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理论创新的灵魂和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概括13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时,首先强调的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他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现理论创新,首先要解决从哪里着手的问题,这就是理论创新的主题问题,也是理论创新的方向问题。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它是理论工作者在一定时期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理论的焦点问题,是一个它的解决能够给理论带来重大发展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也不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实践上的主题转换也带来理论上的主题转换,实践和理论创新的主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事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出并且正确回答了在新时期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新世纪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理论创新的灵魂、方向。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在理论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作了科学回答的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作为这种实践的反映和承担着对这种实践指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是要不断发展的。在现阶段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回答重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

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1]这段话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这就是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研究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尤其是那些矛盾集中、影响广泛的重大问题,是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症结所在。各种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经并将继续展开,对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孕育着理论的突破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深入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当前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刻苦攻关,努力取得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实践的经验和发展的要求,对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和全面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我国现阶段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关系的演变及其合理的制度体系;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社会形态与文明类型的关系、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与当代社会发展等等,都是我们在理论创新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理论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论创新必须重视探索新的实践。理论的生命力来自实践,离开对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它总是随着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深化而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实际生活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获得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经过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发展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并且这种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无视时代的巨大变化,不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发展,理论就不能创新。因此,要实现理论创新就必须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新的实践。

注重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正确途径。所谓理论创新也就是认识深化和飞跃的成果。这自然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新的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毛泽东思想,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根据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基于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深刻把握,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极其宏伟,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

所以说,只有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谱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理论创新应注重方法论研究。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各种深层矛盾、问题不断凸显,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少。这些矛盾和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特点,更需要从根本上、全局上、方向上予以思考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讨新思路、新方法,在理论创新中注重方法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反复强调: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毛泽东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3]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指导,任务确定后,又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去实现。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完成任务,甚至关系到整个工作的成败。

注重方法论研究,关键是如何解决“结合”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抓住“结合”,实际上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方法论。马克思曾经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4]注重方法论研究,就是要善于把握要点,把握大局,宏观思考,从战略高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富于创造精神,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要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特别是从哲学的高度对群众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升华,把渗透于具体经验中的方法论原则提炼出来,从而形成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注重方法论研究,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顺应当代人类思维主导观念转变的走向;回应当代中国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呼唤。注重方法论研究,还必须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吸收和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成果。“三论”对当代科学研究以至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论”所提供的现代科学方法,比如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方法,以整体的动态联系的观点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正确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现实实践的正确把握实现的。理论创新往往包含着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无产阶级新的实践的出现而对旧的理论的修改、完善过程,是在对过去的理论的积极扬弃中实现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道路和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回顾党的历史,每当我们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新的开拓创新课题时,总是要从新的现实角度反观历史,总结经验,以汲取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未来。党的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都是如此。特别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坚持还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我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形成邓小平理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的历史关头,党的十六大又深刻地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必须坚持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同现实实践相统一,只有这样才会催发巨大的创新和开拓力量。首先,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关注历史、总结历史,是出于现实实践的需要,是为了解决现实实践中的问题而去研究历史的。其次,历史认识为现实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依据。事物的历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实实践的性质的方向,历史中包含着具体事物的具体规律,历史中包含着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第三,现实还是检验历史认识的准绳。在现实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对历史认识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注 释

[1] 《江泽民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1年9月1日。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2

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县以《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方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为标准,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整体推进”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扩大残疾人受益面。到“十二五”中期,我县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县达标。

三、创建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的工作理念。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采取医学、心理、社会和教育等方式,通过县、乡镇和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康复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康复质量,使他们残缺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力得到挖掘和发展,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三)坚持“巩固提高、大胆创新、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总结经验,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涵,全面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四)坚持“重点实施、分类指导、普及服务”的工作方法。以实施“三助工程”、“国家公益金项目”、“民生工程”等重点康复项目为契机,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指导,开展普及服务,以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四、创建周期和实施步骤

(一)创建周期

社区康复达标县创建工作从20*年1月开始到“十二五”中期结束。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1)建立创建社区康复达标县组织工作体系。成立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县工作领导小组和审评工作办公室,分解确定有关单位的创建工作内容和职责,加强创建协调,确保创建活动科学有序,稳步健康地推进。

(2)制定创建方案。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和《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方案》,结合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做到创建工作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有步骤、有要求。

2、创建阶段

组织召开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现场会,部署我县创建工作。根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社区康复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

(1)自评阶段:每年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年)》的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的乡镇、社区进行一次自查评估。在自查评估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自评合格后,每年11月底前向市审评工作办公室提交复评验收申请和材料,精心准备迎接上级复评的检查。

验收申请材料应包括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县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检查验收的请示及对申请复评验收的乡镇、社区检查验收评分表,申请复评验收的乡镇、社区自查报告及自查评分表。

(2)复评阶段:县审评工作办公室根据提交的验收申请请示和材料,统筹安排,组织检查验收组进行实地检查,并对自评结果进行复核。

(3)抽查认定阶段:根据自评和复评结果,县审评工作办公室将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并将结果上报市审评工作办公室,由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进行抽查认定。

五、主要任务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县、乡镇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要完善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医疗,扶助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成立县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要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0.3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整合资源,普遍设置不少于30平米的社区康复室,并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普及读物;采取专职兼职等形式,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聘用等方法,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80%。

(二)将残疾社区康复工作切实纳入社区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内容,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社会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县城现有医疗网点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六位一体的综合功能,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以县直医疗单位分支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依托,设置康复室,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康复员培训率达到95%;积极开展残疾人筛查、诊断,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需求和服务档案,及时做好工作记录,动态反映需求变化;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有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做好康复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工作,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任务。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县工作,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教体局、县残联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部署和协调,定期听取汇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残联。具体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掌握工作动态,总结典型经验,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督促检查落实进度,定期向创建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各乡镇、社区作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区创建的责任主体,要承担起各自的创建任务,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达标区的创建工作纳入本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创建工作,落实具体责任,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大配合力度,形成服务合力。社区康复服务是政府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办的一件实事、好事,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社区康复服务合力。卫生部门要做好各康复站(点)的设立和康复技术人员的选配工作,协助残联组织康复技术人员培训,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工作,检查督促各医疗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开展康复医疗和训练指导。民政部门要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活动场地,为贫困残疾康复对象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开展在校康复训练活动;财政部门要为社区康复创造条件,落实专项经费;残联要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指导基层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公安、劳动保障、计生、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协助残联开展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县的创建,要紧紧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英特网、板报等多种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建立宣传网络,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传播残疾预防常识,普及康复和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康复的认知度和知晓率,调动广大残疾人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3

1.“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明确要求。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我省苏州考察后,引发了他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992年,小平同志指出:“江苏应当比全国平均发展速度快”。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同志、同志先后来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明确要求。2004年“五一”期间,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再次强调,“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两个率先”,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历史使命。从邓小平同志的嘱咐到党中央两任总书记的要求,反映出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高度关注,寄托着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殷切期望。不失时机地推进“两个率先”,成为江苏工作的鲜明主题和江苏发展的不懈追求。

2.江苏有条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抓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两次大的机遇,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前列。进入新世纪,江苏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全省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2005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全省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中心城市的发展活力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去年社会公众安全感认可程度位居全国第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分别占到全国的1/3、2/3、1/5和1/4。对于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江苏来说,只要能够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发挥好自身优势,就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3.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根据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要求,基于对江苏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2003年,中共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决定,明确把“两个率先”作为新世纪之初江苏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要求,提出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明确把实现第一个“率先”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不仅进度上要先于全国,而且水平上要高于全国。

