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实训总结实用13篇

跨专业实训总结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1

一、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必要性

1、跨专业综合实训是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其学科本身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和关联性,实行跨专业的综合实训有着势不可挡的必要性。

2、在高职教育中,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对实践的感性认识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掌握, 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训练意义重大。基于这原因, 不少高职院校创新式的提出了校内实习的思路,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方针经营环境搭建和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问题,解决了经管类学生实习困难,实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3、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需要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其本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企业的需求角度,为了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的人才,加强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建设,通过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其专业知识,模拟与现实接轨企业平台,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改变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在当前不断备受重视,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是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对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认识不够。由于经管类传统重知识轻能力思想影响,部分学生对于跨专业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重要性缺乏充足认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承担着企业不同的岗位,部分学生没有做到积极参与,因此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训效果。

(二)实训师资队伍数量不够,实践能力不足。教师课程负担相对较重,在承担理论课程的同时参与实训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师在理论知识丰富扎实,但缺乏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实践培训投入不足,创新训练不够,造成师资队伍整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样对于跨专业实训的质量不能保证,预期效果下降。

(三)资源投入不足。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训资源配置非优化,不少院校对于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不足。尽管建成基本的硬件设施,但是在软件设施方面和基础环境的建设上有待提高。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内容

1、创新教学设计内容。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合理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根据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仿真市场环境,模拟企业经营情况,并设计学生实训的任务。

2、规范教学组织。实现跨专业,跨班级混合组队,多组同时开展。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现场互动式实训,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3、落实教学过程实施。每间教室分别设置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协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并根据具体的实训情况,根据实训进度,适时调整实训节奏,提高实训的饱和度。

4、落实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教学综合评价,由主控老师根据系统自动评价和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考核学生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学院应对实训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站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角度,应对跨专业实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并投入。协调各方资源,做好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完善实训场地、丰富教学配套设施等,建设更真实的职场环境,并提供适当的配套资金。

四、跨专业实训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广东工商学院响应当前教育对实践教学的新要求,引进国泰安软件系统,在经管类专业学生开展了跨专业的综合实训。通过这次跨专业实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对我校跨专业实训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总结。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传统专业学习的局限性,走出专业范围,突破学科壁垒,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与贯通。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特色专业建设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尽管目前跨专业实训实践教学开展存在不足之处,但为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跨专业实训的重视,并把其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项目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2

1.配备实习指导教师

根据实训平台的实际情况,初步配备4名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具体有综合实指导1名,负责综合实习中教学活动的组织、总体进度与安排;模拟企业指导教师1名,负责指导模拟生产制造企业的模拟进度与指导,要求具备经营模拟课程的教学经验;服务机构指导教师1名,负责各服务企业/机构的模拟进度与指导,要求具备服务业机构业务流程教相关专业教学经验;技术人员1名,负责在模拟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教学任务项目

根据教学任务流程,完成16个仿真实训项目,具体有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筹建,包括企业机构筹备、企业设立;第二部分为制造企业经营,包括企业经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生产配置、财务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企业竞争力提升、经营总结8个项目;第三部分为现代服务业环境,包括工商局业务模拟、税务局业务模拟、银行业务模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模拟、国际货代业务模拟、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物流公司业务模拟7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置若干子项目实现具体仿真岗位和具体业务技能,完成业务链流程,资金链流程等,填制模拟业务表格、单据、凭证等。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考核评定

根据综合实训的项目任务设置,每一学生需要在跨专业实训平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系统平台会自动计算学生完成的时间、质量、经营情况等,给学生评定成绩。最后结合学生在仿真实训的出勤、最后的实训总结综合评定学生实训成绩。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3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依托综合实训软件,构建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以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为核心,与供应商、物流商、贸易商形成完整产业链,同有关政府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一系列经济组织及其业务运作的系统。

(二)课程特点

跨专业综合实训突破现有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自为一体的局面,集成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造性地建立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高仿真实训环境设计,学生的经营决策行为实时改变实训的数据,动态数据环境突破了以往静止单一的实训模式,增加了专业实训的难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动态变化的数据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作出决策,实现了综合实训由静态模拟到动态真实的转变,高度模拟了现实社会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市场竞争与决策能力、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二、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平台搭建

课程依托方宇博业开发的“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VTS-M”系统,构建虚拟仿真现代商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学习训练、教学管理与评测的一体化平台系统。

仿真实习平台模拟电子设备制造业运营环境。由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原材料供应商、贸易公司组成的供应链,组建辅助机构: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会计师事务所、工商局、税务局和媒体中心。从市场环境、工作场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景仿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贸易、供应、物流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

(二)硬件配备

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由于涉及多岗位的协同运作,对实训的场地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要容纳100人以上,并能满足后续扩容的要求。因为实训内容高仿真,在场地设置上也应尽可能模拟现实。制造公司、贸易公司、供应商办公室,银行柜台、工商局等各个区域尽可能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布局和配置各种设备和办公用具,营造职业工作氛围。实训设备配置,对服务器、终端机等设备均有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在满足基本教学运行的情况下,需要适度考虑后续软硬件升级的问题。

(三)教学组织

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开课面向经管类各专业,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训活动,对教学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该实训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在学完相应的前置课程和相关专业单项实训后开设较为适宜,一般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比较合适。

以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为例,实训课程针对审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6个专业的学生,开课时间是大四第二学期初,实训安排80学时,集中在四周时间,每天下午四学时。每期人数约200人,配备6名实训教师,来自各专业方向,在实训过程中,负责解答相关业务问题,控制实训进度,协调现场事务,组织部署和评定实训成绩。另有一名实验员负责硬软件维护。

(四)实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实训仿真环境中,制造企业、贸易企业、供应商、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在线上完成从企业注册至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线下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员工招聘、会计账务处理,以及生产经营,网络运营维护业务,工商局、税务局办理各类注册、审批、登记业务,银行负责办理各机构开户、结算、贷款等业务。

课时安排:课程简介及开课动员4学时,CEO竞聘及员工招聘8学时,企业注册8学时,经营规则学习4学时,试运营1-4季度16学时,正式运营1-8季度32学时,课程总结4学时,资料整理归档4学时。

实训进行中,学生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履行任务,完成企业或机构经营目标。此外,还特别设计最佳简历评选、企业宣传海报评比、企业logo设计大赛、点钞大赛、CEO论坛等活动丰富实训内容。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考虑团队业绩也考察个人表现。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例,其考核重点关注期末经营业绩,网络运营情况、财务处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此外还注重学生在实训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及实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反思。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对其团队观念、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总体考量。期末经营业绩考核可以采用软件中自带的经营分析,也可以依据财务指标(如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教师也可以灵活设置考核标准进行排名。个人考核参照CEO对员工的评价,按照员工工作表现确定成绩等级。

