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实用13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1

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203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建档主要对象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如在预防、医疗门诊中,在患者就诊的时候给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参加活动的人群建档,在开展慢性病筛查、义诊活动中,均可同时开展建档工作,做到边筛查、边义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进行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计算机管理:当今世界,信息管理数字化非计算机莫属,只有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我国统一标准的健康档案表格,开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置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并制作居民健康信息卡,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在每次就诊时携带居民健康信息卡或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医生利用健康息卡或计算机编号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患者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中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实现连续的动态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和管理要便于居民和全科医师的提取与存档,居民在每次就诊时,通过计算机读取健康信息卡或根据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编号,提取到相应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通过网络传输到预约的全科医师计算机的管理系统中已挂号窗口等待诊疗。纸质档案由居民携带给全科医师做诊疗过程记录。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要购置抽屉式档案柜,将居民健康档案按一个居委为一个档案存放区域,按健康档案的计算机编号顺序排列,放入档案夹内,每个档案夹存放一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并按个人档案编号排序于档案夹内,同时,也可以把各种慢性病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档案夹存放,以便标色分类,为便于查找,通常在档案柜面板上标出档案的编号范围,并在档案夹的上面标出档案编号,这样在居民就诊时,就可快速提取相应的档案了。

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避免为追求建档率而盲目建档,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居民健康档案柜的存放位置要方便提取和管理,笔者认为把健康档案柜放置在挂号、病案室内由专人专职管理,更有利于居民就诊时提档,医师在诊疗完毕,填写好档案记录后,将居民健康档案送回到挂号、病案室,这样的操作办法,将会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讨 论

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要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与利用,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做到科学、规范地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卫生部将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5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以统一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15-0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卫生改革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把居民健康档案列为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之首,加快推进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启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要求到2011年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达到90%以上,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档案内容的更新深化,为档案专业部门和档案行政机关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值得档案部门及时跟进,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

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意义

建立完善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除了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全科医疗实践,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评价医疗卫生质量,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和科研教学九大功能之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社会学的意义、其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健康档案本身以外的社会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甚至引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用的异化。例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家族聚居性,一支支具有血缘性、姻亲关系的人群居住在同一个村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有各自的部落聚居地。这种特殊的人群分布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纯种基因进化谱。从这样的人群采集的来自人体的血液、毛发等生物材料以及与人群相关的环境构成材料,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类基因图谱对比分析,食源结构差异对人群疾病发生和健康素质的影响,药物的研制与应用,都是难得的科研信息载体材料。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的发展,体验内容的进一步增加,基因检测,疾病预测将普遍应用,这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甚至事关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发展方向的研究。如欧美等国家采用优化食物结构,增强民族的身体素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本为改善本名族的素质,已使战后第三代、第四代明显增高[还有研究报告称俄罗斯近10年来人均身高下降了2.5厘米,出生缺陷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1倍。

一些西方杂居民族国家对我国独有的聚居种族的生物资源早已垂涎欲滴,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惜假借“扶贫”、“项目”、“传教”等各种手段,窃取血液、毛发、食物等生活样本。一旦这些研究被敌人利用,就有可能埋下祸害民族身体素质的隐患。外来鸦片使“东亚病夫”的历史称谓让中国人痛心疾首,至今记忆犹新。二战期间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建立犹太人死亡集中营的惨状触目惊心,成为历史的借镜。借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材料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作用显而易见,为了抢占生物科研制高点,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不可小觑。此外,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个人的全部健康信息,必然涉及到个人隐私。个人隐私的内容是复杂的,如残疾、基因缺陷,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隐私的泄密,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里自卑、心情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成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弄不好可能成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障碍。

另外,有些个人隐私的泄漏还可能被坏人利用。如新疆发生的针刺事件,以假借传播艾滋病的卑劣手段恐吓群众,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国际寄含炭疸杆菌邮件的恐怖袭击事件。要把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得泄漏个人病情等保密措施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正面宣传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大对破坏分子的打击力度,不给坏人有可乘之机,消除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档案失密的担心,才能顺利配合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2.1.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管理人员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

2.1.2由于个人认识不同,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

2.1.3由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装备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2.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对社区档案管理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2.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也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3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3.1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社区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领导、管理者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3.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人才培训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3依法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从定期归口收集管理入手,对档案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档案室的行政监督力度,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资源,防止被窃取外流;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记录,维护尊重人格,防止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发生,保持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