为科学指导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省情实际,制定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委研究室、省统计局、省社科院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在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2003年3月,全国“两会”刚结束,李源潮同志带队赴昆山调研,研究全面小康指标,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核心指标值的确定。在制定指标的过程中,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论证,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对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时序进度作了总体考虑,界定了比较科学合理、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明确了制定指标体系的五个原则:一是体现党的十六大精神。二是体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即实现的时间要早于全国,实现的位次要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三是体现百姓生活水平。强调富民优先,以百姓得到实惠为依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四是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和趋势,对三大区域分别提出不同的实现时序。五是体现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在指标选取和目标值的确定上,与我省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注意与国际国内的可比性,在保证指标的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前提下,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获得、易于测算。《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于2003年7月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讨论通过。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为基本框架,共有四大类18项25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二是生活水平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居民住房、居民出行、恩格尔系数等。三是社会发展指标。包括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以及社会安全、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率等。四是生态环境指标。包括绿化水平、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其中,“一、二、三”人均经济指标是核心指标,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0美元。这个指标体系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实际的结合,反映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贯彻了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原则,勾勒了江苏全面小康的蓝图。

昆山是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先行区

制定全面小康指标,需要现实样本;验证全面小康指标,需要先行实践。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发展的昆山市,成为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先行区。

1.昆山是江苏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以自费创办开发区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昆山是江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在全面小康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一个先进典型。

20多年来,昆山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的奠基阶段,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第二阶段,90年代初至中后期的开创阶段,实现了“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第三阶段,90年代后期的拓展阶段,实现了“散转聚”的阶段性变化。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的提升阶段,开始呈现出“低转高”的又一次跨越态势。

伴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昆山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综合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1992年,昆山人均GDP达到800美元;1999年,达到3000美元;2003年,达到5000美元。不仅经济快速增长,而

且社会事业也加快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开始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全省来看,昆山最有条件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3年多来,李源潮同志、梁保华同志多次到昆山调研,研究全面小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索中的成功经验,用来指导全省的工作。

2.昆山走在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在实践中,昆山根据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确定工作重点和难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抓什么,自觉地解决发展中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问题,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昆山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万分之五的人口,吸聚了占全国23‰的到账外资,实现了占全国20‰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4‰的GDP。2005年,昆山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百强县”第一名,2006年,蝉联第一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三项测评中,昆山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第一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第一名、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第二名。

据国家统计部门调查,2005年底昆山达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全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核心指标分别达到7855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16809元和8519元。据昆山市11万户农民自行申报收入专项调查显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家庭占65%,低于2000元的仅占1.1%。据江苏省统计局开展的“昆山百姓话小康”民意调查显示,有73.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昆山已经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标准。

昆山创造了一个全面小康的具体形态。他们以其创造性实践展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景象。在发展动力上,由依靠外资带动为主向内资外资“双轮驱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转变;在空间布局上,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上,由注重经济增长向三个文明协调共进转变。

昆山探索了一条全面小康的现实路径。昆山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昆山之路”。

3.昆山经验为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示范。昆山作为江苏“两个率先”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其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活样本,昆山经验使全省各地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具体形态和实现路径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昆山经验坚定了全省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的《通知》。2006年1月6日,省委省政府举办了学习昆山经验报告会,并在全省进行电视现场直播。2月、4月和6月,又先后在昆山召开了苏南、苏中、苏北部分县(市)委书记座谈会,李源潮同志主持会议,对各地学习昆山经验、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县联系本地实际学习昆山经验,重点学习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昆山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二是学习昆山咬定全面小康目标不放松,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三是学习昆山在实践中形成的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内涵的“新昆山精神”,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活力源泉。学习昆山经验,已成为江苏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

明确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检验标准

江苏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全省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为此,还对具体考核各地建设全面小康成效确定了三条检验标准:

1.达标率“严”: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县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只有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才算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只有多数县全面小康达标,全省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可靠的基础。省委省政府明确,检验省、市是否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仅要以省、市为单位算总账,更要以县为单位算细账,看大多数县是不是达到了全面小康指标。

2.惠及面“广”:多数群众达到全面小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考核全面小康,不仅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如果只是少数群众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就不是惠及全体群众的全面小康,也不是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检验一个县(市)有没有达到全面小康,除了各项指标必须达到标准外,还要看是不是有半数以上的群众达到全面小康收入水平,是不是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质量。

3.认可度“高”:大多数群众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群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主体,是不是’实现了全面小康,群众最有发言权。考核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仅要看统计数据,还要看老百姓的主观感受。为此,省统计局专门成立了“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固定电话用户的方式,进行电话访问,调查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程度。根据调查的结果,来验证达到的全面小康指标是不是实实在在,是不是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全面小康指标成为引领江苏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不仅用来对发展的结果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用来对发展的实践进行科学引导。

团结全省人民奋斗前进的重要导向。制定和实施全面小康指标,使全省各地对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和时序进度更加明确,干部群众对怎样才算实现全面小康有了深刻的认识。省委省政府依据全省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三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进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苏南地区在2007年前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地区在2012年前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北地区在2017年前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县(市)根据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也确定了实现全面小康的进度表。苏州、无锡等已经实现全面小康指标的地区,要在巩固和提高全面小康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考核各级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在工作中,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小康进展情况的考核作为衡量区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干部工作实绩评价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初,由省有关部门对省、市、县三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并将各项指标实现程度和时序进度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各地根据全面小康的监测结果,查找差距.明确重点,将目标具体化和项目化,一项一项地对照。

一项一项地落实,补短补软补缺。在全面小康指标的引导下,全省各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扎实和富有成效。

推动全省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反映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这一指标体系来引导发展实践,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约束力。在指标体系的引领下,各地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着力推动发展模式转换.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注重速度和质量并举,经济和社会同步,城乡和区域协调,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努力把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和谐降到最低限度。

全面小康指标是对发展实践深化认识的结果

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对江苏发展实践的认识深化,是对江苏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江苏近年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转变的集中体现。

体现了对全面小康内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朴素的小康思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小康社会发展战略,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的内涵不断拓展。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江苏到2000年底以县为单位达到总体小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相对而言,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三个转化”升级的过程:一是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转化,二是不全面向更全面转化,三是不平衡向更平衡转化。江苏以制定和实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为标志,将全面小康目标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建设一个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对全面小康内涵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也是对全面小康理论积极探索的结果。

体现了对江苏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1992年以来,江苏经济已经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区域共同发展也出现了多年来期盼的好势头。2005年以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体上看,进入了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国际化提升期、市场化完善期。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目标值的确定,反映了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序进度安排兼顾了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并注意与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相衔接,体现了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刻分析,反映了对江苏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的准确把握。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4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也永无止境

当前,毕节试验区已经踏上了同步小康的崭新征程。在同步小康征程上,毕节试验区仍然是全省实现同步小康压力最大、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从总体上看,毕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贫困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低,建设投资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需要全面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助力全面小康。重点要着力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5个100工程”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推动扶贫开发,争取用三年时间所有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着力推动以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和法治毕节、平安毕节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着力加强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动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的实施,加快实现毕节试验区的绿色跨越;着力推动“同心”实践,实施好“同心”工程等六个方面的改革试验,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

改革是毕节试验区的神圣使命,是毕节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毕节试验区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抢抓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场大考中,先行一步、领先一招,努力开创改革试验的新局面。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谋划改革。要深刻认识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抓住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人民群众改革主体的历史地位,科学处理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辩证关系,突出问题导向,精心设计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推进毕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形成向上争取强大支持、向外寻求强大合作、向内激发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改革创新试验区。要把我市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发展机遇结合起来,在争取国家部委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努力争取将全国、全省性的改革试验试点安排在毕节先行先试,借力推动改革。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三地主要做法和经验