(六)教学效果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开设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以来,共四届13个班级约650名同学参与实训,根据反馈信息来看,仿真综合实训突破了教学场所限制,使教学更加?N近真实,学生参与到实践环节,提高了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训中融会专业知识,了解掌握相关辅助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了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综合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企业为单位的小组课程实训,让企业员工在CEO领导下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在学习中结下友谊,同时锻炼了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

三、跨专业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反思

(1)仿真综合实训创造了一个虚拟环境,并在虚拟环境中设置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规则有漏洞,学生在实训中会利用系统漏洞,如:系统里允许企业间转账,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会相互拆借资金,导致民间借贷泛滥。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4

2、跨境电子商务人材的几种培育模式

鉴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材请求知识技巧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的特色,和目前需求缺口大的现实状态,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培训机构培训以及学校培育的培育模式。

(1)培训机构培育

目前1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树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人材,如阿里团体旗下淘宝大学,淘宝大学聚拢了一五00名讲师、八0家机构以及三00所院校的社会资源以及气力,为近五00万学员提供了电子商务相干的专业知识培训。 淘宝大学的培训对于象涵盖了电商企业的高层、中层及1些员工。1些地区为了解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材缺少的问题,都踊跃引入淘宝大学落户本地区,如二0一四年一一月二九日,陕西省引入淘宝大学,淘宝大学陕西分校沣西培训中心在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西部云谷成立。对于于解决短时间内跨境电子商务人材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运用像淘宝大学这样的培训机构培训急需的跨境电商人材是各地各企业较为有效的1种法子。从长远来看,培训机构主要应当承当跨境电商企业的中高档人材的培训以及培育。此外现有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数量仍是偏少,培训教师也不足,因而建议现有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应当与有前提的培训机构以及高校展开合作,扩展培训机构的数量。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5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对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根据业余体校跨栏项目的最小年龄13岁的参赛要求,跨栏项目运动员的培养最理想的阶段,应从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就开始进行训练。而跨栏跑项目的特点和业余训练的性质决定了训练时间没有保障,使少年儿童选手在业余训练阶段容易出现很多技术错误。因此,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使少年运动员尽快克服技术难度,达到应有的水平,完成各级比赛任务,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许多跨栏教练员需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跨栏跑的特点和笔者的亲身体验,谈一下针对少年儿童跨栏跑业余训练中的―些探索和思考。

一、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

要做到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合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才能使训练中出现的矛盾得以分析和解决。其次,教练员要怀抱强烈的责任感,加强跨栏跑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方法的理解,将满腔热情投入到跨栏项目的业余训练中。再次,教练员在跨栏训练中应注重对少年运动员身体体能、运动技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最后,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由此可见,指导思想是辨证统一的,明确了训练的指导思想,更易于训练的开展,更易于达到充分挖掘少年儿童在跨栏跑运动方面的潜质的目的。

二、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树立一个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固然重要,激发学习热情也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的兴趣,可以提高训练中的积极性,使少年儿童对长期的艰苦训练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和准备,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在身体训练的同时注意观察少年儿童的心理规律,当运动员对训练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组织大家观看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跨栏跑比赛节目,例如刘翔2004年奥运会110M栏决赛,同时结合跨栏跑训练的音像资料,讲解跨栏跑的技术要领。精彩激烈的比赛片段将为国争光的梦想植入少年儿童的心里,使少年儿童产生刻苦训练实现梦想的积极态度。另外,电影中运动员规范合理的动作示范,使少年运动员对跨栏跑的动作要领产生强烈的感性认知。通过这些方式,均可以促使少年儿童对跨栏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训练热情,这对于接下来的技术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合理的跨栏跑运动训练方法

由于跨栏跑项目的特点,要求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技术复杂度高,使少年儿童选手在业余训练各个阶段(10~17岁)都会出现一些技术错误,如:起跨消极、起跨点过近、全脚掌着地、重心较低、直腿攻摆、蹬地不充分、跳栏、起跨腿后拖、没有积极提拉、下栏后停顿、上体过直、重心落在下栏点后面等。要想使少年儿童较快地掌握跨栏技术、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在技术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

(一)力量素质训练

由于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

10~13岁的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各个身体部位的一般力量为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并增强肌肉内的协调性,特别是脚掌、踝关节小肌群等部位肌肉的协调发展。练习主要进行动力性练习,而因尚未发育完全的无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较差,尽量避免或减少进行静力练习,而以动力练习为主。

14~16岁的少年的力量素质训练,应以发展全身肌肉的力量为主要任务,达到增大肌肉横断面积的目的,可以通过大量的负重训练。同时肌肉群的绝对力量如起跨时的蹬伸力量,对跨栏技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也需通过训练进行加强。

要发展这个年龄段儿童全身肌肉力量的有效方法,均应结合跨栏跑的技术特点并以速度和力量为重点训练方向。如采用立定跳、蛙跳、立定三级跳、多级跳、跳栏架及台阶等各种跳跃练习;抛实心球、铅球、举哑铃、拉皮条以及轻杠铃等轻器械练习;杠铃推、挺、抓、卧推及下蹲等较重的力量练习;以及各种综合练习器械。

(二)跨栏跑专项技术训练

少年儿童跨栏跑项目的专项技术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提高少年儿童业余跨栏跑训练的效率。

1.初始训练阶段。初始训练阶段是以发展速度、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前提为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速度能力的训练方法为,短跑训练贯穿于全年训练计划中。要突出跨栏跑速度“高重心,快频率”的技术特点,可进行平跑速度训练。对于初步的动作定型的养成,可以采用走栏和慢跑上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在这一阶段,训练量的70~75%应为一般的身体训练,10~15%为专项的身体训练,10~20%为技术的训练量。同时,教练员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实际年龄与生物年龄,结合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训练水平,针对性的控制和调整训练量和负荷能力。

2.基本训练阶段。基本训练阶段是以发展跨栏跑技能为主的阶段,初步形成良好的跨栏跑节奏感。这个阶段的前提为全面发展运动技能,采用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三步上栏”的方式,步骤一般为先跨3~5栏,后跨6~8栏。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总数为30~40个栏架的三步上栏练习,以及一次短距离总数为10~15个栏架的跨栏跑练习。同时可穿插增加趣味性的跨栏跑练习例如5步过栏跑、7步过栏跑或者降低栏高和栏距的跨栏跑的方式提高少年儿童训练的情绪和兴奋度。

在这一阶段,一般身体训练量为30~35%,在总训练量中的比重要相应减少;专项身体训练量和技术训练量的比重逐渐加大,分别占总训练量的30~35%和30~40%教练员在进行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量安排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生理特点。首先不宜在跨栏跑训练中安排过多的极限负荷的跑步训练;其次,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多年的跨栏跑训练计划特别是负荷强度增加的幅度。过多的极限负荷跑量和不适宜的负荷强度使运动员易形成早期的神经损伤和速度障碍,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造成影响。

