象的基本载体。

2)建筑艺术

何为建筑艺术?当前我们认为,建筑艺术是指从美学一般规律与概念的角度入手,把握建筑艺术在艺术层面上独特的语言形式,赋予建筑形象美感,突出建筑形象的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彰显建筑形象时代感与民族性的重要途径。根据建筑形象的功能特点以及美学特征,可以将建筑形象分为住宅建筑、生产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形象所对应的美学价值有所不同。新时代背景下,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建筑艺术转型,新时期的建筑艺术更多的倾向于将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结合,同时将空间延续性与环境特定性合成起来,艺术内涵更加的丰富。

2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1)建筑艺术的发展以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建筑技术是指建筑行业领域内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对于一个优秀的建筑产品而言,要求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从建筑史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在建筑行业取得发展与进步时,多伴随着新型材料,新型技术,新型设备,以及新型工艺的产生。换句话来说,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两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建筑艺术的发展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而延伸的。

根据建筑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建筑技术的发展往往领先于建筑艺术的发展。建筑艺术发展速度相对而言比较缓慢,甚至还可能对实际工程的技术应用造成不良影响。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为例,从当时建筑技术的发展角度上来说,已经具备了改变石拱结构形式的能力,但受制于传统形式的限制加上大众的认同感较低,因此最终设计方案仅在底部增加铁拱结构,并无实际意义。

2)建筑技术是建筑艺术美感实现的前提

建筑艺术是对时代美学发展的记录与表现,具有非常强的多系统以及综合性特征,是人类物质层面发展基础之上,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物质决定意识,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在时展,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过程当中,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许多城市在建筑发展中均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在打造外形优美的建筑产品同时还需要使其具备环境友好型的特征。

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建筑技术以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环境地域等均会对建筑艺术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特别是建筑思潮,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向。以上多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建筑艺术能够以一种独创性的理念以及颠覆性的观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建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建筑艺术美感实现的前提条件,更是建筑艺术发展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协调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关系的几点对策

1)深化建筑艺术同时提升建筑技术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发展走向会在无形之中对社会大众的审美观产生影响。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层面内容更加丰富,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不再单单局限于实用性方面,同时还需要关注艺术美感的体现。故而,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强化建筑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式,使建筑技术与建筑技术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在当前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建筑工程中普遍选择一次浇筑成型清水混凝土工艺展开施工。在这种工艺方案下,浇筑混凝土表面平整且光滑,色泽分布均匀,外观简洁大方,施工作业完成后仅需要在浇筑混凝土表面涂抹保护剂,省去了传统操作中比较繁琐的修饰环节,而后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能够作为装饰面使用。根据实际使用经验来看,由于这种建筑技术非常符合当前大众对建筑技术实用性以及艺术美感的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建筑,对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加强建筑技术同时推动建筑艺术

一个建筑产品的建造、成型必须依赖于建筑技术的合理应用。即没有建筑产品的成型能够脱离对建筑技术的应用而存在。从建筑史的发展角度上来看,人类用石头,木材进行简单的生存需要式的建筑建构,到了罗马人用石材,混凝土等材料来砌筑更大跨度,更大空间的建筑建构,以及我国明清时期斗拱,木构建筑体系的完善成就了气势恢宏的明清三大殿等。上述案例都充分反应了在时代背景下,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现状对建筑艺术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3)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需要同时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史发展过程当中,技术学科与艺术学科均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各个时代背景下,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都将对建筑工程自身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当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角度上来看,为了能够促进建筑领域的长期协调发展,必须提高对建筑艺术学科的关注度,强调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避免建筑形式对社会发展产生不积极的影响。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点下,建筑技术需要被视作是改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性化方法,从而突出建筑艺术美感的发展。

4 结束语

在建筑领域各学科发展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建筑形象的构成离不开对建筑技术的应用,而建筑技术的应用也正好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深化提供了支持。新时期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两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失衡性,无法同步提升,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建筑艺术同时提升建筑技术,加强建筑技术同时推动建筑艺术,以及同时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手段,来实现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巍巍,刘松茯.建筑技术属性的拓展――从原生态技术到艺术技术[J].华中建筑,2007,25(1):148-150.