根据《××*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25个指标达标率和小康认可度是评定小康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就指标达标看,20xx年底,××*分别有23个、23个和24个指标达标,其中6个小康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就小康认可度看,3市受访百姓对当地全面小康达标认可度普遍较高,其中××*高达91.2%,××*、××*分别为85.6%、77.6%。就推进小康进程看,3市措施得当,推进有力,成效显著,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强化协调推进,为小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各地将建设全面小康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大事来抓,无论是年初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还是年终政绩考核内容,都与小康建设紧密相连。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创新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责任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全面建设小康领导小组,园区、乡镇成立相应机构,逐层逐级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市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推进、进程监测、宣传发动和督查考核四个小组。建立了工作例会和联络员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推进小康各项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市每年安排推进小康办公经费150万元,××*、××*分别安排100万元和200万元,特别是在进入申报验收阶段后,涉及到相关工作的经费都予以满足。

2、强化组织推进。没有将小康建设停留在会议强调、文件汇报上,而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建设小康良好氛围。××*市召开全市小康建设万人动员大会,并通过电视向全体市民直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小康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排找不足,及时解决小康建设过程中问题和困难。

3、明思路定方案。结合实际,明确小康推进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的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监测、宣传、考核工作方案,对全面小康建设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部署,排定总体推进方案和阶段性方案,对各阶段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

(二)强化宣传发动,为百姓认可小康提供舆论保障

建设百姓普遍认可的小康社会,宣传工作至关重要。3市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进村入户、广纳民意,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工作,营造出媒体宣传、环境宣传和社会宣传的浓烈氛围。

1、突出媒体宣传,媒体聚焦小康,使小康入耳。在运用电视、电台宣传外,还有力地借助省、市级媒体重点报道当地小康建设动态,集中报道当地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就,更直观、更感性地展现在群众面前,增强群众对宣传内容的亲切感和认知感。××*市在电视台开设了“达小康、促和谐”、“百姓看小康”、“小康巡礼”等专栏;××*市在电台开设专栏,推出“百姓访谈活动”、“领导访谈活动”等系列报道。

2、突出环境宣传,社会感知小康,使小康入眼。以广告牌、灯箱、车身、电子屏幕为载体,刊登全面达小康宣传语和公益广告,借助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和政策举措;制作大量印有小康内容的生活用品和宣传画册,结合各类公益活动,免费发放到百姓手中,××*市制作《小康××*》宣传手册30万份发到千家万户,使小康社会宣传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形成强烈的小康宣传视觉冲击力。

3、突出社会宣传,百姓共话小康,使小康入心。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主题讲座、小康宣讲团进村入户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小康、用自己的言语评述小康,激发共建小康的热情。××*市开展《全面小康在眼前》百场专题报告会,到会群众达到11万人次;组织“万人看××*”参观活动,先后组织2万多的农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机关干部参观××*市城建工程、民心工程、重点企业等;开办“小康讲坛”,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部门主要领导上小康讲坛,畅谈建设小康社会。××*市举办全市小康征文活动、老干部小康书法比赛、小康摄影展等活动,开展小康知识竞赛和短信竞答活动。

(三)强化富民惠民,为建设殷实小康提供基础保障

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把全面小康 建设当成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来做。通过创建,让普通百姓进一步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识小康、享受小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富民方面,各地通过树立了“创业就业促增收、机制体制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在税收、用地、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畅通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政府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进城就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等。同时以提高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惠民方面,各地坚持把老百姓最关注、最急盼解决的各种问题放到工作的重点,每年出台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些民生工程覆盖社会事业的各方面,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纳入城乡统一规划,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村庄垃圾袋装化处理,农村水利道路实施改善,提高医保、低保、残疾人补贴标准等。××*市对五保户人均每年拨款供养金2600元,××*市对当地60岁以上无保险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元,仅这一项每年财政需支付资金4000多万元。

二、我市建设小康社会现状及难点分析

20xx年市委十一次党代会一次会议根据省、市党代会要求,结合仪征实际,提出“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奋斗目标,其中“四年小康”是指到20xx年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比省定时间20xx年达标提前3年。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全市小康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组建了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组、进程监测组、宣传报道组。对照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20xx年底,全市已有19个指标达省定小康标准,比20xx年新增4个指标;尚未达标的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达序时要求。

根据《××*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创建全面小康社会认定程序要经过申请、检查、民意调查、公布四个阶段,对照20xx年全市达小康时间节点,明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需联合向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委研究室提交验收申请,随后上述3部门将组成检查组对全面小康指标达标情况开展检查,20xx年元月份省统计局组织开展民意调查,若指标达标、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认可度超过60%,方可认定全面小康达标。

从小康指标达标看,难点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统计部门预测,至20xx年底全市25个小康指标将有23个达标。未达标的2个指标分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根据小康达标县市验收结果,若绝大部分指标达标(6个核心指标必须达标),非核心指标可有1-2个指标不达标,即可认为该地区小康指标总体达标。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属核心指标必须完成;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属非核心指标,对小康指标达标影响不大,这次去调研的3市均没有完成此项指标,但是我们仍应继续努力力争达标。综合上述分析,在指标达标方面我市的难点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该项指标值达6219元,与目标值相差1781元。若按明年达标测算,今明两年需年递增13.5%,完成目标压力较大。

从百姓认可度看,难点在宣传发动。目前我市建设小康工作仍侧重于数据统计监测方面,对深度研究、广泛宣传以及制定具体措施方面工作力度还不够深入,没有一整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全市上下创建小康工作浓烈的工作氛围还没有形成。由于宣传工作刚刚起步,宣传力度不够深入、不够到位,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小康的知晓度认可度不高,部门、乡镇在建设小康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混淆。因此,要确保百姓认可度达到60%以上,必须要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让群众真正认识小康和感受小康。

三、做好下一阶段全市小康工作建议

为加快全市小康建设步伐,确保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根据近期到部分达标县(市)调研情况,立足仪征实际,对下阶段全市推进小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上上下下组织网络,形成全员抓小康的强大合力

完善组织网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副组长,配强领导班子力量,加强对小康工作的指导。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组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全面小康协调推进和全面小康考核工作;进程监测组设在市统计局,负责全面小康监测工作;宣传报道组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全面小康宣传工作。同时小康建设组织架构向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延伸,各责任部门、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1名分管领导负责,明确职能科室和1-2名同志负责具体工作,要根据各自的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机制,具体进行组织实施;街道、社区、村也要明确专人负责小康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网络和机制。

(二)明确扎扎实实推进措施,形成全体促小康的良好机制

当前我们应增强创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找准工作的重心,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用于指导全市小康创建工作。一是尽快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根据市领导小组分工,市发改委要尽快制定出全市小康推进工作方案和小康考核方案,市统计局拟定出全市小康监测工作方案,市委宣传部制定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活动方案。方案中要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对各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工作思路,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后期冲刺阶段可每月召开例会,听取责任部门指标测算、小康推进等方面的工作汇报,集中研究小康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标监测动态管理制度,当前要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对已达标的指标,要加强巩固提高,坚决防止刚性指标出现反复下滑;对未达标的指标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序时进度、提出攻坚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同时,各部门应梳理近年来全市、部门围绕小康建设已经出台的惠民政策和取得成效,建立较为完整的小康建设台帐,以便于省验收检查。三是加强协调沟通。小康指标数据达标需要省级部门的确认和考核。因此,各责任部门不仅对内要加强沟通联系,同时要加强与省、市两级全面小康监测对应牵头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沟通,及时汇报我市小康指标完成情况、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客观反映全面小康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请上级专家把脉会诊,必要时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了解和支持,为全市小康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实施实实在在惠民工程,形成全民奔小康的强劲动力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一、三地主要做法和经验

