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滑梯教案实用13篇

滑滑梯教案
滑滑梯教案篇1

第一组:若顶端A下滑1米,则底端B外滑(51-6)米;若底端B外滑1米,则顶端A下滑(8-51)米。

第二组:若顶端A下滑2米,则底端B外滑2米;若底端B外滑2米,则顶端A下滑2米。

第三组:若顶端A下滑3米,则底端B外滑(53-6)米。若底端B外滑3米,则顶端A下滑(8-19)米。

看到学生掌握的还不错,教师将这类问题的解法简单的程序化了一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心中的疑问提一下。这时一个男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上面三个题目的结果来看:

学生的直观感觉是,梯子顶端下滑多少,梯子底端就该下滑多少。可为什么下滑值与外滑值有些一致而有些却不一致?

教师没料到自己随便编排的数据竟有如此的意外的结论,情急之下只好三言两语将这个问题搪塞了过去。

下来仔细推敲了一下,惊奇地发现:看似平常无奇的“梯子下滑”问题背后竟也隐藏着巧妙的数学玄机。

“梯子下滑”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现给出右图一个演示模型来分析其“下滑值与外滑值”之间的关系变化奥秘。

如下图,设一Rt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a>b).斜边长为c.令其较大直角边a逐渐减小(类似于下滑),减小量为m(0

由勾股定理可得:

(a-m)2+(b+k)2=c2=a2+b2

化简得

k2+2bk=-(m2-2am)=a2-(m-a)2

(1)m=a-b时(即下滑值=较大的直角边-较小的直角边)。可得:k2+2bk=-【(a-b)2-2a(a-b)】=a2-b2

即(k+b)2=a2由于k、b、a均为正值。

故k+b=a,即k=a-b

此时,m=k=a-b(即下滑值=外滑值=两直角边之差),不难看出,此时两个Rt刚好全等。

(2)当m>a-b时(即下滑值>两直角边之差),则易知0>m-a>(a-b)-a

k2+2bk=a2-(m-a)2>a2-(a-b-a)2

即k2+2kb>a2-b2移项,得(k+b)2>a2

故k>a-b

由m>a-b可得a

故k2+2bk

化简得;k2+2bk

即(k+b)2

所以k+b

即m>k

所以,当m>a-b时,m>k>a-b.也就是说:当“下滑值大于两直角边之差”时,“外滑值小于下滑值”。但同样“大于两直角边之差”。

(3)当0

即0

而由mm+b.于是由k2+2bk=2am-m2

可得k2+2bk>2(m+b)m-m2

解得(k+b)2>(m+b)2所以,k+b>m+b

即k>m

所以,当0

综合(1)(2)(3)所得,可得“梯子下滑”问题中有关“下滑值与外滑值大小”的一个一般性结论:

当梯子从一个较长直角边向下滑动时(这个前提决不能少),若“下滑值下滑值;

若“下滑值=两直角边之差”时,外滑值=下滑值;

若“下滑值>两直角边之差”时,外滑值

明白了上述结论,上边那个学生的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由于题目中两直角边分别为8米和6米(差为2米)。

当梯子下滑1米1),(1>8-51)。

当梯子下滑2米=2米时,外滑值应等于下滑值(2米=2米)。

当梯子下滑3米>2米时,外滑值应小于下滑值(53

滑滑梯教案篇2

1.2游戏中因离心运动等造成伤害

1.2.1手拉手转圈跑

幼儿园体育活动有一个项目就是手拉手转圈,人数可以多也可以少,最少两人。大班的孩子户外活动增加,活动能力也相对增强,有时个别儿童自行进行这样的两人转圈游戏,转圈跑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以致失控脱手失去向心力作离心运动而摔倒。有的摔到地上摔掉门牙,有的摔出撞在旁边墙上导致头破血流。本人幼时就曾跟一小伙伴玩此游戏失控摔出,跌入旁边的一个小水池里,幸好水较浅未产生严重后果。老师一方面要告诫儿童在做类似游戏时,要控制跑动的速度;另一方面要现场实时关注儿童的活动情况,对危险行为及时制止,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2.2“称盐巴”并转圈

儿童模样乖巧可爱,大人喜欢逗乐他们。儿童体重小,大人有时就用双手捧住儿童脑袋的两额把他(她)的整个身体“端”起来,俗称“称盐巴”。“称盐巴”的时候,幼儿一般不能言语及动弹,但放到地上的时候往往面露喜悦之色,甚至嚷嚷还要再玩。据报道,某幼儿的表哥在做“称盐巴”游戏的时候,不仅把幼儿“端”起来,还“端”着幼儿凌空转圈旋转,正在嬉笑旋转着,忽然幼儿脸色大变,原来较快的转圈速度,使幼儿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导致颈椎关节脱落而严重损伤脊柱神经,最终该幼儿下半身瘫痪。幼儿园中,老师或外来人员亦有可能对幼儿“称盐巴”,一般而言,轻轻端起并缓慢放下并不会产生危险后果,但如果猛然端起或端起的同时还转圈,对于前者,颈椎关节的连接结构不能承受幼儿身体的超重而使颈椎关节脱落;对于后者,颈椎关节的连接结构不能提供幼儿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则会使颈椎关节脱落作离心运动而产生无比危险的后果!幼儿老师一方面要避免自己及外来人员对儿童“称盐巴”,更要绝对杜绝“称盐巴”时转圈旋转;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家长会等机会向儿童的监护人传达这一重要警示,以防止灾难性后果的降临。

1.3滑梯

幼儿园滑梯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体验型大型户外玩具了,在幼儿园只要一下课,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的去玩滑梯。一方面,小朋友玩滑梯可以通过攀爬锻炼体能、开发运动技巧、可以通过在斜面上保持相对稳定来训练平衡和协调感。另一方面,玩滑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信心,这可以培养小朋友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然而,滑梯本身却潜藏较大的危险。

案例1:老师户外活动带孩子滑滑梯时,一名孩子不小心从滑梯上摔下造成孩子颅骨骨折。滑梯为一倾斜比较光滑的斜面,有一定的高度落差,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面朝外坐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双脚伸出,屁股和腿部蹦跶或者用手向后撑获得向前的力,接着身体平稳向下滑出。但如果儿童在顶端平台上发生争抢或其他争执而发生身体接触,则可能导致危险的跌落事故,而一旦跌落,不管是正面还是仰面倒下,由于身体处于高处的势能转化为跌落后的动能,进而与滑槽发生碰撞或挤压,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