[2] 张蔚."无为顺道"与中国古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J].华中建筑,2010,28(12):134-136.

建筑技术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时政热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由于过度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能源的节约工作没有重视,从而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建筑能耗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人们的不断关注,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1施工过程中的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带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建筑能源的严重浪费。在追求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能耗的重视度低。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建筑能耗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阻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在施工技术上存在诸多问题,施工事故的出现率也比较高,由于施工单位盲目追求施工速度,重视经济效率,对于施工环节的能耗问题没有关注,同时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低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没有得到提升,从而导致了大量能源消耗问题的产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落后,缺乏科学性指导,从而使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减低建筑能耗工作没有落实,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智能化的管理,以及高科技的设备,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导致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二是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由于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地的面积也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

2优化施工技术降低建筑消耗

2.1合理规划与设计

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重视所处区域的具体气候条件,选择合理的建筑地址。同时,在建筑环境的建设上遵循绿色节能的原则。在建筑周围要建设良好的室外环境,通过栽植树木、利用水的净化作用来改善室外的微环境,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量。在规划设计上,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从而改善我国现代化建设能源短缺的现状,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2合理利用建筑材料

在建筑中合理、有效利用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量,而且对于改善环境还具有深远的意义。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发展是建筑节能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型材料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新型材料,降低能耗量。例如在建筑墙体材料的选择中,要运用加气混凝土。由于这类墙体材料材质稳定、强度较高、施工方便、造价较低,同时保温、隔热、隔声以及耐火性能都比较好,所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砌筑墙体时,代替传统的烧结实心砖,作为保温的材料运用在建筑中,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2.3积极调整设备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配置的合理与否以及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耗以及工程的质量。因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修护工作,同时了解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用处,通过合理化地组织施工机械,进而达到各种机械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的运用中,要注意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加强机械使用制度的严格限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2.4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

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我国的能源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较快,资源危机不断加重。因此,为了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对我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

2.5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

建筑技术篇8

1 双层玻瑞幕墙的结构

双层玻璃幕墙是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组成,两层幕墙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同时外层幕墙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层幕墙一般采用隐框、明框和点式玻璃幕墙,内层幕墙一般采用明框幕墙或铝合金门窗。内、外玻璃之间一般设置遮阳装置。为了使立面通透视野开阔,内层幕墙可采用推拉窗形式,但推拉窗的保温性能较差,尤其在开窗换气时,窗开启量不好控制,而且一旦开窗其整个窗的上下高度方向上全开,对室内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采用悬窗结构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设置通风器,通风器可安装在幕墙的顶部,得控制方便,通风换气更自然、柔和,使人更加舒适。但是双层玻璃幕墙也存在种种缺陷,比如技术复杂,难度较大,多了一道外幕墙,造价较高。双层玻璃幕墙的防火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国内消防规范要求层间设置封闭隔烟层,因此热通道只能是一个层高。另外,双层玻璃幕墙对于建筑内房间之间的隔声并不是有利的。尤其是水平方向没有分隔的廊道式、外挂式双层皮幕墙,由于声音可以通过窗户传到双层皮夹层空腔中,并在空腔内利用发射而传播到其他房间内,由于外层幕墙的存在,减少的自然光通量约10%,如果外层玻璃为高透型的白玻,这个减少量将降至7%-8%。此外,由于建筑面积由外墙皮起计,要损失2%-4%,开发商比较注意这一经济指标。因此,双层玻璃幕墙并没有大范围的普及应用。

2 双层玻璃幕墙的分类

2.1 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

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是指空气从内层幕墙的下通道进人热通道空间,然后上升到上部排风口,最后从吊顶内的排风管排出,而外层幕墙则完全封闭。内层幕墙一般采用单玻玻璃幕墙或可开启的单玻铝合金窗,以便对幕墙进行维护与保洁,外层幕墙则采用中空玻璃隔热或断热幕墙。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空气的流动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维护和运行成本较高。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通常为150mm--300mm,有的工程为了维修、清洗方便而将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设计为500mm-600mm。内层幕墙的上通道与吊顶部位设置的暖通系统排风管相连,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制性的空气流动,室内空气通过内层幕墙的下通道进人两层幕墙之间的热通道空间,使内层幕墙的外表面温度接近或者达到室内温度,形成优越的温度条件,起到节约能量的效果。此外,根据需要还可在热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铝合金百叶窗帘或电动卷帘,可有效地调节阳光的照射,为建筑师选择全透明低反射玻璃提供了方便。