3.4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社区档案分类大纲,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建立台帐,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动态资料,其建档方式通常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途径获取的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的方式,把平时就诊资料记录进档,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为便于检索,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为统计带来方便。

设置卷内目录,按着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接诊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一要使用打孔活页装订;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打孔、折叠、粘帖后归类,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如x光胶片、CT胶片、核磁共振胶片等)另行编号,分开存放,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3.5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可检索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记录查询、保密检索、音像动态、远程会诊、互联网传递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档案管理在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必将为档案部门的业务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4

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主导思想。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改革的突破口,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个方面统一的、连续性的服务,恰恰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而每一份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和持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则成为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所谓居民健康档案是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要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并不难,只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便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了。然而,如何做到保质保量,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这份居民健康档案,把“居民健康”真正“管理”起来,而非一纸空文却并非易事。

那些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却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很少或不能发挥作用的居民健康档案,我们称之为“死档案”。“死档案”是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应如何尽可能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呢?这是我们每个社区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做到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 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1 逐步完善的原则: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使用档案的第一步,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合理利用过程中应以居民的健康问题为导向,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记录,并不断补充、完善。

1.2 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在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资料收集应具有目的性、前瞻性,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并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去分析和搜集健康相关资料。

1.3 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原则

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要求我们要随时记录居民的健康相关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相关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拟定随访计划,进行动态追踪观察。

1.4 健康档案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真实性是一切资料的基本属性,只有真实的资料才具有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更应如此,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健康档案科学使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脱离这一点,健康档案毫无价值。

1.5 保密性原则

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患者的秘密,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保障

2 健康档案内容要具备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并非只是将居民的一些详细情况进行简单地登记或输入电脑,还应记录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能充分反应病情、就医背景、病情变化、诊疗记录、潜在危险因素、问题评价、处理建议等,同时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汇总。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

3 健康档案应实现网络连接

纸质的信息资料的不但查找麻烦、受到区域的限制,而且信息收集也受到了区域的局限,患者在其他医院的诊疗记录无法及时补充到居民健康档案之中,内容不能及时完善,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都得不到保障。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利用率,授权医生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得到居民全面可靠的健康相关信息,并能随时录入本次就诊结果,完善该居民健康信息,做到健康档案的连续性动态管理。

4 加强社区医生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5

我镇辖区人口41259人,其中农村户籍人口占95%。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年6号),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意见》,我院于2009年开始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两年来,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我院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做法

1.1 组织管理

1.1.1领导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以公共卫生为主导,医院相关部门配合,乡村医生全力协助,镇村干部支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1.1.2结合实际:根据本镇实际情况,拟定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工作指导小组、督导小组、健康回访小组,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1.1.3 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自愿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工作。

1.1.4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部人群。

1.2做好居民建档工作的宣传、动员

1.2.1依托镇政府,层层召开动员会,发放宣传资料, 做到家喻户晓。

1.2.2主要宣传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建档方法,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建立健康档案后享有的权益和好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顺利实施。

1.3 切实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技术指导

1.3.1分层次组织镇村人员、村医生进行入户调查前的培训,然后由他们深入各村进行入户调查。讲究调查方法,尊重居民的意愿,详细询问,做好记录和保密工作,做到全面正确填写健康档案登记表。

1.3.2认真开展居民建档体检工作,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分村组织已登记的居民到我院进行规范的健康体检。体检包括基础体检(身高、体重、胸围、血压)、内科、外科、五官科以及B超、心电、X光、化验等,及时准确地记录体检情况。

1.3.3居民健康体检结论下村回访:体检完成后组织相关专业组的医务人员对居民建档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结核病等)进行分类,填写信息卡,确定定点负责医生。然后由临床、护理、防保等专业组成的居民健康档案回访组依次轮流下村,在村里集中为建档居民作健康结果反馈,对存在的疾病给予保健指导和提供治疗方案,同时免费复查血压、监测空腹血糖,再交给村医生负责包片进行动态跟踪服务。