案例2:又一个在幼儿园玩滑梯惨死的孩子:2013年9月11日,河南太康县一幼儿园,一名3岁男童滑滑梯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而元凶就是他身穿的一件带后帽兜的秋衣。在向下滑滑梯时,衣服‘风帽’上的绳子扭结在一起勒住脖子,导致食管反流,食道内的东西反流到气管里,造成孩子被呛死了。据查,类似意外曾多次发生过:2007年1月,广西某幼儿园4岁女孩在玩滑梯时,衣服帽子上的绳子纽扣被滑梯缝隙卡住,绳子挂住颈部,导致窒息死亡。2011年江西上饶一3岁男童,因一端帽绳卡在滑梯上,一端缠绕颈部,导致窒息死亡。2012年11月5日,东莞一幼童滑滑梯时被帽绳勒死。案例1中的滑梯是开放式滑梯,为了避免幼儿由于争抢而造成跌落,有厂商设计了封闭式滑梯,但有的厂商在滑梯内部留下了连接部件间的缝隙或凸出的螺丝帽,当连帽衣的帽绳被缝隙或螺丝帽挂住,身体的重力在斜面上会分解出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而把绳子越拉越紧,绳子套在脖子极易造成幼儿窒息的严重后果。幼儿老师要引导儿童养成爱秩序、互相谦让的好品质;另一方面,老师一定要在滑梯旁边用心监护;而且,还要要求儿童不要穿带绳帽的衣服,也不要在脖子上佩带钥匙绳等各类绳套;另外还要对滑梯的安全性能定期作出检查,以全方位预防相应危险事故的发生。

2热学方面的危险因素

幼儿活泼多动,当他们不小心打翻开水杯,以及食用较烫稀饭或者喝汤时容器跌落,都有被烫伤的危险。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微观热运动速度就越快,分子动能就越大,巨大的分子动能的撞击将杀死大量人体细胞而烫伤皮肤组织。为了避免烫伤事故产生,幼儿老师要注意不要将装开水的杯子放在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也不要怀抱儿童饮用热饮料;在教室等儿童活动的场所,不能放置热水瓶、热水壶;另外,在给儿童洗澡前,应牢记先放凉水、后放热水;澡盆周围也不要放置热水瓶、热水壶。一旦发生烫伤事故,要迅即帮助幼儿避开热源;同时采取“冷散热”的措施,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以显著减轻为准。这样可以使伤处迅速、彻底地散热,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与水肿,缓解疼痛,减少水泡形成,防止创面形成疤痕。这是烧烫伤后的最佳也是最可行的治疗方案;之后再视烫伤程度作进一步送医处理。

3电学方面的危险因素

3.1触电

触电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人体所受的电损伤越严重。低电压电流可使心跳停止,继之呼吸停止。高压电流由于对中枢神经系统强力刺激,先使呼吸停止,再随之心跳停止。2012年4月16日上午,海口三门坡镇红明农场一幼儿园发生一起意外死亡事故:孩子们在幼儿园多功能厅等候体检时,一名何姓6岁男孩突然倒地,全身发紫不省人事,经当地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经警方调查确认,男童是在幼儿园内不小心触碰到漏电的插座导致触电身亡。

3.2火灾

近些年来,幼儿园各种火灾事故不时见诸报端。促使人们对幼儿园火灾安全隐患丝毫不能掉以轻心。有的幼儿园的线路年久失修,可能会出现线路漏电及线路老化等情况,前者可能导致幼儿发生触电事故,后者可能因线路短路瞬间产生巨大的热量而导致火灾,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后果,虽概率不大,但一旦发生,却可能是致命的危害。那么,怎么来避免这类事故的产生呢?具体说来,电源插座、开关等的位置应在160cm以上,避免儿童接触;电线不得暴露在外面;使用电风扇、电热器等,应安装防护罩;用电器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必要时对线路进行整体更换。

4光学方面的危险因素

4.1激光手电

激光手电又名激光笔,正式名称是“激光指示器”,是把可见激光设计成便携、手易握、激光模组(二极管)加工成的笔型发射器。常见的激光指示器有红光(650-660nm)、绿光(532nm)、蓝光(445-450nm)和蓝紫光(405nm)等。通常在会议、教学、导赏人员都会使用它来投映一个光点或一条光线指向物体。2014年央视“3•15”晚会专门消费预警,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家长,激光笔不是玩具,千万不能当做玩具买给孩子玩耍。有幼儿把家里的激光手电偷偷带到幼儿园玩耍,这种激光手电由于具备较高的能量,发射的光波里含有相当的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能轻松点着火柴、射破气球,既有趣又彰显霸气,能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但激光对人眼有害,激光照射人眼将会造成视力的不可挽回的伤害,教师应做好防范,一方面告诫幼儿不要玩耍激光手电;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有幼儿玩耍激光手电,应及时予以果断制止,以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4.2其它强光源

另外,一切强光都很容易灼伤眼睛,幼儿老师应告诫儿童生活中要远离强光,更不要近距离直视强光源,如电焊、浴霸、高亮度灯具等,以免对眼睛造成永久性伤害。

5声学方面的危险因素

有的儿童喜欢在发生争执时大声尖叫,尖叫声频率高,响度大,会使附近人员的耳膜产生较大振幅的振动,严重时会震破耳膜。网络就有“老妇坐飞机被男童尖叫震破耳膜”的报道。幼儿老师一方面应加强幼儿行为道德规范教育;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幼儿尖叫时,应及时予以制止。另外也要告诫幼儿要远离高强度噪声,以避免长时间的噪声环境对听觉造成永久性伤害。

滑滑梯教案篇3

一、激趣导入,激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都开始上课了学生还是无法提起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思维活跃度,学生学得没趣,教师教得也没有激情。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问题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其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例1.“角的度量”教学时,以学生都熟悉的滑梯来设计导入。

师:(展示第一个滑梯:一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大家都玩过滑梯吗?

(学生都说玩过)

师:(展示第二个滑梯:一个倾斜度稍微大点的滑梯)现在大家更想玩哪一个滑梯?(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第二个)

师:(出示第三个滑梯:一个倾斜度很大的滑梯)现在大家想玩哪个呢?

(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学生顺着刚才的思路直接选择了第三个,引来其他学生的大笑。然后他们马上决定还是选择第二个。学生笑了就说明他们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定是有所领悟。)

师:为什么笑呀?

(第三个滑梯太陡了、高矮不同、宽窄不同……)

师(总结):刚才大家说的不同之处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

(学生一下子意识到滑梯的不同之处是“角度”的不同)

师:那么滑梯的角度通常是多大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角的度量。

分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滑梯来引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怀着迫切的求知欲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效率自然会更高。

二、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数学学习是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即“情境―问题”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兴趣或是熟悉的情境中,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时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并根据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一个适当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

喜羊羊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广告设计师的职位,老板给喜羊羊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个长4m,宽3m的长方形广告板,现在要在这块广告板上铺设一层广告纸,那么我们需要多大的广告纸?”最终喜羊羊成功通过了考核,那么喜羊羊是怎么得出答案的?