此外,这一阶段的跨栏跑训练是培养少年运动员节奏感和栏感的有利阶段。节奏感和栏感是运动员发挥技术和速度的基础,它是一种跨栏运动员对栏间跑和全程跑的空间感觉。

(三)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训练手段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避免好玩的少年儿童对单调的训练产生厌倦情绪。

2.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基础上,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应逐渐增加。

3.不仅要注重跨栏技术的训练,也要注意培养节奏感和栏感。

4.应突出速度性力量训练,尤其以负重或不负重的模仿型力量素质训练为主。

四、业余少年儿童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翔的成功经验表明,体育竞赛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长期稳定的技术能力是保持运动水平的基础,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可行且必要的。

首先,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时期掌握正确的专项训练方法,打好跨栏跑技术基础,有利于延长将来的运动寿命和保持运动水平。掌握运动技术水平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足够掌握好各种运动技术。我国许多运动项目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从少年业余训练阶段就开始存在,由于薄弱的技术基础、错误的技术定型和不够科学的训练方法,导致了伤病的发生,很多运动员均走上了早熟早衰的道路。因此,少年业余时期就开始进行专项技术训练,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学习动作技术,打好早期专项化基础,是达到高水平的关键。

其次,跨栏跑项目的特点,需要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跨栏跑运动包括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以及跑跨结合技术和冲刺技术等多项技术环节,训练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只有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扎实的基础学习,掌握规范的动作要点,在成年后进入专业队伍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五、结论

我国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使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训练时间没有保障的问题,对于技术难度大且必须有足够稳定时间进行系统训练的跨栏跑运动项目,一个合理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制定和完善是值得广大教练员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训练指导思想,提出在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运动兴趣的前提下,要遵循少年儿童运动员生理心理和认知的规律,合理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最后对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跨栏跑运动少年业余训练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沈小坤.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法[M].南京:江苏体育科技出版社,1982.

[4] 陈小蓉.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1996,(3).

[5] 于遐著.田径运动员心理品质分类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6,(5).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6

中国正处在产业层次提升和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理论上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会上升,因此依靠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目前不现实,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创业也随之转型升级。

浙江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开创具有浙江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具体措施有: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每年举办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大赛为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对优秀项目的资金扶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外贸行业也正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贸易方式转变。传统外贸出口所经历的渠道通常是:中国生产商/制造商、中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商、外国批发商、外国零售商、外国消费者,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正在再造传统出口渠道,将其变为中国生产商/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可以直接面对外国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消费者。由于渠道缩短,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为出口企业提升赢利水平和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提供了可能。2014年浙江省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销售额约63.5亿美元,高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量的20%。杭州成为唯一一个部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早在2011年就已经是国家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搬上互联网;宁波则在跨境电商进口方面有着骄人的业绩,成为2013年首批国务院批准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可见,浙江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且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小微企业转变传统贸易方式、注入外贸增长新动力的重要选择途径。

2.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缺口催生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改革

2.1跨境电商发展快、人才需求数量大、规格要求高

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11.9%。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5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15%,到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巨大,而且随着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要求的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具备外语能力和外贸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第三方操作平台规则,掌握跨境电商操作基本工作流程,具备跨境店铺运营管理、客服服务和电商操作技术等业务能力的、外贸和电商的复合型人才。

2.2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滞后,课程体系脱离实际

很多高校开设了国际经贸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但是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经贸的特点,也有电子商务的特点,单一专业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兼具国际经贸和电子商务特征的复合型人才。根据2015年6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公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中的数据,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比例高达82.4%。

2.3高职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建设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7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属于不同海关边界的交易实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通过跨境物流交付货物的对外商业活动。近年来,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对外贸易的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跨境电子商务被广泛运用,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近年,跨境电子商务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交易规模同比都有大幅度增长。

2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易方式多样化,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通过整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开展进出口业务,由此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传统外贸技能是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同时还应具备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和管理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改变。

2.2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在全球经济总体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放缓,传统外贸企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近年来出现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极快,增长速度呈现爆发式,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应政策,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进行转型,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特别指出应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是我国的中小外贸企业。因此,高校务必与时俱进紧跟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适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当前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公共课比例较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照国标,同时根据学校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和修订,在对整个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学分和学时占比较多,以致专业课不得不减少学时学分。以对外交流所用的英语来说,沟通和表达是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最核心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了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导向,通过学习,学生拥有了比较夯实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但是像口语这种应用能力却普遍较弱。同时由于学时和学分的总量限制,具有很强应用能力的国际经贸函电和商务英语由于学时所限却相当薄弱,以至于在步入社会面试和在岗位上实际工作时不能很好的用专业外语进行沟通和表达。第二,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且具有滞后性。高校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管理、报关实务等,对于传统国际贸易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经过一系列的系统培训后业务员可以熟练完成外贸业务。但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发展,对于跨境电商企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懂外贸基础知识,还应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掌握跨境电商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做业务时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平台交易。因此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务必深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调整课程体系,深化基于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改革。

3.2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高校开展教育和教学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内容陈旧,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同样如此,面对种类繁多的国际贸易专业教材,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立足于传统贸易方式编写教材内容,而没有及时地补充和更新跨境电商的相关内容,没有涉及的教材也不在少数。使得教师对跨境电商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详细的讲解,授课内容也比较陈旧,以致教学不能紧跟形势,教学内容与当前形势脱节,不利于学生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3.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且方式单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高校老师,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改变传统的授课信息传递模式,由单向单元向多向多元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变,以实现教学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此种方法比较单一。虽然现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被教师运用,但是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互动不足很难较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动性。

3.4实践教学严重滞后

首先是实践教学的师资缺乏。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般是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进行任教,普遍缺乏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授课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是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实践环境不充分。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的主要形式。校内以购买模拟软件教学为主,由于软件数据更新较慢且交易环境只是停留在软件模拟,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培养。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有建立,但一般企业不会同时接纳大量学生,即便有的企业同意接纳,也只是停留在学生从事日常的辅助工作,不能真正参与到国际贸易的具体业务中。

3.5专业课程评价考核方式过于强调期末成绩

为了提高我国的本科教育质量,加强和振兴本科教育,201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新时代高教40条”,其中第12条指出: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期末试卷测试方式目前仍然是各高校的主要考核评价方式,这种试卷的考核方式存在各种问题。其一是容易引发趋利主义,平时不用功,以期末的最后几天应付考试,没有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知识薄弱不可避免。另外,以试卷方式考核,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涉及较少,主要侧重理论知识。虽然学生的期末成绩很好,但是外贸业务技能也不一定能够较好掌握,工作时不能很快进入状态。因此,要想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必须认真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高教40条”,强化过程考核。