1.3.4专人管理健康档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方便群众查阅和电话咨询。

2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体会

2.1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

2.1.1有利于改变医疗服务模式:过去的医疗模式是坐等农民上门就医,被动治疗农民的疾病。由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健康诊断,上门服务、提前预约就诊,进一步融洽了医务人员与农民的关系,从而增加农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同时,通过医务人员下村回访,拉近了医院和群众的距离,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2.1.2 有利于评估预测农村居民健康:由于建立了农民的动态健康档案,可以对健康状况做出诊断,评估健康水平,对发现的健康问题及早给与干预、治疗。从而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2.1.3 有利城乡卫生资源一体化和均等化:县、乡、村三级卫生网是我国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乡、村卫生组织的发展对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健康筛查,可以把常见病筛查出来,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就近在乡村医生处接受咨询和治疗,大大减少了舟车劳顿之苦;一些需要住院解决的如疝气、胆结石、肿瘤等疾病就可以及早到卫生院治疗,可以避免更大的痛苦和疾病的延误。同时,通过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了乡村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能力;通过乡镇卫生院下村健康档案回访,拓展乡镇级医院的服务面和影响力。从而提高了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利用效率。

2.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2.1健康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只是建立纸质的居民健康档案,不便于健康信息的查询和追踪随访。要加快建立标准化电子档案,逐步形成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医保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把居民健康档案用活,从而更好的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2.2人员外出导致档案的完成率不够。我镇地处三峡库区,产业结构比较空虚,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这部分人的健康档案建立不容易完成。建议国家出台政策由务工所在地政府的医疗机构对广大农民工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打工人员回来时带回或者由务工地承担建档的医疗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回。

2.2.3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加强相关政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掌握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6

全科团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以上门服务和全科门诊相结合;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相结合;健康促进和医疗服务相结合,在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健康档案是记录与社区居民健康有关的文件资料,以包括问题为导向的病史记录和健康检查记录,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卡,以及个体、家庭和社区与健康有关和各种记录。在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对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家族史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分类管理、服用药物、干预等情况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信息化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系统地、动态地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5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管辖居民24万余人(常住人口近20万、流动人口4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万余人,占总人口数9%;已完成建档14720人,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74%,80岁以上老人1431人,建档率95%(截止到2010年6月底统计)。克区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扎实、深入且亮点多,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熟、健康状况明、重点人群准、分级管理清、控制见效果,已走在全疆前列。

方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一项基础工作,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认可,它对于社区基本健康状况及变化和趋势、居民高危人群的筛选,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妇女)的保健服务等起到重要作用。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工作收集、记录社区居民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于全科医师实施连续、综合、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规划、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 果

纸质查阅不方便,利用效率不高,动态更新困难。实现了档案信息采集存储的电子化,检索更新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方便了社区疾病监测和病人管理,利于统计分析和应用。

讨 论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实现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途径。减少了翻查等环节、质控方便,另外数据上传、完善质量评价模式,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质量。质量是服务效果的具体体现,健康档案合格率也标志着服务质量的提高[2]。

增加社会效益: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克区的信息化管理,明显增加了社会效益,但仍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如何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外部机会,从而探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对于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提高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了科研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详细、可靠、准确的数据资料。团队成员可获取大量信息,包括对居民的全程追踪调查和健康指导实际操作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康复状况,为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科研事业的了发展。

不足之处是需要一个网络平台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各类辅助设备等,需要有资金的投入,设施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有政府的的投入和支持。各地区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也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化,不能满足当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3,4]。

同时机构也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标准和制度,有关电子档案的保管、使用、保密制度要配套。2009年5月19日,卫生部公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5],这次统一全国范围内健康档案信息化的数据标准,正是为了促进各地医疗、公卫、妇幼等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它标志着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克拉玛依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典型引路,用好健康档案,稳步推进创建步伐,起到典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在创建社区体制上取得初步的成效。

宗旨是以解决居民健康问题为目的,为居民个人健康保驾护航,同时需要寻求并采用高效的实施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静,王莉珉,节东霞,等.应用计算机系统辅助管理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9(12):1738.

2 程晓斌.医院医疗质量监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47-49.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7

        1.2党和国家惠及民生的政策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发挥了支撑和促进作用,其社会地位和重视程度大幅提高。金融危机使我国党和政府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惠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为加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使这项长期的、惠及子孙后代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蓬勃兴起。

        1.2.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迅速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只用两三年就初具规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和社区健康档案三大类。前者是以健康问题和预防问题为导向的记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记录通常包括病人的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程流程表、化验检查项目及结果、转诊会诊记录等;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通常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病人教育、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等[3]。这些资料与个人关系密切,与医生的平时诊疗和预防工作结合率高,成为经常翻阅利用的内容。家庭健康档案诸如家系图、家庭生活周期、家庭环境,以及社区健康中反映的社区健康特征、环境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的信息等因其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是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备受各级政府重视。