分析: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三、动手实践,引发兴趣

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学生的学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证明等过程,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那些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来说有一定困难,有时甚至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实践,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

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自然想到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去测量每个角的大小,然后相加得出结果。然而由于测量会出现一些误差,常常使得结果并不是180°。此时提出疑问:由于测量误差,导致所测量的角不准,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啊?学生都开始纷纷想办法动手操作。(如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然后拼起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轻松得出了结论,我相信这样的课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滑滑梯教案篇4

红旗中心小学,地处哈尔滨市南岗区最偏远的红旗满族乡。全校近600名师生有46%是满族。满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校教师的仔细研究论证下,红旗中心小学把“创办具有满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定为发展目标。体育教师深入挖掘并整理出了20余种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利用每天的大课间,全校师生自觉地进行活动,使校园散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红旗中心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在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案例奖”。

进入冬季,由于室外温度低,北方的学生很少到外面活动,更别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了。而红旗中心小学结合夏季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经验,积极开展了以“冰雪童话、快乐红旗”为主题的冬季阳光体育冰雪活动。根据学校操场大的优势,体育教师浇了两块各1000余平米的冰场,一块供学生滑冰和抽冰嘎用,另一块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冰上活动。体育教师一起群策群力,探讨可开展的冰雪活动。受冰雪大世界超长冰滑梯的启发,几位教师决定把每年的小滑梯加长,改用脚手架和跳板搭建。他们发动个人关系借来了脚手架和跳板,并放弃休息时间到校加班搭建冰滑梯。就连中午饭,他们都是在赶往借跳板的路上坐在冰冷的车里对付一口。滑梯搭建好之后,校长又找关系要来了上下滑梯的台阶,确保了孩子们上下滑梯的安全。又根据松花江群众冰上活动的项目自制了冰上龙舟、冰壶、手撑爬犁、手拉爬犁等器材。在研究项目的过程中,他们想到了儿时的活动,于是发动学生家长给学生制作了脚滑子。又结合夏季满族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了冰上蹴球、冰上打铜锣、冰上狩猎、冰上保龄球、冰上拔河、冰上蹴鞠等活动。体育教师们充分利用今年冬天雪大的优势开展了班级间的堆雪人比赛、滚雪球比赛以及雪地足球赛、雪地曲棍球赛和雪地滚轮胎比赛等活动。以上活动根据学生年龄以及运动技能的差异,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个项目。为了避免孩子感到枯燥,定期进行班级间的轮换。

基于以上工作,红旗中心小学被评为“哈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学校”“黑龙江省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为了让北方的孩子充分享受到冰雪带来的乐趣,为了让农村的孩子远离城市孩子那份寂寞和学习的繁重,能在欢声笑语中快乐的成长,红旗中心小学的校长和全体老师们在共同努力着!

他们深知“创办具有满族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的路还很遥远,但他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有红旗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他们会为红旗孩子的健康成长铺上一条阳光大道。

滑滑梯教案篇5

高一学生普遍感到力学难学,尤其是在受力分析中涉及到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确定等问题时,颇感困难,不能准确地完成受力分析。而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力学解题的关键,因此,做好摩擦力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摩擦力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基础引入高中教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要注重初、高中的联系。学生通过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对摩擦力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的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知道如何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有益摩擦。但这些都属于粗浅的定性了解,没有精确的定量分析和计算。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原有的知识引入,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如可以用二力平衡知识,引入静摩擦力的概念,并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判断其方向。明确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力,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教学的同时可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对于滑动摩擦力,要求学生在定性了解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定量公式f=μN。N是两个物体间的正压力,而不是物体的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与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此后,再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明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表面粗糙、互相挤压的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逐步丰化、深化、强化摩擦力教学

由于受认知规律和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限制,对于摩擦力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一步到位。要随着力学知识的展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地分阶段教学。笔者的主要体会有两点:

1. 及时纠正几种学生易犯的错误

(1)认为摩擦力总与外力方向相反

如图1,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F,方向向右的力的作用,求物体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g=10m/s2)

不少学生不加分析草率认为f与F的方向相反,将此题情况和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开始滑行问题混淆。没有正视题中所给物体运动方向这个条件。正确的应是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右。大小则应按照f=μN来计算,与F无关。

f=μN=0.2×1×10=2(N)

(2)认为正压力N总等于重力G

初学时,有的学生总认为物体间的正压力就是重力,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如图2 、3所示的情况,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力F斜向上拉和斜向下推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如利用f=μN求解滑动摩擦力,N≠G,利用正交分解法,两种情况分别为:

N1=mg-Fsinθ; N2=mg+Fsinθ。

(3)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混淆

例如: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力( )

A. 也加倍 B. 保持不变

C. 方向向下 C. 以上都不对

分析:此时瓶和手相对静止,存在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知f=G。不少学生选择答案A,是将静摩擦力当成了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随正压力加倍而加倍,正确的答案应是B。

(4)认为摩擦力是阻力,总是做负功

有些同学没能理解“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错误地认为:“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是阻力”。对此我们可以用下例来说明。

如图4,将一木块轻轻地放在匀速行驶的小车上,木块与小车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此时对木块来说相对于小车向后运动,所以存在一个向前的滑动摩擦力,此力即为木块由静止到运动的动力,对木块做正功。

2. 及时总结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关于滑动摩擦力,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多数学生是在静摩擦力面前束手无策,现介绍几种确定静摩擦力大小方向的方法:

(1)利用平衡条件

如图5,A、B叠放在水平面上,现用F=1N的力水平向左拉A,A、B仍保持静止,试分析A、B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如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方向如何。

分析:A、B都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合力均为零。现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对A;如图甲,GA为重力,N为B对A的支持力。若不受静摩擦力,则水平方向合外力不为零,不满足平衡条件。故存在一个B对A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A,且fA=F。

对B:如图乙。GB为重力,NB为地面对B的支持力,N′ 为A对B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B受到一个A对B的向右的静摩擦力fB作用,且有fB=fA。

同理,地面对B有一个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f,且f=fB。fB=fA F=fA f=F。

(上接第144页)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6,一个质量是50Kg的人,站在自动电梯的某阶梯上,阶梯斜面与水平面成60°的夹角,人站的梯面呈水平,当梯面以a=0.2m/s2的加速度沿图中所示a的方向带人上升时,求梯面对人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10m/s2)