4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跨境电商涉及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大领域,需要既懂市场,又会营销和运营的综合性人才。目前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一般都需要通过跨境电商企业内部培养或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再次培养。因此,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重新构建人才培养路径。

4.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跨境电商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应紧跟这一发展趋势,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于跨境电商在各个流程与环节方面都与传统外贸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人才的各项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国际贸易专业深入到跨境电商行业和工作岗位进行实地调研,进而明确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素质和技能的需求,从而确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以岗位要求为职业能力目标,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打造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4.2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职业岗位对接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在跨境电商企业里从事商务类的工作,如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营销策划推广、网络客服等。通过调查发现,跨境电商不同岗位有各自独特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综合来看,跨境电商人才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外贸、外语、营销、物流、客服、财务、计算机等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对接跨境电商职业岗位能力的这些要求,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在传统外贸课程的基础上,删除不适应企业需要的一些理论课程,增设网络营销、产品拍摄与店铺装修、搜索引擎优化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跨境电商类实务课程,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以满足岗位技能需求。

4.3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必须符合实际业务流程,才能使得培养的人才无缝衔接跨境电商岗位。因此,实践教学可通过基础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模块来完成对跨境电商岗位技能的训练。基础实训主要在大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诸如商务英语表达、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跨境电商平台基本操作等基本技能。专项实训主要在大二阶段,根据比较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的典型任务,总结出基于典型任务的教学模块,帮助学生熟悉各个平台的操作流程,根据教学模块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开展专项实操训练。综合实训在大三和大四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企业无缝对接。可以通过学生创业或与外贸企业合作的形式,引入真实项目作为实训任务,以任务为引领开展真实的跨境电商运营项目。按照真学真做掌握真技能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实操切实提高实践技能,从而实现从综合实训到就业或创业的无障碍过渡。

4.4组织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竞赛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79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具体的要求如“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及“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因此,促进教师发展、共享资源培训师资已经成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商务英语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师需紧跟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发展自身的师资条件。文章在梳理和整理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培训策略等进行探究,并对如何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进行分析。

1 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提出

随着教与学的概念在过去50多年来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有了重大的变化。霍伊尔(Hoyle,E.,1980)首次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后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界定。朱旭东(2007)将这些理解做了系统的归纳。其一是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去解释教师专业化发展;例如从个体角度出发,Gabreil (2003)将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教师主动地掌握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其二是社会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专业社会化进行了多种解释,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包括知识面、教学技巧等技术性维度,还应涉及考虑教师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Hargreaves,1995)。除此之外,教师发展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释。Fullan & Hargreaves(1992)提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去解释。Evans (2002)则认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在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同样地,Perry论证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从2个层次去解释:“从中性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学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情况,其中包括了教师信心、技能的提高桥,任教学科知识的提升以及其自身在教学课堂上意识强化。从积极意义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涵盖的内容更广,代表其成长已经超过了一定的技能范围,将工作已经提升到了专业的额角度,而专业知识也已经转化成权威了”。本文将国外学者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主要理论成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详见表1。

从以上各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解释或定义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加以界定的。国内研究者卢乃桂与钟亚妮总结前人的理论,提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定义: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是职前培养、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直至结束教职为止的整个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让教师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专业生涯的全过程,才能与时俱进,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实现在教学、学术上的提升。

2 中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_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职院校教师队伍规模逐步庞大,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内各行各业的涉外商务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催生了大量涉外岗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但是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市场的需求。传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岗位的人才,需要迅速转型成为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师,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三个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最近几年商务英语教师又面临着第二个挑战。陈浩、丁红朝(2015)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经营方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在整个外贸总额中占比与日俱增,为了顺应整个人才需求的变化,中职商务英语教师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职商务英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更突出培训学生掌握专业操作的能力。因此中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包含:(1)专业能力;(2)实践能力;(3)研究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中职商务英语教师最基本特质,是该行业教师职业生涯的核心。

总之,中职商务英语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随着国际贸易的形式变化而变化,要取得如此的效果,教师们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岗上培训,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在教学、实践上的能力。

3 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培训途径

中职商务英语教师的终身教育离不开依托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刘冬梅(2004)在研究了欧美发达国家教师培训的文献后,总结出发达国家教师培训在指导思想、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做到了培训制度法律化,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形式多样化,教师培训主动化等。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注重激励机制,并且使教师培训主动化的举措非常值得我国各类学校学习与借鉴。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它们均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而使得教师培训主动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培训与聘任、评估相结合;鼓励教师对外学术交流;提供学术休假制;新教师培训等。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各级院校教师提升自我,以美国为例,美国院校教师培训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多校园合作模式(Multi-calnpus Cooperativeprogranl);校园中心模式(Campus-wide Center);特殊目的中心模式(The University with Speeial Purpose Center);院系教师发展模式(Development Components of Other Academic Programs)。

除了表2提到的传统的培训模式,近年来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备受重视,因为该模式对中职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重要。如上文所述,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中职商务英语带来机遇与挑战。下文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帮助商务英语教师成长为“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例子,总结校企合作培训教师的模式。

3.1 “走出去”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模式

针对商务英语教师在跨境电商知识方面的弱点,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鼓励商务英语教师“走出去”参加企业举办的多种跨境电商培训。例如,该校商务英语教师通过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培训考证课程,了解到跨境电商发展概况,掌握了速卖通、敦煌网后台操作如上传产品、推广营销、基本的美工技巧等,获得《跨境电子商务师》证书。随着2016年速卖通提高准入规则,商务英语教师无法使用个人账号教学,为了解决该困局,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教师报名参加阿里巴巴官方合作企业“鑫校园”举办的培训,深化了对速卖通的运营情况,并获得教学账号,完全可以实现“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同时,该校商务英语专业与深圳金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基地,鼓励教师走进生产跨境销售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

“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帮助中职商务英语教师走出学校与教室、接触并且掌握实战知识,保障了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

3.2 “引进来”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模式

同时,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将跨境电商企业引进校内,目前该校引进的企业有广州W拉商贸有限公司、广州飞尚贸易有限公司(陈思雅,2016)。学校为企业提供场所、人才,企业为学生、教师提供指导,校企双方真正取得“共赢”的效果。基于真实业务的校内培训,给了商务英语教师更多便利与激励。为了使校内实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推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这个制度给以商务英语教师更多的责任与动力,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跨境电商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熟悉跨境电商的所有业务。

在“走出去”、“引进来”2个模式(见图1)的帮助下,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独立指导学生做跨境电商。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校跨境电商外贸承接小组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取得了折合人民币131,786.65的销售量;该校教师参加第一届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凭借喜人的销售量荣获中职组运营一等奖。

