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微电影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微电影工作思路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

微电影;趋势;教学引导;教学思路

目前国内对微电影的关注度颇高,微电影的创作群体也呈增长趋势,其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微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各种微电影网站建立,形成微电影的平台,集中了相对优势的微电影资源;诸多的微电影节成立并相继持续举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片电影的评选盛典,亦是专业或非专业创作群体的作品得到认可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今微电影发展的热度,在尾随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微电影已然呈现出的某些特征,极有可能持续呈现或强化呈现,未受关注的特征,也有可能被微电影平台吸收并成为完善其发展的一个部分。

从教学的角度思考,总结微电影现阶段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微电影平台中的前沿脉搏,是训练并指引学生短片创作的优势路径。目前,微电影已经呈现出的明显特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运作,即微电影和广告的结合形成的以宣传产品或品牌理念为导向的短片作品;二是自由创作,即自由群体为主导的不受商业驱动的短片创作,在主题选择和影片风格上较为多样化。这两类都得到了网络传播和电影节评选的双方关注,形成微电影平台上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在这个框架之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得以从微电影创作本身及社会认可两方面探查。其自身形态的变化和市场、受众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众多特征都从以上因素中展开。

一、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优势,从自身角度来讲,其更注重对传统电影的优质因素进行吸收。传统电影的制作讲究画面、声音、特技等,因此制作周期较长,视听感受效果较好,适宜在大屏幕放映。微电影的制作改变了以往拍摄电影短片的方式,及时吸收新科技的元素,采取了制作大片的架势,声画效果精良。从某些品牌商拍摄的微电影,如康师傅、诺基亚等,可以看出,由于有着充足的经费支撑,这类微电影的视听效果良好。即使是学生制作的微电影,也往往采用高清设备,追求声画效果。随着学习电影制作的人越来越多,对国外相关书籍的翻译增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电影作品的品质得以提升。所以,精良的声画效果是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得以强化的一个特征。

第二个趋势可以总结为电影姿态。一方面基于视听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基于业界对微电影认可的模式。现今流行的较具有权威性的审视方式即通过微电影节的举办评定作品的成绩。以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为例,从结构上看,该项目基本遵循了常规电影节的模式,其各种奖项的设置呈现出电影姿态。所以,业界对微电影的认知,并不局限于短片和学生这样的关键词,而是把微电影当成电影进行的赏评。

有的微电影节在奖项设定中增加了“创意奖”“传播奖”“人气奖”等不同于传统电影短片评审的奖项,此类奖项有助于体现出微电影某些方面的特质。不过现今人们对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认知观念会在主观感受上产生不同的倾向,因此在电影短片的荣誉认证中往往不设立此类奖项。但“电影姿态”的这个趋势在微电影发展过程中会有持续呈现,其变化有待于人们对微电影认知观念的转变。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观影习惯,更是受众对电影短片概念的更迭。

过往对电影短片的认知,往往界定在未能够正式走向电影拍摄岗位的电影从业人员的习作,以此证明自身拍摄电影的能力,并借助这样的短片作品,敲开电影生涯的大门。所以,过往的大学生创作的短片,尤其在技术设备的限制下而形成的质朴的声画效果,会比较容易得到观看者的谅解和接受。微电影的兴起和繁荣将这种局面逐渐打破,最重要的改变是认知和习惯。微电影的创作已不仅局限在专业人士的范畴,门槛的拓宽使得微电影的创作走向了自娱自乐的媒体环境。也就是说,对于微电影作品的赏析和认可,一方面可以有着权威的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创作群体的自我欣赏。而随着平板客户端的普及,微电影的传播路径又增加了一个更显自由的层面。

诸多APP如魔力视频,都会设有微电影频道,形成一个类似传统的电视频道的平台,观众可以在这个平台里自由点播。这对刺激微电影的平民化创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平台里,准入门槛依旧很低,但传播力量却很强大。所以,媒体环境的宽松包容了这种自娱自乐的精神,也成为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趋势。

而微电影节的系统化、常态化将会成为微电影发展的第四个趋势。目前的微电影节很多,各地、各高校以占据半壁江山的姿态纷纷举办微电影节,所以微电影节的权威性荡然无存。但随着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以及主办方是否能坚持在微电影节评比的路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以维持电影节的运作,将会形成部分微电影节的常态化发展,进而系统地、有序地循环,将微电影节提升到一个高度,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甚至面向国际。与此相悖论的是微电影究竟能够生存多久的问题。作为时代潮流中的一分子,微电影的兴盛实则和微博等此类新兴事物密不可分。

微电影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随着潮流演变而调整自身状态,还要结合电影及电影短片的特质。现今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微电影的“微”性究竟如何定义。除去动画微电影、广告微电影这两种因传统收视习惯形成的长度限制,其余类型的微电影创作都会出现30分钟以上的作品,所以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区分度不明显,“微”特征和电影短片交融混杂。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关系更像是同一事物的外形和内涵,微电影是该事物的外在形态,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包装存在,而电影短片则是沿袭了传统电影创作技法的实质内容。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的一面就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之五———回归电影短片的本体,微时代的终结。

当人们对各种“微”事物失去兴趣之后,微电影的市场活力悄然下降,这个时候会有一个新的名词取代微电影,但微电影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除非微电影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形成不同于电影短片的独特气质,从而在电影的范畴内稳步扎根,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而延续生存。鉴于和电影短片的密切关系,微电影作品中剧情片占据了主导优势。以宣传某产品为主的微电影、或以动画形式表现的微电影等,都倾向于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唤起受众对作品的情感认同。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节在作品类型的引导上,并没完全照搬传统电影短片的评审模式,对作品类型加以强调。

所以,纪录片和实验片在微电影创作中较不受关注,尤以实验片最为突出。实验片的创作实际上是有难度的,这需要对电影的学习和认知达到较深的程度。但是,实验片对电影风格的开发,对固有形态的突破是有先锋作用的。而微电影的传播平台实际上给实验片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掩护使得实验性的微电影能够得到相对自由的表达,甚至可以有大胆的尝试。以实验片为主导的、在电影风格、形式、题材等多方面产生突破性发展的微电影极有可能成为微电影的独特气质,进而逐渐形成微电影不同于电影短片的发展空间,形成微电影发展的第六个趋势。

二、趋势引导下的学生创作

在目前的影视教学过程中,微电影创作被诸多专业老师认可。结合课程设计和微电影的特征,在较短的教学周期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影视创作且产生成就感,微电影实则较为适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引导起到关键性作用。应和微电影发展趋势的教师引导会对学生创作作品的收效产生事半功倍的意义,这完成的不仅是一门课的教学工作,更是用教师的眼光和见识对学生创作的思路、学生认知影视作品的观念、甚至是学生把握时代信息的方向起到的影响。介于本文整理出的微电影发展的六个趋势,教学引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精良的视听效果。

影视专业的专业优势不仅体现在先进且专业的设备使用,更关乎最终呈现在影视屏幕上的视听效果。学生的创作一般都能够完成较工整的构图、光线、色彩等传统视觉效果的配搭,也能够实现符合录播标准的声音效果的拾取,但不够精致。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作业的拍摄往往强调影视创作某一环节的学习,有侧重的方向;二是思维导向。对于课程学习,较常见的认知是:完成课程作业即可。后者对学生作品效果的欠缺起到更深层次的影响。实际上,每一次的课程创作都可视为微电影创作练习,这里容许存在课程的侧重点,但无论侧重于影视创作的哪一个环节,最终都会指向银幕呈现。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思路,让学生有意识地追求精良的视听效果,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中先进的硬件资源,亦能够树立更高的标准,不断进步。

第二是以情节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讲故事是做剧情的基础,一个好的故事才具有成为好电影的前提。从目前的几个较有影响力的微电影节的举办可以看出,各种大赛对学生创作微电影的导向,即:偏重剧情类微电影创作,并常常辅以某一家广告商的形象宣传。这就结合出两种意识:一是讲故事,二是重经济。故事讲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作品是不是够好看,有一个好的故事基础,才有可能创作出有意思的情节。实验片不太适合学生创作。实验片在电影认知、创作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实际上是较高的。学生创作应仍以剧情片为主,因此需要讲好故事。

经济意识的欠缺,直接决定了学生创作时自我意识的淡泊,这并不是不提倡导演为中心,而是更强调对市场的尊重。一部微电影作品,即使再短小,也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创作,没有观众,就等于是没有完成该作品的生命历程。作者电影理论对学习中的学生创作是很有影响的,加之早些年互联网并没有如今发达,电影的传播载体以影院为主,短片创作及推广仅限于学院环境,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中国学生的作品往往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作品题材较偏门,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微电影的宣传、引导给现今中国学生短片创作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这就是市场意识。

所以,“以市场为导向”不单单是指作品的传播、放映形成的买卖市场,还包括学生头脑意识中对市场的认同感。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雅俗共赏的。因此,既要把自己看成作者,又要把自己看成导演,既不能在作品中失去自己,又不能过于沉浸在自我中,从而培养起注重市场需求的学生创作,这也就不太可能为了市场而创作,流于低俗。目前较为普及的开发学生作品市场潜力的行为往往是将创作出来的作品上传至互联网,形成展映平台,从而告别孤芳自赏。