        1.2.2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和层层培训,为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为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格式,保证建档质量奠定了基础。

        1.2.3各级政府以人民健康水平和疾病谱的变化作为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包括平时利用和综合利用。平时利用就是对个体的疾病预防或治疗,以及定期或特殊的健康检查信息记入个人的健康档案。综合利用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中共性的指标,采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研究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找出规律性、普遍性的指标,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如社区疾病防治的重点是什么,就要分析各种疾病的人群分布及其危害程度情况,把分布广泛、患病率高、危害健康程度较重的疾病作为防治重点。哪一个季节应该以哪种疾病防治为重点,这就要分析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的消涨情况。这就是疾病谱的分析方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能准确反映疾病谱的真实性,自然很容易确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农村与城市的疾病谱有差异,这与不同社区不同环境因素有关。比如流脑流行受人口密度的影响,乙脑流行与蚊子密度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与鼠密度和生活劳作习惯有关等等。另外,通过长期防治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也会显示在疾病谱上。如七十年病率较高的丝虫病现在在很多区域已经消灭,疟疾发病以乡为单位每年病例数以百计、千计,如今已基本消灭。根据不同时代的疾病谱需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制定政策,指导药品研发、生产、贮备,经费、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方向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提供的综合作用可见一斑。

        2  档案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2.1依法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2.1.1档案部门要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从定期归口收集管理入手,对档案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档案室的行政监督力度,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走上法制法轨道。

        2.1.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的技术优势,研究制定区域内统一的建档模式,实现社区之间、区县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对接,并为计算机管理奠定基础。

        2.1.3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资源,防止被窃取外流;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记录,维护尊重人格,防止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发生,保持社会、家庭的和谐安定。

        2.1.4指导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编研,为广泛利用大开方便之门。利用综合的或单项的统计资料,为自身的历史对比、横向的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对比,提供资料,为饮食结构研究、医药发展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2.2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2.2.1建立社区档案分类大纲。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建立台帐,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动态资料,其建档方式通常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 ,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途径获取的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的方式,把平时就诊资料记录进档,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为便于检索,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为统计带来方便。

        2.2.2设置卷内目录。按照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按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一要使用打孔活页装订;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打孔、折叠、粘贴后归类,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如x光胶片、ct胶片、核磁共振胶片等)另行编号,分开存放,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2.2.3装具的设置。一要分类,不同材质的载体要选不同的装具。防磁、防虫、防火、防尘、控制温湿度等档案保护措施要达到基本要求,以加强对居健康档案的保护。例如许多医疗化验检查报告单是电脑打印,字迹颜色浅且容易氧化模糊直到字迹消失,对这类材料要以喷墨材料及时复印保存。

        2.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2.3.1满足基本利用功能。个人健康档案是开展“六位一体”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纪录了人们健康信息的系统文件,是开展社区卫生防病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基础。这是建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建档必须以满足这些利用功能为前提。

        2.3.2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能提供群体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根据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辨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严重程度,年龄、职业、时间、地区的分布,对于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此,要求对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作为重点统计资料,长期系统归档保存。

        2.3.3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科研与教育的重要作用。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可检索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记录查询、保密检索、音像动态、远程会诊、互联网传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在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必将为档案部门的业务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8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全程的规范、科学记录,记录的内容涉及到居民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信息,其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居民整个生命过程,牵涉到影响居民健康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对居民健康相关信息实行动态搜集,以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居民健康档案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效率,及对于提高居民健康诊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可有效改善医患间的关系。媒体曝光的“医闹”问题,若我们追根溯源,探究原因,除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易引发“医闹”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诊疗效果,而在现有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居民健康档案对于提高居民诊疗的有效性,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可以发挥居民健康档案辅助治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卫生的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医疗研究的实践依据、提供医疗纠纷的证据、加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交流等功能。

最后,对于居民来说,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具有帮助居民查看个人健康记录、了解医生的服务质量记录、选择和预约求诊医生、网络远程就诊、身体检查、锻炼日程、饮食安排提醒、病症/药物查询等功能。

2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如上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意义的分析,居民健康档案对医院和居民意义重大。很多医院针对居民健康档案都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然而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使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较为松散和混乱,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保密意识,不能按照一定的流程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甚至有的医院只是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当作是一项口头上的任务,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中想着如何做好这项管理工作,为此居民健康档案也就成了一堆存放在档案柜里的废纸,其真正的价值并没有在医疗实践与医疗研究中体现出来,这与上级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背道而驰,无论是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还是对于居民个人,抑或是对于国家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是巨大的损失。

