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案实用13篇

小青蛙教案
小青蛙教案篇1

2、乐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3、喜欢参与体育游戏,并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难点:能在间隔距离不等的物体上双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青蛙头饰及服装、荷叶、荷花、虫子若干;田埂三条、庄稼地、筐两个;PPT一套;热身、游戏、放松音乐

2、场地准备:布置成池塘与庄稼地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青蛙宝宝做游戏

在游戏情境中幼儿与老师一起热身,分别活动头、上肢、下肢及全身。

二、池塘练本领

1、幼儿选择荷叶,自由地练习双脚行进跳。

2、带领幼儿进入另一个池塘再次进行游戏,增加荷叶间的距离,加大难度。

提示: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进行“捉蚊子”游戏,引导幼儿听音乐在双脚跳过程中控制身体平稳。

4、坐荷叶休息,了解青蛙捉害虫的本领。

三、游戏:捉害虫

1、教师提供三条难易不等的小路,引导幼儿观察三条小路,并提出游戏规则。

2、幼儿游戏,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快乐。

小青蛙教案篇2

1活动目标

1.1练习双脚并拢向指定位置跳跃,尝试学习单脚跳和单双替跳,发展学生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锻炼腿部肌肉力量,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1.2能遵守游戏规则,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

1.3体验同伴间一起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活动准备

2.1知识:课前了解青蛙的基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

2.2场地:废旧纸箱、蓝色绿色编织袋或废旧轮胎若干,围成池塘;或用跳绳、皮筋等装饰成小河沟。(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也可。)

2.3物品:青蛙妈妈胸饰一个,小青蛙头饰每人一个;小虫子(图片或模型)、小蝌蚪(图片或模型)、呼啦圈(绿色)若干;录音机、磁带。

3活动步骤

3.1激趣、导入、热身。

情景导入:师生分别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蝌蚪宝宝,来跟着妈妈一起游泳吧!游呀游,游呀游,长出了两条后腿,(蹬蹬后腿,踢踢后腿,屈腿压压);游呀游,两条前腿出来了,(抖抖前腿,甩甩前腿,晃晃前腿);游呀游,游呀游,小蝌蚪扭扭屁股,转个圈,摸摸你的尾巴还有吗?小蝌蚪变成什么了?――青蛙!(在轻快的音乐中,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做准备动作,通过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身体各关节慢慢活动开来,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为以下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3.2练习双脚并拢跳。

(情境创设: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河对面去捉害虫。你们看,河面上有一些荷叶,我们要跳到荷叶上,踩着荷叶过河。)

3.2.1教师示范跳(两腿并在一起,准备起跳的时候,手向后摆,落地时,手向前摆。)眼睛看着前面的荷叶,两脚并拢站好,屈膝、向前轻轻跳过去,轻轻落地、微蹲,然后站好后再找一片荷叶,看好了再跳过去,这样一片一片跳过去,直到对岸。

3.2.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请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3.2.3尝试从不同高度的岸边往下跳。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鼓励学生自由尝试从不同高度的岸边往下跳。教师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在练习中重点强调起跳和落地的动作方法,注意保持身体的协调性。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

3.2.4尝试学习单脚跳和单双替跳。在学生掌握双脚跳动作要领后,鼓励学生自由尝试单脚跳和单双替跳的练习。

(1)单脚跳:一条腿站直,一腿弯曲,紧贴在一腿的旁边。

(2)单双替跳: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学生由双脚的自由跳跃到单双替跳,难度增加,注意跳的时候保持身体的平衡。

(学生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从而巩固跳的动作,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

3.3开展《小青蛙跳、跳、跳》的游戏,巩固跳的技能。

3.3.1分组游戏。情境创设: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学生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儿歌:“小青蛙,呱呱呱,见害虫,抓一抓;小青蛙,跳跳跳,害虫见我跑不掉。”引导学生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注意双脚跳的动作要领。看看哪只小青蛙跳得远,他是怎样跳的?请学生说说并个别示范,注意体会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得远。

3.3.2在进行《小青蛙跳、跳、跳》的体育活动中,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改变圈的摆放路线(直线型、环形、蛇形)、圈和圈之间的距离;指导学生巩固双脚跳的动作,尝试练习单脚跳和单双替跳。