4 建立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中心的设想

为了建设一个开放、互助、互敬、好学的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团队,为了实现“终生教育”的专业发展理念,需要一个开放的组织――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中心。在世界教育迈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阶段,院校纷纷成立了“教学促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之类的机构,这既满足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分享”与“互动”应该是该教师发展中心的主旨。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如分享如上文提及的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相互交流参加企业培训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专业知识。

面对人才培养新形势,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中心应结合教学形式、学校个体情况,加强教师职后教育。教学中心要积极完善学校教师培训制度;转变培训观念;拓宽培训渠道,改进培训模式;注重激励机制,使教师培训主动化;加强新任教师培养,使教师培训全程化。

5 总结

在“互联网+”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催生了大量岗位,为了能够肩负起培养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的重担,中职商务英语教师需丰富自己在跨境电商的知识体系与实操技能。通过多种培训途径如“走出去”、“引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为了实现共赢互利互助的效果,有必要设立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中心,群策群力,鼓励教师对自我的专业水平进行随时随地的反思。中职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提倡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强化教师发展的终身化意识,进而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Standards f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reparing f or the 21 st Century[M].New York:Yonkers Inc,1996.

[2]Gabriel H. & Maggioli, D.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Z].ERIC Digest.Washington,DC:ERIC Clearinghous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2003.

[3]Hargreaves,A.Development and desire:a postmodern perspective[J]. In R. Guskey & M.Huberman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5:9-34.

[4]Hoyle,E.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J].In Eric Hoyle,Jacquetta Megarry(Eds.) 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London:Taylor &Francis,Inc,1980.

[5]Leyton M.Schnellert & Deborah L.Butler & Stephanie K.Higginson. Co-constructors of data, co-constructors of meaning: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n age of accountability[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8,(24):725-750.

[6]浩,丁红朝.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79-81.

[7]陈思雅,基于跨境电商真实业务项目实践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为例[J].考试与评价,2016,(6):130-131.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9

赛教融合的核心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其目的是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能力相互提高。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实现目标的前提是目标明确、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学习内容切合真实环境。

1.1目标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学生学习动力足

研究证实,明确的目标更容易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更容易激发学习动力。跨境电商专项赛明确的比赛内容、清晰的评分标准、规范的参赛流程,为省内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同场竞技的舞台。作为高校学生,通过校赛、资格赛、现场决赛层层选拔,与高水平选手比拼专业能力,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动力。

1.2目标重要性高,学生学习效果好,教师教学技能强

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间接提高学习绩效。比赛成绩增加了学生在评奖、评优、就业和保研等活动的竞争力,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比赛成绩作为教师教学成果,也是评定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比赛成绩的激励下,学生能有效学习比赛内容和技能。教师为争取更好地成绩,将主动按照比赛要求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与技巧。

1.3比赛内容真实度高,学生应用能力强

目标内容与真实情况越吻合,越容易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跨境电商专项赛分为平台赛和数据分析赛,其中平台赛要求学生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B2B和B2C跨境电商平台规定的操作。数据分析赛要求团队在一定时间内获取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数据、并制作成报告。比赛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平台操作能力、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体现跨境电商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其中平台赛以盈利额、点击率、转化率等为评分指标。数据分析赛以思路的可行性、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方法的适用性、结论的应用价值等为评价指标。比赛项目是对跨境电商实战的模拟,与企业业务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学习并应用所学技能。

2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综合考察各地方高校的跨境电商人才模式,结合企业和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并通过征询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本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商务运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2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科专业竞赛,实践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3人才培养方案

(1)基于目标设置理论,构建课程体系。从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目标出发,考虑到复合型人才既要熟练操作跨境电商平台,又要具备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从理论课与实验课、实践周实训、实习三个维度构建,具体如表1所示。(2)实施“三维一体的理实”模式。从大学整体看,是指在校专业学习与校外专业实习结合;从学期看,是指专业学习与实践周结合;从课程看,是指课程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结合。(3)组织比赛,逐步实现培养目标。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让学生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实践周锻炼了学生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技能,跨境电商专项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3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赛教融合模式关键是让学生设立合适的目标,增强其学习动力。根据目标设置的“GOALS”步骤法,首先让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根据自身条件设立目标和子目标;其次,让其通过自主学习、修正学习方法达成子目标;最后,在实现子目标基础上达成总目标。为此,分阶段按上述步骤规划、实施。

3.1专业教育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每年在新生开学以后,学院都会组织专业教育讲座。该讲座由系主任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竞赛安排。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讲授专业教育课,让学生对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知。

3.2职业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明确目标

职业规划大赛面向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旨在培养学生明确目标和规划路径的能力。比赛考察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综合运用职业规划方法与理论,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明确、科学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路径,比赛成果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3.3实践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周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在一个教学周完成特定任务。任务注重实操,对接现实工作与比赛项目,对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周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训练团队在亚马逊、虾皮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参加跨境电商专项赛打好基础。

3.4跨境电商专项赛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赛前动员阶段。认真研读比赛文件,组织动员大会,向学生详细介绍比赛要求与流程,鼓励学生组队报名参加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设立比赛目标,通过目标设置理论,分解目标。(2)训练阶段。首先,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比赛要求和学生目标,充分发挥教师专长,统筹安排指导教师任务,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训练计划;其次,实施训练计划,对训练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团队及时解答,强化训练效果;最后,分阶段考核学生训练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和老师的问题,相互改进。(3)组织比赛。按比赛要求,认真组织校赛,根据比赛成绩严格选拔优秀团队参加省赛。为入选省赛的选手提供针对性指导,如团队如何合作、如何制作逻辑清晰的报告、如何讲好故事。总之,学生掌握了收集数据和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具备数理统计、数据挖掘能力,能发现有价值的市场和商品,并能利用资源验证结论。上述能力恰恰是跨境电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能力。

4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综合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对培养效果的满意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4.1学生综合能力较强

从2019年开始参加跨境电商比赛,电子商务专业每年都有团队进入现场决赛。获得现场决赛资格,说明学生在平台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在全省参赛选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得到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界评委的认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较强的综合能力。

4.2教师团队结构较为合理、能力较强

电子商务专业,属于交叉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各类跨境主题培训活动,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掌握新动态,提升教学能力。此外还通过调研跨境电商企业,了解企业的新需求、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加深行业认知,开阔视野。

4.3学生对培养效果比较满意

2021届毕业生是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不少学生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骨干。为了解培养效果,向这些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量表主要参考文献,其内容除了必要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学习目标与动机、对就业岗位的满意程度三个维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都认为通过培养,本人基本能满足用人单位和自己对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要求;对专业以及职业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对专业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工作环境、发展机会、价值体现三个方面都基本满意。总之,对培养效果比较满意。

5结束语

在培养方案方面,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吸收最新教改成果,依托最新教学理念做适当调整。扩大调查范围,不仅收集企业需求,还要听取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对培养方案的反馈。丰富调查手段,不仅开展传统的现场调查、座谈会、专家会谈,还获取网上的招聘需求。处理时间冲突,如何处理好训练、比赛与其他事务的时间冲突,特别是与研究生备考、其他考试备考的冲突,还需更全面的制度保障。与企业工作相比,比赛项目在强度、压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指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如何让学生得到更贴合实战的训练效果是后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连远强.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79-380.