可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受阻因素太多,集中表现在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不高,及居民的健康意识普遍不强等方面。第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居民健康档案的相关材料的归档不及时,有些文件材料甚至出现损毁和丢失现象,这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档案材料的完整性,不利于对居民后期疾病变化的有效诊疗。第三,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太低,很多珍贵的档案资料得不到利用,没有多渠道加强档案信息的横向联系,失去了管理的价值。第四,居民健康档案的跟踪回访投入不足,缺乏一定的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档案操作流程,以及健全的、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3 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根据如上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首先,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对居民进行建立健康档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使居民主动到医院进行体检,并将体检资料及健康信息反馈给有关的人员,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提高健康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密、统计、借阅、销毁和开发利用等环节,各环节档案管理员的操作流程及应尽职责都要规定好,统一的操作流程可以极大的避免档案资料的损坏和遗失,也可以使档案管理员结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档案管理制度做出修订、补充和完善。另外,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中可以结合健康档案管理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可以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做的不错的兄弟医院进行取经,并把一些有潜力的档案管理员选派到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学习,通过采取如上措施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健康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素质,把学习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引入本单位的健康档案管理中。

再次,加大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价值。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建立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居民健康档案不应该总是沉睡在档案柜中,而应是要充分挖掘其自身的应用价值。要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在医疗辅助、疾病诊断、医疗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功能,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在医院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横向联系,利用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效率,改善医疗机构及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状况,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健康体检和健康决策。

【参考文献】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9

居民健康档案是我国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基础,通过居民健康档案所记载的内容,医生及医学教育人员可以了解社区主要人群主要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从而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居民健康档案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动态管理的工具,更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打下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不得不加强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更好的完善,我们当然就要先从该项工作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分析和探讨,那么目前该项工作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存在居民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服务人员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基础,根据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站会根据不同的病情,定期对病人进行回访,但在回访过程中就发现了有的居民填写的是假电话、假名字。大部分居民之所以提供虚假信息,是因为在我国信息泄露严重,大部分居民害怕泄露个人“隐私”,特别是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以免遭受陌生人的打扰。另外,当医生根据现有的基本健康资料,对重点人群进行随访时,即使对随访提前进行了预约,但仍会被拒之门外,甚至有些居民不配合拒绝随访,搬走的亦为通知工作人员,新搬来的除了有需要的就更不会想到主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这种随访工作难的问题就造成了工作人员难以随时掌握居民的健康动态信息。

第二,在网络飞速发展、电子化兴起的时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方法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监督机制也比较落后。由于长期工作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技术层次、教育层次较低以及年龄偏老化等原因,导致基层的健康档案管理仍然是纸质版本,电子化、数字化率较低。由于纸质版本身容易被认为篡改的缘故,使得纸质版的档案资料保存不便且易出现泄漏个人隐私的问题。健康档案管理涉及信息的搜集和系统化的管理,因此对档案管理的方法要求要创新,要求工作人员对档案的后期管理要及时。另外,很多工作人员不注重对健康档案建立后的维护工作,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最终使健康档案信息得不到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三,虽然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工作人员重视建档而轻视管档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大多情况下,健康档案管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卫生部门的检查,使得健康档案管理流于形式化。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健康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从现实当中认识到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在工作中只注重建档的数量,不注重档案的质量,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这种流于形式上的健康档案资料无法保证健康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不能满足居民自身需要,也无法满足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收集方式的多元化。长此以往下去, 档案也就没有了实质的意义,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第四,健康档案记录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身体健康水平,涉及内容广、时间跨度长,是一个动态连续性的健康记录, 需要及时更新和输入新的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社区的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只显示了最初建档时录入的居民个人的健康信息,对于后期新出现的信息的更新和代换并没有录入,造成居民健康档案更新难度大,“死档”问题严重。正如上文所说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高效、严格的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仍然是以纸质版档案为主,居民在前往不同的医疗单位就诊时,档案信息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而且,部分居民即使换了新的疾病也不会主动到社区提供新的病历资料更新健康档案,给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阻碍,造成健康档案的更新难问题。健康档案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内容并不完整、不充分,使得健康档案资料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有效的予以解决,针对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针对居民健康档案在建档之初居民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我们要想解决,就必须清楚居民为什么要造假,经过调查、总结工作经验等方式,我们发现居民造假无非就是为了防止个人隐私的泄漏。因此,要想解决居民提供虚假信息这一问题,让居民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就必须建立严格的健康档案管理以防止出现信息泄漏。首先,要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的安全。居民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当然,如果是采用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时,我们就要在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该档案的人员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陆。另外,为了保证居民的隐私,未经准许居民健康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的数据资料,只有在情况非常紧急、十分必要时,才能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的医生。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取得居民的信任,让居民主动把个人真实的信息提供给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当信息真实时才能实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最初目的。