3.4放松整理动作――放音乐。

3.4.1师:今天你们这些勇敢的小青蛙,捉了那么多的害虫,高兴不高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3.4.2现在,让我们和朋友去分享美食吧!(学生自由结合小组交流活动体会)

4活动建议

4.1学生“从高处往下跳”时有一个向前的冲力,因此,“跳台”不宜过轻,要注重稳定性、安全性、多用性。低年级“从高处往下跳”的高度基本定为20~30厘米。

小青蛙教案篇3

“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叫声一片,这是怎么了,噢,原来是青蛙在开研讨会。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青蛙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近日来各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二是针对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求生方案。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毒品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毒品,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四、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的青蛙记者,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基层、角落,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呼吁人类不要无辜残害青蛙,因小失大,要知道每只青蛙每年创造的价值要超过他们自身的价值好多倍,保护青蛙也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

本方案自2007年10月30日起实行

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2007年10月30日

小青蛙教案篇4

青蛙校长念通报了:4月28日瓦尔斯地区的一匹青蛙在稻田里捉虫,不幸106只被卖青蛙的贩子们用电子捕蛙仪捉走了,现已送往星级大酒店;5月3日可伯卢镇的315只青蛙因到刚打过农药的麦田里去捉虫而中毒,经抢救95只脱险了,另外220只已命归黄泉;3月17日可马屯县124只青蛙结伴跳到踞河中去洗澡,突遇从硫酸厂投入踞河中的废水而身体腐烂。念到这里,青蛙校长抹了一把泪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志们,现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大难临头之际,希望大家能够稳定情绪,群策群力,共度难关,下面我们就防范求生工作进行研讨,请同志们能出谋划策,制定科学可行的防范求生措施,以拯救我们的蛙族。”

青蛙们踊跃发言,经过讨论,制定了如下的方案:

一、立即对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的教材进行改编,由原来的捉虫技术改为逃生技术,从明天起就进行逃生技术培训。

二、成立特工侦察信息小组。严密探察蛙类活动区域内的蛙贩活动情况,发现捕蛙仪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成立监督化验领导小组。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业务技术精湛,能迅速辩认,并能排除其故障的技术骨干。

小青蛙教案篇5

一、大自然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来说,大自然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是生动的课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为此,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追逐,追赶着花丛中的蝴蝶,倾听着嗡嗡的蜜蜂,也可以到小溪边玩水摸鱼……笔者利用本单位周边乡土资源,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努力开发幼儿教育所需的各种大自然资源。在安全前提下,让孩子们到田野上散散步、看风景、采野花、看青蛙、摘果子……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往往把配套的文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来源。其实,基于地方区域特色资源,教师结合教学可行性,完全可以走一条适合地域特色的幼儿园教育课程――区域校本幼儿课程。比如以“乡土”课程的开发为切入口,设计一些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教学活动;以某一内容为主题,依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方案,涵盖各科领域。

二、田间资源运用于幼儿音乐游戏的实践

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幼儿喜爱游戏不单单是其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其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大胆利用田间资源,巧妙地融入音乐游戏,让幼儿音乐课程回归田间。

(一)田间动物类――音乐游戏活动《快乐的小青蛙》

作为“乡土课程”系列中田间动物类的音乐游戏活动,歌曲《快乐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歌词的内容是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教师在选择使用这个音乐游戏活动时,融活动性、知识性、体验性、趣味性为一体,可以如下安排。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多角度了解青蛙

幼儿猜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猜猜它是谁?”教师问,幼儿可以举手回答,然后告知谜语答案。接着,了解青蛙习性是什么,教师题问:(1)青蛙生活在哪里?(2)喜欢做什么事情?根据上面的谜语,幼儿不难理解青蛙是生活在田地间的益虫,喜欢捉害虫,所以教师告诉幼儿要保护它们。最后,了解青蛙的叫声,教师让学生学一学青蛙是怎么叫的,看看谁模仿得像?这个模仿让很多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小青蛙的“呱呱”叫,引导学生练习“呱呱”的节奏。

