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田径训练论文实用13篇

田径训练论文
田径训练论文篇1

作者:黄竞 单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运动的教练员是整个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担负着训练运动员的重要职责,尤其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促进运动员各项技能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运动教练员也是整个训练过程的监督者,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训练的效果,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练员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极具潜力的田径运动员。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于教练员的综合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高素质的田径教练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全面落实田径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是提升其专业素质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巩固田径教练员队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历,其更能证明对教练员进行必要培训的重要性。

注重田径的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训练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训练主要包含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智能训练等几个方面,少儿田径运动员主要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进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进行某种运动的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的提高。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都发育的比较快,不同阶段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也不同。所以在整个的训练中就需要针对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这样才能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获得明显的发展和提高,适合田径运动的需要。就力量素质而言,少儿的肌肉中水分成分较成年人高,肌纤维较细,不可盲目进行绝对力量,不宜过早进行专门性的力量训练,而灵敏和柔软性及协调性活动可优先发展。速度素质的发展是较力量素质为早的,主要是因为少儿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较早,因此,尽管少儿的下肢爆发力尚差,但速度素质仍然应该较早进行发展。少儿的耐力素质中无氧耐力发展较迟,有氧耐力虽然发展也较迟,但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少年对有氧耐力训练已经有一定的承受力,因此,国内外一致认为,健康儿童完全可以早期恰当的参加有氧耐力的训练,只要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经过训练就会出现肌肉、心脏、血管、血液、呼吸以及免疫系统的适应现象。(2)心理训练。在竞技运动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智能,都会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实战比赛中,时常在运动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具备顽强的意志以及心理的稳定,就成为运动员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心理能力训练在现代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是运动员超长发挥运动水平的基本保障。心理训练主要目的是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升其专业运动心理素质,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将心理训练手段贯穿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采用较为有效的几种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有:1、模拟训练法:是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的心理训练法;2、生物反馈法:是借助现代化仪器把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3、呼吸调节法:是利用放慢呼吸频率,加大呼吸量来调节有关的生理机能,从而影响心理状态,达到身心稳定的目的;4、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法: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渐进主动放松,达到全身肌肉的放松。(3)技术训练。田径运动中许多项目对于技术动作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少儿田径运动训练中,打好技术基础对于运动员今后的专项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的训练中要求注重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和建立巩固动力定型。运动技能的形成经历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阶段等联系的过程,各阶段尤其特殊的生理过程,也应相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分解、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可通过技术动作的分解训练和不同的技术辅助练习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让少儿运动员多学习各种练习技能,利用技能良性转移的特性规律帮助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注意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共同提升来达到技术水平的稳固提高。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少儿时期的田径训练是一个基础训练阶段的时期,是为以后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训练内容中注意训练方法多样化,注意新颖、创新、趣味性,运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以此来全面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激发人体生理机能的潜力,为提升未来运动成绩创造必然条件。这样既符合少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为该年龄段训练特征打好的训练基础。在少儿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要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发展规律,训练不能急功近利。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年龄做好素质训练,注重青少年运动员的饮食和恢复,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及数据库,运用科学技术指导少年田径训练,以此来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以及在激烈的竞赛中取得比赛的胜利。

田径训练论文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57-03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Outline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WU Wen-qiang,XIE Hui-so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By now,track and field group curriculum has been replaced by self-chosen curriculum under the ideology of ‘happy sports’ and ‘life sports’. However,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ar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how 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 is important for graduates major.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um,arrangement and program train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practice with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comparative analysis,and case analysis,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um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sports training major;track and field;special training;special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调查,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大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7所体育院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训练周期研究的文献资料;阅读了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征询了我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1.2.3对比分析法

从纵向时间纬度,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对田径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从横向方面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课程设置。

1.2.5个案分析法以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个案分析,便于由点及面,发现共同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田径教学大纲释义

田径教学大纲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层次,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大纲包括田径课程大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三部分。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是根据体育系学生进入大学专选田径、运动系学生单独考试时所报考的田径项目作为选项依据,入学后进行分项训练。通过课程的教学训练,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专项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专项成绩体育系达到二级、运动系达到一级标准。

2.2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分析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设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表1反映了这三所学校的田径专项训练的学时和学分安排,专项训练学时排列首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时960,学分60分;其次是广州体育学院学时是952;处于第三位是天津体育学院训练学时888,学分45分。经过研究发现这三所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大纲只有北京体育大学最完善,田径必修课程大纲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是田径教学。

除上述三所院校外,其余4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没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一个大纲,在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中,包含了理论课、技术教学和专项训练课。理论课授课学时处于前三位的是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院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在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中,北京、天津和广州三所体育院校由于有独立的专项训练大纲,因而只表现在技术实践教学和身体训练方面,学分最多只有分。从表1可以看出:另四所院校的专项训练课学时所代表的是除理论课学时外田径技术实践训练的学时情况,即教学和专项训练的学时情况,他们把教学和训练课放在一起进行专项训练,考试就按照理论、技术和考勤各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学生的专项成绩,其结果混淆了教学和训练课的不同之处,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学生既没有掌握体育教学和教法,也没有在专项训练能力上得到提高。

2.3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目的任务比较分析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的任务,大多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而设定的,虽然在文字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所涉及主要内容几乎差不多。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的目的任务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

田径限选课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几个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和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大纲包含的内容不同,目的任务也有所区别。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由于是专项训练大纲,大纲的目的任务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要求学生通过至少6-7学期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田径运动技、战术水平,运动等级接近或达到一级。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面向体育第一战线从事教练训练工作,因此在技术水平上要求专项水平突出达到或接近一级水平,体现了专化特点。