第二,针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法得不到创新、监督机制比较落后的问题,我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电子化、数字化利用率较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建立电子化档案信息系统就迫在眉睫了。不过要想建立电子化档案信息系统,改变以往纸质版的存档方式,这就需要加强对技术层次低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掌握相关技术之后采取权限分配式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档案管理方法、使用电子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解决监督机制落后的问题也十分有用,通过电子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快速地进行定期督导。总而言之,建立电子化档案管理方式既有助于及时更新信息以提高档案内容的质量,又方便了上级单位对下级的监督和领导,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10

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如何界定社区居民档案的范围是本研究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

二、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当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不十分完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完善体制,这个现状是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以求实现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的健康有效的发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面临的以下问题网络设备的普及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网络应用比较少,而且社区居民档案也并没有完全存入电脑中,至于要实现网络共享就更加不要说了,并且也没有能够实现社区居民医疗和家庭联网,不能随时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医疗需求,对社区的医疗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也致使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不能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情况。

个人隐私的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之中是有很多关于自己个人隐私的问题,很多居民担心信息的泄露对其本身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影响,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负面的作用。

居民认同度有差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个人健康起监控和保护的作用,而且能更好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对居民病情的治疗起很大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居民不能理解建立社区居民建档的意义,对服务感受不深,持怀疑态度;所以出现拒绝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情况。人才资源的缺乏;社区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很高,工作繁琐,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目前现有的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人员的专业知识、电脑操作水平还不是很高,工作人员也不足,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产生制约。

居民健康档案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有着填写不准确、内容不齐全以及不利于查阅等问题。填写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有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写上,有的档案填写又是过于简单;内容不齐全主要表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并没有良好的沟通,使档案在内容上缺少很多重要的东西;不利于查阅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档案内容,但是想查阅相关资料却非常繁琐,没有形成良好的查询系统。

三、搞好我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社区卫生档案的建议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而其中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领导,把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层层落实,才能确保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

我们应当积极发挥一些媒体的作用,并且结合一些世界疾病防治节日进行预防接种宣传周、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和建档意识。不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使他们懂得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且要提高他们对健康体检以及健康档案的依从性,及时把体检资料和健康信息反馈给社区医护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搞好建档工作。

3.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建档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张的公益性质社会事务,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健康档案的保管保存、日常运行维护、人员培训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相关经费投入。经费的拨付应当与健康档案建立的数量和质量等考核结果挂钩,提高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保质保量地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档案管理的基础,承担着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重任务。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地方语言、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服务能力、岗位技能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水平,成为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尤其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想管理好健康档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熟悉和掌握健康档案归档内容、档案学、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知识等,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5.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11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地记录着居民健康的详细信息,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收集和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为广大社区民众提高有效、经济、有序、方便、综合的卫生服务。其具体作用有如下几点:

(1)社区医生了解并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居民出现病情的时候能及时有效的医治;

(2)能够作为考核社区医生医术水平的工具;

(3)社会卫生规划的资料来源;

(4)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还能为司法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5)规范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还是宝贵的科研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时间不久,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2.1居民建档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多数居民的健康意识淡薄,很大部分人存在着没病就不需要去体检就是健康的,万一查出重病又没钱治疗反而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这样的错误观念,还没接触到“未病先防”的健康观念。同时,由于对健康档案的概念比较陌生,因此对采集居民健康信息的医护人员持有比较怀疑的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或者有着不利的影响,从而采取回避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等措施,使得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初期就受阻。

2.2社区医护人才缺乏:在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普遍存在着医护人员缺乏、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等问题。新来的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接受规范的岗前培训,资历深或者高学历的医护人员又不愿意到社区机构工作,人员不稳定,流动率较大是制约社区卫生机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得建立健康档案的质量和效率偏低。