第二环节――欣赏并学唱《五只小青蛙》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设备,因为需要播放FLASH、《五只小青蛙》歌词及节奏卡内容。

首先,看《五只小青蛙》歌曲FLASH。教师问幼儿这个动画片好看吗?里面的儿歌好听吗?想不想学习呢?通过这些提问,再次激发幼儿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学《五只小青蛙》的儿歌。这里幼儿跟着老师唱儿歌几遍,歌词内容:“小青蛙呀小青蛙呀/在池塘里游玩/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最后,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记忆这支歌曲,教师可以用节奏卡练习记忆儿歌内容。

第三环节――《五只小青蛙》表演活动

根据歌曲内容,教师需要让幼儿在一定理解的前提下让幼儿参与《五只小青蛙》表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教室场地布置成岸与河的场景,先邀请几位幼儿演示表演,教师做一些指导,然后将幼儿分组,每组8到12人,自由创编表演。

在小组自由创编表演过程中,为了增强表演的趣味性,需要设置一些游戏规则,可以这么设置:(1)一名幼儿组织,其余幼儿全部参与创编表演游戏。(2)青蛙向下跳的顺序可以随机的,但是不能追求快,需要保持一定的秩序。(3)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进行比一比、评一评。

比一比、评一评问题如下:(1)哪队创编表演最棒?(2)哪队儿歌唱得最棒?(3)哪队儿指挥得最好(不会乱)?队员自评问题:“你们对刚才的表演感觉怎样?”小组互评问题:“你觉得那队最好?好在哪里?”

请为这三个问题中表现好的奖励一颗,最后大家一起在愉快的儿歌中结束课堂。

(二)田间劳动类――音乐游戏活动《捉螃蟹》

作为“乡土课程”系列中田间劳动类的音乐游戏活动,游戏《捉螃蟹》是用来锻炼音乐中的韵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在寓教于乐中让幼儿仔细观察解螃蟹的生活习性。下面节选自一份教学设计(流程稿):

第一环节――倾听A段音乐,创编螃蟹跳舞的动作

首先,谈话导入活动。教师问:“你们见过螃蟹吗?你们怕螃蟹吗?”边说教师可以边演成一只大螃蟹,目的是吸引幼儿关注本课学习主题。

接着,教师创编螃蟹跳舞的动作,学生跟着学习。

第二环节――倾听B段音乐,创编螃蟹吐泡泡的动作

第三环节――倾听C段音乐,创编螃蟹挠痒痒的动作

第四环节――完整地练习螃蟹各种动作

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创编螃蟹的各种动作,因此这一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学习躲闪的动作,教师问:“一群小螃蟹在河边玩得很高兴,突然一个人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螃蟹网?看他是来捉小螃蟹的,小螃蟹怎么办呢?”教师话音未落,一群小螃蟹们已经向四处逃窜,根据刚才表演的动作重新演绎一遍。这个音乐游戏环节让幼儿明白,一旦有捉螃蟹的人来,小螃蟹们就需要找地方躲闪。

此外,有很多适合的音乐游戏活动都与大自然田间资源分不开,例如音乐《蚕豆花》、《风中的小鸭》、《放风筝》等,教师只要认真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大胆把田间资源融入音乐游戏中,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体验性的音乐游戏活动。

三、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应用田间资源融入幼儿音乐游戏课程中,进行基础教育的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合理创设幼儿所需要的游戏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教师内在潜力,一定能让幼儿音乐教育开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小青蛙教案篇6

案例: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数青蛙的儿歌好吗?(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

生一齐饶有兴致地数着,慢慢的声音越来越小。

师:为什么声音越来越小啦?

生齐答:因为数不完啦。

师:那你们能用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出青蛙只数、腿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 )只青蛙( )条腿。

生自主思考,师巡视指导,并收集了四种表达方式:①4只青蛙16条腿;②a只青蛙d条腿;③x只青蛙x条腿;④x只青蛙x×4条腿……

师将这四种表达方式整理在一张表格中,然后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表达出青蛙只数、腿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反馈:

生:我们这一组的意见是:第一种只代表4只青蛙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情况;第二种a、d代表任何数,如a=1,d=100,则不能表达青蛙只数与腿数的关系;第三种也表示不出这种关系,因为x=1,说明1只青蛙就只有1条腿了(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第四种表示出了青蛙只数、腿数及它们之间的四倍关系。

师:你们都同意他们的分析吗?