但其实,学生作品中出现的服饰、学习用品等道具,以及拍摄环境等,都具有市场价值。对于此种市场价值的挖掘,也应纳入学生市场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持续多年的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一直采取和企业合作的办法,以命题、半命题的形式向大学生征集作品,其中包括视频创作。这种方法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予以实施,但有所欠缺。

这也关乎市场意识的培养,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市场因素,只注重作品拍摄。因此,命题的范围狭隘,思路容易受到局限。大赛中的半命题、命题形式给予影视教学的优异启示在于拓宽命题的范围,将触角伸及更广阔的领域。以某广告命题实则就是市场意识的强化,不仅在于创作中某品牌产品的出现,还在于拍摄经费的提取及后期宣传的制作。因此而形成的产业链的意识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自我沉浸的怪状,形成更全面的创作姿态。

第三是简浅入手,倡导积极的价值观念。学生的创作容易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会受到韩剧、台湾剧、独立电影等影响,在故事讲述尤其是情感表达上过分纠葛。刚开始创作的学生,一方面是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到适于创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是眼高手低,倾向于剧情复杂晦涩的创作。

从广告型微电影和公益型微电影作品中得到的启发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选择简单而又浅显的主题,以命题或半命题的方式带动创作,这样可以有效抑制不知所措的境况,避免复杂的情节创作,又可以很好地牵引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习好讲故事的本领。高年级的学生更需如此。

微电影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作品要在短时间范围内完成完整的情节刻画。因此,集中某一个点展开情节设置,从简浅的主题入手,不用担心题材是否庸俗,也不用担心故事是否平淡,只要抓住主题的灵魂,同样能够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微电影节在作品征集上明确给出微电影创作的有益启示,即价值观念的导向。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2

直面一线“小人物”

公司工会按照“让好人好事上榜,给最美职工作画,为先模人物讴歌”的思路,在全公司广泛开展微系列文化活动,为职工搭台、让职工出彩、给职工点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载体”深度融合,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筑基、筑魂”。开展争做“微善举”明星活动,职工通过随手拍的形式,直面一线“小人物”,真实的展示职工工作、生活中善小行为,引领职工的思想自觉和生动实践,弘扬真善美,践行道德观,增强职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形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最美莱钢人”微电影大赛,用镜头生动形象地记录下身边的“草根英雄”,用笔尖栩栩如生地讲述着莱钢人自己的“辉煌故事”。39部微电影作品来源于基层一线,萃取于职工群众,接地气、聚人气、提士气,职工自编自导自演,部部凝炼,部部精彩,两年来,参与微电影编剧、拍摄、制作的职工多达上千人次,演员中,最年长的81岁,最年幼的仅有6个月,微电影让更多的职工第一次做导演,第一次当上演员,成就了电影梦。微电影把职工熟悉的岗位、自己的家作为拍摄基地,自己的工友、家人加入拍摄团队,上百名“草根明星”走上了颁奖盛典的红地毯,职工聚焦在镜头前、闪光灯下,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舞台。

紧贴企业中心工作

公司工会坚持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牢牢把握“运营转型,精益管理”这一总抓手,突出“精益管理我出彩”“精益运营我当先”等主题。“微电影”展播,演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用影视镜头展示身边先模人物,展示“运营转型、精益管理、扭亏增盈生存保卫战”中的典型事迹,从点点滴滴的平凡故事中展现出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克难致胜的精神风貌。

“微善举”行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把工作落实、落细、落小,以微小的善为行动落实精益管理,展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精神风貌。微故事讲演,评选出6部优秀作品,通过网络新媒体展示优秀宣讲作品,有力宣传了广大职工践行精益管理的“出彩”成果。“微讲堂”专栏,全面展示职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怎么想、怎么做,激发广大职工在公司精益运营、改革转型中勇于担当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一系列“微文化”作品,不断在莱钢电视台、莱钢日报、公司党群信息系统、微信、手机电视展播,广泛宣传了“运营转型,精益管理”“扭亏增盈生存保卫战”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唱响了“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营造了全员践行精益理念的浓厚氛围,职工的归属感、企业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推动职工上前台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3

二、新媒体的发展对微电影的影响

新媒体与新媒介的发展促使受众分化,微电影进入第三时代。

其实我们研究的一直是新媒介的问题,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媒体的问题。什么又是新媒介?我们可以把其看做是“以全新的技术实现既往未有的传播功能,或者对既存媒介在传统技术与功能上实现了某种质的超越的媒介”。微电影对于新媒介来说则是一个子概念的问题。对于网络、数字化媒介的迅速发展,微电影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这一平台对其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其发展速度得到长足的提升。在这里,我们又要回归到微电影的定义上。微电影从第一阶段的时间微化到第二阶段的制作投资成本微化,现在是否开始或者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受众群体的微化?

三、微电影发展中的文化盈利时期

(一)微电影自由创作的无意识盈利时期《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许多人士认为这就是“微电影”的雏形。现在许多微电影的制作人(包括专业以及娱乐性的)都以此片为微电影的里程碑,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现阶段我们的一部分微电影制作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翻版,只是内容有一定差异罢了。微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本该脱离了这种陈旧的套路,是什么原因使其依然堕入周而复始的怪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教授提出了一个概念——尾随媒体。同样的理论,我们转移到微电影的层面,也可以看做这是一种未脱离微电影初始发展的一种标志,可以称之为“尾随性创作思路”,即以前人的思路,寻找新的题材,进行“不完全的二次创作”——用别人的大脑思维加工自己的原材料的过程。这一时期是一个相对艺术的时期,创作的动机相对单一,不涉及经济利益的艺术创作才有更多的精神源动力,这对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至关重要。这一时期的创作可以反映出一代微电影导演的感情轨迹与电影拍摄思路,他们的作品在反映现实问题的同时也掺杂了年轻人理想主义式的对未来的理想。批评与动力并存,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督促与促进作用,也为受众群体提供了积极的正能量。这种对社会的正能量传递,就是微电影在无意识下的第一层盈利。它对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递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二)宏观调控下的微电影时期这其实是一个过渡的时期。但是对于承上启下至关重要。就如同传播媒介一样,只有主体、客体,没有载体,则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在微电影初步发展以后,不能任由其无意识地自主发展下去,这时需要有一个国家权威部门或者业内的领军企业带头,将微电影制作的内容与手段模式化,形成一个行业特有的规律性的原则。这就是在解决做什么样的微电影这个问题。做什么样的微电影,这个问题举足轻重。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民众精神走向,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脉络。我们试想,在微电影量产化的今天,如果充斥着大量的消极内容,将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4

二、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传统电影基本在90分钟以上,但是微电影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有些甚至只有几分钟。这对于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来说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微电影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节奏比较快,由于微电影的时间短,要想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让观众能迅速走进剧情,就应使微电影的节奏加快。一般来说电影都会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一个叙事方式来进行,而微电影的重点会在高潮部分,对于开端的铺垫、故事的发展都会进行压缩或者省略。微电影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由于微电影的时间比较短,在开展故事情节的时候会更加简明扼要,更多的是采用一种旁白或者字幕的形式来交代故事开始以及故事发展,让整个微电影的节奏更加快速、明了、清楚。微电影的第四个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简洁。微电影最大的特点虽然是时间短,但是想要拍摄出一部好的微电影,还要会讲一个好故事,而要在短时间内讲一个好故事,就要求微电影的语言更加简洁、意蕴更加丰富,能突出电影主题。

三、简述微电影制作流程

要制作完成一部微电影就需要一定的制作流程,第一,项目策划阶段。创作者会根据自己的创作设想去完成项目策划,要有详细的拍摄时间、内容、计划,安排拍摄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最终确认项目的定位、项目内容、制作要求、制作精度、各阶段时间安排、费用预算等问题。第二,微电影制作团队的组建。有了项目策划就要根据策划书来召集相关人才,根据需求安排各阶段的人,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去安排专业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现场拍摄流程。对于现场拍摄要随时做好记录工作,这样就会为后期制作减少一定的工作量,也能按照项目策划安排前进。第四,后期制作,拍摄结束后就应进行后期制作了,后期制作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粗剪、配音、特效、精剪等。第五,作品。现阶段各类视频网站都能被提交作品,有些制作精良的作品也可以由电影发行公司来进行。

四、微电影题材

在我国,微电影的鼻祖是肖央的作品《老男孩》,这部发行于2010年的作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2011年起,微电影开始席卷各大网络平台,微电影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而各大行业也嗅到了里面的商机,投入一定的资金到微电影中,让微电影越来越成熟,更多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中,甚至会有一些知名的演员参与其中。从目前来看,基本上分为几个题材:办公室恋情、城市印象系列、怀旧题材、校园清新、广告定制。基本上传统的电影形式及电视剧形式所涉及的内容都能成为微电影的题材内容。但是这些电影和这些电视剧的内容不能平移到微电影中,因为微电影独有的特点造就了微电影的形式。在这样一个快速消费时代、一个移动的时代,微电影要在这样的形势下脱颖而出,首先考虑的是微电影怎样引起观众的兴趣,怎样让观众愿意花钱去观看,怎样让观众愿意把他们看到的微电影推荐出去。微电影题材类型的好坏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