根据《××*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25个指标达标率和小康认可度是评定小康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就指标达标看,20xx年底,××*分别有23个、23个和24个指标达标,其中6个小康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就小康认可度看,3市受访百姓对当地全面小康达标认可度普遍较高,其中××*高达91.2%,××*、××*分别为85.6%、77.6%。就推进小康进程看,3市措施得当,推进有力,成效显著,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强化协调推进,为小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各地将建设全面小康作为党政工作的重要大事来抓,无论是年初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还是年终政绩考核内容,都与小康建设紧密相连。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创新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责任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全面建设小康领导小组,园区、乡镇成立相应机构,逐层逐级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市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推进、进程监测、宣传发动和督查考核四个小组。建立了工作例会和联络员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推进小康各项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市每年安排推进小康办公经费150万元,××*、××*分别安排100万元和200万元,特别是在进入申报验收阶段后,涉及到相关工作的经费都予以满足。

2、强化组织推进。没有将小康建设停留在会议强调、文件汇报上,而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建设小康良好氛围。××*市召开全市小康建设万人动员大会,并通过电视向全体市民直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小康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排找不足,及时解决小康建设过程中问题和困难。

3、明思路定方案。结合实际,明确小康推进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的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监测、宣传、考核工作方案,对全面小康建设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部署,排定总体推进方案和阶段性方案,对各阶段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

(二)强化宣传发动,为百姓认可小康提供舆论保障

建设百姓普遍认可的小康社会,宣传工作至关重要。3市在创建过程中,坚持进村入户、广纳民意,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工作,营造出媒体宣传、环境宣传和社会宣传的浓烈氛围。

1、突出媒体宣传,媒体聚焦小康,使小康入耳。在运用电视、电台宣传外,还有力地借助省、市级媒体重点报道当地小康建设动态,集中报道当地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就,更直观、更感性地展现在群众面前,增强群众对宣传内容的亲切感和认知感。××*市在电视台开设了“达小康、促和谐”、“百姓看小康”、“小康巡礼”等专栏;××*市在电台开设专栏,推出“百姓访谈活动”、“领导访谈活动”等系列报道。

2、突出环境宣传,社会感知小康,使小康入眼。以广告牌、灯箱、车身、电子屏幕为载体,刊登全面达小康宣传语和公益广告,借助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和政策举措;制作大量印有小康内容的生活用品和宣传画册,结合各类公益活动,免费发放到百姓手中,××*市制作《小康××*》宣传手册30万份发到千家万户,使小康社会宣传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形成强烈的小康宣传视觉冲击力。

3、突出社会宣传,百姓共话小康,使小康入心。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主题讲座、小康宣讲团进村入户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小康、用自己的言语评述小康,激发共建小康的热情。××*市开展《全面小康在眼前》百场专题报告会,到会群众达到11万人次;组织“万人看××*”参观活动,先后组织2万多的农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机关干部参观××*市城建工程、民心工程、重点企业等;开办“小康讲坛”,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部门主要领导上小康讲坛,畅谈建设小康社会。××*市举办全市小康征文活动、老干部小康书法比赛、小康摄影展等活动,开展小康知识竞赛和短信竞答活动。

(三)强化富民惠民,为建设殷实小康提供基础保障

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把全面小康 建设当成一个系统的民生工程来做。通过创建,让普通百姓进一步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识小康、享受小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富民方面,各地通过树立了“创业就业促增收、机制体制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在税收、用地、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畅通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政府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进城就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等。同时以提高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惠民方面,各地坚持把老百姓最关注、最急盼解决的各种问题放到工作的重点,每年出台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这些民生工程覆盖社会事业的各方面,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纳入城乡统一规划,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村庄垃圾袋装化处理,农村水利道路实施改善,提高医保、低保、残疾人补贴标准等。××*市对五保户人均每年拨款供养金2600元,××*市对当地60岁以上无保险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元,仅这一项每年财政需支付资金4000多万元。

二、我市建设小康社会现状及难点分析

20xx年市委十一次党代会一次会议根据省、市党代会要求,结合仪征实际,提出“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奋斗目标,其中“四年小康”是指到20xx年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比省定时间20xx年达标提前3年。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全市小康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组建了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组、进程监测组、宣传报道组。对照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20xx年底,全市已有19个指标达省定小康标准,比20xx年新增4个指标;尚未达标的6个指标中有5个指标达序时要求。

根据《××*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创建全面小康社会认定程序要经过申请、检查、民意调查、公布四个阶段,对照20xx年全市达小康时间节点,明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需联合向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委研究室提交验收申请,随后上述3部门将组成检查组对全面小康指标达标情况开展检查,20xx年元月份省统计局组织开展民意调查,若指标达标、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认可度超过60%,方可认定全面小康达标。

从小康指标达标看,难点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根据统计部门预测,至20xx年底全市25个小康指标将有23个达标。未达标的2个指标分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根据小康达标县市验收结果,若绝大部分指标达标(6个核心指标必须达标),非核心指标可有1-2个指标不达标,即可认为该地区小康指标总体达标。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属核心指标必须完成;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属非核心指标,对小康指标达标影响不大,这次去调研的3市均没有完成此项指标,但是我们仍应继续努力力争达标。综合上述分析,在指标达标方面我市的难点集中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该项指标值达6219元,与目标值相差1781元。若按明年达标测算,今明两年需年递增13.5%,完成目标压力较大。

从百姓认可度看,难点在宣传发动。目前我市建设小康工作仍侧重于数据统计监测方面,对深度研究、广泛宣传以及制定具体措施方面工作力度还不够深入,没有一整套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全市上下创建小康工作浓烈的工作氛围还没有形成。由于宣传工作刚刚起步,宣传力度不够深入、不够到位,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小康的知晓度认可度不高,部门、乡镇在建设小康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混淆。因此,要确保百姓认可度达到60%以上,必须要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让群众真正认识小康和感受小康。

三、做好下一阶段全市小康工作建议

为加快全市小康建设步伐,确保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根据近期到部分达标县(市)调研情况,立足仪征实际,对下阶段全市推进小康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上上下下组织网络,形成全员抓小康的强大合力

完善组织网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副组长,配强领导班子力量,加强对小康工作的指导。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组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全面小康协调推进和全面小康考核工作;进程监测组设在市统计局,负责全面小康监测工作;宣传报道组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全面小康宣传工作。同时小康建设组织架构向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延伸,各责任部门、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1名分管领导负责,明确职能科室和1-2名同志负责具体工作,要根据各自的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机制,具体进行组织实施;街道、社区、村也要明确专人负责小康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网络和机制。

(二)明确扎扎实实推进措施,形成全体促小康的良好机制

当前我们应增强创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找准工作的重心,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用于指导全市小康创建工作。一是尽快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根据市领导小组分工,市发改委要尽快制定出全市小康推进工作方案和小康考核方案,市统计局拟定出全市小康监测工作方案,市委宣传部制定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活动方案。方案中要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从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对各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工作思路,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后期冲刺阶段可每月召开例会,听取责任部门指标测算、小康推进等方面的工作汇报,集中研究小康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标监测动态管理制度,当前要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对已达标的指标,要加强巩固提高,坚决防止刚性指标出现反复下滑;对未达标的指标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序时进度、提出攻坚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同时,各部门应梳理近年来全市、部门围绕小康建设已经出台的惠民政策和取得成效,建立较为完整的小康建设台帐,以便于省验收检查。三是加强协调沟通。小康指标数据达标需要省级部门的确认和考核。因此,各责任部门不仅对内要加强沟通联系,同时要加强与省、市两级全面小康监测对应牵头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沟通,及时汇报我市小康指标完成情况、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客观反映全面小康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请上级专家把脉会诊,必要时请上级相关部门实地指导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了解和支持,为全市小康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实施实实在在惠民工程,形成全民奔小康的强劲动力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一)各级高度重视,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各师普遍制订规划,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奋斗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作为考核团场、连队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用心抓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就会有无限的生命力。