同意。有一生举起了手,质疑:老师,那如果x=0.5,那么x×4=2。其余学生反驳:0.5只青蛙会是什么样的青蛙呢?通过质疑学生明白这里的x是有取值范围的(非零自然数)。

案例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四种或更多的表达青蛙只数、腿数以及它们之间倍数关系的方式,是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知识,从生活数学中很难获取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而老师在教学中摒弃了讲授,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白,其间学生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创新。

二、时空留白,表达出精彩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生成与预设之间有较大差距的情况。课堂中如果老师舍得留给学生更多的时空,就会生发出更加精彩的场景。

案例:西师版六年级下册一道练习题(运动队要买70个足球。甲乙两个体育商店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销售这种足球。运动队到哪家商店购买合算些?甲店:60元/个,按八五折出售;乙店:60元/个,买满100元,返现金18元)

生:“70×60×85%=3570(元)”这是甲店应付出的钱数;“70×60÷100=42”表示出乙店总价里面有42个100,而“42×18=756(元)”表示出乙店应返的现金,“4200-756=3444(元)”就是乙店应付的钱数;通过比较:3570元3444元;所以运动队到乙店购买合算些。

师:你们都同意吗?

同意。师目光扫视全班,停顿一会: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一向思维非常灵活的赵同学一边举手一边激动地说着。师心里窃喜“那你来说说吧!”他自信满满地站起来。

赵:因为在乙店买70个要用4200元,满100元返现金18元,刚好有42个100元,没有剩余,我们可以直接比较它们的折扣。甲店的折扣是八五折,乙店的折扣是(100-18)÷100=82%,也就是八二折;八二折小于八五折,因此在乙店购买要合算些。

顿时教室里鼓掌雷动……

“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把课堂教学的时空尽可能地留给学生,留给他们学习、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为课堂增添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语言留白,“错误”出精彩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慎言,有意识地语言留白,让学生快速“接嘴”,学生会因为思维定势而顺势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暴露出知识的局限,再经过老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

在教师的精心教学下,学生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学生的自学,理解了“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写成‘・’或省略不写。如果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接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简便的书写形式。(以下为口答练习的片断)

师:3×a=?(3a) a×d=?(ad)

师继续:x×4=?

全班学生毫不犹豫回答:x4。(听课教师哄堂大笑)生立马改口:4x。(学生立即反思:因为字母与数字相乘省略乘号时数字在前,字母在后)

师:5×b=?(5b) 1×b=?

生异口同声:1b。(听课教师又笑了)学生们蒙了(课堂上鸦雀无声),心想:老师们为什么会笑呢?一会儿恍然大悟:1×b 表示1个b或b个1就是b呀,应该是b。学生们立即更正应该是b。

师再继续:3×5……

生齐答:三五。(再次传来听课教师的笑声)学生知道又错了,马上反思“3×5”怎么会等于“三五”呢;应该是“三点五”;再反思“3×5”不会等于“三点五”呀?

……

在此案例中,教师“吝啬”了自己的语言,采用了语言留白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产生错误观念――纠正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观念”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逐步建构起正确的知识体系。

总之,“留白”是一种艺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有利于实践探索和对话互动,师生在寻找、解读和填补留白的过程中,互相敞开心扉、互相启发激励、互相拓展,当课堂教学承载更多的生活、情感和智慧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定更加精彩。

小青蛙教案篇7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 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 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幼儿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小青蛙教案篇8

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解题引文。

1. 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用手卷成筒去看黑板,这时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然后用书卷成筒再去看,这时你看到的黑板又有多大呢?(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2. 师: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是对是错?我们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文题目,认识“井”,老师用简笔画“井”,帮助学生理解。

3. 同桌交流,理解“观”的意思,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含义?(师:坐在井里看天)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

(二)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师生评议。

3.同桌互读。(注意问句、感叹句的语气)纠正字音。

4.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5.出示生字卡片全班认读:信、沿、际。(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

6.同桌交流识记字方法,师生汇总识记字方法。

7.指名认读新词

相信 抬头 青蛙 说错了 回答 还(hái)是 还(huán)给

井沿

你知道“井沿”是哪儿吗?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指出来。(井沿就是井边)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阔。)如:草原、大海就是无边无际的。指名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8.“摘苹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然后让学生上台摘下自己认识的字读一遍,下边的学生跟着读两遍,读正确字音的同学就可以把“苹果”卡片送给他。

9.再读课文,指名分段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 )和( )为( )的( )争论( )的事。

学生完成后板书:天有多大?