2.2 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

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是指空气从外层幕墙的下通道进人热通道空间,然后从外层幕墙的上部排风口排出,而内层幕墙则完全封闭。与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相反,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的内层幕墙采用中空玻璃隔热(或断热)幕墙,外层幕墙则采用由单片玻璃制作的敞开式幕墙结构。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可以完全靠自然通风,不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维护和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呼吸幕墙形式。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可以开启和关闭,夏季时开启进风口和排风口,热空气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动(有关试验证明这种热空气流动的速度可达到0.6m/s),带走热通道内由于日照而产生的热量,降低内层幕墙的外表面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冬季关闭进风口和排风口,热通道因为阳光照射得以温度升高而成为封闭温室,提高了内层幕墙的外表面温度,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了建筑物采暖的运行费用。此外,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在热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铝合金百叶窗帘或者电动卷帘,有效地调节阳光的照射。

3 双层玻瑞幕堵特点分析封闭式内循环呼吸幕墙的特点

(1)内层幕墙可采用普通幕墙或铝合金窗,外层幕墙可采用隔热(或断热)明框幕墙或者隔热(或断热)单元幕墙;

(2)内层幕墙通常采用单片玻璃,外层幕墙通常采用中空玻璃;

(3)采用强制措施,电控管道系统,把夏季的白天将双层封闭热通道大部分热空气排除室外。冬季将温室效应蓄热通过打开内侧开启扇窗或开启门把热空气排向室内,达到节能效果。;

(4)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通常设计较窄,一般为150mm-300mm;

(5)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空气的流动,运行成本较高;

(6)内、外两层幕墙之间便于清洁;

(7)可根据需要在热通道内设置可调控的铝合金百叶窗帘或者电动卷帘,有效地调节阳光的照射。

敞开式外循环呼吸幕墙的特点

(1)内层幕墙可采用隔热(或断热)明框幕墙或者隔热(或断热)单元幕墙,外层幕墙可采用点支式玻璃幕墙等;

(2)内层幕墙通常采用中空玻璃,外层幕墙通常采用单片玻璃;

(3)内层幕墙完全封闭,空气的流动在室外与热通道之间进行;

(4)内外两层幕墙之间热通道的距离可设计较宽,一般为500mm-600mm;

(5)热空气的交换不需要借助于专门的设备来完成,可以完全依靠空气自然通风来进行,运行成本较低;

(6)外层幕墙设计有进出风口,内层幕墙设计有开启门或窗,需要注意的是进出风口应防止沙尘的进人,通道下部设置外空气进人腔体的进风口和上部热空交换后的排风口;

建筑技术篇9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1混凝土中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

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2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2.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3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3.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3.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3.4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4.实施安全施工责任制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安全首当其冲,但关键是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因此笔者认为落实每个人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是相当关键。

4.1实行由项目经理职责。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总责任,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和规章制度以上级机关颁发的安全生产工作条例和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贯彻实施细则,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岗们责任制,并检查执行情况。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日常工作首位,定期研究和解决安全生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项目职工要实行安全技术和纪律教育,组织进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和岗位防火责任制。认真执行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和实施和安全措施,经常督促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作业,对发生伤亡要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和实现整改措施以及奖惩规定。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4.2实行项目副经理总施工安全生产职责。由项目副经理认真执行本项目的领导和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和规定,对本项目的职工在生产中的健康负全面直接责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工作。经常检查生产现场和建筑物、机械设备及其安全装置、钢管架、工具夹、成品、工作地点以及生活设施等是否安全达卫生要求。按时提出本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经上级批准后负责对措施项目的实施。制定和修订本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经安管部门审查,提出意见,企业主管领导或安委会批准后负责执行。