(二)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抓了团场宣传文化中心、连队宣传文化站建设,这一批宣传文化设施建成对基层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央文明办支持下,累计投资3462.5万元,建成团场文化中心30个,连队文化站25个。兵团党委为基层办实事,两年来,建成综合活动室600个,投资4000万元。加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命名23个教育基地,为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场所。同时,各师也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三)加强综合整治,文明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是稳定职工队伍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一些师、团把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当作巩固创建成果、造福职工群众的生态工程、固边工程、惠民工程来抓,不断优化连队生态环境,给职工群众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职工群众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各部门通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征文、道德模范评选、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团场连队营造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年初,兵团文明办举办了一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大型电视访谈节目,邀请首批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所在团场的主要领导,介绍创建工作做法和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现身说法,典型引路。并把访谈节目制作成光碟,分发到各师,以此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各师团场、连队广泛开展“弘扬培育兵团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素质。

总体来看,各师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危旧住房改造和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连队。在这次会议上命名表彰了15个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这些连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在全兵团推广,学习借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发展是解决团场所有问题的关键。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团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项工作融入团场科学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得到党委行政的支持,受到职工群众的真诚拥护。二是以人为本,多办实事。职工群众作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主体,既是工作的推动者,也是成果的享有者。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满足职工需求、提高职工素质上,放在多办职工既得实惠又受教育的实事上。只有这样,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深深地根植于群众之中,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搞好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扎实推进。四是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制定一个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创建规划,并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创建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生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净化、绿化、美化方面还存在差距;有的单位团、连两级领导不同程度的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评上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单位,大都处于初级阶段,创建水平有待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和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兵团来看,团场人口占全兵团总人口的72.8%,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大团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没有团场的文明进步,就没有整个兵团的文明进步;没有团场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整个兵团的和谐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兵团党委决定在兵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四抓四看”活动。其目的是党员干部要受教育、科学发展要上水平、职工群众要得实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四抓四看”活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兵团党委加大对团场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1+3”文件、“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职工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团场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进一步促进团场发展,增加职工收入,还需要花更大力气,付出艰苦努力。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兵团事业的大发展。要把发展作为屯垦戍边的第一要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兵团,第一位的仍然是坚定不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既对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又是兵团真正发挥建设大军作用的直接要求和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利用兵团现有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团场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生态环境更美好,才能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

(二)培养造就新型职工,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是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团场建设的主体。要教育党员干部,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和稳定职工队伍的战略高度,把造福职工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各项权益,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屯垦戍边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决定着兵团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农业和团场现代化,需要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这是把团场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关键所在。目前,兵团一线职工结构不同于上个世纪,需要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明显的优势,利用兵团科普体系健全,“双基”通过国家验收的好条件,发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始终寓教于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活动之中,培养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合格主体。

(三)促进场风文明,发展团场先进文化,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育民族精神,熔铸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团场文化事业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热爱祖国,热爱兵团,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利用宗教宣扬民族分裂思想,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现象尚未杜绝。这些现象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了的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求富、求知、求乐,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只有切实加强团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团场精神文化阵地,才能有效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切实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才能促进场风文明,营造有利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兵团,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也是兵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中的特殊作用,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提高职工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建设和谐兵团的重点在团场、难点在连队。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就是要整体推进基层连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使连队在基础设施、经济效益、道德文化、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及基层民主等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使连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职工群众共享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让群众在和谐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里安居乐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只有按照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标准,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职工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和谐兵团的目标。

三、深入学习贯彻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

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和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展示了经济更加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美好前景,指出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更加自觉地把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融入兵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深入开展以团场形势政策、“兵团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上下工夫。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细致的形势政策教育,帮助职工群众领会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使广大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职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增强信心。要深入团场,进连入户,讲政策、问需要、算细账、解疑难,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开展宣传教育。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兵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作为贯穿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主线,使兵团精神深入人心,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全面推进和谐兵团建设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坚定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信念。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通过学习教育,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提升场风文明程度。要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大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开展以“共铸诚信”为重点的多种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带领职工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一批加强团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大力倡导基本

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团场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加强团场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树立文明新风上下工夫。大力发展团场文化事业,是实现农业和团场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要以实现和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团场和连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建好、管好、用好团场和连队宣传文化中心(站)。要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团场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文体活动。要继续抓好“西新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村书库”工程等,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确保先进文化占领团场思想文化阵地。社会风尚是一个时期社会风气、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改善连队环境面貌,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连容整洁的要求,着力改善连队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适应新型团场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强连队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连队改水改厕工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8

3、医院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有健康教育画廊,定期更换,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资料规范、齐全。

4、社区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反映良好。社区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

5、各单位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定期编印健康教育入户宣传资料,每季至少2期。广播电视台有卫生与健康节目,每周至少一次。

7、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画廊。城区主要道路、广场等设有固定的健康公益广告。

8、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有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识,有足够的排气装置,未发现随地乱丢烟蒂现象。

二、职责分工

1、医院健康教育机构应能独立承担全镇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职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指导、人员培训、专业考核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政府应支持和督促医院即使配备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办公和宣教设备,并落实好相应的办公和活动经费。其它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应设置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在镇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教育部门应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各学校应有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初中、小学各个年级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教案规范,课时安排合理,每周不得少于0.5课时,并认真组织考核,合格率≥90%。高中(职业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选修课。各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控制吸烟、保护环境、远离、预防艾滋、意外伤害等多种内容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75%。所有健康教育业务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积极组织学校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从年起,每年要有两所学校通过市级验收,一所学校通过省级验收。

3、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医院门诊和病房有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内容每2月更新一次。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医院应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处方和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有禁烟标志和控烟措施。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地知识宣传和康复指导。能为就诊病人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闭路电视等。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对其它部门和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4、社区应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及网络,并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长期规划,年度有计划、措施、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居民健康档案、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材料等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社区应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健身、文化娱乐、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社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宣传栏总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应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4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每年核心信息宣传应达到80%的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其他部门、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负责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各单位应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同时,应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引导所有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

6、宣传、文化、卫生、广电部门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对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同时要优先、及时宣传全镇健康教育活动,努力在全镇营造浓烈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

7、城管部门负责城镇区(含广场)健康教育工作,要有组织,有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应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廊和公益广告。公共场所设置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志。设有吸烟室的公共场所设置控烟标识,并安装排气装置。

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将市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治理环境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市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健全网络。

镇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事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应成立相应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并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确保组织落实、网络健全、指挥有力、运转正常。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创建省级卫生镇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全镇所有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要对照创建标准,制定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推进。镇创建办会同卫生、文化、广电等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全镇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

3、严格奖惩,强化考核。

镇创建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制定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奖惩措施,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时间安排

1、建立组织(年4月——年5月)。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根据镇创卫工作总体目标和本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并于年6月5日前报镇创建办。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9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

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县财政局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2.坚持全面开展、规范运行的原则

要全面设计、精心操作、统筹规划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建设。

3.坚持社区康复的原则

要把残疾人康复的重点转移到社区康复上,重视社区康复,形成“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管理完善、指导和服务统一协调的基层康复工作体系。

4.坚持全面康复的原则

以医学康复为重点,兼顾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5.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要从县、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投入、全面覆盖,最大限度地扩大残疾人康复的服务面和受益面。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县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代县长陈兵任组长,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理事长牛宝库兼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敏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创建的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2.成立*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办公室。县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地点设在县残联,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李敏担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康复股股长王海宁、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周媛、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办主任杨喜荣担任。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落实《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有关要求,参与审评工作,做好日常督导检查。县审评办公室在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审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审评,并承担审评工作培训及审评相关资料、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与保存。县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朱玉光负责审评工作。

3.成立*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指导组。县卫生局和残联负责成立由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统计学、社区康复学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人员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承担相关工作。