2.4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为田径专项训练内容、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内容、田径限选课教学内容。各大纲教学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由于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训练方面,包括各专项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各专项训练中的专门练习及辅助练习;各专项训练中的分解及完整技术训练;各专项的专项素质训练;各专项训练中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手段;各专项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各项目训练计划的制定(多年、年度、周、日、课)。其中天津体育学院在专项训练中,还包括了14学时的理论科(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员选材、儿童少年与女子田径教学训练特点)。

田径限选课大纲有理论和技术教学两部分。理论课是田径发展概况和发展史、跑跳投技术原理;技术课则是跑(短跑)、跳(跳远)、投(铅球)技术教学。

2.5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考核情况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专项训练成绩主要是以学生的专项比赛水平高低和平时训练态度来决定,重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天津体育学院由于在专项训练大纲中开设了1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故考核方法除了学生的比赛成绩外,还要进行理论考核。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及田径限选课大纲中的考核是采用理论、达标、技评、平时成绩四个方面的不同比例分值来决定专项成绩。按专项技能占总分的比例高低对体育院校进行排序:北京体育大学(总分的90%)、广州体育学院(80%)、天津体育学院(70%)、西安体育学院(60%)、武汉体育学院(55%)、上海体育学院(50%)、成都体育学院(40%)。从专项技能排序的高低分中,说明北京体育大学非常重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2.6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改对策的个案研究

2.6.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设置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大纲田径专业包括专业必修课大纲和限制选修课大纲。必修大纲有田径理论与实践课和田径训练两类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只有田径课程。各大纲具体学时数和教学安排见表3。

2.6.2.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教改对策

由于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限选64学时,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96学时。本文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即把选田径专项学生的田径限选课学时62学时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的96学时合并一起共160学时进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通过各项目的学习,使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在掌握了本专项教学的基础上,对田径其它项目的技术和教学法能基本了解,为专项训练和就业做好铺垫基础。

2.6.2.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的教改对策

通过对全国七所体育院校训练专业田径大纲和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学田径大纲的分析,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实施情况的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专项训练现状,本文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图1、图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大纲主要是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该大纲由三部分组成:田径技术教学、理论教学、专项训练。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三所学校。2)专项训练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的运动成绩,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要求达一级水平。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培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3)田径专项训练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决定;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考核按理论、技术、平时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田径专项成绩。4)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课程大纲分析,全国只有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业大纲最全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必修课有田径专项理论与方法、田径专项训练,限选课是田径课程。

3.2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田径专业必修课大纲分为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田径专项训练;在校大学生限选课为田径。根据实际需要,对大纲教学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在运动专业田径必修课技术项目中增加了标枪、铁饼、链球、跨栏、跳高、撑竿跳高的学习。2)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专项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引进了激励原则。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符合当前社会对“一专多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7.

田径训练论文篇3

一、研究对象。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课核心力量训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的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以60%-80%为主,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提示我院田径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和力量训练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促进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观点分析

1.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的重要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较为重要。这就跟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和对核心力量的认识程度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

2.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

表3是天津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区别的认识程度。山东体育学院有个别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存在一定的误区。

(三)山东体育学院主体核心力量训练主客观因素分析

如上表所示,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影响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的客观因素中,认为主要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较少,其次是场地器材不够,最后是训练方法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思想上认为核心力量训练重要,部分教师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开展核心力量训练;2.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涵盖的关节、肌肉以及以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且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少,且较为单一;3.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和学习的途径较多,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并不集中,以学术论文最为常见;4.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开展总体情况一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我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开展的水平,提高我院田径专业学生成绩。

(二)建议

1.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2.建议山东体育学院加强适应核心力量训练的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购置;3.建议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定更多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4.建议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开设1-2节专门的理论教学课。

田径训练论文篇4

在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我国的田径训练已经得到了完善和改进,其田径训练也逐渐朝着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着。然而,在田径教学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实际的训练验证,以至于田径训练与课堂教学脱轨,在完善田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改进各项目运动技术,也要逐渐把田径训练与教学工作相互结合起来,以实现最好的教学训练效果。

一、田径训练的特点

田径运动的项目有田赛和径赛,田赛是指以距离判定获胜者的,比如跳远、跳高、铅球等,而径赛是以时间判定胜负的,比如100米跑、200米跑,谁跑得时间短谁获胜。田径项目种类较多,决定了田径训练的特点:

(一)训练项目复杂。造成田径训练的复杂性特点主要是因为田径项目内容的复杂性所引起的。我国目前的田径项目包括了速度项目如100米200米等,力量项目如铅球铁饼等,耐力项目如1500米3000米等,综合项目如女子七项全能男子十项全能等等。多种项目的存在使得田径训练变得比较复杂。

(二)训练技术稳定。尽管田径运动的内容比较复杂多元化,但是在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动作形式和结构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基本上都是以肢体动作的训练为主,这就使得田径训练的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评价田径技术的好坏标准也都大多上是根据运动员的时间、距离等方面进行,这些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也是比较稳定的。

(三)训练时间固定。田径训练的另一大特点是训练时间固定,基本上都是周期性训练。通常情况田径训练分为单周期的年训练和双周期的年训练,训练时间一般按教练员提前做好训练计划有目的地实施。

二、遵守原则成训练效果筹码

根据田径训练特点,在进行田径训练过程中,不但要凭借学生自身的练习,还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尽量避免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运用技巧原则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一)结合原则。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类别分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这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一般训练的涉及面比较广,没有什么特别的训练指标。而专项训练就是特指某一个田径项目展开训练,针对性较强。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达到全面训练的效果。

