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总结实用13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1

1、全体参加活动的教师与开一相关的部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学习开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研活动,特别是上课的五个教研组的老师对备课、高考、上课等进行了沟通交流。

2、校级领导分别就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的沟通学习

3、两校对下一步的深度交流达成了共识,将互派老师到对方的学校进行工作学习

二、对上课老师的上课的表现可以用“精彩”两个字概括

1、每一位上课教师都发挥良好,超出了在学校准备课时的水平。

2、对于各人上课的表现可以用,近乎完美、底蕴深厚、老道干练、灵动大气、生动实用。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课堂的驾驭及课堂调控的能力。

3、但是通过同课异构我们也发现在对教材的理解方面、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课堂活动的调控方面、教学问题的设计方面,双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这就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目的和意义。

三、在这次聆听15位专家教师的评课可用“盛宴”来概括

1、本次专家的评课既指出了课的长处也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例如英语词汇教学的三种理念、语文选修教材的处理等。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2

二、 教具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良。

参加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老师都精心制作了课件和教具,富有创意。课件 十分精美和流畅,能充分配合教学进程实施和展开,极大丰富了教学的层次,消除了教学过程的沉闷和冗余。 如在《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这堂课的设计时,有的用到嘈杂的音乐进行导入设计。在《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ocation? 》这堂课的设计上,胡老师用到一首英文歌曲《 sailing 》,黄老师用到一个小电影《 let’s go 》来导入。在《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这堂课上,田老师在课前准备了许多的运动员和球具的图片,增加课堂的直观性。在《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这堂课中蓝老师利用了一些实物来进行辅助讲解。

三、 课堂设计各有千秋。

1、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课堂活动设计丰富。比如 brainstorming 、 guessing game 、 oral composition 、 competition 、 memory test 等等。

2、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在《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ocation? 》这堂课的作文教学中,有写作模板、美文欣赏、口头作文、书面作文、范文对照等。

3、在听力教学中各显神通。很多老师对听力教学的设计上匠心独具。有的设计一个 repeat 、有的设计为 tapescript 的填空、有的设计几个 question 、还有设计 talk show 等。都能把听力材料运用到极致。

4、Pairwork 的设计和组织效果好。在小组活动中,老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克服开口难,怕开口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说英语的表现欲。比如在田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都非常的活跃,积极的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配合好教学。

5、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能很好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比如说 hooray 、 good 、 excellent 、 well-done 、 great 等以及学生的自我鼓励鼓掌。这些都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加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后的几点感想:

1、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我们没有精美的课件,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来取胜呢?

2、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呢?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应该如何来注重有效性而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话的练习上呢?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向课改靠拢,教的课堂逐渐向学的课堂转型。活动中教师们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又达到同一教学目的,并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提升我旗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

二、“同课异构”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作课教师的成长

“同课异构”给作课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作课教师从讲课到课后交流,有机会与其他作课教师充分交流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共享成功的喜悦;也聆听众多活动参与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得到点拨和启发,同时也在众多同行面前展示自我,展现才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就是同伴互助,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小小的提示或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活动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观课过程中很好的观察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取先进经验做法。尤其在说课、议课环节中收获颇多。说课、议课环节是“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所在。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在这里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升华,取长补短,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学校发展

(一)校际间的“同课异构”对承办学校来说是一种担子

为了办好活动,从校长到学生都感到自己有无形的压力,学校的环境卫生、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得到有效改善,再加上会后总结提升,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得到一次洗礼,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4

此次评比活动按照“提前一天通知同一上课内容――武术操(同课),评比当天提前到达上课学校抽签决定上课次序,借班教学以比高低”的形式。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展示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异构)。通过此次评比活动,让我深切地享受了“同课异构”很多“同”的要求下凸显出多元各“异”的教学资源。“同课异构”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可在“开展的形式”以及“开展后的延续效应”等方面让我萌生了一些浅见。

一、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产生的看法

思考之一:“评比课”是自选内容适宜,还是规定教学内容适宜

采用“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的形式,却可以弥补“只表现优点,遮掩不足”的弊端。虽然“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但通过此次评比活动,让我觉得“同课异构”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校本教研”的形式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但却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开展;不是为了“表演”,但可以以“展示”的形式举行。这样既达到“比赛公平性”的目的,又可以对一个教学内容“各抒己见”。