建筑技术篇10

什么是美的建筑?什么是丑的建筑?在建筑“美与丑”的探讨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建筑师认为心理学和美学等社会科学首先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他们拒绝科学技术对建筑的渗透,以为这样会消灭个性的创造和灵感意识的作用。他们认为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反理性的,反规律的,而科学却是一种规则,会限制了艺术的表现。这种思想,源于古希腊的古典主义强调的比例的和谐和理想的美。另一种观点,来源于古罗马的工艺技术的思想。他们认为,建筑的美应该是建筑的合理的结构与构造的表达。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融合,一方面使得偏重技术法则的技术形态被赋予了建筑艺术美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又在建筑艺术的内容中植入了技术美的因子,两者的融合避免了将建筑整体生硬地分割为技术与艺术的两个相互独立的方面进行拼凑,只有技术与艺术一体的建筑结构才会具有最大的建筑表现力。

近年来,一大批异形建筑纷纷涌现,这些过去只能在设计图上看到的另类建筑,如今已经跃出图纸真实地屹立在我们面前。它们的主创者不乏建筑界的许多明星设计师,例如库哈斯、哈迪德以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等。这些现代建筑的出现,瞬间引起建筑界一番热烈的争论,然而在诸多争论的背后,有一点被大家所公认,即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成为启发建筑师进行此类建筑创作的原动力,也为这些另类的“异形建筑”付诸实践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建筑艺术离不开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作为各种科学技术在建筑学中应用与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当代建筑学发展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因素,而建筑艺术作为一门感性学科、一门造型艺术,是通过理性的建筑技术实现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所具有的多重属性的表现之一。技术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技术是物质的、艺术是精神的;技术是功能的基础、艺术是上层的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技术的发展、革新为艺术提供了物质可能,也为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而艺术审美引领技术特征的演变方向,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艺术审美观直接影响着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达。

一般情况下,技术先进与否与建筑的发展关系重大。工业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艺术性。无论什么样的建筑,在建造时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

建筑技术是物质手段,是建筑的前提,忽视技术的发展,没有先进的物质手段来保证,往往会使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再好的方案不过是纸上游戏而已。

二、建筑技术本身便是一种艺术

密斯曾说,一旦技术达到了完美,就升华为艺术。换言之,在技术达到了某一高度后,技术本身便成为了一种艺术。

我国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谈到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区别时,提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建筑美”。简明的说,建筑的美应该是建筑的合理的结构与构造的表达。换言之,建筑美就是建造之美,反应了建造者的技艺水平。

我们常说的“技术美”就是将艺术和技术当做一个钱币的两个面的观念。“技术美”是西方的思想,这是他们长期研究自然科学产生的信仰。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不论其多么的纷繁杂乱,其背后只有一个极其简单的规律在控制着。在建筑丰富多彩的背后,同样有一个规律存在,这就是建造技术本身的自然规律。违背这个自然规律,就一定是丑的。历史上的优秀建筑都具有清晰的结构传力系统,而用最少的材料去覆盖最大的空间或者取得最大的承载力的建筑形式,才是完美的,才可能升华为至高无上的建筑艺术,才能永载史册。

三、建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性

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艺术离不开建筑技术。既然技术与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那必然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而应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真正完美的建筑艺术作品。

当今世界,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最热点的问题。节约资源、能源、生态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即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便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建筑设计,不考虑结构与构造的问题,而仅仅关注于其造型与形态,那很有可能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和生态环境上的负担。

例如由塔利伯特和达欧斯特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设计的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该体育场就像一艘扬帆的巨轮静卧在蒙特利尔岛东部,白色的体育场造型奇特,斜塔高达17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倾塔。但是,其结构与构造的不合理,导致了其不菲的造价和运营费用,使这届奥运会成为了历史上最赔钱的奥运会,也给蒙特利尔人带来了沉重的债务。32后,在中国,诞生了另一个“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那便是北京新标志——鸟巢。关于鸟巢的批评,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略闻一二。“结构形式不合理”、“用钢量太大”和“造价太高”是听到最多的批评。