分析:因电梯带人一起加速上升,故人也有一个图中所示的加速度a,将a向水平和坚直方向分解,如图7。坚直向上分量asin60°是由人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而水平分量acos60°只能是人与梯面间的静摩擦力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f=macos60°=5N,方向水平向右。

又如:图8,倾角为θ的斜面体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以加速度a沿斜面滑下,斜面体仍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

分析:将斜面体和物块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的合外力

F=MaM+macosθ= macosθ(因斜面体静止,所以aM=0)

这个力F只能是由地面对M的摩擦力提供的,所以斜面体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即为macosθ。

(3)结合临界值的判断,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9: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推力F作用,且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擦力因数为μ,求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分析:N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建立坐标,则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可能处于一种既无向下也无向上的运动趋势的临界状态,如图甲,

即Fcosθ=mgsinθ

此时对应的临界值是:

F=mgtgθ斜面对m的摩擦力f=0

当力F偏离这个临界值时,则物体要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①当F

f1=mgsinθ-Fcosθ

②当F>mgtgθ时,物体向上滑动的趋势,所受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如图丙

滑滑梯教案篇6

我不但释然,而且有些开心。这些孩子这么上滑梯,需要手脚并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他们彼此保护、相互协作开展游戏,又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社会性。而他们在那里玩得那么专注和开心,这不正是游戏活动的目的吗?于是,我就只是偶尔关注一下他们游戏的进程,确保自己在他们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提供帮助,并没有走上前去进行任何干涉。

在这个案例中,这几个男孩子没有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滑梯游戏,而是按照自己想要却有点“危险”的方式进行游戏,自己商量、制定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自己组织整个游戏过程,独立能力明显表现了出来。如果我当时上去进行制止并要求他们按照常规的方式玩滑梯,他们该有多么扫兴啊!有时候教师不随意干涉孩子,让他们“自作主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开展游戏活动、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自我管理的需求。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我们常常会有困惑:孩子怎么那么大胆,净做一些出格的事?孩子的精力怎么那么充沛,整天都不消停?怎样让孩子既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又不违反集体活动的规则?……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发展的需要,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慢慢学会自我管理的过程。为了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

幼儿来到幼儿园受教育,并不是来学习怎么接受管理的,而是为了发展自己。因此,幼儿教育者所有的教育实践都应该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引导、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幼儿有自己的兴趣、需要、潜能与个性,而不是一个被人控制的傀儡。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给他们一定的自,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活动,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用相对自由的环境培养幼儿

要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天性得到自然的表现,自由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这个自由的环境不仅包含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权限,让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发展,而且包含给幼儿的心理自由,即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活动氛围,让他们不必因为担心老师的干涉而缩手缩脚。

三、用合理的班级常规影响幼儿

自由并不意味着幼儿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还需要适当的纪律来维护,需要用合理的班级常规来规范幼儿的行为。

制定班级常规是保证一日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措施。而有些教师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喜欢自己说了算,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图自己省心、省力。于是我们看到一些班里的幼儿被“常规”牢牢地固定在小凳子上,这些幼儿被告诫不许乱动,虽然满脸的不情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可以释放自己的机会。

常规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是为了方便幼儿,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教师应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和幼儿共同制定班级常规,让班里的每个幼儿都成为常规的受益者和捍卫者。只有这样,幼儿园班级的常规才不会成为“只有某个教师在才有效”的常规。

四、用“三步走”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中如何引导幼儿由“要我怎么做”变成“我要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自我管理“三步走”:

1.第一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第二步――“我的事情我做主。”

3.第三步――“争做老师的小助手。”

滑滑梯教案篇7

1、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让幼儿学习爬时四肢的正确用力方法。

2、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肌肉力量,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3、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参加运动,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坚强的心理品质。

活动准备:

软垫、地板胶、梯子、轮胎、录音带、拱形圈、绳子、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进入场地,四散站开。

2、准备活动,幼儿随着儿歌内容,模仿小乌龟做动作,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二、基本部分

1、提供软垫,让幼儿自由表演自己会的爬行动作,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手膝着地、手脚着地爬。

2、提供离地高度不等的绳子障碍。

A、老师引导幼儿必须身体贴在垫上,才能在绳子底下爬过,并让幼儿试爬。

B、老师依据 幼儿试爬情况,讲解示范匍匐爬的要领,指导手脚的用力方法。

3、提供梯子、轮胎,引导幼儿在立体面上玩爬的游戏。

A、引导幼儿利用梯子、轮胎练习爬的动作(包括梯上、梯下)。

B、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玩梯。

4、将软垫、梯子、轮胎组合起来玩游戏,在音乐伴奏下,老师和幼儿玩"小乌龟摘果子"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放轻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动作。

2、听音乐并分享所学本领和游戏中的快乐,注意加强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

3、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从快乐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器材,引导幼儿在平面和立体面上进行多种形式爬的练习,以增强幼儿背肌、腹肌和四肢肌的力量以及动作的灵活性。在设计中考虑有三个方面:

1、提供软垫、地板胶、离地高度不等的绳子障碍和水果图片,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以小乌龟形象贯穿整个活动,使幼儿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3、启发幼儿独立或合作利用梯子与轮胎创造不同爬的玩法,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和与他人互助合作的交往意识。

中班体育活动方案2设计意图:

“抢椅子”游戏颇受大人和孩子欢迎。在“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活动中,我将这个游戏作了一些调整,适度地处理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调整后的游戏既保留了“抢”这一竞争的形式,又避免了游戏者被“淘汰”的遗憾,使全体幼儿自始至终都能饶有兴味地参与活动,游戏的目的更明确,方法和手段灵活多变。

二、丰富性和单一性的关系

调整后的游戏,其教育功能得到了拓展。过去的听信号抢椅子,重点在于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而现在的着眼点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不仅锻炼幼儿反应的灵敏性,还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整体和个体的关系

调整后的游戏在人多椅子少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幼儿想方设法采用挤一挤的方法,使大家都有位子坐,最后在十分拥挤、幼儿不可能全部坐下的情况下,鼓励幼儿进一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终于想出了妙计,人人前胸贴后背,坐成密集的一路纵队。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又想办法克服了坐不稳的困难。因此,调整后的游戏不仅使幼儿发展了动作灵敏性,体验到了成功,也品尝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另外,调整后的游戏突出一物多用,促使师幼共同开动脑筋,设想出令人惊叹的叠坐方法。减少了搬运和布置器材的时间,提高了活动的密度。

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听信号抢位子游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以及速度和力量。

2.想办法克服人多位子少的困难,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椅子,在场地上画一条线。

过程:

一、游戏:抢位子

1.幼儿面对椅子在线上站成一列横队,当听到哨声和看到教师做交换位子的手势时,幼儿快速奔跑至相距4米远的椅子上坐下,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当再次听到语言提示和看到交换位子的手势时,幼儿快速从椅子上站起来,跑回相距4米远的线上,还原成一列横队。