2. 同桌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一次,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次,第六、七自然段是第三次。)

3. 看插图,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它们聊了起来,谁来愿意扮演它们(可以加一些动作)进行第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一百多里”有多远?(举例从学校到县城共十里,来回共五次,说明很远。)

板书:飞了一百多里

4.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

(1)青蛙对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指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同桌交流,师生汇总: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

板书:井口大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不同意)小组讨论:为什么?(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

(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老师读旁白,男读小鸟的话,女生读青蛙的话)

5.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是笑着说的,它们俩笑各有什么含义?

(1)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

板书:天天坐在井里

(2)小组合作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师: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

6.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续编它们的第四次对话)。

注意青蛙跳出井口后的语气,加上动作,然后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后,再邀请一名学生主动上台表演。

7.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8.总结:我们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才会明白许多道理。

六、课堂作业设计

读句子,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画“√”

(1)青蛙坐井观天

①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美。( )

②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大。( )

③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大声说话。( )

②夸大的话。( )

(3)天无边无际[ZZ)],大得很哪!

①没有边际。( )

②不好找边际。( )

七 课外拓展

小青蛙教案篇9

教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三次快乐的尝试,第一次是课前利用猜扑克牌J、Q、K的大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有些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如扑克牌中的J=ll、Q=12、K=13、A=1),从而引入课题,第二次是让学生试想,用一句话怎样表示“(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学生兴致勃勃地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教师对学生不同的答案先不作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继续快乐地探索学习,第三次是通过猜年龄活动,学生探索字母表示和、差数量关系,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

二、鼓励质疑,初浅评议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试与猜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学识基础、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肯定不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可暂不评价,而是创设一个悬念,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初浅地对不同答案进行评价与估计,并说出自己评价与估计的理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快乐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试答,所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正确,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尝试与猜测中失败和出错,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生进行试与猜的活动,可以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再引导他们对这些意见进行互相评价,如,有的学生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2n条腿,因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有的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因为眼睛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学生有许多争议,此时教师可先不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

三、营造氛围。快乐探索

《微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并积极倡导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生在经历了试与猜、评与议的过程后,产生了许多困惑,急于想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时,教师可抓住有利机会,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交流等探索活动。

学生对青蛙只数与眼睛、腿数的关系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直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填表,然后讨论,学生在自学、议论、质疑、小结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提高了思维水平,增强了快乐学习的信心。

四、激发思维。深入评价

这一步评价是指学生通过探索,利用前面得到的正确结论再回过头来对不同意见进行深入的评价与判断,明白哪一种试与猜是正确的,哪一种试与猜是错误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例如。当学生探索出“眼睛只数=青蛙只数×2,腿的条数=青蛙只数×4”的规律时,再回头让学生评价前面所猜测的问题。

五、迁移对比,快乐探讨

小青蛙教案篇10

一、创编意图

低年级是发展学生跳跃能力的最佳时期,此时期多以训练学生双脚跳的动作为主。怎样让低年级学生有兴趣地练习跳,并使其在增加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巩固跳的技能,是当前低年级跳跃类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模仿小动物是他们很喜欢的事情。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理解和喜欢的,赋予学生“小青蛙”角色练习跳的动作,不仅有利于训练其跳跃动作,而且有助于激发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以体能为主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活动名称及适合范围

针对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特点和学生熟知并喜欢青蛙的实际,我们创编了《小青蛙跳跳跳》这个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方案。本活动方案适用对象为低年级(5―7岁)学生,每次活动控制在10分钟~15分钟;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数控制在25人之内;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可以组织该项活动。