(二)重复原则。“熟能生巧”对于田径训练来说是很好的理论指导,田径训练中的一些技术动作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做出来的,需要运动员定期、重复练习才能达到标准的。而且身体素质、承载的符合能力也是要在不断反复的训练中才会有所提高,这就指明田径训练要有计划性、循环性、周期性的进行。

(三)负荷原则。由于各个运动员的身体承载负荷的能力各不相同,训练过程中坚持合理的符合的原则也是比较引人重视的。通常所采取的符合原则是“先轻后重,逐渐增加”的形式,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体能能力、训练水平考虑,合理地进行训练负荷分配,以形成良好的训练效果。

(四)区别原则。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个人都有着与别人各不相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训练老师或者田径教练把每个运动员清晰的区别开来,分析各自的身体条件、承担负荷的能力、技术水平、心理品质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对症下药,注重训练方法、训练负荷的选择。

三、训练与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科学的教学理论是实现田径训练的有效性途径,而田径训练则是检验理论知识的重要标准,只有将田径训练

和教学工作相互结合,才能使田径训练更加具有目的性,实现训练与教学相结合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模拟训练场地。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工作最多的就是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动作示范,造成学生的大脑中没有一个形象的动作概念。理论知识想的抽象化。教师课堂上可以对训练场地进行适当的模拟,创造一个训练场地够进行动作示范,就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其中的理论知识。

田径训练论文篇5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这是对体育运动的科学总结,正确地反映了和各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下,它都是各项竞技运动的基础和源泉,“运动之母”“得田径者得天下”之美称当之无愧。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田径项目列为竞技体育的重点,田径运动的发展水平引起各国体育管理层和体育专家的高度重视。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其水平逐渐接近人类的极限,当今田径赛场上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体能、素质等“硬件”,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科技的竞争上。因此,只有把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田径运动的选材、运动训练、运动后的恢复及运动竞赛的各个阶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田径运动比赛,各国田径运动员在其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平及其在世界田坛的地位和位置。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田径运动在有些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在世界田坛上达到一流水平,但就从世界田径运动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在世界田坛的地位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目前虽然中国田径运动水平可以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亚洲其它国家田径运动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在亚洲领先的优势正在受到挑战。

二、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一)成功第一步——科学选材

现代田径运动员培养追求的是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其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方法,把具有发展前途的儿童少年选,给以科学、系统专门训练,使先天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达到高水平。实践证明,选材的成功是训练成功的一半,只有选材好,加以科学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

(二)任何训练都要从实战角度出发

训练理论和实践证明,训练过程只有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才能加深对运动员有机体的刺激,提高其训练适应水平。在训练实践中有的教练员和学者提出要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与比赛接近的负荷量和强度,才能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就要从实战的要求出发,依据比赛实战的要求进行训练。任何训练内容、手段的采用,都要做到与专项结合。

(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当代科学化训练的一个主要特征和标志,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运动员区别对待的程度上。由于不同运动员的遗传因素不同,对训练刺激的适应水平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训练的负荷、方法和要求上必须遵循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比赛的数量,都必须纳入到完整的训练计划中,统筹设计、安排和实施,而不能简单地只从训练质量或比赛数量单方面考虑问题。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技体育地位的提高,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竞赛活动空前高涨,促进了运动训练实践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田径训练领域的强有力的介入和渗透,也极大地促进了田径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

(五)高度重视恢复性训练

近年来,恢复问题引起训练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与负荷同等重要的训练组成部分。人们认识到,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后必然引起运动员身心疲劳,疲劳产生后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使身心得以恢复,这样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和训练。否则,将造成过度疲劳和训练中断。从目前体能项目训练的发展趋势来看,主动的恢复已经逐步取代了被动的恢复。除了加强传统上的恢复措施和手段外,一些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也被作为提高恢复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当前对运动员机体疲劳的恢复,已由传统上的被动恢复,变为以提高运动员基础代谢水平为主的主动恢复,人们已经不仅仅从机体疲劳恢复的专门手段和措施方面注重恢复,而且从训练的负荷方面也加强恢复能力的培养,从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这种看似简单的改变,其实是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恢复理念。许多世界优秀选手之所以拥有较长的运动寿命,并能够一直保持高水平的运动力,与这种新的训练恢复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六)加强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研究

运动技术既具有相对性稳定又是不断发展的,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可以说,技术革新是所有运动发展的动力,每一次技术创新,必将使成绩产生巨大的飞跃。

三、结语

根据目前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要想在强将如林、好手云集的世界大赛上取胜,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不行的。因此,田径要上去,必须继续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训练观念,狠抓训练理论、方法、手段的改革,走科技先导型运动队的路子。要有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改革陈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应现代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科学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论文篇6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开展,各学校在积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在完成文化课教学基础上,利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来丰富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部分学校相应地成立了各种项目的运动队。田径队是一支较具规模的队伍,田径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它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普及与开展。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活跃了校园气氛,而且还是完成学习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训练工作是一项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工作,诸如:学校重视程度、学校条件、教练员的能力水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等等方面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为了保证田径课余训练规范有序的开展,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训练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保证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持续规范地开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锦州市4所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的调查,以期为更好的开展田径课余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锦州市4所高中从事田径训练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有关田径业余训练、学校体育等方面的文献20余篇,为选题和后期的成文做好了充分的理论铺垫。

1.2.2 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中学的部分教练和部分文化课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有关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1.2.3 问卷调查法

问卷所有问题的提出,根据专家、学者、教授的建议而定。共发问卷28份,回收28份, 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论文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的重视程度调查与分析