2.教师反复使用语言提示和交换位子的手势这两种信号,幼儿根据信号交换位子。

指导要点:逐步加快信号的交替速度,使幼儿对两种信号的反应时间更短,奔跑速度更快(重复数次)。

3.用听觉来分辨有效信号和无效信号。

指导要点:告知幼儿拍掌三次为交换位子的有效信号。

(1)教师使用语言指令,用夸张的声音来迷惑幼儿,例如“123”“预备跑”“开始”等无效口令。

(2)教师用不确定的击掌次数来迷惑幼儿,如用拍一下手、拍多下手、拍两下后突然停止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听辨力,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4.用视觉来分辨有效信号和无效信号。

指导要点:提示幼儿以教师伸出三个手指为交换位子的有效信号。

(1)教师用一只手快速交替出现手指的方法来迷惑幼儿,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用两只手共同快速出现三个手指的方法作为交换位子的有效信号。

5.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用眼看、耳朵听,并迅速反应。

(1)教师发出口令、击掌一至两次、伸出两个手指等无效信号,有效信号仍是三,即当教师伸三个手指或击掌三次、喊“3”的数字时,幼儿必须快速反应奔跑至另一处坐下或排队。

(2)教师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交换位子信号。例如教师报出“5-2”“1+2”“1+1+1”“4—1”等算式,只要答案是3,幼儿必须马上交换位子。如果是“2+2”或“4-3”等答案不为3的算式,则幼儿不能交换位子。

二、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1.每次换位后,适当减少椅子一至两张,鼓励幼儿相互照顾,启发幼儿想办法,以便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

师:现在我拿掉两张椅子,这次抢位子有一个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位子坐下来,还要想办法帮助没有抢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否则算全体失败。(幼儿尝试。)

师:你们是怎么帮助没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的

师:原来大家可以挤挤坐。这个方法真好。下面我要继续拿掉椅子,一直到你们挤不下去为止。

(教师继续减少椅子,直到孩子们并排靠拢无法坐下。)

师:现在还可挤下吗实在是坐不下了,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把这几张椅子排得长一点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坐下更多的人了(幼儿尝试把椅子排得稀一些,使大家都能坐下来。)

师:这样每个人占有椅子的位置都少了,所以就坐得下了。

2.尝试三个幼儿坐一张椅子。

师:如果三个小朋友只有一张椅子,用什么办法让大家都坐下来(三个人分三边一起坐在椅子上。)

师:三个人分别坐椅子的一边,这个方法不错。还有其他办法吗

师:三个好朋友的屁股不一定都要碰到椅子,但必须是坐下来的,有什么办法呢

(教师提示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叠坐,互相拥抱,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3.尝试6个人坐一张椅子。

4.尝试数个十名幼儿坐一张椅子。

三、放松活动:绕场慢跑

中班体育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会创造性地玩游戏。

2.能积极主动参加游戏,学会与他人合作玩。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绳子不同的玩法;会创造性玩游戏。

活动准备

1.长绳一条,短绳若干条。

2.尼龙绳两条,彩色丝带若干条,将彩色丝带扎在两条绳子之间,做成绳梯。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跳绳的基本动作和各式各样的跳绳玩法。

2.让幼儿一人一条短绳自由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

3.组织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教师再次示范以后让幼儿自己加以练习。

--跳绳:正面跳,交叉跳、花样跳、两两合作跳等。

两名幼儿一人拉着绳子的一头有节奏的甩绳子,其余幼儿站在两名幼儿的中间跟着甩动的绳子跳绳。

把绳子摆成各种图案,练习沿线左右跳(单脚双脚都可以,从线的外侧跳到内侧,然后再从线的内侧跳到外侧)。

将绳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桥”,幼儿双手侧平举小心翼翼过“桥”。

教师将做好的绳梯摆在空地上,幼儿排队挨着挨着在绳梯上“匍匐前行”。

教师将做好的绳梯在空地上摆成跳房子游戏的样子,幼儿自由的在各自里跳跃。

绳操:组织幼儿看自备录像绳操。将绳子对折,幼儿手握对折过的绳子做操,如上肢运动,跳跃运动等,还可以自己创编动作。

4.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学习和练习多种绳子的玩法。

5.延伸活动:幼儿课间活动自己练习绳子的不同玩法。

教学反思

1.此活动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玩绳子的快乐,并在玩乐中乐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很多的玩法,达到了这次活动的目的。

2.在创造性玩绳子的时候,幼儿对于两两合作跳绳和交叉跳绳最有兴趣,但是由于两两合作跳绳和交叉跳绳难度比较大,很多幼儿还不能很熟练的完成这个跳绳的动作,还需要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对这方面加强练习。

中班体育活动方案4活动设计背景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色卡纸做成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难点: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活动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色卡纸做成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教师编小青蛙儿歌进行分组游戏,从荷叶上跳出去捉虫。

2.基本环节:

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一只小青蛙,要呀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

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

(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③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④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3.结束环节:

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4.延伸环节:

让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跳的时候可以运用手臂和腿配合弹跳的,幼儿自由发挥。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都能够参与,个别幼儿也能协助老师完成,使整个活动能够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锻炼,有些平时不爱动的孩子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2.由于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比较了解,应此能够把握住教育内容,让幼儿能够很好的发展。

3.对幼儿互动的反思,在互动中有些孩子听不清老师的指令,我在今后的活动中会充分考虑这些,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4.整个活动孩子的参与率高,孩子的热情高,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认真设计,找出不足,让孩子更有兴趣。

中班体育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积极并且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体验滑板开车带来的快乐。

2、能集中注意力,灵活反应,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初步掌握滑板的玩法并了解一些交通知识,能够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玩滑板的经历。

2、物质准备:滑板若干,标志桶,红绿灯指示牌。

活动过程:

1、热身

教师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热身操,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头、上肢、下肢、躯干等)。

2、出示滑板车,引起幼儿的兴趣。

指导语: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出示滑板)。

3、幼儿自由探索滑板的各种玩法并集中交流创意玩法。

指导语:

待会我会给你们一人发一个滑板车,你们自己玩一玩,到时告诉老师你的滑板车是怎么玩的呢?

(教师小结: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不同的玩法,并加以肯定和表扬????