思考之二:开展“同课异构”后的“教学反思”才是活动的主题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一堂课设计得再精心,在具体实施以后,总有这样那样的纰漏,会出现很多教学问题。尤其体育课堂,因为在室外,“变数”很多,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队伍调动的合理性,学生用“肢体语言”呈现在授课者眼前的问题等,对于这些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就能够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人,并能够从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理性的升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我们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思考之三:“同课异构”后如何处理“存异”和“求异”的关系

“同课异构”活动中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教学的不同设计,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异构”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简单地为求异而求异。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异构”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资源,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考虑有效性的一味求异与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两点:

1.异中求同:参与者的研讨

从形式上看,“同课异构”的“同”指的是相同的教学内容――武术操,相同的授课年级――小学五年级,同样的借班上课――提前半小时抽签决定上课次序;从本质上讲,同课异构的“同”不仅仅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而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健身拳的忠实度之“同”,即对内容解读的一致。这样,尽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但至少是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从研究的内容上讲,同课异构破解的是“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既为同行展示经过处理后教材的“用法”,同时又为同行的研讨提供范例。可见,同课异构是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共同追求下,通过比较,达成共识。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5

二、“一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

“一人同课异构”实施过程中要逐步规范,并加强监督。“一人同课异构”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师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所以必须有学校的相应制度予以保障,以一定的活动频率进行示范,明确最终要达到的教研目的是内化为教师的能力。

在“一人同课异构”实施的初始阶段中,强调点、线、面的结合,可求同存异,不强调所有一切推倒重来,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方法的形成。教学目标、教学引入、教学过程、教学小结、重难点的突破等等都可以成为“一人同课异构”的切入点。如在上《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对于“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在A班上课时,设计用小棒实践操作,当出现两根小棒长度之和与第三根相等时,有许多学生把三根小棒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是由于小棒的粗细和操作误差的原因),无奈之下教师只好用理论来解释,然后不了了之。活动是好的,但效果不理想,学生对这一结论显然还存在疑惑。小组讨论研究后,第二天到B班上课时,教师把“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改用课件演示,先让学生对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小于第三边分别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没有异议,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当三角形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还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展开讨论,出现可以围成和不可以围成二种不同意见,接着教师直接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很直观地发现当三角形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是无法围成三角形的,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发现可围成情况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教学难点得以有效突破。这是点上突破的有效教研,也是实施过程别需要强调的细节。

三、“一人同课异构”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一种教研模式的提出,必须有现实的意义,并要符合学校的实际。但落实到具体,各种问题总会接踵而来。从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学校教师的现状,选择小学数学作为这种教研形式的切入点,其选择是合理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风格的形成等多个方面。

1.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一环。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

2.教学方法的变革

从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来看,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创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重视情知教学的整合,突出教学活动的生命性;重视教育技术的开发,突出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有教师都有较好的表现,说明新课程理念已经得到较好的贯彻和实施。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对于“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否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点有哪些?如何看待实践操作与课件演示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效果好?怎样的情况下,课件演示的效果好?认识图形的课型,你认为有无大概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同一数学教师在不同课时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缺少明确的界定,存在一定的盲区。

3.教学风格的形成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6

(1)不同的老师。

教研活动因不同的需要,由于目的不同,规模也不相同。小范围的教研活动有的仅限于本校,本体育教研组内,有的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要至少上一节体育公开课,然后进行教研,这位老师上课后,再对其进行评课,只是评这一位老师上课如何,并不与其他教师进行比较,这样不是就能称为同课异构了,或者,由这一位老师上多节课也不能称同课异构。只在在同一时间,由本校老师,或者多校甚至全国老师聚集在一起,由相对固定的评委进行听课评课,才能称为同课异构。多位都相互比较,才能发现他们的“异”。

(2)不同的教学方法。

上课时,只能老师相同的内容,不规定老师的教学方法,任由老师去利于更有效、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不同的教学风格,才能评价如种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实用。如果限制相同的教学方法,则不能体现出“教无定法的”了。

(3)不同的教学风格。

每位老师由于性别、性格、受教育程度、年龄、专业素质等等情况的不同而造就了他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时,鼓励他们施展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教学之美,给学生以不同的体验。如,男老师威严,女老师细心;有的老师示范好,有的老师组织好;有的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有的老师善于抓住动作技术的细节等等。不同的教学风格给同课异构注入了活力,这也是体现“异”的核心之处。