田径训练论文篇7

一、 田径训练中现存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在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方面与其它国家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却仍与目前的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在运动员的训练环节仍需加强。我国现在的田径运动训练方法多数均为根据训练中的表面现象而形成并调整的,但却缺少对田径训练理性、科学、系统的分析,以致经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训练方式,所以,田径训练的认知模式急需改变。

另外,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急于求成也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在训练中急于求成,不顾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一味加大训练负荷,会导致极限力的过度使用,从而导致身体因自保功能而产生抗拒,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升。

二、 田径训练的基本内容

(一) 身体训练

田径训练中的身体训练指的是针对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性以及柔韧性素质而进行的训练。一般来说身体训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提升运动员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提高运动员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而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

(二) 技术训练

田径训练中的技术训练指的是运用专门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来对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进行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的训练方式。技术训练也通常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别,即:分解技术训练和完整技术训练。通过训练让运动员掌握合理的、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专项技术动作是进行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

(三) 战术训练

在田径训练中,所谓战术训练指的是为能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和比赛双方的实力,以及对对手的分析判断而采取科学的比赛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而进行的训练。田径中的战术训练一般分为:中长跑的比赛战术训练、短跑的比赛战术训练以及田赛的比赛战术训练三类。通过战术训练可以让运动员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并能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术。

(四) 恢复训练

所谓恢复训练是指在田径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在训练或比赛结束时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解除运动员因训练、比赛产生的身心疲劳,并同时进一步巩固训练效果,进而达到超量恢复,让运动员的成绩得以大幅提升。在恢复训练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教育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

(五)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指的是在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的面对比赛。一般来说心理训练的内容通常包括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培养、意志品质的培养,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励性训练等几个方面。

(六) 训练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教育

训练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教育,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或教练员通过安排田径理论知识讲授、专题报告、专业文献资料的阅读等方式,让运动员了解并掌握与田径运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通过理论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亲自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训练过程的组织,让训练的安排更加科学,更具执行性。

三、 有关田径训练的几点建议

(一) 身体训练要全面

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要以运动员能够得到全面的身体训练作为基本要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任何一部分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其它部分运动能力的提升和完善。而田径运动各项目之间也具有天然的关联性和相互促进作用,运动员在接受全面训练的同时,不仅能掌握多种运动技能,让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还能有效的挖掘自身的技术潜力,所以在进行训练内容的组织时,教师或教练员一定要注意所组织内容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以便使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 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要合理

田径训练论文篇8

1 前言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中,课余训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课余训练的正常开展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方式,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找出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和提出对策, 对于田径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新的情况。

(1)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时间安排

训练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训练时间是构成运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运动水平的基本条件,没有一定时间的保证就难以保证成绩的提高,这是运动训练学的规律。在调查中发现常年坚持系统训练的人数比较少,大多只在赛前进行短期训练。可以看出有些学校并不是很重视课余田径训练,有的训练只是为了应付比赛。

(2)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的年龄影响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田径运动成材的基础阶段,而优秀的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体育教练员的培养,尤其在青少年阶段,体育教练员的作用更为重要。体育教练员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包含着对项目特征、规律的感知解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解决训练和比赛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对训练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带队教练员队伍的年轻化,可以说明这部分年青年带队教练员精力充沛,是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经验不足是他们的劣势。虽然老教练的精力和体力在下降,但他们具有丰富的带队经验,而对于青年教练员来讲,就需要他们今后虚心向老教练学习,并在训练中多加学习和积累。

(3)学生对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关系认识

长期以来,文化课学习和训练始终是一对矛盾,一些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对“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很深,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存在种种偏见,一直是困扰课余田径训练工作中的大问题。由于长期、系统、艰苦的训练,必须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余田径训练对文化课学习的影响严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田径训练对文化课学校不会产生影响。不难看出很多中学还没能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

(4)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主要因素

每位家长都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成才,父代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是支持孩子从事体育的关键,父母往往决定了子女的角色期待以及未来的职业取向。目前,家长的体育意识是比较薄淡的,有些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迫于升学不得不放弃和减少课余训练,更有甚者家长出面干涉反对学生参加课余训练,家长不支持自己孩子将来参加田径专业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给业余田径训练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5)运动员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动机,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好坏。而现在中学田径运动员参加课余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这主要与现在中学一味追求升学率有关系。喜欢田径运动和锻炼身体才选择的参加田径课余训练的人比较少。这些也说明田径运动在学生们心中受欢迎程度也并不是很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6)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场地、器材设施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学的基础建设,在体育方面,体育场馆在中学一个个拔地而起,对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而言,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都是重要的物质条件。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很多学校没有条件扩充自己的田径场,有的甚至还被宿舍楼、校园绿化及其它建筑所占用,致使正常的课余训练都无法开展。田径运动训练最低要求应该有田径场。场地、器材条件差是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又一障碍。

(7)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现状

训练经费是课余训练能否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训练经费是开展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所必需的维修、添置器材、设备、服装、营养补贴、参加比赛的物质保证。现在中学生田径训练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学校拨款,而校外的一些企业的赞助几乎没有,经费的不足也是制约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目前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还处于摸索阶段,家长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处理不当及担心运动员出路窄是影响家长支持学生参加业余训练的重要因素。学校又一味的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状况不够理想,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的正常开展。运动员整体水平不高,项目布局不够合理,课余田径训练矛盾突出,难以妥善解决,发展困难。

3.2 建议

学校领导、家长与运动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田径课余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与参与田径课余训练。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合理统筹安排训练与学习,提高课余训练的科学性。必须积极促进体教融合,以人为本,加强业余体育训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以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坤.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浅谈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3.