4.成立创建活动督导巡回检查组。由县残联、民政局、卫生局抽调人员组成巡回检查督导组,负责对基层创建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指导检查和督办,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确保创建活动健康有序进行。各镇场区、村、社区依据上述组织领导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四、工作目标

到2010年12月底前,全县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康复服务,使1.5万名残疾人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标准,提前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五、标准与条件

(一)标准

1.工作标准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实施。

2.审评标准

依据《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2005—2015年)》确定的14大项21分项指标,逐项评价计分,不得漏项,总分为100分,最小分值差0.5分。审评总分≥80分为“实现目标”;60至80分(不含80分)为“基本实现目标”;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未实现目标”。21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为“0”分的,也视为未实现目标。

(二)条件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社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明确责任

各镇场区、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

2.健全机构

要建立并完善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层、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要健全县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村和社区要配备社区康复指导员,社区要建立非盈利性质的残疾人康复站。

3.开展全面

各个行政村,社区要100%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社区康复站(室,点)设置和康复协调员服务水平要满足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要。

4.培训到位

采取不同形式对康复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培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不低于95%。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及家庭康复知识普及率达100%。

5.满足需求

要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普遍建立残疾人康复需要和康复服务档案,残疾人康复需求筛查率不低于残疾人总数的60%,社区康复人员要有计划地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转介服务。

六、工作步骤

(一)充分准备

准备工作要由上而下、循序渐进,项目要细,工作要实。各镇场区、村、社区要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逐一落实。县残联要抓好试点镇、村的建设工作,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实施。

(二)组织实施

8月1日至12月30日,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组织实施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各镇场区、各街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本方案,及时制定开展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要将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县民政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计划,指导各镇场区、村、社区做好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县卫生局要将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按照《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2005〕3号)的要求和创建标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进行质量监控;县残联要将创建工作纳入县残疾人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对各镇场区、村、社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联系电话:4823043)。

3.县内挂牌的各种康复机构,要依据本次创建工作的要求,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发挥康复机构对社区康复的带动、示范、指导和培训作用。

4.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主动地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落实。

5.创建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镇场区、各有关部门、村、社区一把手作为本次创建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力亲为,组织落实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督导

在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创建活动巡回检查督导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四)自查总结

2010年5月1日前,参与创建工作的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完成自查总结工作,接受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于5月30日前完成检查和自查工作,并写出自查报告。

(五)申报验收

2010年10月30日前,向省、市“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达标区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做好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

七、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工作办公室、评审工作技术指导组以及巡回督导组,要严格履行职能,形成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三个工作网络。

1.组织管理网络

(1)各相关部门要实行目标管理,按各自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2)县民政局、卫生局、残联等部门要将此次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县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协调相关部门,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建立康复站、点,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训练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并进行康复工作的统计检查。(4)各镇场区残联理事长负责创建培育工作,建立规章制度,规定工作计划,指导本镇场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5)各社区设康复协调员一名(须持有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证),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信息采集,建立康复档案,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社区有关机构,相关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2.技术指导网络

(1)建立县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确定相应医疗机构为各类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融合和有效利用全县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建立的康复机构和资源优势,培训技术骨干,深入社区指导,参与检查评估验收。各级康复机构要面向基层开展康复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积极发挥技术指导作用,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衔接顺畅和效果明显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网络。(2)各镇场区、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残疾人康复站,履行“六位一体”职能。明确经培训考核取得任职资格的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康复指导员。配置30平方米以上康复训练场地并挂牌服务。其主要职责是在自身开展康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指导。

3.训练服务网络

(1)建立以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便、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2)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实行创建工作负责制,依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明确镇场区、村和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考核办法,由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二)搞好培训

采取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康复机构多级培训的形式,提高康复从业人员和残疾人对康复工作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一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县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培训的内容是:康复工作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服务记录的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记录。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分别确定。培训的内容是: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评估,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以及训练器材的应用等。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记录。三是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区别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评估方法、康复器械使用以及康复表格的填写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搞好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需持证上岗。四是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义工)的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械的应用等。

同时要保持基层残联干部队伍、从事康复工作管理、技术人员和社区专干的稳定性,确保康复工作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镇场区、村、社区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1.镇场区、村、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根据创建要求,配备和调整好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社区内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器械和活动的场所。

3.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康复评估筛查。

4.开展康复服务,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

5.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整改工作。

(四)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体作用

1.对所辖社区残疾人进行健康档案的建设、管理和应用,通过残疾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及时了解社区内残疾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和康复需求。

2.做好各类残疾人检测和跟踪服务。

3.为有康复需要的各类残疾人提供“送康复服务上门”、心理疏导、基本保健知识介绍、康复方法传授和转介等服务,做好服务记录,康复效果评估。

(五)充分发挥舆论作用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二、创建标准

(一)适龄聋儿排查。利用基层组织网络及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开展调查,掌握0—16周岁聋儿人数并登记造册,及时开展聋儿语训工作和康复救助。

(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各级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强耳鼻喉科建设,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机制,着力提高耳病防治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聋儿语训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中心听力验配室硬件建设,确保适龄聋儿得到及时有效的语训康复。

(三)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名聋儿各项费用投入1000元预算,到2012年底约需创建专项经费100万元。在争取省里支持的基础上,由省、市、区(市)三级匹配创建聋儿听力无障碍市专项资金,其中省级投入30%、市级投入40%、区(市)级配套30%。

(四)普及公众听力防治知识。通过开展“爱耳日”、“助残日”等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普及爱耳、防聋知识。在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开辟听力防治知识宣传阵地。组织听力医护人员向耳聋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耳病防治知识,公众听力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三、职责分工

(一)卫生部门负责医院耳鼻喉科耳病专项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

(二)民政部门负责对贫困对象(家庭收入低于当地人均收入一半的聋儿)给予救济。

(三)财政部门负责专项经费的计划、筹集和审批,设立专户管理,确保专项救助资金落实到位,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四)慈善总会负责争取更多的慈善资金,使更多的贫困聋儿能够获得免费康复救助。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医院负责组织人员到社区和农村基层开展义诊咨询、耳聋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等活动。

(六)教育部门负责做好聋儿的教育工作,加强特教学校建设,提升特教水平。

(七)市残联负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聋儿摸底调查、审核,协同卫生部门做好人员筛查工作;认真开展聋儿语训工作;继续抓好听力重建项目以及启聪行动等,及时做好助听器采购、验配、捐赠工作;配合民政部门开展聋儿救助。

(八)新闻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典型事例、工作成果等,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上旬):各级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开展工作。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单位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等活动期间,组织耳科专家、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义诊、咨询及科普宣传活动。要通过各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开展创建活动的社会氛围。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4下旬):各镇(街)残联、民政、卫生等部门和医疗机构组成调查小组,负责本区域的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摸底要逐村逐户进行,对0—16周岁聋儿登记到人。镇(街)残联、卫生等部门单位负责对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调查登记、审批、汇总表格。

(三)康复救助阶段(2012年5月上旬—11月下旬):依据聋儿需求,认真开展助听器验配捐赠、语训康复及特殊教育工作。我市作为2012年市创建工作试点之一,到2012年底要先行实现聋儿听力无障碍区(市)创建目标。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1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①对于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一贯积极。因为,既然我们的党要不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不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就必须把经验总结这个工作重视起来。故而从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已然形成了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的自觉性。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治国理政丰富经验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是全新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不断总结小康社会建设经验定位的战略目标

“小康”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目标追求,最早出现在党的文献中是在改革开放初。1979年年末,邓小平在接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对关于四个现代化进行解释时涉及到“小康社会”。他指出,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争取达到人均1000美金的水平,算小康,这是我党首次提出“小康”这一理念。几年后,在十三大将其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步目标确定下来。