[2]赵娟,民汉双语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评价[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7.

[3]罗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7-111.

[4]郑辉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20,36(10):136-139.

[5]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03):96-104.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10

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众多房地产企业走出本地,开始实施全国化战略。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跨地域管理,是当前所有跨地域开发房地产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跨地域开发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跨地域、多项目、多业态的开发业务格局,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由于各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政策存在差异,跨地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以下压力:一是运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增加;二是人才尤其是关键岗位人才短缺;三是管理成本加大;四是沟通困难,管理效率下降;五是总部对地区公司控制力下降。跨地域开发给薪酬和绩效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跨地域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以及如何选人用人留人,是目前跨地域房地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跨地域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管控模式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总部对地区公司的管控一般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和财务型管控三大模式,这3种管控模式对地区公司的管控力度各不相同,对应的人力资源管控应分别选择“集中管理型(或全面管控型)、监管型(或政策指导型)、分散管理型(顾问型)”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1]。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总部的管控模式一般会由运营管控向战略管控转变。战略管控需要总部各级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控应该选择监管型(或政策指导型)管控模式。

(二)总部与地区公司之间的文化相容性问题

1、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地域性是房地产行业的特征之一。跨地域开发企业的各地区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及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一般应由总部直接委派。这就要求派出人员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同时,要让所有的员工认同总部的文化与行事原则,以保证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良好传承。

2、地域文化的兼容性

跨地域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派出人员和新聘用人员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为避免引起跨地域文化冲突,需要正确处理跨地域文化融合、薪酬体制和福利待遇、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等问题。根据总部和地区公司文化的差异性和兼容性,分别采取分散管理型(顾问式或委派式)管理模式或监管型(或政策指导型)管理模式。

3、统一管理标准与不同管理策略的有机结合问题

(1)统一管理标准。作为跨区域房地产企业,总部需要在地区公司推行科学统一的系统化管理标准,可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地区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均从总部派出,全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安排到总部人力资源部轮岗培训;第二,总部人力资源部监督和指导地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政策运用、制度建设,并提供学习标杆企业或管理前沿的方法和工具;第三,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进行辅助管理。此外,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文化环境明显不同,人力资源的供应数量、种类和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政策及具体管理情况参差不齐,在维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一标准的同时,总部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地域推行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适应管理环境。地区公司要特别注意掌握和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好政策法规的正确衔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本地化”。“本地化”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选拔培养本地人才,另一种是把总部外派人员培养成精通本地文化的“本地通”。就经营成本和企业的长期战略而言,第一种方式是绝大多数企业的首选,但无论培养“本地化”还是“本地通”人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4、薪酬激励合理性与跨地域公平性的有机结合问题

(1)建立个体长效激励机制。薪酬激励一直被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2]。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激励手段上,通常采用加薪方式而忽略员工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导致一些有经验的人才由于成长空间不足而流失。为支持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始终遵循“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并重”的薪酬激励管理理念。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地域房地产企业在确保员工各职位层级薪酬激励合理性的同时,还要关注总部各地区公司之间薪酬水平的公平性。

(2)完善市场化薪酬管理制度。为实现跨地域房地产企业薪酬激励成效的最大化,应针对我国各地社会物价平均消费指数和房地产企业市场平均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保持各地同类员工总体薪酬收入的合理差距,使员工在主要生活消费能力如医疗、住房和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结合房地产企业专才与通才并重的特点,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薪酬体系,制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层次等级和调整标准,及时与各地劳动力市场收入水平接轨,不断提升员工的薪酬满意度,确保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建立异地工作补充福利。员工调往异地工作时,该员工除保持原公司的薪酬水平、社会保险和社会公积金缴纳及相关劳保福利外,调入地区公司也应给予该员工一定数额的异地工作津贴,以补偿其异地工作的特殊付出,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4)实行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制。一是建立以工作业绩考核为主体、周边绩效和能力素质考核评价为辅的全面绩效考核体系;二是细化绩效考核程序。绩效考核一般视职位目标任务情况采取按月份、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定期展开,或可按一定的期限确定考核期;三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劳动合同管理,以及职位调整和培训等方面。

5、高端人才短缺及完善人才培训与开发体系问题

(1)拓宽招聘渠道。房地产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日益缺乏,关键岗位人才的开发和招聘,始终是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竞争中不变的主题。除运用网络、媒体社会招聘做为重点以外,还需要结合人才咨询机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业内同行应聘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协会信息的补充以及有针对性的校园招聘活动等多种途径,人才招聘采取本地化与全国化相结合。遵循人才与企业和岗位的匹配原则,选聘“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2)防范人才流失。一要用待遇留人。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结合地域劳动力市场情况,不断改善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条件,兑现员工应得的待遇和尊重,科学合理的制定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激励机制,使企业与员工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二要用事业留人。要解决好现有人才“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问题,尽量给他们安排与其专业相适应、有联系的工作职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三要用感情留人。开展员工关怀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才排除各种后顾之忧,使现有人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工作上,共同为实现跨地域房地产企业的持续发展服务。

(3)加速“本地化”培训。“本地化”就是将总部外派地区公司管理人员的先进的管理技术、知识、理念移植到本地管理人员身上。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步骤就是对本地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指导和培训,促进其学习掌握公司的技术、知识及文化,因此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方法及政策的制定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员工培训应作为跨地域房地产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将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在员工培训上充分投入,使各职位人员尽快实现“本地化”。

(4)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跨地域房地产企业应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建立多层次的人员培训与开发体系。一是建立引导人制度,对新入职的员工指定引导人,使其尽快熟悉工作内容、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二是设立人才接力计划,选择高潜质的人员给予岗位轮换、管理知识培训等,使其各方面得到较快的提升;三是管理培训,主要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四是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外部培训。

6、信息与知识的共享问题

信息与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对跨地域房地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的价值。为实现管理信息全面、及时、准确的传递与专业知识的充分共享,许多成功的跨地域房地产企业,都建立了覆盖全集团公司的信息共享网站和广域网通讯系统,有些企业还建立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这对信息与知识传递、共享效率和质量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跨地域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总部与地区公司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推动管理水平升级的战略性活动,只有科学全面的分析企业的实际,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逐步平稳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与变革,克服企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障碍和瓶颈,才能成功的促进跨地域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11