(4)教学构思不同。

同一个教学内容,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打算。为了实现最后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步骤上、教学设计上、教学辅助手段上都有所不同。比如,同是立定跳远的学习,有的老师可能先练习学生摆臂与双脚蹬地的协调性,有的老师可能会先让学生练习、与其他同伴相互学习而得出正确的动作姿势;有的老师在主要器材上相同外,还要利于另外的体育器材,以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或者利于不同的场地来上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出自于老师们不同的构思。构思不同,才能上出各异的课。

(5)教学目标不同。

虽然是上同一内容的体育课,但目标却千差万别。比如,原地前滚学习,有的老师定的目标为:第一课时,在帮助情况下能起立;有的老师定为:学会团身、滚动要正。教学目标的不同就很显了。除此之外,在同一节课中,有的老师照顾到了心理目标,有的老师则照顾到了运动参与目标等等。

二、同课异构的优点

(1)有利于比较。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学效果、教师的基本素质等,就是因为具有这一优点,在体育教研活动、特别是讲课比赛时,组织者常利用同课异构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给教师分出高低。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比较,组织调动学生的比较,在同课异构就能很容易的看出优劣,能通过比较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水平。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群体之下的讲课比赛,就很难评判一个教师,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只能跟着走,对老师的评介有失公平。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有的老师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步骤,学生没有创造性的学习,教法陈旧。而另一位老师先把学生拉到弹簧床进进行自由练习,再在平地上练习,再让其讨论不同的感觉,再到弹簧床上,再到平地上,这样反复几次,学生就有了不同的体验,感觉到身体协调用的重要性,又能有了空间展体感觉等。显然,第二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2)节约时间。

体育课有一个学习动作技术,教授活动内容的核心部分,在开始有个引入部分,在结束的放松部分。同课异构要求给教师一个相同的内容,这就要求只上部分就可以了,把开始与结束统去掉,用时一般在20到30分钟就可以了。在大型的讲课比赛中,这无疑是一个节约时间的好举措。

(3)能展示教师的基础功底。

只看核心部分的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精练、实实在在,去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部分,更容易看清教师的“本来面目”,在很短的二三十分钟内,让教师精确的展示自己,就要发挥自己的看家本领,这种本领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素质体现。在没有掩饰的情况下,快速的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是老师的精华表现。

三、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运用策略

1、老师的选送要合适。

学校选送老师进行这类同课异构的教师时,年级、专业、基本素质要对口,这位老师虽然不是本校上课最好的,但一定要是这一次同课异构比赛最吻合的,只有他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但并自己的优势展示给其他教师。

2、要发挥同课异构的优势。

评课者要总结不同教师的高效部分,抛弃可有可无的教学过程,最后得出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并把这些作为这次教研活动的成果汇报给广大体育教师,可以是培训的形式,也可以总结在网络媒体上与大家共享。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7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不同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由于本身教师对所授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人格魅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课异构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反思、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异构,对课后评课的异构。同课异构的概念归结为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并且进行互相的评听课,实现彼此间的互相学习,以助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形式。

1.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专业有威望的资深教师,或校外专家全程指导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2.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这是由组内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发起的教研活动,直接是组内本学科教师之间的较量,选定同一教材内容,由多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全组老师参与听评课过程,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就不同教师的不同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动结束后,再由上课的老师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3.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场合开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天天在做,这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更能够看出教师的优缺点,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是更好的学习机会,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浅,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班级的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程,了解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化为己用,并再教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成熟经验又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好处。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作用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指能意识到并能够表述的知识,它可以在教师以前的学习中所获取,例如:语文中语法等,而缄默知识是指无法表达和无法意识到的知识,必须有过亲身的教学经历才可以获得,这种知识不能光通过言语来传授,但是它可以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因此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节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知识点的重难点,这是教师的必做任务,但是教师之间的理解不同,使得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同,可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确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每名教师的风采与魅力都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与讲解方式也不同,那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学效果最好,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一目了然,对于教师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完善自我大有裨益,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有的教师选择发现法;在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上,有的教师是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阶段和步骤,有的则把教学划分为若干平行的单元;在师生活动方式上,有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策略;有的则采用学生中心策略……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优势,提高并锻炼自校的教师队伍。

3.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用尽多少教学手段,多少教学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来衡量,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自己日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做铺垫。

总之,“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比较式的教研活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本专业同名课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通过对课堂中的事件和情景进行比较,以此达到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在知识的碰撞中,交流经验,比较教法,即激发了教师间的上进斗志,又促进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8

学生惊叹。

师:所以我们往往只研究符合一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设计意图:惊人的数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学习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意义,也就是“为什么学”。首先,同分异构体就在我们的身边,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对于大部分有机物其同分异构体数目庞大,所以我们往往只需要研究符合我们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会书写“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而不是仅仅因为高考要考。这样的引入相对于之前的设计,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课堂气氛也开始慢慢活跃起来。

(二)课的主体

1.简单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分子式为C4H10的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师:在拿到这道题时,解题步骤如何?该如何书写?