五、微电影创作思路的重要性

1.微电影创作选题是微电影成功的关键

前面说过,微电影的制作流程第一步就是项目策划,也就是微电影制作的前期,而关于整个影片的创作题材构想是微电影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微电影还不是一个主流的电影表达形式,微电影还不能搬上大银幕被播放,也不会有大量的金钱去支撑整个微电影创作,微电影的最大特点我们都知道,就是播放时长短。而要在这样成本低、微电影故事情节不复杂、人物关系简单、能快速进入高潮的情况下,对选题的要求就会更加高。好的选题就能在众多的微电影中脱颖而出。比如,在2013年第六届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中,微电影作品《第一百位客人》就获得了特等奖,但是微电影作品的演员也不是知名演员,只是普通人,而拍摄效果也只是一般,但是之所以会获得特等奖,主要是选题选得好,《第一百位客人》描述的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女的故事,这些人代表了社会弱势群体,引起社会共鸣。还有一些好的微电影在创作选题上比较突出,比如《天堂午餐》这部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积劳成疾的母亲病故以后,他的儿子为她制作了一顿“天堂午餐”,通过这样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出深深的母子之情,也通过这样的选题来告诫善待自己的父母。比如微电影《多米诺效应》在创作选题上就是表达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对人生观、爱情观、社会观的不同认知。这些优秀的微电影选题都是源于生活,并且能以小见大,在简短的几十分钟之内将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事件与最关心的问题,从一个最佳角度着手扩散出来。这就是选题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选题没有选好,不能引起社会广大群众的共鸣就不能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2.微电影创作选题决定了微电影的作品画风

微电影由于制作成本比较低,相对来说拍摄条件也没有那么好,拍摄的时间也非常短,要在这样一个短时间内拍摄出一个画面效果就有一定难度。这时候要想把微电影拍摄好,依靠的还是一个题材。题材决定了微电影的作品画风,比如《一路走来》这部微电影讲述的就是在校园生活中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讲述着对大学校园生活的认识,对大学生活青春、爱情、追求的描述。这样的一部微电影题材就是以大学生活的真实模板为例,表现大学生活的青春气息,因此在摄影的时候就要贴近微电影主题,合理恰当地运用色彩、光线、构图来渲染整个画面。比如在微电影《天堂午餐》中,影片最让人动情的一幕就是儿子用精心烹制的饭菜与椅子上母亲的遗像形成了一热一冷鲜明的对比,这个微电影的选题就是为了突出对父母及时关怀、对父母多关心,采用这样的拍摄手法就将该剧情推向了高潮,不仅贴近主题,也能使微电影的中心思想得到升华。而在《天堂午餐》中的开场,又会发现,画面采用男孩做饭与母亲忙碌的身影来回切换的方式,用镜头来表达出回忆,用蒙太奇的方式来让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中。比如微电影作品《多米诺效应》,这部微电影的故事情节主要分为四个类型:悬疑、狐媚、动作、悲情。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就会依据这四个类型来拍摄相应的画面,同时也可以借用不同的道具、音乐来烘托出整个画面。在《多米诺效应》整个影片借助手表、眼睛、啤酒、香烟、戒指等在不同情节中表达出主人公不同的状态。由此可见,微电影的选题是多样的,可以是校园青春剧,也可以是悬疑剧,可以是怀旧剧、也可以是喜剧、悲剧,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题材,在拍摄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画面以及风格就要贴近故事选题的需要。从镜头的选择、拍摄角度的选择、不同拍摄手法的使用等,获得最终微电影要表现的风格。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5

(1)塑造组织形象。这是通常组织机构对外宣传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国家机关来说,形象宣传微电影这一视听艺术载体,首先是直观的向外界反映组织风貌的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诉求与企业CIS战略、品牌营销以及企业宣传片的诉求比较吻合,两者之中的经验可互相借鉴。策略:鉴于拍摄微电影的宣传目的和国家机关形象的严肃性,必须较企业宣传片更为严谨的,对微电影中出现的国家机关组织形象进行规范和塑造。组织形象,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理论,可分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微电影不同于宣传片和专题片,组织形象应衬托于故事背景之中,但应潜移默化的贯穿并保持细节的精确:视觉识别的立足点为人员、环境、标识,其中包括国家机关全国统一的颜色、徽章、制服这些共性符号,和地方单位的具体识别道具,如门牌、地域山水;行为识别体现为微电影中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办事流程、生活作风;而机关形象的理念识别最为抽象,譬如公正、敬业、作风优良等这些内容,在讲故事的微电影中决不可照本宣科的宣讲宣读,而应上升为主题、意向、比喻,让人意会。微电影中的国家机关组织形象,应在准确、规范的基础上,尽量美化塑造和强化辨识,并考虑一定亲和力,进行必要的体现。2015年笔者主持拍摄微电影《浴火再生》时,创作过程中对国家机关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细节把握不到位,发生了服装混淆,服饰不规范,人物姿势、动作不符合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问题,经机关单位领导人提出意见,方才修改完成。

(2)纵向工作汇报,横向工作交流。形象宣传微电影的故事并不一定是虚构,它更多带有一定纪实的性质,能够深入反映一定时期的某些工作状态,如反映办案、训练、会议、决策的情况,也是相对有趣,而且简洁方便的工作业绩展示形式,适合于作为一种向上级汇报展示,以及与同行观摩交流的补充手段。2015年在检查机关系统内部,举办了下属各单位的微电影比赛活动,我也应单位指派协助了四川省某地检察院的微电影制作,担任了《浴火再生》一片的艺术总监。这一案例中的微电影作品就包含向上级和同行汇报基层情况,抓取工作典型的功能。策略:该类微电影负有特殊政治使命,如撰写剧情,应情节合理、符合实际、细节可靠,倾向现实主义口吻和态度;如基于真人真事,多靠拢纪录片,忠于实情,利用真实产生力量,如无必要,不宜过分改编和编造。

(3)树立鲜活榜样,鼓舞士气,示范教育。这是主旋律艺术一贯的诉求与策略,微电影的艺术特性使它能够延续正规影视创作中的经典题材,深入展现先进人物和事件。比如在检察院微电影中,我们讲述了两位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细心了解案情,调解双方,并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帮助有困难的涉案家庭,最终拯救了未成年人前途的基于真实事件的故事。这个故事相关人物的光明结局,能为人们带来感动和鼓舞,起直观榜样作用。该类型微电影还可以将机关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细节潜移默化的植入,起到对内部无形中的教育示范作用,另外还可以对先进个人和事迹形成嘉奖、纪念作用。策略:第一,对于创作人物事例型微电影,应以正能量激励后来者,以及把正误价值观判断、规则规范植入。第二,要取得好的效果,在人物塑造上要切忌教条死板,应对传统主旋律影视剧的套路进行超越,不应让主角过分高大全,从头到尾正义凛然,概念化为完人,而应该按照适当让其有一些小错误、小迷惑,然后赋予其认识、转变的“内在”变化过程,方能生动可信。这是一种久经验证的艺术理论,好莱坞剧作家悉德?菲尔德在《电影编剧创作指南》中也强调“这个人物总要经历某种形式的变化或转化”。还有许多成功的日本电视剧对主角的塑造也广泛采用内在变化、心理成长的方法,如《甜心空姐》,主角一开始很懒散没责任心,叛逆而无纪律,但经过航空公司培训的种种经历,最后成为了卓越的空姐,拥有了让人敬佩的职业精神。第三,主角生活是立体的,应赋予与常人相似的生活背景,打破“有公无私”的教条,夺取揭示其真实情感、思想状态。使对角色的升华、讴歌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总之,人物要“真”要“活”,从而可信,具有榜样的影响力。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6

(一)微时长放映、微投资制作、微平台传播

1.微电影片长短小,内容精悍

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网络视频均存在很大区别,一方面它是传统电影与网络视频的结合,有其特有的构思与表达方式,话题的选择引人入胜,内容短小精悍。它是一种新的虚构故事表达样态,短小的故事片段、结构情节都可以构成一部微电影,此外微电影比传统电影的内容来源更生活化,故事情景也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精炼的内容往往传递一定的深度的思想,这样引发观众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对影片记忆深刻。另一方面,微电影在与传统电影明显的不同在于其微时长播放,传统电影至少要有一个多小时的片长,而微电影短则两三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