[2] 顾鹏,张志强,郭志强.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师范学院学报,2001,23.

[3] 王晓堂,刘克举,穆永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3.

田径训练论文篇9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Mental Skills Training and Countermeasures

XU Yi

(Sports Schoo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12)

AbstractIn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s relat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thinks that mental training coaches ability to raise the level may become the key players, and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approach of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Key wordsfield atheletes; mental skills; training

0 前言

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心理因素的抗衡。心理素质对田径运动员技术、战术能力的发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田比赛中,运动员尽管有良好的体能和技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作为基础,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1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术发挥的基础

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田径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①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身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田径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心理能力也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更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途径。

李明等认为,对于在大型田径赛事上的选手实力未发挥而错失得牌机会,主要因素归于选手的心理素质不佳,而非努力不够;并认为选手普遍缺乏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许多田径运动员表现失常,意外“中箭落马”表现与预期出现落差,反映出我国田径选手的心理素质还要再加强。②

田径运动员常在激烈的比赛中频频失误、甚至表现大为走样的情形时有所闻,也印证了体能和技术于比赛中要能充分的发挥,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

2.2 心理技能训练是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研究显示,对于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比例是体能、技术占30%,心理占70%。③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由于体能与技术相差极微,比赛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心理状态的好坏。一名田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应属于自己的心理控制范围内,他必需体会什么是“应该做的”,为赢得胜利,需专注于行动,并排除负面思考,才是当前适当的目标。心理训练便是以各种心理技能及策略,对田径运动员实施系统化的训练,目的在于增进田径运动员的表现;心理训练也是在培养和发展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对负面影响表现状态的控制与调整能力。因此,田径运动心理训练理论的认知是教练及田径运动员的基本课题。心理技能训练是近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影响、制约着田径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促使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2.3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相关研究

近几年研究以心理技能与田径运动员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或实验法进行探讨,但大多数研究主要基于理论思辨进行分析。如孙学川等人④(1988年)采用实验法,用跑台、监控系统、心率仪等仪器,并借助运动员达到生理极限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利用拐点法对运动员的毅力品质进行了量化的测定。李靖等人⑤(1991年)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心理技能因运动项目不同而存在差异;同一运动项目不同性别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无显著差异;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全面发展水平一般都较高。宋文玫等人⑥(1994年)理论分析了比赛中运动员怯场的原因――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并提出应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以解决其怯场心理;黄淑杰等⑦(2002年)提出应根据专项和个人特点培养武术、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此外,宋中良(2002年)采用现象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结果发现:闭锁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克服内部困难;开放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主要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袁静⑧(2003)等通过分析比赛成绩和运动员心理,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关系;郝建平⑨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田径运动员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定,并给出了合适的建议;万艳红⑩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实践,提出教练员应该善于在训练中采用心里预防和心理卫生措施。

2.4 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相对来说,男性田径运动员的自信心、动机、压力处理与逆境调适、可教导性及专注均显著优于女性田径运动员;年龄上较年长者优于年龄较低者;训练年数较长者优于年数较短者,年数越长其团队精神也欲佳;训练年数愈长者及运动员在专注于自信心的表现上显著优于训练年数短者。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最佳是可教导性,表现较差需要加强项目大多为专注与自信心。

2.4.1 巧用认知技巧

优秀田径运动员与一般田径运动员除了在体能和技术上有所差异外,优秀田径运动员比一般田径运动员善于利用各种认知技巧,如心象训练、自我谈话、专注、压力管理等,以保持注意力集中、降低焦虑,进而提升运动表现。

2.4.2 专注与自信心

运动水平上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亦显著优于一般田径运动员,尤其在专注与自信心层面,并对成绩表现有预测效果;然而研究却也发现,专注与自信心是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但与实际表现却是差距最大的心理技能,国内选手专注与自信心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参加国际大赛选手的专注力反而低于只参加国内大比赛的选手,推论原因可能国内选手参加国际赛的经验较少,多数的选手并非如预期调整到最佳状态,故也少有突破个人成绩的最佳表现。

2.4.3 自信心与目标导向

技术水准较高的田径运动员,其压力因专注与自信心,则显著高于技术水准较低者。田径运动员认为最重要的心理技能为建立自信心,且曾修习田径运动心理学课程在动机、自信心向度上高于未修习者。最常被训练的心理技能是目标设定,接受最多训练的心理技能为可教导性,而最有效的心理技能为积极的自我对话。

2.4.4 心理技能知识获取

心理技能可以帮助田径运动员增强表现水平;而在心理技能接触时期,在初级阶段学习时接触较少,高中时期或是进入选手期。在参加比赛后,根据临场比赛所发生或是面对的状况,教练给予现场的指导,或是赛后检讨,才得知如何面对困境并调整自己。大多选手并未受正式、有系统、长期的心理技能训练,这需要根据选手差异性,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训练计划,提升选手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近年来,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田径运动心理学家、教练、及田径运动员所关切的议题。他们一致认为田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表现不再只是体能训练的多寡,更重要的是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特质。田径运动员在参与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不但要消耗很大的体能,而且也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须具有较强的战术意识、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如果田径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心理技能不好,则战术意识不强,随机应变能力也较差,在困境下出现有勇无谋,束手无策的窘境,即使是体能、技术与战术等训练比较理想,也难于在比赛中取得优胜的成绩。所以对于外在环境的变化观察与因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比赛情境、观众的叫声、对手的习性与战术的改变等,田径运动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适到最佳状态,找到最好的因应方法,另外,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比赛节奏与战术的掌控,亦是田径运动员必需面对与处理的问题。