生1:看分子式。

生2:看不饱和度。

……

【方法小结】在书写同分异构时一般遵循如下顺序:

研究分式或结构简式(碳数、氧数等)计算不饱和度确定基本基团组装基团

设计意图:知道了“为什么学”,紧接着就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总结出“怎么写”。而学生在书写同分异构体时逻辑混乱,缺乏有序思维,容易写错写漏。而所谓有序思维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过程和特定的思维线索步步向前推进,直到有效地实现目标。所以笔者从这道较简单的题目出发,设计层层问题,启发学生,总结出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抓住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写出思维流程图。

(2)分子式为C4H10O的醚共有 种。

(3)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共有 种。

(4)C7H8O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有 种。

【投影】展示学生的思维流程图,如第(2)小题:

4个C 1个O不饱和度=04个饱和碳原子一个-O-C-O-C3(丙基有两种)C2-O-C2共3种

设计意图:展示思维流程图,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在书写、解说自己思维的同时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在点评过程中强调书写过程的有序性。

【练习拓展】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1)分子式为C4H10的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条件:其中水解后的产物能氧化生成醛)

(2)分子式为C4H10O的醚。(条件: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

(3)分子式为C4H8O2的酯。(条件:水解后,其中一种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4)C7H8O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条件: ,结构简式: )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在思维的灵活变通性方面存在缺陷,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明显薄弱。设计本环节时笔者又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先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限制条件,总结出一般从性质、结构上限制条件的规律,再让学生自己书写限制条件,这样可以从正向、逆向两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较简单条件下

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基本思路,现在我们挑战一下条件复杂一点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例】 (2009・江苏)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取代产物只有两种;②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③水解后的产物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按照基本思路一步步分析,画出思维流程图,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以上述高考题为例题,通过对“限制性条件”的解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的理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过渡】在大家努力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这道题,下面我们每个人独立思考,完成这道自我诊断题,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基本方法。

【自我诊断】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分子中有四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能和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④能发生银镜反应。

设计意图:自我诊断,自我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当我们拿到这类题时,我们要先研究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再计算不饱和度,根据条件确定基本基团,最后再根据条件组装基团。当然解答同分异构体书写的方法有很多,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总结出更多、更有效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9

体育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教研室等检查,我们可以看到写得满满的“优秀”教案。然而走进课堂发现,很多时候实际教学与教案是不相干的。

2.团队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教师之间往往是竞争多于合作,他们很少时间与同事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孤立+孤单”是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常态。

3.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

当教师要上研讨课或公开课时,为了获得“与众不同”之誉,往往另辟蹊径,选取教学内容时避免撞车,并且尽量选取自己容易把握的内容,避开难点课题,失去了很多挑战的机会。

二、实施“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方法

实施“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一方面,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构建“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为:确定主题设计教案加工教案试探式实践践行冷思考理想化设计。

1.确立主题

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所以我们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择有价值的、有普遍性问题来思考和研究,最终形成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

2.活动的流程安排

第一阶段:聊天式备课。在布置本轮主题教学内容后,课余时间大家在一起谈论、展望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等,这时的思路还是有一些模糊,有一些零碎的,是称不上完整的点滴灵感。

第二阶段:加工式备课。上课教师完成备课以后,请每位教师针对课堂设计谈谈各自的想法,这种想法可以是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组织调动的形式、主教材时间安排、练习次数调整等,使上课教师的备课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三阶段:试探式实践。课堂中的许多事件往往稍纵即逝,传统的现场观摩难以把握教学全貌,在听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听完全部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可以分为负责课堂语言教师、负责课堂组织调动教师、负责时间调控的教师、负责课堂教学生成的教师,这样有利于全方面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使活动的实效性更加明显。

第四阶段:践行冷思考。教师围坐一起,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畅谈听课感受,汇集各路想法,明晰问题;同时针对教学环节、课堂提问、教学语言等深入分析质疑,走进教师的“真实世界”,全方位收集学生参与、练习、合作等课堂表现,深入分析背后的根源,总结教学中成功之处,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五阶段:理想化设计。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综合同伴意见,修改上课教师的方案,集大家的智慧扬长避短,优化方案,形成教学的最佳方案。