2.微电影的制作上投入低,时效性强

微电影的“微容量”决定了它的制作不同于传统电影那样耗时费力。据资料显示,一部普通的微电影投资在10到20万元左右,相比很多传统电影亿万元的投资,微电影在制作金额上显出低成本的优势。另外,微电影的准入门槛低,除了专业导演演员拍摄的微电影以外,参与微电影的编排与演出很多都是对此有兴趣的普通民众,例如“南方小镇微电影网”就为草根阶层的人提供微电影拍摄指导与传播的平台,草根阶层的人只需要相关拍摄道具设备便可以出产一部微电影在网络中传播。片长短、制作周期大大缩减,这使微电影有了具有时效性的可能性。微电影可以紧扣时代、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将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迅速的改编成电影,成为带有社会体温的电影,这是传统电影所无法企及的。例如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后,网友结合这次事件制作的微电影《让人间充满爱》,以唤起人们对冷漠的反思,在网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响应,搜索量短短时间内飙升致第二。从事件发生到微电影的上映,期间不过一个月,微电影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与引人及时深思的时效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3.以网络为主导的微平台传播

院线是传统电影播放的主要渠道,而微电影的传播主导平台则是通过新媒体途径。一方面,网络媒体例如优酷网、土豆网等几大视频网站媒体拥有大量官方或个人制作的微电影资源,同时微电影专有播放网站,如“中国最大的微电影平台———V电影”“南方小镇微电影”等。另外在微博与社交网站上,通过视频连接的方式,大量微电影资源通过转发与分享进行传播,与传播者相关注的人再不断进行二次、三次传播。另一方面,新媒体设备也成为微电影播放的新途径,如3G手机、平板电脑,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让每个人不被束缚在固定的空间,可以随时随地接触网络媒体,微电影的接受与观看也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二)微电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在制作上,传统电影准入门槛比较高,受资金、技术、专业修养、市场风险等因素制约,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一般很难操作。与之相比,微电影的门槛较低,不需要千万元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技术掌握也比较容易,只要有兴趣有想法,便可以自己创作剧本,担当导演或演员,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例如在“南方小镇微电影网”上有励志感人微电影、校园学生微电影、搞笑娱乐微电影都是由对微电影感兴趣的人自发拍摄上传,以网络媒体作为传播工具的。在电影传播上,除了通过网络传播之外,微电影有着更广阔、更加开放的空间,手机、地铁与公交车上的移动终端装置是微电影较于传统电影所特有的传播媒介,其便携与伴随发生的特质,使得微电影可以随时出现在人们身边。

(三)微电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传统电影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而网络传播平台的构建,使得微电影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双向性,它改变了封闭场所与固定银幕所构成的物理空间,观众对于电影的可操控性大大增强,不仅可以自由点播、点评自己喜欢的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的特质也使得每一条评论与转发参与到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另外,受众在微电影里不再只是旁观者的角色,微电影的制作变为人人都可参与和推动的实践,例如2011年8月别克汽车和新浪视频举办了新浪微剧本大赛“向前的理由@别克”活动,剧本通过新浪微博发送,以不超过5条微博构成一部微剧本作品,选择优胜剧本拍成微电影,并且在新浪及其他视频媒体中进行二次传播。这种微电影的创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关注度与参与性,受众通过微博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去,这在传统电影的创作中很难实现,改变了传统电影制作的流程和观念,通过互动加深受众对微电影的好感,也使得微电影更加亲民。

二、微电影产生的原因分析

技术背景、社会背景、媒介环境和直接的驱动因素都是一个传播现象或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微电影的出现与发展同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追根溯源。

1.Web2.0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种新的现象与行为发生,其后必定有相应的科学技术进步作为支撑,Web2.0不单单是用户能够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而是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至此既成为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成为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由被动的接受网络信息到主动创造网络信息上发展。微电影的出现可以说是新媒体技术在电影上的渗透,不单单说微电影通过网络向受众传播,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Web2.0的技术支持上传自己制作微电影作品,网友之间彼此评论、交流与共享。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电影的播放平台,也改变了受众的思维方式与被动接受的地位,“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诉求、平等话语方式和新型消费模式。”②

2.创新广告形式的需要

产品与服务的日趋同化,要区别于其他同类的商品,单纯依靠理性诉求往往效果不佳,而且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接触广告,那些生硬、单调、直白的叫卖式广告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倦。很多微电影与企业相合作,成为专属于某个品牌自身的宣传片,据时代光影统计显示,仅仅在2012年前三个月,至少已经有数百家企业推出自己的定制微电影,而正在制作中的微电影更是不计其数。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微电影更加有受众的针对性,喜爱微电影的多是有较强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微电影式的广告宣传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它们往往在几分钟内,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悬念重重,或幽默诙谐,或感人肺腑,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对产品产生信赖与亲近,再配以整合营销,可以实现良好的商业目标。例如联想的《爱在线》将其某型号笔记本塑造成为一种纯洁伟大的爱情象征,观众为故事情节潸然动容时也深深地记住了这一产品。总之微电影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观众与商品在情感上的联系,达到商品良好的宣传效果。

3.适应微时代受众的需求

近两年,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不仅改变着大众的消费体验,也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人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的信息需要时,我们便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③于是微博、微小说、微新闻,再到多媒体的微电影相继应运而生。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工作压力的增强,青年人往往在等车、走路、坐地铁时才会有零散的闲暇时间,时间碎片化使得文化的快餐消费成为一种需要,于是微电影这样简短灵活、轻松诙谐的电影形式也就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条件与需要。

4.微时代去中心化的多元社会提供空间

在多元社会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自上而下的传播也渐渐被解构,最近几年十分流行的各类选秀节目、农民歌手、“草根”博客等,抒发了人们的真实情感与独立思考,构成了一段时期中国社会的底色,都是多元社会去中心化的具体表现。在电影制作方面,商业化市场下许多电影大片塑造了与现实严重脱节的环境,理想化色彩浓厚、权威式的说教过多,远远无法满足网络时代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需求,微电影是传统电影走下神坛的一种形式,而微电影带有包容性与综合性的时代气息,摆脱了权威叙事,注重的是个体话语的表达和普通真实的生活场景,迎合网络环境下受众各自表达观点的内在心理需要,此外参与制作的人员也突破以往专业要求的限制,多是“草根”一族,这也是多元文化包容性所造就的。多元社会提供了微电影创作所需要的软性条件、多元化观点、多样化形式、个性化表达正是微电影创作的艺术源泉。

三、微电影发展前景展望

1.创新盈利模式,实现规模盈利

由于微电影的播放平台是免费的,能够得到版权保护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微电影在播放渠道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而现有微电影都是集“电影、新媒体和广告商”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不仅盈利方式比较单一,而且作品本身特别依赖广告会影响到影片的独立性与艺术性,因而微电影一定要实现产业化的经营。不仅依托广告、点击率获得利润,也应当注重其衍生产品的开发,比如《老男孩》影片在网络上受到热捧之后,其主题曲《老男孩》也以单曲的形式出版发行,取得了相当销量,是微电影拓宽收入渠道上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另外,关于微电影所涉及的饮食旅游、服装、玩具等可以作为延伸产品的开发对象,微电影也可以改变成为动漫、小说,使获利方式更加多元。在其他途径上,微电影也可以打破与网络视频媒体合作的局限,与电视媒体合作,扩大版权收入的来源。

2.创作上要突出故事内容本身,提高微电影质量

首先,微电影的优势之一在于它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故事叙述与受众产生强烈共鸣,因而在内容创作上微电影应当善于利用这一优势,不仅要借特定的背景音乐、时事热点、大事件、社会符号等产生与受众的表层共鸣,也需以受众群体共同的情感感受、人生经历产生深层共鸣。例如微电影《老男孩》就以80后在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杰克逊、大弯梁自行车、校园生活、主人公的成长命运来展现又一代人在现实面前遭遇打击但依然固守梦想的故事,这样让人感同身受的故事本身,就引起微电影主要观众———80后青年人的热捧与反馈。其次,微电影的制作要有创造性的独特主意。在文化产品制作日益同质化的年代,作品本身的内容要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才可以有理想的传播效果与受众认可度。不仅在故事情节上,电影要朝着新鲜有趣、贴近生活与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而且在展现手法上微电影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制造幽默和渲染情感等进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观众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提高,微电影的深度思想也不能够忽视,如果电影失去表达的思想与社会传播的价值,那么它就会沦为广告宣传的附庸,成为“娱乐至死”发展想法的牺牲品。再次,微电影的类型也应当有所与拓展与丰富。微电影现在的主题主要是集中在梦想与现实、青春成长故事、生活趣闻轶事上开展而来,影片类型以爱情片、喜剧片为主,这些关键词已经成为观众对微电影的惯有印象,但是微电影要进行长远积极意义的发展,就要对原有类型突破,实现多种尝试。以纪录片、音乐片、动画片来呈现微电影可以是其中的思路之一,公益微电影和院线电影番外篇也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像日本的微电影《回忆积木小屋》就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内容虽精简但是思想十分深刻,这对于中国的微电影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3.提升微电影制作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制作的专业人才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7