1温州跨境电商行业状况

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温州有着做跨境电商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促进B2C、B2B、B2B2C(海外仓)三者跨境电商融合快速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创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今年5月,省商务厅公布《浙江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县(市、区)》名单,我市鹿城鞋类、瓯海眼镜、瑞安汽摩配、永嘉教玩具等名列其中,为我市跨境商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浙江温州市商务局建立的全市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数据库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7月9日,全市从事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为187家,1至5月份实现出口6084.8万美元,同比增长15%。这意味着跨境电商正成为该市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但是,跨境电商的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跨境电商商务外语人才的短缺却严重制约了温州跨境电商的发展。

2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需求理论中从理论上将“需求”分成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其中社会需求分为政府外交需求和社会机构需求。通过社会需求分析可以了解社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类型、跨境电商人才现状和外语水平要求,可以给具体的外语教学活动和外语人才的培养带来启示。本文主要探讨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用人单位来了解目前温州跨境电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明确商务外语人才的目标定位。

笔者对温州三十家左右的跨境电商的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企业经营者访谈的方式。根据调研结发现目前的温州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需求加大。具有海外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经验,跨境物流,海外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外贸企业的青睐。(2)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日趋显著。目前温州出境邮件主要寄往俄罗斯、巴西、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这就加大了除英语外,俄语和葡萄牙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外语人才需求。(3)轻工行业外语人才需求显著。温州的轻工产品结构适合发展跨境电商。从出口产品来看,温州跨境电商涵盖箱包、电子电气、汽配、眼镜、礼品文具、服装等。因此,温州的跨境电商需要熟悉这些轻工业行业的外语人才。

同时根据对目前温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调查来看,这些高校都尚未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国贸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由此可以,对于跨境电商这一新兴的业态,高校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正处于“饥渴”状态。

3温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教学体系建设

面对温州地区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特殊需求,当地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5F0F进行调整、并通过新型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打造跨境电商的核心教学体系、建设跨境电商实习基地和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

3.1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是教学建设改革的第一步。原来的经贸英语都是以培养传统的外贸人才为主,其培养目标是会英语懂外贸。但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经不足以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新型外语人才的要求,高校要以培养海外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经验,跨境物流,海外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侧重培养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和客服等岗位的人员。另外,由于温州跨境电商企业也急需俄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的外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要增加具有俄语、葡萄牙语等第二外语方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3.2专业群整合的教学模式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做相应调整。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跨界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要摒弃以往走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走专业群整合的道路,整合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实施课程团队制度,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构实训体系;共享商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产学合作、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社会服务等。构建以商务英语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建立合作共享的实训平台,进行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在专业群整合的基础上,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打造要以跨境电商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牵引,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注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渗透。这一复杂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邀请教跨境电商的学科骨干,跨境电商的企业讲师,跨境电商的创业者,对跨境电商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技能与知识关联性分析,遵循“跨境电商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课程”的逻辑顺序,根据“宽基础―精技能―可转型―利拓展”的综合培养原则,进行职业能力的分解、组合,最后对课程进行定位,明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教学训练中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以此重新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另外,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突出温州跨境电商的行业特色。根据对温州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分析,温州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箱包、汽配、眼镜、礼品文具、服装等轻工业。因此,要重点突出这些行业的跨境电商的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技能与知识关联性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3新型的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的创建

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过程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很强,而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运用的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实操的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要大力拓展实践教学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跨境电商这一领域的技能培训。目前最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方式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但是目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总体来说开展得并不顺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相关部门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没有出台对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而大多数企业也认为接收学生的实习是一种负担,不仅企业不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利,另一方面接收学生会对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带来干扰。除此之外,用人企业对聘用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异议。

因此,许多大型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的方式来实现新型的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

(1)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与温州大型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利用“双十一”等机会,与温州本地的大型企业红蜻蜓,康奈合作开展“双十一”客服活动。高校可以组织这批学生到服务企业参观,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并通过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企业进驻方式与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合作。高校通过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吸引微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外贸出口流程服务,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利用企业的资源,运营真实项目,与企业无缝对接。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的难题。

(3)通过建立高校自营性混合股企业实现校企合作通过高校,老师,学生三方入股的混合股形式创办跨境电商企业,通过营业利润分成的形式,激励在校实训老师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由实训老师组织商务英语专业和国贸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依托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平台,创办跨境电商工作室,组成运营团队,各专业发挥其专业优势,利用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外贸接单等综合项目实践,让学生融会贯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掌握相关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三种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开展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最后形成“理论教学+项目任务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3.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建

跨境电商的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商务英语教师要精通于商务英语教学,还要求他们能够投入实践学习,这就对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温州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锻炼,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业务骨干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无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和管理等问题,因此,双师型教师缺乏成为制约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

3.4.1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走进企业

高校与温州跨境电商协会合作,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到温州跨境电商协会下的合作企业进行轮训制度,支持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来把握企业跨境电商方面的用人标准,并反思教学环节,从而对教学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并相对应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学习及培训,返校后再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交流。

3.4.2聘请企业专家走进学校

高校还应引进或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担任跨境电商方面的兼职或专任教师,承担部分跨境电商方面教材开发以及课程的讲授等工作;和在校老师共同合作,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和在校老师一起共同参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并对在校老师进行培训,从而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总之,高校聘请企业专家走进学校,并通过交流沟通互助与协作等方式拉近校企的距离,一方面对在校老师进行专业实践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让企业也能享受校企合作带来的成果和利益,增加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4结论

总之,温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改革,要顺应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为温州跨境电商的后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温州高校要根据当地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特殊需求,以培养外贸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打造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建立的专业实习平台为载体,通过专业群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师型专业团队来为满足温州外贸所需求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锦阳.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J].职教论坛,2015,(23).