诚然,像鸟巢、蒙特利尔体育馆这样的建筑,的确有着它们优美的造型和新颖的创新,可能会有些人认为这其间所浪费和消耗的资源和材料是寻求创新与突破应付的代价。现如今的世界,资源与能源极度紧缺,建筑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将艺术与技术更好更恰当的结合,才能做到节省资源与能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特拉享伯格,[美]海曼著,王贵祥等译.西方建筑史[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建筑技术篇11

Keywords: exterior insulati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我国,在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方面节能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虽然在建筑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政策上取得了进步,但在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力度仍然不够。

关于建筑节能的情况

1.1建筑节能的概念及意义

建筑节能主要是指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改建、扩建、改造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技术、设计、设备以及产品等都为节能型,增强了建筑的保温隔热的性能,提高了采暖供热以及空调制冷制热的效果,提高了建筑物能源使用的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确保建筑室内热质量的基础上,使照明、供热以及空调制冷制热所消耗的能源得到降低[1]。

随着我国逐步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迈进,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方面的能源消耗猛烈增长。建筑节能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有将近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但是节能建筑只占其中的1%,其他的建筑都为高耗能建筑。建筑能源的损耗量已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7%。因此在我国实行建筑物的节能计划已经迫在眉睫。

1.2建筑节能所包含的内容

在进行建筑节能时不但要做到能源与资源的充分、高效使用,还应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能够达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需要,从而创造出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节能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保证建筑物的冬暖夏凉。建筑结构中的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采暖空调设备效果良好,因此,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

保证建筑物的通风效果。空气在经过过滤之后,产生新风,保证室内的空气清新。

在建筑围护方面,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的屋面保温、门窗的密封程度以及保证建筑物的外墙保温等,实现能源的节约[2]。

1.3建筑节能设计的实施

1.3.1关于建筑整体与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要求

在对建筑物的整体以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时,对建筑物周边的气候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建筑物的选址、规划以及体型朝向等的设计,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外部拥有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最终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1.3.2关于建筑物地址的选址要求

建筑物地址的选址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对当地的气候、水质、地质地形以及周边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微气候环境的适用情况,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还必须考虑不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

1.3.3关于建筑物外部环境的设计要求

在确定建筑物位置之后,对其周边的微气候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依据建筑物所需的功能,应该利用科学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对周边的微气候进行改善,从而为建筑节能创造有利条件。对现有的微气候进行改善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第一,在建筑物周边种植大量的树木、草皮等,这不但能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还能起到阻挡风沙的侵害、遮蔽阳光以及降低噪音的作用;第二,制造人工的自然环境,比如在建筑物周边建造湖泊等,通过水的作用来使建筑物周边的环境温度达到平衡状态,还能实现降风沙与收集雨水的作用。

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的现状

2.1对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分析

2.1.1使用范围比较广

建筑外墙的外保温不但适合在夏季需要对建筑实行隔热的地区,还适合在北方冬季建筑物需要保温的地区。外墙外保温技术在新建的建筑物中能够适用,也适合在已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上提高保温效果。外墙保温技术是将保温材料放置在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因此能够避免在建筑物的不同位置受到“热桥”因素的影响,使得轻质高效保温材料效果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外保温技术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相比较.它使用的保温材料比较薄,并且能够发挥更高的节能作用[4]。

2.1.2对主体结构起保护作用

外墙外保温技术将保温材料放置在建筑物外侧,能够保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受到自然界温度、湿度以及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物的楼层越来越高,自然界温度对建筑物竖向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对建筑物结构的研究表明,温度对建筑物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物的外侧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将导致建筑物中一些非结构的构件出现开裂。因此,在建筑物的外墙使用外保温技术能够将温度而造成的结构内部应力大大降低。

2.1.3有助于室内环境的改善

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技术不但能够改善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能够提高建筑物室内的热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外墙外保温技术能够预防雨水等对建筑墙体的侵湿,使得外墙体的防潮性能得到提高,并且能够预防室内发生结露以及霉斑等问题,能够给人们带来清洁、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因此,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技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2.2外墙保温技术持久性分析