三、活动目标

(一)练习双脚并拢向指定位置跳跃,尝试学习单脚跳和单双替跳,发展学生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锻炼腿部肌肉力量,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二)能遵守游戏规则,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游戏。

(三)体验同伴间一起游戏的快乐,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一)知识:课前了解青蛙的基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

(二)场地:废旧纸箱、蓝色绿色编织袋或废旧轮胎若干,围成池塘;或用跳绳、皮筋等装饰成小河沟。(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也可。)

(三)物品:青蛙妈妈胸饰一个,小青蛙头饰每人一个;小虫子(图片或模型)、小蝌蚪(图片或模型)、呼啦圈(绿色)若干;录音机、磁带。

五、活动步骤

(一)激趣、导入、热身。

情境导入:师生分别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蝌蚪宝宝,来跟着妈妈一起游泳吧!游呀游,游呀游,长出了两条后腿(蹬蹬后腿,踢踢后腿,屈腿压压);游呀游,两条前腿出来了(抖抖前腿,甩甩前腿,晃晃前腿);游呀游,游呀游,小蝌蚪扭扭屁股,转个圈,摸摸你的尾巴还有吗?小蝌蚪变成什么了?――青蛙!”

(在轻快的音乐中,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做准备动作,通过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身体各关节慢慢活动开来,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为以下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二)练习双脚并拢跳。

(情境创设: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河对面去捉害虫。你们看,河面上有一些荷叶,我们要跳到荷叶上,踩着荷叶过河。)

1.教师示范跳(两腿并在一起,准备起跳的时候,手向后摆,落地时,手向前摆。)。

眼睛看着前面的荷叶,两脚并拢站好,屈膝、向前轻轻跳过去,轻轻落地、微蹲,然后站好后再找一片荷叶,看好了再跳过去,这样一片一片跳过去,直到对岸。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请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其他学生仔细观察。

3.尝试从不同高度的岸边往下跳。

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鼓励学生自由尝试从不同高度的岸边往下跳。教师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在练习中重点强调起跳和落地的动作方法,注意保持身体的协调性,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

4.尝试学习单脚跳和单双替跳。

在学生掌握双脚跳动作要领后,鼓励学生自由尝试单脚跳和单双替跳的练习。

(1)单脚跳:一条腿站直,一腿弯曲,紧贴在一腿的旁边。

(2)单双替跳: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学生由双脚的自由跳跃到单双替跳,难度增加,注意跳的时候保持身体的平衡。

(学生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保持他们的兴趣,从而巩固跳的动作,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

(三)开展《小青蛙跳跳跳》的游戏,巩固跳的技能。

1.分组游戏。

情境创设: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今天我们要到河对岸去捉害虫,看谁能从荷叶上跳到对岸”。学生从起始线开始,从一个圈跳到其他圈里,一边跳一边说儿歌:“小青蛙,呱呱呱,见害虫,抓一抓;小青蛙,跳跳跳,害虫见我跑不掉。”

引导学生学习小青蛙的跳跃动作,注意双脚跳的动作要领。看看哪只小青蛙跳得远,他是怎样跳的?请学生说说并个别示范,注意体会手臂和腿的动作要配合才能跳得远。

2.在进行《小青蛙跳跳跳》的体育活动中,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改变圈的摆放路线(直线型、环形、蛇形)、圈和圈之间的距离;指导学生巩固双脚跳的动作,尝试练习单脚跳和单双替跳。

(四)放松整理动作――放音乐。

1.师:今天你们这些勇敢的小青蛙,捉了那么多害虫,高兴不高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2.现在,让我们和朋友去分享美食吧!(学生自由结合小组交流活动体会)

六、活动建议

1.学生“从高处往下跳”时有一个向前的冲力,因此,“跳台”不宜过轻,要注重稳定性、安全性、多用性。低年级“从高处往下跳”的高度基本定为20厘米~30厘米。

2.各个圈之间的距离约30厘米左右,圈的直径约为30厘米左右,并要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的大小,改变圈的摆放路线(直线型、环形、蛇形),改变圈和圈之间的距离。

七、活动自我评价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遵循动静交替、循序渐进、活动适量、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本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基本动作,把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极强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赋予学生“小青蛙”的角色,依据大自然中青蛙的成长和习性,自然生成本活动中“小青蛙学本领”、“捉害虫”、“跳荷叶”等环节,让学生练习和巩固跳的动作,充分满足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心理需要,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练,大大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从不同层面使学生动作技能得到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青蛙教案篇11

【案例一】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听了小鸟的话,小青蛙心理产生了疑问,天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小青蛙的脚步跳出这口井,去看看外面的天到底是怎么样的?说说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很踊跃。

小青蛙一:“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密的深林,起伏的山脉,我简直不敢相信!”