一 校园微电影的含义及作用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因其策划和制作流程与电影相似,故被称为微电影。而校园微电影比微电影的范围更小,主要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题,内容贴近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近年来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传播的校园微电影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从题材上来看,可以提炼出“青春”“爱情”“励志”“感恩”“毕业”“美丽”“勇敢”“疗伤”“逆袭”等关键词,从词性的价值倾向上带有明显的正能量色彩,其词语也具备了时尚性和青春气息。其话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符合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二,从时间上来看,校园微电影的时长大多不超过30分钟,短的就2~3分钟,对于看电视、上网时间严重受限制的学生而言是个福音;对教师而言,能够在一节课里完成相关内容的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言传来得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从微电影的制作来看,微电影可以不需要投资商,只需一台摄像机甚至智能手机、一群学生、一台装有后期制作软件的电脑就可以完成。学生可以自导、自演、自拍校园微电影进行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

二 中职校园微电影在主题班会课中的运用

笔者在一年多的尝试中,组织学生观看了多部优秀的校园微电影,开展德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主要抓好“备、看、说、议、写”五个环节,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优秀校园微电影的育人功能,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1.备

备,即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前的准备和储备工作。教师应在业余时间多准备和储备一些德育工作中常用的优秀校园微电影(比如以“早恋”“励志”“感恩”“毕业”“安全”“助人为乐”“梦想”“珍惜拥有”等为主题的校园微电影)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找到。同时,教师对影片的思想内容要正确把握,以便能够引导和教育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2.看

微电影的特点是时间不长,一般只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次,在观看完微电影后,学生究竟有没有收获,收获有多大则取决于观看过程。要想达到较好的观看效果,教师在组织观看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调动学生观看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观看环境。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维持好正常的观看秩序,创设一个良好的观看环境,使得学生能集中精力观看微电影。笔者曾因为班级某几个同学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来往过密而组织班级学生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迷途》主要讲述了两个年少无知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在学校里误交损友,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泥足深陷,最终在正义检察官的正确教导下迷途知返,挽救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在观看《迷途》前这样导入:

教师:同学们,近段时间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老师想给大家唱首《永远是朋友》。

学生:鼓掌起哄。

教师: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学生:鼓掌。

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永远是朋友》这首歌中哪两句歌词说的是朋友的重要性?

学生: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春长留。

教师:确实,朋友在你成功时,会为你高兴;朋友在你困难时,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同学们想想自己交的朋友都是如此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校园微电影《迷途》吧。

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电影了。

第二,适时进行一些必要的点拨。这种点拨宜精不宜滥,否则,会影响学生观看微电影的兴趣和效果。教师要“点”影片中深奥难懂的地方或者班级同学中可能会有的情况。校园微电影《迷途》总计25分钟,因为校园微电影通常都是学生能够看懂的,所以只是在学生可能产生错误价值观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点拨。因为本剧比较严肃,是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点拨。

第三,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应该说,在组织看微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组织者也是观众。因此要注意与生同忧、与生同乐,与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这时的交流,应以非语言表达为主、语言表达为辅,即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履行自己的双重职能。当学生看到男主人公和爸爸说怎么才给这么点钱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偷偷地看着班级的某同学笑,我也适时点了一下:我们的同学有这样的情况吗?当看到男主人公沉迷网吧,结识了一群小混混又被拉出去一同参与斗殴时,同学们的眼里流露出了沉重。当看到女主人公杜雨晴因被好友误导,走上错误的道路――泡网吧、吸毒、替好友运毒时,同学们感到震惊、惋惜,不断地摇头。我便在一旁和学生表现出同样的神情。

3.说

这里的“说”可以是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述;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同时,要求学生向同学说、向家长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和胆量,还可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在观看校园微电影《迷途》的时候,我就邀请了几位家长共同参与,他们平时对子女的关心很少。之后我请这几位家长的孩子进行复述,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主人公邓子峰是一位成绩较好的中等生,但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再加上家庭贫穷,导致他误入歧途,最后迷途知返。爸爸,我们是从贵州来浦江打工的,我知道你为了我和弟弟一直很辛苦、很劳累,我进步了你也不知道,我都好几个星期没有见过你了。我多么希望爸爸不要因为工作忙碌而忘了关心我。每周周末回家让我能看到你吧,抽点时间夸夸我的进步,我会努力学习技能,找个好工作。”这个学生说完便哭了,他的父亲上前用黑瘦的手紧紧地抱着孩子……其他学生和家长都被触动了,其中一位妈妈眼里泛出了泪花。之后,其他学生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议

看校园微电影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议”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议微电影的过程中,其思想内涵和意义不能胡编乱造地强加上去,但只要说得有道理,都是可取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分析,同学们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在学生复述完微电影的内容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后,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自我保护而不是“迷途知返”?总之,经过师生的热烈讨论和分析,学生对微电影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5.写

“写”是对说和议的一种延伸、一种巩固、一种提高。写,一方面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整个微电影的感受或对某个片段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写相关内容的微剧本,只要学生享受创编的过程就可以了。在看完该微电影后,学生们都利用课余时间写了自己的观后感。班级中那两个结交不良朋友的学生中的一个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看完《迷途》我感慨良多。我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容易禁不住诱惑,还好看了这个微电影,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另一位学生写道:电影告诫我们慎重交友、洁身自爱,万万不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之后,那些被开除的学生再也没有在学校出现过了。更可喜的是,班上一位同学根据校园真实故事自拍了校园微电影《青春无悔》。

总之,通过一年来微电影在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引导着学生走向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并且已经有学生拿起摄像机,制作出了取材于身边真实故事的校园微电影。

参考文献

[1]王翔宇、于延、朱hZ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微电影的实践与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1)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8

微电影是多样化的,时间和其他特点是外化的特质,但绝并不是对这种影像形态的约束。微电影的风格、手段、表现方法、视听语境有着不同的展现形式,这些形式的存在丰富和充实了微电影的电影类型,既可单独为片,亦可系列成集,还可主题成套。区别于电影的特点首先是创作主体的草根化、内容表现平民视角、运营的小规模化,其他电影的属性也是必然要具有的,不能因为“微”而变得视频影像简单草率低劣,“微”只是在形式上的存在,如制作周期短、大众草根性、作品时间相对较短、大众媒体平台快速多样传播等。

一、微电影的特性

在DV影像产生之初,电影爱好者为之振奋而欣喜,产生了大量的视频影像作品,认为电影大众化的时代到来了。时过境迁,回头看依然十余年的数字视频影像发展历程,DV影像并没有形成一种相对协调统一的艺术理念和进入产业文化的发展轨道,不是因为技术的低门槛不好,而是视频影像变得随意了,变得不需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分析和研究了。技术的普及使得获得影像变的简单起来了,但不等于视频影像变得简单了。独特的创意,严谨的态度、精细的流程还是必须具备的,微电影的称谓极其到位地表达了这个含义。微电影应该拥有平民大众草根文化的内涵;应该具备快餐文化的简洁精炼的特征;应该体现制作拍摄低成本的特征;应该镜像生活百态和快乐向上的主题;应该区别电影的运营模式而有所创新;以新媒体“微”的传媒特征、快捷高效运营特点、草根快餐文化特色共同来呈现电影之美或许就是微电影的本源真身。

微电影是艺术作品,同时具有明确的商业价值。并且具有题材新颖贴近当代、生活体味人生百态、休闲娱乐脍炙人口的大众口味;还会有微纪录片、微故事片、微艺术片等体现创造性的作品,甚至可以打造快捷轻松的微笑――微电影的品牌。这些特性是微电影的原创优势,微电影要在几十分钟和甚至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一个故事和情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电影的叙事和节奏感也是微电影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力。从创作类型上来分微电影大约可以有三类,第一,故事广告及企业文化型微电影。以宣传企业文化和某一产片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广告,而是以故事影像的概念演绎一种文化氛围。第二,单纯的故事性微电影。具有一切电影的要素和语言形态,可以分剧集。依照电影创作的思路,只是时间短成本低,一般3至50分钟以内的微概念影像的完整表达,几千元到五万元以内的基本运作成本。第三,艺术片形态的微电影。以文艺创作为核心的电影导演意识的表达,艺术性较强,一些情感和观察世界视点的探索性和前卫性影像。

微电影既然被称为电影,必然有电影的身形,有幽默、欢快、悲伤、严肃剧情之分;有故事、幽默、纪录、系列类型之分;有动画、实拍、合成技术之分,等等,把握微电影的属性,放开思想在题材上和企业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微电影必然可以规模化、系列化的与新兴传媒形态结合在一起大发展,进行产业化运营。电影艺术本身就具有产业文化的属性,是艺术属性与产品特性相融合的作品。

二、微电影的人才培养

微电影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根据微电影的特性及建立在已有的高校教育为基础的,电影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式人才培养的强大支撑。微电影的培养要依据学科建设与行业规则,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微电影人才培养应当强化实践性,以学校为核心选拔人才重点扶持,针对优秀的个体进行导演、剧作等主创人才的培养,针对普遍性培养进行后期、制作等技术性人才培养,两者相互依存,同时进行微电影普及型的教学教育,以扩大人才数量,为打造更多样化的团队提供可塑造的人才储备。