通常来讲,建筑物的外墙保温工程的使用期限大约为25年。经过大量建筑工程的实践发现,外墙保温工程的使用期限要在25年以上,这就对建筑物的墙体有一定的要求。建筑物的外墙保温工程不管是在低温状态,还是高温状态,建筑墙体的表面都不能出现破损现象。建筑物室内的水蒸汽是通过墙体向外渗透,之后慢慢进入到墙体的内部,这个过程有可能使保温层的内部结构发现结露现象,最终引起外保温体系中的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的稳定性的破坏。外墙保温体系所用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密封膏、隔气材料、粘结剂、固定件、保温材料以及加强面层等等。外墙保温体系中的所有材料都必须对它们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抗渗性能进行分析,实际的建筑施工时必须选取比较耐腐蚀的材料,尽量避免因材料的性能问题最终引起建筑外墙面层的脱落,从而增加建筑物外墙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

2.3外墙内保温技术的分析

建筑物的外墙内保温技术主要是在外墙的内测运用保温砂浆以及苯板等保温材料,从而达到建筑物保温、节能的作用的一种建筑施工方式。外墙内保温技术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物的外墙垂直度要求比较低,施工的进度也比较快等优势。在以前的建筑工程中,对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大部分都是使用内保温技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时,都必须注意节能环保。在建筑物中实现全面的节能有助于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科学合理的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缓解我国目前资源能源供应紧缺的现状,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矛盾。有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能够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邱悦,谭莉.怎样做好外墙外保温延长建筑物寿命[J].价值工程.2011(12)

建筑技术篇12

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分析;实践应用

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建筑业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迈进,同时也让建筑电气逐渐成为促进建筑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必须科学应用电气技术,这样才能为消费者给予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相反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严重时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规范建筑电气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在保障电气技术使用性能的同时,促进建筑电气持续发展。

1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化建筑基本概况

建筑电气技术包含信息传递、计算机与电气等多个方面,它是一门系统的综合学科,拥有综合性与自动性等特点,因为它能灵活用于各种建筑物中,所以能很好的帮助建筑物优化现实功能,普遍的技术如:节能空调、照明、变配电、调节温度、接地防雷等。随着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的整合,它能在建筑物使用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智能建筑作为多个学科与技术整合的产物,当前很多大型民用建筑都使用的是BAS(自动控制系统),这种电气控制由不同的单元构成,在追踪中说明该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具体包含:通信设施、楼宇建筑、报警系统、防盗、办公设备与警卫监视等。从智能建筑的优点来看,主要体现在:技术发展迅速与普及领域广。因为宽带技术与计算机的广泛覆盖,以CAS(自动化通信系统)、SAS(安全自动化)、MAS(管理自动化)组成的3A系统已经成为智能建筑应用面积最广的设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满足多变的环境要求。它的灵活性具体展现在:结合应用指标对空间进行自由分化,在满足多种需要的情况下,结合客户要求调整管线,结合要求进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结构与资源确保建筑物的经济性与有效性,如:在优化结构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小建筑物消耗,以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各个系统的综合应用中,它也满足现代智能建筑的多种需要,具体如:温湿度控制、房间照明、办公自动化以及管理自助化等。

2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应用

2.1智能建筑的变配电技术

事实上,变配电技术关系着变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把电气节能应用到建筑变配电系统中,不仅能帮助系统减小能耗,同时也是保障整个建筑结构环保节能的重要途径。通常,变配电系统拥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等特征,并且其等级一般小于二级,所以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其中能很好的减小电耗。因为输电线路的电耗会随着电压增加而减小,所以可以整合该情况适量改善输电线路电压。另外,还可以利用节能技术,在优化变配电系统能耗的同时,减小电能损耗,并且适当缩小用电设施与变配电系统的距离,在改善导线截面积、缩短输电线路的同时,也是改善电能应用情况的有效方式。在变电设备上设置无功率补偿,对变配电系统的功率进行有效调整,都是实现环保、节能的有效方法。