经过党和各族人民同心协力的努力奋斗,到20世纪末,我国小康的建设达到了总体的水平,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因此,进入新世纪后,对已经建成的总体小康进行总结就成了当时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为此,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基础上,对我国小康社会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我国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正是基于对总体小康建设水平和实现程度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目标,即在新世纪的前20年时间里,一个能够造福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要得以建设。

十六大之后,党开始了领导人民将全面小康付诸实践的历史进程。经过十年努力,我们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路上大踏步前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突出问题和矛盾,例如贫富差距问题、公平正义问题、民生保障问题、生态保护问题等,以及由这些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无疑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拦路虎。在梳理了新世纪头十年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党的十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更为全面、更加科学的布局,即经济继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十年前翻一番;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各项民生事业应更加体现公平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要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从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到20世纪末我国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建设全面小康的新目标,到十提出确保到2020年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些说法的变化,不仅仅是表面上简单的措辞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体现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战略目标的设计也在跟着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作出调整。而这些调整,正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总结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才逐步形成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认识。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和理论经验明确的改革新阶段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大幕被正式拉开。至此,中国进入了生机勃勃的改革创新时期。经历了35年改革的尝试与沉淀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判断:中国的改革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深水区和攻坚期―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尤其强调应该把党的相关工作建立在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基础上的要求。②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党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和总结前3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是分不开的。

关于改革的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方向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利害得失。在改革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分析过改革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就是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进一步发展。这是党在对以往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正确判断。中国前30多年的改革之所以没有走苏联改革的老路,出现重大失误,相反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住了社会主义方向没有动摇。我们的改革是围绕着怎么样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有效地体现出来、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而展开的,而不是通过一系列改革去否定甚至摒弃社会主义制度。据此,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发出警醒,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根本问题上决不能出错,因为一旦出错其后果必将无法挽回,③而“根本问题”指的就是方向问题。

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显然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60余载中,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执政党的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30多年。但同时也还要看到,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也必然会累积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副产品、我们不愿看到的不和谐、不合理的甚至不合法的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因为,显然经过30年的改革,改革中的“皆大欢喜”已经完成,“好吃的肉”已经吃掉,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深水区”里的“硬骨头”。④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党面临着复杂而且深刻的国际国内形势,清醒的认识到改革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走向,那么面对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成就和问题,党再次重申中国前途命运的制胜一招仍为改革。

关于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曾将我国现代化建设比作一盘大棋,而这三者在棋盘上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整个改革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蒸蒸日上。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地将三者统一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之中,那么我们的事业必将受挫,甚至走向失败。改革发展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动力、目的、前提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是改革伊始就被党确定下来的基本原则,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亦来源于此。三十多年来,在保持了安定团结的前提下,我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充分证明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而稳定是促进改革和加速发展的前提。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论述,不难看出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是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30多年改革开放宝贵的基本经验,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的逻辑新起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审慎概括中国法治建设正面经验及反面教训作出的重要决策

众所周知,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除了给我们留下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之外,同时也给中国打上了顽固的“专制与人治”烙印,这个烙印对近代以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影响颇为深远。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法制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因此在1949年9月制定了具有代宪法功用的《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一批基本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夯实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但是1957年以后,“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了党的思想意识的上风,特别是“”期间,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主和法治的建设成果遭到了惨重的破坏,甚至在某种程度、某些方面,党的某些做法又表现出了“人治”的特征,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全方位的总结建国以来的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包括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与反思,党认识到要想实现人民民主,必须通过加强法制来保障。此后党重新回到了健全法制、实行法治的正确的道路上。十三届四中全后,继续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五大,在这次大会上,依法治国被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法制”到“法治”,与其说是“制”与“治”的差别,不如说是党执政理念创新之展现,执政方式成熟之彰显。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均对依法治国均进行了论述和强调。如果以法治建设的视角审视党的事业发展轨迹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当我们重视法治建设,法治昌明时,往往是国泰民安的时期,相反,当我们忽视法治,甚至抛弃法治的时,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就会国乱民怨。⑤显然,历史在生动的告诫我们,法治是党治理国家必不可少的科学路径。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2010年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经形成。但是还必须清醒的看到,现阶段,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继续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正是基于对中国法制建设历史的重新评判和中国法治建设现实的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十上提出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步伐,依法治国得以全面推进。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围绕法治建设的议题而召开的中央全会。这次会议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确定下来,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全局部署。

因此,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充分论述的实践基础是我国法治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论基础则来自于党对法治建设成功经验的不断总结,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总之是对党在建设法治国家方面执政经验的充分运用。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觉总结我党自身建设经验下的坚定决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于一个在世界上拥有党员数量最多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铁打不动的定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状况如何,对于能否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实现正确领导,对于能否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并把它作为党的优良传统沿袭下去。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进行总结时,把党的自身建设比作了党在民主革命中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虽然在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中没有提及“从严治党”的字样,但是在党的建设思想中“始终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并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同时对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以重视”等内容,无疑为当下开展的反“”运动和贯彻八项规定作了最经典的理论铺垫。反“”运动和贯彻八项规定是在当代现实背景下对党的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坚持和演进。

“”结束之后,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期,邓小平依旧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提出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党建思想。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诱惑时立场不坚定,违纪国法的情况有所抬头的情况,邓小平特别强调我们这个党该管了。尤其是针对党内高级别领导干部腐败现象,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惩治腐败,我们的事业是有失败的危险的。而反腐败斗争我们一直在路上。党的十之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受到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态度和做法与邓小腐败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在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想是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此后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有所体现。距离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从严治党已经过去近30年了,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当时面对的很多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当年没有遇到的问题现在也开始逐渐出现,甚至更加复杂。例如新形势下,党要长期面临来自于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验,同时更为尖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来自于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党的十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党的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并于2014年10月,由亲自对如何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尽显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正如所说:“要以猛药去疴,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气魄,与腐败现象斗争到底。”⑥

综上,“四个全面”是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对党应该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作出的新的战略谋划。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结晶,其形成和提出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系统地总结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是分不开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全面依法治国到全面从严治党,均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再将总结的经验经过整理抽象为理论的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本文系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身份歧视法律规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FX15-003)

【注释】

①⑤“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组论述”,《党的文献》,2015年第3期,第5页。

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现代企业》,2013年第1期,第1页。

③“: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8日。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2

我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办事,对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能严格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2009年工作思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大赛、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加强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注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9年,德育教研部通过*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各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建设和各学校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聘请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力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3月初建设完成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该网页由最新动态、理论文献、辅导中心、心育名校、名师风采、学生园地、互动交流七大板块组成。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运行分工方案》,将网页运行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省市新闻媒体、*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该网页的建立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了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创设了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渠道,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完成了*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研究网内共90所成员学校,形成覆盖八区十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还举行了*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一中、三中、四中、六十中、九十九中、*中学、*小学七所学校校长做了论坛发言。

三是12月的全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检查。按照省、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09年哈市共建设完成了70所规范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12月份我们对各区、县(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申报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确定了全市首批70所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四是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博士刘视湘到我市对八区、十县(市)近50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五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7月在香坊区第15职业中学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研讨、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11月召开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哈一中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哈一中心育工作经验对其他学校心育工作以很好的示范和启示,对心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即领导要重视,定位要准确,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途径体系;构建团队,齐抓共管,形成校长负责、政教处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建立以心理教师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辅的心育网络;大力投入,完善设施,规范辅导室建设,完善其功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主体。新晚报等媒体对会议及哈一中的心育工作予以报道。

六是对来自四川的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月27日至6月24日,由德育教研部组织牵头,委托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对6名灾区小学生进行了五周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灾区中小学生的支持。此次活动由省心理学会、*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来自省心理学会、*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道里进修学校德育部、基层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对6名孩子的心理救助,使孩子们初步摆脱创伤带来的痛苦,能够正确认知和面对创伤。一些心理教师、班主任也在学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受益非浅。