不论何种艺术,尤其是与市场相交融的艺术形态,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创作力,原创性其实就是在看这个群体里有多少人才,微电影亦是如此。人才是要培养的,但又不是完全可以培养的,毕竟人才不是产品,特别是创作型人才一定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思考、综合的能力等,微电影人才的层次也具有在基础上培养,在过程中帮持,在成长中维护的特点。立足高等教育的体系,建立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室,是建构人才培养体系严谨的一面,打造微电影市场平台,建立以作品和团队为核心的市场合作模式,是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开放的一面。如此首尾相依才是创作型和实践型相融合的微电影人才的养成策略。

微电影和其他影视艺术一样,是需要表演、导演、剧作、录音、美术、摄像、后期等多种人才相磨合后才能建立起来的团队。个人化人才的培养是建立一个团队的特色培养,各有所长,各俱优势的个人能力是不可小看的打造优秀团队的基础。此外,合作精神是形成团队的保障,个性相对较强是艺术性人才的特点,相互合作是需要磨合的也是需要培养机制引导的,所以叫做打造一个团队,在实践中大家相互认可并为作品而无私投入是团队形成的精神基石,只有具有强有力的合作精神才是创作出优秀微电影作品的真正力量。建立以项目创作为核心内容的“微电影工作室”可以比较切实的完成这项任务,相对宽松的工作形态,相对严谨的专业氛围,将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市场的内容需求相互对接,建立专业工作室是一个既有专业性人才培养系统,又有专业性团队打造孵化能力并兼具作品原创开发功能的综合性特色发展模式。

三、微电影的文化产业平台

据相关报告指出:超过4 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那么有多少人同时还在使用3G手机呢,怕是一个更惊人的数字,如此的消费群是架构为电影产业化的基础。微电影也正是适合在如此的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作品。有了完备的播出平台、有了新兴的产品形态,那么结合和打造这种连接就是产业化运作的契机,我们历经口语传播时代、文字时代、读图时代、新媒体时代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微时代的带来满足了大家对快捷便利的视频作品的需求。微电影的市场前景似乎十分明朗了,犹如十年前动画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一样夺人眼球,形势自然是大好的,电影产业的大环境在发生着改变,传播渠道在不断地扩容,但我们要认真地探讨微电影的产业之路,就要先分析它的自身形态。

微电影不论从还是制作从视频角度而言涵盖了除影院之外的所有传播渠道,从电视高清到手机3G技术和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这么宽阔的展现平台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与企业文化的直接对接是微电影的优势,因为其短小快捷,主题清晰并且情节相对单纯,便于目的性较强的表现,植入广告更是已经悄然活跃在为电影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这是一个很理性且冷冰冰的概念,但可以以此来建构微电影的产业化的系统结构。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推进、平台的打造,使得电影文化的新模式和电影产业的新格局因微电影而产生新的艺术形态和市场运营模式。

产业模式的构建首先要看目前微电影主要面对的新媒体平台,网络和手机都是最为多样和普及的传播途径,微电影,要想占据这个平台作品必须要向产品转化,系列化和主题明确的微电影将成为主打题材,如可以以一个企业或产品为核心进行创作。也可以拍摄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系列剧集,形成规模产品。此外,产业模式要重视已有的行业分类,微电影是一种影像产品,必定与行业和行业从属的市场空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如果微电影脱离了商业属性,那么进入产业化运营也必定面临困境。

产业模式的建构必须有制作团队的支持,微电影的运作形式与电影不同,更加贴近市场,小成本使之可以灵活地选择较为准确的消费群体和表现时尚主题,文化产业的产品更重要的体现在创意制胜的优势,打造创作团队是上规模的基石。如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倡导的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工作室在全国率先引领了打造微电影创作团队的新思路,牵头并委派山东电影家协会把高校微电影创作团体与企业对接,企业先扶持建立工作室,工作室利用专业教学模式孵化培养微电影创作团队,一个良性循环的微电影创作模式开始建立起来,这些团队将成为一个地域或一个新媒体平台主要的内容供应团体。以长远的眼光看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和有效地将微电影团队的产出和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平台直接构建起产业链,并且能培养人才孵化职业群体,使得产业格局完备起来,减少了摸索的环节,从而形成在全国微电影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影发展在电影文化产业中必将占有一定的比例,便捷的欣赏方式、和生活贴近的产品内容、无处不在的视频都给微电影带来兴盛的希望。微电影是建构在数字影视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大众群体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自修便可以以微电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电影追求,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一部好的微电影具有的商业价值首先是因为它的艺术性,一部优秀的电影同时也应该具有商业价值,这已经是一种共识,给微电影的春天更多的宽容和支持或许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微电影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参与和关注,也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才能健康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黄鸣奋.数码文化的艺术影响[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2] 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9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1]

虽然业内至今没有一个公开且让各方都认可的完整定义,但它的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周期制作、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已被业界所公认。微电影的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8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 推出8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而当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则可以看做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2010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 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

(二)微电影的产生背景

1.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2.微时代电影受众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2]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3.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号公路》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灌输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得广告中的系列车型在部分城市出现热销。

(三)微电影的优势

1.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发行方式相对简单

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一是投入资金低,相比于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制作成本低得多;二是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或者dv,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或者iphone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导演和演员更易空出档期进行拍摄,尤其是对于名导和名演员,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而相比传统电影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微电影的制作发行也相对简单,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发行。国内微电影的主要制作方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表演、制作的微电影;一类是广告主量身定制的名导、明星担纲的品牌营销微电影;一类是视频、门户网站发起并寻求广告品牌合作的,对导演和演员没有很强专业性要求的剧集型微电影。

2.互动性、开放性、娱乐性强

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只要你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写剧本、当演员、当导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而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也参与到了微电影的宣传过程中。“快女微电影”的上亿点击率主要靠在人人网、微博等社区网站的分享和口碑宣传。微电影拥有开放的传播平台,除在网络上播出之外,还可在手机、公交和地铁的移动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放,优秀作品还可在电影院线播放。优酷的“11度青春微电影系列”就率先开通了网络与院线播出的双平台。此外,微电影为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多采用轻松幽默、诙谐恶搞的话题,而利用微电影为演艺界新人进行宣传造势,以赢得更多粉丝的支持也逐渐成为新趋势,由此可见微电影娱乐功能的强大。

3.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更易于新锐导演和演员电影理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执著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天才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微电影的创作也为年轻导演今后的电影之路积累了经验,这也将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二、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内容为王,创意制胜

如果说传统电影强调意义,那么微电影则侧重于趣味性,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就对微电影的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容上不仅要新鲜有趣,而且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适当采用较为诙谐的网络语言。

而随着观众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提高,它的深度也不容忽视。执导微电影《纵身一跃》的蔡康永曾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微电影,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现在的微电影多是噱头大于创意,但是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比如佳能的《leave me》,没有明星出镜,却用短小精悍的故事打动人心。[3]虽然明星增强了微电影的可看性,但绝不能走“明星轰炸”的老套路,否则只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只要题材创新、形式灵活、制作精良,即使起用新人也能收到很好的播出效果。

(二)平衡数量和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对电影艺术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纠结,以微电影的形式提出来,不仅是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质问,也是对微电影前景的一种审视。[4]尤其在各大网站相继开辟微电影疆域的当下,微电影数量每周甚至每天都在增加,保证品质,适量植入应成为网站和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2011年引起微博热议的桔子水晶酒店的星座系列微电影,就因其巧妙地运用了植入技巧而聚集了大量的网络人气,达到了企业营销的目的。

(三)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各大网站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向,可以走高端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也可以选择亲民的“草根”路线;可以拍单集的电影,也可以拍系列的网络剧;可以以校园爱情、星座为主题,也可以采用旅行、城市的话题。业界的新浪、优酷、网易、奇艺等网站已率先走上了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微电影是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大众品牌消费的今天,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微电影品牌的塑造尤为重要,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可以打造网站自身的品牌,如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优酷出品”、“奇艺出品”,也可以利用明星、导演的品牌效应,还可以通过改编微小说、畅销书、名著来形成品牌效应。

(四)丰富微电影类型,培养微电影人才

目前出品的微电影,以剧情片、爱情片、喜剧片为主,话题也多集中在青春、爱情、梦想、亲情等方面,而微电影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影片类型上进行多种尝试,如纪录片、动画片、音乐片等。公益微电影、院线电影番外篇也应成为新类型的思路。贾樟柯监制、联想集团出品的公益微电影《爱的联想》,就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联想公益计划支持过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草根公益团队的成长历程和感人事迹,在传播微公益理念的同时,也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而由网易打造的电影《东成西就2011》番外篇、《雪花秘扇》番外篇《闺蜜》在创造高点击率和转发率的同时,更是带给微电影创作一个新的思路。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各大网站和企业要通过电影大赛、影人计划、微电影节等平台发掘新人,培养微电影人才。