三、实施“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策略

1.建立制度策略

“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使教研组内形成一种崇尚学习、崇尚研究、崇尚合作的氛围,它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2.活动形式策略

“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真正具有实效性,必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深入地研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老师连续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同一课。第二种是多人同课异构,这种形式是最常用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第三种是师徒两人异构,学校教研组肯定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每个新教师都要拜师学艺,由第二、三层次骨干教师担任师傅。第四种是校际异构,这种形式不要局限在校内进行,有时需要跨校区的异构,校际交流展示的是教师个人风采,而比拼的是整个教研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活动设计策略

“异构”不仅表现在形式上、教学主体上的“异”,它的内涵应该是教学设计上的“异”。因为教学设计不同,使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设计的“异”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意图、教学环境、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方面表现出来。

四、实施体育学科“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几点思考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主要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目标,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进”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以同一主题为核心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2.以行动研究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地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以同伴互助为桥梁

同伴是校本研修中最基本、最高效的力量。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反应,因而同伴互助也是同课异构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同伴互助中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既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4.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10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1]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对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存在着多元理解,但就某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言,在诸多的方式方法中总存在着一两种较好的方式方法。“同课异构”可以让我们在预设和实践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鉴别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找到适合不同学情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根据职高学生学情选择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杜威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来展开的,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难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应做好职高学生的学情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切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发展设计在内的课,那么肯定不是一节好课。职高学生的学情可谓复杂,从分数说,有中考成绩四五百分的学生,也有二三百分的学生;既有语文能力好一些的班级,也有语文能力差一些的班级。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一个学校内,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学情来自主选择或自编教材,这将意味着知识和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将不得不接受统一要求下的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同课”就成为必然,“异构“的地位就尤显重要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合宜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

我校有中高职衔接大专班这一办学类型,采用的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如果以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来选择教学方法,要求职高学生也达到同样的教学要求,肯定是脱离职高学生的学习实际的。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同样是对“文言现象的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对文言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以文带言”的方式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教学,并且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独立完成对文言现象的归纳整理。而对文言基础较弱的班级,教学中必须逐字逐句加以解说,多做些衔接和铺垫工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文言现象积累”这一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学生学情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的内容,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制定合宜的教学目标,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教与学之间才能有效对话,产生共鸣,否则就会出现对牛弹琴或拔苗助长的现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同课异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可以依据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应该学什么、掌握什么、学生在课堂里如何学、在课堂里学得如何等思路来选择最切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情作为参照点,分析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学情,教师的“异构”才是理性的反思状态。根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合宜性,从而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同课异构”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客观的比较平台。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的才艺再高、教学过程再流畅,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都应当从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来评价。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的教学决定虽常有预设,但通常是要依据课堂上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然后决定如何做才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无疑可以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客观的比较平台。

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问题。当面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但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也不同,有可能会造成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有的教师以解说六个典故传达出的丰富意蕴为教学重难点,有的教师以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作为教学重难点,有的教师把两者都作为这首词的教学重难点。这时我们就可利用“同课异构”中的“异构”,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题课的手段,通过“同课异构”来比较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再进行施教,以此来实现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同课异构”结束后,教师可以与自己的预设的相比,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比较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看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否被激发出来;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接受能力,比较一下课堂的容量与密度是否适宜。所以有同课异构就会有比较,不同的文本解读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比较短长;纷繁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明是非;不同的教学思路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见高下;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来评优劣。于是,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看出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和处理之间的优劣,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看清问题在哪儿,进而提出改进的设想。一句话,“同课异构”所展示的比较研究功能,挖掘了语文课堂的深度、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效度,为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客观的比较平台。

三、“同课异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职高语文课堂教研氛围并不浓厚,而同课异构的比较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课异构活动往往是在同一区域的同一学科或一个教研组的范围内举行,让教师从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形式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形式转变,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既有教师在课前讨论、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答案,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又有课后对教学设计产生效果的分析,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每次上课和评议,都是教师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构思的展示,都是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碰撞。在展示和碰撞中,教师提高了文本解读能力,激发出教师的智慧火花。在这过程中教师之间的讨论、分析、总结,互相取长补短,把同课异构中大家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案作为公共教学资源让大家共享,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校每次“同课异构”活动都要求每位教师参与评议,写出总结。如果要使自己的评议和总结能切中肯綮,就会促使教师不停地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思想武器,提高分析水平;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听课;促使教师进行思考分析,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负责任地进行评议。“同课异构”促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或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选出最佳教案,用以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从而促使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地提高。