2.3居民身份复杂,居所易变:社区居民在年龄、性别、民族和知识层面以及方面都有着差异,而且大部分老人存在着视力、听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一些重疾患者刻意隐瞒病情;在有些社区存在辖区内人员流动性大,租客比较多的现象,同时有些居民建档后又另组他地容易造成档案的重建或者漏建。

2.4资金不足,硬件设施短缺: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常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器械、建档文件柜和计算机等都十分缺乏,甚至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房都是租赁的,这些也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发展较低的重要原因。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建档意识:要充分发挥广电、网络和报刊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借助全国高血压日和预防接种宣传周等健康知识大讲堂的多种形势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建档意识。让群众成为健康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提高群众对健康体检的认识,并及时把体检的资料和健康信息提交给社区医疗机构。

3.2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社区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承担着基本医疗的任务又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所以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队伍建设力度。新型社区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地方语言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尤其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严格考核,不仅要掌握档案归档、档案学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等还应该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胜任这项重要的工作。

3.3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建档率。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事业,是带有福利性质的工作,因此政府要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为确保能顺利的进行,应该要把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日常运行维护、医疗器械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投入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为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该要把经费的拨付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效率和质量相关联,以保证高质高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3.4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 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建立档案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所管辖范围内的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系统,并实行多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加强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能有效的管理和疾病控制,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健康。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系统就能更有效地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

4结束语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一旦建立就要为居民终身保存并且还要防止居民健康信息泄露的现象发生。在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科学的解决,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充分了解所辖区范围内居民健康的动态变化,做好及时预防、及时医治、早日康复的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社区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蕾,马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初探[J].兰台纵横,2011,(2):23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12

健康档案是指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它涵盖了居民基础健康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通过建立、管理和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掌握辖区内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能够进行高危人群筛选,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和健康康复等服务,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达标验收中,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要求很高。如建档率>90%,对育龄妇女、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进行系统化档案管理。现结合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有些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虽然按期完成,但不能保证质量;部分档案仅局限于记录社区居民与健康相关的基础数据。这些档案无法与居民个人、家庭成员健康变化相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缺乏指导意义;也有的符合要求的健康档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连续利用而成了“死”档案。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1.1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人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如政府投入少,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靠自己的创收来获得经费补助;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政府投入,完全靠自收自支,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无法抽出人力、物力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社区医护人员对健康档案的重视不够,现在社区中的医护人员大多以前从事过临床工作,他们的思想仍停留在门诊或常规慢性病患者的访视上,并没有将健康档案当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备工具。由于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自信心;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服务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这些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的利用、回访和更新,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质量。导致花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健康档案,由于得不到定时更新,成为了“死档”。

1.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制约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效率。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主体是社区医护人员,如果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指导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往往导致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排斥的现象。杨瑶等170名大于18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健康管理的医务人员学历和技术职务较低,73.5%的居民不接受社区医师,60.6%的居民首选就诊于三级综合医院.仅有35.3%的居民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可见,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社区卫生服务将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升华。

1.4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居所易变。社区居民在年龄、民族、性别、知识层面、等方面差异较大。老年人语言表达、听力、视力有所减退,不同的民族语言都影响居民与社区服务人员的交流;女同志对社区诊疗技术有偏见,只信任大医院;一些重点疾病患者,隐瞒病史难以沟通;低层次居民对建档作用不理解,高层次居民大多有公费医疗认为没必要在社区建档。而且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年轻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租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最后居民担心某些个人信息外泄,大多采取回避的方法,或者是避重就轻,隐瞒病史,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推行严重受阻。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投人,完善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将难以长期开展下去[3]。社区卫生服务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4]。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投入,增加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经费,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必须完善补偿机制,实行居民健康档案有偿管理,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①鼓励、支持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全科医学培训,转变医护人员的观念。②利用医疗系统优势组织社区医护人员轮流到急症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外科皮肤科、小儿科、心电图室等部门进修学习;③组织有关专家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力,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

2.3完善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制定一系列有关健康档案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收集整理、资料归档、保密、统计、借阅登记、鉴定销毁和开发利用等管理制度。确保在不泄漏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隐私的前提下,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动态和科学的管理;积极将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于居民健康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做到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适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居民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己最新的健康状况。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肝炎日、预防接种宣传周、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要通过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宣传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引导居民了解、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