分享的时候注意常规,顺序有先后,重点是在幼儿中自己发现的玩法中寻找下面要教学的内容)

4、进一步练习滑板的玩法:肚子紧贴滑板,头抬高,两腿伸直并拢,双手撑地使滑板向前移动。

5、游戏活动:红绿灯(遵守红灯停,绿灯行)。

任务与要求:

今天我们要用滑板车玩一个游戏,你们当汽车司机,驾驶滑板车。老师说“向前开”,你们就向前开;老师说“停”幼儿就停住不动。

指导要点:驾驶滑板时不能相互碰撞,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出现危险。各路纵队集体游戏2-3次。

6、游戏竞赛(激发整堂课的高潮)

幼儿分成几组,

开着滑板车到加油站加油,一路上穿越“树林”(标志桶),还要注意看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以接力赛的形式进行,最先回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指导要点:遵循在自己的车道开车,有序的从车道两侧(外侧)回到队伍的后面,在途中不允许撞车,撞车的司机淘汰出局。

滑滑梯教案篇8

一、打官司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就本案而言,如幼儿家长,幼儿园即为被告。诉讼中法院一旦受理原告的,应在法定时间内向被告送达民事状、原告提供的证据、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及材料。自被告收到这些材料之日起,需在法院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民事答辩状、相关证据、调取证据申请书、证人出庭申请书等法律文书或材料。因此,幼儿园需要准备的材料:一为针对原告的状撰写一份民事答辩状:二为搜集相关证据,证明自身答辩主张,否定原告主张,但作为被告,这些材料如有即提供,如无则不一定提供。不过幼儿园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授权委托书等应依法院要求提供。

二、幼儿园在此次幼儿碰撞事件中应承担哪些责任?

幼儿园是对就读幼儿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幼儿遭受人身损害,或者幼儿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中幼儿园可以主张不存在过错,因为事发原因是幼儿未按老师要求的游戏规则去滑滑梯,那么孩子受伤即为一起意外事故。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可知,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但笔者认为幼儿园存有过错,因为托班的孩子尚不足三周岁,认知能力非常差。对老师的要求有时并不能领会,所以老师在组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动时,不但应做要求,也要做防范,如在滑梯下端站一个老师保护滑下来的幼儿,也许事情就可避免。对此应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至于幼儿园究竟有过错与否,无过错的话分担多大比例的民事责任。有过错的话承担多大比例的赔偿责任,则取决于法庭的最终认定。

三、和该幼儿相撞的孩子家长是否有责?

在本案中和该幼儿相撞的孩子家长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因为这位家长的孩子是按游戏规则活动,没有任何过错,所以其监护人也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反之如果是违反规则的幼儿撞伤了没有违反规则的幼儿,则违反规则的幼儿家长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四、发生幼儿伤害事件后何时是了?如何对待幼儿后续治疗问题?

发生幼儿伤害事件,受伤幼儿何时痊愈应以医疗机构出具的意见为准。就医疗费而言,赔偿数额以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至于后续治疗问题,也应以医疗机构的意见为据,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治疗费是否确定都应有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的证明,如无则只能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

滑滑梯教案篇9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色卡纸做成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难点: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活动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色卡纸做成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教师编小青蛙儿歌进行分组游戏,从荷叶上跳出去捉虫。

2.基本环节:

①请孩子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一只小青蛙,要呀要回家,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

②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说说那一只小青蛙跳的远,他是怎样跳得?

(幼儿个别示范)幼儿集体学习弹跳的动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的远。

③指导幼儿再次尝试运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进行弹跳的动作,进行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④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改变增长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3.结束环节:

放松活动:《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进行腿部放松活动,(抖腿、捶腿)。

4.延伸环节:

让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跳的时候可以运用手臂和腿配合弹跳的,幼儿自由发挥。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都能够参与,个别幼儿也能协助老师完成,使整个活动能够开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锻炼,有些平时不爱动的孩子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

2.由于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对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个性特征比较了解,应此能够把握住教育内容,让幼儿能够很好的发展。

3.对幼儿互动的反思,在互动中有些孩子听不清老师的指令,我在今后的活动中会充分考虑这些,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4.整个活动孩子的参与率高,孩子的热情高,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认真设计,找出不足,让孩子更有兴趣。

户外幼儿活动策划2活动目标

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培养躲闪能力。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影子。

2、选择有阳光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观察影子

通过课件,观察了解影子

二、走圆圈

1、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边念儿歌:

走走走,走走走,一个拉着一个的手,

拉拉手,拉拉手,拉成一个大太阳。

边念儿歌边围成一个大圆圈。

2、一起找一找别人与自己的影子

二、踩影子

1、“小兔”分散踩自己的影子。

2、“小兔”互相追踩别人的影子,

提醒幼儿避免推撞,不要跑的太远。

3、游戏反复数遍,注意控制活动量。

三、找影子

带领幼儿观察树影、大型玩具影子。

找找小伙伴的影子。

户外幼儿活动策划3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等器械。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滑滑梯和攀爬架吗?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怎样玩才是安全的呢?

2、请幼儿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等器械。

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滑滑梯部分。

教师:

(1)你刚才是怎么玩滑滑梯的?

(2)图画中德小朋友是怎么玩滑滑梯的?

(3)头朝下玩滑梯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4)从滑梯下面往上爬,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5)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3、引导幼儿阅读教学挂图攀爬架部分。

教师:

(1)我们小朋友是怎么玩攀爬架的?

(2)这幅图画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玩攀爬架的?

(3)挤在一起玩攀爬架会发生什么事情?

(4)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为什么?

4、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玩户外器械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安全注意点。

(1)教师:我们在玩滑滑梯的时候要一个接一个地排队,大家轮流玩。注意不能头朝下玩滑梯,也不能从滑梯下面往上爬。玩攀爬架的时候要等前面的小朋友爬上去了自己再爬,不要挤在一起。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3)教师带领幼儿再次玩滑滑梯和攀爬架等器械,一边玩一边念儿歌。

教学变式

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准备数码相机,抓拍幼儿在玩滑梯和攀爬架中的正确或错误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和挂图上的行为一一对应,帮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

户外幼儿活动策划4一、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亲密接触大自然,欣赏春天的美景,拓展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各环节的游戏,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也扩展学生的交往范围,增强交往能力,并进一步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挖掘对孩子们健康成长有益的社会资源。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_月15日

地点:___樱桃采摘园

三、活动内容

1、教师代表讲话;

2、为了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表现力,由孩子及家庭成员进行特色展示,对自己和家庭简短介绍(1分钟以内)。

时间大约1小时。

3、樱桃采摘比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采摘比赛。

4、“击鼓传花”,时间为40分钟。

对表演的小朋友给予奖励。“击鼓传花”游戏规则:所有人围坐一圈,由一人蒙着眼睛放音乐,在此同时开始依序传递道具“花”,传递速度跟随鼓点节奏变化而变化,随着鼓点停止而停止,此时“花”落在谁手上则要接受奖励,