2.2智能建筑的照明技术

照明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功能,受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影响,传统的照明系统根本不能满足当下居民对智能系统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要求将自然光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且将LED作为核心代表,普及节能技术。在这期间,LED不止满足了照明需要,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控制了光线闪烁,对消费者视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功能。另外,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随着普及范围的推广,它很大程度的减小了能耗。因为建筑物整体运输费用得到了控制,不止保护了应用者收益,同时对促进节能环保发展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已经成为环保节能的范例。实际上,智能建筑的照明结构通常由多个互不影响的领域构成,即使某一个版块出现磨损,对整体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现在,很多大型体育馆已经开始营业照明系统,利用标准接口、专业软件、PC机、自动化体系进行整合,以对照明体系进行监控,然后再对预设形式进行修改与整理。

2.3智能建筑电梯监控技术

在各种高层建筑不断推行的当下,电梯是现代居民生产、生活、工作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智能建筑,电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也对电梯的多功能、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促进电梯向智能化领域递进。当前,为保障电梯安全防护、平稳运行和保养维修工作,开始使用智能型控制体系,以方便消防部门接收并应用内部信息;监控机械利用电梯内部的摄像机与视频信号接收信号,并且随时利用内部提供的信息,这也是迅速处理电梯内部破坏行为的体现,它能有效控制各种案件产生;利用电梯内部的扩音与安装设施,随时进行广告与广播播放。

2.4智能建筑的数字监控技术

自智能建筑开始利用数字进行监控以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物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目前,数字摄像机已经开始应用到智能建筑监控中。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数字视频传输速率很高、信号稳定、成像质量好。

2.5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技术

当前,国内建筑物或多或少在电气技术上都存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雷电接地与防护工作,具体如:使用有效的接地与防雷措施,从源头上保障建筑内部电气功能,减少雷电危害,尽最大努力发挥建筑物价值。而作为整个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核心部分,其防雷接地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关系着整个工程质量与防雷能力。另外,在建筑防雷设计中,必须综合建筑内部线路规划与布局,通过合理安排线缆区域,对相关设施做好设计与接地工作。

3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建筑电气技术迅速普及与提升的当下,其功能与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现在,该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关注的领域。同时,建筑电气的设施安装开始向简单化转变,这不止是提高建筑电气水平的标志,同时也很好的改善了建筑电气设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此促进电气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最近几年,国内建筑电气设施不再局限在某项技术与产品,开始向节能、智能、个性、自动、大数据等领域转变,这都让建筑电气的各种功能与使用价值得到了改善,从而也推进了智能建筑向系统的电气设施转变。节能、安全作为整个智能建筑电气设施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以此为条件,不断提高整个建筑物的防火能力,将节能环保作为依据不断改善建筑电气的节能能力,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智能建筑减小维修与运行资费。在和国际技术同步的当下,国内建筑电气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它不仅改善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水平,同时也为改善竞争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国内建筑电气和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对电气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电气技术大力普及的今天,智能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以此为条件为消费者给予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另外,为了实现智能建筑信息化管理要求,必须科学使用电气技术,和智能化整合的同时,改善整体水平。在这期间,随着智能化的推进与行业普及,也将促进国内建筑业向可持续、健康的方向递进。

作者:林志伟 单位:海南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农毅.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6,(2).

建筑技术篇13

Key words: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stricte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water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99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不断呈现递增趋势,而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首先需要搞好建筑节水。本文就建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多项技术措施。

1用水方式

1.1推广循环用水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公共建筑空调冷却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景观用水除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进行补水外,还要设置循环利用装置,开发推广诸如湿地-水体复合系统的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技术。

对设置游泳池的建筑,要建设选用游泳池用水的循环利用设施和设备,采用节水的换水方式。

1.2发展建筑中水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建筑中水的利用可以节约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是今后建筑节水推广的趋势。

在家庭中推广各种小型的废水处理装置,如废水处理净化槽,将上层住宅的洗浴和厨房的优质废水经过简单的处理,供下层住宅冲厕使用。这对改造现有未设置中水设施的建筑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系统设备

2.1安装水表计量

计费可以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因此水表是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硬件基础,计费制比包费制节水生活节水约75.3%。