小青蛙二:“我跟着小鸟的脚步来到了山顶,看到了万物都在我脚下,实在是太壮观了,我决定了以后都不回去了!”

这时,教室里传来了“另类”的声音。“老师,如果我是小青蛙的话,我觉得还是井里的环境适合我。”同学们议论纷纷,说是胆小鬼,不敢尝试新环境,课堂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然而,我并没有急着安抚大家,反而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作为小青蛙的你为什么愿意呆在井里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来到公路边,它累了想喝口水,却发现公路两边水渠里的水是黑色的,布满了垃圾。正当它准备过马路时,远处传来一只青蛙同伴的打呼声。正当小青蛙为认识新朋友而高兴时,它忽然发现它的新朋友成了车下之魂被碾成了饼,小青蛙害怕极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安全,所以它赶紧跳回井里。”

接着,又一个“另类”的声音爆发了:“老师,我觉得小青蛙不可能跳出井口。《百科全书》告诉我青蛙的弹跳力再高也不可能是几米甚至是十几米!更何况现在我们地球的地下水位每年都在下降,小青蛙只会离井口越来越远,怎么会跳出井口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与自己预设当中的生成相一致时,往往是满意的,心喜的。然而对于那些意料之外的,显得尴尬的答案却显得有些含糊,甚至有避而不谈的想法。而这位教师并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路,反而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使课堂得以升华,课堂上这种“另类”的声音不正是学生丰富知识的体现,不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创造性”思维吗?显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种的是小苗,还你的是一片茂密的知识林。

二、换位思考,以己渡人

课堂的进行不可能像我们预料的那样一帆风顺,即使做好了再充分的准备,预设的再精彩透彻,总有意外发生,要知道学生是一个个性化的整体。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个性就会有质疑,课堂上的个性往往会形成尴尬。其实,课堂上的尴尬,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艺术性的处理手段,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以生成来应对生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收获。

小青蛙教案篇12

案例:课堂上教师正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突然课堂中突然一声尖叫,原来一只被缚住后肢的青蛙从一个淘气的学生课桌里蹦了出来,惊吓到了旁边的一位女生。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是大声地质问还是采取别的办法呢?只见教师停下来,很沉稳、好奇的样子,然后和蔼地对那个淘气的学生说:“你喜欢青蛙吗?”学生们都很诧异,只见那个淘气的学生压低头,不好意思地回答:“喜欢。”教师说:“那就请你爱护好它哟。”教师走到他的课桌前,很有激情地对学生们说:“我们邀请他上台来发言,听听这个同学为什么喜欢青蛙?”课堂气氛一下融洽起来,只见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走上讲台,略微有些紧张:“青蛙可以吃稻田里的害虫、蚊子等,害虫少了可以增加农业收成,蚊子少了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教师带头掌声)然后教师抛给给学生们讨论的问题:“把青蛙的后肢绑起来放在课桌里,这样青蛙舒服吗?青蛙喜欢吗?青蛙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同学们按平时的讨论小组为单位先讨论2分钟,然后请代表发言。”(讨论2分钟)学生们踊跃地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的代表都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把它绑起来放到干燥的桌子里青蛙肯定不喜欢,而且这样青蛙可能会死。”“我们应该爱护青蛙,把青蛙放到稻田里去,这样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学以致用)教师深情地说:“我相信你们都会做得更好。”(学生们阵阵掌声)没有责怪和大声的呵斥,不仅保护了一个初中生的尊严,更是保护了一个幼小的心灵免受伤害。可想而知,这个淘气的学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课后这个学生自觉把青蛙放回到了池塘边,还向被惊吓的女学生道了歉。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几种情感:

1. 热爱学生,以情育情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多给学生鼓励和关怀,让他们具有自信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情感的人;只有关心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才能把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发”出来。对犯错误的学生,应给他发言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不是简单地责问和严厉地批评。学生难免会犯错误,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不能要求青年容忍与他们的理智格格不入的东西,不能要求他们承认他们尚未意识到的错误,不能要求他们去谴责他们认为无可非议的事情,不能要求他们去反对他们内心所不愿反对的东西”。[2]

2.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

新标准倡导“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的教学目标,不提倡不必要的解剖动物、采摘植物等,强调在实验结束后把实验动物放归自然界。青蛙作为人类的朋友,擅于捕食农业害虫,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而且它一生消灭的不计其数的蚊子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青蛙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那种行为其实是在摧残生命,同时也通过相互讨论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应该尊重生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立能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心理断乳期,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利用好学生想独立心理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引导好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激励自己的内在动力,自我激励是学生取得进步和成长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所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领受。”反之,如果情感发展受到压抑、扭曲,会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障碍。教师应树立民主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讨论,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

4. 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也是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与行为方式。道德品质是人格结构的核心和灵魂,而道德情感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动力机制。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离不开相应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因为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三种基本成分,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动力时,它就成为道德动机。只有这三种基本成分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带有某种情感倾向的道德动机与相应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固的联系时,相应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

5. 人际情感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萌芽的时期,同时又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他们在人际情感的发展上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质。这就要求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与交往时应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待人,善取别人之长;善待他人,讲话要讲信用,不能欺骗他人,更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手段而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3]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并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不仅仅要多一份爱心,更重要的要多一分宽容”。

结语

日常课堂教学中难免会碰到各种“意外”,如何不失时机地结合这些偶然事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细致的、理智的情感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认真思考的,世界上没有比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教育更困难、更紧张的劳动了。只有当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情感修养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小青蛙教案篇13

许多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喜欢用儿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也收到了特别的学习效果。于是,我两次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试教中把“数青蛙”儿歌请入课堂教学中。

第一次试教时,我满怀信心地用儿歌直奔主题,让学生“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地唱下去。学生特别有兴趣地唱着。突然,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并大声说:“这样数下去永远也数不完的。”“对!真棒,那你能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数完吗?”课堂顿时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有学生说:“几只青蛙几张嘴。”有的说:“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可就是没有学生说出我所要的结果——n只青蛙n张嘴。我心里正在着急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n只青蛙n张嘴。”我非常高兴地表扬道:“你真聪明!晓得用字母来表示数。”没想到那名学生说:“王老师,我刚才悄悄看了一下书,看到书上是这么写的。”多么诚实的孩子,虽然他的回答让我有点失望,但还是肯定了他,说:“能从书本上找到答案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很好。”这样看来,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字母表示任意数的含义。

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四年级的学生理解不了把字母看做抽象的符号,如果直接给出字母,那么学生不就会认为字母代表的是数字了吗?于是,在第二次试教中,我改变了方法,直接出示用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问:“谁能举个数例?”学生纷纷举手,七嘴八舌:“3+4=4+3”“4+10=10+4”,有的还说出分数、小数来。这时,我让学生小结便问道:“这么说,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呢?”学生齐声说:“可以表示任意数。”快下课时,为了再次活跃课堂气氛,我又用了“数青蛙”儿歌。我说:“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学生个个情绪高昂,异口同声地唱起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可刚唱完两句,大家的语速慢了许多。我说:“能不能稍微快点呢?”没想到课堂一下子混乱起来:“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6条腿”“4只青蛙4张嘴,4只眼睛4条腿”… …正当我要制止这场混乱时,下课铃声响了。

第二次试教后,我再次反思,到底失败在哪儿?在同事的指点和帮助下,我明白了失败的原因:没有把教材吃透,“数青蛙”儿歌用在课堂上应该是作为一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而不是拿来作为一种简易的儿歌去提高课堂气氛。

回顾这次同课重构教学,我想,我还必须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面多下功夫。而正是同课重构活动给了我一个成长的平台,让我向着高效课堂迈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