研究亦发现要让田径选手达到国际级的水平,则除了竞技的发展外,也要特别在动机和专注的能力上加强;田径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教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田径运动员人才的培养,教练的工作任务是要帮助田径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专业技能和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3.2 建议

教练在对于选手的指导上,尽量力求客观。当选手们有相同表现时,不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因为这可能会影响选手信任教练及接受教导意愿的程度。在我国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提升教练的专业能力可能成为我国选手水平提高的关键。

近年来亚运、奥运或世界锦标赛,国内代表队选手常有足够实力夺牌选手,因临场表现欠佳,心理素质不足而错失夺牌机会,对于这样情况:(1)应加强相关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课程;(2)建立田径运动员系统化的训练计划;(3)选择正确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时机及拟定个别化的训练方案;(4)增加办理田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相关学术研讨会。

注释

①高骏.田径运动员心理能量与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研究[J].田径,2009(2).

②郑双喜.对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

③李明,魏家俊.对我国田径运动员心理竞技状态机控制能力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2):128-129.

④孙学川,等.运动员毅力品质定量评定方法―拐点法[J].成都体院学报,1988(3):35-37.

⑤李靖,等.不同项目运动员一般意志品质的量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1(8):21-23.

⑥宋文玫,等.竞技比赛中“怯场”与意志力的培养[J].山东体育科技,1994(3):44-45.

⑦黄淑杰.武术运动员意志品质及其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2(3):74-75.

⑧袁静,沈小乐,王建民.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3):79-80.

田径训练论文篇10

1.研究目的

田径业余训练在当今社会处于少年与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衔接不起来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它的快速发展。

看清我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具体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在发现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充分发挥“田径是运动之母”的影响力,促使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训练中来,壮大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后备军的队伍,促进我省田径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现实意义和理论支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在网上查找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硕博论文等,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新闻等时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好分类,全面了解当前亲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状况。

2.2访谈法

对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走访,了解训练中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为论文提供现实的资料支持。

2.3逻辑分析法

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分类,结合走访调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

3.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分析我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因素。

3.1资金支持的影响

经费是物质保障,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资金支持是弥补政府拨款严重不足的重要支撑,积极倡导田径业余训练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对家庭的健康科学生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宣传社会资金的融入。现代化的田径训练是科学的训练,是科技的挑战,是资金支持的体现。此外对教练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的成绩应有相应的资金对应,解决教练员的家庭经济来源,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3.2现代化科技的影响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共同促进。在具体的训练中,积极吸取外界的精华,将田径运动的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运用到训练中。打破原有的传统的训练模式,靠感觉、靠经验,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严重的影响着训练效果的实施。要有先进的科技训练器作为训练辅助手段,进行科学的技术诊断,避免出现损伤和疲劳。学会用科技来训练,向科技要成绩。

3.3后备人才的影响

田径业余训练在当今社会处于少年与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衔接不起来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它的快速发展。不断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内在潜能,把提升后备力量的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上,青少年田径后备力量的不断壮大,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程度,现代化的科学训练是各个国家所向往的。

3.4环境因素的影响

3.4.1训练环境的影响。在具体的训练中会出现器材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器材更新慢。走访得知,有的起跑器根本就不能用,每次训练使用时,都要提前维修,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有的上力量的杠铃杆两头的固定是坏的,每次上力量都得多人保护,严重影响着训练的效率和训练的成果。

3.4.2社会环境的影响。家是运动员永远的港湾,一定程度上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的和睦相处,是运动员认真投入训练的基础。社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田径运动的发展,从而影响田径业余训练的训练成果,国家要给予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法规、宣传等等。

3.5教练员的影响

一位合格的教练员是运动员的幸运,在训练中从科学的理论研究到实践中,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的训练手段,快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年龄,年轻是本钱,但是缺乏竞技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体现,教练员一定按照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定的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不要急于求成。按照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借助新型的训练器材,最终达到理想的竞技成绩。

3.6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实施管理制度时,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开手脚,大胆的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体现运动员的积极性。

4.结语

我省的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中出现场地和配套设施满足不了训练的需求;对教练员、运动员的管理科学性差,跟不上田径运动的发展;资金支持单一,经费紧缺,没有更多的筹集途径,无法很好的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的物质要求;专门的教练员在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较少,跟不上田径运动发展的步伐,阻碍教练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作为运动员来说,首先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无法保障,训练的效果也不会太好,学训的矛盾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相互制约。

在以上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优化、改善诸因素的影响,开创河北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美好未来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论文篇11

一、引言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更是整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从学校里培养、选拔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学在我国的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阶段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应该是国家选拔、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简称:卧龙中学)是沂南县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下设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体育部(沂南县体育竞技学校)、国际部。现有246个教学班,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18000余人,总投资3亿余元。该校设有三个分校区,其中一分校和二分校设有高中部,一分校学生以走读生为主,二分校学以住宿生为主。目前,卧龙中学的业余田径队共有250人。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分校的近200名业余田径队队员与20名教练进行调查,有效地提高本文研究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中学业务训练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卧龙中学业余田径队队员及教练发放,问卷,男女各100份,共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对卧龙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

3、问卷的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设计的可靠性,学生调查问卷先抽20个样本在小范围内进行,再大面积测评,信度系数在0.95以上,对教练员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在0.9以上,均符合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分析

毋庸置疑,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志者。因此,教练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卧龙中学的田径队由20名体育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配到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教练员负责本训练小组的训练管理工作。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标志。运动经历是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的年限,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运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获得相关体育感性知识的多少,而且是他们带队获得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教练员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师资队伍业务基础越好,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有一定比例高学历的师资的加入有助于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围,从而带动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训练水平。