[2]刘杰英,商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12

2、在高职教育中,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对实践的感性认识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掌握, 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训练意义重大。基于这原因, 不少高职院校创新式的提出了校内实习的思路,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方针经营环境搭建和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问题,解决了经管类学生实习困难,实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3、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了,不仅仅需要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其本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企业的需求角度,为了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的人才,加强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建设,通过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其专业知识,模拟与现实接轨企业平台,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改变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跨专业综合实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在当前不断备受重视,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是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对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认识不够。由于经管类传统重知识轻能力思想影响,部分学生对于跨专业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重要性缺乏充足认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承担着企业不同的岗位,部分学生没有做到积极参与,因此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训效果。

(二)实训师资队伍数量不够,实践能力不足。教师课程负担相对较重,在承担理论课程的同时参与实训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师在理论知识丰富扎实,但缺乏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实践培训投入不足,创新训练不够,造成师资队伍整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样对于跨专业实训的质量不能保证,预期效果下降。

(三)资源投入不足。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训资源配置非优化,不少院校对于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不足。尽管建成基本的硬件设施,但是在软件设施方面和基础环境的建设上有待提高。

三、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内容

1、创新教学设计内容。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合理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根据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仿真市场环境,模拟企业经营情况,并设计学生实训的任务。

2、规范教学组织。实现跨专业,跨班级混合组队,多组同时开展。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现场互动式实训,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3、落实教学过程实施。每间教室分别设置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协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并根据具体的实训情况,根据实训进度,适时调整实训节奏,提高实训的饱和度。

4、落实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教学综合评价,由主控老师根据系统自动评价和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考核学生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学院应对实训高度重视,加大投入

站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角度,应对跨专业实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并投入。协调各方资源,做好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基础环境建设,包括完善实训场地、丰富教学配套设施等,建设更真实的职场环境,并提供适当的配套资金。

跨专业实训总结篇1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ongguan, through resear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anies, overview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y,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 and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in related enterprise. And then conform the job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quality and expertise requirement for student in company. Finally, put forward four proposals for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demand

1 调研背景

随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国际贸易行业引来了一片新天地,这将促使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渐为膨胀。本次调研的任务就是要调研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东莞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中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建议。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国际贸易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近几年国际贸易增速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但跨境电商交易量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1.1 国家及广东省国际贸易量下降。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如: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19号)、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2014]49号)、2016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号),以及2013年至2016年设立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2011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36 402亿元,其中进口113 161亿元,出口123 241亿元;2012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44 160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进口114 801亿元,出口129 359亿元;2013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58 267亿元,同比增长5.78%,其中进口121 097亿元,出口137 170|元;2014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64 334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进口120 423亿元,出口143 912亿元。虽然2015年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相比2014年有所下降,但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2011~2015年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如图1所示。

自2005年起,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较高,2005年达30.10%[1]。虽然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到2014年此比重降为25.02%,但全国各省区市中仍然名列前茅。2015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为10 23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 436亿美元,进口总额3 79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5%。

2.1.2 东莞市外贸增速较快。在全球经济低迷、外贸形势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下,东莞国际贸易逆势而上,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东莞市历年统计公报数据,2013年全市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 530.72亿美元,增长5.99%;201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 625.30亿美元,同比增长6.18%。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 407.76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2010~2015年东莞市外资进出口总额如图2所示:

2.1.3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国家政策频出,助推跨境电商发展。随着中国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沿线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呈现繁荣发展景象。同时随着传统外贸行业升级加速,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增速超过30%。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美元,未来几年中国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至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数据,我国境内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类企业数超过5 00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在速卖通、亚马逊、eBay、敦煌网上从事交易,这4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占平台类企业的80%以上。目前跨境电商介入产业协同发展、服务集约化阶段,呈现出多地区、多品类、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朝着复合型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及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如图3所示:

随着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广东省跨境电商加快发展,稳居全国跨境电商第一大省之位。同时,东莞市跨境电商产业也得到了快速l展。据统计,2015年东莞发出国际小包总业务量3 850万件,货值约5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81%。2016年上半年,东莞市共计发出小包3 226万件,日均20.7万件,同比增长164%。全市拥有各类跨境电商企业5 000多家,涵盖物流、支付、第三方平台、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超过7 000家制造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交易。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急需要大量跨境电商方向人才[2]。

2.2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2.2.1 企业需求量大。在前程无忧(51job)网站上搜索东莞地区的“外贸”岗位近2个月来的招聘信息,结果显示共有

3 454条职位;搜索近2个月来的东莞地区招聘的“国际贸易”岗位,结果显示共有1 320条招聘信息。搜索近2个月来的珠三角5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招聘的“国际贸易”岗位,结果显示共有22 267条招聘信息;搜索近2个月来的珠三角5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招聘的“外贸”岗位,结果显示共有56 622条招聘信息。从这些搜索结果来看,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存在大量缺少国际贸易人才的现象。

2.2.2 就业率、对口率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国际贸易类专业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代码:630501)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630502)两个专业,从中国教育在线上调研广东省内开设了国际贸易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37所,占全省83所高职院校的44.57%。从调研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国际贸易专业普遍就业率高,学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也很高,就业对口率较高。

2.3 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3.1 岗位分布。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国际货代员,其中外贸业务员占的数量最多。外贸业务员要求学生熟悉外贸流程中的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报关报检、装船、提单、交单、结汇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外贸跟单员要求掌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进出口货源治理等基本知识。外贸单证员要求会英文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等各种国际商务单证的缮制和验审,熟悉报关报检流程,具备收证、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代员要求熟悉报关报检流程,能熟练操作国际货物运输。

2.3.2 素质要求。从企业调研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是企业认为最需要具备的几项素质。学习能力强,也代表着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面对发展变化较快的国际贸易市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对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是企业很重视的一项能力。企业都希望能招聘到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全心投入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的员工。

2.3.3 专业知识。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上述基本素质外,专业知识方面企业主要希望学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英语要求能听说读写,很多国际贸易企业要求学生通过CET-6,而通过CET-4则成为所调研企业的共识。在英语能力能进行正常交流外,希望员工最好掌握一门第二外语,以利于企业开拓其他国家市场。由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国际贸易企业都希望招聘的员工能熟悉跨境电商操作,至少熟悉速卖通、eBay、亚马逊、敦煌网等几大电商平台中的一个的操作。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企业很看重的基本要求,包括国际贸易基本知识、报关报检、国际商务单证、国际海运流程。

3 对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建议

3.1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企业最看重的学生素质里面学习能力排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校学习阶段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平时课程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3],实训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解决。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学习能力培养。

3.2 重视外语能力培养。国际贸易类企业基本都是从事国际交流活动,因此对外语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自然而然也就成为最基本的能力。由于高职生源质量的原因,英语普遍成为高职学生的短板,加强学生英语能力是大学三年的一大任务。这就要求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即要强调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意识。其二,平时实训实践教学,多让学生看到企业真实操作环境,使学生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其三,在课程开设方面多安排英语相关的理论和实训课程。最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语教学,将本课程的专业英语贯穿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学习第二外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3.3 重视跨境电商实践能力的锻炼。目前东莞乃至我国跨境电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大量传统外贸企业都转型从事跨境电商,因此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除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外,还需要开设跨境电商课程、安排跨境电商实训,通过平时理论学习和实训提高跨境电商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跨境电商实战能力。

3.4 重视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平时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职业素养体现在平时的每一次课程、每一个项目和任务之中。比如,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每次课程都要严格按照这项要求执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上班不迟到的习惯。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布置任务时说明任务完成时间,到期即关闭任务、停止收集学生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时间意识。

参考文献:

相关精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