七是送教下乡。6月18日组织哈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到宾县“送教下乡”。宾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主管德育工作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市六十中孙林莉、新阳路小学刘芳、*小学周志东三位老师上了三节示范引领课。我部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就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话交流,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对提高宾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八是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27—29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我们推荐了*小学刘会校长作为*市中小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刘会校长介绍了我市及*小学心育工作概况,反映了*市心育工作开展的历程,反响强烈,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生活报等省内媒体予以报道,获得社会赞誉。

(二)深入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为落实《*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市和各区县(市)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

一是督促各区县(市)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班主任论坛、班级文化展示、学生社团建设评比、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等活动。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分三个层面:以案例、教育叙事为切入点,提升年轻班主任工作素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班主任综合育人能力;以开展班主任育人风格为示范引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是深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在各区县(市)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期间,设区域赛课专场,我们德育教研部联合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考核、验收、评比,并作为班主任岗位练兵比武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县能积极贯彻落实,工作卓有成效,几乎全部设立了赛课专场,且精心筹划,准备充分。我们检查、指导、服务到位,工作不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广大班主任的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提升了广大班主任与人理念,发展了广大班主任的育人技能。其别值得称道的有道里、南岗、香坊、平房、尚志、五常、宾县、依兰、等区县,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切实推进了班主任岗位练兵工作的开展。

11月28日,我们在*市第二职业中学举行了由南岗区筹备的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这是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育人能力。会上南岗区就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南岗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了“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途径和模式。同时将班主任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班主任个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育人能力,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育人风格。南岗经验对于各区县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课,深化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冯院长和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理念和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今后德育实践活动和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工作的开展做了重要指导和部署。南岗现场会使与会者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在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质、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思考。会后,黑龙江晨报对会议及*市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予以报道。

道里区德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市级的班主任育人风格特色展示活动会议,会议预计09年4月上旬召开,相信此次会议对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是班主任育人风格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促进作用。

(三)其它特色工作

一是联合视导。上半年我们会同培训、干训、科研、规划等部门联合视导了道里安阳小学、康富小学、工程小学;道外34中学、团结小学;南岗文林小学、团结小学;香坊*小学、民生路小学;平房99中学;松北130中学。本部门单独对共同体学校红阳小学、安静小学、阳明小学、60中学、33中学,以及阿城、五常、宾县进修学校进行了视导,详细了解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课程德育、德育评价、新课程改革工作、班主任培训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各学校德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纳入课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基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班”。邀请了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艾立华做了十七大报告辅导,南岗区介绍了部级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的经验,风华中学介绍了养成教育经验。

三是由市妇联、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我们与儿少中心联合承办了“迎奥运、迎大冬、放飞梦想”道德实践图片成果展活动。全市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为成果展揭幕,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波同志出席会议,并同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此次展出的17所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喜迎奥运、大冬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7月6日至7月21日对*市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40课时的免费培训。

五是组织协调*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小学参电视访谈活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决定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etv-2)]共同组织实施“学校特色经验访谈”大型系列活动。10月我们组织*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小学参与了访谈活动。哈市第一中学做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介绍,49中、*小学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经验介绍,该节目寒假期间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通过此次活动,三所学校可以同时享有卫星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更多的教育同仁将分享哈市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增进大众对我市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了解与认同。此次活动适时总结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对于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发掘与提升教育创新的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召开了全市教研员工作会议。为落实市教育局和院里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召开了全市德育教研工作例会。会上听取了各区县(市)德育教研工作汇报,布置落实市教研院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示活动有关事宜,并就全市德育工作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讨论和反思,规划和展望,对全市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热情、端正态度的作用。

七是在省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11月20日—28日,在黑龙江省首届心理学科uc说课大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前期培训得力、组织到位,赛课教师准备充分,我市31位赛课教师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省一共33人获特等奖,我市有12人获得特等奖。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有效开展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

在11月3日结束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中,3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特等奖,1人获“班会课说课”单项能力展示特等奖。还有16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这次活动展示了*市班主任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的初步成果。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3

大家精神面貌很好,真是新年新气象。刚才,我们组织大家学习了__的讲话、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唐主任的讲话高度评价了大家春节期间值班及双创督查检查工作,从七个方面安排了当前和今年双创工作,开门见山,重点突出,实实在在,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落实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增强信心。信心来自对形势的把握,工作必须有理论指导。我们从事双创工作,必须学习中省市重大部署,看清政策形势,用理论和政策指导工作。这些形势主要包括:一是国家的政策形势。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部署安排了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体制改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部署,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要求;美丽中国建设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新一届爱卫会对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了定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医改等深化卫生城市创建、建设健康城市,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等。二是省上的政策形势。三个陕西建设成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汉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城镇化工作部署;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创建活动,城市创建列入议事日程等。三是安康市自身的发展形势。加快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对双创及四级联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个国家规划对安康市的定位,为安康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实施两个规划对双创提出了新要求;安康、恒口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城镇,成为安康市一个重大机遇,也是双创工作的重大机遇,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等需要改革探索;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区建设成为安康市发展的又一机遇,十堰市已将这项工作作为城市创建的一项内容,城乡环境整治、造林绿化和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和突破口;安康市循环经济思路的确定、三区两园一中心建设、飞地经济实施、民生城建项目实施和服务业发展等,为双创提供了重要支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去领会,运用到双创工作之中。同时,六年双创为做好今年双创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已经有一套好的工作方法,锻炼了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按照国卫暗访整改势头,第二批民生项目实施,国卫创建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创园、创森、创生态、创文明、创环保模范等工作已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双创办将加快实施。

二、突出重点,咬定目标。今年的双创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卫生城市评审命名,必须咬定不放。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突出重点,就是要咬定国卫达标这一核心目标;就是要强势推进国卫暗访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四项建设、九项专项整治、行业达标和示范创建任务;就是要谋划好、实施好国卫暗访反馈问题整改考核验收和国家技术评估两个关键步骤,想方设法推进小餐饮整治、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老旧小区治理、背街小巷整治、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流动摊点管理、旱厕改造等难点创建,以优异成绩通过技术评估;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项双创工作,下大力气推进市政府第二批民生项目实施,谋划好造林绿化工作。当前,要对国卫暗访整改进行回头望,各自检查承担任务完成情况,看那些已经完成,那些还有差距,完成的巩固,有差距的加快整改,着手形成整改工作报告。

三、改进方法,振奋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力良好的精神状态,再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再难的事也难不倒,双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是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这是徐市长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春节前已经传达学习,一定要深刻领会,付诸行动。这三条本身是双创精神的体现,没有这三条,双创是无法推进的。二是要精心谋划,抓住要害,心中有数。最近,各工作组要制定完成机构学习、群众路线教育、作风建设计划方案,各县区和各部门双创工作目标任务、造林绿化方案等,力求工作项目化,任务具体,责任明确。三是要点面结合,点上突破,整体推进。各工作组要切实抓好双创示范店建设,力争每个考核项目都有示范点。今后,主要以开现场会方法,推广点上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实施。四是要理顺关系,加强协调,重视指导。双创办职能非常清楚,我们究竟干什么、部门县区干什么也明确,双创办下达任务是“一条河”,完成任务就是过河。双创办则是通过协调、支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同时,做好督查检查和考核奖惩。五是要总结经验,找准规律,建立长

效。双创有很多工作可以总结,六年取得的成绩一定有很多特色和规律,创建国字号,应该向外宣传,扩大影响;而且,要把定型的带规律性的方面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六是要带好队伍,团结协作,树立形象。双创办这样一个临时机构,有如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说明大家素质高、能力强,来之不易,希望大家发扬。各主任组长要注意带好队,抓学习,抓作风,严格纪律要求,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协作是双创办的传统,是一种精神,必须坚持和发扬。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