从表2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卧龙中学教练员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7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专科占40%;年龄在30-39岁年龄段的占75%,40-49岁年龄段的占25%。说明卧龙中学田径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业余田径队参训人数过多,教练员工作负担沉重,很难保证运动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单元的训练质量,从而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参训教师作为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参训动机如何,决定着参加训练的教师对训练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影响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如表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对田径的爱好与兴趣”占40%,其次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占30%,再次是“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占15%。

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主抓训练工作的均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训练的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课,而且要抓体育训练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准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等其他工作。从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见,卧龙中学参加训练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包括平均14节/周体育课,平均3.4节/周课间操和平均2.4次/周课外活动,除此之外的才是业余的田径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参加训练的教师工作量十分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训练的教师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带队训练工作中去,当前,也就很难保证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质量。

(二)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参训学生现状

目前,卧龙中学业余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并为其今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运动员是业余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业余训练的培养对象,因此,通过运动员的状况可以反映卧龙中学的业余训练水平。

如表5所示:卧龙中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有25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10名,男、女生比例适宜。该校田径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设有一个成建制的体育生特长班,现在学生运动员80名,高中阶段特长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插在各教学班中。

调查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现有等级运动员5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5名,三级运动员30名,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大多数运动员水平不高,尖子运动员仅占极少数。从统计情况看,卧龙中学田径队训练线长面广,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势项目,“尖子”不尖的特点表现突出。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抓好运动员文化成绩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也是业余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从表7的调查结果课余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运动员文化成绩整体不佳,且呈现参加训练年限越长、文化成绩越低的态势。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把能上大学作为其参训动机,这本无可厚非,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与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动机是激励主体去行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动力。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决定他们训练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多少,从而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在对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总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所占的比例为68%;排在第二位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所占的比例为56%;排在第三位的是“使身体更健康”,所占的比例为57%;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学校争荣誉”,所占的比例为43%;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大学”,所占的比例为38%。如表8所示:

此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最看重的是个人特长、爱好和需要,这些所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价值。而“为学校争荣誉”体现社会价值和“考大学”体现长远目标的动机不如前三项的动机强烈。从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好的、积极的。从中学培养目标和业余田径训练的目标来看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训练行为。

在对参训学生放弃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课余看出,参训学生对放弃训练的原因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田径训练特别枯燥、太苦、太累”,占47%;其次是“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占18%;第三位是“教师不热心”,占16%。

从表9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参训教师是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说明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参训教师不注重训练计划编写和实施;且采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创新,造成参训学生在训练中感受的只有累、苦和烦,没有体验到快乐,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高水平的田径竞技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外,重要的还在于早期选材和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调查表明,卧龙中学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12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时间得到了保证,如表10所示:

从表10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还不够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基本上没有多年教训计划,有年度训练计划的仅占45%,有完整的课时训练计划者占25%。此外,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经验和感觉训练,繁重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研究和探索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卧龙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参训教师动力不足,科研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2)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3)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不重视;(4)学校由于学校教学和经费原因没有长期的业余训练和计划;(5)受训练条件限制,训练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科学化,几乎没有使用各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仪器来监视测定训练,评定训练,做定量化的科学指标评定等。

(二)建议

1、转变思想,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2、建立健全田径业余训练体系

卧龙中学要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制,学校教练员要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提高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切忌拔苗助长。同时,每个教练员必须针对队员过多且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身体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训练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注重运动技术训练。此外,要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医务监督,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进行评定,检测试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保证优秀体育苗子输送渠道畅通,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

3、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管理

在加强运动员管理方面,卧龙中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意识到我是“体育特长生”而不是“特殊生”,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运动训练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严格自律。最后,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的各种体育法规,学校要积极与体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完善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完善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使学校的业余训练能够有规划、有计划,杜绝突击训练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才。

4、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沂南县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卧龙中学要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论文篇12

1.二元训练理论的缺陷

1.1 二元训练理论中训练大周期的弊端

训练周期理论与当今国际田径的发展和要求有着明显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周期训练过分强调一般训练以及一般训练是专项训练基础的做法,无论从训练形式还是强度上,均脱离了专项的要求。(2)运动训练过程中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分别与竞技状态的获得、保持和暂时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各时期的安排差异性较大,不利于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并且,三个时期时间跨度过长,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较少。

1.2 二元训练理论中“二元”带来的弊端

二元训练理论认为,体能与技术是分别存在的。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建立在体能这一基础之上。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先进行体能训练,后进行技术训练。在训练实践过程中,使一部分教练员形成了训练是积累,比赛是消耗的观念,担心比赛会影响到训练的系统性。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田径运动员普遍缺乏国际比赛经验,尤其缺乏世界大赛经验是不争的事实。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的52名田径参赛选手中仅有14人正常发挥了水平,占总人数的27%。在第十届赫尔辛基世锦赛上,中国共派出35名选手参加22个项目的争夺,遗憾的是有多名选手仅仅参加了预赛,便尴尬地离开了赛场。在世锦赛上交了白卷的中国选手竟达10人,超过参赛总人数的1/4。尽管各个田径单项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训练应与比赛结合,应在高水平比赛中去检验、提高,的确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元训练理论同时认为训练大周期由体能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以及中间的过渡阶段构成。但长期、大量的准备期低强度训练容易使运动员形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导致训练机械化,阻碍了训练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并且 这种低负荷、低强度的训练很难提高项目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和能力,也无法符合和满足比赛的要求。在中国田径运动员身上,还存在如下现象:运动员在国内状态还好,到国外正式比赛就不行;预赛或及格赛发挥还行,但随着比赛的继续进行就发挥不出应有水平,甚至成绩越比越差。这都是因为平时的训练没有围绕专项而展开,缺乏高强度或连续大强度的训练,导致运动员到正式比赛时,生理和心理都无法适应这种连续的高强度刺激。