[2]沈培林.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社区医学,2011,20(11):20-22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篇13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第八篇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里提出,目前亟待加强建设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覆盖率必须要达到70%以上,这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并乐于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2]。自2010年1月开始,我市将全体常住居民、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都纳入了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人群并将档案电子化,对居民的健康档案实行了信息化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从纸质到电子化的过程,并在将来把区县、机构之间的健康档案实行联网,做到小病、慢病社区内解决,急病、大病医院中治疗。这将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到目前为止,本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为79.16%。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之后带给大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对应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并对接成功后,一方面,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在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在调阅个人健康档案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就诊者的既往病和健康状况,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精准的原始信息,大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能效性[3]。另一方面,从就诊患者的角度来讲,个人健康档案及相应的诊疗记录的建立使不同医疗机构的医生都能随时调取病史资料进行参考,避免了重复检查,实现了个性化疾病治疗、个体化健康管理,节约了就诊费用,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例如在医疗卫生系统的急诊工作中,常常因为患者昏迷等情况无法正常询问病情及发病史,延误了救治生命的黄金六小时,如果能够调取患者实时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迅速了解患者的系统情况,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个性化的诊断治疗准备,彻底把握“黄金时间”,贯通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相应配套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在患者或家属拨打急救电话时,120中心可以通过调取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体检信息和发病史选择就近的急救车辆通知其前往救助。与此同时,院内的“绿色通道”平台同时启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及救护人员,做到“一呼百应,有呼必应”。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会诊、转诊工作中,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可迅速有效地实现各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全面合作,大大促进完善分级医疗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和远程医疗制度,试行社区首诊制,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互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格局,整合医疗资源,促进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4]。另外,当重大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性中毒、病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通过调取患者已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针对患者个体状况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防止出现“千人一面,同病同治”的现象,做到“因人而异,同病异治”,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处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不久的将来,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联动,则流动人群的健康信息随时可被掌控,人群离开户口档案所在地而异地工作、居住时,仍然可以到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接受公共医疗服务,包括婴幼儿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和劳动职业卫生等。

从政府卫生监督管理的角度而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普及和完善,能够实现从传统的、静态的纸质工作模式到现代的、动态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必须做到信息互联、系统互通,这可以通过政府的卫生信息平台和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之间对接而实现,具体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档案架构和数据源标准,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共享、调阅,实现横跨部门、地区和专业的健康档案检索;在搭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资料库,并通过数据互换来整合临床医疗信息等外部资源,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不间断、无死角的动态管理[5]。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具有信息来源广泛、时效性强及数据庞大的特点,居民的健康状况、疾病问题通常在就诊、保健和康复过程中被主动记录,因此健康档案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公共卫生资料数据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记录,因此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要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中伴随进行,不能搞突击检查式采集、推送,并主动向多方共享,动态利用健康档案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减轻基层的卫生所、卫生站等医疗人员的负担。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医院的就诊治疗及康复信息、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孕产妇幼保健信息、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信息等,以个人档案为基础,整合入家庭、社区、区域档案中,形成完备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及应用系统;公共卫生数据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系统以及妇幼信息管理系统等的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直接相关的数据。若要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处理中心真正实现共享、共用的目的,必须在基础数据录入、提交同级或上级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中心时就遵循健康档案的格式标准及存储模式。只有数据共享、同步安全传输的三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才能满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及日常管理需求[6]。电子病历是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创建、保存和使用的规范电子方式临床诊疗信息记录,它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在提取、整合门诊及住院病历的摘要及住院病案、各类生化、影像学检验检查的原始信息及诊疗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基础档案资源库,与医疗机构的体检数据、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系统中的疾病诊疗记录一起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发送到上级卫生信息数据平台,完善健康档案数据基础资源库。

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后,管理和完善至关重要。依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及工作规范,各级各类医院要逐步建立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模式化电子病历系统及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医生工作站作为系统内的标准配备,实现跨地区、跨专业、跨机构的电子病历共享系统,建立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模式,探索预约就诊、远程及协同会诊、转诊、检诊互认的新模式。确保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格各种资料的生成和调阅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

总之,在国家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配套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的普及与完善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课题,需要多方合作,共同着手,才能真正发挥健康档案电子化带来的巨大能力,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洋.国外实施电子健康档案与我国情况比较.云南档案,2010,18(2):41-43.

[2]楼秀兰.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在防御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3(12):1337-1338.

[3]龚艳,沈洁.民族院校公共卫生预防机制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4(6):78-79.

[4]戴玲,田友亮.基于数字签名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天地2013,21(12):43-45.

在线咨询