“同课异构”过程中的借鉴分析,帮助教师创造性地生成案例,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活动由实践向理论升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行为水平,帮助教师实现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促使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因而促使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同课异构”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审美修养等的不同,会使教师形成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即教师的教学个性。“同课异构”倡导的就是切合实际、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课堂,它为教师教学个性的展示提供了舞台。上课时教师各有各的表现:或粗犷、或细腻;或沉稳,或幽默;或严谨,或活泼;或简略直接,或深情婉转。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同课异构的“异”,体现多样的教学个性。而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的个息相关,教师的教学个性发挥到什么程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缺少个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教师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2]。而“一个毫无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3]。试想一个教师是细腻的,他的学生怎会不善感?试想一个教师是严谨的,他的学生怎会不扎扎实实地学?试想一个老师是幽默的,定会给沉闷的课堂注入活跃的气氛,他的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学习的有效性怎会不提高?

富有个性的教师往往是富有魅力的,即使是一个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也会因为一个有个性的教师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同课异构”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作用并影响了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促使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措施让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项和优点,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职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努力改进,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使教学活动进入最佳状态。且“同课异构”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生学的效益。因此“同课异构”是一种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11

同课异构是指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上同样教材、同等进度的“同名课”,以此比较不同教师在新课导入,教材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风格的异同[1]。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策略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1 同课异构的特征与意义

1.1 异中求同

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各位教师所使用的教科书不同,所教授的学生也不同,但是遵循的课程标准必须一致,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所教授的课程达到创新点,通过对比各种教学策略,最终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共同教育价值体系。

1.2 同中求异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之中虽然参考的课程标准相同,但是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比分析各个教师相互之间对于新课导入,课程结构的安排,教材的理解,教师上课的风格等不同方面之间的差异,这样教师之间反思与讨论可以有更多的话题[2],这种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一线教师的授课水平。

1.3 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相互之间优势互补

对于相同的教材内容,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每种教学方式都会有优点同时也暗含着缺点,教师通过同一节课,相互之间切磋,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之中的缺点,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3]。同课异构易于比较不同教学效果之间的区别,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能力。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我们可以容易地比较受教育者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行之间可以发现对方的不足,易于同行专家之间做进一步的对比研究,反思专家的点评,找出自己的得与失[4]。

2 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探析同课异构的魅力

《宇宙中的地球》处在高中必修人教版的第一章第一节,是学生高中地理课堂的第一节课,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结合《宇宙中的地球》大量的听课笔记以及反复观看授课录像,整理出比较典型的两种结构的授课方式,对于这两种不同结构授课方式笔者将从新课导入,教材理解,授课结构,教学风格将给大家做一下比较。

授课方式一:在新课导入上用运“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诗句,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是从已知到未知过度,在授课结构上采用的是从地球往外太空讲解,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教师授课风格普遍严谨,逻辑性强。

授课方式二:在新课导入上用动画影视等,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认为应该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授课结构上采用是从外太空到地球,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教师授课风格比较活泼,自由,开放性强。

通过这一节课的两种教学结构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由于地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同,导致他们在新课导入,授课结构,教学风格等差别比较大。

3 专家名师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副教授苏 老师观点:赞成讲解《宇宙中的地球》这节课的时候,应该从地球开始,一直讲到总星系,主要是由于总星系范围太大,学生们对总星系没有宏观概念,学生对于星系这个概念太虚无缥缈,所以,“从小到大”易于学生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讲师殷水清老师比较赞成应该总星系开始讲解,逐步找到落脚点地球,主要是因为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我们科学探究的规律,科学探究的规律一直都是由宏观到微观逐步靠近,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中学生符合科学规律的思维方式。

北京市高级地理教师都炜认为应该从外太空讲解,最后落脚点是地球,如此讲解可以把地球的运动联系起来;除此之外,由于现在学生见多识广,接触过很多的天文知识,外加一些科普宣传作用,学生们对于天文知识很了解,所以,以“从大到小”的授课方式讲解这一节课,可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地理学教授刘宝元教授认为无论“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讲解这一节课,作为一线地理老师应该在讲解之前相互之间做讨论,多交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可以找出一套比较合适的教学结构。

4 总结与建议

通过《宇宙中的地球》两节典型授课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每一种授课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同课异构”为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利于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所以在选择某一种授课的方式之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内容,通过重新整理教材的基础上形成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所要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以前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设计课程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授课之时,尽量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形势下,中学一线教师应该多个角度去审视教材,思考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打开教学思路,快速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

参考文献:

[1]王敏勤.“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课程与教学,2008,(6).