2.一元训练理论与谢文骏的训练实践

2. 1 一元训练理论

一元训练理论认为:体能和技术是同一本质的不同表现,元因素只有一个。训练进步的基本原理是体力波的涌现;具体训练的收效,有正、负两种可能性;即使是正效的训练,也具有正、负两种作用。相对于 体力波涌现规律而组成的训练小周期(一般历时几天至一周),是训练安排的基本框架,它是争取成绩进步的基本结构。通过一个个成功的训练小周期,可以实现运动成绩的滚动式提高。运动员一生从开始运动实践到退役,形成运动训练全周期。

2. 2 谢文骏的训练实践

谢文骏的训练安排较好地体现了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摆脱了传统周期论的束缚,从冬训( 准备期)开始改变过去那种大周期、长节奏、低质量、大运动量的训练方法,采用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 适当减少每堂课的负荷量)、高质量的安排方法,使刘翔从冬训起就一直保持较高的稳定状态。同时,注重在训练中解决实际比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浪费时间进行那些低效的重复劳动,使机体通过高质量的训练得到足够而又恰当的刺激,决不人为地追求一个阶段(比如训练期)的特大刺激和另一个阶段( 如比赛期)的大幅度调整。二是坚持以赛促练,赛练结合。谢文骏的训练年限虽然不长,但近几年参加各类比赛的次数是中国运动员中最多的之一,特别是2014年他参加上海钻石赛、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的110米栏大赛中连夺两冠,时间间隔仅短短三天。孙海平认为,在上海站比赛中谢文骏之所以能有上佳表现,除了良好的心态外,还因为这半年来他一直不断地改进弟子的过栏技术。孙海平教练也曾表示,运动员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训练水平要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上,不能够起伏过大,大起大落,否则又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重新调整。而且,这样起伏过大对运动员的整个成长和提高专项成绩是不利的,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这实际上就是对二元训练理论的否定。因为二元训练理论认为,训练安排的基本框架,是由体能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以及中间的过渡阶段构成的 训练大周期,它历时几个月到全年不等。经过一个训练大周期,才能获得成绩进步的一次偶然机会。它将运动训练过程中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分别与竞技状态的获得、保持和暂时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各时期的安排差异性较大,不利于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孙海平教练对谢文骏的训练,与一元训练理论是相符的。

3.结论

谢文骏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良好条件外,与科学的先进的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田径项目要取得好成绩,必须要以科研作支撑,必须要有一大批潜心研究业务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联合公关。刘翔、谢文骏的成功,是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训练理念的结果。一元训练理论在当今的国际大环境下,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面对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我们任重道远,只有破旧立新,大胆实践创新,我国的田径运动才能焕发出新的可持续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平.德国训练学热点问题研究述评[ J]. 体育科学,2001( 3).

田径训练论文篇13

我国很多田径项目的教员进行训练时安排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来说,是不符合运动员身体训练规律的,在处理田径运动中步频和步长的训练时,通常会根据训练实际需求来改变训练方案,从而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更无从谈合适的指导。尤其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教练往往不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作为考量依据,相反却根据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外国运动员训练时得出的数据来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训练,完全忽视了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等必要因素。

1.2训练没有达到系统化要求

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培养都不能根据赛场上得出的成绩来衡量运动员,也不能只关注短期效果,正确的方式是观察训练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从本质上发现运动员的体质及其在体育方面的潜力,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是关注暂时利益,是始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然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1.3缺乏体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一旦只是重视运动员的技巧上,那么只不过仅可造就一批田径工具而已,在倡导“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更加以人为本,教练在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是常规科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保障全方位开发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当前仅仅局限在田径能力方面这一做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就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的培训方式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都将对运动员进行的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培训忽视掉,单纯考虑训练体能方面,功利性十足,从而造成了运动员也只从心里把田径运动看成是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一个职业而已,无法从内心认同这是终身事业。在这样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又缺乏正确的训练训练态度的条件下,必将不会提升我国田径事业在世界上的水平。

2详细讨论田径运动中训练周期

2.1准备期

在准备期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含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是必备的,同时应该将田径训练中的不同任务和要求考虑在内,根据特殊情况设定不同训练阶段,例如,每个训练阶段可以设定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可以高度集中某一项训练科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基础的训练,这种方式极具目的性,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时间较长,准备期的特点主要是训练节奏长、训练周期大、训练强度低、项目数量多等等。

2.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半个月左右为限,这是一个比较短的实践周期,通常它会以适应性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调整身体基本状况,使之适应比赛而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一时期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体现是训练强度低,主要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训练,重点是田径竞技项目起步阶段的读秒反映训练、比赛阶段的起速保持和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的加速训练、临近终点阶段的凋整恢复训练等,另外也不应忽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训练以及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2.3恢复期

恢复期是一个短节奏的训练期,在这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调整、恢复上,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特点是训练负担较轻,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训练,难度小、时问短、科目小,但这是一个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期间。

3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案的制定

3.1训练方案的制定要彰显周期性理论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的周期主要就是上述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必须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田径各项目比赛回合之间相隔的时间,田径训诫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再加以详细的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小阶段、小周期,再根据每个项目特点的不同分别制定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如在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中制定相应项目运动员所需输出的力量值及技巧的训练方略。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