小朋友或家庭站出来表演一个节目,形式不限,时间2分钟内。就这样反复。每个表演过节目的人都将获得一份鼓励奖。

7、樱桃运输比赛:同时比赛。

先跑完的队积3分,第二的队积2分,第三名积1分。

游戏方法:家长和小朋友各持布的两端,布上放3个气排球,从起点跑回终点,交给本组的下一个家庭,全组跑完,游戏结束。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8、颁奖

四、活动要求

1、活动采取自愿报名,费用是暂定每个参加的家庭200元(含门票、车辆入场费,奖品及道具费用。

)希望广大家长大力支持,原则上一家三口人都要积极参予,其他亲属也可参加。

2、请各家庭准备好有特色的自我及家庭介绍,可以用语言、造型、动作等各种形式,力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时间1分钟以内。

4、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纪律以及游戏规则,在活动过程中不大声暄哗。

5、当前天气转热,家长要给小朋友注意增减衣物,并备好替换衣物和汗巾。

6、集体活动长约3小时,请各家庭根据需要自备水。

7、自备1至2个垃圾袋,不乱扔垃圾。

8、要求在12月4日早上9:30准时在静和教育公司楼下集合,不要迟到。

9、每个家长负责管理好自己的孩子,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领队老师和义工老师。

五、活动具体安排及流程

1、5月15日上午9:30准时在静和教育大门区集合,有工作人员清点人员乘车。

2、下午活动结束,集中乘车,返回静和教育驻地。

户外幼儿活动策划5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分享参与游戏的乐趣,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2.给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3.通过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促进家园同步教育。

二、时间:

20__年10月20日(星期六)上午9∶00--11:00

三、地点:____公园

四、活动人员:

幼儿班全体幼儿、家长、老师

五、活动准备:

1、按年龄组策划游戏

2、扩音器、哨子及游戏材料

3、小礼物人手一份

4、照相

5、少量食物

六、活动安排:

1、小班亲子游戏:

(1)亲子赛跑(2)气球接力赛(3)彩带舞(4)小乌龟爬爬爬

2、中班亲子游戏:

(1)传球接力赛(2)赶小猪(3)老牛吃嫩草(4)袋鼠跳

3、大班亲子游戏:

滑滑梯教案篇10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

(一)导学作业检测

师:你玩过滑梯吗?从滑梯上滑下时,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这是因为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生:玩过,滑下来的时侯屁股感觉热,这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生:滑动时的摩擦。

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滑动摩擦力。

[点评]导学作业检测没有照搬课本或教参上的习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物理知识,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师:手放在空中,向右运动,你能感受到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力吗?

生:不能。

师:将手压在水泥地面和瓷砖地面上滑动,感受的滑动摩擦力相同吗?

生:不同,水泥地面摩擦更大些。

师: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了,还能有滑动摩擦力吗?

生:没有了。

师:将手压在桌面上不动,能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吗?

生:不能。

师:那么,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生:接触、接触面粗糙、压力、相对运动。

师:我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并不是相同的,那么,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质量有关。

生:不对,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在擦玻璃的时候,是依靠物体质量来增大摩擦的吗?

生:不是,依靠的是压力。

师:所以,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而不是质量。

师:滑动摩擦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

师: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为这是一对平衡的力。

师: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是二力平衡。若想用弹簧测力计间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

生:匀速直线运动。

师:请大家按照导学案上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二)探究活动

探究一: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墨水盒,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墨水盒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改变放在墨水盒上钩码的数量,从而改变墨水盒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总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二: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墨水盒,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墨水盒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木板上铺毛巾,测出这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总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你还对哪些因素进行了探究,说出实验过程,并总结出结论。

生:小组展示探究一,并总结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

生:小组展示探究二,并总结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

生:小组展示探究三,并总结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的结论。

探究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将牙刷毛朝下,压在桌面上推动,观察毛的弯曲方向。

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做的这个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的方向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手持木板向右移动的同时,在木板上向左滑动物理书,书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同时也向右弯曲。

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点评]抓住“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的‘相对性’”这一难点内容,巧妙设计课堂实验,师生在直观演示中交流和感知物理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总结全课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滑滑梯教案篇11

二、学生讨论,自主更改。

这正是现在课堂改革的最好实施环节。讲评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进行。在测试之后,教师把易错的、共性的题挑出来,不急于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几个阶梯式的小问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例1 将分别标有“2A,20Ω”和“4A,40Ω”的两个电阻R1、R2串联接入电路,为使电阻不被烧坏;总电压不得超过___V。若将它们并联起来,干路上的电流不能超过___A。

在本题中,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的选择较混乱,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题改编,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1)两个电阻串联时的电流是多少?(2)串联时总电阻是多少?(3)串联时总电压是多少?(4)两个电阻并联时的电压是多少?(5)并联时通过R1的电流是多少?(6)并联时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7)并联时干路上的电流是多少?以上7个问题,学生会感到难度由浅入深,通过分析讨论,得到了正确答案,找出了错误原因,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通过互动巩固了知识,培养解题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典型分析,拓宽提高

变阻器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动态题被视为难点。在讲评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析引导正确的解题思路,指出学生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联系相关知识点,对典型问题细致分析、耐心启发,让学生领悟题目考查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

滑滑梯教案篇12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03

“教学起点”、“学的起点”如今已是教师在各级研修活动中的常用词之一。“从学的起点出发”的理念,尊重了学习规律,体现了真正的儿童立场。但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到底在哪,往往需要教师用心“捕捉”,而不是“想当然”。

曾经听过一节二年级“角的认识”的课。课始,教师让学生看三个坡度不一的滑梯,让学生聊一聊最喜欢玩哪个。学生有的说喜欢玩比较“陡”的,刺激,滑得快;有的说比较喜欢玩“平”一点的,安全、平稳。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三个滑梯里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学生很踊跃地回答,但就是没人提到“角”。最后教师在画面上沿着底面画出一条线,沿着滑梯再画出一条线,由此引出“角”。

这个案例中,滑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儿童大多也有玩的经验,滑梯的坡度跟角度有直接的关联。可是,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很生活”“很儿童”“很数学”的东西却没能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学生所积累的玩滑梯的经验并不是和“角”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活动中的速度、快感、刺激。加上滑梯本身是个物体,而角是一个平面图形,二者之间的“粘合度”并不是很好,加上教者画出的角的一条边是地面,地面并不是滑梯的一个部分。两个原因叠加,就很容易看出,滑梯未必是学生学习“角”十分恰当的起点。

故而,在教学中,教在儿童学的起点处,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大有文章可做,尤其还要关注不同个体在面对同一学习内容时客观存在的不同起点。下面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引领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的。