[2]李云吾.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教研分析,2007,(10).

[3]肖若茂.“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8,(3).

[4]刘晓军.教育科学的“求真”“向善”和“趋美”——对“同课异构”现象的思辨[J].四川教育,2011,(2).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12

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我们禀持这一理念,立足本园,以人为本,以教为真,以研为实,在教研组这一保教研究的主阵地上,给老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进行了课题《线》的“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的新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智慧的同时,也体验着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概念篇

什么是“一课三研”?

所谓“一课三研”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领域的某一内容,在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后,由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

什么是“同题异构”?

所谓“同题异构”是指: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班级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活动。

说到“一课三研”我们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研究教师如何“教”,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的园本教研形式,能使我们的活动方案更为优化。而“同题异构”则是一个新名词,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日渐流行。不同教师在组织相同的教学内容时,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能使自己的特色尽显风采。

三、实践篇

我园“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流程的描述如下:

1.一研,设计活动方案。

这一环节的操作类似于“集体备课”,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组先讨论由谁来上“一研”的实践课,然后由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特色,定位适当的领域,再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看――我们的三位老师,她们从孩子的学习特点与生活经验出发,确定了以下活动内容――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线条》、中班综合活动《好玩的线条》、小班美术活动《爱心面条》。

听――教研组成员正共同围绕三个活动积极讨论着:目标如何定位,流程怎样设计;推敲着: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难点重点的处理得当吗?

当大家的智慧汇集在一起之后,“同题异构”的第一次实践课开始了,全园老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课后,上课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而听课老师则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着各自的见解。园本教研在我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2.二研,优化教学过程。

在“一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互动式的研讨,同题异构的“二研”拉开了帷幕。我们共同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对前方案不适合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对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师幼间的互动,以及孩子的发展等进行了评价。

如《爱心面条》的课件不合适――改;教师示范时语言不到位,那就要重新设计教师的指导语。又如在《好玩的线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介绍各种玩线时有些不到位,没关系,共同想方法。再如《有趣的线条》活动,一根线条的组图对于大班孩子没有挑战性,那就尝试多根线条。在进行“第二次实践课”时,三组老师各有各法,中班、小班继续由原老师担任实践课,大班则更换了另一名年轻的教师,这样可以看出不同教师在同题中的教学效果。

在同题异构的“二研”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每位教师都很积极投入,共同商讨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策略一:教师要及时把个别孩子的问题转变成全体幼儿问题;策略二:在与一个孩子互动时要同时关注其他幼儿;策略三:要采取“以点带面”的提问、回应方式,及时地把问题抛给孩子等。研讨使大家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展,优化了教材处理策略。

3.三研,形成教学特色。

两次的研讨使活动的形式和目标基本达到了的优化。因此,在“同题异构”的“三研”时,我们把重点放在显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上。从执教老师的层次看,也各具特色:小班组是9月份来的新教师,中班组是一名“教坛新秀”,大班组是一名已有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

小班组的新老师运用多媒体,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这是她的特色。形象的小兔,美妙的音乐,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中班组的新秀教师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活动,大胆地把“合作创作”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她的课声情并茂,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同时,在活动中她的特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环节自然地过渡,教师的回应恰当,孩子的响应积极,使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姜还是老的辣”。再看大班组的“老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那种沉着、亲切,她的特色也就在于此。对幼儿启发性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同时还根据教学目标关注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给幼儿及时的点拨,适时地给幼儿创造尝试的机会,师幼互动也做得非常到位。

在“同题异构”的三研中,大家积极研讨、共同反思。对活动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差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次修改教学设计,一起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形象化,形成集体的智慧,保持着特色与风采。在“教、学、研”中,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得到了增强。

四、感悟篇

1.在目标引领下前行。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可见,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有一个目标。园本教研“同题异构”一课三研活动也不例外,因为我们都知道:一节好课必须是跟着目标走的。

因此,这次教研活动从始到末,老师们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活动必须依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来设计、组织、实施课程。就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的引领,三个活动才紧紧围绕着目标,每一环节目标的针对性非常强,层层递进,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2.在交流互动中共享。

在“同题异构”式的一课三研中,我们共同经历了研课、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实在在地经历了“理解教材―设计方案―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园本教研过程,在同题下设计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活动方案。