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小区来,为保证计量收费和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在在入户支管位置安装水表,并设总表,设置总水表的目的不仅仅是计量收费,还用于检查水量是否平衡,查找漏水管段。 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据统计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因此水表选型,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对节水有重要意义。 水中杂质堵塞了水表滤网的部分进水孔,造成水表计量不准确。在水表前安装过滤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减轻水表磨损。由于水表自身零件的机械磨损,水表的使用年限越长,其准确度就越低。按照国家要求,水表到期应强制更换。使用期限为:口径15~20 mm的水表不得超过6年,口径25~50 mm的水表不超过4年。

2.2应用节水器具

中国家庭沐浴,卫生洁具和洗衣用水占家庭用水80%左右,因此改进厕所的冲洗设备,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是建筑节约水的重点。

2.2.1节水龙头

水龙头应用范围广,数量多,是节水首要关注对象。一般普通水龙头出流量大于0.2L/s,而节水龙头流量为0.046 L/s。节水龙头节水通过两种方式节水:

⑴结构上节水

陶瓷阀芯水龙头的陶瓷芯避免了铸铁芯磨损而产生的跑冒滴漏的现象,除此之外它的开关行程短,缩短了水流时间,节省了水的流量,与普通水龙头相比节水量可达20%-30%。

充气水龙头在龙头出水口安装充气稳流器,可使节水达到25%,并随水压增加节水效果明显,由于空气注入的原因,节水龙头的水束感觉比传统龙头要大,水流也更流畅。

⑵控制方式上的节水

延时自闭水龙头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减少水的浪费,其节水效果为30%。

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虽然使用略感不便但节水效果好,避免无效水流导致的浪费,可用于公共场所。

2.2.2节水便器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 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并已有一次冲水量更少的大便器问世。 两档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4 L;冲洗大便时冲水量9L,采用一档6 L水箱更节水。

利用管路中自来水的压力将水箱中的空气压缩,使水箱内的水具有一定压力。当冲洗时,水可高速冲洗大便器,冲洗清洁度比常压水箱高40%,每次只需3. 5 L冲洗水量。

2.2.3节水淋浴器

常用的节水淋浴头节水方法可分为加气,限流和增氧防垢淋浴喷头,可节水50%。

两种靠加气或减小过流断面降流量,后者不仅降流量还使水富含氧气,同时没有容水腔,停止使用不积水,减少结垢几率。

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轻按开关出水,一段时间后断水,再触再出,可节水48%.

非接触式自动控制淋浴器,人站在淋浴器下自动出水,离开后自动断水,避免了洗澡人打肥皂搓澡时不必要的浪费。

2.2.4节水型洗衣机

洗衣机用水量较大,约占生活用水10%,节水型洗衣机可节水50%。

3 设计系统

3.1防止二次污染 受到二次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 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加压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供水方式。但这种供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合格率有所下降,其原因约有一半是水在加压输送和贮存过程中造成的。而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直接用泵将贮水池内的水送至用户,取消了水箱,减少了发生二次污染的几率。

3.2防止系统超压 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造成浪费。由于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为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限压和减压措施。 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家庭入户管(或公共建筑配水横支管)的工作压力限值应为0.15 MPa,静水压力限值应为0.25 MPa。

压力大于上述限值时,应采取减压措施,设置减压孔板节水效果相当明显,如在学校浴室热水管道中加装孔径为5 mm的孔板后,节水约43%。

3.3 减少无效冷水量 热水供应系统,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即浪费的水量。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无效冷水量的相对大小。支管循环方式虽最节水,但其工程成本最高;立管循环方式的节水量虽比支管循环少,但却是干管循环节水量的1.8倍;干管循环造价最低。立管循环与干管循环相比,循环节水效果较好;与支管循环相比,立管循环具有较明显的经济优势。建议采用立管循环方式。 配水点与用水点相距较远时,每次洗浴都需放掉管内滞留的大量冷水。热水管线越长,水量浪费越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节水因素应尽量减少热水管线长度,此外连接家用热水器的热水管均应进行保温。

缺水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节水意识,贯彻节水法规是当务之急,而采取节水的技术措施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随着用水紧张的局面不断持续,相信以上技术措施会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建筑工程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陈耀宗 姜文源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给水排水》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