(五)扩大传播效果,实现规模盈利

由于微电影时长的局限,要想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在制作上可借鉴美剧边拍边播的模式,即采用预告片、正片、花絮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看到预告片后先产生兴趣和期待,同时也可根据观众反馈及时调整拍摄内容。在平台选择上,要利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传播,一是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二是通过设置奖品等形式鼓励网友转发,扩大微电影的人际传播。

微电影要实现规模盈利,就要走产业化道路,使获利方式更加多元。除了依靠广告、点击率外,还可开拓周边产品、微电影版权、艺人经纪、微电影节等获利渠道。同时,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经率先开始尝试:盛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拥有盛大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海量原创内容。对于盛大来说,各种资源就像零散的珍珠,通过微电影整合起“文学—剧本—影视—游戏”的产业链条。[5]目前,盛大已推出了改编自起点中文网小说的微电影《昨天》和改编自盛大游戏的微电影《星辰变》。

2011年,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2]“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浮躁[n].新华日报,2011-05-18.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10

与前两届学员们所使用的拍摄器材相同,Canon EOS C100高清专业摄像机成为我们这次拍摄微电影的主用机型。为了后期拍摄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营的学员们则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款摄影机的功能操作及拍摄技巧。与之相随,“微电影布光与照明”、“微电影后期流程及调色技巧”、“微电影非线性编辑技术”和“微电影剪辑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皆依次排序而来。

世界这么大,到宏村看看

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是我们这次拍摄微电影的户外主场,“家家门前有水过,户户窗前散花香。”用来描绘徽派建筑中的村落与人家是再贴切不过了。“5⑤6⑥”小组学员一行九人,在宏村探景后,对剧本大纲进行了适时的修改,以贴近场景和故事脉络。与此同时,将宏村与城市的不同之处进行有效区隔,着力突出宏村的别样风情。

在与学员进行剧本讨论和创作的过程中,主题明确度和叙事逻辑性成为学员们最为纠结的事情。微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是将文本故事赋予了画面的质感,而不再是单纯的叙事。因此,微电影剧本在确立了主题后,需要明晰主人公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张力以及矛盾冲击力的画面观感,这样才能使观众看得懂镜头中所要讲述的故事。经过思路整理与针对性情节设置,小组成员便将所要拍摄的微电影确定为,表现都市青年因工作压力而前往他处找寻曾经过往,以此抚慰心伤的故事,即《如梦徽州》。

一款合适的拍摄设备,对于拍摄进度以及成片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同Canon EOS系列中的其他单反相机(如7D、5D2)相比,Canon EOS C100在保证高质拍摄效率的情况之下,轻便的机型和不易与拍摄主角造成相互干扰等特点成为拍摄微电影的优势设备。作为佳能公司生产的拍摄设备,Canon EOS C100可使用佳能系列的诸多镜头,无论是(EF)16-35mm、24-70mm还是24-105mm和70-200mm等,皆可适用。这对于拍摄不同景别,甚至是不同景深的画面来说,提供了便利。

在剧情和设备及人员都明确的情况下,分场景以及分镜头剧本成为了拍摄过程中进度的主要参考依据。一段剧情,在讲述之时通常是很容易的,但当要付诸于视觉表达时,无论是演员还是摄像师,正确的协调与沟通成为导演面临的最大问题,因而这就需要导演需要清晰的思路和构思的画面感,才能保证拍摄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除了导演、摄像和演员具有明确的分工之外,场记、剧务、灯光等人员的默契配合同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一般,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势必会影响到全局的顺利进行。诸如,场记记录的完整性可为后期剪辑工作省下不少力,剧务的随机应变不仅可调动各个工种的活跃度,而且还可以保证拍摄转场的顺利衔接;灯光师布灯法的专业性可根据拍摄现场的环境因地制宜,可为摄像的构图以及后期调色、调光等工作节约时间上的成本。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11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微电影以其“微”的特点,迎合了大众审美需求,并迅速占领了影视市场。它高频率的信息传输,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增强了受众冲击感受。从某种维度上讲,微电影作为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的产物,富有极强的创新性、突破性、实验性意味,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引导性、惊喜感,符合微电影创作需求。

1微电影相关概述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代入感。其短小精悍的构成及快节奏的叙事模式等特点,高效地传导了海量信息,尤其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相较于传统电影,微电影的显著特性凸显在“微”上,包括篇幅设计、成本投入、载体冗余等诸多方面,加之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微电影犹如“病毒”一般迅速涌入影视市场。同时,微电影极低的消耗,亦为大众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它是现代人参与影视发展并获得深刻体验的重要路径。正是基于此,部分网媒紧抓机遇,获得了巨大成功,如“抖音”“火山”“秒拍”等,开启了全民微拍时代,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文娱生活。从某种维度上讲,微电影塑造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带来了巨大的受众市场,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而非线性叙事通过对时间乃至空间的重组,有助于微电影对整个创作过程的控制,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2微电影创作中的非线性叙事应用

微电影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其基于非线性叙事运用,重构了时空关系,使之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深刻、立体。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微电影创作中几种非线性叙事应用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内容编排

在所有类型的电影构成中,主题是其核心所在,是丰富内容延展的基础,其设定与表现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非线性叙事以其独特的时空重构,实现了时间的长度伸缩与空间场景变化。一般来讲,微电影的时长设计较短,基于非线性叙事结构的主题表达,在每一条线索中都足够明确、清晰;通过事物正反两面对比,增添了其创造性、趣味性以及深刻性。同时,发展多条故事线亦是非线性叙事推动微电影内容由简到繁的关键一环,可从多个视角对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诠释,从而达到突出、强化主题的目的,让受众得到更加深刻的体悟。运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塑造人物形象,营造了一种多元矛盾体的既视感,进而刺激了观众感官感受。正是基于这种叙事时空关系重置,有效丰富了微电影内容构成,使之情节变得不再简单,看点十足。除此之外,非线性叙事在微电影中的应用,更善于打破时间流序的束缚;悬疑情节的倒置,吊足了观众胃口,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引导着其注意力前进方向,最终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提高了受众参与性。尤其是在当下人们个性化追求越发强烈的环境下,微电影创作中运用非线性叙事更加符合审美主流。

2.2语言表达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12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从2012年4月23日启动,到12月4日闭幕,历时七个月,是当前影响力最大、参与人群最多、辐射范围最广的针对微电影创作、投资、传播的高端品牌活动之一,该电影节立足于中国首都北京,为全球华人电影爱好者搭建一个前期创意创作、中期投资拍摄、后期展示传播的产业链式交互平台。本届微电影节是上报文化部由中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协办,中影集团国家影视基地特别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吉利大学等100所高校联盟共同合作的大学生微电影创作比赛。本届的评选结果已经出炉,50部微电影入围,最终评出六项大奖,《心愿》杨清饶获最佳男主角,《大村姑》群体问鼎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奖孙永亮的《谁是杀手》、赵岩的《静物》,评委会大奖《Bye,旧时光》,最佳影片《三克的梦想》,最佳传播奖《千年之约》。

一、微电影概念和特性的阐述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人的延伸》中认为,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延伸,或者说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延伸。电影则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借助于现代科技力量,人类的思维似乎实现了“返璞归真”的梦想,一切都是形象的、直观的、混为一体的,人类进入了视频的时代。微电影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一种视觉运动的生活记录玩具,而到后来慢慢发展成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工具,就如同人们用笔来书写日记一样,微电影成为人们用影像记录最直观最形象的生活,来分享和传播自己生活的所见所感所悟。微电影的特性符合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方式,因此近两年微电影得到快速发展。

微电影的特性主要有:

1.时间短。微电影的一般时长控制在10—30分钟,最长也不超过40分钟。在微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出现了3—5分钟时长的,一般多是商业性广告片,在一定程度上,商家借助微电影广告能更好的传达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和产品的价值。所以,在微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告商也推动了微电影的发展。微电影时间短这个特性符合了现代人的观影长度,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就可以观赏一个完整的故事,启迪心智,娱乐生活,放松心情。不会再为了没有实质内容的影片浪费2个多小时的时间。

2.故事性。微电影借助电影的叙事手段、表现技巧和造型手段来讲述一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真实的故事,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运用电影表现手段进行集中表现。微电影似乎又回到了卢米埃尔电影时期记实的最初目的。最初在网络上流行的短小视频,主要是生活的简单记录,没有经过任何的二次加工创造,显得拖沓,没有视觉冲击力,沉闷平淡,这些都不能算艺术品,因为没有上升到艺术创造这个阶段。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远远高于生活。而微电影继承了传统电影的某些特性,所以微电影不同于其它的网络视频,因为它对普通素材进行了二次加工制作。

3.思想性。微电影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是因为它以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人们在看过一次之后,还想保存下来,细细玩味。微电影除了具有点击率高视频的娱乐性、游戏性外,还兼有思想性,在人们娱乐的同时,传播一定的价值理念,有关爱、梦想、拼搏、生活态度、信念等正能量。

二、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比较

相同点:在整体风格上,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基本风格是统一的,特别是影片的取材方式、主题内容的表现、视听语言的处理,以及人物的现实遭遇、内心痛苦的揭示等,都与传统电影的创作原则相一致。