在活动中,大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起进行探讨、交流,一起探索了有效教学的方法。每位教师都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形成了“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气氛,对教材的理解加深了,教学思路也拓展了。在这次“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尝到了“采百家之长,酿自我之蜜”的滋味,也切切实实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在自我反思中提高。

“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是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了三年的活动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反思,重视反思。这次“同题异构”一课三研,其实就是在全体教师的集体反思中不断深入与开展的。

首先,我们进行着自我反思,让执教者用“别人”用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这是反思的第一步,是教师获取洞察力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同时,我们还一起观察教育实践,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进行“集体反思”,把同伴的实践活动当作自己的镜子,折射出自己的影像;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原来属于个人的经验成为共享的资源,让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更加高的起点。大家经过“实践―反思―研讨―修改”,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求新法,深入地研究、实施课题,最终形成一致认同的教学方案。

园本教研新实践的进行,让大家真正领略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同题异构”一课三研的园本教研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执教者个人,而是参与活动的整个教师群体。大家透过他人的教学看自己,同样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在大家的智慧撞击下,我们收获了教研、教学的有效,在“集体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的一体化。

五、剖析篇

1.“同题异构”的研究价值,就是不能刻意地去“求异”,而要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在中大班的活动中,“线段的造型”环节都被设计在活动方案内。在研讨中,我们非常清楚“异构”要立足于孩子的认知水平,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不能刻意地去“求异”,但在“一研、二研”的时候,却一直徘徊在刻意“求异”中,忽视线段造型的共性,因此所呈现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强。“三研”的时候,我们遵循“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理念,采用多种线条与单一线条“材料的异构”、合作与独立完成“方法的异构”、情节造型与简单造型“要求的异构”,让异构尽显光彩。

2.“异构”体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假如教师的教学特色被抹灭了,那“同题异构”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就会被淡化。在本次活动中,小班实践课的年轻教师没有把握好集体智慧与自己特色的尺度,虽然教学效果不错,但她的个人特色表现得不鲜明。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篇13

一、同课异构活动促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课异构活动既能促发参与同课异构的执教者,也能促发其他参与者进行反思。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1.教学前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二环节“独立钻研,拟定方案”要求参与同课异构的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先拟订各自最为满意的设计方案。因为这相当子一次比赛,到下一环节“集体研讨”时,都要把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出来亮一亮。所谓有压力就有动力嘛,老师们一定会全面反思自己及其他老师的教学,竭力找出与其他老师上课时的不同点,以此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而在第三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老师们就会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同伴,进一步对比彼此,反思自己原来拟定方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备下一步的改进。

2.教学中反思

同课异构的第四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老师们用心听取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随着课堂的演绎,随时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其中可反思成功之处如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也可反思不足之处,这可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等,或可反思学生创新之处,如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这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反思内容与一般的课堂反思相似,只是因为“异构”,针对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具有可比性,反思内容变得更多,显得更深刻了。当然这更是执教者反思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3.教学后反思

经过了同课异构的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在上课实践之后,每种教学方案自有其闪光点或可商榷之处,这时就是执教者反思最深刻的时候了。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孰优孰劣通过比较就可一目了然。当然其他听评课的老师也看到不同的课堂模式,通过对比也会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也可更好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继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由此进行反思。并最终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有益的、具有创造性的。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集体反思。

同课异构让老师们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能最大范围促发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二、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去帮助其他老师,实现同伴之间的互助。同课异构活动的多个环节就为老师们的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课异构第三环节“集体研讨,确定方案”,是在每位教师设计好自己较为满意的教学方案之后进行集体讨论最终确定几个方案。此时大家就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展开毫无保留的研讨。于是,老师们在同伴的帮助下会使理解逐渐全面,思考逐渐深刻。思路逐渐清晰;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教授说: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是。敞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续改进。在第四环节“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中听课者在比较不同的“异构”课中,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机智、教学智慧,如各具特色的导人、切人、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在这比较中会拓宽听课者的教学思路,这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同伴帮助;至于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总结提高”,执教老师根据其他老师的评课、建议,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更为优化的“再教设计”以备再上课。其中如教法的创新、组织教学方面的新招等常常是同伴多年的宝贵教学经验。这种帮助弥足珍贵。

特別要提出的是,同课异构活动中若与水平高的老师同台异构,则其实就是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之一——师傅带徒弟。能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同课异构,则能受惠于老师的传、帮、带,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这种同伴的帮助作用是最直接的,最显效果的。而其他参与者也可侧面从优秀教师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中,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催熟剂”的作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