一、尝试探究,找寻起点

课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图1中三角形的面积,有困难可以看书。

原以为学生会像课本编排的那样用数格子、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可结果大大超乎我的想象,仅有少数人用了数格子、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更多的学生想到了长方形(如图2)

细细想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必然的。首先,数格子最大的麻烦就是有很多地方既不是一整格,也不正好是半格,难以产生精确的数据。此外,从知识的角度看,学生的起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其方法是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因此设法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确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从三角形联想到等底等高的长方形,跳出了“等积变形”的局限,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性。

当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呈现在我面前时,我开始思考:如果从方法的优劣性、普适性的角度,可按数格子、转化成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形、转化成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顺序,组织学生交流,这样的学习虽能打开学生的研究视野,但恐怕如蜻蜓点水,学生只是表面理解。我又思考:如果每一种方法都很好,为什么教材只介绍转化成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教师该如何处理好教材与儿童的关系?最终,我决定从儿童的现实起点出发,从多样化走向最优化。

二、基于起点,展开交流

教材的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是各种方法最优化的结果,也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最重要方法。基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采用转化成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来算,我认为仅仅停留在个别学生的方法介绍层面是不够的,必须要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积累体验,使体验、方法真正转化成自身的经验。

生1出示图3。

师:能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生1:我是把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左边的小三角形面积是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3×2÷2=3 (平方厘米),右边的小三角形面积是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6×3÷2=9 (平方厘米),9+3=12(平方厘米)。

生2:我也是这样画图的,可是我和他算得不一样,我是先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用大长方形的面积除以2。8×3÷2=12(平方厘米)。

师:看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先算算它所在的长方形面积。你能用生3的方法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出示图4)

(学生自主尝试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教师可出示图5。)

师:观察两组图形和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3:算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先看成长方形来算,然后除以2就行了,4×5÷2=10(平方厘米)。

师:看成怎样的长方形来算?

生4:长和宽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也就是说,每个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的一半。

三、想象比较,沟通联系

师(出示图6):请大家大胆想象,这个三角形,还可以看成是什么图形的一半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出示图7)

生1:这时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师:能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算出这个三角形面积吗?

生2:4×5÷2=10(平方厘米)。

生3:跟刚才的算式一样呢。

师:比较图5和图7,有什么发现?

生4:三角形的面积都占了一半。

生5: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都是用4×5。

师:也就是说,把三角形转化成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再次出示图3):如果将这个三角形也看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来演示一下吗?

学生操作演示多种不同的拼法,但是,不管怎么拼,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面积也可以用8×3÷2=12(平方厘米)计算。

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方法出发,让学生在讲述和交流中逐步感受到每个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它所在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只要算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即可。

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我发现: 。

这一环节,让学生离开直观图形,进入纯运算阶段(也可以结合想象),让学生牢固掌握之前研究出的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底×高÷2)。

四、科学解释,提升认识

师(出示图8):我发现有的同学也由三角形想到了长方形,但并不是我们刚才研究的方法。这样的转化可以算出三角形面积吗?先看左边的三角形。

生1:左边三角形的面积是4×2=8(平方厘米)。

师:4是三角形的——底,2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也就是用底乘以——

生2:底ד高÷2”。(板书“底×高÷2”)

师: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呢?

生3:右边三角形的面积是4×3=8(平方厘米)。

师:如果用底和高来说呢?

生4:高×底÷2。(板书“高×底÷2”)

师:比较“底×高÷2”、“底×高÷2”、“高×底÷2”,有什么发现?

生5: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底和高相乘再除以2。

师:是啊,条条大路通罗马,看起来你们研究的方法不一样,但是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其实是相通的。数学就是这样神奇而有趣。

滑滑梯教案篇13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认识到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愿意这样去遵守规则。

班上有个孩子,和他妈妈一起到童装店买衣服,当时买完衣服后,妈妈却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因为着急怕自己的孩子跑到店外面而走失,妈妈急忙往外走,却因为雨天地滑,不小心摔了一跤,还划破了手。结果,孩子只是想和妈妈捉迷藏,躲在了衣服堆里。每个小朋友出门时,必须跟着自己的父母,更不能够在陌生的地方与父母捉迷藏,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则,孩子是天真的,对于他自己在童装店里和妈妈捉迷藏的事情,他一定认为是很好玩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不知道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做为老师,当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配合着我们的课题,正好抓住时机,对全班孩子进行了教育。这是个典型的案例,在孩子面前,再生动不过了,也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明白了这个必须遵守的规则,懂得外出不能乱跑,不然妈妈会找不到自己,自己也会遇到危险,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通过具体行为指导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关键

幼儿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行为,而幼儿的社会行为规则中,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通过一些特定的游戏来巩固和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

(1)临时制定的规则

有一次下雨后的户外活动,地面上有的地方还有积水。有的孩子对这些小水塘十分感兴趣,总想去那里玩一玩,踩一踩水塘。在集体游戏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调皮的孩子趁着我不注意,偷偷跑到小水塘边,试着用脚踩了踩水,又再跑回来。我看在眼里,心里想,一会儿分散活动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去玩水塘。这样的话,弄脏了裤子、鞋子怎么办?而且,有可能造成场面上小小的混乱。于是,在分散游戏前,我提出一条临时的规定。小朋友等下游戏的时候,只能在前半片场地玩,不超过操场的中线。这样,就算后半片场地上有小水塘,孩子们也不能够接近。幼儿在分散活动时,就克制了自己,没有再跑去踩小水塘。虽然有个别的孩子超过了中线,但马上就会有其他的小朋友喊着,叫他回来。

(2)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原有的经验规则

在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常常有孩子会从下往上爬上滑滑梯。对于滑滑梯从上往下滑,已经失去了兴趣,更有挑战性的是从下往上进行攀爬运动。因此,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就把兴趣集中到了攀爬滑滑梯上。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对自己喜欢或想做的事情,会想尽量去做。即使老师给出了一定的指令,不允许如此,但自律性差的孩子,多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的。

其实,要从单纯的身体技能练习来说,幼儿攀爬滑滑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可以发展幼儿攀爬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品质。但从整体集体出发,幼儿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也不利于公共卫生。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个体服从集体的利益,就需要禁止这样的行为。所以,在玩游戏之前,强调其规则,并在游戏中采用“犯规就要重玩”的原则,约束和控制幼儿的行为,使其慢慢懂得在玩游戏时,规则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必须去遵守游戏的规则,才是真正的赢家。

(3)公平的游戏规则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很多突然性的小事件,而这些事件大多是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并急需要解决的。作为教师,这也是极好的研究契机,可以带领幼儿共同讨论各种现象,并制定一些简单的班级规则和游戏规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