不同点: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片电影较微电影来说,因为时长的缘故(一般时长一个半小时,有两个小时,还有分上下集的电影),情节更为复杂曲折,人物更为完整,感情和情绪也更加丰富细腻。由于微电影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碎片化的时间里,在网络上或者下载到移动设备上观看的小电影,所以微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在叙事原则上,要更精简,摆脱了拖泥带水的、充当时长的不必要的空镜头。在微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段落都是必不可少的,全面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缺少任何一个镜头就会不完整,所以微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导演最后精挑细选出来的。微电影和传统电影的观赏环境不一样,观看传统的院线电影,需要有一些仪式化的程序,比如要先买票,要有情绪上的准备。而观看微电影是随时性的甚至随意性的,不管是在等车还是家中,都可以恣意的享受一次视觉的满足。而又因为微电影观影环境的不一样,所以在后期剪辑上节奏要更加的流畅,观众才会有直接的观影感受。

三、微电影在操作层面上的技巧以及第二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获奖作品分析

微电影,一种运用新媒体手段,对表现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化创作。影片中多用中景,远景,体现人物与环境的有机联系,通过场面调度去处理画面中的人物关系,长镜头作为客观忠实地还原自然环境和事件进程的完整性的手法,得到高度重视。《大村姑》就体现了这样的一些拍摄技巧,而且导演抛弃了人工照明,更多采用自然光,更表现出村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质朴,以及她们平凡而不平庸的梦想。

微电影《静物》属于一部印象派作品,没有情节,没有台词,影片分成四个段落,以画家描摹伊人、面具女象征的魅惑也不能打消恋念、两人在一起的水中幻境以及画家意象中悲切的私语,每一个段落都以对比强烈的灯光、不寻常的构图,以及出人意料的透视焦点,营造出新奇的美感意象,精彩的视听效果和剪辑处理,诗意的氛围,令人耳目一新。

《生日》讲述的一个酒店的服务生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寿宴上,想到自己在边远农村教书的老父亲,两组画面交替剪辑,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冷暖色调也形成强烈的反差,塑造了同样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所生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生日》和《三克的梦想》这两部影片应该都属于公益类型片,都具有一种大爱,旨在传播关注边远贫穷地区孩子们的教育以及梦想。为了追求影片的真实性,微电影也在影片中使用地方方言,通过音视频表现形式记录民族地方特色语言、习俗等,让人切实感受到了在特定环境里的人物形象。

《千年之约》以南宋时期的商业古城杭州为造型对象,在造型中叙事,在叙事中造型。造型性画面叙述的方式就是造型,有了造型的意识,在拍摄影片时就会进行有意义的构图设计,拍摄者可以采取低角度,侧逆光,特写,推拉摇移跟等运动镜头的结合方式。《千年之约》画面就有一种造型的故意、一种叙事的结构,具有一种视觉的冲击,把杭州典型环境(南宋御街陈列馆、南山路、上城鸟瞰、河坊街、玉皇山等)和代表性元素(西湖水、船、灯笼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领略了杭州的江南美景。所以微电影不仅要讲故事进行叙事,而且要进行有意义的造型,在叙事中造型,在造型中叙事。

第二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的主题是让微电影成为“最自由的表达”,微电影是创作者利用声画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思想和态度的方式,也确实让广大的专业和非专业电影爱好者向全世界发声。微电影是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载体,微电影也在朝着传播这样一种正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这才是微电影发展的最终出路。寄希望于微电影在2013年有更好的作品出世。

参考资料

[1]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房栋,微电影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陈德武,微电影:视频广告新模式,势能整合营销传播机构,2012年

[4]邓杰,《电视艺术论》,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

微电影工作思路篇13

近年来,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不像模拟式保护那样直观,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原因及处理特点,掌握其一般的规律,以快速有效地处理故障,避免因继电保护原因导致电网或设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 故障种类及原因分析

1,1 定值问题

1.1.2人为整定错误

人为整定错误的情况主要表现:运算过程中数值错误;TA、TV变比计算错误;保护定值区使用错误;运行人员投错连接片等。防范措施:定值整定部门在下发定值单前必须再三核对定值无误,把好第一把关;在设备送电之前,继保人员与变电运行人员至少应有2人共同进行装置定值的校核,确保执行无误。

1.1.3装置元器件老化

(1)元器件老化及损坏。元器件的老化积累必然引起元器件特性的变化和损坏,不可逆转的影响微机保护的定值。现场曾发生过因A/D转换精度下降严重引发电网事故的案例。

(2)温度与湿度的影响。微机保护的现场运行规程规定了微机保护运行的环境温度与湿度的范围,电子元器件在不同的温度与湿度下表为不同的特性,在某些情况下造成了定值的漂移。

(3)定值漂移问题。现场运行经验表明:如果定值的偏差≤5%,则可忽略其影响,当定值的偏差≥5%时应查明原因,才能投入运行。变电所要加强宣传的核对工作,且应选择有良好运行工况的装置

1.2 电源问题

1.2.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

(1)纹波系数过高。纹波系数是指输出中的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比值,交流成分属于高频范畴,高频幅值过高会影响设备的寿命,甚至造成逻辑错误或导致保护拒动。因此要求直流装置有较高的精度。

(2)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长期实践表明。逆变电源的运行寿命一般在4-6年,到期应及时更换。南方电网要求每6年就更换一次微机保护电源。现场的熔丝配置是按照从负荷到电源,一级比一级熔断电流大的原则配置的,以保证在直流电路上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熔丝的选择性。但是不同熔丝的底座没有区别,如运行人员疏忽,会造成上下级不配合,故必须认真核对,或建议设计者对不同容量的熔丝选择不同的形式,以便于区别。

1.2.2带直流电源插拔插件

现场发生过多起在不停直流电源的情况下,插拔各种插件造成装置损坏或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设备厂家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现场加强监督,严禁带电插拔插件。

1.3 TA饱和问题

随着系统短路电流急剧增加.在中低压系统中电流互感器TA 的饱和问题日益突出.已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现场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拒动,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开主变压器三侧开关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数字式继电器采用微型计算机实现,其主要工作电源仅有5V左右。数据采集部分的有效电平范围也仅有10V左右,因此能有效处理的信号范围更小。TA的饱和对数字式继电器的影响将更大。

1.3.1对辅助判据的影响

有的微机保护中采用IA+IB+Ic=3Io,作为正常运行时的闭锁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但作为TA回路断线和数据采集回路故障的辅助判据,在故障且TA饱和时,就会使保护误闭锁,引起拒动。

1.3-2对基于工频分量算法的影响

在TA饱和时,工频分量与饱和角有关,故数字式继电器的动作将受到影响。

1.3-3防止TA饱和的方法与对策

对TA饱和问题,从运行设计和故障分析的经验来看,主要采取分列运行方式或串联电抗器来限制短路电流;采取增大保护级TA的变比,以及用保护安装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和互感器的负载能力与饱和倍数来确定TA的变比;采取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保护安装在开关处的方法有效减小二次回路阻抗,防止TA饱和。

1.4 抗干扰问题

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现场曾发生过电焊机在进行氩弧焊接时,高频信号感应到保护电缆上使微机保护误跳闸的事故发生。基建、技改都严格执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要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1.5 插件绝缘问题

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的发生。例如2007年8月份端州变电站1lOkV线路刀闸辅助接点就因为静电尘埃而造成测控装置遥信接点后台机显示错误。

1.6 软件版本问题

由于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因此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更新程序版本以便改进。公司每年都进行2次定值和版本核查。

1.7 高频收发信机问题

在220kV线路保护运行中.收发信机问题仍然是造成纵联保护不正确动作的主要因素,包括元器件损坏、抗干扰性能差等。应注意校核继电保护通信设备(光纤、微波、载波)传输信号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保护不正确动作。另外.高频保护的收发信机的不正常工作,也是高频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之一。广东电网就曾发生多起收发信机电源消失而造成高频保护误动作时间。

2 故障处理的基本思路

2.1 正确充分利用提供的一切故障信息

利用故障录波和时间记录、微机事件记录、故障录波图形、装置灯光显示信号是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若判断故障确实是出在继电保护上,应尽量维持原状,做好记录,做出故障处理计划后再开展工作,以避免原始状况的破坏给事故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 动作正确的检查方法

(1)逆序检查法。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级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

(2)顺序检查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

(3)运用整组试验法。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并判明问题的根源。如出现异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2.3 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

(1)对试验电源的要求:在进行微机保护试验时,要求使用单独的供电电源,并核实试验电源是否满足三相为正序和对称的电压.并检查其正弦波及中性线是否良好,电源容量是否足够等要素。

(2)对仪器仪表的要求: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取电压信号的仪器必须选用具有高输入阻抗者。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3 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处理能力的途径

掌握和了解继电保护故障的原因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提高继电保护故障和事故处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同时要强调下述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根据保护及自动装置产生的现象分析故障或事故发生的原因。迅速确定故障部位。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